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修改未完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2.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2.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2.12节《用计算器进行运算》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运算律和运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对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的计算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有理数的运算仍然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运算方法,计算器的使用。
2.教学难点: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计算器、教学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有理数的运算方法,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2.讲解演示: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3.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器操作,互相交流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4.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理数运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有理数运算方法2.计算器的使用3.实际问题解决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教科院附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教材解读
一全章解读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课程标准对本章的基本要求01本章教学目标、学情及难点03本章的教学内容、解析及重点学生的易错点与易混淆点本章的常考点05本章教学设计思路分析02040607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思考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对“有理数”的要求如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 的绝对值的含义(这里a 表示有理数)。
12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
3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4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501 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02 本章教学内容及解析教学内容:本章是北师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主要研究内容为有理数定义,有理数运算。
教学内容解析:1、从算术数到有理数,解决的问题范围扩大,是进一步学习代数式、方程等知识的基础2、通过学习有理数的分类、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概念3、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通过探索归纳的方式,寻求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和运算律4、通过探索规律的方式归纳总结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和运算律,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5、通过24点游戏的设立,训练基本运算能力,培养思维能力,通过计算器的使用,既使学生解脱了繁杂的运算,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探索数字规律的能力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本章的知识结构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教学目标5.会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4.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3.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意义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03 本章教学目标6.了解近似数,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目标(1)的具体要求是:认识负数,能用正负数来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按照定义或正负性对有理数进行分类目标(2)的具体要求是:了解有理数与数轴的关系,会画数轴,能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通过数与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体会数形结合思想03 本章教学目标解析目标解析03 本章教学目标解析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目标(3)的具体要求是: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及他们的关联,通过对有理数绝对值的计算,归纳绝对值的性质,体会化归的思想方法目标解析目标(4)的具体要求是: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在有理数减法运算中将减法转化为加法,除法运算将除法转化为乘法,体会转化思想方法,能够熟练应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03 本章教学目标解析目标解析目标(5)的具体要求是:借助身边熟悉的问题情境感受大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发展数感目标(6)的具体要求是: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经历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03本章学情分析认知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非负有理数,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非负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及运算律,能规范条理地表述运算过程,初步具有了有条理地思考和书面表达能力.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了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主动参与、合作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不足:探究能力和数形结合的能力,带负号的运算.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难点03 本章教学难点S OTW(2) 利用数轴表示有理数及比较大小(4)有理数混合运算(1)有理数按不同 定义分类(3)绝对值的理解及数轴上点的距离问题易错点03 本章学生的易错点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1)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2)科学记数法的实际运用04 本章学生的易混淆点(3)同号两数相加与异号两数相加法则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有理数计算、绝对值化简、非负性等基本定义及概念:绝对值、倒数、相反数等05 本章的常考点123常考点有理数及其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运用 数轴上点的表示及点与点之间的距离45科学记数法的实际运用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2017-2018分值约22分2018-2019分值约31分2019-2020分值约35分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06本章教学设计思路分析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1.遵循知识发展顺序4.思想方法和核心素养2.注意类比数的相关知识,展开类比性教学。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梳理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2.1 有理数重点:有理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数意义的量难点:按不同的标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解题技巧在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正”和“负”是相对而言的,用“正”来表示其中的一个量,就用“负”来表示另一个与之意义相反的量,但我们一般把“增加”“上涨”“盈利”“高于”等记为“正”,把与它们有相反意义的量记为“负”此外,在用正负数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不要少了后面的单位。
知识点拨。
③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要相反;二是它们都是数量。
④意义相反的量中的两个量必须是同类量,如节约汽油3t与浪费1t水就不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2 数轴重点:用数轴表示有理数难点:利用数轴表示有理数的大小解题方法1.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方法:在数轴上,对于不为零的有理数,可以先由这个数的符号确定它在数轴上原点的哪一边,再在相应的方向上确定它与原点相距几个单位长度,然后标上相应的点。
2.找出数轴上的点对应的有理数的步骤:(1)确定点与原点的位置关系(负左正右);(2)确定点与原点的距离。
知识方法要点:1.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总是比左边大。
2.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2.3 绝对值重点: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利用绝对值的概念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a (a>0)|a| 0 (a=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等于0a (a<0)解题方法1.利用数轴确定一个数的绝对值时,首先确定这个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然后确定这个点到原点的距离即可。
2.对于绝对值的计算,首先要判断这个数是正数、零,还是负数.如果绝对值里面的数是非负数,那么这个数的绝对值就是它本身;如果绝对值里面的数是负数,那么这个数的绝对值就是它的相反数。
知识点拨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可以运用绝对值法,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来比较大小;也可以运用数轴法,把要比较大小的两个负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右边的数总大于左边的数”来判断。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教材分析与建议
七年级第二章(有理数)教材分析与建议一、设计思路: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进负数,然后使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2.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有理数的运算.通过归纳学生总结运算法则和运算律.为了避免因为小数、分数运算的复杂性而冲淡学习的重点,以整数运算的学习为出发点,然后过渡到含有小数、分数的运算.利用有理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3.探索计算器的使用,利用计算器解决复杂数据的实际问题,通过归纳、猜测、描述、验证、计算、尝试、交流来探索数学规律。
4.注重使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二、本章特点:本章教材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一些熟悉的、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中体会有理数的意义,探索数量关系,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取、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与传统教材相比,降低了对运算的要求,删去了繁难的运算,较复杂的运算使用计算器。
主要特点:1、每节内容都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实例,通过学生熟悉、具体的事物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带着问题去思考、观察、讨论、探索、发现、体会有理数的意义,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与形成过程。
如净胜球数、气温变化等。
各环节提供了大量源于现实生活的素材,营造一种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突出“数学化”的过程,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2、每节内容都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活动,如: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做一做、猜一猜、试一试、归纳、猜想、推理、计算、交流等。
体现了数学方式上的根本转变,从而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教师起引导、合作、组织的作用。
3、本章教材体现了众多的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化归、运算等思想。
注重数学应用培养初步的数感(如数轴、有理数大小比较,减法、除法转化等)。
4、注意降低了对运算的要求,注重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本运算技能,减少繁难的笔算,对复杂运算,使用计算器。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教案)
3.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有理数的知识和运算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4.增强数学交流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达数学概念和运算过程,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发现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得相当积极。他们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不仅加深了对有理数运算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高兴,说明我们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
然而,我也观察到有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不够主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问题不够了解,或者是对自己的答案不够自信。在未来的课堂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有理数运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教材章节:本章为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2.内容列举:
(1)有理数的概念:整数、分数的定义及其分类。
(2)有理数的性质:正负数的性质,相反数的性质,绝对值的定义及其性质。
(3)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同号相加,异号相加,加减混合运算,加减运算的性质。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2.0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word教案 (5)
你有何收获?”
第六环节:拓展延伸
活动内容:(学生合作学习) 某地探空气球的气象观测资料表明,高度每增加 1 千米,气温大约降低 6 ℃,若该地地面温度为 21 ℃,高空某处温度为-39 ℃,求此处的高度是 多少千米?
变式训练: 高 度 每 增 加 100 米,气温降 6℃, 在 x 米的高空,气 温是多少?
3、若 | 2a |= — 2a,则 a 一定非正数
D.非负数
4、已知 | 2a+4 |+ | 3—b |=0,则 a+b=
.
5、已知 a、b 在数轴上如图所示,请比较 a、b、-a、-b 的大小。
b -1
0
a1
| a |= a,则 a 一定是什么数?
第三环节:想一想
活动内容:让学生对照上节课整理的知识结构框架图,以小组竞赛的形式
24 (1 3 1 ) 346
例 3、计算:
(1)11+(-22)-3×(-11)
(2) 3 7 7 4 8 8
例 4、计算:
2 (3)2
(1)2007
(1
0.5
1 3
)
第五环节:议一议
活动内容:用提问方式由学生思考完成课堂小结,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第七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用提问方式由学生思考完成课堂小结,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有何收获?”
第八环节:布置作业
课本 73 页复习题 6
当堂
计算
检测
(1) 14 1 [2 (3)2 ]
6
(2)[22 (2)3 ] (2) (3)
(3)[19 (8 2 32 )] (12)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5 有理数的减
= 2 + 3 = 5 .
666
(3) 2
1 3
- 13 = 2
1 3
+ 13
=-2 2 .
3
(4)0-(-8)=0+(+8)=8.
题型一 利用数轴考查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 例1 已知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位置如图2-5-1所示,则下列结论 正确的是 ( )
3
2 3
-
2
3 4
-
7
2 3
-(+2.75);
(3)(-1)-
1
1 2
-
2
1 4
-2.
解析 (1)原式=(-32)+(+12)+(-5)+(+15)
=[(-32)+(-5)]+[(+12)+(+15)]
=(-37)+(+27)=-10.
=0+ 12 = 12 ;D中,- 13 - 12
=- 13 + 12 =+ 12
1 3
= 1 ,故选B.
6
2.与(-a)-(-b)相等的式子是 ( )
A.(+a)+(-b) B.(-a)+(-b)
C.(-a)+(+b) D.(+a)+(+b)
答案 C (-a)-(-b)=(-a)+(+b),故选C.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
七年级 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知识总结+教师用
有理数及其运算知识总结一、本章知识概述本章所学习的是有理数及其运算,我们可以将本章的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首先是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及分类,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其次是认识数轴,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认识相反数的概念及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第三是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及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通过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第二部分: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通过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运算律,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并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通过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进行包括整数、分数或小数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适当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综合运用有理数及其加法、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第三部分: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除、乘方运算及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运算律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根据有理数除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求有理数的倒数;根据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通过实例感受当底数大于1时,乘方运算结果的快速增长.根据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在运算过程中,合理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使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1、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比0大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为了突出数的符号,可以在正数前面加“+”号,一般地“+”号往往省略不写,但负数前面的“-”号不能省略.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2、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正数、负数和零也统称为有理数.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正数包括正整数和负整数;负整数包括负整数和负分数.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的数细分有五类:正整数、正分数、零、负整数、负分数,因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可以化为分数,所以把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看作分数.有时为了研究的需要,整数也可以看作是分母为 1的分数,但本章中的分数是指不包括分母是1的分数.通常把正整数和零统为非负数;负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整数,即为自然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整数.3、数轴的概念及画法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概念中包含有三层含义:一是说数轴是一条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二是说数轴具有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三是说数轴原点的选定,正方向的取向、单位长度大小的确定,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画数轴的步骤:(1)画一条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直线;(2)在直线上选取一点为原点,用实心点表示,在原点下边标上0;(3)用箭头表示正方向,一般规定向右为正;(4)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用细短线画出,并在下边标上对应的数.4、相反数的概念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这就是相反数的几何意义.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a,这里a表示任意一个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还可以代表任意一个代数式,表示或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这个数的前面添上一个“-”号就可以了.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单独的一个数不能说是相反数;不能理解为只要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就互为相反数,只有符合不同的两个数是说除了符号不同以外完全相同.5、绝对值的概念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数a的绝对值记作“|a|”.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这就是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也可表示为:6、绝对值的有关性质(1)对任意有理数a,都有|a|≥0;(2)若|a|=0,则a=0;(3)若|a|=|b|,则a=b或a=-b;(4)若|a|=b(b>0),则a=±b;(5)若|a|+|b|=0,则a=0且b=0;(6)对任意有理数a,都有|a|=|-a|.7、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 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8、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 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把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 0相加,仍得这个数.9、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加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 (a+b)+c=a+(b+c)10、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 a-b=a+(-b).11、代数和的意义几个正数或负数的和叫做代数和,代数和一般用省略加号、括号的和的形式来表示,代数和不仅表示有理数相加的结果,而且还可表示加法运算.12、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步骤(1)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2)写成省略加号、括号的代数和;(3)利用加法法则及运算律进行计算.13、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0.14、多个非零因数相乘,积的符号规律n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个时,积为正.n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15、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交换律: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即a·b=b·a;(2)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即(a·b)·c=a·(b·c);(3)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a(b +c)=ab+ac.16、倒数的概念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即当a·b=1时,a与b互为倒数.由于任何一个有理数与0的积为0,不可能是1,所以0没有倒数.倒数还可以说成是:1除以一个数(除数不等于0)的商叫做这个数的倒数,如a≠0,a的倒数为1a.17、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18、利用除法化简分数除法可以写成几种不同的形式,例如:6÷3可以写成63,还可写成6∶3.说明除法可以表示成分数和比的形式;反过来,分数和比可化为除法,由于除法、分数和比可以互化,所以可以利用除法化简分数.19、乘方的概念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即在n a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n a叫做幂.na的读法有两种:(1)读作a的n次幂.(2)读作a的n次方.20、有理数的乘方法则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21、科学记数法a 的形式,其中a的整数位数只有一位,这种记数的方法,叫做科学记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10n数法.2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的运算中,加减为一级运算,乘除为二级运算,乘方(及开方——乘方的逆运算,以后将讲到)为三级运算.对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要特别注意运算顺序及正确使用符号法则确定各步运算结果的符号.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对于同级运算,一般从左到右依次进行.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内的,且一般先算小括号内的,再算中括号内的,最后算大括号内的.如果能利用运算律简化计算,可变更上面的运算顺序,灵活处理.三、难点知识剖析1、负数的产生及其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学过的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为了满足实际需要,引入了负数、负数是由于实际需要产生的,负数也是客观存在的数 .正数和负数通常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就表示其相反意义的量,反之亦然 .2、数集的概念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的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地,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正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正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等等 .3、多重符号的化简规律单独一个有理数前面的“+”号和“-”号,一般都是性质符号,读作“正”号或“负”号 .括号前是“+”号时,去掉括号和“+”号后,括号内的数不变,括号前是“-”号时,去掉括号和“-”号后,括号内的数就变成它的相反数 .在一个数的前面添加一个“+”号,仍然与原数相同;在一个数的前面添加一个“-”号,就成为原数的相反数 .4、两个负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两个负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与其它数一样,可以利用数轴找准两个负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两个负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还可以利用绝对值,求这两个数的绝对值,比较两个数绝对值的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有关绝对值的计算及化简灵活正确运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及有关性质 .6、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有理数乘法与算术中的乘法的区别在于积的符号.几个正数与负数相乘时积的符号法则:几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数,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数,积为正;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为0,根据积的符号法则,在有理数乘法中,不管有多少个不为0的数相乘,都应该首先根据负因数的个数一次性地先确定积的符号,这样做的好处是既简练又准确.7、几个非0的有理数相除,商的符号的确定几个非0的有理数相除,商的符号由负数的个数决定:当负数的个数为奇数时,商为负;当负数的个数为偶数时,商为正.如: (-12)÷(-2)÷(-3)——三个负数:负=-(12÷2÷3)=-2(-12)÷2÷(-3)——两个负数:正=+(12÷2÷3)=28、有理数混合运算中应注意的问题(1)要注意运算顺序;(2)要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不要搞错符号,特别是乘方的符号;(3)要灵活进行小数、分数的互化;(4)互为相反数的和,互为倒数的积,有因数为零,特殊运算先行结合.典型例题例1:一个物体沿着南北两个相反方向运动,如果把向南的方向规定为正,那么走 6km,走-4.5km,走0km的意义各是什么?分析:正数与负数可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数表示向南运动,则负数表示向北运动 .0表示原地不动,0表示正数与负数的分界,在实际问题中也有确定的意义.解:走 6km表示物体向南走6km;走- 4.5km表示物体向北走4.5km;走 0km表示物体原地不动.例2:某老师把某一小组五名同学的成绩简记为:+ 10、-5、0、+8、-3,又知记为0的实际成绩表示90分,正数表示超过90分,则这五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多少分?分析:由题意先求出这五位同学的实际成绩,如简记为+ 10的学生实际成绩为100,然后再求平均成绩.解:依题意知,五位同学在实际成绩分别为:100、85、90、98、87,其平均成绩为:1(10085909887)92().5++++=分例3:如图所示的数轴上, 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分析:根据各点在原点的左侧,右侧还是在原点上,来确定数是负数,正数还是 0,根据各点距离原点多少个长度单位,来确定数的值.解:点A表示数132;点B表示数12;点C表示数0;点D表示-3;点E 表示数142-. 例4: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用“<”连接起来;分析:首先画出数轴,三要素要齐全;再把各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找出来;然后根据这些数在数轴上的位置顺序比较大小,再用“<”连接起来.解:这些数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所示.它们从小到大的排列为:111132101242242<-<-<<<< 例5:利用绝对值比较下列有理数的大小 .(1)-0.6,-60234(2) ,,345--- 分析:比较负数的大小,先求出各数的绝对值,关键是比较绝对值的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比较分数大小,一般要化成同分母的分数来比较 .解:(1)|-0.6|=0.6, |-60|=60∵ 0.6<60,∴ -0.6>-60.224033454448(2) ||||||336044605560404548 ,606060234 .345---<<∴->->-==,==,==, 例6:已知 |a +2|+|b -3|=0,求a 和b 的值.分析:由绝对值的非负性可知, |a +2|≥0,|b -3|≥0,而且只有当|a +2|和|b -3|都等于0时,|a +2|+|b -3|=0才成立,因为只有0的绝对值等于0,所以a=-2,b=3.解:∵ |a +2|+|b -3|=0,又 ∵ |a+2|≥0,|b -3|≥0,∴ |a +2|=0,|b -3|=0.∴ a +2=0,b -3=0.∴ a=-2,b=3.例7:计算分析: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应先把加减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再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代数和,最后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及运算律进行计算,能够简化运算的尽量简化运算 .解:(1)原式=(-5)+(-3)+(-9)+(+7)=-5-3-9+7=(-5-3-9)+7=-17+7=-1034210(2)()()()()10757++++-+-原式=例8:计算题:2322232183(1)(1)(1)(0.51);362141(2)(3)12(2).3(2)÷-+⨯------÷--- 268491(1)()()3721168471 76834922 (2)29(8)1⨯-+⨯---++-⨯-----解:原式==121=1684-6原式====-1 注:(1)要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2)乘方时要看清楚底数与指数,先确定幂的符号.例9:计算题:242112518(1){[(2)]()(2)}();23639131(2)0.25()(1)(12 3.75)24.283--÷---÷--÷-⨯-++-⨯112518(1){[2)]()2)}()23639251 []631 3 3131 (2)16(1)124224 3.7521683+÷-+÷-⨯⨯⨯⨯-⨯⨯-+⨯+⨯-⨯解:原式=169=(-)+2(-)589=(-5+2)(-)889=(-)(-)38=原式=4 1+33+56-900== 注:第(1)小题先由里及外逐层去掉括号,同时把除法转化为乘法进行运算,第(2)小题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运算得以简化.例1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270.3; (2)3870000;(3)光的速度约为300 000 000米/秒;(4)0.5×9×1000000; (5)10.解:(1)270.3=2.703×100=2.703×102.(2)3870000=3.87×1000000=3.87×106.(3)300000000=3×100000000=3×108.(4)0.5×9×1000000=4.5×106.(5)10=1×10.说明:科学记数法a ×10n 中,a 是小于10且大于等于1的数,n 比原数位的整数位数少1,比如:3870000000是10位数,指数n 就是9.这就是说n 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而不是比所有的数位和少1.如179.4=1.794×102,而不是179.4=1.794×103.例11:某地探空气球的气象观测资料表明,高度每增加1千米,气温大约降低6 ℃,若该地地面温度为21 ℃,高空某处温度为-39 ℃,求此处的高度是多少千米?解: 1×{[21-(-39)]÷6}=1×(60÷6)=10(千米)因此:此处的高度是10千米.。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问题解决(二)素材 北师大版(202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问题解决(二)素材(新版)北师大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问题解决(二)素材(新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问题解决(二)素材(新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计算
【课后作业】四、P71问题解决2.
难易度:★★★
关键词: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计算
答案:
总能得到6174这个结果。
【举一反三】
典例:用计算器计算:(—3.75)2+4。
83÷(-2。
76)≈ 12.3(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思路导引:熟练应用计算器,对计算器给出的结果,根据有效数字的概念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标准答案:原式=14.062 5-1。
75=12.312 5≈12。
3.
故本题答案为12。
3.。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2.1 有理数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负数,学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负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按一定的标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重点)阅读教材P23~24,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1.正整数、0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2.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二)自学反馈1.(1)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圈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 (2)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作+0.02克,那么-0.03克表示什么? (3)某大米包装袋上标注着“净重量:10 kg ±150 g ”,这里的“10 kg ±150 g ”表示什么? 解:(1)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记作-12圈.(2)-0.03克表示乒乓球的质量低于标准质量0.03克. (3)每袋大米的标准质量应为10 kg ,但实际每袋大米可能有150 g 的误差,即每袋大米的净含量最多是10 kg +150 g ,最少是10 kg -150 g.2.把下列各数写在相应的集合里.-5,10,-4.5,0,+235,-2.15,0.01,+66,-35,15%,227,2 009,-16.正整数集合:{10,+66,2 009,…}负整数集合:{-5,-16,…}负分数集合:{-4.5,-2.15,-35,…}正分数集合:{+235,0.01,15%,227,…}整数集合:{-5,10,0,+66,2 009,-16,…} 负数集合:{-5,-4.5,-2.15,-35,-16,…}正数集合:{10,+235,0.01,+66,15%,227,2 009,…}有理数集合:{-5,10,-4.5,0,+235,-2.15,0.01,+66,-35,15%,227,2 009,-16,…}3.有理数的分类(分两类).有理数的分类标准要统一.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在知识竞赛中,如果用“+10”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记作什么? 解:记作-20分.例2 在数-5,23,0,-0.24,7,4 076,-59,-2中,正数有23,7,4 076,负数有-5,-0.24,-59,-2,整数有-5,0,7,4 076,-2,分数有23,-0.24,-59,有理数有-5,23,0,-0.24,7,4__076,-59,-2.例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 .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B .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和零统称有理数C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D .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活动2 跟踪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 .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B .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组成有理数C .有理数是指整数、分数、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这五类数D .负整数和负分数统称为负有理数2.有理数:-7,3.5,-12,112,0,π,1317中正分数有(C)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下列各数:-8,-113,2.03,0.5,67,-44,-0.99,其中整数是-8,-44,负分数有-113,-0.99.4.有理数中,是整数而不是负数的是非负整数,是负有理数而不是分数的是负整数.活动3 课堂小结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不断完善,以及学生自己的概括,最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类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2.2 数轴1.了解数轴的概念,学会画数轴,知道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重点)2.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知道任何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重点) 3.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阅读教材P27~28,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是一条直线,它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3.数轴上原点左侧是负数,正数在原点的右侧. (二)自学反馈1.数轴的三要素是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2.如图,数轴上点A 、B 表示的数分别是-2.5、2.3.指出图中所画数轴的错误:解:略.活动1 小组讨论例 (1)画一条数轴,并表示出如下各点:±0.5,±0.1,±0.75; (2)画一条数轴,并表示出如下各点:1 000,5 000,-2 000; (3)画一条数轴,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的距离小于3的整数; (4)画一条数轴,在数轴上标出-5和+5之间的所有整数. 解:略.数轴的三要素、画法、适当地选择单位长度和原点的位置.活动2 跟踪训练1.在数轴上点A 表示-4,如果把原点向负方向移动1.5个单位,那么在新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是(C) A .-512B .-4C .-212D .2122.在数轴上表示-1.2的点在(B)A .-1与0之间B .-2与-1之间C .1与2之间D .-1与1之间 3.数轴上表示-8的点在原点的左侧,距离原点8个单位长度;数轴上点P 距原点5个单位长度,且在原点的左侧,则点P 表示的数是-5.4.在数轴上,表示数-3,2.6,-35,0,413,-223,-1的点中,在原点左边的点有4个.5.写出数轴上点A ,B ,C ,D ,E 所表示的数:解:0,-2,1,2.5,-3.6.画一条数轴表示下列各数,并用“<”把这些数连接起来.1 3,2,-4.5,0,52,-0.5,-14.解:略.7.一个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5,这个点先向左边移动3个单位长度,然后再向右边移动6个单位长度,这时它表示的数是多少呢?如果按上面的移动规律,最后得到的点是2,则开始时它表示什么数?解:-2,-1.利用数轴数形结合解题.活动3 课堂小结1.数轴的出现对数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以它作基础师生共同研究,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2.利用数轴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借助图直观地表示.2.3 绝对值1.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知道|a|的含义以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2.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重点) 3.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难点)阅读教材P30~31,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1.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即:若a>0,则|a|=a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即:若a<0,则|a|=-a ;0的绝对值是0(双重性). (二)自学反馈1.数轴上有一点到原点的距离为6.03,那么这个点表示的数是±6.03.所以|6.03|=6.03,|-6.03|=6.03. 2.(1)|+13|=13; (2)|-8|=8; (3)|+315|=315;(4)|-8.22|=8.22.3.-213的绝对值是213,绝对值等于213的数是±213,它们是一对相反数.非负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2的相反数是(A)A .2B .-2C .0.5D .-0.5 例2 下列四组数中不相等的是(C)A .-(+3)和+(-3)B .+(-5)和-5C .+(-7)和-(-7)D .-(-1)和|-1| 例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 .一个数的绝对值的相反数一定不是负数B .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不是负数C .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D .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非正数例4 若|x -3|+|y -2|=0,则x =3,y =2. 例5 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 (1)-1和-5; (2)-56和-2.7.解:(1)-1>-5.(2)-56>-2.7.活动2 跟踪训练1.在|-7|,5,-(+3),-|0|中,负数共有(A)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2.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这个数本身,这个数是(D) A .1 B .+1,-1,0 C .1或-1 D .非负数3.在数轴上距离原点2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2,也就是说绝对值等于2的数是±2. 4.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求它们的绝对值:-32,6,-3,-8.6. 解:32;6;3;8.6.图略.5.已知|a|=3,|b|=5,a 与b 异号,求a 、b 两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之间的距离. 解:8.6.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110,-27;(2)-0.5,-23;(3)0,|-23|;(4)|-7|,|7|. 解:(1)-110>-27.(2)-0.5>-23.(3)0<|-23|.(4)|-7|=|7|.7.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请将错误的改正过来. (1)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比0大; (2)有理数的相反数一定比0小;(3)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相等; (4)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解:(1)错误,可能等于0. (2)错误,可能比0大. (3)错误,可能互为相反数. (4)正确.活动3 课堂小结1.求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2.绝对值的定义:有理数到原点的距离3.化简绝对值. |a|=⎩⎪⎨⎪⎧a (a>0)0(a =0)-a (a<0)4.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2.4 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重点)阅读教材P34~36,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结合课本对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个计算式,类似地再列举出相应的计算式并结合数轴解释,得出结果(如(+3)+(+4)、(-3)+(-4)、(-3)+(+4)、(+3)+(-4)、(+3)+(-3)、(-3)+0、(+3)+0),根据以上7个算式,思考:你能总结出有理数相加的符号如何确定?和的绝对值如何确定?互为相反数相加,一个有理数和0相加,和分别为多少?结合以上内容,总结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自学反馈计算:(1)16+(-8)=8; (2)(-12)+(-13)=-56;(3)(+312)+(-72)=0;(4)(+8)+(-3)=5; (5)(-0.125)+(18)=0;(6)0+(-9.7)=-9.7.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一要辨别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二要确定和的符号;三要计算和的绝对值.即“一辨、二定、三算”.活动1 小组讨论 例1 计算:(1)(-3)+(-9); (2)(-4.7)+3.9.解:(1)-12. (2)-0.8.例2 足球循环比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解:黄队净胜球:-2,红队净胜球:2,蓝队净胜球:0. 活动2 跟踪训练1.两个数的和为负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 .两个均是负数 B .两个数一正一负 C .至少有一个正数 D .至少有一个负数 2.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的和是(D)A .正数B .负数C .零D .不能确定符号 3.计算:(1)(+3)+(+8); (2)(+14)+(-12);(3)(-312)+(-3.5);(4)(-314)+(+213);(5)(-19)+8.3;(6)-3.4+4.解:11,-14,-7,-1112,-10.7,0.6.注意计算的符号,特别是负号.4.某县某天夜晚平均气温是-10 ℃,白天比夜晚高12 ℃,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 解:2 ℃.活动3 课堂小结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任意有理数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第2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1.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理解小学中加法运算律在有理数中仍然成立.2.能用有理数的运算律对有理数加法进行简便运算,会根据算式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简便运算方法.(重难点)阅读教材P37~38,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加法的交换律的文字表达: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的交换律的字母表达:a +b =b +a . 加法的交换律的例子说明:1+2=2+1.加法的结合律的文字表达:三个数相加,先用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用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的结合律的字母表达:(a +b)+c =a +(b +c). 加法的结合律的例子说明:(1+2)+3=1+(2+3). (二)自学反馈 计算:(1)(-7.34)+(-12.74)+7.34+12.4; (2)(-35+15)+(-45);(3)(-37)+(+15)+(+27)+(-115); (4)(-20.75)+314+(-4.25)+1934;(5)(-6.8)+425+(-3.2)+635+(-5.7)+(+5.7).解:(1)-0.34.(2)-65.(3)-117.(4)-2.(5)1.活动1 小组讨论 例1 计算:(1)(-2)+3+1+(-3)+2+(-4); (2)16+(-25)+24+(-35); (3)314+(-235)+534+(-825);(4)(-7)+6+(-3)+10+(-6); 解:(1)-3.(2)-20.(3)-2.(4)0.例2 有一批食品罐头,标准质量为每听454 g ,现抽取10听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听号 1 2 3 4 5 质量/g 444 459 454 459 454 听号 6 7 8 9 10 质量/g454449454459464这10听罐头的总质量是多少? 解:解法一:这10听罐头的总质量为444+459+454+459+454+454+449+454+459+464=4 550(g).解法二:把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用负数表示,列出10听罐头与标准质量的差值表:听号 1 2 3 4 5 与标准质 量的差/g -10 +5 0 +5 0 听号 6 7 8 9 10 与标准质 量的差/g-5+5+10这10听罐头与标准质量差值的和为 (-10)+5+0+5+0+0+(-5)+0+5+10=[(-10)+10]+[(-5)+5]+5+5=10(g). 因此,这10听罐头的总质量为454×10+10=4 540+10=4 550(g).注意运算律的运用.活动2 跟踪训练1.用适当的方法计算:(1)23+(-17)+6+(-22); (2)1+(-12)+13+(-16);(3)1.125+(-325)+(-18)+(-0.6);(4)(-2.48)+(+4.33)+(-7.52)+(-4.33). 解:(1)-10.(2)23.(3)-3.(4)-10.2.某出租司机某天下午营运全是在东西走向的人民大道进行的,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他这天下午行车里程如下(单位:千米):+15,+14,-3,-11,+10,-12,+4,-15,+16,-18(1)他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该司机距下午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若汽车耗油量为a 公升/千米,这天下午汽车共耗油多少公升?解:(1)15+14-3-11+10-12+4-15+16-18=0,距出发地0千米. (2)118a.活动3 课堂小结有理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1.加法交换律:a +b =b +a ;加法结合律:(a +b)+c =a +(b +c). 2.简便运算: ①运用运算律;②运用相反数的和为零; ③凑整.2.5 有理数的减法1.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重点) 2.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关系,掌握数学学习中转化的思想.阅读教材P40~41,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通过实际例子,一方面,利用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可知:计算4-(-3),就是求一个数x ,使x +(-3)=4,易知x =7,所以4-(-3)=7.① 另一方面,4+(+3)=7,② 由①②有4-(-3)=4+(+3).再试把减数-3换成正数,任意列出一些算式进行计算,如: 计算:9-8与9+(-8);15-7与15+(-7). 由上述内容,得出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字母表示为:a -b =a +(-b).减法法则渗透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有了相反数,减法就可以转化为加法,加减就可以统一为加法.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用字表示为:a -b =a +(-b). (二)自学反馈 计算:(1)(-3)-(-6); (2)0-8; (3)6.4-(-3.6);(4)-312-(+514).解:(1)3.(2)-8. (3)10.(4)-834.(1)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要变成相反数.(2)法则适用于任何两有理数相减.(3)用字母表示一般形式为:a -b =a +(-b)活动1 小组讨论 例 计算:(1)(-38)-(-36); (2)0-(-711);(3)1.7-(-3.5); (4)(-234)-(-112);(5)323-(-234);(6)(-334)-(+1.75).解:(1)-2.(2)711.(3)5.2.(4)-114.(5)6512.(6)-5.5.活动2 跟踪训练1.计算:(1)(-23)-(+112)-(-14);(2)(-0.1)-(-813)-1123-(-110);(3)(-1.5)-(-1.4)-(-3.6)-4.3-(+5.2);(4)(5-6)-(7-9).解:(1)-2312.(2)-313.(3)-6.(4)1.2.根据题意列出式子计算.(1)一个加数是1.8,和是-0.81,求另一个加数; (2)-13的绝对值的相反数与23的相反数的差.解:(1)-0.81-1.8=-2.61. (2)-|-13|-(-23)=-13+23=13.活动3 课堂小结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a -b =a +(-b). 2.转化原则:减号变加号,减数变成相反数.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会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2.熟悉有理数加减运算的运算律,能把有理数加法运算省略加号和括号,理解有理数的和.(重难点)阅读教材P43,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把下列算式统一为加法,并写成省略加号的形式:(-20)+(+3)-(-5)-(+7)=(-20)+(+3)+(+5)+(-7)=-20+3+5-7, (-7)+(+5)+(-4)-(-10)=(-7)+(+5)+(-4)+(+10)=-7+5-4+10. 认识算式:①2-5;②-5+3;③-2-8;④-4+2-6的意义.注意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的意义.(二)自学反馈把(+23)+(-45)-(+15)-(-13)-(+1)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计算.解:23-45-15+13-1=-1.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计算:(1)(+27)+(-49)-(+59)-(-57)-(+1);(2)-7-(-8)-(-712)-(+9)+(-10)+1112;(3)-99+100-97+98-95+96+ (2)(4)-1-2-3- (100)解:(1)-1.(2)1.(3)50.(4)-5 050.例2 银行储蓄所办理了8件工作业务,取出950元,存进500元,取出800元,存进1 200元,存进了2 500元,取出1 025元,取出200元,存进400元,这时,银行现款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元? 解:增加了,增加了1 625元.例3 把-a +(+b)-(-c)+(-d)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为-a +b +c -d .总结: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有如下几个步骤:(1)将减法转化成加法运算; (2)省略加号和括号;(3)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同号两数相加; (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活动2 跟踪训练1.把下列算式先统一为加法运算再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并把结果用两种读法读出来. (1)(+9)-(+10)+(-2)-(-8)+3; (2)(-13)-(+22)+(-17)-(-18). 解:(1)9-10-2+8+3. (2)-13-22-17+18. 2.计算:(1)(-7)-(+5)+(-4)-(-10); (2)1-4+3-0.5;(3)34-72+(-16)-(-23)-1; (4)-2.4+3.5-4.6+3.5.解:(1)-6.(2)-0.5.(3)-314.(4)0.活动3 课堂小结1.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利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熟练进行含有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2课时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计算1.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重难点) 2.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阅读教材P44~45,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计算:4.5+(-3.2)+1.1+(-1.4). 解:原式=4.5+1.1+[(-3.2)+(-1.4)] =5.6+(-4.6) =1.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简化运算.(二)自学反馈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计算: (1)3-10+7=3+7-10=0;(2)-6+12-3-5=-6-3-5+12=-2.活动1 小组讨论 例1 计算:(1)(-9)-(-7)+(-6)-(+4)-(-5); (2)(+4.3)-(-4)+(-2.3)-(+4).解:(1)原式=-9+7-6-4+5=(-9-6-4)+7+5=-19+12=-7. (2)原式=4.3+4-2.3-4=2.例2 已知上周周五(周末不开盘)收盘时股市指数以2 880点报收,本周内股市涨跌情况如下表,则本周四收盘时的股市指数为(D)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股指变化+50-21-100+78-78A.2 880 B .2 877 正数表示涨,负数表示跌,每天的变化是相对于前一天来比较的,所以周四的股市指数为2 880+50-21-100+78=2 887.总结: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有如下几个步骤:(1)将减法转化成加法运算; (2)省略加号和括号;(3)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同号两数相加; (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活动2 跟踪训练 1.计算:(1)(-8)-(-15)+(-9)-(-12); (2)(-13)-15+(-23);(3)(-18)-(-65)+(+8)-(+710);(4)-23+(-16)-(-14)-12.解:(1)10.(2)-16.(3)-9.5.(4)-1312.2.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标志物先向乙队方向移动了0.2米,又向甲队方向移动了0.5米,相持一会后,又向乙队方向移动了0.4米,随后又向甲队方向移动了1.3米,在大家的欢呼鼓励中,标志物又向甲队方向移动了0.9米,若规定标志物向某队方向移动2米该队即可获胜,那么现在谁赢了?用算式说明你的判断.解:甲队获胜,因为-0.2+(+0.5)+(-0.4)+(+1.3)+(+0.9)=+2.1(米)>2(米),所以甲队获胜.活动3 课堂小结在加减运算时,适当运用加法运算律,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使运算简便.但要注意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第3课时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1.能综合运用有理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灵活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难点)2.感受到有理数运算的实用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阅读教材P47,完成预习内容.知识探究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同一种量在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北京周一到周日的天气变化情况.正确地画出折线统计图是观察变化情况的依据.画法及步骤:①写出统计图名称,如天气、水位等;②画出横、纵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有时不画箭头,一般向上为正方向,向右为正方向),分别表示两个量,标出单位和单位长度;③根据统计数据,分别描出对应点,描点时可借助三角板来完成;④用线段把所描的点顺次连接起来.活动1 小组讨论例下表是一个水文站在雨季对某条河一周内水位变化情况的记录.其中,水位上升用正数表示,水位下降用负数表示(水位变化的单位:米).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变化+0.4 -0.3 -0.4 -0.3 +0.2 +0.2 +0.1 注:①表中记录的数据为每天12时的水位与前一天12时水位的变化量.②上周日12时的水位高度为2米.(1)请你通过计算说明本周末水位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2)用折线图表示本周每天的水位,并根据折线图说明水位在本周内的升降趋势.分析:计算这七天水位变化量的和,看结果是正、还是负,若是正,说明周末水位上升了;若是负,说明水位下降了.解:(1)因为(+0.4)+(-0.3)+(-0.4)+(-0.3)+(+0.2)+(+0.2)+(+0.1)=0.4-0.3-0.4-0.3+0.2+0.2+0.1=-0.1(米),所以本周末水位下降了.(2)折线图如图所示:由折线图可看出,本周水位先上升,再下降,最后上升.①画折线统计图时,要先确定哪一个量或哪一个数值为0,即基准;②要标出横线和竖线的单位;③选择单位长度时要考虑使统计图有明显的上升和下降的幅度,能看出变化情况.活动2 跟踪训练1.光明中学初一(1)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1)下表给出了该班6名同学的身高情况(单位:厘米),试完成下表:姓名小明小彬小丽小亮小颖小山身高159 154 165身高与平均-1 +2 0 +3身高的差值(2)谁最高?谁最矮?(3)最高和最矮的学生身高相差多少?解:(1)依次填入:162 160 163 -6 +5.(2)小山最高,小亮最矮.(3)最高和和最矮的学生身高相差11厘米.2.9.11事故后,美国股市出现狂跌,股市指数一度跌到历史最低点,后经政府宏观调控,稍有反弹,下表是某周(周末不开盘)(1)本周内哪天股市指数最高?哪天股市指数最低?(2)本周五的股市指数比上周五的股市指数高还是低?(3)若将上周五的股市指数记为0点,请你画出本周的股市指数折线图.解:(1)本周内星期四股市指数最高,星期二股市指数最低.(2)本周五的股市指数比上周五的股市指数高(3)图略.活动3 课堂小结1.知识归纳:利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2.数学思想方法: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转化思想.2.7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了解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2.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重点)阅读教材P49~51,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通过有理数的乘法,进一步体会有理数运算包含两步思考:先确定积的符号,再计算积的绝对值.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如:-3的倒数是-13,0.5的倒数是2,-212的倒数是-25.看书第50、51页的内容,体会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一个因数是0,积等于0. (二)自学反馈1.计算:(-114)×(-45)=1,(+3)×(-2)=-6,0×(-4)=0,123×(-115)=-2,(-15)×(-13)=5,-│-3│×(-2)=6.2.计算:(-2)×(-3)×(-5)=-30, (-723)×3×(-123)=1,(-9.89)×(-6.2)×(-26)×(-30.7)×0=0.(1)运用乘法法则,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2)0没有倒数.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计算:(+5)×(+3)=15, (+5)×(-3)=-15, (-5)×(+3)=-15, (-5)×(-3)=15, (+6)×0=0, 6×(-4)=-24,(-6)×4=-24, (-6)×(-4)=24. 例2 计算:(1)(-112)×815×(-23)×(-214)=-115;(2)14×(-16)×(-45)×(-114)×8×(-0.25)=8. 活动2 跟踪训练 1.计算:(1)(-5)×0.2=-1; (2)(-8)×(-0.25)=2; (3)(-312)×(-27)=1;(4)0.1×(-0.01)=-0.001;(5)(-59)×0.01×0=0;(6)(-2)×(-5)×(+56)×(-30)=-250;(7)312×(-47)+(-25)×(-334)=-12.2.a ×(-56)=1则a =-65.一个有理数的倒数的绝对值是7,则这个有理数是±17.3.判断对错:(1)两数相乘,若积为正数,则这两个因数都是正数.(×) (2)两数相乘,若积为负数,则这两个数异号.(√) (3)两个数的积为0,则两个数都是0.(×) (4)互为相反的数之积一定是负数.(×)(5)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 活动3 课堂小结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2.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负倒数:乘积为-1)3.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第2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1.进一步应用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2.能自主探究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在有理数运算中的应用.(重难点)阅读教材P52~53,完成预习内容.(一)知识探究 乘法的交换律文字表达: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乘法的交换律字母表达:ab =ba . 乘法的结合律文字表达: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乘法的结合律字母表达:(ab)c =a(bc).乘法的分配律文字表达: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乘法的分配律字母表达:a(b +c)=ab +ac .(二)自学反馈1.计算:(-3)×56×(-95)×(-14)×(-8)×(-1). 解:-9.2.计算:(1)-34×(8-43-1415);(2)191819×(-15). 解:(1)-4310.(2)-299419. 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活动1 小组讨论例 计算:(1)(-0.5)×(-316)×(-8)×113; 解:-1.(2)-10556×12; 解:-1 270.(3)(-34+156-78)×(-24); 解:-5.(4)317×(317-713)×722×2122; 解:-4.(5)(23-49+527)×27-1117×8+117×8. 解:3.活动2 跟踪训练1.运用分配律计算(-3)×(-4+2-3),下面有四种不同的结果,其中正确的是(D)A .(-3)×4-3×2-3×3B .(-3)×(-4)-3×2-3×3C .(-3)×(-4)+3×2-3×3D .(-3)×(-4)-3×2+3×32.在运用分配律计算3.96×(-99)时,下列变形较合理的是(C)A .(3+0.96)×(-99)B .(4-0.04)×(-99)C .3.96×(-100+1)D .3.96×(-90-9)3.对于算式2 007×(-8)+(-2 007)×(-18),逆用分配律写成积的形式是(C)A .2 007×(-8-18)B .-2 007×(-8-18)C .2 007×(-8+18)D .-2 007×(-8+18)4.计算1357×316最简便的方法是(D) A .(13+57)×316B .(14-27)×316C .(10+357)×316D .(16-227)×316 5.计算:(1)(-4)×8×(-2.5)×0.1×(-0.125)×10;(2)(134-78-112)×117; (3)(-5.25)×(-4.73)-4.73×(-19.75)-25×(-5.27).解:(1)-10.(2)1921.(3)250. 活动3 课堂小结1.有理数乘法交换律.2.有理数乘法结合律.3.有理数乘法分配律.2.8 有理数的除法1.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2.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重点)3.感受转化、归纳的数学思想.阅读教材P55~56,完成预习内容.(一)知识探究1.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仍得0. (二)自学反馈(1)(-18)÷6=-3; (2)5÷(-15)=-25; (3)(-27)÷(-9)=3;(4)0÷(-2)=0. 0不能作除数.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计算:(1)(-15)÷(-3); (2)12÷(-14); (3)(-0.75)÷0.25;(4)(-12)÷(-112)÷(-100). 解:(1)5.(2)-48.(3)-3.(4)-1.44.例2 计算:(1)(-18)÷(-23); (2)16÷(-43)÷(-98). 解:(1)27.(2)323. 乘除混合运算要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活动2 跟踪训练1.两个不为零的有理数的和等于0,那么它们的商是(B)A .正数B .-1C .0D .±12.两个不为0的数相除,如果交换它们的位置,商不变,那么(D)A .两数相等B .两数互为相反数C .两数互为倒数D .两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3.计算:(1)-0.125÷(-38); (2)(-215)÷1110; (3)(-112)÷34÷1.4. 解:(1)13.(2)-2;(3)-107. 活动3 课堂小结1.法则1:a ÷b =a ·1b. 2.法则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仍得0.3.化简分数.2.9 有理数的乘方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理解乘方运算、幂、底数等概念的意义.2.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重点)阅读教材P58~59,完成预习内容.(一)知识探究1.求n 个相同因数a 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 叫底数,n 叫指数.乘方a n 有双重含义:(1)表示一种运算,这时读作“a 的n 次方”;(2)表示乘方运算的结果,这时读作“a 的n 次幂”.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偶次幂是正数. (二)自学反馈 1.在(-2)6中,底数是-2,指数是6,运算结果是64;在-26中,底数是2,指数是6,运算结果是-64.(特别注意)2.底数是-23,指数是3的幂是-827. 3.(-1)2 017=-1,02 017=0,(-0.1)4=0.000__1.在书写乘方时,若底数为负数、分数时一定要加括号.3.(-12)4表示的意义是4个-12相乘,23×23×23×23可写成(23)4. 4.计算:(-25)3=-8125;3×23=24;(3×2)3=216;(-3)3×(-42)=432;(-324)2-324=4516.活动1 小组讨论例 计算:(1)(-2)2×(-2)3; (2)5×(-3)2;(3)(-2)4-(-4)2; (4)(-3×2)2-3×22.解:(1)-32.(2)45.(3)0.(4)24.活动2 跟踪训练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与这个数的差等于零,那么这个数只能是(D)A .0B .-1C .1D .0或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 .一个数的偶次幂一定是正数B .一个正数的平方比原数大C .一个负数的立方比原数小D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立方仍互为相反数3.任何一个有理数的二次幂是(B)A .正数B .非负数C .负数D .无法确定4.当n 为整数时,(-1)2n -1+(-1)2n 的值为(B)A .-2B .0C .1D .25.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5小时后,这种细胞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1)细胞每30分钟分裂一次,则5个小时共分裂10次;(2)5个小时后,细胞的个数一共有=1__024个,为了简便可以记作210.6.①边长为a 的正方形的面积为a 2;②棱长为a 的正方体的体积为a 3;③把一张纸对折一次可裁成两张,对折2次可裁成4张,问对折3次可裁成几张?用算式如何表示?23.如果对折10次、100次,用算式如何表示?210,2100.7.计算(-2)3,(-3)3,(-12)3,(-13)3,并找出其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解:(-2)3=-8,(-3)3=-27,(-12)3=-18,(-13)3=-127. 其中最大的数为-127,最小的数为-27. 活动3 课堂小结1.乘方2.乘方的计算:3.乘方的性质.。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全章教案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有理数及其运算这一章节时,我发现学生们对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得相对较好,但在具体的运算规则上,尤其是负数的乘除法则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在课堂上,我尝试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效果似乎并不如预期。
我意识到,有理数的乘除法对于刚接触负数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学生,通过更多的实际例题和练习,帮助他们逐步克服这个难点。同时,我也应该鼓励学生多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确保他们对这些概念有清晰的理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有理数的基本概念。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零以及分数。它是数学运算的基础,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温度变化的例子,展示有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乘法中,两个负数相乘得正数的规则需要通过实例反复强化。
-除法中,理解“除以一个负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的概念,并通过具体计算加深理解。
-通过具体的例子(如-2的平方和-2的立方),让学生观察和总结规律。
-难点三: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有理数的运算问题。
此外,我也在思考如何让总结回顾环节更加高效。今天的总结回顾可能过于简单,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未来,我打算在这一环节加入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比如让学生自己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点,并尝试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解释给其他同学听。这样既能检验他们的掌握程度,也能促进他们的表达能力。
数学 第二单元 有理数及其运算 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 2.数轴 3.绝对值 4.有理数的加法 5.有理数的减法 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7.水位的变化 8.有理数的乘法 9.有理数的除法 10.有理数的乘方 11.科学记数法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思维导图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 0 小的数 正数:比 0 大的数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 ①字母 a 可以表示任意数,当 a 表示正数时,-a 是负数;当 a 表示负数时,-a 是正数;当 a 表示 0 时,-a 仍是 0。 (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 -a 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 比如:零上 8℃表示为: +8℃; 零下 8℃表示为: -8℃ 3. 0 表示的意义 ⑴0 表示“ 没有”,如教室里有 0 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⑵0 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初一数学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2.1有理数教师寄语:兴趣和爱好可以诱发人才,能力和方法可以培育人才. 一、课前预习:1、小学我们认识了负数,并知道负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问题1: 3 m 和7.5m 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km 和4.8km 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问题2:同学们经常吃方便面,方便面的袋子上常标有80±0.5克的字样,你能解释它表示什么意思吗? 2、何为正数、负数.3、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哪些?4、有理数的意义、有理数的分类.5、举例说明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6、 正整数整数有理数负整数正分数分数 负分数7、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8、在知识竞赛中,如果用+10分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怎样表示.9、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圈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二、达标测试:1、将下列一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3,32, -7, -4.2, 3.5, 0.6, -321 , 10, 34 ,-47, 6.5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正整数集合﹛﹜负整数集合﹛﹜正分数集合﹛﹜负分数集合﹛﹜2、如果收入2万元用+2万元表示,那么支出3000元,怎么表示?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正整数、负整数、0统称为整数B.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C.没有最大的有理数D.π是有理数三、课后练习:1、某地气象站测得某天的四个时刻气温分别为:早晨6点为零下4摄氏度,中午12点为零上1摄氏度,下午4点为0摄氏度,晚上12点为零下9摄氏度,(1)用正数、负数分别表示这四个不同时刻的气温。
(2)早晨6点比晚上12点高多少摄氏度?(3)下午4点比中午12点低多少摄氏度?2、甲地海拔-23米,乙地海拔-43米,哪个地方的海拔更高一些?高多少?学后记:2.2数轴教师寄语: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一、课前预习:你会读温度计吗?℃ ℃ ℃ 自学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数轴?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2.数轴上表示的是什么数?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吗? 3、怎样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你能举例说明吗?4、数轴上的两个点,右边点表示的数与左边点表示的数的大小关系?5、画一条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3, 0, -4, 3, 4, -56、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且与原点的距离________。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例题与讲解素材 北师大版(2021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例题与讲解素材(新版)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例题与讲解素材(新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例题与讲解素材(新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2。
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加减法统一成加法(1)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统一成只有加法运算的和式.如:(-12)-(+8)+(-6)-(-5)=(-12)+(-8)+(-6)+(+5).(2)在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省略不写,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如:(-12)+(-8)+(-6)+(+5)=-12-8-6+5。
(3)和式的读法:一是按这个式子表示的意义,读作“负12,负8,负6,正5的和”;二是按运算意义读作“负12减8减6加5”.(4)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写成和式的方法:①减法变加法,省略加号和括号;②一个数前有两个负号的,变加号,然后省略加号.谈重点“+”号和“-”号的双重含义正确理解算式中“+”号和“-”号的意义,它们有双重含义:①可以理解为性质符号,读作“正”“负”;②可以理解为运算符号,读作“加”“减”.【例1】把错误!-错误!+错误!-错误!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分析:先根据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把减法转化为加法,然后省略加号(包括各个加数的括号).解:原式=错误!+错误!+错误!+错误!(运用减法法则)=-4错误!+5错误!-4错误!-3错误!。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一节有理数课时:第1课时主备人:毛亚红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会判断数是正数还是负数;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学习重难点】重点: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会按要求进行数的分类。
【学习过程】模块一预习反馈一、学习准备1.小学我们学过的数有:自然数,如:_______________;整数,如________________;分数,如:___________________;小数,如: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数和负数的概念⑴像5,1.2,12,……这样的数叫做,它们都比____大;⑵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如-10,-3等,它们都比____小;⑶0 既不是,也不是。
0是_______和________的分界点,0是____数,也是____数,也是____数。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3—p25,注意⑴不懂的地方要用红笔标记符号;⑵完成你力所能及的课后作业和习题.二、教材精读4.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观察下面给出的每一对数量,指出各对数量有什么共同特点。
⑴零上3℃和零下12℃;⑵收入800元和支出500元;⑶增加5kg和减少2kg;⑷水位升高0.5m和降低1.3m通过观察,发现这里给出的每一对数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个语句中都含有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零上”和“”、“收入”和“”、“增加”和“”、“升高”和“”。
归纳:像这样,分别由相反意义的词表示的两个量,就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个量规定为正的,用_______数表示,而把与这个量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________的,用________数表示。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2.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案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2.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及其运算》是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后续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增强学生对有理数运算规则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材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并能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对于加、减、乘、除等运算规则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计算器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指导和练习。
此外,学生可能存在对于数学运算的恐惧心理,需要老师通过鼓励和激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2.使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等运算。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运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教学难点:计算器的熟练使用,以及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运算实例,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运算规则。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运算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器的使用,并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激励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练习,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计算器。
2.准备相关的运算练习题,包括简单和复杂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准备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运算实例和讲解运算规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然后提问: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什么新的内容?通过这个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展示计算器的基本界面和操作方法。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全章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有理数的基本概念。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零、正分数和负分数。它是数学运算的基础,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购物时,商品的价格是正数,而找零则是负数,通过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我们可以轻松解决找零问题。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含有括号的表达式求解,以及混合运算的顺序,运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实际问题的解决:将所学有理数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举例解释:
-在讲解有理数概念时,通过正负数的实际例子(如温度、存款与负债等),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分类及其意义。
-在讲解加减法运算时,通过具体例题(如3 + (-2)、-5 - (-3)等)强调同号相加、异号相减的规则。
-对于混合运算的难点,通过具体例题(如4 + 5 × (-2))讲解运算顺序,强调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并指导学生使用括号来明确运算顺序。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可以提供多个不同情境的例子,指导学生如何将有理数运算应用于购物、测量等生活场景。
-对于有理数的乘方与开方,通过具体案例(如(-2)²、√9等)解释乘方与开方的定义,并强调负数乘方结果的符号规则。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有理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2.4.1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加法是指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运算。它是数学运算的基础,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今天温度上升了3℃,然后又上升了2℃,我们可以通过有理数加法来计算最终温度的变化。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有理数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2.4.1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2.4.1有理数的加法。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同号相加,异号相减,正负数的加法规则。
2.能够熟练计算同号有理数的加法,如:(+3)+(+2)=+5,(-3)+(-2)=-5。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包括同号相加、异号相加以及正负数的加法规则。
-重点之一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同号有理数相加的规律,如(+3)+(+2)=+5,(-3)+(-2)=-5,以及异号有理数相加的规律,如(+3)+(-2)=+1,(-3)+(+2)=-1。
-重点之二是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学会将有理数加法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计算温题目,让学生学会在问题中寻找关键信息,正确判断正负号。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2.4有理数的加法二教学_5
1、 一般地,总是先把正数或负数分别结合 在一起相加.
2、有相反数的可先把相反数相加,能凑整 的可先凑整.
3、有分母相同的,可先把分母相同的数结 合相加.
2019年6月5日
海阔天空专属文档(翔子989)
8
四、强化训练
1. 计算: (1)(-3)+ 40+(-32)+(8); (2) 13 +(-56)+47+(-34); (3) 43+(-77)+27+(-43).
-5
0
+5
0
听号
6
7
8
9
10
与标准质量的差值 0
-5
0
+5
+10
这10听罐头与标准质量差值的和为
(-10)+ 5 + 0 + 5 + 0 + 0 +(-5)+ 0 + 5 + 10
=[(-10)+10]+[(-5)+5]+5+5=10(克)
因此,这10听罐头的总质量为
454×10 + 10 = 4540 + 10 = 4550(克)
2019年6月5日
海阔天空专属文档(翔子989)
6
三、归纳小结
1、通过具体有理数的计算,把加法运算律从 非负数范围扩大到有理数的范围. 2、掌握加法运算律的法则及公式,并适当的 运用运算律进行简化计算. 3、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求简意识.
2019年6月5日
海阔天空专属文档(翔子989)
7
三、归纳小结 常用的三个规律:
444+459+454+459+454++454+449+454++459+464 =4550(克)
最新数学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有理数及其运算2.4.1有理数的加法课件
知2-讲
总 结
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基本方法:一是辨别两个加
数是同号还是异号,二是确定和的符号,三是判断
应利用绝对值的和还是差进行计算.
(来自《点拨》)
知2-讲
例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绝对值等于它们
的绝对值之和 B.两个负数相加,和的绝对值等于它们的 绝对值之和 C.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加,和的绝对值 等于它们的绝对值之和 D.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加等于0
(来自《点拨》)Βιβλιοθήκη 知2-讲例4 已知|a|=3,|b|=2,且a<b,求a+b的值. 导引:要求a+b的值,必须先求出a,b的值,而a, b的值可通过已知条件求出. 解:因为|a|=3,所以a=3或a=-3. 因为|b|=2,所以b=2或b=-2. 又因为a<b,所以a=-3,b=±2.
当a=-3,b=2时,a+b=(-3)+2=-1;
导引:这4道题都属于异号两数相加,先观察两个加 数的符号,并比较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大小, 再根据异号两数相加的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知2-讲
解:(1)(-30)+(+6)=-(30-6)=-24.
2 3 3 2 1 2 - + + =+ - = . 3 4 4 3 12 1 1 3 - + =0. 2 2 4 1 4 1 4 + - =+ - =1. 3 3 3 3
0
演示1
知1-导
举一反三
8+(-8),(-3.5)+(+3.5) 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是
多少呢?如何用上面的例子来解释?
知1-导
仿照上面的例子,计算2 +(-5)=
-3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有理数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整数、分数、小数的概念及运算;对负数的概念有所了解,知道正数、负数和零的区别。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小学通过对温度计的认识活动,学习了用负数解决一些简单的比较大小的问题。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掌握正数、负数的概念程度参差不齐,结合实际正确的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建立有理数的概念是学习的难点。
二、学习任务分析“有理数”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正、负数的概念和有理数的分类。
通过和学生生活贴近的实例引入负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为此,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负数,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2.经历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过程,体会负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
3.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按一定的标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回顾,引入新课,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第三环节:实际应用,巩固提高,第四环节:合作交流,能力提升,第五环节:小结反思,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复习回顾,引入新课活动内容观察中国地图,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4.43米,记作:+8844.43米;吐鲁番盆地地狱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教师出示图形,提出问题:(1)生活中我们会遇到用负数表示的量,你能说出一些例子吗?(2)你对负数有什么样的认识?(3)有了负数,数的运算与过去相比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有了负数,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本章将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负数,研究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并利用有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目的:通过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导学生回顾小学有关负数的知识,三个问题不仅为本节课温故引入,也为本章的学习做了铺垫。
活动效果: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与交流中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了学习本章内容的兴趣。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活动内容问题:答对答错不回答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一题扣1分,不回答得0分;每个队的基本分均为0分.两个代表队答题情况如下表:如果答对题所得的分用正数表示,那么你能用正负数表示每个代表队答题得分的情况吗?试完成下表:练习:1.把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记为+4.8%,那么下跌0.6%记为.2.零上温度1℃记为+1℃,零下温度5℃记为.3.生活中你见过其他用负数表示的量吗?与同伴进行交流.活动目的:用知识竞赛得分的情景启发学生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通过练习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地找出身边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的量,从而体会学习负数的必要性。
活动效果:由于从学生熟悉的情景讨论问题,学生参与积极,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生活实例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学习负数是生活的需要。
第三环节:实际应用,巩固提高活动内容例1 (1)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圈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2)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作+0.02克,那么﹣0.03克表示什么?(3)某大米包装袋上标注着:“净重量:10kg±150g”,这里的“10kg±150g”表示什么?议一议你能选定一个高度为标准,用正负数表示本班每位同学的身高与选定的身高标准的差异吗?你是怎样表示的?与同伴交流.活动目的: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让学生知道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要明确“基准”。
例1中各题的基准分别是“转盘静止不动”“一只乒乓球标准质量”“10kg”。
“议一议”则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如何选定“基准”。
活动效果:学生认识当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要考虑“基准”。
“0”是常用的基准,但不是所有的基准都必须为0。
第四环节:合作交流,能力提升活动内容我们把正整数、0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如2是整数,而且是正整数;2/3是分数,而且是正分数,-2是负整数,-2/3是负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1)将学过的数进行分类,并与同伴交流。
(2)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3,-7,32-,.6.5,0,418-, 15,91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 整数集合:{ … } 分数集合:{ … } 活动目的: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将数扩充到了有理数的范围。
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活动效果:在将学过的数分类时,学生有很多不同的分法,通过同伴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知道分类得有标准,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不是唯一的,可以按整数和分数分成两大类,也可以按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分成三大类。
学生在领会数学分类思想的同时对有理数有了整体的认识。
第五环节:小结反思,布置作业 活动内容1.用一句话“我知道了……我学会了……我还想知道……”小结本课。
(先小组同学互相小结,然后小组汇报)2. 作业:习题2.1活动目的:通过小结整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活动效果: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反思2. 数轴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②会指出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有理数;并能把有理数在数轴上用点准确的表示出来;③数轴上点的大小关系,能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意识.3、情感与态度:通过数轴与生活实物对应对比,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规范画图,培养学生细致准确习惯,扶植勇于探究的精神.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①情境导入、适时点题;②问题探究、形成策略;③动手操作、探索新知;④小试牛刀、自我检测;⑤快乐课堂、思维晋级;⑥师生归纳,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适时点题活动内容:1.你能说说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吗?2.问题1:(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温度计读数,并且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2)温度计上的刻度数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能准确的说出每一个度数?(3)你能借鉴温度计,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学生自由发言)活动目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通过问题情景设置, 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点与数之间的关系,从而由点题,今天学习的课题《数轴》.活动的实际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此内容很感兴趣 第二环节 问题探究,形成策略 活动内容一:1.师生动手画数轴.(边画边强调数轴画法和要点) 数轴三要素: 原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师: 好像一个平放着的温度计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归要点,从而得出一条规范的数轴要具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活动的实际效果:学生自由发言,情调要点,规范画法,加深理解.第三环节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1.问题1:请你思考: +3,-4,0分别在数轴的什么位置?41,-1.5呢? 2.问题2:指出数轴上 A, B, C, D 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3.问题3: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23, -3.5, 0, 5, -4,23 思考:怎样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有理数-4 ? 数轴的作用有哪些?活动目的:通过问题驱动探究,寻求策略及解决,得出结论,观察归纳得到正有理数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所以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问题2是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是由“形”到“数”;问题3是给定的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是由“数”到“形”;它们从两个侧面体现出数形结合思想.思考让学生从理性的角度归纳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大方法,和数轴的作用. 第四环节 小试牛刀,自我检测活动内容:一组检测题1.下列各图表示数轴是否正确?为什么?⑴⑵⑶⑷2.指出数轴上点A 、B 、C 、D 分别表示什么数,并说出他们的相反数.3. 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4,3.5, -1.5, 321 ,0 ,2.5.再按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这些数重新排成一行. 活动方式:学生练习,学生互评,订正强调要点;归纳出: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活动目的:检测学生知识的运用与掌握情况 活动的实际效果:刚学数轴,强调运用中的规范性准确性;强调错误的认识与体验。
第五环节 快乐课堂,思维晋级 活动内容:1.问题1: 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⑴-2 和 +6;⑵0和 -1.8;⑶23和 -4;(4)3.8,-4.1,-3. 2.问题2:写出5个有理数,在数轴上将它们表示出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3.问题三: 在数轴上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什么数?与表示数2的点距离3个单位的数是多少?活动方式: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分享活动目的:利用数轴上点的位置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数形结合”的典型应用,同时也可以借助正负数的大小规律来比较.有意识的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同时注重知识的延伸与拓广,分类思想的渗透.活动实际效果: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了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基本能掌握本节知识。
第六环节师生归纳,布置作业活动内容:问题:本节课你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这节课收获.活动目的:把所学知识条理化,学生把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说出来和大家共享,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上都有所发展.活动实际效果:通过师生共同小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学生不仅有知识上的收获,而且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作业: 习题2.2四、教学反思3.绝对值教学目标(1)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2)知道|a|的含义以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3)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4)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第三环节:应用迁移,巩固提高;第四环节:总结反思,知识内化;第五环节:当堂检测,及时反馈;第六环节: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内容1: 3和-3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3/2与-3/2,5和-5呢?活动目的:提供几组数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相反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