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特别是改革

合集下载

浅谈新课标下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浅谈新课标下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浅谈新课标下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摘要:音乐新课程颁布以来新的教育观点、教育理念、改变着我们的教学实践。

音乐教师意识到,单单熟悉自己所教的学科知识还远远不够,仅有钢琴、声乐、乐理等音乐专业知识的教师根本无法完成新教材的要求。

因为新的教材集中体现了课程改革”学生发展本位”的核心理念,不再是过去重知识技能的组合方式了。

现在的音乐教师要想真正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必须将自己已有的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建立完整的教师专业素质,才有可能得以实现,由此看来完成教师专业化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新课标;音乐老师;专业素质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252-01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飞速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际音乐教育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国外一些可借鉴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被系统介绍和引进,教学手段正遂步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一切都为我国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

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在音乐教学中要体现音乐审美教育的价值,还要体现音乐作为人文学科的人文价值,为了使二者在教学中有机融合,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与文化品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具有复合型的专业技能,深厚的音乐理论等专业技能外,还应具备一些其它素质和能力,本文就着重专业素质方面论述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复合型的音乐专业技能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唱、弹、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三大基本功。

“唱”是指教师的歌唱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歌唱教学是训练学生的音乐感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能给学生带去最直接的美的感受。

“弹”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一)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一)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一)吴斌一、为什么要进行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标准》的研制具有怎样的背景?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发展。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均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现行课程已出现许多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诸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内容繁、难、多、旧,偏重书本知识,脱离学生生活及社会发展;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甄别、选拔和淘汰,等等。

面对挑战,基础教育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的方式作出回答,而素质教育的提出便顺理成章地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认同。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指引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素质教育的精神和理念鲜明体现在各学科课程中,努力实现素质教育课程化,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的必然选择。

音乐课程做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尤其是音乐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难以跟上21世纪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步伐。

因此,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研制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改革背景下进行的,是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和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一大举措。

《标准》的研制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在认真总结和充分吸收国内外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力求超前与创新,在立足中国教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力求面向世界,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浅析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浅析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浅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培养。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本文将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浅析,以期对该领域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匮乏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教育资源的不足和师资力量的匮乏。

由于一些地区的经济条件和教育投入有限,很多学校的音乐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生们所接触到的音乐教育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和贫乏。

受教育水平和职业发展的限制,一些地方缺乏专业的音乐教育师资力量,许多学校的音乐课都是由非专业人员代课,导致教学质量不能得到保障。

对于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加以解决。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增加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水平,加强对学校音乐教育设施和器材的建设和更新,使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更加丰富多样的音乐内容和活动。

可以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和职称评定来提高音乐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吸引更多有音乐专业背景的教师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过于注重技能和应试另一个问题是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一些教学内容和方法过于注重技能和应试,而忽视了音乐教育的本质和价值。

在一些学校,音乐教育更多地是为了满足考试和升学的需要,注重传授一些琴艺和乐理知识,忽略对学生审美情感、艺术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对音乐失去兴趣,影响了音乐教育的效果和意义。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从教学内容和方法入手,重视音乐教育的本质和价值。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音乐鉴赏和表演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到各种音乐作品和音乐活动,增强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作,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音乐素养,不断提高他们的音乐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从中小学音乐课程演变看学习评价变革

从中小学音乐课程演变看学习评价变革

从中小学音乐课程演变看学习评价变革[摘要]学习评价也称为狭义的教学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并对教学给予指导。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学习评价经历了一个从探索到发展,并逐步深化的阶段。

文章从建国后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演变的角度,探讨学习评价变革。

[关键词]音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学习评价一、音乐课程学习评价的探索阶段(1949~1977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从1950年,教育部颁布的《小学音乐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音乐计划《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开始,到1956年颁布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学大纲《小学唱歌教学大纲(草案)》和《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草案)》,从这一年起,“教学大纲”就成了“课程标准”的替代文本形式,一直在我国沿用至今。

及后来实施可以看出,中小学的音乐课程尽管不是升学考试的科目,但在课程设置上基本是中小学学科体系中的固定教学科目。

然而,在教学大纲中,对于音乐课程学习评价的部分没有单独列出和说明,只是在教学要求中有一些提示。

1956年的草案中规定:教师对学生的课业必须进行经常的检查,并评定他们成绩的优劣;评定的标准和方法,要符合唱歌课的基本要求,就是应该以能正确地有表情地背唱歌曲为标准;检查课业要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进行;组织好课外活动等。

以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音乐学习评价只是停留在课堂评价和音乐活动评价的层面上。

1955年教育部发出“减负”指示,音乐课程是作为考查科目。

这一时期,教师通过借鉴苏联的“五级制记分法”给学生评分。

所谓“五级制记分法”是指将成绩区分为1至5等,5分为很好,4分为好,3分为及格,2分为不及格,1分为很坏。

五级制记分法给音乐学习评价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有的学校仍采用百分制记分法。

我国1956年音乐教学大纲一直延用至1966年。

尽管其间修改过教学计划,课时有减有增,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仍有指导规范作用。

对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几点认识

对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几点认识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普及性的艺术教对此本人的认识是作为前阶段的分科的音育以培养全体学生基本音乐素养为目标同时乐课程要更加注重学生通过对音乐学习活动的又要给学生学习音乐的选择权使学生在音乐学实践体验了解节奏等乐理的基础知识掌握唱歌习的各个领域里获得自主发展的空间
维普资讯
把 日本 的学 制 和课 程 引 进 中 国施 行 , 乐课 程也 音
从现代 学校 制 度建 立 开 始 到今 , 国的 中小 我 学音 乐课程 的 变革 , 是 与 当 时 的社 会 背 景戚 戚 都
相关 。一些 学者 已经对 其发 展经 历作 了一定 的分 段 , 马达先 生 把我 国的 学 校音 乐 教 育 分 为六 个 如
时期 : 萌 芽 期 ( 9 1 1 1 ,初 创 期 (1 1 — 1O — 9 9) 99
有实 践 , 开设 “ 有 乐歌 课 ” 。但 在 官方 课 程 的 主 等
流科 目中, 都没有单独设置的《 音乐》 至多在《 , 修 身》 的要求 中说 到 : 兼 令诵 读 有 益风 化 之 古诗 科 “ 歌, 以涵养其性情 , 舒畅其肺气” 等话语。 在《 奏定 学 堂 章 程 》 , 中 音乐 被 列 为 “ 随意 科 目” 被 定位 为“ 古诗 歌法 ” 表达 了在 中小 学设 , 读 , 置音 乐 课 程 的无 奈 之 意 : 方 面 , 我 国条 件 有 一 因
程— — 音乐课 程未人 主 流
发” 兴趣和激发精 神等价 值 , 以只作 “ 所 随意科 目” 了。 该 文 件 对 音 乐 内 容 和 要 求 分 别 作 了 规
定 , 出了要 求 。 提
清朝 末年 , 中国的一批 学者 纷纷 出洋 留学 、 或
跟洋 人学 习 , 引进西方 的科 学技 术教 育等 经验 , 大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及教材发展研究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及教材发展研究

环球市场理论探讨/-113-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及教材发展研究李 华威海职业学院摘要: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我国中小学愈发注重音乐教育,教育改革和教材的发展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中小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严格遵循国家下达的教育方针,加强对学生音乐审美素养的培养,研究有效的教育方法,并对教材不断创新。

本文就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及教材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音乐教材发展教育改革是我国中小学当前十分重要的任务,要求学校能够提升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成为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

音乐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意识,是学生素质培养中的重要课程,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正加大力度进行音乐教育改革、促进教材发展,力求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能力的实践型音乐人才。

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教育改革及教材发展情况分析(一)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情况分析我国音乐课程的开设始于19世纪末,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学者和教育部门逐渐认识到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项政策对中小学音乐教育实施改革,例如1968年4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草案)》,其中便强调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随后,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再加上西方思想的融入,有效促进了我国音乐教育理念的更新,国家也于1988年颁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中学)音乐教学大纲》,并拓展了音乐教育范围,强调了课外音乐活动的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在音乐教育改革方面更是加大力度,制定并试行了新的《音乐课程标准》。

并将审美价值、创造发展价值、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三大重要价值[2]。

同时,在音乐教育中融入了哲学、心理学、美学等其他学科内容,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音乐的多种功能,进一步拓展了音乐教育改革的跨学科视野。

(二)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发展情况分析最早开设音乐课程的是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音乐基础教育发展的成就问题与反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音乐基础教育发展的成就问题与反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音乐基础教育发展的成就问题与反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音乐基础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不少的成就。

在政策的扶持下,音乐教育不再限于传统的课堂授课,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丰富的课程改革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音乐教育主要以传统乐器演奏为主,只注重单纯的技能传授。

但随着改革的深化,课程改革得以实现:声乐、器乐、音乐理论等丰富多彩的课程被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

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孩子们自身素质,形成出类拔萃的音乐人才。

二、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参加国际乐团或者音乐比赛,得到了国际级别的肯定。

政府也为培育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音乐人才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在国际交流活动中,学生们既能向外交流,又能从中汲取营养,提升自身的技艺。

三、繁荣的音乐产业随着音乐消费市场的拓展,音乐产业成为了日益繁荣的产业之一。

这种荣光不仅带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在这种背景下,音乐学校得以被众多学生看作为一所理想的学校。

不过,随着大众娱乐市场的普及化,音乐消费市场和音乐产业也愈发浅薄。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的真正内涵被扭曲,音乐教育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

一、师资队伍质量需要提高在大量支持的背后,音乐教育的师资不断扩张。

但由于管理力度不强,因此接到教学任务的教师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强调琴技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

这种对教师的不重视,严重损害的学生的发展潜力。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音乐教育的核心其实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但是,在实际学习中,更多的考虑应用性和物质利益,让学生学习的琴技等重要,而忽视了更重要的音乐理论基础。

三、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虽然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入了声乐、器乐等课程,但教学方式仍比较单一。

音乐教育需要更多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达到助力。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音乐基础教育的发展有很多优秀的成绩。

虽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我们相信,在持续政策支持和广大音乐教师的努力下,中国的音乐教育一定会更为美好。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措施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措施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措施从古至今,音乐一直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音乐教育则是培养学生良好文化素质的非常重要的一环。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中小学音乐教育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如何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教育质量,成为了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学科建设不完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很多学校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设备缺乏、教师数量不足、教材较为落后,教学效果因此受到了较大影响。

二、教育质量不高:有些学校重视的虽然多了,但教育质量并没有得到较大的提升。

许多音乐教师缺乏专业训练和师范教育,教学大纲缺少科学性和系统性,音乐练习方法和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导致音乐教育的教育质量存在差异。

三、教育过于功利化:现在中小学音乐教育过于功利化,在课内教育中,主要侧重于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教育方式应该考虑到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把握,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手段,注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培养。

这些问题影响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相应纬度,精神领域和艺术领域也呈现出了上下颠倒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改进教育环境:匹配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帮助学校良好的音乐教育传播与发展。

学校应该让学生墨水流淌出音乐的美丽,构筑出匹配、充沛、良好的音乐教育基础设施,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进行音乐教育活动,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提升。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进步的关键在于有专业的教师。

学校应该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和引进,整合音乐教师的资源,提高音乐教育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和代表性,极大地提高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改革音乐教育模式:现有的音乐教育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中小学生的需求,应该改革音乐教育模式。

非常建议加强互动型课程的开发和推行,推行学习合作和掌握,推动多元化的学习要素,增加音乐课程的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信心,为将来的音乐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变革音乐是一门艺术,可以让人们体验到美好的感觉以及情感的交流。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最初的传统教育,到现代的多样化教育,音乐教育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有不同的成就和不同的问题。

本文将会探讨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变革的过程,探讨其创新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走向。

一、音乐教育的传统中国音乐教育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自古时候就有音乐家、乐器制作家、书法家等。

传统的音乐教育以经典音乐为主,强调基本功的学习和传统的技巧。

传统的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在音乐教育方面,推崇教育者的能力,教育者偏重在简练精炼的传递上。

二、音乐教育的新生随着世界的发展,音乐教育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新的音乐教育重视授予学生一种多面向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让学生发现、体验和表达自身的思想和情感。

音乐教育的新生型态注重多样性和创新。

三、音乐教育的创新问题在新型的音乐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创新成为了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方面,传统受众中年纪已经偏高,年轻人需要新的目标和新的方法,年轻一代对音乐的接受需要新的方式和新的体验,同时,老年受众需要传统的音乐文化,需要深入研究传统的音乐形式,以便使得这种传统文化得以延续。

另一方面,现代音乐的多样性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方式和新的发展,以保持对社会的吸引力。

因此,在音乐教育方面,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和更丰富的资源。

四、音乐教育未来的走向在未来的音乐教育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音乐的接受会更加多元化。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现代音乐的接受途径也会更加多样化,例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移动音乐播放器等。

这带来了音乐教育的新变化——音乐教育可能逐步地向网络化、移动化、定制化、数据化、智能化发展。

未来音乐教育要注重创新,要关注音乐实际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其功用与效果,加强音乐素养的普及和提高,不断推进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全民音乐教育也需要走向多元化和高效化的目标。

总而言之,当前,在音乐教育未来的发展中,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以获取更高的效果和更优质的资源。

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学音乐基础教育工作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现在的中小学音乐基础教育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取得的成绩。

我国中小学音乐基础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健全了基础体系。

经过国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通过国家公办、个人私立办学以及双方联合办学等方式先后兴建了一大批专业的、业余的音乐教育机构,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音乐人才。

二是将音乐基础教育工作上升到教育法规的高度。

国家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教育工作文件和教育法规,为我国中小学音乐基础教育工作提供了充足的法律依据。

同时,将音乐课真正纳入到九年制义务教育体系当中,成为学生的必修基础学科之一,随着这一措施的实行,我国中小学生音乐基础教育长期存在空白的现象得到了极大改善,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1994年国家教育部决定在高中阶段开设艺术欣赏必修课,打破了原来高中教学没有音乐课的空白局面。

三是音乐基础教育所需要的设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传统的中小学音乐基础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专业的音乐器材,只能依靠一些土乐器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极大地限制了音乐基础教育的发展。

随着音乐基础教育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截止到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都配备了专业的音乐教学器材,改善了原来的落后局面,有力地推动了中小学音乐基础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

存在的问题。

我认为,当前我国的中小学音乐基础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对音乐课程教育目的的认识存在偏差。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许多教师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认识不清:一是把音乐教材上的知识技能要求毫无改进地照搬到教学目的当中,教学过程中侧重于音乐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音乐教学的乐趣所在,专注于为高校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忽视了音乐本身的娱乐性,学生上音乐课没有丝毫的快乐可言,往往感觉学习压力较大,长期下来,学生对于音乐课的积极性可想而知。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尤其是近年来,美育被列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后备力量增多,水平大有提高;音乐教育科研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随着国际音乐教育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国外一些可供借鉴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被系统介绍和引进;教学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

这一切都为我国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

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

《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及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及价值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及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审美体验价值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及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音乐教育的变化——以东台市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个案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音乐教育的变化——以东台市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个案研究
之 间,学历在大专及 以上 。这支年 轻而有实力的队伍给东 台 堂没有 体现 音乐教育的本质 ,忽视 了美学本 身的特 点,学生 3 ] 新课程 标准 》的颁 市的音 乐教育注入 了新 的活力和新 的希 望。所 以,无论是从 被动完 成学 习,效果 不够 理想【。那么 《 音 乐教学的硬件上还是音 乐教 学的软件 上来说 ,这都是 《 新 布及 实施使东台市中学学生对音乐课 的态度发生 了怎样 的变 课程标准 》实施 以后给 东台市音乐教育带来 的第一个变化 。 化 呢?从 以下对学生 的问卷调查中可 以看出来。 2教 学环节 。在音 乐新课程 的颁布 和实施之前 ,东台市 . 中学音 乐教育理念主要是 以传 统的灌输式为主 的“ 唱歌课” 。 在 《 新课程标准 》出台后,你们的音乐课堂 内容有变化 吗 ?这一 问卷 中, 选择有 的学 生人数有 12 , 0 人 占百分之 7 ., 78
音乐课 受其 他文化课 的影 响,一般教学环节 可分为三步 曲。 选择没有 的学生人数有 3 0人 ,占百分之 2 .,这说 明新课程 22 ( )教师给学生唱歌做范例 ,接着教唱歌 曲;( )乐理知识 实施后大多数音 乐教师 改变 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式 向 1 2 的讲解 :( )复习教唱的歌 曲,布置作业 。这样 的音 乐教学 新课程 的教育理念靠 陇,这一教学模式的改变也得到 了学 生 3
今传 媒
2 1 年 第 1 期 01 1

文化传 播 与教 育
舞课程 理念下 中学音 乐教育的变化
以东台市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个案研究
单 丽
( 南京视觉艺术学 院,江苏 南京 2 1 1 ) 12 5
摘 要 :建 国 以来,我国中学音乐教 育的发 展取得 了 大的成 绩,音乐教育事 业获得 了迅速 的发展 ,师资 队伍不断扩大且后 很

浅谈初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最新教育文档

浅谈初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最新教育文档

浅谈初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尤其是近年来,美育被列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后备力量增多,水平大有提高;音乐教育科研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随着国际音乐教育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国外一些可供借鉴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被系统介绍和引进;教学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

这一切都为我国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

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新形势下,初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主要有以下十种: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研究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研究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研究一、概述音乐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乐器作为音乐的表现工具,是人肢体的延伸。

通过演奏乐器,人们可以表达情绪、交流思想。

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针对中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器乐游戏活动,让学生获得快乐和审美体验。

同时,通过演奏和音乐分析,提高学生的手、脑、耳的协调性,锻炼音感。

器乐教学还是弘扬民族文化的有效手段,通过民族乐器的学习,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培养民族情感、提升民族凝聚力。

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亲近音乐、提升音乐修养、培养音乐兴趣,养成终身参与音乐活动的好习惯。

1. 研究背景:介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特别是器乐教学的现状,以及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音乐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尽管整体形势向好,但在器乐教学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普遍注重声乐和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对于器乐教学的重视程度则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器乐教学的资源投入不足,教师的器乐教学能力和经验有限,以及学生的器乐演奏技能普遍偏低等问题。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和家长更侧重于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对器乐教学的关注和支持也相对较少。

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器乐演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表现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和创造力。

通过器乐教学,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乐,增强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器乐教学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进行研究,探讨其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对于促进音乐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我国中小学器乐教学的现状,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为中小学器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趋势

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趋势

总之 ,这种过于专业 、系统 的音 乐教学是不适合 中小学 生身 心发展的 ,难 以满 足素质教育对音乐教学 的要 求。在音乐教学变 革 的过程 中,我们要 大力 改变这种局 面,让 音乐成 为真正 的心灵 鸡汤 ,引导 学生的心灵往真善美 的方 向发 展。
乐教学 的教育 目 标 是 以潜移默化 的方 式改变学生的人生理想 和世 界观 ,为学生热爱生命 和艺术 ,打下坚实 的心理 基础 。
中小 学音 乐教 育改革 的趋 势
■ 文/ 赵 九 洲
>摘 要 :
音乐教育是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小学音乐教育变革的 目的是让音乐教育真正成 为符合中小学 身心
发展规律, 提升他们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 本文将从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着手,展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研究。
的力量 。
创作的报酬却非 常低。同样是进行创作 ,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差 不多 ,甚至后者花 费的精力更多 ,但是前 者 比后者得到 的报酬要 高的多 , 这 就导致 很多的创作者更热衷 于成人 音乐题材的创造 。 2 、
进行校园歌 曲创作 的作者和青少年儿童 的接触 比较少 ,和他们 的


乐教 育是青少 年教育过程 中非常重要 的构成部分 ,对青 少年 的身心健 康具有非常 深刻 的意 义 。但是 , 在 过去很 长 的一段时 间内 ,我 国的音乐教育 隐藏着很 多的弊端 ,
式和 内容方面都存在 过度专业化 的现象 。眼下流行的 中小学音乐 教材 ,大都依 照大 中专音乐学院教材 的标准 编制 ,其 内容 和教学 形式是按照大 中专 院校的学生设置 的 , 其 知识相对来说专业 、系 统 ,是一个整体 的体 系。这些对于 中小学生 的接受能力和学 习能 力来说 ,都太专业 ,难度过 高 ,不适合 中小学生 的学 习。 另外 ,在教学方式上 , 很 多学校 的音乐教师都不是专业 的音 乐教师 ,他们缺乏 音乐教学的经验 ,在教学 过程 中,生搬硬 套其 他学科 的教学经验 , 条框划割 , 把 完整的音乐划分 为若 干的知识 , 失去 了音乐 的独特性 ; 在 内容教学上 , 重教师教授 , 轻学 生学习 , 这严重打击 了学生 在学习过程 中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 ,失去音 乐教 育对学生情感 的熏 陶作用 ;过于重视教学结果 在成绩上 的表 现 , 而轻视 了学生在学 习过程 中的学 习体验 ,降低 了学生情感 和音乐

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引言音乐是艺术的一种形式,它能够触动人们的情感、激发创造力,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中学阶段,音乐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进步,中学音乐教育也亟需发展与改革,以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一、音乐教育的历史回顾中学音乐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当时课程主要以传统的音乐知识教育为主,重点是音乐理论和技巧的传授。

然而,这种教育模式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过于强调“正确性”,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音乐教育也逐渐走上了发展之路。

二、现行音乐教育的优势和问题目前,在中学阶段,音乐教育已经从“唱歌教育”转变为“音乐素养教育”。

这种改变带来了许多触动人心的成果。

首先,现行音乐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细腻情感和创造力。

其次,现行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音乐团体合奏等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

三、发展中的音乐教育为了解决现有音乐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中学音乐教育需要不断发展和改革。

首先,应该加强与专业艺术机构的协作,例如音乐学院、剧院等。

通过与专业教师和艺术家的合作,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技能水平。

其次,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自我创作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音乐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通过教授学生有关各种音乐风格和作品的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欣赏水平。

四、音乐教育改革的挑战与机遇音乐教育改革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教师培养问题、资源不足问题等。

然而,在挑战之中也存在着机遇。

首先,社会对于音乐教育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音乐教育的支持也越来越多。

其次,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音乐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

通过在线教学和资源共享,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接触到音乐艺术,并获得更广泛的学习机会。

浅谈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

浅谈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

浅谈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摘要】音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在音乐教学中倡导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但在师资力量上和教材上仍存在着问题,重视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

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学做了一个全新的注解。

【关键词】音乐课改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例如: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的倾向,即中小学音乐教育没有很好地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以至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往往在实践中变成了非中小学的、非音乐的教育。

现代社会,音乐正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文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

同时,我国的音乐教育基础不高,发展失衡,尽管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仍存是着的。

在上述问题中,虽然有了一些成效,但是也存在这一些实际性的问题;我在实习期间做了很多关于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了解,例如;音乐教育的管理和管理队伍不健全,开课不平衡,有的还很低,对音乐教育认识不科学不全面,教师素质低,具体表现在,并不是没有音乐课而是音乐课被文化课教师占用,文化课教师还嘲笑着说“音乐课没有用,就是带孩子们唱歌,还不如让学生多学点知识”。

其实,学生都很渴望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只不过,音乐课时间被文化课教师给占用了。

还有就是音乐专职的教师学历低,口头上说的多,学历高的音乐教师真正在音乐课上投入却很少,在实习期间我了解到。

音乐课上,音乐教师还是以“口传心授”的形式授课,音乐课不用琴,唱几句就自习了,对工作不认真等等。

这些都是很严重的问题。

教材编写具有两个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要依据,具体到中小学音乐教材,前者则主要表现为以音乐学习的主体——中小学生为中心,后者则是以教师为中心。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各种版本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不断的进行改革和修订,无论从教材编写上,还是教材的质量上都有很大的革新和提高,但整体来说,仍是在传统专业音乐教育教材体系的束缚下,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的选择都没有突破,没有创新,教材封闭、刻板,理性化,专业化,而忽视了音乐教育自身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飞速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际音乐教育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国外一些可供借鉴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被系统介绍和引进,教学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一切都为我国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

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
新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尊重学生人格,培养身体强健、心理健康、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合格人材。

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来说就好比丝丝春雨,有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应当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有着强烈的教育事业心和使命感;更应当具有热爱学生的深厚情感。

(1)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精神品质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要热爱音乐,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感知,唱歌要有饱满的情绪,欣赏要有浓厚的兴趣,只有教师本身受感动,才能引导学生受到感染,进而达到教学目的;其次,要热爱音乐教育事业,著名音乐教育家缪裴言,虽然未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但却非常热爱和喜欢音乐教育事业。

他在音乐教育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热爱学生的深厚情感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搭起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

当然,这种爱并不是顺从、溺爱,教师的爱体现在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信任、尊重、期望和正确的评价上,它要求教师彻底抛弃只教书不教人,以师为中心的旧观念,而必须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思想。

所以,音乐教师要热爱音乐、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才能使自己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迅速进入角色,发挥最大的创造力,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爱学和会学的能力。

(3)良好的道德修养
教师劳动的主要手段是“言传身教”,示范性极强。

对于可塑性,模仿性很强的青少年起着直接的影响和熏陶作用,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

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威信和地位。

因此,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

我国历史上许多著名教育家都主张和倡导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而且身体力行。

二、复合的音乐专业技能
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唱、弹、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

“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

“唱”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激励性。

歌唱教学是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能给学生带去最直接的美的感受。

“弹”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

只有具备娴熟的、能为各种风格的歌曲伴奏的即兴能力,才能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跳”即舞蹈表演能力。

《新课标》强调师生的互动性,使整个课堂处于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

音乐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应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从而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音乐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
适应学生智力发展水平,使自己的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只有以科学正确的理论知识作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才会更上一个台阶。

特别是现在,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改革在广大实验区的推广,很多地方的应届毕业生都要回当地参加教育局的教师上岗统一考试,即使你是师范类的也不例外,考试内容就是教育学、心理学和公共知识。

由此可见,教育理论知识对于教师来说是何等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