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案】新教科版科学六上1-1《使用工具》
第1课 《使用工具》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使用工具》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尝试通过指导学生研究一些简单的机械和工具,让学生认识生活中运用的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并通过研究这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培养学生开展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力。
而本课又是本单元的第一课,重在引领学生认识了解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及其中蕴含的机械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客观存在的机械和工具进行多角度的评价,为以后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使用过的工具;第二部分,选用什么工具好。
这两部分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但是,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学生发言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六年级科学上册 1_1《使用工具》教案 (新版)教科版
使用工具一、说教材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工具和机械。
人们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机械,很多时候,工具和机械为我们赢得了时间和精力,帮助我们完成了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工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发明了更多的工具和机械,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使用工具和机械的?它们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使用它们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既是本单元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教学引领学生们所要经历的科学认识历程。
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是通过使用工具,发现关于工具和机械的问题,激发学生研究工具和机械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在这一课,学生将通过对生活中使用工具经验的回顾和用熟悉的工具解决具体问题,感受工具能帮助我们省力或提供方便,形成初步的工具和机械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尝试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难: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四、说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会用多媒体教学并利用以上工具辅助教学:羊角锤、小刀、螺丝刀、螺丝钉、铁钉、图钉、剪刀、饮料瓶、奶粉罐子五、说学情、教法与学法1、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们已经能够比较独立地进行一些探究活动。
他们开始对一些问题进行具有挑战性的思考,能够选取自己认为可以进行的方式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开始有选择对利用观察、实验所获取的证据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解释。
本课期望学生通过学习使用工具,发展对不同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具最适合的工具的理解和认识。
2、说教法: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根据《使用工作》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a、探究研讨法b、分组讨论实验法c、观察实验法d、多媒体辅助法3、说学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探究为主线,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思想,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提问、设计、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与探究的过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使用工具》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使用工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使用简单的工具,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工具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本节课中进行指导和练习。
此外,学生可能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逐步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工具的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通过对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工具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地、正确地使用工具,并能够运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和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2.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观察、操作、思考、实践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应的教学工具和材料。
2.学生准备:带好笔记本和笔,准备好一颗学习的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工具的思考,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工具?它们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常用的工具,如放大镜、尺子、天平等,并简要介绍这些工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3.操练(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定的工具,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如:“请你们用放大镜观察一张纸,看看能发现什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使用工具》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使用工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工具,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各种常见工具的图片和介绍,以及一些简单的制作和修理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工具的使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但部分学生对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各种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2.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各种工具的图片和实物,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2.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工具,掌握其使用方法。
3.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制作等活动,探究工具的原理和作用。
4.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工具的图片和实物,以及相关资料。
2.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
3.准备教室环境,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工具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熟悉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工具的名称、特点和作用,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介绍,使学生对工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选择一种工具,进行实际操作,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制作和修理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工具的使用。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完成这个任务?让学生发挥想象,寻找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使用工具》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使用工具》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使用简单工具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常见工具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不是很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一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工具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
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常见工具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的掌握。
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工具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工具的使用技巧。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常见工具的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工具操作的视频或动画,用于演示和指导。
3.准备实践操作的材料和工具,用于学生动手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使用工具。
例如,讲述一个发生在家庭中的小故事,描述家庭成员在使用工具时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展示常见工具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工具的名称。
接着,呈现工具操作的视频或动画,让学生了解工具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确保学生对工具的认知清晰明了。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定的实践操作材料和工具。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尝试完成指定的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科版科学六上1.1《使用工具》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上1.1《使用工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常用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一些常用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各种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在本节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常用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学会使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常用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运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和“实践教学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讨论,从而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道具,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各种常用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工具使用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讨论交流:学生汇报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互动交流。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6.拓展延伸:设置一个生活实践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主要包括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教科版科学六上《使用工具》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使用工具》教案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各种工具的用途、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具。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工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工具,对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工具的认知还比较片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动手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工具的用途、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具。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工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工具的用途、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具。
2.教学难点: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工具的用途和重要性。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实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准备相关实践材料。
2.学生准备:带齐实践用品,如锤子、螺丝刀、钳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引导学生思考工具的用途和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各种工具的用途、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具。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践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使用工具》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使用工具》教案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主要讲述了工具的定义、分类和用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技能和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于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工具的分类和用途可能还没有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掌握工具的基本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具的定义、分类和用途,学会使用常见工具。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工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真理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工具的定义、分类和用途。
2.教学难点: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工具的用途。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工具的形状、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4.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Toolbox(工具箱)、各种工具(如锤子、螺丝刀、剪刀等)、PPT、教学视频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真实的修理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工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例如,展示一个坏了的椅子,询问学生如何修理。
让学生思考:修理椅子需要哪些工具?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教学视频,向学生介绍各种工具的图片、名称和用途。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工具的分类,如手动工具、电动工具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Toolbox(工具箱)和一些损坏的物品(如损坏的手表、坏掉的玩具等)。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使用工具箱中的工具修理这些物品。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使用工具》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使用工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能力,以及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六年级之前,已经对一些基本的工具有所了解,但可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没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3.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工具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工具的用途,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各种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3.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工具的使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总结提升:通过学生总结和教师点评,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5.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尝试使用家中的工具,观察和记录工具的使用效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以及观察和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和课堂表现来进行。
对于能够熟练使用工具、观察仔细、实验操作规范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
九. 说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主要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如学生对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不熟练,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科版科学六上《使用工具》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使用工具》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工具,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并能熟练地使用它们。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工具,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一些常见的工具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工具的认知还比较片面,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了解常见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学会使用工具,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工具的兴趣,意识到工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并了解常见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工具。
2.示范法:教师演示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实践,互相学习,提高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工具实物或图片,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对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工具?它们有什么作用?”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工具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工具。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手法和技巧,确保安全。
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实践,互相学习,提高动手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使用工具》教科版(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 使用工具》教科版 (1)一. 教材分析《1.1 使用工具》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使用工具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各种工具的名称、用途和特点,学会使用工具进行观察、实验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各种工具的名称、用途和特点。
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进行观察、实验和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和掌握各种工具的名称、用途和特点。
2.学会使用工具进行观察、实验和操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工具。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各种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测量尺等。
2.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如植物叶片、昆虫等。
3.制作PPT,展示各种工具的图片和用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各种工具,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哪些工具,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工具的名称、用途和特点,让学生对工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同时,展示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如何正确操作、注意事项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工具进行观察、实验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实验安全。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例如:问学生在使用放大镜时,应该如何调整焦距才能看清楚物体?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举例说明,拓宽学生的视野。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使用工具》 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使用工具》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工具,理解工具的设计原理,并能熟练地使用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有所差异,教学中需要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各种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作用原理;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学会使用工具进行实际操作;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各种工具,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工具的设计原理,并熟练地使用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工具;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各种工具及其使用说明书,教室环境布置;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准备好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工具?它们有什么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作用原理,同时展示工具的使用方法。
这一环节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工具的使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工具使用的印象。
教科版科学六上《使用工具》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使用工具》教案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常见的工具,如螺丝刀、扳手、钳子等,并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工具使用经验,但可能对一些特殊工具的使用还不是非常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2.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时机。
五. 教学方法1.实物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工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工具的形状、用途等。
2.操作示范法:教师进行工具操作的示范,让学生跟随操作,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工具,如螺丝刀、扳手、钳子等。
2.准备工具使用说明书或者相关资料。
3.准备实践活动场地,确保安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工具,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工具的用途和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工具的名称、形状和基本用途,让学生对工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进行工具操作的示范,边示范边讲解工具的使用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跟随操作,掌握工具的使用技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到的工具使用方法进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工具使用方法进行总结,强调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时机,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教科小学科学六上《1.1、使用工具》word教案(1)
第一课使用工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4.小组汇报: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启后)三、选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精编】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1.1、使用工具》教案(1).doc
第一课使用工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4.小组汇报: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启后)三、选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1.1、使用工具》word教案(2)
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难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五、全课总结: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使用工具
【教材简析】
本课是单元起始课,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对生活中使用工具经验的回顾和用熟悉的工具解决具体问题,感受工具能帮助我们省力或提供方便,形成初步的工具和机械的概念,为本单元后续学习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做铺垫。
本课教材由两个活动构成。
第一个活动: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回忆曾经使用过的工具以及各种工具的作用,教师出示相应的工具帮助学生认识。
通过交流,引发学生对工具的一些思考,产生关于工具的一些可研究的问题。
第二个活动:选用什么工具好
设置一些探索任务,如拔图钉、铁钉和螺丝钉,撬开奶粉罐盖子,把一根导线分成两段等等。
通过这些体验活动学生会发现:铁钉可以用老虎钳、羊角榔头来拔,用羊角榔头更省力些;剪刀、一字螺丝刀、镊子等可以撬开盖子,但一字螺丝刀更省力些等。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会初步认识到: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完成同样的事情,使用恰当的工具能给我们带来方便和省力。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都使用过工具,他们对简单机械并不陌生。
但他们可能并不知道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甚至不能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些工具,或者没有意识地去研究这些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机械在习惯上被人们称
为工具。
2.象螺丝刀、羊角锤、剪刀等构造简单的机械叫做简单机械。
科学探究目标
能尝试使用5-7种常见工具,体验科学合理使用工具的技能技巧。
科学态度目标
能思考和提出一些问题,能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发现和使用感受。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用材料一套,一些常见工具,一块木板,一颗铁钉。
小组:
1.常用工具:剪刀、一字螺丝刀、十字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
镊子、老虎钳等。
2.钉有三个图钉、两颗铁钉和两颗木螺丝钉的木块一块,铁丝一根,奶
粉罐一个。
3.《使用工具》活动记录单(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一块木板,一颗铁钉,一些常见工具]
1.出示木板和铁钉,谁能把这颗铁钉钉到木板上?(学生说需要工具)
提问:需要什么工具?(预设:榔头、螺丝刀或老虎钳)
提供学生所说的工具让他尝试。
成功后,提问:你认为这个活动中,榔头起到了什么作用?(预设:省力、方便)
2.出示工具概念:像榔头这样的物体我们给他们取个名字——工具。
(板书)
3.提问: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根据学生所说的工具,老师一一展示实物,并板书工具名称)
4.揭示课题:使用工具(补充板书)
二、探索:(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一块钉有三个图钉、两颗铁钉和两颗螺丝钉的木块、一根铁丝、一个奶粉罐、一套常用工具、《使用工具》活动记录单]
1.分给每人一张活动记录单,约45秒钟阅读后,提问:
(1)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2)你有什么地方需要再提醒大家吗?(以奖励的方式分发活动材料:一块钉有三个图钉、两颗铁钉和两颗螺丝钉的木块、一根铁丝、一个奶粉罐。
)
2.小组讨论:(1)完成各项任务所需要的工具;(2)这样选择的理由。
3.分发工具,学生自主探究。
4.教师巡视,提醒学生记录。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2分钟)
[材料准备:一块钉有三个图钉、两颗铁钉和两颗螺丝钉的木块、一根铁丝、一个奶粉罐。
]
1.统计全班的任务完成情况,为交流做准备。
2.学生反馈交流:做了什么活动?选用了什么工具?使用过程中有哪些感受?认为完成这个任务最合适的工具是什么?
3.交流中随机提问并适当演示:怎样用老虎钳夹断导线最方便?拔出木板上的图钉有何窍门?拔不同的螺丝钉用什么工具最方便等。
4.小结: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选用合适的工具,做事更省力、方便。
四、拓展应用:(预设8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
1.课件一一出示:油桶和卡车、五星红旗、大石头;定滑轮、长木板、木棍和绳索。
提问:你打算选择什么工具完成这些工作?说说选择的理由?
2.学生交流(预设:油桶用斜面推上卡车,可以省力;五星红旗用绳子和定滑轮可以方便地升上去;大石头用木棍撬动省力)
3.小结:是的,有一些费力、很难做的事情,使用工具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
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我们称为“机械”。
今天我们用的螺丝刀、羊角锤等机械构造简单,叫“简单机械”,人们习惯称之为“工具”。
4.延伸:关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要研究?
【板书设计】
1.使用工具
剪刀
老虎钳省力
小刀简单机械
螺丝刀方便
……
【活动记录单】
《使用工具》活动记录单
1.根据任务要求讨论:完成任务各需要哪些工具,并说说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爱护课桌。
3.完成一个任务后及时记录。
【作业设计】
1.选择题
(1)打开啤酒瓶盖子,最合适的工具是()。
A. B. C.
(2)小核桃很硬,剥开小核桃,用下面哪个工具省力又方便。
()
A. B. C.
2.判断题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2)使用工具做事,一定可以省力。
()(3)镊子、羊角锤、剪刀等工具,又叫简单机械。
()···························································
名言警句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句话出自唐代韩愈的《进学解》。
意思是: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
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
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