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不平衡特点

合集下载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推进。

无论是城市规模还是城市人口都在迅速增长。

然而,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相对而言要更快一些,而农村却被较大程度的忽视。

这种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收入不平衡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收入不平衡一直存在,并且越来越严重。

尽管城市财富、知识和生活条件更好,但从整体来看,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却更高。

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都与收入不平衡有关。

这种不平衡的现象也导致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巨大财富差距。

二、社会保障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另一个方面是社会保障。

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社会福利待遇、医疗保障和老年保障。

而农村居民却缺乏这些福利,将农村大量劳动力纳入城市化进程中将放大这个问题。

此外,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的社会风险也会更大,这可能导致贫困和社会不稳定。

三、生态环境不平衡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发展不平衡还与生态环境不平衡有关。

城市过于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生态问题,这使得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资源分配问题更加突出。

乡村地区的环境容易遭到破坏,而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也面临压力,这可能会导致各种社会问题。

四、教育资源不平衡城市化进程中,教育资源的分配也面临不公平问题。

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获得更大的教育机会。

而农村居民则在这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他们的教育条件通常比城市居民要差得多。

以上这些问题都会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剧城乡发展不平衡。

实际上,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导致了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如贫困、社会不稳定和失业等,同时也导致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相互隔阂加深。

如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首先,应该注重公共服务的均衡分配,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

其次,应加强基础设施的投资,缩小城镇与农村的数字鸿沟。

第三,应该加强生态建设,并保护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反过来也可以帮助城市建设人居环境更加宜居。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国家,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

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60%左右,城市化进程表明了中国现代化的实质内容,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城市发展不平衡随着中国城市发展的加速和城市人口增多,城市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也导致了一些人口的流失。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中小城市的发展支持,增加对欠发达地区的投入,尽力弥补这些城市之间的差距。

二、土地资源紧张土地资源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城市发展需要大量土地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纷纷被开发和利用,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建立土地资源的保护制度,加大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需要增加先进技术的使用,从而保护土地资源。

三、城市交通瓶颈城市交通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城市化进程加速使得城市交通问题愈发突出。

城市人口增多,各种交通工具增加,同时道路条件未能跟上,交通问题更加严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减少城市交通问题的发生,通过协调规划,合理规划交通设施,利用现代化交通技术,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四、环境污染问题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也加深了城市环境污染的愁人之处。

城市发展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产生废气、废水、垃圾等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增加环保技术装备,建立环保财政扶持体系,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普及率,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环保事业中,从而建设一个更加宜居的城市。

五、城市居民素质问题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人口也随之增多,如何提升城市居民的素质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

良好的城市社会文明和公共道德素质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它关系到城市的稳定和和谐。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不仅存在于国家间,也存在于各个地区和不同经济体之间。

本文将深入探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1. 地区差异:在许多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通常,一些发达城市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远远快于内陆和欠发达地区。

这种不平衡发展导致资源和福利的分配不均,加剧了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2. 收入差距: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财富日益积累,但是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扩大。

高收入群体的财富累积越来越多,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改善缓慢。

这种不平衡现象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3. 产业结构不均衡: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仍然依赖传统产业,而高技术和先进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产业结构的不均衡使得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性,也使得经济面临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

二、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方案1. 区域协调发展:政府应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投资和优化政策环境等措施,推动内陆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减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2. 收入分配调整:政府应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支持,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和加强教育等措施,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节,减少收入差距。

3. 促进产业升级:政府应加大对高技术和先进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通过减少对传统产业的补贴和提供对新兴产业的扶持,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三、案例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及解决方案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一个突出的挑战。

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一些发达城市,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政府于2000年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探析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探析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探析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不同。

虽然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直存在。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以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的措施。

一、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表现在中国,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发展差距非常明显,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繁荣和西部地区的相对落后。

在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迅猛,人员密集,产业结构日趋完备。

而在西部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由于缺乏基础设施的支撑,很多人口陷于贫困,经济状况较为困难。

其次,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也明显。

城市的设施设备、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条件都比乡村更为完善,而且工作机会更多。

这也造成了城市人口的增多,而乡村人口却在不断减少。

另外,不同民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也很明显。

贫困地区多数为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

由于相对缺乏发展经验和重视程度的不同,一些边远地区的发展和经济增长缓慢,造成这些地区的经济落后和贫困。

二、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1. 政策限制一些地方的经济不能快速增长,部分原因是因为当地官员存在经济创新不足的现象,过度依赖传统产业发展并忽略推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此外政策限制也导致了某些地区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2. 地区资源的分配不均中国的资源是分布不均匀的,这就导致了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南方的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因此经济发展较为发达。

而北方经济落后,沙漠化程度也很高。

3. 城市群之间的角逐在城市群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也会加剧区域之间的分裂。

东部沿海城市由于先天条件优越,经济发达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同时,这些城市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

这种竞争导致了东部的城市更加富有,而其他地区更加贫困。

三、为了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所需的措施1. 改善政策各地政府应该要加强民生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在当地推进产业升级和创新,确保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对于贫困地区,政府更应该加大扶持力度,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中国建国时期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中国建国时期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中国建国时期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国在建国初期面临了许多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

这一问题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本文将就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这一问题对当时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一、背景建国初期的中国经济仍然十分薄弱,工业基础和农业水平相对较低。

农民在生产中使用传统的农具和劳动方式,生产效率低下,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与此同时,城市工业的发展相对较快,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工业化进程。

因此,在经济发展中,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形成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

二、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表现1.经济发展差距相比于农村地区,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更快,工业产值比农业产值高。

城市工业发展带动了城市人口的增长,形成了许多繁荣的工业中心。

而农村地区的经济仍然以农业为主,粮食和农产品的供应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2.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城市地区获得了更多的投资和政策支持,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比如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等。

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交通不便、供水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当地的发展。

3.教育医疗资源不平衡城市拥有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学校、医院等设施普遍集中在城市地区。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条件落后,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机会有限,农民的医疗保障也不健全。

三、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影响城乡发展不平衡给当时中国社会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具体如下:1.社会不稳定性增加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低,生活条件差,与城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不满情绪逐渐积聚,农民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

2.资源分配不公平由于城市工业高速发展,各种资源优先分配给城市地区,导致农村地区的资源匮乏。

这种不公平的资源分配加剧了城乡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3.思想观念差异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差距使得城乡居民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差异。

农民普遍认为农村地区被剥削,城市居民则认为他们的努力为国家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市场经济下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市场经济下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市场经济下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多样化地理环境的国家,其经济发展在不同的地区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

市场经济的推行加剧了这种区域间的差距,并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市场经济下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和建议。

一、市场经济下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市场经济的推行使得中国的地区发展差距逐渐扩大。

沿海地区和大城市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却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化水平不均区域之间的工业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沿海地区的工业基础雄厚,技术先进,而内陆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较低,技术落后,规模较小。

2.城乡发展差距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大城市的发展速度较快,而农村地区的发展缓慢。

城乡发展差距导致人口流失、经济支撑能力减弱等问题。

3.收入分配不均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也带来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居民相对富裕,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居民收入较低。

二、市场经济导致不平衡问题的原因市场经济导致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1.资源禀赋差异我国各地的资源禀赋存在明显差异,比如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内陆地区的资源相对匮乏。

资源禀赋差异导致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政策扶持不均市场经济中,政府的政策扶持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政府资源有限,对于不同地区的政策扶持程度不同,导致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3.交通基础设施滞后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对于地区经济的联系和发展至关重要。

但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遗留问题,内陆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制约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解决市场经济下不平衡问题的措施为了解决市场经济下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减税降费、补贴和鼓励创新等方式,引导资本和技术向这些地区流动,促进其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中国经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中国经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表现、原因及对策中国经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表现:1. 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工业发达,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落后;2. 城镇与乡村差距大:城市居民收入高、生活水平好,农村居民则收入偏低,生活水平相对较差;3. 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不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4. 经济结构不够优化:仍以传统制造业和低附加值产业为主,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5. 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经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原因:1. 政府投资导向不正确:过多地投资于重工业和基础建设,而不注重社会服务领域的发展;2. 改革不彻底:官员腐败、国企垄断等问题制约了经济发展的全面性;3. 教育水平和人才素质不高: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短缺,制约了科技和创新领域的发展;4. 资源分配不均:国内贫富差距过大,土地、资源、财富等基础资源的分配不公;5. 全球经济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外部环境不稳定,也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影响。

中国经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对策:1. 加强社会服务建设:提高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水平,减少城乡、地区之间的差距;2.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深化国企改革,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法治建设,打击腐败;3. 提高人才素质: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4. 改善资源分配机制:制定公正合理的分配机制,加强财富调节和税收政策,加强土地、资源、环境保护;5. 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加大对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持,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全面、平衡、可持续发展。

城乡发展不平衡

城乡发展不平衡

城乡发展不平衡在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这种不平衡表现在经济发展、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城乡发展不平衡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策略。

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非常明显。

城市通常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水平和更发达的产业。

而农村地区则相对落后,农民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农业生产,受天气和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

为了缩小这种差距,政府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鼓励农民参与非农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教育资源不平衡教育资源的分配也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

城市的学校通常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而农村的学校则常常缺乏必要的教学设施和优秀教师。

这种不平等的资源分配导致了城乡学生在教育机会上的不公平。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政府可以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工作。

医疗资源不平衡医疗资源的分布也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一个体现。

城市的医疗设施通常更加先进,医疗服务质量更高,而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差,缺乏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这种不平衡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也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健康差距。

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来改善农村的医疗条件。

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城乡之间,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城市拥有更好的交通网络、供水供电系统和通信设施,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则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限制了农村地区的发展潜力。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农村的交通、水利和通信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结论城乡发展不平衡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和政策支持,可以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更加均衡的发展。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未来,中国应继续努力,通过综合施策,推动城乡发展的平衡与协调。

中国城市化的阶段和特点

中国城市化的阶段和特点

中国城市化的阶段和特点:1、1949年以前的兴起阶段,一些欧美留学生仿照西方成立了中国地学会,同时也以单个城市研究为主。

2、1949--1966相对萧条阶段,受苏联的影响,发展不平衡。

3、1967-1977停滞阶段,于与世界水平进一步拉大。

4、1976-1990振兴阶段,中外交流加强,研究领域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注重实践意义和研究意义的应用价值。

5、1990年至今,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地理学显得更加专业化多元化。

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区别: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

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主要任务和作用。

由此可知,一个城市往往有多个职能,但不是所有职能都可作为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应是城市主要职能的体现和反映。

或者说,城市的一个或几个主要职能就是城市的性质。

科学正确地确定城市性质对城市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

因为,它能为城市发展指明方向,为合理选择建设项目和规划布局提供依据,有利于合理地控制城市规模,突出总体规划特点,经济合理地组织城市用地和功能结构。

城市职能与城市经济活动活动的关系: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城市职能应包括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即城市中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均属于城市职能范畴。

城市规划工作中通常说的城市性质,就是通过各个城市所起的作用来体现的。

而城市经济活动指三大产业之间相互联系中心地理论的评价:1、尽管假设在建立中心地理论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某些假设和条件不符合客观情况,从而损害了给理论的现实性。

2、中心地理论仅适用于单纯农业区,而不适用于城市密集区,3、忽视了制造业的发展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大城市本身就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4、中心地理论强掉了城市间的等级联系,忽视了那些并非子系统中的二级系统后更低中心地之间的横向联系。

5、在现实生活中也为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建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和原因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和原因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和原因一、引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水平出现差异。

这种不平衡现象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挑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和原因,以期深入了解这一现象,并为解决这一挑战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1. 地区GDP差异在我国,不同地区的GDP总量差异较大。

沿海发达地区如广东、浙江、上海等地的GDP总量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GDP总量则相对较低。

2. 居民收入差距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也表现在居民收入差距上。

由于地区之间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在发达地区,居民收入一般会高于落后地区,导致贫富差距加大。

3. 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也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迅速,而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出现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4. 技术和产业发展不均衡发达地区在技术和产业发展方面占有优势,而落后地区则缺乏相应的技术和产业支撑,导致技术和产业发展不均衡,从而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1. 区域资源禀赋差异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比如沿海地区的天然港湾和矿产资源,而其他地区则资源匮乏,这导致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所不同。

2. 政策倾斜过去的政策倾向于支持沿海地区和具有特定优势的地区发展,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政府对于发达地区的各种支持政策,给这些地区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和发展机会,而对于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相对较小,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3. 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均衡也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比如交通、能源、通讯等方面的配套设施不完善,这导致了地区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长沙城乡发展不平衡总结

长沙城乡发展不平衡总结

长沙城乡发展不平衡总结
长沙是湖南省的省会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较快。

然而,长沙的城乡发展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下面是对长沙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总结:
一、经济发展不平衡:
长沙市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拥有大量的企业和商业机构,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投资。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撑和就业机会。

这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居民。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
城市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包括道路、桥梁、水电等设施完善。

但是,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交通、供水、供电等方面。

农村居民面临着交通不便、供水不足、供电不稳定等问题,影响了其生活质量和发展。

三、公共服务不平衡:
城市地区拥有较多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文化娱乐设施等。

而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相对不足,农村居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此外,城市地区的公共服务质量也普遍较高,而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四、社会福利保障不平衡:
城市地区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相对完善,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但是,农村地区的社会福利保障水平相对较低,许多农村居民缺乏足够的社会保障。

这导致了农村居民在面临重大疾病或退休等问题时,面临较大的风险和困境。

综上所述,长沙的城乡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保障水平。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研究与对策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研究与对策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研究与对策分析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地区的发展的核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发展四起,但是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也就是所谓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本文将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与对策分析。

一、区域经济不平衡的表现1.1 不同地区经济总量差距不平衡的首要表现就是不同地区经济总量的差距。

例如,中国的发达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GDP总量巨大,产业链条完整,对经济发展的引领能力强;然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却始终落后,人均收入不能与发达城市相提并论。

1.2 产业结构不平衡另外,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也有所不同。

例如,中国的一些地方,因为自身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独特,发展出了特色优势产业。

但这些地区的特色产业仅仅是这个地区的龙头产业,发展出了这个产业链,缺乏多元化的产业支撑。

1.3 地区内部发展不平衡有的地区内部同样存在经济不平衡的现象。

例如,中国的一些城市,城中村与CBD相邻,形成了强烈的城中村-城中心区差距,城中村发达城市的方向性差距使得收入分配不均,产生了共同富裕与越来越严重的城市贫困。

或者是一些地区发展不平衡,以致从开发经济时至今,依旧无法追上“一超多强”的赛道。

二、区域经济不平衡产生的原因2.1 历史原因历史的本质是不可逆的,一些地方的经济今天之所以和其他地方不同,也许就是因为历史的因素对此地经济的影响。

例如,港口城市因其地理位置独特,自然形成优势,长期的积累使其成为了全球具有竞争力的国际港口。

2.2 地理位置差异不同地方的区位因素不同,有的地方港口发达,有的地方沙漠地带多,有的地区靠着沿海,有的地区则要面临高强度的垄断竞争。

各地区所处环境不同,也决定了一些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

2.3 政策扶持的不足不同地区的政策扶持水平也不同。

中央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关注程度、对于产业的扶持和对于政策的调整还不够及时,使得这个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始终处于落后状态。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为后来发展的产业和企业提供足够的扶持,对于细节不够关注,使得产业发展出现了停滞。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经济总量在全国居于前列。

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逐渐凸显,这对于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原因与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不平衡问题的表现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江苏省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而北部、西部等内陆地区相对落后,GDP总量、人均收入等指标存在较大差距。

2. 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比较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3. 城市间发展差距增大:省会南京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扩大,南京市占据着更多的资源和产业,其他城市的发展空间受限。

1. 地理位置与资源禀赋差异:江苏省南部沿海地区毗邻上海,有较大的外部经济带动效应,而北部、西部内陆地区地理位置相对较远,缺乏外部经济合作和资源禀赋。

2. 政策导向与发展策略差异:南部沿海地区得益于国家对沿海地区的优惠政策和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高新技术产业,而北部、西部等地区得到的政策支持相对较少。

3. 城市规划与产业布局不合理:南京作为省会城市,获得了更多的政策优惠和项目支持,导致南京市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其他城市的发展相对滞后。

1. 社会不稳定因素:区域发展不平衡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加大社会治理的难度。

2. 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过快,导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产生能源和环境压力。

3. 人才流失与人口流动:由于发展不平衡,南部地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而北部、西部等地区面临人才流失和人口外流的问题。

1. 调整产业布局:通过调整产业布局,鼓励其它地区的产业发展,减少南部地区的产业集中,提高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均衡性。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中国城市发展的若干趋势与特征

中国城市发展的若干趋势与特征

中国城市发展的若干趋势与特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城市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发展趋势。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市发展的若干趋势与特征。

1.快速城市化的加速中国的快速城市化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为显著的城市化过程之一。

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导致了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

根据统计,到2019年底,中国城市人口已经达到了8.75亿,城镇化率接近60%。

城市化的加速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

2.城市间发展不平衡的趋势中国城市发展的不平衡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一线城市和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的经济实力和吸引力相对较强,拥有优质资源和机会,从而吸引了大量人才和投资。

而中小城市的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实力不足,面临人口流失和经济困难的问题。

城市间发展的不平衡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3.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为了解决城市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战略。

针对一线城市和特大城市的问题,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如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等,以实现这些城市规模的合理控制。

同时,加大对中小城市的扶持力度,鼓励其发展优势产业,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实现城市间发展的均衡。

4.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驱动中国城市发展的另一个鲜明特征是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驱动。

中国政府提出了“智慧城市”、“绿色城市”等概念,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智慧城市建设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提升。

绿色城市建设则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5.人口老龄化和社会问题的挑战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挑战之一。

老龄化对城市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解决养老金融、医疗服务、社区养老等问题,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发展不平衡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发展不平衡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

这一问题不仅影响着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并针对其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

一、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城市化进程是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它可以带来很多好处,如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进步等。

然而,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显现。

首先,城市资源集中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资源,包括资金、人才、技术等不断涌入城市,导致城市资源过度集中。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面临资源匮乏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支持和投入。

其次,城市与农村经济差距扩大。

城市经济的规模和效益通常较农村要高,这使得城市优势进一步扩大。

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农民的收入相对较低,农村市场较为薄弱,导致城乡经济差距越来越大。

再次,社会公共服务不均衡。

城市地区拥有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而农村地区则存在教育水平不高、医疗条件落后、文化娱乐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这种不平衡的现象使得农民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

最后,城市与农村的居民生活水平差异。

城市地区的居民受益于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高收入、多元化就业机会和丰富的生活方式,而农村地区的居民由于收入水平偏低和资源不足,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多样化的生活体验。

二、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原因分析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产生有多种原因。

首先,政策制度不完善。

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对城市经济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而农村地区的政策相对滞后,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此外,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户籍制度等也是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大。

城市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如道路交通、水电供应等,而农村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限制,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的差距也逐渐显现出来。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

首先,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收入差距上。

农村地区的居民收入普遍较低,主要依靠农田劳作和农副产品销售。

相比之下,城市地区的居民更容易获得高薪工作和创业机会,收入水平普遍较高。

这种收入差距不仅导致农村地区的贫困现象普遍存在,也加剧了农民工流入城市的现象。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农村产业发展,提升农民的技能水平和创业意识,提高农民收入,减少城乡差距。

其次,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还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

城市地区的基础设施发达,交通、通信等设施齐全,而农村地区则相对滞后。

这使得农村地区的交通不便,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销售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潜力。

为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政府可以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加强农村公路、电力、通信网络等建设,提升农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另外,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还表现在人才流失上。

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的缺乏和就业机会的匮乏,许多优秀的人才选择离开农村,流入城市地区。

这使得农村地区人才储备不足,难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吸引优秀人才回归农村并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还表现在社会保障方面。

城市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涵盖了医疗、养老、失业等多个方面。

而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薄弱,许多农民和农民工在面临疾病和失业等困难时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为弥补这一差距,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支持和投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民和农民工的基本权益。

总之,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一个存在已久且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加强农村产业发展、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可以缩小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

中国的城乡差距与区域发展不平衡

中国的城乡差距与区域发展不平衡

中国的城乡差距与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广泛土地面积的国家,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一直是其面临的重要问题。

城乡差距指的是城市和农村在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差异;而区域发展不平衡则指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水平的不均衡。

这些差距和不平衡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一、城乡差距带来的挑战1. 经济差距:城市地区拥有更多的产业机会和高薪就业机会,而农村地区则主要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和产业链不够完善。

这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农民收入水平较低,难以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福利和社会保障。

2. 教育差距:由于城市教育资源更加充足,教师素质更高,并且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城市学生往往比农村学生更能获得优质教育。

这种教育差距会进一步加剧城乡人才的流失和人才积累的不平衡。

3. 医疗差距:城市地区拥有更先进的医疗设施和更高的医疗水平,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差。

这使得农村居民往往面临着医疗资源匮乏和医疗费用负担重的问题。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挑战1. 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中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快,拥有更多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而中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导致了资源分配的不均等,同时也加剧了人口流动和贫困问题。

2. 城市化进程不均衡:中国东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相对较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而中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人口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也造成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

3. 生态环境压力差异: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集中,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而西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对较好。

这使得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面临着区域差异和不平衡的挑战。

三、解决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对策1.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支持力度,增加农民的收入和福利待遇,缩小城乡差距。

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增加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提高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

城市空间发展与社会不均

城市空间发展与社会不均

城市空间发展与社会不均随着现代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空间的不均衡问题也日益凸显。

一方面,一些大城市拥有发达的经济、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投资;另一方面,一些小城市或农村地区则面临着经济困难、人口流失和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

这种城市空间的不平衡发展,导致了社会的不均,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城市空间的不均衡发展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在发达城市,高薪工作和优质资源集中在一些富裕的地区,导致这些地区的财富不断积累。

与此同时,一些贫困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居民收入水平低,财富积累较少。

这种贫富差距的扩大,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

其次,城市空间的不均衡发展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在一些发达城市,由于资源集中在某些区域,导致这些区域的人口快速增长、土地利用率高,而其他地区人口稀少、土地利用较低。

这种资源的不平衡分配,导致了一些地区的资源被浪费,同时也使得一些地区难以得到发展。

此外,城市空间的不均衡发展还加剧了社会的分化。

在发达城市,人们往往趋向于聚集在一些繁华的商业区或优质的住宅区,而一些贫困地区则被社会边缘化。

这种分化不仅导致了社会的利益冲突和犯罪问题,还使得一些地区的社会服务和公共设施严重不足,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为了解决城市空间发展与社会不均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城乡发展规划,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

其次,政府需要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以提高贫困地区的发展水平。

此外,政府还应该鼓励和支持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避免资源的过度集中和浪费。

同时,社会各界也有责任参与到解决城市空间发展与社会不均的问题中来。

企业可以积极参与到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中,提供就业机会和技术支持;学校和社区组织可以开展志愿者活动,向贫困地区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媒体可以多报道一些贫困地区的问题和需求,引导社会关注和支持。

城市空间发展与社会不均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

世界的城市地理特点与问题

世界的城市地理特点与问题

世界的城市地理特点与问题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城市的地理特点和问题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不同的城市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口分布、交通网络等方面存在着独特的特点与问题。

本文将分析世界各地城市的地理特点,并探讨涉及的问题,以期更好地了解城市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

一、地理特点1.地理位置世界上的城市分布广泛,各具特色。

有的城市坐落在沿海地区,例如纽约、上海等,这些城市拥有发达的港口和海上交通条件,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还有一些城市建立在河流两岸,如伦敦、巴黎等,这些城市依赖水路交通,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

2.自然环境城市的发展往往受制于自然环境。

一方面,自然资源的分布影响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

例如,位于沿海地区或富有矿产资源的城市往往拥有更强的经济实力。

另一方面,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例如,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常常给城市带来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3.人口分布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和分布情况直接影响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水平。

有的城市人口密集,如东京、墨西哥城等,这些城市面临着土地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还有的城市人口稀少,如悉尼、温哥华等,这些城市则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人才流失等挑战。

4.交通网络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世界各地的城市正不断加强交通网络的建设。

一方面,城市之间的联系正在加强,例如欧洲的高铁网络、美洲的公路网等;另一方面,城市内部的交通也在不断改善,例如亚洲的地铁发展、美洲的城市轻轨等。

这些交通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们更加便捷地出行,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问题探讨1.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随着全球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城市土地紧张,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土地面临压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重要议题。

其次,人口密度高,城市交通压力大,道路拥堵、公共交通不便成为城市的普遍问题。

此外,城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也是城市化带来的重要问题。

2.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自然灾害是城市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城市畸形化总结

城市畸形化总结

城市畸形化总结简介城市畸形化是指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正常或不平衡的现象,通常包括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功能单一、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城市畸形化现象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布局和结构。

然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城市规划不合理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导致城市内部布局不合理,交通拥堵、区域利用率低等问题严重;另一方面,城市之间的规划缺乏协调性,导致一些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不能充分发挥其潜力。

为解决城市规划不合理的问题,需要加强对城市规划的科学研究和规划实施的严格管理。

一方面,需要引入先进的规划理念和技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城市进行精细化规划,以充分利用城市资源,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另一方面,要加强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管,完善规划管理体系,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城市功能单一城市功能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城市经济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然而,一些城市存在着功能单一的问题,即过度依赖某一行业的发展,缺乏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为解决城市功能单一的问题,需要转变城市发展观念,注重培育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一方面,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吸引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落户,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城市人口过度集中是城市畸形化的一个重要表现,这不仅给城市管理和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给居民的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

为解决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的问题,需要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实现城乡人口的均衡发展。

一方面,要加强对城市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建设,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人口流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和服务,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潜力,促使一部分人口流出到农村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汉城市发展不平衡特点摘要: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社会现象,也是发生于地表的重要的人文地理现象。

许多古老的城市,本身就如同一幅斑驳的历史画卷,记录着过去漫长岁月中城市自身乃至整个世相变迁的轨迹。

更重要的是记录着城市在发展中的不平衡,本文就两汉城市因分布不平衡而导致的发展不平衡。

关键词:两汉城市不平衡中国古代城市起源于何时,说法不一。

在文献记载中,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起源于三皇五帝时代,一说起源于夏鲧时代。

夏商周三代,由于人口的增殖和社会的发展,城邑的数量也在增加。

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都在经历着巨大变化。

随着铁器的应用,农业和商业的分离,推动了城邑的进一步发展。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郡县制,春秋战国以来发展起来的城市,大多成为秦王朝的郡县治所。

西汉初年的统治者为了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推行劝农桑、省赋役的休养生息政策,很快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的局面。

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再兴,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汉承秦后,力行郡县制,以京师、郡治、县治为中心的三级城市体系开始形成,发挥着中华帝国古代城市所特有的控制地方农村的机能。

但汉代城市的分布是很不均衡的,明显地存在着城市稠密和稀少的不同区域,两者之间差距很大。

一、关东地区从全国范围来看,两汉时期城市分布最稠密的地区是黄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即关东地区。

具体地说,北边自渤海湾沿燕山山脉,西以太行山、中条山为界,南边自豫西山区循淮水,东抵海滨;包括豫、兖、青、徐和冀州。

西汉末期,这一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9.06%,但城市数目却占全国总数的38%。

参照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对于当时大都会的记载,亦可与此相互印证。

司马迁所列举的全国性大都会,除京师长安外凡18,在近河南省者7;今河北省者2;今山东省者2;今山西省者2;今安徽省者2;今湖北省者1;今江苏省者1;今广东省者1。

其中,地处黄河流域者有14个,占三分之二强;而长江流域只有3个,珠江流域只有1个。

关东的城市又多集中于河南、河北、山东三省的四个区域:1、伊洛平原及其以东的黄河南岸2、鲁西北平原和胶莱平原的西部3、胶东丘陵的南部地区4、太行山东至黄河西岸之间的平原地带黄河中下游流域和淮河流域高度发达的城市,乃是以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社会历史为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自然形成的。

在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古代社会,作为统治据点的城市需要就近征集财赋和粮食,以维持其自身的存在、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因此,广阔的农业生产腹地的存在,对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是不可缺少的。

只有农业发达,城市的成长在经济上才成为可能。

汉代的城市稠密区与当时的农业发达地区基本吻合,也正说明了这一问题。

且自古以来,该地区即城市分布密集,史书中有“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①的记载。

考古发掘亦表明,夏、商、周德中心地区相当于今天河南省的中部和北部、山西省的南部、陕西省的关中盆地、河北省的西南部和山东省的西部,正是当时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地区。

历史的积淀于延续,基本上奠定了汉代城市分布以北方为主的格局。

二、关中地区在关中地区,以渭水下游为中心的三辅由于政治关系的缘故,形成为一个范围较小的城市稠密区。

三辅在秦时即为都城所在,秦末虽饱受战乱摧残,但在经济与地理上的优势仍①《史记·周本纪》极具魅力。

但当时关中最大的缺陷是人口不足。

刘邦接受了娄敬的意见向关中移民,并增置了许多新城。

由于关中是京师所在,移民中高訾富民又占有相当比例,因而也是最能体现古代社会上层阶级生活方式的地方。

《汉书·地理志》中描写这一地区的风俗为“其世家则好礼文,富人则商贾为利,豪桀则游侠通奸”。

鼎盛时期的帝都长安,如同万花筒一般散发着斑斓缤纷的诱人色彩。

时人对之无限景仰,楼船将军弘农人杨仆甚至以出身关外为憾,上书汉武帝,请求东徙函谷关,以便能够跻身关中人之列。

①三、江汉流域及以南地区南方的状况与关中、关东迥然不同,呈现出一种地广人稀的景象。

在当时北方人眼里,南方为化外荒夷之地,风俗野蛮,环境恶劣。

《汉书》卷69传赞中称“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论述了北方两大地区的人文风貌,根本就将南方地区忽略了。

由此可见南方城市发展状况。

西汉时,南方的荆州、扬州、益州的面积占全国58.9%,而城市数却只占全国城市总数的22.5%。

在江南地区,万户以上的县寥寥可数。

巴蜀地区的城市分布也较为稀落,只有在以成都为中心的成都平原上,一些县城才较为集中。

东汉时期,江汉流域及以南地区城市的发展较西汉时呈现出一种加速的趋势,这种趋势的出现与王莽之乱不无关系。

江左和岭南因地势较僻且有险可守,所以往往可以据地自保,与风火遍地的北方相比不失为一僻静的乐土。

安定的局面吸引着许多中原人士避乱南迁。

而人口的南移是南方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人口的增加即为这一地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北方边疆地区北方边地诸城,在汉代城市布局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北方边疆的城市建设,在秦始皇时即已大规模展开。

汉王朝建立之初,国弱民贫,屡败于匈奴,在北部边疆地区取守势。

但边地将士逐年瓜代,不仅政府出费甚巨,轮值士卒也疲惫不堪。

故此,文帝时晁错建议移民实边:“遣将吏发卒以治塞,……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

以便为之高城深堑,具蔺石,布渠答,复为一城其内,城间百五十布。

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为中州虎落。

”晁错的奏文中不仅言及边城的布局设计、内地移民的住居与耕地安排诸事项,连医师、巫祝等生活上的细节都事先考虑到了,以便于使移民能够安居新地。

晁错的筑城屯垦政策被文帝采纳后,在北方边地广为推行。

汉武帝时期,国力富强,便开始了对匈奴的一系列的军事行动。

至元朔二年,“卫青复出云中以西至陇西,……遂取河南地,筑朔方,复缮故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而为故”69②,恢复了赵武灵王及秦始皇所曾统治过的地方。

从此,西汉王朝的势力从今陕西北部越过鄂尔多斯,沿阴山西进到今乌兰布和沙漠北部。

朔方郡与同时新设的五原郡地望,在今内蒙古西部地区。

其北部为阴山山脉,中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南部为鄂尔多斯高原。

汉代时,这里的自然环境优越,阴山中多森林,平原为沃野,黄河之水便于灌溉,是经营农业的好处所。

为巩固这些开辟的地区,汉王朝在屯兵守卫的同时,还大规模的移民实边,以图长久之计。

如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徙关东贫民处所夺取匈奴河南地新秦中以实之”③。

仅武帝时,有数字可考的移民实边就有825,①《汉书·武帝纪》应劭注②《汉书·匈奴传》③《汉书·匈奴传》000人①。

为此,西汉政府在长城沿线内侧的这些地区遍设边城,以安置移民。

如朔方郡先后设置了10座城②。

这些边城多半属于屯戍性质,从规模上看小于内地县城,军事色彩较浓,边民“解甲而耕耘,鉏耰而候望”,有事则“燧燔烽举,丁壮孤弦入关,老者超越入葆”③。

有许多边城还附有外郭、瓮城、烽、燧等。

此类边城遗址在内蒙古、宁夏等地多有发现,不下百余座。

其原地名可初步考定的,除去《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一书中所记载的18座外,尚有云中郡北舆县城址、原阳县城址、沙南县城址、定襄郡骆县城址、武要县城址、朔方郡临河县城址、辽西郡新安平县城址等。

这些边城的建设,对于捍卫疆土、保障边地居民的正常生活起了重大作用。

汉宣之后60余年安定局面的获得,与此举当不无关系。

新莽之后,沿边诸郡的安定局势遭到破坏。

据《汉书·匈奴传》:“莽扰乱匈奴,与之难,边民死亡系获。

……数年之间,北边虚空,野有暴骨矣。

”东汉建国之初,匈奴继续南下,边郡人民颇多内徙;加之西羌渐大,屡兴边难,“东犯赵魏,南入益州”、“连寇三辅”④,国防线内移。

后虽趁匈奴内讧,利用南匈奴为屏障,重开北边诸郡,迁返内徙百姓,但“城郭丘墟”⑤,已远不能与西汉时比。

如西汉朔方郡所置10县中,位于河东(今鄂尔多斯境内)者有朔方、修都、呼遒、广牧、渠搜5县,位于河西(今巴彦淖尔盟境内)者有三封、临戎、沃野、临河5县。

东汉时期,因受到匈奴、羌、鲜卑等的频繁侵扰,国力削弱,故此将西汉时期朔方郡的10县裁并为5县(又将原属西河郡的大城并入,共为6县),均置于河东鄂尔多斯境内,河西5县全部撤销⑥。

自此以后,北方边境地区出现了诸族杂居的景象。

既有内徙的汉族归于本土,又有南单于部下的驻牧,汉族人口在这一地区已大为减少。

东汉和帝在永元十三年(公元102年)的诏书中也承认:“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边役众剧,束修良吏,进仕路狭”⑦。

与此相反,由于南匈奴的涌入和诸羌的内附,边疆诸族人口大为增加。

五、河西地区河西走廊自古即为东西交通要道.原是匈奴部族牧地,自张骞凿空,西域诸国始通于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武帝派霍去病出征陇西,切断了匈奴同西羌的联系,将整个河西走廊全部控制在汉朝势力范围之内。

为巩固这一成果,其后的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⑧,并在匈奴休屠王故地置武威郡。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又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⑨。

河西四郡设置后,汉王朝开始了有计划的移民行动。

移民中以关东贫民和罪人居多,“其民或以关东下贫,或以抱怨过当,或以悖逆亡道,家属徙焉”⑩。

由于地处边陲,戍边御敌自是置郡移民的初衷所在。

故此,“二千石治之,咸以兵马为务”11,在成串的大小绿洲上建立的城池,多具有强烈的军事色彩。

但是,这些城市自武帝时起日趋繁荣的更为重要的原因,则是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恰好在汉王朝与西方诸国进行贸易的“丝绸之路”上。

与西方诸国的贸易是汉代对外贸易的大宗。

中外商人络绎不绝地出入河西走廊,使位于丝绸之路上①《汉书·武帝纪》②《汉书·地理志》③《盐铁论·和亲》④《后汉书·西羌传》⑤《后汉书·光武帝纪》⑥张郁:《汉朔方郡河外五城》,《内蒙古文物考古》1997年第二期⑦《后汉书·和帝纪》⑧《汉书·张骞传》⑨《汉书·武帝纪》⑩《汉书·地理志》11《汉书·地理志》的敦煌、玉门等城市成为汉朝往来西域的隶卒的补给站和国际贸易商人的寄顿之所。

这些地区已发现不少古城遗址。

河西地区由于具有利用高山雪水发展灌溉农业的良好条件,又以关东移民为几倍居民,故此后来虽然也曾被游牧民族占据过,但仍保持了农业社会的基本特点。

敦煌与酒泉、武威、等河西走廊上的都市繁荣,使这一地区的富庶可与中原、关中相媲美。

在关中平原遭受战乱时,河西地区往往成为流民的避难所。

东汉时期河西诸郡的城市,没有出现像北方八郡那样大幅度减少的现象。

河西作为一个独立区域,其富强历经三国而迄晋始终未衰。

在汉代城市分布中,还有一个重要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