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精选课件

合集下载

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第三节《宋明理学》ppt教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专题一第三节《宋明理学》ppt教学课件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内容 同
实质 目的
理;仁、礼;高调的道德主义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 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程朱理学 认识“理” 理是外在的,独
立于人存在的;
异 实现“理” 格物致知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 理是内在的“心”
内心反省 主观唯心主义
四、评价
”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 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 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 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陆九渊
材心料学二的方法论
—如何把握 “理”?
“致良知为圣人教 人不第靠一“义格”物。”: “而知靠行内合心一的”“自
省”。
王守仁
教师评价:
• 宋明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 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 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出来的哲学智慧,它 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 展和文明走势,现代的中国人仍然不得不 面对由它所造成的社会及文化后果。然而 也正是这个智慧成果,其在成功地回应佛 老而使儒学重新走上正统地位的同时,也 同时改换了先秦儒学的积极精神,把民族
• 北宋五子将儒学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发展了 儒学,创立了儒学。南宋的朱熹强调“仁”是道德的终 极源泉;将三纲五常作为个人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是得 “道”,还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极端主张。其实 质是维护封建的专制等级秩序,因而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成为影响深远的官方儒学。明代的心学则进一步强调
地位。
老聃像
二、程朱理学
1、理学兴起的原因和条件
(1)儒学的地位受挫,遭到 佛学和道家的冲击 (2)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为儒学复兴提供条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28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28张PPT)
儒学面临课题:要从哲学本体论上论证儒家思想的正当 性与必然性。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原 1、魏晋以来,儒学面临的危机: 因 (1)佛教、道教挑战 外因
(2)自身理论缺陷 内因
2、北宋时期,加强集权的需要: 重整伦理纲常(并且从哲学角度论证必然性)
条 件
1、唐魏有晋天隋下唐,三…教…合然一亦的有趋夷势狄之风。三纲不正,无 父2子、、宋君代臣经、济夫发妇展,、其文原化始政于策太相宗对也宽。松故、其后世子
理,对于一切人都是一样的,气,使人各不相 同。人性中既有天命之性(天理在人性中的反映, 性质善),又有“气质之性”,可善可恶,那怎样 发扬天命之性,遏制气质之性呢?
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
——程颐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
贯通处。 “博学、审问、
——朱熹
慎思、明辨” 观点3:格物致知
继承: 重视道德、等级、社会责任感。。。
发展:(1)形成哲学理论体系(从世界本源出发) (2)尤为重视封建伦理道德 (3)借鉴佛教、道教思想
3、理学含义:融合佛道思想、把儒家伦理道德上升到 天理高度、形成的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练一练
1、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
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相同点
1、内核:承认理的存在,重视封建伦理道德;克服私欲
2、目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古实之质欲:维明护明封德建于专天制下统者治;,先治其国。欲治
4、其哲国学者:,唯心先主齐义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
有一年,王阳明和朋友到山间游玩。 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 “你经常说,天下一切物都在人心 中。这花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 系?”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 花时,此花与你心同归于寂。你来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共43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共43张PPT)

3、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
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材料5:戴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 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 之?”
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消极和积极的地方?
我们应如何评价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积极性: ①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 之哲理化,是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 一定进步性; ②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 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 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 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③理学家们致力于社会道德的教化工作,建立了生 活秩序,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诸如长幼有序、 男女有别的等级伦理,怜贫恤寡、扶助乡里的社会 道德,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的个人品格。
我们应如何评价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局限性: ①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 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 的自然欲求,阻碍社会进步。 ②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 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从而束缚了人们的 思想,不利于向近代化发展。 ③同时也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 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的清谈之风。
四、 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一)心学的代表人物: 1、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2、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系统 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3、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 论任务已经完成。
(二)心学的基本主张 1、陆王心学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 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 2、心学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根本
特点: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哲学体系
2、北宋五子各自的主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21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21张PPT)

思想主张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 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王阳明
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 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 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致良知”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
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
不可离。 “知行合一”
陆王新学记忆口诀
程朱理学的认识论:“理”反映在人类社会,就是 “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程朱理学
材料五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知者吾之所 固有,然不致则不能得之;而致知必有道,故曰致知在 格物。——《二程遗书语录》
方法论: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朱熹把格物 致知看做是把握理的途径。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 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
人民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三、宋明理学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课标要求: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知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宋代以前儒家思想的演变史
春秋: 创立


战国: 发展



秦朝: 打击
始 皇

西汉: 正统
仲 舒
本课知识结构
聚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 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
焦 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 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高 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 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


为规范
修、自省达到良知
哲学 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王学(王即王阳明)在明中后期广泛传播, 其中“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的 命题,不仅给士大夫大开眼界,也受到庶 民百姓的欢迎。这表明王学( )
A 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
B 倡导民主、自由和平等
C 成为明清的主流思想
D 有利于个体意识的觉醒
2.“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 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 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C 理学的影响
D 中央集权的加强
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 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 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 化新的辉煌。对我国传统 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 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 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 所用。
文化的新生,需要向传统致意。
课后巩固:理)
经济: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 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 社会: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 制的现象 内因:儒学本身的理论缺陷 政策:重文轻武的方针
外部:佛、道的发展使儒学面临挑战
“一定社会的思想,总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补充:
道教:东汉末年兴起,中国本土宗教 佛教: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出现本土化 趋势
D 北宋思想家强调内心的力量
考察:1、理学、心学、儒学的关系; 2、理学、心学的区别; 3、开始类选项

时间、空间、主体(政府、民间)、 法律(法制化)、~和~相结合......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2、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3、融合佛教、道教思想(新儒学)
材料 理学,亦称为新儒学。所以称为理学,是因为两宋 诸子所创建的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 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所以称为新儒学,是因为理 学虽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但其张扬的孔孟传统 已在融合佛、道思想精粹中被加以改造,具有一种焕然一 新的面貌。(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课 宋明理学课件(共15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课 宋明理学课件(共15张PPT)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2、北宋五子的思想
(1)周敦颐:解《太极图》 人与天地合二为一 (2)邵雍“:无重极新而排太列极。、太解极释动6而4卦生阳,动宇极宙而结静构;静与而人生的阴精,
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神分结阴构分合阳,二两为仪一立
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3)张载《:太开极创图气说学》 一派; (4)二程:开创理学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异同
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 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 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①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理”; ②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陆王心学的特征
P16
(1)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 道理并努力实践之。 (2)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2、陆九渊(心学开创者)
①心即理也:人的本心即是天理;

“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找,提出“心即
要 是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故把其思想称为“心 思 学”。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三课 宋明理学
标题解读:何为“宋明理学”?
理学:
佛、道
是一种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 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目的
根本
宋明理学:
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故 名“理学”。它是宋明时期儒家思想的主流学派,标 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一 第三课 宋明理学(共30张PPT)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一 第三课 宋明理学(共30张PPT)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学派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内容 理;仁、礼;高调的道德主义
同 实质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 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影响
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 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世界观
(外在的)理是 世界的本原
异 方法论 格物致知
(内在的)心是 世界的本原
——(清)戴震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 人”。
----鲁迅
“美丽”的三寸金莲
在封建统治者的倡导下,在理学卫道士的 鼓吹下,节妇烈女越来越多。这些妇女不仅有 夫亡不嫁,从一而终的“节妇”,还有丈夫死 后,以死尽节的“烈妇”;不仅有未婚夫死不 嫁他人的“望门寡”,还有未出嫁的男方死亡 以自杀表明贞节的“烈女”。中国的“节烈” 文化,要求妇女为男子守节,守得越苦越好, 节得越惨烈越佳。死了以后那些卫道士的父母 还附掌大叫:“死得好,死得好!”——这样 的社会是变相的妇女屠宰场。
朱熹的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曾一度十 分盛行,被称为“朱子学”,在东南亚和欧 美也受到重视,足见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影 响。
三、陆王心学——理学的发展
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 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 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 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1.陆九渊,南宋思想家,心学的开创者
2.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
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
主要是指( C )
A.世界万物的本原
B.社会发展的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人的情感、感受

人教版 必修三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共21张PPT)

人教版 必修三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共21张PPT)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史料反映了朱熹的天理论承袭程颐,但有所发展, 变得更严密、更精致、更深刻了。他认为,天地 之间有理有气,而理是本,是万物的本原,而气 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材料,必须依靠理而运行。
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
[2016·上海卷]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 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材料1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 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
二、理学的含义 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理论,将儒家的
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 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 想体系。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
1、程朱理学
主要思想观点
(1)“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 恒存在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 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2和材料3关于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 有何差异?
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 明事理;陆王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 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不同点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理学思想 外在的 “理”
内在的 “心”,本 心是“理”
方法论
格物致知 内心的反省, 回复良知就 成为圣贤
❖ 3.地位
❖ (1)南宋以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
❖ (2)朱熹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即《四书 章句集注》,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并且成 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的异同点?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不同点?
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3: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 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 ,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26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26张PPT)
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 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 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鲁迅《旧事重提》
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从青春到坟墓的漫长
守候,一个女人终身幽 禁的明证。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分析材料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朱熹所强调的“天理”是指封建社会纲常伦理, 即材料“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而“非礼而视听 言动;便是人欲”说明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答案】B
主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的本 源在人的意识,它具体体现为人 的感觉、精神、意志等
材料四 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材料五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 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 知也。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材料六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 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A.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 B. 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 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解析】考查王阳明心学,王阳明的核心思想就是 “致良知”,认为是非善恶是人本身固有的本性。 【答案】A
宋明理学新发展的内涵体现在哪些方面?
1.思想来源: 更多的吸收佛道思想 2.思想内容: 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3.思想体系: 儒学进一步思辨化、理性化
⑷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 的政策,即尊道、礼佛、 崇儒。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 复兴儒学 。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PPT精品课件
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
阙了一物道理。
观点三:穷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
含义: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获得 其中的“理” 目的: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世称晦庵先生,南宋 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婺源县) 人。南宋时著名的理学家、思 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闽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 是继孔孟以来最杰出的儒学大 师。
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而佛教本身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其宣扬的今生忍耐来生幸福,使人感到似是而非的满足和 安慰。 B.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中国古代追求长生不老、隐逸无为的道家思想,为许 多在世俗权力角逐中失意的士大夫和逃避战火的普通民 众所信奉。 C.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
C、佛教占统治地位 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B 2、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A、禅宗
史料再现: “良知即天理” “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
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 此便是良知。”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恢复良知即可成圣贤”
3.知行合一
(含义: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来 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总之: 王阳明心学对于程朱理学的突破表现在
以“致良知”作为人生观。它高举“良知” 的牌坊,企图通过“恢复良知”获得“天 理”,以此匡扶天下道义,挽救乱世危亡。
王阳明(14721528) 浙江余姚阳明“心学”的主要观点:
1. 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实质:主观唯心主义)
史料记载: 王守仁曾多次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
方叛乱,他进一步悟出“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的道理。

高中历史 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 第三节 宋明理学课件(共34张ppt)

高中历史 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 第三节 宋明理学课件(共34张ppt)

三、宋明——理学发展:陆王心学
心学的出现和成熟
(1)心学的开创者是_陆__九__渊__,其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 他的名言“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 (2)明朝思想家王守仁建立了_系__统__的__心__学__理__论_,是心学的 集大成者。
心学的基本内涵: 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
张载与“二程”
【二程】——程颢、程颐 1.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2.天理的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都是“仁” 3.重视“孔颜之乐”——仁者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 和极大的精神满足
程朱理学
“北宋五子”创立了理学,其中的程颢、 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 天理的核心就是“仁”。
朱熹对理学的发展——集大成者
一、宋明理学产生背景
佛 教 的 传 入 和 道 教

兴 起
佛教的传入与影响
公元前六世纪,古印度释 迦牟尼创立佛教,汉朝传 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已为中国士大夫所广 泛接受。禅宗就是中国化 了的佛教。
白马寺(河南洛阳)
白马寺创建于 东汉永平十一年 (公元68年),是佛 教传入我国后第一 座由官府建造的寺 院,所以历来被尊 为中国佛教的“祖 庭”和“释源”, 有“中国第一古刹” 之称。
第三课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高考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 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 儒学的发展。
时期
状态
春秋
产生
战国
发展

打压

成为正统
魏晋南北朝 受到冲击
隋唐 宋 明清
三教合流 理学 心学
成就 孔子创儒学 孟子、荀子继续发展 焚书坑儒 董仲舒的《春秋繁录》 佛教、道教冲击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共62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共62张PPT)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儒学面临的挑战与新发展:
东汉时期明帝时(公元68年)为铭记佛法传入之功,修建了 这座白马寺。与孤零零的白马相比,北魏时期龙门石 窟的气魄已大不相同,历经几百年营建,石窟佛像达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实质:以三纲五常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压
材料三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
贯通处。
-------《二程遗书》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礼记•大学》
2.修养论:
①“格物致知”-----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指“深刻地观察、探究事物”。“致知”就是 得出结论,明白天理。简单理解就是要通过实践、学习以明
• 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 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 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 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 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 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 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 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王阳明及其门人认为良知在哪儿?是什么?基于
2.主要思想: ⑴陆九渊的心学理论: ①世界观: ②方法论: ⑵王阳明的心学理论: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 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 也 。”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 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 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陆九渊
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 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 道理并努力实践之。
王守仁(1472-1529)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 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三教合一
泰 山
红 门 宫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49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49张PPT)
依据——道统论 (道——儒家的三纲五常) (统——指圣贤相传之传统)
关键方法——“正君心” 目的——排斥佛道思想,重建儒学信仰
思想大餐
材料: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 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 发育万物。形而上者无影无形,是此理;形而 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气)——《朱子语类》
(3)二程:确定最高范畴
一天,杨时同游酢一
起向程颐请教学问,却不 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 儿。于是两人静立门口, 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 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 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 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 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 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 两个雪人!程颐深受感动, 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 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 老师的全部学问。
据材料归纳朱熹的观点
理是世界的本原,理比气更根本,理在气先。 这是理学核心思想
阅读材料,思考朱熹所谓的“理”指什么?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 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 在” ——《朱文公文集》
“理”是宇宙万物的法则。天理表现 在社会生活中就是“三纲五常”,就是儒 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
——(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据材料概括程颐的主张
尊王攘夷、重视儒家纲常伦理, 才能巩固封建统治
学习思考
北宋学者石介的《中国论》说:“闻乃有 巨人名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 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 道易中国之道∙∙∙∙∙∙”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 介说他“自胡来入我中国”?
“格物致知”就是接触事物、穷尽天理。这里 的“物”,主要就是古圣先贤之论,所以最好的办 法就是埋头书斋,穷经尺典,字斟句酌,经历一系 列积累最后能够“贯通”顿悟天理。所以“格物致 知”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38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共38张PPT)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 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 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 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 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 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 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一, 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 的做法。(3分) (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 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3分)
二程 朱熹
天理 是宇 宙万 物的 本原
把天理和 伦理道德 直接联系
起来
天理就是 三纲五常
格物致 知
达普遍天理 明道德之善
三、理学的发展历程
1.创立:北宋五子 2.成熟:朱熹 3.发展:陆王心学(吸取佛教禅宗思想,把理学发展 到新阶段)
陆九渊: 宇宙观: 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方法论:“发明本心”(即反省内心可得 到天理),反对“格物致知”。
A.批判了清政府采用残酷的刑罚 B.批判了宋明理学对人的自然欲求的压抑、 扼杀 C. 认为违背理学观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D.认为宋明理学有利于维护清朝的统治
四、理学的影响
积极: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有利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消极: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
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 自然欲求。

人民版 必修三 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共39张PPT)

人民版 必修三 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共39张PPT)

他们对理学的发展起了突出作用
解 释 比喻尊师。 出 处 《宋史·杨时传》 “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 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 坐,时与游酢(CU/ZUO)侍 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 雪深一尺矣。”
朱熹,南宋儒家学者,中国古代最著 名的哲学家、经学家之一,宋代理学 的集大成者。朱熹在历代儒者中的地 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是朱 熹为《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所作的注,由于它的刊行, 《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始被称为“四书”,与“五 经”一起成为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经典 著作。元朝曾将该书作为科举考
唐宋时期,儒学在三教合一的思潮中吸 收佛、道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 和更新; A.哪三教?
儒教, 道教,佛教!
B.合一的含义? 这里的合一不是合为一体,不是兼并, 而是指相互吸纳,渗透,关系和谐!
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 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 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 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
曹操主张: 唯才是举,淡化道德
儒家标准: 德才兼备,以德为主
材料二 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 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 ——《老子》
佛教对宇宙的看法,认为天堂有三界二十八天 之分,所谓三界二十八天就是欲界六天、色界 十八天、无色界四天。 指出儒学与佛道相比自身理论上的缺陷。
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佛教会 广为流行?
①统治阶级大力支持和扶持。 ②社会动荡不安造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求!
一、宋代理学兴起的背景
1、经济上:经济迅速发展,科学进步,引发理 学家对自然界及社会的思考。 2、政治上: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要求统一思想, 重文轻武,提供文化环境;两宋社会矛盾激化, 需要儒学复兴。 3、文化上:儒学的危机 ①魏晋南北朝以来,传统儒学不适应时代要求; 佛、道盛行,挑战儒学; ②唐宋时期,儒学在三教合一的思潮中吸收佛、 道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 ③儒学复兴运动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者。他提出了“心即理”“宇宙便是
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思想。他认为
六祖慧能
道教的产生与传播 道教名山安徽齐云山
东汉顺帝(公元126— 144年)时,张道陵在四川鹤 鸣山创立道教。他自称“太 清玄元”,并用符水咒法为 人治病,奉其道者,须出五 斗米,因此在当时称为五斗 米道。东汉末年,张角创立 太平道。这是道教早期的两 大派别。道教尊老子为教祖, 奉《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 魏晋时期玄学(一种哲学思 潮)盛行,其代表人物以老 庄解释儒家经文,促成儒、 道融合。
程颢
程颐
他们认为“万物皆出于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
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这就将个体生命、社会及宇
宙的根本道理内在地联系起来。
①“天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②万物各有其理。 ③ “天理”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就是儒家的
道统,就是“三纲五常”、仁义道德。 “理”对个人而言就是人性、道德修养 。 ④ “格物致知”
❖ 2.儒学复兴运动
❖ (1)概况:①先声——唐中后期:韩愈——反对 佛 教 和 道教 ,主张复兴儒学,宣称儒家的仁义是 最高的道,提出了儒家的“ 道统 ”思想。 李翱— —提出必须从“ 性命之源 ”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②高潮——北宋:士大夫们掀起声势浩大的韩愈儒 学复兴运动,提出以唐为鉴,复兴儒学,加强中央 集权,实现长治久安。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朱熹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 孔子和孟子。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国的 官方哲学。
《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为《大学》、《中 庸》、《论语》、《孟子》所作的注,由于它的 刊行,《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始被称为“四书”,与“五经”一起成为封建社 会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 (2)影响:①唐中后期 韩愈 和 李翱 的思想成为 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②北宋士大夫们 掀起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使研习儒经义理之风 大开,士气大变,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 氛围逐渐形成,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 1.宋代理学创立的社会原因
❖ (1)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国家分裂,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 织,统治者需要调整统治思想,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秩序。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陆九渊(南宋) “心即理也”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 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2、王阳明(明)
“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1139—1193)是南宋理学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代表、心学开
佛教的传入与影响
公元前六世纪,古印度摩揭 陀国的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东汉前 期传入中国。由于它的平和性(从 未主动挑起宗教战争)、圆融性 (鼓吹三教合一)及它的中观哲学 与中庸之道极为相似,都摒斥走极 端的思路,加之其因果轮回的理论 对社会产生极大影响,尤其一些高 僧在弘扬佛法的同时也阐发儒学经 典,体现了佛教儒学化的倾向,所 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已为中国士 大夫所广泛接受。禅宗就是中国化 了的佛教。
❖ 2. 宋代理学创立的目的:直接目的——重建儒家的伦理道德体系, 建立封建礼教秩序;根本目的——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三教”是指:儒教、 佛教、道教。“三教合一” 不是儒教、佛教、道教合 为一体,而是一种相互吸 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的关系。
三教图(清 丁云鹏)
二、北宋五子理学的创立
周敦颐、邵雍——为理学奠基
朱熹的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曾一度十分盛 行,被称为“朱子学”,在东南亚和欧美也受到 重视,足见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影响。
1、理是万物的本源,“理”一“气” 二
•理是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 •气是构成万物的材料(即物质),是第二性 客观唯心主义
2、重学习、实践,主张有强烈社会责任感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张载——开创“气”学,理学中的唯物主义代表
程颢、程颐(二程)——提出“天理”,核心是 “仁”
✓北宋五子 ✓儒学为基础,吸收佛、道 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二程”对理学的发展
程颢、程颐兄弟主 张通过格物致知体察天理; 在知行关系上强调知先行后, 轻视实践;在理欲关系上主 张“ 存天理,去人欲 ”, 强调封建道德的自我修养。
❖ (2)魏晋以来,儒、佛、道三家日趋融合,儒学吸收佛、道的 有益成分,发展为更理性化、思辨化的新儒学体系。
❖ (3)唐中期以来的儒学复兴运动使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 气大变,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为理学 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 (4)宋代重视“文治”的国策和宽松的文化政策,形成了学术 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激发了士大夫们积极关注国计民生的热情。
值得肯定
3、主张“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统论
“存天理,灭人欲”
➢重忠孝、廉耻、气节的社会氛围大增 ➢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 ➢带有其阶级、时代局限 ➢影响后世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礼、义、仁、智、信
4、对学术文化的整理
集为《四书》,并加 以注解
学以致用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 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 变化的是
宋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背景 明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理 三、朱熹的学说和理学的成熟 学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困境
(1)时期:汉末——隋唐 (2)表现:儒学的权威性被削弱,儒学的正统地位面 临挑战。
(3)背景:①战乱:东汉末年以来,长期的战乱、分 裂、民族杂糅,儒学价值观――中原民族所用以维系社 会基本生活的这种纲常被破坏。②儒学自身的局限,缺 乏关于命运的解释。③佛教道教的冲击。
第三课 宋明理学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学习要求
重点:1.背记宋明理学大儒—二程、朱熹、陆九渊、王 守仁的思想主张。
2.宋明理学形成的背景(理解)、主要思想(背 记)、评价(背记)。
难点: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背记)。2.宋明 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发展(理解)。
本课知识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