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3章原子物理微专题65选修部分试题粤教版选修3-4
《好题》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第4章选择题专项经典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证明了花粉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B.光电效应彻底否定了光的波动说,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C.α粒子的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核很小且质量很大D.温度升高物体内分子的动能一定增大C解析:CA.布朗运动是花粉颗粒被液体分子的不平衡的撞击造成的,证明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故A错误。
B.光电效应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但没有否定光波动说,故B错误。
C.由α粒子的散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绝大部分α粒子的运动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极少数α粒子反弹回来,说明了原子核很小且质量很大,故C正确。
D.温度升高物体内大部分分子的动能增大,极少数分子动能可能减小,平均动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2.现有1200个氢原子被激发到量子数为4的能级上,若这些受激发的氢原子最后都回到基态上,则在此过程中发出的光子总数是(假定处在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到各较低能级的原子数都是处于该激发态能级上的原子总数的11 n-)A.2200个B.2000个C.1200个D.2400个A解析:A由题意知量子数为4的能级上的氢原子分别向量子数为3、2、1的能级上跃迁的氢原子数占总氢原子数的三分之一,产生总共产生1200个光子;此时处于量子数为3的能级上的原子数目为400个,处于3n=能级上的氢原子分别向量子数为2、1的能级上跃迁的氢原子数各占二分之一,产生400个光子;此时处于量子数为2的能级上氢原子总共有400+200=600个,氢原子向基态跃迁产生600个光子,所以此过程中发出的光子总数应该是:1200+400+600=2200个A.与分析相符,故A正确;B.与分析不符,故B错误;C.与分析不符,故C错误;D.与分析不符,故D错误;故选A。
3.假设在NeCl蒸气中存在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靠静电相互作用构成的单个氯化钠分子,若取Na+和Cl-相距无限远时的电势能为零,一个NaCl分子的电势能为-6.10V。
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第四章 原子核 单元测试
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第四章原子核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铀裂变的产物之一氪90( )是不动摇的,它经过一系列衰变最终成为动摇的锆90( ),这些衰变是( )A. 1次α衰变,6次β衰变B. 4次β衰变C. 2次α衰变D. 2次α衰变,2次β衰变2.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的花岗岩、大理石等装修资料,都不同水平地含有放射性元素,装修污染曾经被列为〝危害群众最大的五种环境污染〞之一.有关放射性元素的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氡的半衰期为3.8天,假定取4个氡核,经过7.6天就只剩下一个氡原子核了B. 发作a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增加了4个C.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所发生的D. γ射线普通随同着a或β射线发生,在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才干最强,电离才干也最强3.关于宇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银河系是一种旋涡星系,太阳处在其中的一个旋臂上B. 恒星的寿命取决于亮度C. 太阳可以发光、放热,主要是由于太阳外部不时发作化学反响D. 地球是宇宙中独一有卫星的星球4.关于聚变,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两个轻原子核聚变为一个质量较大的原子核放出的能量比一个重核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放出的能量大很多倍B. 一定质量的聚变物质聚变时放出的能量比相反质量的裂变物质裂变时释放的能量小很多C. 聚变发作的条件是聚变物质的体积大于临界体积D. 发作聚变反响时,原子核必需有足够大的动能5.在日本本州岛附远洋域发作里氏9.0级剧烈地震,地震和海啸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物质走漏,其中放射性物质碘131的衰变方程为I→ Xe+Y.依据有关放射性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生成的Xe处于激起态,放射γ射线.γ射线的穿透才干最强,电离才干也最强B. 假定I的半衰期大约是8天,取4个碘原子核,经16天就只剩下1个碘原子核了C. Y粒子为β粒子D. I中有53个质子和132个核子6.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用γ射线治疗肿瘤时一定要严厉控制剂量,以免对人体正常组织形成太大的损伤B. 两个质子间,不论距离如何,总有核力存在,且核力总是大于库仑力C.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形状或化学形状有关D. 核子结分解原子核一定有质量盈余,释放出能量7.如下图,中子内有一个电荷量为+e的上夸克和两个电荷量为- e的下夸克,有一复杂模型是三个夸克都在半径为r的同一圆周上,如下图给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出夸克所受静电作用力的是〔〕A. B. C. D.8.在以下四个核反响方程中,符号〝X〞表示中子的是〔〕A. A+ n→ Mg+XB. Na→ Mg+XC. Be+ He→ C+XD. U→ Np+X二、多项选择题9.关于放射性元素收回的三种射线,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α粒子就是氢原子核,它的穿透身手很强B. β射线是电子流,其速度接近光速C. γ射线是一种频率很高的电磁波,它可以穿过几厘米厚的铅板D. 三种射线中,α射线的电离身手最弱,γ射线的电离身手最强1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铀核裂变的核反响是B. 质子、中子、粒子的质量区分为,那么质子和中子结分解一个粒子,释放的能量是C. 铀〔〕经过屡次、β衰变构成动摇的铅〔〕的进程中,有6个中子转变成质子D. 一个处于n=5能级态的氢原子,自发向低能级跃迁的进程中能辐射10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11.动力是社会开展的基础,开展核能是处置动力效果的途径之一,以下释放核能的反响方程,表述正确的有〔〕A. H+ H→ He+ n是核聚变反响B. H+ H→ He+ n是β衰变C. U+ n→ Ba+ Kr+3 n是核裂变反响D. U+ n→ X+ Sr+2 n是α衰变三、填空题12.下面列出一些医疗器械的称号和这些器械运用的物理现象.请将相应的字母填写在运用这种现象的医疗器械前面的空格上.①X光机________;②紫外线灯________;③理疗医用〝神灯〞照射伤口,可使伤口愈合得较好.这里的〝神灯〞是应用了________.A.紫外线的波长很短B.紫外线具有很强的荧光作用;C.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作用;D.X射线的很强的贯串力;E.红外线具有清楚的热作用.13.如下图是查得威克发现中子的实验装置表示图,图中粒子X代表的是________粒子,粒子X轰击铍核的核反响方程是________.14.原子核A经过假定干次衰变后变成原子核B ,B核的质子数比A核少8,B核的中子数比A核少16,那么此衰变进程中共有________次α衰变,________次β衰变.四、解答题15.我国纪念抗曰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成功70周年.1945年7月,为了减速日本军国主义的消亡,促使日本早日无条件投诚,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落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其爆炸力相当于2×l04tTNT爆炸的能量〔约8.4×1013J〕,由此可知该原子弹中铀235的质量是多少千克?〔裂变的核反响方程U+ n→ Ba+ Kr+3 n+201MeV.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2×1023〕五、综合题16.镭的原子序数是88,原子核质量数是226.试问:〔1〕镭核中有几个质子?几个中子?〔2〕镭核所带的电荷量是多少?〔3〕呈中性的镭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答案解析局部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解析】【解答】原子核每经过一次α衰变,质量数增加4,电荷数增加2;每经过一次β衰变,电荷数添加1,质量数不变.方法一α衰变的次数为n==0(次),β衰变的次数为m=+40-36=4(次).方法二设氪90( )经过x次α衰变,y次β衰变后变成锆90( ),由衰变前后的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得4x+90=90,2x-y+40=36,解得x=0,y=4.【剖析】衰变方程满足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
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 第四章 光 单元检测
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 第四章光单元检测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光的衍射现象B. 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偏振C. 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D. 可以通过迈克尔孙﹣莫雷实验得出:不论光源与观察者做怎样的相对运动,光速都是一样的2.对于某单色光,玻璃的折射率比水大,则此单色光在玻璃中传播时()A. 其速度比在水中大,其波长比在水中长B. 其速度比在水中大,其波长比在水中短C. 其速度比在水中小,其波长比在水中短D. 其速度比在水中小,其波长比在水中长3.点光源照在一个剃须刀片上,在屏上形成了它的影子,其边缘较为模糊,原因是()A. 光的反射B. 光强太小C. 光的干涉,通过剃须刀片中央的孔直进D. 光的衍射4.abc为全反射棱镜,它的主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一束白光垂直入射到ac面上,在ab面上发生全反射,若光线入射点O的位置保持不变,改变光线的入射方向(不考虑自bc面反射的光线)A. 使入射光按图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逐渐偏转,如果有色光射出ab面,则红光将首先射出B. 使入射光按图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逐渐偏转,如果有色光射出ab面,则紫光将首先射出C. 使入射光按图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逐渐偏转,红光将首先射出ab面D. 使入射光按图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逐渐偏转,紫光将首先射出ab面5.在一次观察光衍射的实验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清晰的明暗相间图样那么障碍物应是(黑线为暗纹)()A. 很小的不透明的圆板B. 很大的中间有大圆孔的不透明的圆板C. 很大的不透明圆板D. 很大的中间有小圆孔的不透明圆板6.关于下列光学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水中蓝光的传播速度比红光快B. 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可能发生全反射C. 摄影机镜头镀膜增透是利用了光的衍射特性D. 分别用蓝光和红光在同一装置上做双缝干涉实验,用红光时得到的条纹间距更宽7.取两块平玻璃板,合在一起用手捏紧,从玻璃板上方会看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干涉现象,关于这一干涉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这是上、下两块玻璃板的上表面反射光干涉B. 这是上面那块玻璃的上、下两个表面的反射光干涉的结果C. 这是两玻璃板间的空气膜上、下两表面的反射光干涉的结果D. 这是下面玻璃的上、下两个表面反射光干涉的结果8.如图所示两细束单色光平行射到同一三棱镜上,经折射后交于光屏上的同一个点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如果a为蓝色光则b可能为红色光B. 在该三棱镜中a色光的传播速率比b光的传播速率大C. 棱镜射向空气中a色光的临界角比b色光的临界角大D. a光的折射率小于b光折射率9.某同学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观察到干涉条纹间距太小,不易测量,要得到相邻条纹间距更大的干涉图样,该同学可以采用的方法有()A. 增加单缝与双缝之间的距离B. 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C. 增大双缝到光屏的距离D. 改用频率较高的光作为入射光10.关于干涉和衍射,正确的说法是()A. 有的波能发生干涉现象,有的波能发生衍射现象B. 波具有衍射特性的条件,是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比较相差不多或小得多C. 产生干涉现象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两列波的频率相等D. 在干涉图样中,振动加强区域的质点,其位移始终保持最大;振动减弱区域的质点,其位移始终保持最小11.马路施工处警示灯是红色的,除了因为红色光容易引起视觉注意以外,还因为红色光比其它可见光传播范围更广,这是由于红色光()A. 更容易发生衍射B. 光子的能量大C. 更容易发生干涉D. 更容易发生光电效应12.小莉和外公视力都不正常,小莉看书总把书放得很近,而她外公看报纸时却把报纸放得很远,小莉和外公应分别戴什么样的眼镜矫正视力()A. 都是凸透镜B. 都是凹透镜C. 凸透镜和凹透镜D. 凹透镜和凸透镜13.从点光源S发出的一细束白光以一定的角度入射到三棱镜的表面,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后发生色散现象,在光屏的ab间形成一条彩色光带.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侧是红色光,b侧是紫色光B. 在真空中a侧光的波长小于b侧光的波长C. 三棱镜对a侧光折射率小于对b侧光的折射率D. 在三棱镜中a侧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侧光的传播速度二、多选题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机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每个质点的起振方向均相同B. 机械波从一种介质传入另一种介质时,波长不变C. 泊松亮斑的形成是由于光具有波动性D. 薄膜干涉是薄膜前后表面反射光的干涉现象E. 用单摆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量摆长时,忘记测量小球的直径,会导致重力加速度测量结果偏大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光的衍射现象是光波相互叠加的结果,光的衍射现象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B. 用单色平行光照射单缝,缝宽不变,照射光的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显著C. 光的衍射现象和干涉现象否定了光的直线传播的结论D. 在太阳光照射下,肥皂泡呈现彩色,这是光的衍射现象E. 在城市交通中,用红灯表示禁止通行,这是因为红光更容易生衍射.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太阳能真空玻璃管采用镀膜技术增加透射光,这是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B. 在受迫振动中,驱动力的频率一定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C. 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要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D. 海市蜃楼是全反射的结果17.下述现象哪些是由于全反射造成的()A. 露水珠或喷泉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耀眼B. 沙漠中的海市蜃楼C. 用光导纤维传输图象信号D. 插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折了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从地面上观察,飞船上的时间进程比地面上慢B. “闻其声而不见其人”现象说明遇到同样障碍物时声波比可见光容易发生衍射C. 用超声波被血流反射回来其频率发生变化可测血流速度,这是利用多普勒效应D. 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其稳定时的振动频率不一定等于驱动力的频率E. 用标准平面来检查光学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三、填空题19.激光产生于________.20.如图1所示,在利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需要从标尺上读出某条亮纹的位置.图中所示的读数是________mm.若缝与缝间相距d,双缝到屏间的距离为L,相邻两个亮条纹中心的距离为△x,则光的波长表示为λ=________(字母表达式),某同学在两个亮条纹之间测量,测出以下结果,其他数据为:d=0.20mm,L=700mm,测量△x的情况如图2所示.由此可计算出该光的波长为:λ=________m.21.如果长时间看手机、玩电子游戏,容易造成眼睛近视.矫正近视眼,应该佩戴镜片是________透镜的眼镜.四、解答题22.如图为半圆形玻璃柱的截面图,半圆形玻璃柱半径为R,平行于直径AB的单色光照射在玻璃柱的圆弧面上,其中一束光线经折射后恰好通过B点,已知玻璃柱对单色光的折射率为①求该束光线到AB的距离;②试说明,入射光线经过折射后,直接照射到CB段弧面上的折射光线,不可能在CB段弧面上发生全反射.2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以60°的入射角照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M上,反射后在上方与平面镜平行的光屏上留下一光点P.现将一块上下表面平行的透明玻璃砖放到平面镜M上(如图中虚线框所示),则从玻璃砖的上表面射入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再从玻璃砖的上表面射出,打到光屏上的Q点,Q在P点的左侧8cm处,已知玻璃砖对光的折射率为.求:光在玻璃砖内运动的时间多长?(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8m/s)24.如图所示,空气中有一点光源S到玻璃平行砖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d,玻璃砖的厚度为,从S发出的光线SA以入射角θ=45°入射到玻璃砖上表面,经过玻璃砖后从下表面射出.已知沿此光线传播的光从光源S到玻璃砖上表面的传播时间与在玻璃砖中传播时间相等.求此玻璃砖的折射率n和相应的临界角C?五、综合题25.现有毛玻璃屏A、双缝B、白光光源C、单缝D和透红光的滤光片E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图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双缝干涉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1)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列顺序应为C、________、A.(2)本实验的步骤有:①取下遮光筒左侧的元件,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能直接沿遮光筒轴线把屏照亮;②按合理顺序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光学元件,并使各元件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③用米尺测量双缝到屏的距离l=100.00cm④用测量头(其读数方法同螺旋测微器)测量数条亮纹间的距离.在操作步骤②时应注意________.(3)第一次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A条纹中心时如甲图所示,螺旋测微器的示数如丙图所示;第二次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B条纹中心线时如乙图所示,螺旋测微器的示数如丁图所示.已知双缝间距为0.5mm,双缝到屏的距离为1m,则丁图中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________mm.所测光波的波长为________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6.如图所示,有一四棱镜ABCD,∠B=∠C=90°,∠D=75°.某同学想测量其折射率,他用激光笔从BC面上的P点射入一束激光,从Q点射出时与AD面的夹角为30°,Q点到BC面垂线的垂足为E,P、Q两点到E点的距离分别为a、a,已知真空中光束为c,求:(1)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2)激光从P点传播到Q点所需的时间t.27.如图所示,某种透明材料做成的三棱镜,其横截面是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现用一束宽度为a的单色平行光束,以垂直于BC面的方向正好入射到该三棱镜的AB及AC面上,结果所有从AB、AC面入射的光线进入后恰好全部直接到达BC面。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3章 原子物理 微专题64 选修部分试题 粤教版选修33
选修3-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空气的相对湿度定义为空气中所含水蒸气压强与同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的比值C.尽管技术不断进步,热机的效率仍不能达到100%,制冷机却可以使温度降至热力学零度D.将一个分子从无穷远处无限靠近另一个分子,则这两个分子间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再增大,分子势能是先减小再增大E.附着层内分子间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时,液体与固体间表现为浸润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较暗的房间里,看到透过窗户的“阳光柱”里粉尘的运动不是布朗运动B.气体分子速率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C.随着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减小,分子势能也减小D.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发生绝热膨胀时,其内能不变E.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放出热量,其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增大B.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发生等压膨胀过程,其温度一定升高C.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小,受到液体分子的撞击就越容易平衡D.当液体表面的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间的平衡距离时,液面有表面张力E.某气体的摩尔体积为V,每个分子的体积为V0,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N A=VV0 4.下列四幅图(图1)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A.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不存在引力和斥力B.分子间距小于r0范围内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引力和斥力都增大,分子力表现为斥力C.水面上的单分子油膜,在测量分子直径d大小时可把分子当做球体处理D.食盐晶体中的钠、氯离子按一定规律分布,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E.猛推木质推杆,密闭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可看做是绝热变化5.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若体积不变,当分子热运动变得剧烈时,压强一定变大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C.在水平玻璃板上,散落的水银呈球形或椭球形是因为水银的表面张力使之收缩D.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过程并不是都可以自发进行E.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就是液体分子的运动6.如图2所示,p-V图中的每个方格均为正方形,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a状态沿直线变化到b状态,再沿直线变化到c状态,最后沿直线回到a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从a状态变化到b状态的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先增大后减小B.从a状态变化到b状态的过程中气体的密度不断增大C.从b状态变化到c状态的过程中气体一定吸热D.从c状态变化到a状态的过程中气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大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E.从c状态变化到a状态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不断增大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面上部的蒸汽达到饱和时就不会有液体分子从液面飞出B.质量相等的80 ℃的液态萘和80 ℃的固态萘相比,具有不同的分子势能C.单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多晶体和非晶体的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D.液体表面层分子的势能比液体内部分子的势能大E.理想气体等温膨胀时从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以全部用来对外做功,这一过程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8.如图3所示,一个封闭的绝热汽缸,被中间的挡板分割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左边充满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右边真空.现将中间的挡板移去,待气体稳定后,则( )图3A.气体的温度不发生变化B.因为气体的体积膨胀了,所以内能降低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D.虽然气体的体积膨胀了,但是没有对外做功E.气体分子在器壁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发生碰撞的平均次数变为原来的一半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在某温度下的饱和汽压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大气压有关B.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压强增大,则外界对气体做正功C.机械能可以自发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也可以自发全部转化为机械能D.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不一定减小E.一切自然过程总是向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10.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外界吸收了4×105 J的热量,同时气体对外界做了6×105 J的功,则气体内能改变量是________J,分子的平均动能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图411.在一端封闭、内径均匀的光滑直玻璃管内,有一段长为l=16 cm的水银柱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玻璃管水平放置达到平衡时,如图4甲所示,被封闭的气柱长度l1=23 cm;当管口向上竖直放置时,如图乙所示,被封闭的气柱长度l2=19 cm.已知重力加速度g=10 m/s2,不计温度的变化.求:(1)大气压强p0(用cmHg表示);(2)当玻璃管开口向上以a=5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水银柱和玻璃管相对静止时被封闭气柱的长度.12.如图5,在汽缸内用横截面积为S的活塞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空气,活塞上放一砝码,活塞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现对汽缸缓慢加热使汽缸内空气的热力学温度从T1升高到T2,且空气柱的高度增加了Δl,已知加热时空气吸收的热量为Q,外界大气压强为p0,求:图5(1)在此过程中,活塞对空气的压力所做的功;(2)此过程中被封闭空气的内能变化;(3)被封闭空气初始状态的体积.13.如图6,在导热良好的圆柱形汽缸内,可以自由移动的活塞a和b密封了A、B两部分气体,处于平衡状态.已知活塞横截面积S A∶S B=2∶1,密封气体的长度L A∶L B=1∶4.若用外力把活塞a向右缓慢移动d(d<L A)的距离,求活塞b向右移动的距离.图6 图714.如图7所示,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足够长玻璃管插在大水银槽中,管的上部有一定长度的水银柱,两段空气柱被封闭在左右两侧的竖直管中.开启上部连通左右水银的阀门A,当温度为300 K,平衡时水银柱的位置如图(h1=h2=5 cm,L1=50 cm),大气压强为75 cmHg.求:(1)右管内气柱的长度L2;(2)关闭阀门A,当温度升至405 K时,左侧竖直管内气柱的长度L3.(大气压强保持不变) 15.如图8所示,内径均匀的L形玻璃管,A端封闭,D端开口,AC段水平,CD段竖直.AB 段长L1=30 cm,BC段长L=30 cm,CD段长h=29 cm.AB段充有理想气体,BCD段充满水银,外界大气压p0=76 cmHg,环境温度t1=27 ℃.图8(1)若玻璃管内的气柱长度变为L2=45 cm,则环境温度应升高到多少摄氏度?(2)若保持环境温度t1=27 ℃不变,玻璃管绕AC段缓慢旋转180°,求状态稳定后管中水银柱的长度.答案精析1.BDE 2.ABE 3.ABD 4.BCD5.ACD [当气体体积不变,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单位时间内撞击器壁的分子数增加,对器壁单位面积的撞击作用力增大,压强变大,A 正确;若分子间距从很小开始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B 错误;散落在水平玻璃板上的水银呈球形或椭球形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C 正确;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的自发宏观过程都是有方向性的,如热量可以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但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D 正确;液体中的小颗粒做无规则的运动——布朗运动,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E 错误.]6.ACD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T =C ,从a 状态变化到b 状态的过程中pV 值先增大后减小,温度T 也先增大后减小,对理想气体,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A 正确;从a 状态变化到b 状态的过程中气体的体积V 不断增大,气体的密度不断减小,B 错误;从b 状态变化到c 状态的过程中气体做等容变化,外界对气体做的功W =0,根据查理定律知气体温度不断升高,ΔU >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得Q >0,即气体一定吸热,C 正确;从c 状态变化到a 状态的过程中,气体等压压缩,外界对气体做的功W >0,根据盖-吕萨克定律知温度降低,ΔU <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得Q <0且|Q |>W ,D 正确,E 错误.]7.BCD 8.ADE 9.BDE10.2×105 变小11.(1)76 cmHg (2)17.48 cm解析 (1)由玻意耳定律可得:p 0l 1S =(p 0+ρgl )l 2S解得:p 0=76 cmHg(2)当玻璃管开口向上加速上升时,设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 ,气柱的长度为l 3,水银柱质量为m ,对水银柱,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pS -p 0S -mg =ma解得:p =p 0+mg +ma S=100 cmHg 由玻意耳定律可得:p 0l 1S =pl 3S解得:l 3=17.48 cm.12.见解析解析 (1)活塞对空气的压力所做的功W =-mg Δl -p 0S Δl(2)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得:ΔU =W +Q =-mg Δl -p 0S Δl +Q(3)此过程为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得:V 1T 1=V 2T 2由题意得:V 2=V 1+S Δl联立解得:V 1=S ΔlT 1T 2-T 1. 13.43d 解析 设外界大气压为p 0,活塞b 向右移动x 后汽缸内气体压强为p ,对A 部分气体,初状态:p A 1=p 0,V A 1=L A S A末状态:p A 2=p ,V A 2=(L A -d )S A +xS B由于是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则有:p A 1V A 1=p A 2V A 2对B 部分气体,初状态:p B 1=p 0,V B 1=L B S B末状态:p B 2=p ,V B 2=(L B -x )S B由于是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则有:p B 1V B 1=p B 2V B 2联立可解得:x =43d . 14.(1)50 cm (2)60 cm解析 (1)左管内气体压强:p 1=p 0+ρgh 2=80 cmHg右管内气体压强:p 2=p 1+ρgh 1=85 cmHg设水银槽中右管内、外液面高度差为h 3,则p 2=p 0+ρgh 3得h 3=10 cm ,则L 2=L 1-h 1-h 2+h 3=50 cm(2)设玻璃管横截面积为S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p 1L 1S T 1=p 1+ρgL 3-ρgL 1L 3S T 2解得L 3=60 cm.15.(1)177 ℃ (2)26 cm解析 (1)若玻璃管内的气柱长度变为L 2=45 cm ,则水银柱溢出的长度为15 cm ,管内气体发生等压变化, 根据盖-吕萨克定律有L 1S T 1=L 2S T 2, 得T 2=L 2L 1T 1=450 K环境温度应升高到(450-273) ℃=177 ℃(2)旋转前管内气体的压强p1=p0+ρgh=105 cmHg管内气体发生等温变化,设状态稳定后CD段管内水银柱长度为x,则管内气体的压强p2=p0-ρgx假设AC段已经没有水银,根据玻意耳定律有p1L1S=p2(L+L1+h-x)S代入数据得x=26 cm<h,假设成立即管中水银柱的长度为26 cm.。
广东省高考物理知识体系、 试卷分析
粤教版高考物理学科知识体系一、教材分析粤教版高中物理共7本书:必修1、必修2、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不学)、选修3-5,即学校所学的是2本必修和4本选修共6本书。
粤教版高中物理所学知识分为:力学、电磁学、热学和原子物理。
1、高一上学期:必修1:“力学”知识(力和直线运动的知识)2、高一下学期:必修2:“力学”知识(曲线运动、机械能和能量的知识)。
有的学校可能还会学选修3-5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
高一所学的都是“力学”基础知识,是高中物理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知识,如高二所学的“电磁学”在学完基本概念和原理后,在综合应用上必需结合高一所学的“力学”基础知识。
高一物理也是培养学生高中物理思维方式的阶段,对学生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至关重要。
3、高二:选修3-1和选修3-2:“电磁学”的内容,是高二物理最重要也是最多的一部分知识,也是高考中的重难点,如每年的计算题必考这方面的综合题。
选修3-3:“热学”知识,知识内容最少,在高考中所占分值较少。
选修3-5:第一章的《碰撞与动量守恒》有的学校可能在高一学过(本章的特点和重要性前面已分析)。
剩下的章节是“原子物理”物理方面的知识,“原子物理”在高考中所占分值也较少,和“热学”差不多。
一般学校在高二阶段学完所有新课(即选修的4本书),最重要的是选修3-1、选修3-2及选修3-5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有的学校在高一提前学)。
二、高考考试大纲要求(理综中物理单科满分100分)力学 42%;电磁学 42%;热学 8%;原子物理 8%。
要求掌握的十三个实验: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实验八: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九: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十:练习使用多用表实验十一:传感器的简单使用实验十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十三: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三、高考试卷构成及分值比重单选题(4分×4=16分占16﹪)考查以下四部分知识:1.热学:热力学第一定律2.热学:气体状态参量或分子间的作用力3.力学:受力分析4.电磁学:电磁感应或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简单运动双选题(6分×5=30分占30﹪)考查以下5部分知识:1.力学:力的基础知识2.力学:平抛运动或圆周运动(包括万有引力)3.原子物理:核反应方程或光电效应4.电磁学:电场5.电磁学:交变电流与变压器实验题(18分占18﹪)考纲要求的实验已在前面“考试大纲要求”详细罗列。
【1】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提要(选修3-1,3-2,3-3,3-4,3-5)
第五章:交变电流
5.4变压器(理想) 5.5电能的输送
U1 n1 I2
U2
n2
I1
P入 P出
I1n1 I2n2 I3n3 ...
P损
I
2 线
R线
( P2 U2
)2 R线
U2 R线
P1 P4
P1=P2
P3=P4
P2=P损+P3
U1 n1 U 2 n2
I1 n2
I2
n1
U3 n3 U 4 n4 I3 n4 I4 n3
tan
vy
at
qU偏 md
L v0
vy 2tan 2 y
v0
L
y侧
1 at2 2
1 qE t2 2m
1 qU偏 2 md
t2
qU偏L2 2mdv02
U偏L2 4U加d
第二章:恒定电流
2.1电源和电流 2.2电动势 2.3欧姆定律 2.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重) 2.5焦耳定律 2.6导体的电阻
v
qB
E km
1 2
mv
2 m
q 2B2R 2 2m
⑥回旋加速器
F安 左手定则
F洛
B
I
①速度选择器
②磁流体发电机
③电磁流量计
④霍尔效应(见第六章)
同向电流相吸, 反向电流相斥
组合场 复合场 临界、极值、几何知识
第四章:电磁感应
4.1划时代的发现 4.2探究感应电流的条件 4.3楞次定律 4.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q
q It Ι
E W非
t
q
I nqSv
I U R
电势差=电压
RU I
高三物理粤教版选修3-4单元测试:第二章机械波 Word版含解析
《机械波》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44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传播过程中传递能量B.频率由波源决定C.能产生干涉、衍射现象D.能在真空中传播2.在某一横波的传播方向上有a、b两个质点,相距为1.8 m,某时刻两质点都在平衡位置,其间有两个波峰和一个波谷,经0.3 s(小于一个周期),a点到达波峰位置,b点到达波谷位置,则这列波传播的速度可能是( )A.1 m/s B.2 m/s C.5 m/s D.6 m/s3.一列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2-1中实线所示,t=1 s时刻的波形如下图中虚线所示.由此可判定此波的( )图2-1A.波长一定是4 cmB.周期一定是4 sC.振幅一定是2 cmD.传播速度一定是1 cm/s4.一列简谐横波沿某一直线传播,A、B是该直线上相距1.2 m的两点,从波到达其中一点开始计时,4 s内A完成8次全振动,B完成10次全振动,则该波的传播方向及波速分别为( )A.方向由A向B,v=0.3 m/sB.方向由B向A,v=0.3 m/sC.方向由B向A,v=1.5 m/sD.方向由A向B,v=1.5 m/s5.如图2-2所示,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为一正弦曲线,其波速为200 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2A.从图示时刻开始,质点b比质点a先到平衡位置B.从图示时刻开始,经过0.01 s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0.4 mC.若该波波源从O点沿x轴正向运动,则在x=2 000 m处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将小于50 HzD.若该波传播中遇到宽约3 m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6.如图2-3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t=0时刻的图象,经过Δt=1.2 s时间,恰好第三次重复出现图示的波形,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各项中能确定的是( )图2-3A.波的传播速度的大小B.经过Δt=0.3 s时间,质点P通过的路程C.Δt=0.6 s时刻,质点P的速度方向D.Δt=1.0 s时刻的波形图7.一列声波在第一种均匀介质中的波长为λ1,在第二种均匀介质中的波长为λ2,若λ1=2λ2,则该声波在两种介质中的频率之比和波速之比分别为( )A.2∶1,1∶1 B.1∶2,1∶4C.1∶1,2∶1 D.1∶1,1∶28.两列频率相同的声波,在空气中相遇发生干涉现象时( )A.振动加强质点的位移总是最大,不随时间改变B.在某一时刻,振动加强质点的位移可能小于振动减弱点的位移C.振动加强质点的位移随时间不断变化D.振动减弱质点的振幅一定小于振动加强质点的振幅9.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2-4 所示,在t=0.25 s时刻,x=2 m的质点P第一次到达波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410.如图2-5所示为一列简谐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质点P在该时刻的振动速度为v,经过0.3 s时,质点P的速度仍为v,再经过0.3 s时,质点P的速度大小为v而方向改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511.站在火车站台上的旅客听到火车笛声的音调变化情况是( )A.当火车减速进站时,鸣笛声的音调逐渐变低B.当火车减速进站时,鸣笛声的音调逐渐变高C.当火车加速离站时,鸣笛声的音调逐渐变低D.当火车加速离站时,鸣笛声的音调逐渐变高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6分)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3分,共1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2.波的________和________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13.两列波在介质中传播,相遇时发生的________,在相遇区域内,任何一个质点的总位移都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________,相遇以后,各自保持________继续向前传播.三、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41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4.(12分)投石于静水中,圆形波沿水面向外传播,当第一个波峰经12 s从投石处传到离投石处3 m时,第7个波峰刚好在投石处形成.试求:(1) 这列水波的波长;(2)波速;(3)水波的频率.15.(14分)绳上有一简谐横波向右传播,当绳上某一质点A向上运动达到最大位移时,在其右方相距0.30 m的质点B刚好向下运动达到最大位移.若已知波长大于0.15 m,求该波的波长.16.(15分)一列简谐波沿直线传播,位于此直线上的A、B两点相距6 m,在t时刻,A质点处在正向最大位移处,B质点恰好在平衡位置,从这一时刻起,又经过0.005 s,A 质点恰好回到平衡位置,B质点恰好在负向最大位移处,设波的传播方向由A到B,且波长λ>6 m,周期T>0.005 s.试求此列波的波速.参考答案1解析:机械波的频率就是质点振动频率,而各介质质点都是在波源驱动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故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因而B选项正确.波的传播过程,传播的不仅是波源的振动形式,而且也传播能量.将波源的能量沿波的传播方向传递出去,因而A选项也正确.干涉和衍射现象是一切波都具有的性质,因而C选项也正确.由机械波的形成条件可知,要有机械波必须具有弹性介质,因而D 选项错误.答案:ABC2解析:a 、b 相距为1.8 m ,则λ=×1.8 m =1.2 m ,因为0.3 s 小于一个周期,故有23=0.3,T =1.2 s ,由v =得v =1 m/s.T 4λT 答案:A3解析:由题图知,波长是4cm ,振幅是2 cm ,若波向右传播,nT +=1 T 4s(n =0,1,2,…),则T =s (n =0,1,2,…);若波向左传播,T +nT =1 44n +134s(n =0,1,2,…),则T = s (n =0,1,2,…).44n +3答案:AC4解析:由于4 s 内B 完成的全振动次数大于A 完成的次数,所以波由B 向A 传播,周期T = s =0.4 s ,A 、B 在4 s 内完成的全振动相差2次,即A 、B 间相距两个波长:4102λ=1.2 m ,λ=0.6 m ,即v = = m/s =1.5 m/s.λT 0.60.4答案:C5解析:由波的传播方向和b 点的位置可判断b 质点的振动方向向下:由图知波长为4 m ,结合波速,可知周期为0.02 s ,频率为50 Hz.所以B 、D 对.答案:BD6解析:从图象中可知波长λ=8 m ,经过Δt =1.2 s 时间,恰好第三次重复出现图示的波形,因此可知周期T =0.4 s ,从而确定波速,Δt =0.3 s 时间内质点P 经过的路程为s =3A =30 cm ;Δt =0.6 s 时由于不知波的传播方向,因此无法确定质点P 的振动方向;Δt =1.0 s =2.5T ,因此可以确定t =1.0 s 的波形图.本题答案为A 、B 、D.答案:ABD7解析:声波频率只与声源有关,与介质无关,即f 1∶f 2=1∶1,根据v =λf 得v 1∶v 2=λ1∶λ2=2∶1.答案:C8解析:干涉时,振动加强点的振幅随时间变化,位移随时间改变,有可能小于振动减弱点的位移,振动减弱点的振幅一定小于振动加强质点的振幅.答案:BCD9解析:由题意知A =5 cm ,λ=2 m ,T =4×0.25 s =1 s ,故A 正确,B 错误.因v ==2 m/s ,故C 错误.λT 由于波向右传播,故t =0.2 s 时刻P 点向负的最大位移运动,向下振动,故D 错误.答案:A10解析:由题知P 点振动的周期T >0.3 s ,且图示时刻质点P 的振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波向左传播,T =1.2 s ,λ=6 m.由v =得波速v =5 m/s.故C 正确,A 、B 、D 错误.λT 答案:C11解析:根据多普勒效应,火车减速进站时,鸣笛声音的音调逐渐变高;火车加速离站时,鸣笛声的音调逐渐变低,故B 、C 正确,A 、D 错误.答案:BC12解析:波的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答案:干涉 衍射13解析:n 列波在介质中相遇发生波的叠加,叠加后各自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传播,各自的原波形不变;相遇区域内的任何一质点的总位移等于这n 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答案:叠加 位移矢量和 原有波形14解析:(1)第一个波峰到第七个波峰的距离为六个波长,所以λ===0.5 m.s 6 3 m 6(2)由s =vt 知波速为v ===0.25 m/s.s t 3 m 12 s (3)由v =fλ知f == Hz =0.5 Hz.v λ0.250.5答案:(1)λ=0.5 m (2)v =0.25 m/s(3)f =0.5 Hz15解析:据题意知,A 、B 两质点的间距为半波长的奇数倍,由波的性质得nλ+=0.30 m (n =0,1,2,…),当n =0时,λ=0.6 m ,当n =1时λ=0.2 m ;当n =2时,λ2λ=0.12 m <0.15 m .故该波的波长有两种可能值,0.6 m 或0.2 m.答案:0.6 m 或0.2 m16解析:根据题意,符合t 时刻情景的波形应有如下图所示的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如左上图所示,d AB =λ1 λ1=24 m ,Δt =T 1,T 1= s 14341150由v =λf 得v 1=λ1f 1=24×150 m/s =3 600 m/s.第二种情况如右上图所示.d AB =λ2,λ2=8 m ,Δt =T 2,T 2=0.02 s 3414由v =λf 得v 2=λ2f 2=8×50 m/s =400 m/s.答案:3 600 m/s 或400 m/s。
(2021版26套70页)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打包】精练课后作业汇总(衡水中学内参)
(共26套70页)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全册)精练课后作业汇总课后集训基础过关1.简谐运动属于下列哪一种运动( )A.匀速运动B.匀变速运动C.非匀变速运动D.机械振动解析:以弹簧振子为例, 振子是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 并且平衡位置处合力为零, 加速度为零, 速度最大.从平衡位置向最大位置运动的过程中, 由F=-kx可知, 振子的受力是变化的, 因此加速度也是变化的, 故A、B错, C正确.答案:CD2.一个弹簧振子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简谐运动, 其中有两个时刻弹簧对振子的弹力大小相等, 但方向相反.那么这两个时刻弹簧振子的( )A.速度一定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B.加速度一定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C.位移一定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解析:由弹簧振子的振动过程知:这两个时刻振子一定处在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个位置, 但速度方向并不确定, 故选BC.答案:BC3.一振子做简谐运动振幅是4.0 cm 、频率为1.5 Hz, 它从平衡位置开始振动, 1.5 s 内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分别为( )A.4.0 cm,10 cmB.4.0 cm,40 cmC.4.0 cm,36 cmD.0,36 cm解析:T=f 1 T=32s 所以:t=2.25 T即振子完成两个全振动后又振动了41个周期.故位移大小为4 cm, 路程为:2×4A+A=36 cm. 答案:C4.如图1-1-4所示, 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 振子经a 、b 两点的速度相同, 若它从a 到b 历时0.2 s, 从b 再回到a 的最短时间为0.4 s, 则该振子的振动频率为( )图1-1-4A.1 HzB.1.25 HzC.2 HzD.2.5 Hz解析:振子经a 、b 两点速度相同, 根据弹簧振子的运动特点, 不难判断a 、b 两点对平衡位置(0点)一定是对称的, 振子由b 经O 到a 所用的时间也是0.2 s, 由于“从b 再回到a 的最短时间是0.4 s ”, 说明振子运动到b 后是第一次回到a 点, 且0b 不是振子的最大位移.设图中的c 、d 为最大位移处, 则振子从b 经c 到b 历时 0.2 s, 同理, 振子从a 经d 到a, 也历时0.2 s, 故该振子的周期T=0.8 s, 根据周期和频率互为倒数的关系, 不难确定该振子的振动频率为1.25 Hz.故本题答案为B.答案:B5.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若位移为负值, 则速度一定为正值, 加速度也一定为正值B.振子通过平衡位置时, 速度为零, 加速度最大C.振子每次通过平衡位置时, 加速度相同, 速度也一定相同D.振子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 其速度不一定相同, 但加速度一定相同解析:如图1-1-5所示, 因为弹簧振子的位移是以平衡位置O 为起点的, 设向右为正, 则当振子在OB 段时, 位移为正, 在OA 段时位移为负, 可见当振子由O 向A 运动时其位移为负值, 速度也是负值, 故A 错.振子在平衡位置时, 回复力为零, 加速度a 为零, 但速度最大, 故B 错.振子在平衡位置O 时, 速度方向可以是不同的(可正、可负), 故C 错.由a=-kx/m 知, x 相同时a 同, 但振子在该点的速度方向可以向左, 也可以向右, 故D 正确.图1-1-5答案:D6.一个弹簧振子的振幅是A, 若在Δt 的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是s, 则下列关系中可能正确的是(包括一定正确的)( )A.Δt=2T, s=8AB.Δt=2T ,s=2AC.Δt=4T ,s=AD.Δt=4T ,s >A 解析:若在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开始计时, Δt=4T 时, s=A.从任意位置开始计时都满足:Δt=2T , s=2A ;Δt=T, s=4A.若从平衡位置与最大位移之间的某位置开始计时, 当振子靠近平衡位置时, Δt=4T , s >A, 当振子远离平衡位置时, Δt=4T ,s <A. 答案:ABCD综合运用7.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A, 周期为T, 若将振幅减小为原来的1/5, 那么周期将是原来的______________倍, 若将振幅增大为原来的3倍, 那么周期将是原来的___________倍. 解析:对确定的振动系统, 周期、频率都是确定的, 与振幅大小无关, 被称为固有周期(频率).答案: T , T .8.一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 从它经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 经过0.13 s 质点首次经过M 点, 再经过0.1 s 第二次经过M 点, 则质点做往复简谐运动的周期的可能值是多大?8.解析:对就所给的第一段时间Δt 1=0.13 s 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1)当Δt 1<4T 时, 如图1-1-6所示, 4T =Δt 1+21Δt 2, 得T=0.72 s. (2)当2T <Δt 1<43T 时, 如图1-1-7所示, 43T =Δt 1+21Δt 2, 得T=0.24 s.图1-1-6图1-1-7答案:0.72 s 或0.24 s9.如图1-1-8所示,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下端悬挂着质量为m 的物体, 用手托着物体使弹簧处于原长, 突然释放物体后, 求物体向下运动的最大距离.图1-1-8解析:释放物体后, 物体将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 其平衡位置可根据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弹力等大而确定出来, 根据简谐运动的对称性, 物体下降到达的最低点与初始位置关于平衡位置是对称的, 这样就可以求出物体向下运动的最大距离.突然释放物体后, 物体将做简谐运动, 其平衡位置在释放位置下kmg 处, 根据简谐运动的对称性, 振动中物体必将运动到平衡位置下k mg 的位置, 所以, 物体向下运动的最大距离为k mg 2.答案:kmg 2 10.如图1-1-9所示, 三角架质量为M, 沿其中轴线用两根轻弹簧拴一质量为m 的小球, 原来三角架静止在水平面上, 现使小球做上、下振动, 已知三角架对水平面的压力最小为零, 求:(1)此时小球的瞬时加速度;(2)若上、下两弹簧的劲度系数均为k, 则小球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多少?图1-1-9解析:(1)当小球上下振动过程中, 三角架对水平面的压力最小为零, 则上下两根弹簧对三角架的作用力大小为Mg, 方向向上, 小球此时受弹簧的弹力大小为Mg, 方向向下, 故小球所受合力为(m+M )g, 方向向下, 小球此时运动到上面最高点即位移大小等于振幅处.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小球的瞬时加速度的最大值为:a m =mg M m )(+, 加速度的方向为竖直向下.(2)小球由平衡位置上升至最高点时, 上面弹簧(相当于压缩x )对小球会产生向下的弹力kx, 下面的弹簧(相当于伸长x )会对小球产生向下的力kx, 两根弹簧对小球的作用力为2kx, 故最大回复力大小F 回=2kA,而最高时F 回=(M+m )g, 故:A=kg m M 2)(+. 答案:(1)a=mg M m )(+方向竖直向下, (2)A=k g M m 2)(+课后集训基础过关1.弹簧振子在光滑水平面上做简谐运动, 在振子向平衡位置运动的过程中( )A.振子所受的弹力逐渐增大B.振子的位移逐渐增大C.振子的速度逐渐减小D.振子的加速度逐渐减小解析:振子的位移指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物体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 因而向平衡位置运动时位移逐渐减小;而弹力与位移成正比, 故回复力也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a=F/m 可知, 加速度也减小;物体向着平衡位置运动时, 回复力与速度方向一致, 故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 答案:D2.如图1-2-3所示为一弹簧振子, O 为平衡位置, 在A 、A′间做简谐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2-3A.振子在通过O 点时, 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B.振子在A 、A′两点动能和加速度都为0C.振子离开平衡位置向A′运动, 其动能减少, 弹簧弹性势能也减少D.回复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反解析:O是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平衡位置, 振子的位移方向总是背离平衡位置, 回复力方向、加速度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 故振子在通过O点时, 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回复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反, A、D对.A、A′两点是振动最大位移处, 此处回复力、加速度最大, B错.振子在离开平衡位置向A′运动的过程中, 速度减小, 动能减少, 弹簧弹性势能增加, 故C错.答案:AD3.如图1-2-4所示, 一弹簧振子在A、B间做间谐运动, 平衡位置为O, 已知振子的质量为M, 若振子运动到B处时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放到M的上面, 且m和M无相对运动而一起运动, 下述正确的是( )图1-2-4A.振幅不变B.振幅减小C.最大动能不变D.最大动能减少解析:当振子运动到B点时, M的动能为零, 放上m, 系统的总能量为弹簧所储存的弹性势能E p, 由于简谐运动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即振幅不变, 故A正确.当M和m运动至平衡位置O时, M和m的动能和即为系统的总能量, 此动能最大, 故最大动能不变, C正确. 答案:AC4.关于简谐振动的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振动能量跟振幅无关B.动能最大时势能最大C.振动中机械能守恒D.动能最大时势能最小解析:一个振动系统的机械能由振幅的大小决定, 振幅越大该系统的振动能量就越大.在振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平衡位置动能最大, 势能最小由平衡位置向最大位移运动过程中动能减小, 势能增加, 最大位移处动能为零, 势能最大.答案:CD5.用一细长线悬一质量为m的小球, 便组成了单摆.将一个电动传感器接到计算机上, 就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 用这种方法测得的某单摆摆动时悬线上拉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2-5所示.某同学由此图线提供的信息做出了下列判断:图1-2-5①t=0.2 s时摆球正经过最低点②t=1.1 s时摆球正经过最低点③摆球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减小④摆球摆动的周期是T=1.4 s上述判断中, 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根据单摆特点, 当摆球通过最低点时, 悬线拉力最大, 所以t=0.2 s时, 摆球正经过最低点, ①正确;t=1.1 s时摆球在最高点, B项错误.当F-t图象可知, 其周期为0.6 s, ④错误;此单摆振动为一阻尼运动所以机械能减少, ③正确.答案:A6.如图1-2-6中所示, A、B两物体组成弹簧振子, 在振动过程中, A、B始终保持相对静止, 图乙中能正确反映振动过程中A受摩擦力F f与振子的位移x关系的图线应为( )图1-2-6解析:A做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就是由静摩力提供, 所以F f=-kx, 故选C.答案:C7.光滑斜面上物块A被平行于斜面的轻质弹簧拉住静止于O点, 如图1-2-7所示, 现将A沿斜面拉到B点无初速释放, 物体在BC范围内做简谐运动,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2-7A.OB越长, 振动能量越大B.在振运过程中, 物体A机械能守恒C.A在C点时, 由物体与弹簧构成的系统势能最大, 在O点时势能最小D.A在C点时, 由物体与弹簧构成的系统势能最大, 在B点时势能最小解析:由弹簧、物体A构成的系统在简谐运动中机械能守恒, 且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不断相互转化, 在平衡位置O处动能最大, 在最大位移处势能最大, 在振动中, 振动能量决定振幅的大小.做简谐运动的能量跟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机械能就越大, 所以A选项正确;在简谐运动中, 系统机械能守恒, 但物体A的重力势能与动能总和不断变化(因为弹性势能在不断变化), A的机械能不守恒, B选项错误;在简谐运动中, 系统在最大位移处势能最大, 在平衡位置动能最大, 势能最小, 所以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方法点拨:简谐运动的过程是一个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不断转化的过程, 在任意时刻动能和势能之和等于振动物体总的机械能(弹簧振子应包括弹簧的弹性势能), 简谐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另外, 振动的振幅越大, 能量越大.机械能等于它在平衡位置时的最大动能或等于在最大位移处的最大势能.答案:AC综合运用8.如图1-2-8所示, 在一倾角为θ的光滑斜板上, 固定着一根原长为l 0的轻质弹簧, 其劲度系数为k, 弹簧另一端连接着质量为m 的小滑块, 此时弹簧被拉长为l 1, 现把滑块沿斜板向上推至弹簧长度恰好为原长, 然后突然释放, 求证小滑块的运动为简谐运动.图1-2-8证明:松手释放, 滑块沿斜板往复运动——振动.而振动的平衡位置是小滑块开始时静止(合外力为零)的位置, 有mgsinθ=k(l 1-l 0)滑块离开平衡位置受力如图1-2-9所示, 滑块受三个力作用, 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 当小滑块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为x 时, 其合力∑F=k(l 1-l 0-x)-mgsinθ, 所以∑F=-kx图1-2-9由此可证得滑块的振动为简谐运动. 9.如图1-2-10所示, 竖直悬挂的轻质弹簧下端系着A 、B 两个重球质量分别为m a =100 g,m b =500 g, 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x=15 cm,未超出弹性限度.若剪断A 、B 间的细绳, 则A 在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 g 取10 m/s 2, 求:图1-2-10(1)A 球的振幅多大?(2)A 球的最大加速度多大?解析:(1)要计算振幅, 先要确定A 振动时的平衡位置, 平衡位置是只悬挂A 时的静止位置, 设此时弹簧伸长了x 1.根据g m m g m x x b A A )(1+=, 得x 1=2.5 cm 振幅A=x-x 1=12.5 cm(2)在剪断细绳的瞬间, A 受到的回复力最大, 有最大的加速度a m .此时回复力F=(m a +m b )g-m a g=m b g=5 N, a m =Am F =50 m/s 2. 答案:(1)12.5 cm(2)50 m/s 210.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弹簧振子,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振子质量为M, 如图1-2-11所示, 当振子在最大位移处时把质量为m 的物体轻放在其上, 已知M 和m 间最大静摩擦力为mg 的μ倍, 问物体m 保持与M 一起振动的最大振幅为多少?图1-2-11解析:因m 在水平方向振动, m 随M 做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只能是M 对m 的摩擦力, 由简谐运动F=-km 可知, 振幅越大, m 做简谐运动所需的回复力也越大, 但m 与M 间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一旦m 所需的回复力超过这个值, m 和M 之间就会出现相对滑动.因此, 最大静摩擦力f=μmg 是该物理过程的临界值.这就限制了m 在做简谐振动中的最大加速度.所以m 与M 一起做简谐振动的最大加速度a=μmg/m=μg.设物体m 保持与M 一起振动的最大振幅为A.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胡克定律得:kA=(M+m)·μg解得A=μg(M+m)/k.答案:A=μg(M+m)/k.课后集训基础过关1.如图1-3-2表示一简谐横波波源的振动图象.根据图象可确定该波的( )图1-3-2A.波长 波速B.周期 波速C.周期 振幅D.波长 振幅答案:C2.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位移x 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3-3所示, 由图可知( )图1-3-3A.频率是2 HzB.振幅是5 cmC.t=1.7 s 时的加速度为正, 速度为负D.t=0.5 s 时, 质点所受合外力为零答案:BC3.摆长为l 的单摆做简谐运动(单摆周期已知T=gl π2), 若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即取t=0), 当振动至t=gl 23π时, 摆球恰具有负向最大速度, 则该单摆的振动图象是图1-3-4中的( )图1-3-4解析:由简谐运动的关系式:x=Asin(ωt+φ)或x=Acos(ωt+φ)知满足条件的应是D选项.答案:D4.一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1-3-5所示, 在0.1 s—0.15 s这段时间内( )图1-3-5A.加速度增大, 速度变小, 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相同B.加速度增大, 速度变小, 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C.加速度减小, 速度变大, 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同D.加速度减小, 速度变大, 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解析:由图象可知, 在0.1 s—0.15 s这段时间内, 位移为负且增大, 表明物体远离平衡位置运动, 则加速度增大, 速度减小, 二者反向.答案:B5.如图1-3-6所示为质点P在0—4 s内的运动图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1-3-6A.再过1 s, 该质点的位移是正向最大B.再过1 s, 该质点的速度方向向上C.再过1 s, 该质点的加速度方向向上D.再过1 s, 该质点的加速度最大解析:依题意, 再经过1 s, 振动图象将延伸到正向位移最大处, 这时质点的位移为正向最大, 弹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 大小与位移成正比, 所以弹力为负向最大, 故加速度也为负向最大, 此时振动物体的速度为零, 无方向.答案:AD6.如果质点的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的关系遵从正弦函数的规律, 即它的振动图象(x-t图象)是一条正弦曲线, 这样的振动叫做______________.答案:位移时间简谐运动7.一简谐运动的振动方程为x=5sin(314t+3π), 该运动的初相是______________;用余弦函数来表示其振动方程是______________;其初相变为______________. 答案:3π, x=5cos(314t-6π),6π-.综合运用8.图1-3-7是A 、B 两个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 求它们的相位差.图1-3-7解析:从已知图象看出, 这两个振动的周期相同, 均为T=0.4 s, 因此, 它们应具有确定的相位差.且从图象可以看出, 当振子A 达到最大位移后再过T 41, 振子B 才达到最大位移, 则A 振子比B 振子超前的时间t=T 41(或2nT+nT 41=1、2、3、4……), 或A 振子比B 振子滞后的时间t=T 43(或2nT+nT 43=1、2、3、4……)设对应的相位差为Δφ,Δφ=41×2π=2π(超前)Δφ=43×2π=23π(滞后)答案:Δφ=2π(超前) Δφ=23π(滞后)9.有甲、乙两个简谐运动:甲的振幅为2 cm, 乙的振幅为3 cm, 它们的周期都是4 s, 当t=0时, 甲的位移为2 cm, 乙的相位比甲落后4π.请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这两个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答案:如图1-3-8所示.答图1-3-810.两个简谐运动分别为:x 1=8sin(4πt+2π),x 2=4sin(4πt+23π), 求它们的振幅之比、频率之比及相位差.解析:将已知的两个简谐运动的振动方程跟其一般表达式x=Asin(ωt+φ)对照可知:它们的振幅分别为A 1=8, A 2=4, 故振幅之比是A 1∶A 2=8∶4=2∶1;频率相同, 都是f=ππ24=2, 它们的相位差是:φ2-φ1=223ππ-=π 答案:A 1∶A 2=2∶1 f 1∶f 2=1∶1 φ2-φ1=π课后集训基础过关1.单摆是为研究振动而抽象出的理想化模型, 其理想化条件是( ) A.摆线质量不计 B.摆线长度不伸缩C.摆球的直径比摆线长度短得多D.只要是单摆的运动就是一种简谐运动解析:单摆由摆线和摆球组成, 摆线只计长度不计质量, 摆球只计质量不计大小, 且摆线不伸缩, A 、B 、C 正确, 但把单摆作为简谐运动来处理是有条件的, 只有在摆角很小(θ<10°)的情况下才能视单摆运动为简谐运动. 答案:ABC2.关于单摆的回复力, 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小球受到的重力B.是小球受到细线对它的拉力C.是重力和拉力的合力D.是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解析:这是一道回复力来源的分析题.必须明确, 回复力是以效果命名的力, 它的作用就是产生单摆在做简谐振动过程中的切向加速度.重力mg 方向竖直向下, 在切向有分量, 但沿绳的方向也有分量, 因此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充当回复力, 故说“回复力是重力”是错误的.F T 与切线垂直, 沿切向无分量, 故B 项也是错的.对于C 项, F T 与mg 的合力不仅仅产生切向加速度, 因小球的运动是圆周运动的一部分, 还需要向心加速度, 因此说“合力是回复力”错了.回复力是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图1-4-3答案:D3.一个壁厚均匀的空心球壳用一根长线把它悬挂起来, 先让空腔中充满水, 然后让水从球底部的小孔慢慢地流出来, 如果让球摆动, 那么在水流出过程中振动周期的变化情况是( ) A.变大 B.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解析:流水前球(和水)的重心位于球心处, 在水流出的过程中, 球的重心不断下降, 水流完后, 球的重心又回到了球心即摆长l 先变大后变小, 所以周期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C4.一单摆摆长为L, 在悬点的正下方有一细钉可挡住摆线的运动, 钉与悬点间的距离为l, (摆线在左右的最大偏角均小于5°)则此摆的周期是( ) A.g L π2 B.g l π2 C.)(g l g L+π D.))((gl L g L -+π解析:此摆可看作是摆长分别为L 和L-l 的单摆的合成, 在一次全振动中, 各占半个周期. 答案:D5.一物体在某行星表面受到的万有引力是它在地球表面受到的万有引力的1/4.在地球走得很准的摆钟搬到此行星后, 此钟的分针走一整圈所经历的时间是( )A.1/4 hB.1/2 hC.2 hD.4 h 解析:由题知g 星=41g 地, 由T=gl π2知, 摆钟搬列行星上后其周期变为地面上周期的2倍, 因而此分针走一圈所经历的时间为2 h.答案:C6.细长轻绳下端拴一小球构成单摆, 在悬挂点正下方12摆长处有一个能挡住摆线的钉子A, 如图1-4-4所示.现将单摆向左拉开一个小角度, 然后无初速度地释放, 对于以后的运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4-4A.摆球往返运动一次的周期比无钉子时的单摆周期小B.摆球在左、右两侧上升的最大高度一样C.摆球在平衡位置左右两侧走过的最大弧长相等D.摆线在平衡位置右侧的最大摆角是左侧的两倍 解析:根据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T=glπ2知, T 与l 成正比, 摆长减小, 周期变小, 故A 正确;摆球在摆动过程中, 空气阻力很小可忽略, 悬线拉力不做功, 只有重力做功, 机械能守恒, 摆球在左、右两侧上升的最高高度一样, 故B 项正确;假若无钉子时摆球摆至右侧最高点B, 与初位置对称, 有钉子摆球摆至右侧最高点C.B 、C 在同一水平线上, 由答图1-4-5所示几何关系知θ2=2α,θ2<2θ1, 故D 项错, 摆球在平衡位置左侧走过的最大弧长大于在右侧走过的最大弧长, C 项错, 正确的答案为AB.图1-4-5答案:AB7.有一单摆, 其摆长l=1.02m, 摆球的质量m=0.10kg, 已知单摆做简谐运动, 单摆振动30次用的时间t=60.8s, 试求:(1)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是多大?(2)如果将这个摆改为秒摆, 摆长应怎样改变?改变多少? 解析:(1)当单摆做简谐运动时, 其周期公式T=glπ2,由此可得g=4π2l/T 2, 只要求出T 值代入即可. ∵T=308.60=n t s=2.027 s, ∴g=4π2l/T 2=(4×3.142×1.02)/2.0272 m/s 2=9.79 m/s 2.(2)秒摆的周期是2 s, 设其摆长为l 0, 由于在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是不变的, 根据单摆的振动规律有:0l lT T =, 故有:222200027.202.12⨯==T l T l m=0.993 m.其摆长要缩短Δl=l-l 0=1.02 m-0.993 m=0.027 m.综合运用8.有人利用安装在气球载人舱内的单摆来研究气球的高度.已知该单摆在海平面处的周期是T 0.当气球停在某一高度时, 测得该单摆周期为T, 求该气球此时离海平面的高度h, 把地球看作质量均匀分布的半径为R 的球体. 解析: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 0=2g lπ① T=glπ2 ②根据万有引力公式g 0=2RGM③ g=2)(h R GM+ ④ 由①②③④得:h=(T T-1)R 答案:(T T-1)R 9.如图1-4-6所示, ACB 为光滑弧形槽, 弧形槽半径为R, R>>.甲球从弧形槽的球心处自由落下, 乙球从A 点由静止释放, 求两球第1次到达C 点的时间之比.图1-4-6解析:甲球做自由落体运动R=21gt 21,∴t 1=gR 2乙球沿圆弧做简谐运动(由于<<R,∴θ<5°),此振动与一个摆长为R 的单摆振动模型相同,故此等效摆长为R, 因此第1次到达C 处的时间为t 2=g R g R T /24/241ππ==∴t 1∶t 2=π22.答案:π2210.如图1-4-7所示, 质量相等的两个弹性小球分别挂在l 1=1 m,l 2=0.25 m 的细绳上, 两球重心等高, 现将B 球偏一个较小的角度后放开, 从B 开始振动后计算, 经4 s 两球碰撞的次数为多少?(提示:两球碰撞交换速度)图1-4-7解析:由T=glπ2得T 1=2 s, T 2=1 s, 经42T 第一次碰撞, 碰后B 静止, A 再运动, 经21T 第二次两球相碰, 碰后A 静止, B 再运动, 经22T B 再与A 碰, 不断进行下去, 经分析知共碰撞5次.答案:5次课后集训基础过关1.某学生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在以下各实验步骤中有错误的是( ) A.在未悬挂之前先测定好摆长 B.测量摆长为10 cmC.将摆长拉离平衡位置, 摆角约15°后释放, 让其在竖直平面内振动D.当摆球第一次通过平衡位置时, 启动秒表开始计时, 当摆球第三次通过平衡位置时, 止动秒表, 记下时间解析:摆长是悬点到小球球心的距离, 应为先拴好单摆再测摆长, 且摆线以约1 m 为宜, 故A 、B 错误, 单摆只有在最大摆角小于10°时, 才近似认为是简谐运动, 其周期才满足公式T=glπ2, 故C 错误;测周期时, 应先测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 再计算出平均周期, 且应以小球某次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故D 也错误.答案:ABCD2.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时, 某同学测得的数值大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真实值, 引起这一误差的可能原因是( )A.摆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B.测量摆长时, 漏测摆球直径C.测量周期时, 当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启动秒表并数下“1”, 直到第30次通过平衡位置时止动秒表, 读出经历时间t, 得周期T=t/30, 来进行计算D.单摆的最大摆角大于10° 解析:摆球在水平面内做圆锥摆动时, 周期T=gl θπcos 2, 说明摆球做圆锥摆动时, 它的周期小于同样摆长的单摆的周期, 代入公式g=224Tlπ, 因为T 减小, g 增大, 故A 正确.漏测摆球直径和摆角偏大时, 都会使得g 的测量值偏小, 故B 、D 不对, 而C 的周期算错了, 按C 中方法T=5.14t, 所以测量的周期偏小, 也使g 值偏大, C 也正确. 答案:AC3.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计时开始时, 摆球位置因为( )A.速度最小处, 可给计时带来方便B.速度最大时, 可给计时带来方便C.位移最大处, 可尽量减小实验误差D.平衡位置处, 可尽量减小实验误差解析:因为在平衡位置处摆球的速度最大, 通过平衡位置的时间非常短, 在此刻计时, 就非常准确, 可减小时间的测量误差. 答案:BD4.在发生下列情况时, 单摆周期将增大的是( )A.适当缩短摆长B.适当增加摆球质量C.把单摆从高山下移到平地D.把单摆从北极移到赤道附近 解析:单摆的周期公式:T=glπ2摆球的质量不会影响周期, 故B 错.缩短摆长会使周期减小, A 错.平地比高山的重力加速度大, 故周期变小, C 错, 赤道比北极重力加速度小, 周期增加, D 对. 答案:D 综合运用5.有五个同学做实验, 各组实验数据列于下表, 若每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长度, 用秒表测时间的技术水平都一样, 那么_______________组测量结果更准确, 由此计算出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约为_____________. 实验条件、数据记录表格。
最新精选高中选修3-4物理第三章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粤教版习题精选第一百篇
最新精选高中选修3-4物理第三章电磁振荡与电磁波粤教版习题精选第一百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各种电磁波中最容易表现出干涉和衍射现象的是γ射线
B、红外线有显著的热作用,照射大额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可以使其发光
C、紫外线能杀死多种细菌,还用于遥感技术中
D、在医学上常利用伦琴射线穿透能力强,检查人体内的病变及骨骼情况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关于LC振荡电路中的振荡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振荡电流最大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最大
B、振荡电流为零时,线圈中自感电动势为零
C、振荡电流增大的过程中,线圈中的磁场能转化为电场能
D、振荡电流减小的过程中,线圈中的磁场能转化为电场能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对下列图片解释正确的是( )
A、内窥镜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制成的一种医疗设备
B、雷达是利用电磁波中的长波来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
C、肥皂泡在阳光下呈现彩色是光的折射现象
D、微波炉是利用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热运动加剧,温度升低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关于机械波和电磁波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都能发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现象
B、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频率不同而已
C、它们都可能是横波,也可能是纵波
D、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只取决于介质,跟频率无关;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只跟频率有关
【答案】:。
粤教版高考物理选修同步测试试题:第3章 第3、4节 氢原子光谱、原子的能级结构
第三章 原子结构之谜第三节 氢原子光谱 第四节 原子的能级结构A 级 抓基础1.下列对于巴耳末公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氢原子光谱的波长都与巴耳末公式相对应B .巴耳末公式只确定了氢原子发光中可见光部分的光的波长C .巴耳末公式确定了氢原子发光中一个线系的波长,其中既有可见光,又有紫外光D .巴耳末公式确定了各种原子发光中的光的波长解析:巴耳末公式只确定了氢原子发光中一个线系的波长,不能描述氢原子发出的各种光的波长,也不能描述其他原子的发光,A 、D 错误;巴耳末公式是由当时已知的可见光中的部分谱线总结出来的,但它适用于整个巴耳末线系,该线系包括可见光和紫外光,B 错误,C 正确.答案:C2.关于玻尔建立的氢原子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最大B .氢原子在不同能量态之间跃迁时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光子C .氢原子从基态向较高能量态跃迁时,电子的动能减小D .氢原子从基态向较高能量态跃迁时,系统的电势能减小解析:根据电子轨道半径公式r n =n 2r 1,可知,处于基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最小,故A 错误;根据跃迁时吸收光子的能量差公式ΔE =E m -E n 可知,跃迁时可以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故B 错误;氢原子吸收能量后从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跃迁,能级增大,总能量增大,根据ke 2r 2=m v 2r 知,核外电子的动能减小,则电势能增大,电子绕核旋转的半径增大,故C 正确,D 错误.答案:C3.大量原子从n =4的激发态向低能态跃迁时,产生的光谱线数是( ) A .2条 B .4条 C .6条 D .8条解析:从n =4向低能级跃迁有3条,从n =3向低能级跃迁有2条,从n =2向低能级跃迁有1条,总共6条,即N =n (n -1)2.答案:C4.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或电离,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①用10.2 eV 的光子照射 ②用11 eV 的光子照射 ③用14 eV 的光子照射 ④用11 eV 动能的电子碰撞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解析:①用10.2 eV 的光子照射,即(-13.6+10.2)eV =-3.4 eV ,跃迁到第二能级,故①正确; ②因为(-13.6+11)eV =-2.6 eV ,不能被吸收,故②错误;③用14 eV 的光子照射,即(-13.6+14)eV >0,氢原子被电离,故③正确; ④用11 eV 的动能的电子碰撞,可能吸收10.2 eV 能量,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故B 正确,A 、C 、D 错误. 答案:B5.汞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现让一束单色光照射到大量处于基态的汞原子上,汞原子只发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单色光. 关于入射光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能大于或等于7.7 eVB .可能大于或等于8.8 eVC .一定等于7.7 eVD .包含2.8 eV 、4.9 eV 、7.7 eV 三种解析:汞原子只发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单色光,说明汞原子跃迁到第3能级,则汞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为:E3-E1=7.7 eV,故C正确、ABD错误.答案:C6.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距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的轨道的过程中( )A.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增大B.原子要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减小C.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减小D.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增大解析: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在离核较远的轨道上运动能量较大,必须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后,电子才能从离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远的轨道,故B错;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由原子核对电子的库仑力提供向心力,即:k e2r2=mv2r,又E k=12mv2,所以E k=ke22r.由此式可知:电子离核越远,r越大时,电子的动能越小,故A、C错;由r变大时,库仑力对核外电子做负功,因此电势能增大,从而判断D正确.答案:DB级提能力7.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若干种不同频率的光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B.由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光波长最短C.由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光频率最小D.用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 eV的金属铂不能发生光电效应解析:根据C 24=6知,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A 错误;n =4和n =1间的能级差最大,辐射的光子频率最大,波长最短,故B 正确;n =4和n =3间的能级差最小,辐射的光子频率最小,故C 错误;从n =2跃迁到n =1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为10.2 eV ,大于金属铂的逸出功,可以发生光电效应,故D 错误.答案:B8.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用光子能量为13.06 eV 的光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能观测到氢原子发射不同波长的光有( )A .15种B .10种C .4种D .1种解析:吸收13.06 eV 能量后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 =5的激发态,故可产生10种不同波长的光,故B 正确.答案:B9.关于玻尔的氢原子理论,以下看法正确的是( )A .原子的各个可能的能量状态的能量值E n =E 1n 2,由此可知,量子数n 越大,原子的能量越小B .当原子由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半径变大C .当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而发生跃迁后,电子的动能增大D .不管原子是吸收还是辐射一个光子而发生跃迁,其电势能的变化量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电子绕核运动动能变化量大小解析:原子的各个可能的能量状态的能量值E n =E 1n 2,由此可知,量子数n 越大,原子的能量越大,故A 错误; 当原子由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半径变小,故B 错误; 当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而发生跃迁后,电子的运转半径变大,速度减小,动能减小,故C 错误;氢原子辐射光子的过程中,能量减小,轨道半径减小,根据k e 2r 2=m v 2r 知,电子动能增大,则电势能减小,且电势能的减小量大于动能增加量;同理可知,氢原子吸收光子的过程中,能量增加,轨道半径变大,根据k e 2r 2=m v 2r 知,电子动能减小,则电势能增加,且电势能的增加量大于动能减小量;即不管原子是吸收还是辐射一个光子而发生跃迁,其电势能的变化量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电子绕核运动动能变化量大小,故D 正确.答案:D10.原子从a 能级状态跃迁到b 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 能级状态跃迁到c 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那么原子从a 能级状态跃迁到c 能级状态时将要( )A .发出波长为λ1-λ2的光子B .发出波长为λ1λ2λ1-λ2的光子C .吸收波长为λ1-λ2的光子D .吸收波长为λ1λ2λ1-λ2的光子解析:根据题意画出能级图如图所示,则E a -E b =hc λ1,E c -E b =hcλ2,得E c -E a =h c λ2-h cλ1,设由a 到c 吸收光子的波长为λ 则h c λ2-h cλ1=h cλ,可知λ=λ1λ2λ1-λ2,A 、B 、C 错,D 正确.答案:D11.处于量子数n =3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态跃迁时有三种可能,所产生的光谱线波长分别是λ31、λ32、λ21,这三个波长之间的关系是() A .λ31=λ32+λ21 B.1λ31=1λ32+1λ21 C .λ32=λ31+λ21 D.1λ32=1λ31+1λ21解析:n =3跃迁到n =1能级所释放光子的能量等于n =3跃迁到n =2,n =2跃迁到n =1能级释放的光子能量之和,有ν31=ν32+ν21,根据λ=cν和ν31=ν32+ν21得1λ31=1λ32+1λ21,故A 、C 、D 错误,B 正确.答案:B12.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的能量为E 1=-13.6 eV ,当处于n =3的激发态时,能量为E 3=-1.51 eV ,则:(1)当氢原子从n =3的激发态跃迁到n =1的基态时,向外辐射的光子的波长是多少? (2)若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用多大频率的电磁波照射原子?(3)若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 =3的激发态,则在跃迁过程中可能释放出几种频率的光子?其中波长最长的是多少(普朗克恒量h =6.63×10-34 J ·s ,真空中光速c =3.0×108 m/s)?解析:(1)据玻尔理论有E 3-E 1=h c λλ=hcE 3-E 1= 6.63×10-34×3×108()-1.51+13.6×1.6×10-19m =1.03×10-7 m (2)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入射光子须满足h ν≥0-E 1 解得ν≥E 1h =13.6×1.6×10-196.63×10-34 Hz =3.28×1015 Hz(3)当大量氢原子处于n =3能级时,可释放出的光子频率种类为N =C 23=3(种) 由于E 2=E 122=-13.6 eV4=-3.4 eV氢原子由n =3向n =2跃迁时放出的光子波长最长,设为λ′,则 h cλ′=E 3-E 2 所以λ′=hcE 3-E 2= 6.63×10-34×3×108()3.4-1.51×1.6×10-19m =6.58×10-7 m答案:(1)1.03×10-7 m (2)3.28×1015 Hz (3)3种 6.58×10-7 m。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原子物理 选修34 35 微专题83 选考34加练半小时 粤教版.docx
选考3-41.(多选)(2017·河北衡水金卷)关于机械波、电磁波和相对论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械波和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仅由介质决定B.假设火车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通过站台,站台上的旅客观察到车上的乘客变矮了C.简谐机械波传播时单位时间内经过介质中某点的完全波的个数就是这列波的频率D.用光导纤维束传输图像信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E.在真空中传播的两列电磁波,频率大的波长短2.(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军队士兵过桥时使用便步,是为了防止桥发生共振现象B.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与振源的振动速度相等C.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减弱玻璃反射光的影响D.水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因为光线从气泡中射向水中时,一部分光在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E.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3.(多选)(2017·安徽省十校联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在发生共振的时候,受迫振动的频率才等于驱动力的频率B.机械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与介质无关C.声波能发生多普勒效应,其它类型的波也可以D.只要有机械振动的振源,就一定有机械波E.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4.(多选)(2017·重庆一诊)如图1所示,一简谐横波在某区域沿x轴传播,实线a 为t=0时刻的波形图线,虚线b为t=Δt时刻的波形图线.已知该简谐横波波源振动的频率为f=2.5Hz,虚线b与x轴交点P的坐标为x P=1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这列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一定为20m/sB.这列波一定沿x轴正向传播C.可能有Δt=1.25sD.可能有Δt=1.45sE.若该列波遇到宽度为6m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5.(多选)(2017·吉林辽源期末)两列简谐横波的振幅都是20cm,传播速度大小相同.实线波的频率为2Hz,沿x轴正方向传播,虚线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某时刻两列波在如图2所示区域相遇,则()图2A.在相遇区域会发生干涉现象B.实线波和虚线波的频率之比为3∶2C.平衡位置为x=6m处的质点此刻速度为零D.平衡位置为x=8.5m处的质点此刻位移y>20cmE.从图示时刻起再经过0.25s,平衡位置为x=5m处的质点的位移y<0 6.(多选)(2017·福建福州3月质检)如图3所示,图(a)是一波源的振动图像,图(b)是某同学画出的某一时刻波形图像的一部分,该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P、Q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A.该时刻这列波至少传播到x=10m处的质点B.此刻之后,Q比P先回到平衡位置C.x=2m与x=6m的质点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相同的距离D.从波源开始振动,在10s内传播方向上的质点振动经过的最长路程是50cm E.在t=1s和t=3s两时刻,x=2m处质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7.(多选)(2017·安徽省“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频率不同的两束单色光1和2以相同的入射角从同一点射入一厚平行玻璃砖,单色光1、2在玻璃砖中折射角分别为30°和60°,其光路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4A.射出的折射光线1和2-定是平行光B.单色光1的波长大于单色光2的波长C.在玻璃中单色光1的传播速度大于单色光2的传播速度D.图中单色光1、2通过玻璃砖所需的时间相等E.单色光1从玻璃射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单色光2从玻璃射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8.(多选)(2017·广东深圳第一次调研)装有一定量液体的玻璃管竖直漂浮在水中,水面足够大,如图5甲所示.把玻璃管向下缓慢按压4cm后放手,忽略运动阻力,玻璃管的运动可以视为竖直方向的简谐运动,测得振动周期为0.5s.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某时刻开始计时,其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A为振幅.对于玻璃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5A.回复力等于重力和浮力的合力B.振动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玻璃管的机械能守恒C .位移满足函数式x =4sin (4πt -5π6) cmD .振动频率与按压的深度有关E .在t 1~t 2时间内,位移减小,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9.(2017·山东日照一模)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像如图6甲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波上A 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图6(1)若此波遇到另一列简谐横波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多少?(2)若t =0时振动刚刚传到A 点,从该时刻起再经多长时间坐标为45m 的质点(未画出)第二次位于波峰?10.(2017·湖北武汉2月调考)介质中x 轴上有两个波源S 1和S 2,P 是S 1S 2的中点,x 轴上的a 点与P 点相距d =2m ,如图7所示.两波源同时开始沿y 轴负方向振动,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 轴相向传播,频率相等,波速相等,振幅均为A ,波长满足1m<λ<4m .某一时刻质点a 的位移为2A .图7(1)若波速为2.5m/s ,波源S 2发出的波刚传播到a 点时,质点a 已经振动了多长时间?(2)求两列波的波长.11.(2017·福建厦门模拟)如图8所示,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折射率为n=2,下表面镶有银反射面,一束单色光与界面的夹角θ=45°射到玻璃表面上,结果在玻璃砖右边竖直光屏上出现相距h=2.0cm的光点A和B(图中未画出)图8(1)请在图中画出光路示意图(请使用刻度尺);(2)求玻璃砖的厚度d.12.(2017·山东烟台模拟)某同学欲测如图9所示的直角三棱镜ABC的折射率n.他让一束平行光以一定入射角从空气投射到三棱镜的侧面AB上(不考虑BC面上的光束反射),经棱镜两次折射后,又从另一侧面AC射出.逐渐调整在AB面上的入射角,当侧面AC上恰无射出光时,测出此时光在AB面上的入射角为α.图9(1)在图上画出光路图;(2)若测得入射角α=60°,求出折射率n的值.13.(2017·重庆一诊)如图10所示,一个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镜,A、B、C 为三个顶点,其中∠A=60°,∠B=90°,AB长度为103cm.一束与BC平行的单色光射向AC面,入射点为D,D、C两点间距离为53cm,三棱镜材料对这束单色光的折射率是n=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求:图10(1)光在三棱镜中的传播速度v;(2)光从进入三棱镜到经AC面出射所经过的最短时间t.14.(2017·福建福州3月质检)折射率n=2的透明玻璃球,如图11所示,有一束a光线射向球面.图11(1)证明:光束a经球面折射射入球内的光线,不可能在球内发生全反射;(2)当入射光线a的入射角i=45°时,求从球内射出的最强光线与入射a光线的夹角α;(3)当入射光线a的入射角i=45°时,求从球内射出的光线共有几束?作出光路图并说明理由.15.(2017·山东德州一模)如图12所示,用折射率n=2的玻璃做成一个外径为R的半球形空心球壳.一束与O′O平行的平行光射向此半球的外表面,若让一个半径为22R的圆形遮光板的圆心过O′O轴,并且垂直该轴放置.则球壳内部恰好没有光线射入,问:图12(1)临界光线射入球壳时的折射角θ2为多大?(2)球壳的内径R′为多少?答案精析1.CDE2.ACE[军队士兵过桥时使用便步,是防止行走的频率与桥的频率相同,桥发生共振现象,故A正确;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与质点振动速度没有直接关系,故B 错误;加偏振片的作用是减弱反射光的强度,从而增大透射光的强度,故C正确;D项中应该是光从水中射向气泡,故D错误;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而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E正确.]3.BCE[受迫振动的频率总是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才发生共振,选项A错误;机械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与介质无关,选项B正确;声波能发生多普勒效应,其它类型的波也可以,选项C正确;有机械振动的振源,但是没有传播波的介质,也不一定会有机械波,选项D错误;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选项E正确.]4.ACE 5.BDE 6.ADE7.ADE[根据几何知识可知,光线在玻璃砖上表面的折射角等于在下表面的入射角,由光路可逆性原理可知,出射光线的折射角等于入射光线的入射角,所以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因此出射光线1与2相互平行,故A正确.在上表面,单色光1比单色光2偏折厉害,则单色光1的折射率大,频率大,则单色光1的波长小,故B错误.根据v=cn知,玻璃砖对单色光1的折射率大,则单色光1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小,故C错误.设玻璃砖的厚度为d,入射角为i,光线折射角为r,则光线在玻璃砖中的路程s=dcos r,光线的折射率n=sin isin r,光线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v=cn=c sin rsin i,则光线通过玻璃砖所需时间t=sv=d sin ic sin r·cos r,单色光1、2在玻璃砖中的折射角分别为30°和60°,代入数据得t1=t2,故D正确.根据sin C=1n知,单色光1的折射率大,则全反射临界角小,故E正确.]8.ACE9.(1)1.25Hz(2)1.8s解析(1)由振动图像可以看出,此波的周期为0.8s,所以频率为1.25Hz,因为发生稳定干涉的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等,所以另一列波的频率为1.25Hz(2)由A 点在t =0时刻向上振动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 =λT =200.8m/s =25 m/sx =45m 处的质点第二次到达波峰的时间t =45-0v =4525s =1.8s.10.(1)1.6s (2)见解析解析 (1)S 1波传到a 点时,S 2波传到距离a 点2d 的位置,则波程差:S 2a -aS 1=2dS 2波刚传到a 点时,质点a 已经振动的时间:Δt =S 2a -aS 1v=1.6s (2)因质点a 的振幅为2A ,故a 点是振动加强点,则:S 2a -aS 1=nλ (n =0,1,2,…)由已知条件:1m<λ<4m联立解得:n =2,3当n =2时,λ=2m当n =3时,λ=43m11.见解析解析 (1)画出光路图如图.(2)设第一次折射时折射角为θ1,则有n =-θsin θ1=sin 45°sin θ1,代入解得θ1=30°设第二次折射时折射角为θ2,则有sin θ1sin θ2=1n , 解得θ2=45°可知AC 与BE 平行,由几何知识得:h =2d tan θ1,则d =h 2tan θ1= 3 cm. 12.(1)见解析 (2)72解析 (1)光路图如图所示(2)在AC 面上恰好发生全反射:n =1sin γ由几何关系知β+γ=π2在AB 面上:n =sin αsin β解得n =7213.(1)1.73×108m/s (2)2×10-9s解析 (1)由v =c n解得v =3×108 m/s ≈1.73×108 m/s(2)由几何关系知,光束从进入三棱镜到再次经AC 面出射所经过的路程为 s =4DC =20 3 cmt =s v解得t =2×10-9 s.14.见解析解析 (1)证明:光路图如图甲所示,经过两次折射后从玻璃球射出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sin i 1sin r 1=nsin i 2sin r 2=1n由几何关系可知,r 1=i 2所以r 2=i 1只要光线能入射进玻璃球,即i 1<90°则r 2=i 1<90°即i 2<临界角,光线在球内不可能发生全反射.另证:根据光的折射定律:sin i 1=n sin r 1由圆的几何知识得,该光线出射的入射角i 2=r 1设:光线在界面处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C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n sin C =sin 90°综上所述,光线的入射角i 2<C ,即不会发生全反射(2)当入射角i =45°时,由sin i 1sin r 1=n 得r 1=30° 由sin i 2sin r 2=1n 得r 2=45°偏向角α=(i 1-r 1)+(r 2-i 2)=15°+15°=30°(3)光路图如图乙所示,当入射角i =45°时,射入球内的光线到A 点后,部分光线射出,部分光线反射到B 点,然后继续部分折射和部分反射到C 点,在球内不断反射的光线其入射角均为30°,故在球内第二次反射的光其入射点与进入玻璃球的光线的入射点重合于C 点,所以,从球内射出的光线只有3束.15.(1)30° (2)22R解析(1)由题图和几何知识知,sin θ1=22RR由折射定律n =sin θ1sin θ2联立解得θ2=30°(2)对临界光线sin C =1n在△Oab 中,由正弦定理得: R -C =R ′sin θ2联立解得R ′=22R。
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 第五章 相对论 单元检测
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 第五章相对论单元检测一、单选题1.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则以下符合事实的是()A. 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B. 洛伦兹发现了“磁生电”现象C.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D. 安培定则用来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发现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B. 射线与射线一样都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射线弱C. 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大能量D. 裂变时释放能量是因为发生了亏损质量3.下列说法符合物理学史的是()A. 哥白尼发现了海王星B. 开普勒测出了引力常量C.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D. 卡文迪许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4.如图所示,把一条导线平行地放在磁针的上方附近,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会发生偏转.首先观察到这个实验现象的物理学家是()A. 奥斯特B. 爱因斯坦C. 伽利略D. 牛顿5.理想化模型是简化物理研究的重要手段,它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下列理想化模型建立的表述正确的是()A. 质点作为理想化模型忽略了物体的质量B. 点电荷作为理想化模型忽略了物体的电荷量C. 理想变压器没有能量损失6.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A. 安培B. 奥斯特C. 法拉第D. 库仑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两个质子之间,不管距离如何,核力总是大于库仑力B.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可知,质量可以转变为能量C. 质子与中子的质量不等,但质量数相等D. 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有电子8.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A. 牛顿B. 爱因斯坦C. 居里夫人D. 奥斯特9.物理学发展史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设想运用磁感线形象地描述磁场的物理学家是()A. 库伦B. 安培C. 洛伦兹D. 法拉第10.请阅读短文,完成第(1)~(3)题.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点火起飞,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神舟十一号飞船承担着构建独立自主空间站的核心任务,与天宫二号顺利对接后,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任务,开展了一批体现科学前沿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1)神舟十一号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是由于受到万有引力作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物理学家是()A. 开普勒 B. 牛顿 C. 伽利略 D. 麦克斯韦(2)关于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等于第一宇宙速度B. 等于第二宇宙速度C. 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D. 介于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之间(3)关于失重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失重就是物体所受重力减少B. 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点火起飞时,处于失重状态C. 航天员在返回地面前,处于失重状态D. 天宫二号在轨运行时,处于失重状态11.关于科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笛卡尔最先提出了动量的概念B. 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C. 卡文迪许发现了行星运行的三大定律D. 开普勒观测并记录了行星绕太阳运行的数据12.下列有关物理学家和物理学规律的发现,说法正确的是()A. 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B. 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 迪卡尔通过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惯性定律D. 开普勒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并利用扭秤实验,巧妙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13.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A. 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第谷接受了哥白尼日心说的观点,并报据开普勒对行星运动观察记录的数据,应用严密的数学运算和椭圆轨道假说,得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C. 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引力常量GD. 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建立了惯性定律二、多选题14.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探索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伽利略发现的规律有()A.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C. 忽略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D.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 楞次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C. 法拉第发现了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D. 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16.17世纪,伽利略就通过实验分析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从而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这是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应用了微元的思想方法B. E= 运用了比值定义的方法C. 速度v= ,当△t非常小时可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D. 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的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17.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 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扭秤实验得到了库仑定律B.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C. 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D. 开普勒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三、填空题18.经典的时空观:某两个事件,在不同的惯性系中观察,它们的时间间隔总是________的.相对论的时空观:某两个事件,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观察,它们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的,惯性系________越大,惯性系中的________越慢.非但如此,惯性系中的一切________.相对时间间隔公式:设Δτ表示与运动的惯性系相对静止的观察者观测的时间间隔,Δt表示地面上的观察者观测同样两事件的时间间隔,则它们的关系是Δt= ________.19.静止的锂核在俘获一个中子后,生成一个氘核和一个α粒子,并释放4.8MeV的能量.则该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m=________kg.(1u=1.66×10﹣27kg)20.用质子轰击锂核,生成2个α粒子,若用m p表示质子的质量,m表示锂核质量,m a表示α粒子质量,则此反应中释放的能量=________.21.已知质子的质量为m1,中子的质量为m2,碳核(C)的质量为m3.则碳核(C)的结合能为________,比结合能为________.四、计算题22.如果总能量是静能的k倍,求该粒子的速度.23.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发生聚变,放出一个中子和17.6MeV的能量.计算2克氘和3克氚聚变放出的能量,并写出核反应方程.五、综合题24.钚的放射性同位素94239Pu静止时衰变为铀核激发态92235U和α粒子,而铀核激发态92235U立即衰变为铀核92235U,并放出能量为0.097MeV的γ光子.已知:94239Pu、92235U和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 Pu=239.0521u、m U=235.0439u和mα=4.002 6u,1u的质量相当于931.5MeV的能量.(1)写出衰变方程;(2)计算释放的核能;(保留4位小数)(3)已知衰变放出的光子的动量可忽略,求α粒子的动能.(保留3位小数)25.在β衰变中常伴有一种称为“中微子”的粒子放出.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1953年,莱尼斯和柯文建造了一个由大水槽和探测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利用中微子与水中H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1)中微子与水中的H发生核反应,产生中子(n)和正电子(e),即中微子+ H﹣→ n+ e,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是.(填写选项前的字母)A. 0和0B. 0和1C. 1和0D. 1和1(2)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变为两个光子(γ),即e+ e﹣→2γ.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 kg,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________ J.正电子与电子相遇不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原因是________.26.1个质子的质量m p=1.007 277u,1个中子的质量m n=1.008 665u.氦核的质量为4.001 509u.这里u表示原子质量单位,1u=1.660 566×10﹣27kg.(已知:原子质量单位1u=1.67×10﹣27kg,1u相当于931.5MeV)(1)写出核反应方程;(2)计算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成氦核时释放的能量;(3)氦核的平均结合能?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2.【答案】D3.【答案】C4.【答案】A5.【答案】C6.【答案】C7.【答案】C8.【答案】D9.【答案】D10.【答案】(1)B(2)C(3)D11.【答案】A12.【答案】B13.【答案】C二、多选题14.【答案】A,C15.【答案】A,D16.【答案】B,C,D17.【答案】A,D三、填空题18.【答案】相同;不同;相对运动;时间进程;物理过程、化学过程、乃至观察者自己的生命节奏都变慢了;19.【答案】8.55×10﹣3020.【答案】21.【答案】(6m1+6m2﹣m3)c2;(6m1+6m2﹣m3)c2四、计算题22.【答案】粒子总能量,所以,即.分析:根据公式和求解即可。
2019-2020学年度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课后辅导练习六十
2019-2020学年度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课后辅导练习六十第1题【单选题】如图所示的电路中,L是电阻不计的电感线圈,C是电容器,闭合开关S,待电路达到稳定状态后再断开开关S,LC电路中将产生电磁振荡.如果规定电感L中的电流方向从a到b为正,断开开关时刻为t=0,那么图中哪个图能正确表示电感线圈中的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 )A、B、C、D、【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我国成功研发的反隐身先进米波雷达堪称隐身飞机的克星,它标志着我国雷达研究又创新的里程碑,米波雷达发射无线电波的波长在1~10m范围内,则对该无线电波的判断正确的是( )A、米波的频率比厘米波频率高B、和机械波一样须靠介质传播C、同光波一样会发生反射现象D、不可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用于通信的无线电波能绕过建筑墙体从而保证手机能正常接收信号,而光波却不能绕过墙体实现正常照明功能,这是因为( )A、无线电波是横波,光波是纵波B、无线电波的波速小于光波的波速C、无线电波的振幅大于光波的振幅D、无线电波的波长大于光波的波长【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在地球上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球的光波的波长变长,可以判断该星球正在靠近我们远B、为了从高频电流中取出所携带的声音信号就要进行调制C、用光导纤维束传输图象和信息,这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D、根据麦充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一定可以产生电磁波【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关于雷达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雷达所用无线电波的波长比短波更短B、雷达只有连续发射无线电波,才能发现目标C、雷达的显示屏上不可以直接读出障碍物的距离D、雷达在能见度低的黑夜将无法使用【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关于LC振荡电路中的振荡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振荡电流最大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最大B、振荡电流为零时,线圈中自感电动势为零C、振荡电流增大的过程中,线圈中的磁场能转化为电场能D、振荡电流减小的过程中,线圈中的磁场能转化为电场能【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在LC电路中发生电磁振荡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容器的某一极板,从带最多的正电荷放电到这一极板充满负电荷为止,这一段时间为一个周期B、当电容器放电完毕瞬间,回路中的电流为零C、提高充电电压,极板上带更多的电荷时,能使振荡周期变大D、要提高振荡频率,可减小电容器极板间的正对面积【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在LC振荡电路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容器放电完毕的瞬间,回路中电流最强,电场的能量达到最大B、电感线圈电感量增大,则充电和放电过程变慢C、电容器充电完毕的瞬间,回路中电流最强,磁场的能量达到最大D、每一周期内,电容器完成一次充、放电过程【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哪些不是紫外线的作用( )A、荧光效应B、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C、杀死多种细菌D、遥控电视机和录象机【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电磁辐对人体有很大危害,可造成失眠、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按照有关规定,工作场所受电磁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电磁辐射能量)不得超过0.5W/m^2 .若某无线电通讯装置的电磁辐射功率是100W ,则至少距该装置多远以外才是安全的( )A、4mB、8mC、10mD、12m【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列波发生干涉时,振动加强的质点位移始终最大B、无线网络信号能绕过障碍物传递到接收终端,这是利用了衍射原理C、狭义相对性原理认为,在任何参考系中,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D、观察者相对于频率一定的声源运动时,接收到声波的频率一定发生变化【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真空中红光波长比绿光波长长B、红光光子能量比绿光光子能量大C、红光和绿光相遇时能产生干涉现象D、绿光照射某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红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关于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光源发出的光谱都是连续谱B、一切光源发出的光谱都是线状谱C、稀薄气体发出的光谱是线状谱D、做光谱分析时,利用连续谱和线状谱都可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答案】:【解析】:第14题【单选题】一种电磁波入射到半径为1 m的孔上,可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这种波属于电磁波谱的哪个区域( )A、可见光B、γ射线C、无线电波D、紫外线【答案】:【解析】:第15题【单选题】关于机械波和电磁波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都能发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现象B、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频率不同而已C、它们都可能是横波,也可能是纵波D、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只取决于介质,跟频率无关;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只跟频率有关【答案】:【解析】:第16题【单选题】如图所示是某一固定面内的磁通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在它周围空间产生的电场中的某一点的场强E 应( )A、逐渐增强B、逐渐减弱C、稳定不变D、无法判断【答案】:【解析】:第17题【单选题】有关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B、科学家法拉第预言电磁波的存在C、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大于光速【答案】:【解析】:第18题【单选题】20世纪中叶以后,移动电话快速发展.移动电话机( )A、既能发射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B、只能发射电磁波,不能接收电磁波C、不能发射电磁波,只能接收电磁波D、既不能发射电磁波,也不能接收电磁波【答案】:【解析】:第19题【单选题】下列不是应用电磁波的是( )A、电饭锅B、红外体温计C、紫外线消毒柜D、微波炉【答案】:【解析】:第20题【单选题】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某广播电台能够发射波长为50m的无线电波,那么收音机接收这个电台时调谐的频率应工作在( )A、150MHzB、500MHzC、6.0MHzD、3.0MHz【答案】:【解析】:第21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B、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D、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长λ、波速c、频率f之间满足关系式:c=λf【答案】:【解析】:第22题【多选题】下列关于电磁波谱各成员说法正确的是( )A、最容易发生衍射现象的是无线电波B、紫外线有明显的热效应C、X射线穿透能力较强,所以可用来检查工件D、明朗的天空看起来是蓝色是光散射的结果【答案】:【解析】:第23题【填空题】一个LC电路产生的电磁波的频率为10^6Hz,则它在真空中的波长为______m,若使这个LC电路中的L不变而产生电磁波的波长变为900m,则应将电路中的电容C变为原来的______倍.【答案】:【解析】:第24题【综合题】车载Mp3可以把Mp3中储存的音乐,以无线发射方式发射到车载调频立体声收音设备中,车主只需将汽车收音机的频率设定为车载Mp3的频率,或让收音机搜索到该频率即可进行播放.如图为某种型号的车载Mp3 ,若其设置频率为87.5MHz,试求:所发射的无线电波的波速是多少?""所发射的无线电波的波长是多少?""【答案】:【解析】:第25题【综合题】某LC振荡电路中,振荡电流变化规律i=0.14sin(1000t)A,已知电路中线圈的自感系数L=50mH,求:该振荡电流的周期为多少;""电容器的电容C.""【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知识结构体系(一轮复习)
高中物理所有知识体系简表高中物理知识结构体系(一轮复习)电磁学包括:电学和磁学两大部分。
包括电性和磁性交互关系,主要研究电磁波、电磁场以及有关电荷、带电物体的动力学,二者很难清晰分割。
高中物理知识结构体系(一轮复习)磁场磁的产生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磁场场力永磁体磁场直线电流磁场磁场对电流:安培力F=BIL 方向:左手定则通电导线在复合场中的平衡、运动磁感应强度B= F。
单位:特(牛/安·米)IL或韦伯/米2矢量性:B 的方向即磁场方向,B、F、L 的方向关系由左手定则确定。
磁感线意义:①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强弱;②磁感线的方向表示磁场方向。
磁通量磁通密度B= ;单位:韦伯/ 米2(特)S定义:因为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产生条件:闭合电路中一部分导体与磁场发生相对运动穿过闭合电路的磁场发生变化磁量化两面含义通变有方的磁场对运动电荷:洛仑兹力f=BqV 方向:左手定则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力,且R= mvBqV0 ⊥ B 时有:只受洛仑V2BqV=m ;R,T= 2 m Bqa.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与磁场发生相对运动(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随导体一起运动,受到的洛伦兹力的一个分力使自由电子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称为动生电流。
)b .穿过闭合电路的磁场发生变化(这时,变化的磁场周围产生电场,电场使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称为感生电流。
)法第磁应拉电感定动生电动势大小动生电流方向:右手定则ε=BLV律㈠法第磁应拉电感定感生电动势大小:ε =n 感生电流方向:楞次定律t律㈡自感现象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由自感而产生的电动势为自感电动势互感现象的应用变压器U1 =n1U2 n2 变电流即时值互感现象两相邻的载流回路,其中任一回路中的电流强度发生变化时,将在另一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一电动势称为互感电动势。
P 出=P 入(理想变压器)动量守恒定律有效值U=U m sinωtU= U m I2I=Im sinω tI=周期、频率、角频率T= 1 2f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动量定理运动力高中物理知识结构体系(一轮复习)电磁场和电磁波 电磁场是电磁作用的媒递物,具有能量和动量,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高三物理粤教版选修3-4单元测试:第三章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Word版含解析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道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对得4分,选不全但对得2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1.关于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频率越高,传播速度越大B.电磁波的能量越强,传播速度越大C.波长越长,传播速度越大D.频率、波长、强弱都不影响电磁波的传播速度2.关于电磁波的发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由普通的电容和线圈组成的LC电路叫闭合电路,实际上是不能用来发射电磁波的B.为了使振荡电路能有效地向空间发射电磁波必须采用开放电路C.电磁波是通过由天线和地线所组成的开放电路发射出去的D.使高频振荡电流的频率随声音信号而改变的过程叫调幅3.如图3-1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和电池组相连.用绝缘工具将电容器两板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关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和磁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3-1A.两极板间的电压和场强都将逐渐减小B.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场强逐渐减小C.两极板间将产生顺时针方向的磁场D.两极板间将产生逆时针方向的磁场4.一个无线电发射机,要使它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长由λ1变为2λ1,保持振荡电路中的电感不变,则电路中的电容将变为原来的()A.2倍B.4倍 C.2倍 D.2 25.要使开放式振荡电路发射的电磁波的频率增大,可以采用的方法是()A.提高电容器的充电电压B.将电容器的动片旋出一些C.增大电感线圈的匝数D.将软铁芯插入线圈中6.有一种高速磁悬浮列车的设计方案是在每节车厢底部安装强磁铁(磁场方向向下),并在两条铁轨之间沿途平放一系列线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当列车运动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会发生变化B.列车速度越快,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越快C.列车运动时,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流D.线圈中的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列车速度无关7.关于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变化的电场可产生磁场B.均匀变化的电场可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C.振荡电场能够产生振荡磁场D.振荡磁场能够产生振荡电场8.有一理想的LC振荡电路,电容器的电容为C,自感线圈的电感为L.开始时,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U,电路中无电流,现让电容C通过L放电,测电容C从放电开始到放电结束这段时间内,放电的平均电流为()A.CU2π4LC B.2U LCπL C.2πLC4CU D.U LC2πL9.某时刻LC振荡电路的状态如图3-2所示,则此时刻()图3-2A.振荡电流i在减小B.振荡电流i在增大C.电场能正在向磁场能转化D.磁场能正在向电场能转化10.一个LC振荡电路能与波长为λ的电磁波发生谐振,为了使它能与波长为3λ的电磁波发生谐振,保持电容不变,线圈的自感系数应是原来的()A.9倍 B.3倍 C.33 D.1911.有一装置如图3-3所示,整个装置处于真空中,从阴极K发射出的电子通过第Ⅰ区域,从阳极小孔B射出进入由金属管构成的第Ⅱ区域,离开金属管后进入有一均匀磁场的第Ⅲ区域,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电子在哪个区域内会发射电磁波()图3-3A.只在第Ⅰ区域B.只在第Ⅱ区域C.只在第Ⅲ区域D.只在第Ⅰ、Ⅲ区域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把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12.波长为1 mm的电磁波的频率为________Hz,周期为________s.13.在LC振荡回路中,L=2×10-4 H,C=2×10-6 F,则电容器的带电荷量从最大变为零经过的最短时间为________s.14.如图3-4所示的振荡电路中,线圈的自感系数为0.25 H,电容器的电容量为4 μF.当S闭合,电容器开始放电瞬间(t=0),上极板带正电,则当t=2×10-3 s时,电容器的上极板带______电荷;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为_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图3-4三、解答题(共41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12分)已知电磁波在空气中的波速为3.0×108 m·s-1,试计算下列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在空气中的波长:(1)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使用的一种无线电波的频率是990 kHz;(2)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播放东方红乐曲的无线电波的频率是20.009 MHz ; (3)上海电视台八频道的图象载波频率是184.25 MHz.16.(14分)在LC 振荡电路中,若C =0.000 1 μF ,要发出波长为30 m 的电磁波,问应采用多大电感的电感线圈?17.(15分)收音机的调谐电路,是一个LC 振荡电路,当该电路的固有频率与外来电磁波的频率相同时,该电磁波在该LC 电路中激起的振荡电流最强,即该电磁波被调谐电路从众多电磁波中“选”出——被收音机接收.今有一台收音机的LC 调谐电路由自感线圈和可变电容器组成,可变电容器电容的变化范围是30 pF 到300 pF ,调谐电路能接收到的电磁波的最小频率是550 kHz ,求它能收的电磁波的最大频率和最小波长各是多少?参考答案1答案:D2解析:发射电磁波,要用开放电路并且还要调制.使高频振荡的振幅随信号而改变叫做调幅.答案:BC3解析:由于极板和电源保持连接,因此两极板间电压不变.两极板间距离增大,因此场强E =Ud 将减小.由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 =UC ,d 增大时,电容C 减小,因此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减小,即电容器放电.放电电流方向为逆时针.在引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因此在两极板间的磁场方向也是逆时针方向.选B 、D.答案:BD4解析:根据T =2πLC 及公式v =λf ,f =v λ则T =1f =λv ,λ由λ1变为2λ1,T 增大1倍,所以在电感不变的条件下电容将变为原来的4倍.答案:B5解析:根据T =2πLC ,f =1T ,若要使频率增大,则L 和C 都减小或者减小其中一个,因电容C 与极板电压无关,故A 错误.将软铁芯插入线圈中使电感L 增大,频率减小,D 错误.增大电感线圈的匝数,电感L 增大,故f 减小,所以只有B 项正确.答案:B6解析:这是判断感应电流以及感应电流大小的问题,根据I =E R =nΔΦR·Δt 可知,列车的速度越快,磁通量的变化率越大,感应电流越大,选项D 错.答案:D7解析: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含义是变化的电场可产生磁场,而变化的磁场能产生电场,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不变的磁场,B 说法错误,其余正确.答案:B8解析:电容放电前带电荷量Q =CU ,放电后经过时间t =T 4=2π4LC 放电完毕.根据T =2πLC 平均电流i =Q t =CU×42πLC A =2U LCπL A.答案:B9解析:根据电容器两极板的带电情况和电流方向,可以判定出电容器正处于充电过程中,由电磁振荡的规律可知:在电容器充电过程中,电流是逐渐减小的,且在充电过程中,电场能逐渐增加,磁场能逐渐减小,即磁场能正在向电场能转化,可知选项A 、D 正确.答案:AD10解析:由于电磁波谐振条件是频率(周期)相同,即T =2πLC 中LC 相同即可. 而电磁波频率可通过光速f =cλ算出,若波长变为3λ,则f′=f 3=13×2πLC =12πC′L′,由于电容:C′=C. 则:L′=9L.答案:A11解析:电子在Ⅰ区域做匀加速运动,在Ⅱ区域做匀速直线运动,在Ⅲ区域做匀速圆周运动,即变加速运动,所以运动的电子在Ⅰ、Ⅲ区域产生非均匀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故电子在Ⅰ、Ⅲ区域内会发射电磁波.答案:D 12解析:v =λf ,f =v λ=3.0×1081×10-3 Hz =3×1011 Hz ,T =1f =3×10-12 s.答案:3×1011 3×10-1213解析:LC 振荡电路的周期公式为T =2πLC ,电容器的带电荷量由最大变为零需要T 4,即t =T 4=2πLC 4=π2LC. 代入数据得t =π×10-5 s.答案:π×10-514解析:根据周期公式T =2πLC =2π×10-3 s ,然后作出电荷量q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设上极板带正电时,所带电荷量为正),如下图所示.因为π2×10-3 s <2×10-3 s <π×10-3 s ,所以当t =2×10-3 s 时电容器上极板带负电荷,且此时电荷量在增加,故正在对电容器充电,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答案:负 逆时针15解析:根据v =λf 得:λ=v/f , (1)λ1=3.0×108990×103 m =303.03 m(2)λ2= 3.0×10820.009×106 m =14.99 m(3)λ3= 3.0×108184.25×106m =1.63 m.答案:(1)303.03 m (2)14.99 m (3)1.63 m16解析:电磁波的波速c =λf ,所以,波长为30 m 的电磁波的频率f =c λ=3×10830 Hz =107 Hz根据f =12πLC所以线圈的电感 L =14π2f 2C =14×3.142×1014×10-10H =2.5×10-6 H. 答案:2.5×10-6 H17解析:调谐电路所能接收到的电磁波频率与调谐电路本身的频率相同,根据f=12πLC可得:f max/f min=30030所以f max=f min·30030=550×30030kHz=1 738 kHz 又因为c=λf所以λmin=cf max=3×1081 738×103m≈173 m.答案:1 738 kHz173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3-4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做简谐运动的质点,其振动能量与振幅有关B .两列机械横波相遇,在相遇区一定会出现稳定的干涉现象C .电磁波是由均匀变化的电场或磁场产生的D .物体做受迫振动达到稳定时的周期等于外界驱动力的周期,与物体的固有周期无关E .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波源与观测者相互靠近时,观测者接收到的振动频率大于波源发出的波的频率B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用紫光作为光源,遮住其中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间距相等的条纹C .某人在水面上方观察水底同位置放置的红、黄、绿三盏灯时,看到绿灯距水面最近D .照相机镜头前的增透膜、信号在光导纤维内的传播都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E .电磁波与声波由空气进入水中时,电磁波波长变短,声波波长变长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质点做往复运动时所受的力与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这个质点一定在做简谐运动B .单摆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其振动周期与单摆的摆长无关C .只有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小或相差不多的时候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D .火车鸣笛时向我们驶来,听到的笛声频率将比声源发出的频率高E .向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编号就能知道血流的速度,这种方法应用的是多普勒效应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物体温度较高时,才能向外辐射红外线B .物体做机械振动,不一定产生机械波C .单摆具有等时性,即周期与振幅无关D .X 射线在磁场中偏转,穿透力较强,可用来进行人体透视E .机械波从一种介质传播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频率一定不变=x 置在时刻,平衡位0=t 在2 m/s.,波速为cm 2轴传播,振幅为x .一列简谐横波沿51 m 处的质点a 位移为1 cm ,平衡位置在x =5 m 处的质点b 的位移为-1 cm ,两质点运动方向相反,其中质点a 沿y 轴负方向运动,如图1所示,已知此时质点a 、b 之间只有一个波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m83.该列简谐横波的波长可能为A B .质点b 的振动周期可能为2 sC .质点a 、b 的速度在某一时刻可能相同D .质点a 、b 的位移在某一时刻可能都为正E .当t =0.5 s 时质点a 的速度可能最大也可能最小6.如图2甲所示,在水平面内,有三个质点a 、b 、c 分别位于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同时开始振动,振动图象均如图乙所示,所形b 、a 时刻0=1t .在8 m =ac ,6 m =ab 已知)(点开始振动,则c 时4 s =2t 成的机械波在水平面内传播,在图2A .该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2 m/sB .c 点的振动频率先是与a 点相同,两列波相遇后c 点的振动频率增大C .该列波的波长是2 mD .两列波相遇后,c 点振动加强E .两列波相遇后,c 点振动减弱7.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如图3所示实线为t =0时刻的波形图,该时刻振动恰好传到横坐标为60 m 的P 点,a 、b 为波传播方向上的两质点,b 质点的横坐标为70 m ;再过1.2 s 振动恰好传到横坐标为90 m 的Q 点,虚线所示为t =0时刻后某时刻的波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 .这列波的周期为1.6 sB .这列波的波速为50 m/sC .振动传到Q 点时,b 质点位于平衡位置且沿y 轴负方向运动D .t =2 s 时刻,a 质点在y =-5 cm 位置,且沿y 轴负方向运动E .虚线所示波形可能是t =6 s 时刻的波形8.图4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M 、N 是介质上的质点;图乙为质点N 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 .该波沿x 轴的正方向传播B .t =0时刻,质点M 向y 轴负方向运动C .经过一个周期,质点N 通过的路程为32 cmD .t =6.5 s 时,质点M 位于正向最大位移处m/s2-×1043.该波的传播速度为E 9.如图5所示,一束由两种色光混合的复色光沿PO 方向射向一上下表面平行的厚玻璃砖的上表面,得到三束光线Ⅰ、Ⅱ、Ⅲ,若玻璃砖的上下表面足够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 .光束Ⅰ仍为复色光,光束Ⅱ、Ⅲ为单色光B .玻璃对光束Ⅲ的折射率大于对光束Ⅱ的折射率C .改变α角,光束Ⅰ、Ⅱ、Ⅲ仍保持平行D .通过相同的双缝干涉装置,光束Ⅱ产生的条纹宽度要大于光束Ⅲ的E .在真空中,光束Ⅱ的速度等于光束Ⅲ的速度10.如图6甲所示是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0时的波形图,知波速v =2m/s ,质点P 、Q 相距3.2 m .则:图6(1)在图乙中画出质点Q 的振动图象(至少画出一个周期);(2)从t =0到Q 点第二次振动到波谷的这段时间内质点P 通过的路程.11.如图7所示,在坐标轴x =0和x =20 m 处有两个连续振动的波源,在介质中形成相向传播的两列波,t =0时刻两列波刚好传到x =2 m 和x =16 m 处,已知两列波的波速均为2.5 m/s.求:图7(1)从t =0到t =2.5 s 这段时间内,x =7 m 处质点运动的路程;(2)t =10 s 时,x =12 m 处质点的位移.时0.2 s =2t 时刻的波形,虚线是这列波在0=1t 所示的实线是一列简谐横波在8.如图12刻的波形.图8,则这列波的波速多T <31t -2t <T 2满足:T 轴正方向传播,且这列波的周期x 若波沿(1)大?(2)若波速大小为65 m/s ,则波的传播方向如何?13.如图9,上、下表面平行的厚玻璃砖置于水平面上,在其上方水平放置一光屏.一单色细光束从玻璃砖上表面入射,入射角为i ,经过玻璃砖上表面和下表面各一次反射后,在光屏上形成两个光斑.已知玻璃砖的厚度为h ,玻璃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为n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 .求:图9(1)两个光斑的间距d ;(2)两个光斑出现的时间差Δt .14.如图10所示,MNPQ 是一块正方体玻璃砖的横截面,其边长MN =MQ =30 cm.与MNPQ 在同一平面内的一束单色光AB 射到玻璃砖MQ 边的中点B 后进入玻璃砖,接着在QP 边上的F 点(图中未画出)发生全反射,再到达NP 边上的D 点,最后沿DC 方向射出玻璃砖.已知图中∠ABM =30°,PD =7.5 cm ,∠CDN =30°.(计算结果可保留根号)图10(1)画出这束单色光在玻璃砖内的光路图,求出QP 边上的反射点F 到Q 点的距离QF ;(2)求出该玻璃砖对这种单色光的折射率;.m/s) 83×10=c 已知真空中光速(求出这束单色光在玻璃砖内的传播速度(3) 15.如图11所示,△ABC 为等腰直角三棱镜的截面图,AB 与水平屏幕MN 垂直并接触于A 点.由红光和紫光两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垂直BC 边射向AB 中点O ,在光屏MN 上产生两个亮斑,已知该介质对红.2=2n ,233=1n 光和紫光的折射率分别为 (1)请画出光路图,并分析出AM 侧亮斑的颜色; (2)已知AB =10 cm ,求两个亮斑间的距离. 图11 16.如图12所示,AOB 为扇形玻璃砖,一细光束照射到AO 面上的C 点,入射角为60°,折,光30°=DAO ∠,BO ⊥AD ,R2面的距离为BO 点到C ,R 边,圆弧的半径为BO 射光线平行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 ,求:图12(1)玻璃砖的折射率及光线在圆弧面上出射时的折射角;(2)光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答案精析1.ADE 2.ACE 3.BDE 4.BCE 5.ACE 6.ACD7.ACE [振动传播的速度即为波速,v =xt =25 m/s ,B 选项错误;由题图知波长为40 m ,周期T =λv =1.6 s ,A 选项正确;振动传到Q 点时,b 质点振动时间为半个周期,各质点均沿y 轴正方向起振,因此当振动传到Q 点时,b 质点位于平衡位置且沿y 轴负方向运动,C 选项正确;t =0时刻a 质点沿y 轴正方向运动,经过半个周期第一次到达y =-5 cm 位置且沿y 轴负方向运动,因此在t =2 s =114T 时刻a 质点不在y =-5 cm 位置,D 选项错误;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虚线可以是t =(n +34)T (n =1,2,3,…)时刻的波形,n =3时,t =6 s,E选项正确.] 8.BCE 9.ACE10.(1)见解析图 (2)0.22 m 解析 (1)图象如图所示(2)从t =0到质点Q 第二次到达波谷所需时间t =Δx v +T =3.2-0.42s +0.8 s =2.2 s (或由质点Q 的振动图象得质点Q 在t =2.2 s 时第二次到达波谷)在这2.2 s 内质点P 经历t =2.20.8T =234T因而通过的路程为s =234×4A =22 cm =0.22 m.11.(1)(4+2) cm (2)-2 cm解析 (1)由题中图象得左侧波:λ1=2 m ,A 1=0.02 mT 1=λ1v =0.8 s ,ω1=2πT1=2.5π rad/s 波源振动方程:y 左=-0.02sin 52πt (m)左侧波经2 s 传播到x =7 m 处,该处的质点从t =2 s 开始振动;右侧波经3.6 s 传播到x =7 m 处,2.5 s 时还没有传播到x =7 m 处,由左侧波源的振动方程得x =7 m 处的质点在t =2.5 s 时的位移:y 左′=-0.02sin 52π(t -2)(m)= 2 cm则该质点经过的路程为s =2×2 cm+ 2 cm =(4+2)cm (2)由题中图象得右侧波:λ2=4 m ,A 2=0.02 mT 2=λ2v =1.6 s ,ω2=2πT2=54π rad/s 波源振动方程:y 右=-0.02sin 54πt (m)左侧、右侧的波分别经过4 s 、1.6 s 传到x =12 m 处,t =10 s 时,左侧波在x =12 m 处的位移:y 左″=-0.02sin 52π(10-4)(m)=0右侧波在x =12 m 处的位移:y 右″=-0.02sin 54π(10-1.6)(m)=-2 cm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可得,此时该处质点的位移为y =y 左″+y 右″=-2 cm.12.(1)95 m/s (2)沿x 轴负方向传播解析 (1)若波向右传播,传播距离Δx 满足Δx =kλ+38λ(k =0,1,2,3,…)由Δt =Δx v 知传播时间满足Δt =kT +38T (k =0,1,2,3,…)由于2T <t 2-t 1<3T ,因此k =2,故Δt =2T +38T由题图知λ=8 m ,根据波速公式v =λT解得v =95 m/s(2)波速大小为65 m/s 时,波在Δt 时间内传播的距离为Δx =v Δt =65×0.2 m=13 m =158λ 所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 13.(1)2hsin in2-sin2i (2)2hn2c n2-sin2i解析 (1)作出如图所示光路图,根据折射定律得sin isin r=n由几何关系得d =2h tan r 解得:d =2hsin i n2-sin2i(2)两光斑形成的时间差即为折射光束在玻璃砖内运动的时间,折射光束在玻璃砖内运动的路程s =2hcos r光束在玻璃砖内的速度v =cnΔt =s v解得:Δt =2hn2c n2-sin2i.14.(1)光路图见解析 20 cm (2)536 (3)635×108m/s解析 (1)设光在B 点的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r ,由已知条件有:i =60°,BQ =15 cm ,PD =7.5 cm =12BQ光路示意图如图所示,反射点为F 由几何关系得tan r =BQ QF =PDPF代入数据得QF =20 cm (2)易知tan r =34由数学知识推得sin r =0.6 由折射定律得n =sin i sin r =536(3)由n =c v 得单色光在玻璃砖内的传播速度v =c n =635×108m/s.15.(1)光路图见解析 红色 (2)(522+5) cm解析 (1)设红光和紫光的临界角分别为C 1、C 2,复色光在AB 面的入射角为i ,由折射定律可知sin C 1=1n1=32,C 1=60°同理C 2=45°,则有C 2=i =45°<C 1所以紫光在AB 面发生全反射,而红光在AB 面一部分折射, 一部分反射,由几何关系可知,反射光线与AC 垂直, 所以在AM 侧产生的亮斑为红色,光路图如图所示.(2)根据光路图,设折射角为r ,两个光斑分别为P 1、P 2.根据折射定律n 1=sin rsin i解得sin r =63由几何知识可得tan r =AO AP1,解得AP 1=522 cm由几何知识可得△OAP 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P 1P 2=(522+5) cm.16.(1) 3 60° (2)2Rc解析 (1)光在玻璃砖中的光路图如图所示,由于折射光线CE 平行于BO ,因此光线在圆弧面上的入射点E 到BO 的距离也为R2.因此光线在E 点的入射角α满足sin α=12,α=30°由几何关系知,∠COE =90°,因此光线在C 点的折射角为30°, 玻璃砖的折射率n =sin 60°sin 30°= 3.由于光线在E 点的入射角为30°,因此光线在E 点的折射角为60° (2)由几何关系可知,CE =R cos 30°=233R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为v =cn因此光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为t =CE v =2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