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砻江甲西滑坡倾倒弯曲_拉裂形成机制研究_苗朝

合集下载

雅砻江右岸某巨型滑坡变形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雅砻江右岸某巨型滑坡变形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雅砻江右岸某巨型滑坡变形机理及稳定性分析作者:吴超凡等来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年第06期摘要:[HT5”SS]某滑坡位于雅砻江流域内拟建卡拉水电站水库右岸单斜构造带内,呈方形展布,顺层巨型滑坡,主滑方向为NE向。

滑坡变形表现在中下部的局部表层蠕滑变形,其机理为蠕滑-拉裂-滑移式。

据野外调查和勘探成果,并结合该滑坡所处地质环境条件,运用弹性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该滑坡在天然状态下稳定性较好,最大剪应力集中在滑带附近,其值约0.27 MPa。

滑体中下部主要为水平位移,且滑体在重力作用下对力的约束最为敏感;上部则表现为以竖向位移为主。

关键词:滑坡;变形机理;稳定性;有限元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P642.22;TV2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近年来,随着电力需求的增大,各种级别的水电站建设发展迅速,但由此也遇到一系列的工程地质问题,拟建坝址滑坡稳定性就是典型问题之一。

许多学者为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黄栋等[1]在考虑渗流场和稳定场耦合的条件下,综合极限平衡分析法得出了库岸滑坡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并对晒网坝滑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王志军等[2]运用剩余推力法对三峡库区秭归县头道河Ⅱ号滑坡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做了分析和评价;吉锋等[3]在研究雅砻江中游某特大型滑坡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区分析了其稳定性;孙娟等[4]通过对不同工况下滑坡稳定性计算,分析了四川安县高川乡政府滑坡稳定性;卞建宁等[5]基于构建滑坡稳定性分析模型,利用推力法计算了四川地震灾区三兴庙滑坡稳定性;王湘锋等[6]运用传递系数法评价了成都市大邑县干岩子滑坡稳定性;邹小虎等[7]基于地质分析和简化毕肖普法分析了雅砻江甲西滑坡成因机制及其稳定性;黄达等[8]采用FLAC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某公路滑坡稳定性;刘涛等[9]则采用传统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对贵州水城曾家包包大型基岩滑坡稳定性进行了综合性评价;李会中等[10]在工程地质详查的基础上,以宏观分析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手段系统研究了乌东德水电站右岸拱肩槽边坡稳定性。

中国西部地区典型岩质滑坡机理研究

中国西部地区典型岩质滑坡机理研究

第19卷第3期2004年6月地球科学进展ADVANCE I N E ARTH SCIE NCESV ol.19 N o.3Jun.,2004文章编号:100128166(2004)0320443208中国西部地区典型岩质滑坡机理研究黄润秋(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59)摘 要:中国西部具有独特的地域地质环境和活跃的内外动力地质条件。

在这样的背景下,崩滑地质灾害十分发育,给人类居住环境及重大工程建设带来极大威胁和重大的损失。

阐明这些灾害的形成机理,尤其是大型滑坡的发生机理,对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根据作者在中国西部地区多年的研究工作实践,对几类典型的大型岩质斜坡变形及失稳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重点阐述了这些大型滑坡形成的地质条件、斜坡变形过程及发生机理的“概念模型”,其中包括滑移—拉裂—剪断的三段式模式、挡墙溃决模式、“超级强夯”模式等。

这些机理及模式的提出,对这一地区的防灾减灾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 键 词:中国西部;岩石滑坡;机理;地质灾害中图分类号:P642122 文献标识码:A1 概 述中国西南部地区地处青藏高原的东侧,受青藏高原近百万年来持续隆升的影响,在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之间形成了总体呈南北走向的巨大的大陆地形坡降带,构成我国大陆地形从西向东急剧骤降的特点;在此过程中,发育于青藏高原的长江(金沙江)及其主要支流(雅聋江、大渡河、岷江)以及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等深切成谷,从而在这个巨大的大陆地形坡降带上形成高山峡谷的地貌特征。

也正是由于受到青藏高原持续隆升的影响,高原物质向东部及东南部的挤出,从而在高原周边,扬子地台西缘形成和发育了大量挽近期以来有强烈走滑和逆冲活动的活动性断裂,导致在这个带上形成了以“高地壳应力”和“强地震活动”的区域内动力条件。

内、外动力条件在该地区的强烈交织与转化,从而导致这一地区特殊和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强烈的河谷动力学过程,主要表现为:高地应力环境、断裂强活动性及强震的特殊动力环境、深切峡谷的强卸荷改造环境、复杂岩(土)体结构环境、复杂水文地质环境和特殊的河床深厚覆盖层环境等。

雅砻江卡拉一带滑坡灾害遥感调查

雅砻江卡拉一带滑坡灾害遥感调查

雅砻江卡拉一带滑坡灾害遥感调查杨金中杨日红(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 100083) 摘 要:以ETM+和美国军事卫星数据为遥感数据源,通过数据处理、信息提取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对雅砻江卡拉一带的滑坡地质灾害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滑坡;遥感调查;雅砻江 雅砻江地区是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的地区之一。

2005年7—9月,我们利用相关遥感资料,对雅砻江卡拉一带的滑坡地质灾害进行了调查。

 0 工作区概况工作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木里县卡拉乡-麦地龙乡一带,地理坐标:东经101o~101o45′,北纬28o10′~28o45′。

工作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贡嘎雪山、太阳山、羊奶梁子、万年雪山、锦屏山等五大山系近南北平行纵贯工作区,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四、五月间为大雪所覆。

区域最大河流为雅砻江,在麦地龙乡一带水面高程为1990m左右,下行40km至卡拉附近时,水面高程为1890m左右,河流下切严重,地形高差悬殊。

区域山脉高者五千余米,低者一千多米,地势复杂、险恶;雅砻江沿线高差均在1000m以上。

 1 工作方法本次工作以航天遥感为主要手段,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处理、信息提取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来完成。

工作过程中,充分利用遥感资料,制作信息丰富、层次分明、真实美观的影像图,并注重滑坡地质灾害、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背景、隐伏断裂(包括活动性断裂)等的信息提取研究。

技术流程如图1。

 (1)遥感数据处理 影像图制作参照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15968-1995)执行。

本次工作采用了ETM数据2景、军事卫星数据5景。

图像数据总体上清晰、少云,质量优良。

根据ETM各波段的特征与应用范围及工作区实际特点,影像图成果图件的编制采用了TM7、4、3波段的合成处理;构造解译和地质灾害解译用的遥感底图采用了TM4、5、7和5、4、3数据波段组合;采用IHS(亮度、色度、饱和度)变换法,将ETM数据和军事卫星数据进行了融合处理。

中国西藏金沙江白格滑坡灾害研究

中国西藏金沙江白格滑坡灾害研究

第30卷第1期2019年2月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 Vol.30No.1Feb.2019DOI :10.16031/ki.issn.1003-8035.2019.01.01中国西藏金沙江白格滑坡灾害研究王立朝,温铭生,冯振,孙炜锋,魏云杰,李俊峰,王文沛(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北京100081)摘要:高位滑坡灾害链成为我国西南山区典型地质灾害,引起公众极大关注。

2018年10月10日,西藏自治区江达县白格村发生特大型高位岩质滑坡-堰塞湖灾害,造成金沙江断流2日。

本文基于地质调查、多期遥感影像解译、现场变形监测及其数值方法等对白格滑坡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以无人机影像获取的高精度DEM 为基础,采用3D Analyst 工具计算得到,第一次下滑体积约3.50ˑ107m 3,堰塞体积约2.40ˑ107m 3,第二次滑动体积1.60ˑ106m 3,后缘残存块体总体积约3.95ˑ106m 3。

变形监测和数值模拟发现,残存块体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研究表明,高山峡谷地貌、金沙江构造断裂带岩性破碎是地质灾害发育的基础地质条件,地震、冻融和降雨是此次滑坡的诱发条件。

关键词:金沙江;滑坡;堰塞湖变形监测中图分类号:P64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035(2019)01-0001-09收稿日期:2019-02-22;修订日期:2019-02-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青藏高原东缘古滑坡复活机理与早期识别研究(NO.41731287)第一作者:王立朝(1972-),男,岩土工程专业,博士,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

E-mail :wanglc@mail.cigem.gov.cn通讯作者:温铭生(1977-),男,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博士,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防治工作。

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

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

J ournal o f E ngineering G eology 工程地质学报 1004-9665/2008/16(6) 0730 12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黄润秋 裴向军 李天斌(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59)摘 要 大光包 红洞子沟巨型滑坡是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规模滑坡,其体积达7.42亿m3,堰塞坝高达690m,是我国已知的最大规模地震滑坡和最高的滑坡堰塞坝,也是目前全世界已知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方量在5亿m3以上的超大规模滑坡之一,其高达690m的滑坡堰塞坝为目前世界最高的滑坡坝。

滑坡位于发震断层上盘,距发震断裂 映秀 北川断裂不足7k m。

震前斜坡为三面切割的孤立型山脊,相对高差达1500m;斜坡岩层走向与坡面近于垂直,层面延展性极好,构成滑动面形成的基础。

调查和分析表明,斜坡的临空条件和贯通性好的灰岩层面是滑坡产生的基础;而高强度和长持时强震地面运动是导致滑坡产生的根本因素。

滑坡产生的机理和过程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即坡体震裂、松弛和解体阶段、高速溃滑阶段、震动堆积阶段、二次抛射和碎屑流堆积阶段。

失稳高速下滑的坡体,形成了沿主滑方向长4.2k m,宽2.2k m的堆积体,高速流动的碎屑流越过下游侧风波岩山脊,沿红洞子沟形成了长1k m的碎屑流堆积区。

关键词 大光包滑坡形成机制溃滑震动堆积中图分类号:P642.22 文献标识码:ABA SI C CHARACTERISTICS AND FOR M AT I ON MECHAN IS M OF THE LARGEST S CALE LAND S L IDE AT DAGUNGBAO OCCURRED DUR ING THE W ENCHUAN EARTHQUAKEHUANG Runq i u PE I X iang jun LI T i a nbin(StateK ey Laboratory of Geo-H azard Prevention an d G eo-Environ m e nt Protecti on,Chen gdu Uni versit y of T echnology,Chengdu 610059) Abst ract The landslide atDaguangbao andH ongdongzi g ou site i s the largest a m ong a ll landslides occurred during t h eW enchuan E arthquake.Its vo l u m e is up to742Mm3,and its debris da m hei g ht reaches690m.So it is a lso the m ost largest sca le l a ndsli d e triggered by earthquake a m ong a ll i n vesti g ated landsli d es i n China.Add itionally,it has t h e highest debris da m or i g i n ating fro m l a ndsli d e i n Ch i n a.It is even one of a fe w super large-scale landslides kno w n a ll over t h e world,whose i n d i v idua l vo l u m e is over500Mm3.The debris da m for m ed by th is landslide can be the h i g hest around the w orl d.The landslide i s located on the upper plate of the Causative Faul.t It is nearly7 k m a w ay fro m the tri g geri n g se is m ic fracture o fY i n gx i u-be i c huan fau l.t The sl o pe was an iso lated ridge before the Earthquake.its'the ridge had its3sides cu.t Its he i g ht d ifference reaches1500m.The str i k e o f cli n o then w as al m ost vertical to the sl o pe surface.the cli n othen had perfect ex tensi o n.They co m posed together t h e basic cond itions of sli d i n g surface f o r m ation.Our i n vesti g ati o n and ana l y sis sho w that the free surface conditi o ns o f t h e sl o pe and the surface connectivity of li m estone bedd i n g plane w ere t h e base o f landsli d e f o r m ation.And the ground m ove m ent re su lted fro m the i n tensive quak i n g w ith large i n tensity and long durati o n w as the rad ica l triggering factor o f the land*收稿日期:2008-11-10;收到修改稿日期:2008-12-10.基金项目:本项工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汶川地震灾后调查主任基金资助(编号:40841009).第一作者简介:黄润秋,主要从事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 ai:l hrq@cdu sli d e.The m ec han is m and process of the landsli d e cou ld be d i v ided i n to4stages as fo ll o w s:(a)the stage of sl o pe body shatter,re laxation and disi n tegrati o n,(b)the stage of h i g h speed sli d i n g,9c)the stage o f accu m u lati o n w ith shock,and(d)the stage o f the second projectile and debris flo w depositi o n.Because o f destab ilizati o n and high speed sli d i n g do w n,t h e sl o pe m ass co m posed a deposit body a l o ng m ain d irection of sli d i n g,4.2km l o ng and2.2 k m w i d e.H i g h-speed clastic flo w cr ossed do w nstrea m Fengboyan,and for m ed a deposit zone of debris flo w a l o ng H ongdongzi g ou,1km long.K ey w ords D aguangbao large-sca le landslide,For m ation m echan is m,S li d i n g,Accu m uation w ith shock,W en chuan E arthquake,Ddebris da m1引 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断裂带发生了震级高达M s8.0级的汶川特大地震。

两河口水库区索依村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两河口水库区索依村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两河口水库区索依村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朱容辰;沈军辉;刘毅;张云祥;顾涛;章志锋【期刊名称】《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年(卷),期】2008(019)004【摘要】索依村滑坡位于两河口水电站近坝库区,为一古滑坡.本文从斜坡地质结构分析人手,结合雅砻江河谷地貌演化,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演化机制,进而评价了滑坡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滑坡发生于陡立板岩顺向层状结构斜坡中,其变形破坏模式为倾倒弯曲一拉裂型,形成于雅砻江Ⅲ级阶地形成以后至Ⅱ级阶地形成前的河谷快速下切期.是在河谷强烈下蚀作用及凹岸侧蚀作用下,斜坡岩体发生侧向卸荷,并在重力场作用下发生倾倒弯曲拉裂变形而形成.滑坡现状处于稳定状态,两河口水电站施工期导流围堰回水情况下,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对水电工程施工安全不会带来重大影响.【总页数】4页(P77-80)【作者】朱容辰;沈军辉;刘毅;张云祥;顾涛;章志锋【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2【相关文献】1.三峡水库区严家坡滑坡成因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J], 肖学沛;李天斌;张志龙2.三峡水库区江阳坪滑坡成因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J], 李进莲;陈必威3.河南省方城县竹园村梁庄组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J], 赵红伟;赵钦4.S210省道两河口危岩体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J], 李萍; 王首智5.大型牵引式土质滑坡形成机制分析及稳定性评价——以甘洛县西西呷村滑坡为例 [J], 刘定霞;张青云;李占飞;陈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岭县龙朝树滑坡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

关岭县龙朝树滑坡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

关岭县龙朝树滑坡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基于对龙朝树滑坡的现场调查,分析滑坡的形态、物质结构及变形特征等,对龙朝树滑坡的成因机制有了初步的认识。

分析表明其中缓倾内上硬下软的坡体特征是龙朝树滑坡形成的内在控制因素,强降雨是主要诱发因素。

滑坡的形成过程包括压缩-倾倒-拉裂阶段、”锁固段”形成阶段和高速启动-碎屑流形成三个阶段。

标签:龙朝树古滑坡堆积体成因机制1前言2010年6月,贵州省关岭县出现持续强降雨,龙朝树古滑坡堆积体出现明显滑移、开裂等变形现象,坡体下侧靠近坝陵河,一旦古滑坡体再次复活,阻塞坝陵河,将对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对坡体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其失稳的成因机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2滑坡区环境地质条件关岭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年均降雨量1212毫米,每年4~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3.7%。

研究区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向广西丘陵倾斜过渡的斜坡地带,总体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

滑坡区位于县境东侧中山区。

坝陵河深切形成峡谷,分水岭为残留高原面。

河谷形态近似呈不对称“U”,右岸总体为中陡坡,横向冲沟发育;左岸坡形上陡下缓,平均坡度约15°,860m以上,为中陡坡,局部为陡崖,平均坡度约40°。

滑坡基岩包括三叠系下统安顺组(T1a)和三叠系上统赖石科组(T3ls)。

第四系堆积体主要为龙朝树古滑坡堆积体,此外在斜坡陡缓交界部位有少量崩塌堆积层,坡体下部地表有厚度不大的残坡积层。

安顺组灰岩(T1a)分布于滑坡后壁以上,为灰色中至厚层白云岩、角砾岩及灰岩等。

赖石科组主要由灰、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粘土岩与岩屑粉砂岩组成不等厚韵律互层。

在本区,赖石科组与安顺组为断层接触。

区内有龙朝树逆断层穿过。

位于坝陵河左岸坡体中下部陡缓交界处,从滑坡后缘通过,延出本区。

断层产状N26°W/NE∠35°~38°。

区内出露基岩产状主要为N55°~67°E/NW∠76°~85°,N35°~40°W/SW∠32°~45°。

下田镇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初步研究

下田镇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初步研究
约25 .m。
强 烈 ,对岩 体的结 构和强度均 不利 ;江水位 涨落变幅较 大 ,水位反 复变 动带 内岩体强 度低 、边坡 稳定性 差 。植 被的根 系对岩石 裂缝的 扩 展 、植被 的重量 和风对裸露 植被 的摇动 力量等对斜 坡的稳 定性起
相反作 用。 32 滑坡 变形破 坏过程分析 . 滑坡地 带为顺倾坡 ,后缘 有断层 通过 ,处 在雅著 江的 凸岸 ( 右 岸 )。河 流的侧蚀 作用导 致前缘临 空 ,面理 结合 力弱 ,北东 向结构 面发育 ,具 备滑移拉 裂条件 。因此 ,该滑坡为滑移— 拉裂破坏模式 。
表 1下田镇滑坡分区要 素一 览表
3 滑 坡 成 因机 制分 析
31 滑坡 主控 因 素 分 析 .
图1 下 田镇 滑 坡 滑 体 全 貌 图
( ) 1 地形条件 。下 田镇滑坡 的地 貌形 态前陡 后缓 ,前部悬 崖陡 峭 ,坡度达6 。以上 ,高度达2 0 0 0 余米 ;后部坡度 与岩层倾角大 致相 当 ,约3 。 ,加之 地处河 流冲蚀 的凹岸 ,坡 面走 向与岩层 走向夹 角 5 仅2 。 。 5 ( ) 2 地层岩性及岩体结 构。区内基岩为二叠 系冈达概组 与三叠 系杂谷 脑组 的薄 ~中厚层 大理岩 与薄 ~中厚层板 岩互层 。根据 岩性 及岩体 物理力 学性质分析 ,并结 合滑坡 前缘 出露 的大理 岩判断 ,滑
形成滑坡 。
k 0 曩 £ 口 曩 n - 制 ‘
= r l● r ・
圊 ¨-
() 3 地质构造 。受 构造运动影 响,区内主要发育 四组节理 ,一 组倾 向SE S ,一组倾 向近S WW ,一组 倾向N ,一组倾 向N ,其 中 W E SE E 向节 理为该 滑坡基岩 发育 的优势 节理 ,层面 与节理 裂隙 的不利 组合为边坡变形失稳提供了边 界 ,成为控 制滑动的关键 。 ( ) 4 水文地 质条件 。水 的楔劈 力促进了结构 面的扩张破坏 ,降 低岩体特 别是板理 面的 强度 。并 且地下水 的静水 压力使 板理面 上的 有效法 向应力 降低 ,从而 降低 了抗 滑力 。而且切 割面 中的静水 压力 还增加 了滑坡体 的下 滑力 ,从而使边坡的稳定条件恶化 。 () 5 地震 等其它外 力条件 。雅砻江河谷 日照充足 ,干湿 两季分

基于数值流形法的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破坏模拟

基于数值流形法的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破坏模拟

第23卷第1期2021年3月防灾科技学院学报J.ofInstituteofDisasterPreventionVol.23,No.1Mar.2021基于数值流形法的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破坏模拟王欢欢,郭明珠(北京工业大学城建学部,北京 100124)摘 要:倾倒变形破坏是岩质边坡的一种典型破坏失稳形式,为研究重力作用下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在不同岩层倾角下的破坏特征,使用石根华博士提出的二维数值流形法(NMM),以青藏高原金沙江流域的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索多西乡贡扎倾倒滑坡为研究案例,依据实地考察数据建立数值计算模型,模拟反倾岩质边坡的倾倒破坏过程。

研究表明:岩层倾角小于45°时,反倾斜坡的变形破坏是从边坡中部倾倒区域开始的,倾倒区的破坏使得上部的稳定区岩石逐级发生破坏成为倾倒区的主体,从而提供了巨大的下滑力推动下部岩体发生滑移,使得整个斜坡发生倾倒破坏;当岩层倾角大于45°时,边坡的变形是由边坡下部逐渐向上部坡顶发展,且边坡上部也会出现明显的弯曲变形,呈“点头哈腰”式变形破坏。

关键词:反倾滑坡;数值流形法;倾倒破坏;岩层倾角中图分类号:TU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047(2021)01-0030-06收稿日期:2020-12-05基金项目:青藏高原重大滑坡孕育的内外动力条件及其耦合作用机制(2018YFC1505001)作者简介:王欢欢(1996—),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数值流形方法相关应用.通讯作者:郭明珠(1964—),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工程抗震方面研究.0 引言 反倾岩质边坡是指边坡坡面走向与岩层的倾向相反的边坡[1]。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反倾层状岩体的变形特征、破坏形式、成因机制、稳定性分析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2-8]。

Goodman和Bray等首先把极限平衡原理用于反倾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评价中[9]。

安明旭等根据反倾岩质边坡弯曲破坏的特点,使用弯曲剪切-滑移破坏模式的分析方法,通过工程实例论证得出岩层倾角越陡、坡角越大,边坡的稳定性越差[10]。

滑坡勘察报告

滑坡勘察报告

第一章概述受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我院承担了诸永高速公路台州段第一合同(左K120+085-K120+169)段滑坡工程地质勘察任务。

第一节序言该边坡位于仙居市埠头镇红岩村, 诸永高速公路台州段第一合同段境内,由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里程左K120+085-K120+169路堑边坡,右侧为半溪1号桥。

设计路面标高393.11~391.152米,线路最大纵坡2%。

2005年8月右线桥梁开始施工。

2005年11月9日至14日连续降雨后,2005年11月16日下午2时许,突然发生山体滑坡,滑体长约75m,宽约80.0m,形成错落台高约12.0m,滑动方量约45600m3,右线已施工的桥梁人工挖孔桩柱被毁,并在已滑动边坡后侧形成一个更大的潜在滑坡危险区。

第二节目的、任务及依据的技术标准本次勘察的目的是查明滑坡的位置及分布范围,分析斜坡失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提出治理建议。

按照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诸永高速公路台州段第一合同(左K120+085-K120+169)段滑坡勘察技术要求》,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务为:1、查明滑坡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2、查清滑坡规模及破裂壁、滑床、滑带、滑坡台地、滑坡裂缝等滑坡要素特征;3、查明滑坡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滑动面的抗剪强度指标,对无法取得强度指标的碎石土类反演求得其C、φ值;4、分析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滑坡体稳定分析;5、根据滑坡体现状等提供滑坡治理措施与建议。

执行规范有: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第三节工作方法、过程及质量评述本次勘察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工程钻探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理县垮流沙滑坡发育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

理县垮流沙滑坡发育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

理县垮流沙滑坡发育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垮流沙滑坡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是该区典型的一种滑坡类型。

研究该滑坡的形成机制,对认识该区的滑坡变形破坏规律,评价区域斜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滑坡岩层层面陡倾坡内,属于弯曲(倾倒)-拉裂型,滑坡上游侧缘时常有碎石滚落山下,堵塞河道,形成小型堰塞湖。

滑坡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滑坡堆积体在自然条件下有潜在不稳定发展趋势。

标签:滑坡陡倾坡内弯曲-拉裂0引言垮流沙滑坡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理县薛城镇,回龙桥滑坡位于四川省理县薛城镇沙金村,孟屯河右岸,小沟出口下游。

中心点坐标为东经103°16′01.83″,北纬31°33′21.09″。

滑坡体平面呈舌头状形态,弯弧开口指向河谷,是一岩质陡倾坡内的古滑坡。

因为在河谷起风的时候,时常会从坡顶滚落碎石,所以当地的居民都称呼它垮流沙。

(如图1)1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1.1地形地貌理县位于川西北高山、极高山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形呈蜿蜒起伏的立体单元,地形由北西向南东倾斜。

境内群山连绵,峰峦重叠,山峰海拔高程多在4000 m以上,最高点位于与汶川交界的万年雪峰,高程5922 m,最低点为杂谷脑河理县出境处——桃坪乡古城五里界牌,高程1422 m,相对高差4500 m。

1.2地层岩性垮流沙滑坡研究区内主要岩性有:泥盆系:主要出露危关群地层,以炭质千枚岩夹石英岩、结晶灰岩为主;石炭、二叠系:两套地层露天不大,两组岩层很难明显划分,主要为浅海沉积相。

在研究区岩性以千枚岩为主;三叠系:是县域内出露最为广泛的地层。

在研究区岩性以深灰色灰岩与粉砂岩、板岩互层;第四系:区内第四系除了滑坡堆积物外,还有冲洪积、坡残积和崩坡积物,以碎石土为主。

1.3地质构造理县境内经历过多次构造变动,形成了扭动构造体系的热务沟旋卷构造。

同时伴以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使之更加复杂化。

研究区内主要有薛城S型构造和马尔康北西向构造,且以褶皱占主导地位,多为倒转复背斜、倒转复向斜,断裂以压性、压扭性为主。

甘肃舟曲垭豁口滑坡复活机理及成因探讨

甘肃舟曲垭豁口滑坡复活机理及成因探讨

DOI :10.16031/ki.issn.1003-8035.2021.02.02甘肃舟曲垭豁口滑坡复活机理及成因探讨窦晓东1,张泽林2(1.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甘肃 兰州 730000;2.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摘要:2019年7月19日18时许,甘肃舟曲县垭豁口滑坡复活,约3.92×106 m 3的滑体顺坡而下,迅速流入岷江,堵塞河道,造成河道水位上升,江边公路中断,滑坡变形持续至8月中旬。

基于野外勘察、遥感解译、钻孔勘探等方法获取了滑坡变形的基本特征,并开展了滑坡监测工作,并结合气象资料,探讨了该滑坡复活原因及启动机制。

初步研究认为,该滑坡为降雨诱发。

通过对滑坡变形历史进行梳理,结合滑带证据,滑坡复活机理可概括为:首先上部块体缓慢蠕变,降雨后发生塑性流滑;其次,因上部滑体堆积在滑坡中部,造成中部平台堆载,引发中部滑体变形;最终一滑而下,刮产连带下部滑体坠入河道。

滑坡的上中下三部分滑体逐步被激活,最初缓慢变形,随后加速启动。

滑坡变形模式为蠕滑—拉裂—流滑。

对滑坡变形过程和机理的初步判断为滑坡灾害应急处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垭豁口滑坡;舟曲县;蠕动;流滑中图分类号: P642.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8035(2021)02-0009-10Mechanism and causal analysis on the Yahuokou landslide reactivation and causes (Zhouqu County, Gansu, China)DOU Xiaodong 1,ZHANG Zelin 2(1.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stitute of Gansu Province , Lanzhou , Gansu 730000, China ;2. College of WaterResources and Civil Engineering ,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The report described a recent landslide happened in Zhouqu Country, China. At 18: 00 pm Beijing time, on July 19,2019, the Yahuokou landslide was reactivated, about 3.92 × 106 m 3 of debris slumped from the slope caused Minjiang River channel blockage, water level rise, and road interruption. Fortunately, nobody was injured. In order to seek the geomorphologic and stratigraphic characteristics, the reactivated causes and the dynamics mechanism of the landslide, field survey, remote sensing image, drilling prospecting, landslide monitoring and rainfall data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The outlook of the landslide event was given. Evidences of the sliding zone indicated the landslide is a flow-slide deformation pattern. The landslide mechanism is summarized as: firstly, slow plastic flow-slide occurred in the upper sliding body. Then the platform in the middle gentle slope was preloaded by the post upper part failure deposits, resulting in the “cutting and filling ” effect. The failure form is creep-tension cracks-debris flow-slide. At last, the block on the lower part slumped. Specifically,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parts of the landslide all transferred stress in this mode, being activated step by step, and slowly slumped into the river.Keywords :Yahuokou landslide ;Zhouqu County ;slumped ;flow slid收稿日期:2020-04-03; 修订日期:2020-04-1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41902269)第一作者:窦晓东(1984-),男,甘肃兰州人,学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灾害研究。

新罗区江山某滑坡形成机制和稳定性分析

新罗区江山某滑坡形成机制和稳定性分析

新罗区江山某滑坡形成机制和稳定性分析
罗均宇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14(040)032
【摘要】对某滑坡的形成机制、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滑坡体和滑带土的性质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论证,椐据滑坡的环境地质特点提出了滑坡的综合处理措施,指出人类的工程活动应符合自然规律,不能以破坏地质环境为代价.
【总页数】3页(P65-67)
【作者】罗均宇
【作者单位】福建东辰综合勘察院龙岩分院,福建龙岩36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22
【相关文献】
1.弯曲-拉裂型滑坡形成机制和稳定性分析——以木里河卡基娃滑坡为例 [J], 陈敏;刘良春;叶胜华
2.九龙峡水电站I#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J], 王军
3.拉萨市城关区某滑坡形成机制及其稳定性分析 [J], 罗绍强;尹霄;肖进
4.周家坝高垭口滑坡特征及形成机制、稳定性分析 [J], 袁兆平;陈思尧;朱国宝;杨剑红
5.丽江山区某滑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方案研究 [J], 马和文;普海清;梁璞;王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雅砻江中游某滑坡成因机制分析

雅砻江中游某滑坡成因机制分析

雅砻江中游某滑坡成因机制分析
马坤;石豫川;厉成武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09(035)001
【摘要】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从滑坡体的边界条件及地质基本特征入手,对滑坡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滑坡体的数值模拟分析,更好地认识了滑坡体的成因机制和演变规律,验证了模拟的合理性.
【总页数】3页(P112-114)
【作者】马坤;石豫川;厉成武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13.62
【相关文献】
1.雅砻江中游老里沟坡面型泥石流成因机制及危险度评价 [J], 杨栓成;梁瑞锋;陈明;杨敏
2.雅砻江中游某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分析 [J], 毛硕;王运生
3.雅砻江甲西滑坡成因机制及其稳定性分析 [J], 邹小虎;沈军辉;张进林;廖明亮;胡耀飞
4.雅砻江中游左岸斜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
——以九龙县烟袋乡为例 [J], 熊俊松
5.雅砻江上游某巨型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J], 厉成武;唐兴君;王光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雅砻江普斯罗坝址深部裂缝带成因的探讨

雅砻江普斯罗坝址深部裂缝带成因的探讨

Discussion on the Origin of Deep-fissure Zones at the Site of Pusiluo Dam, Yalongjiang River
作者: 李玶[1] 李愿军[2] 杨美娥[1] 赵东芝[1]
作者机构: [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2]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武汉430072
出版物刊名: 中国工程科学
页码: 11-20页
主题词: 雅砻江普斯罗坝址 深部裂缝带 卸荷和重力滑塌 活断层
摘要:雅砻江普斯罗坝址在工程勘探过程中,发现了深部裂缝带,裂缝带位于100~200m 深处,与地表有巨厚的完整岩体相隔,产状与该区的一组NE向断裂基本一致;断层物质的最新形成年龄为2.7~9万年,裂缝面上有水平、斜向和上下擦痕,表明深部裂缝带可能是断裂带新活动的结果。

断裂新活动所产生的地震波,受到疏松破碎带的阻挡,导致深部裂缝带出现。

这一成因机制,在地下核爆炸和岩石动力学的试验观测中有所证实。

基于赤平极射投影法的岩质边坡破坏模式预测

基于赤平极射投影法的岩质边坡破坏模式预测

基于赤平极射投影法的岩质边坡破坏模式预测刘发祥;何鹏;唐升贵【摘要】以苗家坝水电站右坝肩岩质边坡的测绘为例,引入赤平极射投影的方法,基于优势结构面和其他随机结构面的特征和现场调查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边坡自然状态下的变形破坏模式和地质历史演变过程,进而对开挖工程边坡可能出现的主要变形破坏模式进行了预测,得出了右坝肩边坡的主要变形破坏模式、形成机理及发生可能性和规模.这种方法不仅考虑到了结构面的空间组合关系、结构面的成因和性质,同时也考虑了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出现的地质演变过程,一定程度上从时空观的角度分析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就工程本身而言,更有实际意义,是边坡变形破坏模式研究的一种综合思路.【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4(014)020【总页数】6页(P172-176,185)【关键词】赤平投影原理;岩质边坡;破坏模式;地质演变过程【作者】刘发祥;何鹏;唐升贵【作者单位】贵州有色地质工程勘察公司,贵阳550005;四川大学省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5;贵州有色地质工程勘察公司,贵阳55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2苗家坝水电站位于白龙江中游、甘肃省文县境内,距碧口水电站约31.5 km,总装机容量240 MW(3×80 MW),设计年发电量9.07×108 kW·h,工程规模属二等大(2)型。

拟选坝址位置地形上呈“V”形河谷,两岸边坡陡峭。

根据可研设计,建设中将在坝址右岸形成高约185 m的工程高边坡,建成后,右坝肩坝顶高程以上永久边坡高约75 m,边坡高度大,岩体结构面较发育,常发育层间挤压带和层间错动带,坝肩边坡的破坏模式极其复杂,开展边坡破坏模式预测研究对后期支护设计计算和施工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往往受控于坡体的地质结构面,边坡的破坏模式取决于边坡中结构面的空间组合,把握岩质边坡中结构面的空间几何关系是合理判断边坡可能失稳模式以及对边坡的稳定性进一步分析研究的前提[1—4]。

贵州上洋水河流域拉裂—倾倒型崩塌机理研究

贵州上洋水河流域拉裂—倾倒型崩塌机理研究

贵州上洋水河流域拉裂—倾倒型崩塌机理研究李霍;巨能攀;郑达;彭红明【摘要】Many kinds of complex rockfall geological disasters are induced by the mining at the upstream side of the Yangshui river basin in Guizhou province. The cracking-topple model of failure is taken as an example in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lope structure, the process of the rockfall developing is studied. It includes the exerted force, the compression and the dilatancy in rock mass. During the study, the spacing-stress-analysis theory of rock mechanics is used. The DEM simulation is used to verifying the deformation behavior and failure mode. The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as follow. The rockfall is triggered by the Phosphate mining. Then the stress-strain adjustment and deformation of the rock mass are caused so that the rock mass dilatancy leads to instability of rock dumping, and then cause collapse. The process of load and deform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hases as follows. The discontinuities are stretched and cut through. The compressed rock mass deformed. The rock mass gets dilatancy. And the rock mass gets failure. The adjustments of the stress and strain, the deformation and the cracks influence each other.%贵州上洋水河流域采矿工作引发了形式多样、成因复杂的崩塌地质灾害.以拉裂—倾倒式崩塌失稳模式为例,在分析斜坡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岩体力学理论对崩塌形成岩体的受力演化过程以及中间出现的压缩、挤胀等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再现了崩塌形成的变形破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磷矿开采产生采空区引起斜坡的应力应变调整,使得岩体产生变形,出现挤胀扩容现象导致岩体失稳倾倒,继而引发崩塌.岩体受力变形过程分为应力调整结构面张拉贯通-岩体变形受压-坡脚岩体挤胀扩容-岩体失稳破坏等4个阶段.在这整个过程中,应力应变的调整和岩体的变形形态以及裂隙的张拉形成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崩塌的进行.【期刊名称】《工程地质学报》【年(卷),期】2013(021)002【总页数】8页(P289-296)【关键词】采矿;崩塌机理;力学理论分析;离散元【作者】李霍;巨能攀;郑达;彭红明【作者单位】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610059;中国中铁二院成都地勘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1贵州上洋水河流域地形切割剧烈,谷深坡陡,地质构造复杂,断裂构造发育;气候潮湿多雨,降雨强度大,由于人类采矿活动频繁等因素,导致大量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生[1]。

关岭县龙朝树滑坡失稳机理研究

关岭县龙朝树滑坡失稳机理研究

关岭县龙朝树滑坡失稳机理研究发布时间:2022-01-17T05:14:30.395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0月29期作者:葛海龙赵志敏[导读] 本文通过对龙朝树滑坡现场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建立了龙朝树斜坡启动机制概念模型,对龙朝树滑坡启动机制进行了研究。

葛海龙赵志敏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七队,达州,635006摘要本文通过对龙朝树滑坡现场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建立了龙朝树斜坡启动机制概念模型,对龙朝树滑坡启动机制进行了研究。

分析表明其中缓倾内上硬下软的坡体特征是龙朝树滑坡形成的内在控制因素,强降雨是主要诱发因素,滑坡的形成过程包括压缩-倾倒变形阶段、“锁固段”形成阶段、强降雨诱发阶段、高速远程滑动阶段四个阶段。

关键字龙朝树滑坡;结构特征;暴雨;成因机制中图分类号:P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XXX1引言2010年6月,贵州省关岭县出现持续强降雨,龙朝树古滑坡堆积体出现明显滑移、开裂等变形现象。

由于坡体规模较大,变形过程复杂,给滑坡治理带来了许多的困难,本文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分析,建立概念模型,对滑坡启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滑坡有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龙朝树斜坡工程地质条件概述龙朝树斜坡位于关岭县坝陵河左岸,为上陡下缓型高边坡,坡顶分水岭为残留高原面,高程1160~1220m;860m高程附近为陡缓交界处,以上平均坡度约40°;以下至河谷,为缓坡,平均坡度约15°。

谷底高程约650m。

以一级平台为基准面,软层临空高度约50m。

斜坡为中缓倾内上硬下软型高陡边坡,下卧软岩为赖石科组,并构成坡下缓坡段。

赖石科组以粘土岩为主,夹岩屑粉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

上覆硬岩为三叠系下统安顺组,安顺组以白云为主,夹角砾岩和灰岩。

硬岩构成斜坡上部陡坡。

3龙朝树斜坡结构特征龙朝树斜坡坡体上部安顺组灰岩产状为N20o~30oW/NE∠36o~45o,下部赖石科组地层产状N20o~30oW/NE∠45o~60o,坡向为272°,是典型的缓倾坡内软弱基座斜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5卷第3期2015年6月防灾减灾工程学报Journal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EngineeringVol.35No.3Jun.2015雅砻江甲西滑坡倾倒弯曲-拉裂形成机制研究*苗 朝,沈军辉,杨佳丽,徐久燕(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摘要:在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边坡地质结构模型,用模拟重力场条件的底摩擦模型试验、二维离散元和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雅砻江甲西滑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甲西滑坡的变形破坏模式为逆向层状结构岩体向临空面倾倒弯曲、层间相互错动形成贯通拉裂缝失稳下滑的典型倾倒弯曲-拉裂式。

滑坡形成的主要因素为,在暴雨等作用下中-陡倾层状岩体、高陡坡型、河谷下切临空条件及倾外节理发育有发生滑动复活的可能。

关键词:甲西滑坡;倾倒拉裂;底摩擦试验;数值模拟;形成机制中图分类号:O353.1;TU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32(2015)03-0411-07Research on Bending and Sliding Deformation Failure Mechanism ofJiaxi Landslide of Yalong RiverMIAO Zhao,SHEN Jun-hui,YANG Jia-li,XU Jiu-yan(National Laboratory of Geohazards Prevention and Geoenvironment Protection,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reproduce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process and analyze the deformationfailure mode of Jiaxi landslide,based on the geologic structure model and the base contact frictionexperiment method,the evol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ending deformation are studied and thediscre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also used for compariso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that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ode of Jiaxi landslide is typical bending and sliding,in whichthe anti-inclined stratified rock mass bends towards the free surface,the interlayer dislocates toform the tensile crack and slide instability.The main factors for the formation of Jiaxi landslideare steep dip layer rock mass,highly steep slope type,free surface and bedding outside joint de-velopment.Under the rainstorm the action of secondary slide revival may occur.Key words:Jiaxi landslide;bending and sliding;base friction experiment;numerical simulation;failure mechanism*收稿日期:2014-01-14;修回日期:2014-05-27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25122110005)资助作者简介:苗 朝(1986-),男,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岩体稳定地质工程研究。

Email:7940499@qq.com通讯作者:沈军辉(1964-),男,教授,博导。

主要从事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研究。

Email:820747923@qq.comDOI:10.13409/ki.jdpme.2015.03.022引 言层状结构岩质边坡的破坏与失稳是岩土工程重大灾害之一,大规模的反倾层状边坡变形失稳涉及复杂的变形过程,通常会导致形成大规模的倾倒变形体,研究其破坏类型、机制以及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地质过程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是研究边坡岩体变形破坏的重要方法,众多学者通过物理模拟方法对反倾层状边坡的变形机制进行了研究。

黄润秋等[1]采用物理模拟的方法对反倾向岩质边坡的变形破坏规律做了系统研究,认为其地质力学模式为弯曲-拉裂-剪断式。

徐佩华等[2]通过对锦屏水电站高边坡的研究,认为倾倒变形是岩层板在自重应力作用下弯折、地壳抬升及雅砻江快速下切共同引起的。

蔡国军等[3,4]采用物理模拟的低摩擦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反倾向边坡的变形破裂响应,认为边坡主要变形失稳模式为倾倒-拉裂式。

陈孝兵等[5]通过对澜沧江右岸斜坡的底摩擦物理模拟,认为倾倒变形的发展形式以层内错动为主,张性破裂的发展规模较为有限。

刘云鹏等[6]通过对反倾板裂岩体边坡在动力扰动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机制和失稳模式的探究,认为动力触发因素对边坡的影响非常显著,特别是坡体的软弱岩层带容易产生拉破坏。

左保成等[7]通过物理模拟,认为反倾边坡首先整体倾倒,然后坡顶产生拉裂缝,最后倾坡外优势节理贯通整体破坏。

本文在现场调研雅砻江甲西滑坡地形地质条件、岩体结构及对稳定起控制作用的裂隙等分布状况的基础上,采用底摩擦试验及数值模拟方法深入研究甲西滑坡的变形破坏模式,重现斜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并分析其变形破坏机制。

研究内容不仅对认识雅砻江上游两岸斜坡的变形破坏机制、评价库区斜坡稳定性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甲西水电站的安全修建、运行有工程实用价值。

1 滑坡形成的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

滑坡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梯级过渡带上的高山峡谷地带,大地构造部位位于川滇菱形块体内部的次级断块“雅江-理塘-九龙菱形地块”上,构造背景复杂,活动断裂发育。

地貌单元属于川西高原、青藏高原的东南部,谷坡陡峻,为河谷下切侵蚀的高山峡谷地貌(图1)。

甲西滑坡位于雅砻江上游深切峡谷河段,滑坡前缘临江,高程为2868m,后缘直达山脊,高程为3280m,高差为412m(图2)。

地貌上,倾倒变形体处于脊状山体端部一侧,向雅砻江凸出,三面临空,有利于斜坡岩体发生卸荷松弛及倾倒-弯曲变形。

图1 甲西滑坡河谷地貌Fig.1 Regional geological tectonic section of Jiaxi land-slide图2 甲西滑坡三维地貌Fig.2 Three-dimensional geomorphy of Jiaxi landslide(2)斜坡结构。

滑坡出露岩性以中薄层砂岩与薄层板岩互层为主,岩层产状N10~30°W/SW∠50~70°,为中陡倾坡内的逆向层状结构斜坡(图3)。

滑坡体中主要发育一组顺坡向节理裂隙,产状N30~40°W/NE∠60~70°,迹长一般为3~5m,发育程度较好,延伸多受岩层面的控制[8]。

拉裂缝往往追踪此顺坡构造节理发育,并随着斜坡弯曲变形的加剧逐渐向坡内发展。

(3)河谷地貌演化条件。

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壳快速抬升,河流快速下切,形成高程为2867~3030m的陡坡。

在此阶段,滑坡前缘临空条件好,斜坡岩体在河谷下切过程的卸荷及重力场作用下,向河谷临空方向作悬臂梁弯曲,弯曲的板梁之间互相错动,并伴有与板梁近于垂直的拉裂缝形成。

214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第35卷 (4)气象条件。

滑坡区所处新龙县年均日照时间长,晴天多,年均降雨量为663mm,降雨时间集中,区域海拔高,积雪层较厚。

随着气温升高,融雪及降雨坡表水顺构造裂隙入渗斜坡岩体,降低构造裂隙强度,减小结构面抗滑力,静水压力和软化等作用为滑坡的复合提供动力。

图3 甲西滑坡原始坡体工程地质剖面Fig.3 Geological section of Jiaxi landslide2 底摩擦实验研究物理模拟以相似原理为基础,建立研究对象和模型之间的相似关系,从而保证模型试验中出现的物理现象与原型相似。

模型与研究对象相似,需要在几何条件、受力条件和摩擦系数三方面满足一定的关系。

三个相似关系公式如下:Cl=lPlM;Cγ=γPγM或Cσ=σPσM;Cf=fPfM式中 Cl为几何相似系数; Cγ为密度相似系数; Cσ为应力相似系数; Cf为摩擦相似系数; P、M分别表示原型和模型。

底摩擦试验是根据摩擦力方向上的分布与重力场相似的性质,利用物理模型与底摩擦试验机皮带间的摩擦力(面力)来模拟原型物体在天然状态下所受的体积力(重力),研究模型在摩擦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及变形破坏模式。

根据圣维南原理,当模型足够薄时,可认为摩擦力均匀作用在整个厚度上,这相当于原型物体在天然条件下受到重力作用的状态。

2.1 试验仪器试验采用成都理工大学和四川大学共同研发的全自动化底摩擦试验仪,如图4所示。

该仪器具有以下优点:设备模型区为(80×80)cm的橡皮带面,模型铺设方便;通过转速控制器调节转速,便于随时控制,不会出现转速骤增骤减而使摩擦力变化剧烈的不稳定现象;通过摩擦力观测仪,动态观测模型与橡皮带之间的摩擦力,可利用控制橡皮带转速进行调节;根据情况随时暂停试验,以便观测试验过程的各个细节。

图4 底摩擦试验仪Fig.4 The laboratory apparatus of base contact friction2.2 试验模型设计模型材料主要由重晶石粉、石英砂和液体石蜡混合而成,其配料比如表1所示。

试验选择典型的Ⅰ-Ⅰ′剖面进行模型试验(图5)。

根据相似原理,本次物理模拟试验相似关系如下:几何相似比Cl=500,容重相似比Cγ=1,应力相似比Cσ=Cγ。

在模图5 试验模型Fig.5 The model of experiment314 第3期苗 朝等:雅砻江甲西滑坡倾倒弯曲-拉裂形成机制研究型中,各岩层之间的界面采用夹锡箔纸的方法模拟,各岩层内的层面采用刀刻的方法模拟。

表1 模型材料配比试验成果Table 1 The parameters of experimental materials名称配比(重晶石∶石英砂∶石蜡油)重度/(kN·m-3)内聚力/kPa内摩擦角/(°)弹性模量/GPa板岩60∶31.8∶8.2 26.7 700 31.8 15变质砂岩60∶32∶8 27.0 900 36.4 412.3 试验现象及结果分析根据低摩擦试验中模型的变形破坏特征和发展过程,其倾倒弯曲-拉裂的破坏过程如下:变形初期,滑坡前缘由于河谷下切向临空面倾倒,折弯角度约为3°~5°,弯折深度约为120mm,临坡面的弯曲岩层出现反翘现象,坡表形成近似阶梯状地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