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下课堂教学问题与教学反思
浅谈新课程下课堂教学问题与教学反思在新课程下,课堂教学问题和教学反思成为教育领域中的关注焦点。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讨论新课程下课堂教学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反思。
首先,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上。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灌输型的教学,而新课程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多元智能的发展。
然而,由于部分教师转型困难,他们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另外,课堂教学资源不足也制约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接受相应的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并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教学资源。
其次,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问题还涉及到评价体系的改革。
新课程要求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而不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
因此,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非仅仅看重他们的成绩。
然而,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过于重视学科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改变评价的方式,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
此外,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问题还包括教学资源的选拔和利用。
新课程要求使用情境化和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然而,在一些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学校,教师很难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支持和投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资源选择,并鼓励教师积极创造和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最后,我们来进行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更加富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问题和教学反思是教育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只有通过改革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评价体系以及完善教学资源,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培养。
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改的主阵地。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良好的养成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以新课程标准为理念,积极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参加教研教改。
通过听课交流,观摩优质课等借鉴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现在我把课堂教学几点体会与感悟总结如下:一、课堂教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实际。
新课改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为落实课程目标提供了充分条件。
要让学生学得有趣,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知道知识就在身边。
在一个个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主快乐的完成学习内容。
新课的导入,一般都要创设情境导入。
二、多元评价,活跃气氛。
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多角度评价,更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创新发展。
因此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与学生融为一体,认真听取学生的见解,及时适当的作出“巧而实”的评价。
另外,评价的角度要多元化,可以让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自评反思,学生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等,评价的内容丰富生动,富有鼓舞性。
三、自主学习及养成习惯。
无论是什么学科,什么课型,一定要给学生充分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以保证自主学习的成效。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交流共享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没有成效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流于形式,不能走向深入,学习任务就无法完成。
为此,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一定要加强指导,尤其是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如何自主学习,形成良好习惯。
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我们从具体方法教起,日积月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方能见成效。
这也是为学生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受益终生。
四、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以生为主,进行合作探究,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保证合作探究的高效质量,必须把握三点。
一是教师对教材的研究,要做到胸有成竹,信手拈来。
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要求是什么
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要求是什么
魏永强
新课程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可见新课程把只能意会的知识的学习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可见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课前的教学准备活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如预习、讨论)走进文本、走进生活,走进社会,作好笔记,总结收获,发现问题,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学生、研究环境、研究自己,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及课标、教材以及教学环境与自己的特长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与学生的实际及课程标准中的学生学习目标相吻合)、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制定可操作的教学方式、开发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更多的关注学生的预习活动,检查预习效果并做出评价,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地指导。
(2)课中的教学实施活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展示预习成果、同伴互动、合作交流、探究、讲解达到问题解决并生成新的问题;在经历真实学习的过
程中,掌握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情感的体验,能力及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真实地研修活动,指导学生提炼问题、解决问题;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及基本语言的掌握情况。
(3)课后的教学评价活动
学生对获得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进行反思、探究、拓展、训练,提升对问题的认识,运用获取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去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处理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
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并做出评价,通过对效果的分析,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行为进行反思,提出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改进意见。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也逐渐在各地落地实施。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
一、教学理念的变化在以往的教育中,学生一直被视为被教育的对象。
而在新课程标准下,这种观念得以改变。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性。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教育者、引导者和辅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的变化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传统的课程以知识为主,大量的时间用于讲解课本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与学的双方互动,注重学科的交叉性和实践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培养健康的心理和综合素质。
同时,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新的课程体系,加入了很多新课程,如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素质教育等,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能提升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式的变化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注重实践操作和交互式教学。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方式的变化在新课程标准下,评价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传统的评价方式以考试成绩为主,以知识掌握程度为唯一标准,忽略了个体差异和素质教育。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评价的概念,并倡导评价能力和品德,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和自尊的过程。
评价方式的改变不仅让学生不再被单一的评价方式束缚,而且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已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转变为注重学生发展和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核心是把课堂教学主体的角色还给学生。
而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已成为新课改的核心问题。
课堂是实话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主要途径,它包含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两个方面,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辩证统一体。
“教”和“学”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关系,构成了并行而且统一的活动体系。
而其实质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也就是说,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但无论哪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如果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这种课堂教学必定是低效的,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
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发展,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他们的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合作下知识探索的课堂合作探索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学习形式。
合作以独立为基础,合作探索学习是在主动与探索的基础上形成的,每一位合作者都要积极承担在完成龚东任务中的个人的责任。
在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索学习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实施合作探索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合作探索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要帮助学生发挥其主体的能动性,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同学之间的互助精神得到大力发扬,学生群体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学生学习潜力得到进一步开发。
从而使教学信息的传输显示出广泛性和活跃性。
2.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自主化的课堂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
从而导致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浊,但学生作为活生生的有意识的人,不应该再是被动的依赖性的学习,学生应该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
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因此,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等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标准下对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的教学案例
新课程标准下对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的教学案例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课堂教学有效探究是教育教学工作者们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如何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何促进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这些都是教师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新课程标准下对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的教学案例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具体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1. 教学案例1:科学探究课在新课程标准下,科学课程强调学生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一堂科学探究课中,老师可以选择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结果、总结规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让他们通过实验,观察到摩擦力的存在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从而引发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探究和思考。
2. 教学案例2:文学阅读课在新课程标准下,文学阅读课强调学生的感悟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一堂好的文学阅读课可以通过讨论、分析文本,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学作品背后的思想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在教学中选择一篇课文,通过导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3. 教学案例3:数学建模课在数学课堂中,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堂好的数学建模课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和求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中选择一个真实的生活问题,让学生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求解,培养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总结回顾:从以上几个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课堂教学有效探究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真正的知识和能力。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课堂教学有效探究需要教师们有更高的教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首先介绍了新课程理念的内涵,包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特点。
接着讨论了课堂教学的变革,包括教师不再是单向传授知识的角色,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角色。
同时也分析了学生角色的转变,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参与学习,培养综合能力。
文章还探讨了实施新课程理念所面临的挑战,如教师素质不足、教学资源短缺等问题。
展望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强调了注重个性化发展、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变革、挑战、展望1. 引言1.1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概述新课程理念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在这一理念下,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和挑战。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要求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一切向学生”,而是通过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和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新课程理念倡导跨学科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课堂教学需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注重知识的整合和应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要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和思考。
新课程理念也要求学生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参与课堂活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充满着挑战和机遇。
2. 正文2.1 新课程理念的内涵新课程理念是指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多元智能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与说课
教学方法的运用
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 优化。
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如考试、 作品评定、口头表达等,全面评
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标准的制定
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 客观性和公正性。
评价结果的反馈
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帮助学 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促进学生 的学习进步。
详细描述
针对评价机制改革的挑战,教师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 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此外,教师还需要探索新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如表现性 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05
总结与展望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设计的成果与不足
成果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更加注重 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 质。同时,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也取得 了显著进步,能够更好地把握教材和课 堂节奏。
03
说课技巧与实践
说课稿的撰写
明确教学目标
在撰写说课稿时,应首先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 目标相一致。
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说课稿中应突出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便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 学节奏和深度。
详述教学步骤和方法
说课稿中应详细描述教学步骤和方法,包括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 如何组织课堂活动等。
分析案例特点
在案例分析中,要深入分析案例的特点和亮点, 以及案例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总结案例经验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 供参考和借鉴。
04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挑战与对策
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要求是什么
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要求是什么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22年版)。
新课标有四个突破:强调核心素养,突出学业质量,突出教学规程,突出考试评价。
对照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改革落实“要素”的基础上,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当前新课堂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特别关注以下六个相对“新”的“关键点”。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我们的教育应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应将课程方案提出的培养目标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各门课程要强化育人功能,强调学科德育,让课程教学服务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真正做到方向明、宗旨清。
二是坚持核心素养。
新修订课程方案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素养导向”,这从根本上保证了育人方向。
核心素养包含学生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改革评价考试方式,这是对今后新教学提出的核心要求。
在落实过程中,做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统筹规划,优化课程供给结构,要把过去以传授知识、追求分数为导向的教育观念,转变为培养核心素养,形成清晰、有序、可评的课程目标,同时结合“双减”政策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质量,聚焦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
三是学习方式转变。
二十多年来,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极大地推动了课堂转型,“六学”也提出了具体措施,课堂教学改革还需要深入推进。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九千多个学时,要把学习方式转变落到实处,课堂教学要从关注教走向关注学,关注学程改造,提倡多元学习方式,从单一“学”到“学”与“习”并重的学习;从个体学习走向团队合作学习;从学以致用学习到用以致学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9篇)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9篇)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9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关于有效的话题已经不是初次接触了,但是学习了本次的材料让我对有效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学习无止境,我们要保持学习状态。
本材料分别从定义,现状,基本特征,构建理念,实施几方面进行阐述。
想学说说关于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体会,有效教学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重点不是要不要设立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而是怎样设立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
我想我们可以从可测性目标开始,可测目标是教学环节设计的基础依据,也是教学的灵魂。
对于有效来说,更是非常容易检测,这比一些泛泛而谈更有操作性。
有效课堂教学应该呈现精细的教学环节有效的课堂需要有效的教学环节来层层相扣完成,他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而不是独立的!曾见教师设计教学是板块式的,一个目标一个板块,这样的后果就是,一个目标没有了,一个板快也就消失了,我实在不太理解这样的教学思维,个人认为,课堂上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怎么可以是独立的呢?教学环节是承上启下的。
我们还要注意教学设计的生动性,趣味性等。
在备课过程中把精细的环节都设计好。
有效课堂教学应该处于最佳的投入状态主动投入学习的效果优于被动投入,这需要我们精心的教学环节,更需要有教师的语言做引导,如果注意观察,我们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课堂语言上的问题,因为备课时候我们可能更多的考虑的材料准备,环节设计,而一些细小的环节就被我们忽视了,却不知,正是这小小的忽视影响了我们的整体效果!是授课过程中,提问的设计,要明确问题的指向性,让学生清楚明白教师要学生回答什么?而不是能回答却答不到教师所需要的点上。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观通常强调以下几个关键观点:1. 综合性评价:新课程强调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还要评估他们的综合素质,包括创造力、批判性思维、沟通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包括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如考试、项目、作品集、口头报告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2. 个性化评价:新课程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发展。
评价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学习风格和学习节奏,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个性化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过程性评价:新课程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评价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最终成果,还应该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过程等来评估他们的学习过程。
4. 反馈与提升:评价应该具有指导性和反馈性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强项和改进空间。
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具体的反馈,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学习需求,并提供指导以改进学习策略和技能。
5. 多元化评价:新课程鼓励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以适应不同类型和水平的学习。
这包括书面考试、口头表现、项目作品、小组讨论、实际应用等多种方式。
这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6.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应该被鼓励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他们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评价同伴。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合作精神。
7. 社会情感评价:除了学术成绩,评价还应该考虑学生的社会情感发展。
这包括他们的道德品质、情感管理能力、社交技能等方面的表现。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强调全面性、个性化、过程性和指导性。
评价应该成为学习的一部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提升,而不仅仅是一种对学术成绩的度量。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谈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浅淡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时下,新课程是教师理论学习重要内容和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
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大学生的参与度,便于学生动口交流、思维碰撞、分享观点。
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首先深入钻研教材,实施有效备课,备课是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起点,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与保证。
1、深入钻研教材,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深浅也要适中。
内容太深,学生不能接受;内容太浅,又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使之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服务。
2、备课必须要强化目标意识。
如何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中整体落实三维目标呢加德纳指出:“贪多,是现代课程设置的致命伤。
”如果贪多,最好的情况不过是使学生获得知识皮毛,弄不好则会失败。
因此,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宁少勿多,3、备课必须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
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资源。
备课前,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认真分析教材,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的生活资料“为我所用”,融入教学设计之中。
4、备课中必须要学会自我反思。
在新课程背景下,反思应成为教师有效备课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基于自我反思的备课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师如何组织教学老师的“角色”是引导、参与,具体一点说,就是顺着学生的思维脉络设计教学过程,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动口、动脑、动手),给与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我们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三、实践新课程靠的是什么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实践新课程,老师是主体。
因此,实践新课程必须全心全意相信老师、理解老师、依靠老师。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要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要求:
学生主导学习:新课程标准鼓励教师创造学生主导学习的环境。
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强调综合能力培养: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培养,教师应该设计任务和活动,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如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跨学科学习能力等。
强调实践与应用:新课程标准倡导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教师应该通过实践性任务、案例分析和项目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和现实生活中。
个性化教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个性化教育,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差异化地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信息技术应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学,包括使用多媒体资源、在线学习平台和教育应用程序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互式学习环境。
情感价值观培养: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教师应该通过教育活动和课堂管理来促进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品德素养。
这些要求都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教育理念,并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目标进行灵活调整和实施。
教师应该持续学习和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更好地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新课程标准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引言新课程标准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和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更加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几种在新课程标准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多元化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方法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多样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或任务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进行实际项目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是指将传统面授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实践。
这种模式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兴趣导向教学兴趣导向教学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与之相关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论在新课程标准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包括多元化教学方法、项目化学习、混合式教学和兴趣导向教学。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新课程体现的三大课堂教学理念
新课程体现的三大课堂教学理念1.生活性(——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2.发展性——发展性教学新课程的核心理念3.生命性——生命化教学教授问题 1.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问题 2. 如何构建体现新课程理念和精神的新课堂教学体系?问题 3. 实验区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一.生活性——回归生活关于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教育史上有许多精辟和深刻的见解。
罗素早就指出:教育要使儿童过美好生活!杜威更明智地提出:“教育即生活!” 陶行知也宣称:“生活即教育!回归生活是新课程及其教学改革的一大基本走向。
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程和教学,才能具有深厚的生命力。
一)教学向生活的回归(生活即教学)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
1. 理论上强调:①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融合科学世界只是一个“营地” 生活世界才是我们真正的“家”。
一堂好课绝不应该孤立于生活之外,与学生的整体成长无关。
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是学生人生旅途中的加工厂和加油站。
——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学生要在课堂上把握“真”,基础是他在生活中的探索和践行;学生要在课堂上理解“善”,离不开他在生活中的行为和习惯;学生要在课堂上感悟“美”,靠的是他在生活中的体验与积累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要到生活中去体会,去体验,去拓展。
新世纪,谋求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时代精神。
回归生活世界的主张并不否定科学书本世界存在的合理性,而是在两个世界之间保持一种紧张的张力,是科学教育不致因遗忘生活世界而丧失其存在意义基础。
新课程(教材):突破学科本位,改变学科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注重科学和生活的有机整合,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新课程的教学:①生活进入、融入、成为书本(课堂教学)。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教师教学评价
3、效益性原则
▪ 效益性原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教学成 果与所付出的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的比率。这 往往是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适宜性的一个 重要标准,课堂教学活动本身是为了完成相应 的课堂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相应的教 学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而存在的。 不同的教学处理,其效果和效率是不一样的。 因此,某些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是否恰当,效 益性原则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这 既是教师创造性发挥的体现,同时也是通过课 堂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它的实 现才能真正达到发展性评价的目的。再好的方法 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 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 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 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 夫,使课堂教学常教常新,富有艺术 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 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 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 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 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 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 的形成等。
(按评价资料的收集手段分)
(五)、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
发展的趋势
▪ 1、在评价的功能上,由传统课堂教学评价过分注重管理导向 转向注重教师的发展,提倡课堂教学的发展性评价。
▪ 2、评价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评判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和 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劣,而是期望通过评价来改进教学,提高课 堂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师的成长。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什么样子 读书感悟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
而任何课程都要通过教学实施才能实现“从修辞的世界走向人的精神世界”。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使学校与新课程一起发展,也使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加拿大著名课程理论家富兰认为,教师在课程变革中的“转变”至少包括使用新教材、运用新的教学策略(手段)、拥有新的教学观念这三个高低有别的层次和类型。
迪南・汤普生在提出“真确式教师改变”这一概念时,也把“材料和活动的改变”“教师行为的改变”“包括价值、信念、情感和伦理在内的意识形态和教学思想的改变”纳入了他的概念框架。
课堂教学的取向课堂教学的取向,主要是指其实践活动的指导性、方向性所遵循的自觉意识,是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内在运作逻辑。
这种取向虽有时隐而不彰,但又无处不在。
课堂教学的追求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
教师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通过教师培育的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来实现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的强盛与民族的振兴。
一个教师也许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他默默无闻的奉献,却在推动历史的前进,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未来为了学生,她们的快乐与幸福也正是从这种境界中获得的,因此,认同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对教师来说是顺利成章的。
课程教学的景观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以向他人(包括自己)展现他们所学的、所理解内容的方式去了解和掌握教学材料,并要给予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空间。
教师不再仅仅是蜡烛,春蚕了,我们也在和学生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和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我们也在与学生一起成长和创造。
每堂课都应该让学生学会一些对心灵有所触动的东西,否则就没有意义,学生用心提出的问题,都有价值,我们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已有的思维方式,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何不同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何不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更加明确地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2、以本为本。
教师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
好多教师视教材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无遗漏、毫不越位地传授教材内容视为课堂教学目的,使教材成为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
3、教路单一。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的“教”,是照本宣科,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活动总是受教案的束缚,教师不敢越出“教案”半步。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
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去展开教学活动,每当学生的思路与教案不吻合时,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来。
教学感。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只强调记忆、思维等的训练和培养,却没有意识到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活动过程。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
6、评价单一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对过程的评价,造成的恶果是: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信与积极性,使学生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与品质得不到应有的训练与培养,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受到了极大影响。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1、学习主体的确定不必照本宣科,或去照搬别的优秀教师成功经验和模式,因为我们的教学的对象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学生的差异,地区的差别,教师的教学特点不同等等,都决定教师不可能照搬照抄别人的教学模式或千篇一律地走老路。
在课堂上应当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发展个性,以使学生的知识和情感能和谐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
在学校里课堂教学处于核心地位,教学的目标价值主要是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的,因此课
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科教
兴国战略奠定基础。
新课程改变了过去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也改变
了以前教师的应试教学观念,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实践,倡导教
师要教会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
在人们的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由教师把知识教给学生,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在新的时代,教师要超越传统的教师主导的单向信息传递,而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积极
建构,为此,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行为,重新理解“教学”这一概念,以适应实施新
课程的要求。
二、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在教学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
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主导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课程资源的选择以及学校课程
的开发等,体现出教的主体地位。
而学生是学的主体,没有人能代替学生本人的学习,教师
应时刻记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质疑、模仿、讨论、
体验等不同方向发展,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基础教育课程
纲要》也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使每个学
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建立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目的,在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平等、
互动、相互尊重和积极对话的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的转变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就是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
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是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转变。
教师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自觉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除了知识的掌握外,还能培
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新课程体系中的一
些以课堂讲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是把学习过程作为课程编制的过程来展开,这样就需要师
生之间平等互动与积极对话,从而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
四、转变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涉及学生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认识方式等,显然,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所要考虑的学习方式,构成了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变量。
转变学习方式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
重要任务。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第一,自主学习表明学生进行的是主
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学习,它表现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的意愿”。
第二,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要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
反应,它能够使学生为自己负责地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2、探究学习。
学习的过程除了被动地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活动,这就
提出了探究学习的要求。
探究学习的特点,首先是问题性和真实性。
问题情境是探究学习的
出发点,因而,探究学习展开的过程也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它要
求为学生提出一个真实的学习任务。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强调
合作,强调发挥集体的智慧去完成学习任务。
首先,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
于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其次,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彼此间的
了解与理解,并培养团体精神,凝聚人心;最后,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也必然会促进自我反
省与自我意识的发展。
总之,教师应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
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实施课改建立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