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与相平衡-5

合集下载

化学平衡和相平衡

化学平衡和相平衡
生态平衡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涉及到化学物质的传递和转化。通过研究生态系统中的化学平 衡和相平衡,可以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平衡的维持机制。
05 实验研究
化学平衡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化学平衡的原理和 影响因素,加深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
实验材料:不同浓度的酸、碱溶液, 指示剂,滴定管,烧杯等。
实验材料:不同温度、压力下的气、液 、固三相物质,温度计,压力计,烧杯 等。
实验步骤
化学平衡与相平衡的综合实验
01
实验目的:通过综合实验研究化学平衡和相平衡的相互影 响,加深对两者关系的理解。
02
实验材料:不同浓度的酸、碱溶液,不同温度、压力下的 气、液、固三相物质,指示剂,滴定管,烧杯等。
03
实验步骤
04 实际应用
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平衡和相平衡
01
化学反应工程
在工业生产中,化学平衡和相平衡是实现高效、低能耗、低污染反应的
关键因素。例如,在石油化工中,通过控制化学平衡和相平衡,可以提
高油品收率和产品质量。
02
分离技术
利用化学平衡和相平衡原理,可以开发高效的分离技术。例如,在气体
分离中,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使气体在不同相态下的溶解度不同,从
实验步骤
1. 配制不同浓度的酸、碱溶液。
2. 使用滴定管将酸、碱溶液滴入烧杯 中,观察颜色变化。
3. 根据颜色变化记录实验数据,分析 化学平衡的原理。
相平衡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相平衡的条件 和影响因素,加深对相平衡概念的理解 。
2. 记录温度和压力数据,分析相平衡的 条件和影响因素。
1. 将气、液、固三相物质放入烧杯中, 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观察物质的变 化。

5.相平衡和化学平衡

5.相平衡和化学平衡
相平衡和化学平衡
相平衡
“相平衡”是指物质在相间(二个或二个以上)的 平衡问题。
压力p 相Ⅰ 相Ⅱ
温度T
当宏观上物质迁移 停止的时候,称为 相平衡
平衡组成: 汽液平衡:
x1 , x2 , x3 ; x1 , x2 , x3 x1 , x2 , x3 ; y1 , y2 , y3
研究相平衡的意义
当气体总压超过5atm,被吸收组分的分压大 于1atm时,即使是难溶气体,也不符合亨利定律。
气液平衡关系和溶解度的计算
情况②:溶解度大的气体一般不遵循亨利定律
如:氨、SO2 等在水中的吸收,计算通常用经验公式,或用活度系数法:


:fˆ1
py1ˆ1g
H
1
* 1
x1
非对称活度系数
溶 剂: fˆ2 py2ˆ2g p2s2s 2 x2
活度系数法
简化条件和关系
带压下气体偏离 理想气体的校正
饱和蒸汽压对理想 气体行为的偏差
Poynting因子, 高压下起作用
pyiˆiV
pisis i xi exp Vil
p pis RT
液体混合物对
理想混合物
的偏差
常用简化关系式
pyiˆiV pisis i xi
一、低压下
i T , p
相平衡研究的主要内容
1. 确定不同相间组成关系:
举例: 用于冷凝器设计计算,已知汽相组成,求液相组成。
2. 要解决的问题:
物系在各个相中的组成、T、p 间的关系
热力学应用到相平衡中的三步曲
数学和纯热力学的抽象世界
步骤一
象把 量物 来理 表问 示题
以 抽
步骤二 数学问题的解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整理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整理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整理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平衡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基础的概念。

平衡反应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的速率相等时达到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平衡反应又可以细分为物理平衡和化学平衡。

下面对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进行整理。

1. 平衡反应的特点在平衡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但它们仍在转化,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平衡反应的速率恒定且相等,这也是动态平衡的一种表现。

2.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用来描述一个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比例。

平衡常数通常用Kc、Kp来表示,取决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或分压。

3.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平衡位置的位置取决于平衡常数以及反应温度、压力等因素。

当平衡常数Kc大于1时,表示生成物浓度较高;当Kc小于1时,表示生成物浓度较低。

4. 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常数的计算需要通过反应方程式来确定各物质浓度或分压,从而得出平衡常数的数值。

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告诉我们反应的进行方向。

5. 平衡位置的变化通过调节温度、压力或者浓度等因素,可以改变平衡位置。

Le Chatelier原理指出,在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时,系统会通过调整以恢复平衡,以维持平衡动态状态。

6. 平衡常数与反应热力学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会发生变化,这与热力学原理有关。

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平衡常数变化的原因。

以上就是对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平衡反应的相关概念。

学习化学需要多加练习和实验,加深对平衡反应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愿大家取得更好的成绩!。

化学平衡与相平衡-5

化学平衡与相平衡-5

4.2 化合物的位图

4.2.1 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生成氧化物反应的通式为:
2x 2 M (s) O2 ( g ) M x O y (s) y y

RT ln(pO2 (平) / p ) 为氧化物 M x O y 的氧位。即元素与
1mol氧反应时的自由能。

同理,元素与1mol氮、碳、硫、磷等反应,则有 氮位、碳位、硫位、磷位。
0 0

RT ln pO2 / p 2.303RT log pO2 / p 19.147 T log pO2 / p
19 . 147 T log p / p 0 ,在氧势图上为O点; 当T=0K时, O2
若 p O2 100kPa ,无论T如何变化, 19.147T log pO2 / p 0。 在氧势图上可用O-O’水平线表示。称该线为 p O2 100kPa的等 线,与图中氧标尺交点的读数为 p / p 100 O2
4.2.2 氧势图的制作 4.2.2.1氧标尺 log pO2
将元素与1mol氧反应的自由能变化与氧位画在一张图上,称为 氧势图。
O2 (1atm) O2 ( p O2 )
0
O2 O2 O2 RT ln pO2 / p O2 RT ln pO2 / p
从O向点a引线,延长后与氧标尺交于N点,该点即 为FeO的分/CO2。
从图中求CO/CO2比时,从“C”点向a点连线,并向 CO/CO2标尺延长交于b点。b点的 CO/CO2比就是a 点温度下还原时,气相平衡的CO和CO2之比。
4.2.2.3 log(p H 2 / p H 2O ) 标尺 以氢作还原剂还原金属氧化物,有如下3个反应: 2MO+2H2=2M+2H2O 2H2+O2=2H2O 2M+O2=2MO 它们同时处于平衡状态,其中2个是独立反应。所以:

化学平衡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闭合的系统中,化学反应的物质转化率达到一定稳定的状态。

在这个状态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达到了动态平衡。

化学平衡常数则是用来描述化学反应在平衡状态下的浓度关系的一个数值。

化学平衡常数(Keq)是指在特定温度下,反应物与生成物在平衡状态下的浓度之比的乘积。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aA + bB ↔ cC + dD,其平衡常数可以表示为Keq = [C]^c[D]^d/[A]^a[B]^b,其中方括号表示物质的浓度。

化学平衡常数与平衡位置相关。

当Keq大于1时,表示反应产物的浓度较高,反应朝向生成物的方向进行;当Keq小于1时,表示反应物的浓度较高,反应朝向反应物的方向进行。

当Keq等于1时,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相等,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与反应速率无关,只与反应物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在相同温度下,不同化学反应对应的平衡常数是不同的,因此通过Keq的大小可以判断反应的倾向性和平衡位置。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需要实验数据和化学平衡的表达式。

对于不同的化学反应,化学平衡的表达式可以通过实验数据得出。

一般来说,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系数就是平衡常数表达式中的指数。

根据实验数据和平衡常数表达式,可以计算出平衡常数的数值。

化学平衡常数也与化学反应的变温性质相关。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平衡常数也会发生变化。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提高温度时,化学反应会朝向吸热方向进行,平衡常数会增大;当降低温度时,化学反应会朝向放热方向进行,平衡常数会减小。

因此,化学平衡常数还可以用来预测在不同温度下反应的平衡位置。

总之,化学平衡平衡常数是用来描述化学反应在平衡状态下物质浓度关系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可以用来判断反应的趋势和平衡位置,还可以预测不同温度下反应的平衡位置。

通过实验数据和平衡常数表达式的计算,可以得到平衡常数的数值,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化学反应的平衡性质。

化学平衡与相平衡的差异

化学平衡与相平衡的差异

化学平衡与相平衡的差异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具有逆,等,动,定,变、同六大特征。

1、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就是可逆反应。

2、等: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正=v逆。

3、颤抖:均衡时,反应仍在展开,就是动态平衡,反应展开至了最大限度。

4、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反应速率保持不变,反应物的转化率保持不变,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

5、变小:化学平衡跟所有的动态平衡一样,就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当条
件发生变化时,平衡状态就可以被毁坏,由均衡变成不均衡,再在代莱条件下创建崭新均衡,即为化学平衡出现了移动。

6、同:一定条件下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化学平衡的条件和平衡常数的计算

化学平衡的条件和平衡常数的计算

化学平衡的条件和平衡常数的计算化学平衡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浓度达到稳定状态,即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

在化学平衡中,有一系列条件需要被满足才能达到平衡状态。

本文将介绍化学平衡的条件以及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一、化学平衡的条件1. 温度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温度的升高会使反应朝着吸热的方向移动,而温度的降低则会使反应朝着放热的方向移动。

因此,温度的变化会导致化学平衡位置的变化。

2. 压力(气相反应适用)在气相反应的平衡中,压力是起调节作用的因素之一。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增加压力会使反应朝着分子数较少的一方移动,而降低压力会使反应朝着分子数较多的一方移动。

因此,压力的变化也会影响化学平衡的位置。

3. 浓度(溶液反应适用)在溶液反应的平衡中,溶液的浓度是影响平衡位置的重要因素。

浓度的变化会使平衡位置向浓度较低的一方移动,以减少物质浓度的差异。

4. 平衡位置的离子化合物的溶解度(溶液反应适用)对于离子化合物的溶解反应,溶解度的变化也会影响平衡位置。

一般来说,溶解度的增加会使平衡位置向溶液中离子浓度较低的方向移动。

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平衡常数是表示化学平衡系统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摩尔浓度之间关系的数值。

根据不同反应类型,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1. 形成常数(溶解反应适用)在溶解反应中,平衡常数通常是指形成常数,表示溶解过程中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

形成常数K可以通过下述公式计算:K = [C]^c[D]^d / [A]^a[B]^b其中,[A]、[B]、[C]、[D]分别表示溶液中离子A、B、C、D的浓度,a、b、c、d分别表示反应方程式中离子A、B、C、D的系数。

2. 平衡常数(气相反应适用)在气相反应中,平衡常数通常是指浓度(或压力)常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或压力)之间的关系。

平衡常数K可以通过下述公式计算:K = (C^c)(D^d) / (A^a)(B^b)其中,A、B、C、D分别表示气相反应中的物质的摩尔浓度,a、b、c、d分别表示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

化学平衡与相平衡

化学平衡与相平衡

物理平衡
化学平衡
H2O (l) H2O (g) N2O4 (g) 2NO2 (g)
7.1 化学平衡与标准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也就是化学反应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 即化学反应限度。
只要外界条件不变,平衡的状态就不再随时间 而 变,但外界条件一旦改变,平衡状态就将变 化。
平衡状态从宏观上看似乎是静止的,但实际上
p平(NH3) p p平(N2) p 1/2 p平(H2) p 3/2
温度相同时,K1Ɵ 和 K2Ɵ 的数值不一样,
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K1Ɵ = (K2Ɵ )2。
7.1 化学平衡与标准平衡常数
例7-3: 已知298K和100 kPa下,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2kPa, CuSO4·5H2O(s)、CuSO4(s)、H2O(g)的△fGm (kJ·mol-1) 分别为: -1880.06、-661.91、-228.50。试求反应
主 要 内 容
1. 化学平衡与标准平衡常数 2. 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 3. 多重平衡与耦合反应 4. 化学平衡的移动 5. 相平衡
Objectives
教 学 目 标
掌握 熟悉 了解
Participatory Learning
化 学 平 衡 与 标 准 平 衡 常 数
1. 化学平衡与标准平衡常数 2. 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 3. 多重平衡与耦合反应 4. 化学平衡的移动
J (ccD cθ )c(c cθ )d (cA cθ )a (cB cθ )b
7.1 化学平衡与标准平衡常数
对等温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多相反应,
则其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同样可以表达为:
△rGT,P =△rGƟ T +RT1nJ
只反应商的表达式为:

物理化学 第5章 相平衡

物理化学 第5章   相平衡
水的相图是根据实验绘制的。 图上有: 1、三个单相区 在气、液、固三 个单相区内, φ=1, f =2,温 度和压力独立地有限度地变化不会 引起相的改变。 COA以上区域——单一液相区“水” BOA以下区域——单一气相区“水蒸气” BOC以左区域——单一固相区“冰”
2、三条两相平衡线, φ=2 , f =1 ,压力与温度只能 改变一个,指定了压力,则温度随之而定。 OA 是气-液两相平衡线,即水的蒸气压曲线。它 不能任意延长,终止于临界点。临界点 T 647 K , p 2.2107 Pa ,这时气-液界面消失。 高于临界温度,不能用加压的方法 使气体液化。 OB 是气-固两相平衡线,即 冰的升华曲线,理论上可延长 至0 K附近。 OC 是液-固两相平衡线,当C点延长至压力大于 2 108 Pa 时,相图变得复杂,有不同结构的冰生成。
OD 是AO的延长线,是过冷水和水蒸气的介稳平衡 线。因为在相同温度下,过冷水的蒸气压大于冰的蒸 气压,所以OD线在OB线之上。过冷水处于不稳定状 态,一旦有凝聚中心出现,就立即全部变成冰。 3、一个三相点 (triple point), O点 是气-液-固三 相共存点, φ=3,f=0 三相 点的温度和压力皆由系统自 定。
dp S m dT Vm
由于 因此:
H m S m T dp H m dT T Vm
克拉佩龙方程
适用于纯物质的任意两相平衡
(1)对气-液两相平衡
dp H m dT T Vm
RT Vm Vg Vl Vg p
d ln p vap H m 2 dT RT
T T TF
(2)压力平衡条件:达到平衡时各相的压力相等
p p pF
(3) 相平衡条件: 任一物质B在各相中的化学 势相等,相变达到平衡

第三章相平衡和化学平衡

第三章相平衡和化学平衡


μ 21
T2
δν
2
故平衡条件为 T1 = T2 ,
p1 = p2 ,
μ1 = μ2 = 0
可见,总粒子数不守恒的孤立系处于平衡态时,化学势等于
零。
注意:上面所给的平衡条件仅在无外力场情况下是正确的。 如果系统处在外力场(如重力场)中,平衡的两部分只是温度 相同,而各部分的压强就化学势是坐标的函数。
si
=
⎜⎜⎝⎛
∂S
∂ν i
⎟⎟⎠⎞T , p,ν j
其中 vi、ui、si 分别为 i 组元的偏摩尔体积、偏摩尔内能和偏摩尔
熵。
同理,可定义偏摩尔焓 hi 、偏摩尔自由能 fi 和偏摩尔吉布斯函
数 μi。 μi 也称为 i 组元的化学势。
¾讨论:
(1)系统某一偏摩尔量的物理意义是:在保持温度、压强及其它摩
(二)平衡条件
利用熵判据求系统的平衡条件。
考虑一个体积V 、内能 U 和总摩尔数ν 都不变的单元孤
立系统。将它任意分为1、2两部分。这两部分或者是两个
相,或者一部分是划出作为研究的系统,而另一部分是与系
统有关的环境。各部分的相应独立变V1数、ν1、U1和V2、ν 2、U2
是 V1+V2 =V, ν1+ν2 =ν, U1+U2 =U,
由于这些函数均为广延量,如果保持系统的温度和压强不变,而
使系统中各组元的摩尔数都增大λ 倍,则所有的广延量也增大λ
倍,即
V U
= V (T , p, λν 1 , λν 2 ," , λν k ) V = U (T , p, λν 1 , λν 2 ," , λν k )U
= =
λ λ

无机化学教学5章化学平衡PPT课件

无机化学教学5章化学平衡PPT课件

05
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常数
沉淀溶解平衡常数(Ksp)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Ksp的表达式
Ksp = [Ca2+][CO32-] / [CaCO3],其中 [Ca2+][CO32-]和[CaCO3]分别代表溶液中钙离子、 碳酸根离子和碳酸钙的浓度。
Ksp的意义
用于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以及计算溶液中离子 的浓度。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温度
温度升高,沉淀溶解平衡常数增大,沉淀溶解度 增大。
同离子效应
当溶液中存在与沉淀溶解平衡相同的离子时,会 降低沉淀的溶解度。
浓度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改变会影响沉淀溶解平衡常数 ,进而影响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盐效应
当溶液中加入强电解质时,会增大沉淀的溶解度 。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80%
影响因素
总结词
化学平衡常数受温度、压力、反应物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详细描述
温度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较大,温度升高,平衡常数一般会增大;压力对平衡常数的影响较小,但在高压条件 下,平衡常数可能会有所增大;反应物浓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取决于反应的特性,对于可逆反应,反应物浓度的 变化会影响平衡常数的数值。
详细描述
酸碱平衡常数(通常用K表示)是温度的函数,反映了在一定温度下,酸和碱达 到平衡时各自的浓度。这个常数对于理解酸碱反应的本质和预测反应结果至关重 要。
酸碱平衡的移动
总结词
酸碱平衡的移动是化学反应动态平衡的表现,受到温度、压 力、物质的性质和浓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详细描述
当一个酸碱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平衡可能会因为温度、压 力、物质的性质或浓度的变化而发生移动。了解平衡移动的 规律对于预测和控制化学反应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物理化学-第五章化学平衡

物理化学-第五章化学平衡

ΔG1=0
ΔG2=RTln(bθ/b)
C4H6O4(饱和溶液, b=0.715 mol/kg)
G
f
G
θ m
(aq)
f
G
θ m
(s)
G1
G2
ΔfG
θ m
(aq)
Δf
G
θ m
(s)
RTln(bθ /b)
5.4 各种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问题:
1. 对于已经达到平衡的反应,可否改变其平衡位置?
2. 如何选择最适宜的反应条件? 工业合成氨 3H2(g) + N2(g) = 2NH3(g) 工业生产中的工艺条件一般是在520ºC, 30MPa,
B
pBeq
vB

平衡分压积
标准平衡常数, 简称平衡常数
rGmθ RT ln K θ 标准平衡常数Kθ热
力学定义式
K θ exp( rGmθ )
适用于任何类型的 化学反应
RT
任意化学反应
0 B BB
当化学反应处于平衡时:rGmeq
v
B
eq
B
0
B
化学势通式:
μB μBθ RTlnaB FB
(1) 根据反应的ΔrHmθ 和ΔrSmθ 计算
rGmθ
r
H
θ m
Tr Smθ
其中:
r
H
θ m
vB
f
H
θ m,
B
标准摩尔生成焓
B
Δr Smθ
vB Smθ , B
B
标准摩尔规定熵
由表中298.15K数据如何求T 下的ΔrGmθ?
T
r
H
θ m

相平衡和化学平衡(含答案)

相平衡和化学平衡(含答案)

物理化学习题三《相平衡、化学势与化学平衡》部分一 判断题1、二组分完全互溶双液系理想溶液,若P A *> P B *则Y A <X A ( ) 2、等温等压条件下,0>=∆∑BB B mr u v G 的化学反应一定不能进行。

( ) 3、一个含有K +、Na +、NO 3-及SO 42-离子的不饱和水溶液,其组分数K 为4。

( ) 4、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既适合于理想溶液,也适合于稀溶液。

( )5、在水的三相点,物种数S 和组分数C 相等,都等于1,自由度数等于F=0。

( )6、定温、定压及W /=0时,化学反应达平衡,反应物的化学势之和等于产物的化学势之和。

( ) 7、由CaCO 3(s)、CaO(s)、BaCO 3(s)、及CO 2(g )构成的平衡物系的自由度为0。

( ) 8、I 2(s )= I 2(g )平衡共存,因S = 2, R = 1, R /= 0所以C = 1。

( ) 9、对于放热反应C B A +=2,提高转化率的方法只能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力。

( )10、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0K 为22CO O C =+为01k ;222CO O CO =+为02K ;CO O C =+221为03K ,则三个平衡常数间的关系为:020103/k k k =。

( )11、某化学反应00<∆m r H ,00<∆m r S ,则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10>K ,且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 )12、反应)()()()(222323g CO g O H s CO Na s NaHCO ++=的平衡常数p K 与分解压力P 的关系为P/2。

( )13、反应)()(2)(42g CH g H C →+石墨,在873K 时的0m r H ∆=-8805.23J·mol -1,减小H 2的压力,可获得更大的平衡产率。

( )14、二元溶液中A 组分若在某浓度区间内服从拉乌尔定律,B 组分也必在该浓度区间内服从拉乌尔定律。

化学平衡等效平衡

化学平衡等效平衡

化学平衡等效平衡
化学平衡中的等效平衡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如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不同起始反应物投料达到的平衡状态具有相同的组分百分含量。

等效平衡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定义: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对同一可逆反应体系,即使起始加入物质的情况不同(例如不同的投料方式),但最终达到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或质量分数)均相同,这样的平衡状态互称为等效平衡。

2. 全等平衡:作为等效平衡的一个特例,全等平衡不仅要求相同组分的分数均相同,而且相同组分的物质的量也完全相同。

这通常发生在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定量投料情况。

3. 应用结论:
-在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的条件下进行定量投料,都能建立全等等效平衡状态。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进行定比投料,能建立相似等效平衡状态。

-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定比投料,只有等体反应能建立相似等效平衡状态。

等效平衡的概念对于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工业化学过程中,通过对原料投料比例的调整,可以预期达到相同的产品组成,从而优化生产过程和提高原料利用率。

热力学系统的热力学平衡条件

热力学系统的热力学平衡条件

热力学系统的热力学平衡条件热力学是研究物质能量转化过程的学科,热力学平衡则是研究系统内各个组分之间的平衡状态。

了解热力学平衡条件对于理解系统的性质和行为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热力学系统的热力学平衡条件。

1. 温度平衡在热力学系统中,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热力学平衡条件之一就是系统内各个部分的温度必须相等。

这是因为热量是从高温向低温传递的,如果系统不同部分的温度不相等,就会出现能量的净传递,系统无法达到平衡状态。

因此,温度平衡是热力学平衡的基础。

2. 压力平衡除了温度平衡,另一个重要的热力学平衡条件是压力平衡。

在封闭系统中,各个部分的压力必须相等。

如果系统内压强不均匀,就会出现物质流动,系统无法达到平衡状态。

压力平衡是保持系统内部相互联系的重要因素。

3.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是热力学系统中常见的现象。

热力学平衡条件要求系统内的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在平衡状态下,化学反应的正反向速率相等,达到动态平衡。

化学平衡条件包括物质浓度和活性的平衡。

4. 相平衡相平衡是指系统内不同相之间的平衡状态。

在热力学系统中,可能存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不同相。

相平衡条件要求系统内各相的特性保持稳定,不发生相变。

例如,液体和蒸汽在相平衡状态下,液体表面蒸发和蒸汽凝结的速率相等。

5. 熵最大原理热力学平衡还受到熵最大原理的制约。

熵是系统的无序程度的度量,熵最大原理认为在系统达到平衡时,熵具有最大值。

系统倾向于增加熵,以达到平衡状态。

例如,两个热力学系统的热平衡就是为了使得熵增加的方向。

通过分析热力学系统的热力学平衡条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系统的特性和行为。

这些平衡条件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热力学系统的稳定状态。

热力学平衡不仅仅是一个系统内部的状态,它还反映了宏观环境与系统之间的关系。

总结起来,热力学系统的热力学平衡条件包括温度平衡、压力平衡、化学平衡、相平衡和满足熵最大原理。

这些条件相互制约,共同决定了系统的平衡状态。

了解热力学平衡条件对于研究系统行为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用氧势图分析非标准状态下氧化反应的可能性
(b) (a)
图4-5 氧化物非标态下的∆G-T关系
氧势图即为∆Gθ-T关系图。对于反应
2x 2 M ( s) + O2 = M x O y ( s) y y
若参加反应的PO2≠100kPa,则
∆G = ∆G ϑ + RT ln Q p = A + BT − RT ln( p O2 / p θ ) = A + ( B − R ln( p O2 / p θ ))T
4.2 化合物的位图
4.2.1 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 生成氧化物反应的通式为:
2x 2x 2 M ( s) + O2 ( g ) = M x O y ( s) y y
RT ln( p O2 ( 平 ) / p θ ) 为氧化物 M x O y 的氧位。即元素与
1mol氧反应时的自由能。 同理,元素与1mol氮、碳、硫、磷等反应,则有 氮位、碳位、硫位、磷位。
4.用化合物的分解压判定化合物的稳定性
2x 2 M (s) + O 2 (g ) = M x O y (s) y y
∆G = RT ln(
log p O2 (平)
θ
p O2 (平) p
θ
)
∆G θ = + 5.00572 19.147T
氧化物分解压是温度的函数,当温度一定时, ∆Gθ负值越大,分解压越小,氧化物越稳定。同理, 化合物的分解压越小,化合物就越稳定。
4.2.2.3 log( p H 2 / p H 2 O ) 标尺 以氢作还原剂还原金属氧化物,有如下3个反应: 2MO+2H2=2M+2H2O 2H2+O2=2H2O 2M+O2=2MO 它们同时处于平衡状态,其中2个是独立反应。所以:
RT ln pO2 ( H 2 O ) = RT ln p O2 ( MO )
的标准生成自由能变∆Gθ来比较。∆Gθ越负,氧化物越稳定。
2.同种物质的不同化合物,以1mol该物质为 基础。
1 Fe(l) + O 2 = FeO(s) 2
∆G1773Kθ=-152756J/mol ∆G1773Kθ=-57029J/mol ∆G1773Kθ=-2557J/mol
1 Fe(l) + S2 = FeS(s) 2
MnO + [C ] = [ Mn] + CO
可见,另两线交点Q2为平衡温度(非标态, 见图5-4右中的虚线)。
4.2.4优势区图的应用
优势区图是平衡相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图,由反应体系中 各反应的平衡状态决定。若体系中存在若干反应,当各 θ 反应的∆G=0时,由 ∆G = − RT ln K能得出各反应平衡 时热力学参数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反映在优势区图中, 对应不同的平衡状态曲线。曲线把坐标平面分成不同区 域,每个区域都对应着某一稳定相。相邻稳定相的交线, 为对应的二个稳定相平衡共存的状态线。不相邻的二稳 定相不能平衡共存。
同理,当T=const时 若 ∆µ = −2 × 19.147T 若 。它表示过O点的 又一条等线(见图5-1中线O-A)。该线与氧标尺交点的 5-1 O-A 读数为 p O2 / p θ = 10 −2 于是,可通过横坐标T=0K时,纵坐标∆G=0的点(即氧 θ 标尺的原点),向右作出若干条斜率为 R ln p O /射 p 2 线,表示氧的等分压线。在∆G-T图的右侧,画一条竖直 线,分别标出氧分压的log值,即氧标尺,如图5-1所示。
−1
pH 2 p H 2O
= 10 − 2 ,
G=-503.5+[0.116+2×2.303×2]T等。即从H点发出的在∆Gθ以下的射线。 如图5-2所示。
图5-2 氧位图上的 log( p H 2 / p H 2O ) 标尺
图4-4 部分氧化物的氧势图
4.2.3氧势的应用 1、估算氧化物在某温度时的分解氧压 、
4.2.2 氧势图的制作 4.2.2.1氧标尺 log p O2
将元素与1mol氧反应的自由能变化与氧位画在一张图上,称为 氧势图。
O 2 (1atm ) = O 2 ( p O2 )
0
∆µ = µ O2 − µ O2 = µ O2 + RT ln pO2 / p − µ O2 = RT ln pO2 / pθ
0 0
θ

∆µ = RT ln p O2 / p θ = 2.303RT log p O2 / p θ = 19.147T log p O2 / p θ
∆µ = 19.147T log p O2 / p θ = 0 ,在氧势图上为O点; 当T=0K时,
若 p O2 = 100kPa ,无论T如何变化,µ = 19.147T log p O / p θ ≡ 0。 ∆ 2 在氧势图上可用O-O’水平线表示。称该线为 p O2 = 100 kPa 的等 线,与图中氧标尺交点的读数为 p / p θ = 10 0 O2 当T=const时,若 p O2 = 100 × 10 2 kPa ∆µ = 2×19.147T 。这是过O 点的又一条等线(见图5-1中线O-B)。该线与氧标尺交点的读数 为 p / p θ = 10 2 O2
2
∆G ~ T线将以0K为原点沿 ∆G θ ~ T 线逆时针旋转,
θ 即∆G增加。在T时两线距离为 RT ln( p O2 / p )。如图4.5(a)
例:以MnO(s)、CO氧势线及 ∆G ~ T ,分析当
pO2 = pCO = 100 kPa
MnO+[C]=[Mn]+CO 和MnO+C=Mn(l)+CO 解:对反应(2) (1) (2) 的区别。
1 Fe(l) + C = Fe3C(s) 3
稳定性增强顺序为:Fe3C,FeS,FeO。
3.同种物质、不同价态的化合物(如氧化物),以1mol氧 为基础。 ∆Gθ=-849.4-160.1T kJ/mol ∆Gθ(2000K)=-529.2kJ/mol 4 2 V(s) + O 2 = V2O 3 (s) ∆Gθ=-802.0+153.4T kJ/mol 3 3 ∆Gθ(2000K)=-485.2kJ/mol 4.用化合物的分解压判定化合物的稳定性 2V(s)+O2=2VO(s)
∆G = ∆G θ = A ;pO2 = 100 kPa ∆G = ∆Gθ = A + BT ; A为截距。T=0,
pO2 < 100 kPa B − R ln( pO / p θ ) > B .
2
θ 线将以0K为原点沿∆G ~ T 线逆时针旋转,即∆G增加 ∆G ~ T ∆G θ ~ T 在T时两线距离为 RT ln( p O2 / p θ ) θ pO > 100 kPa B − R ln( pO2 / p ) < B.
下面以CO/CO2混合气体还原WO2为例,说明优势区图 的应用。已知:
W (s) + O 2 = WO 2 (s), ∆G1 = −579500 + 153.1T, J / mol......................(4 − 1) W (s) + C(s) = WC(s), ∆G 2 = −37160 + 1.67T, J / mol.........................( 4 − 2) C(s) + 1 / 2O 2 = CO, ∆G 3 = −112000 − 97.86T, J / mol........................( 4 − 3) C(s) + O 2 = CO 2 , ∆G 4 = −394400 − 1.26T, J / mol..............................(4 − 4)
p O2 = 100 × 10 −2 kPa
B o
O’
A
图5-1 氧位图上的氧标尺
4.2.2.2 log( p CO / p CO 2 ) 标尺 以CO作还原剂还原金属氧化物,有如下3个反应: 2MO+2CO=2M+2CO2;2CO+O2=2CO2;2M+O2=2MO 他们同时处于平衡状态,其中2个是独立反应。所以:
若求某反应(如2Fe+O2=2FeO)在某温度(10000C) 下的平衡氧分压值,可在氧位图上找到10000C,作垂 线与2Fe+O2=2FeO反应线相交与A,连接Ω-A成一直线。 其延长线落在氧标尺上,氧标尺标注的值即为10000C 时FeO的分解氧分压。 若想控制上述反应的氧分压,可通过CO/CO2 或H2/H2O 的 比来实现。为了求它们的比值,可连接H-A或C-A,其延 长线落在各自标尺上。所的数值即为所求。
应用实例
例题: 求用碳还原 FeO的平衡气相成分
(1)求700℃时的平衡氧压; 从O向点a引线,延长后与氧标尺交于N点,该点即 为FeO的分解压力。 (2)求700℃下还原反应的CO/CO2。 从图中求CO/CO2比时,从“C”点向a点连线,并向 CO/CO2标尺延长交于b点。b点的 CO/CO2比就是a 点温度下还原时,气相平衡的CO和CO2之比。
第四章 化学平衡与相平衡
4.1 化合物稳定性的判据——∆Gθ
1.对于同类型的化合物来说,例如CaO和MgO
2Ca+O2=2CaO ∆Gθ(1600K)=-938.96kJ/mol 2Mg+O2=2MgO ∆Gθ(1600K)=-804.66kJ/mol
一般是根据与1mol氧结合成氧化物的反应
2x M + O = 2 M O 2 y y x y
pH2 p H 2O = 10 2 ,
pH2
设 p H 2O
= 101 ,∆G=-503.5+[0.116-2×2.303]T;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