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专题

合集下载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一---断句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一---断句
文言文断句
2011-2-16
文言文专题复习----断句
1
一、什么叫断句
古书无标点, 古书无标点 , 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 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 句 , 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 。 ” 断开 , 叫 “ 句 ” ; 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 断开, “、”断开,叫“读”(dòu)。现代用的 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 标点符号是 “ 句读 ” 的发展 , 所以用标点 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2011-2-16 文言文专题复习----断句 6
2011-2-16
子由信中所写的曹操的事情, 子由信中所写的曹操的事情,我看了觉得很奇 认为老虎害怕不怕它的人, 怪.认为老虎害怕不怕它的人,从道理上看好像可 但是世上没有见了老虎而不害怕的. 信,但是世上没有见了老虎而不害怕的.那么这话 的真确与否,最终无从验证. 的真确与否,最终无从验证.然而过去我曾听说过 云安这三个地方多老虎, 忠、万、云安这三个地方多老虎,有个妇女把二个 小孩放在沙滩上自己在水边洗衣服. 小孩放在沙滩上自己在水边洗衣服.有只老虎从山 上跑下来,妇女急忙跳到水中躲避老虎,两个小孩 上跑下来,妇女急忙跳到水中躲避老虎, 却仍在沙滩上嬉戏,老虎看了很久, 却仍在沙滩上嬉戏,老虎看了很久,甚至用头去触 碰小孩子, 大概是老虎害怕了吧, 碰小孩子, 大概是老虎害怕了吧,而小孩子懵懂 无知,竟然不以为怪. 无知,竟然不以为怪.我想老虎吃人一定要先用虎 威震慑,可是遇到不怕老虎的人威无处施加.俗言: 威震慑,可是遇到不怕老虎的人威无处施加.俗言: 老虎不吃醉人,一定会守着那人, 老虎不吃醉人,一定会守着那人,等那人醒过 这不是等他醒,是等他怕啊.有个人晚上回家, 来.这不是等他醒,是等他怕啊.有个人晚上回家, 看见有个东西蹲在他门口.以为是猪狗之类的东西, 看见有个东西蹲在他门口.以为是猪狗之类的东西, 就用棒子打它,它立即跑了. 就用棒子打它,它立即跑了.等跑到山下月明的地 才看清居然是老虎. 方,才看清居然是老虎.这个人不是本事超过了老 而是气势超过了老虎. 虎,而是气势超过了老虎.

专题02 文言文断句(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高分突破

专题02 文言文断句(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高分突破

二、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
要的标志。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尤其是一些语 气词和连词,它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常见可以帮助断句的虚词如下: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 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嗟夫 、嗟乎、呜呼”表示感叹,前后都要断开。
【居中连词】“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 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 时,“而”前面要断开)。
三、借助名词或代词断句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
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 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例句: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环滁皆山也。
高分突破——文言文阅读
专题2 文言文断句
目录-CONTENTS
01 考情分析 02 考点解读 03 典例引领 04 实战演练
考点解读 断句,传统称之为“句读”, 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理解题中的一种 常考题型,主要考查的是对文言句 意停顿的判断。断句是正确理解和 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
课标解读
2022版课标中对于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有如下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
四、通过找动词来断句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
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以其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 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如: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分析:句中动词有“期行、期、不至、舍去、乃至”,因此可区分出 五个句子,其中有三个句子省略主语或者是承前主语。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答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答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答案1.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2.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度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3.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融为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否?"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4.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假设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缺乏,一人饮之有余。

2024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断句练习(含解析)

2024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断句练习(含解析)

文言文专题训练-一文言断句练习1.请用“〃给下面文言文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子鼻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屋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子墨子日:“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2.用斜线(/)给下面画线句子断句。

太宗有一验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伺,无病而暴死。

太宗怒养马客人,将杀之。

皇后谏日:“昔齐聚公以马死杀人心子请敷其养云尔养马而死尔菲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养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谏此率.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3.用给下面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故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虽然我以是而施于人不可也。

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

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扬州高邮人。

绍圣初,坐党籍,出通判杭州。

以御史刘拯论其增损实录,贬监处州酒税。

使者承风望指,候伺过失,既而无所得,则以谒告写佛书为靠,削秩徒郴州,继编管横州,又徙雷州。

徽宗立,复宣德郎,放还。

至藤州,出游华光亭为客道梦中长短句索水欲饮水至笑视之而卒。

先自作挽词,其语哀甚,读者悲伤之。

(选自《宋史•秦观传》)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线处断句。

(限4处)出游华光亭为客道梦中长短句索水欲饮水至笑视之而卒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元旦应酬作苦且阅岁渐深都光渐短添得一看甲子增得一,•感慨庄子曰大块劳我以生此之谓乎吾所取者淑气临门和风拂面;东郊农事,举趾有期。

江梅堤柳,装点春工;暗雷条风,消融腊气。

山居之士,负域而坐,顿觉化日舒长,为人生一快耳。

(取材于卫泳《闲赏•元旦》)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村居遇雨,来往绝人。

自晨昏侍食之外虽臭子罕见居植修竹间有鸟呜女墙/槛疑近山岫垦则俾校史书衣■则屈伸一楣漫绝肥甘疏远苦情小中无思或会古今得失一噂足而已。

文言文停顿节奏

文言文停顿节奏

11、刻 / 唐贤今人诗赋 / 于其上。 12、予 / 独爱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3、是以 / 先帝简拔 / 以遗陛下。 1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1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16、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①至于/夏水襄陵 • ②或/王命急宣 • ③乃/摘而藏之 • ④然/有根无树 • ⑤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⑥且/焉置土石 • 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根据音节确定朗读节奏。古代是两个 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 词的,要分开读。
如:中/间/力拉崩到之声(“今一古二”词 语)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衔∕远山,吞∕长江。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5、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6、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7、岂若 / 吾乡邻之 / 旦旦有是哉。 8、而 / 乡邻之生 / 日蹙。 9、中 / 峨冠而多髯者 / 为东坡。 10、学而不思 / 则罔。
(3)其一/犬坐/于前。 (4)骈死/于槽枥之间。
5、提前的状语(包括时间、地点状语),在朗 读时应在其后稍加停顿。
如(1)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 蛇者说》) (3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 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11、刻 唐 贤 今 人 诗 赋 于 其 上。 (停两处) 12、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停两处) 13、是 以 先 帝 简 拔 以 遗 陛 下。 (停两处) 14、邻 人 京 城 氏 之 孀 妻 有 遗 男。 (停两处) 15、今 诚 以 吾 众 诈 自 称 公 子 扶 苏、项 燕。(停三处) 16、盖 余 之 勤 且 艰 若 此。(停两 处)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断句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断句

语文微专题——文言断句一基本知识文言断句“三原则”“三步骤”“四方法”二断句四法:1.依名、动、代词断句句子成分基本结构:(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补语>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名词: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代词:第一人称:吾、我、予、朕、孤、寡人、臣、仆、妾、自、余、予、彼第二人称: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卿、阁下、足下2.依虚词断句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句首发语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句首时间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

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句末语气词——其后一般断开。

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疑问句末尾——与(欤)、邪(耶)、乎感叹句末尾——哉、夫疑问语气词——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复句关联词语——其前一般断开。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复音虚词——复音虚词需保持完整,不能点断。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微点拨]用虚词断句要灵活(1)“以、于、为、则”往往用于句中,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

(2)“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时,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做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21张PPT)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21张PPT)

2.找动词/形容词
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是活 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断句时,可以先确定作 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 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一般来讲,找 到谓语就找到了一独立的小句子,是为“一谓一句”断 句法。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 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 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答案: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 /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 传〉后》)
3.找对话(引文)定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 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 以后就只用“曰”“云”等,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 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注意: 转述别人话语有时不断开。如:韩非书云夫子善之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 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第一步划出人名,根据人物与动词关系确定主语,这一段中,有表对话的标 志性词“曰”,就不难做出正确答案了。 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 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 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顾谓主曰∕ 事不谐矣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 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 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

课堂精练:1.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持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庄子·骈拇》) 答案: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持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2.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节选自《颜氏家训》) 答案: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忍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3.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伯乐一过冀州之野,而马群遂空。

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序》) 答案: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4.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郁离子曰:“善战者省敌不善战者益敌省敌者昌益敌者亡夫欲取人之国则彼国之人皆我敌也故善省敌者不使人我敌汤武之所以无敌者以我之敌敌敌也。

惟天下至仁为能以我之敌敌敌,是故敌不敌而天下服。

”(选自《诚意伯文集·郁离子》) 答案:善战者省敌/不善战者益敌/省敌者昌/益敌者亡/夫欲取人之国/则彼国之人皆我敌也/故善省敌者不使人我敌/汤武之所以无敌者/以我之敌敌敌也。

5.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并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①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②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1)断句。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文言文断句专题含答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含答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含答案)一、明确目标: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分值3分。

检查阅读文言文能力。

二、断句方法断句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一)温故: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②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③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④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二)归纳方法第一:通文意,分层次。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第二:标名(代)词,定主宾。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例1: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例2: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第三:看虚词,找位置。

(因为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他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

)1、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及答案

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及答案

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背景介绍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的完整版答案,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高考文言文考试。

二、专题训练及答案
以下是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
1. 典例一:
题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答案:
- 句1断句:海内存知己。

- 句2断句:天涯若比邻。

2. 典例二:
题目:不避斧钺之诛,亦不求同生共死之义。

答案:
- 句1断句:不避斧钺之诛。

- 句2断句:亦不求同生共死之义。

3. 练题一:
题目:余亦能仰其如因
答案:
- 句1断句:余亦能仰。

- 句2断句:其如因。

4. 练题二:
题目:凡人不可以不充其臧,不可以不亡其身。

答案:
- 句1断句:凡人不可以不充其臧。

- 句2断句:不可以不亡其身。

5. 练题三:
题目: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答案:
- 句1断句:不以规矩。

- 句2断句:无以成方圆。

6. 练题四:
题目: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答案:
- 句1断句:其身正,不令而行。

- 句2断句: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三、总结
本文提供了2023届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的完整版答案。

考生可通过学习这些例题和练习题,提高对文言文断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祝各位考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专题05 文言文断句(附专项训练答案解析)

专题05 文言文断句(附专项训练答案解析)

专题05 文言文断句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通过练习文言断句,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断句方法:1.寻找主干定句读(找名词、代词)用斜线(/)给下列短文断句。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2. 寻找虚词定句读(1)常置句首:如:夫、盖、惟、凡、故、是故、然则、于是等虚词;如: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时间词。

(2)常在句尾:也、矣、欤(与)、邪(耶)、焉、哉、乎。

(3)叹词:如:嗟夫、呜呼等会构成独词句,前后都可断。

用斜线(/)给下列短文断句。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jiū ]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tiáo]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取材于《荀子·劝学》)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3.寻找对话的起止点。

如“曰”“云”。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借助修辞和对应句式定句读文言文常用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方法,且句式整齐。

前后呼应,形式对应,内容关联(或对比,或并列,或总分)。

用斜线(/)给下列短文断句。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顶真】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文言文断句方法复习专题

文言文断句方法复习专题

文言文断句方法复习专题一、断句1、根据句意,划分停顿阅读全文,了解文意,理清人物关系→依次解释所断句子中每个词的意思(不会解释的个别词暂时不解释)→词义串联起来,理解大概意思演练: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

”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后汉书·宋弘传》问: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1)借助名词(代词)断句法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判断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2)借助动词(形容词)断句法找出动词或形容词,明确句意。

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

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了独立的句子,从而断句。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即对话双方),明辨句读。

注意: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演练: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2.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说苑》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就是该断句的地方。

具体如下:(1)句首发语词:指放在句子开头起强调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作用的虚词。

它的后面要断开,如果它的前面还接别的句子,那么前面也要断开。

常用的发语词有:夫、盖、至、若、若夫、至若、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等。

(2)句尾词:指放在句尾表语气或判断等的虚词。

它的后面要断开。

常用的句尾词有:也、矣、焉、耳、与(欤)、邪(耶)、夫、哉等。

专题04:文言文阅读之断句(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

专题04:文言文阅读之断句(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专题04:文言文阅读之断句(练习)题型1.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一般划一处或两处)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峤,字巨山,赵州人。

十五通五经,二十擢进士,累迁为监察御史。

武后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后因罪贬庐州别驾,卒。

峤富才思,有所属缀①,人辄传讽。

明皇将幸蜀,登花萼楼,使楼前善《水调》者奏歌,歌曰:“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帝惨怆,移时顾侍者曰:“谁为此?”对曰:“故宰相李峤之词也。

”帝曰:“真才子!”不待曲终而去。

峤前与王勃接,中与崔融齐名,晚诸人没,为文章宿老,学者取法焉。

今集五寸卷,《杂咏诗》十二卷,单题诗一百二十首,张方为注,传于世。

(选自《唐才子传》)【注】①属(zhǔ)缀:指写作。

②幸蜀:指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明皇)逃奔四川之事。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十五通.五经( )②唯.有年年秋雁飞( )③帝惨怆.( )④为.文章宿老(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宰相李峤之.词也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B.不待曲终而.去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C.学者取法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D.传于.世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中与崔融齐名3.翻译下列句子。

(1)峤富才思,有所属缀,人辄传讽。

(2)使楼前善《水调》者奏歌。

4.帝慨叹李峤为“真才子”,含义丰富,意味深长。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精通,通晓只悲伤成为,成了 A 2.中/与崔融/齐名3.(1)李峤才思敏捷,他作有文章,常被人传诵。

(2)让楼前擅长唱《水调》的人来演奏歌唱。

4.“真才子”是唐明皇夸赞李峤的话;李峤才思敏捷,文章被世人传诵,且与文学大家崔融、苏味道齐名,可见李峤确实有才华,是真才子;安史之乱后,唐明皇“幸蜀”,境遇大变,由高高在上的帝王成了仓皇出逃之人,此时善《水调》者所歌李峤之词,符合唐明皇的心境,更是触发了唐明皇的感慨;由此可以看出,李峤的诗对生活的体验也是很深刻的,赢得了唐明皇的共鸣,所以“真才子”是唐明皇对李峤的赞赏与肯定。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
例: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光洁,明亮 ) /何也
三、在标志前和后断句
1.在“顷之、少顷、须臾”等某些时间词; 例: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
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例: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 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呼词和应答词,如”诺、善、善哉、可、未可、否”;
例10: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宫 室 之 美 为 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 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二、在标志前断句
1.“凡、夫、盖、凡、且夫、若夫”等发语词前可断句; 例3: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 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 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 /入于耳/藏于心/行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身/君子之治也/始于 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参考译文: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的话多而虚假。君子的 学习,传入耳中,记在心里,从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从 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始,最终使人不能赶上。
3.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 方法。
2.“曰、问、云、言”等表说的词后可断句;
文言文中对话 、引文常常用“曰”“云”为 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 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2023届高中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及答案

2023届高中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及答案

2023届高中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及答案1. 题目一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请你对这句话进行断句,并解释每个断句的意义。

断句及意义:古人有云,(说明古人有所言)读书百遍,(强调读书需多遍)其义自见。

(指读多可自悟出其意义)2. 题目二下文这句话中的逗号是否合理?请给出答案并解释原因。

“平生不解藏书鉴,唯怀一纸锦书。

”逗号是否合理:不合理。

应该改为:“平生不解,藏书鉴唯怀一纸锦书。

”原句结构不清,藏书鉴与怀一纸锦书之间缺少停顿,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惑。

3. 题目三请断句下文中的句子,并说明每个断句的意义。

“读书一一人影,入画一山川。

”断句及意义:读书一一人影,(强调每个人读书方式不同)入画一山川。

(形容读书时,心境宛如进入了一幅山川画中)4. 题目四下列句子是否存在断句错误?如果有,请指出并改正。

句子:“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断句错误及改正:"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 (将原句中的句号改为逗号)或"落花有意,(原句断句正确)流水无情。

"(将原句改为两个句子)5. 题目五请选择下列句子中逗号使用是否合理的选项。

句子:A.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C. 苟富贵,莫相忘。

逗号使用是否合理:A. 合理(逗号使得两个句子之间有停顿,而且后半句为陈述句)B. 合理(逗号使得两个句子之间有停顿,而且后半句为陈述句)C. 不合理(后半句为祈使句,不需要逗号)以上为2023届高中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及答案的完整版。

若有疑问,请随时咨询。

文言文停顿划分

文言文停顿划分

文言文停顿划分
文言文停顿划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主谓之间停顿。

如“一狼/洞其中”。

2. 动宾之间停顿。

如“无/丝竹之乱耳”。

3. 动词与后置状语之间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骈死/于槽枥之间”。

4. 遇到省略句时,在省略的词语处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

5. 遇到倒装句时,通常在倒装的成分后停顿。

如“甚矣/汝之不惠”。

6. 按句首独立性质的词语停顿,如发语词、总结性词语、连词等后面要停顿。

如“夫/环而攻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7. 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要分开读。

如“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这个“活用词”之前要停顿。

8. 遇到提示停顿的成分时,自然停顿。

如“省略成分断没错”。

以上是文言文停顿划分的基本原则,可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运用。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之断句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之断句
⑷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 “然而”“至若”“是以”“继而”“纵使” “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⑸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久之”“既 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 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 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文 言 文
之 断 句
第一章
书而 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 断句。
我国最早的古书是没有标点的。
①大约在汉代,开始使用句读。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 “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的一段为“读”。
②到了宋代,开始使用圈点。
③到了明代又出现︴和‖,分别用来表示人名和地名。
方法1.找名词(或代词)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 主语、宾语和定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 或代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然后再考虑什么人,为什么,采用什么方式,取得 什么效果。以此为突破口,断句就比较容易了。
例:晋侯秦伯围郑 例:晋侯秦伯围郑 例:晋侯/秦伯/围/郑
①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②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断 句 例 子
2.标点留客
一位潦倒书生,到友人家中作客。刚巧连日下大 雨,书生在友人家住上好几天。其友人想赶他走,就 写了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本意
指﹕“①”书生看后,脑筋一转,在字条上加了两个标 点,使之变成﹕“②”其友人见状,便无可奈何让书生
方法4.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 进行断句。 例如: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 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文言文复习专题之趣味断句共40页

文言文复习专题之趣味断句共40页
Thank you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文言文复习专题之趣味断句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用“/”给下面文段断句。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 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 衣帛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解析】解答本题,可借助于文言句式进行断句。 文段开头“……者,……也”是判断句,“事齐灵 公庄公景公”承前省略主语“晏平仲 婴”,“以……重于齐”是用“于”表被动。由 此,可以进行断句。 答案: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 /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
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
读律令/略举大义/
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
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
读律令/略举大义/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 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 读律令/略举大义/ 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 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 读律令/略举大义/
景帝辅政,命熹为大将军从事中郎,熹到, 引见,谓熹日:“昔先公辟君而君不应,夸孤 命君而君至,何也”对日:“先君以礼见待熹 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转司马,寻拜右长史,迁御史中丞。
先君以礼见待/熹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 见绳/熹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一)词性
1)名词和代词 名词: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 物名、动物名等; 代词:吾、予、余(表“我”)、尔、汝(女)、 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 之等。
(二)句式
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 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以及一些固定 句式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
判断句 “……者,……也”“为、乃、即、则”
被动句
“为……所……”“受……于……” “见……于……”
反问句
“不亦……乎”“孰与……乎” “其……乎”“安……哉”“何……为”
固定句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选自《鸿门宴》)
答案: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即时训练】
(2015·浙江卷)用“/”给文段断句。 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 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答案:
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 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 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 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三、典例示范
2、(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目。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 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 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 豪右。
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 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2)动词和形容词
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 词性)常用来作谓语
1、找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谓语;
2、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 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教材示例]
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 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 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 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 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 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何处把句断 —“五点”最关键
第一课时
考点说明:
高考文言断句需要学生综合掌握古汉语字、 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同时 还要求学生对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近几年全国卷对文言断句的考查一直采用四选 一的形式,文言断句依然是今后考查文言文的 热点。
词性 句式 对话词 虚词 修辞等
1、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节选自《晋 书·李熹传》(半月测)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 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 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 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 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 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 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如……何”“况……乎” “何(以)……为”
[教材示例]
请用“/”给下面文言语句断句。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
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选自《师说》)
技法演示:上面文段中“庸……乎”“是故 ……”均是固定句式,“师之所存也”是判断 句,再结合其他标志可完全断开。
参考答案: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 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