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翻译 甘氨酸硫酸盐铁电晶体表面电子发射
_甘氨酸晶体中NH_3_扭曲振动的变温拉曼光谱研究_徐永芝
文章编号:1004-5929(2008)03-0278-04α-甘氨酸晶体中NH +3扭曲振动的变温拉曼光谱研究徐永芝1,沈新春2,王文清2*,方 炎1(1.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纳米光电子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2.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应用化学系,北京100871)摘 要:1999年,Chilcott 研究了α-甘氨酸单晶电阻抗随温度的变化,发现晶体在304K 开始导电。
为了了解其导电机理,本文研究90K 到340K 的拉曼光谱,发现在α-甘氨酸单晶中NH +3扭曲振动模式分裂,表现为N -H (6)…O (1)(491cm-1)和N -H (7)…O (2)(483cm -1)模式,以及CO -2摇摆模式(503cm -1),在304K 均有不连续性变化,并与变温中子衍射晶体结构层内的氢键N -H (6)…O (1)键角和N-H (7)…O (2)长度出现转折点一致。
由于α-甘氨酸晶胞中N H +3和CO -2基团构成的电偶极子在变温下重新定向,出现两性离子电荷重心变化致使晶体极化,引起晶体在304K 左右发生了铁电相变。
关键词:α-甘氨酸;拉曼光谱;N H +3扭曲振动;N -H …O 氢键;铁电相变中图法分类号:O433.5+4 文献标识码:ATemperature -dependent Raman Spectroscopic Study of NH +3Torsional Mode in α-glycine Crystal XU Yong -zhi 1,SH EN Xin -chun 2,WANG Wen -qing 2,FANG Yan1(1.Beijing K ey Lab for Nano -Photonics and Nano -S tr ucture ,Capital Nor mal U niversity ,Beijing 100037,China ;2.Department o f Ap p lied Chem istry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Engineer ing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China )A bstract :In 1999,Chilcott found that electrical im pedance measurements of single cry stal g ly cine revealed anomalous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conductance and capacitance around 304K .This unusual electric behavior was no t explained by the conduction mechanism .The present paper investigates temperature -dependent Ram an spectra of α-g lycine from 90K to340K .We find a disco ntinuous frequency variation of the NH +3to rsio nal mode of α-g lycinecrystal around 304K .It is consistent w ith the sharp peak of the hydrogen bonds N -H (6)…O(1)and N -H (7)…O (2)around 304K ,w hich was assumed due to the NH +3torsion modesplitting and defo rmations .The electrical dipoles of NH +3CH 2COO -are reoriented and thecrystal had to undergo a ferroelectric transition around 304K .Key words :α-glycine ;Raman spectra ;NH +3deformation ;ferroelectric transitio n收稿日期:2008-02-20;收修改稿日期:2008-04-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NSFC -20452002)作者简介:徐永芝(1979-),女,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α-甘氨酸晶体的制备及其拉曼光谱的检测”.E -mail :wangw qchem @pku .edu .cn第20卷 第3期光 散 射 学 报V ol .20 No .32008年9月THE JOURNAL OF LIGHT SCATTERINGSep .20081 引言甘氨酸作为一种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最简单氨基酸,在结晶状态上,有α、β、γ三种形态,并且以两性离子的形式存在(NH +3CH 2COO -)。
甘氨酸对新型胶原基人工骨材料细胞毒性影响的体外研究
基金项目:863计划课题项目(No :2004AA302G50)作者单位:100081北京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口腔医院修复科[刘星纲(现为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2005级博士研究生)、邓旭亮、吕培军、王新知];北京大学医学部组胚教研组(梅芳)通讯作者:王新知,E-m ai:l xi n z w ang@s i na co m cn,电话:010-********转2348甘氨酸对新型胶原基人工骨材料细胞毒性影响的体外研究刘星纲 邓旭亮 梅芳 吕培军 王新知【摘要】 目的 研究甘氨酸对新型胶原基人工骨材料的细胞毒性的影响。
方法 提取兔骨髓基质细胞,传至第三代。
在含或不含10g /L 甘氨酸的培养液中与自行研发的胶原基人工骨材料共培养,定期计数存活细胞,另将胶原基人工骨材料经甘氨酸处理或直接与第三代兔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情况。
结果 人工骨材料组加入甘氨酸后的细胞贴壁数明显高于无甘氨酸组。
扫描电镜观察甘氨酸处理后的人工骨表面有细胞黏附,未处理组则无细胞黏附。
结论 甘氨酸可有效降低新型胶原基人工骨材料的细胞毒性。
【关键词】 甘氨酸; 细胞毒性; 胶原交联【中图号】 R 783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673X (2007)02-0078-03An in vitro study of cy totox i c ity of crossli nked collagen -based scaffolds treated by gl ycin LIU X ing-gang ,DENG X u -li ang ,M EI Fang ,LV Pei -jun ,WAN G X in -zhi D epart m ent of P ro st hodontics ,P eking Un i ver sit y School and H osp it al of S to m at o logy,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 】 O bjective T o study the cyto t ox ic it y o f crossli nked co llag en -based scaff o lds treated by g l yc i n M e thods A crossli nked co llagen -based sca ffo l d developed by the authors was cu lt ured w it h the rabbit m arrow stroma l cells i n the m ed i u m w ith 10g /L g l y ci n(experi m enta l group)and w ithout(contro l group),and t he li v i ng cellsw ere counted on day 1,3,5and 7 In another exper i m ent ,the sco ffo l d w as first treated by g l y ci n for 30m i n (experi m ental g roup ),or not treated by g lycin(contro l group),and then both g roups w ere cu ltured w it h rabb itm arro w stro m a l cells T he number of attached ce lls on the sca ffo l dsw as cacu lated R esu lts There w ere mo re liv i ng ce lls i n the group treated by g l yc i n than i n t he non -g lyc i n -treated g roup T he sca ffo l ds treated by g l yc i n had a lo w er cy t o tox i c ity t han the scaffo l ds w ithout g l yc i n treat ment Conc l u sion G l y ci n can reduce t he cyto t ox ic it y o f crossli nked co ll agen -based scaff o lds【K ey words 】 G lycin ; Cy totox i c ity ; Crossli nked co llagen -based颌面部骨缺损在临床上多采用自体骨移植修复。
热释电材料
的应用
的应用
热释电材料的最重要应用是热释电传感器和红外成像焦平面。室温红外探测器与列阵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当 热释电元件受到调制辐射加热后,晶片温度将发生微小变化,由此引起晶体极化状态的变化,从而使垂直于自发 极化轴方向的晶体单位表面上的电荷发生改变。
利用热释电材料制作的单元热释电探测器在国内外均已形成相当规模的产业。这些室温红外探测器在防火、 防盗、医疗、遥测以及军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热释电材料器件应用的最新发展是用于红外成像系统,即 “夜视”装置,这种装置基于各种物体在黑暗的环境中随其温度的变化而发射具有不同强度和波长的红外线的原 理,使红外摄像机能够接收到来自物体不同部位的不同强度和波长的红外线,从而产生不同强度的电信号,最后被 还原成可视图像。化改变的现象成为热释电效应。热释电效应的原因是晶体中存在着自发极化, 温度变化时自发极化也发生变化,当温度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电偶极矩不能及时被补偿时,自发极化就能表现出 来。晶体中温度发生了微小变化,则极化矢量P的改变可表达为热释电系数,这是热释电晶体的主要参数,晶体的 热释电效应是矢量描述,一般有三个分量。
具有对称中心的晶体不可能具有热释电效应,而在20类压电晶体中,也只有某些有特殊极轴方向的晶体才具 有热释电性质,故只有10种极性晶类才是热释电晶类。
铁电晶体
铁电晶体
铁电晶体这类晶体同样具有P值高、性能稳定的特点,但与热释电晶体不同的是在外电场作用下其自发极化 会改变方向。典型的有硫酸三甘肽(TGS)及其改性的材料。
热释电陶瓷
热释电陶瓷
热释电陶瓷与单晶体比较,制备容易,成本低。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①钛酸铅陶瓷其居里温度高,热释电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很小,是一种较好的红外探测器材料。 ②锆钛酸铅陶瓷是用量很大的压电陶瓷。陶瓷在室温附近具有较大的热释电系数。 ③锆钛酸铅镧(PLZT)陶瓷的居里点高,在常温下使用不退化,热释电性能良好。
材料的铁电性能综述
材料的铁电性能综述摘要:回顾了铁电现象的发现及发展,简述了铁电性的机理,描述了铁电材料应用现状与前景,并介绍了几类前景很好的铁电材料。
指出目前对于铁电性的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和更深入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铁电性,电畴,铁电薄膜,存储器前言:铁电材料,是指具有铁电效应的一类材料,它是热释电材料的一个分支。
铁电材料及其应用研究已成为凝聚态物理、固体电子学领域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
铁电材料是一类重要的功能材料,是近年来高新技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
在一些电介质晶体中,晶胞的结构使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而出现电偶极矩,产生不等于零的电极化强度,使晶体具有自发极化,晶体的这种性质叫铁电性(ferroelectricity)。
铁电性:铁电性是某些绝缘体材料中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自发极化可以被反转的特性。
多数材料的极化是与外加电场线性成正比的,非线性效应是不显著的。
这种极化叫做电介质极化。
有些称作顺电体的材料,线性的极化效应更加显著。
于是与极化曲线斜率相对应的介电常数是以一个外加电场的函数。
除了非线性效应以外,铁电材料中还存在自发极化。
这种材料称作焦电材料。
铁电材料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自发极化可以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被反转,产生一个电滞归线。
一般来说,材料的铁电性只存在于某一相变温度以下,称为居里温度。
在这个温度以上,材料变为顺电体。
铁磁体中的原子有固定的磁偶极矩,这些磁矩自发排列起来。
自发排列的原因是固体中电子的量子力学效应。
铁磁体的居里温度指向顺磁体转变的温度,同理对铁电体,指材料不再是铁电体的温度。
对于一块未极化铁电晶体,电畴随机排列,净极化强度为零。
当外加一个电场时,电畴同时向电场方向转动,当电场足够强时,全部电畴沿电场方向排列一致,这时晶体变成一个大电畴,处于极化饱和状态。
当扭转电场时,极化反转但不回零,晶体获得一个剩余极化强度PR,当电场被扭转到矫顽场Ec时,剩余极化强度被去除。
铁电相是一个相当严格的状态,大多数材料都是顺电状态,顺电相指即使没有固有电偶极子,电场也可诱发极化。
甘氨酸基于表面活性效应在石墨电极上的伏安行为研究
第3 8卷 总第 2 1 5期
甘 氨 酸 基 于表 面 活 性 效 应 在 石 墨 电极 上 的
伏 安 行 为 研 究
毛 晓 明 , 高敏
( 长治 学 院 化 学系 ,山西 长 治 0 6 1) 401
[ 关键词 ] 氨 酸 ;表 面 活性 剂 ;石 墨 电极 甘 [ 中图分 类 号]Q T [ 文献 标识 码] A 【 编 号]0 716(010 020 文章 10 —852 1)309 .2
・
S ud n Vo t m m e rcDe e m i to fG l cneb i g G r phieEl c r d t y o la t i t r na i n o y i y Usn a t e to e Ba e n t eAc i iy Efe to ur a t n s d o h tv t f c fS f c a t
. .
tc e e to l i w a h d tc i n i t m s
Ke  ̄o d : l c n y r s g y ic;s ra t n ;g a h t ee to e u f c a t r p i lc r d e
甘 氨 酸( y ie又 叫氨 基 乙酸 , 氨 基 酸 系 列 中结 构 最 为 Glc ) n 是 简单 , 人体 非必需的一种氨基酸 , 通过水溶液酸碱性 的调节可 以使 时氨酸呈现不 同的分子形态 。 甘氨酸在中枢神经系统 内是 种 抑 制性 神 经 递 质 , 其他 组 织 内常 被 认 为 功 能 不 明显 、 在 仅 为合成其他 氨荩酸提供氮源 ; 然而 , 近年 的研究发现甘氨酸具 有抗炎、免疫调 竹和细胞保护等作用 。甘氨酸有独特 的甜味 , 能缓和酸、碱味 , 盖食 品中添加糖精 的苦 味并增强甜味 。人 掩 体荇摄入 廿氨酸量过 多, 不仅不能被人体 吸收利 用, 而且会 打 破人体对氨基酸 的吸收平衡而影 响其它 氨基酸 的吸收 , 导致 营 养失衡而影响健康 。以甘氨酸为主要原料 生产 的含乳饮料 , 对 青少年及儿童 的正常生长发 育很容易带来不利 影响。因此 , 测 定饮料 『甘氨酸 的含量有利于控制乳制 品中甘 氨酸 的添 加量 , { 1 对人体健康有重要 的意 义。目前, 测定甘氨酸 的方法有 分光光 废法 、色谱法 、电化学分析 法 等 。 文 章在研究 了低浓度 阴离子表 面活 性剂 十二烷基硫酸 钠 (DS在石墨 电极表面对甘氨酸 的增敏作 用效应 的基础 上 ,建 S ) j ・ , 种直接测 定廿氨酸 的电化学 方法 。该方法 具有灵敏 度 高 ,重复性好及速度快 等优点 。
[毕业论文]离子在固体表面诱导二次电子发射的研究
感谢学姐王瑜玉、论文的工作是在学姐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感谢我所在课题组的同学李永峰、同事王兴、周贤明、程锐、雷瑜、孙渊博 彭海波。他们在日常的科研工作中给了我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其中论文的所有数 据都是在他们日日夜夜辛劳的汗水所换取的。 感谢学弟刘世东,论文后期的修改中他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感谢我的 好友赵梁,论文的英语摘要是在他的帮助下完成的。 感谢人教处的各位老师,感谢你们在学习生活中对我的关系和帮助。 感谢我的室友闫铎以及近代物理研究所 2010 级的全体同学,感谢他们在生 活中对我的包容,也感谢他们在生活中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谢谢父母这二十多年对我的养育之恩,他们在背后默 默的支持我,鼓励我,才成就了今天的我。 最后,向在百忙之中评审本文的各位专家表达我的深深谢意!
对于离子和薄膜的相互作用,实验测量了 Ne2+、O2+离子垂直入射碳膜、金 膜时入射表面、出射表面的总电子发射产额(简称后向电子发射产额和前向电子 发射产额)。通过改变入射离子的能量、离子束流强度以及薄膜厚度,本实验系 统研究了前向、后向电子发射产额与离子束流入射到靶上的束流强度、薄膜厚度 的关系以及势能沉积、电子能损和反冲原子对前向、后向电子发射产额的贡献。 本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发射产额与离子入射到靶上的电流强度无关;在相同 的离子入射动能的情况下,后电子发射产额与薄膜厚度无关,在相同的离子出射 动能(离子穿过薄膜时的能量)的情况下,前向电子发射与薄膜厚度无关;离子 的势能沉积只对后向电子发射有贡献,前向、后向电子发射产额分别与离子在薄 膜出射、入射表面的电子能损近似成正比关系,其中电子能损很低(对应于离子能 量很低)的时候,反冲原子对电子发射的贡献不能忽略。
高电荷态离子在固体表面的势能沉积及其溅射出的粒子能量研究
,同靶原子中的电子和靶核相互作用相关理论;第五章简单介绍通用的几种模拟计算方法和程序;第六章具体阐述本论文中关于SHCI在表面上和靶内模拟程序设计的思想和理论;第七章给出模拟结果及相关讨论;第八章是本论文研究工作的总结。
通过本文涉及的两个实验可以看出,低速高电荷态的氩离子轰击材料表面时溅射出的二次粒子产额与入射离子的动能相关性在非金属里表现的比较明显,而势能相关性则主要体现在金属靶中;通过对靶样品表面纳米尺度的观测分析可以看出,在高定向石墨(HOPG)中入射离子的势能对形成纳米丘的高度影响比较明显,在金箔中不易形成表面的纳米蚀刻效应。
(Ar<'q+>,q=6,7,8,9,10,11,13,15,16;E<,k>=6q-20qkeV)轰击材料表面时溅射出的二次粒子产额与入射角度、电荷态(势能)和动能的相关性,初步探讨高电荷态氩离子(Ar<'q+>,q=1,8,9;E<,k>=20 qeV-2 qkeV)轰击固体材料表面时产生纳米结构的微观机理。
兰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高电荷态离子在固体表面的势能沉积及其溅射出的粒子能量研
究
姓名:***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物理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指导教师:***
20090601
高电荷态离子在固体表面的势能沉积及其溅射出的粒子能量
研究
作者:杨桂霞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1.学位论文张奇低速高电荷态离子在非晶态靶上散射的计算机模拟2006
随着各种测量方法的应用和探测技术的提高,近年来各种离子源,如ECRIS(ElectronCyclotronResonanceIonSource,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
铁电材料概述
(3)钙钛矿型材料—ABO3
钛酸钡(BaTiO3)钛酸钡陶瓷是目前应用最广
泛和研究较透彻旳一种铁电材料。钛酸钡是第一种不 含氢旳氧化物铁电体,因为其性能优良,化学上,热 学上旳稳定性好,工艺简便,不久被用作介电和压电 元件。
钙钛矿构造:有BaTiO3 ( 钛酸钡) 、 KNbO3 、KTaO3 、LiNbO3 PZT(Pb(Zr Ti )03) 、 PLZT(铅、镧、锆、钛), 至 20 世纪 50 年代末, 大约有 100 种化合物被 发觉具有铁电性。截至1990 年,已知旳铁电约为 250 种.通式
非铁电相时有对称中心:不具有压电效应,如BaTiO3、TGS(硫酸三甘肽)
以及与它们具有相同类型旳晶体。
(4)按相转变旳微观机构分类
(5)“维度模型”分类法
铁电材料旳制备措施
1 固相反应法 2 溶胶一 凝胶法 3 熔盐法 4 喷雾分解法 5 柠檬酸前驱法 6 水热法 7 无卤素法 8 低温液相法 9……
薄膜—主要材料以及其优缺陷
目前主流旳铁电材料主要有下列两种:PZT、SBT。
PZT是锆钛酸铅(PbZrxTi1-xO3)。PZT是研究最多、使用最广泛 旳,它旳优点是能够在较低旳温度下制备,能够用溅射和 MOCVD旳措施来制备,具有剩余极化较大、原材料便宜、晶化 温度较低旳优点;缺陷是有疲劳退化问题,还有含铅会对环境造 成污染。
铁电材料旳应用
可作信息存储、图象显示
像BaTiO3一类旳钙钛矿型铁电体具有很高旳介电常数能够 做成小体积大容量旳陶瓷电容器。
铁电薄膜能用于不挥发存贮器外,还可利用其压电特征, 用于制作压力传感器,声学共振器,还可利用铁电薄膜热 释电非致冷红外传感器研究
铁电材料:在具有压电效应旳材料中 ,具有自发极化 ,(自发极化
甘氨酸多晶型的研究进展
甘氨酸多晶型的研究进展陈佳星;刘文举;郭亚军;卫宏远【摘要】综述了近年来甘氨酸各种晶型的制备方法、各晶型的热稳定性、结晶条件对晶型的影响、晶型间的相互转化、结晶新工艺及新晶型等方面的研究。
对甘氨酸多晶型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甘氨酸晶型的控制及新晶型的开发,而且可为其它药物晶型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指导。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glycine polymorphs,thermal stability of different crystal forms,effect of crystallization conditions on the crystal forms,mutual transformation between crystal forms and new crystal-lization technology and new crystal form of glycine were reviewed.The study of glycine polymorphism not only can contribute to the control of glycine polymorphis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rystal forms,but also pro-vides new ideas and guidance for the study of other drug crystal forms.【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甘氨酸多晶型;结晶工艺;晶型转变【作者】陈佳星;刘文举;郭亚军;卫宏远【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 300072;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 3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226.36多晶型是指同一种物质具有多种不同的晶型结构,这些晶型在外观、熔点、密度、硬度、溶解度、溶出速率以及生物有效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声子散射下纤锌矿AlGaN多层异质结构中电子的迁移率》范文
《声子散射下纤锌矿AlGaN多层异质结构中电子的迁移率》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半导体材料在电子器件和微电子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纤锌矿AlGaN作为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其多层异质结构具有优异的电子学性能。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电子在纤锌矿AlGaN异质结构中的迁移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包括声子散射。
本篇论文将针对声子散射对纤锌矿AlGaN多层异质结构中电子迁移率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其内在机制。
二、纤锌矿AlGaN的结构与性质纤锌矿AlGaN是一种重要的III-V族半导体材料,具有多层异质结构。
其晶体结构独特,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和优良的化学稳定性。
此外,纤锌矿AlGaN的能带结构、电子亲和能和晶格常数等特性,使得其成为制造高性能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
三、声子散射对电子迁移率的影响声子散射是影响纤锌矿AlGaN多层异质结构中电子迁移率的重要因素。
声子散射是指晶格振动产生的声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电子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散射。
这种散射作用会降低电子的迁移率,从而影响器件的性能。
在纤锌矿AlGaN多层异质结构中,声子散射的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杂质浓度、晶格常数等。
四、电子迁移率的计算与分析为了研究声子散射对纤锌矿AlGaN多层异质结构中电子迁移率的影响,我们采用了先进的实验方法和理论模型。
首先,我们通过制备不同结构的纤锌矿AlGaN样品,测量其电子迁移率。
然后,利用理论模型分析声子散射对电子迁移率的影响机制。
通过对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的比较,我们发现声子散射对电子迁移率的影响与温度、杂质浓度等密切相关。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深入研究声子散射对纤锌矿AlGaN多层异质结构中电子迁移率的影响,我们发现声子散射是影响电子迁移率的重要因素。
在高温、高杂质浓度等条件下,声子散射对电子迁移率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
因此,在设计和制造基于纤锌矿AlGaN的电子器件时,需要充分考虑声子散射的影响。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探究声子散射的微观机制,优化纤锌矿AlGaN的制备工艺,降低声子散射对电子迁移率的影响。
研析甘氨酸与二价金属离子配合物的循环伏安行为
循环伏安法 ( CV ) 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化学分析 方法, 由于它仪器简单、操作方便、图谱解析直观, 常 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化学分析、无机化学分析、有机化 学分析、生物化学分析等研究领域 [ 1- 2] . 本实验以小 分子配体甘氨酸 ( G ly) 和过渡金属离子 M ( II) ( M = Zn、Cd、Co、Cu) 组成的二元体系为对象, 研究了各二 元体系中配合物的形成及稳定性与 CV 图谱中特征 参数之间的关系.
( 1) Zn( ) 与配体 G ly的 CV 曲线
图 6 G ly与不同浓度的 C o( ) 的 CV 图
a, n( G ly) ! nCo( ) = 1! 1; b, n( G ly) ! nC o( ) = 2! 1; c, n( G ly) ! nCo( ) = 4! 1; d, n( G ly) ! nC o( ) = 10! 1;
随着 n( G ly) ﹕ nCu( ) 的值越来越大, 体系的 电化学活性变得越来越小, 图 7为 G ly 与不同浓度 的 Cu( ) 的 CV 图, 图中 e为 Cu( )的空白图, a、 b、c、d分别为同一条件下 n ( G ly) ﹕ nCu ( ) = 1! 1、2! 1、4! 1、10! 1的 CV 图, 明显可以观察到无还 原峰出现, 氧化峰逐渐减弱, 这是由于体系中游离的 Cu( ) 的浓度逐渐减小, 使体系的电化学活性越来
( 2) G ly配体的 CV 曲线
电化学活性.
图 5 G ly与不同浓度的 C d( ) 的 CV 图 a. Cd( ) 的空白图; b. n ( G ly) ! nCd ( ) = 1! 1; c. n ( G ly) ! nCd ( ) = 2! 1; d. n ( G ly) ! nC d( ) = 4! 1; e. n ( G ly) ! nCd ( ) = 10! 1
李斌.论文翻译.1
不同AL 含量的AlGaN/GaN 异质结材料高温电子传递特性 High temperature electron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AlGaN/GaNheterostructures with different Al-contents作者:ZHANG ZhongFen †, ZHANG JinCheng, XU ZhiHao, DUAN HuanTao & HAO Yue 起止页码:1879-1884;出版日期:Sci China Ser G-Phys Mech Astron ,Dec. 2009 , vol. 52 , no. 12; 出版单位:Springer摘要:不同AL 含量的AlGaN/GaN 异质结材料高温电子传递特性一直在被研究,室内温度高达680 K 。
电子迁移率的温度依赖关系已经被系统的测量出来。
在680K, Al0.15Ga0.85N/GaN and Al0.40Ga0.60N/GaN 异质结材料高温电子传递分别是154 and 2182/cm V s ⋅。
实验发现,在680K, AL 含量低的Al0.15Ga0.85N/GaN 异质结材料比AL 含量高的Al0.40Ga0.60N/GaN 异质结材料电子迁移率少,这种现象,与在室内常温下不一样。
强劲的分析表明,在第一个频段即温度为700时,Al0.15Ga0.85N/GaN 和Al0.40Ga0.60N/GaN 的电子所占比率分别为 75% 和82%。
在整个电子系统中它们所占的二维电子气分别是30%和 将近 60%。
这表明二维电子气在油井中受到限制,并且在温度为700 K 时,对于AL 含量高的AlGaN/GaN 异质结材料,在整个电子系统中,二维电子气占优势;低温时,则相反。
所以说,它具有较高的电子转移率。
因此,含量高的AlGaN/GaN 异质结材料更适合用在高温度的应用中去。
关键字 AlGaN/GaN 异质结材料; 高温; 电子传递转移1. 简介最近,AlGaN/GaN 异质结材料受到了很大关注,因为它对高压高能高温的微波应用有巨大潜力。
药用甘氨酸α-晶体纯化新方法的研究
药用甘氨酸α-晶体纯化新方法的研究韦丽红;崔凤侠;赵桂琴;李志远【期刊名称】《中国药物化学杂志》【年(卷),期】2001(011)002【摘要】首次报道在微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以3%~20%的乙醇一次快速结晶药用甘氨酸α-晶体的工艺。
探讨了结晶过程甘氨酸初始浓度、乙醇用量、结晶温度对晶体生长的影响。
得到了最佳控制参数。
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美国药典水平。
解决了甘氨酸贮运过程的结块问题。
α-晶体率达100%,纯度为99.9%,氯含量小于0.003%。
%A new technical method of purifying the medicine glycine α-crystal using nonionic surfactant and alcohol of concentration from 3% to 20% as crystallization solution was reported.The effect of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glycine,amounts of alcohol and temperature on the crystalling process was studied.The best crystallinic condition was obtained.The purity of the crystal was 99.9%,the ratio of α-crystal was 100%,and the content of chloride in glycine crystal was 0.003%.【总页数】3页(P107-109)【作者】韦丽红;崔凤侠;赵桂琴;李志远【作者单位】承德医学院化学教研室,;承德医学院化学教研室,;承德医学院化学教研室,河北承德 067000;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3.736【相关文献】1.甘氨酸亚铁的合成和晶体结构研究 [J], 舒绪刚;张敏;樊明智;田允波;滕冰;李大光;许详;吴春丽2.苏云金芽孢杆菌晶体蛋白分离纯化新方法研究 [J], 杨开杰3.α-甘氨酸晶体中NH+3扭曲振动的变温拉曼光谱研究 [J], 徐永芝;沈新春;王文清;方炎4.新型降糖药用化合物甘氨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PPARs的作用研究 [J], 薛阳;刘兰祥;叶清泉;李俊明;丁国华;赵砚瑾;刘永学;李庶心5.甘氨酸晶体结构和振动频率的密度泛函方法研究 [J], 王春;赵斌;赵树磊;苏振虎;孔令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氨酸范文亚范文铁范文综范文述
甘氨酸亚铁综述富瑞甘(Ferrochel)是美国犹他州爱尔宾(Albion)公司独特制备的一种氨基酸螯合铁(双甘氨酸亚铁螯合物)。
富瑞甘已获得专利注册,并且具有其他铁及所不具备性质。
富瑞甘铁的高度生物利用度,缘于它有足够小的分子,且高度稳定,从而得以完整地通过消化道粘膜。
其他方式的铁在被吸收前必须在体内被消化或离解,离子形式的铁引起有害的胃肠道副作用如便秘和急性腹痛。
爱尔宾公司取得专利的富瑞甘在胃中不离解。
富瑞甘极大的改变了无机铁盐固有的缺点,即利用性差和相对高的毒性。
富瑞甘像血红素一样,毒性很低。
富瑞甘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良好的生理作用一、产品特点经临床试验和证明,富瑞甘具有:•优良的生物利用度•优良的生理作用•缓和的作用(对器官系统很舒适,安全性好)二、生物利用度富瑞甘的生物利用度明显优于任何其他形式的铁剂。
普通铁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受各种吸收抑制物的影响,如植酸盐,纤维,鞣酸等等。
富瑞甘超越这些障碍,并保证其完整地被吸收。
一项研究证明,即使存在相同的抑制物,富瑞甘的吸收也比硫酸亚铁高4.5倍,富瑞甘的这种优良生物利用度使它成为铁营养添加剂中的第三代新化合物。
三、优良的生理学作用富瑞甘不仅对矫正机体造血的需要有效,而且对重建机体的铁也有良好效果。
此外,它不产生硫酸亚铁通常有的副作用。
当铁作为添加剂使用时,生物利用度和耐受性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富瑞甘明显表明在这两方面均优于硫酸亚铁及其他铁营养添加剂。
四、缓和的作用研究者发现爱尔宾公司氨基酸铁螯合物几乎没有铁剂通常引起的胃肠道的副作用,如便秘和胃部不适。
富瑞甘不像其他形式的铁那样会引起膳食的不良相互作用,也没有其他形式的铁特有的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富瑞甘由于与氨基酸螯合,形成一种稳定的无反应性亚铁分子,因此毒性很低。
爱尔宾公司研制的矿物质键合到氨基酸上,形成一个独有的天然化学结构。
此结构保证矿物质的吸收,并保护它们不与其他营养素发生有害的相互作用。
几种氨基酸类缓蚀剂在铁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英文)
几种氨基酸类缓蚀剂在铁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英文)郭雷;沈珣;KAYA Savas;石维;朱艳丽【期刊名称】《表面技术》【年(卷),期】2017(46)4【摘要】目的氨基酸是一类重要的环境友好型金属有机缓蚀剂,研究缓蚀剂分子在金属表面的吸附行为,对深入理解缓蚀机理及设计新型缓蚀剂分子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方法基于第一性原理框架下的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方法,采用Dmol3软件研究了甘氨酸、丙氨酸和亮氨酸三种分子在铁表面的吸附行为。
首先对铁晶体表面的形貌学参数进行了计算,然后选取合适的晶面作为吸附表面。
最后通过计算三种分子在铁表面的吸附能和分波态密度等参数分析缓蚀机制。
结果铁的三种常见晶面中,Fe(110)面为最佳吸附表面。
三种氨基酸分子在Fe(110)表面呈竖直型吸附构型,甘氨酸、丙氨酸和亮氨酸的吸附能绝对值大小分别为2.233、2.254、2.472 eV,这与其实验缓蚀效率大小顺序相一致。
结论缓蚀剂分子吸附可导致金属基底的功函数减小。
Hirshfeld电荷分析表明,吸附过程中存在从氨基酸分子到Fe(110)表面的电子转移现象。
态密度分析表明,氨基酸分子中的活性原子与铁表面原子形成了共价键,键能的大小对缓蚀剂分子的缓蚀效率起决定性作用。
【总页数】7页(P228-234)【关键词】碳钢;缓蚀剂;氨基酸;吸附;第一性原理;Dmol^3【作者】郭雷;沈珣;KAYA Savas;石维;朱艳丽【作者单位】铜仁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土耳其共和国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材料腐蚀与防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74.42【相关文献】1.NO在氧预吸附Ir(100)表面吸附和解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J], 何朝政;王会;淮丽媛;刘靖尧2.阳离子空位和吸附氧的协同作用对Na0.5Bi0.5TiO3(100)表面磁性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英文) [J], 鞠林;戴瑛;徐同帅;张雍家;孙礼3.Li吸附对石墨烯、BC5、C5N电学性质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英文) [J], 贾颖4.原子吸附的二维CrI_(3)铁磁半导体电学和磁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J], 秦文静;徐波;孙宝珍;刘刚5.NH_(3)在TaC(0001)表面吸附和解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J], 李小林;袁坤;何嘉乐;刘洪峰;张建波;周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α-甘氨酸晶体中NH+3扭曲振动的变温拉曼光谱研究
α-甘氨酸晶体中NH+3扭曲振动的变温拉曼光谱研究徐永芝;沈新春;王文清;方炎【期刊名称】《光散射学报》【年(卷),期】2008(20)3【摘要】1999年,Chilcott研究了α-甘氨酸单晶电阻抗随温度的变化,发现晶体在304 K开始导电. 为了了解其导电机理, 本文研究90 K到340 K的拉曼光谱,发现在α-甘氨酸单晶中NH+3扭曲振动模式分裂, 表现为N-H(6)…O(1)(491 cm-1)和N-H(7)…O(2)(483 cm-1)模式, 以及CO-2摇摆模式(503 cm-1), 在304 K均有不连续性变化, 并与变温中子衍射晶体结构层内的氢键N-H(6)……O(1)键角和N-H(7)……O(2)长度出现转折点一致.由于α-甘氨酸晶胞中NH+3和CO-2基团构成的电偶极子在变温下重新定向, 出现两性离子电荷重心变化致使晶体极化, 引起晶体在304 K左右发生了铁电相变.【总页数】4页(P278-281)【作者】徐永芝;沈新春;王文清;方炎【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纳米光电子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应用化学系,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应用化学系,北京,100871;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纳米光电子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433.5+4【相关文献】1.MnHg(SCN)4与ZnCd(SCN)4晶体的晶格振动及热导率的拉曼光谱研究 [J], 杨云;孙为;张鹏;卢贵武2.甘氨酸晶体结构和振动频率的密度泛函方法研究 [J], 王春;赵斌;赵树磊;苏振虎;孔令春3.甘氨酸在氧化银溶胶中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及其吸附构型研究 [J], 杨海峰;夏微;封婕;吴霞琴;王桂华;章宗穰4.固态离子晶体β-K0.294Ga1.969O3的高压与变温拉曼光谱研究 [J], 张峰;雷力;刘珊;蒲梅芳;唐琦琪;吴彬彬;李林;胡启威;夏元华;房雷鸣5.MMTN晶体与MMTWD晶体的晶格振动及热导率的拉曼光谱研究 [J], 杨云;孙为;张鹏;周雪飞;邱贝贝;孔垂岗;卢贵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硫酸盐溶液中电积钴
从硫酸盐溶液中电积钴张丽霞(译)【期刊名称】《湿法冶金》【年(卷),期】2005(24)4【摘要】I.G.Sharma等进行了从硫酸盐溶液中电积钴的工艺参数最佳化研究。
确定了电解液组成、温度、电流密度、搅拌条件等参数对电积钴所需电压、电流效率及动力效率的影响。
在电解液组成为60g/L Co,15g/L Na2SO4,温度60℃,pH4.0,阴极电流密度400A/m^2条件下,电流效率达97%,能量消耗为3.0kWh/kg。
所确定的工艺参数用铝镍钴磁钢碎屑、硬质合金碎屑、废氢化催化剂的硫酸浸出液进行了验证。
因为浸出液中钴质量浓度较低(25~40g/L),所以阴极电流效率为86%~94%。
【总页数】1页(P198-198)【关键词】硫酸盐溶液;铝镍钴;电积;阴极电流效率;阴极电流密度;电解液组成;硫酸浸出液;Na2SO4;工艺参数;氢化催化剂【作者】张丽霞(译)【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53.2;O614.371【相关文献】1.铬对从硫酸盐溶液中电结晶钴的影响 [J],2.Versatic 10萃取体系和由Versatic 10和Cyanex 301组成的复配体系萃取分离硫酸盐溶液中镍钴和钙镁 [J], 管青军;孙伟;周桂英;刘佳鹏;殷志刚3.四乙基溴化铵硫酸盐水溶液中钴的电沉积 [J], Pinak PATNAIK;Subrat Kumar PADHY;Bankim Chandra TRIPATHY;Indra Narayan BHATTACHARYA;Raja Kishore PARAMGURU4.四乙基溴化铵硫酸盐水溶液中钴的电沉积 [J], Pinak PATNAIK;Subrat Kumar PADHY;Bankim Chandra TRIPATHY;Indra Narayan BHATTACHARYA;Raja Kishore PARAMGURU;5.从硫酸盐溶液中电积钻 [J], 张丽霞(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氨酸 电还原 碳化
甘氨酸电还原碳化
甘氨酸(Glycine),化学式为C2H5NO2,是最简单的α-氨基酸。
在电化学合成中,甘氨酸的电还原通常指的是在电极表面进行的还原反应,该过程可能涉及质子和电子的转移。
在某些情况下,这种电还原可能会导致化合物的碳化,即形成碳沉积物或碳纳米材料的过程。
电还原过程中的碳化现象可能发生在以下情况:
1. 电极表面的碳沉积:在电解液中的有机分子,如甘氨酸,可能会在电极表面发生吸附,并在一定条件下经历电化学反应,导致碳沉积。
这些条件包括适当的电位、温度、电解液pH值和其他实验参数。
2. 中间产物的聚合:在电还原过程中,甘氨酸可能首先形成一个或多个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可能具有高反应性,并能进一步发生反应生成聚合物。
如果这些聚合物不溶于电解液,它们可能在电极表面形成固体沉积物,最终导致碳化。
3. 电催化作用:某些电极材料可能对甘氨酸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促进其转化为碳和其他小分子气体(例如CO、CO2)。
如果这些反应在电极表面发生并且没有有效的物质传输,就可能导致碳的积累。
4. 高温效应:在电还原过程中,电流通过电极时可能会产生热量,导致局部温度升高。
高温可以促进有机物质的热解和碳化。
在实际应用中,电还原和碳化过程需要仔细控制,以避免不必要
的副反应。
例如,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电极材料、控制电流密度、调节电解液pH值和使用添加剂等方法来优化反应条件。
在研究和应用甘氨酸的电还原和碳化过程中,科学家们可能会探索不同的实验条件,以期获得特定的产品或了解反应机制。
这些研究可能有助于开发新的合成方法、制备功能性材料或提高现有工艺的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氨酸硫酸盐铁电晶体表面电子发射V. D. Kugel,a)G. Rosenman, and D. ShurTel-Aviv University,Faculty of Engineering,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Physical Electronics,Tel-Aviv 69978,israelYa. E. KrasikPhysics Department, 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 Rehovot 76100, Israel实验结果表明,从甘氨酸硫酸盐铁电晶体阴极发射出的电子脉冲强度可以达到129uC/cm2。
这种电荷的测量值大大超过自发极化。
P s = 2.8uC/cm2,一个双极性电压被发现促进这种电子发射现象的出现。
它提出发射电流源是等离子体未完成的表面放电现象所造成的。
这种等离子体开始是在金属真空电介质的三重点由利用极化刺激的场致电子发射和电子发射切换。
Ⅰ.引言任何的改变自发极化单畴铁电干扰电荷平衡在界限和筛选电荷存在于热平衡态。
静电电荷过多的出现可能会以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发生。
第一种类型是在外部流动的电流既在沉积于铁电极性表面上的电极外部短路通过又在晶格内部通过。
第二种类型的弛豫过程是铁电体的电子发射(FEE)来自于铁电体真空的自由表面。
1其中一个产生(FEE)的方法是自发的两极分化的交换。
2,3电流的可视化使得有可能想象这种基本交换过程如原子核的新领域和穿透壁垒。
FEE的效果仅仅在一个铁电体相阶段被观测到而且当晶体温度超过居里点时会消失。
1转换过程的电视模拟展示了FEE是由铁电体表面根据极化逆转所产生的静电场引起的。
对于Gd2(MnO4)3晶体低导电-铁电-铁弹性转换的研究表明FEE电流足够大遮蔽出现退极化场。
测得的三甘氨酸硫酸盐(TGS)晶体FEE电流达到10-7A/cm2。
5估计显示研究的全部晶体所发射的电荷可以达到数百毫微库伦但是永远不超过P s的值。
近年来进行了很多创造功能强大的铁电体阴极的工作。
6-11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脉冲PLZT(锆酸镧铅钛酸)阴极已经被开发出来。
6,7电子电流密度高达100A/cm2而且发射电流的值达到1.5uC/cm2。
这些结果已经被其他学者确认。
9,10有人提出存在这种快速极化逆转被铁电陶瓷的高压应用诱导。
在所有的实验记录中发射出的电荷不超过PLZT陶瓷自发极化的几个百分点的值。
然而,不论所研究的铁电材料在实验条件下所发射出的电荷总是比P s要小。
有人提出发射的电流与使用铁电性质的陶瓷有关。
7然而,一些结果表明这种电子发射在居里点以上也被观测到。
11因此,现代的实验和理论数据不能明白的解释发射的微观机制和被发射的电子重复再生的微观机制。
应该说电介质阴极已经被了解几乎30年了。
12-14在十亿分之一秒的时间尺度内从钛酸钡陶瓷获得的脉冲电子发射电流达到103-104A/cm2的高密度。
13,14这些阴极被依次用作加速器的电子源。
这些工作的研究者们提出电子发射源是在电解质表面上未完成的表面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
放电参数利用电生理探头和光学光谱诊断进行了研究。
15-20这种等离子体包括从吸附原子中脱离出来的离子和所用介电材料的离子以及阴极表面。
值得注意的是一种强大的电子发射在施加电压的两极被观察到(0.4-4kV).15,16在最近的工作中微放电已被证明是在三重点开始的:金属—真空—钛酸钡。
21它已经被提出铁电阴极的电子发射是由在遵循表面闪络的形成的三重点的爆炸式发射引起的。
正如所知,BaTiO3是一种强铁电材料,而且用在这些实验中的高电应力会导致极化转换。
然而,这些工作的作者没有提起可能发生的任何极化转换。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在极化转换和电子发射的同步研究中呈现出了新的实验结果。
图1.实验装置的电路图示意Ⅱ.实验方法TGS极Y-切割用于矩形形状的板。
被Sawyer-Tower电路测量的自发极化值P s 和矫顽电场E c分别如下:P s=2.8uC/cm2,E c=400V/cm。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一个TGS样品被安装在一个铜制把手上。
样品的一个极表面镀了一层银金属膜。
一个金属格栅被压紧在了晶体的自由表面。
铜(3um厚)镍(5um厚,)而且不锈钢网格(50um厚)也被使用了。
阴极高电压脉冲V hv,波幅高达1.5kV,来自被用于固体银接触点和穿过电阻器R*的金属网格之间晶体管开关。
通过装置的机械开关S1这个负电压适用于金属网格或者背面的固体电极之一。
这使得它可以在双极性模式操作时应力连续的施加到金属网格,然后,大约1s,和后部接触。
高压开关的脉冲持续时间在20us-2ms的范围内,开关的内部电阻是10欧姆。
开关的导通时间不超过3us。
施加到集电极的直流电压在﹣1000—+1000V的范围内选择。
电阻器R*和R c=510欧姆限制了高压开关的电流。
一个荧光屏或者铜板起到了集电极的作用。
这种金属网和阳极分开的距离在0.2-3mm范围内选择。
真空室中的压力在10-5-10-6托。
所有的测量都在室温下进行。
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控制电流(开关电流)I sw,集电极(发射)电流I c,和金属网格上的电压V gr(图.1)。
电流被荧光屏显示出来(成像)。
我们研究了电子在两种模式下发射的效果:在单极性脉冲条件下和双极性脉冲条件下。
Ⅲ.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在图2和图3。
图.2的数据对应于TGS样品的朝着固体银触点的初始自发极化方向的双极性电压模式,该负电压V HV=﹣920V被施加于通过电阻器R*的5um厚的镍网格。
开关电流I sw和高电压脉冲同事启动。
人们可以发现开关电流密度是2.6uC/cm2。
集电极电流I c≈1.1A,出现了一个小的延迟,t d≈1.2us.这些值从每个镜头被重现。
发射出的电荷是24uC。
发射电流的持续时间,22.4us,比电压脉冲的持续时间要短。
有时在这些实验中的发射电荷值达到了120uC。
应当指出集电极电流有矩形形式。
人们可以看到发射电流取决于电路中的总电阻“高压-开关-网格-集热器电源:”I c≈V HV/∑R i=1.16A(图.1)。
应用于TGS样本的双极性电压总是导致极化逆转,当电压脉冲被施加到金属网格时振幅的切换趋势更高。
当负电压被施加到金属网格时总是出现强大的发射电流,所以,自发极化矢量的正极端在接通电源后到达自由表面。
集电极负相位差电压的应用结果表明测得的发射电流表示成电子电流。
当荧光屏被用作集电极时发光点被观察到。
我们希望观察到阳极的电流下降到零如果背面的接触不接地或者腔室中的压力提高到一个标准大气压。
当负脉冲施加到背面接触时不论集电极电压的自发极化方向如何任何强大的电子发射都未被观察到,只检测到了孤立的短脉冲。
当负电压被施加到金属网格时单极模式下(没有切换)的电子发射也被观察到。
第一集电极电流脉冲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和双极性模式是大致相同的。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集电极电流没有出现任何时间的延迟。
在随后的几秒钟施加到网格的负脉冲也激发了集电极电流。
一般此电流的持续时间比第一集电极电流麦冲持续时间要短。
用3-和50-um厚的金属网格也获得了类似的实验结果。
它证实了金属网格越厚应力引起的集电极电流越高。
集成电路(图.1)的电阻R*不仅限制发射电流的大小而且也影响了发射电流的波形(图.3)。
我们可以看到R*的增大导致发射电流的不连续而电流的幅度下降的相当微弱。
时间,微秒图.2 栅极电压V gr开关电流I sw和集电极电流I c作为时间的函数。
负电压V HV=-920V是施加到5um厚的镍网格。
网格/集电极的距离是1.3mm。
电阻R*式265欧姆。
TGS样品的尺寸是0.98×0.95×0.0465cm3。
图.3 实验数据显示TGS样品两端的电压【(a)和(b)的顶部;200V/div】;集电极电流的波形【(a)和(b)底部的波形;0.5A/div】。
时间刻度是20us/div。
负电压V HV=-560V被施加到3um厚的铜网格。
网格/集电极的距离是0.19mm。
TGS样品的尺寸是0.96×0.945×0.049cm3。
Ⅳ.讨论因此,实验结果表明铁电体高电压脉冲的应用引起了强大的电子发射的出现。
发生的影响在双极性脉冲电压和单极性电压下都伴随着极化逆转。
人们可以发现发射的电荷密度(高达129uC/cm2)超过自发极化2.8uC/cm2的几十倍。
这个电子发射不能被“集电极-网格”间隙中的场致电子发射解释因为在发射过程中间隙两端V gap的电压相当小。
V gap=V HV-I c∑R i,∑R i是电路中的总电阻高压-开关-网格-收集器的电源供应。
图.2的数据V gap是70V,图.3(a)的数据V gap 是13V。
人们可以认为场致电子发射来自在所得的电解质表面方向在背散射以及二次电子的金属网格。
只有零散的电子有足够的能量穿越金属网格附近的电压壁垒可以产生集电极电流。
因此,一个相当低的集电极电流应当被在金属网格与介电层表面之间的相当高的电流附带。
这不是我们实验的情况。
我们认为解释得到的结果的唯一办法是研究在电解质表面和集电极之间形成的等离子体放电的模型。
这种等离子体是被施加到金属网格的电压脉冲所引起的。
在介电表面上形成的可能的等离子体源是:(a)在电介质表面放电的气体的吸附分子;18(b)电介质的原子气体和一个金属阴极被在电介质表面上溅射离或蒸发排出。
16很明显在第一阶段中的放电因为非常低的结合能(0.05-0.15eV)22发生物理吸附的分子发射。
一个典型的电介质原子的表面结合能在5-10eV范围内。
因此,我们认为在我们的例子中吸附过程占主导地位。
我们希望注意在正弦电压切换后的几分钟(20kHz),其中固体的铜阳极被用来代替金属网格(图.1),我们观察到一个在阳极表面形成的电介质层。
这意味着长时间的周期性交换导致TGS晶体原子的发射。
现代的理论假设介质表面闪络和,因此,解吸被电子雪崩刺激。
23,24这个雪崩由二次电子发射引起,25-29热分解,29,29在电介质表面的下方形成电子级联,30碰撞电离,31爆发性的松弛去极化能量。
32,33所有的理论认识到雪崩的开始是由在三重点的场致电子发射引起的:阴极(金属网格)-真空间隙-电介质表面。
24这种发射是由在这个点的电场引起的。
这个实验明显得呈现出了双极性电压的应用经常引起可再现的TGS晶体的稳定的发射效果。
两个进程可以启动集电极电流:第一个是在三联点的经典的场致电子发射第二个是被偏振翻转刺激的电子发射。
2我们提出了以下情形中的等离子体放电发展。
当负电压被施加到金属网格在三联点的电场E引起来自金属网格中的场致电子发射。
被一个e r(相对介电常数)因子增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