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樟子松林生物量预估模型的研究

合集下载

樟子松人工林单木生物量模型研究

樟子松人工林单木生物量模型研究
同年龄 、不 同密度及 不 同立 地条 件的樟子 松人工 林 为研 究 对象 ,构建樟子松人 工林 单木的各分量生物量模型 。
1 研 究 地 区概 况
本文 的研究地 点是黑龙 江省佳 木斯市林 业局 孟家 岗林
场 。孟家 岗林 场位 于桦南县 东北 部 ,距县 城 2k 。属完达 1i n
维普资讯
2 0 o.0N . 0 8V 1 o2 4






樟 子 松 人 工 林 单 木 生 物 量 模 型 研 究
贾炜玮 于爱 民
( 东北林业大学) ( 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 究院)
[ 摘 要 ] 以不 同林地条件下樟子松人工林为研 究对 象, 根据 8块标 准地里的 4 0株 解析 木数据 , 建立 了樟子松人工林单 木各
分量 ( 包括树 干, 树枝 , 叶和 全树 重) 树 的预测模型。结果表 明 , 中所 建立 的模型精度 都 高于 9 %, 文 0 误差很 小 , 可很好 的用于
预 测樟 子 松 人 工林 单 木 的生 物 量 。
[ 关键词 】 樟 子松人工林 ; 单木生物量 ; 模型 ; 预测
S u y On Sn l in s M o e o o g l n S os P n n Pl t t n t d i ge B o ms d lF r M n oi c t i eI a a i a n o
K yw rs M n oa ct Pn l ti ;bo as f ig e ; oe p d t e od : o gl So iei Pa a o i s n et e m d ; ri i n s n n tn m os l r e c
生物量研 究 ,是林业 科学研 究的一 项重 要 内容。 目前

多伦县樟子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碳储量研究

多伦县樟子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碳储量研究

摘要 : 本文 以多伦县樟 子松人工林为研 究对象 , 对樟子松生物量 、 碳储量 、 林 下枯落物 和土壤进 行研 究, 结果如 下。 樟 子松树 高和胸径在监测期 间的增长模 型均符合线 性模型 , 模 型拟 合率均 大于 9 9 % 。樟子 松 叶片、 树枝 、 树 干和根 系生物量 和碳 储量在年度 间变化 显著 , 其 中树干 生物量 和碳储 量的年增 长量最大 。樟 子松 生物量和碳 储量 中叶片、 树枝 的生物量和碳 储量所 占比例 随着生长年限 的增加 呈下 降的变化趋势 , 而树 干 的生 物量 和碳 储量 所 占比例 则呈 增加 的变化趋 势。樟子松林下枯 落物现存 量较 高, 碳储 量 为 2 4 8 8 k g / h m 。 。樟子松 林下 土壤碳 储量 集 中在 0—2 5 c m 层, 达到 5 4 . 9 4 t / h m , 其平均碳含 率 为 1 . 0 3 %。
W ANG Yu—z h i 。 ZHANG Ha i—b o
( 1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A c a d e m y o fF o r e s t r y S c i e n c e , I t u h h o t 0 1 0 0 1 9, C h i n a ; 2 .C o l l e g e fS o c i e ce n ,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I t u h h o t , 0 1 0 0 1 8 , C h i n a )
第3 4卷
第 3期
内 蒙 古

业 大

学 学

Vo 1 . 3 4 No . 3 Ma y . 2 0 1 3

探讨樟子松人工林培育技术方法

探讨樟子松人工林培育技术方法

探讨樟子松人工林培育技术方法摘要:樟子松树种集速生用材、生态防护及城乡绿化树种于一体,尤其是在干旱瘠薄的沙漠地区进行绿化造林,恢复植被,其优势性是其他树种所无法替代的。

为此,熟练掌握并运用樟子松人工林培育技术尤为重要。

本文依据樟子松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从苗木培育、造林方法及幼林抚育等方面重点阐述了樟子松人工林的培育技术。

关键词:樟子松人工林培育技术Pick to: mongolica tree species with material, fast-growing set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urban and rural greening tree species in a body, especially in the desert areas of barren drought to afforest afforestation, restore vegetation, the advantage sex is other tree is unable to substitute. For this, the master and use mongolica plantations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ree species widely, from seedling cultivation, forestation methods and young forest tending etc widely focus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plantation technology.Keywords: mongolica plantations cultivation technology引言:如今,人工造林开始了迅猛的发展。

樟子松人工林树冠表面积及体积预估模型的研究

樟子松人工林树冠表面积及体积预估模型的研究

表 "! 各标准地主要测树因子一览表 O(PQR "! 2033(+S )T J4(-G M(+&(PQRJ T)+ J(3KQR KQ)4J
样地号 C)= )T KQ)4 A9" A9# A9$ A96 A9A A9< 样地面积 ( 5() HQ)4 (+R( 9= 9A 9= 9A 9= 9A 9= 96 9= 9< 9= 9A 林分年龄 ( () 24(-G (1R 6A $$ 6$ $" 6E $N 平均胸径 ( U3) .R(- G&(3R4R+ "8= $ ""= 9 #9= $ "$= N $9= # "8= < 平均树高 ( 3) .R(- 5R&154 #"= #9 "9= 99 "<= A9 ""= N9 #"= 99 "<= "9 平均冠长 ( 3) .R(- U+),- QR-145 <= #N $= N8 "9= 9$ 6= N$ E= 6$ A= 8# 优势木高 I)3&-(-4 5R&154 ( 3) "E= $ "<= " "N= $ "<= # "8= A "<= N 地位指数 2&4R &-GRV "$= <# E= E< "9= N6 8= <$ "$= #6 ""= $$ 每公顷株数 ( C・5( ; ") C03PR+ )T 4+RRJ KR+ 5RU4(+R "<69 $N69 ""99 #9#A 6A9 "##9

樟子松人工林营林技术探讨

樟子松人工林营林技术探讨

樟子松人工林营林技术探讨作者:赵立冬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31期赵立冬樟子松常被用于速生用材林、生态防护林和城镇绿化林的营林。

樟子松的适应性比较强,可以在干旱瘠薄的沙漠地带生长,有着其他许多树种无法比拟的优势。

掌握并运用好樟子松人工林营林技术,将会为樟子松营林的成功提供保证。

本文从苗木培育、营林措施及幼林抚育管理等方面探讨了樟子松人工林的营林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林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各种人工林的营林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但是,在樟子松的营林工作中,还存在着树种单一、更新率低、成活率不高等问题。

必须通过加强对樟子松人工林营林技术的研究,在营林工作实践中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樟子松人工林营林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樟子松苗木培育1、种子采集9月中下旬,樟子松的球果就基本成熟了,此时可以开始进行种子采集。

由于樟子松的球果成熟后并不会马上脱落,可在树上悬挂半年以上,因此采种期比较长。

采种一般选择在春季或秋季进行,将种子采下后先要进行露天日晒,也可以放在干燥室内脱水,将坚硬的果鳞除掉后,进行脱粒取种。

脱粒后将种子放在温度和湿度适宜的环境下贮藏,贮藏期间应保持种子的含水量在10%左右,以使种子的活力不降低。

2、育苗技术①选育苗地由于樟子松有较强的适应性,对土壤的肥力没有过高的要求。

应将育苗地选择在地势平坦、土质疏松的区域,以壤土和沙壤土为最佳。

为防止育苗期间发生立枯病,要避免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势洼,土质黏重的地方育苗。

结合整地对土壤进行消毒杀菌并施入底肥,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5000公斤。

②播种播种在春季进行,当地表的平均温度达到8℃以上时,即是播种适宜期。

具体时间是4月下旬至5月上旬。

可采取撒播或条播的方法进行播种。

在土质比较松软,并经过化学除草的育苗地,应采取撒播的方法。

在种子的发芽率大于80%的基础上,每亩播种量为4公斤。

播种后用床土覆盖,厚度不超过1厘米,以将种子盖严不露种为宜。

樟子松人工林生物量模型的研究

樟子松人工林生物量模型的研究


要: 以不 同年龄 、 同密度的樟子松 ( iu sl si vr og la 人工林 为研 究对 象, 于 8块标 准地 4 不 Pns y e r a.m n oc ) v ts i 基 0株
标 准 木 的 树 干 解 析 、 解 析 的 生物 量数 据 , 过 比较 分 析 , 究不 同 大 小树 木 因子 ( 径 、 高 、 幅 等 ) 单 木 各 分 枝 通 研 胸 树 冠 与
HUANG a ,W ANG izli Ch o He —ia ,LI W e , U i XU n — o Yo g b ,L ir n IHu —e
( .Daig a l gAcd m f c l r I x ’ ni a e y o A n n ut e& F rs y a ig a l g1 5 0 , hn ; u oe t ,D xn ’ n i 6 0 0 C ia r n 2 a ig a l gV c t n l olg ) .D x ’ ni o ai a C l e n n o e
b o s f r n . r n h & la f i ge t e w r t d e .R g e s n mo e rb o s fs ge t ewa sa l h d b i ma s o u k b a c t e f sn l r e e su id oa e e r s i d l i ma s o i l r se t b i e y o o f n e s u i g s t t a n lss s f a e; tlb o s fe c t n fP s l s i v r sn t i i la ay i ot r t a ima so a h sa d o . yv t s a .mo g l a p a tt n wa si td b — a sc w o e r n oi ln ai s e t c o ma e y U

樟子松人工林生长规律与模型的研究

樟子松人工林生长规律与模型的研究
根据立地条件及林分生长情况可将樟子松人工 林分为两类,一类是陡峻瘠薄型樟子松人工林,这 类林分多在坡度 >25°的陡峻山坡地,林地生产力 低,但防护效能大,对此类林分的研究多集中在其 生态效益上;另一类是平缓肥沃型樟子松人工林, 立地条件较好,林地生产力相对较高,可作为用材 林培育。但目前对此类樟子松人工林的经营存在一 些问题,具体表现在经营定向化程度低,林地生产 力未能充分发挥,经营技术研究滞后。目前生产上
(R2),其计算公式及拟合检验结果如下:

RSS=∑ i=1
(yi-y ^i)2

R2 =1-∑〗 i=1
(yi-y ^i)2/∑ i=n1〗
(yi-y 珋i)2
其中 yi为实测值,y ^i为预估值,y 珋i为平均值,
n样本数。
表1
性 状
胸径 树高 材积
樟子松生长性状曲线拟合结果
Logistic曲线方程
实验林分地势平整、林龄确定、结构单一,在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实验误差,降低了试验难度。试
作者简介:许家春 (196302-),男,高级工程师,调查员。
·93·
2019年 3期 (总 191期) 林 林 林业 业 业勘 勘 勘查 查 查设 设 设计 计 计
林 林 林业 业 业勘 勘 勘查 查 查设 设 设计 计 计 (总 191期)2019年第 3期
樟子松人工林生长规律与模型的研究
许家春
(黑龙江省森林和草原第一调查规划设计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0)
摘 要:本文通过曲线拟合得出樟子松胸径、树高与材积生长量曲线方程。通过求导得出樟子松 胸径、树 高 连 年 生 长 量 峰 值 分 别 出 现 在 12年 和 16年, 其 最 大 值 分 别 为 071056cm/a和 03697m/a;求得的单株材积生长曲线三个时间点为 181、264和 365,0~18年为材积渐增 期,18~36年为材积速生期,36年以后为材积的缓增期,材积连年生长量的峰值出现在树龄 26 年时。 关键词:樟子松;生长规律;模型拟合

关于樟子松人工育林技术的探讨

关于樟子松人工育林技术的探讨

关于樟子松人工育林技术的探讨经济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对环境带来了很大的破坏,为了更好的改善环境,进行植树育林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在这方面进行樟子松的造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尽管这样能够对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在进行造林的时候也存在着造林树种单一和树木成活率低的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要进行解决,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环境保护的实现。

标签:樟子松人工林;密度;管理樟子松人工林的种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的对环境进行保护,同时在人工林种植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效果。

在进行樟子松人工林种植的时候对种植的气候和管理措施都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因此,在种植技术方面要进行不断的提高,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种植效果得到体现。

1 沙地樟子松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的成因分析在沙地进行樟子松的种植是为了更好的起到固沙的效果,同时也是对沙地进行更好的治理,在沙地种植樟子松以后出现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很多的幼树出现了成活率非常低的情况,这样就使得新种植的树木出现了保存率下降的情况。

对樟子松造林出现成活率和保存率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能够更好的提高樟子松的成活率,同时也能在造林技术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干旱的沙地种植樟子松会出现成活率和保存率过低的情况,对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因素进行必要的分析,能够更好的找到各个影响因素的轻重程度,在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时候发现主要的导致成活率低的因素按照影响的大小依次是光照情况、干旱程度、风、土地厚度以及苗木的质量,对苗木的保存率進行影响的因素按照影响的大小依次是风、光照、干旱程度、苗木的质量和土层的厚度。

影响樟子松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联系的,同时也是相互影响的。

因此可以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影响因素进行分类。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可以得到,影响樟子松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非常低的原因主要是内在的原因导致的。

人工林在进行更新的时候苗木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植苗造林的成活主要可以按照苗木的生命力来进行决定,苗木的质量好坏和生机状况对造林是否成功有很大的影响。

基于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樟子松林碳密度与碳储量研究

基于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樟子松林碳密度与碳储量研究

基于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樟子松林碳密度与碳储量研究
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的一种模型。

本研究以位于中国东北的樟子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探究其碳密度与碳储量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林的碳密度和碳储量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

碳密度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林冠较为密集的地方,而碳储量较高的区域则以林下植被丰富、枯枝落叶堆积较多的地方为主。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年龄较大的樟子松林碳密度和碳储量都比年轻林高,说明樟子松林随着生长过程的不断发展,其碳存储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此外,本研究还对不同清除方式(采伐、火灾、病虫害等)对樟
子松林碳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采伐和火灾对樟子松林碳储量的影响明显,清除次数越多,碳储量下降越严重。

而病虫害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本研究的发现为樟子松林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参考。

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林下植被、加强枯枝落叶的保护和积累、避免过度采伐和火灾等措施有助于提高樟子松林的碳存储能力,从而为全球碳平衡的维持做出积极的贡献。

樟子松人工林营林技术探讨

樟子松人工林营林技术探讨

农技服务园林绿化·71·2017,34(23)樟子松人工林营林技术探讨于海峰(宝清县胜利林场,黑龙江 宝清155600)[摘要]樟子松的人工林营林技术应用,要注重结合实际的地域差异,采用优化的营林技术和观念,从整体上提高樟子松人工林营林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樟子松;营林技术;人工林樟子松的人工林营林过程中,受到诸多的因素影响,当前的营林水平还比较低,不能满足实际的发展需要。

这就需要从营林技术的应用方面进行优化,保障人工林营林技术的应用作用充分发挥。

通过从理论层面深化对樟子松的人工林营林技术应用研究,对实际的发展就有着积极意义。

1樟子松人工林营林水平低的因素和解决措施1.1营林水平低因素樟子松人工林营林过程中,水平低的因素比较多样,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对提高樟子松成活率有着积极意义。

樟子松的苗木质量以及干旱程度和光照等因素,都是对其成活率产生影响的因素,通过从实际出发,控制好这些因素,就能提高樟子松的成活率。

这些因素中,樟子松苗木的质量因素,是直接影响其成活率的,如果苗木的质量不达标就必然会造成其成活率低。

人工造林的更新物质基础内容就是苗木,这是延续樟子松生命的关键要素,所以对苗木质量的保障就显得比较关键[1]。

再有,樟子松的成活率影响因素中的外在因素,比较关键的就是气候因素,冬季干旱缺水,以及早春的生理干旱和沙地风蚀会造成根系的裸露,从而会造成苗木的死亡。

注重樟子松的水分保持就显得比较重要。

1.2解决措施提高樟子松人工林营林水平,就要注重优化措施的实施,注重造林整地的方式。

由于气候对樟子松的成活率产生的影响比较突出,这就需要将影响樟子松的因素尽量的消除,或者是通过方式的优化来提高樟子松成活率。

整地的方式选择中,就可选择穴状以及深栽的方式,加强樟子松苗木的保护工作。

通过容器苗造林以及使用促进剂等,提高樟子松的成活率。

另外,提高樟子松的成活率方法中,对于种子的选择也是比较关键的,只有保障樟子松种子的优质,才能保障其成活率提高。

人工樟子松林生物量预估模型的研究

人工樟子松林生物量预估模型的研究

人工樟子松林生物量预估模型的研究栾奎志;刘兆刚【摘要】According to survey datas of purposive sample plot, analysis tree and biomass, established Pinus sylvestris plantation biomass estimating-model of leaf, branch, stem and whole tree, further condected small sample t-examination to model parameter in order to verify correlation among survey factors and bioma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und biomass related with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significantly, Pinus sylvestris plantation biomass increases with its age increasing, y =aD^bH^c was the best biomass estimating-model of Pinus sylvestris plantation leaf, branch, stem and whole tree in the area.%根据标准地、解析木及生物量调查资料,建立了人工樟子松林叶、枝、干及全树生物量预估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小样本t检验。

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与胸径密切相关,樟子松生物量随着树龄的增长而增加,Y=aD^bH^c为该地区人工樟子松林叶量、枝量、干量和全树生物量的最优模型。

【期刊名称】《林业科技》【年(卷),期】2012(037)003【总页数】4页(P35-38)【关键词】樟子松人工林;生物量;预估模型【作者】栾奎志;刘兆刚【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林业监测规划院,哈尔滨150080;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1.253;S718.556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最初的第一生产积累量,是研究许多林业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基础,但其测定却是一项非常困难、耗时费力的工作。

樟子松人工林生物量模型的研究

樟子松人工林生物量模型的研究

樟子松人工林生物量模型的研究黄超;王黑子来;刘微;徐永波;李慧仁【摘要】以不同年龄、不同密度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8块标准地40株标准木的树干解析、枝解析的生物量数据,通过比较分析,研究不同大小树木因子(胸径、树高、冠幅等)与单木各分量(树干、枝、叶)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樟子松单木各部分生物量的回归模型;利用单木各部分生物量回归模型方程估测樟子松人工林各林分的总生物量,对樟子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进行了估计,并分析了不同年龄及林分密度下林分生物量的变化规律.【期刊名称】《防护林科技》【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3页(P51-53)【关键词】樟子松人工林;生物量模型;大兴安岭【作者】黄超;王黑子来;刘微;徐永波;李慧仁【作者单位】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大兴安岭165000;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大兴安岭165000;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大兴安岭165000;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大兴安岭16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8本研究以不同年龄、不同密度及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建立樟子松单木各部分生物量的回归模型,利用回归模型方程估测樟子松人工林各林分的总生物量,以期对樟子松人工林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也为了解樟子松人工林的生产力,以对其进行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方法1.1 资料整理本文选择不同年龄、不同立地和不同密度的樟子松人工林中有代表性的林分,在大兴安岭农林科学院基地施业区总共设置了8块标准地,所选林分均未经过间伐,生长正常,且每块标准地的株数一般不少于80株,对所测数据建库。

在标准地内对每木定位(确定x、y坐标)并逐株测定其胸径(D)、树高(H)和第一活枝高(HB)等主要测树因子。

樟子松树冠叶量预估模型及空间垂直分布规律的研究

樟子松树冠叶量预估模型及空间垂直分布规律的研究

樟子松树冠叶量预估模型及空间垂直分布规律的研究【摘要】本文以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枝解析的方法,建立了基于林木和林分测定因子的全树冠叶量和单个枝条着叶量的预估模型,并对树冠内叶量的空间垂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树冠;枝条;叶量;模型;垂直分布本文以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打破传统的研究方法,通过设置不同林分条件(年龄、立地和林分密度)下的固定样地,采用枝解析方法,量化树冠内枝条和叶量的空间拓扑关系,构建了树冠的构筑型模型、叶量分布模型以及枝条基径和枝长的生长动态模型。

将树冠构筑型模型、树冠动态生长模型和计算机图形学方法进行有机地结合,采用解析获取的实际数据重构树木现状,并利用枝条生长模型在计算机上实现树冠动态生长的视觉化、图形化和立体化模拟。

林分可视化将开辟新的获取森林经营信息管理的理念,有助于直观地、详细地了解森林内部的复杂结构,从而在无损林木生长前提下,为森林可视化经营提供依据。

0.引言枝条和叶片形成的空间排布格局作为树冠的构成单位,对它的清楚认识是了解树木生长发育的前提。

叶是树木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的多少,叶面积的大小以及叶片的配置等空间结构特征直接影响着叶片的受光量、光照强度和光谱成分等,进而决定着树木的光能利用效率。

叶量的空间分布直接影响树冠内光能的分布,进而影响树木的生长。

评估叶量的空间分布以及探讨叶量与林木和林分因子的关系能更好地理解通过树冠将能量转化成地上生物量的机理。

以往研究主要探讨草本植物、灌木及幼树的树冠结构,很少涉及郁闭林分的树冠及树木生物量的构成和分布结构的研究,对不同林分条件下树木叶量或叶面积在树冠内的空间分布格局的差异、枝条着叶量和枝条生长的关系以及分布模型的研究更是少见。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以郁闭后的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林木和林分测定因子建立全树冠叶量和单个枝条着叶量的预估模型,并描述樟子松人工林树冠内枝条叶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枝叶分配比。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林木胸径、冠幅等生长指标与林龄相关性研究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林木胸径、冠幅等生长指标与林龄相关性研究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林木胸径、冠幅等生长指标与林龄相关性研究周凤艳【摘要】通过对章古台地区的10~60 a林龄樟子松人工林的样地进行树龄、胸径、冠幅、枝下高等指标调查、观测,并使用SPSS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胸径生长量、枝下高高度与林龄有极显著相关性;冠幅大小与林龄有显著相关性;各生长量两两之间有极显著相关关系,且随树龄的增加而增长,立地条件的差异可能会延长或缩短这种进程,但不会改变这种趋势.胸径生长量、冠幅大小、枝下高高度随林龄变化的模型分别为y=e0.75+3.212/x、y=-0.085+0.344 x-0.008 x2、y=e2.942-57.681/x ;冠幅和胸径比随林龄变化的模型为y=0.38273rne-0.01255x 。

该研究揭示了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胸径及冠幅等指标的生长随林龄变化的规律.%The stand age,DBH,crown diameter & branch height of 10-60-year-old 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plantation wereinvestigated,observed and measured with SPSS in Horqin sandyland.Result shows that DBH growth and height of branches under 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plantation have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stand age.The crown width hav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stand age,and there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growth increment,And the increasewith age,site conditions,differences may extend or shorten the process,but will not change this trend.The model of DBH,crown size & branch height under different stand age is;y=e0.75 + 3.212 / x,y =-0.085 + 0.344x-0.008x2,y =e2.942-57.681 / x,respectively.;the model of ratio of crown width and diameter under different stand age is y =0.382 73 e-0.012 55 x.It revealedthe law of growth of indices (DBH and crown width) changed with the stand age.【期刊名称】《防护林科技》【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3页(P19-21)【关键词】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林龄;胸径;冠幅;枝下高【作者】周凤艳【作者单位】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辽宁阜新 1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1.253Abstract The stand age,DBH, crown diameter & branch height of 10-60-year-old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plantation were investigated, observed and measured with SPSS in Horqin sandy land. Result shows that DBH growth and height of branches under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plantation have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stand age. The crown width hav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stand age, 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growth increment , And the increase with age, site conditions, differences may extend or shorten the process, but will not change this trend.The model of DBH, crown size & branch height under different stand age is;y= e0.75 + 3.212 / x, y = -0.085 + 0.344x-0.008 x2, y = e2.942-57.681 / x, respectively. ; the model of ratio of crown width anddiameter under different stand age is y = 0.382 73 e-0.012 55 x. It revealed the law of growth of indices (DBH and crown width) changed with the stand age.Key words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on sandy land; plantation; stand age; DBH;crown width;branch height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Litv.)于20世纪50年代被成功引种到辽宁省阜新市章古台沙地。

樟子松人工林单木生物量模型研究

樟子松人工林单木生物量模型研究

樟子松人工林单木生物量模型研究
贾炜玮;于爱民
【期刊名称】《林业科技情报》
【年(卷),期】2008(40)2
【摘要】以不同林地条件下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8块标准地里的40株解析木数据,建立了樟子松人工林单木各分量(包括树干,树枝,树叶和全树重)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文中所建立的模型精度都高于90%,误差很小.可很好的用于预测樟子松人工林单木的生物量.
【总页数】2页(P1-2)
【作者】贾炜玮;于爱民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
【相关文献】
1.单木生物量模型估计区域尺度生物量的不确定性 [J], 傅煜;雷渊才;曾伟生
2.黑龙江东部地区樟子松人工林单木生物量研究 [J], 贾炜玮;姜生伟;李凤日
3.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单木和林分水平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研究 [J], 洪奕丰;陈东升;申佳朋;孙晓梅;张守攻
4.青海省2种主要树种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和单木生物量模型 [J], 孟延山; 孟俐君; 王静洁; 罗艳; 代丽梅; 谭欣悦
5.高山松单木地上生物量模型不确定性研究 [J], 王柯人;舒清态;赵洪莹;谭德宏;袁梓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龙江省樟子松人工林一元立木材积表验证分析

黑龙江省樟子松人工林一元立木材积表验证分析

黑龙江省樟子松人工林一元立木材积表验证分析李笑峰【摘要】近年来在使用黑龙江省樟子松人工林一无立未材积表的过程中,发现该材积表存在偏差,甚至出现出材量大于单株木材积的现象.基于此,对黑龙江省人工樟子松一无立未材积表进行了验证分析,并就修改材积表提出了理论依据.【期刊名称】《防护林科技》【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4页(P47-50)【关键词】樟子松人工林;一无立未材积表;检验方法【作者】李笑峰【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林业监测规划院,黑龙江哈尔演15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1.253黑龙江省市县林区一直使用《黑龙江省立木材积表》(黑龙江省营林局编,1981年)计量人工樟子松林的材积,该表编制至今已使用近40 年,近年来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材积表存在偏差,甚至出现出材量大于单株木材积的现象。

为了进一步分析人工樟子松材积表的估计误差,利用近两年收集的72 株人工樟子松样木立木材积数据,对《黑龙江省立木材积表》中的5个人工樟子松一元立木材积表和全省樟子松一元立木材积表表进行检验,并对其进行差异分析,为客观评价人工樟子松立木材积表的现状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推动我省林木材积表的更新和修订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1 验表样木来源验表样木来源:一是2016年和2017年专业调查森林资源调查标准地中的计算木和解析木;二是全国主要树种生物量模型编制工作中所采集的样木。

样木采集于桦南、桦川、汤原、林口、东宁、五大连池、萝北、孙吴、嫩江、嘉荫、海伦、宾县等市县区。

本次样本采集以5.0 cm为起测径阶。

样木伐倒后,树高小于10 m以1 m为一个区分段长,树高大于等于10 m以2 m为一个区分段长,按中央断面积区分求积法用围尺量测各区分段带皮直径及胸高部位的带皮直径(精确到 0.1 cm),用皮尺测量树高(精确到 0.1 m)。

将采集样木的胸径、树高及各区分段的中央直径,在计算机上建立数据库,并按中央断面积区分求积式计算各样木的材积。

樟子松人工林林分蓄积量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樟子松人工林林分蓄积量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樟子松人工林林分蓄积量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2018年10月防护林科技O c t .,2018第10期(总181期)P r o t e c t i o nF o r e s t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N o .10(S u m N o .181)文章编号:1005-5215(2018)10-0082-02收稿日期:2018-09-11作者简介:李笑峰(1962-),男,黑龙江海伦人,大专,高级工程师,现从事森林资源监测研究.樟子松人工林林分蓄积量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李笑峰(黑龙江省林业监测规划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为了进一步分析黑龙江省樟子松人工林材积表的估计效果和适用性,利用樟子松人工林标准地数据,对其进行检验,并进行差异分析三为客观评价樟子松材积表的现状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推动材积表的更新和修订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三关键词樟子松人工林;材积表;标准地误差;差异分析中图分类号:S 791.253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3601/j.i s s n .1005-5215.2018.10.034 在森林资源调查和林业生产实践中,一般采用实测法二数表法二目测法二遥感法等计算林分蓄积三其中森林经营和林业生产计量林分蓄积二采用标准地二标准木法,森林资源调查采用数表法二目测法和遥感法计量林分蓄积三采用目测法和遥感法计量林分蓄积的前提是,被调查林分必须具备精度符合规定的材积表,否则就会出现系统偏差,导致调查精度降低,甚至会出现误差超出允许范围的问题三因此,在进行大规模的森林调查或森林生产经营过程时,对使用的材积表进行精度测算和适用性检验,是保证森林资源调查质量的重要环节三1 资料来源数据来源于2016年和2017年的樟子松人工林标准专业标准地资料,标准地分布地点为桦川二桦南二林口二汤原二五大连池等县(市)三将标准地分别采用标准木法和材积表法计算出其单位蓄积(m 3h m -2)三2 蓄积计算方法(1)实测蓄积为采用标准木法计算出的林分单位蓄积,简称A 蓄积三(2)形高蓄积为按标准地每公顷断面积和林分平均高,查黑龙江省市县林区主要林分类型形高表计算得出的林分单位蓄积,简称 B 蓄积三(3 )材积表蓄积和天然材积表蓄积为按标准地各树种平均胸径,分别查樟子松人工林材积表和樟子松天然林材积表得出平均木蓄积,再乘以该树种每公顷株数,计算得出的林分单位蓄积,分别简称C 蓄积和D 蓄积三标准地林分因子及林分单位蓄积详见表1二表2三表1 樟子松人工标准地林分因子组成年龄平均高平均直径每公顷断面积每公顷株数8人樟1柞1榆4519.423.930.777510人樟4718.522.241.5106310人樟5922.029.435.752510人樟4215.424.029.666410人樟5021.827.026.441310人樟4720.532.121.426510人樟5418.629.630.4440表2 标准地各类林分蓄积m3组成A 蓄积B 蓄积C 蓄积D 蓄积8人樟1柞1榆389.3147136.8959154.6978295.107610人樟383.5881188.2334170.7290395.490110人樟367.6127165.3757153.9090381.622510人樟250.0408128.1694 123.5480291.50610人樟273.0458121.8101101.3502244.702510人樟191.234297.778291.9259236.16810人樟315.5293135.8790130.7416325.2043 误差分析设A 蓄积为y i ,B 二C 二D 蓄积为x i j 分析以下误差:(1)平均误差(M E ):M E =enj =1y i -x i j ?è?÷n (2)平均相对误差(M %E ):M %E =1n enj =1y i -x i j yè÷i ?100%(3)系统误差(S E %):S E %=y -x ?100%式中:x =ex i /n ;y =ey i /n ;n 为检验样木的株数按上述公式分别计算出B 蓄积二C 蓄积二D 蓄积与A 误差,计算结果见表3三表3 各类林分蓄积与实测林分蓄积的误差BCD平均误差M E 170.89177.640.08平均相对误差M%E 54.3956.84-2.21系统误差S E %55.1257.290.03据计算结果,B 二C 蓄积与A 蓄积的平均相对误差(M%E )和系统误差(S E %)远远超过了?5%的要求,B 二C 蓄积偏低很多三D 蓄积与A 蓄的平均相对误差(M%E )为-2.21%系统误差(S E %)为0.03%,即D 蓄积略高于A 蓄积,误差在精度允许范围内三4 差异性分析分析A 二B 二C 二D 蓄积之间差异是否显著,首先计算出A 二B 二C 二D 各组样本的平均值二标准差二标准误二精度以及变动系数三见表4表4 各方法样本描述统计a =.05平均值标准差标准误精度变动系数实测蓄积A310.0575.4128.5081.9824.32形高表蓄积 B 139.1629.5711.1884.2621.25材积表蓄积C 132.4129.1911.0383.6722.04天然表蓄积D 309.9761.8423.3785.2219.95由于样本较少,A 二B 二C 二D 蓄积精度均在90%以下三以表2的数据为样本,分别分析形高蓄积二材积表蓄积二天然材积表蓄积与实测蓄积的差异三假设形高蓄积B 二材积表蓄积C 二天然表蓄积D与实测蓄积A 方差相等,即B 二C 二D 蓄积与实测蓄积A 无显著差异三利用S P S S 19.0分别完成其方差检验,结果见表5三表5 各方法计算蓄积量方差检验结果类别差异来源平方和d f 均方F显著性B 与A 组间102210.831102210.8331.156.000组内39367.46123280.62总数141578.2913C 与 A 组间110443.071110443.0733.780.000组内39234.13123269.51总数149677.2013D 与A组间0.0210.02.000.998组内57070.08124755.84总数57070.1013从表5中可以看出,第一组B 与A 二第二组C 与A 的方差检验结果F 值分别等于31.156和33.780,明显大于F a =4.75的值,推翻原假设,即B 二C 蓄积与A 有显著差别;第三组D 与A 的方差检验结果F 值为0.000004小于F a =4.75,故不能推翻假设,即D 与A 无显著差异三即在樟子松人工林林分蓄积时,采用查天然樟子松材积表法和采用标准地标准木法计算出的樟子松人工林的林分蓄积无显著差别三5 结论以樟子松人工林标准地的资料,对樟子松人工林林分蓄积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发现采用‘黑龙江省立木材积表“中的樟子松人工林材积表和‘黑龙江省市县林区形高表“计算的林分蓄积,与标准地实测的林分蓄积平均相对误差和系统误差均超过50%, 且经过方差分析其林分蓄积与实测蓄积有显著差异三因此,上述两个材积表不适合用来估测樟子松人工林的林分蓄积三而采用‘黑龙江省立木材积表“中的樟子松材积表的林分蓄积,与标准地实测的林分蓄积平均相对误差和系统误差分别为-2.21%和0.03%,且经过方差分析其林分蓄积与实测蓄积无显著差异三因此,该材积表适用于估测樟子松人工林的林分蓄积三(上接第81页)黑龙江省L U L U C F 碳汇计量监测基础数据是2016年黑龙江省碳汇监测的实地调查二湿地调查数据二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和连续清查基础统计表等三对碳汇计量监测样地进行定期监测是碳汇监测体系的主要形式,补充实地调查可对样地成果进行核实和改正,并进行统计计算,取得黑龙江省的L U -L U C F 碳汇计量监测的基础数据,进而提高碳汇计量监测水平三黑龙江省在资源监测工作上积累了很多数据和经验,为后续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本文主要提出黑龙江省第二次L U L U C F 碳汇计量监测的工作目标二工作任务二技术方法和预期成果,没有对具体统计算法等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三基于遥感解译等方法对监测数据的更新,进行统计并计算出的生物量和碳储量等有一定的局限性,将来应以碳汇计量模型的参数选取二统计的方法和模型的验证等几个方面进行必要的研究,提高L U L U C F 碳汇计量监测工作的成果三参考文献:[1]李顺龙.森林碳汇问题研究[Z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6:100-101[2]张颖,吴丽莉,苏帆,等.森林碳汇研究与碳汇经济[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3):288-291[3]国家林业局.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行动要点[Z ].北京:2016[4]邓清华.江西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思路[J ].福建林业科技,2017,44(4):111-12538 第10期李笑峰樟子松人工林林分蓄积量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樟子松人工林节子分布和大小预测模型的开题报告

樟子松人工林节子分布和大小预测模型的开题报告

樟子松人工林节子分布和大小预测模型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与意义樟子松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木之一,其人工林一直是我国南方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管理樟子松人工林,需要对樟子松林分的分布和大小进行预测和评估。

这样可以有效地指导樟子松人工林的管理和经营活动,提高樟子松人工林的生产力水平,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建立基于遥感数据和地面调查数据的樟子松人工林节子分布和大小预测模型。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搜集樟子松人工林遥感数据和地面调查数据,根据所搜集的数据对林分进行划分。

(2)利用遥感数据和地面调查数据,选择合适的影响因子,构建樟子松人工林节子分布和大小预测模型。

(3)通过实地调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对模型进行应用实践,为樟子松人工林的管理和经营活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遥感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利用遥感数据和地面调查数据对樟子松人工林进行分析和预测。

具体方法包括:(1)遥感数据预处理,包括图像校正、辐射校正等工作。

(2)提取影响樟子松人工林节子分布和大小的影响因子,如高度、胸径、地形、土壤等。

(3)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建立预测模型。

(4)实地验证,通过实地调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预期成果本研究将建立一套基于遥感数据和地面调查数据的樟子松人工林节子分布和大小预测模型。

通过该模型,可以精确地预测樟子松人工林的节子分布和大小,并为其管理和经营活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同时,该研究结果将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样 地 内进行 每 木 检 尺 ,测 出样 地 内所 有 活 立 木 的胸 径 、树高 、冠 幅等 。
2 2 标准木 的选 择 和测定 .
按 等 断面 径 级标 准 木法 选 取标 准 木 ,共 选取 标 准木 3 5株 ,选 好样 木后 分别 编号 ,并 测定 各样 木 的胸 径 和东 西 、南 北 2个 方 向 的树 冠直 径 。将 标 准木 伐 倒 ,测 定 树 高 ,查 数 年轮 ,进 行 树 干解 析 ,并 按重 量法 测定 每株样 木的叶量 ( L 、枝量 W)
7卷
第3 期




V0 . 7 No. 】3 3 Ma v 2O l2
2 0 l2 年 5 月
FO RESTRY SCI ENCE & TE CHN oLo G Y
文章 编 号 :10 99 (0 2 0 0 1— 4 9 2 1 ) 3—03 0 05— 4
森林 生物 量是 森 林 生态 系统 最 初 的第 一 生产 积 累量 ,是研究许 多林业 问题 和 生态 问题 的基础 , 但其 测 定 却 是 一 项 非 常 困 难 、耗 时费 力 的 工 作 。 生物 量模 型是利 用 林 木 易测 因子 来 推 算难 于测 定 的林 木生物 量 ,从 而减 少 外 业 工 作 ,而 且 能保 证
定 的精 度 。鉴 于 以往 对 不 同树 龄 樟 子 松 ( iu P ns
sl si vt m n oi ) yv ts a. o g la 人工 林 的生 物量 和 生产 力 e r : c
研究报 道较 少 ,本 文研 究 了不 同树 龄樟 子 松 人 工 林 的生 物量 ,并 对 其 进 行 预 估 模 型 的 建 立 , 以期 为确定 该树种 合 理 的林 分 结 构 和 制定 各 种 营林 措 施 提供 科学依 据 。
3 6




第3 7卷
样地号
解析木号 树龄/ a
测树 因子量 胸g/ r e a 树高/ m 冠幅/ m 叶量/ g k
各器官生物量 枝量/ g k 干量/ g k 全树 重/ g k
3 2 模 型的评 价指 标 .
y : a C D Y=a C
() 3 () 4 () 5 () 6
3 单木 生物量模 型 的建立
单 木生 物量 模 型是 通 过样 木 观 测值 建 立 树 木 各 分量 干重 与树 木 其 他 测 树 因子 之 间 的一 个 或一 组 数学 表达 式 ,该 表 达 式 一定 要 尽量 反 映 和 表征 树 木各 分量 与 其他 测树 因子 之 间 的 内在 关 系 ,达 到 用树 木易 测 因子 来 估 计 不 易 测 因子 的 目的。根 据 调查 的樟 子松 各 生 物 量 数据 ,采 用 Sasc60 tiia. tt 软件 拟 合树 干 、树 枝 、树 叶 、总生物量 的模 型。
Y=口 ( D H)
3 1 模 型变 量 的选择 .
2 研 究方法
2 1 样地设 置和调 查 .
选择 不 同立 地 、不 同 树龄 中具 代 表 性 的 樟 子 松人 工林 分 ,共 设 置 7块 样 地 ,面积 为200n 。 0 l
树 干模 型 变 量 :因 变 量 是 树 干 千 物 质 重 量 ,
计算 含 水 率 ,枝 量 鲜 重 ,干 干 重 ,枝 、叶 、 冠 的干重 、总干重 ,将 3 5株样 木 的树 龄 ( 、胸 A) 径 ( 、树 高 (t 、冠 幅 ( W) D) t) C 等测 树 因子 及各 样 地所 测定 的 叶量 、枝量 、干量 、全 树重列 于表 l 。
余脉 ,主要为低山丘陵,平均海拔30m 0 。区域性
( s) w 、干量 ( s 、全 树 重 ( ) w ) 胛 ,枝 叶 生物 量
测 定采 用全 枝 称重 法 ,树 干生 物 量采 用 分 层切 割
法 测定 。 2 3 资 料 的整理 .源自1 研 究地 区 自然概 况
试验 地位于 东 北 林业 大 学 帽儿 山实 验 林 场 老
山人 工林 实验 站 ,该 站位 于 17 3 2 。 0E、4 。 0 N, 5 2 距哈 尔滨 市8 m,属 长 白 山系 张广才 岭 西坡 小岭 7k
模 型参数进行 了小样本 t 验。结果表 明,地上生物量与胸径 密切相 关 ,樟子松 生物量随着树龄的增 长而增加 , 检
Y = a 为该地 区人 工樟子松林 叶量 、枝量 、干量和全树 生物 量的最优模 型。 D
关键词 :樟 子松人 工林 ;生物量 ;预估模 型
中 图分 类 号 :S7 12 3,S7 85 6 9 .5 1.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人 工 樟 子 松 林 生 物 量 预 估 模 型 的研 究
栾奎 志 刘兆 刚
( .黑龙 江省林业监测规划院 ,哈尔滨 1 10 8 ;2 5 0 0 .东北林 业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04 ) 50 0
摘要 :根据标准地、解析木及 生物量调查资料 ,建立 了人 工樟 子松林 叶、枝 、干及 全树 生物 量预 估模 型 ,并对
气 候 为 大 陆 性 季 风 气 候 ,年 平 均 温 度 2 8 ,年 .℃ 平 均相 对湿度 7 % ,年平 均 降水 量737mm,年 1 2 . 平 均 蒸 发 量 1 9 . m,年 1 时 数 18 86h 39m 0 3照 5 . ,
无 霜期 10~10天 。 2 4
评 价模 型 的指 标 主 要 有 剩 余 标 准 差 ( 、 s. ) 剩余 离 差 平 方 和 ( S ) R S 、相 关 系 数 ( 、残 差 平 R) 方 和 。选 择相 关 系数最 大 、剩 余 离差 平 方 和最 小 , 且 回归 曲线走 向符 合 生 物 学 规 律 的最 优 模 型 ,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