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分区原则与方法(2)

合集下载

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七)水景旅游资源评价 1. 水景旅游资源评价指标
(1)水面 (2)水色 (3)水声 (4)水影 (5)水态 (6)水味 (7)水质 (8)透明度
2. 湖库旅游开发价值评价
(1)海拔高度 (2)旷度(开阔度) (3)深度 (4)分布密度 (5)湖泊与周围山石配合的和谐度 (6)湖库特产的知名度 (7)湖水的透明度
3. 瀑布旅游开发价值评价
(1)落差
瀑布景观“三部曲” (1)造瀑层
(2)宽度
(3)流量
(2)瀑下深潭
(3)潭前峡谷
(4)形状
(5)声音
(6)周围景色
4. 海滨旅游开发价值评价
(1)气象——水温(一年中可下水的时间)
(2)海滩——长度、潮线以上宽度、坡度、沙粒 (3)海象——波浪、流速、透明度、有害生物 (4)海滩后腹地——坡度、绿化率、面积
自然旅游资源
求知休闲健身类 博物馆、公园、游乐场、娱乐康体设施等
人文旅游资源
节会庆典、民间工艺、习俗、服饰等 古都名城、特色乡景、大型工程等 文学、曲艺、书法碑楹、宗教文化等 佳肴、特产、著名铺店等
(二)按风景资源的等级及管理范围分类 最高层次 高级层次 中级层次 基本层次 特别资源——世界级旅游 国粹资源——国家级旅游 优秀资源——省级旅游区 一般资源——县级旅游区
5. 季节性
6. 不可移动性
7. 可持续性
8. 不可再生性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按景观属性分类
大 类 基本类型
地质地貌类 水域风光类 气象气候类 生物景观类 古迹和建筑类 民俗风情类 城乡风貌类 文化艺术类 饮食购物
种 类
山岳、洞穴、海岸、特异地貌等 海、江、河、湖、瀑、泉等 宜人气候、冰雪雾凇、天象奇观等 动、植物景观 古建筑、陵墓、遗址、石窟、园林等

简述旅游区划的原则

简述旅游区划的原则

简述旅游区划的原则
旅游区划原则
一、环境条件优势
旅游区划要综合考虑区域气候、地貌等环境条件,重点发挥自然环境优势,形成自然、文化旅游资源组合有机统一的基础,以满足游客的各种旅游需求。

二、旅游资源优势
旅游区划要着眼于资源的优势,发掘各类旅游资源,形成特色旅游资源集群,以增强旅游区的旅游特色,提升其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整体合理性
旅游区划要以建立完整的旅游区网络为目标,从空间结构、网络结构、经济结构和政策结构四个方面进行统筹考虑,形成和谐发展的旅游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环境、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四、功能多样化
旅游区划要突出旅游区的特色、建立多元化的旅游功能,以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特点的旅游需求,形成科学合理的旅游结构,强化旅游目的地的功能特性。

五、可持续发展
旅游区划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思想,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本原则,避免旅游产业的过度开发,保护和提高旅游资源的质量,保持旅游景区的自然原貌。

旅游规划与开发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规划与开发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第一节旅游系统一、旅游业的系统化特征二、旅游系统的概念1988年,美国著名旅游规划专家甘恩(Gunn)率先提出了旅游规划系统的概念。

他将旅游系统划分为需求板块和供给板块两个部分,其中供给板块又有交通、信息促销、吸引物和服务等部分组成。

这些要素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依赖性。

所谓旅游系统可以划分为: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四个部分。

三、旅游系统的结构(一)旅游系统的组织结构1、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2、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3、旅游企业子系统4、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二)、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1、旅游需求2、旅游供给3、旅游市场(三)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重点)1、旅游客源地2、旅游目的地3、旅游通道(四)旅游系统的层次结构1、宏观2、中观3、微观第二节旅游规划概述一、旅游规划的概念(重点)旅游规划是指:以调查评价为基础、以预测和管理为手段、以优化和持续发展为目的,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过程。

二、旅游规划的功能三、旅游规划的分类(一)按旅游规划的时空二维尺度分类1、空间尺度分类2、时间尺度分类规划的期限是指规划产生效力的时间跨度,如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一般为5年。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期限多则为10-20年。

就规划期限而言,可以将旅游规划划分为:短期规划(1-2年);中期规划(3-6年);长期规划(10-25年)。

(二)按旅游规划的内容分类(三)按规划的深度要求分类(重点)1、旅游发展总体规划(Master Planning)2.控制性详细规划(Control Detail Planning)3、修建性详细规划(Constrction Detail Planning)四、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一)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解析1、旅游投资方2、区域旅游的管理运营方3、旅游开发区域所在的社区4、旅游者5、旅游资源6、旅游规划的审批资源(二)个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的途径(重点)1、召开座谈会2、聘请专业顾问小组3、聘请规划领导小组4、实施区域公投制度5、进行市场统计调查五、旅游规划的内容和成果形式(一)旅游规划的内容(二)旅游规划的成果形式(重点)一是规划文本;二是规划图件。

旅游规划-旅游功能分区与旅游线路

旅游规划-旅游功能分区与旅游线路

缺乏明显的核心自然景点的旅游区,通 过此布局模式使豪华(或特色)旅馆成为核心, 布局的重点是旅馆的建筑风格和综合服务 设施体系。
(六)野营地式布局
适用于景点分散、当地条件又不宜建大 型旅馆的旅游区,这种模式是以对整个旅 游区恰当的亚区划分为基础,兼顾亚区之 间的功能互补性,重点对亚区的旅游服务 设施进行布局。
提出:Gunn于1965年提出。 在旅游区中心布局一个社区服务中心, 外围分散形成一批旅游吸引物综合体,在 服务中心和吸引物综合体之间由交通联系。
环核式布局
餐饮
住宿
购物
娱乐
环核式布局模式(Around-core Zoning) 是指旅游地空间布局以重要景观或项目为 核心,相关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以及娱 乐项目等全部环绕该核心景观和项目进行 布局的模式。 一般包括:环自然风景点或娱乐中心布局和 环旅馆布局两种。
旅游线路组织的五种手法: (1)曲径通幽。游览线路组织时,根据景区特点,有意使游览 线路迂回曲折,视阈狭小,光线阴暗,声响寂静。或上下 盘绕,或穿林越涧,或临池俯瞰,或入谷探幽。 (2)步移景异。将不同的景物布置在游览线上,使之疏密相间、 错落有致、步步有景、段段不同,游览线就像一条彩线, 将粒粒风景的珍珠串联起来,使游客感到,一步一个景, 十步一层天。 (3)豁然开朗。在线路设计中,采取“欲露先藏”、“欲扬先 抑”的手法,使游览空间由狭小、阴暗突然变得畅阳。 (4)渐入佳境。合理安排游览线上的景物,沿着游览线的时空 顺序,一个比一个好,使游客情趣不断提高,逐渐达到高 潮,然后结束。 (5)跌宕起伏。游览线串联的景物,按一定节奏,将不同层次、 等级的景点有机组合,形成一定的韵律和节奏,使游客产 生跌宕起伏的视觉快感。
2、连接最具风景特征的空间形象 景区内各景点的风格不尽一致,游览线路的 组织,就应该连接最具风景特征的空间形象,使 游客空间观赏信息感受量最强、最大,构成系列, 烘托旅游线路的总体特色。 3、主题鲜明,既有统一感,又有层次感和变化感。 游览线路上,反映主题的景物,要安排多处 观景点,从不同角度、不同高度、不同层次重复 加强,突出主题。同时,对于具有个性的景点, 也要有机组合,体现游览线路的变化和层次。

旅游资源学复习习题

旅游资源学复习习题

旅游资源学习题一(绪论与旅游资源分类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旅游资源与一般资源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旅游资源具有( C )。

A .文化性; B .组合性; C .观赏性; D .区域性。

2.影响地域分异的基本要素主要有( A)。

A .纬度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 B .纬度地带性因素和经度地带性因素; C .纬度地带性因素和垂直地带性因素;D .经度地带性因素和垂直地带性因素。

3.下列名胜古迹全被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一组是 ( C )。

A .庐山、武夷山、青城山——都江堰; B .泰山、庐山、黄山; C .泰山 、武夷山、峨眉山——乐山大佛; D .黄山、黄龙、长城。

4.旅游资源的核心功能是 ( C )。

A .效益功能; B .美学功能; C .吸引功能; D .经济功能。

二、填空题 1.( 旅游者 )( 旅游资源) 2.( 成因) 3.(自然旅游资源)和( 人文旅游资源 )。

补充:5.世界级旅游资源,包括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旅游资源,纳入《世界自然保护网》的旅游资源,进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单的旅游资源。

6.国家级旅游资源,包括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资源学习题二(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1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在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对旅游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的地质体或自然景观,2 资源分布地域性、形成过程长期性、发展演化不可逆性、景观内涵科学性 3、能够举例说明或从实例中总结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特征。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缺乏,植被覆盖较少,在风力作用下,形成沙漠地貌和雅丹地貌景观,体现了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分布的地域性 )的特征。

在石灰岩发育地区,在地表水和地下水作用下,可形成喀斯特地貌,体现了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分布的地域性 )的特征。

在高寒地区,地表受冰川地质作用影响可形成冰川地貌景观,最古老的太古代地层距今 46 亿年,是最年轻的第四纪地层也有约 200 万年的历史,体现了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形成过程的长期性)的特征。

旅游规划的功能分区与区域布局

旅游规划的功能分区与区域布局
服务区
娱乐区
自然保护区
图9.7 三区结构布局模式 11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7
区域旅游布局在中、微观上主要是旅游功能区科学安 排,内容有二:第一,为各功能区选定空间区位,第 二,对各功能区开展空间优化组合,形成系统的相互 促进的整体空间结构。此方面形成了一些布局模式:
⒈环自然风景点或娱乐中心布局
在自然风景魅力突出的旅游区,通过此布局模式能进 一步提高自然风景点的吸引力、布局重点 是娱乐,其 次是住宿。
4
三、区域旅游空间功能布局
㈠功能分区
图9.3 国家公园旅游模型,据甘恩1988
功能分区是旅游目的地规划管理的一项 重要技术方法,也是一项重要的规划内 容。功能分区是根据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景观质量等级和集聚状况、自然环境的 保护等级、游客利用的重要性与方式等 指标,对旅游目的地土地划分出各有侧 重的类型空间。一般认为功能分区模式 是美国景观建筑师Richard Forster于1973 年最早提出,他将国家公园以同心园模 式从里到外划分为核心保护区、游憩缓 图9.3 国家公园旅游模型,据甘恩1988 冲区和密集游憩区。加拿大国家公园较 广泛地采用了甘恩于1988年提出的五圈 层模式:重点资源保护区、荒野低利用 区、分散游憩区、密集游憩区和服务社 区(见图9.3)。
2
一、旅游开发的区位选择
区位选择与区域经济发展是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两大 主题,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理性的区位选择,导致经济 活动在某一优势区位的聚集和扩散,在中观和宏观上 表现为区域经济增长。现代区位论的区位决策目标不 仅包括生产者利润最大化,而且包括消费者的效用最 大化,同时区位论从微观的企业区位论发展到宏观区 位论——空间经济结构分析。旅游各要素及其集聚的 景观集合体在空间上分布是不平衡的,而旅游活动的 重要空间运动规律是旅游者受旅游吸引物的吸引产生 空间位移,形成旅游流。所以,旅游开发中针对目标 市场选择旅游开发区是一项重要工作。

第1章 旅游空间布局的概念、原则、内容与模式

第1章 旅游空间布局的概念、原则、内容与模式
2 代表性理论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威尔逊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三、理论基础
3.1 区位理论
3 区位理论的应用
应用于指导选择有利的开发建设中心,以构建优化的区域 空间布局结构。 应用于合理确定旅游中心地规模;既注重旅游地在一定程 度上集聚,充分享有规模效益,又要防止超过限度的过分集 聚,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应用于对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利用等多因子相互作用机 制的研究,揭示旅游业空间布局结构变迁的动因机制,为 区域旅游布局的集中与分散、旅游增长与区域平衡发展等 问题的合理解决提供决策依据。
三、影响旅游区空间布局的主要 因素
• (一)旅游资源分布 • (二)景区交通条件 • (三)游览线路设计 • (四)活动项目安排 • (五)配套设施建设 • (六)长远发展战略
三、理论基础
3.1 区位理论
1 核心思想
指因为地理上的靠近性而拥有的某些方面优势,这种 地理上的靠近性可以指交通便利、接近客源市场或其他方 面。
பைடு நூலகம்旅游基础设施的空间 布局与管理
旅 游 规 划 空间布局
第一章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
第 一章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旅游地域结构和旅游 空间布局的内涵,掌握旅游空间布局的理论基 础和现实依据,掌握区域空间布局的原则和空 间布局的模式。
本章重点
➢ 旅游空间布局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 旅游空间布局的现实依据 ➢ 区域旅游空间布局的原则和主要模式
资料来源:吴人韦.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147.
聚类区划法
聚类区划法,又 称综合法或上升 区划法,是从小 的地域系统(旅 游点或村镇)入 手,逐渐合并为 数量较少的大区 域的方法。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及旅游地理分区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及旅游地理分区

2、西陵

西陵有帝陵四座,它们是雍正 正
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 皇
和光绪的崇陵。还有他们的皇后、 妃子、亲王等的园陵。

两组陵寝各组成一个大的建筑群, 像
每个陵区分前圈和后笼两部分,布
局整齐划一,以山为屏障,主要建
筑如隆恩殿、宝城、明楼等均在南 北中轴线上。整体建筑庄严雄伟, 在规制上与明陵大体相仿,但建筑 装饰进入了一个更成熟的阶段,吸 收和融会了历代陵寝的建筑之长。 1961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第一批
(二)避暑山庄建筑风格
避暑山庄山区
避暑山庄湖区
(三)营造避暑山庄的历史背景
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当时清入关不久, 康熙为了镇压北方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的分裂 活动,遏制沙皇俄国的骚乱与侵略,每年定 期北巡,并在今围场县设立木兰围场,作为 清王朝御用狩猎之所。在北巡沿途设置行宫 驿站多处,以供休息。山庄原是古北口到围 场之间13个行宫之一,因它位置适中,景色 优美,气候宜人,所以被朝廷选中大力营造, 建成达的一处行宫。
全国八大一级旅游区
1、京、津、冀旅游区 2、东北旅游区 3、黄河中下游旅游区 4、西北、内蒙古旅游区 5、长江中下游旅游区 6、华南旅游区 7、西南旅游区 8、青藏旅游区
第二节
京、津、冀旅游区
一、京、津、冀旅游区 的地理环境
京、津、冀旅游区是指由北京市、天 津市和河北省组成的旅游区,包括华北 平原的中北部和西部太行山地、北部冀 北山地一部分。
天 安
定门、前门经午门、太和门、前三殿、

后三殿、神武门、景山,最后是鼓楼

和钟楼,全长八公里)从中央通过。

紫禁城为北京全城的中心。体现“普

旅游规划的功能分区与区域布局

旅游规划的功能分区与区域布局

旅游规划的功能分区与区域布局旅游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其中功能分区和区域布局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功能分区和区域布局能够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提高游客的体验满意度,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一、功能分区的意义与原则功能分区是将旅游区域按照不同的功能和特点进行划分,以便更好地组织旅游活动和管理旅游资源。

其主要意义在于:1、提高旅游体验质量通过将相似功能的区域集中在一起,游客能够更方便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和设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空间混乱,从而提高旅游体验的满意度。

2、优化资源配置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特点和开发潜力,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最优化配置。

3、保护环境与文化遗产将生态敏感区、文化遗产保护区等与游客活动区进行有效隔离,减少旅游活动对环境和文化遗产的破坏。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功能分区,实现旅游区域内不同地区的协同发展,避免过度竞争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充分考虑旅游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历史背景和旅游资源特点,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分区方案。

2、主题突出原则每个功能分区应具有明确的主题和特色,避免功能模糊和主题不突出的问题。

3、动静分离原则将活动强度较大、噪音较高的区域(如游乐设施区)与安静休闲的区域(如疗养度假区)分开,以保证游客在不同区域都能获得相应的氛围和体验。

4、游客需求导向原则以游客的需求和行为习惯为出发点,合理安排功能分区,方便游客的游览、休息和消费。

二、常见的功能分区类型1、核心景区这是旅游目的地最具吸引力和标志性的区域,通常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或文化景观。

例如黄山的莲花峰、张家界的天门山等。

核心景区应重点保护,限制游客数量,以确保其生态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

2、休闲度假区为游客提供放松身心、休闲娱乐的场所,通常包括温泉浴场、海滨沙滩、森林木屋等设施。

这些区域环境优美,氛围宁静,能够让游客摆脱日常的压力和疲惫。

第三章 旅游区分区规划5(1)

第三章  旅游区分区规划5(1)

第三章旅游区分区规划一、景区分区原则新疆农业大学的旅游区是依托于校园为基础,利用现有的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为外来游客服务。

各功能分区的布局与划分要依据景源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景源自身的特点、独立性、完整性来确定。

(一)功能完整性原则功能区是由若干资源集聚区或旅游区组成,空间地域上可能不连贯,但是各个大的旅游功能区应该有相对独立和齐全的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接待服务体系,便于游客在不同的功能分区可以得到较为完整的校园旅游体验,进行不同的组织和安排,当需调节控制功能特征时,应进行功能分区;当需组织景观和游赏特征时,应进行景区划分;考试大论坛;当需确定保护培育特征时,应进行保护区划分;在大型或复杂的风景区中,可以几种方法协调并用。

因此在进行功能分区的时候要尽量保证这个区域具有相对完整的旅游功能。

但也要注意各旅游功能区的划分要考虑旅游资源在空间上的相对集聚,避免人为对集群的旅游资源进行硬性分割,这样可以保证旅游资源的相对完整性和各功能分区的特色。

(二)游憩机会谱(ROS)的原则游客从事旅游,最希望体会的是大学校园不同的生活,因此,旅游功能分区要充分认识到游客的行为规律,在旅游中的适当地段根据游客ROS谱系划分出开展参观植物、娱乐、采摘、体验等不同内容的功能分区。

(三)有利于旅游线路组织的原则每一个功能分区都应具有一个独特的主题,因此,在分区的过程中,应该从游客游览的角度考虑到不同功能分区在线路组织上的衔接和功能的连贯,以尽量实现游客满意度最大化。

为方便游客在不同景区进行游览设计三条游览路线:A线(高校以及企业间交流):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之间进行科研文化交流;企业可在校园中进行招聘会,广纳社会人才;社会各界人才汇集在农大进行经验成果科研交流会。

B线(体验大学四日游):第一日,游客在八一大道集合,有导游将游客送至住宿区,途中简单介绍农大各个区域的分布情况,以满足游客的出行需求,将游客带至住宿区后让游客简单收拾后开始体验军训、社团、教学、报告会(农大建校史)以及夜晚的迎新生晚会;第二日,体验选修课、友谊赛以及学院之间交流,之后便是农大的特色之一——支农劳动;第三天,体验专业课、维语教学以及跟随老师进行调研,夜晚的民族团结晚会;第四日,开展招聘会,写论文(农大有感),颁发毕业证以及学士学位证,穿学士服合影留念,之后游客可以在校园自行活动一段时间后进行最后的篝火晚会。

第四讲 旅游地理区划

第四讲  旅游地理区划




吴越文化江南水乡风光旅游带:包括长江下游、淮河下游和钱塘 江流域,兼有山海之胜,又是中国经济开发程度最高,工商业发 达的水乡地区,历史上封建王朝的避难偏安之所,因此古文化遗 存十分丰富。下分4个二级区。 江苏、安徽、浙江、上海 岭南文化南亚热带、热带风光旅游带:大部分处于南亚热带、热 带地区,兼山、海岛之胜,自然风光旖旎,气候热、暖气长,是 中国理想避寒地,海岸线漫长,多优质沙滩,陆地上多矿泉,矿 泉密度居全国之列,适宜发展疗养性旅游;具有融合中原文化和 土著文化的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华侨之乡及中西合璧文化。下 分3个二级区。 福建、广东、海南 世界屋脊猎奇探险旅游带:全境海拔平均在4000m以上,是世界 上年代最新、海拔最高的高原,拥有世界上相当一部分8000m以 上的高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地广人稀,天寒地高,许多地 方人迹罕至,充满无限神秘感;藏族文化古老而独具特色,带有 浓郁的宗教色彩。下分2个二级区。 青海、西藏


自然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在三大地形阶梯的过渡区域;
自然旅游资源富集区往往是中国生态脆弱区或贫困 区;

④ ⑤
人文类旅游资源特别是历史遗存类的资源以中部和 东部地区最为集中;
民俗资源遍布全国,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主要分布 于边境和较偏远地带; 现代人造旅游资源一般分布在大城市(特别是旅游 发达的大城市)周围。
2.3 旅游区划的目的和意义


形成旅游地域分工体系
途径:寻找合理的旅游区界线


保护和利用旅游资源
途径:确定各旅游区的性质、特征和地位


制定与实施中长期旅游发展战略
途径:分析确定各级旅游经济发展中心,实 施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
2.4 旅游区划的原则

【优秀PPT】第三章中国旅游资源类型和分区资料

【优秀PPT】第三章中国旅游资源类型和分区资料
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青城山一都江 位于亚欧大陆中部,深居内陆,属内陆型旅游资源区。
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留下了无数的遗迹、遗物,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和财富。
4(三、)注东意北照堰林顾海行雪,政原界区皖线原则南古村落,云冈石窟,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 及贵族墓葬。 旅游区有不同功能类型和不同等级层次之分,各个层次结构的旅游区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区系统。
4.文化景观:庐山。 5.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古琴。
第二节 中国旅游资源类型和特点
第一,寻找合理的旅游区界线。 第二,分析、确定各级旅游经济中心。 (四)华中名山峡谷区
一、中国的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是自然创造物和人工创造物,它存在于旅游现象之前。
三、风景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
(一)自然旅游资源 5.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古琴。
海岸、沙滩、岩岛风景 位于亚欧大陆中部,深居内陆,属内陆型旅游资源区。
联接:中国旅游资源目录 word 文件 第二,分析、确定各级旅游经济中心。
(3)旅游资源不是单一性的专门类资源,而是复合型的专门类资源,其复合程度之大,可以囊括自然界和人类 文化。 (二)地方特色鲜明,分布集中
“特*第二章自然旅游资源” 中原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长期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数千年的文明史给中原区留下了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使这里成
3 类型
2 大类
3 类型
地质 地貌
岩石、地层、化石、构 历史古迹 造
山岭、峡谷、喀斯特 古建筑
古人类、古战场 宫殿、工程
水体
河、湖、泉、瀑
陵墓
帝皇陵墓、名人陵墓
气象气候与 云、雾、雾凇、雷暴、 园林

景区管理——2旅游景区的区位选择与布局分区

景区管理——2旅游景区的区位选择与布局分区

第二章旅游景区的区位选择与布局分区一、旅游景区的区位选择1、区位选择的方法理论旅游景区区位选择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地理学中的区位论,区位论主要是研究和探讨地理空间对各种经济活动分布和区位的影响。

对旅游景区区位选择产生积极意义的法则有:(1)距离衰减法则该法则来源于物理学上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认为地理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但这种作用力最大的特点就是随着距离的增长而出现反向的运动,即距离越大,吸引力越小。

纵观旅游景区的吸引范围,也表现出这样一种倾向,即随着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市场之间的距离拉大,接待的游客数量随之逐渐变少。

(2)加权平分法它是对多个可行性的区位选择方案,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由专家进行打分,经过核加总分,比较各参与选择区位的总的分值,得分最高者成为最佳区位选择,选用此种方法的评价指标主要有: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市场规模、气候条件、水源及排水、能源供给、环境保护、劳动力来源、安全环境、扩展余地等等,在评价过程中各指标的权重有别。

(3)格伦顾客行为法格伦和N.J.格伦(Gruen)在1966年建立了一个“行为”方法,通过对典型消费者进行调查,确定消费者人数,估算出可能的消费量,从而确定市场潜力,通过比较选择最佳区位。

2、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1)资源条件景区中旅游资源条件主要包括自然类型和人文类型,它们的丰厚度集聚度和品位档次构成了旅游景区吸引力的重要条件。

是否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不仅是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所关注的,而且也是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者在区位选择时重点考虑的因素,因为具备富有特色的资源条件才会更加容易形成旅游者前往该景区旅游的行为,从而带动景区的发展。

(2)经济特征包括收入、消费习性、区域经济状况和企业关系。

区域经济状况通常会影响土地、资金、劳动力的可获得性及成本。

企业关系涉及到同行业的竞争和其他行业的竞争,前者主要争夺客源,后者主要争夺资源。

(3)交通格局旅游景区的交通格局可以从航空、铁路、公路和水上交通四个大的方面去考察,交通影响可进入性,而可进入性是衡量景区交通条件的基本标准。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教学大纲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教学大纲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是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八门核心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集理论性、应用性、综合性于一体的学科。

本课程的任务是系统地讲授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同时介绍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使学生对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基础理论、基本模式、主题定位、项目创意、可行性分析等内容有一个较为全面认识和深入的了解。

(二)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国内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能灵活应用有关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把握国内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最新趋势,学会旅游规划与开发中涉及的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市场分析、主题定位、项目设计、可行性分析等具体的方式方法,了解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保障体系,并对统筹规划与部署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系统全面地介绍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基本概念体系、基础理论、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方法、旅游市场调查研究方法、旅游主题定位、功能分区、旅游产品的创意设计、旅游开发的保障体系规划、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历史、趋势及研究热点等内容。

由于课时有限和设备条件尚不具备,需指导学生自学完成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技术方法、旅游规划图件及其制作两方面内容。

(四)教学时数1.时数:3课时/周,总计:54课时2.进度:(五)教学方式以“研究型学习”课程教学法为主,采用研究、讨论、讲座等互动式教学法。

要求学生按要求事先查阅相关的研究文献、课堂上经常交换、交流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六)考核内容期末研究论文(20%)、闭卷考试(40%)与平时成绩(含讨论、作业等成绩,共占40%)结合。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

二、本文导论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旅游和旅游规划的相关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旅游景区功能分区的原则

旅游景区功能分区的原则

旅游景区功能分区的原则旅游景区功能分区的原则是实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以及优化景区的管理和运营。

以下是具体的原则:一、整体规划原则旅游景区是一个整体,各个功能区应当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旅游产品。

因此,在划分功能区时,应从景区的整体角度出发,对各功能区的定位、规模和布局进行统筹规划,确保各功能区之间的发展相互协调,避免出现相互冲突或重复建设的情况。

二、生态优先原则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功能分区时应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规划时,应充分了解景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生态恢复区等,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同时,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持生态平衡。

三、游客需求原则游客是旅游景区的服务对象,功能分区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游客的需求。

因此,在规划时,应充分了解游客的需求和行为特征,根据游客的需求合理规划各功能区的规模和布局。

例如,在游客集散区应设置足够的停车位、餐饮设施等;在游览区应设置合适的观景点、休息设施等。

四、资源利用原则旅游景区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在功能分区时应充分考虑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规划时,应对景区的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根据资源的特性和分布情况合理划分各功能区。

例如,将相似类型的景点集中在一起,便于管理和运营;将不同类型的景点进行适当的分隔,避免相互干扰。

五、可操作性原则旅游景区功能分区的规划应具有可操作性。

在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可行性,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操作步骤。

同时,应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和变化,为未来的调整和优化留有余地。

六、文化保护原则旅游景区常常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具有不可复制和不可替代性。

因此,在功能分区时应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保护。

要充分挖掘和整理景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划定文化保护区,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发扬。

同时,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文物古迹的原真性,避免过度商业化和人为破坏。

5、中国旅游资源地理区划

5、中国旅游资源地理区划

2021/5/24
12
巴蜀胜地 山川峡谷 西南文化旅游区
本区地处我国西南,包括云南、贵州、 广西二省一区。海陆疆界兼备,地形复杂, 气候四季宜人,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以 岩溶地貌景观为特色的多种自然资源和以 少数民族风土民情为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 极为丰富,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 质基础。
2021/5/24
13
岭南风韵 连天山海 岭南文化旅游区
本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包括福建、广 东、海南三省。大部分属热带—亚热带季 风气候,以南亚热带海岛风光,常绿阔叶 林自然景观为主,是中国冬季的避寒胜地, 海岸线漫长,多优质沙滩,适宜开展休闲 旅游。
2021/5/24
14
大漠绿洲 丝路西域 西北文化旅游区
本区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是一个少数 民族聚居的区域,包括宁夏、甘肃、新疆 一省二区。旅游业发展潜力很大,特别是 以丝绸之路为主线,历史文化旅游和特种 项目旅游得到迅速的发展。
2021/5/24
16
世界屋脊 雪域藏乡 青藏文化旅游区
包括青海、西藏一省一区。广阔的高原、 高山及连绵不断的雪山和草地构成了其独 特的高寒景观。同时,本区神秘、古老的 藏传佛教文化和浓郁、独特的藏族风情更 使青藏高原充满了神奇的魅力。
2021/5/24
17
两岸三地 海天归一 港澳台旅游区
本旅游区包括香港、澳门地区和台湾省, 地处我国南部南亚热带、热带地区,面对 广阔海洋,背靠祖国大陆。港澳地区分别 位于我国珠江口东西两侧,台湾省地处我 国东南海面上,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6
(二)各旅游资源地理区域概况
东北文化旅游区 京津冀文化旅游区
中原文化旅游区 华东文化旅游区 巴楚文化旅游区 岭南文化旅游区 西南文化旅游区 蒙古族游牧文化旅游区 西北文化旅游区 青藏文化旅游区 港澳台文化旅游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资源分区原则与方法(2)3.资源完整性原则它主要强调三个方面:一是旅游中心地的重要性;二是旅游资源区域系统层次结构的完整性;三是同一旅游资源地域的连续性。

旅游资源区有无旅游中心地是衡量其完整性的首要条件,每个完善的旅游资源区都必须至少有一个旅游中心地作为区域的核心。

作为旅游中心地,其资源的数量丰富、类型齐全,并能代表整个旅游资源区的景观特色。

在高层次的区划单位中,旅游中心地可以不只一个,但在低层次的区域单位中,一般则集中为一个。

旅游资源区域系统应具有完整的层次结构,一般而言,划分为三个层次:一级资源区、二级资源区和三级资源区。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种地理区划,在地域上应具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旅游资源分区时,应考虑相邻地域间的连续,不允许出现遗漏和重迭现象。

在实际旅游资源分区中,一般各级旅游资源区应覆盖全国,但在具体操作时,往往一、二级旅游资源区覆盖全国,三级旅游资源区由于在某些较大的空间地域内旅游资源丰度大小等原因,彼此间可以相连,也可能不相连,并从形成上游离于区划的等级系统之外,出现了低层次单位的地域不连续现象。

这完全符合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具有实际意义,也是旅游资源区划与其他各类区划的最大区别之所在。

4.与行政区划、交通状况相协调原则旅游资源分区的目的在于为了方便人们更好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区域进行有效的管理。

在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及体制下,真正按旅游资源区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的还不多,大部分是按行政区划进行的。

因此,在旅游资源分区时,适当照顾行政区域的完整性很有必要,即旅游资源分区应尽可能在行政区范围内进行,不要轻易打破行政区界限,以便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和保护。

同时,进行旅游资源分区时,也要注意交通的便捷性,适当照顾旅游资源区内交通路线的完整,因为它是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和进行深入开发的基础。

二、旅游资源分区方法(一)认识旅游资源的区域性从旅游资源的分布来看,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即不同的旅游资源具有其存在的特殊条件和相应的地理环境,区域性成为旅游资源最本质的特征之一。

它是旅游资源分区的基础和依据。

要想准确地对旅游资源进行分区,必须真正地、科学地、完整地认识旅游资源的区域性。

一般而言,孤立的景物要素很难形成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在特定的地域中,总是复杂多样、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各个要素共同形成资源体,因而它决定了旅游资源本身的存在和旅游流的存在。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社会文化背景各地均具鲜明的特性,形成的旅游资源也具区域色彩。

正是由于不同区域的旅游资源之间存在差异性,才形成了旅游者的空间流动,也正是由于一个区域的自然景观或人文风情具有强烈吸引异地旅游者的功能,这些自然景观或人文风情才能成为旅游资源。

(二)选取分区指标旅游资源分区的指标是划分各级区划单位所采用的质量和数量的定性、定量标志,是分区原则和依据的具体体现,也是区域单位之间确定界限的根据。

由于旅游资源的特殊性,目前国内外学者还未能建立一套完整的旅游资源分区指标体系,仅仅是列出了一些定性指标,如宋德明等人(1994年)的区划中,主要依据地理位置、资源特色,并照顾区域的旅游协作关系,划分出一级资源区;以旅游中心城市或占突出地位的旅游资源客体及其吸引范围导出二级资源区;三级资源区,主要根据旅游资源的联系性、旅游交通的便捷性、旅游活动的完整性、旅游管理的方便性来划分。

这些指标基本上反映了当前旅游资源分区的水平。

但值得指出的是,从旅游资源的类型、密度、数量、等级特征的相关程度、旅游交通网络的协调程度等方面考虑建立旅游资源分区定量指标体系,应是旅游资源分区的崭新发展方向。

(三)划分等级系统根据我国领土辽阔,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的复杂性和旅游的多样性,旅游资源分区地域结构系统必然是多级的。

根据旅游资源分区的原则和依据,考虑到旅游资源分区应便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其级数不宜太多,层次概念应通俗化。

宋德明等把中国旅游资源区划分为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旅游资源区、旅游资源亚区、旅游资源小区。

旅游资源区,是旅游资源分区的一级区,它横跨省级行政区,由一个或多个省组成,界限基本依省为界,一般地理上相连,自然和社会条件相近,旅游资源具有共同特征,因此,区内可以加强横向联合,协调开发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亚区,为旅游资源分区的二级区,它一般位于一个省(市、自治区)内,基本上是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基本保持地级行政区的完整性,区内具有独立的旅游中心城市或具有突出的旅游资源实体,反映出旅游资源特征的一致性和成因上的区域分异;旅游资源小区,为旅游资源分区的三级区,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的旅游资源分区的个体单位,由众多旅游点或更小的景点在地域空间上相配合形成。

(四)命名旅游资源区划分后,还必须冠以一定的名称,即对其进行命名,名称力求简洁概括。

宋德明等把全国共分10个旅游资源区,其命名按照“地理位置加资源特色”双名法。

具体各区名称为:东北林海雪原旅游资源区、中原古文化旅游资源区、华东山水园林旅游资源区、华中名山峡谷旅游资源区、华南热带风光旅游资源区、西南奇山异水风土人情旅游资源区、青藏高原旅游资源区、西北丝路文化旅游资源区、内蒙古草原风情旅游资源区和台港澳旅游资源区。

3.资源完整性原则它主要强调三个方面:一是旅游中心地的重要性;二是旅游资源区域系统层次结构的完整性;三是同一旅游资源地域的连续性。

旅游资源区有无旅游中心地是衡量其完整性的首要条件,每个完善的旅游资源区都必须至少有一个旅游中心地作为区域的核心。

作为旅游中心地,其资源的数量丰富、类型齐全,并能代表整个旅游资源区的景观特色。

在高层次的区划单位中,旅游中心地可以不只一个,但在低层次的区域单位中,一般则集中为一个。

旅游资源区域系统应具有完整的层次结构,一般而言,划分为三个层次:一级资源区、二级资源区和三级资源区。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种地理区划,在地域上应具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旅游资源分区时,应考虑相邻地域间的连续,不允许出现遗漏和重迭现象。

在实际旅游资源分区中,一般各级旅游资源区应覆盖全国,但在具体操作时,往往一、二级旅游资源区覆盖全国,三级旅游资源区由于在某些较大的空间地域内旅游资源丰度大小等原因,彼此间可以相连,也可能不相连,并从形成上游离于区划的等级系统之外,出现了低层次单位的地域不连续现象。

这完全符合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具有实际意义,也是旅游资源区划与其他各类区划的最大区别之所在。

4.与行政区划、交通状况相协调原则旅游资源分区的目的在于为了方便人们更好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区域进行有效的管理。

在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及体制下,真正按旅游资源区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的还不多,大部分是按行政区划进行的。

因此,在旅游资源分区时,适当照顾行政区域的完整性很有必要,即旅游资源分区应尽可能在行政区范围内进行,不要轻易打破行政区界限,以便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和保护。

同时,进行旅游资源分区时,也要注意交通的便捷性,适当照顾旅游资源区内交通路线的完整,因为它是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和进行深入开发的基础。

二、旅游资源分区方法(一)认识旅游资源的区域性从旅游资源的分布来看,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即不同的旅游资源具有其存在的特殊条件和相应的地理环境,区域性成为旅游资源最本质的特征之一。

它是旅游资源分区的基础和依据。

要想准确地对旅游资源进行分区,必须真正地、科学地、完整地认识旅游资源的区域性。

一般而言,孤立的景物要素很难形成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在特定的地域中,总是复杂多样、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各个要素共同形成资源体,因而它决定了旅游资源本身的存在和旅游流的存在。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社会文化背景各地均具鲜明的特性,形成的旅游资源也具区域色彩。

正是由于不同区域的旅游资源之间存在差异性,才形成了旅游者的空间流动,也正是由于一个区域的自然景观或人文风情具有强烈吸引异地旅游者的功能,这些自然景观或人文风情才能成为旅游资源。

(二)选取分区指标旅游资源分区的指标是划分各级区划单位所采用的质量和数量的定性、定量标志,是分区原则和依据的具体体现,也是区域单位之间确定界限的根据。

由于旅游资源的特殊性,目前国内外学者还未能建立一套完整的旅游资源分区指标体系,仅仅是列出了一些定性指标,如宋德明等人(1994年)的区划中,主要依据地理位置、资源特色,并照顾区域的旅游协作关系,划分出一级资源区;以旅游中心城市或占突出地位的旅游资源客体及其吸引范围导出二级资源区;三级资源区,主要根据旅游资源的联系性、旅游交通的便捷性、旅游活动的完整性、旅游管理的方便性来划分。

这些指标基本上反映了当前旅游资源分区的水平。

但值得指出的是,从旅游资源的类型、密度、数量、等级特征的相关程度、旅游交通网络的协调程度等方面考虑建立旅游资源分区定量指标体系,应是旅游资源分区的崭新发展方向。

(三)划分等级系统根据我国领土辽阔,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的复杂性和旅游的多样性,旅游资源分区地域结构系统必然是多级的。

根据旅游资源分区的原则和依据,考虑到旅游资源分区应便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其级数不宜太多,层次概念应通俗化。

宋德明等把中国旅游资源区划分为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旅游资源区、旅游资源亚区、旅游资源小区。

旅游资源区,是旅游资源分区的一级区,它横跨省级行政区,由一个或多个省组成,界限基本依省为界,一般地理上相连,自然和社会条件相近,旅游资源具有共同特征,因此,区内可以加强横向联合,协调开发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亚区,为旅游资源分区的二级区,它一般位于一个省(市、自治区)内,基本上是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基本保持地级行政区的完整性,区内具有独立的旅游中心城市或具有突出的旅游资源实体,反映出旅游资源特征的一致性和成因上的区域分异;旅游资源小区,为旅游资源分区的三级区,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的旅游资源分区的个体单位,由众多旅游点或更小的景点在地域空间上相配合形成。

(四)命名旅游资源区划分后,还必须冠以一定的名称,即对其进行命名,名称力求简洁概括。

宋德明等把全国共分10个旅游资源区,其命名按照“地理位置加资源特色”双名法。

具体各区名称为:东北林海雪原旅游资源区、中原古文化旅游资源区、华东山水园林旅游资源区、华中名山峡谷旅游资源区、华南热带风光旅游资源区、西南奇山异水风土人情旅游资源区、青藏高原旅游资源区、西北丝路文化旅游资源区、内蒙古草原风情旅游资源区和台港澳旅游资源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