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波不是电磁波的相关实验和理论依据概论

合集下载

电磁波与光波

电磁波与光波

电磁波与光波引言:电磁波和光波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波动现象。

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广泛,例如通信、显示器、照明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电磁波和光波的定义、特性、应用以及相关的安全问题。

一、电磁波的定义和特性:电磁波是一种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传播现象。

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既可以被视为波动现象,也可以被视为由离散的能量量子组成的粒子。

根据波长的不同,电磁波被分为不同的频段,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 X射线和γ射线。

电磁波的主要性质有振幅、波长、频率和速度。

振幅表示电磁波的强度,波长是波峰之间的距离,频率是波动的次数,速度则是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光速的3×10^8米/秒。

电磁波的传播方式可以是空间传播,也可以是导体中的导播。

在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是由振荡电荷和振动磁荷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例如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而在导体中传播的电磁波则是由电流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例如电缆中的电信号。

二、光波的定义和特性:光波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波,它具有与其他电磁波相同的特性,但它的频率处于可见光谱范围内。

可见光是我们能够用肉眼观察到的电磁波。

它的波长范围从380纳米到750纳米,对应于紫外下限和红外上限。

光波的特性包括干涉、衍射、折射和散射等。

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光波在空间中叠加和相互作用的现象。

衍射是指光波通过孔隙或物体边缘时发生的弯曲和扩散现象。

折射是指光波在介质中传播时被弯曲的现象。

散射是指光波在物体表面或介质中遇到不均匀性时改变方向的现象。

三、电磁波和光波的应用:1. 通信技术:电磁波在通信技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无线电波和微波被用于无线通信和卫星通信。

光纤通信则利用了光波的传输特性,将信息通过光信号的方式进行传播,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带宽。

2. 显示器和照明:电磁波和光波被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显示器,如液晶显示器、LED背光显示器等。

电磁波与光波

电磁波与光波

电磁波与光波一、引言电磁波和光波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它们具有相似的特性和行为表现。

本文将介绍电磁波和光波的基本概念、特性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电磁波的概念与特性1. 电磁波的定义电磁波是一种由电场和磁场交替扩展传播的能量传输形式。

它们是由电磁场的振荡产生,并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

2. 电磁波的频率与波长电磁波可以通过其频率和波长来描述。

频率是指电磁波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而波长则是电磁波在空间中完成一个完整振荡所需的距离,单位为米(m)。

3. 电磁波的谱段根据频率的不同,电磁波可以被分为不同的谱段,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每个谱段都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

三、光波的概念与特性1. 光波的定义光波是一种特定频率和波长的电磁波,它在可见光谱段内,是人类能够直接感知的一种电磁波。

2. 光波的传播方式光波遵循直线传播的原理,能够以波动的形式传播,并在光学介质中发生折射和反射。

3. 光波的颜色和频率光波的颜色与其频率直接相关,不同的频率对应不同的颜色。

根据频率从低到高,光波谱段可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基本颜色。

四、电磁波与光波的关系和应用1. 电磁波与光波的关系光波是电磁波的一种,在电磁谱中处于可见光的频段。

它们具有相同的特性和行为,包括传播速度、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2. 光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光波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领域,如照明、通信、摄影、激光技术、显示技术等。

人类的视觉感知也是基于光波的传播和反射。

3. 电磁波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除了可见光波以外,其他谱段的电磁波在科学研究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线电波用于通信和遥感;微波被应用于雷达和热成像;X射线在医学影像学和材料科学中广泛使用;γ射线在核物理学和医学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五、结论电磁波和光波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理现象,它们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电磁波与光波的关系

电磁波与光波的关系

电磁波与光波的关系电磁波和光波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电磁波和光波的基本特性、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电磁波的基本特性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形成的能量传播现象。

它们具有以下基本特性:1. 频率和波长:电磁波的频率指的是波动周期内所包含的波峰数量,常用单位是赫兹(Hz)。

而波长则是一个波动周期所对应的长度,常用单位是米(m)。

根据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可以确定它们所在的电磁波谱中的位置。

2. 速度:所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固定的,即光速,约为3.00 × 10^8 m/s。

这意味着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比任何物质都要快。

3. 电场和磁场:电磁波是由交替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组成的。

当一个变化的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一个变化的电场,而这个变化的电场又会产生相应的变化的磁场,两者交替形成所谓的电磁波。

二、光波的本质光波是一种特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

它的频率在可见光谱范围内,而波长则在几百纳米到几百皮米之间。

我们所能感知到的可见光就是一种特定频率的电磁波。

光波的特征:1. 单色性:光波是一种单色的波,即只有一个特定频率的波动。

不同的频率所对应的可见光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红色、蓝色等。

2. 双折射:光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这是因为不同介质中光波的速度不同,使得光波改变传播方向。

3. 衍射和干涉:光波在通过狭缝或者物体边缘时,会出现衍射和干涉现象。

这是光的波动性质的直接体现。

三、光波是电磁波的一种特定形式,它们有着紧密的关系。

1. 频率范围:光波位于电磁波谱中的一小段范围内,即可见光谱。

电磁波谱由低频的无线电波和微波,到高频的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频率逐渐递增。

2. 波长关系:光波的波长范围在几百纳米到几百皮米之间,对应着电磁波谱中的可见光范围。

而其他电磁波则有着更长或更短的波长。

3. 光的特殊性质:与其他电磁波相比,光波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可见性、光的波长范围内传播的速度等。

物理学中的电磁波和光波

物理学中的电磁波和光波

物理学中的电磁波和光波电磁波是指以电场和磁场为基础的一种传播方式。

它是由麦克斯韦于1864年首次提出的。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无需介质。

电磁波一般用频率或波长来描述,其中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波峰通过某一点的次数,而波长则是指相邻波峰之间的距离。

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它是由可见光谱中的蓝、绿、红三种光线组成的波。

光波传播的速度是非常快的,约为每秒30万公里。

除了可见光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电磁波,例如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紫外线和X射线等。

电磁波和光波有很多相似之处,在物理学中它们经常被一起研究。

例如,电磁波和光波都可以被反射、折射和干涉。

当电磁波或光波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折射的程度取决于两个介质之间的折射率差异,因此透过一个透镜或棱镜时,会使光线产生明显的偏转。

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在相遇时产生的相互作用。

当波相位相同时,会产生叠加效应,使波增强。

当相位不同时,会产生相消效应,使波减弱。

利用这种效应,我们可以制造出许多电子设备,例如光电子显微镜和干涉仪。

在现代物理学中,电磁波和光波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

例如,在光学领域,我们已经可以使用激光器制造出微米级别的精密器件。

在天文学领域,我们可以利用电磁波和光波探测黑洞等宇宙现象。

在计算机领域,电磁波和光波的快速传输速度让通信技术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不过,尽管电磁波和光波的研究有如此大的进展,但它们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我们无法解释所谓的“黑暗物质”或“黑暗能量”,这些东西似乎只能通过引力波来检测。

此外,在研究粒子物理学和量子力学时,我们也会遇到一些电磁波和光波无法解释的现象。

总之,电磁波和光波在现代物理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们不仅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对我们理解宇宙乃至整个世界的本质也有巨大贡献。

光波不是电磁波的相关实验和理论依据-最新文档

光波不是电磁波的相关实验和理论依据-最新文档

光波不是电磁波的相关实验和理论依据
DOI:10.19694/jki.issn2095-2457.2018.14.028
1 现理论定义
(1)电磁波: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电磁场,具有波粒二象性。

电磁场包含电场与磁场两个方面,分别用电场强度E(或电位移D)及磁通密度B(或磁场强度H)表示其特性。

按照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这两部分是紧密相依的。

电磁场的场源随时间变化时,其电场与磁场互相激励导致电磁场的运动而形成电磁波。

(2)光波:通常指可见光,波长380~780nm之间,真空中传播速度国际公认为299792458米/秒。

从微观来看,由光子组成,具有粒子性,但是宏观来看又表现出波动性。

光的波长跟颜色有关,可见光中紫光波长最短,红光则相反。

太阳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可见辐射形态,电磁波不依靠介质传播,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同于光速。

电磁辐射由低频率到高频率,主要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和伽马射线。

人眼可接收到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波长380~780nm)。

频率(波长)是电磁波的重要特性,按照频率的顺序把这些电磁波排列起来,就是电磁波谱。

2 分析
无论是教科书、。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课时检测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课时检测

10.3 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同步卷2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关于光缆通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光缆通信中使用的“导线”是光导纤维B.光缆通信中使用的“导线”是金属导线C.在光纤中光是经过多次反射向前传播的D.采用光缆通信在一定时间内可以传输大量信息2.光纤网络已经进入普通百姓家庭。

光纤的主要用途是()A.输电B.通信C.导热D.照明3.下列物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核电站利用的是核裂变时产生的能量B.光纤通信主要利用电流传递信息C.“北斗”卫星导航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D.煤是可再生能源,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4.用光传输信息,具有速度快、容量大、保密性好等特点,传输光信号的介质是()A.铜导线B.铝导线C.光导纤维D.空心钢管5.京东在一些城市用无人驾驶车取代了人力配送商品,无人车在送货过程中,由北斗导航+5G技术+传感器进行360度环境监测,自动规避道路障碍与往来车辆行人,能识别红绿灯信号并做出反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北斗卫星导航是通过光纤传递信息B.5G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它们是靠超声波来实现的C.无人机内部的核心“芯片”是用超导体材料制作的D.其北斗导航+5G技术+传感器与服务器联系靠的是电磁波6.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定位,导航和通信等功能,它传递信息是利用()A.超声波B.次声波C.红外线D.电磁波7.把一功能完好的移动电话放入一密封的玻璃容器中,将容器抽成真空,用另一电话拨打该移动电话,则发现该移动电话()A.既不能收到信息,又不能发出信息B.既能收到信息又能发出信息C.只能收到信息,不能发出信息D.只能发出信息,不能收到信息8.“能量”和“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需求,每个房子都通过各种管线与外界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以下房子的管线主要用于传送信息的是()A.输电线B.天然气管道C.光纤D.暖气管道9.关于电磁波和现代通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移动电话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B.光能在弯曲的光纤中传播C.我国建立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的D.中央电视台与成都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在同一区域内传播的速度相同10.关于电磁波与现代通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B.微波属于电磁波,而光波不属于电磁波C.卫星通信具有覆盖面大、通信距离长、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等优点D.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在光纤中传播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二.填空题(共3小题)11.光纤通信中是利用光波在光导纤维中不断地被(反射/折射)的形式向前传播来传递信息。

光波不是电磁波的相关实验和理论依据

光波不是电磁波的相关实验和理论依据

结果。

图1电磁波接收天线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65长)无法进行解释。

图2小孔成像实验3.3实木方盒打孔,分别进行“小孔成像”实验(1)光波:能够很容易的做到小孔成像。

(2)电磁波:对于电磁波来说有小孔,和没有小孔都能很容易的穿透,所以也就无法实现小孔成像。

分析和实验结果证明:电磁波与光波,两者性质完全的不同,频率(波长)根本无法解释。

3.4反射、折射、棱镜色散实验(1)光波:能够很容易实现玻璃镜子反射;折射;以及棱镜色散实验;波,微波却无法实现,频率(波长)也无法解释图3棱镜色散实验3.6(微波炉门)电磁波屏蔽实验(1)光波:可以顺利的通过微波炉门小孔照射出来。

光波强度大,会对金属门有加热。

(2)电磁波:金属屏蔽门是根据电磁波设计,因此微波很难从小孔出来。

金属(导体)屏蔽和反射电磁波,是利用电磁波在屏蔽层上产生反向磁场,该方法只针对电磁波微波起作用。

光波的光子没有电场和磁场,因此该方法不适合光波。

理论说光波是电磁波,但是光波与电磁波完全是两回事。

图4原子内部结构4原因分析电磁波:能够轻易穿透实木方盒的解释。

众所周知,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是带负电荷的电子。

电磁波发射的“电磁波电子”闯入实木板(或陶瓷)的原子矩阵,实木板原子核外电子产生的斥力,将“电磁波电子”排斥到原子之间的巨大空间里,“电磁波电子”能够顺利的从实木板(或陶瓷)原子矩阵间巨大的缝隙中穿透过去,永远都无法靠近和撞击到原子核。

原子与原子之间的间隙极其巨大,能够允许大量的电磁波信号,集体的从实木板(或陶瓷等)原子矩阵中间穿透和传播出去。

66Science&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光波与电磁波的区别

光波与电磁波的区别
科技信息化
£Q煎趔Q!§Q!!Q幽Q!
光波与电磁波的区别
蒋忠桂 东莞市烁辉时装有限公司 广东东莞523000
摘要
当今物理界都说光波是电磁波,电磁力是由光子来传递的,这是真的吗?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
光波根本就不是电磁波。 关键词光波;电磁波;区别
The diffbrence between light waVe 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Annalen,1910,68(4):472—525.
[5]Max
Abraham.Zur Elektrodynamik bewegter
Koerper[J].
Rendiconti del Circ010
Matematico di PaleHno,1909,(1):33—37.
[6】田琳东.运动周期结构中的衍射异常[J]光学与量子电子 学,2008,(9):57.58. [7]F.Rib01i,A Recati,M.Antezza,等.平面波导中的辐射诱导力 [J].欧洲物理杂志,2008,(1):1l一17. [8]Andreas 0tto.利用受抑全反射的方法激发表面等离子体波在 银无辐射[J].FnR物理学杂志,1968,(4):55.56. [9]Minkow ski
force is transmitted by the photon,is this true?In fact,this is not tme,because the WaVe. Key words the dif砖rence
l培ht
is not the electromagnetic
beMeen
electmmagnetic wave 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浅谈光波、电磁波和射线三者之间巨大本质性区别

浅谈光波、电磁波和射线三者之间巨大本质性区别

浅谈光波、电磁波和射线三者之间巨大本质性区别展开全文摘要:光传播具有波动性是千真万确的;本人坚决拥护。

光的粒子性也是不容置疑的;太阳帆能够通过(太阳)光子产生的光压飞离出太阳系(速度可以达到20%光速),可以很好的证明光具有粒子性。

同时光波还是一种横波,也已经被证明和公认,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可以很好的证明光波是一种横波。

国际上有关《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大论战》曾经多次交锋,不分胜负。

现国际理论以“光”具有双重性质,即“波粒二象性”来最后定义“光”的传播性质。

现理论说:在空间传播着的交变电磁场,即电磁波;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0万公里;电磁波包括的范围很广。

实验证明,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都是电磁波。

它们的区别仅在于频率或波长有很大差别。

光波的频率比无线电波的频率要高很多,光波的波长比无线电波的波长短很多;而X射线和γ射线的频率则更高,波长则更短。

为了对各种电磁波有个全面的了解,人们按照波长或频率的顺序把这些电磁波排列起来,这就是电磁波谱。

我认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它们存在着巨大的区别,采用波长和频率不能够解答它们的这些区别。

在介绍光波、电磁波、射线各种不同性质之前,我们可以做几个相关的实验来证明:我们首先采用30厘米厚度的实木做3个实木的方盒。

其中的一个实木方盒里面放一个功率为100瓦的光源;另外一个实木方盒里面放一个相同功率(或者只有5瓦、1瓦)的电磁波源(是电磁波源就可以,波长任意,可使用小功率手机或各波段、频率的小型无线话筒代替);最后一个实木方盒里面放相同功率的射线源。

实验设备准备齐全后,我们让这些设备正常工作状态以后,把它们放入对应的实木方盒内;然后再把实木方盒四周采用专业技术密封,绝对不允许“电磁波”、“光波”、“射线波”从四周缝隙跑出。

实木方盒的所有缝隙都被我们采取专业密封技术严格密封,应该说各种信号源只能通过穿透实木板(厚度为30厘米)的方式传递“电磁波”。

高中物理电磁波和光波问题解析要点

高中物理电磁波和光波问题解析要点

高中物理电磁波和光波问题解析要点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电磁波和光波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从电磁波和光波的基本特性、波长和频率的关系以及光的折射等方面进行解析,并提供一些解题技巧和实例。

1. 电磁波和光波的基本特性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波动现象。

光波是电磁波的一种,具有特定的波长和频率。

电磁波和光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并且具有相同的速度,即光速。

解题技巧:在解答与电磁波和光波相关的问题时,首先要明确电磁波和光波的基本特性,例如它们的传播速度和传播介质。

例题:某题给出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频率,要求计算电磁波的波长。

根据电磁波的基本特性,我们知道光速等于波长乘以频率,可以利用这个关系式进行计算。

2. 波长和频率的关系波长和频率是描述波动现象的两个重要参数。

波长(λ)是指波的一个完整周期所对应的距离,通常用米(m)作单位;频率(f)是指单位时间内波动的周期数,通常用赫兹(Hz)作单位。

波长和频率之间有一个简单的关系:波速等于波长乘以频率。

解题技巧:在解答与波长和频率相关的问题时,可以利用波速等于波长乘以频率的关系式进行计算,根据已知条件求解未知量。

例题:某题给出了光波的波长和频率,要求计算光波的速度。

根据波速等于波长乘以频率的关系,我们可以将已知的波长和频率代入计算,得到光波的速度。

3.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现象。

当光线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偏折。

折射定律是描述光的折射现象的基本规律,即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解题技巧:在解答与光的折射相关的问题时,可以利用折射定律进行计算,根据已知条件求解未知量。

同时,还需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折射率。

例题:某题给出了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要求计算水的折射率。

根据折射定律,我们可以利用已知的入射角和折射角计算出水的折射率。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学习中的电磁波和光波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高中物理深入理解电磁波和光学原理

高中物理深入理解电磁波和光学原理

高中物理深入理解电磁波和光学原理电磁波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光和其他电磁波的基础。

通过深入理解电磁波和光学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以及各种物质对光的作用。

本文将从电磁波的本质、电磁波的特性以及光学原理三个方面,深入探讨高中物理中的电磁波和光学原理。

一、电磁波的本质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传播方式,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形成。

猜想一个场,里面既有电场又有磁场,而这两个场之间有互动,那么这个互动能量传递下去,我们称之为电磁波。

电磁波具有振荡和传播的双重特性,它不需要介质媒质传播,可以在真空中自由传播。

电磁波具有的波长、频率、振幅等特性决定了它的性质和应用。

二、电磁波的特性1. 波长和频率:电磁波的波长是单位时间内传播距离,用λ表示,单位是米;而频率则是单位时间内波的振动次数,用ν表示,单位是赫兹(Hz)。

它们之间通过光速c的关系相互转换,即c = λν。

2. 光谱:根据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光谱区域,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3. 反射和折射:当电磁波遇到介质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反射是电磁波在介质表面发生的边界反弹现象,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

折射是电磁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和速度的现象,遵循斯涅尔定律,即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三、光学原理光学原理研究的是光的传播和作用规律,是光学科学的基础。

光学原理包括光的传播方式、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以及光的色散和偏振等。

1. 光的传播方式:光的传播方式有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在一般介质中,光传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透明物体或者介质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2. 光的干涉和衍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叠加产生干涉现象,干涉分为构成干涉和破坏干涉两种情况;衍射是指光波遇到边缘或孔隙时发生波的扩散和弯曲的现象。

3. 光的色散和偏振:色散是指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折射率的不同而发生波长的分离现象;偏振是指光波中的电场矢量按照一定方向振动。

电磁波与光波教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电磁波与光波教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电磁波与光波教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作为物理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电磁波和光波的关系一直是学生们学习物理的难点之一。

电磁波与光波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不仅具有共性,还存在一些差异。

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电磁波和光波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一、电磁波和光波的共性电磁波和光波都是由电场和磁场所组成的无物质介质传播的波动。

它们都遵循麦克斯韦方程组,根据它们的频率和波长,可以将它们分为不同的种类,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

这些电磁波和光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都以光速传递,即3.0 × 10^8 m/s,具备波动性和粒子性。

二、电磁波和光波的区别虽然电磁波和光波存在很多共同点,但它们之间仍然存在一些差异。

其中一个明显的区别是它们的频率和波长不同。

电磁波的频率范围非常广泛,可达到10^22 Hz或更高,而光波的频率范围则比较窄,通常在400~800 THz之间。

另外,电磁波和光波的产生与传播机制也存在差异。

电磁波主要是由加速电荷所产生的辐射波,而光波则是由原子和分子中的电子所产生的辐射波。

三、电磁波和光波的应用由于电磁波和光波具有不同的特性和波长范围,因此它们在应用上也有着不同的领域。

电磁波可以应用于通信、卫星导航、雷达、无线电、医学成像、核磁共振等领域。

其中,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比较新的应用方式,主要用于物流等领域。

而对于光波而言,由于其准确性和高速度,因此主要用于通信、激光器和光学成像等领域。

四、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实验和举例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波和光波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制天线和射频探针来探究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再通过可见光和红外线的对比,进一步讲解电磁波和光波的区别。

举例说明电磁波和光波应用的场景也是很有意义的教学方式。

电磁波电磁谱光波无线电波等

电磁波电磁谱光波无线电波等

电磁波电磁谱光波无线电波等电磁波和电磁谱——揭开无线电波和光波的神秘面纱引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电磁波是无处不在的。

它们传递着信息,照亮了整个世界。

本文将介绍电磁波的相关知识,重点关注电磁波的产生、性质和应用。

一、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由震荡的电荷产生,无论是原子核中的电子还是电路中的电子都可以产生电磁波。

当电子受到外界的作用力时,它们将开始以震荡的方式移动。

这种移动将导致电场和磁场的变化,最终形成电磁波。

电磁波通过振荡的电场和磁场以波动的形式传播。

根据波长的不同,电磁波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二、电磁谱的分类电磁谱是电磁波按照波长进行分类的图示。

根据波长从长到短的顺序,电磁谱可以分为射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1. 射电波:射电波的波长非常长,可达几千米至数毫米,它们主要用于无线电和通信技术。

2. 微波:微波的波长介于射电波和红外线之间,被广泛应用于雷达和微波炉等领域。

3. 红外线:红外线的波长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因其具有热辐射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红外线摄像和红外线加热等应用。

4. 可见光:可见光波长介于红外线和紫外线之间,是我们所能看到的光线。

5. 紫外线:紫外线的波长较短,可引起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在杀菌、紫外线灯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6. X射线:X射线的波长非常短,能够穿透物质,广泛应用于医学成像、安检和材料检测等领域。

7. γ射线:γ射线的波长最短,能量最高,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广泛应用于放射治疗和核工业。

三、光波和无线电波的特性及应用1. 光波:光波是可见光的一种,其波长介于红外线和紫外线之间。

光波可以通过反射、折射和散射等现象被物体传播或改变方向。

人眼感知到的颜色是由不同波长和强度的光波共同作用的结果。

光波的应用包括光通信、光纤通信和光学成像等领域。

2. 无线电波:无线电波的波长远大于光波,可用于远距离通信。

无线电波能够以曲线传播,可以绕过地球的曲率传播到远处。

光波不是电磁波的相关实验和理论依据概论

光波不是电磁波的相关实验和理论依据概论

光波不是电磁波的相关实验和理论依据概论作者:翁志远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8年第22期摘要电磁波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电磁场,具有波粒二象性,速度为光速。

电磁波伴随的电场方向,磁场方向,传播方向三者互相垂直,因此电磁波是横波。

通过微波卫星电视、小孔成像、反射、折射、棱镜色散实验以及微波屏蔽等实验,证明电磁波、光波两者的特性完全不同,采用频率(波长)无法解释。

电子定向移动产生磁场,光波由光子组成,具有粒子性。

光子是不带电粒子,不具备电场和磁场的最基本特性,因此光波不应该是电磁波。

关键词电磁波;电场与磁场;光波;波粒二象性;小孔成像;棱镜色散;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1 现理论定义1.1 电磁波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电磁场,具有波粒二象性。

电磁场包含电场与磁场两个方面,分别用电场强度E(或电位移D)及磁通密度B(或磁场强度H)表示其特性。

按照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这两部分是紧密相依的。

电磁场的场源随时间变化时,其电场与磁场互相激励导致电磁场的运动而形成电磁波[1]。

1.2 光波通常指可见光,波长380~780nm之间,真空中传播速度国际公认为299792458米/秒。

从微观来看,由光子组成,具有粒子性,但是宏观来看又表现出波动性。

光的波长和颜色有关,可见光中紫光波长最短,红光则相反。

太阳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可见辐射形态,电磁波不依靠介质传播,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同于光速。

电磁辐射由低频率到高频率,主要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

人眼可接收到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波长380~780nm)。

频率(波长)是电磁波的重要特性,按照频率的顺序把这些电磁波排列起来,就是电磁波谱。

2 分析无论是教科书、参考文献、科学刊物、科学杂志、官方网站等等,都认为频率是电磁波重要特性。

将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统称为电磁波。

光与电磁波到底是什么关系

光与电磁波到底是什么关系

光与电磁波到底是什么关系电磁波,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衍生发射的震荡粒子波,电磁波有与光一样的速度,不禁让人联想两者的关系,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光与电磁波的关系,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光与电磁波的关系在物理学教科书里说的很明确:“光”就是“电磁波”。

笔者因为接受了这种观点,长期以来一直也是以为光就是电磁波。

可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问题并不那么简单。

所以有必要对光与电磁波之间的关系做出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先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简单的自然现象:晴朗的夜空是黑暗的。

但月亮是明亮的。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太阳的光线充满了月球周围的太空空间。

然而,我们虽然可以看到月亮,却看不到太阳的光线。

这又说明了什么?这个自然现象虽然简单而且每个人都很熟悉,但是,它所反映出来的物理学意义却鲜为人知。

这个现象说明:“光”与“电磁波”并不是同一个东西。

黑暗的太空中充满的是来自太阳的“电磁波”,而不是“光”。

月亮发出的光是来自太阳的电磁波对月球表面发生了作用而产生出来的结果。

也就是说,如果电磁波没有作用到物体上的话,光是不会出现和存在的。

光与电磁波的理论1、“光”与“电磁波”指的是不同的物理现象。

应该纠正“光是波”的错误传统观念,认清“光”与“电磁波”之间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2、电磁波与所有其他形式的波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其“介质的振动”。

因为电磁波的介质是不可见的场,所以电磁波也是不可见的。

3、“光”的正确定义应该是:“电磁波”中特定(可视)区的波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出来的一个可视(光学)结果或效果。

就像“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的道理一样。

如果没有这种作用的话,即使有电磁波存在,也不会有光出现或存在。

4、为了明确“光”与“电磁波”的不同,建议今后把“光”与“光波”这两个概念严格区分使用。

用“光波”来表示可以产生出可视效果的电磁波。

例如,在黑暗的太空中充满了来自太阳的“光波”,而不是来自太阳的“光”。

光波与电磁波

光波与电磁波

“光波”和“电磁波”这二者真的是一概完全相同、没有任何物质属性上的区分的物理波吗?除了频率不同之外。

事实上,“光波”和“电磁波”这二者的物质属性相差很大。

麦克斯韦“一切光波都是电磁波”的假设,在真实的物理世界中并非完全如此,尽管有著名的赫兹的电磁波实验作为该假设成立的一个重要的物理证据。

自19世纪长期以来,标准的中学和大学的物理教科书,都自以为是地有意混淆了“光波”和“电磁波”之间显而易见的物理差别。

电荷作空间长度变化的加速运动,或者电荷作半径变化的匀速圆周运动,或者电荷作半径不变的匀加速圆周运动,都将对外辐射电磁波。

可是,要想使得电荷发生这类加速运动,必须是在导电固体,或者电解液,或者导电气体所构成的闭合电路中。

通常,只有在导体和半导体中,才能允许电荷作这类加速运动。

于是,我们特别地将“电磁波”严格界定为:所有用加速电荷,或者加速电偶极子产生出来的波,以及只能在导体和半导体中传播的波的统一称谓。

对于绝缘固体,绝缘液体,绝缘气体而言,电荷被束缚在原地静止不动,无任何电荷可作上述那类加速运动。

而实验表明,任何静止电荷都不会对外辐射电磁波。

不过,费曼认为它们对外可以辐射实验上永远测量不到的“虚光波”。

我们特别地严格规定:只有那些可以在绝缘体中传播的波,才是“光波”。

由于任何分子都是一种电偶极子,故而分子热运动都是一种电偶极子的加速运动。

于是,基尔霍夫定律表明,不论是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只要它们的绝对温度高绝对于零度,都将对外辐射或者吸收相同波长的电磁波,即所谓的“热辐射”或“热吸收”。

只有处于绝对零度的任何物体,既不对外辐射任何波长的电磁波,也不吸收任何波长的电磁波。

我们将这种物质称作为绝对暗物质,或者绝对冰冻体,或者绝对的绝缘体。

宇宙中,这种绝对暗物质即使大量地存在,我们也难以观测证实它们的存在性。

目前我们人类认识遥远的星体和星系,以及它们的化学组成,或者粒子组成,都是借助它们对外辐射的电磁波的频谱。

光是电磁波的一种

光是电磁波的一种

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光是电磁波的一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电磁波之一。

光波的波长介于红外线和紫外线之间,可见光是能够被人眼感知的光波。

它是光学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一门光学技术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光波的特性和应用,并探讨光学技术的发展前景。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光波的特性。

光波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每秒30万公里,这使得光波能够在宇宙中传播,并达到我们的眼睛。

另外,光波以电磁的形式传播,其波动性质使得光波可以进行干涉、衍射等现象,这是光学技术中一些重要原理的基础。

此外,光波也具有偏振性质,它可以根据光的振动方向来进行分类,如偏振光、自然光等。

光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光波是我们能够看到周围物体的原因。

当光波照射到一个物体上时,它被吸收、反射或透射。

反射和透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够看到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此外,利用光波的波动性质,人们发明了显微镜,能够放大物体的细微结构,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研究微观世界。

光波的应用也不仅仅限于生活中,它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光通信是一种基于光波传输信息的技术,利用光纤传输信号,具有高速、大容量和低延迟的特点。

光通信在现代通信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

此外,光波的光谱分析也是一种重要的应用。

通过分析物质对光波的吸收和发射特性,可以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其他特性。

这为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光学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并产生改变。

例如,近年来光波在传感技术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光波传感器能够通过测量光的改变来监测环境变化、检测物体等。

这种技术被应用于医学、环境监测、机器视觉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外,人工制造的光子晶体和光学元件也在光学技术中占据重要地位。

光子晶体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特性,具有很好的光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传感器、激光器等设备中。

光学元件则是由光学玻璃、晶体等材料制成的,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波长等性质,被广泛应用于镜头、光学仪器等设备。

试问:“光波”和“电磁波”的自然属性完全一样吗?(2)

试问:“光波”和“电磁波”的自然属性完全一样吗?(2)

试问:“光波”和“电磁波”的自然属性完全一样吗?(2)为何这种已经普遍流行于全球各国的中学、大学和研究院所长达一个多世纪的麦克斯韦的“经典光·电统一观”,必须要被彻底否定?众所周知,在20世纪初玻尔发现“量子物理学”之前,从26个世纪之前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开创的“古代物理学”到17世纪伽利略开创的“近代物理学”,“光”和“电”这两种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一直都被当作两种不同的数学模型来分别处理的。

至于“光”和“电”这两种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的统一诠释源,最早源自英国的麦克斯韦用哈密顿发现的“四元超复数代数几何模型”写成的“经典电动力学”。

这种哈密顿首先发现和创立的“四维超复数超空间几何学”,随后就被英国史学界赞誉为“最后一个自学成才”、无职业、无薪水的亥维赛改造成一种前所未有的“三维矢量空间几何学”,重写了麦克斯韦电动力学全部的内容,他把麦克斯韦总结的20多个基本方程式,简化为只有4个基本方程式组成,形成了今天全球各国通用的标准方程组,即大名鼎鼎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英国物理学界为了永恒纪念和感谢这位绝世天才亥维赛,特意将“经典电动力学”的单位制命名为“亥维赛量纲制”。

随着20世纪初玻尔发现和创立“量子物理学”,迫使全世界的科学家不得不重新认识和理解“光”和“电”这两种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

虽然麦克斯韦从“经典电动力学”发现和总结的“经典光·电统一观”,至今在全球各国的中学、大学和研究院所的影响极其广泛又极为深刻,已经深入人心,根深蒂固。

但是“量子物理学”却毫不犹豫地将“光”和“电”这两种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重新严格地区分开来。

然而,在已经过去的全世界的历史事实证实,那位曾经开创“晶格动力学”,并给“新量子力学”赋予“统计概率诠释”的物理学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德国的犹太人玻恩和沃尔夫,于1959年这么晚的时候联手写了一本闻名全球各国被多次反复再版的著名光学教材“光学原理”,依旧毫不松懈地紧紧固守着麦克斯韦的“经典光·电统一观”。

光是怎样形成的?

光是怎样形成的?

光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到处都能看到光,那么光源是如何发光的呢?现从量子力学的观点浅谈一下。

一般物质原子的能态是不连续的,正常情况下都处于基态,不会发光。

当原子吸收了足够能量,原子的核外电子运动到能量比较高的轨道,原子处于激发态,但不稳定,会向能级较低的激发态或基态跃迁,释放能量,发出不同频率的光。

原子获得能量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原子与其它的粒子,如原子、电子等,碰撞获得能量;第二种方式就是直接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

原子激发后会跃迁到另一定态或电离,处于激发态。

下面谈几种常见的光源。

1 日光灯、白炽灯电源开关刚闭合时,日光灯管内的水银经灯管两端灯丝加热蒸发,形成稀薄的水银蒸汽,镇流器产生的高压加在灯管两端,使汞原子电离出电子,电子加速后与汞原子碰撞,使气体迅速击穿,产生弧光放电,激发紫外线。

紫外线再激发涂在管壁上的荧光粉,发出柔和的光。

因此,日光灯荧光粉是通过第二种方式激发而发光的。

而白炽灯灯丝中的钨原子一个紧挨一个,在电场作用下电子加速,经很短自由程后就会与原子碰撞,不能使原子激发发光,只能使原子热运动加剧,钨丝温度升高,少量获得较大动能的电子与钨原子碰撞激发发光。

因此,白炽灯发光是通过第一种方式激发的,消耗的电能大多转化为热能,发光效率很低,日常生活中提倡使用日光灯、节能灯。

2 太阳太阳每秒辐射出大约3.8×1026J的能量,地球只接受到其中的二十亿分之一。

这么巨大的太阳能是怎么转化来的?原来,在太阳内部,氢的两种同位素氘和氚的原子核在高温下聚变成氦核,发生质量亏损,能量增加,使氦核处于激发态辐射出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可见在地球的外层空间有很强的电磁辐射。

因此,在太空运行的航天器、空间站,要防止电磁辐射对宇航员的伤害和对通讯的干扰。

3 彩色显像管彩色显像管内电子枪发出的电子,经2~3万伏高压加速获得较大动能后轰击荧光屏上的荧光粉,红、绿、蓝三基色荧光粉受激发而发光;另一方面,高速电子轰击荧光屏后,使原子能级差较大的内层电子激发,将发出光子能量大、对人体有害的X射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波不是电磁波的相关实验和理论依据概论摘要电磁波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电磁场,具有波粒二象性,速度为光速。

电磁波伴随的电场方向,磁场方向,传播方向三者互相垂直,因此电磁波是横波。

通过微波卫星电视、小孔成像、反射、折射、棱镜色散实验以及微波屏蔽等实验,证明电磁波、光波两者的特性完全不同,采用频率(波长)无法解释。

电子定向移动产生磁场,光波由光子组成,具有粒子性。

光子是不带电粒子,不具备电场和磁场的最基本特性,因此光波不应该是电磁波。

关键词电磁波;电场与磁场;光波;波粒二象性;小孔成像;棱镜色散;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1 现理论定义1.1 电磁波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电磁场,具有波粒二象性。

电磁场包含电场与磁场两个方面,分别用电场强度E(或电位移D)及磁通密度B(或磁场强度H)表示其特性。

按照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这两部分是紧密相依的。

电磁场的场源随时间变化时,其电场与磁场互相激励导致电磁场的运动而形成电磁波[1]。

1.2 光波通常指可见光,波长380~780nm之间,真空中传播速度国际公认为299792458米/秒。

从微观来看,由光子组成,具有粒子性,但是宏观来看又表现出波动性。

光的波长和颜色有关,可见光中紫光波长最短,红光则相反。

太阳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可见辐射形态,电磁波不依靠介质传播,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同于光速。

电磁辐射由低频率到高频率,主要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

人眼可接收到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波长380~780nm)。

频率(波长)是电磁波的重要特性,按照频率的顺序把这些电磁波排列起来,就是电磁波谱。

2 分析无论是教科书、参考文献、科学刊物、科学杂志、官方网站等等,都认为频率是电磁波重要特性。

将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统称为电磁波。

并且按照频率的顺序把这些电磁波排列起来,就是电磁波谱。

电磁波的定义,是由同相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电磁场包含电场与磁场两个方面,电磁场的场源随时间变化时,其电场与磁场互相激励导致电磁场的运动而形成电磁波。

电子定向移动产生磁场,通过电磁波定义就可以发现问题。

光波由光子组成,具有粒子性,光子是不带电粒子,也不具备电场和磁场的最基本特性,因此光波不应该是电磁波[2]。

3 对比实验3.1 微波卫星电视卫星电视技术采用地面天线,将电磁波微波信号发送到卫星上,卫星接收处理后再将内容发送到地面,全国各地所有用户采用(大锅小锅)天线对准卫星,都能够接收到卫星电视的播放内容。

对于光波而言,这个技术可能就很难实现。

无论科学技术如何发展,人类也无法短时间内通过改进电磁波接收天线,实现电磁波天线接收光波。

理论指导实践,没准我们的儿孙后代们就傻到有这样的想法,并努力去实现。

很有可能浪费他们一辈子青春和艰苦努力都不会有结果。

光子定向移动不产生电场和磁场,也绝不可能是电磁波。

科学理论来自实践,同时指导实践,该理论肯定不是实践中来,也不可能去指导实践获得成功。

无论我们人类怎样努力,按照频率波长不断改进设计,都无法采用电磁波接收天线接收光波,即使采用大功率光波或者激光将电磁波接收天线烤化烧毁,也都不可能实现電磁波(大小锅)天线接收光波,有可能一辈子都难以实现[3]。

电磁波接收天线3.2 木盒实验采用20厘米厚度的干燥实木板(或陶瓷)做两个正方盒。

方盒中分别放入电磁波信号源和光源;四角四边采用专业的技术密封,防止泄露。

对应放置电磁波和光波接收器,所有实验条件都完全相同。

分别精确测试电磁波信号源、光波信号源穿透20cm厚度干燥木板(或陶瓷)的情况。

(1)电磁波源:不管怎样改变电磁波源的波长(从超长波到微波),所有电磁波穿透20cm实木板或陶瓷,几乎都没有任何的信号衰减。

电磁波对于干木板或陶瓷,也没有发现任何的损伤和影响。

(2)光波源:不管是采用红外线、可见光、还是紫外线,都不能够穿透20cm 实木板或陶瓷,外面的接收设备也都无法检测到光波信号。

光波信号强度大或者时间久,将导致木板温度有升高。

通过对上述两种完全不同的检测结果和数据分析,发现电磁波信号源、光波信号源,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信号源。

采用频率(波长)无法进行解释。

小孔成像实验3.3 实木方盒打孔,分别进行“小孔成像”实验(1)光波:能够很容易的做到小孔成像。

(2)电磁波:对于电磁波来说有小孔,和没有小孔都能很容易的穿透,所以也就无法实现小孔成像。

分析和实验结果证明:电磁波与光波,两者性质完全的不同,频率(波长)根本无法解释。

3.4 反射、折射、棱镜色散实验(1)光波:能够很容易实现玻璃镜子反射;折射;以及棱镜色散实验;(2)电磁波:容易穿透玻璃镜子,很难实现玻璃镜子反射电磁波的实验。

虽然理论说光波和电磁波完全相同,只是波长频率不同,但实验结果却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频率无法进行解释[4]。

3.5 光谱分析元素成分用光波可以实现;同属电磁波,微波却无法实现,频率(波长)也无法解释。

棱镜色散实验3.6 (微波炉门)电磁波屏蔽实验原子内部结构(1)光波:可以顺利地通过微波炉门小孔照射出来。

光波强度大,会对金属门有加热。

(2)电磁波:金属屏蔽门是根据电磁波设计,因此微波很难从小孔出来。

金属(导体)屏蔽和反射电磁波,是利用电磁波在屏蔽层上产生反向磁场,该方法只针对电磁波微波起作用。

光波的光子没有电场和磁场,因此该方法不适合光波。

理论说光波是电磁波,但是光波与电磁波完全是两回事[5]。

4 原因分析4.1 电磁波能够轻易穿透实木方盒的解释。

众所周知,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是带负电荷的电子。

电磁波发射的“电磁波电子”闯入实木板(或陶瓷)的原子矩阵,实木板原子核外电子产生的斥力,将“电磁波电子”排斥到原子之间的巨大空间里,“电磁波电子”能够顺利地从实木板(或陶瓷)原子矩阵间巨大的缝隙中穿透过去,永远都无法靠近和撞击到原子核。

原子与原子之间的间隙极其巨大,能够允许大量的电磁波信号,集体的从实木板(或陶瓷等)原子矩阵中间穿透和传播出去[6]。

4.2 光波与电磁波完全不同,光波发射的是光子。

光子没有电荷,原子核外电子对光子也没有斥力作用。

光波发射出来的光子,按照波粒二象性和直线运行,由于实木板(或陶瓷)的原子矩阵层,数量实在是太多太多。

光子闯过一层原子矩阵又是一层原子矩阵,没有斥力作用,最终都会撞击到原子核上。

撞击原子核运动产生热!光子撞击原子核后也改变其运动方向。

光子在原子内部不断撞击,消耗能量,导致实木板升温。

这就是光波不能够穿透实木板(或陶瓷)的原因解答。

光波为什么能穿透玻璃呢?这是因为玻璃的原子排列很有规律,且这种排列规律符合光波波长。

无论光波怎样运行,都不会撞击到原子核上。

这也就反过来,印证了原子的内部空间是极其巨大的。

当然也会有部分光波撞击消耗,滤光片就是根据这种原理设计。

不同玻璃和物质的透光性不同,也正是这种原因造成。

实木板或陶瓷等物质的原子矩阵对于光波来说,排列肯定是不符合光波的传播路径,还有不少混合物质的原子矩阵,排列根本就没有规律,光子撞击到原子核上的可能性和概率非常高。

光子来回撞击原子核产生热,这就是光波无法穿透实木板和产生热的内因。

通过以上分析,完全可以证明光波和电磁波是两种波,各种物理性质完全不同,采用频率(波长)根本无法解释。

本人不但能从微观上解释这些,光波的发射以及波粒二象性统一难题,本人也都能够从微观上解释出来,这个难题破解,对很多学科的研究都有帮助[7]。

5 结束语电磁波是由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电磁场。

通过微波卫星电视、小孔成像、反射、折射、棱镜色散实验以及微波屏蔽等等實验,证明电磁波和光波,两者的特性完全不同,采用频率(波长)根本无法解释。

电子定向运动形成磁场,电场与磁场互相激励导致电磁场的运动而形成电磁波。

光波发射的是光子,光子不具有电荷性质,光子定向移动也不会产生磁场。

因此,光波绝对不是电磁波。

研究科学规律,总结科学理论来不得半点马虎。

材料科学和应用科学,是比较接地气的。

我们的理论科学需要好好地梳理一下,为子孙后代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参考文献[1] Shackelford C J. Optical engineering fundamentals,by Bruce H. Walker[J]. Optics & Photonics News,1998,(9):107.[2] Smith W J. Modern Optical Engineering,4th Ed.[J]. 光机电信息,2000,(9):63.[3] Ghatak A K,Thyagarajan K. Contemporary Optics[J]. Optical Physics & Engineering,1978,(2):127.[4] 张三慧.大学物理学--电磁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11.[5] 梁灿斌,秦光戎,梁竹健.电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9-61.[6] 程守沫,江之水.普通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21.[7] 钟钖华.现代光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