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八年级上第二章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浙教版八上第二章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复习提纲第一节大气层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上千米左右的高度内,与地球的半径相比,显得很薄。
大气层对地球很重要,主要表现在。
2、大气温度在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3、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之间。
从地面向上约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12千米到55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在85千米以上,大气温度又呈逐渐。
4、大气层是地球上的条件之一,它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差,还阻挡了很大一部分可能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和。
5、根据大气的、和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到距离地表5000千米处,已接近,外层是地球与大气层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其层底距地表约千米。
6、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民航飞机和热气球在平流层,航天飞机能到达层,有造卫星在层活动。
7、对流层是大气的层,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千米。
8、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固体杂质,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
9、由于受对流运动的影响,气温高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
据此,冰箱冷冻室的冷凝管安装在冷藏室的的(填“上部”或“下部”)。
10、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雾、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它们影响着生物的和。
第二节气温1、短时间内近地面的、、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
刮风、下雨、雷电等都属于。
2、天气的主要组成要素是、、、风和。
3、空气的温度称为,它告诉我们当地空气的。
气温是描述天气的。
4、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气温度量单位是,用表示。
在气象观测中,还可以使用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分别测量一天中的和。
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
动物的行为和气温变化有关,各种农作物有各自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
八年级科学单元复习提纲 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

八年级科学单元复习提纲第二章天气与气候一、大气层1、大气层: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km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层对地球的作用:(1)保护地球免受陨石的袭击。
(2)使地球表面的温度适宜,温差较小。
(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3、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4、大气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各层的高度及气温分布特点如下表层序高度气温分布特点空气运动对流层0至8—17km 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形成对流平流层8—17km至55km 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水平流动中间层55—85km 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形成对流暖层85—500km 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外层500km以上呈逐渐升高的趋势5、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6、空气对流运动发生需要满足温度:上冷下热。
在地表附近,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二、气温1、天气的概念:天气是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刮风、下雨、雷电等都属于天气现象。
2、气温的测量:(1)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温度计,我国使用的气温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2)由于一天中的气温在不断变化,气象观测中需要使用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测量。
(3)在气象观测中,要把温度计水平放置在一个白色百叶箱里。
3、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14时左右,一天中的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4.人体最感舒适的温度在22摄氏度。
三、大气的压强1、大气压: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大气的压强简称大气压。
2、大气压存在的实验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吸饮料、吸盘挂钩等。
3、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①大气压强的存在 ②大气压很大4、大气压的测量工具:空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
5、在海平面附近的大气压称为标准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接近于Pa 51001.1 ,即760mmHg(Hg 表示水银)。
科学八年级上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一、大气层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
①大气层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得以发生;②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差较小;③阻挡了大部分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④阻挡了小天体的撞击3、4、对流层:大气底层,在两极地区厚度约为8千米,赤道地区增大到17~18千米。
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最显著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5、对流: (1)液体的对流(2) 气体的对流(3)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
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 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与人们生活生产最密切的一层。
7、平流层: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高,且天气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二、气温8、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9、气温: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指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10、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我国常用的单位:摄氏度(℃)。
气象观测中使用: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测一天中最高温)、最低温度计(测一天中分层 高度(千米)温度分布特点 对流层 0-17(赤道上空厚度为17~18千米;两极地区厚度为8千米)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流层 17-5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中间层 55-8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暖层 85-500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外层 500以上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分层依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主要是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最低温)温度计放在白色的百叶箱中(离地1.5米,避免太阳直射,防风、防雨、透风) 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断变化的,气温最高值:下午2点(14:00);气温最低值:日出前后 11、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三、大气压强12、大气压的压强: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简称大气压 13、马德保半球实验:验证了大气会产生很大的压强14、大气压的测量:空盒气压计(携带和使用方便)和水银气压计(测量较精确)测量单位分别为百帕(hPa )和毫米汞柱(mmHg ) 1 mmHg = 133 Pa15、标准大气压:海平面附近,大气压数值接近1.01×105帕,即 760毫米汞柱 16、利用大气压的生活用品:真空压缩保存物品、吸尘器、离心式水泵. 17、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甚至同一地点,大气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18、高压区:空气从上往下流,天气晴朗,空 气干燥,人心情较舒畅低压区:空气从下往上流,天空多云,长形成阴雨天气,人感到疲倦、心情烦躁,有胸闷的感觉19、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人体对大气压的变化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短时间内气压变化较大,人会由于来不及作出相应的调节而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从平原进去青藏高原,气压减小而出现高原反应;反之也会有不适应现象。
八上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大气层1、: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B、没有;C、易受侵袭;D、很大。
3、5层----- 层、层、层、层、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运动,B、各种复杂的(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C、对流层的厚度不,表现在两极厚度,赤道厚度*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会,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气流平稳,利于高空;内有层,能吸收外线,对人类起作用。
第二节气温6、天气是什么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的大气平均状况。
* :晴空万里:冬雨夏干7、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等。
8、气温----即空气的温度A、气温是构成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E、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
F、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第三节大气的压强9、大气压强的存在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具体事例:(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导致大气…………(答题模式)(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3)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是,医生为什么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个针头?原因:药液滴出后,里面的空气压强会变小,压强太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药液就不能继续滴出,插进针头后,可以及时给瓶内补充空气,使瓶内空气的压强大致等于外界压强,保证药液持续滴出;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10、大气压强的大小:A、标准大气压P== 帕(在海平面的大气压)即760毫米水银柱B、大气压的大小常用或进行测量C、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D、人体内也有,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八年级第二章天气和气候复习提纲.doc

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第一节大气层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变化规律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从下到上):对流层、平流层、小I'可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人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 有强烈的对流运动B、各种复朵的天气现彖(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儿乎全部的水汽、同体杂质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人fuj: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平流层:人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二节天气和气温1、天气是什么?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人气温度、湿度、气圧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吋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例:*天气:睛空万里气候:冬雨夏T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五要素)等。
3、气温 ----- 即空气的温度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耍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Q C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E、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屮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口出前床。
F\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C第三节大气的压强人气压强的存在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英中的物体产牛压强具体事例:(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了严密该盖住,nJ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來,*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内部大气压强(2)白來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3)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是,医生为什么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个针头?原因:药液滴出后,里而的空气压强会变小,压强太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药液就不能继续滴岀,插进针头后,可以及吋给瓶内补充空气,使瓶内空气的压强大致等于外界压强,保证药液持续滴出;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1)大气压强的存在(2)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八年级气候知识点

八年级气候知识点气候是地球上的大气、海洋、陆地等物理和化学要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气候的变化会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深远的影响。
因此,了解气候知识非常重要。
以下是八年级的气候知识点。
一、气候与天气的关系气候与天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天气是指某一时间、某一地点的气温、湿度、风力和日照等天气要素所组成的状况。
气候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平均的天气状况。
二、气候类型世界各地的气候不尽相同,可以大致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 热带气候热带气候又分为雨林气候和草原气候。
雨林气候一般位于赤道地区,温度高、湿度大、降雨量充足。
而草原气候则多分布于南北纬度较高的干旱草原地带。
2. 温带气候温带气候分为亚热带、温带、寒带。
亚热带气候比较温暖,蕴含着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南欧地中海气候等。
温带气候多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是亚洲东北及欧美一些国家的典型气候类型。
温带气候也可分为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属冰冻带气候,温度极低,夏日短暂。
3. 热带荒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气候之带,如中国新疆盆地。
这种气候四季干旱,温差大,昼夜温差也大。
4. 热带雨林气候这种气候是指雨林地区,主要在世界热带雨林地区。
三、气候变化气候不是持续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尤其是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变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的主要气候变化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气温升高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已经升高约1℃,并且继续升高的趋势非常明显。
2. 海平面上升全球海平面估计将在未来上升30到100厘米,这对沿海城市和岛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3. 极端天气事件增加极端气候事件包括热浪、暴雨、洪水和飓风等,也在近年来出现了明显增加的趋势。
四、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人类,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节能减排减少燃煤、汽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可减少大量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第2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第1节大气层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km左右的高度内,包围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地球○1没有天气变化○2没有声音○3易受陨石侵袭○4昼夜温差大3.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 激烈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是形成天气的重要原因。
对流运动的规律: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5. 人类对大气层的影响:A有毒气体排放,污染大气,如形成酸雨B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C臭氧层破坏,紫外线长驱直入,危害人类皮肤第2节气温1. 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各天气要素的综合状况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等2. 天气于气候的区别:(1)天气:短时间如阴转多云晴空万里鹅毛大雪烈日炎炎(2)气候:长时间如四季如春秋高气爽终年高温冬暖夏凉3. 用温度计测量气温的大小,温度计一般放在百叶箱中。
A保护作用,以免风吹雨打;B防止太阳直接照射(门朝北);C 通风,受地面辐射影响不大,能真实反映大气温度4. 一天中,最高气温大致在午后2点,最低日出前后5. 人体最感舒适温度在22℃第3节大气的压强1. 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A马德堡半球实验;B杯中水不倒出的实验2. 特点:A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强B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因为高空中空气密度小C 流速大,压强小。
机翼下侧流速小于上侧,所以下侧压强大于上侧用压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关键抓住变化后形成压强差。
3. 大气压强的单位:帕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105帕,或等于760毫米汞柱(10高水)4 高压区:空气下降,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空气上升(遇冷),多为阴雨天气5. 气压与沸点的关系:1. 气压增大,沸点升高实验手段:往里充气,原来沸腾的水停止沸腾,温度计温度升高。
应用:高压锅2. 气压降低,沸点减小实验手段:往外抽气,原来不沸腾的水重新沸腾。
初二地理气候与天气的基本知识总结

初二地理气候与天气的基本知识总结在初二的地理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关于气候与天气的基本知识。
了解气候与天气对于我们理解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人文活动以及环境变化至关重要。
下面是对这一内容的总结:一、气候的概念和形成因素气候是指地球表面一定地区长期的、平均的天气状况。
气候主要由温度、湿度、降水和风向风速等要素来描述。
气候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海洋暖流、海陆分布、地形地貌等。
纬度越高,温度越低;海洋暖流可影响气候的湿润程度;海洋与大陆的分布差异也导致了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气候差异;地形地貌诸如山脉、高原等则会影响气流的流向和强弱。
二、气候带地球上的气候在纬度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形成了多个气候带。
根据纬度不同,我们可以将气候带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
寒带气候以寒冷、干燥为主要特征,在北极和南极附近;温带气候温度适中,四季分明,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温带地区;热带气候则气温高,多雨,在赤道附近。
三、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是一种特殊的气候类型,主要出现在亚洲东南沿海地区。
它的特点是冬季干燥、夏季湿润,风向季节性变化。
季风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冬季高压和夏季低压之间的风系变化,使得风向和降水量在不同季节发生明显的改变。
季风带的出现对于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和水资源供应具有重要作用。
四、天气与气候不同,天气是指地球上某一特定时刻和地点的气候状况。
天气受到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云量和降水等要素的影响。
天气的变化往往具有短暂性和不规律性,需要通过气象观测和预报来获取并加以应对。
五、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气候变化主要指地球气候系统长期发生的变化,包括气温升高、降水变化、极端天气频发等。
气候变化对于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环境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了全球各国的共同任务。
综上所述,初二地理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气候与天气的基本知识。
气候是指地球表面一定地区长期的、平均的天气状况,其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知识点

第二节气候一、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温带季风气候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自北向南)热带季风气候1、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高原山地气候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2、我国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气候类型主要特点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秦岭—淮河以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全年皆夏云南、台湾南部,海南全省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温差大西北地区、内蒙古等高原山地气候气温低、降水少、温差大青藏高原3、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北方寒冷。
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4、我国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等之外。
受纬度、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5、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受海陆位置、地形的影响。
6、我国气候的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7、我国温度带的划分:(1)划分依据:根据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2)自北向南分别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高原气候区(河源属于亚热带)8、我国干湿区的划分:(1)划分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多少(2)四个干湿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河源属于湿润区)二、季风气候显著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2、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差异发源地风向性质首先影响地区冬季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西北、东北干冷北方地区夏季风东部、南部的海洋东南、西南暖湿东南部沿海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4、我国夏季气温特征:我国夏季气温南北温带不大,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等除外——受夏季风影响我国冬季气温特征:气温南北温带很大,南方温暖,北方寒冷,越往北气温越低——受冬季风影响我国气温的显著特征——雨热同期5、我国降水特征: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受夏季风的影响三、我国的灾害性天气1、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洪涝、旱灾、沙尘暴、寒潮、台风等。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点一、大气作用:1.(保护),防止陨石撞击,在(平流层)的臭氧层吸收紫外线;2.(保温)。
二、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千米的高度内。
三、大气分层的依据是(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
最底层是(对流层)层,随着高度升高温度(降低),接着是(平流)层,随着高度升高温度(升高),(中间)层,随着高度升高温度(降低);(暖层、外层),随着高度升高温度(升高);飞机一般在(平流)层飞行。
四、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对流层中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以及复杂的(天气)现象,集中了(几乎全部水汽和四分之三的大气)。
对流层两极较(薄),约(8)千米,赤道较(厚),约(17-18)千米。
五、对流时,热的气体(或液体)向(上)运动,冷的气体(或液体)向(下)运动。
六、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天气要素有(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其中(气温)是基本要素。
七、气温是指(大气或空气)的温度,用(温度计)测量,单位是(摄氏度)。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或下午2时),最低气温是(日出前后),人体感觉最舒适温度是(22℃)。
测气温的温度计放在(白)色的百叶箱里,原因(百叶箱内温度变化小)。
测气温在(室外阴凉处)八、最早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它说明了(大气压是存在的)而且(很大)。
大气压的大小可用(气压计),包括(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测。
大气压随大气的密度增加而(增大),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105)帕=约(10米水柱)。
1毫米汞柱约(133)帕斯卡。
九、气体或液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十、高气压区多(晴燥)天气,低气压区多(阴雨)天气,气压增大,液体的沸点(升高)。
大气压应用的例子:吸饮料、吸墨水、拔罐疗法,加压宇航服,飞机、汽车的流线型,吸尘器、真空压缩保存袋,高压锅等。
十一、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2章 天气与气候 第2章 天气与气候

2、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位置:接受太阳辐射不同,导致气温不同。 (2)海陆分布:海水和陆地的比热不同
(3)地形:地面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 迎风坡比背风坡多雨(台湾火烧寮),向阳坡 比背阳坡气温高。
(4)季风:我国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
A、大雾 B、大雪 C、霜冻 D、狂风暴雨
4、我国大部分降水集中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地球产生“温室效应”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森林减少
B、城市数量、规模不断扩大
C、二氧化碳不断增加 D、沙漠增大
A、南京 B、武汉 C、重庆 D、吐鲁番
3、气温是指空气的
的
。
,它反映了当地空气
4、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大概出现在
,一天中
气温最低值大概出现在
。
5、“蜻蜓低飞、蚂蚁搬家”都说明许多动物的行
为与
有密切的关系。
(三)大气的压强
1、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 (1)大气压强是真实存在的 (2)大气压是很大的 2、大气压的大小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 3、标准大气压的值:1.01×105 帕或760毫米汞柱
2、空气对流运动的形成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赤道最厚, 两 极稍薄,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 运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1、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 现象仍然存在。
A、狂风暴雨
B、雷电交加
C、火山喷发
D、碧海蓝天
2、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
,随着高度上
升气温逐渐下降的是
层和
层。
A、升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知识要点

1 在线分享文档 用科技让复杂 的世界变简单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己 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 知识要点 第一节 大气层1、 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 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 A 、没有天气变化; B 、没有声音; C 、易受陨石侵袭; D 、温差很大。
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变化规律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从下到上):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 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 、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B 、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C 、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 问: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会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二节 天气和气温 1、天气是什么?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例:* 天气:晴空万里 气候:冬雨夏干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五要素)等。
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 、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B 、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C 、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E 、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八上 第2章《天气与气候》基础知识快速记忆

来表示。
测量仪器是
。
(2)空气湿度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空气所能容纳的水汽
。
所以空气湿度是一个
的概念。
(3)空气湿度与天气的关系: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
1/8
,成云降水的可能性就
。
11.(1)降水的形成条件:
①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
;
②气温
,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降低,空气中有
,发生
。
③水珠、冰晶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将吸管的 A 端粘在橡皮膜中心,B 端靠近卡纸的 M 处。外界气压的变化会引起橡皮膜凹凸程度的变化,
从而使吸管绕 O 点转动,指示气压大小变化。(外界气温的变化对容器内气压的影响极小)
5/8
(1)检查气密性时,将绑有橡皮膜的容器浸没在水中,轻压橡皮膜,如果观察到
,
则气密性不好。
(2)小明将该气压计从甲地带到乙地,发现吸管 B 端的指向从 M 处变为 N 处。则甲、乙两地气压较
【实验研究】
6/8
只在瓶盖上开一个小孔,装入 4/5 的水,留下 1/5 的空气,瓶子倒放(如图乙)。在 20℃的恒温室内, 用 40℃的湿毛巾包裹在瓶子有气体部位,观察记录 1 小时内发生的现象。 【实验记录】 开始时小孔只滴水(如图丙);一段时间后停止滴水,没有气泡进入;然后小孔只进气泡、不滴水(如 图丁);最后既不滴水也不进气泡。测出有关科学量,并绘制成图(如图戊)。
冰块放在( )
A.A 处 B. B 处 C.C 处 D.D 处
11.如图所示,在一段输液管粗细不同的部位,分别插入两根相同的口服吸管(图中 a、b 处),用注满 水的大注射器通过输液管向外注水(演示时整个装置内注满水).图中 a、b 处喷出水的高度不同, 该现象说明( ) A.a 处水的流速大、压强小 B.a 处水的流速小、压强大 C.b 处水的流速大、压强大 D.b 处水的流速小、压强小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复习知识点归纳(新版)浙教版

第2章天气与气候2.1 大气层知识点1 大气的作用及大气的温度1.大气不仅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气,而且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大多数紫外线,避免地球上的生物受到强紫外线的伤害,同时,大气层的水汽可以成云致雨,构成了地球的水循环,使水成为一种可再生资源.2.大气层具有缓冲作用,避免地球表面温度变化过于剧烈,永远保持在一个相对适宜的温度,不会因为过冷或过热而导致生物死亡.3.大气温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12km以下和55~85km的范围内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其余高度则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知识点2 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其中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底层的对流层.点拨: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因此大气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目前地球大气上界有多高,说法不一.在1000 km 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已变得非常小,到距地表5000 km处,已接近真空.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其层底距地表约500km知识点3 对流层1.对流层的高度并不完全相同,低纬度对流层的厚度大;高纬度对流层的厚度小.2.对流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强烈;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2 气温知识点1 天气1.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阴、晴、风、雨、雷、电、雾、霜、雪等都是天气现象.2.天气的突出特点是多变.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天气也是不同的.3.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是构成天气的重要因素.知识点2 气温1.气温是时刻变化着的,一天当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而不是太阳高度最高的12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而不是晚上24时.2.陆地和海洋的性质不同.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因此,北半球陆地最高月平均气温一般出现在7月,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1月;而海洋最高月平均气温一般出现在8月,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2月.南半球和北半球正好相反.2.3 大气的压强知识点1 大气压的存在和大小1.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例子有很多,如浮杯实验、可乐瓶瘦身、瓶吞鸡蛋等,日常生活应用中的吸管、吸盘等均是利用的大气压.2.地球周围被厚厚的气体包围着,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大气层的气体与固体、液体一样也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就产生了大气压强.3.离地面越高,空气就越稀薄,空气的密度越小,大气压也就越小.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的数值接近于1.01×105 Pa(760 mmHg).通常把这个大气压称为标准大气压.4.大气压没有把人压扁是因为人体内也有压强,而且体内的压强与体外的大气压大致相等,体内压强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知识点2 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1.气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气体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2.跟气体一样,液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液体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气体和液体统称为流体.知识点3 飞机的升力飞机的升力与空气对飞机的浮力不同.飞机的升力产生的原因是飞机机翼上、下表面空气流速不同造成机翼上、下表面所受压强不同,正是这个压强差,使飞机得到了一个向上的升力.故飞机的升力和浮力成因不同,不是同一个力.知识点4 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空气干燥;受赤道低压控制的地区,降雨多,空气湿润;热带风暴经过的地区,伴随着狂风暴雨的一定是低压区.一般来说,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的高,晴天的大气压又比阴雨天的高.知识点5 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液体表面的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液体表面的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注意这里指的是液体表面的气压.例如家里用的压力锅就是利用了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增大锅内的气压,液体的沸点就升高,从而更容易煮熟食物.知识点6 生活用品与大气压1.真空压缩保存袋是专门用来保存体积较大的物品的,它不但可以省去许多储存空间,还可以防霉、防蛀、防菌、防潮等.2.吸尘器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一种清洁工具,另外,日常生活中还有吸盘、注射器、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水泵等均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来工作的.2.4 风和降水知识点1 风的形成1.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造成空气水平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地面的冷热不均.2.风是组成天气状况的重要因素.3.空气总是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区作水平运动.知识点2 风向和风速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即风的来向.从北方吹来的风就叫北风.2.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根据风速的大小,一般把风分为0~12级,最小风是0级,最大风是12级,但陆地上风力一般不超过10级.拓展:目测风向与风速(1)风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旗帜的飘向、烟的飘向、树叶和小树枝摇动的方向来判断风向.(2)风速:我们可根据风效来目测风速,如树叶有微响时,是轻风;若整棵树都摇动起来了,那就是劲风了.知识点3 空气的湿度1.空气中水汽的多少,用湿度表示.观测湿度的仪器是湿度计,干湿球湿度计是最常用的湿度计.2.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空气中的水汽越多,空气的湿度越大,相对湿度也就越高.3.当空气中水汽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降水.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多少与气温关系密切,气温越高,空气所能容纳的水汽越多.知识点4 降水1.形成降水的两个基本条件是: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2.降水的类型主要有:降雨、降雪、降雹等,其中,最常见的降水形式是降雨.拓展:测定降雨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熟悉雨量筒的构造,特别注意要熟悉并正确读出雨量杯上的刻度.(2)正确使用雨量筒.雨量筒应安置在相对开阔、较少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并保持水平,准确记录降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在降雨结束后,及时将贮水瓶中的雨水倒入雨量杯中直接测量,雨量杯的读数就是这次降雨的降雨量.(3)每天定时测量,降雨量的单位是毫米.2.5 天气预报知识点1 怎样获得天气预报的信息1.天气预报主要包括气温、阴或晴、降水的可能性或强度、风力的大小和风向、空气的湿度、空气的能见度、空气质量等级等.2.天气符号是在天气预报时表示风、雨、雪、阴、晴等天气状况的各种符号.证明:气象与天气(1)气象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霜、雹、闪电、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俗话讲“气象万千”就是表示这些现象很多,变化很快.(2)天气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态,例如,“今天天气很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昨天天气很差,风雨交加”,而不能把这种“天气”说成是“气象”.知识点2 天气图1.天气图上的曲线叫等压线,它是气压相等的地方的连线.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分析出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高压区一般是天气晴朗;低压区一般是阴雨天气.2.锋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包括冷锋和暖锋.冷锋常带来降雨、大风和降温天气;暖锋常带来降雨天气,气温升高.冷锋和暖锋的示意图如下:2.6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知识点1 气候1.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它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具有相对稳定性.2.气候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点拨:天气与气候知识点2 影响气候的因素1.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纬度越高,气温越低.2.海陆位置对气温和降水都有较大的影响,沿海地区一般冬季气温高,夏季气温低,气温的年较差小,且降水量较多;内陆地区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气温的年较差较大,降水量较少.3.地形对气温和降水都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每升高100 m,气温约下降0.6℃;迎风坡降水量较多,背风坡降水量较少.知识点3 季风1.季风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的.冬季,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内,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夏季,风又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2.当盛行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时,一般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当盛行由陆地吹向海洋的冬季风时,一般气温降低,降水减少.3.比较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与夏季风:知识点4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1.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大面积农业灌溉等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湿度和降水量,减轻旱灾;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围湖造田、排放大量有害物质等,则会使局部地区气候恶化.2.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导致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3.人类排放出的氯氟烃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4.城市中心区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同时,城市中心区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降水偏多.2.7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知识点1 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1.我国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年降水量较多,是季风气候区,该区的气候属于季风气候.2.我国的季风气候共包括三种类型,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知识点2 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1.我国西部地区大部分属于干旱和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大,全年降水量稀少,降水变化不大.2.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气温日较差大,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所形成的养分可以有效积累,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知识点3 寒潮、台风和洪水1.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和初春,常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2.台风会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但在干旱季节,台风所带来的丰沛降水,可以缓解旱情.3.洪水是我国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持续性暴雨、台风是引发洪水的主要自然因素.。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天气与气候复习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下沉运动 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 __ _,从而形成了空气的对流
思考:
1.冷空调应该安装在房间的什么位置?
使冷空气下降,形成对流,达到制冷效果。
2.北方冬天取暖用的暖气片应该安装在房间 的什么位置?
使热空气上升,形成对流,达到制热效果。
专题讲练
【精选题 1】 下列有关大气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中间层 B. 对流层和暖层都是上部冷,下部暖 C. 大气分为四层 D. 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的是平流层 )
【解析】 如果没有大气层,那么地球表面将变得和月 球表面一样,没有天气的变化,也没有水;易受到陨石 的袭击;天空变成黑色,没有生命。
【答案】 A
第二节:天气和气温
一、天气与气温
1、下列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哪些是描述气候的?
①阴转多云 ④秋高气爽 ⑦冬雨夏干 ⑩四季如春
②冬暖夏凉 ⑤和风细雨 ⑧雷电交加 11烈日炎炎
【解析】 大气由内向外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 暖层、外层五层。其中利于高空飞行的是平流层;对流 层和中间层是上部冷、下部暖;能够吸收紫外线的是平 流层中的臭氧层。
【答案】 D
【精选题 2】 如果没有大气层,那么下列现象可能在地 球上发生的是 ( ) ①地球上到处是陨石坑 ②地球上没有水 ③天空 背景变成黑色 ④生命都从地球上消失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单位: 摄氏度(℃)
普通温度计 最高温度计 最低温度计
定时测量气温 测量一天中的最高气温 测量一天中的最低气温
测量温度工具-----温度计
高度: 1.5米左右
1、漆成白色?
1.5米左右,这个高度空气稳定,并且人类活动都在 这一高度,更具有实用价值。
八上第二章天气与气候讲解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大气层1、: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B、没有;C、易受侵袭;D、很大。
3、5层----- 层、层、层、层、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运动,B、各种复杂的(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C、对流层的厚度不,表现在两极厚度,赤道厚度*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会,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气流平稳,利于高空;内有层,能吸收外线,对人类起作用。
第二节气温6、天气是什么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的大气平均状况。
* :晴空万里:冬雨夏干7、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等。
8、气温----即空气的温度A、气温是构成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E、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
F、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第三节大气的压强9、大气压强的存在A、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具体事例:(1)*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导致大气…………(答题模式)(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3)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是,医生为什么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个针头?原因:药液滴出后,里面的空气压强会变小,压强太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药液就不能继续滴出,插进针头后,可以及时给瓶内补充空气,使瓶内空气的压强大致等于外界压强,保证药液持续滴出;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10、大气压强的大小:A、标准大气压P== 帕(在海平面的大气压)即760毫米水银柱B、大气压的大小常用或进行测量C、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D、人体内也有,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八年级上气候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气候知识点总结在八年级上学期的自然科学课程中,关于气候变化的知识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简要总结八年级上学期的气候变化知识点,希望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一、气候与天气的区别气候和天气都是与大气有关的概念,但它们的含义是不同的。
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等方面的变化;而天气则是某一具体时刻的气候状况,通常指24小时内的天气变化。
了解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的本质。
二、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是指太阳辐射射向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其中的部分辐射,将其转化为热能向地表传递,从而起到保温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工业生产等活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使得温室效应加强,从而导致全球变暖的现象。
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影响深远,包括海平面上升、降雨量不均等问题。
三、气候带的划分气候带是依据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状况来分类的。
从南极到北极依次为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四种气候带。
不同气候带之间的温差和气候差异对于人类生活和自然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
四、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包括台风、龙卷风、飓风、地震等多种自然灾害,它们往往会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在面对这些自然灾害时,学会预防和应对是非常重要的。
五、常见气象现象常见气象现象包括高压、低压、冷空气、暖湿气流等,它们对于人类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都有一定的影响。
了解这些现象,对于预防气象灾害和预测天气变化都是非常有用的。
六、海洋与气候海洋对于地球上气候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海洋中的水汽和热量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同时海洋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吸收体。
此外,海洋还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一定的吸收作用,因此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也是保护地球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八年级上学期的气候变化知识点涉及广泛,从气象现象到海洋生态环境都有所涉及。
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一、大气层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
①大气层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得以发生;②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差较小;③阻挡了大部分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④阻挡了小天体的撞击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3、4、对流层:大气底层,在两极地区厚度约为8千米,赤道地区增大到17~18千米。
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最显著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聞5、对流: (1)液体的对流(2) 气体的对流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
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与人们生活生产最密切的一层。
7、平流层: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高,且天气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二、气温8、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9、气温: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指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10、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我国常用的单位:摄氏度(℃)。
分层 高度(千米)温度分布特点 对流层 0-17(赤道上空厚度为17~18千米;两极地区厚度为8千米)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流层 17-5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中间层 55-8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暖层 85-500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外层 500以上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分层依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主要是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气象观测中使用: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测一天中最高温)、最低温度计(测一天中最低温)温度计放在白色的百叶箱中(离地1.5米,避免太阳直射,防风、防雨、透风) 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断变化的,气温最高值:下午2点(14:00);气温最低值:日出前后 11、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三、大气压强12、大气压的压强: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简称大气压 13、马德保半球实验:验证了大气会产生很大的压强大气压的测量:空盒气压计(携带和使用方便)和水银气压计(测量较精确)测量单位分别为百帕(hPa )和毫米汞柱(mmHg ) 1 mmHg = 133 Pa 15、标准大气压:海平面附近,大气压数值接近1.01×105帕,即 760毫米汞柱 16、利用大气压的生活用品:真空压缩保存物品、吸尘器、离心式水泵. 17、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甚至同一地点,大气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18、高压区:空气从上往下流,天气晴朗,空 气干燥,人心情较舒畅低压区:空气从下往上流,天空多云,长形成阴雨天气,人感到疲倦、心情烦躁,有胸闷的感觉19、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人体对大气压的变化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短时间内气压变化较大,人会由于来不及作出相应的调节而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从平原进去青藏高原,气压减小而出现高原反应;反之也会有不适应现象。
大多数人能通过自身调节,使反映减轻或消失。
人体内也有压强,与体外压强大致相等,抗衡体外受到的大气压,所以人体不会有异常反应。
(中医拔罐疗法、飞机高空舱内须增压、宇航员穿内增压航天服)20、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气压大,液体沸点会升高(压力锅);气压小,液体沸点会降低21、气压与流速的关系: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液体压强也会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通道越小,流速越大,压强就越小;流体遇到阻碍时,流速会变大,导致压强变小。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力的方向:压强大向压强小22、压强计算公式:P = SF (F :压力 S :受力面积)(此公式算出的是两个压强差)四、风和降水23、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同一水平高度上,风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24、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风吹来的方向,常用8种风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风速常用分级表示风向标:测风向风速仪:测风速25、空气的湿度:湿度计(干湿球、毛发、自动感应湿度计)最常用:干湿球湿度计,由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组成,湿球温度计球部有湿棉纱包着。
原理:湿球温度计的棉纱中水分蒸发吸热,温度计温度较低。
空气中湿度越小,蒸发越快,温差越大茕桢方法:先读出干球温度计的读数,再读出湿球温度计的读数,然后计算它们的温度差,再查表得出相应的湿度26、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丰富,成云、降水的可能性也越大天气谚语:“燕子低飞要下雨”------大雨前空气湿度大,昆虫翅膀变软,飞得很低,燕子也就低飞觅食27、云或雾: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条件下凝结出细小的水珠或冰晶28、水汽凝结: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就很难再容纳更多的水汽,如果气温降低,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也会随之降低,空气中的水汽会附着在微小的灰尘颗粒上形成细小的水珠29.降水的条件:空气中相对湿度达到100%、降温以及凝结核(空气中的微小灰尘颗粒)。
水汽凝结形成运云后,当遇到降温时,水珠和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增多而逐渐增大,形成雨滴、雪或冰雹将落地面。
29、降水包括:雨、雪、冰雹,最常见的为降雨30、降雨量:雨量筒收集后倒入雨量杯测量,雪、冰雹等溶化后测量。
单位:毫米(mm)五、天气预报32、每一个天气预报用语都有其特殊的含义,如:降水概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总云量占空比例天气状况12消失降水量(毫米)等级8/10以上阴大于30 暴雨5/10~8/10 多云15~30 大雨3/10~5/10 少云5~15 中雨3/10以下晴小于5 小雨33、天气图“可以表现不同地方气象信息的地图等压线:气压相等的地方连线锋面:冷暖空气的交界面。
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暖锋(暖空气要强);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冷锋(冷空气要强)34、天气系统:高压、低压、冷锋、暖锋等A:高压;B:低压;C:冷锋过境;D:暖锋过境后E:西北风(高压吹向低压)(1)判断哪个系统强大,主要看影响范围,范围越大,就越强大,一般为高压或低压( 2 )过境时:冷锋:降雨、降温、大风暖锋:降雨、升温(3)过境后,都是晴朗天气六、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35、气候: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气候差异是由于不同地区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造成的36、37、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原因:暖湿气流遇到阻碍,沿着迎风坡向上爬升,温度降低,空气中水汽凝结,形成降雨;在背风坡,气流下沉,温度升高,故降雨少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
38、季风:在大范围区域,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季风分布广,以亚洲季风最强、分布最广)39、我们东部季风形成的原因:冬季,欧亚大陆气温低(空气下沉,导致近地面气压高),太平洋气温高(空气上升,导致近地面气压低),风从中国大陆吹响太平洋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
夏季,欧亚大陆气温高(空气上升,导致近地面气压低),太平洋低温低(空气下沉,导致近地面气压高),风从太平洋吹响中国大陆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
、竺可桢:我们著名气象学家,绘制了中国近5000年的气温变化曲线。
气候变化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100年,温暖时期;公元前1100年~公元1400年,寒暖交错时期;公元1400年~公元1900年,寒冷时期;公元1900年至今,气候波动时期铙誅卧41、气温变化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
中国气温的变化和全球的气温变化基本一致42、近现代全球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气候总是表现出波动变化的特点。
目前,全球气温正处于逐渐升高的过程中43、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大面积农业灌溉等能改良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增加湿度和降水量,减轻旱涝灾害的危害毁坏森林、排放大量有害物质等,会造成气候恶化温室效应:现代工业不断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加速了全球气候的变暖趋势45.热岛现象:城市是人口高度密集,经济高度发展、能量消耗较多、空气污染最严重的特殊地区,使城市形成了一种气温较高、湿度较低、雾霾增多的特殊气候、使城市上空经常维持一个气温高于四周郊区的暖空气团七、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46、我们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以东以南地区是季风气候区,分布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以西以北地区是非季风气候区,分布有: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冬季,我国盛行从蒙古、西伯利亚干冷地区吹来的冬季风(偏北风),气温低,降水少(冬季,我国南北气温温差大,越北气温越低,降水越少。
1月气温最低。
北方农作物生长期长,能积累更多营养;南方气候温暖,适合反季节水果)夏季,我国盛行从太平洋、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海洋吹来的夏季风(偏南风),气温高、降水充沛(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东部气温高,降水充沛,对农业非常有利。
7月气温最高)48、我国各地气候特点温度:夏季,普遍高温;冬季,越往北往西气温越低。
越往南,气温年较差越小,越往北,气温年较差越大(冬、夏气温差)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
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北地区递减49、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原因:远离海洋,夏季风不能到达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降水变化大。
冬寒夏热,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但日照充沛,瓜果甜(青藏高原地区1月和7月气温平均相对较低,与海拔高有关)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
50、植被能保持水土,增加雨水下渗52、台风结构示意图台风眼内,风平浪静、云量少,因为气流下沉外侧半径100千米左右的区域,狂风暴雨,气流上升形成厚厚的云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