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药物合理选择

合集下载

止痛药的选择和不良反应的处理

止痛药的选择和不良反应的处理
成功的阿片类药物治疗是:从止痛治疗获得的受益明显优于治 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从事恶性肿瘤治疗的医师必须了解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掌握预防或控制这些不良反应的策略
目前用于预防或控制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对症治疗药物 在临床上大部分基于经验积累
* 几乎没有研究评估这些治疗方法的效果;更没有研究长 期使用这些方法的毒性作用;缺乏对不同解决方法的对 照研究
哌替啶(即度冷丁)不适用于慢性癌痛
第一、其镇痛作用≌吗啡1/8-1/10 ● 作用时间短(2.5-3.5h),吗啡4-6h ● 注射吗啡10mgq4h≌注射哌替啶100-150mgq3h ● 反复肌注可致肌肉组织重度纤维化 第二、其代谢产物有害 ● 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镇痛效果≌哌替啶的1/2 ● 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CNS毒性≌哌替啶的2倍 ● 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半衰期≌哌替啶的4倍 ● 去甲哌替啶在体内蓄积引起CNS症状:烦燥、焦虑、癫痫发作
合并使用的药物可以通过不同机制增加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 据报道称,约有20-30%的药物副作用是由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所致,老年患者可高达80%[1]
此外,一些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也可能与阿片类药物引起的 不良反应相互协同或叠加,加重患者的不适
Ref: 1,胡胜、臧爱华,中国肿瘤,2019,15(1):25。
Ref: 1.Babul N, et al. J Clin Pharmacol 38:74-81, 2019 2. Ahmedzai S, Brooks D. J Pain Symptom Manage 13:254-261, 2019 3.Derby S, Portenoy RK, Topics in Palliative Care.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9, 95-112 4.Ramesh PR, et al. J Pain Symptom Manage 16:240-244, 2019 5.Sykes NP.Palliat Med 10:135-144, 2019

外科手术技术使用中的镇痛剂应用与选择原则

外科手术技术使用中的镇痛剂应用与选择原则

外科手术技术使用中的镇痛剂应用与选择原则引言:在外科手术中,镇痛剂的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和有效地应用镇痛剂,可以减轻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手术体验,并促进康复过程。

本文将探讨外科手术技术使用中的镇痛剂应用与选择原则,以期为外科手术相关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镇痛剂的分类及应用1. 局部麻醉剂局部麻醉剂是一种常见的镇痛剂,通过阻断神经冲动传导来达到镇痛的效果。

根据作用部位的不同,局部麻醉剂可以分为表面麻醉剂、浸润麻醉剂和神经阻滞麻醉剂等。

在外科手术中,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性质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局部麻醉剂进行应用。

2. 静脉镇痛药物静脉镇痛药物常用于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控制。

常见的静脉镇痛药物包括吗啡、芬太尼、咪达唑仑等。

在选择静脉镇痛药物时,需要考虑疼痛程度、手术类型以及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

3. 镇痛泵镇痛泵是一种可以自行控制镇痛药物输注量的装置。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疼痛感受按需控制镇痛泵的使用。

镇痛泵可以调整药物输注速度和剂量,既能满足患者的疼痛需求,又能避免过量用药。

二、外科手术技术使用中的镇痛剂选择原则1. 根据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镇痛剂不同手术部位对镇痛剂的敏感度不同。

在选择镇痛剂时,需要考虑镇痛剂对手术部位的适用性以及预期镇痛效果。

例如,在面部手术中,局部麻醉剂常常被用于表面麻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而在胸腹部手术中,静脉镇痛药物常常被用于控制术后的疼痛。

2. 个体化定制镇痛剂方案每位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和对镇痛剂的反应都有所不同。

在制定镇痛剂方案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疾病状态、疼痛程度和预期手术时间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定制。

通过与患者的充分沟通和观察,可以调整镇痛剂的类型、剂量和给药途径,以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3. 注意镇痛剂的潜在风险镇痛剂的应用要慎重,需要权衡镇痛效果和潜在风险。

一些镇痛剂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在选择镇痛剂时,需要评估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和过敏原,以及对药物的耐受性。

镇痛药使用原则

镇痛药使用原则

镇痛药使用原则
镇痛药使用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根据疼痛程度选择适当的镇痛药剂型和用量。

2. 所用药物应具有较高的镇痛效果,但副作用尽可能小。

3. 一般应采取“起小剂量,逐步加量”的方法,来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

4. 药物治疗前,应注意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考虑是否存在过敏史、药物不良反应史或其他相似疾病史等。

5. 取药时应按规定用药时间定时服用,并在药效作用时间结束前及时续药。

6. 必须严格遵循药物的贮存、使用和处理原则,不得随意乱用、弃药或借药。

7. 镇痛药治疗必须结合其他治疗措施,如理疗、物理疗法、心理治疗等。

总之,镇痛药的使用应严格遵循医嘱用药,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了解药物的作用、要求、禁忌和注意事项,以及药品的副作用和风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效治疗。

镇痛药物的正确用法选择剂量和注意事项

镇痛药物的正确用法选择剂量和注意事项

镇痛药物的正确用法选择剂量和注意事项镇痛药物的正确用法:选择剂量和注意事项镇痛药物在缓解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不正确的用法可能会导致各种风险和副作用。

因此,在选择剂量和使用镇痛药物时,有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遵循。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正确使用镇痛药物,以确保其安全有效。

I. 了解不同类型的镇痛药物在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镇痛药物,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适应症。

常见的镇痛药物可分为非处方药和处方药两大类。

1. 非处方药:包括普通药店可以购买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等。

这些药物通常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头痛、肌肉酸痛和关节疼痛等。

2. 处方药:处方药药物更加强效,需要医生进行处方和监控使用情况。

例如,吗啡、可待因等可用于治疗剧烈疼痛,如癌症相关疼痛和手术后疼痛。

II. 确定正确的剂量在使用镇痛药物时,正确的剂量是至关重要的。

过低的剂量可能无法缓解疼痛,而过高的剂量则会增加药物的风险和副作用。

以下是确定正确剂量的一些建议:1. 遵循医嘱:对于处方药,务必按照医生的嘱托使用。

医生会根据您的疼痛类型、疼痛程度和您的个人情况来制定适当的剂量。

2. 注意药物标签:对于非处方药,务必仔细阅读药物标签上的剂量指示。

如果有任何疑问,可咨询药店或医生。

3. 初始剂量适中:对于处方药,特别是强效药物,在开始使用时,常规做法是使用最低剂量来测试其疗效。

当需要时,可以逐渐增加剂量,但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III. 注意镇痛药物的潜在风险和注意事项除了选择正确的剂量外,还需要注意一些潜在的风险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使用镇痛药物。

1. 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与镇痛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物效果增强或减弱。

在使用镇痛药物之前,务必告诉医生或药剂师您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补充剂。

2. 镇痛药物滥用:一些镇痛药物具有潜在的成瘾性和药物滥用风险。

在使用镇痛药物时,务必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剂量指示,不要滥用或超量使用药物。

临床观察疼痛患者的镇痛药物选择及效果评估

临床观察疼痛患者的镇痛药物选择及效果评估

临床观察疼痛患者的镇痛药物选择及效果评估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并且是患者就诊时最常反映的问题之一。

在治疗疼痛的过程中,医生们需要准确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并对患者的疼痛效果进行评估。

本文将讨论临床观察疼痛患者的镇痛药物选择及效果评估的相关问题。

一、镇痛药物的选择在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类型、程度和原因进行综合分析。

常见的镇痛药物可以分为非处方药和处方药两类。

1. 非处方药非处方药通常用于轻度或中度疼痛的缓解,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和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凝胶等)。

这些药物的优势在于方便购买和使用,并且副作用较轻。

然而,对于重度疼痛或慢性疼痛患者来说,非处方药往往不能提供足够的疼痛缓解。

2. 处方药处方药通常用于治疗严重或长期的疼痛。

常见的处方镇痛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可待因等)、非阿片类药物(如氯丙嗪、三环类抗抑郁药等)以及其他药物(如抗癫痫药物、神经阻滞剂等)。

选择具体的药物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等因素。

二、镇痛效果的评估评估镇痛药物的效果是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治疗结果的重要一步。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疼痛评估方法:1. 数值评分法数值评分法是一种常用的自评疼痛程度的方法。

患者会被要求给自己的疼痛程度打分,通常是在0(无疼痛)到10(最严重的疼痛)之间。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评分来评估药物的效果。

2. 观察疼痛行为观察患者的疼痛行为是另一种常见的疼痛评估方法。

医生可以注意患者是否躲避某些活动、是否表现出紧张或抑郁的情绪反应等。

这些行为可以提供一些客观的评估依据。

3. 功能评估功能评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在镇痛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是否有所改善。

例如,医生可以询问患者在疼痛缓解后是否能够重新参与某些活动或工作。

4. 心理评估疼痛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因此心理评估在镇痛效果评估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医生可以通过使用相关的心理评估工具,如焦虑和抑郁量表,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否受到改善。

麻醉科手术中的镇痛药物选择

麻醉科手术中的镇痛药物选择

麻醉科手术中的镇痛药物选择麻醉科手术中的镇痛药物选择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得到适当的镇痛以减轻疼痛感,同时又能保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本文将探讨麻醉科手术中常用的镇痛药物选择,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为医生在手术中做出明智的药物选择提供参考。

一、局部麻醉药物局部麻醉药物是通过直接作用于局部组织产生麻木效果的药物。

常见的局部麻醉药物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这些药物通过阻断神经传导,抑制痛觉神经冲动的传导,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

1. 利多卡因利多卡因是一种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具有迅速起效、作用时间短等特点。

它主要适用于轻度疼痛的手术,如皮肤切割和缝合等。

利多卡因的副作用相对较少,但过量使用可能引起中毒反应。

2. 布比卡因布比卡因是一种较长作用时间的局部麻醉药物。

它适用于中度到重度疼痛的手术,如拔牙和骨科手术等。

布比卡因虽然作用时间长,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剂量控制,以免引起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二、静脉麻醉镇痛药物静脉麻醉镇痛药物是通过静脉给药产生全身性镇痛效果的药物。

常见的静脉麻醉镇痛药物有芬太尼、丙泊酚等。

这些药物能够迅速达到镇痛效果,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

1. 芬太尼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镇痛药物,具有快速起效、作用持久等特点。

它适用于重度疼痛的手术,如剖腹手术和心脏手术等。

然而,芬太尼也可能引起呼吸抑制和循环抑制等严重副作用,因此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2. 丙泊酚丙泊酚是一种快速起效的静脉麻醉镇痛药物,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和可控制的麻醉水平。

丙泊酚适用于不同程度的手术镇痛,但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等指标。

三、神经阻滞药物神经阻滞药物是通过将镇痛药物注射到神经或神经节附近,阻断痛觉神经的传导来达到镇痛效果的药物。

常见的神经阻滞药物有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等。

神经阻滞可以提供局部和全身的镇痛效果,并能有效减少术后疼痛。

1. 利多卡因利多卡因在神经阻滞中具有广泛应用。

它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

癌症疼痛患者的镇痛药物选择与管理

癌症疼痛患者的镇痛药物选择与管理

癌症疼痛患者的镇痛药物选择与管理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往往伴随着剧烈的疼痛。

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合理选择和管理镇痛药物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讨论癌症疼痛患者的镇痛药物的选择和管理策略。

一、镇痛药物的选择1. 非处方药物非处方药物通常被用于轻度到中度的癌痛,如头痛、骨骼疼痛等。

常见的非处方镇痛药物有阿司匹林、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减少疼痛传导来缓解患者的疼痛。

2. 弱镇痛药物弱镇痛药物主要用于中度到重度的癌痛。

常见的弱镇痛药物包括吗啡、可待因和氯胺酮等。

这些药物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来缓解疼痛,但使用过程中需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和依赖性问题。

3. 强镇痛药物对于剧烈的癌痛,强镇痛药物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强镇痛药物包括吗啡、芬太尼和杜冷丁等。

它们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来抑制疼痛,但使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二、镇痛药物的管理1.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每个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病情都不同,因此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评估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并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

同时,要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药物剂量。

2.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镇痛药物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便秘、恶心和嗜睡等。

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告知,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此外,镇痛药物还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或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因此,在给患者开具药物处方时,医生应详细了解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并注意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3. 多学科合作癌症疼痛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合作。

医生、药剂师、护士和康复师等应充分合作,共同制定患者的治疗方案,并密切观察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的家人也应参与到治疗中,提供支持和照顾。

4. 疼痛评估和记录定期的疼痛评估和记录对于治疗效果的判断和调整至关重要。

医生应引导患者使用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并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药物使用情况。

术后镇痛管理规范

术后镇痛管理规范

术后镇痛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术后镇痛管理是指在手术后为患者提供有效的镇痛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并促进康复。

良好的术后镇痛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加速康复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术后镇痛管理的规范要求。

二、术后镇痛管理规范要求1. 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疼痛敏感度、疾病史、过敏史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方案。

2. 镇痛药物选择根据手术的类型、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

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局部麻醉药等。

在选择药物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过敏史等因素,并遵循药物使用的最佳实践。

3. 镇痛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手术类型,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方案。

方案应明确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频率等信息,并在方案中注明持续时间和停药标准。

4. 镇痛效果评估在术后的不同时间点,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使用疼痛评分工具,如VAS(可视模拟评分)或NRS(数值评分)。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镇痛方案,以保证患者的镇痛效果。

5. 多模式镇痛多模式镇痛是指同时应用多种镇痛方法和药物,以提供更全面的镇痛效果。

常见的多模式镇痛方法包括静脉镇痛、神经阻滞、局部麻醉等。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多模式镇痛方案。

6. 镇痛团队合作术后镇痛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团队合作,包括麻醉科医生、疼痛科医生、护士等。

团队成员应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镇痛方案,并及时沟通和解决出现的问题。

7. 患者教育在手术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镇痛相关知识的教育。

教育内容包括镇痛方法、药物的使用方式和副作用等。

通过患者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8. 镇痛管理记录医护人员应详细记录患者的镇痛管理情况,包括药物的使用剂量、给药途径、镇痛效果评估结果等。

记录的内容应准确、完整,并及时归档,以便后续的回顾和分析。

合理应用镇痛药物

合理应用镇痛药物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出血 在美国,每年有超过1.5%(107,00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因胃出血而住院 这些患者中的12~15%会死亡 在发生严重的出血之前可以无症状 胃出血 每日服4~5g的阿司匹林会伴有每日3~8mL的失血(未应用此治疗的人只有0.6mL) 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是由于抑制PGE2的生成,并非由直接刺激造成
二、镇痛药物的分类
非甾体类抗炎药 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 神经调控药物 糖皮质激素 局部麻醉药 抗惊厥药和抗抑郁药 其他
三、非甾体类抗炎药
1、分类:根据其对环氧化酶(COX)作用的选择性,可分为非选性COX抑制药和选择性的COX 2抑制药;按化学结构又可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巴吡哇酮类及其他有机酸类等 。 共同特征: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与抗风湿作用。
【药理作用】 镇痛强度:芬太尼≈吗啡的75~125倍 舒芬太尼≈芬太尼的5~10倍 阿芬太尼≈芬太尼的1/4 瑞芬太尼≈芬太尼
四、麻醉性镇痛药
麻醉性镇痛药(narcotics, narcotic analgesics)又称阿片类镇痛药,它是中枢性镇痛药,能解除或减轻疼痛并改变病人对疼痛的情绪反应,剂量增大时可产生镇静和嗜睡。
按麻醉性镇痛药与阿片受体作用的关系可分为阿片受体激动药、阿片受体激动一拮抗药和阿片受体拮抗药。 共同特点包括:①具有镇痛效力;②具有耐受、依赖、成瘾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可待因 、美沙酮
研究表明:可待因是通过在体内转变为吗啡而产生镇痛作用的。可待因的镇痛作用仅为吗啡的1/12,其镇痛作用持续时间与吗啡相似 ,有封顶效应。 镇咳作用较强,是临床上常用的中枢性镇咳药。临床上常用于中等程度的疼痛,久用也可成瘾,并与吗啡具有交叉耐受性,与非甾体类抗炎药联用可使其镇痛作用增强 。

危重病人镇静镇痛情况观察要点

危重病人镇静镇痛情况观察要点

危重病人镇静镇痛情况观察要点危重病人的镇静镇痛是重症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镇静镇痛管理可以减轻病人的疼痛、焦虑和痛苦,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病情的稳定性。

以下是危重病人镇静镇痛情况观察的要点。

1.病人疼痛评估疼痛评估是判断病人是否需要镇痛的重要步骤。

可以采用简单的疼痛评分工具,如VAS(可视模拟评分法)或NRS(数字评分法)。

通过询问病人的疼痛程度来评估镇痛的需求。

2.镇痛药物的选择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

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非阿片类药物(如布洛芬、吗替麦考酚酯)以及镇静药物(如地西泮、异丙酚)。

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和临床需要进行调整。

3.镇痛药物的给药途径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常见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持续泵入等。

需要注意给药途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镇痛效果的观察在给予镇痛治疗后,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镇痛效果。

观察病人的疼痛评分是否下降,以及病人的舒适程度是否改善。

如果镇痛效果不佳,需要及时调整镇痛药物的剂量或给药途径。

5.镇静药物的使用在病人出现焦虑、不安或者需要控制病情时,可以考虑使用镇静药物。

常用的镇静药物包括苯二氮平类药物(如地西泮、劳拉西泮)和苯甲二氮䓬类药物(如异丙酚、咪唑安定)。

需要注意镇静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的选择。

6.镇痛药物的副作用观察在给予镇痛治疗时,需要密切观察病人是否出现镇痛药物的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呼吸抑制、低血压、恶心呕吐等。

如果出现副作用,需要及时调整镇痛药物的剂量或给药途径。

7.镇痛药物的停用当病人疼痛症状缓解或需要停止镇痛治疗时,需要逐渐减少镇痛药物的剂量,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停药的时间点。

停药时需要密切观察病人是否出现戒断症状。

总结:危重病人镇静镇痛是高度重视的医疗环节,需要细致观察病人的疼痛评估、药物选择、给药途径、镇痛效果观察、镇静药物的使用、副作用观察以及药物的逐渐停用。

医用镇痛药使用技巧缓解疼痛

医用镇痛药使用技巧缓解疼痛

医用镇痛药使用技巧缓解疼痛疼痛是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一种不适感受,它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医用镇痛药是一种常见的缓解疼痛的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疼痛感。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医用镇痛药的使用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缓解疼痛。

一、选择适当的镇痛药根据疼痛的原因和程度,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医用镇痛药。

常见的镇痛药包括非处方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以及处方药如吗啡、芬太尼等。

在选择药物时,我们应该根据疼痛的种类和程度来确定合适的药物类型和剂量。

二、正确使用药物在使用医用镇痛药时,我们应该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

首先,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来使用药物。

医生会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来开具适合的药物和用量。

其次,我们应该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用药指导来使用药物。

这些指导包括服药时间、剂量、途径等。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药物的使用周期。

有些镇痛药不能长期使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控制用药时间。

三、注意潜在的风险在使用医用镇痛药时,我们需要意识到一些潜在的风险。

首先,一些镇痛药可能会产生副作用。

这些副作用包括恶心、头晕、便秘等。

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我们应该及时就医进行处理。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用药的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在使用时会与镇痛药发生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其他药物时,我们应该咨询医生或药师,确认是否可以与镇痛药同时使用。

四、辅助疼痛缓解措施除了使用医用镇痛药,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措施来帮助缓解疼痛。

例如,可以进行物理疗法,如热敷或冷敷,来减轻疼痛感。

同时,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心理疗法,如冥想、放松练习等,来转移注意力和减轻疼痛感。

综上所述,医用镇痛药是一种常见的缓解疼痛的方法。

通过选择适当的镇痛药、正确使用药物、注意潜在的风险以及采取辅助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在使用医用镇痛药之前,我们应该咨询医生或药师,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只有在专业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医用镇痛药来缓解疼痛,使自己更加舒适和健康。

镇痛药的合理使用

镇痛药的合理使用

COX-1
非甾体类抗炎药
COX-2
COX-2
非选择性 NSAIDs
选择性 NSAIDs
J Clin Invest. 2006 Jan;116(1):4-15.
NSAIDs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COX酶和前列腺素类(PGs)的合成。 对COX-1和COX-2的选择性是其不同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
择性NSAIDs • 局麻药 • 辅助药物
全身镇痛药物
非甾体类 抗炎药
1
对乙酰氨基 酚
2
34
曲马多、
氯胺酮 …
阿片类药物
选择性COX-2抑制剂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具有中枢外周双重镇痛优势1
1 疼痛 14
- ++++++SGPlu
中枢痛觉 敏化2
PGE2 COX-2
COX-2:环氧化物酶2 PGE2:前列腺素E2 IL-1β:白介素1β SP:P物质,痛信息由外周痛感受器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递质 Glu:谷氨酸,脊髓背角传入痛觉的初级神经元以Glu作为兴奋性递质
镇痛泵中药物的常见错误用 法
阿片受体纯激动剂(如芬太尼)与激动拮抗剂(如地佐辛)合用
非甾体抗药炎药药剂剂用学学于中镇中痛的的泵药药时学未学给服服予务务负荷剂量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否都适合放入镇痛泵中 镇痛泵中的药物种类繁多 ……
作用机制 参数设置 药物选择 药物数量
缓控释透皮贴剂是否可以用于术后镇痛?
镇痛药物合理使用
陈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围手术期疼痛普遍存在
术后疼痛处理不足对患者的影响
常用的镇痛类药物
目前镇痛药应用存在不合理情况
中国术后痛市场结构——IMS数据

ICU病人镇痛治疗的药物选择

ICU病人镇痛治疗的药物选择

• 哌替啶(度冷丁)镇痛效价为吗啡的1∕10,大剂量使用时, 可导致神经兴奋症状(如欣快、谵妄、震颤、抽搐),肾 功障碍者发生率高。哌替啶禁忌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 可出现严重副作用。使用在ICU不推荐重复使用哌替啶。
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
• 合成的镇痛药曲马朵,镇痛强度为吗啡的 • 1∕ 10,治疗剂量不抑制呼吸,大剂量可使呼吸频率减慢, 可用于老年人。主要用于术后轻度、中度的急性疼痛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
• NSAIDS通过非选择性、竞争性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 的关键酶--环氧化酶达到镇痛效果。代表药物如对乙酰氨 基酚等,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疼痛,和阿片类联合使用有 协同作用。用于缓解长期卧床的轻度疼痛和不适。其主要 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出血、血小板抑制后继发出血和肾功 能不全。
ICU病人镇痛治疗的药物选 择
药物治疗包括阿片类镇痛药、 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非甾 体抗炎药(NSAIDS)及局麻药。
阿片类镇痛药
• 优点:起效快、易调控、用量少、较少的代谢产物蓄积及 费用低廉。 • 副作用:引起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和胃肠蠕动减弱,老年 人尤其明显。
• 治疗剂量的吗啡对血容量正常病人的心血管系统 一般无明显影响。对低血容量病人容易发生低血 压,肝肾功能不全时其活性代谢产物可造成延时 镇静及副作用加重。 • 芬太尼具有强烈的镇痛效应,其镇痛效价是吗啡 的100~180倍,静脉注射后起效快,作用时间短, 对循环的抑制较吗啡轻。但重复用药可导致明显 的延时效应和蓄积。快速静脉注射芬太尼可引 胸壁、腹壁肌肉僵硬而影响通气。

ICU镇痛镇静的指南

ICU镇痛镇静的指南

ICU镇痛镇静的指南镇痛和镇静是在重症监护室(ICU)中常见的治疗手段。

它们的目的是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焦虑,同时提供一个适合治疗的环境。

在ICU中,镇痛和镇静的指南非常重要,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治疗效果。

镇痛指南:1.对疼痛进行评估:在ICU中,患者可能面临不同类型的疼痛,如手术后的疼痛、创伤引起的疼痛等。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症状、疼痛评估工具和临床经验来评估疼痛程度。

2.根据病情和疼痛评估的结果,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常见的镇痛药物包括吗啡、芬太尼等。

医护人员应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3.给予合适的给药途径:镇痛药物可以通过静脉、口服、皮下等途径给予。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以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和作用。

4.充分监测患者的反应:在给予镇痛药物后,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镇痛效果。

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频率。

5.考虑多模式镇痛:在一些情况下,单一药物的镇痛效果可能不足。

医护人员可以考虑多模式镇痛,即同时使用不同类别的药物来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

6.镇痛药物的副作用:镇痛药物也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呼吸抑制、心血管抑制等。

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频率、血压等,以及药物的副作用。

镇静指南:1.评估患者的焦虑和兴奋程度:在ICU中,患者常常面临焦虑和兴奋情绪,这可能干扰他们的治疗和康复。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行为和言语来评估其焦虑和兴奋程度。

2.选择合适的镇静药物:常见的镇静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丙泊酚等。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3.给予合适的给药途径:镇静药物可以通过静脉、口服、皮下等途径给予。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以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和作用。

4.充分监测患者的反应:在给予镇静药物后,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镇静程度和镇静效果。

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频率。

镇痛药物用法与用量详解

镇痛药物用法与用量详解

镇痛药物用法与用量详解镇痛药物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常被用于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其中,合理的用法和正确的用量对于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的镇痛药物用法与用量,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些药物。

一、乙酰氨基酚乙酰氨基酚是常见的非处方镇痛药,广泛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的头痛、牙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通常情况下,成人每次口服剂量为500-1000毫克,每4-6小时重复一次,一天不超过4次。

儿童的用量需根据体重来确定,一般为10-15毫克/千克,每4-6小时重复一次,一天不超过4次。

注意不要超过最大剂量限制,以免发生中毒反应。

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类强效的镇痛药物,可以缓解中度至重度的疼痛,如关节炎、痛经等。

常见的NSAIDs包括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具体用法和用量应根据药物种类和个体情况而定。

一般成人每次口服剂量为200-400毫克,每4-6小时重复一次,一天不超过4次。

儿童的用量需根据体重来确定,一般为5-10毫克/千克,每4-6小时重复一次,一天不超过4次。

三、阿片类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主要用于重度疼痛的缓解,如癌症疼痛、手术后的剧痛等。

常见的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氢化可待因等。

阿片类药物需根据医生的处方来使用,用量和用法应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

四、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主要用于局部区域的痛感消除,如皮肤手术、口腔手术等。

常见的局部麻醉药物有利多卡因等。

具体用法和用量应根据医生的指导来使用,用量过高可能导致局部麻醉药中毒的风险。

五、其他镇痛药物除了上述常见的镇痛药物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药物可用于镇痛,如抗抑郁药、抗惊厥药等。

但这些药物一般需要医生的处方和指导来使用。

总之,正确的用法和用量对于镇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使用镇痛药物之前,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并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如果出现不适或不明白的地方,应及时向专业人士咨询。

另外,为了避免药物滥用和依赖,使用镇痛药物时应遵循医嘱,不得超过推荐的用量或时间。

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原则

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原则

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原则热镇痛药是一类能够降低体温并同时缓解疼痛的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发热和镇痛的相关疾病。

然而,由于使用不当或不合理的应用,热镇痛药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针对此问题,本文将从合理应用原则的角度探讨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以期提供给医护人员以参考。

首先,合理应用热镇痛药的首要原则是明确适应症。

不同的热镇痛药适应症有所不同,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如发热、头痛、关节疼痛、神经痛等,都可以使用热镇痛药进行治疗。

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及药物的适应症,合理选择合适的热镇痛药进行治疗。

其次,合理应用热镇痛药需要注意剂量的控制。

药物的剂量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的轻重和药物的特点综合考虑。

过小的剂量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而过大的剂量则容易导致不良反应。

因此,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药物的剂量。

再次,合理应用热镇痛药需要注意给药途径和时间。

热镇痛药常见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等。

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吸收和代谢速度有所不同,因此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此外,药物的给药时间也需科学合理。

一般情况下,热镇痛药的治疗效果较好,因此,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给药时间。

最后,合理应用热镇痛药需要注意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医生在应用热镇痛药的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果疗效不佳或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或给药方案,或是选择其他的治疗方法。

总之,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原则包括明确适应症、控制剂量、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时间,以及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只有在遵守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才能确保热镇痛药的合理使用,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医生在应用热镇痛药时应谨记这些原则,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ICU患者的镇痛药物选择与管理

ICU患者的镇痛药物选择与管理

ICU患者的镇痛药物选择与管理ICU(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合适的镇痛药物以缓解疼痛,并提升其恢复速度。

在ICU环境下,正确地选择和管理镇痛药物对于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ICU患者的镇痛药物选择与管理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指导原则。

一、镇痛药物的选择1. 预期治疗效果:选择镇痛药物时,应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和需要。

一些镇痛药物可能更适用于特定类型的疼痛,例如炎症性疼痛需要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了解疼痛病因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佳的镇痛药物。

2. 镇痛药物的副作用:在选择镇痛药物时,医生必须评估潜在的副作用并权衡利弊。

不同的镇痛药物可能会引起头晕、恶心、呕吐、便秘或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

特别是对于ICU患者,过度使用镇痛药物可能导致呼吸抑制或低血压等严重并发症。

3. 综合评估ICU患者:在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时,医生应全面评估ICU患者的疼痛程度、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肾肝功能、药物过敏史等因素。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并减少潜在的并发症。

二、常用的镇痛药物及其管理原则1. 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

这类药物在ICU镇痛中被广泛使用。

管理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和镇静状态,以避免呼吸抑制等并发症。

同时,阿片类药物在长期使用时可能产生耐药性和戒断症状,需要逐渐减少剂量以防止依赖性。

2. 非阿片类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酮类药物。

NSAIDs适用于炎症性疼痛,但在ICU患者中使用时,应注意肾功能和胃肠道出血等副作用。

酮类药物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但需谨慎使用,避免给患者带来额外的不适或并发症。

3. 局部麻醉药物:可通过注射或外部应用减轻疼痛。

局部麻醉药物的管理需要特别小心,避免过度或错误使用导致神经损伤或其他并发症。

4. 辅助药物:如镇静药、抗抑郁药物等可以与镇痛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镇痛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需要注意剂量和监测患者的反应,以避免过度镇静或药物间相互作用。

外科手术中的镇痛药物选择

外科手术中的镇痛药物选择

外科手术中的镇痛药物选择在外科手术中,镇痛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手术痛苦、改善术后恢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因此,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合理选择和应用镇痛药物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镇痛药物,并分析其适用范围和特点。

一、全身麻醉药物全身麻醉药物是外科手术中广泛使用的一类药物,其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失去意识和疼痛感受。

全身麻醉药物主要分为静脉麻醉药物和吸入麻醉药物两类。

1. 静脉麻醉药物静脉麻醉药物主要通过静脉内注射给药,能够迅速达到全身麻醉效果。

常见的静脉麻醉药物包括丙泊酚、异丙酚等。

这些药物具有作用迅速、停药后恢复快的特点,适用于各类手术,特别是对心血管功能不稳定的患者较为安全。

2. 吸入麻醉药物吸入麻醉药物主要通过患者呼吸进入肺泡,再通过肺泡-肺毛细血管膜屏障进入体内血液循环。

常见的吸入麻醉药物包括七氟醚、异氟醚等。

这类药物易于调控麻醉深度,且麻醉诱导快,适用于术前恐惧症较重的患者。

二、局麻药物局麻药物是指将药物直接注射或局部外敷在手术部位,使局部神经传导受损,以达到镇痛效果的药物。

局麻药物主要分为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传导阻滞。

1. 局部浸润麻醉局部浸润麻醉是指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射到手术切口附近的皮肤、深部组织中,阻断局部的疼痛传导。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小手术或切除小肿瘤等操作。

常见的局部浸润麻醉药物有利多卡因等。

2. 神经传导阻滞神经传导阻滞是指将麻醉药物注射至神经周围或神经受支配区域,将神经的传导能力降低或阻断,以达到局部镇痛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中、大型手术,例如关节置换术等。

常见的神经传导阻滞药物有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等。

三、其他辅助药物除了上述的全身麻醉药物和局麻药物外,外科手术中还常使用其他辅助药物来降低疼痛感受和改善镇痛效果。

1. 镇静药物镇静药物主要用于减轻患者的手术焦虑和疼痛感受。

常见的镇静药物有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氟伏特加。

2. 镇痛辅助药物镇痛辅助药物主要与镇痛药物联合使用,增强镇痛效果并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

镇静镇痛药物的选择与应用

镇静镇痛药物的选择与应用

药物特点:吗啡、芬太尼、瑞芬太尼、咪达唑仑、丙泊酚、右美托咪定
药物选择:指南的变化
注意事项:基础治疗、适度镇静、药物副作用
THE END
Thank You !
镇静药物的选择
*
尽管在ICU镇静中异丙酚或右美托咪定使用比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明显优势,但是苯二氮卓类仍然是ICU患者管理兴奋激动的重要药物,特别是用于焦虑、癫痫发作,以及酒精和苯二氮卓类药物戒断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在深度镇静、遗忘,或联合治疗来减少其他镇痛药的使用方面仍是很重要和必需的。 -美国2012 《成人ICU患者疼痛、躁动、谵妄处理临床实践指南》
1
吗啡
2
用法
3
持续给药 负荷量0.03-0.2mg/kg
4
维持量1-3mg/h
5
间断用药 1-2h重复
药物的特点
*
阿片类药物,u受体激动药
1
起效快,作用强,欣快感轻,半衰期短
2
循环抑制较吗啡轻
3
长时间用药其“时量相关半衰期”可延长达9-16h
4
芬太尼
药物的特点
*
芬太尼
用法 持续给药 负荷量1-3ug/kg 维持量1-3ug/kg/h
ICU镇静镇痛的注意事项
理想的镇痛药物:
药物的特点
*
01
02
03
04
05
起效快
易调控
用量少
较少的代谢产物蓄积
费用低廉
常用镇痛药物:
药物的特点
*
吗啡
芬太尼
瑞芬太尼
曲马多
非甾体类
吗啡
药物的特点
*
阿片类药物的原型,u受体激动药
药效高、镇痛作用强且有欣快感

麻醉科手术中的麻醉药物选择

麻醉科手术中的麻醉药物选择

麻醉科手术中的麻醉药物选择麻醉科手术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关键的医疗工作,麻醉药物的选择对手术过程和患者的安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麻醉药物的选择上,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手术类型、患者的健康状况和药物的特性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麻醉科手术中常用的麻醉药物选择进行探讨。

一、全身麻醉药物的选择全身麻醉是常见的麻醉方法,常用的全身麻醉药物有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

吸入麻醉药常用的有氟烷、异氟醚等,它们具有快速诱导、迅速清醒等优点,但对呼吸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静脉麻醉药物常用的有丙泊酚、芬太尼等,它们具有诱导平稳、效果可控等特点,但需要监测患者的呼吸和循环情况。

在选择全身麻醉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体质、手术类型以及麻醉师的经验等因素。

二、局部麻醉药物的选择局部麻醉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麻醉方法,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局部麻醉药物的选择要注意其效果持久性和麻醉深度,避免过度麻醉造成不必要的副作用。

此外,还要注意患者的过敏史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

局部麻醉药物的选择还应考虑手术部位和手术范围,以确保麻醉效果的最佳并且不影响手术进行。

三、镇痛药物的选择镇痛是手术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镇痛药物选择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并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

在手术中,常用的镇痛药物有吗啡、芬太尼和氯胺酮等。

选择镇痛药物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疼痛程度和术前疼痛史等因素。

此外,还要注意不同镇痛药物的副作用和风险,进行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四、麻醉辅助药物的选择麻醉辅助药物的选择在手术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常用的麻醉辅助药物有肌松剂、抗生素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肌松剂的选择要根据手术类型和肌松程度进行选用,以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抗生素的使用可以预防术后感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需要考虑患者的过敏史和药物耐药情况。

抗心律失常药物则可以维持患者的心脏稳定,但选择时要注意不同药物的心脏毒性和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麻醉科手术中的麻醉药物选择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因素,需要综合考虑手术类型、患者的健康状况和药物的特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乙酰氨基酚
非阿片类镇痛药风险——NSAIDs
➢ 对于有肾脏、消化道(上消化道手术、放疗)、心脏毒性、血小板 减少或出凝血紊乱高危因素的患者,慎用NSAIDs药物
➢ NSAIDs类药物可能增加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特别是抗血管生成 药物)
非阿片类镇痛药——NSAIDs
➢ NSAIDs使用的肾毒性高危人群:
477
252 52.8%
157 32.9%
0 0%
68
0
14.3%
0%
Grond (1996)
925
629 68%
148 16%
49 5.3%
77 8.3%
22 2.4%
Grond (1999)
254
183 72%
30 12%
10 4%
23
8
9%
3%
共计
1674
1071 64%
340 20.3%
59 3.5%
内脏痛发生率高
意大利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中,连续入组了中重度疼痛患者,、 967例患者基线数据显示:
连续入组的中重度疼痛患者(≥18 主要表现为内脏痛患者中
岁)中76.8%存在内脏痛1
:94.9%为癌症患者1
92.59%胰腺癌患者存在内脏痛2
5.1%
15.8%
主要表现为内脏痛患者
中97.1%控制不佳1
疼痛是与实际存在或潜在性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 多维的、感觉和情绪的体验,或与这些损伤相关的表述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 ——患者主诉是唯一评判标准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1994
癌痛
肿瘤患者可能会经历多种类型的疼痛:
• 神经病理痛是顽固性癌痛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 抗瘤治疗2
表. 记录的神经病理性癌痛的病因
研究
患者 例数
癌症
神经痛的主要发生原因 癌症治疗 与癌症相关 与癌症无关 不清楚
Chua (1999)
18
7 38.9%
5 27.8%
0 0%
2 11.1%
4 22.2%
Garcia (2010)
7.2%
76.8%
94.9%
97.1%
1. Liguori S, et al. 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 2010;14(3):185-90. 2. 邵月娟等. 中国肿瘤临床. 2010;41:989-92.
神经病理痛发生率高
• 据统计19%~39%癌症患者混合有神经病理性癌痛1,发生原因主要与肿瘤直接 侵犯压迫神经有关,也有一部分与肿瘤放化疗或手术相关(如下表)
癌痛治疗药物的合理选择
目录
一、癌痛的特点? 二、如何合理选择癌痛治疗药物?
三、为什么首选奥施康定?
一、癌痛的特点?
疼痛定义
An unpleasant, multidimensional, sensory,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 associated with actual or potential damage, or described in relation to such damage.
➢ 心血管毒性高危人群:
心血管病史或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并发症。NSAIDs和抗凝药(华法林或肝素)同服时, 可能显著增加出血并发症风险;高危人群可选择“萘普生”和“布洛芬”
在美国,FDA持续收到使用含对乙酰氨基酚药品引起肝损害的报告; 最严重的风险发生在服用了过量的对乙酰氨基酚,或同时使用了一种以上 的含对乙酰氨基酚的产品,或同时饮用酒精的情况; 严重肝损害可导致肝衰竭、肝移植、甚至死亡
一项纳入欧洲13个国家1000例癌痛患者的调查研究显示:
96%的爆发痛为 中重度疼痛2
对各种日常活动均有影响2
娱乐(事件性) 睡眠(自发性) 与其他人关系 正常工作(事件性) 行走(事件性) 情绪(自发性) 一般活动
1. Mercadante S et al. Curr Opin Anaesthesiol. 2015 Aug 8. [Epub ahead of print] 2. Davies A, et al. J Pain Symptom Manage. 2013;46(5):619-28.
二、如何合理选择癌痛治疗药物?
癌痛治疗方法
病因(抗肿瘤治疗)
药物止痛 非药物治疗
WHO三阶梯 止痛原则
WHO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
WHO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1 口服给药 2 按时给药 3 按阶梯给药 4 个体化给药 5 注意具体细节
三阶梯药物
第一阶梯药物
非甾体类消炎药
•芬必得 •西乐葆
•肿瘤相关性疼痛——癌痛; •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 •非肿瘤相关性疼痛
癌痛的特点
发生率高 往往持续性 爆发痛:中重度疼痛 内脏性疼痛 神经病理疼痛
癌痛发生率高
一项对过去40年文献的系统评价52项研究,对四个亚组的癌痛患病率进行计算
包含了行根治疗法后的患 者的研究
包含了正处于癌症治疗中 患者的研究
170
34
10.2%
2%
1. Bennett MI, et al. Pain. 2012 Feb;153(2):359-65. 2. 司马蕾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4;20:476-80.
理想的癌痛治疗药物
起效快 一次给药可持续镇痛 能有效控制中重度疼痛 能有效控制神经病理痛和内脏痛 无药物蓄积风险,安全、耐受,不良反应少 给药方便(NCCN指南推荐口服首选) 多种剂量规格,便于调整剂量 无封顶剂量,不易成瘾
疼痛患病率 33%
95Hale Waihona Puke CI:21%~46%疼痛患病率
59%
95%CI:44%~73%
包含了以进展性/转移性/末 期疾病为特征患者的研究
包含了处于所有疾病阶段 的患者的研究
疼痛患病率
95%CI:58%~69%
64%
疼痛患病率
53%
95%CI:43%~63%
爆发痛——中重度疼痛
• 爆发痛是癌症患者常常面临的问题 • 文献数据显示,40~80%存活的癌症患者会出现爆发痛1
年龄>60岁、体液失衡、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同时使 用其他肾毒性药物(包括环孢素、顺铂)和经肾脏代谢的化疗药物
➢ NSAIDs使用的胃肠道毒性高危人群:
年龄>60岁、消化道溃疡病或酗酒史、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包括肝功能衰竭)、长期使 用大剂量NSAIDs、联合应用类固醇类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