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春望》1 (共33张PPT)(完美版课件)

合集下载

春望--课件(完美版)ppt

春望--课件(完美版)ppt
从诗歌可以看到,在家里的不仅有妻子,还有儿女。 为什么作者却说是闺中“独”看呢?
3、颈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有人说这一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格外形象生动,含蓄凝 练,你认为是哪两个字,并简要说明理由。 4、尾联: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期盼?
5、请指出这首诗的“诗眼”?
1、首联: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听范读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 /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 /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 /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 / /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伟 大现实主义诗人,被誉称为“诗圣”, 青年时代漫 游各地,33岁时遇“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同游梁 宋之地。与李白并称“李杜”。后入长安,困顿十载 。安史之乱后,杜甫落入叛军之手,后脱逃,任左拾 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 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工部”。入蜀 后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 写诗240余首。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飘泊于荆、湘 ,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诗风格
沉郁顿挫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藉,语势有停 顿转折。 沉郁顿挫一般指杜诗的风格特征。沉郁顿挫 的风格的基调是悲慨。
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 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 死亦足!
杜诗主题
•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政治理想的执着始终是其诗歌的主 题。其诗风笼罩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 彩。 •他的诗篇广泛深入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例如: 春望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第26课《春望》课件(共34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春望》课件(共34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参照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一)小组交流讨论诗歌意思 (二)男女分组字词理解PK
第一题
“国破山河在”中的“国”是什 么意思呢?“烽火连三月”中的 “烽火”是什么意思?
国:都城,长安
烽火:借指战事
第二题
请自己的话译读:白头搔更 短,浑欲不胜簪。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 白发越搔越少,简直要不能 插簪了。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 丛生,一片荒芜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种解释认为是诗 人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是花也溅泪,鸟亦惊心。对这两种 说法,你怎样看?
诗人杜甫感时伤怀,苦闷沉痛,那原本 娇艳明媚的花儿也好像感怀时事流下眼泪, 那欢呼雀跃的鸟儿好像也因人们的离别而胆 战心惊。这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两种 解释都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05
细读文本
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
指长安城 形容国都沦陷, 形容荒草丛生,满目凄凉。 城池残破。
国 破 山河在,城春 草木深。
今译:国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 长安城中荒草深深,满目凄凉。
简评:首联写春望所见,既点明了写作背景, 又融情于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与昔日 繁华的景象形成了巨大反差。表达了诗人忧国 伤时的强烈感情。
第三题
请用自己的话译读:感时花 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时局泪水溅湿了花朵, 亲人离散鸟啼声更让人心惊。
揣摩诗意 品味诗情


我读到了诗人

读诗的方法:抓关键词,通过关键词构建画面,由 画面表述引导到作者的心情,体会诗歌的精妙。
揣摩诗意 品味诗情
“国破山河在”中由“破”字想到满地废墟,残垣缺瓦,到处显得 非常的萧条。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明为写景,实为写感。简单 的一个“破字把一幅满目凄然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意形象生动, 情感极其沉痛。可见诗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 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 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 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

八年级语文上册《春望》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春望》课件

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二 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为平声韵。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初读课文

—读准节奏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
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 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春望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 实,故被誉为“诗史”。
诗 圣 杜 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 因曾居长安城南的少陵,故自称 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官至检 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 称。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 在文学史上,他把现实主义传统 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 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 深远的影响。与李白齐名,世称 "李杜"。有《杜工部集》。
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
杜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他的诗歌渗透着爱国的热情,他 的喜怒哀乐是和祖国命运的盛 衰起伏相呼应的。
近体诗是指在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从篇 幅上可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可分为五 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全诗共四联: 首联 一、二句 颔hàn联 三、四句 颈联 五、六句 尾联 七、八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讨论 此联历来有两种解释: (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流泪,闻 鸟儿惊心; (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 而惊心. 你赞成哪种解释,为什么?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这里指战争。 抵:值。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33张PPT)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33张PPT)

面对沦陷的山河,思念久别无音讯的家人,一位 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 昔日那长长的白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 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 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
问题探究
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做简要赏析。
刻画了一位苍老的诗人,面对春城破败景象, 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感时恨别,老泪纵横, 白发稀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展现出诗人悲 凉愁苦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 情。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望 盼
所感 所盼 所思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饱含感慨 感时 借景抒情 【翘首望景】 恨别
忧国
心系亲人 充满离情
思家
【低头沉思】
诗题为“春望”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 结合全诗,说说题目中“望”字有哪些含义?
望见的景物:国都、山河、草木、花、鸟 “望”字的含义: 1、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败,杂草丛生,满目荒凉。 2、诗人心中的盼望: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望。 3、希望战火平息,国家安定。
所望之景:山河、城、草 木。
画面: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但杂草丛生, 树木苍苍,组成一幅沦陷长安城破败荒凉的画面。
2 首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既点明写作背景,又融情于景,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你认为首联中哪个字用得好?请做简要赏析 “破”字用得好。“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 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24
如何理解《春望》一诗中诗人的形象?
读了全诗,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站在残 破的长安城中,目睹春花,耳闻鸟鸣,感 伤国事,思念妻儿,潸然泪下。他希望战 乱早日平息,他盼望得到妻儿的消息。他 抓了抓那因忧伤而日渐稀少的白发,发现 白发稀少得都有些插不住簪子了,一个忧 国忧民,念家悲己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第25课《春望》课件(共31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5课《春望》课件(共31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
春 望
八年级上
3
学习目标
1.了解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诗 歌。(重点)
2.理解诗意,学习本诗情景交融的写法。(难 点)
3.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感时伤别、忧国思亲的情 感。(重点)
4
杜甫(公元712年-770 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 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 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16
5.从尾联来看,字面上并没有说忧伤,实际上却把忧 国伤时之情写得更强烈。试作简要分析。
眼望京城的颓败景象,思念亲人,郁结在心头的 苦痛无法排解,只好以手搔头。“搔”为想要解愁的 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之深。这样,在写国破 家亡、离乱伤痛之后,又叹息衰老,悲哀更深。结尾 这一笔,使满头白发,忧国思家,哀愁衰老的诗人形 象跃然纸上。
17
▲合作探究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
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 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作简 要分析。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 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 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 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 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 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 “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 让草木丛生吗?
11
快速浏览诗文,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的大意。
诗歌大意: 国都沦陷,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月,珍重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 金。 独立苍茫,无言搔首,白发稀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12
诗歌赏析
1.题目中的“望”统领了哪几句诗?这几句 诗写景的角度是如何变换的?

《春望》PPT优秀课件

《春望》PPT优秀课件

析 急切期盼之情。
诗人时年四十五岁, 却如此苍老, 动作描写,一个“搔”字写出
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诗人因愁闷而频频挠头的情状。
【合】写人 望中之态
(细节描写)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尾联以“白发”“不胜簪”的细节,描写诗人的苍老
析 之态,含蓄生动地表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所望画面
文体知识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 的通称,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近体诗对句数、 字数、平仄和用韵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要求每首诗的句 数固定(排律除外),每句诗的字数固定,诗句中各字的 平仄基本固定,押韵的位置固定。同古体诗相比,近体诗 情势更加整齐,节奏更加和谐。一般有七言律诗、五言律 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
简直
插不住簪子。胜,能够承受、 禁得起。簪,一种别住发髻的 长条状首饰。
战事接连数月,(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书

抵得上万两黄金。满头白发越抓越短,稀疏难绾,简

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诗词品读
望:①望见长安的破败景象; ②盼望收到家人音讯;
春望
③期望早日平定叛乱。
杜甫
一个“深”字, 写出了沦陷的长
一个“破”字,写 出国都沦陷、城池
诗词诵读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jiàn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sāo
shènɡ zān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诵读指点】 全诗深沉蕴藉,感 情真挚,朗读时应 用沉郁、伤感的语 气。本诗的朗读节 奏可划分为“二三” 式,如“国破/山河 在,城春/草木深”。

八年级上册语文《春望》1人教版(部编) (共33张PPT)(优质版推荐)

八年级上册语文《春望》1人教版(部编) (共33张PPT)(优质版推荐)
2020/3/19
七、拓展探究
以“望”为切入点比较《望岳》和《春望》 两首诗,感受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不同诗歌风 格。
2020/3/19
以“望”为切入点比较两首诗:
《望岳》
《春望》
“望”的对 高大连绵的泰山,它神 国都沦陷后的残破城 象不同 奇秀丽、巍峨高大 池和遍地荒草
远望:一脉青色横亘于 近看:城池残破,
“望”的视 齐鲁之间,无尽无了 花鸟仿佛也在感伤
角不同
近看:山南山北分昏晓,细 远望:满城荒草丛 看峰峦层云,决眦目送归鸟 生,荒凉一片
“望”中所 泰山雄伟壮大,令人心 满城破败,凄凉荒
感不同 神激荡,豪情满怀
芜,使人黯然神伤
“望”中所 寓之情不同
表 洋达 溢了 着建盛功唐立的业浪的漫雄精心神,抒人忧发的虑了 思 ,在 念 沉战 和 郁火 对 顿中 国 挫对 家亲 的
四、诵读诗文:
春望春望 读出诗韵读出情感
1、配乐范读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杜甫深。
感时花溅国泪破,山恨河别在鸟,城惊春心草。木深。
烽火连三感月时,花家溅书泪抵,恨万别金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 2、配乐诵读
春望
杜甫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颈联写了诗人的所 ?关键字是哪两个? 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1)所盼:家书抵万金。
2)连,抵。 、“连三月”写出战乱时间 之长,“抵万金”写出家书的珍贵。
3)这两句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 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迫切心情。 “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名句。
4、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春望PPT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春望PPT课件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春 望五言侓诗
杜甫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对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偶 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破山河在, 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
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
城春草木深。
(忧国)
感时花溅泪, 感世伤时,花也在流泪;怨恨别离,鸟也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 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 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30张PPT)
②写作手法:两首诗都很能体现杜诗“写实”的风格,《春望》“ 事实”,《月夜》“情实”。《春望》想象之词较少,主要是融情于景 ,将对国家败亡的悲痛融入景物描写之中,甚至让花、鸟都沾染了悲伤 的情绪;《月夜》全诗均用虚写,即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 ,实际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板书设计
望见
春望
原文
理解与鉴赏(依据教材、教参和真题标答)
炼字:“白头”是写实,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教参整体把 白头搔更短, 握)“搔”字是对诗人想要排解忧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更短”可
浑欲不胜簪。 见愁的程度,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伤时、思家 之情。(教参整体把握)。
【主旨情感】全诗围绕“望”字展开,融情于景(教参积累拓展),描述了诗人被困 长安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教参整体把握)
(一)
熟读、背诵 五首诗词,体会不 同体裁的诗歌的 韵律特点。
教学目标
(二)
读懂诗意, 品析诗歌的遣词 造句、意象选择 和艺术手法。
(三)
结合诗人生 平和诗歌创作背 景,理解诗歌中寄 寓的情感。
春望
➢ 回顾读诗五步法
读 诗 五 步 法
➢ 请同学们先听录音范读,领略诗歌的韵律之美。然后根据诗意读出停 顿,用“/”表示。
②通过“搔”字的细节描写,刻画出诗人想要排 解忧愁而不得的形象。
③“更短”可见愁的程度,塑造出忧愁、苍老的 诗人形象。
➢ 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 思。
“望”有“观望”“希望 ”“盼望”之意。诗人看到了“ 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火 平息,盼望能与亲人团聚。
➢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饰。
➢ 这是一首律诗。首联扣题,写望中所见,诗人看到了怎样 的景象?传达出怎样的情感?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31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31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合作探究
有人说第二句中的“深”换成“生”字 更妙,你认为呢?为什么?
用“深”好。“深”写出了春天到 来草木疯长,荒草蔞萋,掩住了战乱后 的凄凉景象,让人更觉荒芜。而“生” 字虽然能表现春天的生机,但与诗的意 境不符。
合作探究
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 别鸟惊心”所展现的情景。
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花 香鸟语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 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 声,心里却阵阵惊悸。
背景链接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带着“倾国” 佳人杨贵妃偷偷向四川逃去。三月,春天又 来到了长安城,然而,国家的春天已不复存 在,现实使诗人睹物神伤。诗人将自己的所 见所感,高度凝练地熔铸在40个字里,这就 是有名的《春望》诗。
朗读停顿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jiàn)泪,恨别/鸟/惊心。 烽(fēnɡ)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 包含哪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 惨景(看,眼望);
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 期盼(想:希望、盼望)。
合作探究
本诗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 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 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是感时 伤世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诗歌翻译
国都 陷落
国 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怅恨离别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译文: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 天草木深深。
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 鸟而惊心。
诗歌翻译
借指战争

八年级语文上册《春望》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春望》课件
杜甫
他是谁?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 主义的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 实,故被誉为“诗史” 。
杜 甫
走进诗人 了解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 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 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 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 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 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 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
熟悉诗人: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 怎样的诗人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位 面对春城败象,心 念国家兴衰,思家 恋亲,老泪纵横, 白发萧疏,忧心如 焚的诗人形象;是 感时恨别的形象, 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品味诗情
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 思想感情? 感时忧国,思念家人
如何学习诗歌
●第三 招●
多析 ——学会赏析 以破诗魂
▲读准下面的字, 并理解它的含义 溅( jiàn )使—…—溅落
抵( dǐ )—值—得
大哥哥,大姐 姐,我戴上眼 镜仔细看你读 书啊,别读错 了字呀!
搔( sāo )用—指—甲挠 浑(hún ) —简—直
胜(shēng )—能—承受 簪( zān )—一种—束发的首饰
★如何学习诗歌?
●第二招●
多思
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 “草木深”,不就意味 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 生吗?
2、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两句,课本注解为:感 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 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 怕 。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 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 ,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 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虽有 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下作 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春望》ppt课件(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春望》ppt课件(人教版)

春望 春望
杜甫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划节奏

国 感 烽 白 破 时 火 头 山 / 花 / / 连 搔 /

春 别 书 欲 草 鸟 抵 不
景伤情,一则移情于物,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
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国都破败不堪,杂草丛生的一片荒凉 诗人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景象而产生的 沉痛悲伤的忧国 ______________之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 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 句 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念家悲 愁的语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如何学习诗歌?

第一招


——读出诗韵
正字音
溅( 抵( 搔( 浑( 胜( 簪(
jià n )——
溅落 值得,相当
)—— sāo )—— hú n )—— shēng ) —— zān )——

用指甲挠
简直
能够承受,禁得住
一种束发的首饰
感情基调
悲沉
破、深、感、花溅泪、恨、鸟 惊心、烽火、白头、不胜簪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搔:用指甲挠 浑:简直 不胜:禁不住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簪子(注意写法) 译文:我的白发越挠越短,简直要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故知新
• 律诗: • 1、8句,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
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 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 2、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 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 3、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第二、四、六 、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 中用字平仄相间。
2020/4/20
1、所见:国破,草深(春城败象)
2、破,深
3、诗歌一开始“国破”二字点明时间, “山 河在”三个字表明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感情。一 个“ 破 ”字写出了国都战争离乱的残破之景, 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长安城 满眼 是繁密的杂草 之景,令人满目萧然,为全诗渲染 了悲凉的气氛。
2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他的诗篇像一面镜子, 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 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 真实历史面貌。
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 史”,他本人也被看做一带代 宗师,被尊称为“诗圣”。代 表作品:《前出塞》 《咏怀五 百字》《北征》《兵车行》 “三吏”“三别”《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 收河南河北》《登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火连烽三火月连,三家月书,抵家万书金抵。万金。
白头搔白更头短搔,更浑短欲,不浑胜欲簪不。胜簪。
3、自主学习,结合注释,通读试 译,整体感知诗意
2020/4/20
4、试译诗文:
国都已变得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是 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可是 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只因为)感伤国事, 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苦流 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2020/4/20
《春望》
“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杜甫的创作历程
• 1、读书、壮游(35岁以前);饱览河山,意气风发 • 2、长安求职(35-44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
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残 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 • 3、陷贼与为官(44-48岁):公元755年11月发生安 史之乱,长安陷落,杜甫流亡,被判军俘获,听到官 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后 来他潜逃出来,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 宰相房管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 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 即“三吏”、“三别” 。 • 4、漂泊西南(48-59岁逝世):48岁-50岁在成都草 堂,后又漂泊,53岁又回草堂,友人严武保举他为 检校工部员外郎59岁冬天,死在由潭州到岳阳的一 条船上。《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颈联写了诗人的所 ?关键字是哪两个? 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1)所盼:家书抵万金。
2)连,抵。 、“连三月”写出战乱时间 之长,“抵万金”写出家书的珍贵。
3)这两句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 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迫切心情。 “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名句。
颔联写了诗人的所__ __ ?关键字是 哪两个?运用了什么修辞,抒发了诗人 什么情感?
1)所感:花溅泪,鸟惊心
2)感(时事),恨(离散)
3)“花溅泪”,“鸟惊心”,诗人移 情于物,触景生情,触景伤怀,以花鸟拟人, 借花鸟的心惊落泪,来抒发感伤时局的动荡, 怅恨亲人离别之苦。
3、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2、考考你:读准音,
理解它的含义
溅(jiàn)—— 溅落
大哥哥,大姐姐, 我戴上眼镜仔看你
读书啊,别读错了
字呀!
抵( dǐ )—— 值得
搔(sāo )—— 用指甲挠
浑(hún) ——简直
胜(shèng)—— 能够承受
簪(zān )—— 一种束发的首饰
3、古诗中的近体诗:绝句?律诗?
2020/4/20
3、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当时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 兖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yǎn)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 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
就是这期间写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名句)
有朝一日一定要登上峰顶,看到众多的山都显得 低矮渺小。这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四、诵读诗文:
春望春望 读出诗韵读出情感
1、配乐范读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杜甫深。
感时花溅国泪破,山恨河别在鸟,城惊春心草。木深。
烽火连三感月时,花家溅书泪抵,恨万别金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 2、配乐诵读
春望
杜甫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战乱持续很长时间了,家人已久无音 信,此时的一封家信可抵得上万金那么宝 贵。头发早就白了,(因为忧国念家)变 得越来越少,头发连簪子也别不住了。
五、研读赏析诗文,品味诗意诗情
2020/4/20
1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首联写了诗人在沦陷的长安城里的所__ __ ? 关键字是哪两个?折射出什么场景?
《望岳》主旨: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热情地赞美了泰 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 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和积极向上的进 取精神,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2020/4/20
三、小老师当家 1、说说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 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 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 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 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 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 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 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 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 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古筝音乐课间欣赏
休宁县海宁初中
2020/4/20
吴智刚
一、他是谁?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 主义的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 实,故被誉为“诗史”。
1、杜甫(公元712-77 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 老,后人称他杜少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