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治报告
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魏氏梭菌病是生猪养殖领域发病率相对较低的一类细菌性传染性疾病,但是魏氏梭菌在猪体内繁殖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毒素,这些毒素会引发猪群出现严重的毒血症。
当猪群受到魏氏梭菌侵染之后,短时间内就会表现出严重的中毒症状,发病过程较短,造成的死亡率较高,常常呈现急性死亡。
猪魏氏梭菌病被划归为二类动物疫病,发生流行之后要求兽医人员及时对病情做出有效的诊断,以便在短时间内采取措施进行抢救,降低养殖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养殖户挽回经济损失。
1病例探讨2020年的5月23日,在一个中小规模养殖户的母猪群中突然出现了一种传染性疾病,发病过程较短,有个别猪当天晚上能够正常采食,第2d 发现死在圈舍当中,且不同年龄的猪都出现了发病症状,造成了严重的死亡。
养殖户看到整个发病过程较为剧烈,发病过程较短,造成的死亡率较高,立即将病情上报了上级兽医站,兽医到达养殖场,对发病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
一方面在对病死猪进行严格病理解剖的同时,对养殖场的整体养殖现状进行了有效的调查。
该养殖场除了圈舍不合理,地势低洼,潮湿不堪之外,还表现为疫苗免疫接种不恰当,免疫接种程序十分混乱。
另外在发病前一周引进了2头种公猪,没有进行有效的检疫检验。
母猪配种之后表现为快速发病,造成的死亡率较高。
随后采集了病死猪的肠道内容物和坏死的肠黏膜组织进行涂片染色镜检,能够看到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革兰氏阳性染色。
将采集到的病料分别接种到厌氧肉汤和牛乳培养基上,厌氧肉汤严重浑浊,牛乳培养基呈现剧烈发酵[1]。
并且在血液琼脂平板上能够形成圆形,湿润,光滑,浅黄色的致病菌,菌落边缘呈现锯齿状,并且周边存在溶血现象。
结合上述诊断结果,可以判定致病原为魏氏梭菌。
2流行特点猪魏氏梭菌病是由产气夹膜梭菌感染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又被称为猪梭菌性肠炎、坏死性肠炎和肠毒血症、仔猪红痢,被我国划归为二类疫病。
该类疾病在生猪养殖场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大多呈现散发流行或者地方性流行,一旦传播流行将会对整个猪群造成严重威胁,引发大量死亡。
初产母猪发生魏氏梭菌病的诊治
42 预 防 .
注意搞好猪体及猪舍卫生 , 全场用 0 5 百毒杀 .%
和 02 . %过氧乙酸交 替对猪 舍进行彻 底消毒 , 每天 2次。同 时对地面 、 体用 2 烧减 消毒 。对 病死 猪进 行 焚烧 、 墙 % 曾诊治过 4例发病 初产母猪 , 现介
效益 。
[ ] 湖南 畜 牧 兽 医 ,0 4 ( . J. 2 0 ,5)
[ ] 付生.母猪 的配种 及分 娩期 间 的管理 技术 [ ] 养猪 ,0 6 4 J. 20 ,
( )1. 5 :1
3 3 宏大种猪场通过科学 的饲养管理 和配种。母 猪受胎 率 .
达 到 8 % ~ 0 , 娩率 达 9 % 以 上 ; 胎 窝 平 产 健 壮 仔 9 5 9% 分 8 头
逐渐消瘦 。
2 剖检病 变
小肠 出 血最 为 明 显 , 黏膜 下 层 及 肌 层 有 气 肿 , 腔 臌 肠 肠 气 ; 系膜 淋 巴结 出 血 , 面 红 白 相 间 , 大 理 石 样 变 , 肿 肠 切 呈 水
余 2头病猪采用 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 、 霉素 、 青 维生 素 混 合静脉注射 , 每天 2次 , 2天后痊愈 。 6 小结 () 1 发生本 病 可根 据 流行 病 学 、 床症 状 、 临 病理 解 剖 、 病料染 色镜检进行 确诊 。 ( ) 2 本病 主要侵害 1 ~3日龄初生
不善 , 卫生条件差 , 圈舍及 周 围环境 消 毒工 作做 得不 好 , 导 致 初产母猪发 生此病 。( ) 3 静脉 注射 甲硝 唑葡 萄糖 注射 液
对 厌 氧 菌 感 染 有 很 好 的 疗 效 , 霉 素 对 革 兰 氏 阳 性 菌 的 抗 青
4 防治
母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治[1]
LIVESTOCK AND POULTRY INDUSTRY NO.225
20~30 mL, 乌 洛 托 品10~20 mL。 注 射 强心药, 并可利尿, 如安钠加等药。中 药方用: 白术、苍术、黄柏各10 g, 泽泻、 陈皮、枳壳、神 曲 、猪 苓 、甘 草 各6 g, 煎 汁2次, 分2次灌服, 1剂/( d·头) , 共3剂, 对发病窝内全部猪应用。 3.2 预防
收稿日期: 2007- 12- 20
死 亡 46 头 , 发 病 率 达 72.47% , 病 死 率 达 12.13%。 经 询 问 , 该 场 已 按 规 定 的 免 疫 程 序 对 猪 群 进 行 了 猪 瘟 、口 蹄 疫 、猪 伪 狂 犬 、 猪 细 小 病 毒 、乙 型 脑 炎 、传 染 性 胃 肠 炎 、流 行 性 腹 泻 、轮 状 病 毒 弱 毒 苗 、猪 繁 殖 与 呼 吸 综 合 征 、猪 链 球 菌 等 疫 苗 注 射 免 疫 。
4 实验室检验
收稿日期: 2007- 11- 14
4.1 直接镜检 取肝、脾触片, 革兰氏染色。镜检
可 见 革 兰 氏 阳 性 、两 端 钝 圆 、有 荚 膜 、 有 芽 孢 的 大 杆 菌 。多 单 在 或 成 对 存 在 。 4.2 细菌的分离培养
用病料的小肠内容物接种普通 肉 汤 平 板 , 分 离 划 线 , 37℃厌 氧 培 养 24 h, 传 代2次 以 后 , 可 见 表 面 光 滑 湿 润, 边缘整齐, 灰白色, 2 ̄3 mm的 单 个 菌 落 、染 色 镜 检 可 见 革 兰 氏 阳 性 两 端 钝圆的粗大杆菌。单个或2个相连, 外 层有荚膜。将第三代培养物, 接种于普 通肉汤, 上层封以石蜡油, 37℃厌氧培 养24 h, 肉汤浑浊。琼脂平板培训10代 以后, 得到较纯的梭菌培养物。将纯培 养 物 接 种 于 肉 肝 汤 厌 氧 培 养 24 h, 可 见培养物浑浊, 并有大量气体产生。管 底有沉淀物, 染色镜检, 可见两端钝圆 的G+粗 大 杆 菌 , 单 在 或2、3个 相 连 , 不 见芽孢, 不见荚膜。 4.3 动物试验
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治
临 床 2019年第10期 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治华波 董平 彭显红/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猪魏氏梭菌可出现在人畜粪便、土壤、水、和尘埃中,该菌群属典型的条件性致病菌,它可引发地区性流行病,对畜牧业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每年都有大量的动物因不同类型魏氏梭菌感染而死亡,如牛肠炎、仔猪坏死性肠炎、兔肠炎等。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发生家畜猝死症与该菌有关,发病急、病程短、无任何前期症状而突然死亡,而且死亡率极高。
该病常发生于季节交替的时节,常呈地方性流行。
一、发病情况2019年8月4日晚,我县尼斯镇则鲁村藏猪养殖专业户达某向县动物疫病控制中心报告:饲养的37头藏猪(大小不等),在晚上饲喂时发现3号圈的4头藏猪有2头死亡,1头发病倒地濒死,1头采食量小于正常采食量。
县动物疫病控制中心接报告后,立即派技术人员到现场诊断处理。
到场后观察,病猪和死猪仍然在圈内,尚未处置。
2头已死亡的藏猪体重均约35kg,被毛全黑色,鼻孔有少量清稀鼻液流出,眼窝凹陷,肛门粘有黄褐色稀粪,较为腥臭。
腹部臌胀膨大,约为正常尺寸的2倍。
倒地濒死病猪呼吸急促,心跳120次/min,体温37.1℃,与死亡藏猪症状相同,但腹部不臌胀膨大。
向附近村民调查,无病死猪的现象,也没有其他家畜家禽病、死的现象。
二、剖检病变技术人员对2头死亡藏猪进行了剖检,病变如下:腹股沟浅淋巴结、深淋巴结、颌下淋巴结肿胀出血,部分呈大理石花纹状,切开后有渗出液。
胃肠道大量充气肿胀,浆膜有散在出血点,胃底黏膜出血严重。
脾脏无明显病变。
肾脏表面呈黑色,肿胀不明显,切开后观察皮质出血严重。
肝脏表面无明显变化,但肝门部有约8mm2的黑色出血斑,导致腹腔液呈现淡红色。
肺脏表面约1/5面积出血,呈黑红相间。
切开心包流出大量淡红色的心包液,部分凝固呈褐色胶冻样。
心肌塌软,心脏表面呈黑色烧烙样。
2头藏猪解剖结束后,另一头濒死的已死亡。
剖检后除腹部不膨大臌胀外,其余病理表现相仿。
三、临床诊断无菌采取同圈剩余的1头藏猪,和邻圈3头藏猪的共4份全血,利用猪瘟抗原快速检测卡(深圳真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检测,结果4份均为阴性。
猪魏氏梭菌病的对症施治
猪魏氏梭菌病的对症施治作者:刘国信杨果平来源:《兽医导刊》 2017年第10期猪魏氏梭菌病又叫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其以发病急、病程短、腹胀为主要特征,虽然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极高,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疾病,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日常消毒,定期预防保健,发病后及时作出确诊,并紧急对症施治,可大大降低发病死亡率。
(一)病原与流行病学猪魏氏梭菌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传染病。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能产生芽胞,并能形成特殊荚膜的专性厌氧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可见于土壤、污水、饲料、粪便以及人畜胃肠道内,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该菌至少可以产生15 种以上的毒素,能对人和多种动物致病。
在感染动物中以猪最为常见,常呈区域性流行。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秋冬气候骤然变化、阴雨潮湿条件下更易流行。
猪群饲养密度过大、圈舍通风不良、消毒卫生欠佳,天气骤然变化以及接种、分群、出栏、驱赶等各种应激因素均可诱发本病的发生。
一般仔猪和种猪发生率高于育肥猪,1 ~ 3 日龄仔猪最易感,常整窝发病,病死率极高,以后随着日龄的增加,易感性降低。
种猪和育肥猪多呈零星散发,成年猪多发于90 ~ 180日龄,常突然发病,病程极短,如救治不及时很快死亡,也有先兆症状不明显而突然死亡的病例;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养猪业的兴起,在怀孕母猪、育肥猪群中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且一旦发病短期内不易清除。
(二)临床症状本病发生多呈急性经过,特征性症状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口流涎水,鼻喷泡沫,呼吸急促,腹部迅速臌胀,猪腹痛难忍而不停起卧,摇头摆尾,剧烈抖动;全身皮肤苍白,四肢末梢及耳尖发绀,很多病例来不及治疗而死亡,病程一般2 ~ 3 h。
如发病于晚间,晚上喂食时会把料吃得干干净净,但早晨却见死在栏里,尸体僵硬,腹部臌气,口鼻流有白沫。
部分病例发病较慢,起初精神沉郁,食欲减少甚至废绝,体温一般正常,大便有秘结表现;但随着病情发展,腹部逐渐胀大,患猪出现呼吸困难,并排带有酸臭味的黄褐色或水样粪便,肛门及尾部常有污染粪便,猪只一直呆立,不愿躺下,如果不予合理治疗,一般经12 ~ 24 h 后死亡。
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与防治发病情况广东某猪场有多窝10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突然发病,有的全窝发病,有的一窝内仅几头发病;发病急,病程短,有的哺乳猪来不及治疗就已经死亡。
病程稍轻者,经大剂量的泰乐菌素、卡那霉素和青素等治疗,但疗效不显著。
在该场114头10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中,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30%(35/114)和57%(20/35)。
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 发病仔猪排红褐色稀粪,其中含有少量灰白色坏死组织碎片,并有特殊的腥臭味,后肢粘满血样稀粪;有的病猪共济失调,呼吸困难,行走摇晃,大部分病猪在3天内死亡。
剖检的5头病死猪均以肠道出血为主要特征,尤其是空肠充满血样液体和气体,并含有组织碎片;病变部肠壁为深红色,与正常段界限明显;腹股沟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呈鲜红色;心内外膜有出血点;肾呈灰白色有针尖大小出血点;脾脏边缘有小点出血。
实验室检验,涂片镜检取肝、脾触片以及刮取肠内容物和肠粘膜病变部位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均可见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有荚膜。
部分菌体中央或边端有芽胞。
分离培养将病猪肠内容物接种于厌气肉肝汤中,80℃水浴20分钟,置37℃温箱中培养,待厌气肉肝汤混浊产气后转种血平板,经37℃厌氧培养24小时形成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圆形、半透明的菌落,周围有双溶血环,呈β溶血。
挑取单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
生化试验从血平板中挑取单菌落接种于血琼脂斜面,37℃厌氧培养24小时后接种于微量发酵管中,37℃厌氧培养24-48小时,该菌能发酵葡萄糖、乳糖、燕糖和麦芽糖;不发酵山梨醇、甘露醇、水扬苷;MR、V-P试验阴性,能液化明胶,无运动力,不利用枸橼酸盐;不水解尿素酶.毒力试验取病猪的空肠内容物,加等量的生理盐水搅拌后,3000r/分钟离心30分钟,上清液经细菌滤器过滤,取滤液腹腔接种18-22克的小白鼠4只,0.5毫升/只;小白鼠在接种5小时后食欲废绝,腹部膨胀,精神状态很差,12小时内全部死亡;剖检见肝有坏死点,空肠出血,取肝触片、染色、镜检,见有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的大荚膜杆菌。
一例仔猪突发梭菌病诊治的报告
气泡 。畜主李某立 即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 但病 情没有好转。5 月 1 2 3 1 来我站请求诊治。
2 流 行特点
本病主要侵害 出生 l 一 3 天的仔猪 , 7 天 以上的仔 猪很少发病。在同一猪场各窝仔猪 的发病率不同, 发 病率高者可达 1 0 0 %, 病死率一般为 2 0 %一 7 0 %, 最高 也可达 1 0 0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 , 初生仔 猪接触被病原 菌污染 的母 猪体表 、 乳头 、 用具等 , 经
头母猪先后产仔 3 2头 , 其 中发病 2 0 头, 死亡 l 2头 ,
发病率 6 2 . 5 %, 病 死率 6 0 %。发 病 仔 猪 出现 怕 冷 、 四 肢无力 、 走路 蹒 跚 、 腹泻 , 开始 拉 灰 黄 色稀 便 , 后 排 红 色 糊 状 腥 臭稀 粪 ,且 粪 中混 有 坏 死 组 织 碎 片及 大 量
猪魏 氏梭菌病又叫猪梭菌性肠 炎 、猪传染性坏 死性肠炎 、 仔猪肠毒血症 , 俗称仔猪红痢。主要发生 于 1周龄 以 内的仔 猪 ,该 病 往往 无 任 何先 驱 症状 , 突
然发病死亡, 以 排 出 红 色带 血 的稀 粪 , 全 身 实 质 器 官 及 消 化道 出血 、 小 肠 节 段 坏死 为特 征 。该 病病 程 短 ,
续性腹泻。排为灰黄色粘液样粪便 , 肛门周围粘满粪 痂, 病猪精神 尚好 , 但生长缓慢 , 发育不 良, 消瘦 , 最 终 死亡 或 成为 僵 猪 。
对病仔猪可用青霉素 l 0万 国际单位和链霉 素 1 0 0 毫克 , 调成糊状 , 抹入 : 猪舌根部 , 让其吞服 , 连
用 3天 。
病 例 报 告
一
例 仔 猪 突 发 梭 菌 病 诊 治 的 报 告
猪魏氏梭菌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控措施
猪魏氏梭菌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控措施【摘要】猪魏氏梭菌病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猪病,引起猪群的重大经济损失。
本文从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介绍了猪魏氏梭菌病的概述,然后分析了病原菌感染的原因。
随后,描述了病症在猪身上的具体表现,包括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症状。
接着,阐述了病理学上的变化,如溃疡性出血性肠炎等。
提出了在防控方面的措施,包括做好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和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建议。
本文探讨了猪魏氏梭菌病的全面内容,强调了对该病的防治意义,希望可以帮助养猪户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
【关键词】猪魏氏梭菌病、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剖检变化、防控措施、防治意义1. 引言1.1 猪魏氏梭菌病概述猪魏氏梭菌病,又称猪脆性梭菌病,是一种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性胃肠炎病。
该疾病在猪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
猪魏氏梭菌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饲料和环境中受到感染的梭菌繁殖引起,病原体主要通过口腔、肠道等途径传播。
临床症状表现为猪只出现腹泻、厌食、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脱水、萎缩和死亡。
剖检变化主要在胃肠道系统内可见充血、水肿、出血、溃疡等病变,肠黏膜呈现灰白色,故名脆性。
为了有效控制猪魏氏梭菌病的传播,防控措施包括对饲料和环境进行消毒、加强猪群的管理和监测,提高生猪的免疫力等方面的措施。
猪魏氏梭菌病的防治意义在于减少猪只的感染率和死亡率,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发病原因猪魏氏梭菌病是由猪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因素:猪魏氏梭菌主要存在于土壤、粪便、水源等环境中,猪只在受到这些环境中病原体的暴露后才会感染猪魏氏梭菌。
2. 饲养管理不当:过度密集饲养、饲料不洁、饮水不清洁等因素会增加猪只感染猪魏氏梭菌的风险。
3. 病原菌传播:猪只之间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等途径直接或间接传播猪魏氏梭菌,造成疾病传播。
一起散养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
2019年6月,某散养猪场的生猪发病,两天死亡3头猪。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魏氏梭菌病,经综合防治,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该猪场2019年6月1日从外地购进45头3~4月龄的黑猪进行散养,13天后发现有3头猪异常,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发热,随着病程恶化,猪只出现卧地不起、肚子膨胀、腹部皮肤和四肢末梢发绀等症状,注射卡那霉素无效。
到6月15日笔者出诊时,发病猪8头,死亡3头。
二、临床症状病猪体温40~40.5℃,精神不振,有的卧地不起,有的呆立,均有呼吸无力、肚子膨胀、腹部皮肤和四肢末梢发绀、食欲不佳、腹泻、拉黑色稀粪等症状。
三、病理剖检剖检病死猪2头,主要特征是肠道鼓气,肠黏膜充血、出血,整个肠道都是红色的,肠内容物从回肠开始由红色变黑色;心内膜水肿,有出血点;肾呈灰白色,有针尖大小出血点;脾边缘有出血点;回盲瓣口有溃疡;腹股沟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呈鲜红色;肺、肝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出血。
四、实验室诊断1.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 C R 检测。
无菌采取病死猪的脾、淋巴结,进行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检测,结果为阴性。
2.猪瘟病毒通用型RT-PCR检一起散养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文│吴树康 姜伟 王进(山东省龙口市畜牧兽医站)测。
无菌采取病死猪的肾、脾、淋巴结,进行猪瘟病毒通用型RT-PCR检测,结果为阴性。
3.涂片镜检。
无菌采取病死猪的肝、脾触片以及刮取肠内容物和肠黏膜病变部位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均可看到革兰氏染色呈阳性、两端钝圆、短杆状或直杆状细菌,单个存在或排成链状。
4.分离培养。
将肠内容物和肠黏膜病变等病料厌氧培养48小时后,在血液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有细菌生长。
菌落形态为灰色、圆形突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半透明,并且出现α、β双溶血环;需氧培养未见细菌生长;在液体培养基中厌氧培养呈均匀浑浊,并有气泡产生。
通过实验室检测排除了非洲猪瘟和猪瘟后,再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可以确诊该病为猪魏氏梭菌病。
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治报告
猪 魏 氏梭菌病 的诊 治报告
李小红 , 徐春 萍
( 广西贺州市钟山县动物品种改 良站 , 广西 贺州 摘要 : 介 绍 了里例猪魏 氏梭 茵病的诊 治情况。 关键词 : 猪; 魏 氏梭 菌病 ; 防治
中 图分 类 号 : ¥ 8 5 8 . 2 8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7 . 2 7 3 X( 2 0 1 4 ) 0 3 — 0 0 3 2 — 0 2
内有 暗红 色稀 粪 、 伴 有气 泡并 有 恶 臭 , 肠 黏 膜 有 出 血斑点 , 部分 肠 壁呈 红 色 。
致 。有 5 3 头哺乳仔猪发生腹泻 , 使用抗生素治疗 效果不明显 , 先后死亡了 2 6 头, 病死率近 5 0 %。
收 稿 日期 : 2 0 1面浆膜血管充血 , 胃
内充满 内容 物及 气 体 , 胃黏膜 脱 落 、 出血 , 胸腔 、 腹
作者简介 : 李小红( 1 9 6 6 -) , 女, 广 西贺州人 , 助理兽医师 , 主要从事畜牧兽 医技 术推广工作。
[ 2 】 张 萍, 王加才 , 江善祥. 多拉菌 素在犬体 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 J ] .
3 . 3 肉猪 情 况
有 3头 肉猪精神 沉郁 ,食欲减少 ,体温升高 4 0 . 3 ~ 4 0 . 5 ℃, 粪便呈褐色 , 并有恶臭 , 沾污肛门四 周、 后肢 、 尾部皮肤和被毛。
其是 1 周龄之 内的仔猪和经常使用 的种公猪发病
率 和 死亡 率很 高 。
2 发病情 况
1 -3 d。
1 流 行 病 学
猪 魏 氏梭 菌 病 多数 在气 候 变化 异 常 ( 寒冷 、 阴 雨、 潮湿 ) 时发 生 流行 , 不分 年 龄 、 品种 的猪 均 可感 染 发病 , 仔 猪 和 种公 猪 发病 率 高 。 仔 猪可 暴发 流 行 , 病死率为 2 0 %~ 7 0 %, 中大 猪 和成 年 猪呈 零 星散 发 。 发 病 突然 , 病程极短 , 很快 死 亡 , 而且 死 亡 率 高 。尤
母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防治及病因探究
·101·101畜牧科学引言猪是一种杂食性哺乳动物,人类饲养家猪的历史相当悠久,猪肉也是餐桌上常见的动物性食物之一。
笔者在近几年兽医临床诊治中经常遇到能繁母猪感染魏氏梭菌病的流行性疾病,发病特征具有突发性,致死率极高,导致养殖场损失较大。
下文对母猪魏氏梭菌病进行简要分析,探究防控措施。
1.母猪魏氏梭菌病临床症状和诊断1.1猪魏氏梭菌病猪魏氏梭菌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本病多数发生在秋末冬初,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或气候突变容易发生流行,猪不分年龄性别都会染病,但以仔猪及能繁母猪最为易感,其发病率高于育肥猪,仔猪经常出现整窝发病的情况。
虽然目前在猪群的发病率较低,但是这种传染病发病快、传染性强、死亡率高。
仔猪和能繁母猪病死率在30%到100%。
由于发病时间快,染病的猪接受不到及时的救治很快就会死亡,而且死亡前没有任何预兆。
1.2临床症状母猪在发病前都会有大便秘结的现象,在发病时腹部肿胀浑圆如鼓,这是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典型症状。
母猪因为腹中产生大量气体,表现出起卧不安、疼痛难忍的状态。
部分母猪还会摇头摆尾,摆出排泄的姿势,但是并未排出粪便,口吐白沫同时伴随着急促的呼吸。
经常在夜间发病,死前饲料采食正常,第二天早晨会在猪圈中发现其尸体僵硬,腹部肿胀严重,口鼻流出白沫。
在对死亡的病母猪进行解剖时,会看到其肠胃肿胀,内有很多气体,肠道鼓气最为严重,空肠段表现突出,腹中液体明显增多并呈现浅褐色或脏器破损而呈暗红色。
胃中有未消化的食物,胃幽门和胃壁严重充血导致粘膜脱落。
肠道中充满着深红色的肠液,肠粘膜也会充血,肠壁血管呈现暗红色网状。
1.3实验室诊断取染病母猪的肠内容物以及坏死的肠粘膜涂片,对其进行染色,在镜检观察后,能发现很多带有荚膜两端钝圆,粗大杆菌,在动物机体里或含血液的培养基中可形成荚膜,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
把肠中内容物放到37摄氏度中的厌氧肉汤中培养18小时左右,在对其培养过后,肉汤严重变浑;在牛乳培养基中会出现”暴烈发酵”现象,即该菌在培养过程中生成大量气体。
一起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治报告
1 发病情况
3 临床症状
桂平市木根镇秀南林场,于 2012 年 5 月 3 日 从都安县购进山羊 59 只,5 月 3 日至 5 月 14 日,山 羊暂时存放在木根镇都合水库边的旧仓库里饲养, 每日投喂鲜草。5 月 15 日全群转运到秀南林场新 建的羊 棚 饲 养,5 月 18 日 出 现 病 羊,次 日 死 亡 2 只。其后,每天均有病羊出现,应用青霉素、泰乐菌 素、林可霉素、磺胺药等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反 复率高,死亡率高。至 6 月 1 日止,发病 34 头,死 亡 26 头,发 病 率 57. 6% ( 34 /59 ) ,死 亡 率 76. 5% ( 26 /34) 。
( 桂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桂平 537200)
中图分类号: S858. 275.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 - 5235( 2014) 06 - 0311 - 02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山羊丝状支原体感 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是以卡他性鼻炎、咳 嗽、结膜炎、呼吸带有啰音、纤维性胸膜肺炎和纤维 性坏死性 胸 膜 肺 炎,以 及 部 分 母 羊 流 产 为 主 要 特 征。近年来,我市林下经济发展很快,林下禽、林下 畜、林下特种养殖等形式在适宜的林场林地里不断 发展壮大,特别是林下山羊的养殖,由于林地水草 丰盛,草场广阔,投入少、见效快,许多中小林场的 业主都尝试饲养。但由于疾病原因,多数以失败告 终。其中,主要的疾病是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笔 者就近期在本市秀南林场山羊场诊治山羊传染性 胸膜肺炎的情况介绍如下。
圈养山羊由于饲草种类有限,所需的各种微量 元素不足,容易影响羊的生长发育。所以,圈养山
猪魏氏梭菌病诊疗报告.doc
猪魏氏梭菌病诊疗报告概述:魏氏梭菌病又叫梭菌性肠炎、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肠毒血症,俗称仔红痢。
该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传染病,各年龄段不分性别,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极高,是严重危害养业的重要疾病。
为引起广大户对该病的足够重视,报道如下:一、临床症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排酸臭的黄褐色或水样粪便,体温升高到40~41℃,饮欲增加。
病鼻镜干燥,皮肤、四肢末梢、耳尖发绀,口鼻流白色泡沫,呼吸困难,死亡腹部膨胀,腹壁呈弥漫性充血,少数肛门外翻。
二、剖检变化主要病变在小肠,有时可延至回肠前部,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广泛出血,肠壁呈深红色、血管充盈呈红色树枝状,部分肠段臌气,与正常肠段界线明显,肠内容物呈暗红色液状,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色,空肠绒毛坏死。
胃臌气,内有食物,幽门周围及其附近胃壁充血,胃粘膜脱落,肾有小出血点。
三、病原体特征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梭状杆菌,能产生芽胞,并能形成特殊荚膜的专性厌氧菌。
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可见于土壤、污水、、粪便以及人畜胃肠道内,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
该菌至少可以产生15种以上的毒素,能对人和多种动物致病。
四、诊断1.组织抹片镜检镜检可见到一种革兰氏染色呈阳性、两端钝圆、短杆状直杆菌,单个存在或排列成链状。
美蓝染色可见蓝色、两端钝圆、短杆状或直杆状细菌,单个存在或排成链状。
2.分离培养结果接种病料的培养基厌氧培养48h后,可见在血液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有细菌生长。
菌落形态为灰色,圆形突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半透明,并且出现α、β双溶血环;需氧培养未见细菌生长;在液体培养基中厌气培养呈均匀浑浊,并有气泡产生。
3.药敏试验结果对青霉素类药物和硫霉素等高度敏感;对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等中度敏感;对链霉素卡那霉素黏杆菌素等有耐药性。
五、治疗1.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隔离发病,全场栏舍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1次/d,连续l0d,消毒药可用5%的烧碱溶液、20%漂白粉等交替使用。
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治
猪魏 氏梭菌病酌诊治
状 而 突 然死 亡 . 而 且 死 亡 率 极 高 临 床 症 状 容 物及 气体 . 胃黏 膜 脱 落 . 胃浆 黏 膜 血 体 温 升 高到3 9 ℃ .精 神 沉 郁 . 一 管充 血 。 肝肿 大, 质 地脆 易碎 , 病 程 长 般 在 出 生后 1 5 天发病 . 主 要 以 腹 泻 为 者 呈 土 黄 色 。 胆 囊肿 大 , 充满胆 汁, 肿 大 主. 粪便呈深绿 色或褐 色。 并 伴 有 特 2 ~ 3 倍. 甚 至破 裂 , 周 边 也 有 出血 点 。 殊 恶 臭味 , 肛 门周 围 、 后肢 、 尾 部 皮 毛 淤 血 . 有 的 有 白斑 。 肺充血 、 出血 . 气
编辑; 阮 庆 文( r u a n q w@j s a g r i . g o v . C 3 i ), 一 …
…
一
…
…
…
…
一
动物门诊●
魏 氏 梭 菌 群 属 典 型 的 条 件 性 致 病 茵. 它 可 引发 地 区性 流 行 病 , 每 年 都 有 大 量猪 因魏 氏梭 茵感 染而 死 亡 该病 发 病 急 、 病程短 、 无 任 何 前 期 症
底的预防作用 . 在进鸡 后的3 ~ 4 周 时 间 总是 积 聚大 量 的球 虫 卵囊 3 .球 虫 病 的治 疗 关 键 在 于 发 现 及时 . 否则延误 了最佳治疗时机 . 并 造 成鸡 只 死亡 。 治疗 时间 延长 。
栏 上 一 批 次 的鸡 群 的轮 换用 药 。 轮 换 用药 是 要 轮 换 不 同类 型 的抗 球 虫 药。 而不 是 随意 更 换 一种 抗 球 虫药 5 . 在治疗 中 , 应 注 意 选 择 作 用 峰 期在 球 虫 发 育第 3 ~ 4 天 的药 物 ,这 样
猪魏氏梭菌治疗方案
猪魏氏梭菌治疗方案猪魏氏梭菌治疗方案:探索无限的微生物世界在当今医学领域中,微生物的作用和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微生物不仅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众多微生物中,猪魏氏梭菌备受瞩目,被认为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猪魏氏梭菌是一种常见的益生菌,存在于猪肠道中。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它不仅可以改善猪的健康状况,还可能对人类的疾病治疗具有积极影响。
这一发现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并开辟了研发猪魏氏梭菌治疗方案的新途径。
猪魏氏梭菌的治疗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猪魏氏梭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微生物栖息地,其中的菌群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不良的菌群平衡会导致一系列肠道相关疾病的发生,如炎症性肠病、消化不良等。
猪魏氏梭菌作为一种益生菌,可以在肠道内增加有益菌的数量,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维持肠道生态平衡,减少相关疾病的风险。
其次,猪魏氏梭菌还具有抗菌作用。
一些常见的病原菌对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进一步导致传统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而猪魏氏梭菌可以产生抗菌物质,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多种抗药性菌株具有杀菌作用。
这为治疗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此外,猪魏氏梭菌还表现出抗炎和免疫调节的特性。
它可以调节宿主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抗炎反应的产生,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并改善炎症相关疾病的症状。
这对于治疗免疫性疾病和慢性炎症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猪魏氏梭菌的治疗潜力,科研人员已经开始开展相关的临床研究。
在动物实验中,猪魏氏梭菌已显示出对炎症性肠病、大肠癌和消化系统感染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效果。
此外,猪魏氏梭菌还被用于改善人类健康,如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功能,改善营养吸收等方面。
然而,尽管猪魏氏梭菌治疗的前景广阔,但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猪魏氏梭菌的治疗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科研人员需要深入探索其作用机理。
此外,猪魏氏梭菌在临床应用中的最佳剂量和疗程尚未确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一例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治报告
疾病 , 也叫做猪梭菌性肠炎 、 猪传染性坏死性 肠炎 、 肠 毒血 症 。 各年 龄段 猪 于各 季均可 发病 。 该 病虽 发 病
率不高 , 但死亡率较高 , 来不及治疗而死亡 , 对 养 猪 业 危 害极 大 。2 0 1 2年 2月 , 我 市某 猪场 发 生该病 , 并 有 6头 猪死 亡 , 根 据 临床 症 状 、 病 理变 化 及实 验 室 检 查结果 , 诊 断 为魏 氏梭 菌 病 , 经 治 疗 已痊 愈 , 现 将诊 治情 况报告 如下 。
亡 病猪 出现 。根 据此 方 案 , 继 续治 疗 3天 , 整个 病 程 共发 病 1 3头 , 除死 亡 的 6头外 , 全部 治愈 。
3 剖检 变 化
剖检 病 死 猪 , 可 见 胃膨 胀 , 胃黏 膜 脱 落 , 胃壁 变 薄, 胃底 有 出血斑 , 充 满 气 体 和很 多 粥状 物 ; 肠 道 广 泛性 出 血 、 坏死 , 空 肠 最 为 明显 , 其 中充 满 血 样 液 体
猪 腹 围大减 。对 病猪 每 只用 甲硝 唑 2 5克 ,溶 于 5 0 0 毫升 水 中 , 搅匀 , 灌入 胃中 , 以杀 灭魏 氏梭 菌 。连 用 3 天 ,同 时禁食 1 天 。对 呼 吸加 快 的仔 猪 可 肌 肉注 射
0 . 5 毫升 “ 氟强多”( 主要成分泰妙菌素等 ) 。 经治疗 3 天后 , 病猪情 况大好 , 无新发病猪和死
病 猪 中有 4只死 后 腹 部迅 速 膨胀 。病 猪 排红 褐 色 稀 粪, 并 有 特殊 的腥 臭 味 , 粪 便 污 染 肛 门周 围 、 后 肢 及 尾部 皮 毛 , 少数 肛 J ' - J # l , 翻 。个别 病 猪脱 水 消瘦 , 部 分
患猪 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育肥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治体会
发 病 稍缓 的 :发病 猪精 神 沉郁 ;体 温升 高 j!lJ40 ̄ ~41℃ ;食 定 的治愈 率 。
欲 废 绝但 肚 腹 胀满 ,猪腹 痛 剧烈 、频频 起 卧 ,甚 至站 立 不稳 、摔 7 体 会
倒 ;叉 开后 肢 频作 排粪 尿 姿 势 ,仅 排 出少 量 干粪 或褐 色 稀便 ;呼
然 死亡 。一 般都 是 头一 天 晚上 一 切 正常 ,第 二 天早 晨 发 现猪 已经 害 化处 理 ,焚烧 、深 埋
死 在 圈 内。
(2)全 群 猪在 饲 料 中加 入 恩 沙牮 、硫 酸 孙朴 素 、 头
2 临 床症 状
翁 、黄 良VC、鱼肝 油拌 料 ,连 HJ5~7d,防止 同群 猪发病 .
共 性 病 变在 胃和 小 肠 。 胃胀 满 ,充 满 气 体 和 未 消 化 的 粥 样 特 点 是 刚 出生 的仔 猪最 为易感 ,随 着 日龄 的增 加 ,易感性 降 低 。
食 物 ,胃黏 膜脱 落 ,胃底 有 出血 条 纹或 成 片 的 出血斑 块 ;小 肠 肠 但 近 年来 在 育 肥猪 群 中发 病率 增 加 。 陔病 发病 突 然 ,病 程短 ,夕匕
发 生率 高 于仔 猪和 种猪 ,一般 是个 别猪 发 病 ,病死 率 几乎 100%,
(1)全 场栏 舍 进 仃严 格彻 底 的 消毒 ,可选 川戊 二醛 1:1000
有 症状 的病 程极 短 ,一 般 来 不及 救 治 ,也有 不 见任 何 先 兆症 状 突 或 顶 点 1:500带 猪 消毒 ,一天 一次 ,连用5~7d 病 死猪 应进行 尤
壁 呈 深 红 色 、变 薄 成 半 透 明 样 ,大 部 分 肠 管 鼓 气 (一 般 都 是 空 r_牢很 高 ,表 现 H{症 状 后常 常 来小 及 治疗 ,值得 广 大养 猎 户和
一例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治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14年第4期·短文荟萃·肿,腹泻及支气管痉挛等过敏症状,常用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肌肉注射剂量为每千克体重20~60 mg,每天用药3~4次,直至过敏症状消失。
另外,动物接种疫苗之后,如果发烧,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针头污染感染,这多半是操作不当,或者疫苗保存不当导致的;动物免疫力下降,或已经感染某种疾病,但是在防疫前还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
4造成腹泻的异常反应动物免疫后,可能会出现过敏或是抗药水平太高的情况,免疫的时机把握不当也会导致过敏,引起腹泻,这种腹泻很短暂。
一般的消化道感染和一时的紧张反应也可能导致短暂的拉稀。
但是,如果出现病程较长的拉稀,可能是以下几种原因:一是病毒性的感染,为传染性胃肠炎,油性腹泻,轮状病毒。
二是细菌性感染,主要有大肠杆菌;三是寄生虫的感染。
这种情况一般在注射疫苗前已经处在感染的状态,或者是饲养管理不当引起拉稀。
因此,在动物防疫前观察动物是否处于健康,确保防疫顺利。
防疫员在注射疫苗前要带好药品,防疫后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离开。
如果发现有疫苗反应,可立即采取措施,以减少死亡。
(收稿日期:2014-06-30)一例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治廖小生(遂川县畜牧兽医局,江西吉安343900) 1发病情况遂川县泉江镇某养猪户饲养的体重45kg左右的猪22头,2013年5月20日突然开始发病,病初食欲减退,拉稀,个别猪拉羊子屎,体温38.5℃~40.2℃。
第二天病猪站立不稳,精神沉郁,腹部浑圆如鼓,口吐泡沫,畜主请兽医用氟哌酸、硫酸庆大霉素、磺胺药、硫酸粘杆菌素治疗无效。
到第三天,已死亡4头。
2剖检变化肠道鼓气、出血、充血,胃膨胀,内充满气体和粥状物,胃底有出血斑,大肠内有多量圆形硬的粪便,肠道内容物恶臭。
3实验室诊断取小肠黏膜涂片,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组织涂片见两端钝圆、短杆状直杆菌,单个存在,或排列成链状。
根据以上情况初步诊断为猪魏氏梭菌病。
4防治措施4.1对栏舍、饮水器、料槽用20%的漂白粉消毒。
散养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分析
健康养殖·诊疗畜牧业环境 2020.2286摘 要:散养猪常见魏氏梭菌病,此致病菌为条件性致病菌,不仅在猪群中发病其他动物也可因致病菌影响而发病。
散养猪在饲养过程中受到产气荚膜杆菌影响导致发病,致使猪突发病症,出现器官出血较易病死。
本文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总结病症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分析并探讨防控措施。
关键词:魏氏梭菌病;散养猪;诊断;病情防控1 前言魏氏梭菌常见诱发地区性流行病导致大量病猪死亡,损害饲养者经济利益。
该病常见突然发病,病程进展迅速病死率较高。
饲养者发现散养猪出现相关症状后再行治疗通常无法显效。
种公猪以及处于哺乳期的仔猪具有高发性。
进行早期诊断加强魏氏梭菌病治疗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2 致病原因魏氏梭菌在自然环境中有广泛分布,同时在猪消化系统中可良好存活适应性较强,根据其生存发育机制该病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
散养猪接触自然环境较为复杂,消毒管理和生长环境稳定性较差更易发病。
该病发病前,散养猪通常经受刺激而发病,病死率较高。
此种应激刺激存在多种可能,以饲养过程为例,在饲养时猪群适应于食用某种饲料,饲养者突然更换饲料导致饲料营养构成失衡,通常为蛋白质占比超标或纤维素类饲料占比过低,可引起散养猪消化系统紊乱,主要表现为肠道菌群失衡,在此影响下魏氏梭病菌可增强活跃性,繁殖速度加快,引起病菌性毒血症。
不仅如此,在自然环境中土壤也是魏氏梭菌的生存环境,泥土中含有众多该病菌芽孢,散养猪生活在此环境中健康状态下不易受到影响,但当其免疫力降低,魏氏梭菌极易趁虚而入感染猪机体造成散养猪发病。
3 病情观察3.1 临床症状总结病猪临床症状以体温异常居多,测量病猪体温通常约为39℃。
与此同时病猪精神不振,部分病猪可见咯血。
发病时间方面,仔猪出生后15d极易发病,症状为发生腹泻且粪便外观异常,颜色呈现深绿色或褐色;气味异常,恶臭浓郁;性状异常,在仔猪肛门附近或猪尾附近多见黏附,或粪便黏附于后肢皮毛。
发病后传播速度较快,1只仔猪发病可致同窝仔猪死亡,此周期仅须1周左右。
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与防控
月,第 2 次强化免疫可维持 6 个月,第 3 次强化
(3) 精心护理 为尽量减少免疫应激带来
的危害与损失,一般可在免疫接种前 3 天左右,
给鸡群补饲或饮用抗应激类药物,如电解多维、
维生素 C 等。为防止药物抵消疫苗效力,接种前
24 小时内,应禁止使用消毒药,禁止投喂抗病
毒类药物。加强饲养管理,做好药物预防也很关
有出血斑。肠腔充气,特别是小肠臌
气,肠壁松弛呈深红色,浆膜有出血
斑,空肠与回肠充满胶冻状液体,部分
病例可见直肠内有大量粘结硬粪;肠粘
整窝发病,病死率达 20%~70%,且随
日龄增加,易感性降低。种猪和育肥猪
多呈零星散发,成年猪多发于 90~180
日龄,突然发病,病程极短,如不及时
救治则很快死亡,也有不见任何先兆症
0.
5%甲硝唑注射液 l00 毫升静注,每日 2 次,连
用 2~3 天。三是对腹胀、腹泻严重废食患猪,
可肌注痢诺星 (恩诺沙星注射液),用量为每千
血,脑膜出血严重。
(2) 炭疽病
患猪,按每 10 千克体重用 40%甲醛溶液 0 .
5毫
两病的临床症状相
似,均呈突然发病、急性死亡,但魏氏梭菌病腹
胀明显,肉毒梭菌中毒曾有饲喂腐败下脚料史,
键,必要时可使用微生态制剂,借以调整鸡体肠
道菌群,控制好体内环境,则可收到理想的防疫
效果。再好的疫苗,保护率也不可能是百分之
百,平时应精细饲养管理、严格控制环境条件,
加强卫生消毒,这是预防疫病不可或缺的措施,
是免疫工作的有益补充。
免疫则可维持一个产蛋周期。
28 新农村 2018.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治报告
作者:李小红徐春萍
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4年第03期
摘要:介绍了里例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治情况。
关键词:猪;魏氏梭菌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3-0032-02
猪魏氏梭菌是典型的条件性致病菌,它可引发地区性流行,每年都有猪因魏氏梭菌感染而死亡。
猪魏氏梭菌病,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表现出症状后常常来不及治疗。
哺乳仔猪、种公猪发病率高,给猪场提出了巨大的问题。
只有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有效药物,给种猪使用魏氏梭菌的多价苗免疫接种,改善饲养管理,几方面结合提高猪的综合抵抗力,才能防止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1流行病学
猪魏氏梭菌病多数在气候变化异常(寒冷、阴雨、潮湿)时发生流行,不分年龄、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发病,仔猪和种公猪发病率高。
仔猪可暴发流行,病死率为20%~70%,中大猪和成年猪呈零星散发。
发病突然,病程极短,很快死亡,而且死亡率高。
尤其是1周龄之内的仔猪和经常使用的种公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2发病情况
主诉:某猪场存栏1 506头,其中母猪132头,种公猪4头,肉猪1 162头,哺乳仔猪208头。
一头种公猪突然倒地,病情严重。
且在20d前也有类似情况的一头种公猪死亡,病得急,在以为是中毒所致。
有53头哺乳仔猪发生腹泻,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先后死亡了26头,病死率近50%。
3临床症状
3.1种公猪
发病种公猪,呼吸困难,腹部稍微臌胀,耳尖、鼻唇发绀,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口流白色泡沫,全身肌肉颤抖,呻吟。
第二天死亡,死后腹部臌胀明显。
3.2仔猪
发病仔猪为7日龄内的哺乳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呕吐,体温40℃~40.5℃,呼吸困难,粪便以黄红色、褐色、带有血液的稀粪为多,有恶臭,沾污肛门四周、后肢、尾部皮肤和被毛。
仔猪被毛粗乱,消瘦,生长不良,肌肉颤抖,严重者倒地死亡,病程1~3d。
3.3肉猪情况
有3头肉猪精神沉郁,食欲减少,体温升高40.3~40.5℃,粪便呈褐色,并有恶臭,沾污肛门四周、后肢、尾部皮肤和被毛。
4剖检病变
肠肠道出血和臌气最明显。
肠腔充气,肠壁变得薄而透明,部分仔猪肠黏膜坏死形成溃疡,肠腔内有暗红色稀粪、伴有气泡并有恶臭,肠黏膜有出血斑点,部分肠壁呈红色。
胃胃臌气、出血明显。
胃表面浆膜血管充血,胃内充满内容物及气体,胃黏膜脱落、出血,胸腔、腹腔积液呈浅红色。
脾脾肿大明显,呈黑褐色,周边有出血点,质地脆容易破裂。
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肿胀、出血、呈大理石样变,甚至有的切面呈鲜红色。
肺肺充血,出血。
气管和支气管中有白色泡沫。
心、肾变化不明显。
5实验室诊断
(1)采集病死猪的小肠黏膜及肝脏、脾脏病变组织作为被检材料。
(2)将被检材料直接涂片瑞氏染色,见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有荚膜,部分菌体中央或近端有芽孢。
(3)将被检材料接种到肉肝汤培养基及紫奶培养基,置37 ℃温箱厌氧培养经6~8 h,肉肝汤变得混浊并产生大量气体。
紫奶培养基中牛乳凝团成多孔的海绵状凝块
(4)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乳糖、果糖试验均产酸产气;不能发酵甘露醇。
6诊断结果
通过以上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实验室诊断,综合判定为猪魏氏梭菌病。
7防治措施
(1)首先在全场猪饲料中添加药物:每吨饲料中加入泰乐菌素200g和电解多维500g (或者氟苯尼考200g和痢菌净50g、碳酸氢钠1 500g)。
连用7d,间隔一周,再用7d。
预防其他猪发生本病。
(2)种猪采取免疫接种的方法来预防。
使用魏氏梭菌的多价苗对母猪进行免疫接种,在临产前30d免疫接种1次,2周后再加强1次,使母猪产生免疫力,仔猪出生后通过母猪的母乳获得免疫,使仔猪安全的度过易感期。
种公猪半年免疫接种1次。
(3)加强猪场饲养管理,饲料营养要科学合理,降低饲养密度,及时清除粪便,保持栏舍干燥,通风,夏天凉爽,冬天保暖,定时进行有效消毒。
母猪接生前要清洗消毒母猪奶头、阴户,胎衣、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本病的发生与传播。
(4)对发病初期仔猪进行治疗:肌注泰乐菌素30 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5 d。
对发病初期的中大猪(怀孕母猪禁用)采取下列措施进行治疗(以体重150 kg计):
肌肉注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10 mg,镇痛解痉;用胃导管插入猪胃中放气,使猪腹压减小,然后通过胃导管向胃中灌入甲硝唑水溶液(取甲硝唑5 g溶于500 mL水中),杀灭胃肠的魏氏梭菌;静脉注射10%的葡萄糖1000 mL加甲硝唑4 g、维生素C10 mL。
每天一次,连用3 d。
达到补液抗菌消炎的目的;立即封锁猪场,处理病畜,尸体深埋,对发病猪栏舍、饮水器、料槽等用20%的漂白粉溶液彻底消毒,尽量控制本病的流行。
经过上述综合措施的防治处理,一周后至今没有新病例出现,猪场生产恢复正常。
8小结与讨论
该病发病突然,来势凶猛,病程短,死亡率很高,表现出症状后常常来不及治疗,尤其是种公猪(猪场核心),值得养殖户和兽医技术人员关注。
猪群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气温突变等各种不良因素均可引起该病发生。
因此,应该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定期在全场猪饲料中添加有效药物;给种猪使用魏氏梭菌的多价苗免疫接种;同时改善饲养管理,定时进行有效消毒。
提高猪的综合抵抗力,才能防止该病的发生与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