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讲 行程问题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数学专题练习-第十五讲行程问题中分段与比较-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数学专题练习-第十五讲行程问题中分段与比较-全国通用

前一讲,我们学习了变速和变向问题.这一讲我们来研究一些较复杂的分段问题.首先来看一个复杂的相遇问题.分析 正常情况下,20分钟在某处相遇.第一种情况下,乙比甲提前2分钟出发,相遇在原来的地方,那么甲走了几分钟?乙走了几分钟?同样地,第二种情况下,甲比乙晚4分钟,那么甲走了几分钟?乙走了几分钟?怎么利用这些时间来计算甲和乙的速度呢?练习1.一位职员每天早上以40的速度驾车,恰好能准时到达公司.某一天他晚离开家7分钟,结果需要把速度提高8才能够准时到达公司,那么他家到公司的距离为多少千米?在分段问题中,有的时候需要比较前后的情况.在比较中,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不同和联系,注意前后的时间和速度的关系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分析 最开始的时候,全部是步行,能提前5分钟.某天的时候,开始的1.2千米和原来是一样的,所用的时间也应该是一样的,如果这样一直下去就会比平时慢10分钟,那么最后到学校应该晚5分钟,但最后准时到达了,说明跑步一段路程比步行节省了5分.再来看后面一种情况,如果一直跑步就会早到15分钟,从这些条件中能找出跑步速度和步行速度之间的关系吗?后在某处相遇.如果甲每分钟多走遇时仍在此处.如果甲比乙晚处相遇.那么校,因此立即跑步前进,到学校恰好准时上课.后来算了一下,如果小明从家开始就跑步,小明跑步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练习2.小郭准时从家里出发,以100米/分的速度从家步行去学校,恰好准时到达.某天,当他走了4千米的时候,发现手表慢了15分钟,因此立刻跑步前进,到学校的时候恰好准时.后来算了一下,如果从一开始就跑步,可以比一直步行早到30分钟.那么他家离学校多远?小郭跑步的速度是多少?分析 首先,同学们在线段图上画出题目中的几种情况,然后比较各种情况,能找到速度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吗?练习3.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2小时后相遇在C 点.如果甲车速度不变,乙车每小时多行4千米,则相遇地点距C 点20千米;如果乙车速度不变,甲车每小时多行4千米,则相遇地点距C 点24千米.请问:A 、B 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汽车加速时间 汽车的加速性能,包括汽车的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指汽车从静止状态下,由第一挡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强度(包括选择最恰当的换挡时机)逐步换至高挡后,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的时间.目前,常用0~100KM 所需的时间(秒数)来评价.超车加速时间,用最高挡或次高挡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所需要的时间.加速时间越短,汽车的加速性就越好,整车的动力性能随即提高.部分车型百公里加速时间:1.2ӡ 后相遇在距C 距C 例题3A B公司 车型 加速时间Ultima GTR 2.7秒法拉利 Enzo 3.4秒麦克拉伦 F1LM 3.2秒保时捷 卡雷拉GT 3.7秒帕加尼 Zonda 3.7秒保时捷 911 RufRTurbo 3.7秒法拉利 F 40 3.8秒兰博基尼 Murcielago 4.0秒本田 NSXType-R 4.9秒阿斯顿-马丁 D B 9 5.0秒特别注意:Ultima 公司的GTR 640更是创造了从0加速到100英里/时再减速到0只用9.9秒的世界纪录.9.9秒的加减速纪录证明了UltimaGTR 不仅仅是世界上加速最快的跑车,而且同样还是减速最快的.分析 如图所示,请将整个运动过程画出来.如何利用各个小时之间走的路程的关系呢? 练习4.刘老师从家到单位时,前13的路程骑车,后面的路程乘车;从单位回家时,前58的路程乘车,后面的路程骑车.结果去单位的时间比回家的时间少2分钟.已知刘老师骑车每小时行8千米,乘车每小时行16千米.请问:刘老师家到单位的距离是多少千米?段平坦路,他到乙地后,立即返回甲地,来回共用了路上比上坡路每小时多骑知道他在第米.其中,第˲分析 求出客车和汽车的时速是解题的关键,题目中哪些条件能帮助我们找出两车的速度呢?本题条件较多,分析清楚各个条件是解题的关键.练习5.如图所示,A 与B 、B 与C 之间的公路长度相等,且每段公路上都有限速标志(单位:).甲货车从A 出发,乙货车从C 出发,并且两车在A 、C 之间往返行驶.结果当甲车到达C 后再返回到B 时,乙车刚好第一次到达B .已知甲、乙两车在各段公路上均以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行驶(不会超过车子本身的最高时速,也不能超过公路上的最高限速),且甲车的最高时速是乙车的4倍,那么甲车的最高时速是每小时多少千米?等长的公路20即返回;车到达所能达到且被允许的最大速度行驶,货车在与客车相遇后自身所具有的最高时速比相遇前提高了 70 40A B C小时出发,则距中点点本讲知识点汇总一、多个条件的相遇问题:比较各个条件,通过对比计算不同的速度和路程.二、在一些较复杂的行程问题中,注意分情况讨论.作业1.甲、乙两人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6小时后在中点相遇.若甲每小时多走4千米,乙提前1小时出发,则仍在中点相遇,那么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小高准时从家出发,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从家步行去学校,恰好提前10分钟到校.某天,当他走了4千米的时候,发现手表慢了12分钟,因此立即跑步前进,恰好提前5分钟到校.后来算了一下,如果小高从家开始就跑步,可以比一直步行早21分钟到校.那么他家离学校多少千米?小高跑步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3.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正常情况下6小时后相遇在O 点.如果乙车保持正常速度,甲车每小时少行5千米,则相遇地点距离O 点20千米;如果乙车每小时少行5千米,则相遇地点距离O 点15千米,那么A 、B 相距多少千米?4.如图所示,一只蚂蚁要从森林的A 地走到C 地去觅食,其中后一段路都是沼泽.蚂蚁在平路上的速度保持不变,在沼泽上的速度也保持不变.蚂蚁从A 地到C 地共用10个小时.已知,蚂蚁第5个小时走了3千米,第6个小时走了2.4千米,第7个小时走了2千米.请问沼泽地共有多长?5.如图所示,在一个等边三角形的环路上,三边分别限速40千米/时、60千米/时和80千米/时,一辆汽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A 、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汽车的速度是货车的3倍.如果汽车逆时针行驶,那么它们将在AB 边上的E 点相遇,35BE AE =,如果汽车开始的时候是顺时针行驶,则他们相遇在BC 上的D 点,那么:BD DC 等于多少? AC。

小学数学中的行程问题公式及解析

小学数学中的行程问题公式及解析

小学数学中的行程问题公式及解析一、基本行程问题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相遇问题:(2)相离问题;(3)追及问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x时间。

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x时间。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一)相遇问题行程问题是研究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涉及两个或两个物体运动的问题)指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速度和x相遇时间=路程温馨提示:(1)在处理相遇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公式的使用时二者发生关系那一时刻所处的状态;(2)在行程问题里所用的时间都是时间段,而不是时间点(非常重要);(3)无论是在哪类行程问题里,只要是相遇,就与速度和有关。

(2)解题秘诀:(3)(1)必须弄清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运动方向(相向),出发地点(两地),出发时间(同时、先后),运动路径(封闭、不封闭),运动结果(相遇)等。

(4)(2)要充分运用图示、列表等方法,正确反映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理解题意,迅速的找到解题思路。

(二)追及问题追及问题也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情况。

这类应用题的特点是:①两个物体同时同一方向运动;②出发的地点不同(或从同一地点不同时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迫及路程=路程差=两个物体之间相距的路程迫及速度=速度差=快的速度-慢的速度慢的物体追上快的物体的所用的时间为追及时间③慢者在前,快者在后,因而快者离慢者越来越近,最后终于可以追上。

行程问题的知识点归纳

行程问题的知识点归纳

行程问题的知识点归纳行程问题是一种经典的数学问题,它涉及到物体或人在某个空间中移动的路径、速度、时间等概念。

行程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交通规划、物流运输、行程安排等。

下面将对行程问题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基本概念1. 距离:距离是指物体或人在空间中移动的直线距离。

2.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或人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3. 时间:时间是指物体或人移动所需的时间。

4. 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距离= 速度×时间。

二、行程问题的分类1. 直线行程问题:物体或人在一条直线上移动,涉及到相遇、追及、环形跑道等问题。

2. 曲线行程问题:物体或人在一条曲线上移动,涉及到最短路径、时间最少等问题。

3. 综合行程问题:结合了直线和曲线行程问题,涉及到行程安排、交通规划等问题。

三、解题思路和方法1. 画图分析:通过画图的方式将问题可视化,帮助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2. 方程求解:根据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建立方程求解。

3. 逻辑推理: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规律,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四、知识点归纳1. 相遇问题:两个物体或人在同一直线上相对运动,求相遇时的距离和时间。

2. 追及问题:两个物体或人在同一直线上相对运动,一个追赶另一个,求追及时的距离和时间。

3. 环形跑道问题:两个或多个物体或人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求再次相遇所需的时间和距离。

4. 最短路径问题:在平面或曲面上,求两个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和时间。

5. 时间最少问题:在给定路径和速度的情况下,求最少所需的时间。

6. 行程安排问题:在给定多个任务和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安排行程,使得完成任务的总时间最短。

7. 交通规划问题:在给定道路网络和交通流量的情况下,如何规划路线,使得运输效率最高,交通拥堵最小。

8. 流水行船问题:在河流中,船只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求船行的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9. 火车过桥问题:火车过桥时,求火车和桥的长度、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火车过桥所需的时间。

四年级行程问题ppt课件

四年级行程问题ppt课件

画图法
通过画图直观地表示物体 的运动轨迹和相对位置, 帮助理解问题并找出解决 方案。
代数法
通过设立代数式表示物体 的速度、时间和距离,通 过代数运算求解。
追及问题的实例
小明和小华在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需要5分钟,小华 跑一圈需要6分钟。两人从同一点同向出发,多少分钟后两人 再次相遇?
一辆货车和一辆客车在同一条公路上同向行驶,货车的速度 是60千米/小时,客车的速度是75千米/小时。客车在行驶了 2小时后发现货车在前方54千米处,问货车行驶了多少时间 追上了客车?
环形跑道问题的解决方法
总结词
解决环形跑道问题需要先确定每个物体的速度和方向,然后根据问题描述分析物 体的相对运动关系,最后通过计算得出答案。
详细描述
解决环形跑道问题需要先理解物体的相对运动关系,即哪个物体在追赶哪个物体 ,或者哪个物体在等待哪个物体。然后根据相对速度和距离,计算出物体相遇或 追及的时间和地点。
03
CATALOGUE
追及问题
追及问题的定义
01
追及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 主要研究两个或多个物体在同一 直线上运动,一个物体追赶另一 个物体的过程。
02
追及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出两者之 间的速度差和距离差,以及追赶 所需的时间。
追及问题的解决方法
01
02
03
公式法
利用速度、时间和距离之 间的关系,列出方程求解 。
05
CATALOGUE
环形跑道问题
环形跑道问题的定义
总结词
环形跑道问题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在同一条环形跑道上按照不同的速度进行运 动,并涉及到追及和相遇的问题。
详细描述
环形跑道问题通常涉及到两个或多个物体在同一环形跑道上运动,每个物体都 有自己的速度。这类问题通常涉及到追及和相遇的情况,需要找出物体何时、 何地能够相遇或者追及。

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五升六讲义第15讲 行程问题(奥数板块)北师大版-精编

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五升六讲义第15讲  行程问题(奥数板块)北师大版-精编

第十五讲 行程问题板块一、相遇问题===⨯⎧⎪÷⎨⎪÷⎩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问题速度和总路程相遇时间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 例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每小时行56千米,乙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两地中点32千米处相遇。

问:东西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跟踪训练1:1、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5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75千米。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张、李两人同时从甲地出发去乙地,李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00米,张步行每分钟走80米,李到达乙地后立即按原路返回,当他与张相遇时,张离乙地还有多远?例2、小李和小张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走来,已知小张骑摩托车的速度是小李骑自行车速度的3倍,当两人相遇时,小张比小李多行了12千米,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跟踪训练2:李、王两人同时从相距900米的A、B两地相对出发,已知李骑摩托的行驶速度是王步行速度的8倍,那么两人相遇时,各行了多少千米?2、轿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城的中点处,向相反的方向行驶,4小时后轿车到达甲城,此时货车离乙城还有140千米,已知轿车的速度是货车的2倍,两城相距多少千米?例3、甲、乙两车早上8时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出发,到10时两车相距112.5千米。

两车继续行驶到下午1时,两车相距还是112.5千米。

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跟踪训练3: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出发,3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0千米。

又行3小时,两车又相距120千米。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匀速前进。

如果各人按原定速度前进,4小时相遇;如果两人各自比原计划少走1千米,则5小时相遇。

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板块二、追及问题===⨯⎧⎪÷⎨⎪÷⎩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问题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例1 中巴车每小时行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84千米。

六年级行程问题课件

六年级行程问题课件
02
这类问题通常涉及到相对速度的 概念,即物体在运动时,其相对 速度不仅与其自身速度有关,还 与跑道的方向有关。
环形跑道问题的解题思路
确定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明确相 对速度的概念。
利用相对速度和距离关系,建立数学 方程进行求解。
根据题意,分析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和相对速度。
环形跑道问题的实例解析
题目
甲、乙两人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如果两人同时从同一点出发反向而行,那 么经过2分钟两人相遇;如果两人同时从同一点出发同向而行,那么经过20分钟两人相遇 。已知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快,那么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分析
根据题意,甲、乙两人反向而行时,相对速度为甲、乙两人的速度之和;同向而行时,相 对速度为甲、乙两人的速度之差。
总结词
行程问题涉及速度、时间和距离等基本概念,这些概念是解 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详细描述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时间是指物体运动所需的时间,距离是指物体运动的轨迹 长度。在行程问题中,这些基本概念常常通过数学公式进行 表达和求解。
相遇问题
02
相遇问题的定义
01
02
03
总结词
过桥问题是一种经典的行程问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时间和速度的理解。
详细描述
过桥问题通常涉及到一个人或物体在桥上行走或通过,需要计算所需的时间、速度和距离。这类问题 通常会给出一些已知条件,如桥的长度、人的行走速度、是否有分流等,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条件来计 算出未知数。
过桥问题的解题思路
总结词
解决过桥问题的关键是理解时间和速度 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关系来建立 数学模型。
追及问题
03
追及问题的定义

行程问题ppt课件

行程问题ppt课件

Part
06
行程问题述:通过画图的方式,将行程问题中的信息以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有助 于直观地理解问题,找出关键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代数法
总结词:通用性强
详细描述:将行程问题中的未知数用代数式表示,通过设立方程或方程组来求解,这种方法通用性强,适用于各种行程问题 。
02 03
详细描述
追及问题涉及到两个物体在同一方向上移动,一个物体追赶另一个物体 直到它们相遇。这类问题需要考虑物体的速度、时间和距离,以及它们 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
公式
距离 = 速度 × 时间
环形跑道问题
总结词
环形跑道问题主要研究在环形跑道上运动的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详细描述
在环形跑道问题中,物体在同一起点出发,沿着环形跑道运动,直到再次相遇。这类问题 需要考虑物体的速度、时间和距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
Part
02
基础行程问题解析
匀速直线运动
总结词
物体在直线运动中,速度保持不变。
详细描述
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恒定的运动,即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等。在匀速直线 运动中,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速度 = 距离 / 时间。
匀加速直线运动
总结词
物体在直线运动中,速度逐渐增加。
详细描述
行程问题ppt课件
• 行程问题简介 • 基础行程问题解析 • 复杂行程问题解析 • 行程问题的数学模型 • 行程问题的实际应用 • 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
目录
Part
01
行程问题简介
行程问题的定义
总结词
行程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寻找一条满足特定要求的旅行路线,通常需要考虑时间、 距离、成本等因素。

初一上册数学行程问题讲解

初一上册数学行程问题讲解

初一上册数学行程问题讲解行程问题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涉及到距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下面我将对初一上册数学中的行程问题进行讲解。

基础概念1. 距离(d):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路程,用长度单位表示。

2. 速度(v):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用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来表示。

公式:$v = \frac{d}{t}$,其中$d$是距离,$t$是时间。

3. 时间(t):物体运动所经过的时间,用时间单位表示。

速度的特性1. 相对性: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速度可能不同。

例如,一辆车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但相对于另一辆运动的车是运动的。

2. 方向性:速度有方向,表示物体是沿哪个方向运动的。

3. 标量与矢量:速度是一个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相遇与追及问题1. 相遇问题:两个物体从两个不同的地方出发,最终在某一点相遇。

这类问题主要考察距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 追及问题:一个物体在后面追赶另一个物体,直到追上。

这类问题需要考虑追赶者和被追赶者的速度和时间关系。

解题方法1. 画图分析:通过画图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过程,帮助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2. 公式计算:根据速度、时间和距离的关系,使用公式进行计算。

3. 逻辑推理:根据题目的条件和物体的运动特性,进行逻辑推理,找出答案。

常见题型1. 直接计算题:给出速度、时间和距离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 比较大小题:比较两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速度或时间的大小。

3. 比例关系题:考察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4. 行程方案优选问题:比较不同方案下的行程时间和成本,选择最优方案。

注意事项1. 单位要统一:在进行计算时,确保所有的单位都是统一的(例如,都用千米/小时或米/秒等)。

2. 方向问题:考虑速度的方向对运动的影响。

3. 参照物选择: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简化问题。

4. 考虑实际情况:例如,物体的加速度、风速等实际因素可能会影响结果。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课件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课件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课件小学数学行程问题课件行程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典型应用题之一,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提供了小学数学《行程问题》的课件,一起来看看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初步认识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 通过归纳揭示数量关系,提高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过程,构建数学模型:“速度x时间=路程”,并渗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重点: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应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速度、时间、路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常见的数量联系的术语分析,解答有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准备:直尺、本子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学生列式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3小时行多少千米?2.一辆汽车行了150千米,每小时行50千米,行了多少小时?3.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5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然后回答、校队。

二、教学新课1.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应用题,知道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里,有各种数量关系,并且接触了许多数量关系。

在物流运输中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出示信息窗的情境,从图中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问题?预设1:摩托车每分钟行驶900米,大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5千米,小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5千米;摩托车从车站出发,经过8分钟到达物流中心;两辆货车分别从东城和西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在物流中心相遇。

预设2:从车站到物流中心有多少千米?西域到物流中心有多少千米?东城到物流中心有多少千米?西域到东城有多少千米?从西域经过物流中心到车站有多少千米?师:像这样在行走中发生的数学问题,一般称为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里有哪些数量呢?这些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行程问题解题技巧

行程问题解题技巧行程问题在行车、走路等类似运动时,已知其中的两种量,按照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求第三种量的问题,叫做“行程问题”。

此类问题一般分为四类:一、相遇问题;二、追及问题;三、相离问题;四、过桥问题等。

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主要的变化是在人(或事物)的数量和运动方向上。

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当中参与者必须是两个人(或事物)以上;如果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则为相遇(相离)问题,如果他们的运动方向相同,则为追及问题。

相遇问题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道口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延续、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

这类问题即为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的模型为:甲从 A 地到 B 地,乙从 B 地到 A 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 A 、B 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A, B 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基本公式有: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速度和=两地距离÷相遇时间二次相遇问题的模型为:甲从 A 地出发,乙从 B 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 C 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 B 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 A 地后返回,第二次在 D 地相遇。

则有: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走的路程的两倍。

相遇问题的核心是“速度和”问题。

利用速度和与速度差可以迅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保证了迅速解题。

相离问题两个运动着的动体,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

若干时间后,间隔一定的距离,求这段距离的问题,叫做相离问题。

它与相遇问题类似,只是运动的方向有所改变。

解答相离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趋势的距离(速度和) 。

基本公式有:两地距离=速度和×相离时间相离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速度和=两地距离÷相离时间相遇(相离)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和×相遇(相离)时间=相遇(相离)路程在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中,必须很好的理解各数量的含义及其在数学运算中是如何给出的,这样才能够提高解题速度和能力。

o 第十五讲 龟兔赛跑1

o 第十五讲    龟兔赛跑1

第十五讲 “龟兔赛跑” 问题知识拓展:“龟兔赛跑”一类行程问题的特点是:竞跑者总是跑一跑,停一停,其中跑与停遵循的规律是:跑一次加停一次为一周期,时间一定,但在最后一周期内,一般是余距÷跑速。

一周期内跑的时间,要作具体处理。

夯实基础:1、龟兔进行1000米赛跑,兔子的速度是乌龟的4.5倍。

当他们从起点同时出发后,乌龟不停地跑,兔子中途睡大觉。

兔子醒来时,乌龟已领先它500米,兔子马上追乌龟,但当乌龟达到终点时,兔子仍落后10米。

问:兔子睡觉期间乌龟跑了多少米? 完全解题:(1)设兔子追乌龟时,乌龟跑了x 米,500+x=4.5x+10解得x=140[(1000-500)-140] ÷4.5=80(米),80+140=220(米)。

即龟、兔同时跑时乌龟跑了220米,1000-220=780(米),即兔子睡觉时乌龟跑了780米。

(2)1000-10=990(米),即乌龟到达终点时,兔子只跑990米;990÷4.5=220(米),即乌龟在和兔子同时跑时所跑的路程1000-220=780(米),即兔子睡觉时乌龟跑了780米。

解法归纳:由于龟兔的速度关系已知,可求出一起跑时乌龟所跑的路程。

2、在400米环形跑道上有A 、B 两点相距100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 、B 两点同时出发,按逆时针方向跑步,甲每秒跑5米,乙每秒跑4米,每人跑100米都要休息10秒钟,求甲追上乙需要多少时间?完全解题:若甲、乙跑步不停留,则由100÷(5–4)=100(秒),可知甲跑500米,中间休息4次,花140秒;乙跑400米中间休息3次,花130秒。

甲追上乙的时候,恰为乙第四次休息完毕。

由前知,甲追上乙需140秒。

解法归纳:这里存在一个周期的问题。

3、甲、乙两人同时从起点出发沿同一方向行走,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第一小时行1千米,以后每小时都比前一小时多行1千米。

问:经过多长时间乙追上甲? 完全解题:5⨯2-1=9(小时) 答:经过9小时乙追上甲。

小四数学第15讲:火车过桥

小四数学第15讲:火车过桥

第十五讲火车过桥过桥问题也是行程问题的一种。

首先要弄清列车通过一座桥是指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

列车过桥的总路程是桥长加车长,这是解决过桥问题的关键。

过桥问题也要用到一般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过桥问题的一般数量关系是:过桥的路程= 桥长+ 车长车速= (桥长+ 车长)÷过桥时间通过桥的时间=(桥长+ 车长)÷车速桥长= 车速×过桥时间—车长车长= 车速×过桥时间—桥长后三个都是根据第二个关系式逆推出的。

火车通过隧道的问题和过桥问题的道理是一样的,也要通过上面的数量关系来解决。

1、掌握列车过桥的基本公式并能够利用公式解决此类问题。

2、理解列车完全通过一座桥梁所行的路程等于车长与桥长之和。

3、对于问题能够仔细分析、灵活求解,切忌生搬硬套关系式。

例1:一列客车经过南京长江大桥,大桥长6700米,这列客车长100米,火车每分钟行400米,这列客车经过长江大桥需要多少分钟?分析与解:从火车头上桥,到火车尾离桥,这之间是火车通过这座大桥的过程,也就是过桥的路程是桥长 + 车长。

通过“过桥的路程”和“车速”就可以求出火车过桥的时间。

(1)过桥路程:6700 + 100 = 6800(米)(2)过桥时间:6800÷400 = 17(分)答:这列客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需要17分钟。

例2:一列火车长160米,全车通过440米的桥需要30秒钟,这列火车每秒行多少米?分析与解:要想求火车过桥的速度,就要知道“过桥的路程”和过桥的时间。

(1)过桥的路程:160 + 440 = 600(米)(2)火车的速度:600÷30 = 20(米)答:这列火车每秒行20米。

想一想:你能根据例2改编一个求“火车长”的题目吗?例3:某列火车通过360米的第一个隧道用了24秒钟,接着通过第二个长216米的隧道用了16秒钟,求这列火车的长度?分析与解:火车通过第一个隧道比通过第二个隧道多用了8秒,为什么多用8秒呢?原因是第一个隧道比第二个隧道长360—216 = 144(米),这144米正好和8秒相对应,这样可以求出车速。

三年级学而思 行程问题

三年级学而思 行程问题
实例2
一艘船在逆水中的速度为15千米/小时,水流速度为3千米/小时。问该船逆流而 上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行驶60千米?
05
相对速度问题
相对速度问题的定义
相对速度问题是指两个物体在相对运 动中,由于参照物的不同而产生的速 度变化的问题。
在相对速度问题中,我们需要考虑两 个物体的速度、方向和相对位置,以 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
例题2
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同向而行,甲车的速度为80千米/小时,乙车的速度为 60千米/小时,甲车追上乙车时,两车共行驶了多少小时?
例题3
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路线追赶前面的丙车,甲车的速度为120千米/ 小时,乙车的速度为100千米/小时,丙车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最终甲车追上了丙车, 问此时乙车距离丙车多远?
相对速度问题的实例解析
甲乙两车相向而行,甲车的速度为50km/h,乙车的速度为 30km/h,两车相遇时,它们的相对速度是多少?
甲乙两车同向而行,甲车的速度为50km/h,乙车的速度为 30km/h,两车相距10km时,乙车追上甲车需要多少时间?
THANKS
感谢观看
பைடு நூலகம்
得出结论
根据解的合理性得出结论,解 决实际问题。
追及问题的实例解析
示例1
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行驶,甲车的速度为60 km/h,乙车的速度 为40 km/h,乙车从甲车后面驶来,两车相距100 km,问乙车需要多少时间 才能追上甲车?
示例2
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直线上相向而行,甲车的速度为50 km/h,乙车的速度 为30 km/h,两车相距20 km,问两车相遇需要多少时间?
建立数学模型
根据运动场景和已知条件,建立速度、时间 、路程之间的数学关系式。

行程问题PPT课件

行程问题PPT课件
行程问题
• 在公务员考试中,行程问题一直是热点,几乎每年都 会考到,考察的难度也往往是所有运算题型当中最难 的一部分。因此行程问题是大部分考生最为头疼的一 个题型,但是,任何题目都有技巧,只要摸准了这些 题的规律,可以按照相同的思路去解决。 那么,我们
来看看对于行程问题我们该运用什么样的思路。首先, 我们来看行程问题的核心公式S=vt。这种等号一边是 一个量,另一边是两个量乘积的公式,可以称之为比 例型公式。这种公式有一个潜在的规律就是,不管题 目怎么设置,路程、速度、时间这三个量总有一个是 确定不变的,而另外两个量都是变的,只要找到行测 公式当中的不变量,等量关系就找出来了,所以关键 是找这个不变的量。
• 一般的相遇问题: 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 A地,然后两人在A地到B地之的某处相遇,实 质上是甲,乙两人一起了AB这段路程,如果两 人同时出发,那有:
• (1) 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 全程
• (2) 全程=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 ×相遇时间 = 速度和×相遇时间
• 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 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如果两人都 按原定速度行进,那么4小时相遇; 现在两人都比原计划每小时少走1 千米,那么5小时相遇。A、B两地 相距多少千米?
• 行测问题细分来看有四大类: • 一是相遇问题; • 二是追及问题; • 三是流水问题; • 四是相关问题
• 行程问题基本恒等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 即

行程问题基本比例关系式:

路程一定的情况下,速度和时间呈反比;

时间一定的情况下,路程和速度呈正比;

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路程和时间呈正比。

• 53.A、B两地间有条公路,甲、乙两 人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 先走半小时后,乙才出发,一小时后 两人相遇,甲的速度是乙的2/3。问甲、 乙所走的路程之比是多少?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小升初专题:(第十五讲)行程问题二 全国通用 10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小升初专题:(第十五讲)行程问题二 全国通用 10页


7.合理想象联想、提升材料层次。联 想和想 象是作 文不可 或缺的 思维方 式,它 可以使 我们在 写作时 由物及 人,由 人及社 会,有 效地提 升素材 的层次 ,从而 达到文 章表达 “以小 见大” 的目的 。
感悟数形结合的魅力!
例(6)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从甲、乙两站出发,相 向而行,经过6小时相遇,相遇后快车继续行驶3小时后到 达乙站。已知慢车每小时行45千米,甲、乙两站相距多少 千米?
小朋友们通过今晚的学习,我们明 白了数形结合思想非常的重要!灵活运用 数形结合思想来解题可以让很多题目变得 形象化、简单化!

1.花朝,是成都花会开幕的日子地点 在南门 外十二 桥边的 青羊宫 花会期 有一个 月这是 一个成 都青年 男女解 放的时 期花会 与上海 的浴佛 节有点 相像, 不过成 都的是 以卖花 为主, 再辅助 着各种 游艺与 各地的 出产。

2这篇文章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 明哲理 ,通篇 都是设 喻而这 些比喻 又是通 过奔放 新奇的 想象和 浓厚的 浪漫主 义情调 抒写出 来的。 庄子把 一切自 然事物 、神话 传说都 具体化 、人格 化。
例(2)甲镇与乙镇相距138千米,张王二人骑自行车分别从 两镇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张每小时行13千米,王每小时行 12千米,王在行时中因修车耽误1小时, 然后继续行进。 求从出发到相遇经过几小时?
感悟数形结合的魅力!
例(3)一列快车从甲城开往乙城,每小时行65千米,一列 客车同时从乙城开往甲城,每小时行60千米,两列火车在 距中点20千米处相遇,相遇时两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3.河伯这一神话传说中的神便被庄子 任意驱 使为其 观点服 务,先 让河伯 因受环 境和习 见习闻 的限制 而自傲 ,然后 让河伯 从小圈 子里跳 出来, 看到了 大海而 对自己 以前的 自满羞 愧不已 。

行程问题说课稿

行程问题说课稿

行程问题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关于行程问题的说课稿。

行程问题是指在旅行或出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扰。

本次说课将围绕行程问题的定义、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展开,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行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二、行程问题的定义行程问题是指在旅行或出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便、困扰或突发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交通延误、航班取消、酒店预订问题、景点关闭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旅行的顺利进行,给旅行者带来不便和困扰。

三、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1. 交通延误交通延误是旅行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因天气、机械故障等原因导致的延误是难以避免的。

为了应对交通延误,旅行者可以提前了解交通工具的准点率,合理安排行程,预留充足的时间。

同时,购买退改签政策较为灵活的机票或火车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以便在延误发生时能够及时调整行程。

2. 航班取消航班取消是旅行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航班取消可能是由于天气原因、航空公司调整航班计划等引起的。

当遇到航班取消时,旅行者可以选择与航空公司联系,了解取消原因以及后续安排。

有些航空公司会提供免费改签或退票服务,旅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3. 酒店预订问题酒店预订问题是旅行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酒店预订失败、房间类型与预订不符、酒店服务不满意等。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旅行者在预订酒店时可以选择信誉度较高的平台,查看其他用户的评价和建议。

同时,提前与酒店联系确认预订信息,确保预订的准确性。

如果出现问题,及时与酒店沟通,寻求解决方案。

4. 景点关闭景点关闭是旅行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可能由于天气、维护等原因,景点临时关闭,给旅行者带来困扰。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旅行者可以提前了解景点的开放时间、维护计划等信息,合理安排行程。

同时,在旅行过程中,及时关注景点的公告和通知,以便及时做出调整。

四、总结通过本次说课,我们了解了行程问题的定义以及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5,此时,甲在一个顶点上,所以, 在 T1 时刻,甲跑过的路程为 5T1 20a- 5T1 20a- 105 是a的倍数,即
5T1 20a-105 105 20- k(k是正整数) a a a
由( 3 )知20-k
105 105 3, 所以, 20-k 1或2,a 105或52.5。 a 42 答:正方形跑道的周长 为210米或420米。
乙走的路程
A C
甲走的路程 B D
如图,车先送甲班到D点后,再回来接乙班,在C点与乙班相遇,乙班走了 AC这段路,同样的时间内,车走了AD+DC段路。则 AC:(AD+DC)=3:48 也就是 AC:(AD+CD+DC)=1:16 所以 AC:2CD=1:15 ( 1) 同理 BD:(2CD+BC)=4:48 得 BD:2CD=1:11 ( 2) 由(1)、(2)知,BD:AC=15:11 答:甲班学生步行的距离与乙班学生步行的距离之比是15:11。
分析 由于从甲地到乙地的上坡路,就是乙地到甲地的下坡路。从甲地到乙地的下坡 路,就是从乙地到甲地的上坡路。把甲地到乙地,再返回甲地的路看成一个全程,则 上坡与下坡的路程相等。 1 1 9 + 7 16 (小时) 解 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再由乙地到甲地共费时 2 2 由于每千米上坡路费时 小时,每千米下坡路费时 小时,从而从甲地到乙地的路 1 1 1 程等于 16 ( + ) 210 (千米) 2 20 35 1 1 9-7 1 (小时) 又从甲地到乙地比由乙地返回甲地多费时 2 2 则从甲地到乙地的上坡路多于下坡路。这上坡路与下坡路的差额应等于 1 1 1 1 ( - ) 70 (千米) 2 20 35 下坡路长是(210-70)÷2=70(千米) 上坡路长是210-70=140(千米) 答:甲、乙两地间的公路有21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须行驶140千米的上坡路。
T2 是三人同时处在跑道的同一位置的时刻, 解 出发时记为0时刻,正方形边长为a米, T1 是题设的甲首次看到乙和丙都在自己同一条边的前方的时刻,则 T2-T1 21 由题设 5T2-4T2 4n12a B A
C D n12 是甲追及乙的圈数, 是乙追及丙的圈数)所以 n12 n23 。第一次相遇 (其中 取 n12 n23 1 (即甲比乙多跑一圈,乙比丙多跑一圈, T2 时刻是他们出发后,甲和 乙第一次处在同一位置的时刻;也是乙和丙第一次处在同一位置的时刻)
由题意和线段图可知,第一种走法与第二种走法比较,摩托车多行了12- 8=4(小时),这样自行车就少行了21-9=12(小时),即摩托车4小时行的 路程等于自行车12小时行的路程,摩托车1小时行的路程相当于自行车 12÷4=3(小时)行的路程,将第一种走法和第二种走法中自行车的时间用 摩托车来替换即可求解。 解(21-9)÷(12-8)=3(小时) 12+9÷3=15(小时) 或 21÷3+8=15(小时) 答:全程骑摩托车需要15小时到达乙地。
解 (1)舰模从A码头顺流而下960米,航行时间= =4(分),20-4=16 200 +40 (分)。因此,舰模出发后第16分钟又回到A码头。 (2)既然舰模出发后第16分钟又回到A码头,在这16分钟中,舰模顺流行驶的路程 与逆流行驶的路程相同。 (3)设在16分钟中,舰模顺流航行的时间为t,逆流航行的时间是16-t,顺流航行 的速度是200+40=240(米/分),逆流航行的速度是200-40=160(米/分),应当 有240×t=160×(16-t),t=6.4(分) (4)因此,出发20分钟后舰模的总的航程是 6.4×240+(20-6.4)×160+960=4672(米) (5)设两个码头的距离是L米,则有, 4672=2mL+960,m是整数, 4672 -960 1856 m , 2L L 1856 1856 由于L 960, 所以, 1 m 1.9,即m 1 ,L 1856 米。 L 960
960
答:A码头和B码头之间的距离是1856米。
【例4】从甲地到乙地的公路,只有上坡路和下坡路,没有平路。一辆汽车 上坡时每小时行驶20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行驶 35千米。车从甲地开往乙地 1 7 需9小时,从乙地开往甲地需 小时,问甲、乙两地间的公路有多少千米? 2 从甲地到乙地需行驶多少千米的上坡路?
A D C
400千米
E
B
1 1 1 1 依据可知:AD= AC,AD= DC,EB= CE,所以AD+EB= (DC+ 3 2 2 2 CE ) = 1 1 DE,即从A市到小镇D与傍晚休息点E到B市的路程和是 400千米的 , 2 2 2 400千米是AD与EB的和的 2 倍, 400 千米是总路程的 。 1 1+2 解 方法一:400× +400=600(千米) 2 方法二:400÷2 2+400=600(千米) 方法三:400÷ =600(千米) 3 答:A、B两市相距600千米。
【例2】甲、乙、丙三只蚂蚁从A、B、C三个不同的洞穴同时出发,分别向 洞穴B、C、A爬行,同时到达后,继续向洞穴C、A、B爬行,然后返回自 己出发的洞穴。如果甲、乙、丙三只蚂蚁爬行的路径相同,爬行的总距离都 是7.3米,所用时间分别是6分钟、7分钟和8分钟,则蚂蚁乙从洞穴到达洞穴 B到达洞穴C时爬行了多少米?蚂蚁丙从洞穴C到达洞穴A时爬行了多少米?
7.3 168 7.3 168 7.3 168 2.8 (米)、 2.4 (米)和 2.(米) 1 6 73 7 73 8 73
答:蚂蚁乙从洞穴B到达C时爬行了2.4米,蚂蚁丙从洞穴C到达洞穴A时爬行了2.1米。
【例3】A码头在B码头的上游,“2005号”遥控舰模从A码头出发,在两个 码头之间往返之间往返航行。已知舰模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分钟200米,水 流的速度是每分钟40米。出发20分钟后,舰模位于A码头下游960米处,并 向B码头行驶。求A码头和B码头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例1】在400米环形跑道上,A、B两点相距100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 B两点同时出发,按逆时针方向跑步,甲每秒跑5米,乙每秒跑4米,他们每 人跑100米,都要停10秒钟。求甲追上乙需多少时间?
A
B
分析 如果甲、乙两人不停地跑,可以计算出甲追上乙的时间,再加上中间 停留的时间就是所求时间。 解 如果甲、乙跑步不停留,甲追上乙需要 100÷(5-4)=100(秒) 甲跑100秒,共跑 5×100=500(米) 他在跑出100米、200米、300米、400米处共停留了4次,到了500米处恰好 追上乙,不必计停留时间。所以求甲追上乙需要的时间是 100+4×10=140(秒) 答:甲追上乙需要140秒。
【例7】某人去甲地去乙地。如果他从甲地先骑摩托车行12小时,再换骑自 行车9小时,恰好到达乙地。如果他从甲地先骑自行车行21小时,再换骑摩 托车行8小时,也恰好到达乙地。问全程骑摩托车需要几小时? 分析 第二种走法如果选骑摩托车行8小时,再骑自行车行21小时,也同样恰 好到达乙地。作示意图如下:
摩托车12小时 甲地 摩托车8小时 甲地 自行车21小时 乙地 自行车9小时 乙地
【例8】摄制组从A市到B市有一天的路程,计划上午比下午多走100千米到 C市吃午饭。由于堵车,中午才赶到一个小镇,只行了原计划的三分之一。 过了小镇,汽车赶了400千米,傍晚才停下来休息。司机说,再走从C市到 这里路程的二分之一就到达目的地了。问A、B两市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 如下图所示,设小镇为D点,傍晚到达E点
T2 4n12a 4T2-3T2 4n23a T2 4n23a
T2 4a T1 4a-21
( 1 ) ( 2 )
在T1 时刻乙和丙都在甲的前方,则甲必在正方形的一个顶点(否则就不是开始)。每 秒钟甲与乙的距离拉近1米,21秒后甲追上乙,这就是甲和乙第一次处在同一位置, 此时就是T2 时刻,在 T1 时刻甲在乙后方21米。同理,在T1 时刻,乙在丙后方21米, 因此,甲在丙后方42米,因此他们在同一边上,所以, a≥42 (3)
【例5】如图,正方形跑道ABCD。甲、乙、丙三人同时从A点出发同向跑 步,他们的速度分别为每秒5米、4米、3米。若干时间后,甲开始看到乙和 丙都与自己在正方形的同一条边上,且他们在自己的前方。从甲这一次看到 取3.14 乙、丙在自己的前方的开始时刻起,又经过21秒,甲、乙、丙三人处在跑道 的同一位置,这是出发后三人第一次处在同一位置。问正方形的周长的可能 值是多少米?
解 由于甲、乙、丙三只蚂蚁爬行的总距离都是7.3米,所用时间分别是6分钟、7分钟 7 .3 7 .3 7 . 3 和8分钟,所以甲、乙、丙三只蚂蚁的爬行速度分别是每分钟 , , 米。又因为 6 7 8 三只蚂蚁同时出发爬行,爬行一周的路径又相同,所以,当它们同时到达各自的下一 个洞穴时,它们共爬行了7.3米,他们的时间就是 7.3 7.3 7.3 168 7.3 ( , , ) (分钟) 6 7 8 73 因此,甲、乙、丙三只蚂蚁分别到达洞穴B、C、A时,爬行的距离分别是
【例6】班与乙班学生同时从学校出发去某公园,甲班步行的速度是每小 时4千米,乙班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学校有一辆汽车,它的速度是每 小时48千米,这辆汽车恰好能坐一个班的学生。为了使这两班学生在最短的 时间内到达,那么甲班学生与乙班学生需要步行的距离之比是多少? 分析 假设甲班先乘汽车,一段时间后,甲班步行,汽车回头去接乙班。要使 时间最短,则甲班步行与乙班乘车应同时到达公园。考虑乙班与汽车相遇时, 乙班所走路程与汽车所走路程的比,再考虑甲班与汽车分开后,甲班所走路 程与汽车所走路程的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