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深层次原因简析
2008年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讲解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2.1020. 12.10Thursday, December 10, 2020
•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0:5 0:3700: 50:3700 :5012/ 10/2020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000:50: 3700:5 0Dec-20 10-Dec-20
• 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 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Thursday, December 10, 202
010-Dec-2020.12.10
• 14、我只是自己不放过自己而已,现在我不会再逼自 己眷恋了。20.12.1000:50:3710 December 202000:50
[附表1:各年10月份M2投放量与该年1—3季度GDP(单位:亿元)]
[附图3:中国人民银行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变化走势图]
[附图4:2007年以来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型金融机构 存款准备金率变化走势图]
政府财政支 出过大导致
经济过热
价格结构性 增长过快
央行相对 宽松的货
币政策
2008年以 来中国的 通货膨胀
•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年12 月10日 星期四 12时50 分37秒 00:50:3 710 December 2020
•
9、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 强不息 。上午 12时50 分37秒 上午12 时50分 00:50:3 720.12. 10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12/10/
中国人民银行相对宽松的 货币政策
广义货币 存贷款基 存贷款准 的投放量 准利率 备金率
8、中国长期通胀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中国长期通货膨胀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其实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就像火山、地震一样,看似来的很突然,除了上面的因素之外,实际上都是自然能量多年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后必然爆发的规律性结果。
中国进入的不是通货膨胀周期那么简单,而是进入了通货膨胀经济时代。
通货就是钱的意思,通货膨胀就是钱多了,这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我们一定要分清学术上的通货膨胀和现实中大家所讲的通货膨胀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大家平时所讲的通货膨胀是价格上涨的意思,其所根据的指标就是CPI,CPI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这个数据每月发布一次,数据出来之后,大家一看CPI上涨了,大家就高呼通货膨胀来了,平时我们所说的通货膨胀就是这么来的。
但是以CPI上涨为标志的物价上涨与以货币超发为代表的通货膨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通货膨胀对应的是货币超发,但是物价上涨可以对应非常多的因素,比如有需求拉升的价格上涨,比如有成本上升带来的供给性价格上涨。
(课本,通货膨胀类型)总之因素很多。
提到通货膨胀,经济学家会告诉你货币超发了,而且那些大力挞伐货币超发的评论家们往往也能获得更多的掌声,因为货币超发是政府行为,反正坏事都是政府干的,这是一股主流的说法,并且大家都喜欢引用佛里德曼“通货膨胀本身就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说法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但是他们说的正确吗?需求拉升的价格上涨在中国是比较突出的,最典型的是1992年和2010年的通货膨胀,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中国思想进一步解放,在经济领域出现了投资热,全国各地都争建经济开发区,因此对各种商品的需求一时供应不上,中国出现了通货膨胀。
中国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之后,进行了四万亿的投资建设,也带来了大量的需求,因此也带来了第一的通货膨胀,这都是需求性的通货膨胀。
那什么是供给性的通货膨胀,供给是宏观经济学术语,供给性通货膨胀其实就是大家通常听到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也就是商品生产成本升高了,其销售价格必然升高,中国现在很多生产资料都需要进口,石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都会推动中国物价的上升,这种通货膨胀也通常被称为“输入性通货膨胀”。
2008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应对对策提要:继2006年我国部分行业产品出现价格上涨之后,2007年和2008年又出现了较大规模的价格上涨,自2007年3月CPI超过3%后,CPI一直在高位徘徊,并且加速上升.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经济形势进行分析,深入分析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结构一、引言通货膨胀,是国内外经济学家长期以来重点研究的经济现象.总体而言,国内外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和主要观点,大体可以分为“物价派”和“货币派”两类。
“物价派”通常用一般物价水平或物价总水平的上涨来定义通货膨胀,承认菲利普斯曲线的稳定存在,即货币不是中性的,如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萨缪尔森;“货币派”则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而物价上涨只是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而已,且并非完全的表现形式,如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弗里德曼认为,在短期内货币既可以引起物价上涨,也可以引起产量增加;只有在长期内,货币增加才全部反应物价上涨上.即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是成立的,而长期则不成立。
这也意味着短期内货币是非中性的,而长期内货币是中性的。
在本文中,我们综合以上两派观点,并借鉴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在研究通货紧缩时的观点,同样重点强调通货膨胀中的“两个特征,一个伴随",即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增加,通常还伴随着经济过热(或偏热);反之,则定义为通货紧缩。
对于通货膨胀的度量,主要有GDP平减指数(又称缩减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等指标,CPI通常是世界各国判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的重要标准之一,目前我国也较多的采用CPI来衡量通货膨胀水平.世界各国的判断标准并不一致,3%-5%的范围是普遍意义上被认为出现通货膨胀的标准.我国通货膨胀的控制目标是3%。
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2007年以来,CPI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具体见下表(注:表中数据是比上年同月价格水平上涨的百分比,单位%):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资料整理1.CPI加速上涨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自2007年3月CPI数值突破3%以来,CPI一路走高,至2008年2月达到8.7%,2008年3月CPI同比上升8。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不少于1000字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不断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成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我国通货膨胀成因1.经济增长导致的需求拉动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的收入逐渐增加,推动了消费需求。
同时,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也加剧了大规模投资和消费需求,使得市场需求急速上涨,导致物价的不断攀升。
2.货币供给过剩货币供应过剩也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2009年开始至今,中国货币供应的增速一直保持在10%以上,货币总量已经成倍增加,而实体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并没有跟上,导致通货膨胀加剧。
3.外部因素冲击外部因素比如食品、燃油、工业原材料等价格的上涨,也会直接推高我国的通货膨胀率。
4.劳动力成本提高我国劳动力成本长期以来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但随着国家进一步提高劳动标准,使劳动力成本提高,从而使得厂商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反过来压缩了厂商的利润,生产成本上升也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
二、我国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通货膨胀使物价上涨,购物量减少,人们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人们的消费需求将会减弱,进而影响生活水平。
2.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通货膨胀会使得生产物资的成本上升,而生产厂家的利润将被腰斩。
企业因物价波动而面临的生产成本和产品销售价格的失衡问题,企业效益急剧下滑,这将迫使企业裁员、停产。
3.妨碍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货膨胀会使商业机构在经营中承担更大的风险,间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开销。
因为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变得更加突出,处理创业风险变得更加困难。
三、应对通货膨胀的建议1.掌握货币供应政策货币供应政策是控制通货膨胀率的关键。
政府应掌握货币供应政策,以实现适度的货币供应,并防止过度增加。
2.加强物价管制政府应该加强物价管控,将物价的上涨率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2007-2008年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2007-2008年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分析一、引言二、2007-2008年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成因1.国际油价影响2.工业品涨价3.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食品价格上涨5.外汇升值导致进口物价上涨三、2007-2008年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对策分析1.加大对外贸易投资的力度2.加强货币政策调节3.控制能源价格上涨4.加强农业生产,保障粮食供给5.增加进口的多样化,降低对某一种物品的依赖四、案例1: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成因2.影响3.对策五、案例2:食品价格上涨1.成因2.影响3.对策六、案例3:外汇升值导致进口物价上涨1.成因2.影响3.对策七、案例4:加大对外贸易投资的力度1.成因2.影响3.对策八、案例5:加强货币政策调节1.成因2.影响3.对策引言:2007-2008年,我国出现了输入型通货膨胀,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对于经济专家而言,分析其成因及对策,对于未来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二、2007-2008年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成因:1. 国际油价影响:2007年国际油价快速上涨,推动了我国能源价格上涨。
2. 工业品涨价:2007年,全国大规模的“洗钱”行动,导致上游的原材料、中游的制造业、下游的消费者价格齐齐走高。
3.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受宏观经济形势、交通运输成本等因素影响,生产资料价格整体上涨。
4. 食品价格上涨:2007年,我国遭受了严重的雨雪灾害,导致农作物产量大幅下滑,食品价格大幅上涨。
5. 外汇升值导致进口物价上涨: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一直处于高位,而美元贬值,导致外汇升值,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三、2007-2008年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对策分析:1. 加大对外贸易投资的力度:尽量多地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出口量,缓解压力。
2. 加强货币政策调节:通过抑制通货膨胀,保持货币稳定。
3. 控制能源价格上涨:加大能源资金的投入力度,增加新能源使用的比例。
4. 加强农业生产,保障粮食供给: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粮食生产,并及时储备。
中国通货膨胀分析
中国通货膨胀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通货膨胀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而且会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定产生不利影响。
为此,本文分析了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和控制措施,旨在深入了解中国通货膨胀的情况。
一、原因分析1.货币发行量过大近年来,人民币的发行量不断增加,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长成为通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金融机构对贷款需求的增加,央行不得不增加货币供应,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加剧。
2.资产价格上涨资产价格上涨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通过投资房地产等资产,资产价格的不断上涨也会带来经济统计上的通货膨胀。
3.进口价格上涨随着国际原物料价格上涨,中国的大量产业原材料需要进口,这使得进口价格上涨,随之产生的成本上涨也将进一步推高物价,导致通货膨胀。
二、影响分析1.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使得人们生活成本的增加,失去购买力,生产企业成本上升,对国内大多数企业和家庭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将导致货币贬值,这会在一些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加大资金的风险,投资者将面临未来货币购买力下降的压力。
3.社会稳定性降低通货膨胀会导致社会稳定性降低,许多人生活压力加大,很多家庭会选择更努力地工作,而这也将导致社会不公与犯罪的增加,给社会带来很多安全隐患。
三、控制措施1.抑制过度增长的货币供应抑制通货膨胀的最好方法是抑制货币供应,控制货币流通,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避免产生过度的通货膨胀。
2.加强监管政府应加强对价格的监管和管理,控制生产成本,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平衡发展,让市场经济得到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状况。
3.适当提高利率适当提高利率可以增加货币的成本,促使人们更加理性地购买,避免过度消费倾向,降低生产成本,抑制通货膨胀。
四、总结综上所述,通货膨胀不仅影响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定,而且令人忧虑。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必须控制的重要问题。
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深层次原因简析
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深层次原因简析自2008年以来,中国一直面临着持续的通货膨胀问题。
这一问题不仅对经济稳定造成了影响,还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本文将对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一、金融政策松动导致货币供应增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为应对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大量投资和货币供应的增加导致了通货膨胀。
此举旨在刺激经济增长,但也加剧了通货膨胀的问题。
二、需求增加导致物价上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尤其是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日益增强,这导致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大幅增加。
供求失衡直接推动了物价上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三、成本上升导致价格上涨中国通胀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成本的持续上升。
随着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和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
为了保持盈利水平,企业不得不将成本转嫁至消费者,从而导致价格上涨。
四、外部因素的影响除了内部因素外,外部因素也对中国通货膨胀产生了一定影响。
国际商品价格的波动以及外汇市场的变化都会对中国的通货膨胀产生一定的冲击。
特别是国际市场上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不可避免地传导到中国市场,推动了通货膨胀。
五、结构性问题导致通货膨胀中国通货膨胀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产品供应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面积减少,农产品供应逐渐不足。
由于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供给不足必然导致价格上涨。
2. 基础设施不完善: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物流成本相对较高。
这导致了商品的流通成本增加,间接推动了价格的上涨。
3. 资本市场不完善:由于资本市场不发达,部分富裕阶层倾向于将财富投资于房地产等领域,而非实体经济。
这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加剧了通货膨胀问题。
综上所述,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金融政策松动、需求增加、成本上升、外部因素以及结构性问题。
2007-2008年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及由此引出的改革建议
正 常 情 况 下 的 价 格 传 到 路 线 为 工 业 初 级 产 品一
。 ,
中间产
我 们 除 了对 于 城 镇 单 位 从
。
品
一
最 终 产 品一 C P I 的 工 业 路 线
.
通 过 下 图我 们可 以 看 出 在最 近 两
业 人 员 劳 动报 酬 选 用 季 度 数据 之 外 其余数据 均 采用 月 度数据 其 中 国 际 石 油 价 格 选 取 时 间序列 长 度 为 2 0 0 4 年 1 月 到 2 0 0 8 年 4 月 其
, ,
实证 分析
r
本 节 将 采 用 经 济计 量 模 型 来 定 量 的 分 析 我 国 通 货 膨 胀 产 生 的 原
因
。
而 0 I L w IT 对较小
。
、
固定 资产 投资额 与 W A GE R 3 对 于 CP I 的协 整 系数相
、
这 里 我 们 主要 通 过 Gr a n g e
因果 检验 的方 法 来定量 的判 定对 于
、
,
显 的 结 构 性 特 点 :第
,
一
是 通 胀 的行 业 性 失 衡 主要 表 现 在 农村 通 胀 率
。
(O I L
_
T W/ )
。
高于 城 市 食 品通 胀率高 于 非食 品
机 制 的失 调
。
第二 是产业 链 失衡 即价格传导
,
数据处 理
为 了 保 证 所 选 择 的时 间 序 列 足 够 长
,
.
、
具 有 明显 通 胀 效用 的结 构 特 征 都 可 视 为通 货 膨 胀 的结 构 性 因
浅谈2008年通货膨胀
摘要:通货膨胀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是否稳定和健康的重要指标,因此宏观政策的制定者往往都密切关注通货膨胀率的高低,通货膨胀率的决定也便成为宏观经济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2007年我国通货膨胀率已经居高不下,进入2008年,上涨势头更为迅猛,年度CPI平均为5.6%。
本文是我通过所学知识和查阅的资料,简单地分析2008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现象和原因。
关键词:2008年通货膨胀通胀现象通胀原因一、引言通货膨胀,是国内外经济学家长期以来重点研究的经济现象。
目前,学界对于通货膨胀的解释不一,对通货膨胀也没有统一的定义。
但是,一般认为,通货膨胀是指普遍、持续的物价上升。
我们通常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观察通货膨胀水平。
通货膨胀本质上说是个货币现象,是经济社会中的价格定价机制产生了紊乱。
恶性通货膨胀对经济的杀伤力是相当大的,能摧毁一个社会的信用经济。
十年前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我国1949年国民党执政时候发生的金元券恶性通货膨胀,就是这种现象。
二、2008年我国通货膨胀的现象2008年之前,我国通货膨胀率已经持续上涨。
但是进入2008年后,通货膨胀率上涨势头更为迅猛,由于受到开春以来的冰冻灾害和春节因素的影响,2008年元月份为7.1%,2月份更是达到惊人的8.7%,并且之后的两个月也都处于8%以上。
从2007年的猪肉和食用油价格上涨开始,到2008年的农产品粮食等涨价,居民生活消费的指数一直在持续走高,稳定在7%以上。
而国际石油价格暴涨(从80美元到目前的140美元)也开始逐步推升中国的工业品价格指数(PPI),这两个指标直接反映社会经济通货膨胀的趋势。
以下是我收集的一些数据:三、2008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关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学家们的解释可以归纳为5点:(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2)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3)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4)混合型通货膨胀;(5)结构性通货膨胀。
08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的不应该是仅仅其中的一点原因造成,而是其中几点原因造成的复杂情况,所以我认为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主要为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浅谈2008年通货膨胀
浅谈2008年通货膨胀在2008年,全球范围内普遍出现了一场严重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流通中货币供应量大于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2008年的通货膨胀对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浅谈。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被认为是导致通货膨胀加剧的一个主要因素。
金融危机导致大量的银行倒闭和金融机构破产,国际金融市场陷入混乱,金融市场的信任受到严重动摇,投资者纷纷撤资,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
此外,央行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还采取了扩大货币供应量的措施,这导致了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减少人民的消费能力。
物价上涨会使得人们的日常消费变得更加昂贵,甚至可能导致一些低收入群体无法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其次,通货膨胀还会导致利率上升,这对于投资、创业等经济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高利率会使得借款成本增加,企业的资金来源受到限制,从而削弱了资本市场的活力,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三、对策和措施面对2008年的通货膨胀,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以应对经济困境。
首先,各国央行采取了紧缩货币政策,控制了货币的供应量,从而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的发展。
其次,各国政府通过财政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提振经济,包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等。
此外,国际间的合作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各国政府积极推动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和监管措施的加强,以确保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
四、经验教训2008年的通货膨胀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首先,金融市场的稳定对于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和金融机构都应该加强监管,预防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其次,央行在调控货币政策时应当审慎操作,避免货币供应量过度膨胀,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
此外,国际间的合作和协调也是应对通货膨胀的关键,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经济挑战,避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倾向。
通货膨胀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探究——基于我国2008-2011年的数据分析
费价格指数 同比上涨 32 %,农村居民消费
来 ,价 格 差距 继 续 拉 大 。 外 升值 并存
价格指数同比上涨 36 , 2 1 年 1月以 % 0 1
( ) 价 上 涨 与 人 民 币对 内贬 值 、 二 物 对
( )物 价 上 涨 具 有 显 著 的 结 构 性 一
特 征
(四 )国 际 能 源 价 格 上 涨 且 物 价 上 涨
成 为一 种 全 球 现 象
通 膨 形 的 货 胀 成
深层次 探究 原因
g- 20—01 数 析 T m 0821年的 据分 - . A
● 胡安其 , 王卉书 ( 、暨南大学经济学 院 广 州 1 大学商学院 福建泉州 3 2 2 ) 601
◆ 中 图分 类 号 :F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8(
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0 %。 . 5 城市居民消
膨胀是由需求和供 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推 动造成的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与成本推 动的通货膨胀并存 ,要治理 通货膨胀 需要 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 人手。 宋金奇 ( 0 9) 20 从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中发现汇率确实能 够影响通货膨胀 ,我国经济波动越来越多 地受到国际经济的干扰。管理通货膨胀要 进~步/  ̄ E J S 率制度的弹性、改革现有的 B 结售汇制度 、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张
2 0 年9 08 月份 以后 , 我国开始采取 适
度 宽 松 的 货 币 政 策 , 接 造 成 货 币供 应 量 直
民银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 款准备金率 05 个百分点。自 2 0 0 7年美国 次贷危机爆发 以来 ,美联储实施 了极其宽 松 的货 币政策 ,联邦基金利率由 52 %下 5 调至 0 02 %, — .5 迄今 为止 已经实施 了两轮 量化 宽松 的货 币政策 ,有效消除 了美国金 融体 系内的流动性短缺 的同时,由此造成 全球 新兴市场面 临巨大 的冲击 :一是短期 国际游资大量 的流人造成物价和资本价格 难 以维持稳定 ;二是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夜大学本科论文(设计)题目: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The Causes Of China's Inflation After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年级专业工商管理1班学生姓名闫华山学号E1309A13111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3 年 06月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摘要通过对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状况及相应的调控手段进行分析,归纳出当前通货膨胀的特点:一、具有很强的结构性特征;二、输入性特征明显;三、通胀预期问题突出;四、目前的通货膨胀显示出一定的非均衡性;在以上特点的基础上,参考经济规模和总供需等总量分析观点,同时采用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方法,进行了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分析。
从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国外输入和货币增加四个方面对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近期通货膨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其中深层次原因。
根据2012后cpi数据及政府采取的对策,验证了分析的原因是正确的。
关键字通货膨胀,经济结构,金融危机第一章引言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1. 我国近阶段所面临的通货膨胀状况自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后,我国为应对危机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在恢复经济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图1.1所示为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0],从图1.1中可以看出,自2009年2月的98.1开始,CPI指数一路上扬,到2011年7月达到最高点的101.7,上涨趋势非常明显,随后缓慢降低并趋于平稳。
图1.12. 我国近阶段调控的主要措施对于我国的调控手段,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观察,一个是利率,二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自2009年1月到2012年6月,利率有5次加息1次降息。
从法定存款准备金看,这三年有10次以上的调整,虽然在2011年底有所下调,但依然可以看出我国对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理力度相当的大。
浅析中国高通货膨胀的原因
浅析中国高通货膨胀的原因摘要: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各方面的经济改革有序地深化,虽遭受了08年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但在总体上,经济仍处于平稳增长态势。
而同时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
在我国,通货膨胀是由多方面的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研究其形成原因对稳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指导作用。
关键词:经济发展通货膨胀居高原因一、中国高通货膨胀的现状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在衡量通货膨胀时,我们主要用价格指数CPI来表示,即拿成千上万种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来计算通货膨胀。
如果将CPI同比涨幅超过3%作为判定通货膨胀标准的话,过去10年中国至少经历了三轮比较明显的通货膨胀,第一次从2003年11月至2004年10月,第二次是从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第三次也就是本轮通货膨胀是从2010年7月开始,至今尚未看到明显缓解迹象。
而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6%。
其中,城市农村各上涨3.6%,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2.39%。
据测算,在3.6%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1.9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7个百分点。
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2%。
其中,城市上涨0.2%,农村上涨0.1%;食品价格上涨0.2%,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上涨0.3%,服务项目价格持平。
总体来看,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3.8%。
另外,3月份,PPI同比下降0.3%,环比上涨0.3%。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0.1%,环比上涨0.1%。
CPI的反弹使中国重新回到负利率时代,对中国通货膨胀的担忧也随之而起。
虽然有民众将CPI反弹咎于油价上提引发的“蝴蝶效应”,但是如果从更长的时期看,周期性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现象。
17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典型通货膨胀的背景和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典型通货通胀的比较分析一、1988~1989年的通货膨胀1988年,CPI同比上涨18.8%,比1987年高出11.5个百分点,1989年CPI涨幅依然维持在18.0%的高位,出现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这次高通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扩张的财政政策导致社会总需求猛增。
为满足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需求和解决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中央政府从1986年开始加大财政支出力度,1988年全国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0.1%,比1987年提高7.5个百分点,导致社会需求猛增。
二是随着商品价格的放开和工资改革的推进,改革旧的价格体系和经济结构中不合理因素引发高通胀。
1988年3月,上海率先调整了200多种主要商品价格,接着各大中城市相继提价,提价商品约占商品总量的80%,价格平均上涨30%,最高者达到80%,尤其是家用电器、摩托车、汽油等化工产品。
三是货币信贷高速增长,流动性明显过剩。
1988年人民币贷款增长21.9%,超过GDP实际增速10.6个百分点,流动性宽松。
此次通货膨胀的发生跟通货膨胀预期关系紧密。
当时急于推进价格改革,理顺比价关系,1987年第四季度食品价格持续上升,1988年初又出现“价格闯关”的讨论及宣传,居民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不断强化,同时企业也随之涨价,一系列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价格迅速上涨。
通货膨胀预期没有得到有效引导,过猛的价格上涨诱发了抢购风潮,抢购风潮又推动了物价的进一步上涨。
针对当时物价高涨的局面,人民银行在1988~1989年实行“紧缩银根”的政策,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提高利率、开办保值储蓄,收缩信贷规模、控制货币发行、减少货币投放。
这次宏观调控使社会总需求膨胀的局面得到控制,通货膨胀的势头得到缓解,CPI涨幅到1990年已下降至3.1%。
但也应该看到,这次采取“急刹车”式的货币信贷政策,力度过大,导致中国经济增速大幅回落,1989年和1990年的GDP增速仅为4.1%和3.8%,分别比1988年低7.2个和7.5个百分点。
试论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对策
试论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对策摘要:全球经济进入2008年之后不仅遭遇了次贷危机的连续袭击,而且世界各国也受到了通货膨胀的严峻冲击。
作为一个经济的大国的中国也不能排除在外。
日趋严重的通货膨胀是现阶段制约经济发展,影响人民生活的突出问题,急需我们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缓解。
本文着重分析了通货膨胀的成因,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通货膨胀;对策;流动性过剩1关于通货膨胀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权威的《新格尔帕雷夫经济学大辞典》采取了莱德勒和帕金的定义:“价格持续上涨的一种过程,或者说是货币不断贬值的过程。
”这个定义需要一些补充来理解其意义:通货膨胀不是一次性的或者短期的价格总水平上升,只有当价格不断上升且趋势在一期间内不可逆转时,才认为出现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不是个别商品价格的上涨,而是指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货币学派大师弗里德曼指出:“通货膨胀总是而且在任何地方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它仅能有货币量的增长超过产出的增长来产生”,可见,在弗里德曼的理论中,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源自货币的过量供应。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指出:通货膨胀(或通货膨胀率)指一般物价水平的年增长百分比。
恶性通货膨胀指通货膨胀率极高的情况,温和的通货膨胀指并不严重扭曲相对价格或收入的物价上涨,而急剧的通货膨胀则介于两者之间。
由于对通货膨胀的内涵认识不一,对通货膨胀的衡量也就有了不同的标准。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GDP平减指数、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二三种。
GDP平减指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对按固定计算的基期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其统计范围包括一切产品和劳务,能够反应社会物价水平的趋势,被认为是衡量通货膨胀的最佳指标。
但其数据的获得存在统计上的困难。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应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综合后的结果。
该指标数据容易收集,能够直观反应消费者的价格负担,因此,许多国家直接把CPI的上涨幅度等同于通货膨胀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的几次通货膨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的几次通货膨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几次通货膨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本文将详细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的几次通货膨胀,分析其原因和对策。
一、1988年的通货膨胀1988年,我国出现了一次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这一次的通货膨胀主要源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农田里的大米和其他主要粮食价格猛涨,导致居民生活负担加重。
此外,改革开放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调控不力也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当时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加强了市场调节,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以稳定物价。
其次,政府加大货币紧缩政策,收紧了银行系统的信贷,控制了货币供应。
最后,政府通过限制价格涨幅和增加商品供应等措施,降低了通货膨胀的速度。
这些措施逐渐生效,1989年通货膨胀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二、1994年的通货膨胀1994年,我国再次经历了一次通货膨胀。
这一次的通货膨胀主要源于投资过热和外部冲击。
由于改革开放后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投资涌入市场,导致资金供应过剩,价格上涨。
同时,境外的经济危机和冲击也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冲击,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的程度。
为了应对这次通货膨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政策。
首先,政府加强了对银行的监管和审慎经营要求,控制了信贷扩张。
其次,政府提高了利息率,吸引更多的存款,减少了流动性。
最后,政府加大了对投资项目的调控,限制了过度投资的行业,降低了投资的热度。
这些措施逐渐起效,1995年通货膨胀率回落到较低水平。
三、2008年的通货膨胀2008年,我国再次遭遇了一次严重的通货膨胀。
这一次通货膨胀源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及国内外资源价格的大幅上涨。
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衰退,我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同时,国际市场上的石油、铁矿石等资源价格大幅上涨,使得我国进口成本增加,进而推高了物价。
针对这一次通货膨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措施。
首先,政府加强了投资项目的审查和控制,避免了过热投资的产生。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探讨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探讨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引发了全球的经济衰退,欧美经济的衰退导致了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巨大冲击。
作为我国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量的减少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下行压力。
为了针对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我国2008年改变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实行了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
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尽管短时间内能拉动经济,避免了我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中陷入全面的衰退,但过多的增发货币为后来的通胀埋下了伏笔。
根据经济学的理论,货币的扩张并不能影响自然产出水平,多余的货币最终会完全反映到价格水平上来。
在2008年至2009年通胀短暂地由高到低的波动后,从2010年开始,我国的通胀率开始逐步走高,一方面,10月中国工业生产增速同比上涨13.1%,较9月增速略有下滑;另一方面,10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为年内首次突破4%,创25个月新高。
从历史上通货膨胀的后果来看,通胀对于经济的危害是极大的,是一个关系到经济与社会是否稳定的重要问题,因此分析清楚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与经济意义,是制定合理的反通胀措施的重要理论依据。
一、关于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综述对我国通胀的成因,国内众多学者展开了分析。
例如李斌(2010)从流动性过剩和不足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
闵娜、付雯潇(2011)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通胀的成因展开了分析,得到我国目前通胀主要是输入性因素造成的结论。
张成思(2009)从外生冲击、货币政策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通货膨胀持续性的现象。
赵昕东(2010)利用结构V AR模型对通货膨胀的各种成因进行了分解。
以上文献都对我国通胀进行了非常精彩的讨论,但存在片面性问题,要么仅关注通胀的供给影响因素,要么仅关注通胀的需求影响因素,而很少有文献能同时从需求与供给两个层面同时展开对通胀成因的分析。
根据经济学理论,通胀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需求因素,需求因素主要体现在货币的数量,一般用货币发行数量来衡量;另一方面主要是供给因素,供给因素主要通过产出的供给数量来衡量。
浅谈2008年通货膨胀
浅谈2008年通货膨胀2008年通货膨胀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关注的经济现象。
在这一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导致许多国家经济陷入困境。
通货膨胀作为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对各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趋势和原因、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了解2008年通货膨胀的全球趋势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一年,全球范围内通货膨胀压力普遍上升,尤其是发达国家。
例如,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从2007年的2%上升至2008年的4.1%。
欧洲地区的通胀率由2007年的2.1%上升到2008年的3.3%。
此外,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也面临着不小的通货膨胀压力。
那么,2008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导致通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危机导致了全球需求的下降,企业生产活动受到了严重冲击,导致供需失衡。
此外,危机还导致了金融市场紧缩,金融机构资金紧缺,提高了借贷成本,进一步加剧了通胀压力。
其次,高能源和食品价格也是导致2008年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在这一年,能源和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给消费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能源价格的上涨主要受到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的影响,而食品价格的上涨则与粮食供应不稳定、气候变化等因素有关。
2008年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通胀导致人们的购买力下降,使得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减少,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通胀还会引发工资上涨的压力,而企业往往无法完全转嫁这种压力,导致利润下降。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引发投资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对未来发展持观望态度。
那么,针对2008年通货膨胀,政策制定者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首先,应加强货币政策的调控,通过提高利率和收紧货币供应来抑制通胀。
此外,应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避免类似金融危机再次发生。
同时,政府还应该着力推动结构性改革,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经济的韧性。
总结起来,2008年通货膨胀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结果,并且对各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货膨胀及原因分析
通货膨胀及原因分析一,我国通货膨胀现状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自2008年9月全面爆发后,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各自的刺激方案,中国的货币政策也转为适度宽松。
二,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1.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加2.居民储蓄率过高,银行信贷扩张3.人民币升值预期和跨境资本流入4.资产市场财富效应带来影响,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不平衡5.要素成本的推动6.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7.全球化带来影响三,现行的宏观调控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党中央、国务院准确而及时地调整了宏观调控政策,作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决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一,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但应比2009年—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严重时有所控制。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向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将更多的钱用于“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领域,重点支持保障性住房、农村水利交通、城镇公益性基础设施、医疗卫生体系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发展。
三,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在改革税制的同时减轻中低收入居民的税负负担。
四,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地方政府财政风险,防止盲目铺摊子、上项目。
稳健的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一,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保持货币供给和信贷投放总量合理增长,既要满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又要把握好流动性总闸门。
二,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把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投向“三农”、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发挥金融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作用。
三,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第四,保持金融稳定,切实防范各种形式的金融风险。
四,解决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1.短币政策相配合。
(1)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大央行货币政策力度。
(2)财政政策和货粮食等物资的进口,以短时应对价格上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至今中国通货膨胀深层次原因简析
宋亦明
(政府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12班)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2008年以后中国经济开始了新的一轮通货膨胀。
此次通货膨胀历时较长、影响巨大,对处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有深远影响。
研究此次通货膨胀对于吸取宏观调控经验,把握当前宏观经济局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此,笔者查阅大量资料,搜集诸多文献数据,从较为主流的视角,对2008年以后的通货膨胀情况做简要梳理、对造成此次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做简要分析。
一、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变化情况的简单梳理
2007年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就保持在较高水平,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这表明中央已经认识到自2007年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日益严重。
但2008年初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更是联创新高,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投放的力度迅速加强。
但直到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的通货膨胀仍然保持在高位。
[附图1:2008年1月到2012年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势图][1]
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扩展成为拐点并带来了短暂的通货紧缩,紧缩之后伴随而来的是政府4万亿的扩张性投资和中国人民银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些政策短期
之内很好地应对了金融危机,拉动了内需。
但是政策还在保持影响力,在物价结构性增长等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直接导致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并且持续了相当的时间。
2011年初到2012年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后用CPI表示)长期保持在高位,在政府长期宏观政策组合拳的作用下,在2012年之后CPI才保持在5%一下,通货膨胀才得到初步遏制。
二、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所体现的特点
[1]此轮通货膨胀持续时间长,影响巨大。
此轮通货膨胀始于2007年,但是在2008年初达到第一个高峰,虽然中间穿插全球金融危机,但是受政策等因素影响在2010年年末重归高位。
长期的高通货膨胀导致民众购买力持续相对下降、企业生产成本提升,国民经济总体上呈过热的态势。
[2]此轮通货膨胀受全球化经济的影响明显。
此次通货膨胀中间穿插了经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但是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高速发展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世界宏观经济大背景下,在经济全球化的助推之下,“使国家间的通货膨胀有了水平互动,既有输入型通货膨胀,也有输出型通货膨胀”[2]。
当前世界各国的通货水平普遍保持在较高水平,中国并非可以独善其身。
受全球经济整体高通货膨胀的影响,相应的中国经济的通货膨胀也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3]此轮通货膨胀带有明显的结构性。
[3]一方面通过比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统计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食品类价格的增幅要高于非食品类价格的增幅。
另一方面通过对比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后用PPI表示)的变化情况和趋势,可以明显看出CPI和PPI基本上保持相同变化趋势,但是PPI的变化幅度要大于CPI(对比附图1和附图2)。
PPI的变化对对于CPI的预测有预见性作用。
[附图2:2006年1月到2012年9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走势图]
三、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
导致此次通货膨胀的的作用因子有很多方面,综合分析来看,其主要诱因为以下3个方面:
[1]政府财政支出过大导致经济过热。
2008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政府为了有效缓解金融危机造成的出口下滑和贸易顺差的大幅缩减,出台用4万亿人民币投资的财政扩张计划以刺激经济复苏和拉动内需。
2009年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发行了7500亿和2000亿的债权[4],政府进一步集资进行经济建设。
初步估计,将近5万亿资金的直接注入会在接下来的5年内实现数次的“完全流动”,这就意味着5万亿的资金的直接注入会在接下来衍生出数十万亿的现金流。
虽然
这数十万亿不会集中释放,但是即使分摊在下一个阶段的5年内,资金规模也是非常巨大的。
故不难发现,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导致此轮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2]价格结构性增长过快
物价的上涨和变化都是有一定的周期性的。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物价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
但是市场自发性调节的特性使物价的上涨未必符合“经济发展情况——物价水平”的客观规律。
物价的水平往往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在市场调节的情况下,部分市场主体可以通过自发的调节价格来获得利润。
这使本来在“不同领域有周期结构性物价的增长”成为“整个市场无序自发的物价增长”。
虽然此轮通货膨胀以食品类价格最为明显,但是其他行业价格增长的也相对明显。
分析国内外不同时期的通货膨胀都有这一特征,此轮通货膨胀也具有这一鲜明的特点。
[3]中国人民银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
①根据国家统计局所发布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几年中,广义货币(后用M2表示)与国内生产总值(后用GDP 表示)的比值一直保持在1.5之上。
根据国际经验,发达国家的货币流通速度普遍较快,央行在市场上所投放的货币相对较少,M2与GDP 的比值在1之下;发展中国家货币流通速度普遍较慢,央行在市场上所投放的货币相对较多,M2与GDP 的比值在1—1.5的区间内。
而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在从2008年至2012年M2与GDP 的比值超过2。
这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在市场上投放了更多的货币。
货币供给大于市场对货币的实际需求,这就进一步导致此轮通货膨胀的加重。
[附表1:各年10月份M2投放量与该年1—3季度GDP (单位:亿元)]
②分析从2007年12月到2012年7月的“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后简称“利率”)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在2008年到2009年利率基本保持在相对低位,而在2011年又保持在相对较高的位置上。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10月以后中国人民银行连续5次降息保持低利率持续,直到2010年2月利率水平才重新达到3.0的水平。
低利率直接刺激着经济释放活力,但是长期的低利率则对通货膨胀的形成有直接的作用。
[附图3:中国人民银行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变化走势图]
③分析2008年6月之后到2012年5月的“存款准备金率”(后简称“准备金率)变化情况和变化走势,可以发现从2008年9月开始存款准备金率开始连续向下微调,并在最低点(大型金融机构为15%,中小型金融机构为13.5%)维持了超过一年的时间。
相对较低准备金率状态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长期的低准备金率对于通货膨胀的形成亦起到了直接的作用。
[附图4:2007年以来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变化走势图] 综合来看中国人民银行的宽松的货币政策。
从“货币投放量”的角度分析,货币投放量大于市场需求量,这会导致通货膨胀;从“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角度分析,长期较低的利率和准备金率会导致并且加剧通货膨胀。
从2010年利率和准备金率纷纷向上调节的政策来看,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切实地开展行动来应对由于长期较低的利率和准备金率所造成的通货膨胀。
上述三个因素在2008年之后形成合力,形成通货膨胀的形成因子,引发并加剧了此轮通货膨胀。
参考文献
[1]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附图2、附图3、附图4同)
[2] 陈胜祥.《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成因及其治理》.理论探索,2011.4
[3] 同[2]
[4] 杨东方.《现阶段我国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及其治理》.求知,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