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货币》教案完美版
神奇的货币教案
神奇的货币教案神奇的货币教案神奇的货币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2、教学难点:外汇、汇率;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3、本节地位:“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货币,现代社会“巧妇难过无”币”之生活”。
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
这一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解剖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技术三、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4)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的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简要概括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使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4)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和便利,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四、学习内容分析这一课以货币的产生和演变为主线,正文部分分析了货币的本质,归纳了货币的职能,并简介了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货币的定义和作用;2.理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掌握货币的种类和形式;4.分析货币的价值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货币的定义和作用–货币的定义: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功能。
–货币的作用:便利商品交换、衡量价值和储存价值。
2.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货币的起源: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货币形式的产生。
–货币的发展历程:商品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和电子货币。
3.货币的种类和形式–货币的种类:法定货币、外币、虚拟货币等。
–货币的形式:纸币、硬币、数字货币等。
4.货币的价值和影响–货币的价值:法定价值、市场价值和储藏价值。
–货币的影响:货币供需关系、通货膨胀和通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出货币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对货币的兴趣和认识。
2. 学习和理解(30分钟)以简明易懂的语言介绍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分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货币形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如纸币、硬币或数字货币。
要求学生调查该货币形式的特点、使用范围和影响,并汇报给全班。
4. 总结和评价(10分钟)带领学生总结和评价所学内容,强调货币的重要性和影响,并展示学生的调查报告。
四、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相关知识点和案例分析;2.图表:展示货币发展历程和种类的图表。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和讨论质量;2.学生对货币的认识和理解程度;3.学生的小组报告和总结分析能力。
六、教学扩展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银行或货币博物馆,深入了解货币的实际运作和历史文化;2.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调查和研究,写一篇关于数字货币的综合报告;3.结合国际货币市场动态和实时数据,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神奇的货币(高二政治公开课教案)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1)通过梳理商品、货币、纸币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2)通过从具体生活现象分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纸币★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展示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步骤一:完成基础知识梳理,检验预习成效;步骤二:考点导航全面把握货币的本质(一)商品的基本属性(二)货币的产生与本质(三)货币的基本职能(四)纸币的发行(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步骤三:重点讲解(一)商品的基本属性1.什么是商品?①判断一个物品是不是商品,首先看它是不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肯定不是商品;然后再看是否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正确区分商品、物品、劳动产品。
②商品的身份并非固定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商品和非商品可以相互转化(要看其是否处于流通领域之中,即是否用于交换)。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不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生活中关于商品使用价值的常见词有:商品的品质,产品质量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特有的,本质的属性。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探究题:1.凡是劳动产品都有价值。
《神奇的货币》教案.doc
《神奇的货币》第一课时“…解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知道商品的含义⑵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⑶理解货币的本质⑷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⑸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量的限度2.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货币的本质的能力⑵历史的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二、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是: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2.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本节的难点是:1.货币的本质一-一般等价物的含义2.货币的基本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区分三、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启发探究法、讲解法四、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不仅反映了一种拜金主义的观点,同时让我们看到,货币能够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需求。
那么货币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㈡、课堂主题活动: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页第一段话,概括出商品的含义。
然后四人一组讨论第四页第一框的问题,一会儿找学生回答。
得出:构成商品的两个条件①劳动产品;②用于交换。
知识检测:下列选项中,属于商品的是(C)A.原始森林B.自产自用的粮食C.商店里卖的电器D.援助灾区的物资2.请同学们自己阅读第5页第一框的内容,概括出商品的基本属性,并举手回答。
得出商品的基本属性①使用价值;②价值。
对商品的价值的含义进行点拨。
知识检测:⑴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判断(V)⑵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V)3.以讲解的方式介绍货币的产生过程,引出一般等价物的含义,揭示货币的本质4.通过举例子进行讲解分析,区分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例:一台笔记本3000元.3000元即为价值尺度的职能,不需要实际货币,只需观念上的.知识检测:⑴流通于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执行流通于段职能时,货币必须是(C) A.价值不变的特殊商品 B.想象的货币C.现实的货币D. 一种价值符号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神奇的货币(教案)
解析:通货膨胀为7%说明价格上涨,价格上涨说明该国的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即供不应求,A不选;
通货膨胀的主要是因为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这和民间借贷无关,B不选;
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把这个公式变一下就可以得到: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X(1+通货膨胀率),即一年前10万元可以买到的商品现在需要十万零7千元才能买到,而M先生收到的本息是十万零五千,所以在此借贷关系中,通货膨胀损害了M先生的利益。故答案选D。第二框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播放PPT)我们知道货币是从商品一步一步,经过一般等价物,然后由贵金属充当一般等价物为标志产生的,所以说货币是商品,它的作用是充当交换媒介——一般等价物,这样很容易得出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由此也可以得到我们本节课的重点之一,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大家看一下在高考政治里关于货币的本质是怎么考的呢?
纸币由国家发行,那能否任意发行?
(播放PPT)讲解公式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是不能任意发行纸币,发行过多,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发行过少则会导致商品积压,销售困难,引起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价格上涨率是从低到高,以基期物价水平为基数);纸币贬值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现期物价水平(贬值是由高到底,以现期物价水平为基数)例如,一个国家去年的商品平均价格100元,今年商品的平均价格150元,那么,通货膨胀率=(150—100)/100=50%,纸币贬值率=(150-100)/150=1/3
货币的出现在人类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那么货币究竟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呢?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货币的职能。
神奇的货币教案
神奇的货币教案货币是现代社会经济交易的媒介,它作为一种交换工具,在促进经济发展和便利交易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教案将介绍货币的基本概念、货币的形态以及货币的发展历程。
一、货币的基本概念1. 货币的定义:货币是指一种由国家或政府发行、具有法律地位、广泛流通并被用作交换和储藏的商品。
2. 货币的功能:货币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包括价值尺度、交换中介和价值储藏。
3. 货币的特征:货币必须具备普遍承认和流通、稀缺性、易于携带和分割、可储藏和流通媒介等特征。
二、货币的形态1. 实物货币:实物货币是指以物品的形式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如金银、贝壳、动物等。
2. 代用货币:代用货币是指以信用形式发行的货币,如纸币、电子货币等。
三、货币的发展历程1. 商品交换阶段:在古代社会中,人们以实物进行物物交换,即商品交换。
由于商品交换存在着可比性和不便利性的问题,逐渐催生了货币的发展。
2. 货币形式的演变:在货币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金属货币、纸币和电子货币等形式的演变。
金属货币: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金属,如黄金、银元等。
金属货币具备了稀缺性、易于分割和携带的特点,成为了人们交换的媒介。
纸币:随着经济的发展,纸币逐渐代替金属货币成为主要的交换媒介。
纸币具备了便携性和可分割性的特点,使得交易更加方便。
电子货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电子货币出现了。
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主要交换媒介。
3. 货币的发展趋势:在未来,货币将朝着数字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兴起,加密货币成为了一种新的货币形式。
此外,全球化的发展也将推动货币向全球流通的方向发展。
四、总结货币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不仅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也对个人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货币的基本概念、货币的形态以及货币的发展历程。
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货币的重要性,认识到货币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密切关系。
神奇的货币教案
神奇的货币教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俗语:有钱能使鬼推磨,钱能买很多东西,为何有这种神奇的力量,一起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1)商品的概念导入:同学们都买过东西,日常购买的柴米油盐衣帽鞋袜等,共同的名字:商品。
看图说话:下面哪些是商品?①家里种的、用来自己吃的粮食蔬菜②你自己制作的、送给同学做生日礼物的蛋糕③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水、树木④经过加工、超市出售的矿泉水,人工砍伐、用于出售的木材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教师总结:①②③不是商品,④是商品理由:①②没有用于交换,若是拿去卖的粮食蔬菜蛋糕就是商品了③不是劳动产品,所以不是商品④是,经过人类劳动并用于交换从上面的例子中,总结商品的定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两个条件:劳动产品(自然状态下的东西不是商品)如阳光、空气、水等,但为何超市矿泉水(农夫山泉广告词),木材是商品,(阿凡提、巴依老爷、树荫),土匪口号此山此树买路财。
用于交换(问:自生产自消的是不是商品,消而非销,礼品是不是商品,救灾物资是不是商品)(氧吧、水吧)拓展、辨析:商品、产品、物品物品:对所有无生命东西的统称产品:经过人类劳动的物品商品:用于出售的产品▲范围层层扩大(2)商品的基本属性从商品的定义中可总结出商品的2个基本属性用于交换为什么要交换不同商品有不同使用价值为获得使用价值而交换劳动产品为什么能交换商品包含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基本属性: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一需要的属性(W的有用性)(定义)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如:粮食充饥,衣服保暖。
不同的自然属性满足不同的需要;每个生产者的生产是有限的交换产生(交换的必要性)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一般劳动/抽象使用价值(不同的具体劳动创造不同的使用价值,如:衣,粮)价值(撇开各个具体劳动的抽象概括,如:衣粮的生产都消耗了体力脑力)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决定的(人的加入)?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小结: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矛盾统一体:不能同时拥有两者(必须让渡其中一个)教材P4划重点,理解、记忆(商品包括有形的商品和无形的服务)统一体决定了我们要购买性价比高的商品:(比值越大,说明我们同样的价格买到的使用价值就越多,获得的需要的满足越多,或者说,满足同样的需要所花的价钱越小)练习题:高考选择题两道(编制的食品不具有使用价值,假冒伪劣产品不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因此二者均不是商品,而只能是产品)2.货币商品的定义表明商品是伴随着交换产生的,最初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大家知不知道最初的商品交换是怎么实现的?我们今天可以有很多方式:现金、微信、支付宝、刷卡,但是最初只能通过“物——物”交换的方式。
神奇的货币教案
神奇的货币教案【篇一:神奇的货币教案】《神奇的货币》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表述: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
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剖析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引出了纸币的相关知识。
而货币与商品紧密联系在一起,讲货币就不能不涉及商品,因此本框还涉及到商品、商品的价格等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货币的基本职能。
2.难点:(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2)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图1. 知识目标:● 理解货币的本质● 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知道货币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 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 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方法:1.教法:情境教学法。
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过程:【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得买东西,我们拿什么买东西呢?钱.钱是俗称,在经济学里我们称之为货币。
一张小小的纸片为什么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可以购买各种商品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来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作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要用于交换。
人教版必修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word教案
第一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商品的含义。
○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
○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理解货币的本质。
○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了解价格的含义。
○知道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
○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了解两种结算方式。
○了解信用卡的优点。
○知道两种支票的用途。
○懂得外汇的含义。
○理解汇率的变化。
○了解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
○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
○认识商品──货币──货币职能的逻辑思维能力。
○综合认识货币职能的能力。
○正确判断、识别有关商品和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
○初步掌握使用信用卡、支票的实践能力。
○联系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等角度,说明应当如何对待金钱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增强平等意识。
○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努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情感。
○培养作为商品生产者为用户着想的利他意识。
○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辨别假钞的意识。
○憎恶制造假币、扰乱金融秩序等违法行为,增强法治意识。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三、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纸币和货币的区别;外汇和汇率。
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于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有较高的自主探究的热情。
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知识,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够通过经济现象形成一定的规律性的知识,但是还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
神奇货币教学设计十九篇
神奇货币教学设计十九篇《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由物物交换到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理解货币的本质;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知道货币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理解纸币的含义;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2、能力目标(1)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2)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货币的基本职能2、难点:(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2)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意思是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钱,离不开消费。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生活与消费。
一、货币的本质首先,我想了解一下同学们最近的消费情况。
同学们手里应该都有一些零花钱吧,那这几天都买了些什么呢(学生:书籍,文具,衣服…)刚才提到的这些购买来的物品,在经济学里我们称之为商品。
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商品有哪些共同特征呢?我们先来看这样两个问题:(1)我们每天呼吸的氧气、沐浴着的阳光是不是商品呢?(学生:不是)回答很正确。
一样东西要使其成为商品,必须是人们耗费一定的劳动获得的。
比如书籍是经过作家的思考、印刷、装订等一系列程序得来的。
那么商品的第一条属性就是劳动产品。
1.1神奇的货币+教案
2
3
4
答案:3.(1)汇率是一个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杆杠。
一个国家的汇率制度和政策,应当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状况和国际收支状况通盘考虑,慎重决策。
(2)汇率变化好比一柄“双刃俭”,对经济、金融的影响也有利有弊。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地位的提高,中国老百姓手中的人民币更加值钱。
但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序上会抑制出口增长。
同时,也会造成出口企业的生产萎缩,加大就业压力。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①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持续稳定发展。
②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③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从根本上说,有利于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
建议:增加一到两个现实生活的案例如猪肉涨价来开展___先学后教.(黄民生)
5。
高一政治神奇的货币教案三篇
【导语】⽇常⽣活中,⼈们的⾐⾷住⾏都离不开货币。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知识⽬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的信⽤⼯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2)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的必然性。
(3)初步运⽤所学知识,联系现实⽣活中⼈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钱。
(4)运⽤初步掌握的信⽤⼯具的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具在现代经济⽣活中的作⽤。
2.能⼒⽬标 (1)通过梳理货币产⽣的历史,剖析货币产⽣的必然性,培养学⽣的⽐较、归纳能⼒。
(2)通过从具体⽣活现象分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培养学⽣抽象概括的能⼒。
(3)通过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分析,培养学⽣透过现象看本质,运⽤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 通过理解货币的本质和作⽤,使学⽣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的商品货币观念,理性看待⾦钱的⼒量,树⽴正确的⾦钱观。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第⼀课 神奇的货币 课时安排:3~4课时 知识结构: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纸币和货币的区别;外汇和汇率。
四、教学设计 情景导⼊学⽣活动教学内容设计意图 图⽚展⽰:⽕爆车展场⾯。
各类车型,多个价位。
李先⽣要买⼀辆五⼗万左右的标致车,如何付款?列举常见的付款⽅式。
从学⽣⾝边⽣活现象出发,引出对货币知识的关注和理解。
场景再现:如果李先⽣⽣活在古代,他能享⽤的交通⼯具不可能是汽车,可能是马、车、轿⼦等,如何得到?1.学⽣头脑风暴,发挥想象⼒。
(⽼师引导:⾃⼰饲养制作,交易市场交换得到) 2.描述古代的买卖场景。
(影视剧、⼩说中的描述也可)商品的含义。
货币的多种形态。
认知商品是⽤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从简单的物物交换到扩⼤的物物交换再到以⼀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最后引出货币产⽣的必然性。
说明货币的产⽣是商品交换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神奇的货币 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教案)湖北省荆州中学王孝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1)商品的含义。
(2)货币的本质;(3)货币的基本职能;理解:(1)商品的基本属性;(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3)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
分析: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从材料入手,使学生理解货币出现的必然性、货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得出对货币的理性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劳动光荣的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市场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难点:正确对待金钱。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几组图片展示进入本课(二)、货币的本质分析判断:自然界中的落叶是商品吗?1、讲解:商品的含义、分类、特征。
比较:商品、劳动产品、物品创意无限:你采取什么措施将手中的树叶变成商品并顺利地卖出去?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合作探究:这两排汉字有什么特点?出现更早些的可能是哪一排?你能告诉我隐藏在这些汉字背后的秘密吗?财、贪、贫、贼、赚、赏、赔、赢、赌钱、钞、锱、铢、银、钻、钰、铸、钿3、一般等价物:直接和其它一切商品交换、表现其它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1。
政治:1.1《神奇的货币》教案1(新人教必修1).doc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一、教学设计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预期假设,使学生意识到:维护人民币的形象和信誉是每个国人的职责。
(2)通过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了解:一国货币若得以担负世界货币的职能,将给本国经济带来巨大收益。
于此相对应也应尽必要的义务和责任。
(3)通过整个教学过程,重点强调:维护信用在纸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4)理性看待金钱的力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能力(1)通过比较当今黄金与原油价格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2)通过从黄金所担负的贵金属货币的角色分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3)通过对我国成品油价格提高的现象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3. 知识重心突出对货币本质和基本职能的讲解,明确商品及其基本属性、一般等价物、货币、纸币、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汇率这些基本经济学概念。
二、教学知识结构设计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
教学难点:纸币的本质。
四、教学过程设计五、教学设计原则1、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相统一2、情境创设与生活经验相统一3、问题设计与学生兴趣相统一4、知识提供和价值引导相统一六、教学策略设计1、关注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的结合2.关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与学生的独立思考3.关注实践环节的强化与教学内容的拓展七、课堂评价建议理论预设:假设人民币能够成为世界货币,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现实调研:组织学生调研当年超市物价的变化趋向。
八、教学资源设计(一)、图表类:菜百黄金首饰价格变化区间图原油价格变化区间图我国成品油价格变化区间图(二)、文本资料:化工产品价格月报原油价格上涨势头可能维持。
6月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上涨,WTI均价较5月继续上涨了6.53%,并在7月3日最高达到145美元/桶,之后原油价格略有回落。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报告,截至6月底,美国原油库存下降而汽油和馏分油库存增长。
美国原油库存量2.998亿桶,比前一周下降200万桶;美国汽油库存总量2.109亿桶,比前一周增长210万桶;馏分油库存量为1.207亿桶,比前一周增长130万桶。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
经济生活前言教案[教材分析](一)地位作用通过学习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要学习那些知识,以与如何学好这门知识. (二)教材特点1.教材语言平易,贴近生活,但是内容相对抽象.2.知识含量不大,基本没有知识上的要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教材,让学生入门.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了解高中政治都要学习哪些模块的知识.〔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解教材结构,学会阅读教材自学.〔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学科产生兴趣,形成对学科探究的动力.教学重点学习这门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学难点如何学好政治这门课程.[教学方法]1.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探究知识]思考:学习政治课有没有用?情景1.3000美元环游世界的经济、智慧旅行.20##,在英国攻读MBA市场营销专业的中国青年朱兆瑞仅仅花费3305.27美元,周游四大洲28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普通中国人经济周游世界的先河.情景2.给国王画像.有一个国王一条腿瘸一只眼瞎.国王请画师为他画像.第一个画师如是地画了一条腿瘸一只眼瞎的画像.国王大怒:你是在笑话我吗?拉出去斩了!第二个画师吸取了前车之鉴.他把国王画成了一个英俊魁梧的少年.国王又一次大怒:难道你是在讽刺我吗?拉出去砍喽!思考:如果你是画师,你会怎么做?情景3:模拟法庭X三向李四借钱并立字据.一日,李四向X三要钱,X三振振有词地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不再是原来的我了,我没欠你的钱,李四气得打了他一顿.二人闹到县衙,县官问X三: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X三把他的理由又陈述了一遍.县官听了觉得很有理,又问李四,为什么要打人?李四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经不是打他时候的我了,我没打他!县官只好不了了之.同学们,你们能断这个案子吗?小结:可见,学好政治对我们很重要.过度:那么,怎样学好高中政治课?好,那就让我们从高一经济生活说起吧![探究知识]想一想:提到经济,你会想到什么?思考:你对"经济〞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家庭经济状况、经济实惠、经济方便、经济舱……这个人很有经济头脑……〔中国古代〕——经国济民〔亚里士多德〕——谋生的手段〔现代经济学〕——让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从而最大限度满足人类的需求〔最合理的手段达到合理目标〕过渡: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教材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看前言.[探究知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一下,前言主要说了那些问题?经济生活前言一、什么是经济〔What〕二、为什么学经济学〔why〕三、怎样学好这门课〔How〕[探究知识]思考:<1> 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2> 经济活动包括哪几个方面?情景材料:一个民族离开了劳动哪怕是一个星期都将使这个民族难以生存下去,这是一个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马克思结论: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活动决定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经济——就是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以与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探究活动]你的经济头脑如何?在美国亚特兰大石头山公园,公示牌上显示的游览收费标准是:坐缆车收费12美元,游遍全公园所有26个景点和项目收费8美元.中国游客看到这样的收费标准,都认为这是"糊涂失算〞.你也如此认为吗?过渡: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学好《经济生活》?如何阅读教材1、单元导语——话题引入,提示单元主要内容.2、各课引言——课题的引入,本课内容提示.3、框题——"课〞下面的第一层次,有具体内容框定.4、目题——这是"课〞下面的第二层次,每框2-4目.5、活动导入——提供案例、情景和问题,是探究平台.6、正文——广义上讲,教材活动设计和宋体字都是正文.7、辅助栏目——名词点击;相关;专家点评.8、单元综合探究——是本单元的小课题、长作业.它突出实践性、开放性.强调学生动手做、体验、感悟、合作学习.对同学们的期盼课前预习〔10分钟浏览〕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发起号召: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学习,一定能把高中政治课学好!大家有信心吗?!1.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材分析]〔一〕地位作用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必须高度重视.首先,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是经济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培养学科思想的重要环节;而第一堂课能否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至关重要.其次,商品、货币是现代市场经济非常活跃而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二〕教材特点1.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意了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知识.2.知识含量大,且高度抽象概括,理论色彩浓厚.3.知识跨度大,相互之间的衔接不流畅.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二〕能力目标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教学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与其基本职能、纸币.教学难点纸币.[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对于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有较高的自主探究的热情.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知识,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够通过经济现象形成一定的规律性的知识,但是还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教学方法]1.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提前学习]课前分两组,分别探究货币的产生过程,上课向同学展示[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活动: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需要的是什么?--同学们穿的衣服、骑的自行车、学习用具等都是如何获得的?学生活动:钱<钱是好东西>教师活动:现在人们把钱作为财富的象征,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能使磨推鬼,钱变得十分的神秘.那么钱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探讨这一问题〔板书: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授新课]教师活动:钱我们所说的货币,我们这节课学习货币,那我们首先知道什么是货币?学生活动:阅读课文,找出货币的概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教师活动:布置任务:要想了解什么是货币我们必须探究三个问题:探究一:什么是商品探究二:什么是一般等价物探究三:货币的产生〔探究二、探究三合在货币的产生一同探究〕[探究知识]什么是商品教师活动:出示教学案例,创设情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到农贸市场购买粮食、蔬菜、水果、到商店购买油、盐、酱、醋,衣服、鞋帽、文化用品.这些需要购买的物品都是商品.❖上述不同种类的商品有什么共同特征?❖母亲亲手为你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为什么?学生活动:归纳不同种类商品的特点,总结商品的概念: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用商品的概念来界定毛衣是不是商品.教师活动:点评:要想确定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校准:一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来交换的.[思考]中秋节快到了,小李同学在欧香林买了一盒月饼,送给了爷爷.这盒月饼是不是商品呢?学生活动:用商品的概念来探究问题[问题深化]问题:那么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到底是什么关系?学生活动:探究三者的关系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也一定是商品,这种说法对吗?物品劳动产品商品思考:商品、劳动产品、物品的关系教师活动:图示[课堂巩固]判定下面那些是商品➢空气、阳光➢书店里卖的书籍➢中国政府对美国灾区人民提供一批救灾急需物资援助➢居民使用的自来水➢医院里的各种药品➢未经开采的矿泉水➢百货店里尚未卖出的物品[思维拓展]商品的基本属性教师活动:你作为一个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什么?假如你是商品的生产者,你生产商品是为了什么?学生活动:探究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回答,把学生的回答分为两个方面:使用价值——消费者价值——生产者[总结]商品具有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上产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只能用其他商品或货币来衡量.作为一个商品生产者,看重的是如何实现商品的价值,作为一个购买者看重的是商品到底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以商品的生产必须要注重质量.[现实]结合商品的基本属性,你能为本地某个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吗?学生活动:阐明自己的点子[探究]货币的产生教师活动:问题:货币产生和商品的产生是统一过程吗?学生活动:阅读课文,探究货币的产生过程〔课前分小组探究,现在展示探究结果〕 [学生展示]甲组:组织了课堂表演《商品的交换》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货币怎么产生和产生的原因乙组:制作课件《货币的产生》向学生展示 [总结]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他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有其历史必然性.从简单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出现一般等价物的物物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我们看出货币的产生需要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发展趋势是:使商品交换日趋简单化[深化问题]请同学们探究一下:商品、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关系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教师活动:点明探究 要点.区别:注重概念 .__共同点:都是商品,都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图示展示〕[课堂思考]出示教学案例 一位美国人的忧虑一位美国人到非洲原始丛林旅游,看到水天一色,便想租用部落的独木舟泛游湖上.当他拿出美元去租船时,船的主人拒绝了,提出要用象牙交换.这位美国人于是来到另外一个有象牙的部落用美元购买象牙,不料又遭到拒绝,主人提出要用纱布交换.于是他又来到一个有纱布的部落,用美元购买纱布,不想也遭到拒绝,主人提出用针来交换.他猛然想起帽子上别了几根针,于是他用针换回了纱布,又用纱布换回了象牙.当他拿着象牙来找船主时,船主已经回家了.这位美国人十分沮丧.物物交换商品——商品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货币的产生出现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为什么金银可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思考商品一般等价物货币问题;1.在故事中,象牙、纱布、针这几种东西的共同点是什么2.号称"世界货币〞的美元为什么在非洲的原始部落里却"寸步难行〞?3.如果你打算在这个不接受美元的原始部落开发旅游业,你认为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活动:结合材料,利用所学的知识,探究问题[请你欣赏]播放《行云流水》音乐,展示自古至今的货币演化史[知识探究]货币的职能教师活动:问题1、什么是货币的职能2、货币的职能有哪些、基本职能有哪些3、怎样判定货币的职能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合作探究问题[价值尺度]问题;1、什么是价值尺度2、货币为什么能够执行价值尺度职能3、货币怎样执行这一职能[点睛]货币有价值所以能够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执行这一智能时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就行了.即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流通手段]问题:1、什么是流通手段2、怎样执行流通手段[点睛]执行流通手段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就是我们所说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深化探讨]教师活动:问题: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请问:1、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2、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能不能是观念上货币?学生活动:探究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明确货币出现后在商品经济中的巨大作用〕[思维对接]对接学生的见解如果这个跳跃不成功,也就不能实现由商品到货币的转变,意味着生产的商品卖不出去,造成产品积压,导致商品生产者破产倒闭.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发展下去.所以商品生产者必需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教师活动:问题:货币能够与一切商品相交换,是否意味着流通中的货币量越多越好? 学生活动:探究问题〔发掘流通中需要货币量公式〕 教师活动:货币除去基本职能外,还有那些职能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展示课文]货币的其他智能 [课堂巩固]一辆汽车价值80万元人民币,小王首付60万元把车开会了家,五年后付清了其他20万元.可是这时小王的企业破产了.他不得不把汽车卖给了一位美国人.美国人在中国花了10万美元买了这辆车.这是黄金价格上涨,于是小王用10美元兑换的人民币买了黄金,存入了银行.问题;这一过程中,货币执行了那些职能 [过渡]我们现在通常使用的真实的货币吗?〔不是〕纸币,那纸币怎来的? [知识探究] 纸币问题;1、什么是纸币货币的一般职能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教学案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信用工具和外汇)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两种结算方式②信用卡的优点③知道两种支票的用途④懂得外汇的含义⑤理解汇率的变化⑥了解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使用信用卡和支票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在生活中使用信用工具的意识
1、信用卡
2、外汇
3、汇率
【教学方法、学法点津】
1、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
2、学法点津
列表法。
通过表格列出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能更好地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后反思】
答案:
1、D
2、C
3、C
4、A
5、B
6、(1)英镑;美元;日元;欧元
(2)英镑对人民币汇率跌落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跌落
日元对人民币汇率升高
欧元对人民币汇率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