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件通用检验标准 -

合集下载

铸件质量检查标准

铸件质量检查标准

一、目的:为了确保外协标准铸件、成品铸件质量符合工艺、技术要求,为了满足产品特性,结合相关文件特制定本标准。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我公司产品外协、采购、装配过程中、全部铸件质量检查标准。

三、检查标准:3.1、铸件结构要符合设计要求或加工工艺要求。

无特殊要求时按铸件通用标准执行。

通用标准等级分为:交货验收技术条件标准;铸件质量分等通则(合格品、一等品、优等品)材质、检验方法;工艺和材料规格等一般性规则。

3.2、铸件成品检验。

铸件成品检验包括:相关技术条件的检验、表面质量检验、几何尺寸检验等项内容。

①相关技术条件的检验。

包括铸件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等检验内容。

机械性能检验和金相及化学成分检验等技术条件的检验,均必须按相关国家标准执行检验(此处略)。

②表面质量检验。

机械加工生产一线人员在工艺过程中对铸造毛坯的检查主要是对其外观铸造缺陷(如有无沙眼、沙孔、疏松、有无浇不足、铸造裂纹等)的检验;以及毛坯加工余量是否满足加工要求的检验。

表3-1铸件外观质量检验项目(GB6060.1—1985)表3-2 铸件表面粗糙度(R a 值μm)(GB6414—1986)③铸件成品几何尺寸检验。

主要一种是采用划线法检查毛坯的加工余量是否足够。

另一种方法是:用毛坯的参考基准面(也称工艺基准面)作为毛坯的检验基准面的相对测量法(需要测量相对基准面的尺寸及进行简单换算)。

表3-3 铸件尺寸公差数值(mm)(GB6414—1986)注:铸件基本尺寸≤10mm 时,其公差等级提高3 级;大于10mm 至等于15mm 时,其公差等级提高2级;大于16mm 至25mm 时,其公差等级提高1 级。

附表:铸件质量检验与缺陷处理实用技术。

铸件检验标准

铸件检验标准

铸件检验标准铸件作为机械制造中的重要零部件,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

因此,对铸件的检验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铸件检验的目的、方法和标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铸件检验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铸件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满足使用的需要。

在铸件生产过程中,通过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不合格品,保证产品质量。

其次,铸件检验的方法主要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材质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等。

外观检查是通过肉眼或辅助工具对铸件表面进行检查,以发现铸件表面的缺陷或异物。

尺寸测量是通过测量工具对铸件的尺寸进行检测,以确保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材质分析是通过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等手段对铸件材质进行检测,以确定材质是否符合标准。

力学性能测试是通过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等手段对铸件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以确保其强度和韧性符合要求。

在铸件检验标准方面,国家和行业都有相应的标准规定。

国家标准主要包括GB/T、GB、JB等标准,而行业标准则是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要求而制定的标准。

在铸件检验标准中,通常包括了铸件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材质成分、力学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对于不同类型的铸件,其检验标准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执行。

在实际操作中,铸件检验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检验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检验过程中,还需要使用合适的检测设备和工具,以提高检验的精度和效率。

总的来说,铸件检验标准对于保证铸件质量和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标准要求,才能有效地提高铸件的质量,并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能够对铸件检验标准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各个相关行业能够重视铸件检验工作,共同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铝压铸件的检测标准以及铸造相关标准

铝压铸件的检测标准以及铸造相关标准

铝压铸件的检测标准以及铸造相关标准
一、铝压铸件的检测标准:
1.外观检测:检验表面光洁度、无裂痕、无气孔、无砂眼等缺陷。

2.尺寸检测:根据设计图纸,测量尺寸准确度,并与要求进行比对。

3.成分检测:通过化学分析仪器测试铝合金的成分,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4.疲劳检测:通过模拟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疲劳试验,评估铝压铸件的疲劳寿命。

5.力学性能检测:对铝压铸件进行拉伸、弯曲、冲击等力学性能的测试,确保其强度、韧性等指标符合要求。

6.渗透检测:使用渗透液对铝压铸件进行检测,以识别隐性裂纹等缺陷。

7.X射线检测:通过X射线照射铝压铸件,检测内部缺陷,如气孔、夹杂、孔洞等。

8.磁粉检测:使用磁粉法检测表面和互漏缺陷,如裂纹、夹杂、疲劳裂纹等。

二、铝压铸件的铸造相关标准:
3.JG/T160-2024《电脑机箱铝型材工艺条件》:该标准规定了电脑机箱铝压铸件的生产工艺条件,包括铸造温度、压铸速度、铸型表面处理等要求。

4.JG/T161-2024《汽车发动机壳体铝压铸件工艺条件》:该标准针对汽车发动机壳体的铝压铸件,规定了铸造工艺条件,包括金属温度、注射速度、工艺参数等。

压铸件外观检验标准

压铸件外观检验标准

压铸件外观检验标准编号:春兴铸造(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压铸件外观通用检验标准目的:本标准旨在提供压铸件外观检验依据,以确保压铸毛坯符合客户要求。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压铸件的外观检验。

定义:压铸毛坯:经过时效处理、打磨、喷砂、整形后的压铸产品。

压铸机加工:通过加工机械精确去除压铸材料的加工工艺。

3.2压铸件常见缺陷特征有外部缺陷和内部缺陷。

3.2.1外部缺陷及定义:粘模:由于金属粘附,模具制造斜度太小而造成铸件表面的拉伤痕迹,严重时称为拉伤面。

分层:铸件上局部存在明显的金属层次。

裂纹:铸件表面有呈直线状或波浪形的纹路,在外力作用下有发展趋势。

变形:由于收缩不均或外力导致压铸件几何形状与图纸不符。

流痕:压铸件表面与金属液流动方向一致的条纹,无发展趋势。

水纹:铸件表面上呈现的光滑条纹,肉眼可见,但用手感觉不出,颜色不同于基体金属的纹路,用#砂布稍擦几下即可去除。

冷隔:在压铸件表面,明显、不规则、下陷的线形纹路(有穿透与不穿透两种),形状细小而狭长,有时交接边缘光滑,有断开的可能。

龟裂毛刺:由于模具型腔表面产生热疲劳而形成的铸件表面上的网状凸起痕迹和金属刺。

凹陷:铸件的厚大部分表面有平滑的下凹现象。

欠铸:铸件表面有浇不足的部位,导致轮廓不清。

飞边、毛刺:在分型面边缘出现金属薄片,或粗糙、锋利的棱角。

错位:铸件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在分型面上错开,发生相对位移。

3.2.2内部缺陷及定义:砂孔:在压铸件中,由于压铸的特殊性,铝合金是在高温、高速、高压的状态下成型的,所以压铸件内部是不可避免的存在孔洞,我们统称这些孔洞为砂孔。

缩孔:铸件凝固过程中,金属补偿不足所形成的呈现暗色、形状不规则的孔洞。

气孔:因卷入气体而导致的压铸件内部的孔状缺陷,解剖后外观检查或探伤检查,气孔具有光滑的表面、形状为圆形。

脆性:铸件基体金属晶粒过于粗大或极小,使铸件易断裂或破碎。

渗漏:压铸件经耐压试验,产生漏气、渗水。

本标准的目的是确保压铸毛坯符合客户要求。

铸造件通用检验标准

铸造件通用检验标准

铸造件通用检验标准前言铸造件的检验,以图纸为依据,如本标准与图纸不符,以图纸为检验标准。

为了使检验工作走向标准化,加强中间过程质量控制,特制定本检验标准。

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压铸件及机加工的检验、验收。

2.引用标准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标准的条款.本标准发布时,这些引用标准均为有效版本.所有标准将进行修定,因此,鼓励依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尽可能采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GB4054—83 金属涂覆层外观分级GB/T 9286—88 色漆和清漆划痕试验GB/T 6739—96 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GB/T 1733—9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GB/T6742—93 漆膜弯曲试验(园柱轴)GB/T1732-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GB/T1771—91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污性能的测定GB 5267—85 螺纹紧固件电镀层GB 2792—81 压敏胶带180°剥离强度测定方法GB5935—86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的孔隙率测试方法GB6463—86 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厚度测量方法评述GB10125-9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5270-86 金属覆盖层结合力及脆性测试GB/T1182-96 形状和位置公差GB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3.目的3.1确保压铸件判定的统一标准;3.2指引QC检验,将所有检验动作标准化。

4.定义磨花/磨痕:产品表面由于摩擦而造成的擦花痕刮伤/划伤:产品表面由于与尖硬物摩擦而造成的刮痕/划痕。

刀痕:因用锉刀或机加工时刀具所留下的痕迹砂带痕:因用砂带打磨所留下的痕迹拉模伤:顺着出模方向遗留在铸件表面上的拉伤痕迹。

凹陷:平滑表面上凹瘪的部分或者成型过程中填充不完整的部位压伤:切边模冲压或机加工时挤压所留下的痕迹碰伤:产品表面,边角受碰撞引起的变形痕迹顶针印:铸件表面由于模具顶针而形成凸出或凹下的痕迹行位印:铸件表面由于模具抽芯/镶块而形成凸出或凹下的痕迹冷隔:金属流对接未完全熔合形成的不规则下陷线性纹路,在外力作用下有发展趋势可能冷纹:肉眼可见与金属基体颜色不一样的纹络,无发展趋势印痕:铸件表面由于模具型腔磕碰挤压而形成凸出或凹下的痕迹流痕:表面上用手感觉得出的局部下陷的纹路,无发展趋势孔穴:气孔,缩孔和夹杂物等缺陷所形成的孔洞针孔:喷涂时表面产生的像针尖一样的小孔缺料/崩缺:外力敲击水口或切边模产生的缺损裂纹/裂痕:模具表面有呈直线状或波浪形的纹路,狭小而长,在外力的左右下有发展趋势龟裂纹:模具型腔表面龟裂形成的产品表面凸起或凹陷痕迹披锋:压铸件在分型面边缘出现的薄片毛边:边缘轮廓上因涂料堆积出现的边缘涂层不整齐现象斑点/麻点:产品表面形成的凸起颗粒或突出性杂物污点/脏点:颜色与正常表面不一致的色斑印迹气泡:涂层覆盖部分气体在烘烤时产生的泡状凸起缺陷桔皮/橘皮:涂层表面呈现出许多半圆状高低不平的桔子皮形状突起,易造成脱落起皮色差/异色:产品与色板的颜色差异露底/掉漆:局部无涂层或涂层缺失/覆盖不平露出底材积漆/溢漆:表面有较多漆团或漆点烧焦/发黄:喷涂烘烤不良造成表面留下的烧痕迹少漆/薄漆:喷涂不到位或涂层流动而造成的厚度不均匀补漆:因涂层损伤而用涂料所作的局部遮盖补救A 级面:指该表面位于工件或组装后经常看到的外表面,或客户日常操作能近距离视角接触,并直接正视关注的产品表面和商标文字和图案丝印表面B 级面:指该表面位于工件或组装背面,或不经常看到但在一定条件下能看到的面,或客户不明显关注的外观表面,或不易被客户直接视角接触正视的外部表面C 级面:指该表面位于工件或组装不可视面,或客户一般不易观察并关注到的内外部表面,或只有在装配过程中才能看到的面,或经其他工件覆盖需拆卸才能被客户直接视角接触正视的内外部表面5.内容5.1外观检验5.2性能检验5.3包装防护标识5.4机加工尺寸选用下表中等级-M级。

铸件质量检验标准

铸件质量检验标准

铸件质量检验标准铸件质量检验标准铸件质量检验标准铸件质量检验标准铸件质量检验标准⼀、⽬的:为了确保外协⽑坯铸件、采购⽑坯铸件、标准铸件、成品铸件质量符合⼯艺、技术要求,为了满⾜产品特性,结合相关⽂件特制定本标准。

⼆、适⽤范围:本标准适⽤于我公司产品外协、采购、⽣产、装配过程中,全部铸件质量检验标准。

三、检验标准:3.1 铸件结构要符合设计要求或加⼯⼯艺要求。

⽆特殊要求时按铸件通⽤标准执⾏。

通⽤标准等级分为:交货验收技术条件标准;铸件质量分等通则(合格品、⼀等品、优等品)材质、检验⽅法;⼯艺和材料规格等⼀般性规则。

3.2 铸件成品检验。

铸件成品检验包括:铸件的内部质量检验和外观质量检验。

铸件内部质量检验包括: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等。

铸件外观质量检验包括:表⾯质量、粗糙度、铸件尺⼨、重量等。

3.2.1 铸件内部质量检验①化学成分:表1牌号标准化学成分C Si Mn Cr P S Ni Cu MoWCAASTMA2160.25 0.60 0.70 0.50 0.04 0.045 0.50 0.30 0.20WCBASTMA2160.30 0.60 1.00 0.50 0.04 0.045 0.50 0.30 0.20WCCASTMA2160.25 0.60 1.20 0.50 0.04 0.045 0.50 0.30 0.20LCBASTMA3520.30 0.6 1.00 0.5 0.04 0.045 0.05 0.3 0.20LC1ASTMA3520.25 0.6 0.5~0.8 — 0.04 0.045 — — 0.45~0.65 LC2ASTMA3520.25 0.6 0.5~0.8 — 0.04 0.045 2~3 — —LC3ASTMA3520.15 0.6 0.5~0.8 — 0.04 0.045 3~4 — —WC6ASTMA217M0.05~0.201.50.04 0.045 0.5 0.5 0.45~0.65WC9ASTMA217M0.05~0.180.600.4~0.72.0~2.750.04 0.045 0.5 0.5 0.90~1.20C5ASTMA217M0.20 0.750.4~0.74.0~6.50.04 0.045 0.5 0.5 0.45~0.65CF3ASTMA3510.03 2.0 1.5 17~21 0.04 0.04 8~12 0.5CF8ASTMA3510.08 2.0 1.5 18~21 0.04 0.04 8~11 0.5CF3MASTMA3510.03 1.5 1.5 17~21 0.04 0.04 9~13 2~3CF8MASTMA3510.08 1.5 1.5 18~21 0.04 0.04 9~12 2~3CG3MASTMA3510.03 1.0 2.0 18~20 0.035 0.03 11~15 3~4CG8MASTMA3510.08 1.0 2.0 18~20 0.035 0.03 11~15 3~4②机械性能表2牌号标准⼒学性能σb(MPa) σs(MPa) δ(%) ψ(%)WCA ASTM A216 415~585 205 24 35WCB ASTM A216 485~655 250 22 35WCC ASTM A216 485~655 275 22 35 LCB ASTM A352 450~620 240 24 35 LC1 ASTM A352 450~620 240 24 35LC2 ASTM A352 485~655 275 24 35LC3 ASTM A352 485~655 275 24 35WC6 ASTM A217M 485~655 275 20 35CF3M ASTM A351 485 205 30CF8M ASTM A351 485 205 30CG3M ASTM A351 480 177 40CG8M ASTM A351 520 205 403.2.2 铸件外观质量检验①表⾯质量检验。

铸件检验标准

铸件检验标准


作业说明:1.本标准作为本公司铸件毛坯判定标准,凡符合本标准规定的铸件为合格品.2.不合格品分为回用、让步接收、特采品、废品四级进行判定,判定标准另行规定。

3.凡经检验人员判定的为不合格的产品,依公司不合格品作业规范进行处置,“不合格品通知单”作为质量异常信息之传达媒介,接受人接到不合格通知应在4小时内做出回应,必要时需要由当班提出让步申请,否则质管部判定为废品的产品,不同意意见方需以特采申请方式取得主管副总的批准,质量问题特别重大时需要取得总经理批准,质管部确认后做好特采标识并记录备案,该产品方可作为特采品投入使用。

4.特采使用产品记录于整机检测记录,作为日后售后跟踪。

1.4410铸造标准

1.4410铸造标准

1.4410铸造标准本标准旨在规定1.4410铸造的各个方面,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化学成分、铸造工艺、检验规则、试验方法、质量证明文件、包装、标记和存储等。

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1.4410铸造的质量控制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术语和定义3.1 铸造:通过将金属熔炼成液态,倒入模具中,待其冷却凝固后形成铸件的过程。

3.2 铸件:经过铸造工艺得到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金属零件。

4.化学成分1.4410铸造的化学成分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具体可参考有关标准或咨询专业人士。

5.铸造工艺5.1 模具设计:根据铸件的要求,设计合理的模具结构。

5.2 熔炼:将金属材料熔炼成液态。

5.3 浇注:将熔炼后的金属液体倒入模具中。

5.4 冷却:使铸件在模具中冷却凝固。

5.5 脱模:从模具中取出铸件。

6.检验规则6.1 外观质量:铸件外观应平整、光滑,无气孔、砂眼、裂纹等缺陷。

6.2 尺寸精度:铸件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应在规定范围内。

6.3 化学成分:铸件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要求,可通过光谱分析等方法进行检测。

6.4 力学性能:铸件的力学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可通过拉伸、冲击、硬度等试验进行检测。

7.试验方法7.1 外观质量:采用目视或放大镜等方法进行检测。

7.2 尺寸精度:采用卡尺、千分尺等测量工具进行检测。

铸件质量检验标准

铸件质量检验标准









0.64
0.72
0.80
0.9
1.0
1.1
1.2
1.4
1.6
1.8
2.0
2.2
2.6
2.8
3.2
3.6
4.0
4.6
5
6
7
7
8
9
10
11
13
1600
2500
4000
6300
2500
4000
6300
10000















0.24
0.26
0.28
0.32
0.36
0.40
0.46
0.50
0.56
0.64
0.70
0.78
0.9
1.0
1.1
1.3
1.4
1.6
1.8
2.0
2.2
2.6
2.8
CF3M
ASTM
A351
0.03 1.5 1.5 17~21 0.04 0.04 9~13 2~3
CF8M
ASTM
A351
0.08 1.5 1.5 18~21 0.04 0.04 9~12 2~3
CG3M
ASTM
A351
0.03 1.0 2.0 18~20 0.035 0.03 11~15 3~4

铸件检验标准[1]

铸件检验标准[1]

铝合金铸造件检验技术条件(试行)1 内容及适用范围本标准根据GB/T 1173-1995及GB/T 9438-1999的相关内容,规定了铝合金铸件的分类和铸件的外观质量、内在质量以及铸件修补等内容的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采用金属型铸造所生产的制动器上、下泵体等铸件(不含压力铸造)。

根据工作条件、用途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损坏,所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铸件分类如下:2 技术要求2.1 化学成分2.1.1合金的化学成分根据GB/T 1173-1995的规定,应符合表2-1及表2-2的规定。

2.1.2当使用杂质总和来表示杂质含量时,如无特殊规定,其中每一种未列出的元素含量不大于0.02%。

2.2 状态2.2.1铸件按表2-3的规定,呈铸态或热处理状态供应。

注:在保证合金机械性能前提下,可以不加铍(Be)。

2.3 机械性能2.3.1 每批铸件应按其类别检验机械性能。

2.3.2 合金及其铸件的机械性能应符合表2-3的规定。

2.4外观质量2.4.1铸件在进行表面粗糙度、表面缺陷、尺寸等外观质量检验之前,飞边、溢流口、隔皮等应清理干净、平整,但不可在非加工表面上留有明显的凿痕,且宽度不得超过2mm。

2.4.2铸件的表面粗糙度Ra为6.3μm以上。

2.4.3非加工表面的浇冒口,应清理到与铸件表面齐平;待加工表面的浇冒口残留量应不大于3mm。

2.4.4清除飞翅、夹砂等多肉类缺陷,铸件的内外表面由于型芯及顶杆的磨损所产生的飞边、毛刺应清除干净。

2.4.5根据顾客图样或技术文件的要求,铸件表面可进行喷砂处理。

2.4.6铸件上作为基准用的部位应平整,不允许存在任何凸起痕迹,装饰面上不允许有推杆痕迹(图样上注明)。

2.4.7非加工表面上,由于模具组合镶并或受分型面影响而形成的铸件表面高低不平差值不得超过0.3mm。

2.4. 8非加工表面上,不允许有超过表2-4(Ⅰ)级规定的花纹、麻面和有色斑点。

2.4.9铸件尺寸应符合图样的要求。

铸件质量检验标准

铸件质量检验标准

西安重装铜川煤矿机械有限公司铸件质量检验标准为了提高铸件的质量,要求铸造分厂、相关科室不断的完善铸造工艺,解决各项铸造质量问题,控制铸造缺陷,使之降到最低。

积极的参与市场调查,不断的掌握用户对铸件质量的要求及信息反馈,持续完善改进铸造工艺,保证出厂铸件的质量,增强我公司铸件在市场的竞争力,特制定本检验标准。

铸件质量检验的依据:铸件图样、铸造工艺文件、相关标准和铸件交货验收技术条件。

铸件质量包括铸件外观质量和铸件内在质量。

铸件外观质量:铸件尺寸公差、铸件表面粗糙度、铸件重量公差、浇冒口残余量、铸件焊补质量和铸件表面缺陷。

铸件内在质量:铸件力学性能、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内部缺陷。

1、铸件化学成分的检验分析(炉前检验分析或成品铸件终端检验分析)应符合图样要求的牌号的化学成分。

2、铸件力学性能的检验应符合相关标准及交货验收技术条件所要求的各种性能。

3、铸件外形几何形状、尺寸、尺寸公差及加工余量的检验(符合GB/T6414-1999)⑴简单铸件外形几何形状、尺寸、尺寸公差及加工余量的检验应按铸件图样、技术要求、铸造工艺文件、国家相关标准及合同规定进行全部尺寸的检验。

⑵形状复杂铸件外形几何形状、尺寸、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及加工余量应按铸件图样、技术要求、铸造工艺文件、国家相关标准及合同规定采用划线检验、三坐标测量仪检验及超声波测量(厚度)等检测方法进行检验。

4、铸件表面粗糙度的检验⑴不加工铸件的表面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铸造缺陷、锈蚀、油污、砂粒及其它粘附物。

⑵加工铸件的表面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铸造缺陷、锈蚀、油污、砂粒及其它粘附物,且不能提高生产成本。

5、铸件公称重量的检验⑴铸件的公称重量:供需双方共同认定的合格铸件中随机抽取不少于10件铸件,以实称重量的平均值作为公称重量。

⑵铸件在称重量前应清理干净,浇道和冒口残余量应达到技术条件规定的要求,有缺陷的铸件应在修补合格后称重量。

⑶图样有要求公称重量的铸件,应按铸件图样、技术文件及合同规定进行称重检验。

01-铸件外观质量检验标准

01-铸件外观质量检验标准

编制审核批准变更经历批准日期
制成
△1
△2
文件号HHMC/ZCBZ-003 △3
铸件外观质量检验标准
一目的
为使铸造产品品质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使检验人员在进行检验作业时有据可循,特制定此标准.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铸件外观质量控制.
三内容
1.检验项目
铸件表面质量检验标准见表1
2.各项目检验频率及取样方法、检验方法及检验结果处理见表2。

3.检验标准
1)定义
铸件外观质量即指铸件表面状况及其达到用户要求的程度
铸件外观质量包括:铸件的直线度、非加工面的错箱量、铸件表面质量、尺寸公差、重量公差。

2)铸件外观质量要求
➢铸件的直线度
树脂砂铸件外露的非加工表面的直线度误差,在同一铸型平面内任意600mm长度上不大于2mm. 铸件表面质量
a)铸件表面粗糙度
铸件表面粗糙度指铸件表面不光滑和凹凸不平的程度。

铸件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方法按BWZ001-88的规定,以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监制生产的铸造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为对照标准,对被检铸件的铸造表面用视觉或触觉的方法进行比对。

b)铸件表面及内腔上的粘砂和粘结物应清理干净。

c)对铸件外露的非加工面上的浇冒口及局部凸起、飞边、毛刺,一律要先铲平,后磨平,磨后只。

Q2024J04铸铁件、碳钢铸件检验规范

Q2024J04铸铁件、碳钢铸件检验规范

Q/JLJ 上海建设路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JLJ 20.24-2004代替Q/JLJ 20.24-1999铸铁件、碳钢铸件检验规范2004-11-04发布2004-11-10实施上海建设路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发 布前 言本标准根据国家现有的铸件通用标准及本公司相关的技术文件而制定,指导检验人员用于铸件质量检验。

本标准对Q/JLJ 20.24-1993第3.1和3.3条款进行了修改,补充了相应的理化试验内容,作为进货检验和试验工作指导性文件。

本标准的格式按照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编辑性修改,具体内容与Q/JLJ 20.24-1999完全一致。

本标准由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总工程师室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兰;本标准审核人:陈志兴;本标准标准化审查人:王定华;本标准由公司总工程师李本仁审定;本标准由公司总经理张庆伟批准。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发布情况为:——Q/JLJ 20.24-1993、Q/JLJ 20.24-1999。

I铸铁件、碳钢铸件检验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质量检查项目和检验频次等事项。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外协铸铁件、碳钢铸件的检验。

不适用高锰钢件及高铬铸铁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348 球墨铸铁件GB/T 6414 铸件尺寸公差GB/T 9439 灰铸铁件GB/T 9441 球墨铸铁金相GB/T 11352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3 质量检查项目3.1 铸件进厂应含有下列内容的质量证明书a ) 铸造厂名;b ) 炉批号;c ) 材质牌号;d ) 机械性能;e ) 化学成分(铸钢件);f ) 浇注随炉试样(重要铸件);3.2 几何形状和尺寸检查按图纸规定的尺寸检查,毛坯中未注公差的尺寸按 GB/T 6414 检验。

铸件检验标准

铸件检验标准

铸件检验标准1.铸件质量检测仪:用于检测合金性能、组织、表面状态等铸件质量的仪器。

2.铸件公称重量检验:根据铸件图计算或根据供需双方认定合格的标准样品铸件的称重结果订出的铸件重量。

包括铸件机械加工余量及其他工艺余量。

3.铸件重量公差检验:用占铸件公称重量的百分比表示的铸件实际重量与公称重量之差的最大允许值。

与铸件尺寸公差对应的分为16个等级,以MT1-MT16表示。

4.铸件重量偏:铸件重量与公称重量之间的正偏差或负偏差。

5.铸件尺寸公差:铸件各部分尺寸允许的极限偏差。

6.铸件尺寸稳定性:铸件在使用和存放过程中保持原来尺寸不变的性能。

7.铸件机械加工余量:为保证铸件加工面尺寸和零件精度,在铸件工艺设计时预先增加而在机械加工时切去的金属层厚度。

8.铸造表面粗糙度:铸造表面上由微小间距和峰谷组成的微观几何特征。

铸造工段铸件质量检验标准根据目前的生产情况,在初期对我单位的铸件检验制定了以下检验标准,随着以后生产和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对此标准将逐步细化:1. *铸件外表面应平整,1000mm范围内的平整度(或变形量)不大于3mm(特殊要求例外),表面不允许存在高度长度大于3mm和直径大于3mm的铁瘤、脉纹;*不允许存在深度和直径大于3mm的孔洞类缺陷(砂眼、气孔、渣孔、缩孔、缩松等),如果此类缺陷存在面积大于150x150mm而失去修复价值视为废品,可以修复的必须经过焊补并打磨光洁后重新检验;*外型尺寸如有图纸要求公差的应严格按照图纸执行,未注公差的自由尺寸的偏差不能大于该尺寸的光洁度最低一级国家铸件标准规定;*铸件表面不能存在各种严重的裂纹缺陷,如果非加工表面存在长度不大于20mm的轻微裂纹,在请示技术部门后允许采用热焊补的办法进行修复;*铸件表面的粘砂必须清理干净,各种飞刺存在的面积不允许超过200x200mm,否则必须返工;2. *铸件水口冒口经过切割后不得留有高度大于2mm的根部,水口冒口根部的缩松、缩孔必须经过焊补,否则视为废品;*对比较重要的加工面,如果从外表发现各种皮下缺陷应及时反映到工段并对此铸件跟踪,一旦发现加工后存在大量气孔、渣孔、缩松等缺陷应立即将同类产品封存不得出厂并督促工段技术人员改进工艺;3. *每一批次铸件的材质要求单据在质监部门都应有存底,当炉次化验结果和要求对比后可以评判化学成分是否合乎要求;4. *对于用户在加工后发现的各种内在质量缺陷应及时核对并确定生产日期,作为考核数据重新对检验报告进行更改并及时建议工段技术人员改进工艺;5. *检验后发现问题比较严重的铸件只有在厂家提出强行发货要求,经过总经理及其授权人的书面同意后可以作为紧急放行件出厂。

铸件验收标准

铸件验收标准

本技术标准根据国标GB/T 1173,作为验收砂型铝合金铸件之用。

一.铸件分类:1、铸件按照工作条件和用途分为三类:第Ⅰ类:承受大载荷,工作条件复杂,用于关键部位、铸件损坏将危及整机安全运行的重要铸件。

第Ⅱ类:承受中等载荷,用于重要部位,铸件损坏将影响部件的正常工作,造成事故的铸件。

第Ⅲ类:承受低载荷,用于一般部位的铸件。

二.技术要求和检验:1.化学成分1)合金的化学成分应符合GB/T 1173的规定。

2)对于铸件的化学成分,供应商必须进行检测并出具相关报告。

2.力学性能1)单铸件或附铸试样的力学性能应符合GB/T 1173的要求。

2)从铸件上切取试样检验力学性能,三根试样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的平均值,分别不低于GB/T 1173规定值的70%和50%。

3)铸件硬度检验按GB/T 231.1进行,硬度不合格的铸件允许进行重复热处理,随后再检验硬度,第三次热处理后仍不合格时铸件予以报废。

4)铸件尺寸和几何形状应符合图纸规定,铸件尺寸公差及加工余量应符合GB/T6414。

三.表面质量:1.铸件表面粗糙度应符合GB6060.1铸造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规定。

2.铸件需抛光加工的表面按GB6060.4的规定执行。

3.铸件需喷丸,喷砂加工的表面按GB6060.5的规定执行。

4.铸件不允许有裂纹,欠铸,疏松,气泡和任何穿透性缺陷。

5.铸件不允许有擦伤,凹陷,缺肉和网状毛刺等腰三角形缺陷。

6.铸件的浇口,飞边,溢流口,隔皮等应清理干净,但允许留有痕迹。

7.螺纹孔内起始旋入四个牙距之内不允许有缺陷。

8.在不影响铸件使用的条件下,当征得需方同意,供方可以对铸件进行浸渗和修补(如焊补,变形校整等)处理,经修补处理后的压铸件应做相应的质量检验。

9.铸件内表面表面粗糙度为:25um。

10.铸件非加工表面及加工后表面,允许有:1)在非加工表面上,单个孔洞的最大直径不大于3mm,深度不超过壁厚的1/3。

在安装边上不超过壁厚的1/4,且不大于1.5mm。

铸件检验标准

铸件检验标准

铸件检验作业指导书1 目的为了有效控制铸件质量。

2范围适用于所有铸件的来料检验。

3 职责本作业指导书由品质部部长签合,分管副总批准。

4 引用标准GB/T 2828.1-2003/ISO 2859-1︰1999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5 工作程序5.1铸件交检随附资料5.1.1每次浇铸时需保留铸造试棒两支(一支品质留档,一支计量检验)规格:Ф30X200mm,请标明型号 HT250/HT300及炉号。

5.1.2铸件化学成分检测报告;5.1.3机械性能检测报告(抗拉强度);5.1.4铸件硬度检测报告;5.1.5金相组织分析报告;5.2尺寸检验检验工具:卷尺依据:设计图纸尺寸,公差参照:CT115.3 外观检验5.3.1直线度。

(在同一平面上任意600mm范围内,直线度偏差不大于2mm)。

5.3.2扭曲变形。

(在每1000mm范围内,扭曲量不超过2mm)。

5.3.3错位。

(外漏非加工面产生错型后,应打磨成小于10゜的斜坡面)。

5.3.4铸件表面不能有裂纹,气孔,砂眼,缩孔,夹渣等其他降低结构强度或影响切削加工的铸造缺陷。

5.3.5清理。

(去除多余浇注冒口,飞边和毛刺)。

5.4底漆(防锈漆)在除锈和内外清理干净后涂以防锈底漆,底漆应喷涂均匀,不应有起皱,堆积,流挂,露底等现象。

5.5铸件要求5.5.1铸铁件表面需留有铸造编号,物料编号;5.5.2铸件驰力退火:至少24小时以上,若有其他要求时,应另立标准规范。

1)加温区:由室温以每小时不大于80℃持续加温至600±25℃止。

2)恒温区:以600±25℃的温度煲温3小时以上。

3)炉冷区:由600±25℃的温度,以每小时30±10℃持续降温至200℃以下。

4)空冷区:低于200℃以后出炉,采取空气自然冷却。

铸件检验标准

铸件检验标准
5、铸件
为保证铸件的表面质量,检验要求一般规定如下。
在铸件上不允许有裂纹、通孔、穿透性的冷隔和穿透性的缩松、夹渣缺陷。
铸件非加工表面的毛刺、披锋、粘砂应清理至与铸件面同样平整。
铸件待加工表面,允许有不超过加工余量范围内的任何缺陷存在,但裂纹缺陷应予清除。
a)为铸件生产和管理部门提供质量信息;保证产品质量。
b)铸件的检验主要包括铸件表面质量检验、铸件内在质量检验以及铸件质量的综合鉴定。其中,铸件的表面质量包括铸件的表面缺陷、尺寸精度、质量偏差、表面粗糙度等。
4:铸件外观质量的检验
检验的依据是铸件的有关标准、技术条件和图样。铸件的表面质量主要包括铸件的表面缺陷、尺寸精度、质量偏差、形状偏差、表面粗糙度和铸件表面清理质量等多方面内容。
对铸件铸造缺陷的一般要求为:
铸件不允许存在裂纹、冷隔和浇不足等铸造缺陷;
当铸造缺陷位于铸件的加工面上,通过机械加工余量可以去除时;
在非加工面上,缺陷的深度不超过铸件该处厚度的1/10~1/5时(重要铸件或铸件的重要部位取小值,一般铸件或铸件的一般部位取大值)
铸件质量检验是铸造生产的重要工序,其主要职能是:
a) 合金浇铸温度过低,流动性差。
b)浇铸过程曾有中断,浇铸系统的形状和尺寸不合适。
错箱
铸型在分型面上错开
上、下模未对正,砂箱定位销不准,合箱时上、下箱有错动。
浇不足
铸件未浇满
浇铸温度太低,浇铸速度太慢或浇铸中曾有中断,浇口位置开设不当或浇口太小。
包砂
铸件中夹有一层薄砂壳或铸件表面有一条沟槽
金属液冲刷型壁的时间太长,造型材料中粘土的收缩性大,大平面铸件一般容易产生包砂。
铸铁件检验规范
3.
铸件出现铸造缺陷后,并非都是废品,应根据铸件的具体技术要求判断,判断原则如下:

铸件外观质量验收规程

铸件外观质量验收规程

铸件表面质量验收规程编制:审核:批准目录1、目的 (2)2、适用范围 (3)3、引用标准 (3)4、验收方案及检验频次 (3)5、验收项目及标准 (3)5.1铸件表面缺陷的检验 (3)5.1.1表面缺陷检验一般要求 (3)5.1.2铸件外观质量等级 (4)5.1.3检验方法 (5)5.2 铸件尺寸的检验 (5)5.2.1铸件毛坯尺寸公差 (5)5.2.6铸件尺寸检验的规范 (8)5.2.7铸件尺寸的检验方法 (9)5.3 铸件重量检验 (9)5.4 表面粗糙度检验 (9)5.5 表面清理质量检验 (11)6、其他验收要求 (11)1、目的为加强本公司对外协铸件的质量控制,保证本公司产品的外观质量及加工性能,特制订铸件表面质量验收规程。

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采用砂型铸造,黑色和有色合金铸件的外观质量验收,包括表面缺陷、尺寸精度、重量偏差、表面粗糙度的验收。

3、引用标准(1)JB/T 5000.4-2007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4部分铸铁件(2)JB/T 5000.6-2007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6部分铸钢件(3)GB6414-1999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4)GB/T6060.1-1997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5)GB/T15056-1994 铸造表面粗糙度评定方法。

(6) Q/XC5101-2001 铸铁件通用技术条件。

(7) Q/XC512-90 有色合金通用技术条件。

4、验收方案及检验频次4.1表面缺陷项目为全检项,样件首检和批量供货,均要进行逐个检验,检验频次为100%。

4.2关键尺寸实行100%全检,非关键尺寸抽检10%。

4.4重量偏差与表面粗糙度的验收根据具体技术要求执行,无要求时可不做检验。

5、验收项目及标准铸件的表面质量主要包括铸件的表面缺陷、尺寸精度、重量偏差、形状偏差、表面粗糙度和铸件表面清理质量等。

5.1铸件表面缺陷的检验5.1.1表面缺陷检验一般要求(1)铸件非加工表面上的浇冒口应尽可能清理得与铸件表面同样平整,加工面上的浇冒口残留量应符合技术要求,若无要求,则按表8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铸造件通用
检验标准
前言
铸造件的检验,以图纸为依据,如本标准与图纸不符,以图纸为检验标准。

为了使检验工作走向标准化,加强中间过程质量控制,特制定本检验标准。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压铸件及机加工的检验、验收。

2.引用标准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标准的条款.本标准发布时,这些引用标准均为有效版本.所有标准将进行修定,因此,鼓励依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尽可能采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
GB4054—83 金属涂覆层外观分级
GB/T 9286—88 色漆和清漆划痕试验
GB/T 6739—96 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
GB/T 1733—9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GB/T6742—93 漆膜弯曲试验(园柱轴)
GB/T1732-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GB/T1771—91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污性能的测定
GB 5267—85 螺纹紧固件电镀层
GB 2792—81 压敏胶带180°剥离强度测定方法
GB5935—86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的孔隙率测试方法
GB6463—86 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厚度测量方法评述GB10125-9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5270-86 金属覆盖层结合力及脆性测试
GB/T1182-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GB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3.目的
3.1确保压铸件判定的统一标准;
3.2指引QC检验,将所有检验动作标准化。

4.定义
磨花/磨痕:产品表面由于摩擦而造成的擦花痕
刮伤/划伤:产品表面由于与尖硬物摩擦而造成的刮痕/划痕。

刀痕:因用锉刀或机加工时刀具所留下的痕迹
砂带痕:因用砂带打磨所留下的痕迹
拉模伤:顺着出模方向遗留在铸件表面上的拉伤痕迹。

凹陷:平滑表面上凹瘪的部分或者成型过程中填充不完整的部位
压伤:切边模冲压或机加工时挤压所留下的痕迹
碰伤:产品表面,边角受碰撞引起的变形痕迹
顶针印:铸件表面由于模具顶针而形成凸出或凹下的痕迹
行位印:铸件表面由于模具抽芯/镶块而形成凸出或凹下的痕迹
冷隔:金属流对接未完全熔合形成的不规则下陷线性纹路,在外力作用下有发展趋势可能
冷纹:肉眼可见与金属基体颜色不一样的纹络,无发展趋势
印痕:铸件表面由于模具型腔磕碰挤压而形成凸出或凹下的痕迹
流痕:表面上用手感觉得出的局部下陷的纹路,无发展趋势
孔穴:气孔,缩孔和夹杂物等缺陷所形成的孔洞
针孔:喷涂时表面产生的像针尖一样的小孔
缺料/崩缺:外力敲击水口或切边模产生的缺损
裂纹/裂痕:模具表面有呈直线状或波浪形的纹路,狭小而长,在外力的左右下有发展趋势
龟裂纹:模具型腔表面龟裂形成的产品表面凸起或凹陷痕迹
披锋:压铸件在分型面边缘出现的薄片
毛边:边缘轮廓上因涂料堆积出现的边缘涂层不整齐现象
斑点/麻点:产品表面形成的凸起颗粒或突出性杂物
污点/脏点:颜色与正常表面不一致的色斑印迹
气泡:涂层覆盖部分气体在烘烤时产生的泡状凸起缺陷
桔皮/橘皮:涂层表面呈现出许多半圆状高低不平的桔子皮形状突起,易造成脱落起皮
色差/异色:产品与色板的颜色差异
露底/掉漆:局部无涂层或涂层缺失/覆盖不平露出底材
积漆/溢漆:表面有较多漆团或漆点
烧焦/发黄:喷涂烘烤不良造成表面留下的烧痕迹
少漆/薄漆:喷涂不到位或涂层流动而造成的厚度不均匀
补漆:因涂层损伤而用涂料所作的局部遮盖补救
A 级面:指该表面位于工件或组装后经常看到的外表面,或客户日常操作能近距离视角接触,并直接正视关注的产品表面和商标文字和图案丝印表面
B 级面:指该表面位于工件或组装背面,或不经常看到但在一定条件下能看到的面,或客户不明显关注的外观表面,或不易被客户直接视角接触正视的外部表面
C 级面:指该表面位于工件或组装不可视面,或客户一般不易观察并关注到的内外部表面,或只有在装配过程中才能看到的面,或经其他工件覆盖需拆卸才能被客户直接视
角接触正视的内外部表面
5.内容
5.1外观检验
5.2性能检验
5.3包装防护标识
5.4机加工尺寸选用下表中等级-M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