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服饰的演化史
服装详细演变历史
![服装详细演变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d7bacdf033687e21ae45a9a9.png)
服装详细演变历史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中国服装演变历史原始社会服饰起源原始人的衣服材料:兽皮装饰:兽齿、鱼骨、石珠、海贝旧石器时代采用兽皮、植物等天然材料,发明了原始的缝纫工具——骨针新石器时代创造了纺纱织布的工具,利用植物纤维编织成衣料,为制作成型的服装创造了条件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我国古代服饰制度的建立时期,也对后代有深远影响。
华夏族服饰的特点是上衣下裳。
下身穿的裳实际是裙,而不是裤。
右衽窄袖周代始创深衣制上衣下裳分开剪裁再在腰部缝合的长袍,称深衣制袍服。
根据衣襟的曲直,有曲裾袍喝直裾袍之分。
通常作为礼服穿着。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印花技术发明于战国。
战国楚简上出现了“绮”字。
尔后各朝都有织造,规格和花样愈益丰富。
锦绮,向被视作高级织品,不少朝代对服用对象作了限制。
春秋战国时期有菱花织锦、深棕地红黄菱纹锦、朱条间花对龙对凤纹等。
战国曲裾深衣直裾单衣出现上衣下裳缝制在一起的袍(深衣:1后领下凹,前为三角交领。
2两袖平直宽袖口短袖筒。
3长垂袖,袖摆宽大。
)纹样以:菱形,方棋纹,几何,草龙草凤纹为主,礼服用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象征高贵)。
平民服装以浅色系为间色。
秦以玄(黑)色为主正色,并制做了冕(政物礼服)。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的衫裙魏晋时期的妇女服装,都以宽博为主,其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
当时妇女的下裳,除间色裙外,还有其它裙式。
本图为宽袖对襟女衫、长裙穿戴展示图及穿对襟子衫、花纹长裙的妇女(北朝陶俑)魏晋南北盛行蜡染印花绵布。
帔始于晋朝,形似围巾,披在颈肩部,交于领前自然垂下裤褶北方各民族多游牧民族,善骑射,常年涉水草,故以衣裤为主,即上身着褶,下身着裤。
史称“裤褶服”。
其服式如汉族长袄,对襟或左衽,腰间系革带,也被汉族军队所用,在裤管处膝盖下紧紧系扎,史称“缚裤”,方便利落。
原始社会的服饰设计介绍
![原始社会的服饰设计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5d02b5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1.png)
原始社会的服饰设计介绍在一千万年以前,腊玛古猿开始了向人类演化的路程, 后来人的祖先南猿从古猿中分化出来。
在南猿向现代人的演化过程中, 猿的毛化逐渐退化和消失, 人的特征日渐明显,猿的生活习性的改变使其御寒、选择栖息之地的能力降低或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限制, 人们开始用树叶草枝遮身, 后来逐渐知道“寨木茹皮以御风霜, 綯发冒首以去灵雨”, 才开始用狩猎所得的兽皮、羽毛来裹身御寒。
《礼记·王制》称:东方曰史, 披发文身;南方曰蛮, 雕题交趾;西方曰戎, 披发衣皮;北方曰狄, 衣羽穴居。
这就是人类向服饰迈出的第一步, 也是服饰最初产生的原因。
人类在从猿向人转变初期, 服饰在形式上没有什么标准, 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进入仰韶文化时, 由于原始农业的出现和发展, 纺织业开始发展。
开始进入了原始文明社会。
《易·系辞下》中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开下, 盖取之‘乾坤’, 乾坤有文, 故上衣玄, 下裳黄……”此句中的“天下治”指原始社会的人与人之间活动是有秩序的进行, 因而天下治, 此时就不再像以前那样随意披着一件无任何形式的衣服,开始有了形式上的讲究。
常言道“衣食住是生活三要素”。
就“衣”而论,服装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作为“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是“历史的决定性因素”,不可等闲视之。
中华民疑素有“衣冠王国”和“礼仪之邦”的美德,我们的先民们遭过天与地、衣与礼的有机结合,喝响了一曲曲服饰的颂歌。
不同风格的衣装都与“礼”有着深刻的联系。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俗和不同宗教信仰影响下的服饰,汇成一条五彩斑斓的历史长河。
原始服饰作为人类服饰发展史的起源, 显现出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也为后世的服饰演变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造型、材料、色彩文化等方面对原始社会的服饰设计特点进行介绍。
一、原始服装的款式造型比较简单它一般主要包括贯头式与披围式两种, 从外观视觉上给人以简洁、大方的自然效果。
简述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过程
![简述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f59c88f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2.png)
简述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过程
1. 原始社会时期
在中国古代,原始社会时期是人类开始利用兽皮、树皮等材料制作简单衣物的阶段。
这时的服饰以遮体为主,主要通过绑扎、缝合等方式完成。
2. 商代和西周
随着社会的发展,商代和西周时期的服饰逐渐丰富起来。
贵族开始着重强调服饰的华丽和装饰性,如华美的礼服、龙纹图案等。
此时期还出现了襦裙、对襟长袍等常见的服饰形式。
3.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服饰风格多样化,各个国家的特色得以展现。
其中,齐国的袍褐、燕国的袍裘、楚国的襦裙等都属于典型代表。
此时期也开始有丝绸的使用,为服饰增加了华贵感。
4.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服饰演变的重要阶段。
统一的中山装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并成为后世的基本服饰模式。
同时,汉朝还对服饰进行了规范和区分等级的制度。
5.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逐渐趋于宽松、舒适和简洁。
与此同时,由于外来民族文化的影响,胡服、胡骑等元素也开始融入到服饰中。
6. 唐宋元明清
唐宋元明清时期,服饰继续演变,丰富多样。
尤其是明清时期,宫廷服饰和士人服饰有了更加明显的区别,细节设计更加精致。
7. 近现代
到了近现代,西方服饰文化开始影响中国。
传统与时尚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同时,民族服饰也逐渐受到重视,展现出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服饰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这些服饰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也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意识。
服装发展历程
![服装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51043c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5.png)
服装发展历程服装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远古时期。
最初,人们只是以动物皮毛或植物叶子等作为身体的覆盖物。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开始发展出更加复杂的服装。
在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制作简单的服装,如兽皮裙和兽皮外套。
这些服装主要用来保护身体免受自然环境的伤害,并提供基本的温暖。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开始种植棉花和麻等植物,制作布料。
这种用植物纤维制成的服装更为柔软和舒适,因此逐渐取代了兽皮服装。
此外,人们还开始使用天然染料为布料着色,增加了服装的吸引力。
随着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各个文化开始产生独特的服装风格。
例如,古埃及人使用了紧身的裙子和镶有宝石的头饰。
古希腊人则穿着长袍和披肩,而古罗马人则喜欢穿着制作精良的长袍。
中世纪是欧洲服装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贵族阶层的服装更加华丽豪华,使用了丰富的刺绣和珠宝装饰。
与此同时,平民阶层的服装则更加朴素简单,以满足实用性需求。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服装制造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纺织机的发明使得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大量的廉价服装被生产出来,大众化的服饰开始普及。
同时,随着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不同地区的服装风格开始互相影响和交流。
20世纪以来,服装逐渐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各种不同的时尚风格出现,从传统的西装和连衣裙到街头时尚和潮流服饰。
新的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也为服装设计师提供了更多创作的可能性。
当今,服装不仅仅是一种身体的保护和覆盖物,更成为了个人表达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
人们通过服装来展示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同时也关注着服装的环保与可持续性。
服装发展历程不断演进,呈现出多样的面貌。
中国服饰发展史总结
![中国服饰发展史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4510b6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d.png)
中国服饰发展史总结中国服饰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随着时代的演变和文化的交融,中国服饰不断发展、演进,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以下是中国服饰发展史的总结内容:1. 新石器时代服饰(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600年):新石器时代是中国人类文明的起源时期,服饰简单朴素,多以兽皮、兽骨、竹简等为材料制作衣物。
在这个时期,服饰主要以保暖和保护身体为目的,没有过多的装饰。
2. 古代服饰(公元前1600年-公元1840年):古代服饰的发展主要受到周、秦、汉、唐、宋、明、清等朝代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服饰逐渐丰富,不再只是保暖的工具,注重美感和社会地位的体现。
例如,汉代的袍子和襦裙成为了主要的服饰,唐朝时期的华丽服饰展现了盛世的豪华。
3. 民国时期服饰(1912年-1949年):民国时期的服饰带有现代化和西方化的影响。
随着国家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服饰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西装和长袍成为了主流。
随着电影和音乐的兴起,时尚和潮流开始影响人们的穿着方式。
4. 当代服饰(1949年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崛起和独立性的增强。
在当代中国,服饰的发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国际化、经济发展和年轻人对时尚的追求。
中国传统服饰和西方服饰不断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例如汉服复兴运动以及中国设计师在国际时尚界的崛起。
总的来说,中国服饰发展史展现了中国人民对服饰的追求和创新。
从简单的兽皮到华丽的汉服,从受到西方影响的民国时期到当代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中国服饰发展史见证了中国社会的演变和文化的传承。
中国服饰的演变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也是中国人民智慧和文化的结晶。
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中国的服饰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多样化的风格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历史长河中的服饰变迁
![历史长河中的服饰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d196c33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68.png)
历史长河中的服饰变迁服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服饰的形态、材质、色彩等方面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变化,也反映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一、上古时期的服饰上古时期的服饰主要是以纺织品为主,如衣服、裙子、裤子等。
这些纺织品主要以棉、麻等天然材料制成,穿着舒适透气,同时也能起到保暖的作用。
在这个时期,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服装的价值,服饰的穿着更多是出于实用的需要。
服饰的形态相对简单,颜色以单一色系为主,色彩较为朴素。
二、封建时期的服饰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时期的服饰逐渐走向多样化。
这个时期的服饰以丝绸为主要材料,因为丝绸质地柔软、色泽鲜艳、保暖性能好,受到了贵族阶层的青睐。
服饰的形态也逐渐变得华丽起来,出现了许多华美的衣服和头饰。
这个时期的服饰除了实用性外,更多的体现的是阶级差异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贵族阶层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服饰,而普通民众则只能穿着朴素的服装。
三、近代以来的服饰近代以来的服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纺织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种新型的纺织材料如尼龙、聚酯纤维等被广泛应用。
这些新型材料的出现,使得服装的形态和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开始追求个性化和时尚化,服饰的款式和颜色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服装的舒适性和环保性,越来越多的天然材料如棉、麻等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
四、未来服饰的趋势未来服饰的趋势将会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将会开发出更多的新型纺织材料和生产技术,为服装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同时,人们对于服装的需求和审美观念也会不断变化,未来的服饰将会更加注重舒适性、环保性和个性化。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会对服饰设计产生影响,未来的服饰将会更加包容和多元。
总之,服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服装简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服装简史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d1bb90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5.png)
服装简史知识点归纳总结服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服装不仅是为了遮体保暖,更是人们表达个性和社会地位的重要象征。
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中,服装风格和流行趋势也不断改变。
在本文中,我将对服装的简史进行知识点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人类服装的发展历程。
1. 早期人类的服装早期人类生活在野外,需要保护自己免受恶劣天气和野兽的侵袭。
因此,他们开始使用动物皮毛等材料制作衣物,用来遮体保暖。
最早的服装主要是为了生存需要而设计的,没有太多的装饰和款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服装开始有了更多的用途和形式。
2. 古代服装古代服装在各个文明中都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比如,在中国古代,男子常常穿着长袍和宽松的裤子,而女子则穿着褶皱的长裙和宽袖的上衣。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穿着简单的长袍和斗篷。
古埃及人则将服装视为一种象征,不同的服装款式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身份。
古代服装的设计和制作都受到当时社会和宗教文化的影响。
3. 中世纪服装中世纪是欧洲服装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代,欧洲的贵族和教士们开始注重服装的奢华和装饰,他们常常穿着华丽的长袍和披风,头戴高贵的头饰和面具。
而普通人则穿着简单的上衣和长裤。
在东方,中世纪的服装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比如日本的和服和中国的汉服等。
4. 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服装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代,服装开始出现更多的艺术元素和装饰风格。
人们开始注重服装的款式和质地,服装的设计和制作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具有浓厚的宗教和古典主义风格,充满了奢华和优雅的特点。
5. 近现代服装近现代是服装发展的高潮期。
在这个时代,服装的种类和风格开始变得多样化,受到不同文化和时尚的影响。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步,服装的生产和流通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人们开始注重服装的舒适度和时尚性,服装材料的选择和制作工艺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近现代服装的发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趋势,比如西服、旗袍、和服等,都是代表性的服装款式。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2b7bc5f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19.png)
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民族精神。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服饰经历了多次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样服饰文化。
一、远古时期的服饰远古时期,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中国人的服饰比较简单。
人们主要以动物皮毛制成的兽皮衣物为主要服装,这种服饰既能保护人们免受寒冷和野兽的伤害,同时也满足了生存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服饰开始发生变化。
二、古代朝代的服饰在中国的古代朝代中,每个朝代的服饰都有不同的特点,展现了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征。
汉朝时期,汉族服饰以褶裙和长袍为主,善于运用华美的刺绣和图案装饰。
隋唐时期,服饰更加注重宽松舒适,袖子宽大,多用花纹镶边,增加服饰的华丽感。
宋朝时期,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服饰趋于简约素雅,以礼仪规范为依据。
三、明清时期的服饰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服饰进入了一个极盛的时期。
明代的服饰更加注重对身份地位和社会等级的体现。
贵族尤其是宫廷中的服饰,充满华贵和庄重的色彩,大量使用绣花和龙凤纹饰,彰显出尊贵与威严。
清朝时期,满族文化对服饰的影响非常明显,褶裙、长袍和长褂成为主要的服饰元素,袍身的设计精美繁复,融入了许多民族特色,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服饰的严格要求。
四、现代时期的服饰演变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服饰开始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逐渐演变为现代的服装形式。
在20世纪初期,中国人开始穿着西式服装,服饰的款式、颜色和设计理念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然而,尽管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服饰依然占据重要的地位,并逐渐成为时尚界的宠儿。
总结中国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经历了远古时期的简单、古代朝代的丰富多样、明清时期的华贵庄重以及现代时期的演变四个阶段。
每一个时期的服饰都受到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今,尽管穿西式服装已经成为主流,但中国传统服饰仍然被人们所喜爱和传承,它不仅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中国古代服装的演变
![中国古代服装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9575592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a.png)
中国古代服装的演变中国古代服装从一开始的动物皮毛包裹,到后来的丝绸制成的华服,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历史演变。
以下是中国古代服装的演变。
1. 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前221年)夏、商、周时期,人们使用的主要是毛皮、树皮、草编等原始材料制成的衣服,也有使用麻、棉等植物纤维制成的衣服。
这些衣服形制较为简单,锅印图案不太常见。
战争时期,士兵们穿戴兽皮制成的战袍,同时也开始使用铠甲。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服装开始出现分别以天、地、人、物为主题的图案,同时也出现了交叉的条纹和方格等花样。
男性开始穿着腰带,也可以披上披肩。
同时出现了男女的两件式穿法,即上装和下装分离,形成了袍、裘、裤、襦、裙等式样。
革命时期,开始有铁制的盔甲,同时也开始出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罩衫。
3.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581年)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服装史上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
在秦朝时期,男性穿着统一式样、色彩、编制的衣服,女性则穿着以重重纹饰为主的华丽服饰。
而在汉朝时期,为了便于运动和活动,服装的形制趋向宽松,同时出现了更多的纹饰与花纹。
隋朝时期,袍、裤、衫、褂等式样比较单一,着装颜色以黑色和青色为主。
唐、宋、元时期的服装,以“斜裆裳”、“轻纱轻绮裙”、“景泰蓝夹纱袍”等为代表的华丽、精美、严谨的服装流行起来。
这些服装由于面料的制作技术能够更好的展示人们的身材,女性服装的合身程度已经非常高了。
同时,还出现了伞、炉、钟、箱、床等配饰,体现了人们对时尚和美的追求。
5. 明清时期(1368年-1911年)明清时期,服饰的流行更侧重于色彩与质地的变化。
在此期间,服装开始使用的主要面料是棉布、绸缎、缎子等,表现了人们对舒适度的追求。
明朝时期,官府制定了官服的定制制度,规定了服装的式样、色彩和图案等具体标准。
清朝时期,服装的表现更多地体现了儒家人文思想,整个人的形象开始朝向复古、柔美的方向发展。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服装的演变,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历史演变,表现出人们服饰和生活习俗的同时进化。
人类服饰与时尚演变
![人类服饰与时尚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efb344c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5.png)
人类服饰与时尚演变人类自古以来一直对服饰有着极大的关注和追求。
服饰不仅仅是为了保暖和遮体,更是展示个人品味、文化传承和社会地位的一种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类服饰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的时尚演变来探究人类服饰的发展历程。
1. 古代服饰的演变在古代,服饰是受到地域、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对服饰有着深远的影响。
早期的服饰以菱角罩和衣裙为主,形制简单,颜色以黑、白为主。
随着周朝的兴起,华丽的服饰开始出现,如华服、衮服等,这是五代之后才逐渐推广到百姓中去。
而在古埃及,服饰则以纱质裙子和颈饰为主,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亚洲风情。
2. 中世纪的服饰变革中世纪时期,欧洲开始出现了骑士文化和封建制度,服饰的种类和风格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贵族的服饰非常豪华,如派头结饰、长袍等,而平民则只能穿着简单的衣物。
此外,宗教信仰也给服饰带来了影响,如修道士的袈裟和修女的黑袍等。
3. 现代时尚的崛起进入现代社会,时尚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世纪初,时尚行业开始在巴黎等大城市兴起。
当时的时尚设计师们以突破传统、引领潮流为目标,将服饰设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随着服装制造技术的改进和流行文化的发展,服饰逐渐多样化,风格也更加多元化。
从高级定制到快时尚,从婚纱礼服到运动装备,人们的服饰选择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4. 时尚与环保的结合时尚产业的发展虽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随着环保意识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时尚产业。
有许多品牌开始推行减少浪费、使用可持续材料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等环保举措,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二手服饰市场的兴起也成为一种可持续时尚的重要途径。
5. 服饰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服饰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装扮,更是文化、地域和社会身份的象征。
各国的传统服饰经常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如中国的旗袍、日本的和服和印度的纱丽等。
服饰的历史与发展(一)2024
![服饰的历史与发展(一)2024](https://img.taocdn.com/s3/m/a1664d6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f.png)
服饰的历史与发展(一)引言概述:服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的文化、身份和审美观念。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服饰的历史与发展。
通过对服饰起源、古代服饰、中世纪服饰、现代服饰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服饰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一、服饰起源1. 早期人类的原始服饰:包括动物皮毛、树叶和植物纤维等的简单覆盖物。
2. 纺织技术的出现:织布技术的发展使服饰的制作更加精细和多样化。
3. 文化和环境对服饰的影响: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服饰的样式和风格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二、古代服饰1. 古埃及和古希腊的服饰:以长袍和斗篷为主,注重流线和装饰。
2. 中国古代的服饰:儒家文化对服饰的传统影响,包括华丽的宫廷服饰和以礼仪为核心的服饰制度。
3. 罗马帝国时期的服饰:丰富多样的颜色和图案,以体现地位和权力。
4. 日本古代的服饰:和服的发展以及不同阶层的服饰差异。
三、中世纪服饰1. 中世纪欧洲的服饰:贵族与平民的服饰差异,以及教会对服饰的规范和控制。
2. 骑士文化与盔甲制作:盔甲的设计和制作在中世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欧洲时尚的崛起:中世纪后期,服饰开始受到更多的审美追求,呈现出更多的细节和装饰。
四、现代服饰1. 工业革命对服饰制造业的影响:机械化生产推动了服饰的大规模生产和流通。
2. 时尚和流行文化的崛起:服饰成为表达个人风格和塑造身份的方式。
3. 可持续时尚的兴起: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对服饰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未来发展趋势1. 科技与服饰的融合:智能穿戴和可穿戴技术将为服饰带来新的功能和形式。
2. 自定义和个性化:高度定制的服饰和个人化的设计将成为主流。
3. 跨文化交流对服饰的影响: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浸润将促进服饰风格的多样性。
总结:通过对服饰的历史与发展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服饰在不同历史阶段和文化背景下的变化和影响。
从原始的简单覆盖物到现代的时尚和个性化,服饰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更是对个体和社会身份的重要表达方式。
服饰演变知识点总结
![服饰演变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3e7686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2.png)
服饰演变知识点总结一、服饰演变的定义服饰演变是指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服饰方面的风格和款式不断发生改变和演变。
服饰演变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变化,更是文化、历史和审美观念的反映。
通过服饰演变,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
二、服饰演变的历史1. 古代服饰演变在古代,服饰演变主要受到宗教、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在古埃及,人们穿着宽松的长袍和头巾,而在古希腊,男性则穿着短裤和外衣,女性穿着长袍。
古代服饰的演变主要体现在面料、款式和配饰的改变上,如古罗马时期的弯曲长袍和披肩,都是古代服饰演变的典型代表。
2. 中世纪服饰演变中世纪的服饰演变受到了封建社会的影响,封建贵族和教会对服饰的规定和要求成为了主导。
男性穿着长袍、披风和盔甲,女性则穿着长裙和头巾。
中世纪服饰的演变表现在材料的变化和款式的多样化上,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风格。
3. 近现代服饰演变近现代服饰演变受到了工业革命、文化交流和全球化的影响,服饰的流行和变化更加频繁。
从维多利亚时代的贵族服饰到现代化的时尚潮流,服饰的演变体现了人们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变化。
近现代服饰演变的特点是款式的复杂化和多样化,面料的改良和新材料的应用,配饰的丰富和多样化。
三、服饰演变的影响因素1. 社会环境不同的社会环境会对服饰的演变产生影响,如宗教、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服饰的款式和风格。
在西方,基督教的影响使得传统的礼服和学士服成为了一种流行和传统的服饰。
2. 科技发展科技的发展使得服饰的生产和加工更加容易和便利,不同的材料和工艺在服饰的演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如今,化学纤维和合成材料的应用使得服饰的性能和功能得到了提升。
3. 时尚趋势时尚界的潮流和趋势也对服饰的演变产生了影响,时尚杂志、时装周和名人名流都成为了服饰演变的推动力量。
不同的时尚品牌和设计师通过服饰的设计和推广,影响了大众的消费习惯和审美观念。
四、服饰演变的案例分析1. 中国汉服的演变汉服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服饰,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汉服的款式和风格得到了不断的改良和发展。
人类服饰的演化史
![人类服饰的演化史](https://img.taocdn.com/s3/m/4e83bc6958fafab069dc02a1.png)
人类服饰的演化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感性化了的人类文化发展史…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表征和成果,也具有精神文化的深刻意义——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慢地行进了几十万年。
我们的祖先在与猿猴相揖别以后,披着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难以计数的岁月,终于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从而创造出了这个物质文化;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
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religion believes,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的精神内涵具体对一个民族而言,从服饰的变迁上可以看出民族某些方面的文化精神的变化发展,这也是原始社会服饰(公元前21世纪之前)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
从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饰演化史的源头,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距今1.9万年左右)遗址中,发现有1枚骨针和141件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
证实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
中华服饰文化史由此发端。
对此主题研究的一个目的吧~~商周服饰(约公元前16世纪~前771年)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
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丝麻织物已占重要地位。
商代人已能精细织造极薄的绸子,衣料用色厚重。
西周时,等级制度逐步确立,周王朝设“司服”、“内司服”官职,掌管王室服饰。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分析,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周代已完整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
从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饰装饰虽繁简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
春秋战国服饰(公元前770~前221)春秋战国时期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
工艺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
人类服装的起源
![人类服装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719e38e68762caaedd33d472.png)
人类服装的起源
•5、宗教信仰说
• 相信万物有灵,对给人类带来疾病灾害的凶恶灵魂,需求躲避。辟 邪求安的形式就是在身体上佩挂饰物,这样既能保护自己不让恶魔 进身,又可取悦凶灵不再加害于身。
贝壳对有些部落来说,被认为具有驱除邪恶的力量
PPT文档演模板
人类服装的起源
• 综上所述,着装动机的学说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即物质 与精神两方面的需求,是人生理与心理需求中的保护功能 和表现功能。
• 植物是大自然最慷慨的赐予。在采集过程中,以草叶 和树枝捆扎在腰间以为裙子是很自然、合理的。
PPT文档演模板
人类服装的起源
• 《旧约全书·创世纪》中讲:人类始祖居住的乐园叫伊 甸园,亚当、夏娃在乐园内偷吃了禁果。伊甸园的位 置在哪?据考证就在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 底河,这一古老文明的区域孕育了服装--首先就是植 物裙。
• 如;用泥土、油脂或植物汁液 涂身来防晒和虫子叮咬等。发 明腹布、肚兜布把性器官保护 起来。
•中美洲泥塑人像服装
PPT文档演模板
人类服装的起源
•2、美化装饰说
• 原始人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刻制那美观、 细致的佩饰。
• 出于审美本能和种姓繁衍的目的,或者 出于部落识辨的目的,古代原始人以各 种能够想出来、做得到的方式来装扮自 身,以增加吸引力或区别于他人。
PPT文档演模板
人类服装的起源
•3、吸引异性说
• 这种说法与遮羞说正好相反,认为男女为了吸引对方,把身体的某一 部分装饰起来以突出其性别、激发性欲。
• 如:澳大利亚库克人全身赤裸,仅有项链和臀带;巴布亚人则用胡芦
套起生殖器官,目的在于张扬和炫耀。就像雄孔雀展开画屏般的尾羽
向雌性炫耀。
中国原始时代服饰发展史总结
![中国原始时代服饰发展史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2c55a5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0.png)
中国原始时代服饰发展史总结
中国原始时代服饰发展史可以总结如下:
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主要依靠自然界的物质制作服饰,如用兽皮、树皮等覆盖身体。
随着社会进步,出现了缝制衣物的技术。
新石器时代:出现了纺织技术,开始使用植物纤维制作衣物。
同时,出现了缝制衣物的技术进步,出现了裙装、上衣等不同款式。
夏商周时期:出现了丝绸的使用,丝绸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物品。
贵族阶层开始使用丝绸制作的服饰,丝绸成为统治者的象征。
春秋战国时期:服饰开始分层,社会地位高的人穿着丰富、华丽的服装,显示出身份和地位。
同时,出现了褶裙、埃及领等装饰元素。
秦汉时期:出现了汉服,成为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
汉服注重装饰的细节和各种配件的搭配。
随着统一的汉服流行,开始出现了服饰的规范和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风格多样化,丝绸仍然是主要面料,但也出现了棉布、毛织物等材料的使用。
装饰方面更加注重典雅和简约。
唐宋时期:丝绸生产技术得到发展,成为盛行的服饰材料。
唐代女性服饰多样化,注重宽松舒适。
宋代衣着趋于庄
重,强调品位和礼仪。
明清时期:丝绸仍是主要面料,但逐渐出现了棉布的广泛使用。
明代服饰以宽松为主,清代服饰则更加紧身,注重细节和配饰的华丽。
总的来说,在中国原始时代,服饰发展经历了从简单的覆盖身体到逐渐复杂的缝制衣物,然后到了分层、丰富多样的服饰风格。
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对美的追求。
人类服饰的演化史可直接使用.doc
![人类服饰的演化史可直接使用.doc](https://img.taocdn.com/s3/m/0f60bfb76294dd88d1d26b0a.png)
人类服饰的演化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感性化了的人类文化发展史…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表征和成果,也具有精神文化的深刻意义——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慢地行进了几十万年。
我们的祖先在与猿猴相揖别以后,披着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难以计数的岁月,终于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从而创造出了这个物质文化;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
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religion believes,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的精神内涵具体对一个民族而言,从服饰的变迁上可以看出民族某些方面的文化精神的变化发展,这也是原始社会服饰(公元前21世纪之前)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
从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饰演化史的源头,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距今1.9万年左右)遗址中,发现有1枚骨针和141件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
证实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
中华服饰文化史由此发端。
对此主题研究的一个目的吧~~商周服饰(约公元前16世纪~前771年)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
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丝麻织物已占重要地位。
商代人已能精细织造极薄的绸子,衣料用色厚重。
西周时,等级制度逐步确立,周王朝设“司服”、“内司服”官职,掌管王室服饰。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分析,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周代已完整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
从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饰装饰虽繁简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
春秋战国服饰(公元前770~前221)春秋战国时期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
工艺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
汉族服饰发展史
![汉族服饰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ca9e266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1.png)
汉族服饰发展史
汉族服饰的发展历程悠久且丰富,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历史阶段:
商朝:早在商朝,就已经确立了衣冠制度,不同的样式代表不同的阶级。
周朝:西周时期,服饰制度逐渐完善,并形成了以“天子冕服”为中心的章服制度。
战国时期:出现了“深衣”,将上衣和下裳连在一起,下摆不开衩口,而是将衣襟接长,向后拥掩,即所谓“续衽钩边”。
秦汉:秦汉全国统一,汉服也趋向一致,不过只针对颜色做了统一。
汉代开始出现“曲裾”,包裹全身,一圈圈绕起来,总体显得华贵精致。
魏晋南北朝:魏晋比较的杂,南北交融,战火连天,百家争鸣,所以在当时服装形制很多,难以全部考证。
唐朝:唐朝,各种仙女心水的齐胸就出现了,毕竟家国安康,乐呵呵的唐朝小姐姐们成功吃的圆润了很多,为了显瘦,齐腰裙系的越来越高,袖子也越来越长,盖住整只手,最后裙子提到了胸以上,出现了“齐胸襦裙”。
宋朝:宋制可以说是非常好看并且日常了!大概是汉服历史中最接近现代服饰的,褙子,宋抹,宋裤和宋垮,比甲也是在这时出现的。
明朝:明朝对服饰礼仪极其看重,其形制也很有特点,琵琶袖,马面裙,长袄子,短袄子,不管是西汉的"深衣",还是唐宋的"交领袍",或是清朝"长袍",上衣总是以右衽为特点。
现代:现代汉服在以正规汉服制式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元素,走出了不一样的时尚风。
中国服装史--先秦服装
![中国服装史--先秦服装](https://img.taocdn.com/s3/m/76d6110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4.png)
中国服装史--先秦服装第一节中华服饰的起源1、服装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4-5百万年前,猿人→智人(河套人、欧洲的尼安德塔人),智人阶段人开始用兽皮裹身御寒,这是人类向创造衣服迈出的第一步。
2、中华原始服饰的发祥期旧石器晚期(5-6万年)智人演化到现代人阶段,石器工具大发展,距今25000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时期,是中国服装史的发祥期。
此时已用骨针缝制衣服并用兽牙、骨管、石珠作成串饰进行装扮。
3、中华原始服饰艺术初度辉映-新石器时代(1)纺织衣料的发明创造麻布葛布毛织品(2)独具特色的服装配套原始社会的服装大体在母系氏族的繁荣时期形成配套:冠帽、衣裳、套裤、护腿、鞋靴、发式、首饰、纹彩等。
4、中外服饰起源说(1)保护说(2)美化装饰说(3)象征说(4)纽衣说劳动拉重物方便,在身上系结纽带引起的(5)遮羞说第二节中国服饰制度的形成与完备时期【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了解中国奴隶社会时期服饰的发展和特点、形成与完备,掌握奴隶社会服饰文化的背景,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
【教学内容】1、奴隶社会服饰文化的背景2、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王权的标志——“十二章”服饰纹样3、形成与完备时期(一)夏朝——服饰制度的形成时期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使国家进入奴隶社会,夏朝从夏禹算起,到夏桀灭亡,共传了14代,17王,有四百多年历史。
成汤灭夏之后,建立奴隶制更加完备的商朝,共传17代,31王,约有六百年历史,直至公元前1027年,商纣王被周武王推翻。
周朝初建时,周都设在丰镐(今陕西),公元前770年,平王继位,将国都迁到洛邑(今河南),史书上将东迁前称西周,东迁后称东周。
西周王朝从武王伐纣至平王之父幽王被杀,共延续11代,12王,约二百五十七年。
东周王朝无力维持,只得任凭诸侯势力逐渐强大,结果形成大国争霸的动荡局面,前后经历三百年,因为鲁国史书《春秋》记载了从公元前8世纪到5世纪的历史,后人习惯称此段为“春秋时期”。
服饰的演变
![服饰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35d7aa8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c.png)
原始人将兽皮拼接成衣服用来御寒,新石器时代农业和纺织出现,人们开始用麻布缝,制衣服。
考古工作者发现,商周时期丝织染绣技术就已经开始走向成熟,发现了当时出现的提花织物,不仅质薄而且精密。
以封建制度建国的周朝,用严密的阶级制度对帝国进行巩固,制定了一套非常周密的礼仪规范社会,进而安定天下。
服装作为一种阶级标志,服装制度自然就成为了立政的基础之一,规定是非常严格的。
政治因素对美学思想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秦汉时代,是中国服饰色彩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将五行的观点融入服饰里面。
秦汉时期延续着战国时期的着装风格,但秦皇的文韬武略,也深深地影响着秦朝的服饰,朝着大气的方向演变。
隋唐社会中上层和殷实之家做衣服多用丝绸,并经多种工艺处理。
相对贫困的平民百姓虽然也可以用普通的素色丝绸,但麻布类织物仍是他们主要的衣服材料。
宋代官服面料以罗为主,官服又沿袭唐代章服的佩鱼制度,宋代官员公服、制服之外的日常便服,主要是小袖圆领衫和帽带下垂的软翅幞头,依然唐式,脚下却改着更平时起居的便鞋。
劳动人民的衣着变得更短,原因是生产虽有发展,生活却益加贫困。
农民和渔夫因而开始被称作"短衣汉子"。
元代是由蒙古人统治,所以元代的服饰也比较特别,以长袍为主。
汉官服式仍多为唐式圆领衣和幞头.蒙古族官员则穿合— 1 —领衣,戴四方瓦楞帽;中下层为便于马上驰骋,最时兴腰间多褶的辫线袄子(圆领紧袖袍,宽下摆、折褶、有辫线围腰)、戴笠子帽。
明代政权建立后,曾力图消除元代蒙古族服制对汉族的影响,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
明代政府非常重视农业,推广植棉,棉布得到普及,普通百姓的衣着也得到了改善。
明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为正色,明朝皇帝多穿红色龙袍。
明代官员的主要首服沿袭宋元官帽而稍有不同。
皇帝戴乌纱折上巾,帽翅自后部向上竖起。
明代普通百姓的服装或长、或短,或衫、或裙,基本上承袭了旧传统,且品种十分丰富清取代明朝,即以暴力手段推行剃发易服,按满族习俗统一男子服饰。
服饰的发展历程
![服饰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5b2d835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0.png)
服饰的发展历程
人类对服饰的需求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最初的时候,人类主要使用动物皮毛来保护自己。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用树叶、树皮和其他天然材料制作简单的遮盖物来保暖和保护身体。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服饰的作用也逐渐从保护身体转向了社交和身份的象征。
在古代文明中,如埃及、中国、希腊和罗马等,服饰开始被用于表示社会地位和财富。
统治者和贵族往往穿着豪华华丽的服装,以显示其权力和地位。
中世纪是服饰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社会分工的兴起促使了不同阶层的人们穿着不同款式的服饰。
贵族阶层穿着奢华的丝绸和贵重的材料,而平民阶层则穿着简单朴素的棉布或麻布服装。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服饰制造业开始工业化生产,使得服饰的生产速度和数量大幅提升。
大规模生产使得服饰变得可负担和大众化,人们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功能需求,开始追求时尚和个性。
20世纪初的时候,时尚产业开始崛起。
时尚设计师和时装品牌的出现为服饰注入了新的元素和风格。
不同的时尚潮流如迪斯科风、朋克风和波普艺术风等不断涌现,为服饰注入了更多的创意和个性化。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兴起,也对服饰业产生了重
要影响。
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关注可持续材料和生产方式,推出环保服饰。
同时,二手服饰市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使得服饰的循环利用得以实现。
总的来说,服饰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过程。
从最初的功能需求到如今的时尚和环保意识,服饰不断演变和创新,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服饰的演化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感性化了的人类文化发展史…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表征和成果,也具有精神文化的深刻意义——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慢地行进了几十万年。
我们的祖先在与猿猴相揖别以后,披着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难以计数的岁月,终于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从而创造出了这个物质文化;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
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religion believes,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的精神内涵具体对一个民族而言,从服饰的变迁上可以看出民族某些方面的文化精神的变化发展,这也是原始社会服饰(公元前21世纪之前)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
从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饰演化史的源头,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距今1.9万年左右)遗址中,发现有1枚骨针和141件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
证实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
中华服饰文化史由此发端。
对此主题研究的一个目的吧~~商周服饰(约公元前16世纪~前771年)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
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丝麻织物已占重要地位。
商代人已能精细织造极薄的绸子,衣料用色厚重。
西周时,等级制度逐步确立,周王朝设“司服”、“内司服”官职,掌管王室服饰。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分析,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周代已完整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
从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饰装饰虽繁简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
春秋战国服饰(公元前770~前221)春秋战国时期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
工艺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的衣着,上层人物的宽博、下层社会的窄小,已成为趋势。
深衣有将身体深藏之意,是士大夫阶层居家的便服,又是庶人百姓的礼服,男女通用,可能形成于春秋战国之交。
深衣剪彩独特,衣与衫相连在一起,制作时上下分裁,中间有缝相连接,用途最为广泛,隆重程度仅次于朝祭之服。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颁胡服令,推行“胡服骑射”。
胡服指当时“胡人”的服饰,与中原地区宽衣博带的服装有较大差异,特征是衣长齐膝,腰束郭洛带,用带钩,穿靴,便于骑射活动。
秦汉服饰(公元前221~公元220)这一时期的衣料较春秋战国时期丰富,深衣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秦代服制与战国时无大差别,保持中国服饰深衣的基本形制。
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式。
不论单、绵,多是上衣和下裳分裁合缝连为一体,上下依旧不通缝、不通幅;外衣里面都有中衣及内衣,其领袖缘一并显露在外,成为定型化套装。
下着紧口大裤,保持“褒衣大裙”风格。
秦代服制,服色尚黑。
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的教训,对农民采取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
一般制度多无太大改变,冠服制度,也大都承袭秦制。
直至东汉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备的规定。
汉初,由于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这样的太平盛世。
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长足提高。
当时民间手工业最普遍的就是纺织业。
这一时期丝绸锦绣产量极多。
汉代的纺织工艺也达到很高的水平。
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张骞[qiān]奉命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陆路通道,成千上万匹丝绸源源外运,历魏晋隋唐,迄未中断,史称“丝绸之路”。
于是,中华服饰文化传往世界汉代有了舆服制度。
史书列有皇帝与群臣的礼服、朝服、常服等20余种。
服饰上的等级差别已十分明显。
主要表现在:冠服在因袭旧制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区分等级的基本标识;佩绶制度确立为区分官阶的标识。
汉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
汉代因为织绣工业很发达,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亮的衣服。
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
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相传汉朝赵飞燕被立为皇后以后,十分喜爱穿裙子。
有一次,她穿了条云英紫裙,与汉成帝游太液池。
鼓乐声中,飞燕翩翩起舞,裙裾飘飘。
恰在这时大风突起,她像轻盈的燕子似的被风吹了起来。
成帝忙命侍从将她拉住,没想到惊慌之中却拽住了裙子。
皇后得救了,而裙子上却被弄出了不少褶皱。
可是说来也怪,起了皱的裙子却比先前没有褶皱的更好看了。
从此,宫女们竞相效仿,这便是当时的“留仙裙”。
关于汉代服饰の几句后话:汉代创造的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使汉代人对人类生产能力持有乐观信心《中国美学思想史》说到“汉人继承了道家美学的基本思想,又舍弃了它的消极出世思想,吸取了儒家某些合理观点,注意了自然规律与人的目的的统一性,坚信广大的外部世界存在着无限丰富多样的美,人们应当积极地去发现、占有,享受这种美。
”此图为汉男子服饰魏晋南北朝服饰(220~589)魏晋和南北朝时期,等级服饰有所变革,民族服饰大为交融。
魏初,文帝曹丕制定九品官位制度,“以紫绯〔大红〕绿三色为九品之别”。
这一制度此后历代相沿杂而用之,直到元明。
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人民错居杂处,政治、经济、文化风习相互渗透,形成大融合局面,服饰也因而改易发展。
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袴褶渐成主流,不分贵贱、男女都可穿用。
女子衣着“上俭下丰”。
东晋末至齐、梁间,衣着为襦裙套装,原始于汉代,晋代时具有了上衣短小、下裙宽大的特色。
少数民族服饰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装。
鲜卑族北魏朝于太和十八年(494)迁都洛阳后,魏孝文帝推行华化政策,改拓跋姓氏,率“群臣皆服汉魏衣冠”。
原来鲜卑族穿着夹领小袖衣服,这次改革旧俗,史称“孝文改制”,使秦汉以来冠服旧制得以赓续,推动了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大体上仍承袭秦汉旧制。
南北朝各少数民族初建政权时,仍然按照本族的习俗穿着,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也开始穿着汉族的服饰。
中原人民的服饰,特别是便服、常服,在原有的基础上吸收不少北方民族的服饰特点,衣服的形式适体。
六朝的服饰,男子穿袍衫而低敞衣襟,女子则穿褂襦,杂裾双裙,甚是美观。
这个时期的服饰,可以参鉴《洛神赋》、《列女传》等图卷。
北朝的服饰,以合身的裤褶装、短袍衫,各式的靴子为特点,服装窄短,裙腰略微高提。
妇女的服装多以簪花、珠翠及各种花冠为点缀,进而导致宋代的凤冠定制。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服装史的大变动时期,这个时候因为大量的胡人搬到中原来住,胡服便成了当时时髦的服装。
紧身、圆领、开叉就是胡服的特点。
南北朝文士服饰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而统一,由战乱而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
隋唐时期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襦裙,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
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中唐时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较宽阔一些,其它无太大变化。
隋唐女子好打扮。
从宫廷传开的“半臂”,有对襟、套头、翻领或无领式样,袖长齐肘,身长及腰,以小带子当胸结住。
因领口宽大,穿时袒露上胸。
半臂历久不衰,后来男子也有穿着的。
当时还流行长巾子,系用银花或金银粉绘花的薄纱罗制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带上,再披搭肩上,旋绕于手臂间,名曰披帛。
女装男性化是唐代社会开放的表现之一,妇女穿着男装是当时一种时尚。
唐人善于融合西北少数民族和天竺、波斯等外来文化,唐贞观至开元年间十分流行胡服新装。
隋唐五代女士服饰隋唐五代男子服饰宋朝服饰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只是与传统的溶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给人的感觉是恢复中国的风格。
宋朝时侯的服饰宋朝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
当时退休的官员、士大夫多穿一种叫做「直掇」的对襟长衫,袖子大大的,袖口、领口、衫角都镶有黑边,头上再戴一顶方桶形的帽子,叫做「东坡巾」。
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
男服服饰:冕服:宋朝开始减少冕服的种类,大典礼穿非冕服的情形,就经常出现。
朝服:宋代在劲下加上特别的装饰谓之「方心曲领」。
公服:宋代以常服为公服。
女服服饰:礼服:其服色大致与唐代相同。
常服:均以大袖上衣,长裙、霞帔为常服。
明清服饰(1368~1911)明代以汉族传统服装为主体,清代则以满族服装为大流。
而两代上下层社会的服饰均有明显等级。
上层社会的官服是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
自唐宋以降,龙袍和黄色就为王室所专用。
百官公服自南北朝以来紫色为贵。
明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为正色,又因《论语》有“恶紫之夺朱也”,紫色自官服中废除不用。
最有特色的是用“补子”表示品级。
补子是一块约40~50厘米见方的绸料,织绣上不同纹样,再缝缀到官服上,胸背各一。
文官的补子用鸟,武官用走兽,各分九等。
平常穿的圆领袍衫则凭衣服长短和袖子大小区分身份,长大者为尊。
明代女性习惯在裙子外罩一件背子衫或是云肩。
凤冠霞帔是明代妇女的礼服,是后妃在参加祭祀等重大典礼时使用的服饰。
整个冠上缀着龙凤,搭配霞帔一起穿著。
明代较多使用的纽扣,主要用在礼服上,常服很少使用,明末时才有所普及。
民间用纽扣是受八旗兵的甲衣影响,同时也受到国外商品输入的影响,因此逐渐在衣服的领边和襟边普遍使用。
明代普通百姓的服装或长、或短、或衫、或裙,基本上承袭了旧传统,且品种十分丰富。
服饰用色方面,平民妻女只能衣紫、绿、桃红等色,以免与官服正色相混;劳动大众只许用褐色。
清王朝时,以暴力手段推行剃发易服,按满族习俗统一男子服饰。
顺治九年(1652),钦定《服色肩舆条例》颁行,从此废除了浓厚汉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
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清时则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
但官民服饰依律泾渭分明。
明朝男子服饰明朝女子服饰清代服饰(1368~1911)清代官服主要品种为长袍马褂。
马褂为加于袍的外褂,因起源于骑马短衣而得名,特点是前后开衩、当胸钉石青补子一方(亲王、郡王用圆补)。
补子的鸟兽纹样和等级顺序与明朝大同小异。
皇帝有时还赏穿黄马褂,以示特别恩宠。
影响所及,其他颜色的马褂遂在官员士绅中逐渐流行,成为一般的礼服。
四、五品以上官员还项挂朝珠,用各种贵重珠宝、香木制成,构成清代官服的又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