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货币》知识点整理
第1课 神奇的货币知识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
二是用于交换)2.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3.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只有使用价值(商品质量)好,才能顺利卖出商品,实现其价值。
5.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
主要经历了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金银成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等几个阶段。
6.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7.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8.货币产生时就具有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9.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10.流通手段:货币出现以后,货币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应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手段的区别。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11.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被保存起来,这时货币执行着贮藏手段的职能。
12.支付手段: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用来偿还债务。
高一政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商品1.商品的基本定义和条件①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
②商品必须用于交换(关键)。
【以交换为目的;正在交换中;一旦退出交换,进入消费领域就不再是商品,如已经买回来的商品,正在使用的商品】③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④需要购买的物品都是商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①自然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有用性)——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②社会属性:商品的价值(本质)——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格用来表现价值】③判断: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④性价比: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综合比较,“性”即使用价值,“价”即价值。
二.货币1.商品交换①.商品交换: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商品—商品),在长期的交换过程中出现了商品—货币(一般等价物)—商品的过程。
②.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观念上的货币;关键词:标价XX元,价格XX元】★价格:通过一等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举例:某件商品值50元。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现实的货币;关键词:购买,交易】★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公式:商品—货币—商品)③贮藏手段: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执行货币的贮藏手段的职能。
④支付手段: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地租。
【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⑤世界货币:在国际商品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
【主要是美元】三.纸币①纸币的优点: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②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过的。
★纸币总量不能由国家决定。
③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即一定时期内货币在买方与卖方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
第1课《神奇的货币》
(4)通货紧缩与通货紧缩的异同 :
①共同点: 都是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
含义不同; ②不同点: 原因不同; 危害不同; 解决方法不同
量不同;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社会生活。
讨 论:
深圳市体委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从上海购进一 批设施,总共150万元。假如你是这批设施的直 接承办人,你打算怎样把这批设施买回来?
10 大蒜 11 冬瓜 12 豆芽 13 蒿子杆 14 荷兰豆 15 红尖椒 16 胡萝卜 17 黄瓜 18 茴香
①
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 含义: 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② 原因:
③ 货币单位:
④价格的含义: ⑤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⑥ 何种货币:
偶然的物物交换
一斤木耳=三斤盐
扩大的物物交换
一斤木耳 =
= 一克银
(货币)
(价格)
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
货币产生之前: W1=W2
货币产生之后: W=G
W2形成交换价值
G形成价格
区别: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实物表现形式;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联系:两者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都以价值为基础,受价值的决定。
①
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 含义: 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1)成本低; (2)易于保管、携带、运输。 (3)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 1)发行的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讨论:纸币是不是发行得越多越好,国
家可不可以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商品价格总额 流通中所需 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速度
= =
待售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
1937年可买黄牛2头 1938年可买黄牛1头 1939年可买猪1头 1941年可买面粉1袋 1943年可买鸡1只 1945年可买鸡蛋2个 1946年可买固体肥皂1/6块 1947年可买煤球1个 1948年8月19日可买大米3粒 1949年5月可买大米2.45/10000000粒 一 百 元 元 法 币 的 购 买 力
神奇的货币知识点 整理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A、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B、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C、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两者关系:对立统一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没有用的物品人们是不会要的),作为商品,必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这是两者统一的表现。
B、对立表现在: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
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他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实现。
2、货币①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注: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A、基本职能:(1)流通手段,只需现实货币。
(2)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B、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2)支付手段,交钱与交换时间不同。
例:到银行取工资。
(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神奇的货币》知识点整理
《神奇的货币》知识点整理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3.货币的含义和本质?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一般等价物4.货币的职能?5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其他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5.纸币的含义,发行量?国家(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6、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通货紧缩: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7.经济收支往来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8.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支票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9.汇率变化p10(1).去年的货币价值=今年的货币价值*(1±升贬值率)即升值了——1+x%;贬值了——1-x%.今年的价值量=去年的价值量/(1±变化的劳动生产率).汇率变化对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一般来说,外汇汇率升高,本币贬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降低,进口商品价格提高,有利于鼓励出口,限制出口。
反之,外汇汇率跌落,外币贬值,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下降,出口商品价格上升,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4).汇率变动对一国资本流动的影响:外汇汇率升高,本币贬值时,会导致本国资金外流,但有利于外资的引进。
反之,当外汇汇率跌落时,本币升值时,则有利于刺激对外投资,但不利与外资的流入。
00美元换更少的人民币=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上升=美元汇率下跌=美元贬值0.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p10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効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
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①用于交换,②劳动产品(商品的判断条件)2.商品的基本属性①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有用性,自然属性,共同属性)②价值:都消耗了人的体力和脑力,几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社会属性,特有的本质属性)3.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价值的物质承担着,没有使用价值,即使在它上面花费大量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
4.商品交换发展的四个阶段①偶然的物物交换②扩大的物物交换③以一般等价值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④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5.货币的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本身就是商品,有价值。
②流通手段(购买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6.货币的另外三个基本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7.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8.对货币的要求:①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②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9.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10.流通手段与商品交换的区别: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作用,商品流通是货币与商品的交换方式。
11.纸币的产生:金银条块---铸币---纸币12.纸币的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13.纸币的含义;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14.纸币的本质:货币15.纸币的职能: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16.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17.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
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18.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账结算。
《神奇的货币》知识点整理
《神奇的货币》知识点整理第一神奇的货币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3货币的含义和本质?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一般等价物4货币的职能?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其他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纸币的含义,发行量?国家(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6、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通货紧缩: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7经济收支往来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8.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支票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9汇率变化p10(1)去年的货币价值=今年的货币价值*(1±升贬值率)即升值了——1+x%;贬值了——1-x%今年的价值量=去年的价值量/(1±变化的劳动生产率)汇率变化对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一般来说,外汇汇率升高,本币贬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降低,进口商品价格提高,有利于鼓励出口,限制出口。
反之,外汇汇率跌落,外币贬值,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下降,出口商品价格上升,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4)汇率变动对一国资本流动的影响:外汇汇率升高,本币贬值时,会导致本国资金外流,但有利于外资的引进。
反之,当外汇汇率跌落时,本币升值时,则有利于刺激对外投资,但不利与外资的流入。
00美元换更少的人民币=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上升=美元汇率下跌=美元贬值0.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p10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効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背诵知识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背诵知识点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商品及其基本属性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商品。
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劳动的交换。
2.基本属性:(1)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①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②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2)两种属性的关系: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②消费者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生产者为实现商品的价值要让渡使用价值。
任何人不能兼得二者。
二、货币1.产生:①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最初的物物交换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扩大的物物交换根本原因: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交换也就是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注意: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交换双方恰好都需要对方的商品。
③金银充当货币的优点: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
2.含义与本质①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本质: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区分:货币和一般等价物(是否固定,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3.职能:①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随着货币的产生而产生。
除基本职能外还有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②五项职能比较:价值尺度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观念上的货币(定价、标价、计价、售价、价格)流通手段现实的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购买、首付款、刷卡消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同时、现场交易、现场交付例如,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使用银行信用卡消费相当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而不是价值尺度职能。
支付手段现实的货币,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赊购赊销)、还债、缴税、租金、工资、利息等。
钱货不同时(需要一定期限完成),其特点是获得商品与给付价值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离。
高考政治《神奇的货币》知识点
2019年高考政治《神奇的货币》知识点2019年高考政治《神奇的货币》知识点一、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P5。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商品的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x价格水平)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4.纸币的产生和发展P6:(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一是由国家发行的。
如果不是本国国家发行的,就不是法定货币,而是伪币假币,在市场上不能流通。
制造假币的行为在各个国家都是犯罪行为。
二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
国家以前强制使用的而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
这两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含义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知识点(整理)精编版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A、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B、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C、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两者关系:对立统一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没有用的物品人们是不会要的),作为商品,必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这是两者统一的表现。
B、对立表现在: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
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他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实现。
2、货币①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注: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A、基本职能:(1)流通手段,只需现实货币。
(2)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B、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2)支付手段,交钱与交换时间不同。
例:到银行取工资。
(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高考政治《神奇的货币》知识点
高考政治《神奇的货币》知识点2019年高考政治《神奇的货币》知识点一、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代价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代价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商品的代价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代价,所以才华够根据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散出来稳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当贵金属金银稳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基本职能(代价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代价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别的一切商品代价巨细的职能。
货币执行代价尺度职能只需要看法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谋略公式P5。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代价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商品的代价总额=待售商品量x代价水平)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代价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4.纸币的产生和成长P6:(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成长,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度(或地区)发行的、逼迫使用的代价标记。
纸币本身没有代价,它只是取代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一是由国度发行的。
要是不是本国国度发行的,就不是法定货币,而是伪币假币,在市场上不能流通。
制造假币的行为在各个国度都是犯法行为。
二是国度现在正在逼迫使用的。
国度以前逼迫使用的而现在不再逼迫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
这两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通货扩张通货紧缩含义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提供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知识点整合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考点一:商品及其基本属性1.商品(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2)判定方法①定义法: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
②属性法:是否同时具备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即使用价值与价值。
③领域法:是劳动产品,关键看是否已经离开流通领域。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和物的关系。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特有属性(商品之外的东西不具有价值)、共有属性(凡商品定有价值)、社会属性(反映的是人和人的关系,即交换劳动的关系)。
(3)二者关系①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品牌是就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的,良好的使用价值是顺利实现价值的前提,因此,企业应当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打造自己的品牌,实现其价值。
②作为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可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生产者为了实现(获得)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而消费者为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付出价值,即一定数量的货币给生产者。
③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如阳光、自然雨水),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3.补充知识(1)商品是个历史范畴;劳动产品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物品是个永恒范畴。
(2)交换,可理解为买卖关系(销售、出售、交易、贸易等),即有买卖的目的或想法。
如待售的劳动产品,也是商品。
(3)废品、伪劣产品。
一般情况,二者因失去使用价值,所以不是商品,但如果被重新开发利用,具有了使用价值且被用于交换则为商品(如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就是商品)。
(4)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管生产商品的具体方式差别多大,都耗费了人的智力和体力,在这一点上是没有差别的。
(5)不同的商品需要交换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凝结了等量的价值。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知识梳理:;考点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1.满足商品的两个条件是什么,如何判定一个物品是;2.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什么?;(1)商品的使用价值能决定商品的价值吗?;(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吗?有价值的东西;(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能否说商品生;(4)商品交换实质上是什么?劳动;考点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1.什--------------------------------------------------------------------------------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知识梳理:考点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1.满足商品的两个条件是什么,如何判定一个物品是不是商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什么?(1)商品的使用价值能决定商品的价值吗?(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吗?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吗?(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能否说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能同时兼得商品的这两个基本属性?(4)商品交换实质上是什么?劳动考点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1.什么是货币?(货币与一般等价物主要区别:是否固定)2.货币的本质是什么?(一般等价物与普通商品的区别)3.人们为什么崇拜货币?(因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4.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1)为什么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2)价值尺度的含义,执行该职能时需要什么样的货币?做题时通过什么判定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标价,价格)(3)流通手段的含义,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什么样的货币?做题时如何判定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购买)流通手段(货币的职能)和商品流通(商品交换的形式,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的区别,商品流通和物物交换的区别,(4)特别注意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和支付手段先付或后付的区别(材料中出现支付不一定是支付手段)(5)了解货币还有其它哪些职能?考点3:纸币的含义与纸币流通规律1.什么是纸币?2.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吗?(价值符号)3.国家可以决定纸币的什么?不能决定什么?4.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5.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含义、表现和应对措施考点4:信用工具1.人们通常使用两种结算方式是什么?现金和转账2.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是什么?信用卡和支票3.信用卡的含义、使用范围和功能4.支票的含义和种类考点5:外汇和汇率1.外汇和汇率的含义2.如何判断汇率变动情况?(外汇汇率升高、跌落与外汇升值、贬值相一致,外汇汇率变动与本币汇率变动相反)考点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高一 政治生活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知识点细梳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必须是劳动产品;②必须用于交换。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理解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的特征: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理解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货币之所以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是由于货币是商品,本身有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表示为一定的价格);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现实的货币。
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4.了解货币的其他职能。
货币除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货币被用来偿还债务;支付工资、利息、税款、租金等)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5.了解纸币产生、含义、优点及发行规律。
产生:纸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含义: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不是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其本质是价值符号。
)优点: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发行规律: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及每种面值的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也不能任意发行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发行过多,超过这个限度,会引起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反之,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阻碍商品流通,易导致通货紧缩。
6.了解货币流通公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速度)通货膨胀: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2、贵族金属的特点:体积小、价值大、易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是商品)4、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职能和流通手段职能。
价值尺度是观念上的货币(标签),流通手段是现实中的货币(日常生活中的买卖行为)。
5、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6、纸币: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并强制使用的。
7、纸币的发行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8、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9、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10、汇率:又称汇价,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1、如果用100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本币的汇率下降。
12、外币的汇率与外币的币值同升同降,本币汇率与本币币值同升同降。
13、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有利于对外投资,不利于吸引外资……1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当商品的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商品短缺时,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出现“物以稀为贵”现象,即卖方市场。
3、当商品的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导致商品过剩时,销售者出现竞争,出现降价现象,“货多不值钱”,即买方市场。
4、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
6、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处于有利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神奇的货币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神奇的货币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用于描述交换的劳动产品。
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优质优价、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等说明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分立和价值的统一。
2.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的比较:异:①前者用于交换;后者不用于交换;②前者有价值,后者没有价值;③前者是历史范畴,后者是社会范畴。
联系:①与其都是劳动产品②都有使用价值③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3.货币的是从甘当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要素职能有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和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
其他手段:贮藏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和世界货币。
3.纸币:①含义: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面值(面额)≠纸币的购买力(纸币代表的价值,或者一般来说能购买商品的工业产品能力)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②特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纸币在流通中损害。
4.流通不锈钢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取决于哪些因素?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受规律支配。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成正比,同货币流通加速度成反比如果纸币首次发行过多,就可能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即通货膨胀的发生;如果纸币发行过少,则会引起物价下跌,社会需求不足,可能已引起通货紧缩的发生5.什么通缩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如何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是指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要减少货币的发行,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通货紧缩,表现为社会需求欠缺、物价水平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显现出来。
要增加货币的面世,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
(“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分币。
)6.结算:核算一定同样时期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情况。
分为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
7.常见的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的货币》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3.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一般等价物
4.货币的职能?
5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其他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5.纸币的含义,发行量?国家(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6、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
①通货膨胀:
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通货紧缩: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
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7.经济收支往来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8.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支票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9.汇率变化p10
(1).去年的货币价值=今年的货币价值*(1±升贬值率)即升值了——1+x%;贬值了——1-x%
.今年的价值量=去年的价值量/(1±变化的劳动生产率).汇率变化对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一般来说,外汇汇率升高,本币贬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降低,进口商品价格提高,有利于鼓励出口,限制出口。
反之,外汇汇率跌落,外币贬值,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下降,出口商品价格上升,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4).汇率变动对一国资本流动的影响:外汇汇率升高,本币贬值时,会导致本国资金外流,但有利于外资的引进。
反之,当外汇汇率跌落时,本币升值时,则有利于刺激对外投资,但不利与外资的流入。
00美元换更少的人民币=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上升=美元汇率下跌=美元贬值
0.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p10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
民币实际有効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