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现代治疗与控制目标

合集下载

中国二型糖尿病控制目标

中国二型糖尿病控制目标

中国二型糖尿病控制目标
中国的二型糖尿病控制目标主要是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脂水平等指标来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以下是常见的控制目标:
HbA1c: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对于一般的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应控制在<7.0%的范围。

对于老年人、合并有其它疾病的患者,可以适当放宽至<7.5%。

对于年轻且无并发症的患者,可以更加严格地控制HbA1c水平在<6.5%。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目标一般为4.0-6.0 mmol/L。

餐后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目标为<7.8 mmol/L。

血脂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总胆固醇应<4.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应<2.6 mmol/L,甘油三酯应<1.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应>1.0 mmol/L。

需要强调的是,糖尿病的治疗目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制定,并需要和医生密切配合,定期检查血糖水平,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糖尿病患者还需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综合管理来控制血糖水平。

控制糖尿病的理想目标

控制糖尿病的理想目标

龙源期刊网 控制糖尿病的理想目标作者:杨凯杰来源:《大众健康》2003年第01期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有许多糖尿病患者已能够做到长期坚持服药和定期到医院复查,但要问他们糖尿病控制的如何,是否达到了理想的目标,许多人还是一脸的茫然。

那么血糖应控制到多少才算理想,其他指标该达到怎样的数据心中才宽慰呢?达到了控制目标后,又该何时复查呢?现在我们就来详细说说。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应该力求两个目标:通过综合治疗积极控制血糖,使其达到理想水平;在控制好血糖的基础上,要力求阻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在这两个目标中,第一个是最根本的,尤为重要。

血糖控制指标可分为"理想"、"尚可"和"较差",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控制指标各有所不同。

如在空腹情况下,"理想"值为4.4~6.1毫摩尔/升(79~100毫克/分升);"尚可"为≤7.0毫摩尔/升(≤126毫克/分升);"较差"为>7.0毫摩尔/升(>126毫克/分升)。

而在餐后情况下,"理想"值为4.4~8.0毫摩尔/升(79~144毫克/分升);"尚可"为≤10.0毫摩尔/升(≤180毫克/分升);"较差"为>10.0毫摩尔/升(>180毫克/分升)。

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不断定期监测血糖,力求使其达到"理想"水平。

一旦出现"较差"就应立刻去看医生,请医生帮助查找原因并对血糖加以控制。

有些患者会问,在日常监测中,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哪一个更重要呢?肯定地说,餐后血糖更为重要,因为餐后血糖不仅能反映药物控制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餐后血糖的高低与并发症的程度最为相关,控制好这一段血糖就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一般讲血糖和尿糖应每周测1次,当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至每2~3周测1次,但最长也不要超过1个月。

了解中国型糖病防治指南中的血糖控制目标

了解中国型糖病防治指南中的血糖控制目标

了解中国型糖病防治指南中的血糖控制目标血糖控制目标是中国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关键内容。

通过血糖控制,可以有效地管理糖尿病,减轻病情及并发症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中国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血糖控制目标,包括目标的设定和达到目标的方法。

一、血糖控制目标的设定1. 个体化设定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合并症等因素,血糖控制目标需要进行个体化的设定。

指南建议大部分成年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 mmol/L之间,餐后血糖控制在4.4-10.0 mmol/L之间。

2. 分段设定指南将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标划分为三个阶段:临床诊断阶段、适应期阶段和巩固期阶段。

每个阶段的血糖控制目标有所不同。

(1)临床诊断阶段在糖尿病被临床诊断出来之后,血糖控制目标的优先级是控制空腹血糖。

其中,糖尿病1型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3.9-7.2 mmol/L,糖尿病2型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4.4-7.0 mmol/L。

(2)适应期阶段在临床诊断阶段的血糖控制目标达到后,可以进入适应期阶段。

适应期阶段的血糖控制目标更加严格,旨在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水平。

对于糖尿病1型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3.9-6.1 mmol/L,餐后血糖控制目标为3.9-8.0 mmol/L。

对于糖尿病2型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4.0-6.1 mmol/L,餐后血糖控制目标为4.0-7.8 mmol/L。

(3)巩固期阶段当适应期阶段的血糖控制目标达到后,可以进入巩固期阶段,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水平。

对于糖尿病1型患者,空腹和餐后血糖控制目标为3.9-7.8 mmol/L。

对于糖尿病2型患者,空腹和餐后血糖控制目标为4.0-7.8 mmol/L。

二、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患者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

根据指南建议,糖尿病患者的药物选择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包括患者的年龄、病情和合并症等。

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

2024中国糖尿病治疗指南

2024中国糖尿病治疗指南

2024中国糖尿病治疗指南
2024年中国糖尿病治疗指南是中国医学界发布的用于糖尿病治疗的
权威指南。

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内容。

首先,糖尿病治疗应以个体化为基础,根据患者的年龄、合并症、疾
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目标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其次,糖尿病治疗的目标是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
防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

血糖控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对治疗的态
度来确定,一般来说,血糖控制指标为空腹血糖3.9-7.2mmol/L,餐后血
糖小于10mmol/L。

其次,糖尿病治疗应采取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非药
物治疗包括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心理调整和教育指导等。

对于Ⅱ型糖尿
病患者,应首先采取非药物治疗,如果疗效不佳,可以考虑使用口服降糖
药物。

对于Ⅰ型糖尿病患者,应采用胰岛素治疗,在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后,可以考虑使用口服降糖药物。

此外,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和控制。

应避
免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应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植物蛋白等的食物,并控制饮食的总热量。

患者还应控制饮酒,戒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

最后,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和相关检查。


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可以进行常规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肾功能检查、血脂检查等,以及眼科、神经病学、心血管等专科的相关检查。

总而言之,2024年中国糖尿病治疗指南详细规范了糖尿病治疗的目标和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与进展。

中国2型糖尿病血压控制目标

中国2型糖尿病血压控制目标

中国2型糖尿病血压控制目标2型糖尿病血压控制是一个重要的治疗目标,因为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控制高血压能够减少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国2型糖尿病血压控制目标如下:1. 血压目标: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的目标值为收缩压(SBP)<130 mmHg和舒张压(DBP)<80 mmHg。

对于老年患者和有心脏疾病的患者,舒张压目标值可适当放宽至<85 mmHg。

2.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血压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该通过饮食控制、体重管理、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等措施来降低血压。

建议采用低盐饮食,限制钠的摄入量;适量增加膳食中的钙、钾和镁的摄入;加强有氧运动和适度的体力活动等。

3. 药物治疗:如果生活方式改变无法满足血压控制目标,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离子拮抗剂、ACE抑制剂、ARB受体拮抗剂和利尿剂等。

具体的药物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风险因素、肾功能和个体差异等因素来确定。

4. 管理高血压的其他方面: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应该定期检测血压,并进行血压监测。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肾功能、血脂、血糖和其他相关指标,以确定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5. 个体化治疗:考虑到患者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心血管风险,治疗方案应该进行个体化的制定。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肾功能和合并症等方面的信息,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应该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药物治疗,同时也应该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监测,以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

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

二甲双胍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双胍类药物主要是盐酸二甲双胍。双胍类药物主 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 低血糖。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二甲双胍作为 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使 HbA1c下降1%-2%并可使体重 下降。在 UKPDS 试验二甲双胍还被显示可减少肥 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单独使用二 甲双胍类药物不导致低血糖,但二甲双胍与胰岛 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低血糖发 生的危险性。 二甲双胍的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 应。双胍类药物罕见的严重副作用是诱发乳酸酸 中毒。因此,双胍类药物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血 肌酐水平男 >1.5mg/dL,女>1.4mg/dL 或肾小球滤 过率<60ml/min/1.73m2 )、肝功能不全、严重感 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在作造影检查使 用碘化造影剂时,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在 2型糖尿病 的自然病程中,胰岛 β-细胞功能随着病程的延长 而逐渐下降,胰岛素抵抗的水平变化不大。因此 ,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对外源性的血糖控 制手段的依赖性逐渐增大。在临床上常常需要口 服药间的联合治疗。
糖尿病的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是控制 2型糖尿 病高血糖的基本措施。在上述措施不能使血糖控 制达标时应及时采用包括口服药物治疗在内的药 物治疗。
男 性 >1.0(40mg/dl) 女 性 >1.3(50mg/dl)
<1.7(150mg/dl)
<2.6(100mg/dl) <1.8(70mg/dl ) <24 男 性<2.5(22mg/g) 女 性<3.5(31mg/g) <20μg/min(30mg/d) ≥150

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标

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标

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标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血糖控制。

合理的血糖控制可以预防并减缓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设置合适的血糖控制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1. 血糖控制目标的意义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的疾病。

通过合理控制血糖水平,可以减少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的发生。

血糖控制目标的设定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总血糖控制目标糖尿病的总血糖控制目标是指患者的整体血糖控制目标,通常以血糖指标HbA1c的水平来评估。

HbA1c是一种反映过去2-3个月内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常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情况。

根据不同的情况,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标可以有所不同。

对于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HbA1c的目标应该控制在7%以下。

这一目标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对于一些老年患者、存在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以及存在低血糖风险的患者,控制目标可以适当放宽至高于7%。

在制定总血糖控制目标时,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治疗风险。

3. 血糖控制目标的实施实施血糖控制目标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

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指导,并参与日常血糖监测和饮食调整。

医生则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进行定期的随访和评估。

血糖监测是血糖控制中的关键环节,一般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睡前血糖的监测。

通过监测血糖水平的变化,可以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饮食的摄入,使血糖保持在良好的范围内。

除了药物治疗和饮食疗法,适量的运动也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注意事项在血糖控制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a. 饮食控制:合理控制饮食摄入,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b. 药物管理:按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药物,遵循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方式。

c. 规律生活:确保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

近年来,糖尿病已经逐渐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全国的糖尿病发病率为3%左右,而在北京、上海等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中,糖尿病的发病率已达10%左右,给社会和个人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危害不仅是高血糖本身,而主要是会带来一系列的慢性并发症,例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及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各种并发症的致残和致死率都很高。

目前,已经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如果要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威胁,就必须尽可能地控制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治疗和处理糖尿病的最终目的,是使糖尿病病人保持血糖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经常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

其中,空腹和餐后血糖可以采用静脉血浆检测方法,这样较为准确;或者也可以用血糖监测仪来进行检测,这样较为简便。

空腹血糖反映一天中较低的血糖值,餐后血糖反映较高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能够反映近6-8周以来血糖的平均水平,是糖尿病控制的一个很好的监测指标,其正常值为<6.2%。

根据2002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制定的糖尿病控制目标,如果空腹血浆葡萄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8.0mmol/L,而且糖化血红蛋白<6.5%,则表明血糖控制良好。

如果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0.0mmol/L,而且糖化血红蛋白在6.5-7.5%,表明血糖控制一般。

如果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0.0mmol/L,而且糖化血红蛋白>7.5%,则表明血糖控制不佳,需要调整降糖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一、糖尿病的控制目标二、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三、糖尿病应该怎么预防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1、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老年人空度血糖可控制在7.8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可控制在11.1mmol/L以下,并由营养科医生进行营养指导饿坚持经常锻炼活动。

血糖空腹,4.4~6.1mmol/L,≤7.0mmol/L。

>7.0mmol/L。

非空腹,4.4~8.0mmol/L,≤10.0mmol/L >10.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160/95mmHg。

2、糖尿病的病理病症
2.1、多尿。

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2、多饮。

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3.1、典型症状: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

3.2、不典型症状: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不典型,仅有头昏、乏力等,甚至无症状。

有的发病早期或糖尿病发病前阶段,可出现午餐或晚餐前低血糖症状。

3.3、急性并发症的表现:在应激等情况下病情加重。

可出现食欲减退、。

糖尿病治疗的新进展

糖尿病治疗的新进展

糖尿病治疗的新进展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量日益增加。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生活负担和健康风险。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界对糖尿病的深入研究,糖尿病治疗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治疗的新进展,并探讨其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一、人工胰岛人工胰岛是一种新型的糖尿病治疗方法。

它通过将胰岛素泵与血糖监测仪连接在一起,实现了自动化的胰岛素输送和血糖监测。

人工胰岛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动态调整胰岛素的输送量,避免了血糖波动的发生。

研究表明,人工胰岛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并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二、胰岛移植胰岛移植是一种手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它通过将健康的胰岛组织移植到糖尿病患者体内,恢复患者的胰岛功能。

胰岛移植可以使患者摆脱胰岛素依赖,并改善血糖控制水平。

然而,由于胰岛移植需要供体胰岛组织,供体匮乏是目前该治疗方法的一大限制因素。

三、基因治疗近年来,基因治疗逐渐被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基因治疗通过改变患者基因的表达,修复或增强胰岛细胞的功能。

研究表明,基因治疗可以促进胰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提高胰岛素的分泌水平。

然而,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四、人工胰岛细胞人工胰岛细胞是一种新型的细胞治疗方法。

它通过将胰岛素产生细胞植入患者体内,替代功能缺失的胰岛细胞。

人工胰岛细胞可以自动分泌胰岛素,调节患者的血糖水平。

研究表明,人工胰岛细胞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并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五、远程医疗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逐渐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远程医疗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患者与医生之间的远程交流和病情监测。

患者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电脑软件与医生进行实时的血糖监测和咨询。

远程医疗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改善了患者的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糖尿病治疗的新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人工胰岛、胰岛移植、基因治疗、人工胰岛细胞和远程医疗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型糖尿病综合治理目标

2型糖尿病综合治理目标

2型糖尿病综合治理目标一、血糖控制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是综合治理的关键目标之一。

合理的血糖控制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一般来说,血糖控制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空腹血糖:一般应控制在7.0mmol/L以下,理想情况下应控制在6.1mmol/L以下。

2. 餐后2小时血糖:一般应控制在10.0mmol/L以下,理想情况下应控制在8.0mmol/L以下。

3.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一般应控制在7.0%以下,理想情况下应控制在6.5%以下。

二、血压控制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伴随疾病之一,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也是综合治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般来说,血压控制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血压水平:一般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理想情况下应控制在120/80mmHg以下。

2. 血压变异度:血压变异度较大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较高,应尽可能减少血压变异度。

三、血脂控制血脂异常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伴随疾病之一,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控制也是综合治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般来说,血脂控制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脂质,应控制在2.6mmol/L以下,理想情况下应控制在1.8mmol/L以下。

2.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应尽量升高至1.0mmol/L以上。

3.甘油三酯(TG):应控制在1.5mmol/L以下。

四、体重控制对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控制是综合治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般来说,体重控制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减轻体重:对于肥胖或超重的患者,减轻体重可以显著改善血糖、血压和血脂等指标,减轻胰岛素抵抗。

一般建议减轻体重5%~10%。

2.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避免久坐少动、戒烟限酒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控制体重和改善代谢指标。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及控制标准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及控制标准

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
• 增加胰岛素分泌量和速度:磺脲类、非磺脲类胰 岛素促泌剂
• 减少肝糖产生:双胍类 • 改变营养物质在消化道的吸收:糖苷酶抑制剂 •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噻唑烷二酮类、双胍类 • 减少胰岛素的降解:DPP-4抑制剂 • 增减葡萄糖的排泄:SGLT-2抑制剂
各类口服降糖药的作用部位
餐服用
磺脲类药物分类
• 第一代磺酰脲类 – 甲磺丁脲(Tolbutamide, D860) – 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
• 第二代磺酰脲类 – 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优降糖) – 格列齐特(Gliclazide,达美康) – 格列吡嗪(Glipizide,瑞易宁) – 格列喹酮(Gliquidone,糖适平)
• 第三代磺酰脲类 – 格列美脲(Glimepiride,亚莫利)
磺脲类
• 适用于尚有一定残存胰岛B细胞功能的患者。 • 临床上应用于经饮食于运动疗法血糖仍然控制
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 对空腹高血糖、餐后高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
有降低作用。 • 促进胰岛素分泌。
磺脲类
• 格列本脲(优降糖):2.5mg/片,每日剂量2.515mg,如5mg以上分2次口服
≥4.5 1.1-0.9
≥6.0 <0.9
甘油三酯(mmol/L) LDL-C
<1.5 <2.5
<2.2ຫໍສະໝຸດ ≥2.22.5-4.4 >4.5
IDF/WPR2002
胰岛素使用误区
误区一:打胰岛素会成瘾 误区二:能不用胰岛素就不用胰岛素,把胰岛 素留到最后再用 误区三:2型糖尿病患者,不必打胰岛素 误区四:用了胰岛素,用量会越来越大,不能 再回用口服药了 误区五:用胰岛素副作用大 误区六:胰岛素治疗费用昂贵误区七:胰岛素 注射非常不方便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和口服降糖药合理使用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和口服降糖药合理使用
60 复合事件发生率(%) 50 40 30 20
复合事件:非致死性心梗、中风或心血管疾病死亡、血运重建、截肢 常规治疗组(n=80):
35例发生85次事件
强化治疗组(n=80):
19例发生33次事件
10
0 0 12 24 36 48 60 72 84
P=0.007
96 随访时间(月)
• 综合控制指生活方式干预,及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微量白蛋白尿的药物治疗和阿司匹林作 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综合治疗
已有心血管疾病(CVD)或CVD极高危 ≥65岁,预计生存期5~15年 ≥ 65 岁,预期生存期< 5 年;低血糖高危人群;执行治疗方案困难 者等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内分泌代谢,2011;27(5):371-4.
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的制定依据
短 血 糖 长 低 无 病程 预期寿命 长 短 高 严重 血 糖
主动有氧活动(分钟/周)

≥150
*
:毛细血管血糖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
8
中国专家共识推荐: 成人2型糖尿病HbA1C个体化控制目标值
HbA1C水平 <6.0% <6.5% <7.0% ≤7.5% <8.0% <9.0% • • • • • • 适用人群 新诊断、年轻、无并发症及伴发疾病;勿需降糖药物干预者 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糖尿病 <65岁无并发症和严重伴发疾病 糖尿病患者计划妊娠 <65岁,口服降糖药不能达标合用或改用胰岛素治疗 ≥65岁,预期生存期>15年
一线药物治疗
二甲双胍
二线药物治疗
胰岛素促分泌剂 或 -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促分泌剂 或 -糖苷酶抑制剂 或 或噻唑烷二酮类 或 DPP-4抑制剂

糖尿病治疗的目标

糖尿病治疗的目标

糖尿病治疗的目标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症,其治疗的目标是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并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面将从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三个方面来阐述糖尿病治疗的目标。

一、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目的是平衡血糖水平,并维持健康体重。

患者应遵循营养均衡、多样化的饮食模式,限制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摄入。

合理的饮食结构包括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全谷类和富含健康蛋白质的食品,如鸡肉、鱼类和豆类。

此外,饮食应控制摄入总热量,避免过度饮食或饥饿状态,保持适当的体重。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部分,旨在帮助患者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

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

对于轻度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控制血糖水平,如二甲双胍等药物。

而对于严重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注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药物剂量。

三、生活方式管理生活方式管理是糖尿病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患者应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习惯,如戒烟、限制酒精摄入和适量的运动等。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还能改善心肺功能和身体代谢。

患者还应注意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缓解压力,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

总结起来,糖尿病治疗的目标是维持血糖水平稳定、控制体重、减少并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法。

然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糖尿病类型各不相同,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化的需求加以调整。

因此,合理的饮食,药物治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都至关重要,以确保糖尿病患者能够有效地管理疾病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标准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标准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标准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因个体差异而异,具体如下:
1. 中青年、病程较短、没有明显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建议控制在4.4\~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并尽量使糖化血红蛋白<6.0%。

2. 胰岛素治疗的非危重患者,餐前血糖应尽可能<7.8mmol/L且随机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

3. 患者病情较轻,通过饮食、运动控制,即空腹血糖
4.4\~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

4. 年龄在70\~80岁的老年患者,在安全的前提下,空腹血糖6.0\~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在6.5%\~7.0%之间。

5. 糖尿病患者计划妊娠,控制标准与中青年患者类似。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范围是因人而异的,应进行系统治疗,主要包括糖尿病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以控制高血糖和相关代谢紊乱,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不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范围是因人而异的,应对血糖控制的风险与获益、可行性、社会因素等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

对于少部分年龄较大且有明显大血管病变的患者,血糖控制标准可适当降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更具体准确的信息。

血糖控制目标

血糖控制目标

血糖控制目标在日常生活中,血糖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一个良好的血糖控制目标是非常关键的,它可以预防并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血糖控制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血糖水平的控制、饮食的控制、体重的控制、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首先,控制血糖水平是血糖管理的核心,关系到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

血糖水平的控制目标应根据个人的年龄、病情、并发症情况等因素来制定。

一般来说,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小于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6.5-7.5%之间。

通过持续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使血糖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其次,饮食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中的糖分摄入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控制脂肪的摄入,合理搭配蛋白质的摄入量。

定时进餐,避免过量进食,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

此外,还需要适量饮水,避免饮酒和吸烟,保持心情愉快,减少压力。

此外,体重的控制也是血糖控制的目标之一。

糖尿病和超重或肥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通过控制体重,减少脂肪堆积,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

建立科学的饮食和运动计划,适量增加运动量,帮助消耗多余的能量,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内。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

根据个人血糖水平和治疗需求,医生会给出适合的药物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严格控制剂量和时间,定期复查血糖和其他相关指标。

最后,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血糖控制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定期锻炼,增加体力活动量,保持心情愉快,注意减轻压力,遵守医生的指导,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

综上所述,一个良好的血糖控制目标必须包括血糖水平的控制、饮食的控制、体重的控制以及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通过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预防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糖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与指导

糖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与指导

糖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与指导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4.24亿人患有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血糖控制的目标是维持血糖在一个相对正常的范围内,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糖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标和指导,助您更好地管理糖尿病。

1. 血糖控制目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主要根据其糖尿病类型、年龄、身体状况、合并症风险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而言,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标为:- 空腹血糖:≤ 7 mmol/L;- 餐后两小时血糖:≤ 10 mmol/L。

然而,对于某些年龄较大、病情严重或其他合并症的患者,目标血糖水平可能需要更严格的控制。

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和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目标血糖水平可能会设置在更低的范围内。

因此,在制定血糖控制目标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

2. 血糖控制的重要性良好的血糖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通过控制血糖水平,可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血糖控制的重要性:- 预防并发症:高血糖会损害身体各个器官,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通过控制血糖,可以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

- 改善生活质量:血糖控制不良会导致疲劳、多尿、口渴、体重波动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控制血糖水平,可以减轻这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减轻药物依赖:通过合理控制饮食、锻炼和药物治疗,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减轻对药物的依赖程度。

3. 血糖控制的指导措施在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过程中,以下是一些指导措施,有助于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血糖:- 饮食控制:合理安排饮食结构,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建议多摄取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类食物。

此外,规律进餐、控制餐后血糖也是饮食控制的重点。

- 合理运动:定期参与适宜的体力活动,例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糖的代谢。

糖病人的血糖控制目标与指标

糖病人的血糖控制目标与指标

糖病人的血糖控制目标与指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与指标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全球范围内成千上万人的健康。

这一疾病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高血糖。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控制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与指标,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

一、血糖控制目标1.1 血糖水平的重要性良好的血糖控制是保持糖尿病患者身体健康的关键。

持续高血糖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等。

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密切关注和维持他们的血糖水平。

1.2 血糖控制目标的确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糖尿病协会的指南,成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通常是在餐前空腹时保持血糖水平在4.4-7.0 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不超过10.0 mmol/L。

对于某些特定人群,如老年患者、妊娠期妇女或存在其他健康问题的患者,目标范围可能不同。

二、血糖控制指标2.1 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是血液中长期血糖控制的标志物。

它反映了过去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通常,糖尿病患者的HbA1c目标应控制在7.0%以下,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不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健康状况和治疗过程等,HbA1c目标范围可能会有所调整。

2.2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是指进食后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并且没有使用降血糖药物的情况下测得的血糖水平。

对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目标通常是保持在4.4-7.0 mmol/L之间。

2.3 餐后血糖餐后血糖是指进食后2小时内测得的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控制非常重要,可以通过饮食管理、运动和药物治疗等方式实现。

目标餐后血糖控制水平应保持在小于10.0 mmol/L的范围内。

三、达成良好的血糖控制3.1 饮食管理合理的饮食管理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至关重要。

建议患者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限制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摄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体重指数()

体重(公斤) ÷ [身高(米)]²

:
< 消瘦; 正常; 超重;
>
肥胖;
体重指数 ()
男: < 良好 一般 > 不良
女: < 良好 一般 > 不良

预防糖尿病
少饮酒,不吸烟 常运动,多果菜 限制肥肉限制糖 合理膳食少放盐 主食宜粗不宜细 起居规律足睡眠 精神放松情绪稳 超重肥胖要避免
胰岛素强化治疗常见方案
─────────────────── ─
类型 早餐前 中餐前 晚餐前 睡前
─────────────────── ─
注射胰岛素
血糖和尿糖监测的手段
血糖监测 生化分析 血糖试纸(半定量) 简易血糖计 全自动葡萄糖分析仪 袖珍式快速毛细血管
血糖仪 便携式糖化血红蛋白
磺脲类: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 格列波脲(克 糖利);格列喹酮(糖适平); 格列吡嗪(美吡达,瑞易宁, 迪
沙,灭糖尿); 格列美脲(亚美力)

瑞格列奈(诺和龙)
、胰岛素增敏剂
双胍类:二甲双胍(降糖片,甲福明,迪化糖锭,格华止,美迪康, 立克糖,盐酸二甲双胍); 苯乙双胍(降糖灵)
尿糖阳性的各种情况
()糖尿病性糖尿 ()继发性高血糖性糖尿 (甲亢,嗜铬细胞瘤,库兴氏综合征,
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等) ()应急性糖尿 (心梗,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等) ()生理性糖尿 (大量吃糖) ()肾性糖尿 [肾糖阈↓] (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家族性糖尿,
妊娠等) ()非葡萄糖性糖尿(果糖,乳糖,半乳糖,甘露糖等) ()假性糖尿(维生素,尿酸,葡萄糖醛酸,异烟肼,链霉素,

:狗是动物, 猫也是动物, 因此,猫就是狗。
胰岛素的应用
、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继发性糖尿 病;、型糖尿病在下述情况:
)经严格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仍控 制不理想,时有酮症发生者;)胰岛功能已出现 严重障碍,为避免导致其完全衰竭,早用胰岛 素强化治疗可减少葡萄糖毒性对胰岛功能的继 续损伤,并可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出现了糖 尿病急性并发症;)合并有感染、结核、肝肾疾 病、心衰等;)糖尿病妇女合并妊娠;)对磺脲 类等口服降糖药药物过敏者;)特别消瘦的糖尿 病患者;)需要做手术者。
水杨酸,阿斯匹林,青霉素,丙磺舒等)
综合治疗的基本要求
饮食控制为基础 运动锻炼要适宜 药物治疗讲效果 血糖监测务必做 病人教育要普及
终身如日; 贵在坚持; 治必达标; 合理调控; 助其成医。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哪些控制指标?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 体重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描述了多饮多尿的症状, 命名为“”尿病
张仲景 系统描述了“消渴病”
甄立言 定义“消渴”,发现尿甜
发现的足坏疽,阳痿
刘完素 第一部专著《三消论》
.
系统描述了患者尿液
中有糖
糖尿病科学认识大事记 (二)
± 英国人 . 建议在后加上, 意为“蜜”

英国人 . 是一种全身病,血清中
也有糖

英国人 . 胰腺钙化可引起
?
希腊

医学史
经验医学时代


生物医学时代


临床医学时代


保健医学时代
对糖尿病的认识过程
初识阶段 诊断阶段 实验阶段 控制阶段 攻克阶段
公元前 起
糖尿病科学认识大事记 (一)
公元

古罗马
± 中国汉代
± 中国隋代
± 阿拉伯

中国金代

英国人

英国人 . 描述了昏迷

法国人 . 尿和血清中糖

德国人 发现尿糖量和摄入的碳水
化合物多少有关

法国人 . 发现高血糖是特征

德国人 . 发现尿中有丙酮
糖尿病科学认识大事记 (三)

德国人
发现了胰腺中的胰岛

德国人
昏迷者血中有丙酮

德国人
切除狗的胰腺引起


.
提出胰岛可能分泌一种
调节糖代谢的物质
血糖的控制目标
空腹血浆血糖 餐后小时血糖
()
()
良好 一般 > 不良
< 良好 一般 > 不良
糖化血红蛋白
< 良好 一般 > 不良
血压 ()
<
良好
>< 一般
>
不良
血脂
总胆固醇 ()

< 良好 一般 > 不良
甘油三酯 ()

< 良好 一般 > 不良

比利时人
命名“”胰岛素

.
区分胰岛的和细胞

德国人
都分别获得可降低血糖的

胰腺提取物
罗马尼亚人
糖尿病科学认识大事记
(四)

加拿大人 ,
首次在临床上用胰岛素
治疗,获得成功

得到结晶胰岛素

描述了伴有蛋白尿和高血
压的结节性肾小球病变

英国人
阐明胰岛素的分子结构

发展了放免法测定胰岛素

中国人 上海生化所 化学合成牛胰岛素
仪 动态血糖仪
尿糖监测 用口尝(定性) 班氏液→尿液 加
热 尿糖试纸 尿生化分析仪 全自动葡萄糖分析仪
血糖的监测
检查项目

血糖 小时尿糖 果糖胺 糖化血清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代表的血糖水平
瞬间 前一天一夜
前天 前周 前周
肾糖阈
血糖
()


尿糖: 血糖↑ 或 肾糖阈↓
张等
与糖尿病有关的自身抗体
() 胰岛细胞抗体 () () 胰岛细胞表面抗体 () () 胰岛细胞胞浆抗体 () () 细胞毒性胰岛细胞抗体 () () 结合补体的胰岛细胞抗体 () ()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 () 胰岛素自身抗体 () () 胰岛素受体自身抗体 ()

高血糖
脂肪分解
酮体
葡萄糖产生
第一位接受胰岛素治疗者
, 男,岁 : () 尿量:, 尿糖: > 用胰腺提取物注射后 病人自我感觉良好 : () 尿量:,尿糖: 活到
有关胰岛素的诺贝尔奖
医学生理学奖 (分离出胰岛素并用于临床) 化学奖 (测定了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
化学奖 (揭示了胰岛素的三维结构)
医学生理学奖 (发明了放免的方法测定胰岛素)
胰岛素
¶纯度不断提高
¶免疫原性不断降低
¶由动物胰脏提取到生化合成\人工半合成\基因工程人 工生物合成
¶从短效制剂到中\长效\预混制剂
¶给药方法不断改进
*注射剂:普通注射器→→胰岛素笔→无针注射器 \胰岛素泵
*喷雾剂

*栓剂
*口服剂
消渴病
症状

口渴多饮为上消

消谷善饥为中消

小便如膏为下消

辨证 肺热上乘,耗液伤津 胃火炽盛,化食津亏 肾阴不足,阴亏火旺
治则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清胃泻火,养阴保津 滋阴补肾,生津清热
有关糖尿病的最早记载

埃及
“多尿”
中国
“尿病”


印度
“蜜尿”()
中国
“消渴”
古罗马 “尿病”()
糖尿病的现代治疗 与控制目标
给生命以时间 给时间以生命
死亡率最高的几种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肿瘤 糖尿病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缺血性心脏病

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 倍
高血压

脂代谢紊乱 倍
多发性神经病变 倍
自主神经病变 倍
视力下降和其他眼疾 倍
尿路感染 男 倍 女倍
“三段论”逻辑推理
:胰岛素依赖型(型)糖尿病需要注射胰岛素, 张三是胰岛素依赖型(型)糖尿病, 因此,张三也需要注射胰岛素。

:胰岛素依赖型(型)糖尿病需要注射胰岛素, 李四也需要注射胰岛素, 因此,李四就是胰岛素依赖型(型)糖尿病。
“三段论”逻辑推理
:狗是动物, 长耳狗是狗, 因此,长耳狗也是动物。

噻唑烷二酮类:罗格列酮(文迪雅);皮格列酮(艾汀)
、单糖吸收延缓剂
阿卡波糖(拜唐苹);伏格列波糖(倍欣)
、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制剂

(替代或补充或模拟体内缺乏的胰岛素)
、降糖天然药物 (中药)
胰岛素的主要作用
)促进血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内 )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或代谢供能 )抑制糖原分解和糖的异生 )抑制脂肪的分解 葡萄糖进入细胞 葡萄糖利用
糖尿病的诊断
人群的医学分类
健康人 亚健康人 病人
胰岛功能正常者 或者者 糖尿病患者
古人对医生的分类
下医医已病之病 中医医欲病之病 上医医未病之病


《黄帝内经》
和的干预治疗
严格的饮食控制 恒定的运动锻炼 适当的药物辅助
糖尿病的治疗特点
早期治疗 长期治疗 综合治疗 系统治疗 个体化治疗

英国人 .
发现胰岛素原

证实胰岛素受体

英国人
提出的自身免疫基础

颁布诊断标准

证明严格控制血糖可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