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吸附有机分子硝基苯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_赵银昌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环境污染物的吸附性能研究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环境污染物的吸附性能研究焦晶晶;何丽君;崔文航;刘建平;郑利梅【摘要】石墨烯(Graphene,G)是由类似苯环结构组成的蜂窝状二维晶形结构,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共轭体系,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但G化学稳定性极好,几乎不溶解;另外,层与层之间强大的π-π共轭作用,致使其易在水或有机溶剂中发生聚集,不利于其本身特性的展现.将G与其它材料复合,不仅可以改善G的分散性,而且可以赋予复合材料一些新的特性.该文综述了近年G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吸附剂在吸附环境污染物中的研究进展,对吸附机理进行了简述,并对G复合材料作为吸附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Graphene(G) is an efficient adsorbent in many fields,which composes of a two-dimensional monolayer with a honeycomb-like aromatic structure.It possesses a great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a huge π-π conjugated system.However,the stable chemical property,indissolubility with s olvents and the strong π-π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layers,lead to the irreversible agglomerates of G in aqueous solution and restrict its further application.G could be composited with some other materials such as polypyrrole,polymeric ionicliquids,Fe3O4@SiO2,etc.G composites could not only improve the dispersion of G in solution,but also give some novel characteristics to the composites.In this paper,the preparation of G composites by chemical or physical methods was summarized.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s of G composites as adsorbents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including pesticide residues,benzene derivatives,organic dyes and heavy metal ions wasreviewed.Besides,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f G composites as adsorbents were also discussed.【期刊名称】《分析测试学报》【年(卷),期】2017(036)009【总页数】8页(P1159-1165,1170)【关键词】石墨烯复合材料;吸附剂;制备;环境污染物;综述【作者】焦晶晶;何丽君;崔文航;刘建平;郑利梅【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7.32;TB332近年,环境污染事件屡见不鲜,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报告
一种集成式自供电纳米化学传感器的设计和制作项目成员:何旺球(1426410514)王鹏云1426410408 陶俊贤1326410232 黄家仪1326410116指导教师:祝元坤摘要:本项目以石墨烯作为基本功能单元,设计并制备一种新型的集成式化学分子驱动自供电传感器件;超薄二维纳米材料(石墨烯)作为基本功能单元制备新一代的自供电传感器件,使器件能感受到环境中化学分子状态的改变而输出电信号。
石墨烯部分被聚合物薄膜所覆盖且另一部分暴露,当器件接触极性分子时,可以产生明显的电信号。
因此,本项目的研究具有一定应用前景和重要学术价值。
该类自供电传感器件可能应用于生产微型纳米传感器,具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
1引言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及纳米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微纳电子器件不断被研究开发,并在军事、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展现出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1]。
微纳电子器件不仅尺寸小,而且具有功耗低、速度快、易于大规模集成、可移动等特点,但微纳电子器件需要有微尺度电源系统来供给电能,来维持正常工作。
随着电子产品小型化,亟待开发即能为之提供能量并且小、轻、具有柔性的自供电传感器件。
如果微电源器件能够持续收集环境中的能量并转换为电能,将会永久性解决电池耗尽的问题。
因此,开发具有能量转换功能的微电源,并与传感器等器件集成构建自供电系统,是非常迫切的。
可穿戴、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推动微纳电子器件市场的迅速发展,牵引微电源产品的技术变革和不断创新。
微纳自供电器件是当今的研究热点,目前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点:1)不断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如何在减小尺寸的同时保持高的能量转换效率,需要新材料和新工艺。
2)具有柔韧性。
未来可穿戴、可移植等器件的发展需要柔性的器件与之配套。
3)易于集成。
为满足自供电、自供能驱动等系统的需求,微电源器件应易于和传感器等进行集成。
4)可从环境中持续捕获能量。
微电源器件不仅要有能量存储功能,还要能持续将环境中的能量转换为电能。
石墨烯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二维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众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对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特性、应用领域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石墨烯材料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引言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晶体,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热学和光学性能。
自2004年石墨烯被发现以来,其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对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特性、应用领域进行综述,以期为石墨烯材料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石墨烯的制备方法1. 机械剥离法:机械剥离法是制备石墨烯的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
通过将石墨片在金刚石针尖下进行机械剥离,可以得到单层石墨烯。
2. 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制备高质量石墨烯的方法。
该方法在高温下将碳源气体在金属催化剂上分解,形成石墨烯。
3. 水热法:水热法是一种制备石墨烯的新技术。
通过将石墨烯前驱体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反应,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石墨烯。
4. 微机械剥离法:微机械剥离法是一种基于微机械加工技术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通过在石墨烯上施加应力,使其发生剥离,从而获得单层石墨烯。
三、石墨烯的特性1. 优异的力学性能:石墨烯具有极高的强度和韧性,是已知材料中最强的二维材料。
2. 良好的电学性能: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导率,是已知材料中最高的二维材料。
3. 热学性能: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热导率,可以有效传递热量。
4. 光学性能: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吸收和光催化性能。
四、石墨烯的应用领域1. 电子器件: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可以应用于制备高性能电子器件,如场效应晶体管、晶体管等。
2. 能源存储与转换:石墨烯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可以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能源存储与转换领域。
3. 光学器件: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可以应用于制备高性能光学器件,如光子晶体、光学传感器等。
4. 生物医学领域:石墨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如药物载体、生物传感器等。
五、结论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二维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众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石墨烯相关性质的表征
* E-mail: lbp@; Tel.: 025-52090616
Received ; published . Project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21002012),Jiangsu Provinci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BK2011588,
1
化学学报
1 引言
2004 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俄裔科学家 Andrew Geim 和 Konstantin Novoselov 通过胶带剥离 的方法制得石墨烯[1],石墨烯中每个 C 原子以 SP2 杂 化,形成独特的二维六角蜂窝状的晶格结构,可以看 做单原子层的石墨[2]。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3]、 热学性能[4]和电学性能[5]、二极场效应[6]、大比表面 积[7]和高透明度[8,9]等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使其在新 型复合材料[10-19]、光电材料[20-25]、生物传感器[26,27]、 催化剂[28-30]、药物传送[31,32]等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
石墨烯常见的制备方法有微机械剥离法[1]、化学 气相沉积法[33,34](CVD)、外延生长法[35]、液相去角 质法[36]和氧化还原法[37-41]等,其中氧化还原法是应用 最为广泛的可行性技术,不仅可以实现量化生产,而 且还可以提供具有良好可加工性和功能化的石墨烯。 通过 Hummer΄s 法[42]将石墨氧化成为氧化石墨,在超 声条件下分散可得到单层的氧化石墨烯的分散溶液, 再通过化学还原获得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具有和石墨 烯相类似的平面结构,在氧化石墨烯的面上与边缘上 含有大量的基团[43-47],如羟基、环氧基、羰基、羧基、 酯基等。
石墨烯相关研究文献汇总
石墨烯相关研究文献汇总1.取少量鳞片石墨溶于芘-1-磺酸钠盐(Py-1-SO3)溶液,然后对溶液进行超声分散、离心洗涤,然后取上层溶液,进行表征。
经AFM 测试可知石墨片大小在0.2~0.4um,厚度在1~4nm。
从拉曼光谱得知,提高超声的处理时间可以减小石墨片的大小,并能得到较高的D 峰。
具体实验:取1mg芘-1-磺酸钠盐溶于10ml 蒸馏水中,并向其中加入30mg 鳞片石墨,超声80min后,离心(1000rpm,20min)去除大块未剥离的石墨,然后对上层液再离心(12000rpm,20min)收集上层液,向离心管下层加蒸馏水超声后再次离心收集上层液,如此重复三次。
将四次收集的上层液再次离心,去除石墨微粒,即为石墨烯分散液。
本文献还采用芘的其他磺酸盐和NMP进行分散作为对比研究。
文献:A simple method for graphene production based on exfoliation of graphite in water using 1-pyrenesulfonic acid sodium salt. Carbon,53 (2013) 357 –365.2.将天然石墨溶于IPA(2-丙醇)或DMF(二甲基甲酰胺)有机溶剂中,然后对溶液进行超声分散、离心后取400ul上层液,进行表征。
具体实验:取适量天然石墨分散在2-丙醇或者DMF中(1mg/mL),然后对溶液进行长时间超声,离心取上层溶液(400ul),滴于多孔无定形碳上(400目)进行TEM测试,另取400ul滴于氧化硅基底或者玻璃基底上,进行SEM及拉曼测试。
本文对不同的超声时间、有机溶剂以及超声时水的温度做了系统的探究,得出以下结论:随着超声时间的增加,石墨的碎片化显著增加(通过拉曼光谱ID /IG=C(λ)/La,La石墨碎片的平均尺寸);石墨分散在一些与其表面自由能相近的溶剂中,其混合后的晗变接近于零,这样剥离石墨烯所需的能量较小(这样溶剂-石墨的相互作用是范德华力而不是共价键)。
石墨烯文献检索资料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作业学生姓名年级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职称目录第一部分文献查阅练习 (1)第二部分文献总结练习 (7)第三部分科技论文图表练习 (8)第四部分心得体会 (11)第一部分文献查阅练习1、黄毅,陈永胜.石墨烯的功能化及其相关应用.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9年第39卷第9期:887-896摘要:石墨烯是2004年才被发现的一种新型二维平面纳米材料,其特殊的单原子层结构决定了它具有丰富而新奇的物理性质.过去几年中,石墨烯已经成为了备受瞩目的国际前沿和热点.在石墨烯的研究和应用中,为了充分发挥其优良性质,并改善其成型加工性(如分散性和溶解性等),必须对石墨烯进行功能化,研究人员也在这方面开展了积极而有效的工作.但是,关于石墨烯的功能化方面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对各种功能化的方法和效果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如何根据实际需求对石墨烯进行预期和可控的功能化是我们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重点阐述了石墨烯的共价键和非共价键功能化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对功能化石墨烯的应用作了介绍,最后对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关键词:功能化应用2、胡耀娟,金娟.石墨烯的制备、功能化及在化学中的应用.物理化学学报(Wuli Huaxue Xuebao)Acta Phys.-Chim.Sin.,2010,26(8):2073-2086摘要:石墨烯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具有二维平面结构的碳纳米材料,它的特殊单原子层结构使其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石墨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已成为当前的前沿和热点课题之一.本文仅就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功能化方法以及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重点阐述石墨烯应用于化学修饰电极、化学电源、催化剂和药物载体以及气体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石墨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制备功能化应用.3、杨永岗,陈成猛,温月芳.新型炭材料.第23卷第3期2008年9月:193-200摘要:石墨烯是单原子厚度的二维碳原子晶体,也是性能优异的新型纳米复合填料。
单层石墨烯表面钠原子吸附行为的第一性原理
单层石墨烯表面钠原子吸附行为的第一性原理孙闻;杨绍斌;沈丁;董伟【摘要】构建了3种典型的石墨烯吸附钠原子模型(NaxC72(1≤x≤7)),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其进行了系统计算,研究了最低能量构型的吸附能、平均电压、重叠布居以及原子布居、电荷密度差分、电子局域密度和态密度等性质.通过吸附能确定石墨烯表面最可能的钠原子吸附形式,当钠原子吸附数量x<5时,钠原子优先以双面吸附的形式吸附于石墨烯表面;当x≥5时,钠原子以团簇的形式吸附于石墨烯表面.平均电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x的增加,平均电压先降低后出现升高趋势,对应x=4时石墨烯吸附钠的最大容量达124 mAh/g.电荷密度差分、电子局域密度及Mulliken布居分析表明,临近石墨烯表面的钠原子3s电子转移至石墨烯的反键π轨道,钠原子和碳原子之间形成弱离子键,距离石墨烯表面较远的钠原子3s电子与周围钠原子共享,钠原子之间形成金属键.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随着x的增加,NaxC72(1≤x≤7)的费米能级向石墨烯反键π轨道移动,导电性增强.【期刊名称】《新型炭材料》【年(卷),期】2019(034)002【总页数】7页(P146-152)【关键词】钠离子电池;石墨烯;钠团簇;负极材料【作者】孙闻;杨绍斌;沈丁;董伟【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121 前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这些清洁能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限制了广泛应用。
大规模储能技术是解决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瓶颈的关键技术[1-3]。
目前常见的储能体系中,锂离子电池因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和循环寿命长成为理想规模储能电源。
石墨烯吸附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石墨烯吸附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石墨烯,作为一种独特的二维碳纳米材料,自2004年被科学家首次成功剥离以来,便以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其超大的比表面积、出色的电导性能、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极高的化学稳定性,使得石墨烯在吸附材料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石墨烯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优化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文章将概述石墨烯吸附材料的基本特性,包括其结构特点、吸附性能以及吸附机理等。
随后,我们将详细介绍石墨烯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氧化还原法、剥离法等多种方法,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将探讨如何通过对石墨烯进行改性或复合,进一步优化其吸附性能。
文章还将重点关注石墨烯吸附材料在环境保护、能源储存与转换、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例如,在环境保护领域,石墨烯吸附材料可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以及土壤修复等方面;在能源储存与转换领域,石墨烯吸附材料可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电化学器件中;在生物医学领域,石墨烯吸附材料则可用于药物递送、生物传感等方面。
文章将总结石墨烯吸附材料目前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石墨烯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石墨烯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氧化还原法、剥离法以及模板法等。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这是一种在气态环境中,通过化学反应在固体表面生成固态物质的过程。
在制备石墨烯时,通常使用含碳有机气体(如甲烷)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然后在催化剂(如铜或镍箔)表面生成石墨烯。
这种方法制备的石墨烯具有大面积、高质量的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氧化还原法:这种方法通常使用石墨作为原料,首先通过强氧化剂(如浓硫酸和硝酸)将石墨氧化成石墨氧化物,然后使用还原剂(如氢碘酸)将石墨氧化物还原成石墨烯。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石墨吸附一氧化碳倾向性研究
基 于第 一 性 原 理 的石 墨 吸 附一 氧 化 碳 倾 向性 研 究
何 满 潮 , 胡 祥 星 ’ , 赵 健
( 1 .中 国矿 业 大 学 ( 北 京 )深 部 岩 土 力 学 与 地 下 工 程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北京 2 .中 国矿 业 大 学 ( 北 京 )力 学 与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 北京 1 0 0 0 8 3 ) 1 0 0 0 8 3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0 9— 0 3; 修 回 日期 : 2 0 1 6— 0 2— 2 6
作 者 简 介 :何 满 潮 ( 1 9 5 6一) , 男, 河南灵宝人 , 中 国科 学 院 院 士 , E . m a i l : h e ma n c h a o @2 6 3 . n e t 通 讯 作 者 :胡祥 星 ( 1 9 9 1一) , 男, 安徽安庆人 , 硕士研究生 , E - m a i l : x w h y x 0 6 1 2 @1 2 6 . c o m
生产 安全 ¨。 . 煤矿 井下 一氧 化碳 的产 生一 般认 为是 由煤 的 自然 或 瓦斯 爆 炸 引 起 , 同时, 煤 层 本 身 也会 赋存
一
氧 化碳 . 瓦斯 爆 炸事故 时有 发生 , 其 危 害性 很 大 , 不 仅造 成 巨大 的经 济 损 失 , 而 且 往 往 导致 严 重 的人 员 . 因此 对一 氧 化 碳 在煤 层 中 的 吸 附
文献 标 志 码 : A
关键词 : 石 墨 ;吸 附 ; 一 氧 化 碳 ;第 一 性 原 理
中图分类号 氧 化碳是 煤 炭开采 过 程 中的有 害气 体 , 具 有 易燃 、 易爆 、 毒性 强 等特 点 , 严重 威 胁 着煤 炭
基于石墨烯基复合吸波材料的构筑及其研究进展
基于石墨烯基复合吸波材料的构筑及其研究进展一、石墨烯基吸波材料的构筑石墨烯是由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二维晶格结构,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是吸波材料的理想候选材料。
石墨烯基吸波材料通常是将石墨烯与其他功能材料进行复合构筑而成。
常见的构筑方法包括:化学还原法、物理混合法、溶液混合法、原位生长法等。
化学还原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构筑方法,其步骤主要包括氧化石墨烯的制备、还原剂还原以及功能材料的加入等。
通过这些构筑方法,可以有效地调控石墨烯的结构和性能,从而获得具有优异吸波性能的石墨烯基复合吸波材料。
二、石墨烯基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1. 石墨烯基复合吸波材料的性能优化随着对吸波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石墨烯基复合吸波材料的性能优化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在复合材料中引入具有吸波性能的纳米材料,通过构筑复合结构实现多级吸波效应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通过对石墨烯结构和形貌的调控,如制备多孔石墨烯材料、石墨烯纳米片等,也能够有效提升石墨烯基复合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
2. 石墨烯基复合吸波材料的应用拓展除了在通信、航空航天、军事装备等领域的应用外,石墨烯基复合吸波材料在电磁兼容、医疗健康、建筑材料等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将石墨烯基复合吸波材料运用于医疗诊断中,可以有效减弱外部电磁干扰对医疗设备的影响,提高医疗诊断的精准度和准确性。
3. 石墨烯基复合吸波材料的工艺研究石墨烯基复合吸波材料的工艺研究包括材料构筑工艺、制备工艺、成型工艺等。
如何实现石墨烯与其他功能材料的均匀分散、如何保证石墨烯基复合吸波材料的稳定性和可复制性等是当前工艺研究的重点内容。
基于石墨烯基复合吸波材料的构筑及其研究进展为吸波材料领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应用价值。
希望本文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推动石墨烯基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取得更大的成果。
α-烯基聚醚衍生物在地层介质中的吸附与矿化度的相关性
α-烯基聚醚衍生物在地层介质中的吸附与矿化度的相关性王晓东;谢瑞瑞;辛寅昌;赵明方
【期刊名称】《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年(卷),期】2011(027)006
【摘要】α-烯基聚醚衍生物具有很高的耐盐性,已经用于高矿化度稠油的乳化降黏.研究了α-烯基聚醚衍生物在地层介质包括蒙脱土、碳酸盐和硅酸盐中的吸附性,并阐述了α-烯基聚醚衍生物抗地层吸附的原理.结果表明,α-烯基聚醚衍生物与一般常用表面活性剂相比,在使高矿化度水具有低表面张力的同时,在地层介质中的吸附量也随着矿化度的增加而减少.由于α-烯基聚醚衍生物具有很高的耐盐能力,可与KCl 复合使用,能有效地抑制地层膨胀,减少地层介质的吸附.
【总页数】5页(P994-998)
【作者】王晓东;谢瑞瑞;辛寅昌;赵明方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14;中国石油西北钻探局,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23
【相关文献】
1.染料聚醚衍生物结构对其在母体分散染料表面吸附行为的影响 [J], 董霞;张宾;何瑾馨
2.染料聚醚衍生物结构对其在母体分散染料表面吸附行为的影响 [J], 董霞;张宾;何瑾馨
3.复合α-烯基高分子聚醚羧酸盐的制备和在高矿化度水中的应用 [J], 辛寅昌;马磊;卞介萍;董晓燕;赵明方;侯尔群
4.酸性介质中硫脲及衍生物在纯铁上的吸附作用 [J], 董俊华;宋光铃
5.2种四唑衍生物缓蚀剂在碱性介质中对铜的缓蚀性能和吸附行为 [J], 张雪梅;刘瑞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石墨烯对气体吸附的研究进展
石墨烯对气体吸附的研究进展张文辉;侯春林;高莉;孙友谊【摘要】介绍了石墨烯的发现过程以及这种材料独特的网络状孔隙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表面活性等性质,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石墨烯对气体吸附方面的研究进展,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研究了石墨烯对CO2, NO2, NH3等气体的吸附性能,验证了石墨烯对气体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将石墨烯作为气敏材料用于气体传感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The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advances of graphene in recent years. Graphene is the first free-standing two-dimensional atomic crystal which has been found so far. It not only has a very unique pore structure, but has a larg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high surface activity. With all these merits, graphene has good adsorption effect, so it is suitable for gas sensors.【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生产力》【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4页(P68-71)【关键词】石墨烯;气体吸附;二维晶体结构;气敏材料;气体传感器【作者】张文辉;侯春林;高莉;孙友谊【作者单位】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原 030051;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原 030051;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51;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原 03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13.71;TQ127.1+12004年二维结构石墨烯的发现推翻了“热力学涨落不允许二维晶体在有限温度下自由存在”的认知,从而震撼了整个物理界。
NO2、CH4、H2S在石墨烯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章洁琦林秀玲
NO2、CH4、H2S在石墨烯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章洁琦林秀玲*发布时间:2021-08-27T00:18:39.188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3期作者:章洁琦林秀玲* [导读] 石墨烯材料本身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载流子迁移速度和良好的导电特点,能够吸附多种环境污染物。
安徽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淮南 232001摘要:石墨烯材料本身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载流子迁移速度和良好的导电特点,能够吸附多种环境污染物。
第一性原理方法是用于研究低维材料性能,可以节省实验成本,提高研究效率。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计算石墨烯材料在吸附NO2、CH4、H2S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试图从第一性原理的角度预测石墨烯在吸附环境中的应用研究方向。
关键词:石墨烯;吸附;第一性原理1.引言NO2是一种有毒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超过百万分之一时,会对人体组织和肺部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1]。
甲烷(CH4)气体无色无味[2],若环境中的CH4达到一定值,就会引起昏迷,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臭味的剧毒气体[3]。
它是天然气加工处理、炼油、沼气发酵等工业生产过程的产物[4,5]。
H2S浓度增加,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且H2S氧化形成的SO2会导致酸雨的形成,对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6]造成破坏。
同时,在工业生产过程中,H2S会腐蚀设备,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造成经济损失。
近年来采用的净化气体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法、生物法和催化法。
其中吸附法[7]纯化效率高、成本低廉,所以应用广泛。
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已广泛应用于处理工业排放污染物。
石墨烯[8]是一种二维材料,它是对碳原子进行了处理得到的六角形蜂窝状的晶格平面,它的电、光、热学性能优异,且这些性能可以通过掺杂和改性来调节。
而石墨烯较高的载流子迁移速度和良好的导电性能使它容易与外界气体分子进行电荷交换,因此石墨烯吸附气体分子是可能的[9]。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石墨烯材料在气体分子及空气污染物的第一性原理模拟吸附中的研究进展。
石墨烯基固相微萃取涂层的制备及其对多溴联苯的检测-化工
石墨烯基固相微萃取涂层的制备及其对多溴联苯的检测-化工————————————————————————————————作者:————————————————————————————————日期:石墨烯基固相微萃取涂层的制备及其对多溴联苯的检测-化工石墨烯基固相微萃取涂层的制备及其对多溴联苯的检测贾其娜赵广超(安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采用直接涂层的方法将石墨烯纳米材料均匀地涂布在铜丝表面制得了石墨烯基固相微萃取涂层纤维,结合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SPME-GC-ECD)技术,建立了对水中多溴联苯(PBBs)的直接测定方法。
实验优化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离子强度等固相微萃取条件。
在优化的条件下,该方法在20-2000ng·L-1的范围内表现出了良好的线性,检出限为5.2-10.2ng·L-1;单个纤维间和纤维与纤维间的精密度分别为4.84-9.96%和8.3-12.4%。
纤维对环境样品中PBBs加标2μg·L-1的回收率为94.5-111%。
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可实现多溴联苯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石墨烯;固相微萃取;多溴联苯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20975001)。
作者简介:贾其娜,硕士,实验员,研究方向为环境分析化学。
0 引言石墨烯[1]是继富勒烯[2]之后的又一碳的单体,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单层石墨烯几乎是完全透明的。
石墨烯[3]在结构上是由碳原子通过sp2杂化组成的二维蜂窝状结构,通过它既可以形成零维的富勒烯,又可以卷曲成一维的碳纳米管[4]或者堆叠成三维的石墨,由此可见石墨烯是构成其他碳材料的基本结构单元。
此外,石墨烯表面弯曲多具褶皱,理论表面积高达2700m2·g-1。
由于石墨烯以上的优越性能,近年来开始有研究者将其应用到固相微萃取领域[5],作为吸附剂材料用来分析芳香族化合物,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氟化石墨烯能带中的对称分类研究_隋鹏飞
点群的相容性原理研究了能带图中高对称点处简并 [6 ] 度及能级可能的分裂情况 , 为将来外场作用下氟 化石墨烯结构的能级分裂情况研究提供了参考 .
1
计算方法
氟化石墨烯能带结构的计算使用的是基于密度 [7 ] 泛函理论 的 VASP 软件包来完成的. 本文计算采
[8 ] 用了超软赝势( USPP ) 和局域密度 ( LDA ) 交换关 联近似. 在超元胞的设计中, 取真空层为 25 , 这足
图1
充分弛豫后氟化石墨烯的结构
A1 A2
1 -1 -1 0
2. 3
氟化石墨烯布里渊区内高对称点的波矢群 如图 2 所示, 由波矢群的定义可知 Γ 点波矢群
E D3d
e 2C3 3C2 1 1
i 2S6 3 σ d 1 1 1 1 Rz ( x2 + y2 , xy) ( xz, yz) x2 + y2 , z2
点群和空间群是研究小分子体系和凝聚态体系 对称性的重要工具, 它为分析特定零维、 一维和二维
[1 ] 体系的能级分布和分裂问题提供了理论手段 . 石 [2 ] 墨烯是二维蜂窝状结构, 属于 D6h 群 , 自从 2004
以消除层间相互作用. 为了精确计算截断能取 600 eV, -6 总能收敛标准取 1. 0 × 10 eV, 结构优化标准取原子受 力小于 0. 001 eV / , 特殊 K 点取包含 Γ 点 MP 机制的 ( 42 × 42 × 1) 网格. 原胞为 Chair 型氟化石墨烯的最小 2 个 C 原子和 2 个 F 周期( 1 × 1) , 其中共有 4 个原子, F 原子均匀分布在 C 层两侧. 优化原子位置时使 原子, 电子占据用0. 02 eV 展宽的高斯拖尾 用共轭梯度方法, 方法. 对我们的数值计算结果采用的理论分析手段是 利用空间群不可约表示与能带结构的关系, 讨论其能 级简并度和相容性问题.
第一性原理研究O_2在TiN_4掺杂石墨烯上的氢化
第一性原理研究O_2在TiN_4掺杂石墨烯上的氢化路战胜;李燕;程莹洁;李硕;张喜林;徐国亮;杨宗献【期刊名称】《物理学报》【年(卷),期】2015(0)21【摘要】作为一种新型高效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材料,金属与N共掺杂的石墨烯因其对氧还原反应具有较高的活性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采用包含色散力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系统地研究了O2在TiN4掺杂的Graphene上的吸附,氢化特性.结果表明:1)O2倾向于以side-on模式吸附在Ti顶位,形成O-Ti-O三元环结构;2)O2在Ti N4-Graphene上更倾向于以分子形式直接氢化,形式OOH结构,并进一步解离为O+OH,反应的限速步为O2的氢化,对应的反应势垒为0.52 eV.【总页数】5页(P326-330)【关键词】TiN4掺杂的Graphene;O2氢化;第一性原理【作者】路战胜;李燕;程莹洁;李硕;张喜林;徐国亮;杨宗献【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河南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561.2【相关文献】1.第一性原理研究O2在TiN4掺杂石墨烯上的氢化∗ [J], 路战胜;李燕;程莹洁;李硕;张喜林;徐国亮;杨宗献2.第一性原理研究O2在CrN4掺杂石墨烯上的氢化 [J], 许庆冉;李硕;李燕;薛洁;张喜林;路战胜;杨宗献3.Na在XC3(X=B,N,P)掺杂石墨烯表面吸附与扩散行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J], 杨绍斌;单学颖;李思南;唐树伟;沈丁;孙闻4.Na在B掺杂的空位石墨烯上吸附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J], 姚利花5.用第一性原理研究应变和Pt边缘掺杂对石墨烯氧还原能力的影响 [J], 杨可可;刘伟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硝基苯吸附石墨烯体系的构型选取及依据
通过上面的计算可以确定硝基的电负性强于苯
基. 硝基苯分子吸附在单层石墨片上时,苯基应更靠
近石墨烯. 所以对于吸附分子平面垂直石墨烯的情
况,我们只考虑硝基靠近石墨烯苯基远离石墨烯的
构型,如图 2( a) ,( c) 所示. 对于吸附分子平行石墨
烯的情况,通过弛豫得之 T( Top) 位置最稳定,如图
1 计算方法
本文所有计算使用的是基于量子力学第一性原 理密度泛函理论[5 - 6] 的 VASP[7] 软 件 包 来 实 现 的. 对硝基苯分子内电荷转移和石墨烯吸附硝基苯分子 时电荷转移使用了实空间的差分电荷分析. 文章中
计算采 用 了 超 软 赝 势 ( US - PP ) [8] 和 局 域 密 度 ( LDA) 交换关联近似. 由于所研究体系都是满壳层 的没有考虑自旋极化. 计算中取真空层的距离为 2. 2 nm,这足以消除层间相互作用. 截断能 500 eV, 总能收敛标准取相邻两电子步间能量差小于 1. 0 × 10 - 4 eV,结构优化标准取原子所受力小于 0. 3 eV / nm 时离子步循环停止. 分别用 ( 3 × 3) 和( 5 × 5) 的 石墨烯超级原胞模拟有机分子高密度吸附和低密度 吸附. 对高密度吸附和低密度吸附分别采用了 Γ 机 制的( 12 × 12 × 1) 和( 6 × 6 × 1) 的特殊 K 点. 原子位 置优化方法用共轭梯度法,电子占据用 0.
烟台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第 26 卷
这解释 了 硝 基 苯 垂 直 吸 附 在 石 墨 烯 衬 底 上 出 现 0. 09% 的晶格缩减的原因. 同时,我们计算得出电荷 转移导致的偶极变化量是 - 0. 10 Debye,和硝基苯 3. 14 Debye 的相对偶极性相比此值可以忽略,所以 垂直吸附作用基本不改变分子的固有极性. 而硝基 苯分子平行石墨烯吸附的时候,没有可见的电荷转 移,吸附分子和衬底之间主要是范德瓦尔斯作用. 由 于吸附分子和石墨烯之间的平均距离和垂直吸附情 况相比小的多,此范德瓦尔斯作用较强致使出现大 的分子吸 附 能,正 是 此 作 用 导 致 石 墨 烯 晶 格 膨 胀 0. 13% ,这和文献[9]中所述的不同. 文献[9]中认
z 方向
0.188 个电子
图 1 硝基苯的电荷密度( 上) 和其沿 z 方向的差分电荷线 密度( 下)
Fig. 1 Charge density of nitrobenzene ( up) and its difference charge linear density along z-direction ( down)
收稿日期: 2013-02-26 基金项目: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 JQ200802) . 作者简介: 赵银昌( 1982-) ,男,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材料设计与计算; 通信作者: 戴振宏( zhdai@ ytu. edu. cn) ,教授.
的 2 种情况分别计算了能带结构和轨道投影态密 度,如图 4 所示. 图 4 中( a) 是硝基苯分子垂直吸附 石墨烯的能带图和态密度图,( b) 是硝基苯分子平 行石墨烯情况下的能带和投影态密度,硝基苯分子 垂直吸附在石墨烯片时由于石墨烯电子向硝基苯分 子上有 0. 033 个电子的转移,体系的费米能有所下 降,相应的,石墨烯狄拉克点上升,同时在费米能处 由于硝基和石墨烯衬底的相互作用出现一个很窄的 掺杂态,如图 4( a) 所示. 吸附分子平行石墨烯平面 吸附的时候分子和衬底之间基本无电荷转移,体系 的费米能没有变化,落在石墨烯狄拉克点上. 同时在 高于费米能处出现明显的掺杂态,此掺杂态主要是 由吸附分子的硝基官能团所导致,如图 4( b) .
2( b) ,( d) 所示. 本文主要以图 2 所示的 4 种构型为
例来研究硝基苯分子的吸附. 图 2 ( a) ,( b) 属于分
子高密度吸附的情况,图 2 ( c) ,( d) 则属于低密度
吸附.
(a)
(c)
(b)
(d)
图 2 硝基苯吸附在单层石墨片时的不同构形 Fig. 2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of molecule adsorption on gra-
为晶格膨胀主要来源于吸附分子之间的排斥. 按文 献[9]中 的 观 点,如 果 平 行 吸 附 的 分 子 之 间 主 要 是 排斥作用,分子之间距离增大排斥作用变小,相应的 分子吸附能应增大,即低密度吸附情况( 5 × 5) 要比 高密度吸附情况( 3 × 3) 吸附能更大些. 这和低密度 分子吸 附 能 0. 434 eV,小 于 高 密 度 分 子 吸 附 能 0. 574 eV 矛盾. 同时,硝基苯是电偶极性分子,平行 吸附分子之间主要表现出的是库伦吸引作用,导致 高密度吸附情况分子吸附能大. 所以石墨烯晶格 0. 13% 的膨胀应归结为较强的范德瓦尔斯作用. 注 意: 分子平行吸附在石墨烯衬底上时,吸附作用( 主 要是 范 德 瓦 尔 斯 作 用) 导 致 的 晶 格 膨 胀 大 于 0. 13% ,但吸附分子之间的吸引相互作用使得晶格 有缩小的趋势,抵消了一部分的晶格膨胀,所以平行 高密度吸附情况石墨烯晶格共有 0. 13% 的膨胀. 2. 4. 2 吸附系统的能带和态密度 为了更清楚地 了解吸附体系的电子结构,我们选取了高密度吸附
石墨烯吸附有机分子硝基苯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赵银昌,戴振宏,隋鹏飞,张小玲,张加东,王 森,刘 兵,徐 雷
( 烟台大学光电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摘要: 基于量子力学的第一性原理,我们计算了石墨烯吸附有机分子硝基苯的特性. 在吸
附体系中,吸附分子平面平行于石墨烯衬底时吸附能最大,同时此吸附导致衬底晶格微弱
石墨烯自从 2004 年实验上制备出来到现在一 直是研究 的 焦 点,其 作 为 一 个 二 维 蜂 窝 状 结 构[1], 有着很多奇异的电子性质和机械特性,比如: 零带隙 的半导体电子结构,狄拉克准离子性质,异常的量子 霍尔效应等[1 - 2]. 在应用中可以将其剪裁成纳米带 来获得不同性质的器件,掺杂其他原子或加栅电压 改变其电子结构从而获得预期的功能,吸附原子后 打开带隙或分子吸附研究化学传感特性等[3 - 4]. 在 石墨烯吸附性质的研究中,原子或无机分子的吸附 性质研究的较多,对于有机分子,例如,硝基苯的吸 附性质研究则很少见. 本文以硝基苯分子为例,研究 了石墨烯吸附有机极性分子的特性,主要有吸附体 系的几何结构性质和电子结构特性. 将吸附系统的 能带和石墨烯能带相比发现明显的掺杂态,说明石 墨烯可以作为硝基苯分子的化学传感器件之一.
的膨胀. 吸附分子平面垂直石墨烯吸附时,吸附能较小,且衬底晶格有微弱的收缩. 由于硝
基和石墨烯之间较强的相互作用,吸附结构的能带中出现明显的掺杂态. 这说明了石墨烯
可以作为有机分子硝基苯的化学传感器件之一.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硝基苯; 石墨烯; 掺杂态
中图分类号: O481. 1
文献标志码: A
第 26 卷第 3 期 2013 年 7 月
烟台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Journal of Yantai University ( Na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dition)
文章编号: 1004-8820( 2013) 03-0160-04
Vol. 26 No. 3 Jul. 2013
第3 期
赵银昌,等: 石墨烯吸附有机分子硝基苯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61
基之间差分电荷线密度第一次改变正负号的地方, 如图中竖立虚线所示. ) 对差分电荷线密度的积分 而算得的. 类似的,将差分电荷线密度和 z 轴坐标的 乘积沿整个 z 轴积分可以求得硝基苯分子的相对电 偶极矩大约是 3. 14 Debye,方向沿 z 轴正方向.
z 方向/nm
0.283 0.163
硝基苯 氧原子 截断
0.033个 电子
距离处
石墨烯位置
-0.0004 -0.0002 0 0.0002 电 荷 线 密 度 /(e·nm-1)
图 3 图 2( a) 所示结构沿 z 轴( 垂直石墨烯片) 方向的差分 电荷线密度
Fig. 3 Difference charge liner density ( along z-direction) for the configuration depicted in Fig. 2 ( a) .
phene
2. 3 分子吸附能及各构型的结构参数 2. 3. 1 吸附能的定义及各构型的吸附能 对于图
2 中的各结构,分子吸附能是按照公式 EA = E石墨烯 + E硝基苯分子 - E吸附体系 计 算 的,其 中 E石墨烯 ,E硝基苯分子 和 E吸附体系 分别是石墨烯,单个硝基苯分子和硝基苯石 墨烯吸附体系的总能量. 分子平行吸附的情况有较 大的吸附能,对应高密度和低密度的情况此值分别 是 0. 574 eV 和 0. 434 eV. 由于硝基苯分子存在偶极 性,分子吸附在石墨烯衬底上呈有序排列,吸附分子 之间主要表现库伦吸引作用. 和低密度情况相比高 密度吸附情况分子之间的距离小,极性分子间的库 伦吸引作用强,这说明了高密度情况有大的吸附能. 硝基苯垂直吸附在石墨烯衬底上时由于吸附物和衬 底的平均距离增大,吸附能变得较小些,对应高密度 和低密度的吸附情况此值分别是 0. 108 eV 和 0. 165 eV,体系处于亚稳态. 此时吸附分子之间的作用和 平行情况相反主要是偶极之间的排斥作用,使得分 子之间的距离增大吸附能增大. 2. 3. 2 各构型的结构参数 所有低密度的吸附情 况因一个硝基苯分子对应 50 个 C 原子,分子吸附所 导致的晶格变化不明显. 而对于高密度吸附情况,一 个吸附分子对应 18 个 C 原子,分子平行石墨烯衬底 吸附导致晶格发生 0. 13% 的膨胀,分子垂直石墨烯 衬底吸附则导致晶格 0. 09% 的收缩. 所有平行吸附 的情况吸附分子不是绝对的平行,因硝基和苯基与 石墨烯的作用不同导致了分子的倾斜,使得硝基到 石墨烯的距离小于苯基到石墨烯的距离. 对应高密 度和低密度 2 种情况,分子倾斜角( 硝基苯分子平 面和石墨烯平面之间的夹角) 分别是 10. 3°和 2. 7°, 而垂直吸附的情况分子几乎完全垂直石墨烯平面. 平行吸附情况因分子的倾斜分子到石墨烯的距离范 围对应 于 高 密 度 和 低 密 度 吸 附 分 别 是 0. 281 ~ 0. 389 nm 和 0. 297 ~ 0. 334 nm. 垂直吸附时对应高 密度和低密度情况分子到石墨烯的距离范围则是 0. 283 ~ 0. 868 nm 和 0. 283 ~ 0. 867 nm. 2. 4 分子吸附体系的电子结构 2. 4. 1 吸附系统的电荷密度 由于硝基官能团强 电负性的影响,硝基苯吸附在石墨烯衬底上时石墨 烯应该有电子转移到吸附分子上. 这里我们选取高 密度吸附的情况通过实空间的差分电荷密度分析证 实了垂直吸附情况系统内的电荷转移和预想的一 样. 如图 3 所示,从下到上 3 条横虚线分别表示石墨 烯片,截断距离处和硝基苯分子的氧原子三者的 z 坐标位置,垂直情况石墨烯转移到硝基苯分子上的 电子电荷量是 0. 033 个电子. 此值的计算方法等同 于硝基苯分子结合过程中电子电荷转移的计算方 法. 石墨烯衬底上的电子数量减少导致晶格的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