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碘消毒剂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碘类消毒剂的发展现状与性能对比---精品资料

碘类消毒剂的发展现状与性能对比---精品资料

碘类消毒剂的发展现状与性能对比碘类消毒剂是以碘为主要杀菌成分制成的各种制剂。

是通过游离碘元素本身使蛋白质沉淀而起杀菌作用的,对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真菌和病毒具有快速杀灭作用。

其应用非常广泛,消毒范围以涉及临床、日常生活、畜牧水产养殖和饮用水等领域。

一般来说可分为:传统的碘制剂、碘的化合物、碘酸溶液和碘伏。

碘及碘伏的不同类别,不同剂型消毒产品正得到不断深入的研究与应用。

并且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新的碘类消毒剂不断涌现,本文就将各类碘的消毒剂,简单加以介绍,环凯希望对各位开发新的碘类消毒剂有所帮助。

1、传统的碘制剂传统的碘制剂简单的讲就是将碘溶于可以分散的溶剂中的碘液。

它杀菌作用快速、高效是比较好的灭菌剂,但碘液有毒并易使消毒物品染黄,游离碘离子多。

由于制作简单,至今仍有使用。

主要产品有:碘水溶液、碘酊和碘甘油。

1)碘水溶液碘水溶液就是碘的水溶液,它见光易失效,易使消毒物品染黄。

用于局部消毒或器械消毒。

2%的碘水制作方法为,称取20g精碘、24g碘化钾或碘化钠,加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000ml,充分溶解即可。

在棕色瓶中储存。

2)碘酊碘酊俗称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它见光易失效,易使消毒物品染黄。

用于局部消毒或器械消毒。

2%的碘酊制作方法为,称取20g精碘、15g碘化钾,500ml95%的酒精充分溶解,然后加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至1000ml即可。

在棕色瓶中储存。

3)碘甘油碘甘油是碘的甘油溶液,它见光易失效,易使消毒物品染黄。

用于局部消毒或器械消毒。

1%的碘甘油制作方法为,称取10g或20g精碘,加甘油至1000ml,充分溶解即可。

在棕色瓶中储存。

2、碘的化物具有消毒的碘化物,目前得到应用的只有高碘酸钠和高碘酸钾。

此类化合物的消毒作用与其它碘类消毒剂作用原理不同,不是碘起主要作用,而是与高氯酸盐作用原理相近。

作者2008年在实验室中合成了另一种高碘酸化合物——高碘酸铁复合盐,它是由高碘酸与铁、铝、锰反应生成的混合盐,经实验证明它不仅在消毒方面具有良好的消毒作用,而且具有良好的漂白、去浊、脱色、除臭、絮凝效果。

碘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碘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A cO
R
R
A cO
R
R
Si
5m ol% I2,r.t.
C H 2C l2
R1
5m ol% I2,r.t.
Si
C H 2C l2
R1
R R
R R
Scheme 4 Yadav 等[24]用碘催化烯丙基三甲基硅烷对 N-酰化喹啉在常温下环烯丙基化, 反应的化学 及区域选择性很好。 Rao 等[25]用碘催化取代烯丙醇对 1,3-二羰基化合物的 2-位烯丙基化
2 催化含氮化合物
碘被广泛地用于合成一些重要的含氮化合物。 在乙醇中, 碘能催化氨基二烯酮发生 环化并脱水生成 2,3,6-三取代吡啶[16]。 氮杂环丙烷不仅是有机合成中的有用中间体, 而 且它们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 以 I2 为催化剂, 可以方便、高效地合成氮杂环丙烷类化合 物。
Banik 等[17]用钐和碘作催化剂将亚胺还原合成了胺类衍生物。 在这里, Sm- I2 还原
Phukan[20]用苯甲醛、氨基甲酸苄酯和烯丙基三甲基硅烷在碘催化下一锅法合成了均烯丙 基胺。 该法操作简单、快速,在室温下反应即可发生, 同时可得到很好的产率[20]。 碘用 量的增加会使产率下降, 溶剂对产率也有影响, 并且碘比目前报道的任何催化剂的催化活 性都好。
Yadav 等[21]用碘催化环状烯丙基乙酸酯与烯丙基或炔基三甲基硅烷反应(Scheme 4), 取 代环烯烃的产率 70%~90%, 而非环状烯丙基乙酸酯及环烷基乙酸酯不能反应。 碘催化下 1芳基炔丙醇也能与炔基三甲基硅烷进行[22]类似的亲核取代形成二炔类化合物。 Sri-hari 等 [23]用碘催化 1-芳基炔丙醇与醇、酚及吲哚亲核取代, 1-芳基炔丙醇的芳环含给电子基有利 于反应。

消毒剂研究新进展_古一雯

消毒剂研究新进展_古一雯

文章编号:1001-7658(2008)01-0070-03 综述消毒剂研究新进展古一雯 李临生1 罗琥捷2(广州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 510530; 1陕西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2东方药林药业有限公司)关键词 化学消毒剂;生物消毒剂;消毒效果;制剂技术中图分类号:R187.2 文献标识码:A开发安全、低毒、高效、广谱消毒剂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可是试验微生物和消毒剂的不安全因素增加,实验条件要求严格,导致新型消毒剂开发难度大、耗资多,而现有的消毒剂又可大致满足消毒的基本要求。

因此,目前市场上虽有种类繁多的消毒剂出售,但究其主要成分仍是常见的十几种。

近几年来,消毒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复配技术、理化因子的协同效应、制剂技术、应用技术和机理研究方面 1 。

1新型消毒剂研究情况1.1传统消毒剂的化学改性对传统消毒剂或某些化合物进行化学修饰,例如带上杂环,如咪唑啉酮类、海因类、季铵盐类等消毒剂。

氧化处理可获得新的消毒剂,如氧化戊二醛、过氧化尿素、过氧戊二酸、酸性氧化电位水、羟基药剂和聚氧乙烯聚六亚甲基胍。

聚氧乙烯聚六亚甲基胍是为提高胍类的溶解性和渗透性将之与环氧乙烷反应得到的低毒、无味、无刺激性、抗菌效果更好的消毒剂。

我国从德国引进的波斯特消毒剂(保力莎)就是此类产品。

在较低浓度下,波斯特消毒剂稀释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作用3m i n杀灭率达99.90%以上 2 。

1.2含银消毒剂银制剂主要有硝酸银、碘化银(如银溶胶,含A gI的胶体溶液)、磺胺嘧啶银(A gS D)、对氨基苯磺酸银、尿嘧啶银、磷酸胺嘧啶银、载银活性炭、含银沸石、载银阳离子交换树脂 3 。

其中载银活性炭有浸银活性炭、吸附银盐活性炭、渗银活性炭、涂银活性炭;含银沸石有银交换沸石、涂银沸石等。

涂银活性炭是利用银镜反应在活性炭表面沉淀极薄的银层,当活性炭量为300g、涂银后银含量为1m g/g时,可供四口之家半年用水量的消毒。

碘伏类消毒剂研究现状与应用

碘伏类消毒剂研究现状与应用
碘伏消毒剂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代表产品聚维酮碘(PVP一I),是以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载体,价格昂贵
稳定性差,但比碘酊溶液更好
杂质碘约占30%;
通过释放游离碘杀菌;
载体无杀菌功能
抗有第二阶段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络合碘,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醚键与碘形成不定型络合物
季铵盐络合碘,双癸基二甲溴化铵
特点:
④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氧化胺,
事实证明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载体最好
碘伏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
1.有机物
有机物严重影响碘伏消毒能力,杀菌能力随有机物的增加而下降,所以,如果将常规碘伏用于对不良环境的消毒,成本昂贵。
2.温度
碘伏的杀菌效果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在低温下也同样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
3.酸碱度
碘伏的杀菌效果受pH值的影响也较小。一般认为在中性或酸性环境下,杀菌作用增强。
美国科学家在1985年成功研制出以非离子烷基氧化胺为载体的碘伏,载体与碘结合为三碘氧化合物,杀菌性能因此大大提高,并突破了碘伏抗有机物能力差的缺陷,同时还有较好的渗透性和洗涤功能。
第三阶段碘伏最优秀的产品为“三碘氧化合物”-(EKE)
①稳定性更好,最高有效碘可达5%,且无杂质碘。
②通过释放出三碘氧化合物来完成消毒过程。这种方式比游离碘杀菌的效果更优秀,抗有机物影响能力也更强。
碘伏是一类速效、广谱、无毒、刺激小的消毒剂,能杀灭:
细菌繁殖体
细菌芽孢
病毒
分枝杆菌
原虫
真菌等病原体
碘伏的消毒杀菌机理
碘伏中的碘以络合物或复合物形式位于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胶束中心而被运载,在水中逐渐解聚溶解,释放出游离碘来杀菌,由于碘在表面活性剂中缓慢释放,因此杀菌作用持久,刺激性低,着色作用消失,克服了碘酊易升华、黄染、有刺激的缺点。

含碘抗菌洗涤剂的研制

含碘抗菌洗涤剂的研制
SONG Xi—ga o ,LU Xi n g —z h o n g ,WANG Ha n
( 1 We n g f u J i a n f e n g C h e mi c a l s I n d u s t r i a l S t o c k C o . , L t d . ,G u i z h o u D u y u n 5 5 8 0 0 0 ; 2 B e i j i n g E c o n o m i c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C r e a t i v i t y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C e n t e r , B e i j i n g 1 0 0 0 4 3, C h i n a )
( 1贵 州瓮福剑 峰4 k Z - T - )  ̄份有 限公 司,贵 州 都匀 5 5 8 0 0 0 ; 2北京创 意创 新经 济技 术 中心 ,北京 1 0 0 0 4 3 )
摘 要 : 碘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 表面活性剂可以去污、发泡 , 具有洗涤性能。含碘的抗菌洗涤剂是 以碘和多种表面活性
2 0 0 8年 ,洗衣液在我 国洗衣 剂市 场 占 4 %左右 ,2 0 0 9年 为 7 % 。据统计 ,许多欧 美 国家 洗衣 液市 场 占有率 已过 半 ,如美 国洗衣液 的市场所 占比例已达到 8 0 % ,法 国也 占6 1 %以上 ,意
大币 U 到达 到 7 0 % J 。
第4 2卷第 1 期
2 0 1 4年 1月
广



Vo 1 . 4 2 No .1
Gu a n g z h o u C 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_庄占兴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_庄占兴
农药使用的低效率还与农药加工技术研究不足有很大 关系。 我国已经成为农药生产大国,但国内制剂、剂型 的研究和产品质量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
分散性能差、悬浮率低、热贮分解率高等方面,一些剂型 因湿润性、渗透性和叶面沉积性差等原因造成药效不稳 定,相当一部分品种在耐雨水冲刷和黏着性等方面明显差 于国外同类型产品,如国产农药水悬浮剂普遍存在析水、 稠化、沉积、结块等贮存物理稳定性等问题[15]。 出现这种 现象的主要原因除与我国农药用表面活性剂的品种数量和 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外,还与我们对表面活性剂与 农药作用机理研究不足等有关。
第 47 卷第 7 期 2008 年 7 月
综述-
农 药 AGROCHEMICALS
Vol. 47, No. 7 Jul. 2008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庄占兴1,2 ,路福绥1 ,刘 月1 ,陈甜甜1
( 1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18 ; 2. 山东省农药研究所, 济南 2 5 0 1 0 0 )
度以及不能同时兼顾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组成等缺陷。 表面活性剂是通过界面膜发生作用的。 表面活性剂可
以在各种类型的界面上发生吸附,改变界面状态,从而实 现 或 改 善 许 多 化 学 过 程 ,增 强 产 品 的 功 能 。
表面活性剂在水中溶解时,当水中表面活性剂的质量 浓度很低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 空气界面产生定向排 列,亲水基团朝向水而亲油基团朝向空气。 当溶液较稀 时,表面活性剂几乎完全集中在表面形成单分子层,溶液 表面层的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大大高于溶液中的质量浓 度,并将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到纯水表面张力以下。 表 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层聚集的现象称为正吸附。 正吸附 改 变 了 溶 液 表 面 的 性 质 ,最 外 层 呈 现 出 碳 氢 链 性 质 ,从 而表现出较低的表面张力,随之产生较好的润湿性、乳化 性、起泡性等。 如果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越低,而降低 表 面 张 力 越 显 著 ,则 其 表 面 活 性 越 强 ,越 容 易 形 成 正 吸 附。 因此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大小,对于其在农药中 的实际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科技信息.
高校 理 科 研 究
生物 表面活性剂研 究进 展
兰州 交通 大学环境 与 市政 工程 学院 赵 炜
[ 摘 要] 生物表 面活性 剂是 指微 生物产 生的一类具有表面活性的 生物大分子物质 , 该物质 具有 良好稳 定性 、 无毒 和生物 可降解性 等 性 能 。 本 文 对 生物 表 面 活性 剂 的种 类 、 成 方 法及 应 用 前 景进 行 了综述 。 合 [ 关键 词 ] 物表 面 活性 剂 合 成 发 酵 生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能显著 降低溶 剂表面张力 的两 性化 合物 ,该化 合物能在相界面上形成分子层 , 具有 降低界面能量 的特性 , 使其具有乳 化、 分散 、 增溶和洗涤等功能 , 被广 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 目前 , 大多数表 面活性剂 主要 以石油为原料经化学合 成而来 , 由于受化工 原料 、 产品的 理化特性及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 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等原 因 ,使表面 活性 剂的应用前景受到极大 的挑 战。为 了改进和提高表 面活性剂的性 能, 研究人员开始利用生物技术合成表面活性剂 即生物表面活性剂。生 物表 面活性剂是指利用酶或微生物通过 生物催化和生物合成 法得到的 具有表面活性的两性化合物。 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相 比, 除具有降低 表 面张力 、 稳定乳化液和发泡功能外 , 物表面活性剂还具备 良好 的热 生 稳定性 和化学稳定性 ; 结构复杂 ; 化和破乳 能力强 ; 乳 无毒 、 用量少 ; 与 生态环境相容 , 能被微生物完全降解等优 良性能 由于具有上述优 良 】 。 特性 , 生物表面活性剂将逐渐取代化学合成 表面活性剂 , 广泛应用 于医 药食 品、 环境工程 、 石油工业 、 污水处理 、 生态修复和化妆品等领域。 生物 表 面 活 性 剂 的 研 究 现 状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早期研究见于 1 4 9 6年。 9 9年利用假单胞菌生 14 产生物表 面活性剂 鼠李 糖脂。 15 9 5年 Hakn sig发现黑粉菌在 葡糖糖 培 养上可产生赤藓糖醇 、 甘露糖和高级脂肪酸酯化的糖脂。 9 8 , i a 16 年 Ar m 等首次从枯草芽胞杆菌发酵液 中发现表面活性素 (uf t )该化合 物 S r ci , a n 具有较强的表面' l 属于脂 肽类表面活性 剂 9 9年 B l y 乙酸 活 胜, 。17 es 从 k 不动杆菌的发酵液中分离出由杂 多糖和脂 肪酸构成的脂 多糖 。2 世 纪 0 7 0年代后期 , 研究发现可 以利用生物合成法生 产生物表 聚甘油脂肪 酸 酯 。19 9 6年张念湘用硅胶 吸附糖 和脂肪酶 , 有机溶剂 中与乙酸酐 酰 在 化合成糖脂 。19 9 7年 N k yma 利用重组枯 草杆菌生产一 种新型 的 a aa 等 S r c n 0 1 V ea ai uf t 。20 年 en ndg等将枯 草杆菌 F 一 ai E 2接种在 以小麦糠为原 料的 3 L的生物反应器 中 ,得 到一种能分散有机磷杀 虫剂 Fnho 0 eti n的 生物表面活性剂 。近年来 , 随着研究 的不断深入 , 出现 了一 些新型生物 表 面 活 性 剂 , 蔗糖 酯 是 一 种 新 型 的 多元 醇 型 非离 子 表 面 活性 剂 。 裕 如 赵 蓉等将解烃棒 状杆菌接种在 以蔗糖为唯一碳源 的培养 基上能够产生蔗 糖酯 , 对其进行 了定性定量检 测 】 目前 , 国、 并 。 英 加拿 大和 日本等 国家 的研究人员对 生物表面活性 剂进行 了大量 的基础研 究和应用开 发 , 研 制了一些新 型表 面活性剂 , 极大地拓宽 了表 面活性剂 的应用领域 。国内 对生物表面活性剂 的研究较 晚, 大多数处于实验研究 阶段 , 主要针对生 物表面活性产生菌 的筛选和培养条件 的优化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 二 、 物表 面 活 性 剂 的种 类 生 与化学表 面活性剂相 比,生物 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更加 复杂。 目 前, 生物表 面活性剂主要按照化学结构来 分类 , 可分为①糖脂 类生物表 面活性剂 。 如绿脓杆菌产生的 鼠李糖脂 、 红色球菌产生的海藻糖脂和酵 母菌产生 的槐糖脂等 。 ②含氨基酸类生物表面活性剂。 如枯草杆菌产生 的脂肽和棒状杆菌产生的脂蛋 白等 。 ③磷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 如假丝 酵母 、 微球菌和不动杆菌产生 的磷脂 等。④脂肪酸类生物表 面活性剂。 如棒 杆 菌和 不 动 杆 菌 产 生 的 甘 油 酯 , 杆 菌 和 节 杆 菌 产 生 的脂 肪 酸 等 。 棒 ⑤结合 多糖 、 白质类高分子生物表面活性剂 。 地 限制 了酶 法 合 成 生 物 表 面 活 性 剂 的发 展 。 极 3微 生 物 发 酵 法 . 用微生物发酵法 生产表面活性剂是 2 0世 纪 7 O年代后期发展起来

碘类消毒剂的发展现状与性能对比

碘类消毒剂的发展现状与性能对比

碘类消毒剂的发展现状与性能对比碘类消毒剂是以碘为主要杀菌成分制成的各种制剂。

是通过游离碘元素本身使蛋白质沉淀而起杀菌作用的,对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真菌和病毒具有快速杀灭作用。

其应用非常广泛,消毒范围以涉及临床、日常生活、畜牧水产养殖和饮用水等领域。

一般来说可分为:传统的碘制剂、碘的化合物、碘酸溶液和碘伏。

碘及碘伏的不同类别,不同剂型消毒产品正得到不断深入的研究与应用。

并且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新的碘类消毒剂不断涌现,本文就将各类碘的消毒剂,简单加以介绍,环凯希望对各位开发新的碘类消毒剂有所帮助。

1、传统的碘制剂传统的碘制剂简单的讲就是将碘溶于可以分散的溶剂中的碘液。

它杀菌作用快速、高效是比较好的灭菌剂,但碘液有毒并易使消毒物品染黄,游离碘离子多。

由于制作简单,至今仍有使用。

主要产品有:碘水溶液、碘酊和碘甘油。

1)碘水溶液碘水溶液就是碘的水溶液,它见光易失效,易使消毒物品染黄。

用于局部消毒或器械消毒。

2%的碘水制作方法为,称取20g精碘、24g碘化钾或碘化钠,加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000ml,充分溶解即可。

在棕色瓶中储存。

2)碘酊碘酊俗称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它见光易失效,易使消毒物品染黄。

用于局部消毒或器械消毒。

2%的碘酊制作方法为,称取20g精碘、15g碘化钾,500ml95%的酒精充分溶解,然后加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至1000ml即可。

在棕色瓶中储存。

3)碘甘油碘甘油是碘的甘油溶液,它见光易失效,易使消毒物品染黄。

用于局部消毒或器械消毒。

1%的碘甘油制作方法为,称取10g或20g精碘,加甘油至1000ml,充分溶解即可。

在棕色瓶中储存。

2、碘的化物具有消毒的碘化物,目前得到应用的只有高碘酸钠和高碘酸钾。

此类化合物的消毒作用与其它碘类消毒剂作用原理不同,不是碘起主要作用,而是与高氯酸盐作用原理相近。

作者2008年在实验室中合成了另一种高碘酸化合物——高碘酸铁复合盐,它是由高碘酸与铁、铝、锰反应生成的混合盐,经实验证明它不仅在消毒方面具有良好的消毒作用,而且具有良好的漂白、去浊、脱色、除臭、絮凝效果。

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论文

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论文

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药剂学课程论文)2015年5月3日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和发展摘要:表面活性剂素有“工业味精”之称,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制药、化妆品、食品、造船、土建、采矿、表面处理等领域,它是许多工业部门必须的化学助剂,其用量小,收效大,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文主要讲述了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分类、应用和发展。

并且阐述了我国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行业发展状况以及与国外的差距, 对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方向及现有产品结构的调整提出建议。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作用分类应用发展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即使在很低浓度时也能显著降低表(界)面张力的物质。

它达到一定浓度后可缔合形成胶团,从而具有润湿或抗粘、乳化或破乳、起泡或消泡以及增溶、分散、洗涤、防腐、抗静电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及相应的实际应用,成为一类灵活多样、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

其分子结构均由两部分构成,分子的一端为极亲油的疏水基,分子的另一端为极性亲水的亲水基,两类结构与性能截然相反的分子碎片或基团分处于同一分子的两端并以化学键相连接,形成了一种不对称的、极性的结构,赋予了该类特殊分子既亲水又亲油,又不是整体亲水或亲油的特性,这种特有结构通常称之为“双亲结构”。

1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表面活性剂主要应用于洗涤、纺织等行业,其他应用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的精细化工领域。

在造纸工业中可以用作蒸煮剂、废纸脱墨剂、施胶剂、树脂障碍控制剂、消泡剂、柔软剂、抗静电剂、阻垢剂、软化剂、除油剂、杀菌灭藻剂、缓蚀剂等。

表面活性剂在医药行业也有广泛应用,在药剂中,一些挥发油、脂溶性纤维素、甾体激素等许多难溶性药物利用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可形成透明溶液及增加浓度;在医药行业中可作为杀菌剂和消毒剂使用,其杀菌和消毒作用归结于它们与细菌生物膜蛋白质的强烈相互作用使之变性或失去功能,这些消毒剂在水中都有比较大的溶解度,根据使用浓度,可用于手术前皮肤消毒、伤口或粘膜消毒、器械消毒和环境消毒;药剂制备过程中,它是不可缺少的乳化剂、润湿剂、助悬剂、起泡剂和消泡剂等。

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表面活性剂最新研究进展人类的日常生活,各类生产活动,多种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对表面活性剂品种和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表面活性剂科学不断发展,迄今方兴未艾,表面活性剂已经深入到生命起源以及膜材料、纳米材料、对映体选择性的反应等各个领域中,设计新的有特殊用途和应用价值的表面活性分子仍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

新的功能型表面活型剂与附加的官能基团的性质和位置有密切关系,对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的修饰会导致其结构形态有很大的变化,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单位在表面活性剂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成为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合成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相对一般常言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表面活性剂而讲的,通常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且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高分子化合物。

它像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一样,由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组成。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分散、凝聚、乳化、稳定泡沫、保护胶体、增溶等性质,广泛应用作胶凝剂、减阻剂、增黏剂、絮凝剂、分散剂、乳化剂、破乳剂、增溶剂、保湿剂、抗静电剂、纸张增强剂等。

因此,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可根据在水中电离后亲水基所带电荷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四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如阴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甲基)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缩合萘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缩合烷基苯醚硫酸酯等。

两性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丙烯酸乙烯基吡啶共聚物、丙烯酸-阳离子丙烯酸酯共聚物、两性聚丙烯酰胺等。

非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乙烯类共聚物等。

阳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烯烃基氯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亚乙基多胺与表氯醇共聚季铵盐、淀粉或纤维素高取代度季铵盐、多聚季铵盐、聚多羧基季铵盐等开发低廉、无毒、无污染和一剂多效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将是今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趋势。

碘在消毒杀菌领域的发展与突破

碘在消毒杀菌领域的发展与突破

碘在消毒杀菌领域的发展与突破碘是元素周期表53号元素,卤族元素之一。

碘以碘化氨基酸的形式存在于甲状腺内,在人体促进生物氧化、调节蛋白质合成和分解、促进糖代谢脂代谢及生长发育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自1811年法国药剂师库特瓦首次发现单质碘以来,碘逐渐在制药、燃料、杀菌剂消毒剂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碘作为最古来的消毒杀菌剂之一,先后出现了以碘为主要成分的,各种形式的杀菌消毒制剂。

一.碘的杀菌机理碘对微生物的杀灭主要靠碘的沉淀作用和卤化作用,游离碘能迅速穿透细胞壁,与蛋白质氨基酸链上羟基、氨基、烃基、巯基结合导致蛋白质变性沉淀,发生卤化,从而使其失去生物活性。

二.含碘消毒杀菌剂1.较早的碘类消毒剂是将碘分散在有机溶剂形成碘液,制作简单,如碘水、碘酊、碘甘油。

(1)碘水溶液主要有碘化钾、水、碘组成,常用于局部消毒或医疗器械消毒,目前不太常见。

(2)碘酊碘酊俗称碘酒,容易使物体表面黄染,浓度20 g /L 的碘酊适用于手术部位、注射和穿剌部位皮肤以及新生儿脐带部位皮肤消毒。

不适用于黏膜和敏感部位皮肤消毒。

(3)碘甘油碘甘油为碘的甘油溶液,主要用于鼻腔黏膜、口腔黏膜及婴幼儿皮肤的消毒和防感染,仅限于医疗机构诊疗前后使用。

(4)碘液的弊端虽然制作简单,但是其对皮肤黄染、刺激性大、腐蚀性强,且易挥发。

2. .碘伏碘伏是单质碘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ovidone)的不定型结合物。

聚乙烯吡咯烷酮可溶解分散9%~12%的碘,此时呈现紫黑色液体。

但医用碘伏通常浓度较低(1%或以下),呈现浅棕色。

(1)碘伏在医疗上的应用在医疗上用作杀菌消毒剂,可用于皮肤、粘膜的消毒,也可处理烫伤、治疗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皮肤霉菌感染等。

也可用于手术前和其它皮肤的消毒、各种注射部位皮肤消毒、器械浸泡消毒以及阴道手术前消毒等。

3. 高活性动态游离碘(1)高活性动态游离碘是沙多谱(分子碘)两个单元成分瞬间反应的产物,与传统碘酒、碘伏相比,沙多谱(分子碘)产生的高活性分子碘,其优势在于保存的时候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稳定不挥发,只有使用的时候通过离子之间的相互转换,才产生高活性的动态分子碘,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皮肤消毒剂在静脉输液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皮肤消毒剂在静脉输液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皮肤消毒剂在静脉输液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探讨在静脉输液中静脉穿刺前皮肤消毒剂的使用。

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分析各种消毒剂的临床实用性。

结果结论:希望能得出更加适合临床,方便临床静脉输液的皮肤消毒剂。

【关键词】静脉输液;皮肤消毒剂;消毒【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8-0005-02静脉输液穿刺前皮肤消毒是护理工作的一项基本操作,消毒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与不良反应的发生。

选择合适的消毒液至关重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2012年版)皮肤消毒可用碘伏消毒液、碘酊+乙醇脱碘、氯已定[1]。

本研究通过经过检索分析各种消毒剂的作用效果,旨在为临床上能够准确地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提供理论依据。

1.单纯制剂1.1 含有效碘制剂1.1.1碘伏:具有广谱的杀菌作用,能够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针对各类病原体均具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碘伏溶液中的有效碘浓度为30mg/L时,作用10min可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完全灭活。

当碘伏溶液中的有效碘浓度为1000mg/L时,作用1min对HIV病毒的灭活率高达99.98%[2]。

但与碘酒乙醇相比,碘伏所用的干燥时间相对更长一些,马秋霞等研究发现[3],20例患者平均浪费时间约73min,碘伏组胶布脱离皮肤情况观察结果显示,在碘伏消毒组胶布固定1~2h后,观察发现碘伏组组受试者中有11例存在胶布处于半脱离皮肤现象,需对受试者进行再次重新加胶布固定。

因此,碘伏不适用于静脉输液时消毒使用。

1.1.2聚维酮碘:聚维酮碘是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络合载体,含有效碘为4800mg/L。

聚醇醚碘是以酚基聚氧乙烯醚作为漯河载体,含有效碘为5000mg/L。

经研究表明,与聚醇醚碘相比,聚维酮碘杀灭细菌繁殖体所需要的浓度要高出1倍;杀灭真菌所需要的浓度要高出3倍[4]。

碘伏消毒剂杀菌效果及毒性研究

碘伏消毒剂杀菌效果及毒性研究

碘伏消毒剂杀菌效果及毒性研究摘要:碘伏消毒剂具有很强烈的杀菌效果,同时也具有很大的毒性,我们要对碘伏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和毒性进行研究就需要进行一定的实验,本研究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悬液定量杀菌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碘伏消毒剂具有很强烈的杀菌效果,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关键词:碘伏消毒剂杀菌效果毒性研究碘伏消毒剂是一种有色物体,一般情况下,碘伏消毒剂呈棕色,碘伏消毒剂有一个基本的载体,碘伏消毒剂的基本载体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碘伏消毒剂的消毒剂杀菌效果的研究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性,笔者将会在本研究中叙述细菌杀灭试验和现场试验的实验过程以及相关的方法。

一、碘伏消毒剂的基本介绍碘伏消毒剂是碘与表面活性剂结合形成的不定型的具有很强的消毒效果的络合物,它的优点在于消毒的效果快、对被消毒物体没有毒性以及刺激比较小,同时能够消灭细菌的繁殖体,较之于其他的消毒剂具有很明显的优点,特别是改变了以往的消毒剂的效果,对于消毒剂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以往的消毒剂具有一定的缺点,比如说具有很强的刺激作用、比较不稳定以及容易变色的缺点,而碘伏消毒剂在克服了以往的消毒剂的缺点的同时保持了以往的消毒剂的优点,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碘伏消毒剂的消毒原理是:首先使碘伏消毒剂在水中进行很好的溶解,使碘伏消毒剂的碘充分的释放出来,而由于碘在水中的释放速度比较缓慢,因此具有很持久的消毒效果,消毒效果的延续时间比普通的消毒剂的延续时间要长,这也是碘伏消毒剂的优点之一。

二、碘伏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实验的相关材料和方法1.碘伏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实验的能量试验碘伏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实验的能量试验要选定一种物质为代表,然后进行基本的试验步骤,需要注意的是,进行碘伏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实验的能量试验的代表物质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就是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因为碘伏消毒剂的杀菌效果虽然在不同的物体中的运用效果不同,但是在一般情况下都会有着基本相似的效果,我们的代表物质一定要具有代表性。

含碘消毒剂消毒效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含碘消毒剂消毒效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含碘消毒剂消毒效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陈晓艳;梁涛【摘要】含碘消毒剂包括含碘和以碘为主要杀菌成分制成的各类消毒制剂.碘酊和碘伏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含碘消毒剂,其中碘伏在外科手术及皮肤消毒中使用最为广泛.影响含碘消毒剂消毒效力的因素较多,主要为有效碘含量、稳定性、温度、季节、酸碱度、有机物、溶剂等.该文对含碘消毒剂的分类、作用机制及影响消毒效力的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以系统地了解含碘消毒剂的消毒杀菌性能.【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5(021)006【总页数】3页(P1061-1063)【关键词】含碘消毒剂;作用机制;消毒效力;影响因素【作者】陈晓艳;梁涛【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麻醉系,四川泸州646000;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麻醉科,成都6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7碘是最古老的消毒剂之一,法国药剂师库尔图瓦利早在1811年首次发现单质碘,之后出现多种以碘为主要杀菌成分的消毒剂[1],含碘类消毒剂目前使用相当广泛,其消毒杀菌范围涉及生活用水、农业、畜牧养殖和医疗卫生等领域。

碘酊和碘伏目前临床常用于外科手术前手和皮肤黏膜的消毒、手术切口及切口创面消毒、注射和穿刺部位皮肤消毒及器械浸泡消毒等[2],其中碘伏使用最为广泛。

现对含碘消毒剂消毒效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1 传统碘制剂传统碘制剂是将碘溶于可以分散的溶剂中制得的,主要包括碘酊、碘水和碘甘油。

临床常用碘酊,由碘、碘化钾溶解于乙醇溶液而制成,易挥发,于棕色瓶中储存,一般使用浓度为2%。

它广谱、高效、杀菌快,但需乙醇脱碘,且腐蚀性强、刺激性大、易过敏,因此碘酊不用于破损皮肤、口腔黏膜、眼的消毒及碘酊过敏者,过敏体质者慎用[3]。

小儿误服可致中毒,碘的成人中毒量约为1 g,致死量为2~4 g,而小儿误服2%碘酊3~4 mL(即0.06~0.08 g碘)便可致死[4]。

目前在临床应用中碘酊已逐渐被淘汰。

传统碘制剂杀灭微生物主要依靠碘的沉淀和卤化作用,元素碘活泼,游离碘渗透性好,能迅速穿透细胞壁,与蛋白质氨基酸链上烃基、巯基、氨基、羟基结合,导致蛋白质变性、沉淀,从而使微生物丧失生物活性[1]。

表面活性剂——碘络合物的消毒临床实验及性能研究

表面活性剂——碘络合物的消毒临床实验及性能研究

表面活性剂——碘络合物的消毒临床实验及性能研究
唐青;古连忠
【期刊名称】《表面活性剂工业》
【年(卷),期】1992(000)002
【总页数】6页(P33-38)
【作者】唐青;古连忠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23.9
【相关文献】
1.消毒学——戊二醛杀菌效果及理化性能临床实验研究 [J], 杨怀贵
2.用分配法研究碘分子与氯离子、溴离子和碘离子的络合物的稳定性 [J], 张桂香;李双
3.昂铁碘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及性能研究 [J], 霍勇燕;任领华;李少岚;冯伶;张维民
4.碘—碘化钾—结晶紫多元络合物水相显色的研究及碘盐中碘的测定 [J], 周竖勇
5.市场抽检九种含碘消毒剂消毒性能观察 [J], 张亚增;张亚尼;宋晖;张福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用新药强力典的临床评价

外用新药强力典的临床评价

外用新药强力典的临床评价
徐传福
【期刊名称】《《中国药房》》
【年(卷),期】1991(002)001
【摘要】强力碘(又名络合碘、碘伏Lodphor)系一种以表面活性剂为载体和助溶剂的不定型络合碘。

也是碘(Ⅰ)和载体的复合物。

呈深紫色粘稠液体。

溶液呈弱酸性,遇碱中和失效。

在室温下与水、醇可以任何比例混溶,不分层。

温度低于表面活性剂浊点时,可能析出沉淀,但升温可复原。

强力碘以表面活性剂作为载体,可增加碘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由于强力碘中的碘在表面活性剂中缓慢释放,因而消毒杀菌作用较持久。

强力碘早在六十年代就风糜欧洲、美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医药市场。

近年来,国内军事医学科学院等研究单位,
【总页数】2页(P41-42)
【作者】徐传福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82
【相关文献】
1.新药创制和产业发展的强力助推剂——记"第7届中国国际新药创制前沿技术与产业化发展高峰论坛暨项目合作洽谈会" [J], 刘晓琳
2.蚓激酶凝胶外用治疗急慢性湿疹的临床评价 [J], 顾鹏毅;代萌;曹焕敏;贾秀坤;孙
晋民;刘海军;詹丽芬;郝文学
3.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凝胶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床评价 [J], 徐英; 单蔚蓝
4.中为外用的新典奇葩──评《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J], 晓明
5.精神药物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获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活性剂-碘消毒剂研究进展门奕灿2013207540 摘要:本文主要归纳了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和碘络合形成的复合型消毒剂的关键问题,指出了其主要进展和应用现状,讨论了它们的优缺点、作用机理。

以此为选择最优化的表面活性剂载体提供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碘;消毒剂碘消毒剂应用非常广泛。

其消毒范围已涉及临床、卫生、日常生活、农牧养殖业和饮用水等。

不同类别、不同剂型、不同功效的碘消毒产品正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

而现在普通的碘酊或者碘酒具有刺激性大、着色深,稳定行不好等缺点,现在普遍会采用碘的络合物去改善这些缺点,即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与碘络合形成复合型碘消毒剂,具有广谱杀菌、使用安全的优点。

因此这也是人们一直探索并且不断试图优化的研究课题。

本文主要介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和碘络合形成的复合型消毒剂,其中表面活性剂的类型主要包括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及这些碘络合物消毒剂研究现状;讨论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及作用机理。

希望以此可以为选择最优化的表面活性剂载体提供依据和借鉴。

一、碘络合物的研究现状与优缺点1.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碘络合碘伏是碘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配合物,表面活性剂一般选用不含苯环和不饱和双键或叁键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OP-10等。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用表现在多方面,首先它起到了配位、稳定、助溶和协同增效作用,克服了碘难溶于水、易升华、有刺激性、不够稳定、容易着色等缺点。

其次,制剂水溶性好,使用时由于大量稀释,表面活性剂的胶束被破坏,碘胶束配合物解离成碘与表面活性剂分子结合形式。

此时,碘尚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临床上表现出较持久的药效。

同时,由于具有亲脂使用,表面活性剂能迅速粘附于菌体表面,使碘与菌体蛋白质迅速发生卤化反应,并能消除环境中非菌体蛋白质,减少活性碘的消耗量而增强药效。

此外,由于表面活性剂具有清洗作用,碘伏可以用于蔬菜瓜果、食品加工器具、医疗用具等的清洗消毒。

一般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价格比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价格要低得多,所以碘伏生产成本比较低,使得它适宜于养殖业如养殖场消毒,鱼、虾、畜、禽疾病防治。

[2]但是,有文献报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碘络合物对抗有机物能力差的缺陷。

2.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碘络合有专利报道了相关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碘络合物消毒剂,其中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主要是椰油基二甲基氧化铵等。

这种发现突破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碘络合物对抗有机物能力差的缺陷,同时还有较好的渗透性和洗涤功能。

[3]另外,也有文献报道碘络合物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宜选用刺激性小,性能温和并且对碘无分解作用,并且要有足够的去污性能。

通常选用两性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4],可选择的品种有月桂基谷氨酸盐、椰子基经乙基磺酸钠、椰子油丙基甜菜碱、十二烷基甜菜碱、十二烷基氧化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等。

3.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碘络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碘的络合物应用的大部分是季胺盐型表面活性剂[5],季胺盐类消毒剂有单链季胺盐和双链季胺盐两类,前者以苯扎溴铵为代表,临床上使用的还有度米芬(十二烷基二甲基苯氧基漠化铁)和消毒净(十四烷基二甲基吡啶溴化胺),它们均属于低效消毒剂,仅能杀灭一般繁殖体和亲脂病毒。

后者为双链季胺盐,以百毒杀(双十烷基二甲基氯化胺)为代表,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属于高效消毒剂(但不是灭菌剂)。

纵观季胺盐类消毒剂的发展,可以看出,第一代季胺盐类消毒剂为单链季胺盐,第二代为单链季胺盐的衍生物,第三代为双链季胺盐,第四代为单双链季胺盐的联合应用。

由于微生物对季胺盐消毒剂易产生抗药性,在一些医院苯扎溴铵消毒液中,也有大量细菌存在。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单、双链季胺盐联合应用的同时,也在研究其他消毒剂对季胺盐消毒的增效或协同作用。

因此季胺盐类消毒剂具有稳定性好、无毒、无刺激、杀菌作用可靠等优点,在消毒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卫生用品,例如化妆品、牙膏、洗手液、沐浴液等方面的应用。

4.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碘络合有文献报道指出制备碘伏的载体很多,较普遍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烷基磺酸类,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单独使用,而是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配合使用,形成的碘伏兼有杀菌及除污的功能。

[6]另外,也有人报道说阴离子表面活性碘,如烷基磺酸盐络合碘。

此类稳定性差,但去污作用好。

[7]二、表面活性剂与碘络合消毒剂的机理表面活性剂在消毒领域中的应用很广泛,主要有以下两种作用方式[1]:①在传统消毒药物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来改进、提高消毒效果,达到增效目的;②利用表面活性剂作为载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将碘与聚醇醚或PVP络合,即为广泛使用的碘伏消毒剂,可克服碘的黄染、不易脱色的缺点。

1.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比较表面活性剂按照它的化学结构来分,即当表面活性剂溶解于水后,根据是否生成离子及其电性,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按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分类: 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硬脂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②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季铵化物;③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卵磷脂,氨基酸型,甜菜碱型;④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山梨坦(司盘),聚山梨酯(吐温)。

有些表面活性剂本身具有杀菌作用,主要有两种表面活性剂,即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如季铵盐类消毒剂以及两性表面活性剂中的汰垢( Tego)类消毒剂。

(1)季铵盐类消毒剂其分子结构可分为阳离子基团和阴离子两部分。

阳离子基团多由4个有机根与氮原子结合而成,为杀菌的有效部分。

阴性离子多为卤素、硫酸根或其他类似的阴性离子。

作为消毒剂的季铵盐类,其阳离子基团中,一般有一个碳链长达8~18的烷基,碳链短于或长于此范围者,杀菌能力差。

我国常用的季铵盐类消毒剂,主要有:新洁尔灭(化学名称为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洁尔灭(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度米芬(又名消毒宁,化学名称为十二烷基二甲基苯氧乙基溴化铵)、消毒净(为十四烷基-2-甲基吡啶溴化铵)。

近年来新开发出了双链季铵盐消毒剂,带有一个亲水基和两个亲油基,具有更好的成胶速性和更强的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能增加它们的水溶性,即使在水质硬度较大的情况下也呈现出相当好的溶解性,表现出很好的稳定性。

研究表明,双链季铵盐消毒剂的杀菌作用比单长链季铵盐类优越,去污能力较好、耐高温及毒性低。

我国新上市产品主要有3种:百毒杀,又名双癸基二甲基溴化铵;新洁灵消毒液,又名溴化双(十二烷基二甲基)乙撑二铵;利尔康1210消毒剂,由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和正烷基(50 %C14、40 % C12、10 % C16)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组成的复方消毒剂[11]。

(2)汰垢(Tego)类消毒剂汰垢(Tego)即为一系列氨基酸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其特点是毒性比阳离子型的要小。

汰垢类消毒剂对化脓球菌、肠道杆菌等及真菌都有很好的杀灭作用。

对结核杆菌,质量分数为1 %溶液需作用12 h ,对细菌芽孢无杀灭作用。

其质量分数为1 %水溶液接近中性(偏碱),杀菌作用不受血清、牛奶等有机物影响,但可被肥皂与其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所中和。

汰垢有多种产品,如汰垢51、汰垢103、汰垢2000等。

国外已广泛使用,国内也有少量引进。

分子式为R1NH ( CH2)2NH ( CH2)2NHCH2CO2H·HCl (汰垢103S) ,用于皮肤消毒,质量分数1 %溶液作用2 min ;用于浸泡手术器械,质量分数1 %溶液作用30 min。

汰垢103 G( MHG) ,分子式为R2NH( CH2)2NH ( CH2)2NHCH2CO2H·HCl + [ R2NH -(CH2)2]2NCH2CO2H·HCl ,用于环境卫生处理,质量分数1 %溶液喷洒擦拭,可减少微生物数量。

汰垢51 ,分子式为R1NH (CH2)2NH (CH2)2NHCH2CO2H +[ R1NH ( CH2)2]3NHCH2CO2H ,用于乳肉加工厂杀灭可分解肉类乳类的微生物,质量分数1 %溶液,作用3 min~12 min。

汰垢51B ,分子式为R2NH (CH2)2NH(CH2)2NHCH2CO2H ,用于软饮料工厂,消毒容器用质量分数0.5 %溶液处理数小时;消毒管道系统,用质量分数0.1 %溶液滞留处理24 h~36 h。

最近国外又推出汰垢2000 ,活性成分的质量分数为0.5 % 1-alky1-1,5- diazapentane ,,杀菌能力可得到明显提高。

2. 表面活性剂与碘络合机理表面活性剂与碘络合形成的消毒剂一般具有高效杀菌,安全等优点,其优点源于形成了协同杀菌作用的复合型消毒剂。

此类作用并不仅限于碘消毒剂,比如,类似的国内大量上市的含氯复方消毒剂,多为次氯酸钠等含氯消毒剂中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试验证实,二者联用可显著提高消毒剂杀菌效果。

有机溶剂(磷酸三丁酯) 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 - 100 , Tween 80)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杀菌、灭活病毒的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通过溶解微生物的细胞膜上的脂类物质,使细胞膜破裂而实现杀灭作用,而且不破坏任何蛋白质的性质。

因此,在国内外血液制品(如丙种球蛋白、凝血因子)的生产中,多采用该方法进行血液中病毒(如艾滋病毒、肝炎病毒、疱疹病毒等)的灭活,可获得极高的安全性。

戊二醛复方消毒剂中多使用季铵盐类消毒剂作为增效剂,如单独使用戊二醛消毒,需质量分数为2 %戊二醛作用20 min~40 min,如果加入质量分数为0.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则戊二醛的使用剂量可下降50 %左右。

戊二醛的长期毒性较大,其剂量的下降则可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将三氯均二苯脲(TCC)消毒剂与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联合应用,对血色念株菌有协同杀灭作用。

在隐形眼镜消毒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Polox2amer - 237),可改进综合性能,不仅用于消毒,还可用于清洗、保存等目的。

另外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与碘络合形成的消毒剂,由于结构不同,导致作用机理不同,因此杀菌效果也相差很大。

比如碘伏的作用机理:碘伏杀菌活性是由表面活性剂PVP 提供对菌膜的亲和力解聚后释放出所载有的碘与细胞膜和细胞质结合,使巯基化合物、肽、蛋白质、酶、脂质氧化或卤化,使病原体的蛋白质和酶的稳定性和活性被破坏,代谢机制发生障碍而死亡,从而达到杀灭病原体的目的。

又如季铵盐类碘消毒剂的作用机理:季铵盐类化合物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变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使菌体物质外渗,阻碍其代谢而使细菌死亡。

季铵盐类消毒剂在低浓度下有抑菌作用,较高浓度时可杀灭大多数种类的细菌繁殖体与部分病毒。

杀菌机理:(1)改变细胞的渗透性,水分进入使菌体肿胀破裂;(2)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作用,可高度聚集于菌体表面,影响细菌的新陈代谢;(3)使蛋白质变性;(4)灭活菌细胞内的脱氢酶、氧化酶,以及能分解葡萄糖,琥珀酸盐、丙酮酸盐等的酶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