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含义”推导中非逻辑因素研究
[哲学]第八讲 语用逻辑-会话含义
§8.4.1 古典格赖斯理论的不足
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为 话语交际现象提供了新的理解思路,给话语交际 研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对“言外之意”现象 给予了科学而合理的解释,使得语法学家和语义 学家一筹莫展的问题有了新的解题思路。 二,使学术界将研究的视角从静态的语形语义分 析转移到动态的语用分析,使得语言学的研究更 接近丰富多样的现实生活。
2. 质的准则(Maxim of Quality):努力使你说
的话是真实的。
(1)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8.1 “会话含义”理论的提出
3. 关系准则(Maxim of Relation):要关联,说
话内容切题。 (有多少类的“关联”?谈话的重心和话题又如何 在会话过程中转换?格赖斯认为需要进一步的研 究。) 4. 方式准则(Maxim of Manner):表达清楚明 白。 (1)避免晦涩; (2)避免歧义; (3)简练(避免罗嗦); (4)井井有条。
§8.1 “会话含义”理论的提出
⑷说话人可能有意地不去遵守某一准则,但他
相信听话人会觉察出这一点,并会认为他仍然是 合作的;而听话人也知道,说话人并不存心让他 受蒙骗。 这第四类的情况实际上也不应当算作违反合作 原则,因为只要听话人了解话语的含义所在,谈 话就可以继续下去,说话双方就能相互配合,达 到预期的目标。
§8.1 “会话含义”理论的提出
会话含义理论的主要兴趣不在于提出并要求 人们遵循这些原则和准则,而在于如何利用这些 原则,来解释为什么话语的意思似乎常常超出人 们所讲的内容,即传递出某种“会话含义” 。 会话含义理论着重探讨的是第三、四类情况。 其主要论点是:我们只有假设人们是遵守这些准 则的,至少遵守合作原则,我们才能了解说话人 是怎样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把讲话的意图赋予某一 话语,而听话人又是如何以特定的方式来理解这 一话语的。
会话中非言语因素的语用分析及其交际功能
会话中非言语因素的语用分析及其交际功能一、引言会话活动是语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会话的分析与研究已经从静态描述发展为动态研究。
现在一般从话语角色类型、语用模糊会话策略、会话活动类型对会话活动进行动态分析。
但在进行会话活动的动态分析时,却往往忽视了会话活动中的非言语分析。
非言语交际是指会话活动之外的非话语交际,包括:表情、动作、界域、服饰、副语言(伴随有声语言的非语词声音,如音高、音色、哭声、笑声、停顿),时间、场景(包括建筑、器物、颜色、光线、气味等)。
对于非言语交际问题的论述并不多见,且往往局限于文化、跨文化或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本文拟对非言语交际进行语用学的讨论并考察其交际功能。
二、非言语因素的语用分析在会话交际中,非言语因素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它的参与能帮助克服语言的局限,帮助语言的表达,帮助会话双方推测出会话含义,对非言语因素的研究也有益于对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扩展和补充。
(一)辅助话语意向含义的获得话语意向(discourse intention)是话语的语用含义或言外之意,即发话人的真实意向、目的之所在(Cook, 1989)。
格莱斯把人们交际中的话语意义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另一种示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或meaning-nn)。
话语的自然意义是指句子层面的意义(sentence-meaning), 即字面意义;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说话者借助句子层面想要表达的潜在意义,即话语的言外之意(Levinson, 1983)。
人类从何时起在交际中开始运用话语的意向因素已无从考证,但至少从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起,人们就已经懂得在交际中运用语言的言外之意来表达真正的交际意图了。
而话语意向含义的获得,也可以通过特殊的非言语手段来实现。
以娇滴滴的声气、表情献爱是常见的,以恶狠狠的声气、表情表示憎恨、厌恶也是常见的。
会话含义理论
会话含义理论会话含义理论(ConversationalImplicature)于思想家H.P.Grice于1975年首次提出,是研究语言交际的重要理论,在后续的语用学研究中,它被广泛用于分析语言交际成功所需的条件和原则。
语言理论中会话含义理论被认为是说话者在构建发言理由时,除了说话者所说的话以外,还包括受话者的暗示和涵义,即会话含义。
会话含义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在发言过程中,说话者和受话者是一个协作的过程,说话者不仅要考虑到自己的发言,还要考虑自己发言在不同内容和语境下所产生的会话含义,并且要努力使话语含义清楚明确,以便受话者更好地理解发言者的意图。
会话含义理论在发言过程中要求说话者和受话者都遵守Grice理论所确定的四大原则,即交际原则:关于交际对话动机、关于发言简洁性、关于关联性和关于完整性。
第一,交际动机原则。
根据这个原则,发言者应该从发言的动机出发,发言者必须试图让受话者能够理解发言者的意图;受话者也应该尊重发言者的意图,让发言者感知到受话者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沟通交流。
第二,发言简洁性原则。
根据这个原则,发言者除了发言本身的内容,还应该重视发言的呈现方式,可以尽可能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
第三,关联性原则。
根据这个原则,发言者必须与上下文的关联保持一致,考虑到受话者可能会把发言中的某些信息放入上下文,发言者应该尊重受话者的理解,并尽可能地为受话者提供相关信息,以便让受话者更好地理解发言者的意图。
第四,完整性原则。
根据这个原则,发言者千万不能减少或伪造关键的信息,而是应该把全部的信息告知受话者,受话者能够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发言者的意图。
会话含义理论的本质是文件含义和会话含义。
文件含义是指发言者使用话语时所表达的本义;会话含义则是指说话者在使用话语时,依据双方面均具备的“礼节交际论”,在话语本义以外,还表达出双方间特殊的交流意图,即发言者所想表达的非话语本义。
只有理解了会话含义理论,我们才能更加准确的弄清语言的含义,做到交流有效,才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更好的与他人沟通、交流。
影响会话含义推导的几个重要因素
Gr e则提 出了一种 推理 模式 , 为仅 仅 理解话 语 i c 认 的字 面意 思 (h i rl a ig o h e tn e t elea menn rte sne c t menn ) a ig 或表 层意 思 是 不 够 的 , 正 理 解 话 语 的 真 标 志 是 理 解 其 隐 含 意 思 ( h p a e ’ a — t es e k r S me n
t r ) ue 。
一
尤其是 对会 话 含 义 的理 解 。在 很 长 一 段 时 期 内,
一
些语 言哲 学家 和 心理学 家认 为话 语 交 际 的实 现
依赖 于一 种语码 模 式 。维果 斯基认 为 思想 本 身是 无 法交 流 的 , 须 有 一 种 中 间 的媒 介 来 达 成 这 种 必 交 流 , 就 需 要 一 套 符 号 系统 。P i e 之 为 理 那 er 称 c
20 0 9年 6月 第2 8卷 第 6期
安 庆 师 范学院 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 un l f n i e cesC lg ( o il c ne E io ) o r qn T a h r ol e S ca S i c dt n aoA g e e i
J n. 2 0 u 0 9 VO . 8 N . 12 o 6
交际 的关 键 , 归 根 结 底 就是 如 何 识 别 并 理 解 说 而
性 的不成 文 的规 定 。当人 们 知 道 了这 些 准 则 , 他
常所 说 的“ 面 背后 的意 思” 字 就是 说话 人希 望 听话 方 能 够 抓 住 并 推 断 出 的意 思 , 便 是 会 话 含 义 。 那 我们 一般 认 为会 话含 义是 人 们根 据各 自所 期望 听
会话含义理论
人的意向,提出了“会话隐涵”的概念。认为说话人的目 的是诱使听话人接受(相信)他的观点,使听话人认识到 说话人想要做什么。但对听话人在交流过程中的作用论述 不充分。 • 主要著作有《意义》(1957) 、《逻辑与对话》( 1967, 1975 ) 、《预设和会话隐涵》(1981)等。
提出了“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和“会 话含义”理论。
2.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 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的交谈不是由一串不连贯、无条 理的话语组成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交谈的参与者都 在某种程度上意识到一个或一组共同的目的,或者至少 有一个彼此都接受的方向。交谈过程中,不适合谈话目 的或方向的话语被删除,使交谈得以顺利进行。
• 真值条件意义
• 真值条件意义理论 是逻辑语义学研究的一个部分,通 过确定句子的真值条件来表现句子的意义。
• 真值条件语义学认为,句子的真值条件取决于句子各 个组成部分的意义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组合方式,而 要解释各个组成部分的意义,必须说明它们各自的特 征和组合关系等方面。
• 美国著名哲学家戴维森和英国著名哲学家达米特是意 义理论两个比较主要的代表。
真实,尤其是: • ①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 ②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 (3)关系准则( The maxim of Relevance): • 在关系范畴下,只提出一个准则,即所说的话是相关的。 • (4)方式准则( The maxim of Manner): 清楚明白地说出
要说的话,尤其要: • ①避免含混不清; • ②避免歧义; • ③要简短(避免冗长); • ④要有序。
会话含义理论
• 格赖斯提出的四条准则及其相关次准则是: • (1)数量准则( The maxim of quantity):指所提供的信
息的量。 • ①所说的话应包含为当前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 ②所说的话不应包含多于需要的信息。 • (2)质量准则( The maxim of quality):所说的话力求
• 注:格赖斯讨论的违反第一质量准则的例子都是传统 的修辞格,如反语(irony)、隐喻(metaphor)、 缓叙(meiosis)、夸张(hyperbole)。
5.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 话语的隐含意义,即“会话含义”。 • “会话含义”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格赖斯的会话含
量,因为他没有提供足量的信息。但是也没有理由认为他 不合作。妥贴的解释是B 知道如果提供更多信息,他会违 反“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这条质量准则,而使自己 面临一种“冲突”情况。所以,B说的话含义就是:他不是 很准确地知道 C 住在什么地方。
• (4)故意违反或利用某一准则来传递会话含义。说话人 故意不遵守某一条准则,即说话人知道自己违反了某一 条准则,同时还使听话人知道说话人违反了该条准则, 但目的不是中断交谈,而是为了向听话人传递一种新信 息——会话含义。
• 例如他可能满足了第一数量准则(所说的话应包含为当前 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就违反了第二质量(所说的话要有 足够的证据)。
• A: Where does C live ? (C住在哪儿 ?) • B:Somewhere in the south of France . (法国南部的某
个地方) • 假定 B知道 A打算去探望 C,那么他的回答就违反了第一数
(一)常规含义 (1)常规含义:是指由词语的常规意义决定的。 例“therefore”的常规含义:
语用学之会话含义
5.合作原则的遵守与违反 格赖斯指出四种可能不遵守上述各条准则的 情况: (1)说话人明确指出不遵守合作原则即相关准则 “无可奉告”“我不能再讲太多内容了” (2)说话人可以悄悄地违反一条准则,有些情况 下可能会把听话人引入歧途,使听话人误解或上 当受骗 说谎 骗人 诈骗
(3)说话人在面临不同准则之间冲突的情况下, 可能为了维护一条准则,而不得不违反另一条准则
(2)以上准则可以遵守,也可以违背,而且准则 之间可能互相冲突 (3)违背准则可以产生一定的会话含义 (4)合作原则及其准则是有关人类交际的总原则, 但不同于设计文化特征的礼貌等现象。
(二)会话含义的推导 ()甲:小张家住哪里? 乙:就在广州。 ()A. Your kid broke my windows. B: Boys are boys. 会话含义是说话人在违背合作原则中某一或某 些准则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听话人则需要付出一定 的努力进行推导,因为含义不是话语的字面意义。
()
曹禺《雷雨》
(2)故意违反“方式准则”的第二条次准则“避免 歧义”,而故意使用歧义句来产生会话含义。产生会话 含义的歧义句,是为了某种目的故意惊喜难爬的,其绘 画含义只有了解说话人实际情况的听话人才能准确地推 导出来。 ()A:Name and title, please? B:John Smith , Associate Editor and Professor.
()X is a fine friend. 字面意义是“X是一个好朋友” X 把Y的商业秘密透漏给另一个商家,在Y和 他的听众都知道这个事情的语境下,Y说出这句话, 真实含义是“X是个背信弃义的坏朋友” () You are the cream in my coffee. ()他是一首诗,一首舒伯特和林黛玉合写的诗。
会话含义推理
“新格赖斯理论”框架下的语用推理:推导过 程和实施规则 1.推导过程 : 标记性 无标记 有标记 方式原则推导 “荷氏关系” 有 无
信息原则推导
量原则推导
整个推导过程从‘标记性”起,先纵后横,通过箭 头表示的通道过渡,直到纵行的终端,作出推导的 选择。
莱文森三原则的运用顺序: 量原则﹥方式原则﹥信息原则 具体说明如下: (i)符合“荷恩等级关系”的表达形式实行 量原则的推导先于信息原则的推导; (ii)其余情况则由信息原则得出特定的理解, 除非: (iii)并存两个意义相同的表达形式,一个有 标记,一个无标记;无标记的由信息原则推导 其会话含义,有标记的由方式原则推导出无法 应用恰说话人准则: 不要让你的陈述在信息上弱于你的认识允许的程度, 除非较强的陈述同信息原则抵触。 (2)受话人推论: 相信说话人提供的已是他所知的最强的信息,因此:
(1)说话人说出A(W),而<S,W>形成 “荷恩等级关系”,以至A(S)├A (W),则可推导出K~(A(S)),即说 话人知道,较强的信息是不能成立的; (2)说话人说出A(W),而A(W)并不蕴 涵内嵌句Q的内容,但Q的内容却为信息较 强的A(S)所蕴涵,且SW 形成一个对比集, 则可推导出~K(Q),即说话人不知道Q 是否可以成立。
2.实施规则 (1)方式原则推导的实施规则 一个有标记的表达形式可能得出会话含意集{I1;, I2,…,In},若从语境效果来说,I1>I2>…>In,则 I1最可能成为所期待的含意。 (2)量原则推导的实施规则 <S,W>符合“荷恩等级关系”,则:
A(s)=A(W)+A(X)(对X的说明详下) a.A(s)├ A(w) b.A(W)├~A(s) c.∵ A(w) ├~A(s) ∴A(W) ├ ~[A(W)+A(X)] ├A(W)+~A(X) ├ ~A(X) d.A(w) ├ ~T[A(s)] (T表示“说明”) A(W)à土A(S)(这是表示十A(S)V—A(S), 下同) e.K[A(w)〕├ K[~A(s)] ├~K[A(X)] f.设V={F1,F2,…,K1,K2,…}
语言会话含义模式研究
语言会话含义模式研究语言会话含义模式研究1、什么是语言会话含义模式研究?语言会话含义模式研究是以语言和言语的交流为基础的研究,旨在探讨人们之间的对话时,怎样识别、理解和表达含义。
即语言的含义是由双方的会话内容和形式以及不同的文化假设的交互作用产生的。
它也可以应用于计算机和人类之间的对话。
语言会话含义模式研究引入计算技术来实现人类和机器之间语义理解作为基本原则,可以模拟和实现双方会话当中的对话模式。
2、什么是语言会话含义模式?语言会话含义模式是指当两个或者多个参与者在进行口头交流时,他们通过彼此会话中所使用的各种不同的言语角色与关系所产生的模式,以及参与者文化背景和交流方式所包含的不同元素和讯息,来实现具有一定独特性的语言含义对话模式。
具备语言会话含义模式的环境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信息共享,也就是双方互相了解消息并能够达成共识;二是意义共享,也就是彼此间尊重;三是自我调整,双方保持和谐的关系及相互尊重,从而取得一致的结果。
3、语言会话含义模式研究的主要内容(1)语言表达能力:弄清一个人利用语言或其他言谈形式实现会话含义表达的能力,比如能力层次、理解能力等;(2)会话模式:分析参与者在口头交流中所使用的各种不同的话语角色、参与关系所建构的模式;(3)含义模型:两个或多个参与者之间进行口头交流时,分析对话参与者文化假设、言语形式所建构的模型,将其用于语义形式的分析;(4)参与者假设:分析两个或多个参与者之间口头交谈当中所依赖的假设,体现参与者之间相互间的影响,及双方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5)实现语义理解:以计算机技术实现人机之间的对话模式,从而模拟双方之间的语义理解。
4、语言会话含义模式研究的重要性(1)语言会话含义模式研究有助于改善口头交流技巧,帮助掌握及控制情绪。
(2)语言会话含义模式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之间的理解能力,让双方在对话时有助于更准确地领悟对方的意图。
(3)语言会话含义模式研究有助于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增加人际沟通的效率。
会话含义的不可预测性
会话含义的不可预测性作者:付玲玲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07期摘要:在合作的大前提下,话语超出字面意义的那部分或必须通过推理才能得到的那部分意义,就被称作为“会话含义”。
人们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从而传达一些非字面意义的含义。
这种会话含义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它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影响会话的质量。
本文从主观方面人的因素和客观方面语境的因素两大层面对会话含义的不可预测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以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更好的交流。
关键词:会话含义不可预测性主观方面客观方面1.引言人们为了较好地交流,往往都遵循着格莱斯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即质的准则、量的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
人们对这些准则的违反就产生了会话含义。
这种会话含义是听话者和说话者无法提前预知的,更有这种情况,即没有特定的语境,会话双方对彼此的预期不同,导致误解的产生。
这些都会造成会话含义的不可预测性。
以前的研究注重从语境方面和会话含义产生的幽默效果来研究会话含义,往往不够全面、深刻、准确。
本文从主观人的因素和客观语境两个方面对会话含义的不可预测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便在以后的交往中进行更好的交流。
2.会话含义的产生会话,是指用语言表达意义的行为,而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一般可分为两种: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
而隐含意义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一般含义和特殊含义两种。
一般含义是指所使用的单词,词语本身所具有的规约性的意义。
例如,“He is a sportsman,therefore,he is strong.”这句话中的“therefore”这个词的词义决定了这句话的规约性意义,即“He is strong he is a sportsman.”的结果。
而特殊含义是指说话人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中的会话准则,从而让听话人通过其字面意义推测它要表达的真正内容。
由此,产生了会话含义。
3.不可预测性的主观因素3.1说话人方面(1)说话人自身的发问表达不明确会话交流是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共同互动,然而以往往研究都是只注重听话人,分析听话人对说话人违反合作准则的用意的具体推断,多是从听话人的角度猜测说话人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
特殊会话含意表达与推理的逻辑结构
特殊会话含意表达与推理的逻辑结构会话是人际交往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交流,还是商务谈判、政治协商等领域,都需要通过会话来达成共识、交换信息。
然而,会话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尤其是在特殊场合下的会话,往往需要通过含意表达和推理来达成目的。
本文将从逻辑结构的角度出发,探讨特殊会话中含意表达和推理的运用方式。
一、含意表达的逻辑结构含意表达是指在会话中,通过言外之意、暗示、隐喻等方式表达出特定的意图或信息。
含意表达的逻辑结构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表面意义与深层含义的区别语言表面意义是指字面上的意思,而深层含义则是指话语背后所隐含的意思。
在会话中,人们往往会使用一些隐晦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这就需要对语言的深层含义进行解读。
例如,在商务谈判中,当一方表示“我们的预算有限,需要考虑成本问题”时,其深层含义可能是希望对方能够降低报价,而非仅仅是表达对成本的关注。
2.语境对含意表达的影响含意表达的意义不仅取决于语言本身,还受到语境的影响。
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在一次面试中,面试官问:“你觉得你有哪些不足之处?”如果面试者回答“我可能不够沟通能力强”,在这个场合下,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可能是说明自己愿意接受反馈并改进,而非表达自己的不足之处。
3.含意表达的隐蔽性含意表达往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需要通过推理才能够理解其真实意图。
这就需要在会话中敏锐地捕捉到对方的暗示,从而进行正确的推理。
例如,在一次社交场合中,当有人问你“你觉得今天晚上怎么样?”时,如果你回答“还不错”,这句话的含义可能是表达出自己对这个场合的不满,需要提前离开。
二、推理的逻辑结构推理是指在会话中,通过对语言的解读和分析,从中推断出信息和意图的过程。
推理的逻辑结构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1.推理的前提和结论推理需要有明确的前提和结论,前提是推理的基础,结论是推理的目的。
在会话中,人们往往会通过暗示和隐喻来暗示前提和结论,需要在推理过程中进行分析和解读。
会话含义的语用推导
会话含义的语用推导【摘要】会话过程中交际双方都遵守合作原则。
如果一方公然违反相应的准则,则有可能说话人要表达一些含蓄的意义,即产生会话含义,听话人通过语用推导理解会话含义。
会话含义的语用推导对语言习得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合作原则会话含义语用推导【中图分类号】 H03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810(2009)11-0049-02一、Grice的合作原则美国语言哲学家 H.P Grice1967年在哈佛大学所作的演讲中提出的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认为: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互相合作的,谈话双方都怀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双方话语都能理解,共同配合。
因此他们都遵守着某种合作的原则,以求实现这个愿望。
Grice的合作原则包括:(1)数量准则,即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不该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2)质量准则,即不说自知虚假的话,不说证据不足的话。
(3)关联准则,即说话要有关联,要切题达意。
(4)风格准则。
即说话应避免晦涩,避免歧义,要做到简明扼要,井井有条。
这四条准则客观上是必须遵守的。
二、会话准则的违反与会话含义会话含义(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理论的基础是合作原则。
Grice指出,虽然人们在会话过程中要遵守如充分、真实、相关、清楚等原则和准则,但如果在会话交流中,说话人公然不执行某一条准则,同时他还想让听话人知道他违反了一条准则,即为对准则的“蔑视”(flouting)。
当说话人“蔑视”一条准则时,如果听话人认为对方的话语是故意公开地违反这些准则,那么一定有其主观意图,也就是话语的含义。
三、会话含义的语用推导会话含义存在于语境中,要正确理解会话含义,必须结合语境进行语用推导。
人们在日常和工作的交谈中一直遵循合作原则,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取得某种特殊的会话效果,通常会违反合作原则的某个准则,从而设定了一定的推导障碍,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会话含义学说的哲学逻辑思考
作者: 廖开洪[1,2]
作者机构: [1]暨南大学,广州510632 [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510420
出版物刊名: 外语学刊
页码: 18-21页
主题词: 语言哲学 意义理论 会话含义学说 非单调逻辑 含义推导
摘要:意义理论是语言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语言哲学家从多维角度探讨语言意义,提出不同意义理论。
格赖斯提出的意义理论既是语言哲学探讨的话题,又是语用学讨论的经典,并且经久不衰。
本文试图阐述格氏会话含义学说的哲学基础,分析会话含义的语用推导机制,指出运用当代逻辑知识推导会话含义的可行性,尝试运用非单调逻辑推导会话含义。
从某种程度上讲,哲学本质上就是逻辑(S.Jack Odel2002:11)。
从现代逻辑角度探讨会话含义,为语言意义的哲学研究开辟出新的切入点。
浅析外语翻译会话含义的基本特征
浅析外语翻译会话含义的基本特征会话含义理论一直是语用学界关注的重点之一。
该理论的研究为确立语用学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地位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牛保义,2002:6),标志着“对人类应用语言的研究从专注语言符号本身引入了意识参与的成分”(程雨民,2009:53)。
在其经典之作Logic and Conversation (1975) 中,Grice 从自然语言和哲学逻辑的关系入手,论述了会话含义的概念及合作原则的四条准则,区分了规约性意义和非规约性意义、特殊会话含义和一般会话含义,并在结尾处总结概括了会话含义的五大基本特征,并由此引发了众多学者对会话含义特征的探讨。
本文试从会话含义的产生及推导机制出发,对会话含义的基本特征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一、会话含义的产生正常情况下,人们的会话交流都是由一串连贯的话语组成的,围绕一个或一组共同的目的而展开,是参与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参与会话时,参与者要根据所参与的谈话交流公认的目的或方向,使自己的会话符合这种需要,这就要求参与者遵守某种原则,即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牛保义,2002:7)。
合作原则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质准则(quality maxim)、量准则(quantity maxim)、关系准则(relation maxim)和方式准则(manner maxim)。
Grice 认为,在谈话中遵守合作原则及其准则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契约,是人们理所应当要遵循的。
事实上,这些准则在实际会话中常常被违反。
而正是由于违反了这些准则才产生了会话含义。
Grice (1975:375-6) 总结了常见的违反准则的4种情况:(1)说话人可能暗中坦然地违反了一个准则;(2)说话人可能对执行准则和合作原则表示弃权;(3)说话人可能面临着一种冲突;(4)说话人可能嘲弄一条准则。
然而,并非这4种违反准则的情况都会产生会话含义。
只有第四种才会产生会话含义,即:说话者知道自己违反了一条准则,同时他还想让听话者知道他违反了一条准则。
会话含义的推导
会话含义的推导
会话含义的推导是书信和口头交流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
在写信或
者口头交流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使用一些语言形式来传达特定的含义。
这些含义可能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推导才能理解。
在书信中,会话含义的推导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对于某些书信,特定
的含义可能并不显然,而需要通过推导才能理解。
例如,在一封商业
用途的信中,某些感谢的话语可能隐含着对方的请求。
这需要读者通
过推导来理解。
类似地,在口头交流中,会话含义的推导也是常见的。
例如,在一个
会议上,某些敬语的用法可能意味着对某人意见的不同,而这需要通
过推导才能理解。
在进行会话含义的推导时,有几个因素需要考虑。
首先,需要考虑语境。
不同的语境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含义。
其次,需要考虑说话人的语
气和表情。
这些因素可以暗示语言中的暗示和提示。
最后,需要考虑
语言的文化背景。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说话方式和含义,需要适应这
些差异才能进行正确的推导。
对于初学者来说,进行会话含义的推导可能是一个挑战。
然而,通过
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
例如,学习关键词和短语,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途,可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会话含义。
此外,观
察正常说话人的语气、表情和体态等,可以帮助读者领悟含义的细节。
总之,会话含义的推导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通过学习和实践,人
们可以不断提高这种技能,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书信和口头交流中的
各种含义。
会话含义理论总结 (2)
会话含义理论总结引言在人类的日常交流中,会话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交流形式。
人们通过会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等。
会话的含义理论致力于研究人们在会话中是如何理解、解释和推断他人的意思和意图的。
本文将对会话含义理论进行总结和讨论。
1. 会话的基本定义会话是指两个或多个人之间进行的交流过程,它通常包括语言表达、肢体语言、表情、语境等因素。
在会话中,人们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交流方式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意思。
2. 会话含义理论的起源会话含义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语言哲学和语用学研究。
这些研究探讨人们在会话中是如何理解和解释他人的意思和意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话含义理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会话含义理论的要点会话含义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3.1 听话人的解释推断在会话中,听话人通过对说话人的话语和非言语行为进行解释推断,来获取更深层次的含义。
例如,当说话人说“我有点饿了”时,听话人可以推断出说话人可能希望得到一些食物。
3.2 会话合作原则会话合作原则是指在会话中,人们通常遵循一些隐含的规则,以保持会话的顺利进行。
其中包括谈话者原则、听话者原则、合作原则等。
这些原则帮助人们在交流中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
3.3 上下文的重要性在会话中,上下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下文包括语境、时间、地点、参与者身份等因素。
人们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对方的意图。
4. 会话含义理论的应用会话含义理论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价值和意义。
它可以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图,改善沟通效果,解决交流问题。
4.1 教育教学领域在教育教学领域,会话含义理论可以用于解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问题。
通过教授学生如何理解、推断和解释他人的意图,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4.2 商务谈判领域在商务谈判领域,会话含义理论可以帮助商务人士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和需求。
通过研究谈判双方的言辞和非言辞行为,可以提高商务谈判的效果和成功率。
会话含义的语用推导
会话含义的语用推导
王嗣海
【期刊名称】《学园》
【年(卷),期】2009(000)011
【摘要】会话过程中交际双方都遵守合作原则.如果一方公然违反相应的准则,则有可能说话人要表达一些含蓄的意义,即产生会话含义,听话人通过语用推导理解会话含义.会话含义的语用推导对语言习得具有现实意义.
【总页数】2页(P49-50)
【作者】王嗣海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蚌埠坦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0
【相关文献】
1.会话含义的语用推导与制约
2.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及其会话隐含义推导研究
3.门诊会话个案中的语用分析——谈格莱斯合作原则的违反及其会话含义
4.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特殊会话含义\"的推导过程
5.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特殊会话含义”的推导过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话含义”推导中的非逻辑因素研究摘要在现实交际中,影响“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推导的因素不仅仅存在于逻辑和语义学,还有一些非逻辑因素。
交际噪音、交际者的有限理性、精神状态和期待都可能导致交际者违背“合作原则”。
关键词:会话含义合作原则非逻辑因素中图分类号:h0-06文献标识码:a一“合作原则”框架下的“会话含义”理论“合作原则”是由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出的。
格赖斯认为,在人们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似乎在有意无意地遵循着某一原则,以求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
因此,格赖斯提出了会话中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合作原则是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的核心,他对“合作原则”作了如下界定:“在谈话过程的当前阶段,你作为参加交谈的一方在你的话轮中说出的话语应该是符合谈话双方共同认可的目标或方向的”。
格赖斯在《logic and conversation》(1975)一文中认为人们在谈话中遵守的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包括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准则,即:a.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a 所说的话应该满足交际所需的信息量;b所说的话不应超出交际所需的信息量;b.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a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b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c.关系准则(relevant maxim):话语要相互关联、切中主题。
d.方式准则(manner maxim):说话要清楚、明了,避免晦涩、歧义;言简意赅;井井有条。
显然这四个准则应该是合作原则总则的展开,是总则的具体内容。
准则里所蕴含的“合作”概念与总则中的“合作”概念应该是一致的。
格赖斯认为“非自然意义由字面意义和含义两部分共同组成。
因此,要全面地、深入地研究交际中话语的含义就必须既研究话语的字面意义又研究话语的含义,而含义中又以会话含义最为重要。
会话含义具有以下特征:可废除性,不可分离性、可推导性和非规约性。
然而,人们在实际言语交际中,并非总是遵守“合作原则”,出于需要,人们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
格赖斯把这种通过表面上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言外之意称为“会话含义”。
“会话含义”理论以其新颖重要的内容引起了哲学界、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会话含义”已经成为语用学的核心内容,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会话含义”理论的贡献在于,它解释了听话人是如何透过说话人话语的表面含义而理解其言外之意。
二“会话含义”推导中的非逻辑因素会话含义的产生是由于在现实交际中,人们并不都严格地遵守合作原则及其相关准则。
但是,在实际的交际场景里,听话者要得出正确的“会话含义”,仅仅知道说话者违背了合作原则及其相关准则还远远不够。
听话者要经过一个推导过程,要判断说话者违背合作原则的原因。
格赖斯是从逻辑的角度来分析交际并提出合作原则的,这从他文章的标题《logic and conversation》便可得知;格赖斯后来的一篇文章《further notes on logic and conversation》也同样延续了逻辑学的出发点。
但是,在真实的交际过程中,影响交际者是否遵守合作原则及其相关准则的因素却并不局限于逻辑因素,还有许多非逻辑因素。
如果仅仅因为表面上违背了合作原则而进行“会话含义”的推导,必然会得出不恰当的“会话含义”。
以下几种因素可能使交际者违背合作原则:1 交际噪音可能歪曲信息信息论把交际过程分为:(1)交际主体,即信息的发出者或来源;(2)编码,指主体采取某种形式来传递信息的内容;(3)交际渠道,或称媒体,(4)交际的客体,即信息的接收者;(5)译码,指客体对接收到的信息所做出的解释、理解。
在整个交际过程中,所有的环节都受到各种噪音的干扰。
以交际渠道为例,根据信息论,“任何物理通信系统的传送率都有一个理论上限。
以无线通信而言,这个上限就是由信噪比决定的”(brown,1966:129)。
在书面交际中,难以辨认的字迹即是一种交际渠道噪音。
如果言语交际是通过电话进行的,交际效果肯定会受到电话质量、电话信号强弱等因素的影响。
如果言语交际是面对面进行的,听话者也会受到各种交际噪音的干扰,如交际场所的背景音乐、车辆鸣笛、邻座的人的说话声、咳嗽声等都是噪音。
噪声对语言交流的影响,来自噪声对听力的影响。
噪音是妨碍信息交际的任何因素,它除了存在于交际渠道之中,还存在于交际过程的其它各个环节。
这种影响,会降低交流效率,并有可能造成信息失真。
言语交际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冗余是必要的,用于抵消噪音的歪曲效果。
当信息的冗余度不足以抵消噪音的歪曲效果时,量的准则甚至质的准则就可能会被违反。
2 交际者的有限理性每一个言语交际都发生在某一特定的时空环境,这包括说话者和听话者正在进行的动作以及各种外部对象和事件。
交际语境不仅包括交际发生的时空环境,还必须包括说话者和听话者对刚才所说内容的所共享的知识,只有这对话语的理解是相关的。
此外,还必须采取包括由说话者和听话者对所有相关习俗、信念和前提条件的默许接受。
而交际始终受到有限理性的困扰。
有限理性是指,人的行为“即是有意识的理性,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一是环境是复杂的,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信息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康德对人的认知能力进行过批判性的考察,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
“我们能感知某些事物,只是因为这些事物的表象符合我们的感知方式,却不是感知”物自体“本身”(kant,1999:24)。
“人的认识能力局限于可能的经验,永远也达不到‘物自体’。
乔姆斯基认为结构决定功能,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
”“很可能的是语言表达的组织结构原理及其解释具有我们看到的结构,而没有其他想象中的结构,原因在于计算硬件——大脑的相关结构——的固有的属性。
比如,人的视觉看不到红外线,而红外线却是光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同样可能的是人类大脑的物理结构制约其可理解的范围”(chomsky, 2002:30)。
另外,听话人个体的情感因素也可能影响对“会话含义”的推导。
如果一个人生性多疑而且悲观,他很可能会对说话人的话往消极的方面考虑,即使说话人说明了自己的本意,他也未必相信。
会话含义不是字面意义,也不是字面意义的一部分。
它是通过合作原则中各项准则,通过话语的字面意义,结合语境推导出来的。
字面意义在话语中是不变的,而会话含义则视语境的不同而变化。
行业隐语、阶层特殊用语是违反交际合作原则的一种特殊形式。
各行各业既有自己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法,又有一些为行业内所熟知的隐语,外人难以理解。
“语言,从本质上说,植根于文化的现实、部落生活和一个民族的习俗,而且只有经常考虑到言语交际的这些更广泛的语境,话语才能被理解”(ogden & richards ,1925:305),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的有限理性尤其明显。
由于说话者的有限理性而导致说话者违背“合作原则”时,显然听话者无法推导出说话者的“会话含义”。
3 交际者的精神状态言语交际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精神活动,始终与交际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密切相关。
有时,“对于一个违背合作原则的交际行为可能有容易获得的、简单和更简约的非因果关系的(non-intended causal)解释。
例如,有人可以在一个谈话中说一些明显是毫不相干的话,因为他暂时忘记了正被谈论的内容,或者他堕入做白日梦的恍惚状态”(dascal ,1992:119)。
在这种情况下,关系准则可能会被违反,但这种无关不应被视为故意的,所以任何以违反关系准则为基础而进行推理所得出的会话含义是完全错误的。
另外,在面对公众说话时,许多人都有不自在、担心、害怕等心理反应,这些不良或不适的心理反应也可能让交际者不经意地违背合作原则。
4 期望会影响知觉功能语言学家mey引述过jacques lacan的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和她的弟弟乘火车旅游。
当列车在一个小站停下时,女孩倚窗向外看并对她弟弟说:“你看,我们到了‘男用厕所’(gents)”。
“你真蠢”,她的弟弟回答说:“你没看见我们到了‘女用厕所’(ladies)?”如果我们问自己,姐弟俩哪个是正确的,稍微思考一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他们都是正确的,至少在“观察到的层面”:他们把他们所看到的进行了汇报,并且汇报得很真诚,也就是说,根据他们对“真实”世界的知觉。
“但是,请注意,这种知觉(与通常的知觉一样)并非发生在一个孤立、空洞、缺乏意义的星际空间的世界里。
孩子们看到的是一个一直就存在的规律所产生的结果:期望会影响知觉功能。
当列车驶进车站停靠时,人们通常期望的是看到站的名称的一些迹象。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表明该站名的符号就能实现那个期待”(mey,1992:219-220)。
很显然,不同的期待导致了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知觉。
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合作原则”违背现象与“会话含义”无关。
5 交际者的元认知能力的个体差异flavell将元认知表述为“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或其它相关事情的知识”,以及“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
1981年,他对元认知作了更简练的概括:“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
a·brown也认为,元认知是“个人对认知领域的知识和控制”。
可见,元认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认知的知识,二是对认知的调节。
也就是说,一方面,元认知是一个知识实体,它包含关于静态的认知能力、动态的认知活动等知识;另一方面,元认知也是一种过程,即对当前认知活动的意识过程、调节过程。
作为“关于认知的认知”,元认知被认为是认知活动的核心,在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有的人有很好的元认知能力,勤于思考,很可能好思考的人会较少直接接受说话人的字面意思以获取对方真正想表达的信息。
交际者的元认知能力的个体差异,在对词典中固定的具有唯一性特征的语词义进行“会话含义”推导时可能不太明显。
但是,在对那些含义丰富、偏离公共经验的临时修辞义进行“会话含义”的推导时,元认知能力的个体差异则表现得非常明显。
三结论推导会话含义就是推导交际双方在遵守合作原则的前提下话语的种种解释;而这种解释随语境的不同又可以有无数个,因而会话含义是不确定的。
综上所述,在现实交际中,影响“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推导的因素不仅仅存在于逻辑和语义学,还有一些非逻辑因素。
因此,听话者一定要确定:说话者违反“合作原则”是故意的还是非故意的。
两种不同类型的违反,会对“会话含义”的推导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
参考文献:[1] chomsky,noam.editor’s introduction:some concepts and issues in linguistic theory[a].in noam chomsky,adriana belletti,luigi rizzi(eds.)on nature andlanguage[c].cambridge:cup.2002.[2] dascal,marcelo.models of interpretation[c].in maxim stamenov(ed.)current advances in semantictheory[c].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2.[3] grice,h.paul.1975.logic and conversation[a].in cole,p.and morgan,j.(eds.)syntax and semantics[c],vol.3.new york:academic press.[4] kant,immanuel.(1781)critique of purereason[m].translated by norman kemp smith.1933.the macmillan press ltd.china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1999.[5] lacan,j.(1966).?譩crits[m].paris:editions du seuil.[6] mey,jacob l.the pragmatics of semeiosis[a].inm.stamenov(ed.)current advances in semantictheory[m].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2.[7] ogden,c.k.& richards,i.a.meaning of meaning[m].new york:harcourt,1925.作者简介:田原,男,1977—,四川内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文本分析,工作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