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手册115-116纠正措施的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1 目的分析质量管理体系及产品、过程中已出现的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纠正措施,消除其产生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及产品、过程中,已出现的不合格原因的纠正措施的制定、实施和验证。
3 职责3.1 各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本部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纠正措施,并保持记录。
3.2 质量部是该程序的主控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本程序的实施,并负责各部门纠正措施结果有效性的验证和评价,并对有效的纠正措施进行必要的文件更改。
3.3 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中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的批准,管理者代表对纠正措施的实施予以督促和协调。
4 工作流程对不合格进行原因分析后,提出纠正措施方案,对纠正方案进行审核并组织实施,(适当时)调整方案,对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同时验证实施有效性,解决已发生的问题并避免其再次发生,形成文件。
5 工作程序5.1 识别不合格,不合格来源于,包括:5.1.1 顾客有关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方面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包括顾客投诉、满意度调查等信息。
5.1.2 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情况。
5.1.3 产品、过程监视和测量中发现的不合格情况。
5.1.4 内审、外审中发现的不合格情况。
5.1.5 数据分析(退回或召回产品、让步接收、反复发生的质量问题等)中发现的不合格情况,和/或问题发生趋势。
5.1.6 有关质量相关的过程、操作工序、供方和记录。
5.1.7 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情况。
5.1.8 对生产和服务后获得的经验。
5.1.9 适当时,其它被质量部认为需要引入程序的问题,其他部门也可以提供相关建议。
5.2 评价不合格的程度:各部门对不合格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从对业绩的影响、质量目标、服务质量、环境因素、风险管理、用户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出现的不合格对质量的重要程度,以决定纠正措施的制订。
对于已出现的不合格原因应采取纠正措施,纠正措施应与相关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范本(2篇)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范本一、纠正措施1.快速响应:在发现问题或失误之后,需要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以最小化负面影响。
2.问题定位:对问题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准确定位并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
只有正确了解问题的本质,才能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3.紧急处理:根据问题的紧急程度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紧急纠正措施。
例如,停止相关操作、暂停生产线或关闭设备,以避免问题扩大并造成更大损失。
4.纠正行动计划:制定详细的纠正行动计划,明确责任人、时间计划和具体的任务。
确保每个纠正措施都能够被追踪和监控,并在规定时间内得到执行。
5.跟踪和监控:建立跟踪和监控机制,以确保纠正措施的执行和效果。
定期检查和评估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二、预防措施1.风险评估:对潜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确定可能的问题和失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2.培训和教育: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意识和能力,减少失误和差错的发生。
确保员工熟悉操作规程,并了解正确的工作方法。
3.标准操作规程:制定和执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每个操作步骤都得到准确执行。
标准化操作可以降低错误发生的可能性,并提高工作的一致性和效率。
4.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设备和工作环境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问题。
避免设备故障和失效对工作流程的影响。
5.持续改进: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定期评估和优化工作流程,减少风险和提高效率。
三、控制程序1.问题报告程序:建立问题报告渠道和程序,确保问题能够及时被发现和报告。
对于紧急问题,应当设立24小时报告热线或应急联系人,以便及时处理。
2.纠正措施执行程序:制定纠正措施执行程序,明确责任人和相关的工作流程。
确保纠正措施能够被追踪和监控,并在规定时间内得到执行。
3.培训计划和记录:制定培训计划,并记录员工培训的详细信息。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含流程图
1.0目的
通过对已发生的或潜在的不合格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以消除导致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各种原因,防止类似的不合格再次发生或发生,实现持续改进。
2.0范围
适用于公司对产品和生产过程要素(人员、设备、机器、检测、环境等)已遇到的或潜在的不合格所采取的纠正或预防措施的控制。
3.0定义
3.1 纠正措施:是指为了消除不合格的原因而采取的措施;
3.2 预防措施:是指为了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而采取的措施;
3.3 标准化: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活动。
4.0职责
4.1 品管部——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全过程管理。
4.2 各部门——负责相关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实施。
5.0程序
:
附录1
附录2:。
(完整)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1。
0目的对已经发生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适应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以防止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再发生/发生。
2。
0适用范围适用于对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控制。
3。
0职责3。
1质量保障部为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实施、跟踪、验证,并将验证情况向管理者代表汇报。
3.2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评审及原因分析确定,评价、确定和实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
3。
3管理者代表批准拟实施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
4.0程序4.1 纠正措施4.1.1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制定纠正措施a)过程、产品及供方原材物料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或经常超过产品质量指标时;b)管理评审时发现不合格;c)顾客对产品质量或服务重大投诉时;d)内审时发现的不合格;e)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4.1。
2 纠正措施的实施a) 对须采取纠正措施的产品不合格,由生产管理部组织生产车间评审不合格,查找、分析和确定不合格原因,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需求,制定与该不合格的性质和影响相适应的纠正措施,报请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组织生产车间实施纠正措施。
b)纠正措施实施的结果,由质量保障部进行有效性验证,若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则应由生产管理部按照(4。
1。
2 a)条款的规定重新实施,直至达到预期效果.c) 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的不合格项,由存在不合格项的责任部门分析确定不合格项原因,评价、确定纠正措施的可行性,报请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d)纠正措施所涉及的原因分析确定、评价确定的措施和实施结果有效性的记录,由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在《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实施记录》予以记录。
4.1.3原因分析、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责任部门收到不合格报告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处置单》时,必须对发生的不合格事实进行原因分析,在2天之内制定出纠正措施及完成时限,并对纠正措施的可行性进行评审.纠正措施应与该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规定纠正措施的实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发生。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管理活动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控制(内部审核发现的不符合的纠正措施执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控制程序》《过程审核控制程序》《产品审核控制程序》;顾客质量投诉执行《顾客投诉处理程序》)。
3.职责
3.1纠正措施由“纠正措施报告单”发出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其执行情况。
3.2纠正措施责任部门的负责人组织进行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3.3总经理批准所需实施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4管理者代表对纠正措施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
4.过程分析乌龟图
5.过程流程图
6.作业程序与控制要求
7.过程绩效的监视
8.过程中的风险和机遇的控制(风险应对计划)
9.支持性文件
9.1《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控制程序》
9.2《过程审核控制程序》
9.3《产品审核控制程序》
9.4《顾客投诉处理程序》
10.记录
10.1临时应急措施要求表(见表7.1-1)
10.2纠正措施报告单(见表7.1-2)
10.3供应商纠正措施报告单。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1 目的针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分析其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全部质量活动及生产、交付全过程。
3 职责3.1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各部门对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制定纠正措施,并责成有关部门实施及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纠正措施实施。
3.3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纠正措施的实施。
4 工作程序纠正措施是指为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情况的再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1纠正措施的一般程序包括:a)对发现的不合格项进行评审,分析并确定产生不合格的原因;b)针对不合格原因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c)确定并实施需要采取的纠正措施d)对纠正措施的实施结果进行记录,并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如果验证有效,可以作永久性更改,纳入正式技术文件。
若无效应重新分析原因。
4.2不合格信息主要来源于:a)用户反馈意见和投诉,如针对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所提出的问题;b)生产记录;c)内部或外部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d)其它方面。
4.3不合格原因分析和调查可采取下列方法:a)运用统计技术方法:b)利用经验和对比:c)参考各种档案资料或同行业信息;d)有关会议评审分析;4.4针对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可采取下列纠正措施;a)增加监控频次、采用各种预防手段和方法;b)改变检验、试验方法;c)其它措施。
4.5不合格项4.5.1质量体系审核发现不合格项后,责任部门在规定期限内制定相应纠正措施,填写“不合格项报告表”的“原因及纠正措施计划”栏后交管理者代表签字认可。
4.5.2管理者代表接到“不合格报告表”两天内,对责任部门采取的纠正措施签署审查意见,批准后将其副本返回责任部门,予以实施,如不认可,责任部门应重新制定纠正措施。
4.5.3实施结束或规定期限已到时,由质检中心主任组织或授权内审员对纠正措施效果进行验证,如达到预期要求则认为,必要时向管理者代表汇报。
GJB9001C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纠正措施的目的是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类似不合格的重复发生;预防措施的目的是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原因,防止潜在的不合格发生;采取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实现体系的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质量体系运行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或潜在的不合格品或不合格项,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的控制活动。
3 职责3.1品质部负责在管理体系方面出现或可能出现质量问题时,组织制定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发出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表”,并跟踪验证。
3.2 品质部负责在产品质量方面出现或可能出现质量问题时,组织制定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发出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表”,并跟踪验证。
3.3 相关部门负责实施相应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
3.4 管理者代表在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实施过程中起协调作用。
4 程序4.1 纠正措施的制定、实施4.1.1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相关部门须及时将信息传递到品质部,由品质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纠正措施,定出纠正措施的责任部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表”,经责任部门确认后予以实施。
a)质量目标未达到时;(品质部)b)进货原、辅材料批次性不合格;(采购部)c)成品最终检验性能、功能指标不合格;(研发部)d)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造成客户退货或军检不合格;(研发部)e)内、外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提出的不合格项,按“内部审核程序”办理;(内审组)f)顾客抱怨和投诉;(市场部)g)管理评审出现的不合格;(品质部)h)其他违反体系文件的不合格事项等;(品质部)4.1.2 对任何不合格不论是否制定纠正措施,均需采取纠正行动,消除不合格所带来的影响。
4.1.3当确认供方对不合格负责,对于采购物资出现批量性不合格时,由品质部负责开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表”,由生产部采购交供方,向供方提出纠正措施要求,由供方填写原因分析和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回传,由品质部负责在下次供货时验证评价供方措施的有效性。
4.2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4.2.1 收集分析如下信息,确定是否采取预防措施,当需要时,研发部/品质部应组织制定预防措施,定出预防措施的责任部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表”,经责任部门确认后予以实施。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是控制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纠正和防止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和风险事件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
1. 识别问题原因:当出现质量问题或安全问题时,首先需要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2. 确定纠正措施:根据问题原因,制定具体的纠正措施,解决问题并避免其再次发生。
3. 实施纠正措施:将纠正措施付诸实施,并确保其有效性。
4. 监测结果:持续监测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预防措施:
1. 风险评估:对潜在的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和风险事件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2. 制定预防计划: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预防计划,包括预防措施的具体内容、实施时间和责任人员等。
3. 实施预防措施:按照预防计划,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潜在问题的发生概率。
4. 监测效果:持续监测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5. 完善改进:根据监测结果,对预防措施进行改进,以实现更好的预防效果。
这些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需要与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通过持续改进的循环来确保问题的纠正和预防。
此外,培训和教育也是重要的措施,以提高员工的意识和技能,减少错误和事故的发生。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什么是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在制造业或生产流程中,常常会出现意外问题、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问题。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是一种程序,通过识别问题、确定原因,并通过执行纠正行动和预防措施,确保再次发生类似问题时能够更好地进行处理。
这个程序的目的是确保工厂或组织的产品可以稳定地生产,并且达到预期的质量和性能标准。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基本步骤1. 问题识别和记录要实现良好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首先应该识别和记录问题。
问题可能来自内部或外部,可以是客户投诉,也可以是生产线上的质量问题。
问题记录应该包括问题的描述、问题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可能的原因、受影响的部件或原材料、可能的影响范围等。
2. 问题原因的确定一旦问题被识别并记录,下一步就是确定问题的原因。
这是通过在问题发生之后重现整个过程来实现的。
对于重复出现的问题,必须确定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以防止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通过检查数据并分析结果,可以确定造成问题的因素。
3. 采取纠正措施确定问题的原因后,接下来就要采取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应该确认攻击问题根源并避免其在未来再度发生。
纠正措施的实施应该由经验丰富的人员或者工程师来管理。
4. 实施预防措施纠正措施的目的是消除、或者至少减少再次出现的问题,而预防措施的目的则是在未来更好地控制可能引起类似问题的因素。
这种预防措施通常包括培训和培训课程、新设备、流程的修订以及创新的解决方案等。
5. 确认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效果最后,应该验证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效果。
应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在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之后,问题的发生率是否得到了改善。
如果确定了正确的原因,并且实施了合适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那么在后继的过程中,问题应该会减少。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优势在制造业或生产流程中,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有许多优势,包括:1. 减少质量问题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意味着从根本上消除问题。
2. 提高生产效率如果可以消除或减少问题的发生,则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成本。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1目的消除明确的或潜在的不合格原因,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和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范围适用于产品、过程和质量体系不合格的纠正控制。
3职责3.1品质部负责收集与产品、过程和质量体系有关的潜在不合格信息,并对预防措施效果进行验证。
负责现生产中出现的不合格信息的整理、汇总和分析,以质量日报形式反馈给相关部门。
负责针对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负责组织对顾客退回产品的分析和处理。
3.2营销部负责从顾客需求和期望、产品使用与维修保养、顾客满意度测量和市场分析中,提出潜在不合格信息,并对纠正措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负责收集、汇总顾客反馈及顾客满意度调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并负责针对售后和顾客抱怨的不合格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
3.3审核组负责对与产品、过程有关的不合格进行评审,分析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确定采取纠正措施项目,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负责组织纠正措施的实施、监督和检查,并组织对措施效果进行验收和验证。
3.4相关部门负责收集部门内部和外部质量信息中提出的潜在不合格信息。
负责对发生在本部门的产品质量、过程不合格信息的收集,必要时通过《质量信息反馈处理单》的形式提出实施纠正措施要求。
4程序4.1质量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各部门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状况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可包括:1)影响程度(严重性和涉及面)。
2)处理的紧急程度(时限)以防止恶化或波及。
3)改善需投入资源的大小。
4.3原因分析和证实除了要分析技术上产生的原因外,还要分析管理上的原因,如:职责分配不合理、管理流程上的节点和接口问题、资源不足或分配不合理、上级管理者的问题、部门之间的协调等,对各部门主管和相关的技术人员要进行适用的分析技术的培训,如流程图,头脑风暴法,因果图,实验设计,控制图等以使分析更加彻底和有效。
对不明原因根据状况评估的结果可能要先加以证实再实施以减少损失。
4.4纠正措施的制订要根据问题的重要程度、管理的成熟程度、人员的水平、所需投入资源的大小、预期的收益、现有技术水平、措施的副作用等进行综合评估来确定纠正措施,填写《纠正和改进措施表》。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是一种关键的管理工具,用于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符合预先确定的标准和目标。
它允许组织识别和纠正不合格的产品或服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预防再次发生。
下面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示例。
第一步:识别不合格不合格的产品或服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识别:1.客户投诉:当客户发现产品或服务不符合预期时,他们会向组织进行投诉。
组织应该有一个成熟的投诉管理系统,以便能够及时处理和回应客户投诉。
3.测量和监控:组织应该实施有效的测量和监控机制,以便及时发现任何与质量标准和目标不符的情况。
这可以包括使用统计过程控制(SPC)、运营绩效指标(KPI)和现场监控等方法。
第二步:评估不合格一旦不合格的产品或服务被识别出来,就需要对其进行评估,以了解其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
评估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分析:评估不合格产品或服务对客户满意度、质量管理体系、供应链和企业形象等方面的影响。
这将有助于组织确定处理不合格的紧急性和优先级。
2.原因分析:确定不合格的根本原因是预防再次发生不合格的重要步骤。
原因分析可以使用诸如鱼骨图、5W1H法或根本原因分析等方法。
第三步:制定纠正措施一旦不合格的产品或服务被评估出来,就需要制定纠正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纠正措施的制定应该是一个团队的努力,包括质量管理部门、生产部门、供应商和其他负责人。
纠正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漏洞修复:首先,需要修复潜在的缺陷或问题,以确保不合格情况不会再次发生。
这可以包括重新制定工艺流程、更换或修复设备,或提供额外的培训和指导等。
2.文件修订:纠正措施还包括对相关文件(如标准操作程序、工艺流程图、检验程序等)进行修订,以反映最新的要求和措施。
修订的文件应该在质量管理系统中进行审批和记录。
第四步:实施纠正措施一旦纠正措施和文件修订得到批准,就需要实施这些措施。
实施纠正措施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全力合作和支持。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 目的1.1 规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职责、原则和控制过程,确保质量问题得以及时有效的解决或防止实际和潜在的不合格。
2 范围2.1 适用于本公司在其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产品、服务方面存在的和潜在的不合格或缺陷的控制与改进。
3 定义3.1 预防措施:为了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情况的发生,消除其根本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2 纠正措施:为了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的情况再发生,消除其根本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3 防错:生产和制造过程设计和开发以防止制造不合格产品或产品(零件或过程)不合格时,能进行自动识别的装置或设施。
4 涉及部门4.1 质量部4.2 生产部4.3 研发部4.4 销售部4.5 计划部4.6 物流部5 一般原则5.1 顾客或第三方对浙江XXX质量管理体系或过程审核所发现的质量问题,由质量部验证落实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并向管理者代表以及被审核区域的负责人报告。
5.2 顾客或第三方对浙江XXX产品审核所发现的质量问题,由质量部和研发部以及客户代表共同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由产品研发部验证落实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并向管理者代表以及质量部负责人报告。
5.3 检验和试验发现的质量问题,由质量部经理组织进行必要的分析,确定落实具体的纠正措施,并验证落实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5.4 客退缺陷的产品,由销售部客户代表将有关不合格/缺陷信息提供给质量部和研发部进行试验/分析,提出纠正措施建议.由质量部验证落实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并向研发部经理、管理者代表和其他有关的负责人报告。
5.5 客户对于包装、运输、文件等非产品质量的投诉,由客户代表将相关信息书面提交给有关部门进行处理,相关部门在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后返回销售部,并由客户代表提交给客户。
5.6 市场反馈,服务报告和顾客抱怨的信息,由质量部经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分析,提出和评估纠正和预防措施建议。
5.7 对于根本原因已明确的问题,使用《纠正和预防措施表》进行跟踪,对其它根本原因较复杂未明确的质量问题,需使用《8D报告》的格式进行改进。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是企业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个程序能够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各种问题的发生,包括产品质量问题,安全问题等。
以下是关于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一些详细介绍。
一、纠正措施当企业在检查中发现已经发生问题时,需要立即采取纠正措施,避免问题扩大。
纠正措施包括以下几种:1. 立即停止工作如果在检查中发现已经发生了问题,企业必须立即停止它的工作程序,避免问题扩大或影响到其他工作部门。
2. 分析问题发生原因企业需要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到问题导致的根本原因,并将其消除。
3. 采取适当的措施企业还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避免或减少问题的发生。
这些措施包括:(1)更改工作程序(2)重新培训工人或员工(3)更换设备或产品(4)改进工艺和制造方法(5)制定新的质量管理程序(6)改善团队管理和沟通(7)制定详细的工作策略4. 检查检查结果企业还需要检查、测试和验证其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如果纠正措施不能改善问题,企业需要重新采取其他纠正措施。
二、预防措施预防措施的设计可以减少或防止各种相关的质量、安全和环境问题。
以下是几种预防措施:1. 风险评估企业可以通过风险评估来了解什么问题可能发生并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它们。
风险评估可以帮助企业:(1)识别潜在问题原因和影响(2)确定哪些控制措施可以采取(3)确定哪些措施是有必要采取的2. 上市前测试企业可以在产品上市之前进行各种测试,以确保产品质量。
3. 改善流程企业还可以改善流程,消除带来质量问题的缺陷,包括:(1)制定标准操作程序(2)将产品测试数据纳入质量管理系统(3)确保准确的测量和记录(4)通过技术改进来降低缺陷率4. 预防措施的跟踪和监测企业还需要监测和跟踪它们的预防措施,以确保他们是有效的。
这些监测和跟踪可以帮助企业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措施来防止其它同类问题的发生。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信息和软件,降低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一.目的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同一不合格的再发生。
二.范围适用于纠正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活动。
三.职责1. 职责1.1 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不合格的纠正措施及监视协调各纠正措施的活动;1.2各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不合格的纠正措施;1.3 研发管理部和运维服务部负责与产品和运维服务有关的不合格的纠正措施。
1.4销售部负责与产品售后服务有关的不合格的纠正措施。
四.程序采取纠正措施应实施以下步骤:1 评审不合格由发生/发现不合格所在部门陈述不合格事实;2 确定不合格原因2.1各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不合格原因;2.2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2.3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合格事实及其影响程度,评价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或纠正措施,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考虑采取纠正措施:2.3.1顾客抱怨或投诉时;2.3.2同一不合格(包括体系、过程、产品)重复发生时;2.3.3内、外审核及管理评审发现不合格时;2.3.4产品发生严重不合格时;2.3.5给公司信誉、利益造成严重损失时;2.3.6其他有关情况时。
2.4 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主管部门根据分析和评价结果及其影响程度制定纠正或预防措施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相关部门实施;纠正措施计划应包括:职责、资源、目标、内容、时间、跟踪检查及效果验证的安排等,并应根据措施性质报相关部门或相关人员批准;2.5 评价所采取的纠正措施主管部门应根据采取措施的结果评价其有效性,对于富有成效的纠正措施,或不合格原因是由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不完善所致时,应修改相应的文件,执行《文件控制程序》;2.6 记录要求以上各步骤所涉及到的部门/人员应认真填写《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2.7 本程序也适用于对不合格品的处置;2.8 纠正措施应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五.相关文件不符合项控制程序内审管理制度六.质量记录《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2.1责任部门主管收到CAR后,适当时应召集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原因分析,寻找处理对策。
5.2.2原因分析应是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必要时应重新确认。
5.3纠正措施
5.3.1责任部门在确认不合格原因后,应针对性订立纠正措施,消除不合格的根本原因,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
5.3.2适当时,纠正措施还需试行,以便确认纠正措施的有效性与适宜性,如不能达到规定的目标,责任部门应重新制定纠正措施。
5.4纠正措施效果的跟进
5.4.1纠正措施提出者应及时跟进责任部门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形,检查其有效性,并完成记录。
5.4.2如跟进者发现纠正效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由管理者代表参与提出纠正措施,重新发出CAR,直至完成。
6、相关文件
7、相关表单
3.3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常与纠正连用。纠正措施致力于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的原因。
3.4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的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5 CAR:纠正措施要求,包括《物料品质不良改善通知书》、《生产品质异常单》、《8D Report》、《不符合项报告》等。
5.1.3进料检验时,发现供应商物料未达到本公司的要求,由品质部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发起《不合格评审单》,会签各部门,属重大不良的交采购部发出给供应商要求改善。如供应商连续一个月内所送同一类别物料超过3次(含)不合格时,由IQC开具《产品质量反馈/投诉表》交采购部转供应商要求回复措施并改善。
5.1.4IPQC在制程巡检过程中,发现10%(含)以上的半成品,QA在成品检验过程中,发现10%(含)以上的成品不合格,应开具《品质异常单》交责任部门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导管理体系审核发现、查核发现的不符合事项的纠正预防措施;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1目的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不符合),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更好地实现预期结果,满足顾客要求和增强顾客满意,特制定并执行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纠正和纠正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3职责3.1质量部负责对责任部门为消除生产、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进行检查确认。
3.2相关责任部门为消除产品生产、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及供方产品出现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施,对实施过程跟踪、检查,负责归零管理。
3.3行政人事部负责内审、管理评审中对有关部门为消除质量管理体系的不符合项所采取的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及其实施过程的跟踪、检查、验证归零工作。
3.4 采购部负责处理采购和外包供方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不符合项,要求对供方不符合项的原因分析、纠正措施、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编写相关书面报告提交质量部存档。
3.5 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纠正措施的实施工作。
4 工作程序4.1采取纠正措施的时机当遇到下述情况之一时,即要求采取纠正措施:a) 当顾客方或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发现不符合项时;b) 当内审、管理评审中发现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或提出的改进项时;c) 当顾客投诉时;d) 产品质量出现较大问题或重复出现同类不合格时;e) 供方产品出现严重不合格时;f) 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4.2 不合格原因的调查与分析4.2.1 可以从下列资料调查、分析不合格情况:a) 监视和测量记录;b) 质量分析会记录;c) 不合格项报告;d) 工作人员的意见和报告;e) 顾客信息反馈;f) 数据分析结果;g) 供应商产品不合格;h) 管理评审、内外部审核输出等。
4.2.2不合格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有关设备、工量具和设施发生故障、失效或不合格;b) 用于产品生产、防护的材料不合格;c) 文件不当或缺少、工艺方法错误或不当;d) 违反文件的规定、不恰当的过程控制;e) 计划安排不当、过度疲劳工作、关键工序未按“三定”要求违章指挥;f) 人员技能或经验未满足要求,缺乏培训;g) 工作环境不适宜;h) 未进行自检,测量方法或使用测量器具不正确;i) 资源不足、外部供方失控等。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文件编号:1. 目的消除产生不合格或其他不良情况的原因,防止同类不合格的再次发生。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的产品、过程、体系中已出现的不合格品或不合格项,针对其原因采取纠正措施的控制。
3. 职责3.1. 售后服务部负责不合格的纠正或措施的归口管理,并进行组织协调和验证。
3.2. 各部门负责制定并实施本部门所要采取的纠正措施。
4. 工作程序4.1. 要求实施纠正措施的对象a)顾客反馈的质量问题;b)内审及外审时提出的不符合项;c)管理评审提出的问题;d)产品实现过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情况。
4.2. 不合格原因的调查与分析4.2.1. 对审核中提出的不合格项、管理评审提出的问题及产品实现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由责任单位对不合格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查找是否在其他地方还存在类似的不合格现象,并对其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
4.2.2. 对顾客反馈的质量问题,由售后服务部组织对问题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记录调查、分析的结果。
4.2.3. 不合格原因可包括以下内容:a)产品在加工、贮存或搬运中所涉及的进货材料、过程、工具、装置或设施失效、功能不正确或不合格;b)程序不适当、不充分或没有程序,不符合程序;c)过程控制不适当、不充分;d)计划不同;e)缺乏培训;f)工作条件不适当;g)资源(人力和物力)不充分;h)固有过程的变化;4.3. 纠正措施输入来源包括:a)检验和试验记录;b)确认研究结果;c)员工的观察发现和报告;d)过程监视观察发现,不合格报告;e)审核观察发现,管理评审结果;f)现场、服务或顾客抱怨;g)法规行政主管或顾客观察发现;h)供方的问题;i)征求得到的关于新产品或改进的产品的信息;j)出版的文献,已发布的类似产品失效报告。
4.4. 制定纠正措施计划并实施a)责任单位对不合格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后,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针对具体的原因,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计划。
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并组织实施。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Corrective and Preventive Action,CAPA)是一个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纠正和预防不合格情况的发生。
该程序的目的是确保产品和服务达到预期质量要求,并持续改进以满足客户需求和提高组织的业绩。
下面是一个关于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示例,超过1200个字。
1.1目的1.2适用范围该程序适用于所有部门、产品和服务以及与质量相关的流程和活动。
1.3定义-不合格:指不符合规定要求或客户期望的任何产品、原材料、组件或服务。
-纠正措施:指针对已发生的不合格情况所采取的行动,以消除其原因。
-预防措施:指针对潜在不合格情况所采取的行动,以防止其发生。
第二部分:不合格控制2.1检测和识别不合格所有不合格情况均应被及时检测和识别。
这些情况可以通过内部检查、客户反馈、供应商反馈或其他质量控制活动来发现。
2.2记录不合格情况所有不合格情况均应被记录下来,并包括如下信息:-不合格物品的描述和标识-不合格物品的数量和位置-检测不合格的日期和时间-不合格的原因初步猜测2.3不合格分析不合格情况的原因应该被认真分析。
这包括收集所有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原因分析以确定根本原因,并记录在不合格报告中。
2.4决定纠正措施基于不合格情况的分析结果,纠正措施应该被决定并记录在不合格报告中。
纠正措施可能包括:-销毁不合格物品-修复不合格物品-重新培训员工-检查和更正相关程序和文档2.5实施纠正措施纠正措施应该被及时实施,并记录在不合格报告中。
责任人应该被指定,并确保他们了解其任务和时间要求。
2.6验证纠正措施已实施的纠正措施应该被验证,以确保其有效性和稳定性。
这可以通过再次检查不合格情况、监视关键指标和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等方法来实现。
第三部分:预防控制3.1风险评估对潜在不合格情况进行风险评估是预防控制的第一步。
这可以通过分析过去发生的不合格情况,识别有潜在风险的过程和环节,以及参考相关标准和法规来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
对已发生的监理服务过程中的不合格进行调查、分析和采取措施,并消除其产生的原因,以防止不合格重复发生。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为消除已发生的监理服务过程中的不合格所采取的任何纠正措施的控制。
3 相关文件
HCCX-5.6 《管理评审的控制程序》
HCCX-8.2.2 《内部审核的控制程序》
HCCX-8.3 《不合格服务的控制程序》
4 职责
4.1技术负责人负责对内、外审核,管理评审所确定的不合格和监视、测量过程发现的不合格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验证;
4.2管理者代表负责纠正措施实施计划的审批;
4.3各部门负责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5 工作程序
5.1不合格信息来源:
1)委托方或客户的意见或投诉;
2)审核(内、外审核)中出现的不合格项;
3)管理评审结果的改进措施;
4)数据分析提供的有关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信息;
5)监视和测量发现的不合格。
5.2不合格信息的收集
5.2.1对以上的不合格由各部门登记、汇总交技术负责人,由技术负责人对以上问题进行逐一评价,对有必要采取纠正措施的不合格,填写“纠正/预防措施要求表”送达相应的责任部门。
5.2.2原因调查与分析
1)各部门接到“纠正/预防措施要求表”或内、外审核中的“不合格项报告”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调查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并记录;
2)在调查不合格原因时,各部门应重点考虑造成以下可能的原因:
A.未执行规范及标准;
B.规范、标准、程序文件和其他文件不当或缺少;
C.人员缺少培训造成质量意识不强或行为水平不够;
D.原材料、设施、装备或监视测量设备发生失效、故障产生的质量不合格;
E.采购和销售过程控制不当;
F.工作条件或环境不良;
G.领导不够重视、资源缺少。
5.2.6在调查不合格原因的过程中,做到“三不放过”,即:未分析出原因不放过;未找到责任者不放过;未提出纠正措施不放过。
5.3纠正措施的制订、评价和实施
5.3.1各部门通过调查与评审不合格产生原因后,对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而采取的纠正措施的需求进行评价,并制订出消除不合格原因的纠正措施,纠正措施要与所遇到的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5.3.2在拟订纠正措施时,要写出纠正措施的实施者和完成日期,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如纠正措施涉及的较大的投资时,需最高管理者批准)。
5.3.3各部门负责实施经批准的纠正措施,并对实施结果进行记录。
5.3.4验证人员在跟踪验证活动中,要验证其记录(证实材料)和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
如措施无效,应要求责任部门重新制定措施并实施、验证直至有效。
5.3.5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若引起文件的任何变更,各部门在“纠正/预防措施要求
表”或“不合格报告”上指出,并附上文件名称、文件编号、更改理由、更改内容,批准后按《文件的控制程序》执行。
5.4技术负责人对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关信息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以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