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理)总复习随堂小测: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高考数学(理)总复习:解三角形(解析版)
高考数学(理)总复习:解三角形题型一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题型要点解析】关于解三角形问题,一般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余弦定理及有关三角形的性质,常见的三角变换方法和原则都适用,同时要注意“三统一”,即“统一角、统一函数、统一结构”,这是使问题获得解决的突破口.【例1】△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A +C )=8sin 2B2,(1)求cos B ;(2)若a +c =6,△ABC 的面积为2,求b .【解析】 (1)由题设及A +B +C =π,sin B =8sin 2B2,故sin B =4(1-cos B ).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17cos 2B -32cos B +15=0, 解得cos B =1(舍去),cos B =1517.(2)由cos B =1517得sin B =817,故S △ABC =12ac sin B =417ac .又S △ABC =2,则ac =172.由余弦定理及a +c =6得:b 2=a 2+c 2-2ac cos B=(a +c )2-2ac (1+cos B )=36-2×172×⎪⎭⎫ ⎝⎛+17151 =4.所以b =2.题组训练一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1.在锐角△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sin A =223,a =2,S △ABC=2,则b 的值为( )A.3B.322 C .2 2D .2 3【解析】 ∵在锐角△ABC 中,sin A =223,S △ABC =2,∴cos A =1-sin 2A =13,12bc sin A =12bc ·223=2,∴bc =3①,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b +c )2=a 2+2bc (1+cos A )=4+6×⎪⎭⎫⎝⎛+311=12, ∴b +c =23②.由①②得b =c =3,故选A. 【答案】 A2.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A sin B +sin B sin C +cos 2B =1.若C =2π3,则ab=________.【解析】 ∵sin A sin B +sin B sin C +cos 2B =1,∴sin A sin B +sin B sin C =2sin 2B . 由正弦定理可得ab +bc =2b 2,即a +c =2b ,∴c =2b -a ,∵C =2π3,由余弦定理可得(2b -a )2=a 2+b 2-2ab cos 2π3,可得5a =3b ,∴a b =35. 【答案】 353.已知△ABC 是斜三角形,内角A ,B ,C 所对的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若c sin A =3a cos C .(1)求角C ;(2)若c =21,且sin C +sin(B -A )=5sin 2A ,求△ABC 的面积.【解析】 (1)根据a sin A =c sin C,可得c sin A =a sin C , 又∵c sin A =3a cos C ,∴a sin C =3a cos C , ∴sin C =3cos C ,∴tan C =sin Ccos C =3,∵C ∈(0,π),∴C =π3.(2)∵sin C +sin(B -A )=5sin 2A ,sin C =sin (A +B ), ∴sin (A +B )+sin (B -A )=5sin 2A , ∴2sin B cos A =2×5sin A cos A . ∵△ABC 为斜三角形, ∴cos A ≠0,∴sin B =5sin A . 由正弦定理可知b =5a ,① ∵c 2=a 2+b 2-2ab cos C ,∴21=a 2+b 2-2ab ×12=a 2+b 2-ab ,②由①②解得a =1,b =5,∴S △ABC =12ab sin C =12×1×5×32=534.题型二 正、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 【题型要点解析】应用解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般分为下列四步:(1)分析题意,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尤其要理解题中的有关名词术语,如坡度、仰角、俯角、视角、方位角等;(2)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并将已知条件在图形中标出;(3)将所求的问题归结到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通过合理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有关知识正确求解;(4)检验解出的结果是否具有实际意义,对结果进行取舍,得出正确答案.【例2】某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如图中的五边形区域ABCDE ,其中三角形区域ABE 为生活区,四边形区域BCDE 为教学区,AB ,BC ,CD ,DE ,EA ,BE .为学校的主要道路(不考虑宽度).∠BCD =∠CDE =2π3,∠BAE =π3,DE =3BC =3CD =910km.(1)求道路BE 的长度;(2)求生活区△ABE 面积的最大值.【解析】 (1)如图,连接BD ,在△BCD 中,BD 2=BC 2+CD 2-2BC ·CD cos ∠BCD =27100,∴BD =3310km.∵BC =CD ,∴∠CDB =∠CBD =π-2π32=π6,又∠CDE =2π3,∴∠BDE =π2.∴在Rt △BDE 中, BE =BD 2+DE 2=335(km). 故道路BE 的长度为335km.(2)设∠ABE =α,∵∠BAE =π3,∴∠AEB =2π3-α.在△ABE 中,易得AB sin ∠AEB =BE sin ∠BAE =335sinπ3=65,∴AB =65sin ⎪⎭⎫⎝⎛-απ32,AE =65sin α.∴S △ABE =12AB ·AE sin π3=9325sin ⎪⎭⎫⎝⎛-απ32·sin α =9325⎥⎦⎤⎢⎣⎡+⎪⎭⎫ ⎝⎛-4162sin 21πα≤9325⎪⎭⎫ ⎝⎛+4121 =273100(km 2). ∵0<α<2π3,∴-π6<2α-π6<7π6.∴当2α-π6=π2,即α=π3时,S △ABE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273100km 2,故生活区△ABE面积的最大值为273100km 2题组训练二 正、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1.如图,为了估测某塔的高度,在同一水平面的A ,B 两点处进行测量,在点A 处测得塔顶C 在西偏北20°的方向上,仰角为60°;在点B 处测得塔顶C 在东偏北40°的方向上,仰角为30°.若A ,B 两点相距130 m ,则塔的高度CD =________m.【解析】设CD =h ,则AD =h3,BD =3h ,在△ADB 中,∠ADB =180°-20°-40°=120°,∴由余弦定理AB 2=BD 2+AD 2-2BD ·AD ·cos 120°,可得1302=3h 2+h 23-2×3h ×h 3×⎪⎭⎫⎝⎛-21,解得h =1039,故塔的高度为1039 m.【答案】 10392.如图,在第一条海防警戒线上的点A ,B ,C 处各有一个水声监测点,B ,C 两点到A 的距离分别为20千米和50千米,某时刻,B 收到发自静止目标P 的一个声波信号,8秒后A ,C 同时接收到该声波信号,已知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千米/秒.(1)设A 到P 的距离为x 千米,用x 表示B ,C 到P 的距离,并求x 的值;(2)求P 到海防警戒线AC 的距离. 【解析】 (1)依题意,有P A =PC =x , PB =x -1.5×8=x -12. 在△P AB 中,AB =20, cos ∠P AB =P A 2+AB 2-PB 22P A ·AB=x 2+202-(x -12)22x ·20=3x +325x ,同理,在△P AC 中,AC =50,cos ∠P AC =P A 2+AC 2-PC 22P A ·AC =x 2+502-x 22x ·50=25x .∵cos ∠P AB =cos ∠P AC , ∴3x +325x =25x,解得x =31. (2)作PD ⊥AC 于点D ,在△ADP 中,由cos ∠P AD =2531,得sin ∠P AD =1-cos 2∠P AD =42131, ∴PD =P A sin ∠P AD =31×42131=421.故静止目标P 到海防警戒线AC 的距离为421千米. 题型三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问题 【题型要点】解三角形与三角函数的综合题,其中,解决与三角恒等变换有关的问题,优先考虑角与角之间的关系;解决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优先考虑正弦、余弦定理.【例3】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sin A -sin C b =sin A -sin Ba +c .(Ⅰ)求C ;(Ⅱ)若cos A =17,求cos(2A -C )的值.【解析】 (Ⅰ)由sin A -sin C b =sin A -sin B a +c 及正弦定理得a -c b =a -ba +c ,∴a 2-c 2=ab -b 2,整理得a 2+b 2-c 2=ab ,由余弦定理得cos C =a 2+b 2-c 22ab =12,又0<C <π,所以C =π3.(Ⅱ)由cos A =17知A 为锐角,又sin 2A +cos 2A =1,所以sin A =1-cos 2A =437,故cos2A=2cos 2A -1=-4749,sin2A =2sin A cos A =2×437×17=8349,所以cos(2A -C )=cos ⎪⎭⎫ ⎝⎛-32πA =cos2A cos π3+sin2A sin π3=-4749×12+8349×32=-2398.题组训练三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问题已知函数f (x )=sin ⎪⎭⎫⎝⎛+62πx +cos 2x . (1)求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2)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为a ,b ,c ,已知f (A )=32,a =2,B =π3,求△ABC 的面积.【解析】 (1)f (x )=sin ⎪⎭⎫⎝⎛+62πx +cos 2x =sin 2x cos π6+cos 2x sin π6+cos 2x=32sin 2x +32cos 2x =3⎪⎪⎭⎫ ⎝⎛+x x 2cos 232sin 21 =3sin ⎪⎭⎫⎝⎛+32πx . 令-π2+2k π≤2x +π3≤π2+2k π⇒-5π12+k π≤x +π3≤π12+k π,k ∈Z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ππππk k 12,125,k ∈Z .(2)由f (A )=32,sin ⎪⎭⎫ ⎝⎛+32πA =12, 又0<A <2π3,π3<2A +π3<5π3,因为2A +π3=5π6,解得:A =π4.由正弦定理a sin A =bsin B ,得b =6,又由A =π4,B =π3可得:sin C =6+24.故S △ABC =12ab sin C =3+32.题型四 转化与化归思想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 【题型要点】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模型示意图如下:【例4】 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cos 2C 2+c cos 2A 2=32b .(1)求证:a ,b ,c 成等差数列;(2)若∠B =60°,b =4,求△ABC 的面积. 【解析】 (1)证明:a cos 2C 2+c cos 2A2=a ·1+cos C 2+c ·1+cos A 2=32b ,即a (1+cos C )+c (1+cos A )=3b . ①由正弦定理得:sin A +sin A cos C +sin C +cos A sin C =3sin B , ② 即sin A +sin C +sin(A +C )=3sin B , ∴sin A +sin C =2sinB.由正弦定理得,a +c =2b , ③ 故a ,b ,c 成等差数列.(2)由∠B =60°,b =4及余弦定理得: 42=a 2+c 2-2ac cos 60°,∴(a +c )2-3ac =16, 又由(1)知a +c =2b ,代入上式得4b 2-3ac =16. 又b =4,所以ac =16, ④∴△ABC 的面积S =12ac sin B =12ac sin 60°=4 3.题组训练四 转化与化归思想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 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AD =1,CD =2,AC =7.(1)求cos ∠CAD 的值;(2)若cos ∠BAD =-714,sin ∠CBA =216,求BC 的长.【解析】 (1)在△ADC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CAD =AC 2+AD 2-CD 22AC ·AD =7+1-427=277. (2)设∠BAC =α,则α=∠BAD -∠CAD . 因为cos ∠CAD =277,cos ∠BAD =-714,所以sin ∠CAD =1-cos 2∠CAD =217,sin ∠BAD =1-cos 2∠BAD =32114. 于是sin ∠BAC =sin (∠BAD -∠CAD )=sin ∠BAD cos ∠CAD -cos ∠BAD ·sin ∠CAD =32114×277-⎪⎪⎭⎫ ⎝⎛-1417×217=32.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BC =AC ·sin ∠BACsin ∠CBA=7×32216=3.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1.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且b 2=a 2+bc ,A =π6,则内角C 等于( )A.π6 B.π4 C.3π4D.π4或3π4【解析】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即a 2-b 2=c 2-2bc cos A ,由已知,得a 2-b 2=-bc ,则c 2-2bc cos π6=-bc ,即c =(3-1)b ,由正弦定理,得sin C=(3-1)sin B =(3-1)sin ⎪⎭⎫⎝⎛-C 65π, 化简,得sin C -cos C =0,解得C =π4,故选B.【答案】 B2.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已知b =2,c =22,且C =π4,则△ABC 的面积为( )A.3+1B.3-1 C .4 D .2【解析】 法一 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2+a 2-2×2×a cos π4,即a 2-22a -4=0,解得a =2+6或a =2-6(舍去),△ABC 的面积S =12ab sin C =12×2×(2+6)sin π4=12×2×22×(6+2)=3+1,选A.法二 由正弦定理b sin B =c sin C ,得sin B =b sin C c =12,又c >b ,且B ∈(0,π),所以B =π6,所以A =7π12,所以△ABC 的面积S =12bc sin A =12×2×22sin 7π12=12×2×22×6+24=3+1.【答案】 A3.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BC 的面积为S ,且2S =(a +b )2-c 2,则tan C 等于( )A.34B.43C .-43D .-34【解析】 因为2S =(a +b )2-c 2=a 2+b 2-c 2+2ab ,则结合面积公式与余弦定理,得ab sin C =2ab cos C +2ab ,即sin C -2cos C =2,所以(sin C -2cos C )2=4,sin 2C -4sin C cos C +4cos 2C sin 2C +cos 2C =4,所以tan 2C -4tan C +4tan 2C +1=4,解得tan C =-43或tan C =0(舍去),故选C.【答案】 C4.如图,在△ABC 中,C =π3,BC =4,点D 在边AC 上,AD =DB ,DE ⊥AB ,E 为垂足.若DE =22,则cos A 等于( )A.223B.24 C.64D.63【解析】 依题意得:BD =AD =DE sin A =22sin A ,∠BDC =∠ABD +∠A =2∠A .在△BCD 中, BC sin ∠BDC =BD sin C ,则4sin 2A =22sin A ×23=423sin A ,即42sin A cos A =423sin A,由此解得cos A =64,选C.【答案】 C5.如图所示,为测一建筑物的高度,在地面上选取A ,B 两点,从A ,B 两点分别测得建筑物顶端的仰角为30°,45°,且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60 m ,则该建筑物的高度为( )A .(30+303) mB .(30+153) mC .(15+303) mD .(15+153) m【解析】 设建筑物高度为h ,则h tan 30°-h tan 45°=60,即(3-1)h =60,所以建筑物的高度为h =(30+303)m.【答案】 A6.在三角形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20aBC →+15bCA →+12cAB →=0,则三角形ABC 中最小角的正弦值等于( )A.45B.34C.35D.74【解析】 ∵20aBC →+15bCA →+12cAB →=0,∴20a (AC →-AB →)+15bCA →+12cAB →=0, ∴(20a -15b )AC →+(12c -20a )AB →=0.∵AC →与AB →不共线,∴⎩⎪⎨⎪⎧20a -15b =0,12c -20a =0⇒⎩⎨⎧b =43a ,c =53a ,∴三角形ABC 中最小角为角A , ∴cos A =b 2+c 2-a22bc =169a 2+259a 2-a 22×43×53a 2=45,∴sin A =35,故选C. 【答案】 C 二、填空题7.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若(a +b -c )(a +b +c )=ab ,c =3,当ab 取得最大值时,S △ABC =________.【解析】 因为(a +b -c )(a +b +c )=ab ,a 2+b 2-c 2=-ab ,所以cos C =-12,所以sinC =32,由余弦定理得(3)2=a 2+b 2+ab ≥3ab ,即ab ≤1,当且仅当a =b =1时等号成立.所以S △ABC =34. 【答案】348.已知△ABC 中,AB =1,sin A +sin B =2sin C ,S △ABC =316sin C ,则cos C =________. 【解析】 ∵sin A +sin B =2sin C ,由正弦定理可得a +b =2c .∵S △ABC =316sin C ,∴12ab sin C =316sin C ,sin C ≠0,化为ab =38.由余弦定理可得c 2=a 2+b 2-2ab cos C =(a +b )2-2ab-2ab cos C ,∴1=(2)2-2×38(1+cos C ),解得cos C =13.【答案】139.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a =2,且(2+b )(sin A -sin B )=(c -b )·sin C ,则△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2+b )(a -b )=(c -b )c , 即(a +b )·(a -b )=(c -b )c ,即b 2+c 2-a 2=bc , 所以cos A =b 2+c 2-a 22bc =12,又A ∈(0,π),所以A =π3,又b 2+c 2-a 2=bc ≥2bc -4,即bc ≤4,故S △ABC =12bc sin A ≤12×4×32=3,当且仅当b =c =2时,等号成立,则△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 3. 【答案】310.如图,△ABC 中,AB =4,BC =2,∠ABC =∠D =60°,若△ADC 是锐角三角形,则DA +D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AC 2=AB 2+BC 2-2AB ·BC cos ∠ABC =12,即AC =2 3.设∠ACD =θ(30°<θ<90°),则在△ADC 中,由正弦定理得23sin 60°=DA sin θ=DCsin (120°-θ),则DA +DC =4[sin θ+sin(120°-θ)]=4⎪⎪⎭⎫ ⎝⎛+θθcos 23sin 23=43sin(θ+30°),而60°<θ+30°<120°,43sin 60°<DA +DC ≤43sin 90°,即6<DA +DC ≤4 3.【答案】 (6,43] 三、解答题11.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b ,a =5,c =6,sin B =35. (1)求b 和sin A 的值;(2)求sin ⎪⎭⎫⎝⎛+42πA 的值. 【解析】 (1)在△ABC 中,因为a >b ,故由sin B =35,可得cos B =45.由已知及余弦定理,有b 2=a 2+c 2-2ac cos B =13,所以b =13.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得sin A =a sin B b =31313.所以b 的值为13,sin A 的值为31313.(2)由(1)及a <c ,得cos A =21313,所以sin 2A =2sin A cos A =1213,cos 2A =1-2sin 2A =-513.故sin ⎪⎭⎫⎝⎛+42πA =sin 2A cos π4+cos 2A sin π4=7226. 1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DAB =π3,AD ∶AB =2∶3,BD =7,AB ⊥BC .(1)求sin ∠ABD 的值;(2)若∠BCD =2π3,求CD 的长.【解析】(1)∵AD ∶AB =2∶3,∴可设AD =2k ,AB =3k .又BD =7,∠DAB =π3,∴由余弦定理,得(7)2=(3k )2+(2k )2-2×3k ×2k cos π3,解得k =1,∴AD =2,AB =3,sin ∠ABD =AD sin ∠DABBD=2×327=217.(2)∵AB ⊥BC ,∴cos ∠DBC =sin ∠ABD =217,∴sin ∠DBC =277,∴BD sin ∠BCD =CDsin ∠DBC,∴CD=7×27732=433.。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讲义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讲义一、引言三角形是我们在数学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几何图形,而解三角形则是利用三角形的边长、角度等已知条件来求解未知量的过程。
在实际生活中,解三角形有着广泛的应用,从测量物体的高度、距离,到设计建筑结构、规划道路走向等等,都离不开解三角形的知识。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解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二、解三角形的基础知识在探讨实际应用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解三角形的一些基础知识。
1、正弦定理在任意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且等于外接圆的直径。
即:$\frac{a}{\sin A} =\frac{b}{\sin B} =\frac{c}{\sin C} = 2R$(其中$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2、余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有$a^2 = b^2 + c^2 2bc\cos A$,$b^2 = a^2+ c^2 2ac\cos B$,$c^2 = a^2 + b^2 2ab\cos C$。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 =\frac{1}{2}ab\sin C =\frac{1}{2}bc\sin A =\frac{1}{2}ac\sin B$这些定理和公式是我们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定理和公式来求解。
三、解三角形在测量中的应用1、测量物体的高度假设我们要测量一座塔的高度。
我们可以在塔外的平地上选择一个点,测量出该点到塔底的距离,以及在该点观测塔顶的仰角。
然后,利用正切函数$\tan\theta =\frac{h}{d}$(其中$\theta$为仰角,$h$为塔的高度,$d$为点到塔底的距离),就可以求出塔的高度$h = d\tan\theta$。
例如,在距离塔底$100$米的地方,观测塔顶的仰角为$60^{\circ}$,则塔的高度为$100\tan 60^{\circ} = 100\sqrt{3} \approx1732$米。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 知识清单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知识清单一、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解三角形是指通过已知三角形的某些元素(如边、角),求出其余元素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会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来解决问题。
正弦定理:在任意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且等于外接圆的直径,即\(\frac{a}{\sin A} =\frac{b}{\sin B} =\frac{c}{\sin C} = 2R\)(\(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余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有\(a^2 =b^2 +c^2 2bc\cos A\),\(b^2 = a^2 + c^2 2ac\cos B\),\(c^2 = a^2 + b^2 2ab\cosC\)。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circ}\),即\(A + B + C = 180^{\circ}\)。
二、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类型1、测量距离问题(1)两点间不可到达的距离例如,要测量河两岸两点\(A\)、\(B\)之间的距离,在河岸一侧选取一点\(C\),测出\(AC\)、\(BC\)的长度以及\(\angle ACB\)的大小。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求出\(AB\)的长度。
假设\(AC = m\),\(BC = n\),\(\angle ACB =\theta\),则\(AB^2 = m^2 + n^2 2mn\cos\theta\),从而求出\(AB\)。
(2)两点间可到达但有障碍的距离比如,要测量两个山峰之间的距离,但是中间有山谷等障碍物阻隔。
可以在合适的地点选取观测点,测量出相关的边和角,然后通过解三角形计算出两点之间的距离。
2、测量高度问题(1)底部可到达的物体高度要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如塔高。
在塔底合适的位置测量出仰角,以及到塔底的距离,然后利用正切函数求出塔高。
假设在点\(C\)测得塔\(AB\)顶部\(A\)的仰角为\(\alpha\),\(BC\)的距离为\(d\),则塔高\(AB = d\tan\alpha\)。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知识点讲解+例题讲解(含解析)
导数的概念及运算一、知识梳理1.仰角和俯角在同一铅垂平面内的水平视线和目标视线的夹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方叫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叫俯角(如图1).2.方位角从正北方向起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叫做方位角.如B 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2).3.方向角:正北或正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锐角,如南偏东30°,北偏西45°等.4.坡度: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二、例题精讲 + 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结论正误(在括号内打“√”或“×”) (1)东北方向就是北偏东45°的方向.( )(2)从A 处望B 处的仰角为α,从B 处望A 处的俯角为β,则α,β的关系为α+β=180°.( )(3)俯角是铅垂线与视线所成的角,其范围为⎣⎢⎡⎦⎥⎤0,π2.( )(4)方位角与方向角其实质是一样的,均是确定观察点与目标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解析 (2)α=β;(3)俯角是视线与水平线所构成的角. 答案 (1)√ (2)× (3)× (4)√2.如图所示,设A ,B 两点在河的两岸,一测量者在A 所在的同侧河岸边选定一点C ,测出AC 的距离为50 m ,∠ACB =45°,∠CAB =105°后,就可以计算出A ,B 两点的距离为( )A.50 2 mB.50 3 mC.25 2 mD.2522m解析由正弦定理得ABsin∠ACB=ACsin ∠ABC,又∵∠ABC=30°,∴AB=AC sin∠ACBsin ∠ABC=50×2212=502(m).答案A3.如图所示,D,C,B三点在地面的同一条直线上,DC=a,从C,D两点测得A点的仰角分别为60°,30°,则A点离地面的高度AB=________.解析由已知得∠DAC=30°,△ADC为等腰三角形,AD=3a,所以在Rt△ADB中,AB=12AD=32a.答案3 2a4.(2018·济南月考)如图,两座灯塔A和B与海岸观察站C的距离相等,灯塔A 在观察站南偏西40°,灯塔B在观察站南偏东60°,则灯塔A在灯塔B的()A.北偏东10°B.北偏西10°C.南偏东80°D.南偏西80°解析 由条件及图可知,∠A =∠CBA =40°, 又∠BCD =60°,所以∠CBD =30°, 所以∠DBA =10°,因此灯塔A 在灯塔B 的南偏西80°. 答案 D5.(2017·浙江卷)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创立的“割圆术”可以估算圆周率π,理论上能把π的值计算到任意精度.祖冲之继承并发展了“割圆术”,将π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其结果领先世界一千多年.“割圆术”的第一步是计算单位圆内接正六边形的面积S 6,S 6=________.解析 如图,连接正六边形的对角线,将正六边形分成六个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从而S 6=6×12×12×sin 60°=332.答案 3326.(2019·天津和平区调研)如图,在△ABC 中,已知点D 在BC 边上,AD ⊥AC ,sin ∠BAC =223,AB =32,AD =3,则BD 的长为________.解析 因为sin ∠BAC =223,且AD ⊥AC ,所以sin ⎝ ⎛⎭⎪⎫π2+∠BAD =223,所以cos ∠BAD =223,在△BAD 中,由余弦定理, 得BD =AB 2+AD 2-2AB ·AD cos ∠BAD =(32)2+32-2×32×3×223= 3.答案3考点一求距离、高度问题角度1测量高度问题【例1-1】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到A处时测得公路北侧一山顶D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行驶600 m后到达B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75°的方向上,仰角为30°,则此山的高度CD=________m.解析由题意,在△ABC中,∠BAC=30°,∠ABC=180°-75°=105°,故∠ACB =45°.又AB=600 m,故由正弦定理得600sin 45°=BCsin 30°,解得BC=3002(m).在Rt△BCD中,CD=BC·tan 30°=3002×33=1006(m).答案1006【训练1】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时可以选与塔底B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与D,测得∠BCD=15°,∠BDC=30°,CD=30,并在点C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60°,则塔高AB等于()A.5 6B.15 3C.5 2D.156解析在△BCD中,∠CBD=180°-15°-30°=135°.由正弦定理得BCsin 30°=30sin 135°,所以BC=15 2.在Rt△ABC中,∠ACB=60°,AB=BC tan ∠ACB=152×3=15 6.答案D角度2测量距离问题【例1-2】如图所示,某旅游景点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峰,山上有一条笔直的山路BC和一条索道AC,小王和小李打算不坐索道,而是花2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徒步攀登,已知∠ABC=120°,∠ADC=150°,BD=1 km,AC=3 km.假设小王和小李徒步攀登的速度为每小时1 250米,请问:两位登山爱好者能否在2个小时内徒步登上山峰?(即从B点出发到达C点)解在△ABD中,由题意知,∠ADB=∠BAD=30°,所以AB=BD=1 km,因为∠ABD=120°,由正弦定理得ABsin ∠ADB=ADsin ∠ABD,解得AD= 3 km,在△ACD中,由AC2=AD2+CD2-2AD·CD·cos 150°,得9=3+CD2+23×32CD,即CD2+3CD-6=0,解得CD=33-32km,BC=BD+CD=33-12km,两个小时小王和小李可徒步攀登1 250×2=2 500米,即2.5千米,而33-12<36-12=52=2.5,所以两位登山爱好者可以在两个小时内徒步登上山峰.【训练2】 海轮“和谐号”从A 处以每小时21海里的速度出发,海轮“奋斗号”在A 处北偏东45°的方向,且与A 相距10海里的C 处,沿北偏东105°的方向以每小时9海里的速度行驶,则海轮“和谐号”与海轮“奋斗号”相遇所需的最短时间为________小时.解析 设海轮“和谐号”与海轮“奋斗号”相遇所需的最短时间为x 小时,如图,则由已知得△ABC 中,AC =10,AB =21x ,BC =9x ,∠ACB =120°. 由余弦定理得:(21x )2=100+(9x )2-2×10×9x ×cos 120°, 整理,得36x 2-9x -10=0, 解得x =23或x =-512(舍).所以海轮“和谐号”与海轮“奋斗号”相遇所需的最短时间为23小时. 答案 23考点二 测量角度问题【例2】 已知岛A 南偏西38°方向,距岛A 3海里的B 处有一艘缉私艇.岛A 处的一艘走私船正以10海里/时的速度向岛屿北偏西22°方向行驶,问缉私艇朝何方向以多大速度行驶,恰好用0.5小时能截住该走私船? ⎝⎛⎭⎪⎫参考数据:sin 38°≈5314,sin 22°=3314解 如图,设缉私艇在C 处截住走私船,D 为岛A 正南方向上一点,缉私艇的速度为每小时x 海里,则BC =0.5x ,AC =5,依题意,∠BAC=180°-38°-22°=120°,由余弦定理可得BC2=AB2+AC2-2AB·AC cos 120°,所以BC2=49,所以BC=0.5x=7,解得x=14.又由正弦定理得sin∠ABC=AC·sin∠BACBC=5×327=5314,所以∠ABC=38°,又∠BAD=38°,所以BC∥AD,故缉私艇以每小时14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行驶,恰好用0.5小时截住该走私船.【训练3】如图,两座相距60 m的建筑物AB,CD的高度分别为20 m,50 m,BD为水平面,则从建筑物AB的顶端A看建筑物CD的张角∠CAD等于()A.30°B.45°C.60°D.75°解析依题意可得AD=2010 m,AC=30 5 m,又CD=50 m,所以在△ACD中,由余弦定理得cos∠CAD=AC2+AD2-CD22AC·AD=(305)2+(2010)2-5022×305×2010=6 0006 0002=22,又0°<∠CAD<180°,所以∠CAD=45°,所以从顶端A看建筑物CD的张角为45°.答案B考点三 正(余)弦定理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例3】 (2019·洛阳二模)如图,已知扇形的圆心角∠AOB =2π3,半径为42,若点C 是AB ︵上的一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1)若弦BC =4(3-1),求BC ︵的长; (2)求四边形OACB 面积的最大值.解 (1)在△OBC 中,BC =4(3-1),OB =OC =42,所以由余弦定理得cos ∠BOC =OB 2+OC 2-BC 22OB ·OC =32,所以∠BOC =π6,于是BC ︵的长为π6·42=223π.(2)设∠AOC =θ,θ∈⎝ ⎛⎭⎪⎫0,2π3,则∠BOC =2π3-θ,S 四边形OACB =S △AOC +S △BOC =12×42×42sin θ+12×42×42·sin ⎝ ⎛⎭⎪⎫2π3-θ=24sinθ+83cos θ=163sin ⎝ ⎛⎭⎪⎫θ+π6,由于θ∈⎝ ⎛⎭⎪⎫0,2π3,所以θ+π6∈⎝ ⎛⎭⎪⎫π6,5π6,当θ=π3时,四边形OACB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16 3.【训练4】 (2019·临沂检测)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已知A =π2,B =2π3,AB =6.在AB 边上取点E ,使得BE =1,连接EC ,ED .若∠CED =2π3,EC =7.(1)求sin ∠BCE 的值; (2)求CD 的长.解 (1)在△BEC 中,由正弦定理,知BE sin ∠BCE=CEsin B ,因为B =2π3,BE =1,CE =7, 所以sin ∠BCE =BE ·sin B CE =327=2114.(2)因为∠CED =B =2π3,所以∠DEA =∠BCE , 所以cos ∠DEA =1-sin 2∠DEA =1-sin 2∠BCE =1-328=5714.因为A =π2,所以△AED 为直角三角形,又AE =5, 所以ED =AE cos ∠DEA =55714=27.在△CED 中,CD 2=CE 2+DE 2-2CE ·DE ·cos ∠CED =7+28-2×7×27×⎝ ⎛⎭⎪⎫-12=49.所以CD =7.三、课后练习1.(2018·衡水质检)某气象仪器研究所按以下方案测试一种“弹射型”气象观测仪器的垂直弹射高度:在C 处(点C 在水平地面下方,O 为CH 与水平地面ABO 的交点)进行该仪器的垂直弹射,水平地面上两个观察点A ,B 两地相距100米,∠BAC =60°,其中A 到C 的距离比B 到C 的距离远40米.A 地测得该仪器在C 处的俯角为∠OAC =15°,A 地测得最高点H 的仰角为∠HAO =30°,则该仪器的垂直弹射高度CH 为( )A.210(6+2)米B.1406米C.2102米D.20(6-2)米解析由题意,设AC=x米,则BC=(x-40)米,在△ABC内,由余弦定理:BC2=BA2+CA2-2BA·CA·cos∠BAC,即(x-40)2=x2+10 000-100x,解得x=420(米).在△ACH中,AC=420米,∠CAH=30°+15°=45°,∠CHA=90°-30°=60°,由正弦定理:CHsin∠CAH=ACsin∠AHC. 可得CH=AC·sin∠CAHsin∠AHC=1406(米). 答案B2.(2019·潍坊模拟)校运动会开幕式上举行升旗仪式,旗杆正好处在坡度为15°的看台的某一列的正前方,从这一列的第一排和最后一排测得旗杆顶部的仰角分别为60°和30°,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距离为10 6 m(如图所示),旗杆底部与第一排在一个水平面上.若国歌时长为50 s,升旗手应以________m/s的速度匀速升旗.解析依题意可知∠AEC=45°,∠ACE=180°-60°-15°=105°,∴∠EAC=180°-45°-105°=30°.由正弦定理可知CEsin∠EAC=ACsin∠CEA,∴AC=CEsin∠EAC·sin∠CEA=20 3 m.∴在Rt△ABC中,AB=AC·sin∠ACB=203×32=30 m.∵国歌时长为50 s,∴升旗速度为3050=0.6 m/s.答案0.63.某人为测出所住小区的面积,进行了一些测量工作,最后将所住小区近似地画成如图所示的四边形,测得的数据如图所示,则该图所示的小区的面积是________km2.解析 如图,连接AC ,由余弦定理可知AC =AB 2+BC 2-2AB ·BC ·cos B =3,故∠ACB =90°,∠CAB =30°,∠DAC =∠DCA =15°,∠ADC =150°,由AC sin ∠ADC =AD sin ∠DCA, 得AD =AC sin ∠DCA sin ∠ADC =32-62, 故S 四边形ABCD =S △ABC +S △ADC =12×1×3+12×⎝ ⎛⎭⎪⎫32-622×12=6-34(km 2). 答案6-34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DAB =π3,AD ∶AB =2∶3,BD =7,AB ⊥BC .(1)求sin ∠ABD 的值;(2)若∠BCD =2π3,求CD 的长.解 (1)∵AD ∶AB =2∶3,∴可设AD =2k ,AB =3k (k >0).又BD =7,∠DAB =π3,∴由余弦定理,得(7)2=(3k )2+(2k )2-2×3k ×2k cos π3,解得k =1,∴AD =2,AB =3,sin ∠ABD =AD sin ∠DAB BD =2×327=217. (2)∵AB ⊥BC ,∴cos ∠DBC =sin ∠ABD =217,∴sin∠DBC=277,∴BDsin∠BCD=CDsin∠DBC,∴CD=7×27732=433.。
解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3节 解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 小红为了测量某一树身的高度,他站在A 处看树梢,测得此时的仰角为45°,前进200m
到达B 处,测得此时的仰角为60°,小红身高1.8m,试计算树身的高度是多少米?
2、 为了测量河对岸A 、B 两点的距离,在河的这边测出CD 的长为2
3km ,∠ADB=∠CDB=30°,∠ACD=60°,∠ACB=45°,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
3、(2009宁夏、海南)为了测量两山顶M ,N 间的距离,飞机沿水平方向A ,B 两点进行测量。
A ,B ,M ,N 在同一铅垂平面内(如图)飞机能够测量的数据有俯角和A ,B 间的距离。
请设计一个方案。
包括:(1)指出需要测量的数据(用字母表示,并在图中标出)(2)用文字和公式写出计算M ,N 间的距离的步骤。
4、已知海岛A 四周8海里内有暗礁。
今有一货轮由西向东航行,望见岛A 在北偏东75°,航行202海里后,望见此岛在北偏东30°。
如果货轮不改变航向继续前进,有无触礁的危险?
5、甲船在A 处发现乙船在方位角45°与A 相距10海里的C 处正以2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南偏东75°方向航行。
已知甲船的速度是203海里/小时,问:甲船沿什么方向航行,需多长时间才能与已船相遇?。
最新高考一轮总复习北师版新教材《第八节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到达B处,测得山顶P位于北偏东60°方向上,此时测得山
顶P的仰角60°,若山高为2 √3 千米.
(1)船的航行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2)若该船继续航行10分钟到达D处,问此时山顶位于D
处的南偏东什么方向?
解 (1)在△BCP
中,tan∠PBC= ,
所谓解三角形,就是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边或角)求其余元素的过程
2.解三角形实际应用题的步骤
自主诊断
题组一 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东南方向就是指南偏东45°的方向.( √ )
2.若从A处看B处的仰角为α,从B处看A处的俯角为β,则α+β=180°.( × )
阁(A)和临秀亭(B)两个标志性景点,如图.若为测量隔湖相望的A,B两地之间
的距离,某同学任意选定了与A,B不共线的C处,构成△ABC,以下是测量数
据的不同方案:
①测量∠A,AC,BC;②测量∠A,∠B,BC;③测量∠C,AC,BC;④测量∠A,∠C, ∠B.
其中一定能唯一确定A,B两地之间的距离的所有方案的序号是
∠CBD=30°,所以 BD=√3CD=√3h,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得
AB =AD +BD -2AD·BDcos∠ADB,所以(35√7) =h +(√3h)
2
2
2
得 h=35,所以该塔的高度 CD 是 35 米.
2
2
√3
-2h·√3h·(- ),解
2
2
考向3测量角度问题
例题如图,一条巡逻船由南向北行驶,在A处测得山顶P在
它的北偏西75°方向上,则C,D之间的距离为
高中数学高考25第四章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4 7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A.10 km
B.10 3 km
C.10 5 km
√D.10 7 km
解析 如图所示,由余弦定理可得AC2=100+400-2×10×20×cos 120°=
700,
∴AC=10 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如图所示,在坡度一定的山坡A处测得山顶上一建筑物CD的顶端C对于山 坡的斜度为15°,向山顶前进100 m到达B处,又测得C对于山坡的斜度为45°, 若CD=50 m,山坡对于地平面的坡度为θ,则cos θ等于
平视线下方的叫做俯角
图形表示
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按顺时针方向 方位角 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夹角叫做方位角.
方位角θ的范围是0°≤θ<360°
正北或正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 例:(1)北偏东α: 方向角 的锐角,通常表达为北(南)偏东
(西)α
(2)南偏西α:
坡角与 坡比
坡面与水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度数叫坡
3.一艘海轮从A处出发,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沿南偏东40°的方向直线航行,
30分钟后到达B处,在C处有一座灯塔,海轮在A处观察灯塔,其方向是南偏
东70°,在B处观察灯塔,其方向是北偏东65°,那么B,C两点间的距离是
√A.10 2 海里
B.10 3 海里
解析 如图所示,易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20 3 海里
D.20 2 海里
又∠PBC=γ=60°,
∴∠BPA=90°-α-90°-γ=γ-α=30°,
∴在△PAB 中,sina30°=sinPB15°,∴PB=
6- 2
2 a,
∴PQ=PC+CQ=PB·sin γ+asin β=
数学高三复习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专项训练(带答案)-word文档资料
数学2019年高三复习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专项训练(带答案)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下面是查字典数学网整理的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专项训练,希望对考生复习有帮助。
一、测量中的距离问题1.有一长为10 m的斜坡,倾斜角为60,在不改变坡高和坡顶的前提下,通过加长坡面的方法将它的倾斜角改为30,则坡底要延长的长度(单位:m)是()A.5B.5C.10D.10答案:D解析:如图,在Rt△ABC中,AC=10,ACB=60.AB=5,BC=5,在Rt△ABD中,ADB=30,BD=15.CD=BD-BC=10.2.(2019福建宁德五校联考,14)一艘船以15 km/h的速度向东航行,船在A处看到灯塔B在北偏东60行驶4 h后,船到达C处,看到灯塔B在北偏东15处,这时船与灯塔的距离为km.答案:30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可得B=75-30=45,在△ABC中,根据正弦定理得,,即,BC=30 km,即此时船与灯塔的距离为30 km.3.(2019福建厦门高二期末,15)如图,某观测站C在A城的南偏西20,一条笔直公路AB,其中B在A城南偏东40,B与C相距31千米.有一人从B出发沿公路向A城走去,走了20千米后到达D处,此时C,D之间的距离为21千米,则A,C之间的距离是千米.答案:24解析:由已知得CD=21,BC=31,BD=20,在△BCD中,由余弦定理得cosBDC==-.设ADC=,则cos =,sin =.在△ACD中,由正弦定理,得AC==24.二、测量中的高度与角度问题4.如图,D,C,B三点在地面同一直线上,DC=a,从C,D两点测得A点的仰角分别是,(),则A点距离地面的高度AB等于() A. B.C. D.答案:A解析:在△ACD中,DAC=-,DC=a,ADC=,由正弦定理得AC=,在Rt△ACB中,AB=ACsin =.5.运动会开幕式上举行升旗仪式,在坡度15的看台上,同一列上的第一排和最后一排测得旗杆顶部的仰角分别为60和30,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距离为10 m(如图所示),则旗杆的高A.10 mB.30 mC.10 mD.10 m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由题意知AEC=45ACE=180-60-15=105, EAC=180-45-105=30,由正弦定理知,AC==20(m),在Rt△ABC中,AB=ACsinACB=30(m).旗杆的高度为30 m.6.当甲船位于A处时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20 n mile的B 处有一艘渔船遇险等待营救,甲船立即前往营救,同时把消息告知在甲船的南偏西30,相距10 n mile C处的乙船,乙船立即朝北偏东角的方向沿直线前往B处救援,则sin 的值等于()A. B. C. D.答案:D解析:根据题目条件可作图如图:在△ABC中,AB=20,AC=10,CAB=120,由余弦定理有BC2=AB2+AC2-2ABACcosCAB=202+102-22019cos 120=700, BC=10.再由正弦定理得,sinACB=无触礁的危险.8.如图,在一个特定时段内,以点E为中心的7海里以内海域被设为警戒水域.点E正北55海里处有一个雷达观测站A.某时刻测得一艘匀速直线行驶的船只位于点A北偏东45且与点A相距40海里的位置B,经过40分钟又测得该船已行驶到点A北偏东45+且与点A相距10海里的位置C.(1)求该船的行驶速度(单位:海里/小时);(2)若该船不改变航行方向继续行驶,判断它是否会进入警戒水域,并说明理由.解:(1)因为AB=40,AC=10,BAC=,sin =,090,所以cos =.由余弦定理得BC==10,所以该船的行驶速度为v==15(海里/小时).(2)设直线AE与B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cosABC=所以sinABC=.在△ABQ中,由正弦定理得AQ==40.因为AE=5540=AQ,所以点Q位于点A和点E之间,且QE=AE-AQ=15.过点E作EPBC于点P,则EP为点E到直线BC的距离.在Rt△QPE中,PE=QEsinPQE=QEsinAQC=QEsin(45ABC)=15=37.故该船会进入警戒水域.(建议用时:30分钟)1.如图,已知两座灯塔A和B与海岸观察站C的距离相等,灯塔A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40,灯塔B在观察站C的南偏东60,则灯塔A在灯塔B的()的位置.A.北偏东10B.北偏西10C.南偏东10D.南偏西10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ACB=180-(40+60)=80.又AC=BC,CBA=(180-80)=50.∵CE∥BD,CBD=BCE=60,ABD=60-50=10.灯塔A在灯塔B的北偏西10的位置.2.如图所示,为测一树的高度,在地面上选取A,B两点(点A,B 与树根部在同一直线上),从A,B两点分别测得树尖的仰角为30,45,且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60 m,则树的高度为()A.(30+30) mB.(30+15) mC.(15+30) mD.(15+3) m答案:A解析:设树高为h,则由题意得h-h=60,h==30(+1)=(30+30)(m).3.一艘客船上午9:30在A处,测得灯塔S在它的北偏东30,之后它以32 n mile/h的速度继续沿正北方向匀速航行,上午10:00到达B处,此时测得船与灯塔S相距8 n mile,则灯塔S在B处的()A.北偏东75B.东偏南75C.北偏东75或东偏南75D.以上方位都不对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如图,由题意可知AB=32=16,BS=8,A=30.在△ABS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S=,S=45或135,B=105或15,即灯塔S在B处的北偏东75或东偏南75.4.一货轮航行到M处,测得灯塔S在货轮的北偏东15方向,与灯塔S相距20 n mile,随后货轮按北偏西30的方向航行3 h后,又测得灯塔在货轮的东北方向,则货轮的速度为()A.) n mile/hB.) n mile/hC.) n mile/hD.) n mile/h答案:B解析:如图,设货轮的时速为v,则在△AMS中,AMS=45SAM=105ASM=30,SM=20,AM=3v.由正弦定理得,即v==)(n mile/h).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专项训练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数学试题栏目。
数学高三复习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专项训练(带答案)
数学高三复习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专项训练(带答案)由不在同不时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依次衔接所组成的封锁图形叫做三角形,下面是查字典数学网整理的解三角形的实践运用举例专项训练,希望对考生温习有协助。
一、测量中的距离效果1.有一长为10 m的斜坡,倾斜角为60,在不改动坡高和坡顶的前提下,经过加长坡面的方法将它的倾斜角改为30,那么坡底要延伸的长度(单位:m)是()A.5B.5C.10D.10答案:D解析:如图,在Rt△ABC中,AC=10,ACB=60.AB=5,BC=5,在Rt△A BD中,ADB=30,BD=15.CD=BD-BC=10.2.(2021福建宁德五校联考,14)一艘船以15 km/h的速度向东飞行,船在A处看到灯塔B在北偏东60行驶4 h后,船抵达C处,看到灯塔B在北偏东15处,这时船与灯塔的距离为km.答案:30解析:依据题意画出图形,如下图,可得B=75-30=45,在△ABC中,依据正弦定理得,,即,BC=30 km,即此时船与灯塔的距离为30 km.3.(2021福建厦门高二期末,15)如图,某观测站C在A城的南偏西20,一条蜿蜒公路AB,其中B在A城南偏东40,B与C相距31千米.有一人从B动身沿公路向A城走去,走了20千米后抵达D处,此时C,D之间的距离为21千米,那么A,C之间的距离是千米.答案:24解析:由得CD=21,BC=31,BD=20,在△BCD中,由余弦定理得cosBDC==-.设ADC=,那么cos =,sin =.在△ACD中,由正弦定理,得AC==24.二、测量中的高度与角度效果4.如图,D,C,B三点在空中同不时线上,DC=a,从C,D两点测得A点的仰角区分是,(),那么A点距离空中的高度AB等于() A. B.C. D.答案:A解析:在△ACD中,DAC=-,DC=a,ADC=,由正弦定理得AC=,在Rt△ACB中,AB=ACsin =.5.运动会开幕式上举行升旗仪式,在坡度15的看台上,同一列上的第一排和最后一排测得旗杆顶部的仰角区分为60和30,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距离为10 m(如下图),那么旗杆的高A.10 mB.30 mC.10 mD.10 m答案:B解析:如下图,由题意知AEC=45ACE=180-60-15=105,EAC=180-45-105=30,由正弦定理知,AC==20(m),在Rt△ABC中,AB=ACsinACB=30(m).旗杆的高度为30 m.6.当甲船位于A处时得知,在其正西方向相距20 n mile的B 处有一艘渔船遇险等候营救,甲船立刻前往营救,同时把音讯告知在甲船的南偏西30,相距10 n mile C处的乙船,乙船立刻朝北偏东角的方向沿直线前往B处救援,那么sin 的值等于()A. B. C. D.答案:D解析:依据标题条件可作图如图:在△ABC中,AB=20,AC=10,CAB=120,由余弦定理有BC2=AB2+AC2-2ABACcosCAB=202+102-22021cos 120=700, BC=10.再由正弦定理得,sinACB=无触礁的风险.8.如图,在一个特定时段内,以点E为中心的7海里以内海域被设为警戒水域.点E正北55海里处有一个雷达观测站A.某时辰测得一艘匀速直线行驶的船只位于点A北偏东45且与点A相距40海里的位置B,经过40分钟又测得该船已行驶到点A北偏东45+且与点A相距10海里的位置C.(1)求该船的行驶速度(单位:海里/小时);(2)假定该船不改动飞行方向继续行驶,判别它能否会进入警戒水域,并说明理由.解:(1)由于AB=40,AC=10,BAC=,sin =,090,所以cos =.由余弦定理得BC==10,所以该船的行驶速度为v==15(海里/小时).(2)设直线AE与BC的延伸线相交于点Q.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cosABC=所以sinABC=.在△ABQ中,由正弦定理得AQ==40.由于AE=5540=AQ,所以点Q位于点A和点E之间,且QE=AE-AQ=15.过点E作EPBC于点P,那么EP为点E到直线BC的距离.在Rt△QPE中,PE=QEsinPQE=QEsinAQC=QEsin(45ABC)=15=37.故该船会进入警戒水域.(建议用时:30分钟)1.如图,两座灯塔A和B与海岸观察站C的距离相等,灯塔A 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40,灯塔B在观察站C的南偏东60,那么灯塔A在灯塔B的()的位置.A.北偏东10B.北偏西10C.南偏东10D.南偏西10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ACB=180-(40+60)=80.又AC=BC,CBA=(180-80)=50.∵CE∥BD,CBD=BCE=60,ABD=60-50=10.灯塔A在灯塔B的北偏西10的位置.2.如下图,为测一树的高度,在空中上选取A,B两点(点A,B 与树根部在同不时线上),从A,B两点区分测得树尖的仰角为30,45,且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60 m,那么树的高度为()A.(30+30) mB.(30+15) mC.(15+30) mD.(15+3) m答案:A解析:设树高为h,那么由题意得h-h=60,h==30(+1)=(30+30)(m).3.一艘客船上午9:30在A处,测得灯塔S在它的北偏东30,之后它以32 n mile/h的速度继续沿正南方向匀速飞行,上午10:00抵达B处,此时测得船与灯塔S相距8 n mile,那么灯塔S在B处的()A.北偏东75B.东偏南75C.北偏东75或东偏南75D.以上方位都不对答案:C解析:依据题意画出表示图,如图,由题意可知AB=32=16,BS=8,A=30.在△ABS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S=,S=45或135,B=105或15,即灯塔S在B处的北偏东75或东偏南75.4.一货轮飞行到M处,测得灯塔S在货轮的北偏东15方向,与灯塔S相距20 n mile,随后货轮按北偏西30的方向飞行3 h后,又测得灯塔在货轮的西南方向,那么货轮的速度为()A.) n mile/hB.) n mile/hC.) n mile/hD.) n mile/h答案:B解析:如图,设货轮的时速为v,那么在△AMS中,AMS=45SAM=105ASM=30,SM=20,AM=3v.由正弦定理得,即v==)(n mile/h).解三角形的实践运用举例专项训练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数学试题栏目。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 知识清单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知识清单一、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在探讨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解三角形的一些基本概念。
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包括三条边和三个角。
解三角形,就是已知三角形的若干元素,求出其余的元素。
在解三角形时,我们通常会用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frac{a}{\sin A} =\frac{b}{\sin B} =\frac{c}{\sin C}\)。
余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有\(a^2 =b^2 +c^2 2bc\cos A\),\(b^2 = a^2 + c^2 2ac\cos B\),\(c^2 = a^2 + b^2 2ab\cosC\)。
二、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类型1、测量距离问题这是解三角形在实际中常见的应用之一。
比如,要测量河对岸两点A、B 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在河的这一侧选取一个点 C,然后测量出\(\angle BCA\)、\(\angle BAC\)以及边 AC 的长度。
接下来,利用正弦定理就可以求出边 AB 的长度。
再比如,要测量两个不能直接到达的地点之间的距离。
假设要测量点 M 和点 N 之间的距离,但由于中间有障碍物无法直接测量。
我们可以在另一个可以到达的点 P 处,测量出\(\angle MPN\)、\(\angle MPN\)和边 PM、PN 的长度,然后通过余弦定理求出边 MN 的长度。
2、测量高度问题测量高度也是常见的应用场景。
比如要测量一座山的高度。
我们可以在山脚下的一点 A 处,测量山顶的仰角\(\angle BAC\),以及测量点 A 到山脚下的水平距离 AC。
然后利用正切函数\(\tan\angleBAC =\frac{BC}{AC}\),求出山顶到点 A 的垂直高度 BC,从而得到山的高度。
又如,要测量建筑物的高度。
我们可以在离建筑物一定距离的地方,测量建筑物顶部的仰角和底部的俯角,再结合测量的水平距离,利用三角形的知识来计算建筑物的高度。
高中数学必修五-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知识集结知识元解三角形的应用知识讲解1.解三角形【知识点的知识】1.已知两角和一边(如A、B、C),由A+B+C=π求C,由正弦定理求a、b.2.已知两边和夹角(如a、b、c),应用余弦定理求c边;再应用正弦定理先求较短边所对的角,然后利用A+B+C=π,求另一角.3.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如a、b、A),应用正弦定理求B,由A+B+C=π求C,再由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c边,要注意解可能有多种情况.4.已知三边a、b、c,应用余弦定理求A、B,再由A+B+C=π,求角C.5.方向角一般是指以观测者的位置为中心,将正北或正南方向作为起始方向旋转到目标的方向线所成的角(一般指锐角),通常表达成.正北或正南,北偏东××度,北偏西××度,南偏东××度,南偏西××度.6.俯角和仰角的概念: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中OD、OE是视线,是仰角,是俯角.7.关于三角形面积问题①S △ABC=ah a =bh b=c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②S △ABC=ab sin C =bc sin A =ac sin B ;③S △ABC =2R 2sin A sin B sin C .(R 为外接圆半径)④S △ABC=;⑤S △ABC =,(s =(a +b +c ));⑥S △ABC =r •s ,(r 为△ABC 内切圆的半径)在解三角形时,常用定理及公式如下表:名称公式变形内角和定理A +B +C =π+=﹣,2A +2B =2π﹣2C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 A b 2=a 2+c 2﹣2ac cos B c 2=a 2+b 2﹣2ab cos Ccos A =cos B =cos C =正弦定理=2RR 为△ABC 的外接圆半径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sin A =,sin B =,sin C =射影定理a cos B +b cos A =c a cos C +c cos A =b b cos C +c cos B =a面积公式①S △=ah a =bh b =ch csin A =②S△=ab sin C=ac sin B=bc sin A③S△=④S△=,(s=(a+b+c));⑤S△=(a+b+c)r(r为△ABC内切圆半径)sin B=sin C=例题精讲解三角形的应用例1.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b=6,A=,若该三角形有两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A.(3,6)B.(0,3)C.(3,6)D.(3,+∞)例2.如图,有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汽车在A点测得公路北侧山顶D的仰角为30°,汽车行驶300m后到达B点测得山顶D在北偏西30°方向上,且仰角为45°,则山的高度CD为()A.150m B.150m C.300m D.300m例3.在△ABC中,角A,B,C所对应的边分别为a,b,c.已知b=,c=,tan(A+)=2,则a=()A.15B.C.3D.当堂练习填空题练习1.线段AB外有一点C,∠ABC=60°,AB=200km,汽车以80km/h的速度由A向B行驶,同时摩_h后,两车的距离最小.托车以50km/h的速度由B向C行驶,则运动开始__解答题练习1.'如图,在△ABC中,A=,在△CDE中,CE=4,BC⊥CD,AC=CD,A,C,E三点共线,DF⊥CE于点F,DF=.(1)若∠DCE=,求DE;(2)求BC的最小值.'练习2.'如图,为了测量河对岸A,B两点的距离,观察者找到一个点C,从C点可以观察到点A,B;找到一个点D,从D点可以观察到点A,C;找到一个点E,从E点可以观察到点B,C.并测量得到以下数据,∠DCA=105°,∠ADC=30°,∠BCE=90°,∠ACB=∠CEB=60°,DC=200米,CE=100米.求A,B两点的距离.'练习3.'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sin B+cos B=1.(1)求角B;(2)若b=,求△ABC周长的取值范围.'练习4.'如图,某城市有一条从正西方AO通过市中心O后向东北OB的公路,现要修一条地铁L,在OA,OB上各设一站A,B,地铁在AB部分为直线段,现要求市中心O与AB的距离为10(km),设地铁在AB部分的总长度为y(km)。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讲义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讲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许多实际问题中,解三角形的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利用三角形的边长、角度等关系,我们能够解决诸如测量距离、高度、角度等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解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
一、测量距离测量不可直接到达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解三角形的常见应用之一。
例如,在河流的一侧,要测量河对岸两个点 A 和 B 之间的距离。
我们可以在这一侧选取一个点 C,然后测量出 AC 和 BC 的长度以及角ACB 的大小。
通过余弦定理:\(AB^2 = AC^2 + BC^22AC×BC×cos∠ACB\),就可以计算出 AB 的长度。
再比如,在航海中,要测量两个岛屿之间的距离。
假设我们在一艘船上,能够观测到两个岛屿与船的夹角以及船到其中一个岛屿的距离,同样可以利用三角形的知识来计算出两岛屿之间的距离。
二、测量高度测量物体的高度也是解三角形经常发挥作用的领域。
比如,要测量一座山的高度。
在山脚下选择一个合适的观测点,测量观测点到山顶的仰角以及观测点与山底的水平距离。
利用正切函数\(tanα =\frac{h}{d}\)(其中\(α\)为仰角,\(h\)为山的高度,\(d\)为水平距离),可以求出山的高度\(h =d×tanα\)。
又如,要测量建筑物的高度。
在离建筑物一定距离的地方,测量出仰角以及水平距离,就能通过解三角形计算出建筑物的高度。
三、计算角度在实际问题中,有时需要计算角度。
例如,在航空领域,飞机的航向与地面的夹角对于飞行安全至关重要。
已知飞机的飞行速度、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就可以通过三角函数求出这个夹角。
在地质勘探中,根据岩层的倾斜程度和测量的数据,也需要通过解三角形来计算出岩层的倾斜角度。
四、导航与定位在现代导航系统中,解三角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GPS 定位系统通过接收多个卫星的信号,利用三角形的原理来确定用户的位置。
假设我们能接收到三颗卫星的信号,并且知道每颗卫星的位置以及信号到达我们的时间差,就可以构建出三个三角形。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 知识清单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知识清单一、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解三角形,就是求解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关系。
在一个三角形中,我们通常知道一些边和角的信息,然后通过特定的定理和公式来求出其他未知的边和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
而解三角形中常用的定理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在任意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并且等于外接圆的直径。
即:\(\frac{a}{\sin A} =\frac{b}{\sin B} =\frac{c}{\sin C} = 2R\)(其中\(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余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即:\(a^2 = b^2 +c^2 2bc\cos A\),\(b^2 = a^2 + c^2 2ac\cos B\),\(c^2 = a^2 + b^2 2ab\cos C\)。
二、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场景解三角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实际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测量距离在无法直接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时,可以通过构建三角形,利用解三角形的知识来计算。
比如,要测量河对岸两点\(A\)、\(B\)之间的距离,可以在河的这一侧选择一个点\(C\),然后测量\(AC\)和\(BC\)的长度以及\(\angle ACB\)的大小,就可以通过解三角形求出\(AB\)的长度。
2、测量高度要测量建筑物、山峰等的高度,如果在地面上能测量出到其底部的距离以及观测顶部的仰角,就可以构建三角形来求解高度。
例如,在距离建筑物底部\(D\)米处,测量出仰角为\(\alpha\),则建筑物的高度\(h = D\tan\alpha\)。
3、航海问题在航海中,确定船只的位置、航向和航行距离等都需要用到解三角形的知识。
比如,已知船只的航向和航行时间,以及观测到两个灯塔的角度,就可以确定船只的位置。
4、工程测量在道路、桥梁等工程建设中,需要精确测量角度和距离,解三角形可以帮助工程师进行设计和施工。
湘教版高考总复习一轮数学精品课件 第5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第8节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图是三角高程测量法的一个示意图,现有A,B,C三点,且A,B,C在同一水平面
上的投影A',B',C'满足∠A'C'B'=45°,∠A'B'C'=60°.由C点测得B点的仰角为
15°,BB'与CC'的差为100;由B点测得A点的仰角为45°,则A,C两点到水平面
100sin45°
100sin45°
100sin45°
DE=sin75°tan15°=
=
= sin15° .
sin15°
sin15°
sin75°×
sin75°×
cos15°
√6-√2
又 sin 15°=sin(45°-30°)=
4
,所以
sin75°
100sin45°
DE=
=
sin15°
100(√3+1)≈273,所以 AA'-CC'=BF+100=DE+100≈373,
D. 2 (γ-β)
C )
解析 由题意可知,∠PAQ=α,∠PBC=γ,∠PAB=α-β,分别在 Rt△ΑPQ,Rt△ΒPC
π
π
中,∠APQ=2-α,∠BPQ=2-γ,所以∠APB=∠APQ-∠BPQ=γ-α,又
sin∠ABP
=sin[π-(∠APB+∠BAP)]=sin(∠APB+∠BAP)=sin(γ-β),在△ABP 中,由正弦定
两点用测角仪器测得A的仰角分别是α,β,CD=a,测角仪器的高是h,那么,在
△ACD 中,由正弦定理,得
高考数学(理)专题辅导:23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 Word版含解析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三) 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A组基础达标(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如图3-7-9所示,已知两座灯塔A和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都等于a k m,灯塔A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20°,灯塔B在观察站C的南偏东40°,则灯塔A与灯塔B的距离为()图3-7-9A.a k m B.3a k mC.2a k m D.2a k mB[在△ABC中,AC=BC=a,∠ACB=120°,∴AB2=a2+a2-2a2cos 120°=3a2,AB=3a.]2.如图3-7-10,两座灯塔A和B与海岸观察站C的距离相等,灯塔A在观察站南偏西40°,灯塔B在观察站南偏东60°,则灯塔A在灯塔B的()图3-7-10A.北偏东10°B.北偏西10°C.南偏东80°D.南偏西80°D[由条件及题图可知,∠A=∠B=40°,又∠BC D=60°,所以∠CB D=30°,所以∠D BA=10°,因此灯塔A在灯塔B南偏西80°.]3.一艘海轮从A处出发,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沿南偏东40°的方向直线航行,30分钟后到达B处,在C处有一座灯塔,海轮在A处观察灯塔,其方向是南偏东70°,在B处观察灯塔,其方向是北偏东65°,那么B,C两点间的距离是()【导学号:57962183】A.102海里B.103海里C.203海里D.202海里A[如图所示,易知,在△ABC中,AB=20海里,∠CAB=30°,∠ACB=45°,根据正弦定理得BCsin 30°=ABsin 45°,解得BC=102(海里).]4.如图3-7-11,一条河的两岸平行,河的宽度d=0.6 k m,一艘客船从码头A出发匀速驶往河对岸的码头B.已知AB=1 k m,水的流速为2 k m/h,若客船从码头A驶到码头B所用的最短时间为6 min,则客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图3-7-11A.8 k m/h B.6 2 k m/hC.234 k m/h D.10 k m/hB[设AB与河岸线所成的角为θ,客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 k m/h,由题意知,sin θ=0.61=35,从而cos θ=45,所以由余弦定理得⎝⎛⎭⎪⎫110v2=⎝⎛⎭⎪⎫110×22+12-2×110×2×1×45,解得v=6 2.]5.在不等边三角形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其中a 为最大边,如果sin2(B+C)<sin2B+sin2C,则角A的取值范围为()A.⎝ ⎛⎭⎪⎫0,π2 B .⎝ ⎛⎭⎪⎫π4,π2 C.⎝ ⎛⎭⎪⎫π6,π3 D .⎝ ⎛⎭⎪⎫π3,π2 D [由题意得sin 2A <sin 2B +sin 2C ,再由正弦定理得a 2<b 2+c 2,即b 2+c 2-a 2>0.则cos A =b 2+c 2-a 22bc >0.∵0<A <π,∴0<A <π2.又a 为最大边,∴A >π3.因此得角A 的取值范围是⎝ ⎛⎭⎪⎫π3,π2.] 二、填空题6.在地上画一个∠B D A =60°,某人从角的顶点D 出发,沿角的一边D A 行走10米后,拐弯往另一方向行走14米正好到达∠B D A 的另一边B D 上的一点,我们将该点记为点B ,则B 与D 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米.16 [如图所示,设B D =x m ,则142=102+x 2-2×10×x ×cos 60°,整理得x 2-10x -96=0,x =-6(舍去),x =16,∴x =16(米).]7.如图3-7-12,为测得河对岸塔AB 的高,先在河岸上选一点C ,使C 在塔底B 的正东方向上,测得点A 的仰角为60°,再由点C 沿北偏东15°方向走10米到位置D ,测得∠B D C =45°,则塔AB 的高是________米.图3-7-12【导学号:57962184】106[在△BC D中,C D=10,∠B D C=45°,∠BC D=15°+90°=105°,∠D BC=30°,BCsin 45°=C Dsin 30°,BC=C Dsin 45°sin 30°=10 2.在R t△ABC中,t an 60°=ABBC,AB=BCt an 60°=106(米).]8.如图3-7-13所示,一艘海轮从A处出发,测得灯塔在海轮的北偏东15°方向,与海轮相距20海里的B处,海轮按北偏西60°的方向航行了30分钟后到达C处,又测得灯塔在海轮的北偏东75°的方向,则海轮的速度为________海里/分钟.图3-7-1363[由已知得∠ACB=45°,∠B=60°,由正弦定理得ACsin B=ABsin∠ACB,所以AC=AB·sin Bsin∠ACB=20×sin 60°sin 45°=106,所以海轮航行的速度为10630=63(海里/分钟).]三、解答题9.某航模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在湖面上航模航行的速度,采用如下办法:在岸边设置两个观察点A,B,且AB长为80米,当航模在C处时,测得∠ABC=105°和∠BAC=30°,经过20秒后,航模直线航行到D处,测得∠BA D =90°和∠AB D=45°.请你根据以上条件求出航模的速度.(答案可保留根号)图3-7-14[解]在△AB D中,∵∠BA D=90°,∠AB D=45°,∴∠A D B=45°,∴A D=AB=80,∴B D=80 2. 3分在△ABC中,BCsin 30°=ABsin 45°,∴BC=AB sin 30°sin 45°=80×1222=40 2. 6分在△D BC中,D C2=D B2+BC2-2D B·BC cos 60°=(802)2+(402)2-2×802×402×12=9 600.∴D C=406,航模的速度v=40620=26米/秒. 12分10.如图3-7-15,渔船甲位于岛屿A的南偏西60°方向的B处,且与岛屿A 相距12海里,渔船乙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从岛屿A出发沿正北方向航行,若渔船甲同时从B处出发沿北偏东α的方向追赶渔船乙,刚好用2小时追上.图3-7-151)求渔船甲的速度;(2)求sin α的值.【导学号:57962185】[解](1)依题意知,∠BAC=120°,AB=12,AC=10×2=20,∠BCA=α.3分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BC2=AB2+AC2-2AB·AC·cos∠BAC=122+202-2×12×20×cos 120°=784,解得BC=28.所以渔船甲的速度为BC2=14海里/小时. 7分(2)在△ABC中,因为AB=12,∠BAC=120°,BC=28,∠BCA=α,由正弦定理,得ABsin α=BCsin 120°,9分即sin α=AB sin 120°BC=12×3228=3314. 12分B组能力提升(建议用时:15分钟)1.一个大型喷水池的中央有一个强力喷水柱,为了测量喷水柱喷出的水柱的高度,某人在喷水柱正西方向的点A测得水柱顶端的仰角为45°,沿点A向北偏东30°前进100 m到达点B,在B点测得水柱顶端的仰角为30°,则水柱的高度是()A.50 m B.100 mC.120 m D.150 mA[设水柱高度是h m,水柱底端为C,则在△ABC中,A=60°,AC=h,AB=100,BC=3h,根据余弦定理得,(3h)2=h2+1002-2·h·100·cos 60°,即h2+50h-5 000=0,即(h-50)(h+100)=0,即h=50,故水柱的高度是50 m.] 2.(2014·全国卷Ⅰ)如图3-7-16,为测量山高MN,选择A和另一座山的山顶C为测量观测点.从A点测得M点的仰角∠MAN=60°,C点的仰角∠CAB =45°以及∠MAC=75°;从C点测得∠MCA=60°.已知山高BC=100 m,则山高MN=________m.图3-7-16150[根据图示,AC=100 2 m.在△MAC中,∠CMA=180°-75°-60°=45°.由正弦定理得ACsin 45°=AMsin 60°⇒AM=100 3 m.在△AMN中,MNAM=sin 60°,∴MN=1003×32=150(m).]3.已知在东西方向上有M,N两座小山,山顶各有一个发射塔A,B,塔顶A,B的海拔高度分别为AM=100米和BN=200米,一测量车在小山M的正南方向的点P处测得发射塔顶A的仰角为30°,该测量车向北偏西60°方向行驶了1003米后到达点Q,在点Q处测得发射塔顶B处的仰角为θ,且∠BQA=θ,经测量t an θ=2,求两发射塔顶A,B之间的距离.图3-7-17【导学号:57962186】[解]在R t△AMP中,∠APM=30°,AM=100,∴PM=1003,连接QM(图略),在△PQM中,∠QPM=60°,3分又PQ=1003,∴△PQM为等边三角形,∴QM=100 3. 6分在R t△AMQ中,由AQ2=AM2+QM2,得AQ=200.在R t△BNQ中,t an θ=2,BN=200,∴BQ=1005,cos θ=55. 9分在△BQA中,BA2=BQ2+AQ2-2BQ·AQ cos θ=(1005)2,∴BA=100 5.即两发射塔顶A,B之间的距离是1005米. 12分。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
跟踪训练1 如图所示,设A、B两点在河 的两岸,一测量者在A的同侧,在A所在的 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为50 m, ∠ACB=45°,∠CAB=105°,则A、B两点的距离为( )
A.50 2 m C.25 2 m
B.50 3 m 25 2
D. 2 m
解析 由题意知∠ABC=30°,
由正弦定理sin∠ACABC=sin∠ABACB,
(1)设A到P的距离为x km,用x表示B,C到P的距离,并求x
的值;
解 依题意知PA-PB=1.5×8=12(km),PC-PB=1.5×20
=30(km),
因此PB=(x-12) km,PC=(18+x) km,
在△PAB中,AB=20 km,
PA2+AB2-PB2 x2+202-x-122 3x+32
由sin∠BCCAB=sAinCB得:
sin∠CAB=BCAsCin B 3
=at·sin3a1t20°= 23=21.
∵0°<∠CAB<90°,∴∠CAB=30°.
1234
1234
∴∠DAC=60°-30°=30°. 所以甲船应沿着北偏东30°的方向前进, 才能最快与乙船相遇.
1234
4.我炮兵阵地位于地面A处,两观察所分别位 于地面点C和D处,已知CD=6 km,∠ACD =45°,∠ADC=75°,目标出现于地面点B处 时,测得∠BCD=30°,∠BDC=15°(如图), 求我炮兵阵地到目标的距离. 解 在△ACD中,∠CAD=180°-∠ACD-∠ADC=60°, ∠ACD=45°,
3x+32 PD=PAcos∠APD=PAcos∠PAB=x· 5x =3×17352+32≈17.71(km). 答 静止目标P到海防警戒线a的距离约为17.71 km.
专题08 解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解析版)
专题08 解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常见考点考点一 距离测量问题典例1.为了测量一个不规则湖泊,C D 两端之间的距离,如图,在东西方向上选取相距1km 的,A B 两点,点B 在点A 的正东方向上,且,,,A B C D 四点在同一水平面上.从点A 处观测得点C 在它的东北方向上,点D 在它的西北方向上;从点B 处观测得点C 在它的北偏东30方向上,点D 在它的北偏西60方向上.(1)求,C D 之间的距离;(2)以点D 为观测点,求点C 的方位角.【答案】(1)km ;(2)北偏东75︒方向上.【分析】(1)结合方位角表示出相关角的大小,进而结合正弦定理依次在ABD △、ABC 、BCD △中求出相应的边长,即可求出结果.(2)作出辅助线,根据方位角的概念即可求出结果.【详解】(1)由已知得135,30DAB DBA ∠=︒∠=︒,所以15,sin sin 645)0(ADB ADB ∠=︒∠=︒=-︒在ABD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1sin AB DAB BD km ADB∠==∠. 同理,在ABC 中,120,45CBA CAB ∠=︒∠=︒,所以15ACB ∠=︒,由正弦定理得()sin 1sin AB CAB BC km ACB∠=∠.可以计算出90DAC DBC ∠=∠=︒,在BCD △中,,BC BD =所以)CD km =(2)作//DE AB .由(1)知45,30BDC BDE ABD ∠=︒∠=∠=︒,所以453015CDE ∠=︒-︒=,即点C 在点D 的北偏东75︒方向上.变式1-1.某海轮以30海里/小时的速度航行,在点A 测得海上面油井P 在南偏东60︒,向北航行40分钟后到达B 点,测得油井P 在南偏东30,海轮改为北偏东60︒的航向再航行40分钟到达C 点.(1)求P ,C 间的距离;(2)求在点C 测得油井P 的位置?【答案】(1)40海里;(2)P 在C 的正南40海里处.【分析】(1)由正弦定理求BP ,再在直角△PBC 中求PC 即可.(2)由1sin 2BPC ∠=求BPC ∠,易知//CP AB ,结合(1)的结果,即知在点C 测得油井P 的位置.【详解】(1)如图,在△ABP 中,403020,30,12060AB APB BAP =⨯=∠=∠=︒︒,由正弦定理:2012,解得BP =,在△PBC 中,40302060BC =⨯=,又90PBC ∠=︒,故40PC =. 答:P ,C 间的距离为40海里.(2)在△PBC 中,90,20,40PBC BC PC ∠==︒=, △1sin 2BPC ∠=,即30BPC ∠=︒,又30ABP BPC ∠=∠=︒,△//CP AB ,即在点C 测得油井P 在C 的正南40海里处.变式1-2.一艘船以每小时15 km 的速度向东航行,船在A 处看到一个灯塔M 在北偏东60°方向,行驶4 h 后,船到达B 处,看到这个灯塔在北偏东15°方向,求这时船与灯塔的距离.【答案】【分析】根据示意图得出△MAB =30°,△AMB =45°,从而在△AMB 中,根据正弦定理可求得行驶后船与灯塔的距离.【详解】作出示意图如图所示,依题意有AB =15×4=60,△DAC =60°,△CBM =15°,△△MAB =30°,△AMB =45°,在△AMB 中,由正弦定理,得60sin 45sin 30BM =︒︒,解得BM =km ,即行驶后船与灯塔的距离为km.变式1-3.如图,某渔船在海上A 处捕鱼时,天气预报几小时后会有恶劣天气,该渔船的东偏北θ方向上有一个小岛C 可躲避恶劣天气,在小岛C 的正北方向有一航标灯D 距离小岛25海里,渔船向小岛行驶50海里后到达B 处,测得45DBC ∠=︒,25BD =海里.(1)求A 处距离航标灯D 的距离AD ;(2)求cos θ的值.【答案】(1)AD =(2)cos 1θ=.【分析】(1)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解.(2)利用正弦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析:(1)△50AB =,25BD =,45DBC ∠=︒, △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1355000AD AB BD AB BD =+-⋅︒=,△AD =(2)90BCD θ∠=︒+,由正弦定理得()sin 90sin 45BD DC θ=︒+︒,△()sin 45cos sin 901BD DCθθ︒=︒+==.考点二 高度测量问题典例2.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有我国自主研制的军用飞机和军用无人机等参阅航空装备分秒不差飞越天安门,展实力,壮军威.在一次飞行模拟训练中,地面塔台观测到一架直升机以的速度在同一高度向正东飞行,如图,第一次观测到该飞机在北偏西60°的方向上,1分钟后第二次观测到该飞机在北偏东75°的方向上,仰角为30°,求直升机飞行的高度为多少千米.(结果保留根号)【分析】在AOB 中,作OE AB ⊥,利用正弦定理可得65OB =,再在直角三角形OBD 中,即可求解.【详解】解:在AOB 中,作OE AB ⊥,则30OAB ∠=︒,135AOB ∠=︒,AB =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AB OB AOB OAB =∠∠ 所以,65OB =在直角三角形OBD 中,tan tan 30BD DOB BD OB OB ∠=⇒=⋅︒=变式2-1.如图,AB 是底部不可到达的一座建筑物,A 为建筑物的最高点,经过测量得到在点D 处的仰角为45︒,C 处的仰角为75︒,且CD =20,测角仪的高为1.2,求出建筑物的高度.【答案】1) 1.2+【分析】在ADC 中,求得754530DAC ∠=-=,根据正弦定理可得AC =AEC △中,由sin AE AC α=⋅,即可求解.【详解】在ADC 中,根据题意可得754530DAC ∠=-=,由正弦定理可得20sin sin 4sin sin 6CD D AC DAC ππ⨯=== 在直角AEC △中,可得sin sin 75202sin(3045)AE ACα=⋅==+30cos 45cos30sin 45)10(31)=+=所以建筑的高为1) 1.2AB =+.变式2-2.航空测量组的飞机航线和山顶在同一铅直平面内,已知飞机的高度为海拔10000m ,速度为180千米/小时,飞机先看到山顶的俯角为15︒,经过420s 后又看到山顶的俯角为45︒,求山顶的海拔高度h .(精确到m )【答案】2313()m【分析】先求AB 的长,在ABC 中,利用正弦定理可求BC ,又CD AD ⊥,可求sin CD BC CBD =∠,即可得山顶的海拔高度.【详解】解:如图所示,15,45A DBC ∠=︒∠=︒,△30ACB ∠=︒,180(/)420()21000()AB km h s m =⨯=,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BC AB A ACB =∠,△21000sin15)12BC m =⋅︒=,△CD AD ⊥,△sin sin45CD BC CBD BC =∠=⨯︒=1)=,所以山顶的海拔高度100001)2313()h m =-≈.变式2-3.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 时,可以选与塔底B 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 与.D 现测得75BCD ∠=︒,60BDC ∠=︒,CD =C 测得塔顶A 的仰角为30,求塔高AB .【答案】20米.【分析】利用正弦定理先求解出BC 的值,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ABC 中的边角关系求解出AB 的长度.【详解】因为75,60BCD BDC ∠=︒∠=︒,所以180756045DBC ∠=︒-︒-︒=︒, 又因为sin sin BC CD BDC DBC =∠∠=BC = 又因为30ACB ∠=︒,所以tan 30AB BC︒=,所以tan3020AB BC =︒=米, 所以塔高AB 为20米.巩固练习练习一 距离测量问题1.在某海域A 处的巡逻船发现南偏东60方向,相距a 海里的B处有一可疑船只,此可疑船只正沿射线()0y x ≥(以B 点为坐标原点,正东,正北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正方向,1海里为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方向匀速航行.巡逻船立即开始沿直线匀速追击拦截,巡逻船出发t 小时后,可疑船只所在位置的横坐标为bt .若巡逻船以3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追击,则恰好1小时与可疑船只相遇.(1)求,a b 的值;(2)若巡逻船以/小时的速度进行追击拦截,能否搃截成功?若能,求出搃截时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答案】(1)15a b ==(2)能够拦截成功拦截,时间为2小时【分析】(1)设1小时后两船相遇于点C ,根据ABC 关于y 轴对称,且,120AB BC a ABC ==∠=︒,即可求解;(2)设t 小时后两船相遇于点D ,利用余弦定理列出方程,即可求解.(1)解:由题意,直线y x =的倾斜角为30, 若巡逻船以3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追击,设1小时后两船相遇于点C ,如图所示,则AC x ∥轴,30AC =,且ABC 关于y 轴对称,所以,120AB BC a ABC ==∠=︒,所以1515cos30a b ==︒==︒. (2) 解:若巡逻船以/小时进行追击,设t 小时后两船相遇于点D ,如图所示,则120ABD ∠=︒,15cos30t BD ==︒,AD =,AB =因为2222cos AD AB BD AB BD ABD =+-⋅∠可得2221))22⎛⎫=+-⨯⨯- ⎪⎝⎭整理得23440t t --=,解得2t =或23t =-(舍去),所以能够拦截成功拦截时间为2小时.2.如图所示,遥感卫星发现海面上有三个小岛,小岛 B 位于小岛A 北偏东75距离60海里处,小岛B 北偏东15距离30海里处有一个小岛 C .(1)求小岛A 到小岛C 的距离;(2)如果有游客想直接从小岛A 出发到小岛 C ,求游船航行的方向.【答案】(1)(2)游船应该沿北偏东60的方向航行.【分析】(1)三边一角,由余弦定理可以求小岛A 到小岛 C 的距离;(2)两边两角,由正弦定理可以求角.(1)解:(1)在ABC 中,6030,==AB BC1807515120ABC ∠=-+=,根据余弦定理得:.2222cos AC AB BC AB BC ABC =+-⋅⋅∠226030)26030)cos1205400=+-⨯⨯⋅==AC所以小岛A 到小岛 C 的最短距离是.(2)解:(2)根据正弦定理得:sin sin AC AB ABC ACB =∠∠660120sin ACB =∠ 解得sin ACB ∠=在ABC ∆中,,<BC ACACB ∴∠为锐角45ACB ∴∠=1801204515CAB ∴∠=--=. 由751560-=得游船应该沿北偏东60的方向航行答:小岛A 到小岛 C 的最短距离是;游船应该沿北偏东60的方向航行.3.如图,游客从某旅游景区的景点A 处下山至C 处有两种路径.一种是从A 沿直线步行到C ,另一种是先从A 沿索道乘缆车到B ,然后从B 沿直线步行到C .现有甲、乙两位游客从A 处下山,甲沿AC 匀速步行,速度为50m min .在甲出发2min 后,乙从A 乘缆车到B ,在B 处停留1min 后,再从B 匀速步行到C .假设缆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130m min ,山路AC 长为1260m ,经测量,12cos 13A =,3cos 5C =.(1)求索道AB 的长;(2)问乙出发多少分钟后,乙在缆车上与甲的距离最短?(3)为使两位游客在C 处互相等待的时间不超过3min ,乙步行的速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答案】(1)1040m(2)35min 37(3)1250625,4314⎡⎤⎢⎥⎣⎦【分析】(1)先求得sin B ,然后由正弦定理求得AB .(2)假设乙出发min t 后,甲、乙两游客距离为d ,利用余弦定理列方程,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得d 的最小值.(3)根据“两位游客在C 处互相等待的时间不超过3min”列不等式,由此求得乙步行的速度的范围. (1) 由题意5sin 13A =,4sin 5C =, 在ABC 中,()63sin sin sin cos cos sin 65B AC A C A C =+=+=, 由正弦定理sin sin AB AC C B =,得1040m AB =. 所以,索道AB 的长为1040m.(2)假设乙出发min t 后,甲、乙两游客距离为d ,此时甲行走了()1005t +,乙距离A 处130t ,由余弦定理得()()()222121005013021301005013d t t t t =++-⨯⨯+ ()2200377050t t =-+, 因为10400130t ≤≤,即08t ≤≤, 则当35min 37t =时,甲、乙两游客之间距离最短. (3) 由正弦定理sin sin BC AC A B =,得sin 500m sin AC BC A B==, 乙从B 出发时,甲已走了()50281550m ++=,还需要走710m 才能到达C , 设乙步行的速度为m min v , 由题意得500710125062533504314v v -≤-≤⇒≤≤, 所以为了使两位游客在C 处互相等待的时间不超过3min , 乙步行的速度应控制在1250625,4314⎡⎤⎢⎥⎣⎦(单位:m min )范围之内. 4.如图,位于A 处的救援中心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40海里的B 处有一艘渔船遇险,在原地等待营救.救援中心立即把消息告知在其南偏西30、相距20海里的C 处的乙船,现乙船朝北偏东θ的方向沿直线CB 前往B 处救援.(1)求C B 、两点间的距离;(2)求cos θ的值.【答案】(1)(2【分析】(1)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出C B 、两点间的距离;(2)利用正弦定理推出ACB ∠的正弦值,利用()cos cos 30ACB θ=∠+︒,即可求出结果. (1)解:如图所示,在ABC 中,4020120AB AC BAC ==∠=︒,,,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1202800BC AB AC AB AC =+-⋅⋅︒=,所以BC =(2)解: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AB ACB BAC BC ∠=∠=. 由120BAC ∠=︒知ACB ∠为锐角,故cos ACB ∠=.故()cos cos 30cos cos30sin sin 3014ACB ACB ACB θ=∠+︒=∠︒-∠︒=.练习二 高度测量问题5.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 时,可以选取与塔底B 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量基点C 与D .现测得35BCD α∠==︒,100BDC β∠==︒,400m CD =.在点C 测得塔顶A 的仰角为50.5°.(1)求B 与D 两点间的距离(结果精确到1m );(2)求塔高AB (结果精确到1m ).350.811︒= 1.393︒=,tan50.5 1.2︒=.【答案】(1)324m(2)669m【分析】(1)求出45CBD ∠=︒,在BCD △中利用正弦定理进行求解;(2)先在BCD △中利用正弦定理求出BC 的长度,进而利用正切值求出塔高AB .(1)在BCD △中,18045CBD αβ∠=︒--=︒, 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CD BD CBD α=∠,则sin 400sin 35sin sin 45CD BD CBD α︒==∠︒354000.811324.4324m =︒=⨯=≈ (2) 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CD BC CBD β=∠,则sin 400sin100400sin80sin sin 45sin 45CD BC CBD β∠︒︒==︒=︒400 1.393557.2m =︒=⨯=. 故塔高tan50.5557.2 1.2668.64669m AB BC =︒=⨯≈≈6.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方向行驶,到A 处时测得公路北侧一山顶D 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行驶600m 后到达B 处,并在B 处测得山顶D 在西偏北75的方向上,且仰角为30,求此山的高度CD .【答案】【分析】在ABC 中利用正弦定理可求得BC ,根据tan 30CD BC =可求得结果.【详解】在ABC 中,30CAB ∠=,105ABC ∠=,45ACB ∴∠=,由正弦定理得:sin 600sin 30sin sin 45AB BAC BC ACB ∠===∠在Rt BCD 中,30CBD ∠=,)tan 30CD BC m ∴===. 7.如图,在离地面高400m 的热气球上,观测到山顶C 处的仰角为15°,山脚A 处的俯角为45°,已知△BAC =60°,求山的高度BC .【答案】600m .【分析】由45AMD ∠=,得到AM =60CAB ∠=,求得45ACM ∠=,在MAC △中,由正弦定理求得AC =sin 60BC AC =,即可求解.【详解】由题意知45AMD ∠=,则AM ==又由60CAB ∠=,所以180604575,180756045MAC ACM ∠=--=∠=--=,在MAC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AC MA AMC ACM =∠∠,即4002sin 60sin 45AC =,解得AC =sin 60600BC AC ==,即山的高度为600m .8.如图,河流上有一座桥,其长度100m BC =,在桥的两端C ,B 处测得空中一气球的仰角分别为30α=︒,45β=︒,试求气球的高度h .【答案】)()501m . 【分析】先依题意确定OB h =,100OC h =+,再在Rt AOC 中,利用CO =构建方程,解得高度h 即可.【详解】解:由题可知,45ABO β∠==︒,30ACO α∠==︒, △OB OA h ==,△100OC OB BC h =+=+,在Rt AOC 中,△30ACO ∠=︒,△CO =,即100h +=,解得)501h ==.答:气球的高度为)()501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一、题点全面练1.如图,两座灯塔A 和B 与河岸观察站C 的距离相等,灯塔A 在观察站南偏西40°,灯塔B 在观察站南偏东60°,则灯塔A 在灯塔B 的( )A .北偏东10°B .北偏西10°C .南偏东80°D .南偏西80°解析:选D 由条件及题图可知,∠A =∠B =40°,又∠BCD =60°,所以∠CBD =30°,所以∠DBA =10°,因此灯塔A 在灯塔B 南偏西80°.2.如图,从气球A 上测得正前方的河流的两岸B ,C 的俯角分别为75°,30°,此时气球的高是60 m ,则河流的宽度BC 等于( )A .240(3-1)mB .180(2-1)mC .120(3-1)mD .30(3+1)m解析:选C ∵tan 15°=tan(60°-45°)=tan 60°-tan 45°1+tan 60°tan 45°=2-3,∴BC =60tan 60°-60tan 15°=120(3-1)(m).3.一个大型喷水池的中央有一个强大喷水柱,为了测量喷水柱喷出的水柱的高度,某人在喷水柱正西方向的点A 测得水柱顶端的仰角为45°,沿点A 向北偏东30°前进100 m 到达点B ,在B 点测得水柱顶端的仰角为30°,则水柱的高度是( )A .50 mB .100 mC .120 mD .150 m解析:选A 作出示意图如图所示,设水柱高度是h m ,水柱底端为C ,则在Rt △BCD 中,BC =3h ,在△ABC 中,A =60°,AC =h ,AB =100,根据余弦定理得,(3h )2=h 2+1002-2·h ·100·cos 60°,即h 2+50h -5 000=0,即(h -50)(h +100)=0,即h =50,故水柱的高度是50 m.4.地面上有两座相距120 m 的塔,在矮塔塔底望高塔塔顶的仰角为α,在高塔塔底望矮塔塔顶的仰角为α2,且在两塔底连线的中点O 处望两塔塔顶的仰角互为余角,则两塔的高度分别为( )A .50 m,100 mB .40 m,90 mC .40 m,50 mD .30 m,40 m解析:选B 设高塔高H m ,矮塔高h m ,在O 点望高塔塔顶的仰角为β.则tan α=H 120,tan α2=h 120, 根据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有H 120=2×h 1201-⎝⎛⎭⎫h 1202.① 因为在两塔底连线的中点O 望两塔塔顶的仰角互为余角,所以在O 点望矮塔塔顶的仰角为π2-β, 由tan β=H 60,tan ⎝⎛⎭⎫π2-β=h 60, 得H 60=60h .② 联立①②解得H =90,h =40.即两座塔的高度分别为40 m,90 m.5.如图,某住宅小区的平面图呈圆心角为120°的扇形AOB ,C 是该小区的一个出入口,且小区里有一条平行于AO 的小路CD .已知某人从O沿OD 走到D 用了2 min ,从D 沿着DC 走到C 用了3 min.若此人步行的速度为50 m/min ,则该扇形的半径的长度为( )A .50 5 mB .507 mC .5011 mD .5019 m解析:选B 设该扇形的半径为r (m),连接CO ,如图所示.由题意,得CD =150(m),OD =100(m),∠CDO =60°,在△CDO 中,由余弦定理,得CD 2+OD 2-2CD ·OD ·cos 60°=OC 2,即1502+1002-2×150×100×12=r 2, 解得r =507(m).6.如图,为了测量河对岸电视塔CD 的高度,小王在点A 处测得塔顶D的仰角为30°,塔底C 与A 的连线同河岸成15°角,小王向前走了1 200 m 到达M 处,测得塔底C 与M 的连线同河岸成60°角,则电视塔CD 的高度为________m.解析:在△ACM 中,∠MCA =60°-15°=45°,∠AMC =180°-60°=120°,由正弦定理得AM sin ∠MCA =AC sin ∠AMC ,即1 20022=AC 32,解得AC =600 6.在△ACD 中,∵tan ∠DAC =DC AC =33, ∴DC =6006×33=600 2. 答案:600 27.如图,为了测量河对岸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观察者找到一个点C ,从C 点可以观察到点A ,B ;找到一个点D ,从D 点可以观察到点A ,C ;找到一个点E ,从E 点可以观察到点B ,C .测量得到:CD =2,CE =23,∠D =45°,∠ACD =105°,∠ACB =48.19°,∠BCE =75°,∠E =60°,则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取cos 48.19°=23 解析:依题意知,在△ACD 中,∠DAC =30°,由正弦定理得AC =CD sin 45°sin 30°=22,在△BCE 中,∠CBE =45°,由正弦定理得BC =CE sin 60°sin 45°=3 2.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AB 2=AC 2+BC 2-2AC ·BC ·cos ∠ACB =10,解得AB =10.答案:108.如图所示,在一个坡度一定的山坡AC 的顶上有一高度为25 m 的建筑物CD ,为了测量该山坡相对于水平地面的坡角θ,在山坡的A 处测得∠DAC =15°,沿山坡前进50 m 到达B 处,又测得∠DBC =45°,根据以上数据可得cos θ=________.解析:由∠DAC =15°,∠DBC =45°,可得∠DBA =135°,∠ADB =30°.在△ABD 中,根据正弦定理可得AB sin ∠ADB =BD sin ∠BAD, 即50sin 30°=BD sin 15°, 所以BD =100sin 15°=100×sin(45°-30°)=25(6-2).在△BCD 中,由正弦定理得CD sin ∠DBC =BD sin ∠BCD, 即25sin 45°=25(6-2)sin ∠BCD , 解得sin ∠BCD =3-1.所以cos θ=cos(∠BCD -90°)=sin ∠BCD =3-1.答案:3-19.如图所示,在一条海防警戒线上的点A ,B ,C 处各有一个水声监测点,B ,C 两点到点A 的距离分别为20 km 和50 km.某时刻,B 收到发自静止目标P 的一个声波信号,8 s 后A ,C 同时接收到该声波信号,已知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 km/s.(1)设A 到P 的距离为x km ,用x 表示B ,C 到P 的距离,并求x 的值;(2)求静止目标P 到海防警戒线AC 的距离.解:(1)依题意,有PA =PC =x ,PB =x -1.5×8=x -12.在△PAB 中,AB =20,cos ∠PAB =PA 2+AB 2-PB 22PA ·AB =x 2+202-(x -12)22x ·20=3x +325x .同理,在△PAC 中,AC =50,cos ∠PAC =PA 2+AC 2-PC 22PA ·AC =x 2+502-x 22x ·50=25x .因为cos ∠PAB =cos ∠PAC ,所以3x +325x =25x ,解得x =31.(2)作PD ⊥AC 于点D (图略),在△ADP 中,由cos ∠PAD =2531,得sin ∠PAD =1-cos 2∠PAD =42131,所以PD =PA sin ∠PAD =31×42131=421(km).故静止目标P 到海防警戒线AC 的距离为421 km.10.已知在东西方向上有M ,N 两座小山,山顶各有一座发射塔A ,B ,塔顶A ,B 的海拔高度分别为AM =100 m 和BN =200 m ,一测量车在小山M 的正南方向的点P 处测得发射塔顶A 的仰角为30°,该测量车向北偏西60°方向行驶了100 3 m 后到达点Q ,在点Q 处测得发射塔顶B 处的仰角为θ,且∠BQA =θ,经测量tan θ=2,求两发射塔顶A ,B 之间的距离.解:在Rt △AMP 中,∠APM =30°,AM =100,∴PM =100 3.连接QM (图略),在△PQM 中,∠QPM =60°,PQ =1003,∴△PQM 为等边三角形,∴QM =100 3.在Rt △AMQ 中,由AQ 2=AM 2+QM 2,得AQ =200.在Rt △BNQ 中,tan θ=2,BN =200,∴BQ =1005,cos θ=55.在△BQA 中,BA 2=BQ 2+AQ 2-2BQ ·AQ ·cos θ=(1005)2,∴BA =100 5.即两发射塔顶A ,B 之间的距离是100 5 m.二、专项培优练(一)易错专练——不丢怨枉分1.一船自西向东匀速航行,上午10时到达灯塔P 的南偏西75°,距灯塔68 n mile 的M 处,下午2时到达这座灯塔的东南方向的N 处,则此船航行的速度为________n mile/h.解析:如图,由题意知∠MPN =75°+45°=120°,∠PNM =45°.在△PMN 中,MN sin 120°=PM sin 45°, ∴MN =68×3222=34 6 n mile. 又由M 到N 所用的时间为14-10=4小时,∴此船的航行速度v =3464=1762n mile/h. 答案:17622.如图,一位同学从P 1处观测塔顶B 及旗杆顶A ,得仰角分别为α和90°-α.后退l m 至点P 2处再观测塔顶B ,仰角变为原来的一半,设塔CB 和旗杆BA 都垂直于地面,且C ,P 1,P 2三点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则塔BC 的高为________m ;旗杆BA 的高为________m .(用含有l 和α的式子表示)解析:在Rt △BCP 1中,∠BP 1C =α,在Rt △P 2BC 中,∠P 2=α2. ∵∠BP 1C =∠P 1BP 2+∠P 2,∴∠P 1BP 2=α2,即△P 1BP 2为等腰三角形,BP 1=P 1P 2=l , ∴BC =l sin α. 在Rt △ACP 1中,AC CP 1=AC l cos α=tan(90°-α),∴AC =l cos 2αsin α,则BA =AC -BC =l cos 2αsin α-l sin α=l (cos 2α-sin 2α)sin α=l cos 2αsin α. 答案:l sin α l cos 2αsin α(二)素养专练——学会更学通3.[直观想象、数学建模]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气候问题,某气象仪器科研单位研究出一种新的“弹射型”气象仪器,这种仪器可以弹射到空中进行气象观测.如图所示,A ,B ,C 三地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这种仪器在C 地进行弹射实验,观测点A ,B 两地相距100米,∠BAC =60°.在A地听到弹射声音的时间比B 地晚217秒.在A 地测得该仪器至最高点H 处的仰角为30°(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1)求A ,C 两地的距离;(2)求这种仪器的垂直弹射高度HC .解:(1)由题意,设AC =x ,因为在A 地听到弹射声音的时间比B 地晚217秒, 所以BC =x -217×340=x -40, 在△ABC 内,由余弦定理得BC 2=AC 2+BA 2-2BA ·AC ·cos ∠BAC ,即(x -40)2=x 2+10 000-100x ,解得x =420.故A ,C 两地的距离为420米.(2)在Rt △ACH 中,AC =420,∠CAH =30°,所以CH =AC ·tan ∠CAH =1403米.故该仪器的垂直弹射高度CH 为1403米.4.[数学建模]如图所示,经过村庄A 有两条夹角为60°的公路AB ,AC ,根据规划要在两条公路之间的区域内建一工厂P ,分别在两条公路边上建两个仓库M ,N (异于村庄A ),要求PM =PN =MN =2(单位:千米).记∠AMN =θ.(1)将AN ,AM 用含θ的关系式表示出来;(2)如何设计(即AN ,AM 为多长时),使得工厂产生的噪声对居民的影响最小(即工厂与村庄的距离AP 最大)?解:(1)∠AMN =θ,在△AMN 中,由正弦定理,得MN sin 60°=AN sin θ=AM sin (120°-θ), 所以AN =433sin θ,AM =433sin(120°-θ). (2)在△APM 中,由余弦定理,得AP 2=AM 2+PM 2-2AM ·PM ·cos ∠AMP=163sin 2(θ+60°)+4-1633sin(θ+60°)cos(θ+60°)=83[1-cos(2θ+120°)]-833sin(2θ+120°)+4 =-83[3sin(2θ+120°)+cos(2θ+120°)]+203=203-163sin(2θ+150°),0°<θ<120°(其中利用诱导公式可知sin(120°-θ)=sin(θ+60°)),当且仅当2θ+150°=270°,即θ=60°时,工厂产生的噪声对居民的影响最小,此时AN =AM =2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