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治疗咯血医案79例

中医治疗咯血医案79例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咯血医案79例,以供大家参详。
1张左。
盘颈疬痰已久,兹则内热连绵,时见咯血,胸膺酸痛,日未腹痛便泄。
脉细弦而数。
阴虚木旺,虚火上炎,木乘土位。
虚损情形,何易言治。
金石斛四钱黑豆衣三钱淡秋石一钱炒木瓜皮一钱五分女贞子三钱炙黑草五分侧柏炭二钱炒白芍一钱五分大天冬二钱海蛤粉三钱二诊:酸甘制木,以养脾阴,腹痛便泄已止。
然虚火上炎,血虽未来,而咽痛音闪。
脉数细弦。
脏阴皆损,何易言治。
大生地三钱大天冬二钱生熟草各二分杭白芍一钱五分,酒炒大熟地二钱大麦冬一钱女贞子三钱,酒炒海蛤粉三钱,包川贝母二钱毛燕汤代水煎。
三诊:音声已升,咽痛亦止,而中脘犹复作痛。
脉象细弦,舌质纹裂。
疬痰既久,气血并亏,不能制伏肝木,致强肝克土乘脾则腹痛便泄,犯胃则脘痛呕吐。
急者先治之心香附二钱金铃子一钱五分半夏曲一钱五分,盐水炒茯苓三钱白芍二钱,土炒白蒺藜三钱橘白盐水炒,一钱盐水炒竹茹一钱左金丸五分,先服四诊:痛泄已止,脘痛亦减,而右肋犹复作痛。
肝木克土之余,肝风入络。
再标本兼顾。
阿胶珠二钱醋炒香附二钱柏子霜三钱炒木瓜皮一钱生草三分白茯苓三钱橘叶一钱五分金铃子一钱五分酒炒白芍一钱五分五诊:便泄既止,脘痛亦定,而右胸膺常觉作痛,舌苔纹裂。
痰疬既久,阴伤则肝风入络。
还恐损而难复。
阿胶珠二钱白茯苓三钱川贝母二钱真猩绛五分海蛤粉三钱柏子霜三钱旋复花三钱酒炒白芍一钱五分青葱管三茎六诊:脘痛便泄,原属肝阳克犯脾胃。
红炉泼水,则烈焰飞腾,所以两进柔药,火冲咽痛,随药而来。
然火之有余。
阴之不足也。
再参辛燥之品,以反佐之。
阿胶珠二钱粉丹皮二钱海蛤粉三钱柏子霜三钱白茯苓三钱女贞子三钱,酒炒白芍一钱五分,酒炒制半夏一钱五分大天冬一钱五分七诊:胸膺作痛稍轻,不自觉热,而脉形带数,阴伤火炽。
然痰核随处结聚,恐其流窜。
再熄少阳木火,参以化痰而和肝络。
炙生地四钱海蛤粉三钱桑叶一钱炒白薇一钱五分白茯苓三钱柏子霜三钱丹皮二钱女贞子三钱川贝母三钱八诊:脉象稍缓,舌红苔腻。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加味秘红丹治疗大咯血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加味秘红丹治疗大咯血
曾全铭,副主任医师,住院部主任(云南省曲靖地区中医院)。
主治:大咯血(诸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等因热伤肺络所致者)。
处方:大黄10克,肉桂10克,山药20克,白及15克,川贝10克,生三七10克,生代赭石50克。
用法
诸药各研细末。
前六味混匀,每用4~6克,以生赭石末煎汤送服(汤煎成倒出时勿须澄清,微温,趁混浊状服。
赭石末沉渣再服时另加水煎煮即可)。
病情急重者毎隔2小时1服。
一般服药二三次即见效。
血止后酌情继续服药一二日(毎隔4小时1服)。
后以养阴清热辈汤剂调理。
疗效
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28例,肺结核咯血20例,肺癌咯血4例,全部有效。
按语
“秘红丹”为近代名医锡纯先生治疗吐血效方,原方由川大黄、油桂、生赭石三药组成。
余在原方基础上加川贝母、白及、山药、生三七诸品治疗大咯血,扩大了原方的适应范围。
全方具有清热降逆,止咳止血之功,药性平和,疗效可靠,屡用屡验。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专治咳血的神奇偏方验方

专治咳血的神奇偏方验方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即气管、支气管或肺组织)出血,并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的过程。
咯血不仅可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也可由循环系统疾病、外伤以及其他系统疾病或全身性因素引起。
应与口腔、咽、鼻出血以及呕血相鉴别。
方1:川贝母3克,知母3克,白及3克。
[用法]:共为细面,每次白开水送服3克,日服3次。
吐血停止时,接服白茅根汤数次。
[备注]:用于治疗肺热咯血[来源]:《中医验方汇编》方2:柳花适量。
[用法]:将柳花用文火炒干,研细未内服,每日3次,每次4克,用煮米汤冲服。
[备注]:本方无副作用,可作食用。
[来源]:《古傣医验方译释》方3:龙爪500克,蜂蜜2000克。
[用法]:将全龙爪(越年久的疗效越好)用瓷锅煮其汁,去渣后将蜂蜜放入,再至膏状为止每日服3次,每次1汤匙。
[备注]:此方对肺结核所致空洞疗效好,连服1周后咯血即止。
[来源]:《中医献方集》方4:红桐炭25克,红花10克,檀香25克,水牛角10克,石膏15克。
为[用法]:其如细面,用浆糊制成黄豆大药丸,成人每次9-13克,温开水送服。
[备注]:本方清肺火、排脓血。
用于治疗肺火咳嗽、咯吐脓血之实证[来源]:《中医献方集》方5:琉璃草100克。
[用法]:以琉璃草100克,泡500毫升酒,每日3次,每次服25毫升。
[备注]:本方功在清肺化痰、止血生肌、止咳。
[主治]:劳伤咯血、刀伤出血等,疗效可靠。
[来源]:《彝医植物药》方6:血余炭2克,藕节25克,白及25克。
[用法]:将藕节、白及加水煮2小时,取出药液,再加血余炭口服,1日2次。
[备注]:血余炭制法:取人发用肥皂水洗净晒干,锅中炒成炭(只许炭化,不可灰化)即成。
本方对内脏出血、咯血、牙龈出血、鼻出血均有效。
[来源]:《古傣医验方译释》方7:龙葵全草50克,狗响铃根30克,核桃树茎枝50克。
[用法]:水煎,每天服1剂,分2服。
[备注]:狗响铃为豆科猪尿豆属植物,[主治]:咯血。
医案分享:肺结核咯血

医案分享:肺结核咯血
医案分享:肺结核咯血-白黄四味散
处方:白芨4份,生大黄3份,儿茶2份,白帆1份
共研细末,每服一克,每日四次
中医辨证:热邪犯肺,瘀血阻络,瘀不去则络不守
治法:化瘀守络
临床效果:王某某,女,48岁,因患肺结核,于一个月前开始痰中带血,曾用中药汤剂及西药针剂等止血药物均不效。
余诊后,投以“白黄四味汤”服用,5日后血即止,
按:“白黄四味散”除用于治疗肺结核咯血剂,还可用于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皆能收到良好效果。
药方因人而异,用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咯血经典止血方

咯血经典止血方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治疗咯血医案:当时的钟衍兰主要是咯血,一个月两三次。
从施今墨先生开的方子中可以看出,钟衍兰是肺部问题。
中医认为,咯血是肝火犯肺,肝属木,肺属金,肝上有火就会引起肺部血管肿胀,血管一旦破裂,就会出现咯血的症状。
施今墨先生用药注重对药,一寒一热,一温一凉,一散一敛,药方中处处体现施今墨先生的中医智慧。
当我们的肺脏出现问题,咳嗽、咳痰增多时,就可以用施今墨先生給钟衍兰开具的第一张处方中的两对对药。
1.紫菀化红茶紫菀具有化痰的功效,适用于各种原因的痰;化红(化橘红)是柚子皮入药而成,能燥湿化痰。
两者搭配,更加有利于化痰。
用法:紫菀、化红各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没有痰的人,不要使用这两味药。
2.白前百部茶炙白前降气化痰,炙百部润肺止咳,此茶更强调止咳的功效。
用法:炙白前、炙百部各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即可,阴虚肺燥或肺火盛者禁用。
3.白及三七粉白及粉有收敛止血的功效,能像创可贴一样把溃疡包住,但仅有创可贴还不够,还要加入三七粉,它有散瘀止血的功效。
两者搭配,止血散瘀的功效更强。
用法:白及粉、三七粉各3克,分成3次,用水冲服,空腹食用,能保护胃黏膜,解决胃溃疡等胃出血问题。
国家级名医何任治疗咯血:治咯血,用自拟之基本方非常灵验。
方为:旋复花10g,代赭石10g,海浮石12g,仙鹤草20g,茜草炭10g,白茅根30g,蛤粉炒阿胶l0g,藕节15g,炒牡丹皮l0g,炒谷芽30g ,浙贝母l0g,本方有降气、顺气、化痰、养阴、凉血、止血功用。
能使气血调和,血止咳解。
且对咯血长久者,亦能起预防之作用。
[验案举例]患者,女,50岁,放射科技师。
有支气管扩张病史,每次发作,咯血不止,在自己医院中急治处理,终不能根治。
予下方:旋复花(包)l0g,代赭石l0g,海浮石15g,仙鹤草30g,茜草炭15g,白茅根30g ,蛤粉炒阿胶l0g,藕节15g,炒牡丹皮l0g,炒谷芽30g ,浙贝母l0g,7剂。
咯血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咯血的中医辨证和治疗咯血是指血由肺系而来,以咯血、咳嗽或痰中花血等为主要表现,多由肺热壅盛,肝火犯肺,阴虚火旺导致肺络受伤,肺气上逆,或气虚不摄,血溢气道所致的病证。
【范围】西医学中支气管扩张、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肺癌等肺部疾患,以及三尖瓣狭窄、急性肺水肿等心血管疾病,血液病及各种原因继发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慢性肾功能衰竭,肺出血一肾炎综合征等以咯血为主症者,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而流行性出血热、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等传染病引起的咯血则属温热病的范畴,也可参阅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一、病因1.感受外邪,邪热壅肺外感风、火、燥、热、疫毒之邪,邪热壅肺,或风寒化热,肺失清肃,肺络受损,血随气逆,外溢气道而咯血。
2.情志过极,肝火犯肺多由肺气素虚,复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肝火上逆犯肺,损伤肺络而咯血;或因暴怒气逆致肝气横逆,气有余便是火,血随火动,肝火上逆犯肺而咯血。
3.肺肾阴虚,虚火内灼由于痨虫侵袭肺系,动热伤阴,或它病日久,耗伤气阴,以致阴虚肺燥,虚火内炽,灼伤肺络而咯血;此外,由于肺肾为金水相生之脏,则先病肺阴亏虚者,日久病及于肾;或先病肾水不足者,亦致肺失滋润,二者均可形成肺肾阴虚,水亏火旺,火灼肺金的咯血。
.4.劳倦内伤,气虚不摄劳倦过度,饮食失节或情志内伤,外邪不解,均可耗伤人体正气,致肺脾气虚,血无所主,气虚摄血无能则血不循经,从肺络溢出而成咯血。
5.久病入络,瘀血阻滞肺气壅遏日久,血行瘀滞,络脉瘀滞,也可因久病肺气不足无力推动血行,或火热伤津,津亏日久不能载血运行,血不循经,以上诸因皆可导致血溢于肺络之外而致咯血,且反复难愈。
二、病机1.发病外感或肝火上逆犯肺咯血,多起病急骤,病程较短。
热伤肺阴或久病体虚所致者,起病多较缓慢,病程较长。
2.病位在肺络,主脏属肺,与肝、脾、肾三脏相关。
3.病性有实、虚及虚实夹杂,以实证、热证多见,虚证次之。
实者以肺热、肝火、痰瘀阻络为主,虚者以阴虚火旺、气虚不摄为主。
中医咯血的诊疗标准

中医咯血的诊疗标准
中医认为:咯血是肺络受伤,血溢脉外,以咳嗽,咯血,或痰中带血等为主要表现。
多
见于支气管扩张。
一、诊断依据
1、咯(咳)鲜红血,常呈泡沫状或与痰
液混杂。
2、多数患者有反复咯(咳)血史。
3、胸部X线摄片,可无特异性改变。
病
变明显时可见蜂窝状或卷发样阴影。
4、必要时作支气管碘油造影或支气管镜
检查,可见柱状、囊状或混合型的扩张。
二、证候分类
1、肝火犯肺:咳呛气逆,咯(咳)血鲜
红,胁痛善怒,面赤口苦。
舌红苔黄,脉弦数。
2、阴虚火旺:反复咯血,血色鲜红,干
咳咽燥。
舌红苔黄少津,脉细数。
3、痰热壅肺:咯(咳)血量多,血色鲜
红或夹有黄痰,或脓痰腥臭,心烦口渴。
舌红
苔黄腻,脉滑数。
4、气虚血瘀:反复咯(咳)血,血色淡
红或夹紫黯血块,气短胸闷,易汗。
舌淡或有
紫色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三、疗效评定
1、治愈:咯(咳)血控制,症状消失,
实验室检查正常。
2、好转:咯(咳)血减少,症状改善。
3、未愈:咯(咳)血无变化。
声明:内容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编辑:竹叶
审核:虫哥。
中医医案——支气管扩张并咯血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润肺降气、调理脾胃法治愈咳血病案:曾某,女,32岁。
初诊:1970年。
主诉及病史:年前行右肾切除,此后即体弱。
国庆节前连日加班,发病当晚便咳呕痰血,即以“支气管扩张并咯血”收住内科病房。
至第3日,邀我会诊。
诊查:咳血痰量已数痰盂,淹然而卧,言语低微,倦怠无神,神志清,面色苍黄,每咳则痰中带血或全系鲜血。
切其脉尚缓而有神,舌质红苔黄。
辨证:病因强力劳动,气机逆乱,血不循经,随气上逆。
治法:前人云“其气冲和,则气为血帅,血随之而运行。
血为气之守,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迫则血走”。
故欲止血必先降其逆上之气,并力戒多动多言。
疏方润肺降气、养血止血。
处方:杏仁12g 紫菀15g 生地30g 白芍15g 阿胶珠15g 麦冬15g 枳实9g 丹皮9g 白茅根30g 茜根炭9g 川贝粉9g(分吞)三七粉12g(分吞)药进2剂,咯血止。
又进2剂,精神转佳,略进饮食,苔黄- 1 -转白。
再疏方以调理脾胃,养血止血。
处方:生地24g 当归9g 白芍9g 焦白术9g 云苓12g 潞党参9g 怀山药15g 扁豆12g 枣仁15g 麦冬15g 炙甘草9g 阿胶12g (蒸兑) 3剂药后咳嗽咯血不复作,食饮正常,已能起床行走,休养数日出院。
按语患者平时体弱,更加强力劳动,损伤肺络,血不循经,气遂而出。
对于大出血的治法,《血证论》言之最详,大致不外止血、消瘀、宁血、补虚。
然而咳血必属肺失肃降,气逆不降,则血不得宁。
故当以润肺降气为先导,而达止血之目的。
出血既止,又当调理脾胃,使气血源源而生,身体方可望康复。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P434,张孝纯医案。
张孝纯,1910年生。
主任中医师。
湖南省长沙市人。
少年时从叔父学习中医,后考入上海中国医学院,1937年毕业,先后在长沙、贵阳等地行医。
1954年起在贵州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
咯血中医诊疗的方案

咯血中医诊疗的方案咯血,即从呼吸道排出带有血液的气体。
在中医理论中,咯血可分为肺热咯血、肺燥咯血、肺湿咯血、肺虚咯血等类型。
针对不同类型的咯血,中医有不同的诊疗方案。
一、肺热咯血的诊疗方案肺热咯血主要表现为血色鲜红,伴有咳嗽、咳痰、口干、舌红等症状。
治疗方案一般包括清热解毒、降气止血等方法。
1.方药治疗:可采用清热解毒的方剂,如清肺化痰汤。
该方由黄芩、黄连、连翘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的作用。
2.饮食调理:宜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柚子、橙子、苹果、柠檬等,以增强抵抗力。
二、肺燥咯血的诊疗方案肺燥咯血主要表现为血色暗红,伴有干咳、少痰、咽干等症状。
治疗方案一般包括清燥润肺、止血化痰等方法。
1.方药治疗:可采用润肺止血的方剂,如脑冲洗剂。
该方由黄芩、生地、麦冬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燥润肺、止血化痰的作用。
2.饮食调理:宜多喝水,增加体液的分泌,缓解肺部干燥;多吃润肺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
三、肺湿咯血的诊疗方案肺湿咯血主要表现为血色微红,伴有咳嗽、痰黏稠等症状。
治疗方案一般包括清热利湿、祛痰止血等方法。
1.方药治疗:可采用清热利湿的方剂,如葛根汤。
该方由葛根、黄芩、黄连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利湿、祛痰止血的作用。
2.饮食调理:宜少食湿热之物,如油腻、辛辣食品,多吃清淡、利湿的食物,如冬瓜、藕、黄瓜等。
四、肺虚咯血的诊疗方案肺虚咯血主要表现为血色淡红,伴有久咳不止、形体疲乏等症状。
治疗方案一般包括补益肺气、止血养血等方法。
1.方药治疗:可采用益肺止血的方剂,如养血止咳汤。
该方由生地、黄芪、当归等药物组成,具有益肺止血、养血止咳的作用。
2.饮食调理:宜多吃具有滋阴养肺作用的食物,如银耳、百合、糯米等。
总之,咯血的中医诊疗方案根据不同类型的咯血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清热解毒、降气止血、清燥润肺、止血化痰、清热利湿、祛痰止血、补益肺气、止血养血等。
同时,饮食调理也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可以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饮食,如清淡、利湿、滋阴养肺等。
咯血的中医药疗法

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可见资料多是散在的经验报12辨病施治许多医家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自道本文将以中医药为主治疗咯血的疗法做了如下整理归己对咯血这一病证病因病机认识的侧重点不同结合自己纳
维普资讯
荫 呻 ‘ 三 三 堂 塑 竺 盖 至
三
:
咯血是指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 经
口腔咯出者 。中医又称咳血 。引起咯血的常见疾病有支气 管疾病、 部疾病及心血 管疾 病、 肺 血液疾 病、 管疾病 、 气 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苡仁 3 , 0g 桃仁 6 , 鱼腥草 6 , g 0g 金银花 1 , 5 桔梗 6g 白 g ,
及 9g 山 茶花 9g 参 三 七 片 ( 末 冲 入) , , 研 9片 。均 加 西 药止
中医科治疗咯血诊疗常规

中医科治疗咯血诊疗常规咯血亦称为嗽血或咳血,是指由于热伤肺络,致血由肺及气道外溢,经口咯出的病证,表现为痰中带血,或痰血相兼,或纯血鲜红,间夹泡沫。
西医学中的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疾病出现上述症状时,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依据]1 咯(咳)鲜红血,或呈泡沫状或与痰液混杂。
2 多数患者有反复咯(咳)血史。
3 胸部X线摄片,可无特异性改变。
病变明显时可见蜂窝状或卷发样阴影。
4 必要时作支气管碘油造影或支气管镜检查。
5 应注意与吐血、肺痈、口腔出血相鉴别。
[辨证论治]1 燥热伤肺症状:喉痒咳嗽,痰中带血,口干鼻燥,或有身热,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例方:桑杏汤。
2 肝火犯肺症状:咳嗽阵作,痰中带血或纯血鲜红,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肺,凉血止血。
例方:泻白散合黛蛤散。
3 阴虚肺热症状:咳嗽痰少,痰中带血或反复咳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颧红,潮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例方:百合固金汤。
[其他疗法]1 中成药可酌情选用三七粉、云南白药、十灰丸等药。
2 中药针剂2.1 生脉注射液20~6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适用于阴虚肺热者。
2.2 穿琥宁注射液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适用于燥热伤肺者。
3 西医疗法大量咯血或出现休克者可止血、输血、抗休克等治疗。
[疗效标准]1 治愈:咯(咳)血控制,症状消失。
2 好转:咯(咳)血减少,症状改善。
3 未愈:咯(咳)血无变化。
治疗咯血验方

治疗咯血验方1、鼻血、咯血。
用白芍药一两、犀角末二钱半,共研细,新水冲服一茶匙。
血止为限。
2、肺破咯血。
用香附子一钱,研细,米汤送服。
一天服二次。
3、肺热咯血。
用青黛一两、杏仁(以牡蛎粉炒过)一两,一起研匀,加黄蜡化和做成三址个饼子,称为“青饼子”。
每服饼,以干柿半个夹定,外用湿纸裹好,煨香嚼吃,米粥磅下。
一天吃三次。
4、虚劳咯血。
用葱、椒、酱油煮乌龟吃。
5、咯血吐血。
用蒲黄、黄药子,等分为末,放手掌上,频频舐食。
又方:用黄药子、汉防已各一两,共研为末。
每服一钱,饭后服,小麦汤调下。
一天服二次。
又方:用柳絮烙过,研为末,米汤送服一钱。
又方:用槐花炒过、研细,每服三钱,糯米汤送下。
服药后须静卧一、二小时。
6、治咯血多痰。
用汉防己、葶苈,等分为末。
每服一钱,糯米汤送下。
7、吐血、咯血。
用白胶香、铜青各一钱,研为末,放入干柿内,纸包煨熟吃下。
又方:用白胶香(切片,炙黄)一两、新棉一两,烧灰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8、肺病咯血的治疗偏方。
用杏仁四十个,以黄蜡炒黄,研青黛一钱加入,捣烂,包在切开的柿饼中,外裹湿纸,煨熟吃下。
9、吐血咯血,五劳七伤。
用水牛脑一具,涂纸上阴干,杏仁(煮去皮)、胡桃仁、白蜜各一斤,香油四两,同熬干为末。
每服二匙,空心服,烧酒送下。
又方:用黄明胶一两,切片炙黄,新棉一两,烧研。
饭后服,米汤送下。
一天服二次。
本验方摘录于《本草纲目》等中医典籍。
咯血各种治疗方法

咯血治疗秘方
白茅根治咯血法
取30克白茅根、10克熟大黄,用水煎服,每日2~3次,对咯血有疗效。
百合治肺结核咯血法
用30~60克百合,加水煎汤服用,可治肺结核咯血。
鸡蛋治咯血法
取2只鲜鸡蛋,用开水冲服,每日2次,可治咯血。
麝香止痛膏止咳法
①剪1块3厘米见方的麝香止痛膏,贴于喉结下方凹陷处,3天内即可止咳。
②取指甲大小的大蒜泥放在麝香止痛膏中央,待洗完脚后,在双脚涌泉穴(足掌心前1/3与后2/3交界处)周围涂少许凡士林,再对准穴位贴上放有蒜泥的膏药,连贴4次,可治咳嗽。
主治咯血 本方均有良效

主治咯血本方均有良效
*导读:组成及用法:麦冬12克,金石斛12克,莲子9克,苦参9克,炙甘草6克,白及15克,天冬12克,地骨皮9克,天麻12克,云苓1……
组成及用法:麦冬12克,金石斛12克,莲子9克,苦参9克,炙甘草6克,白及15克,天冬12克,地骨皮9克,天麻
12克,云苓12克。
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咯血。
解析:此为贵州四大名医石玉书经验方。
石玉书(1893~1973),贵州人。
15岁受业于四川名医贺敬轩,深得其传,初诊即头角初露,时值疫疠流行,石氏拟方以大锅汤分发,轻重俱效,一时名噪遐迩。
三十年代医名即盛,移家贵阳后,病家盈门,几至应接不暇。
曾任贵阳市中医医院首任院长、贵阳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首任院长。
石氏用药精练,疗效卓著,深受病家赞誉,黔中老幼鲜有不知其盛名者。
支气管扩张及肺结核之咯血证,常血多痰少,且多为鲜红色,甚者连续咯鲜血数十口者,本方均有良效。
咯血病虽在肺,实系心肝之伏热邪火内炽,冲激肺络致其破损,临床虽见精神难振,语言怯弱,面色苍白者也常不离此病理。
本方苦参乃去心肝伏热邪火之正药,故以之为君;天麻、地骨皮平肝气之冲逆以助之;或谓白及胶质而黏结破损血管而止血,
实则白及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其生肌敛口功能自能愈合破损之血管组织,用量当在15克以上,常可用至30克;二冬润燥止咳逆,主肺中生痈,故亦能修复肺中破损之血管组织;石斛、莲子、云苓、炙甘草,养阴润肺,培土生金。
若属支气管扩张咯血痰稠,可加金荞麦、杠板归、虎杖以清除其明显之感染;肺结核低热盗汗则加猫爪草、葎草花,贵州名医石恩骏常加川贝、阿胶以增清肺化痰药力。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虎荞汤治支气管扩张咯血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虎荞汤治支气管扩张咯血
龙会全,主治医师。
研究所所长(四川省成都市华林乙肝气管炎研究所)。
主治:支气管扩张咯血。
处方:虎杖250克,金荞麦100克,猪肺1具。
用法
上方加水炖后去药渣,服汤和肺脏,1日2~3次,每剂服3天,一般服2~3剂可止血。
为巩固疗效,可将虎杖200克、金荞麦900克,水煎服2~4周,也可按配量比例压片服,1次2克1日3次,连服1~2月。
疗效
治疗病员8例,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未见痰血X 线检查肺纹理正常)82例:显效(咳啾消失痰血明显减少)3例。
有效率100%。
按语
方中虎杖苦酸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湿退黄;金莽麦辛苦凉,清热解毒:活血行瘀,健脾利湿:猪肺以肺补肺治肺久虚,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虎杖、金荞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三药配伍以治标为主兼固本,药性平和。
清而不伤肺气,补而不滞,活血行瘀不损血,健脾利湿以培本,治本病效佳。
本方对急慢症均宜,急性咯血时配抗菌素抗感染,止血效果更好,伴有其它证候者,可按辨证配伍服它药,没有猪肺时可用五花肉代替。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咯血反复发作3年---经过千锤百炼的方剂

咯血反复发作3年---经过千锤百炼的方剂咯血反复发作3年,加重28天诊断现场男患,39岁,1984年7月21日初诊。
患者10余年前曾罹“肺结核”,经抗痨治疗已愈。
近3年来常因劳累、感冒而咯出少量鲜血,或咳嗽痰中带血丝。
经多次检查,排除肺结核复发,怀疑为“支气管扩张”。
28天前因家事怫逆,大怒之后,饮白酒数杯,昏然睡去。
半夜醒来,咳嗽一阵,忽觉喉中有一股血腥味,旋即大口咯血,至天明咯血3次,出血量约400ml,急送医院。
经住院检查,仍怀疑为支气管扩张。
西医予以止血、消炎、抗菌药物,配合输液及输血,救治7天,仍不时咯出少量鲜血。
中医又予以龙胆泻肝汤、犀角(水牛角代)地黄汤、百合固金汤等10余剂,咯血次数有减少,但每隔2—3天仍咯血1~2次,出血量约100ml。
刻诊:咯血前自觉有一股热气上冲至胸膺、咽喉,血即随之咯出,色鲜红,微咳,偶尔痰中带血丝,口干思冷饮,口气臭秽,便秘,舌红瘦欠润,苔薄黄少津,脉弦长而稍数。
辨证论治[学生甲]咯血,中医称为咳血,即咳嗽痰中带血,或纯血鲜红。
因其血出于肺,当责之肺络损伤。
现代中医教材一般分为3种证型来治疗:一为燥热伤肺,用桑枣汤加减清热润肺,宁络止血;二为肝火犯肺,用泻白散合黛蛤散清肝泻肺,凉血止血;三为阴虚肺热,用百合固金汤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那么,本例是否属于上述的常见类型呢?[老师]患者确有一派实热之象,但咯血反复发作3年,加重近1个月,叠用中、西药治疗,咯血犹未止,要考虑到“本虚”这潜在病因。
而参验其症征,咯血前自觉有一股热气自少腹上冲胸膺、咽喉,显然是冲气上逆(《内经》云“冲脉为病,逆气里”),大家知道,冲脉下连少阴,上逮阳明。
若少阴阴精亏虚,水枯失涵,则冲气难以安其窟宅,必转而上逆,并夹胃气亦上逆而冲激肺气。
故从冲气之不靖而上逆,可以反推其少阴之亏虚。
且患者之舌红瘦欠润,亦为阴亏津乏之象。
再说脉象弦长,明代李士材说“直上直下,冲脉迢迢;其直上直下,复迢迢而长”,乃弦长脉即冲脉为病的形象化描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咯血喉部及喉以下的呼吸道或肺组织的任何部位出血,经喉头、口腔而咯出称为咯血(hemoptysis)中医又称咳血。
此症应排除鼻腔、咽和口腔部的出血。
常见病因(一)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内膜结核、肺结核、肺炎、肺脓疡、肺吸虫病、肺包虫病、肺阿米巴病等。
(二)肿瘤:支气管肺癌、肺血管瘤、肺部转移癌。
(三)血管性:如肺栓塞、肺动静脉瘘、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胸主动脉瘤侵蚀气管或支气管、肺血管炎、坏死性结节样肉芽肿、结缔组织疾病、肺出血、肾炎综合征、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二尖瓣狭窄、左心衰竭、先天性心脏病(房或室间隔缺损)。
(四)外伤:异物所致肺部创伤、肺组织挤压伤。
(五)出血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
(六)其他:尘肺、肺泡蛋白沉淀症、支气管结石、气管或支气管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根据咯血原因,可将咯血归类分为1.呼吸系统疾病(l)感染性:以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为最常见,次为肺脓疡、肺炎、肺真菌病、肺吸虫病、肺包虫病、肺阿米巴病。
(2)非感染性:支气管结石、肺囊肿、矽肺、支气管肺癌、肺部转移癌。
2.循环系统疾病: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症、肺梗塞、肺动静脉瘘。
3.全身性疾病: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气管或支气管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医学认为咯血原因有三:一为热邪所致,无论虚热或实热,皆因热邪伤及络脉而咯血,或热毒炽盛、迫血妄行;二为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血不循经而致外溢;三为因跌打损伤,金创致伤,血瘀阻塞络脉,离经之血失其常道而咯出。
临床思维(一)辨外感内伤:咯血可分外感咯血及内伤咯血,两者在临床表现,预后及治疗等方面各不相同,应注意辨识。
外感咯血病程短,起病较急,初起均有恶寒、发热等表现;内伤咯血则病程长,起病缓,均有脏腑、阴阳、气血虚衰或偏盛的表现。
(二)辨属火属虚:咯血虽可分外感及内伤两类、病机则有属火属虚之别,故应辨明火之有无及属虚属实。
咯血由火热熏灼肺络引起者多,但火有虚实之别,外感之火及肝郁之火属于实火;阴虚火旺之火则为虚火。
属虚者多为内伤所致。
虚有阴虚及气虚,阴虚则火灼肺络,气虚则不能摄血而导致咯血。
(三)诊断要点1.排除口鼻咽部出血。
2.鉴别呕血与咯血:重点是血的颜色,咯血鲜红,呕血暗红或咖啡色;咯血因从气管咳出常带气泡,呈碱性反应;呕血常含胃内容物,呈酸性反应。
3.确定咯血后应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X线胸部透视及平片等考虑病变部位,性质及可能的病因。
4.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对可疑病例进行针对性实验室检查及仪器检查,如经痰查癌细胞、阿米巴原虫、肺吸虫卵、真菌;流行性出血热及钩端螺旋体病血清学检查;心电图、B超检查;X线断层摄影、CT、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碘造影;骨髓像及凝血机制检查以及免疫功能检查等。
治疗方法(一)中医应急治疗1.三七粉3g,每日3次,日服。
2.云南白药1~2g, 每日3次,口服3.止血散(三七、云南白药、花蕊石各等分)3~6g,每日3次,口服。
4.大黄醇提片3g,每日3次,口服。
5.生脉针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30~5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l~2次。
适用于阴虚和气虚所致的咯血。
(二)辨证论治1.阴虚火旺:症见咯血鲜红,反复发作,咳嗽痰少,低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唇干,舌红、脉细而数。
治宜滋阴清火,方用沙参麦冬汤合茜根散加减,或百合固金汤加减。
2.肝火犯肺:症见咯血鲜红,甚从口涌出,咳而气逆,胸肋引痛,或烦躁易怒,口苦目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肝肺、凉血止血,方用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
3.热毒壅盛:症见身热头痛,咳嗽咯血,量多色红,面赤唇干,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宜清热润肺、凉血止血,方用清心凉膈散加减。
若热毒炽盛者,可选用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4.气虚不摄:症见痰中带血,色淡量少,迁延缠绵,气短难续,面色苍白,体倦乏力,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脉虚乏力。
治宜益气摄血、健脾养血,方用拯阳理劳汤加减。
5.脉络瘀阻:症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毛发不荣,咯血紫暗,胸痛,舌暗红或紫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治宜先泻火止血,方用泻心汤合十灰散,后桃红四物汤加减,虚脱者用独参汤。
咯血的中医治疗,与血证一样,应掌握三大要点:①澄源、塞流为先。
如热迫血妄行,当先凉血安营;若属血瘀,则当活血行瘀。
②活血当治气。
气为血帅,治血先治气,气滞当行气化滞,虚则宜补气摄血。
③治血应治火。
实证泻火,釜底抽薪,火去则营自安,虚证宜滋阴降火,虚火降则血自止。
(三)西医治疗原则停止出血、预防气道阻塞:维持患者生命功能,这3点对咯血病者的治疗是极其重要。
1.常规处理(1)镇静和休息:少量咯血,如痰中带血,不需特殊处理,适当减少活动,给予对症对因处理;中等量的咯血应卧床休息;大量出血则应绝对卧床休息。
病人体位以患侧卧位或平卧位,尽量避免血液溢入健侧肺内。
对精神紧张、恐惧不安的患者,可给少量镇静药,如安定1Omg或苯巴比妥钠0.1~0.2g,肌肉注射。
(2)加强护理:中、大量咯血患者应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
鼓励病人轻咳将血咯出,以免滞留于呼吸道内。
咳嗽剧烈的大量咯血者,可给适当镇咳药,如口服或皮下注射可待因30mg,或口服咳美芬1Omg,禁用吗啡,以免过度抑制咳嗽,使血液及分泌物瘀积气道,引起窒息。
患者胸部可置冰袋,有利止血。
为防止患者用力大便,加重咯血,应保持大便通畅。
2.大量咯血的紧急处理(1)药物治疗①垂体后叶素:能降低肺循环压力作用,注入人体后还可使肺小动脉收缩,减少肺内血流量,使破裂的肺血管得以形成血块而止血。
5~10μ加入5%~10%葡萄糖溶液20~40ml,缓慢静脉注射(持续10~15分钟),每日2次。
必要时隔4~8小时可重复应用。
反复咯血时予10μ加入5%葡萄糖溶液300~500ml,静脉滴注(1~2小时内滴完)。
奏效后,大咯血得以控制,仍可应用1~2日,每日2次,每次5~10μ,肌肉注射,以控制残留的小量出血,用该药时,密切注意病人有无头痛、面色苍白、心悸、胸闷、恶心、腹痛、排便感觉、血压升高等情况。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减慢注射速度,甚至停止注射。
对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以及孕妇不宜应用。
②普鲁卡因:用于大咯血忌用垂休后叶素患者,有降低肺循环压力作用。
予50mg加入10%~25%葡萄糖溶液40ml,缓慢静脉注射,每日l~2次.或用150~3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
用药前需做皮试,用量不宜过大,浓度不宜过高,注入速度不宜过快。
否则可引起颜面潮红、瞻望、兴奋、惊厥,对出现惊厥者,可用异戊巴比妥或苯巴比妥钠解救,有该药过敏史者禁用。
③鱼精蛋白注射液:本品可与体内肝素结合,使肝素迅速丧失抗凝效力,并使组织中的凝血活酶形成凝血酶,加速血液凝固。
对有凝血机制障碍或肝功能不良者禁用。
适用于小量咯血较好。
予50mg肌肉注射,每日2~3次,或100mg加入25%葡萄糖溶液40ml缓慢静脉注射,每日1~2次。
连续使用不得超过24小时。
④安络血:对毛细血管通透性有强大抑制作用,并有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和加速管壁回缩作用。
予10~20mg,肌肉注射,每日2~3次。
⑤6-氨基己酸:能抑制纤维蛋白溶酶原的激活因子,使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能激活为纤维蛋白溶酶,从而抑制蛋白的溶解,达到止血。
予4~6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100ml,15~30分钟内滴完,然后以每小时1克维持12~24小时或更长时间。
⑥抗血纤溶芳酸:作用比6-氨基己酸强4~5倍。
予100~2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
(2)萎陷疗法:对反复大咯血,上述治疗无效时,而病人无膈肌粘连者,可施人工气腹,初注气600~120Oml,以后每周补气2~3次,每次400~600ml。
胸膜粘连及心肺功能不全者,不宜采用萎陷疗法。
(3)外科手术疗法:对致死性咯血的抢救,目前推荐采用肺切除术。
经内科各种治疗无效,不能迅速止血,出血部位又能明确,无心肺功能衰竭,而又有严重生命威胁者,或考虑肺段或肺叶切除术。
大咯血的外科手术禁忌证是:①两侧周边肺部病灶;②支气管瘤转移,③肺活量占预计值40%以下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低于40%;④肺切除术后再咯血;⑤纤维支气管镜和支气管动脉造影无法确定出血部位者。
(4)其他疗法①支气管内填塞止血法:以纤维光束支气管镜检查,确定出血部位后,连续支气管局部灌洗后,插入导管气囊填塞止血。
②支气管动脉拴塞法:在支气管镜检查找出出血的支气管口,并清除管内血块,插入带气囊导管,充气闭塞患侧支气管,通过支气管动脉造影确定出血的动脉血管,用不透明海绵胶条送入出血动脉的远端栓塞止血。
3.原发病的治疗:根据咯血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4.合并症的处理:咯血的并发症为窒息、出血性休克、肺不张、结核病灶播散等。
(1)窒息是大咯血常见致死原因,紧急处理应及时、准确、有效。
①体位引流:患侧卧位,头低脚高,床尾抬高45°左右,并可适当拍背。
②吸去积血:及时除去口腔、咽喉及鼻腔的血块,如患者牙关紧闭,则急用开口器撬开,以吸去咽喉部积血,如血块瘀积在气管内,应通过直接喉镜或气管镜吸去积血。
③气管切开:一旦发生窒息,呼吸停止,心跳尚存,立即行气管切开,吸去积血,保持呼吸道通畅。
④高流量吸氧。
⑤应用呼吸中枢兴奋剂:洛贝林3~6mg,静脉注射,或10mg,肌肉注射;可拉明0.25~O.5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回苏灵8m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2)出血性休克:可适当输同型血,血浆代用品,维持血压在正常值以内,不可输血过多,使血压偏高而引起咯血,根据病情,采取其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