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毛中特概论 第十一章1

合集下载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 依靠力量
本章基本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根本保证
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加强党的建设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五、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任务和特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 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成为“两个先锋队”:
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同中国人民和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第二,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第三,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 选择。
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坚持中国现代化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
(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
(3)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需要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
(4)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
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观)
“生命线”是一个比喻,它包含着指引、保 证、服务三层意思。 所谓指引,就是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 针、政策,给群众指引前进的方向。 所谓保证,即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 一切经济工作的保证。 所谓服务,就是为经济建设和党的其他一 切事业服务。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 的问题。
“什么是政治?从根本上说,政治问题主 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 的关系问题。” (江泽民)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 领导集体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中国共 产党成为执政党之后,面临着比革命时期更为严 峻的困难和考验。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第 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都把党的建设作为 一项新的伟大工程。

《毛中特》第十一章

《毛中特》第十一章

第第十十一一章章 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丰富和发展。
第第十十一一章章 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第十十一一章章 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
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 会建设

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
第第十十一一章章 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 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社会。”
第第十十一一章章 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 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 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第第十十一一章章 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 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第第十十一一章章 构构建建社社会会主主义义和和谐谐社社会会
十七大报告: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孔子说过:“和为贵” 墨子提出:“兼相爱”、“爱无差” 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傅立叶:和谐制度 欧文:新和谐 魏特林:全体和谐 马克思、恩格斯:未来社会在人与 人、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关系。

毛中特第十一章题库

毛中特第十一章题库

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判断题(共15题)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根本保证。

标准答案:错误2.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

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标准答案:正确3.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标准答案:正确4.党的组织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标准答案:错误5.十九大报告指出,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

标准答案:正确6.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标准答案:正确7.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法治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标准答案:错误8.十九大报告指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党、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标准答案:错误9.为贯彻十八大精神,党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制定“十三五”规划、全面从严治党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

标准答案:正确10.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标准答案:正确11.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标准答案:正确12.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常态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标准答案:错误13.五年来,我们党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标准答案:正确1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毛泽东思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十一章

毛泽东思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十一章

第一,和谐社会是一种状态,而不是社 会形态。
第二,和谐社会不是单一的状态,多元、 差异是和谐社会的前提。 第三、和谐社会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稳定 的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 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发展。
(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 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
“三个坚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
“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 心, ……增强社会创造 活力”
“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 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 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 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目标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 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目标二: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 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 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目标三: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 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目标九: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 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 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 和谐相处的局面]
二 、加快推进以改善 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 安康息息相关。。。248页”
1、优先发展教育,建 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 展战略,促进以创业 带动就业
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和谐社会 建设

毛概第十一章

毛概第十一章
•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
• 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 题,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
中特 理论
第十
四讲 建设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的根 本目 的和 依靠 力量
• 积极促进政党、民族、宗教、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 系的和谐,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服务 • 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 • 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服务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的根 本目 的和 依靠 力量
事业的根本力量
中特
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二、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理论 第十 四讲 建设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的根 本目 的和 依靠 力量
中特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第一,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民族人民内部矛盾,应该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
加以解决。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特色
社会 主义 的根 本目 的和 依靠 力量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
1、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 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 主体和基础。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2、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
理论 第十 四讲 建设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的根 本目 的和 依靠 力量
其次,是由工人阶级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再次,是由工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 历史地位决定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一章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一章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 民族的先锋队,党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 的根本宗旨。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 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 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 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党的七大报告):
重点难点:
1、怎样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 目的。 2、怎样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 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3、新时期如何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4、新时期新阶段如何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 化建设。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第三、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第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3. 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主体、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也是 价值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 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小岗村的红手印
1978年以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全县有名 的贫困村。最后,他们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包 产到户。昏黄的灯光下,18位农民神情严峻地立 下“生死状”,在一张秘密契约上一一按上了鲜 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波澜壮阔的改革序幕, 由此载入史册。小岗村实行“大包干”后,一年 就大变样:1979年秋收,小岗村的粮食总产由 1978年的1.8万公斤猛增到6.6万公斤。“大包干” 如星星之火,迅速燃遍了中国农村大地。
• 5.部分公共政策扭曲,进一步拉大了贫富 差距。如住房政策、医疗保障政策。 • 6.大量腐败现象的存在。
• 治理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只能通过改革 和制度创新,而不能像一些老“左派”所 主张的,回到以前的旧体制中去。 • 中央高度重视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正在 研究办法、采取措施进行遏制。贫富差距 过大是涉及改革和现行制度的深层次问题 ,不是短时期内就能解决好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1
本文深入阐述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特别是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文章从和谐的本质出发,揭示了矛盾是世界的永恒本质,而和谐则是矛盾的相互转换。通过引用经典文献,阐述了和谐的由来及其在社会、自然、人自身等多个层面的体现。进一步地,文章提出了科学的和谐观,强调在更高层次上促进矛盾的转换和同一,实现动态平衡。此外,还着重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文化对于民族凝聚力和创新力的重要意义。在复习部分,文章详细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科学内涵,以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面的学习指南。

毛特概论第十一章习题

毛特概论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1824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以“新和谐”命名的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是()A.傅立叶B.欧文C.魏特林D.圣西门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A.民主政治B.公平正义C.诚信友爱D.社会和谐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A.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B.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C.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D.走共同富裕道路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坚持以人为本B.坚持科学发展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民主法治5.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A.发展B.党的领导C.制度D.发展社会事业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是坚持()A.以人为本B.科学发展C.改革开放D.民主法治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C.加强建设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8.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为重点的社会建设A.教育B.民生C.创业 D.改革9.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A.最低生活保障B.教育公平 C.考试制度 D.社会保障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 )A.经济发展B.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C.共同富裕D.增强社会活力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B.正直诚恳、政治坚定C.诚信友爱、充满活力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中发表讲话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在于()A.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B.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C.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D.大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A.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C.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D.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4.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A.生产发展B.生活富裕C.生态良好D.生态平衡5.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安定有序就是( )A.社会组织机制健全B.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C.人民群众安居乐业D.社会保持安定团结6、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 ) A.生产发展B.生活富裕C.生命健康D.生态良好7、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社会管理要形成相应的社会管理体制,即( )A.党委领导B.政府负责C.社会协同D.公众参与E.法治保障8、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毛概 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毛概 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第二 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 的集中体现
• • • • 三队性质表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是为了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幸福 刘:一切为了群众,否则,革命就毫无意义 90年历史表明,我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 切,大于一切,实现好和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 庄严使命
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
• 高举爱国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 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 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 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统一服务,为维 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二 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 党的领导是核心,保证方向,和前途,发挥作用 • 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凝聚力和感召力,统一和振兴的动 力 • 巩固思想政治基础,——党的领导,爱国主义,社会主义 • 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 16字方针
第三 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各族人民自己的利益,创造美好生活 的共同事业,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价值的主体, 创造价值,享受价值 • 人民群众建设和创造特色社会主义,当然也是发展成果的 享受者 • 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根 本保证
二 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特色社 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 1、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 马克思:未来生产力的发展迅速,生产是以所有人的富裕 为目的 • 邓: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 以往的社会不可能实现,公有制才能共同富裕
• 2、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不是共同贫 穷,而是共同富裕。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毛中特11章 教案

毛中特11章 教案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案(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因,明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及其现实途径。

基本内容: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3学时)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1、从理论渊源看,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1)我国历史上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从理论渊源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既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了丰厚的营养。

我国历史上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过“兼相爱”,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两千多年来,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过“大同”社会的理想,反映了我国人民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2)西方历史上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3)空想社会主义者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欧文、魏特林、圣西门等也指出新社会的“和谐”是“全体和谐”。

(4)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和谐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在长期实践中,党不断探索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不同程度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

2、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1)毛泽东有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思想(2)邓小平有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思想(3)江泽民有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思想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的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在党的十六大已有所体现。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毛概课件-第十一章

毛概课件-第十一章

从国际上看,面临“四大压力”: 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压力, 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领域长期占优势的压力, 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图谋的压力, 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压 力。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是对党的执政能力认识的一个新突破 。 表明我们党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更加关注社会 和谐、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 。 表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治国理念和治理社会 的理念有了新的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在我们眼里,英美特种兵如果是尘埃的话, 我们就是沙尘暴” ----摘自《城管的优秀历史》前言 我们在飞机坠毁前,一直以为是遭到了地空导 弹的攻击,没想到是城管用竹竿...... ----摘自前美苏SU30 F22 F117A等战机飞行 员 在我军一次战役中。有一个阵地在郊外我军后 方。我军已经突破了外围防线时。那个阵地已 经被我们包围了。我们攻克了阵地。我们丢下 了500具德意志勇士的尸体。以及3架F22。和 30台虎式坦克。但抵挡我们3天3夜的居然是5 名城管 -------摘自德军党卫军78师12团B连曼施坦 因中尉 我们的意志瞬间崩溃,只因为我们知道了对方 军中有城管 --------美国海军陆战队某指挥员 你一定没见过城管 如果见过 你不会这么完整 的站在这里。 ----------一名伤残美兵
三、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承担问题
1、政府、社会和个人应该分别承担什么样的 责任和义务 ?(讨论) 个人:遵纪守法、遵守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政府: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主导作用 社会: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特别是民间组织 的作用
2、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政府从一些只有市场主体才能进 入的领域退出(政企分开) 政府与社会:政府首先应该是一个负责任的政 府

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十一章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毛中特第十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多)目标或统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三大举措:○1全面深化改革○2全面依法治国○3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2、全面的内涵:“全面"讲的是发展的○1平衡性○2协调性○3可持续性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区域要全面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不是平均主义)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3、三大攻坚战:○1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金融风险)○2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3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第二节全面深化改革总结:关键一招:改革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创新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发展4、(多)全面深化改革应坚持的改革方向(原则):○1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2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3坚持改革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方向前进5、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4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6、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1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推进国家A.治理体系和B.治理能力现代化7、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这两句话是一个整体。

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性质),后一句规定了实现路径我们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方向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8、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了解: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关系: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但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又不能把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等同起来。

不是国家治理体系越完善,国家治理能力越强9、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 价值体系问题10、(多)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1处理好解放思想(邓)和实事求是(毛)的关系11、○2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A.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这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也足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方法B.改革推进到现在,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12、(多)○3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A.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要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B.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C.整体推进协同改革,不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也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D.重要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改革大局,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改革的有力支点○4处理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关系13(多)○5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A.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B.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C.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D.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E.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F.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第三节全面依法治国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15、(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原则:○1关键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权益○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16、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7(多)、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1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2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3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第四节全面从严治党18、(多)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重大创新):○1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2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19、○3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首位或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是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20、党的建设的目标: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1、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22、作风建设的核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3、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密切联系群众。

第十一章第一节毛概复习资料

第十一章第一节毛概复习资料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主讲: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程组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主讲教师:周尤正 郎廷建教学目的与要求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

在完成这项事业的过程中,为了谁、依靠谁,始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2.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建设者,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教学目的与要求3.明确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法宝,要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必须以统一战线的形式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联合大团结。

4.明确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there’sthe CONTENTS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一、一切为了人民二、实现共同富裕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党的十八大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第一,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选集》第3卷“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二,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决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一、一切为了人民第三,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群众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果发展的享有者、价值的创造者,也应该是价值的享有者,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内在逻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锦涛在考察农村工作
温总理和农民算粮价
胡锦涛总书记与农民亲切交谈
(1)依靠广大农民,是由农业、农村、 农民的重要地位决定的 的现 农 基代 民 本化 是 依建 我 靠设 国 力人 社 量数 会 。最 主 多义 • 键国 农 问特 村 题色 现 。社 代 会化 主是 义建 的设 关中 • 问特 农 题色 业 。社 问 会题 主是 义建 的设 基中 础国 •
• 第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 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致力于解 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始终致力于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一内在要求,是党带 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贯目标。
•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 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 条件。”人的全面发展,就是符合人的本质和需要 的发展,就是让每个人的创造能力和价值得到充分 的体现。这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描述的未来共产 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的生存状 况和社会关系状况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人们通 过追求自己的目的创造自己的历史,通过满足自身 需要而实现自身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一是不断提高对“三农”问题极端重要性 的认识。 二是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和民主权利,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的生活水 平。 三是教育、引导、支持农民,提高广大农 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增 强国家主人翁地位观念。
年份 1990
农民工总数 335万 6600万 1.2亿
o1995
2006
• 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
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失去了基础
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
的,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力量,离开 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 动力。 • 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
进,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
体素质,发挥工人阶级的整体优势。
●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确实存在着雇佣关系, 但是这类企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并不占主体地位, 而且它又处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大环境中,必须接 受我国法律的约束。
一方面,确保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维护其 合法权益
宪法、劳动法、工会法、公司法、企业法从不同 角度对工人的劳动权益做了规定: 平等就业权利、取得劳动报酬权利、休息休假权 利、获得安全保护权利和卫生保护权利、享受社会保 险和福利的权利、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参加劳资 集体谈判、签订劳动协议的权利、参与企业民主管理 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进城就业的农民是我国产业 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47
农民工数量已超城镇居民构成的传统产业工人
据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通俗理论读物《理论热点面对 面2006》介绍,中国农民工的数量,已超过了传统上由城镇 居民构成的产业工人,使中国产业工人队伍结构发生重大变 化。
农民工是“农民”和“工人”的结合。那么,农民工究竟 该姓“农”还是姓“工”呢?这一读物在回答此问题指出, 必须从农民工队伍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去寻找答案。 20多年来,农民工队伍本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一部 分亦工亦农的季节工外,绝大多数进城就业的农民工与土地 之间已没有劳动和收入上的关系。他们长期在城市就业,取 得工资收入,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并在很多行业 已占从业人员的半数以上。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的调 查,农民工已占企业员工总数的近60%。
创业容易守业难!以前是建立新中 国,今天是建设新中国,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想成功, 中国要依靠谁、团结谁呢?
本章结构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第四节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 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 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 级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 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 第二,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 体现; • 一切为了群众,否则,革命就毫无意义。 • ——刘少奇
• 第三,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实 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 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
• 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 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 二、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 第一,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 马克思明确指出,在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的人 富裕为目的”。 • 邓小平认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 求和根本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 发生的变化 一是队伍迅速壮大; 二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知识结构, 年龄结构、服务企业的所有制结构)。 三是岗位流动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人阶级 队伍发生了一些新变化,是否意味 着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翁的领导 地位已经发生改变?
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这些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工人 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现 代化的主要建设者、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先进生产 力的代表者,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
“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 活动与整个进程,都必须全 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这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 不能动摇。” ——江泽民
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未改变
主 力 军 作 用 未 改 变
数 量
800万
2亿多
0 解放初
二十世纪末
时间
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未改变
2 是由工人阶级 的性质和特点决 定的。 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
会发展特别是现代工业社会化大生产 发展的产物,具有最严格的组织性纪 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优秀品 格。它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着先 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发展,善 于顺应社会前进的潮流不断发展自身 的先进性。
现代化车间里的工 人
“农民工,这一活跃在城镇和乡村中最积极、最能干、 最可敬的新生力量,他们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在塑造 自己。”这本读物如是说。 PS:据人社部统计,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69亿人,比 上年增加63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6亿人,比上年增加 274万人。2013年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达到了2609元,比 上年增加319元,增长13.9%。
根本目的
•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人民这 个概念在不同 的国家和各个 国家的不同的 历史时期,有 着不同的内 容。”
——毛
• 人民如何界定?
• 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 会力量,都属于人民的范畴,都是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 第一,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 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中国共产党第七 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总结了抗日战 争八年的历史经验和抗日解放区建设经验后, 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 的动力。”
1979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 农民,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创造了家庭联 产经营责任制。
富于创新精神的当代农民
华西村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307.8亿元人 民币,最穷的农户家有百万财产。家家有轿 车,户户有洋楼,实现了共同富裕,建成了 社会主义新农村。
今日华西村,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 细看是乐园。
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工人阶级队伍的自身建设 提高工人阶级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深 化工会体制改革,增强工人的组织性。
如何依靠工人阶级?
一是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工人阶级的作用。 二是必须把工人的最大多数组织到工会中去。 三是必须用高度的热忱去关怀工人阶级。 四是依靠工人阶级必须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3
是由工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决定的。
工人阶级不仅是革命、建设和改革 的领导力量,也是最基本的推动力量,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党和国家一条 根本方针。在当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进行现代化建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紧紧依靠 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 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国是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我国的国情, 决定了广大农民不但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 军,而且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离开广大农民的理解、拥护 和自觉参与,社会主义事业将一事无成。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亿万农民作为 工人阶级的同盟军推翻了三座大山;新中国 建立后,在巩固的工农联盟基础上,社会主 义繁荣发展。
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
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 依靠力量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的根本力量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一)工人阶级是国家领导阶级
邓小平指出:“工人阶级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就是同社会化的大生产相联系,因此,它的 觉悟最高,纪律性最强,能在现时代的经济 进步和社会政治进步中起领导作用。”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 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 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 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 在他看来,农民如果没有积极性, 国家就发展不起来;农民如果没 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 贫困;农村如果不稳定,整个国 家的政治局势就不稳定。
(2)怎样依靠广大农民,调动农民的 积极性和创造性
能够把工人阶级 组织起来,为实现自 己的理想而斗争的, 只有自己的先锋队— —共产党。工人阶级 需要党,党也离不开 工人阶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