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A卷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

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选择题(共23小题)1.“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A.长安 B.临安 C.建康 D.东京2.“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A.刘备 B.元昊 C.忽必烈D.赵匡胤3.唐宋元明清,是大家都熟悉的朝代,但是在这种说法中也淹没了一些其他的历史朝代,比如和宋朝并立的辽和西夏。

那么在唐朝和宋朝之间也有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这一段时期是()A.南北朝时期B.三国时期 C.春秋战国 D.五代十国4.中国文化中包含着众多的历史元素,《百家姓》是中国人熟知的一部关于姓氏的著作,开篇即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部著作最早可能出现在()A.唐B.明C.汉D.宋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朝代建立的情况,搭配正确的是()A.秦朝﹣﹣﹣﹣﹣221年﹣﹣﹣﹣﹣嬴政B.唐朝﹣﹣﹣﹣﹣618年﹣﹣﹣﹣﹣李世民C.北宋﹣﹣﹣﹣﹣960年﹣﹣﹣﹣﹣赵匡胤D.元朝﹣﹣﹣1271年﹣﹣﹣﹣铁木真6.《三国演义》开篇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国历史上出现多次分裂局面,但也有不少历史人物重新建立大一统的王朝.这些历史人物不包括()A.嬴政 B.司马炎C.杨坚 D.赵匡胤7.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8.“杯酒释兵权”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A.唐高祖B.宋太祖C.宋真宗D.宋高宗9.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A.靖康之变 B.陈桥(驿)兵变C.玄武门之变D.葵丘会盟10.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是通过()A.外戚掌权 B.发动兵变 C.皇位世袭 D.组织农民起义11.《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练习(附答案+详解):第06课 北宋的政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练习(附答案+详解):第06课  北宋的政治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精选练习基础篇知识点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宋太祖为了将财赋收归中央,在地方设置了( )A.藩镇B.节度使C.转运使D.通判2. 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

A.减少数量B.分化事权C.限制自由D.使用亲信3.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被部下拥立为皇帝是在()A.玄武门B.陈桥驿C.兴庆府D.澶州城知识点二重文轻武的政策4.宋太宗赵炅即位后, 科举人士的文臣的地位渐趋隆盛, 宋朝的以文治国之策得到贯彻。

宋朝以文治国之策()A.促使南方经济得到发展B.促进了世俗文化的传播C.有利于防止武将专权D.增强了宋代的国防力量5.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这些都体现了宋朝()A.重文轻武B.商业繁荣C.重农抑商D.等级森严6.宋朝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避免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B.适应科举制的发展C.宋朝军队人数过多D.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提升篇1. 著名学者王立群曾经这样描述一位历史人物:“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

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削兵权。

”这位人物是()A.刘邦B.李世民C.朱温D.赵匡胤2. 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

下列体现北宋在政治上“夺其权”措施的有()①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②分解相权③设通判监督知州④设置转运使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唐朝末年,战乱不止,形成五代十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结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 A.辽B.北宋C.南宋D.金4. 为了解决唐朝后期五代十国以来国家的割据分裂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或影响有()①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 同步测试带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 同步测试带答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1.(2019·安徽蚌埠期末)《剑桥插图中国史》一书中写道:“太祖原是后周的殿前禁军统领,禁军不愿听命于7岁的皇帝,遂拥立他为帝。

”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B)A.阿保机建立辽B.赵匡胤建立北宋C.阿骨打建立金D.元昊建立西夏2.宋太祖与他的后继者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D) A.北方地区B.东南沿海C.西域地区D.中原和南方3.(2019·河北廊坊期中)唐太宗善于纳谏和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相同目的是(A) A.巩固统治B.休兵息战C.重用文臣D.防止割据4.(2019·北京期中)造成北宋“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宋朝(D) A.实行正副宰相制度B.调兵权与统兵权的分离C.改革发展科举制度D.经常调换将领,定期换防5.(2019·江西宜春期中)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而采取的措施是(C)A.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B.分割相权C.在地方设转运使D.在地方设通判6.(2019·江苏仪征期中)余秋雨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宋朝被誉为“文人的天堂”、中国古代“最美好的时代”。

宋朝被形容为“文人的天堂”的原因是(B)A.宋朝文学作品多B.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C.宋朝文人数量多D.宋朝人对文学十分热爱7.(2019·安徽蚌埠期末)重文轻武是宋朝的一项国家政策。

下列可以体现这一政策特点的是(B)①缩减军费开支②文官主持军务③武将作战要有“阵图”④增加科举取士名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8.下列与科举制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C)A.创立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B.开创进士科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9.(2019·湖北监利期末)《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儿童启蒙读物,是北宋初年一个书生编撰的。

据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其中为首的是“赵”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练习题及答案第6课北宋的政治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典故。

这些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秦始皇B.李渊C.赵匡胤D.隋文帝2.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 )A.外戚夺权B.权臣代政C.武将兵变D.君主禅位3.北宋建立后,用了近20年的时间,陆续消灭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中原地区和南方的是( )①宋太祖②宋太宗③宋真宗④辽太祖A.①②B.②③C.①③D.④4.北宋为了防止武将专权,主要实行的措施是(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武夫悍将,有其甲兵”C.“兵无常帅,帅无常师”D.“制其钱谷,发展科举”5.北宋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这一举措有利于( )A.遏制藩镇割据B.强化中央集权C.提高办事效率D.发展社会经济6.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有( )①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②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③设置通判监督地方知州④掌控地方赋税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①秦始皇实行郡县制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③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④北宋设立转运使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宋朝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避免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B.适应科举制的发展C.宋朝军队人数过多D.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二、材料分析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

赵匡胤当皇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

一天,他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赵普回答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同步练习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含参考答案)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同步练习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含参考答案)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同步,练习,第,6课,《6 北宋的政治》2.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是唐朝后期的继续和扩大。

后周世宗在位期间,后周强大起来,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准备了重要条件。

3.960年,后周大将在开封东北的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史称 ,他就是。

4. 利用设酒宴的手段,解除等统军大将的兵权。

这就是有名的“”。

5.1069年,任用主持变法。

新法遭到、的强烈反对。

1086年出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废除。

二、单项选择题1.五代开始于( )A. 875年B.884年C.907年D.960年2.为后来北宋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准备了重要的条件的是( )A.王安石变法B.后周世宗的改革C.杯酒释兵权D.陈桥兵变3.北宋的都城东京是今天的( )A.洛阳B.杭州C.开封D.西安4.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 )A.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条件B.使农民手中拥有更多土地C.富国强兵D.增加收入5.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A.广大人民生活痛苦不堪B.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社会阶级矛盾尖锐【能力素质提高】一、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后周世宗改革的内容的是( )A.安顿流亡农民,减免赋税B.惩治贪官污吏C.整顿军队,扩展疆土D.杯酒释兵权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宋初期的统治者采取措施消除了唐朝后期以来的藩镇割据现象B.造成北宋中期财政困难的原因之一是官僚机构的膨胀C.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D.司马光出任宰相,使变法内容大部分保留下来3.赵普建议宋太祖削弱藩镇的权力有( )A.稍夺其权、制其钱谷B.惩治贪官、安顿流民C.收其精兵D.整顿军队二、名词解释1.陈桥兵变2.杯酒释兵权三、问答题1.北宋初年,宋太祖和宋太宗是怎样加强中央集权的?2.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原因、目的、主要内容、作用和失败原因。

【渗透拓展创新】材料题一、列举北宋初期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1. “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

”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A.统一文字 B.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 D.崇文抑武2. 在我国古代,改朝换代的方式很多。

北宋是通过哪种方式建立的( ) A.农民起义夺取政权 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C.大将发动政变自立 D.外戚夺取政权3.宋太祖和宋太宗用了近20年的时间,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 ) A.北方B.西南和西北 C.全国D.中原和南方4. 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

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在于统治者( )A.实行养兵政策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C.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D.控制对军队的调动5.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造成“外州无留财”的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频繁调动州县长官B.设置通判C.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D.设置转运使6.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B.提高武将的地位和待遇C.轻视武备乃至军队D.注重发展文教事业7.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其具体表现不包括( ) A.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B.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C.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D.提高进士地位8.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不包括()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B.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C.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D.提高了办事效率,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9. 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吗( )A.靖康之难B.陈桥兵变 C.玄武门之变 D.澶渊之盟10.宰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职,担任这一要职的人往往都是皇帝的股肱之臣。

宋太祖对宰相采取的措施是( )A.扩大宰相的权力 B.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C.加大宰相军班、财政大权 D.宋朝的宰相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11.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题

第6课北宋的政治选择题1.“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A.春秋战国B.魏晋南北朝C.五代十国D.辽宋夏金2.“黄袍加身统天下,五代纷争从此休。

”“黄袍加身”是有一种不流血的方式,结束了多年的混战,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又一轮文明的复兴。

“黄袍加身”后建立的朝代是()A.唐朝 B.北宋 C.隋朝D.西汉3.“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这一诗句中的“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两位皇帝。

[ ]A.唐高祖、宋太祖 B.唐高宗、宋太宗C.唐太宗、宋太祖 D.唐太宗、宋真宗4.《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A.澶渊之盟 B.郾城之战 C.靖难之役D.陈桥驿兵变5.京剧《铡美案》有句戏词:“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尊一声附马爷细听端底……”,其中提到的“开封”即当时北宋的都城()A.东京 B.南京 C.西京D.北京6.《三国演义》开篇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国历史上出现多次分裂局面,但也有不少历史人物重新建立大一统的王朝.这些历史人物不包括()A.嬴政 B.司马炎C.杨坚D.赵匡胤7.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

”它见证了一人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的一幕。

“这一幕”发生在( )A.907年B.950年C.960年D.966年8.《宋史纪事本末》载,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宋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

”彦超喻意,即前奏曰:“……乞骸骨,归田园,臣之愿也。

”材料中宋太祖之“意”是()A.准备赏赐开国宿旧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C.表白歉意,抚慰群臣D.暗示他们自解兵权9. 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北宋的政治同步测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北宋的政治同步测试

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杯酒释兵权”的事反映了北宋建()A. 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B. 与辽长时间保持相对和平的局面C. 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D. 与西夏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关系2.如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主要反映了()A. 大臣决策权的变化B. 官员管理日益规范化C. 内阁制度完全成熟D. 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3.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A. 知州B. 通判C. 转运使D. 宰相4.公元964年,赵匡胤下令,将各地每年所收的民租和专卖收入,除地方支用外,一律运往京师,地方不得占留。

为了把地方税收权力转移到中央,宋代在地方设立的机构是( )A. 禁军B. 节度使C. 通判D. 转运使5.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A. 休养生息政策B. 重文轻武政策C. 重武轻文政策D. 对外开放政策6.下列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B.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C. 派文人出任地方官D. 实行行省制度7.“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8.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A.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 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 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D. 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9.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A. 分化事权B. 减少数量C. 限制自由D. 使用亲信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B. 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C. 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11.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 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 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选择题1.某研究生正在研究有关“澶渊之盟”的史实,下列文献中,可供其参考的是()A.B.C.D.2.如图中是宋朝的一位皇帝用这种办法解除了一些大将和度使权力,从而加了中央集权。

他是()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高宗3.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4.“杯酒释兵权”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A.唐高祖B.宋太祖C.宋真宗D.宋高宗5.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A.靖康之变B.陈桥(驿)兵变 C.玄武门之变D.葵丘会盟6.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是通过()A.外戚掌权B.发动兵变C.皇位世袭D.组织农民起义7.《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A.澶渊之盟B.郾城之战C.靖难之役D.陈桥驿兵变8.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他建立的政权史称()A.北宋B.辽C.金D.南宋9.以下通过政变、篡权建立的新王朝,维持了百年以上较长统治的是()A.篡夺皇位司马炎,建立西晋归统一B.王莽篡汉建号新,托古改制短命亡C.外威杨坚善弄权,建立隋朝代北周D.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北宋10.“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反映了北宋建立后()A.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B.与辽长时间保持相对和平的局面C.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D.与西夏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关系二非选择题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署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受差遣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多矣。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 第6课 北宋的政治(答案见后)一、单项选择题1.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儿童启蒙读物,是北宋初年一个书生编撰的。

据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其中为首是“赵”姓。

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A. 当时赵姓人口多B. 赵姓起源很早C. 编者姓赵D. 宋朝皇帝姓赵2. “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 五代十国更迭B. 赵匡胤陈桥驿兵变C. 朱温建立后梁D. 太祖杯酒释兵权3. 北宋的建立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下列关于北宋建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后唐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北宋B. 北宋定都洛阳C.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再次实现了国家的统一D.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4. 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A. 陈桥驿兵变B. 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局面C. 黄巢起义D. 隋炀帝的暴政5. 右图展示的是宋朝的一位皇帝用这种办法解除了一些大将和节度使的兵权,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故事。

这位皇帝是( )A. 赵匡胤B. 李世民C. 刘彻D. 嬴政6. 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部编人教版施。

下列措施中属于军事方面的是( )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并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B. 重用文臣,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C.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D. 在宰相之下设置若干副宰相,与宰相共同议政7. 以下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政府机构设置情况。

其中,属于北宋的是( )8. 北宋初年,大将符彦卿驻军大名府,专横一时,目中无人,963年,太祖任命京官周渭为济知县。

周渭到任时,符彦卿到城外迎接,周渭却趾高气扬,仅在马上拱手作揖而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不包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不包含答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选择题1.下列对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影响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B.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C.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D.宋朝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2.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

这些受提拔的人主要来源于( )A.开国功臣B.皇亲国戚C.科举考试D.地方推荐3.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4.“杯酒释兵权”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A.唐高祖B.宋太祖C.宋真宗D.宋高宗5.下列对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影响的表述,不确切的是()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B.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C.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D.宋朝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6.《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澶渊之盟B.郾城之战C.靖难之役D.陈桥驿兵变7.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这些受提拔的人主要来源于()A.开国功臣B.皇亲国戚C.科举考试D.地方推荐8.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致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

这项政策应该是()A.重农抑商B.重文轻武C.和亲会盟D.闭关锁国9.宋代在各州郡设置通判,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宋朝统治者的这种做法()A.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军事基础B.加强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C.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行政控制1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朝代建立的情况,搭配正确的是()A.秦朝﹣﹣﹣﹣﹣221年﹣﹣﹣﹣﹣嬴政B.唐朝﹣﹣﹣﹣﹣618年﹣﹣﹣﹣﹣李世民C.北宋﹣﹣﹣﹣﹣960年﹣﹣﹣﹣﹣赵匡胤D.西汉﹣﹣﹣前223年﹣﹣﹣﹣刘邦11.《三国演义》开篇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国历史上出现多次分裂局面,但也有不少历史人物重新建立大一统的王朝.这些历史人物不包括()A.嬴政B.司马炎C.杨坚D.赵匡胤12.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政策B.重文轻武政策C.重武轻文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13.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A.宋太宗B.宋徽宗C.宋钦宗D.宋高宗14.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是()A.北宋B.南宋C.辽D.元朝15.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6课 北宋的政治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6课 北宋的政治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选择题1.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用一种不流血的方式,结束了50多年的混战,开启了一个新的年代。

和此事有关的皇帝是()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2.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 姓氏是有贵贱之分的, 《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是“赵钱孙李……”, 将“赵”姓排在第一, 由此可推断《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A. 西周B. 唐朝C. 宋朝D. 明朝3.北宋的都城是()A. 中京B. 兴庆C. 开封D. 长安4.下列属于宋太祖赵匡胤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是()①陈桥兵变②杯酒释兵权③削弱相权④重文轻武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5.北宋宰相赵普认为“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提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的建议。

北宋为了“收其精兵”所采取的措施是()A. 陈桥兵变B. 实行重文轻武政策C. 杯酒释兵权D. 领兵权与调兵权相分离6.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宋朝设官之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

中书、门下并列于外。

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史料中反映的史实是()A. 削弱相权B. 夺其兵权C. 收其财权D. 文臣统兵7.“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

宋太祖削弱相权的措施包括()A. 减少宰相人数B.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C. 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D. 集中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8.“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

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

”材料描述的官职是()A. 北宋通判B. 北宋转运使C. 秦朝御史大夫D. 唐朝节度使9.史载:“始置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

北宋在地方设置通判,这一职务()A. 管理地方财政收入B. 分割知州行政权C. 监管地方司法事务D. 分割地方军事权10.公元964年,赵匡胤下令,将各地每年所收的民租和专卖收入,除地方支用外,一律运往京师,地方不得占留。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2019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练习题一、填空题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

他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 ,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2.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北宋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4.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5.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二、选择题6.下图中的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

”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D )A.李世民B.武则天C.赵普D.赵匡胤7.北宋初期用了近20年的时间,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 ( D )A.北方B.全国C.西南和西北地区D.中原和南方地区8.下列和宋太祖有关的事件有( D )①发动“陈桥驿兵变”②“杯酒释兵权”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④采取“崇文抑武”策略,提高了文人地位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9.为了防止出现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加强皇权,宋太祖采取了 ( A )①设宰相多人、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②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③设置通判④设置转运使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0.据史料记载,1 000年前的北宋都城“人口过百万、富华甲天下”,是当时的世界第一都市。

北宋的都城是( C )A.长安B.洛阳C.开封D.北京11.如果某同学想了解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下列词语不能入选的是( C )A.削弱相权B.三年一换C.守外虚内D.设置转运使15.宋朝时期很多人不愿做武将的原因是 (D )A.不愿参军打仗 B.崇武抑文 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重文轻武16.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下列不属于其表现的是 ( A )A. 定期换防,兵不识将B. 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C. 文臣统兵,主持军务D. 文臣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17.“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知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此类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D )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朝18.宋真宗《劝学诗》中宣扬“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体现了宋代统治阶级重视 ( A )A.营造科举入仕风气B.改进农业生产技术C.提高建筑工艺水平D.改善民生,以德治国19.我国历史上,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这主要是由于统治者推行(C )A.科举制度B.三省六部制C.重文轻武的政策D.开明的民族政策20.北宋《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小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小测试卷

北宋的政治一、选择题1.宋太祖为了增强中央集权统治,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纳了一系列举措。

以下举措中属于经济方面的是()A.排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并常常调动军队将领,按期换防B.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采纳重文轻武的政策C.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D.在宰相之下设置若干副宰相,与宰相共同议政【答案】 C2.穿越到北宋,在它的军队中你会发现一个奇异的现象“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出现这类现象的原由是北宋统治者为了()A. 增强禁军B.防备武将专权C. 提升军队战斗力D.提升文人地位【答案】 B3.宋太祖增强中央集权的举措中,不包含( )A.排除朝中大将的兵权B.在宰相之下建立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C.由中央差遣文臣担当州县的长官D.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答案】 D4.北宋中央设三大机构,此中掌管政务的机构是( )A.政事堂B.枢密院C.三司D.节度使【答案】 A5.以下不属于宋太祖增强中央集权举措的是()A.排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B.分化事权,削弱相权C.派文人出任地方官D.推行行省制度【答案】 D6. 960 年,北宋成立,定都于()A.东京B.长安C.建康D.临安【答案】 A7.宋代武将遇到多方面的管制,而文臣担当中央和地方要职,表现了宋代的政策是()A.养精蓄锐政策B.重文轻武政策C.重武轻文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答案】 B8.宋代文臣统兵的格局渐渐形成于()A.宋太祖B.宋太宗C.宋钦宗D.宋徽宗【答案】 B9.刚上完历史课 , 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 同学们笑了 , 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拟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吗?( )A. 靖康之难B.陈桥兵变C.玄武门之变D.澶渊之盟【答案】 B10.“千秋疑案陈桥驿,黄袍一着便罢兵”,此中波及的历史典故和哪个朝代的成立相关()A. 隋朝B.唐代C.北宋D.元代【答案】 C11.以下对宋代重文轻武政策影响的表述,不切实的是()A. 扭转了五代十国期间尚武轻文的民风B.宋代的各样矛盾愈来愈尖利C. 根绝了武将嚣张和兵变政移的状况发生D.有益于政权的牢固和社会的平定【答案】 B12.人物价是史学的重要内容,以下宋太祖的价正确的有()① “ 兵”,成立了北宋王朝②通“杯酒兵”,加了中央集③成立科考制度,完美了人材拔④采纳“重文武”政策,提升了士人地位A. 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 D二、非13.以下资料,回答。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选择题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英雄”。

其中“宋祖”指的是()A.李世民B.赵匡胤C.嬴政D.刘邦2.“杯酒释兵权”解决了大将专权问题,被誉为“最高政治艺术的运用”。

宋太祖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武将专权B.加强地方控制C.强化中央集权D.分割宰相权力3.北宋初年,宋太祖将各地州镇士兵中的精锐选入禁军,拱卫京师,其目的是()A.控制军权B.强化君权C.集中财权D.重武轻文4.宋朝实行的哪一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A.和议B.崇尚武力C.重文轻武D.发展经济5.下列标题中,与宋太祖有关的是()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国家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6 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此外,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

”由此可见,通判()A.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B.掌握地方军权、行政权和财权C.行使对地方的监察权D.兼有监察权和行政权7.北宋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实行这一措施的最主要目的是()A.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B.避免地方官吏的腐败C.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物质条件D.促进交通的发展8.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这段话说明()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9.美国史学家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在宋朝,得到选拔的成功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是惊人的。

”下列各项中,与此现象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A.宋朝尽夺藩镇之权B.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C.文官担任地方长官D.宋朝进士科的设置10.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

人教版本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学习练习

人教版本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学习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选择题1.“朕选儒臣做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资猜中宋太祖这一措施()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场面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③致使官僚机构的膨胀④有益于士人遇到尊敬。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邵阳市志》载,1225年,理宗赵昀登基,用年号命名其曾领防守使的封地,并升邵州为宝庆府,宝庆之名始于此。

据此判断,邵阳被称为“宝庆”是在()A.汉代B.唐朝C.宋朝D.元朝3.“黄袍加身”、“陈桥兵变”跟中国历史上哪位皇帝相关()A.唐太宗B.宋太祖C.宋太宗D.明成祖4.五代政权中,他被称为“五代第一明君”,可谓照射黑暗时代的一颗绚丽明星,他的努力为结束全国分裂盘据的场面确立必定基础。

“他”是()A.朱温B.李煜C.赵匡胤D.柴荣5.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奖惩刑政,一切收了。

”这段话说明()A.中央集权获得进一步增强B.地方政府进一步回收财权C.政治和儒家思想密切联合D.藩镇盘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6.宋太祖为防备宰相权利过大,采纳_____的方法,削弱相权()A.分化事权B.减少量量C.限制自由D.使用心腹7.宋太祖获得政权的方式是﹣()A.盘据军阀进行反叛B.少量民族入主中原C.朝中大将发动兵变D.皇族内部抢夺皇位8《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测出该作品可能出此刻()1/8A.西周B.汉C.唐朝D.北宋9.以下不属于宋太祖增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是()A.派文官担当地方长官B.各州府设通判C.削弱相权D.镇压黄巢起义10.五代十国期间,北方五个政权出现的先后次序是()A.后唐、后汉、后晋、后梁、后周B.后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C.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D.后晋、后梁、后唐、后周、后汉11.五代十国的分裂盘据场面,本质上是()A.汉族政权与少量民族政权的并立B.黄河流域封建政权的屡次更迭C.阶级矛盾的严重激化D.唐末藩镇盘据的持续和扩大12.宋太祖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A.分解宰相权利B.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C.分别知州权利D.防备武将专横嚣张13.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拟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A.靖康之变B.陈桥(驿)兵变C.玄武门之变D.葵丘会盟14.宋朝武将遇到多方面的管制,而文臣担当中央和地方要职,表现了宋朝的政策是()A.养精蓄锐政策B.重文轻武政策C.重武轻文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15.以下对宋朝历史特色的描绘,正确的选项是()A.经济发达但文化上其实不繁华B.科技发达但政治上其实不强盛C.军事强盛但科技上其实不先进D.政治强盛但经济上其实不发达16.北宋初年,宋太祖增强中央集权主假如汲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A.陈桥驿兵变B.唐朝后期藩镇盘据C.唐末农民战争D.五代政权的屡次更替17.隋唐期间是我国历史上繁华与开放的期间,使我国封建社会达到巅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7题;共7分)
1. (1分) (2020七下·蓬莱期末) 北宋初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其中,为“制其钱谷”而设置的官职是()
A . 转运使
B . 通判
C . 知州
D . 枢密使
2. (1分) (2019七下·宿豫期中) 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当了皇帝,通过“杯酒释兵权”,让大将交出兵权。

这位皇帝是()
A . 宋高宗
B . 宋太宗
C . 宋太祖
D . 宋真宗
3. (1分)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
A .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B .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 . 设立了锦衣卫、东厂
D . 中央对地的管理日益加强
4. (1分)(2020·长清模拟) 宰相赵普曾向宋太祖建议道,治理地方,要“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提出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
A . 实现地方自治
B . 加强中央集权
C . 杜绝官员贪腐
D . 促进社会和谐
5. (1分) (2019七下·靖远期中) 中国历代王朝更替中,下列哪一个不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
A . 秦
B . 西晋
C . 隋
D . 北宋
6. (1分) (2018七下·晋江期中) “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

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

”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
A .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 唐太宗
D . 宋太祖
7. (1分) (2019七下·武邑月考) 下列关于北宋初年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 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B .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C .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D . 军队增多,战斗力提高
二、非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8. (3分) (2017七下·南充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诗句中的“唐宗”指谁?他在位时期出现了什么样的盛世局面?
(2)他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什么?
(3)唐朝的社会风气总体特点是什么?
(4)诗句中的“宋祖”指谁?宋朝防止武将跋扈而采取的政策是什么?
(5)诗句中的“一代天骄”指谁?他是哪个民族的杰出代表?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9. (1分)(2020·石景山模拟)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材料一在11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国家兴建了大量的州学和县学。

①改革家范仲淹和他的同僚们在1035年至1046年修建了16所学校,欧阳修捐款150万钱给他的家乡,在当地修建了一所学校……②1044年,政府下令各州县都要建学校,1102年,宋徽宗又再次重申这个命令。

此外,③官办的武学于1043年首次建立,律学于1073年建立,这两类学校的兴建目的都是为了加强特定职业的人才储备。

④大多数有地位的家庭,并不喜欢他们的子弟进入行伍之列,因为“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年轻人被教导举止要有礼且雅。

——《哈佛中国史·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材料二
同文馆上课场景京师大学堂牌匾《奏定学堂章程》
废除②谕旨(节选)
概况:同文馆是中国近
代第一所新式学堂。

1862年成立,课程初
设英、法、俄文,后增
添算学、天文等。

概况:京师大学堂
是中国近代第一所
由国家建立的最高
学府,也
是①的
唯一幸存成果。

概况:1904年颁布,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
第一个付诸实施的
完备学制。

概况:1905年,清政府下令
“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
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
科试亦即停止。

”全国要
“多建学堂,普及教育”。

材料三工业革命以前,教育主要是由教会组织和控制,其它社会团体和个人很少涉足教育,英国政府对教育也基本上处于放任不管的状态。

工业革命对英国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从1802到1867年,颁布一系列《工厂法》,要求逐渐提高童工受教育的时间;1833年,国会通过第一个教育拨款法《教育补助金法案》;1839年,成立枢密院教育委员会,后改为教育局,成为政府领导全国初等教育的机构。

——摘编自马建康《工业革命对英国国民教育的影响》
材料四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制定第一个《学制》时,就要求在全国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为了做到这一点,日本政府宣布废除封建的私塾,并利用旧塾的地点开设新校……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国实施小学四年制义务教育,1907年又将小学义务教育的年限延长为六年。

大约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就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

——摘编自陈炳文《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材料五下表为北京市某中学一名初三学生在延期开学期间一天的学习记录。

·7:00——7:20,完成健康打卡,浏览疫情实时动态。

·8:30——11:30,上英语、数学、语文3节网络直播课。

·中午休息之余,浏览学校公众号,惊喜地发现自己创作的快板《万众一心抗疫情》被
收录到了学校的主题团队课中,好多老师和同学点赞。

·15:15——17:10,收看了BTV“空中课堂”播放的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3节课,
收获满满。

·晚上:第一次尝试通过在线答疑平台提交学习困惑,老师回复真神速;临睡前,
坚持写学习日记,标题是“致敬白衣天使”。

(1)用材料一的史实,说明以下观点。

A.北宋政府重视教育________
B.北宋时期私人办学风气很盛________
C.北宋时期重文轻武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补全表格。

说出上述材料共同反映的主题。

(3)依据材料三,概括英国政府对教育态度的变化。

分析变化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的特点。

结合所学,说明这一特点带来的影响。

(5)依据材料五,说出疫情之下的学习出现的新特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7题;共7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答案:6-1、
考点:
解析:
答案:7-1、
考点:
解析:
二、非选择题 (共2题;共4分)答案:8-1、
答案:8-2、答案:8-3、答案:8-4、答案:8-5、考点:
解析:
答案:9-1、
答案:9-2、答案:9-3、
答案:9-4、答案:9-5、
考点: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