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项1八大妙招巧解选择题第7招图象分析法学案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项八大妙招巧解选择题第招逆向思维法学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项八大妙招巧解选择题第招逆向思维法学案

逆向思维法很多物理过程具有可逆性(如运动的可逆性、光路的可逆性),在沿着正向过程或思维(由前到后或由因到果)分析受阻时,有时“反其道而行之”,沿着逆向过程或思维(由后到前或由果到因)来思考,常常可以化难为易、出奇制胜.[例4] 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可以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某时刻测速仪发出超声波,同时汽车在离测速仪355 m处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测速仪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汽车在离测速仪335 m处恰好停下,已知声速为340 m/s,则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图6A.5 m/s B.10 m/sC.15 m/s D.20 m/s【解析】汽车在这段时间内做的是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我们可以把汽车的运动看作逆向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在连续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可知连续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5 m、15 m,从而可以判断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在离测速仪355 m-15 m=340 m处遇到汽车,即超声波传播1 s就遇到汽车,测速仪从发出超声波信号到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所用时间为2 s,可得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10 m/s.【答案】 B【名师点评】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往往逆向等同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以利用逆向思维法的物理情境还有斜上抛运动,利用最高点的速度特征,将其逆向等同为平抛运动.[尝试应用] 如图7所示,半圆轨道固定在水平面上,一小球(小球可视为质点)从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于B点斜向左上方抛出,到达半圆轨道左端A点正上方某处小球的速度刚好水平,O为半圆轨道圆心,半圆轨道半径为R,O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在A点正上方的水平速度为( )图7A.33gR2B.3gR2C.3gR2D.3gR3A [小球虽说是做斜抛运动,由于到达半圆轨道左端A点正上方某处小球的速度刚好水平,所以逆向看是小球从一半圆轨道左端A点正上方某处开始做平抛运动,运动过程中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于B 点,这样就可以用平抛运动规律求解.因小球运动过程中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于B 点,则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设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θ=tan 30°2=36,因为tan θ=y x =y 32R ,则竖直位移y =3R 4,而v 2y =2gy =32gR ,所以tan 30°=v y v 0,v 0=3gR233=33gR2,故选项A 正确.]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项1巧用10招秒杀选择题第7招图象分析法教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项1巧用10招秒杀选择题第7招图象分析法教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项1巧用10招秒杀选择题第7招图象分析法教案物理图象是将抽象物理问题直观、形象化的最佳工具,能从整体上反映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理量的定性或定量关系,利用图象纵、横坐标的物理意义,以及图线中的“点”“线”“斜率”“截距”和“面积”等方面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利用图象解题不但快速、准确,能避免繁杂的运算,还能解决一些用一般计算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

[例7] 如图所示,有一内壁光滑的闭合椭圆形管道,置于竖直平面内,MN是通过椭圆中心O点的水平线。

已知一小球从M点出发,初速率为v0,沿管道MPN运动,到N点的速率为v1,所需时间为t1;若该小球仍由M点以初速率v0出发,而沿管道MQN运动,到N点的速率为v2,所需时间为t2。

则( )A.v1=v2,t1>t2B.v1<v2,t1>t2C.v1=v2,t1<t2D.v1<v2,t1<v2[解题指导] 由于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小球沿管道MPN运动到N点与沿管道MQN运动到N点的路程相等,则v1=v2。

由于路程相等,而沿管道MPN运动比沿管道MQN运动的平均速率小,如图所示,所以沿管道MPN运动到N点比沿管道MQN运动到N点的时间长,即t1>t2,故选项A正确。

[答案] A妙招点评:在题中出现时间比较问题且又无法计算时往往利用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求解。

画图时一定要抓住初、末态速率关系,利用图线斜率表示加速度定性分析。

7.(2017·全国卷Ⅰ·T21)如图,柔软轻绳ON的一端O固定,其中间某点M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N。

初始时,OM竖直且MN被拉直,OM与MN之间的夹角为α。

现将重物向右上方缓慢拉起,并保持夹角α不变。

在OM由竖直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 )A .MN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 .MN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C .OM 上的张力逐渐增大D .OM 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AD [设重物的质量为m ,绳OM 中的张力为T OM ,绳MN 中的张力为T MN 。

(全国通用)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增分指导一“8大技法”破解选择题小题巧做拿满分课件

(全国通用)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考前增分指导一“8大技法”破解选择题小题巧做拿满分课件
第三页,共34页。
技法1 直接判断法 【技法阐释】 通过观察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根据所学知识 和规律推出结果,直接判断,确定正确的选项。直接判断法 适用于推理过程较简单的题目,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xué sheng)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如考查物理学史的试 题等。
第四页,共34页。
【典例1】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 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做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 是( )
第二十页,共34页。
技法5 对称分析法 【技法阐释】 物理中对称现象比比皆是,对称表现为研究对象在结 构上的对称性、作用上的对称性,物理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对称性, 物理量在分布(fēnbù)上的对称性及作用效果的对称性等。物理解题中 的对称法,就是从对称性的角度去分析物理过程,利用对称性解决物 理问题的方法。
气阻力,则小球(xiǎo qiú)在A点正上方的水平速度
为( )
3 3gR
A.
2
3gR C. 2
3gR B. 2
3gR D. 3
第十八页,共34页。
解析 小球虽说是做斜抛运动,由于到达半圆轨道左端 A 点正上 方某处小球的速度刚好水平,所以逆向看是小球从半圆轨道左端
A 点正上方某处开始做平抛运动,运动过程中恰好与半圆轨道相 切于 B 点。这样就可以用平抛运动规律求解。因小球运动过程中 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于 B 点,则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30°,
第二十五页,共34页。
解析 假设线圈的速度(sùdù)非常小,趋近于零,根据E=BLv,线 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趋近于零,安培力趋近于零,拉力做功趋近 于零,由此可知,速度(sùdù)越大,拉力做功越多,选项A正确; 假设线圈边长L1非常小,趋近于零,根据E=BLv,线圈中产生的 感应电动势趋近于零,拉力做功趋近于零,由此可知,线圈边长L1 越大,拉力做功越多,选项B正确;假设线圈边长L2非常小,趋近 于零,根据功的定义式知W=FL2,拉力做功趋近于零,由此可知, 线圈边长L2越大,拉力做功越多,选项C正确;假设线圈电阻非常 大,趋近于无限大,则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趋近于零,线圈所受 安培力趋近于零,匀速拉线圈的拉力趋近于零,由此可知,线圈电 阻越大,拉力做功越少,选项D错误。 答案 ABC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项八大妙招巧解选择题第招逆向思维法学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项八大妙招巧解选择题第招逆向思维法学案

逆向思维法很多物理过程具有可逆性(如运动的可逆性、光路的可逆性),在沿着正向过程或思维(由前到后或由因到果)分析受阻时,有时“反其道而行之”,沿着逆向过程或思维(由后到前或由果到因)来思考,常常可以化难为易、出奇制胜.[例4] 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可以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某时刻测速仪发出超声波,同时汽车在离测速仪355 m处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测速仪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汽车在离测速仪335 m处恰好停下,已知声速为340 m/s,则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图6A.5 m/s B.10 m/sC.15 m/s D.20 m/s【解析】汽车在这段时间内做的是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我们可以把汽车的运动看作逆向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在连续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可知连续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5 m、15 m,从而可以判断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在离测速仪355 m-15 m=340 m处遇到汽车,即超声波传播1 s就遇到汽车,测速仪从发出超声波信号到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所用时间为2 s,可得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10 m/s.【答案】 B【名师点评】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往往逆向等同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以利用逆向思维法的物理情境还有斜上抛运动,利用最高点的速度特征,将其逆向等同为平抛运动.[尝试应用] 如图7所示,半圆轨道固定在水平面上,一小球(小球可视为质点)从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于B点斜向左上方抛出,到达半圆轨道左端A点正上方某处小球的速度刚好水平,O为半圆轨道圆心,半圆轨道半径为R,O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在A点正上方的水平速度为( )图7A.33gR2B.3gR2C.3gR2D.3gR3A [小球虽说是做斜抛运动,由于到达半圆轨道左端A点正上方某处小球的速度刚好水平,所以逆向看是小球从一半圆轨道左端A点正上方某处开始做平抛运动,运动过程中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于B 点,这样就可以用平抛运动规律求解.因小球运动过程中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于B 点,则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设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θ=tan 30°2=36,因为tan θ=y x =y 32R ,则竖直位移y =3R 4,而v 2y =2gy =32gR ,所以tan 30°=v y v 0,v 0=3gR233=33gR2,故选项A 正确.]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项八大妙招巧解选择题第招对称思维法学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项八大妙招巧解选择题第招对称思维法学案

对称思维法对称情况存在于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中,应用这种对称性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快速解题.[例5] 如图8所示,带电荷量为-q的均匀带电半球壳的半径为R,CD为通过半球顶点C与球心O的轴线,P、Q为CD轴上在O点两侧离O点距离相等的两点,如果是均匀带电球壳,其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电势都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8A.P、Q两点的电势、电场强度均相同B.P、Q两点的电势不同,电场强度相同C.P、Q两点的电势相同、电场强度等大反向D.在Q点由静止释放一带负电的微粒(重力不计),微粒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解析】半球壳带负电,因此在CD上电场线沿DC方向向上,所以P点电势一定低于Q点电势,A、C错误;若在O点的下方再放置一同样的半球壳组成一完整的球壳,则P、Q两点的电场强度均为零,即上、下半球壳在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对称性可知上半球壳在P点与在Q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B正确;在Q点由静止释放一带负电微粒,微粒一定做变加速运动,D错误.【答案】 B【名师点评】非点电荷电场的电场强度一般可用微元法求解(很烦琐),在高中阶段,非点电荷的电场往往具有对称的特点,所以常常用对称法结合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求解.[尝试应用] (多选)如图9所示,在两个等量正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取A、B、C、D四点,A、D两点与B、C两点均关于O点对称.A、B、C、D四点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E A、E B、E C、E D,电势分别为φA、φB、φC、φ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19624189】图9A.E A=E D,φA>φBB.一定有E A>E B、φB>φAC.一定有φA=φD、φB=φCD.可能有E D>E C,一定有φB>φDCD [由对称性可知,A、D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两个等量正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的O点,电场强度为零;在无穷远处,电场强度为零.可见从O点沿中垂线向两端,电场强度一定先增大后减小,一定存在电场强度最大的点P,从O到P,电场强度逐渐增大;从P到无穷远处,电场强度逐渐减小.由于题中没有给出A、B(或C、D)到O点的距离,不能判断A、B(或C、D)两点哪点电场强度大,可能有E A>E B,E D>E C.根据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可知,φB>φA,根据对称性,一定有φA=φD、φB=φC,选项C、D正确,A、B错误.]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项八大妙招巧解选择题第招等效转换法学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项八大妙招巧解选择题第招等效转换法学案

等效转换法等效转换法是指在用常规思维方法无法求解那些有新颖情境的物理问题时,灵活地转换研究对象或采用等效转换法将陌生的情境转换成我们熟悉的情境,进而快速求解的方法.等效转换法在高中物理中是很常用的解题方法,常常有物理模型等效转换、参照系等效转换、研究对象等效转换、物理过程等效转换、受力情况等效转换等.[例6] 如图10所示,一只杯子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将一块薄纸板盖在杯口上并在纸板上放一枚鸡蛋,现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快速抽出,鸡蛋(水平移动距离很小,几乎看不到)落入杯中,这就是惯性演示实验.已知鸡蛋(可视为质点)中心离纸板左端的距离为d,鸡蛋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和2m,所有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若鸡蛋移动的距离不超过d10就能保证实验成功,则所需拉力的最小值为( )图10A.3μmg B.6μmgC.12μmg D.15μmg【解析】本题物理情境较新,但仔细分析发现鸡蛋和纸板的运动可转换为经典的滑块—滑板模型,所以对鸡蛋有d10=12a1t2,μmg=ma1,对纸板有d+d10=12a2t2、F min-3μmg-μmg=ma2,联立解得F min=15μmg,D对.【答案】 D【名师点评】对于物理过程与我们熟悉的物理模型相似的题目,可尝试使用转换分析法,如本题中将鸡蛋和纸板转换为滑块—滑板模型即可快速求解.[尝试应用] 如图11所示,间距为L的两根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每根导轨单位长度的电阻为r0,导轨的端点P、Q间用电阻不计的导线相连,垂直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 均匀变化(B=kt),一电阻也不计的金属杆可在导轨上无摩擦滑动且在滑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导轨垂直,在t=0时刻,金属杆紧靠在P、Q端,在外力作用下,杆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t 时刻金属杆所受安培力为( )【导学号:19624190】图11A.k 2L 22r 0t B.k 2L 2r 0t C.3k 2L 22r 0t D.2k 2L 2r 0t C [初看本题不陌生,但细看与我们平时所做试题有区别,既有棒切割又有磁场变化,为此可实现模型转换,转换为磁场不变的单棒切割磁感线与面积不变的磁场变化的叠加,为此令金属杆的加速度为a ,经时间t ,金属杆与初始位置的距离为x =12at 2,此时杆的速度v =at ,所以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E =BLv +ΔB ΔtS =ktLv +kLx ,而回路的总电阻R =2xr 0,所以金属杆所受安培力为F =BIL =BL E R =3k 2L22r 0t ,C 正确.]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项八大妙招巧解选择题第招图象分析法学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项八大妙招巧解选择题第招图象分析法学案

图象分析法物理图象是将抽象物理问题直观化、形象化的最佳工具,能从整体上反映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理量的定性或定量关系,利用图象解题时一定要从图象纵、横坐标的物理意义以及图线中的“点”“线”“斜率”“截距”和“面积”等诸多方面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利用图象解题不但快速、准确,能避免繁杂的运算,还能解决一些用一般计算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例7] 每隔0.2 s从同一高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初速度大小为6 m/s的小球,设小球在空中不相碰.g 取10 m/s2,则在抛出点以上能和第3个小球所在高度相同的小球个数为( )A.6 B.7C.8 D.9【解析】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的整个过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公式有h=v0t-12gt2,可知小球位移—时间图象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所用时间t=1.2 s,每隔0.2 s抛出一个小球,故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图线的交点表示两小球位移相等,可数得在抛出点以上能和第3个小球所在高度相同的小球个数为7,故选项B正确.【答案】 B【名师点评】v­t图象隐含信息较多,我们经常借助v­t图象解决有关运动学或动力学问题,而忽视对x­t图象的利用,实际上x­t图象在解决相遇问题时有其独特的作用,解题时要会灵活运用各种图象.[尝试应用] 如图12甲所示,两平行正对的金属板A、B间加有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一重力可忽略不计的带正电粒子被固定在两板的正中间P处.若在t0时刻释放该粒子,粒子会时而向A板运动,时而向B板运动,并最终打在A板上.则t0可能属于的时间段是( )【导学号:19624191】图12A.0<t0<T4B.T2<t0<3T4C.3T 4<t 0<T D .T <t 0<9T 8B [以向B 板运动为正方向,分别作出从0、T 4、T 2时刻释放的粒子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象可看出,若0<t 0<T 4或3T 4<t 0<T 或T <t 0<9T 8,粒子在一个周期内正向位移大,即最终打到B 板;若T2<t 0<3T4,粒子在一个周期内负向位移大,最终打到A 板,故B 正确.]2019-2020学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所示,绝缘水平地面上固定一个光滑绝缘斜面,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一根轻质绝缘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系有一个带电小球A ,细线与斜面平行,且小球A 正好静止在斜面中点.在小球A 的正下方地面处固定放置一带电小球B ,两球相距为d .已知两球的质量均为m 、电荷量均为+q ,静电力常量为k ,重力加速度为g ,两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两球之间的库仑力F=kB .当时,斜面对小球A 的支持力为C .当时,细线上拉力为0D .将小球B 移到斜面底面左端C 点,当时,斜面对小球A 的支持力为02.以开发核聚变能源为目的,被誉为“人造太阳”的中国环流器二号M (HL--2M )装置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备受关注。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考前增分指导一“8大技法”破解选择题小题巧做拿满分课件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考前增分指导一“8大技法”破解选择题小题巧做拿满分课件

【点评】 物理学史是考试内容之一,熟记牛顿、伽 利略、卡文迪许、库仑、法拉第等物理学家的成就, 直接作出判断。
技法2 筛选排除法 【技法阐释】 筛选排除法就是通过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对物理 过程的分析或计算,将明显错误或不合理的选项一一排除的方法。 筛选排除法主要适用于选项中有相互矛盾、相互排斥或有完全肯 定、完全否定的说法的选择题。
图1
解析 金属框进入磁场的过程中,穿过金属框的磁通量增加,由楞 次定律可知此过程中感应电流为逆时针方向,而此过程金属框切割 磁感线的有效长度 l=2x·tan 30°均匀增加,完全进入磁场后,穿过 金属框的磁通量不变,回路中无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排除 A 选 项;0~L 位移内,因金属框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 F 外=F 安=BIl =B2Rl2v=4BR2x2vtan2 30°,即外力随位移的增大而非线性增大,排除 C 选项;0~L 位移内,外力的功率 P=F 外 v=4B2Rx2v2tan2 30°,即 外力的功率随位移的增大而非线性增大,排除 D 选项;所以 B 选 项正确。 答案 B
设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θ,则 tan θ=tan230°= 63,因为 tan θ
=xy=3y ,则竖直位移 y= 43R,而 v2y=2gy= 23gR,所以 tan 30° 2R
=vv0y,v0= 答案 A
3gR 2= 3 3
3 23gR,故选项 A 正确。
【点评】 对斜上抛运动,若到达最高点的速度为水平,则 逆向等同为平抛运动。再者,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要求 某一个物理量,如果采用正向思维的方法,按匀减速直线 运动的公式来计算,虽能求出结果,但费时较多,对于提 高运算速度是不利的。但若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将它看 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来解,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项八大妙招巧解选择题第招等效转换法学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项八大妙招巧解选择题第招等效转换法学案

等效转换法等效转换法是指在用常规思维方法无法求解那些有新颖情境的物理问题时,灵活地转换研究对象或采用等效转换法将陌生的情境转换成我们熟悉的情境,进而快速求解的方法.等效转换法在高中物理中是很常用的解题方法,常常有物理模型等效转换、参照系等效转换、研究对象等效转换、物理过程等效转换、受力情况等效转换等.[例6] 如图10所示,一只杯子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将一块薄纸板盖在杯口上并在纸板上放一枚鸡蛋,现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快速抽出,鸡蛋(水平移动距离很小,几乎看不到)落入杯中,这就是惯性演示实验.已知鸡蛋(可视为质点)中心离纸板左端的距离为d,鸡蛋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和2m,所有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若鸡蛋移动的距离不超过d10就能保证实验成功,则所需拉力的最小值为( )图10A.3μmg B.6μmgC.12μmg D.15μmg【解析】本题物理情境较新,但仔细分析发现鸡蛋和纸板的运动可转换为经典的滑块—滑板模型,所以对鸡蛋有d10=12a1t2,μmg=ma1,对纸板有d+d10=12a2t2、F min-3μmg-μmg=ma2,联立解得F min=15μmg,D对.【答案】 D【名师点评】对于物理过程与我们熟悉的物理模型相似的题目,可尝试使用转换分析法,如本题中将鸡蛋和纸板转换为滑块—滑板模型即可快速求解.[尝试应用] 如图11所示,间距为L的两根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每根导轨单位长度的电阻为r0,导轨的端点P、Q间用电阻不计的导线相连,垂直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 均匀变化(B=kt),一电阻也不计的金属杆可在导轨上无摩擦滑动且在滑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导轨垂直,在t=0时刻,金属杆紧靠在P、Q端,在外力作用下,杆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t 时刻金属杆所受安培力为( )【导学号:19624190】图11A.k 2L 22r 0t B.k 2L 2r 0t C.3k 2L 22r 0t D.2k 2L 2r 0t C [初看本题不陌生,但细看与我们平时所做试题有区别,既有棒切割又有磁场变化,为此可实现模型转换,转换为磁场不变的单棒切割磁感线与面积不变的磁场变化的叠加,为此令金属杆的加速度为a ,经时间t ,金属杆与初始位置的距离为x =12at 2,此时杆的速度v =at ,所以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E =BLv +ΔB ΔtS =ktLv +kLx ,而回路的总电阻R =2xr 0,所以金属杆所受安培力为F =BIL =BL E R =3k 2L22r 0t ,C 正确.]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突破一“8个妙招”巧解单选题学案

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突破一“8个妙招”巧解单选题学案

题型突破一 “8个妙招”巧解单选题选择题在高考中属于保分题目,只有“选择题多拿分,高考才能得高分”,在平时的训练中,针对选择题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练准度:高考中遗憾的不是难题做不出来,而是简单题和中档题做错,平时会做的题目没做对,平时训练一定要重视选择题的正确率.二是练速度:提高选择题的答题速度,能为攻克后面的解答题赢得充足时间.解答选择题时除了掌握直接判断和定量计算等常规方法外,还要学会一些非常规巧解妙招,针对题目特性“不择手段”,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妙招1 比较排除法通过分析、推理和计算,将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一一排除,最终留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如果选项是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可通过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如果选项中有相互矛盾或者是相互排斥的选项,则两个选项中只可能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当然,也可能两者都错.典例1 如图所示,宽度均为d 且足够长的两相邻条形区域内,分别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总电阻为R 、边长为433d 的等边三角形金属框的AB 边与磁场边界平行,金属框从图示位置沿垂直于AB 边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取逆时针方向电流为正,从金属框C 端刚进入磁场开始计时,下列关于框中产生的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A )【解析】 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电荷量,其中第一象限面积取正,第四象限面积取负.金属框从进入到穿出磁场,通过金属框的电荷量q =It =E Rt =Φt -Φ0R=0,故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也应该为零,B 、C 选项显然不符合.金属框在最后离开磁场过程中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越来越大,故产生的感应电流也越来越大,排除D .【名师点评】 运用排除法解题时,对于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判断,可通过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对于相互矛盾或者相互排斥的选项,则最多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要学会从不同方面判断或从不同角度思考与推敲.〔链接高考1〕(全国高考)纸面内两个半径均为R 的圆相切于O 点,两圆形区域内分别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随时间变化.一长为2R 的导体杆OA 绕过O 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顺时针匀速旋转,角速度为ω.t =0时,OA 恰好位于两圆的公切线上,如图甲所示.若选取从O 指向A 的电动势为正,下列描述导体杆中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C )甲乙【解析】 应用右手定则可以判断开始阶段电动势方向沿O 指向A 方向,电动势为正,可排除D 选项;导体杆转动产生的电动势可用公式E =12Bl 2ω计算,但导体杆切割磁感线的长度l =2R sin ωt ,不恒定,也不均匀变化,故A 、B 均不正确,正确选项为C .妙招2 特殊值代入法有些选择题选项的代数表达式比较复杂,需经过比较烦琐的公式推导过程,此时可在不违背题意的前提下选择一些能直接反映已知量和未知量数量关系的特殊值,代入有关算式进行推算,依据结果对选项进行判断.典例2 如图所示,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 的作用,F 平行于斜面向上.若要使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 的取值应有一定的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 1和F 2(F 1和F 2的方向均沿斜面向上).由此可求出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C )A .F 12B .2F 2C .F 1-F 22D .F 1+F 22【解析】 取F 1=F 2≠0,则斜面光滑,最大静摩擦力等于零,代入后只有C 满足.【名师点评】 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将抽象、复杂的一般性问题的推导、计算转化成具体的、简单的特殊值问题来处理,以达到迅速、准确解题的目的.〔链接高考2〕(全国高考)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 、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一矿井深度为d .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A )A .1-d RB .1+d RC .⎝⎛⎭⎫R -d R 2D .⎝⎛⎭⎫R R -d 2 【解析】 取特殊情况,当d =R 时,重力加速度之比应该为零,排除B 、D ;取d =R 2,根据黄金代换式GM =gR 2得g ∝M R 2,重力加速度之比不等于14(因为质量M 不一样),排除C .答案为A .妙招3 极限思维法将某些物理量的数值推向极值(如:设定摩擦因数趋近零或无穷大、电源内阻趋近零或无穷大、物体的质量趋近零或无穷大等),并根据一些显而易见的结果、结论或熟悉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的一种方法.典例3 (2019·陕西西安模拟)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有理想边界,用力将矩形线圈从有边界的磁场中匀速拉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速度越大,拉力做功越多B.线圈边长L1越大,拉力做功越多C.线圈边长L2越大,拉力做功越多D.线圈电阻越大,拉力做功越多【解析】假设线圈的速度非常小,趋近于零,根据E=BL v知,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趋近于零,安培力趋近于零,拉力做功趋近于零,由此可知,速度越大,拉力做功越多,选项A正确;假设线圈边长L1非常小,趋近于零,根据E=BL v知,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趋近于零,拉力做功趋近于零,由此可知,线圈边长L1越大,拉力做功越多,选项B正确;假设线圈边长L2非常小,趋近于零,根据功的定义式知W=FL2,拉力做功趋近于零,由此可知,线圈边长L2越大,拉力做功越多,选项C正确;假设线圈电阻非常大,趋近于无限大,则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趋近于零,线圈所受安培力趋近于零,匀速拉线圈的拉力趋近于零,由此可知,线圈电阻越大,拉力做功越少,选项D错误.【名师点评】有的问题可能不容易直接求解,但是将题中的某些物理量的数值推向极限时,就可能会对这些问题的选项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链接高考3〕(福建高考)如图所示,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后,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m1和m2的物体A 和B.若滑轮有一定大小,质量为m且分布均匀,滑轮转动时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设细绳对A的拉力大小为T1,已知下列四个关于T1的表达式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正确的表达式是(C)A.T1=(m+2m2)m1gm+2(m1+m2)B.T1=(m+2m1)m1gm+4(m1+m2)C.T1=(m+4m2)m1gm+2(m1+m2)D.T1=(m+4m1)m2gm+4(m1+m2)【解析】设滑轮的质量为零,即看成轻滑轮,若物体B的质量较大,由整体法可得加速度a =m 2-m 1m 1+m 2g ,隔离物体A ,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T 1=2m 1m 2m 1+m 2g .应用“极限推理法”,将m =0代入四个选项分别对照,可得选项C 是正确的.妙招4 逆向思维法很多物理过程具有可逆性(如运动的可逆性、光路的可逆性),在沿着正向过程或思维(由前到后或由因到果)分析受阻时,有时可“反其道而行之”,沿着逆向过程或思维(由后到前或由果到因)来思考,常常可以化难为易、出奇制胜.典例4 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可以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某时刻测速仪发出超声波,同时汽车在离测速仪355 m 处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测速仪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汽车在离测速仪335 m 处恰好停下,已知声速为340 m/s ,则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B )A .5 m/sB .10 m/sC .15 m/sD .20 m/s【解析】 汽车在这段时间内做的是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我们可以把汽车的运动看作逆向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在连续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可知连续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5 m 、15 m ,从而可以判断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在离测速仪355 m -15 m =340 m 处遇到汽车,即超声波传播1 s 就遇到汽车,测速仪从发出超声波信号到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所用时间为2 s ,可得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10 m/s.【名师点评】 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往往逆向等同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以利用逆向思维法的物理情境还有斜上抛运动,利用最高点的速度特征,将其逆向等同为平抛运动.〔链接高考4〕(浙江高考)如图所示,半圆轨道固定在水平面上,一小球(小球可视为质点)从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的B 点斜向左上方抛出,到达半圆轨道左端A 点正上方某处小球的速度刚好水平,O 为半圆轨道圆心,半圆轨道半径为R ,OB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在A 点正上方的水平速度为( A )A .33gR 2 B .3gR 2 C .3gR 2 D .3gR 3【解析】 小球虽然是做斜抛运动,由于到达半圆轨道左端A 点正上方某处小球的速度刚好水平,所以逆向看是小球从一半圆轨道左端A 点正上方某处开始做平抛运动,运动过程中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于B 点,这样就可以用平抛运动规律求解.因小球运动过程中恰好与半圆轨道相切于B 点,则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设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θ=tan 30°2=36,因为tan θ=y x =y 32R ,则竖直位移y =3R 4,而v 2y =2gy =32gR ,所以tan30°=v y v 0,v 0=3gR233=33gR 2,故选项A 正确. 妙招5 对称思维法对称情况存在于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中,应用这种对称性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快速解题.典例5 如图所示,带电荷量为-q 的均匀带电半球壳的半径为R ,CD 为通过半球顶点C 与球心O 的轴线,P 、Q 为CD 轴上在O 点两侧离O 点距离相等的两点,如果是均匀带电球壳,其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电势都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A .P 、Q 两点的电势、电场强度均相同B .P 、Q 两点的电势不同,电场强度相同C .P 、Q 两点的电势相同、电场强度等大反向D .在Q 点由静止释放一带负电的微粒(重力不计),微粒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解析】 半球壳带负电,因此在CD 上电场线沿DC 方向向上,所以P 点电势一定低于Q 点电势,A 、C 错误;若在O 点的下方再放置一同样的半球壳组成一完整的球壳,则P 、Q 两点的电场强度均为零,即上、下半球壳在P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对称性可知上半球壳在P 点与在Q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B 正确;在Q 点由静止释放一带负电微粒,微粒一定做变加速运动,D 错误.【名师点评】 非点电荷电场的电场强度一般可用微元法求解,很烦琐,在高中阶段,非点电荷的电场往往具有对称的特点,所以常常用对称法结合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求解.〔链接高考5〕(全国高考改编)如图所示,在两个等量正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取A 、B 、C 、D 四点,A 、D 两点与B 、C 两点均关于O 点对称.A 、B 、C 、D 四点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E A 、E B 、E C 、E D ,电势分别为φA 、φB 、φC 、φD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E A=E D,φA>φBB.一定有E A>E B、φB>φAC.一定有φA=φD、φB=φCD.可能有E D=E C,一定有φB>φD【解析】由对称性可知,A、D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两个等量正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的O点,电场强度为零,在无穷远处,电场强度为零,可见从O点沿中垂线向无穷远处,电场强度一定先增大后减小,一定存在电场强度最大的点P,从O到P,电场强度逐渐增大;从P到无穷远处,电场强度逐渐减小.由于题中没有给出A、B(或C、D)到O 点的距离,不能判断A、B(或C、D)两点哪点电场强度大,可能有E A>E B,E D>E C.根据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可知,φB>φA,根据对称性,一定有φA=φD、φB=φC,选项C正确,A、B、D错误.妙招6等效转换法等效转换法是指在用常规思维方法无法求解那些有新颖情境的物理问题时,灵活地转换研究对象或采用等效转换法将陌生的情境转换成我们熟悉的情境,进而快速求解的方法.等效转换法在高中物理中是很常用的解题方法,常常有物理模型等效转换、参照系等效转换、研究对象等效转换、物理过程等效转换、受力情况等效转换等.典例6 如图所示,一只杯子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将一块薄纸板盖在杯口上并在纸板上放一枚鸡蛋,现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快速抽出,鸡蛋(水平移动距离很小,几乎看不到)落入杯中,这就是惯性演示实验.已知鸡蛋(可视为质点)中心离纸板左端的距离为d,鸡蛋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和2m,所有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若鸡蛋移动的距离不超过d10就能保证实验成功,则所需拉力的最小值为(D)A.3μmg B.6μmgC.12μmg D.26μmg【解析】本题物理情境较新,但仔细分析发现鸡蛋和纸板的运动可转换为经典的滑块—滑板模型,所以对鸡蛋有d10=12a1t2,μmg=ma1,对纸板有d+d10=12a2t2、F min-3μmg-μmg=2ma2,联立解得F min=26μm g,D对.【名师点评】对于物理过程与我们熟悉的物理模型相似的题目,可尝试使用转换分析法,如本题中将鸡蛋和纸板转换为滑块—滑板模型即可快速求解.〔链接高考6〕(江苏高考真题)如图所示,间距为L 的两根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每根导轨单位长度的电阻为r 0,导轨的端点P 、Q 间用电阻不计的导线相连,垂直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t 均匀变化(B =kt ),一电阻也不计的金属杆可在导轨上无摩擦滑动且在滑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导轨垂直.在t =0时刻,金属杆紧靠在P 、Q 端,在外力作用下,杆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t 时刻金属杆所受安培力为( C )A .k 2L 22r 0t B .k 2L 2r 0t C .3k 2L 22r 0t D .2k 2L 2r 0t 【解析】 初看本题不陌生,但细看与我们平时所做试题又有区别,本题既有棒切割又有磁场变化,为此可实现模型转换,转换为磁场不变的单棒切割磁感线与面积不变的磁场变化的叠加,为此令金属杆的加速度为a ,经时间t ,金属杆与初始位置的距离为x =12at 2,此时杆的速度v =at ,所以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E =BL v +ΔB ΔtS =ktL v +kLx ,而回路的总电阻R =2xr 0,所以金属杆所受安培力为F =BIL =BL E R =3k 2L 22r 0t ,C 正确. 妙招7 图像分析法物理图像是将抽象物理问题直观化、形象化的最佳工具,能从整体上反映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理量的定性或定量关系,利用图像解题时一定要从图像纵、横坐标的物理意义以及图线中的“点”“线”“斜率”“截距”和“面积”等诸多方面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利用图像解题不但快速、准确,能避免繁杂的运算,还能解决一些用一般计算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典例7 每隔0.2 s 从同一高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初速度大小为6 m/s 的小球,设小球在空中不相碰.g 取10 m/s 2,则在抛出点以上能和第3个小球所在高度相同的小球个数为( B )A .6B .7C .8D .9【解析】 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的整个过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公式有h =v 0t -12gt 2,可知小球位移—时间图像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所用时间t =1.2 s ,每隔0.2 s 抛出一个小球,故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图线的交点表示两小球位移相等,可数得在抛出点以上能和第3个小球所在高度相同的小球个数为7,故选项B 正确.【名师点评】 v -t 图像隐含信息较多,我们经常借助v -t 图像解决有关运动学或动力学问题,而忽视对x -t 图像的利用,实际上x -t 图像在解决相遇问题时有其独特的作用,解题时要会灵活运用各种图像.〔链接高考7〕(安徽高考真题)如图甲所示,两平行正对的金属板A 、B 间加有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一重力可忽略不计的带正电粒子被固定在两板的正中间P 处.若在t 0时刻释放该粒子,粒子会时而向A 板运动,时而向B 板运动,并最终打在A 板上.则t 0可能属于的时间段是( B )A .0<t 0<T 4B .T 2<t 0<3T 4C .3T 4<t 0<TD .T <t 0<9T 8【解析】 以向B 板运动为正方向,分别作出从0、T 4、T 2时刻释放的粒子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由图像可看出,若0<t 0<T 4或3T 4<t 0<T 或T <t 0<9T 8,粒子在一个周期内正向位移大,即最终打到B 板;若T 2<t 0<3T 4,粒子在一个周期内负向位移大,最终打到A 板,故B 正确.妙招8 类比分析法将两个(或两类)研究对象进行对比,根据它们在某些方面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一步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解决一些物理情境新颖的题目时可以尝试使用这种方法.典例8 两质量均为M 的球形均匀星体,其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为MN ,O 为两星体连线的中点,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小物体从O 点沿着OM 方向运动,则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C )A .一直增大B .一直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解析】 由于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的相似性,故可以将该题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类比,即将两个星体类比于等量同种电荷,而小物体类比于异种电荷.由此易得C 选项正确.【名师点评】 本题的突破口是将两个星体间的万有引力类比于等量同种电荷间的库仑力.〔链接高考8〕(全国高考改编)如图所示,一带负电的油滴在匀强电场中运动,其轨迹在竖直平面(纸面)内,且关于过轨迹最低点P的竖直线对称.忽略空气阻力.由此可知(A) A.Q点的电势比P点高B.油滴在Q点的动能比它在P点的小C.油滴在Q点的电势能比它在P点的大D.油滴在Q点的加速度大小比它在P点的小【解析】带负电的油滴在匀强电场中运动,其轨迹在竖直平面(纸面)内,且关于过轨迹最低点P的竖直线对称,这与斜抛运动相似,故可以判断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可知电场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油滴带负电,所以匀强电场的方向竖直向下,故Q点的电势比P点高,油滴在Q点的电势能比在P点的小,在Q点的动能比在P点的大,A正确,B、C错误.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力是恒力,重力也是恒力,所以合力是恒力,油滴的加速度恒定,故D错误.。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题型技巧方法篇1选择题技巧方法ppt课件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题型技巧方法篇1选择题技巧方法ppt课件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二、补笔记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2023/10/2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023/10/21
thank
you!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一、释疑难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第二部分
— 选择题技巧方法
题型技巧方法篇
第二部分
题型技巧方法篇
编后语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钟是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项八大妙招巧解选择题第招等效转换法学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项八大妙招巧解选择题第招等效转换法学案

等效转换法等效转换法是指在用常规思维方法无法求解那些有新颖情境的物理问题时,灵活地转换研究对象或采用等效转换法将陌生的情境转换成我们熟悉的情境,进而快速求解的方法.等效转换法在高中物理中是很常用的解题方法,常常有物理模型等效转换、参照系等效转换、研究对象等效转换、物理过程等效转换、受力情况等效转换等.[例6] 如图10所示,一只杯子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将一块薄纸板盖在杯口上并在纸板上放一枚鸡蛋,现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快速抽出,鸡蛋(水平移动距离很小,几乎看不到)落入杯中,这就是惯性演示实验.已知鸡蛋(可视为质点)中心离纸板左端的距离为d,鸡蛋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和2m,所有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若鸡蛋移动的距离不超过d10就能保证实验成功,则所需拉力的最小值为( )图10A.3μmg B.6μmgC.12μmg D.15μmg【解析】本题物理情境较新,但仔细分析发现鸡蛋和纸板的运动可转换为经典的滑块—滑板模型,所以对鸡蛋有d10=12a1t2,μmg=ma1,对纸板有d+d10=12a2t2、F min-3μmg-μmg=ma2,联立解得F min=15μmg,D对.【答案】 D【名师点评】对于物理过程与我们熟悉的物理模型相似的题目,可尝试使用转换分析法,如本题中将鸡蛋和纸板转换为滑块—滑板模型即可快速求解.[尝试应用] 如图11所示,间距为L的两根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每根导轨单位长度的电阻为r0,导轨的端点P、Q间用电阻不计的导线相连,垂直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 均匀变化(B=kt),一电阻也不计的金属杆可在导轨上无摩擦滑动且在滑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导轨垂直,在t=0时刻,金属杆紧靠在P、Q端,在外力作用下,杆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t 时刻金属杆所受安培力为( )【导学号:19624190】图11A.k 2L 22r 0t B.k 2L 2r 0t C.3k 2L 22r 0t D.2k 2L 2r 0t C [初看本题不陌生,但细看与我们平时所做试题有区别,既有棒切割又有磁场变化,为此可实现模型转换,转换为磁场不变的单棒切割磁感线与面积不变的磁场变化的叠加,为此令金属杆的加速度为a ,经时间t ,金属杆与初始位置的距离为x =12at 2,此时杆的速度v =at ,所以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E =BLv +ΔB ΔtS =ktLv +kLx ,而回路的总电阻R =2xr 0,所以金属杆所受安培力为F =BIL =BL E R =3k 2L22r 0t ,C 正确.]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项八大妙招巧解选择题第招对称思维法学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项八大妙招巧解选择题第招对称思维法学案

对称思维法对称情况存在于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中,应用这种对称性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快速解题.[例5] 如图8所示,带电荷量为-q的均匀带电半球壳的半径为R,CD为通过半球顶点C与球心O的轴线,P、Q为CD轴上在O点两侧离O点距离相等的两点,如果是均匀带电球壳,其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电势都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8A.P、Q两点的电势、电场强度均相同B.P、Q两点的电势不同,电场强度相同C.P、Q两点的电势相同、电场强度等大反向D.在Q点由静止释放一带负电的微粒(重力不计),微粒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解析】半球壳带负电,因此在CD上电场线沿DC方向向上,所以P点电势一定低于Q点电势,A、C错误;若在O点的下方再放置一同样的半球壳组成一完整的球壳,则P、Q两点的电场强度均为零,即上、下半球壳在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对称性可知上半球壳在P点与在Q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B正确;在Q点由静止释放一带负电微粒,微粒一定做变加速运动,D错误.【答案】 B【名师点评】非点电荷电场的电场强度一般可用微元法求解(很烦琐),在高中阶段,非点电荷的电场往往具有对称的特点,所以常常用对称法结合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求解.[尝试应用] (多选)如图9所示,在两个等量正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取A、B、C、D四点,A、D两点与B、C两点均关于O点对称.A、B、C、D四点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E A、E B、E C、E D,电势分别为φA、φB、φC、φ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19624189】图9A.E A=E D,φA>φBB.一定有E A>E B、φB>φAC.一定有φA=φD、φB=φCD.可能有E D>E C,一定有φB>φDCD [由对称性可知,A、D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两个等量正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的O点,电场强度为零;在无穷远处,电场强度为零.可见从O点沿中垂线向两端,电场强度一定先增大后减小,一定存在电场强度最大的点P,从O到P,电场强度逐渐增大;从P到无穷远处,电场强度逐渐减小.由于题中没有给出A、B(或C、D)到O点的距离,不能判断A、B(或C、D)两点哪点电场强度大,可能有E A>E B,E D>E C.根据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可知,φB>φA,根据对称性,一定有φA=φD、φB=φC,选项C、D正确,A、B错误.]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题型技巧方法篇1选择题技巧方法学案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题型技巧方法篇1选择题技巧方法学案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题型技巧方法篇1选择题技巧方法学案高考物理部分的选择题要紧考查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的认识、明白得和应用,题目信息量大、知识覆盖面广、干扰性强、考查方式灵活,能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但难度可不能太大,属于保分题目.只有“选择题多拿分,高考才能得高分”,在平常的训练中,针对选择题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练准确度:高考中遗憾的不是难题做不出来,而是简单题和中档题做错;平常会做的题目没做对,平常训练一定要重视选择题的正确率.二是练速度:提高选择题的答题速度,能为攻克后面的非选择题赢得充足时刻.解答选择题时除了把握直截了当判定和定量运算常规方法外,还要学会一些专门规巧解妙招,针对题目特点“不择手段”,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技巧1 直截了当判定法[技巧阐释] 直截了当判定法适用于推理过程比较简单的题目,通过观看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依照所学知识和规律推出结果,直截了当判定,确定正确的选项.【典例1】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下列对氢原子在能级跃迁过程中辐射或吸取光子的特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能够吸取能量为14 eV的光子使电子电离B.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能辐射出4种不同频率的光子C.一群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吸取能量为2 eV 的光子能够跃迁到n=3能级D.用能量为10.3 eV的光子照耀,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解析] 基态氢原子的能量为-13.6 eV,吸取能量为14 eV 的光子能够发生电离,故A正确;依照 C23=3知,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能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B错误;n=2和n=3能级间的能量差为1.89 eV,能量为2 eV的光子不能被吸取,故C错误.10.3 eV的能量不等于任意激发态与基态间的能量差,故该光子能量不能被吸取,故D错误.[答案] A【名师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白什么是电离,能级的跃迁满足hν=E m-E n(m>n).注意吸取光子是向高能级跃迁,开释光子是向低能级跃迁,吸取或开释的能量要正好等于能级间的能量差.技巧2 专门赋值法[技巧阐释] 有些选择题依照题干所描述物理现象的一样情形,难以直截了当判定选项的正误,可针对题设条件选择一些能反映已知量与未知量的数量关系的专门值,代入各选项中进行检验,从而得出结论.【典例2】 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块a 以大小为v 的速度向右运动,物块b 以大小为u 的速度向左运动,a 、b 发生弹性正碰.已知a 的质量远小于b 的质量,则碰后物块a 的速度大小是( )A .vB .v +uC .v +2uD .2u -v[解析] 给物块a 的速度v 赋值0,即v =0,物块a 与物块b 发生弹性正碰,碰后两物块一定分离,否则为完全非弹性碰撞,B 项v +u =u ,故排除 B ,碰后两物块不可能发生二次碰撞,A 项v =0,排除 A ;给物块b 的速度u 赋值0,即u =0,物块a 与物块b 发生弹性正碰,物块a 确信反弹,但其速度大小确信是正值,D 项2u -v =-v ,故排除 D.[答案] C【名师点评】 本题若用常规方法解,需要对系统列动量守恒与机械能守恒方程,运算过程及讨论极其复杂,若让题目中所涉及的速度分别取专门值,通过相对简单的分析和运算即可快速进行判定.技巧3 “二级结论”法[技巧阐释] 熟记并巧用一些由差不多规律和差不多公式导出的结论能够使思维过程简化,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典例3】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圆形轨道,圆心为O ,一小球(可视为质点)从轨道上与圆心等高的 A 点以速度v 0向右水平抛出,落在轨道上的 C 点,已知 OC 与 OA 的夹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 ,则小球从 A 运动到 C 的时刻为( )A.2v 0g cot θ2B.v 0g tan θ2C.v 0g cot θ2D.2v 0g tan θ2 [解析] 由几何关系可知,A 、C 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π-θ2,依照平抛运动的规律,小球在 C 处的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值等于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的2倍,即v y v 0=2tan α,v y =gt ,解得t =2v 0g cot θ2,A 正确. [答案] A【名师点评】 使用推论法解题时,必须清晰推论是否适用于题目情境.专门有用的推论有:(1)等时圆规律;(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过现在水平位移的中点;(3)不同质量和电荷量的同种带电粒子由静止相继通过相同的加速电场和偏转电场,轨迹重合;(4)直流电路动态变化时有“串反并同”的规律(电源有内阻);(5)平行通电导线同向相吸,异向相斥;(6)带电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源断开,仅改变极板间的距离不阻碍极板间的电场强度等.技巧4 等效思维法[技巧阐释] 等效思维法确实是要在保持成效或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对复杂的研究对象、背景条件、物理过程进行有目的地分解、重组、变换或替代,使它们转换为我们所熟知的、更简单的理想化模型,从而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典例4】 (多选)如图,一平均金属圆盘绕通过其圆心且与盘面垂直的轴逆时针匀速转动.现施加一垂直穿过圆盘的有界匀强磁场,圆盘开始减速.在圆盘减速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圆盘处于磁场中的部分,靠近圆心处电势高B .所加磁场越强,越易使圆盘停止转动C .若所加磁场反向,圆盘将加速转动D .若所加磁场穿过整个圆盘,圆盘将匀速转动[解析] 将金属圆盘看成由许多金属辐条组成,依照右手定则可知圆盘处于磁场中的部分的感应电流由边缘流向圆心,因此靠近圆心处电势高,因此A 正确;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感应电动势E =BLv ,因此所加磁场越强,产生的电动势越大,电流越大,受到的安培力越大,越易使圆盘停止转动,因此B 正确;若所加磁场反向,只是产生的电流反向,依照楞次定律可知,安培力依旧阻碍圆盘的转动,因此C 错误;若所加磁场穿过整个圆盘,圆盘整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相当于电路断开,可不能产生感应电流,没有安培力的作用,圆盘将匀速转动,因此D 正确.[答案] ABD【名师点评】 金属圆盘一样有两种等效方式,一是能够将金属圆盘等效看做由许多金属辐条组成,然后用切割观点分析;二是可将金属圆盘看做由许多微小的回路组成,然后分析其中一个微小回路中磁通量的变化,从而确定该回路中的电流情形与受力情形.技巧5 作图分析法[技巧阐释] 物理图象能从整体上反映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理量的定性或定量关系,依照题意画出图象,再利用图象分析查找答案,能够幸免繁琐的运算,迅速找出正确选项.【典例5】 每隔0.2 s 从同一高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初速度大小为6 m/s 的小球,设小球在空中不相碰.g 取10 m/s 2,则在抛出点以上能和第3个小球所在高度相同的小球个数为( )A .6B .7C .8D .9 [解析] 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的整个过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依照位移公式有h =v 0t -12gt 2, 可知小球位移-时刻图象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所用时刻t =1.2 s ,每隔0.2 s 抛出一个小球,故位移-时刻图象如图所示,图线的交点表示两小球位移相等,可数得在抛出点以上能和第3个小球所在高度相同的小球个数为7,故选项B 正确.[答案] B【名师点评】 v -t 图象隐含信息较多,我们经常借助v -t 图象解决有关运动学或动力学问题,而忽视对x -t 图象的利用,实际上x -t 图象在解决相遇问题时有其专门的作用,解题时要会灵活运用各种图象.技巧6 逆向思维法[技巧阐释] 逆向思维能够使解答过程变得专门简捷,专门适用于选择题的解答,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逆向思维有过程逆向、时刻反演等.【典例6】 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依照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刻差能够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某时刻测速仪发出超声波,同时汽车在离测速仪355 m 处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测速仪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汽车在离测速仪335 m 处恰好停下,已知声速为340 m/s ,则汽车在这段时刻内的平均速度为( )A .5 m/sB .10 m/sC .15 m/sD .20 m/s[解析] 汽车在这段时刻内做的是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我们能够把汽车的运动看做逆向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在连续相邻相等时刻间隔内的位移之比为1∶3,可知连续相邻相等时刻间隔1 s 内的位移分别为5 m 、15 m ,从而能够判定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在离测速仪355 m - 15 m = 340 m 处遇到汽车,即超声波传播1 s 就遇到汽车,测速仪从发出超声波信号到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所用时刻为2 s ,可得汽车在这段时刻内的平均速度为 10 m/s.[答案] B【名师点评】 关于匀减速直线运动,往往逆向等同为匀加速直线运动.能够利用逆向思维法的物理情境还有斜上抛运动,利用最高点的速度特点,将其逆向等同为平抛运动. 技巧7 整体隔离法[技巧阐释] 关于不要求讨论系统内部物体之间受力情形的问题,首选整体法;假如要考虑系统内部各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则必须使用隔离法.整体法常常和隔离法交替使用,一样采纳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典例7】 水平铁轨上有一列由8节车厢组成的动车组.沿动车组前进的方向,每相邻两节车厢中有一节自带动力的车厢(动车)和一节不带动力的车厢(拖车).该动车组在水平铁轨上匀加速行驶时,每节动车的动力装置均提供大小为 F 的牵引力,每节车厢所受的阻力均为f ,每节车厢的质量均为 m ,则第4节车厢与第5节车厢水平连接装置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 )A .0B .2FC .2(F -f )D .2(F -2f )[解析] 动车组整体受到的牵引力为4F ,阻力为8f ,依照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加速度为 a =4F -8f 8m = F -2f 2m;设第4节车厢与第5节车厢水平连接装置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T ,往常面4节车厢为研究对象,依照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2F - 4f - T = 4ma ,即2F - 4f -T =4m ×F -2f 2m,解得 T = 0,只有选项A 正确. [答案] A【名师点评】 整体法一样适用于连接体问题、叠罗汉式木块问题,适用于不需要求解内力的问题,本题中先将8节车厢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然后再隔离前4节车厢研究. 技巧8 对称分析法[技巧阐释] 当研究对象在结构或相互作用上、物理过程在时刻和空间上以及物理量在分布上具有对称性时,宜采纳对称法解决.常见的对称情形有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点电荷在电场中运动的对称性、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对称性等.【典例8】 如图所示,一边长为 L 的正方体绝缘体上平均分布着电荷量为 Q 的电荷,在垂直于左、右面且过正方体中心 O 的轴线上有 a 、b 、c 三个点,a 和 b 、b 和 O 、O 和 c 间的距离均为 L ,在 a 点处固定一电荷量为 q (q <0) 的点电荷. k 为静电力常量,已知 b 点处的场强为零,则 c 点处场强的大小为( ) A.8kq 9L 2 B .k Q L 2 C .k q L2 D.10kq9L 2 [解析] b 点处的场强为零说明正方体在 b 点的场强与电荷量为 q (q <0) 的点电荷在 b 点的场强等大反向,即E a =E O = k qL2.正方体两侧的电场是对称的,其在c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也为E O ,方向向左,则 c 点处场强的大小为 E = E ′a + E ′O = k q (3L )2 +k q L 2=10kq 9L2. [答案] D【名师点评】 一样来说,非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在中学范畴内不能直截了当求解,但若巧妙地运用对称法和电场的叠加原理,则能使问题顺利得到解决.在高中时期,关于电场、磁场的新颖试题的情境往往有对称的特点,因此常常用对称法结合矢量叠加原理求解. 技巧9 选择排除法[技巧阐释] 排除法要紧适用于选项中有相互矛盾或有完全确信、完全否定的说法的选择题(如电磁感应中图象的识别、某一物理量大小的确定等).【典例9】 如图所示,宽度均为 d 且足够长的两相邻条形区域内,分别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总电阻为 R ,边长为433d 的等边三角形金属框的 AB 边与磁场边界平行,金属框从图示位置沿垂直于 AB 边向右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取逆时针方向电流为正,从金属框 C 端刚进入磁场开始计时,下列关于框中产生的感应电流随时刻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解析] 感应电流随时刻变化的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电荷量,其中第一象限面积取正,第四象限面积取负.金属框从进入到穿出磁场,通过金属框的电荷量q=It=ERt=Φt-Φ0R= 0,故感应电流随时刻变化的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也应该为零,B、C 选项明显不符合.金属框在最后离开磁场过程中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越来越大,故产生的感应电流也越来越大,排除 D.[答案] A【名师点评】本题巧妙地使用面积排除法,这是一样学生想不到的,要学会从不同方面判定或从不同角度摸索与推敲.运用排除法解题时,关于完全确信或完全否定的选项,可通过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关于相互矛盾的选项,最多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技巧10 类比分析法[技巧阐释] 将两个(或两类)研究对象进行对比,依照它们在某些方面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一步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解决一些物理情境新颖的题目时能够尝试使用这种方法.【典例10】 (多选)如图,一带负电的油滴在匀强电场中运动,其轨迹在竖直平面(纸面)内,且关于过轨迹最低点P的竖直线对称,忽略空气阻力.由此可知( )A.Q点的电势比P点高B.油滴在Q点的动能比它在P点的大C.油滴在Q点的电势能比它在P点的大D.油滴在Q点的加速度大小比它在P点的小[解析] 带负电的油滴在匀强电场中运动,其轨迹在竖直平面(纸面)内,且关于过轨迹最低点P的竖直线对称,这与斜拋运动相似,故能够判定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可知电场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油滴带负电,因此匀强电场的方向竖直向下,故Q点的电势比P点高,油滴在Q点的电势能比在P点的小,在Q点的动能比在P点的大,A、B正确,C错误.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力是恒力,重力也是恒力,因此合力是恒力,油滴的加速度恒定,故D错误.[答案] AB【名师点评】本题的突破口是类比重力场中斜拋运动的模型分析带电体的运动.斜拋运动所受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类比可知油滴所受合力方向竖直向上.技巧11 假设判定法[技巧阐释] 利用假设法能够方便地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判定,恰当地运用假设,能够起到化拙为巧、化难为易的成效.物明白得题中的假设,从内容要素来看有参量假设、现象假设和过程假设等,从运用策略来看有极端假设、反面假设和等效假设等.【典例11】如图所示是发电厂通过升压变压器升压进行远距离输电,接近用户端时再通过降压变压器降压给用户供电的示意图.图中变压器均可视为理想变压器,图中电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设发电厂输出的电压一定,两条输电线总电阻用R0表示,滑动变阻器R相当于用户用电器,用电器增加时,相当于R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则当进入用电高峰期时( )A.电压表V1、V2的读数均不变,电流表A2的读数增大,电流表A1的读数减小B.电压表V3、V4的读数均减小,电流表A2的读数增大,电流表A3的读数减小C.电压表V2、V3的读数之差与电流表A2的读数的比值不变D.线路损耗功率不变[解析] 发电厂输出的电压一定,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都不变,故电压表V1、V2的读数均不变,R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时,假设电压表V3不变,则V4的读数也不变,电流表A3的读数增大,可推出电流表A2的读数增大,R0两端的电压增大,又因V2的读数不变,故V3读数变小,则假设不成立.假设电压表V3变大,则V4的读数也变大,电流表A3的读数增大,可推出电流表A2的读数增大,R0两端的电压增大,又因V2的读数不变,故V3读数变小,则假设不成立,故电压表V3读数只能减小,则电流表A2的读数增大,电流表A1、A3的读数增大,故A、B错误.电压表V2、V3的读数之差与电流表A2的读数的比值不变,等于R0的阻值,故C正确.线路上的电流变大,则线路消耗的功率变大,选项D错误.[答案] C【名师点评】此题是远距离输电与电路的动态分析结合的题目,涉及变量较多,答题时可对某一变量进行假设,通过推理反证有些假设不成立,从而分析出正确结果.技巧12 极限思维法[技巧阐释] 在某些变化过程中,若我们采取极限思维的方法,将发生的物理变化过程推向极端,就能把比较隐藏的条件暴露出来,从而迅速得出结论.极限法只有在变量发生单调、连续变化,并存在理论极限时才适用.【典例12】 如图所示,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后,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m 1和m 2的物体A 和B .若滑轮有一定大小,质量为m 且分布平均,滑轮转动时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设细绳对A 的拉力大小为T 1,已知下列四个关于T 1的表达式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依照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一定的分析,判定正确的表达式是( )A .T 1=(m +2m 2)m 1g m +2(m 1+m 2)B .T 1=(m +2m 1)m 1g m +4(m 1+m 2)C .T 1=(m +4m 2)m 1g m +2(m 1+m 2)D .T 1=(m +4m 1)m 2g m +4(m 1+m 2)[解析] 设滑轮的质量为零,即看成轻滑轮,若物体B 的质量较大,由整体法可得加速度a =m 2-m 1m 1+m 2g ,隔离物体A ,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T 1=2m 1m 2m 1+m 2g .应用“极限推理法”,将m =0代入四个选项分别对比,可得选项C 是正确的.[答案] C【名师点评】 题目中滑轮有质量,同学们接触的题目中大部分是轻质滑轮,质量不计,做选择题时不妨将物理量的值推向极限(如本题中将m 推向0),按照常规题型去求解,解得结果后看看哪个选项符合即可.。

高中物理第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思想方法7图象问题的处理技巧

高中物理第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思想方法7图象问题的处理技巧
解法二:子弹受到的阻力对子弹做功时:W=Fx,描 述力的空间的积累效果,根据受力的特点与做功的特点可知 两种情况下阻力对子弹做的功大小是相等的,根据动能定理 可知二者的末速度大小是相等的,即 v1=v2,故 C、D 错误; 设子弹的初速度是 v0,子弹在物块中受到的阻力大小与其 到物块左端的距离成正比,可知若子弹以某一速率从左向右 水平穿透物块时,子弹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大,子弹做加速度 增大的减速运动,所以平均速度: v 1>v1+2 v0;若子弹以相
F0·2t0=F0t0,故 A 错误;0 到 2t0 时间内,木块的加速度 a =Fm0,位移 x1=12a(2t0)2=2Fm0t20,末速度 v=a·2t0=2Fm0t0。2t0

4t0 内的加速度大小
a′

F0 2m

位v·2t0

1 2
a′(2t0)2=3Fm0t02,则 0 到 4t0 时间内,木块的位移大小
16
大二轮·物理(经典版)
[变式 2] (2018·湖南 G10 教育联盟 4 月高三联考)(多选) 如图甲所示,在绝缘水平面上方的 MM′和 PP′范围内有 电场强度方向水平向右的电场,电场强度大小沿电场线方向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一质量为 m、电荷量为+q 的小物 块(可视为点电荷)从水平面上的 A 点以初速度 v0 向右运动, 到达 B 点时速度恰好为零。若物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 因数为 μ,A、B 两点间的距离为 l,重力加速度为 g。则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
25
大二轮·物理(经典版)
名师点评 (3)中问题不可能单纯通过计算获得答案,必 须结合图象分析才能解决问题。类似的题目中,将电源的 U-I 图象与小灯泡的 U-I 图象结合起来,交点坐标即为灯泡的工 作电压和电流;还有的题目中,由于两灯泡上的电压相同, 将小灯泡的 U-I 图象与一条水平线结合,交点横坐标即两个 灯泡中的实际电流。如果将典例 3 中改为两个灯泡串联,因 为两灯泡的电流相同,需要作一条竖直线,与两条图线的交 点纵坐标为两小灯泡的实际电压。

高考物理 第2部分 专项1 八大妙招巧解选择题 第7招 图象分析法学案.doc

高考物理 第2部分 专项1 八大妙招巧解选择题 第7招 图象分析法学案.doc

图象分析法物理图象是将抽象物理问题直观化、形象化的最佳工具,能从整体上反映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理量的定性或定量关系,利用图象解题时一定要从图象纵、横坐标的物理意义以及图线中的“点”“线”“斜率”“截距”和“面积”等诸多方面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利用图象解题不但快速、准确,能避免繁杂的运算,还能解决一些用一般计算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例7] 每隔0.2 s 从同一高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初速度大小为6 m/s 的小球,设小球在空中不相碰.g 取10 m/s 2,则在抛出点以上能和第3个小球所在高度相同的小球个数为( )A .6B .7C .8D .9 【解析】 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的整个过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公式有h =v 0t -12gt 2,可知小球位移—时间图象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所用时间t =1.2 s ,每隔0.2 s 抛出一个小球,故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图线的交点表示两小球位移相等,可数得在抛出点以上能和第3个小球所在高度相同的小球个数为7,故选项B 正确.【答案】 B【名师点评】 v ­t 图象隐含信息较多,我们经常借助v ­t 图象解决有关运动学或动力学问题,而忽视对x ­t 图象的利用,实际上x ­t 图象在解决相遇问题时有其独特的作用,解题时要会灵活运用各种图象.[尝试应用] 如图12甲所示,两平行正对的金属板A 、B 间加有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一重力可忽略不计的带正电粒子被固定在两板的正中间P 处.若在t 0时刻释放该粒子,粒子会时而向A 板运动,时而向B 板运动,并最终打在A 板上.则t 0可能属于的时间段是( )【导学号:19624191】图12A .0<t 0<T 4 B.T 2<t 0<3T 4 C.3T 4<t 0<T D .T <t 0<9T 8B [以向B 板运动为正方向,分别作出从0、T 4、T2时刻释放的粒子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象可看出,若0<t 0<T 4或3T 4<t 0<T 或T <t 0<9T 8,粒子在一个周期内正向位移大,即最终打到B 板;若T 2<t 0<3T 4,粒子在一个周期内负向位移大,最终打到A 板,故B 正确.]。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项八大妙招巧解选择题第招对称思维法学案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项八大妙招巧解选择题第招对称思维法学案

对称思维法对称情况存在于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中,应用这种对称性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快速解题.[例5] 如图8所示,带电荷量为-q的均匀带电半球壳的半径为R,CD为通过半球顶点C与球心O的轴线,P、Q为CD轴上在O点两侧离O点距离相等的两点,如果是均匀带电球壳,其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电势都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8A.P、Q两点的电势、电场强度均相同B.P、Q两点的电势不同,电场强度相同C.P、Q两点的电势相同、电场强度等大反向D.在Q点由静止释放一带负电的微粒(重力不计),微粒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解析】半球壳带负电,因此在CD上电场线沿DC方向向上,所以P点电势一定低于Q点电势,A、C错误;若在O点的下方再放置一同样的半球壳组成一完整的球壳,则P、Q两点的电场强度均为零,即上、下半球壳在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对称性可知上半球壳在P点与在Q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B正确;在Q点由静止释放一带负电微粒,微粒一定做变加速运动,D错误.【答案】 B【名师点评】非点电荷电场的电场强度一般可用微元法求解(很烦琐),在高中阶段,非点电荷的电场往往具有对称的特点,所以常常用对称法结合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求解.[尝试应用] (多选)如图9所示,在两个等量正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取A、B、C、D四点,A、D两点与B、C两点均关于O点对称.A、B、C、D四点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E A、E B、E C、E D,电势分别为φA、φB、φC、φ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19624189】图9A.E A=E D,φA>φBB.一定有E A>E B、φB>φAC.一定有φA=φD、φB=φCD.可能有E D>E C,一定有φB>φDCD [由对称性可知,A、D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两个等量正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的O点,电场强度为零;在无穷远处,电场强度为零.可见从O点沿中垂线向两端,电场强度一定先增大后减小,一定存在电场强度最大的点P,从O到P,电场强度逐渐增大;从P到无穷远处,电场强度逐渐减小.由于题中没有给出A、B(或C、D)到O点的距离,不能判断A、B(或C、D)两点哪点电场强度大,可能有E A>E B,E D>E C.根据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可知,φB>φA,根据对称性,一定有φA=φD、φB=φC,选项C、D正确,A、B错误.]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象分析法
物理图象是将抽象物理问题直观化、形象化的最佳工具,能从整体上反映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理量的定性或定量关系,利用图象解题时一定要从图象纵、横坐标的物理意义以及图线中的“点”“线”“斜率”“截距”和“面积”等诸多方面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利用图象解题不但快速、准确,能避免繁杂的运算,还能解决一些用一般计算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
[例7] 每隔0.2 s 从同一高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初速度大小为6 m/s 的小球,设小球在空中不相碰.g 取10 m/s 2
,则在抛出点以上能和第3个小球所在高度相同的小球个数为
( )
A .6
B .7
C .8
D .9 【解析】 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的整个过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根据位移公式有h =v 0t -12
gt 2,可知小球位移—时间图象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所用时间t =1.2 s ,每隔0.2 s 抛出一个小球,故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图线的交点表示两小球位移相等,可数得在抛出点以上能和第3个小球所在高度相同的小球个数为7,故选项B 正确.
【答案】 B
【名师点评】 v ­t 图象隐含信息较多,我们经常借助v ­t 图象解决有关运动学或动力学问题,而忽视对x ­t 图象的利用,实际上x ­t 图象在解决相遇问题时有其独特的作用,解题时要会灵活运用各种图象.
[尝试应用] 如图12甲所示,两平行正对的金属板A 、B 间加有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一重力可忽略不计的带正电粒子被固定在两板的正中间P 处.若在t 0时刻释放该粒子,粒子会时而向A 板运动,时而向B 板运动,并最终打在A 板上.则t 0可能属于的时间段是
( )
【导学号:19624191】
图12
A .0<t 0<T 4 B.T 2<t 0<3T 4 C.3T 4<t 0<T D .T <t 0<9T 8
B [以向B 板运动为正方向,分别作出从0、T 4、T
2时刻释放的粒子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象可看出,若0<t 0<T 4或3T 4<t 0<T 或T <t 0<9T 8
,粒子在一个周期内正向位移大,即最终打到B 板;若T 2<t 0<3T 4
,粒子在一个周期内负向位移大,最终打到A 板,故B 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