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九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试题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考点 专题11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含答案)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核心素养1.通过掌握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其稳态,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理解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兴奋的产生传导相适应;把握神经—体液调节对维持稳态的作用及实例,形成稳态与平衡观。
(生命观念)2.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间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构建反射弧的结构模型及膜电位变化的曲线模型;归纳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构建血糖调节模型。
(科学思维)3.通过“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提高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的能力;通过“膜电位的测量”及“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探究”,提升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通过“动物激素的实验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科学探究)4.通过总结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形成关注人类健康的态度;通过总结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措施,关注人体健康。
(社会责任)考点精讲考点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 内环境成分的判断方法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
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
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三看是否属于体内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
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细胞外液各成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①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壁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
②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③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汇入血浆。
3.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图4.组织水肿产生原因的解析图考点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与过程1,兴奋的传导与传递(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解读:①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
高中生物《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练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1.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神经细胞不能向细胞外分泌化学物质B. 静息状态下钾离子外流需要消耗ATPC. 受刺激后细胞膜外电位变为负电位D. 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2.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 胸腺既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也能分泌激素B. 激素调节较神经调节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C. 促胰液素是胰腺分泌重要激素D. 甲状腺激素与胰岛素几乎可作用于机体全身的组织细胞3.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吞噬细胞与肌肉细胞相比,溶酶体的含量较多B. 肝细胞膜上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受体C. 浆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无增殖能力D. 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核酸和遗传物质4.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打开。
如图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兴奋传到b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B. 处于②与③之间的轴突膜,Na+通道大量开放,膜外Na+大量涌入膜内C. 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D. 若使用该种蝎毒,会使动作电位峰值减小进而使b上的受体破坏,在b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5.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A代表兔同化的能量,a代表兔摄入的食物,则b、c可分别代表被下一营养级摄入和排便的能量流动途径B. 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可分别代表传出神经和效应器C. 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减少和产生渴觉D. 若A代表人体B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6.2016年9月28日科学网报道,食脑变形虫(阿米巴)会瞄准大脑,这可能是因为大脑前部的细胞会释放大量的乙酰胆碱,而阿米巴体内存在一种与人体乙酰胆碱受体结构类似的蛋白质,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阿米巴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B. 大脑中相关细胞分泌乙酰胆碱的方式是胞吐C. 侵入人体后,阿米巴和人体间存在寄生关系D. 乙酰胆碱和其受体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7.下列有关人和高等动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B. 盐酸进入小肠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属于体液调节C. 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时,只有反馈抑制下丘脑活动才能使激素含量恢复正常D. 寒冷环境中,神经冲动和激素共同发挥作用,动员几乎所有细胞共同抵御寒冷8.如图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所示反射为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B. 端烫碗而不缩手说明低级中枢受到了高级中枢的控制C. 在②所在的神经元上能够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D. 刺激④处所引起的该部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由负变成正9.如图是一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试题汇总及答案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清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B.自身免疫病,痉挛C.过敏反应,肌无力D.过敏反应,痉挛2.HIV(AIDS病原体)主要能侵入人体的A.B细胞B.T细胞C.吞噬细胞D.红细胞3.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胞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4.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5.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是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浆细胞⑥效应T细胞⑦抗体⑧干扰素A.①②③④⑦B.①②③④⑥⑦C.②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⑧6.T细胞的作用叙述最完整的一组是①处理抗原②传递抗原③识别抗原④分化记忆细胞⑤分化效应细胞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②④⑤7.在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C.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8.下列各项中,与效应T细胞的形成有关的一组是A.造血干细胞、胸腺、T细胞、B细胞、抗体和抗原B.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宿主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抗原C.造血干细胞、胸腺、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D.造血干细胞、胸腺、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抗原9.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10.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B.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C.产生组织胺增强B细胞的功能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11.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表述不正确的是A.体液免疫中,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B.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C.有免疫效应的是效应淋巴细胞D.效应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12.酶和ATP是细胞生命活动中两种重要的化合物,绝大多数生命活动都与这两者关系密切,但也有“例外”,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种“例外”的是A.细胞免疫时的效应T细胞合成并分泌干扰素B.人体的骨骼肌细胞吸收周围组织液中的氧气C.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并水解入侵机体的抗原D.脊髓的神经中枢中突触小体分泌神经递质13.右图中的X代表的细胞是A.效应T细胞B.浆细胞C.吞噬细胞D.癌细胞14.关于特异性免疫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C.吞噬细胞与体液免疫无关D.记忆细胞与效应淋巴细胞产生于抗原刺激之后15.右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③分泌过多B.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反馈调节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③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16.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17.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
(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九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试题
专题十九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纲要求 1.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必考(a)、加试(a)]。
2.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必考(b)、加试(b)]。
3.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加试(b)]。
4.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必考(a)、加试(a)]。
5.神经系统的作用[必考(a)、加试(a)]。
6.神经元的种类、主要结构及特性[必考(a)、加试(a)]。
7.动作电位的概念[必考(a)、加试(a)]。
8.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加试(b)]。
9.反射的概念、过程及结构基础[必考(b)、加试(b)]。
10.大脑皮层的功能[加试(a)]。
11.体温调节的方式和过程[必考(a)、加试(a)]。
12.激素及内分泌的概念[必考(a)、加试(a)]。
13.体液调节的含义及特点[必考(a)、加试(a)]。
14.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及有关激素的作用[必考(a)、加试(a)]。
15.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必考(a)、加试(a)]。
16.雄激素和雌激素的作用[必考(a)、加试(a)]。
17.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加试(b)]。
18.活动:模拟尿糖的检测[加试(b)]。
考点一 内环境与稳态1.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直接的细胞)如水螅(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如变形虫(单细胞的原生动物(1) 与外界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复杂得多细胞动物体内绝大多数细胞不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而是通过(2)进行物质交换。
2.体液与内环境(1)组成图中①、②、③和⑤的关系可表示为。
(2)细胞外液通过各系统协作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酶促多种多样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3)浓度等。
底物浓度、离子等,要求有一定的pH 温度、要求有最合适的反应 3.稳态形成的动物机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调节反应含义:通过(1) 系统的活动来实现。
高考生物《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真题复习练习
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高考生物《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真题复习练习1.(2012浙江4)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B. 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C. 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D. 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2.(2012安徽2.)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
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C. 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D. 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3..(2012上海24)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
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 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4.(2011山东7).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
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A.Ⅰ体液Ⅱ细胞外液Ⅲ细胞内液Ⅳ组织液B.Ⅰ突触Ⅱ突触前膜Ⅲ突触后膜Ⅳ突触小泡C.Ⅰ核酸Ⅱ核糖核酸Ⅲ脱氧核糖核酸Ⅳ信使RNAD.Ⅰ免疫Ⅱ特异性免疫Ⅲ非特异性免疫Ⅳ细胞免疫5.(2011福建3.)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6.(2010海南9)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右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
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7.(2010北京3)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8.(2010新课标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2024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培优训练9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9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2023·广西二模)人在长时间运动过程中会大量出汗,但机体能通过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机体主要通过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维持体温的稳定B.运动过程中大量出汗,垂体释放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增多C.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使汗腺分泌量增多以增加散热D.大量出汗后,饮用淡盐水可以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稳定2.(2023·广东统考模拟)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其药用价值为强身益智、明目、安神、止惊悸,久服后延年益寿。
现代研究表明,人参皂苷是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
大鼠实验表明,人参皂苷无性激素样作用,但能促进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下丘脑、垂体和性腺之间的分层调控可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B.人参皂苷进入人体后能作用于下丘脑的性激素特异性受体C.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通过导管运输至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D.可用去除性腺的大鼠来研究人参皂苷能否促进促性腺激素的分泌3.(2023·山东潍坊模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是一类重要的多肽生长因子,现已发现的FGF有20多种。
FGF1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其调节机理如下图所示。
FGF13缺乏直接抑制神经细胞膜电位的改变,可导致痒觉抓挠反应的次数明显减少;注射组胺也会引起痒觉抓挠反应的次数下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各类FGF是在细胞中的核糖体内合成的B.FGF1与胰岛素在降血糖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C.正常小鼠注射组胺引起的痒觉抓挠反应是通过体液调节完成的D.FGF13可通过调控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进而引起膜电位的改变4.(2023·山东烟台二模)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
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定时测定,结果如图1、2所示。
(浙江省)2020届高三高考生物学业考试专题练习题卷: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1.到了春天,黄莺开始表现出求偶、交配行为,这是因为体内( )A.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增加B.支配生殖腺的神经兴奋C.垂体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D.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增加2.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发生骨骼肌不自觉战栗,这时( )A.温觉感受器兴奋B.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C.躯体运动中枢兴奋D.皮肤血流量增加3.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A.血浆B.淋巴C.食糜D.组织液4.下列激素中,既能促进机体某些部位的活动,又能抑制另外一些部位活动的一组是(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5.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元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手部受到针扎刺激后,将表现为( ) A.有疼痛感觉,能缩手B.无疼痛感觉,不能缩手C.有疼痛感觉,不能缩手D.无疼痛感觉,能缩手6.一只成年狗仍保持幼年的体态且反应迟钝、行动呆笨,无求偶行为,是因为缺少( )A.雄激素B.甲状腺激素C.生长激素D.促性腺激素7.冬泳爱好者跃入冰冷的河水后,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以维持体温稳定。
此时( )A.汗液分泌增强B.皮肤血管舒张C.产热量增加D.产热量大于散热量8.人体成熟红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A.细胞内液B.血浆C.淋巴D.组织液9.下列人体的调节中,不是体液调节特点的是( )A.调节速度缓慢,作用时间长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C.调节物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D.调节作用范围广泛10.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A.体温维持相对恒定B.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C.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D.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1.下列有关人体甲状腺激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缺碘会引起大脖子病B.甲状腺激素水平低时不可以通过口服的方式补充C.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相互协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D.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有利于细胞产生更多的热量12.下图中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
【高考二轮】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5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机体通过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免疫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B细胞和T细胞都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D.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免疫2.如图为人体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两种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激素B是胰岛素,则其能与受体b特异性结合,产生生理效应,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若激素B是胰高血糖素,受体b发生缺陷而不能与该激素结合,则可能引起血糖浓度升高C.若该图表示下丘脑细胞,则细胞膜上除了有与激素结合的受体外,还应具有与神经递质相结合的受体D.激素都是依赖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发挥效应3.图甲表示突触,图乙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是( )A.图甲中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图甲中a处释放的递质都能使b处产生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C.若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液体环境中,图乙所示膜电位会低于+40 mVD.若神经纤维处于图乙中②对应状态时,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4.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相应的反应是( )A.温觉感受器兴奋,皮肤血流量减少B.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减少C.皮肤立毛肌收缩,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酶活性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5.神经递质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使受体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Cl-通过该蛋白内流。
药物BZ能提高该蛋白对Cl-的通透性。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GABA能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B.GABA的受体还具有转运功能C.BZ会降低肌肉对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应答反应D.Cl-内流使突触后膜两侧电位差增大6.某研究小组欲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降血糖效果,设计了一系列实验。
下列有关实验的设计思路,说法错误的是( )A.将患糖尿病模型小鼠随机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B.每组小鼠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都需要测量其血糖浓度C.患糖尿病模型小鼠既可以作为实验组又可以作为对照组D.对照组除每天饲喂等量的食物,也要注射等量的桑叶提取液7.甲状腺激素会对机体的代谢产生影响。
优化方案(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强化训练
第2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用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如图为参与反射活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如果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元(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立即刺激A端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B.立即刺激B端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C.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能称为反射活动D.脊蛙左后肢发生反射活动的唯一条件是如图所示结构的完整性解析:选B。
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元后,立即刺激A端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但不是反射活动,而刺激B端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脊蛙左后肢发生反射活动的唯一条件是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而图示结构不是完整的反射弧。
2.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B.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转运方式运输到突触后膜外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解析:选D。
兴奋在突触中传递时,突触前膜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神经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因此突触后膜内的Na+通过主动转运方式运输到突触后膜外;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因此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可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3.下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B.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D.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解析:选C。
由图可知,Ca2+进入突触小体可促进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
突触小泡通过细胞膜的融合实现了对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过程②是在神经递质的作用下,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过程。
过程③是将神经递质重新运输进入突触小体的过程,可以避免神经递质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从而避免引起后膜持续兴奋。
(新高考)高三生物二轮专题精练---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答案)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病变会妨碍肺泡通气,使CO2在体内积累过多而导致酸中毒。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内的CO2来源于组织细胞的有氧呼吸B.缺氧会使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增多,有利于减轻酸中毒C.CO2既是细胞内液的成分,又是内环境的成分D.可通过检测血浆的pH来判断患者是否酸中毒2.夏天时,空调房间与室外温差较大,如果经常进出空调房,就会出现咳嗽、头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如果在空调房待的时间太长,人会容易头晕目眩、关节酸痛等,俗称“空调病”,下列关于空调病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空调风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大B.室内几乎与外界隔绝,干燥而又温度适宜,空气中有害病菌含量会快速升高C.空调房内,人不能正常排汗,可能会破坏内环境稳态D.空调房内,气流方向经常变换,使人对空气中的病菌、过敏原等的反应加强3.研究人员发现口腔中味觉受体蛋白与味物质结合后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结构变化反映给味觉细胞并传递至大脑相应部位即可产生味觉。
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味觉的产生是一种反射活动B.口腔细胞中的特有基因决定了味觉受体蛋白的合成C.味觉产生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过程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后进入细胞内引起膜电位的变化4.延髓位于脑干与脊髓之间,主要调节内脏活动。
当血压升高时,动脉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产生兴奋,引起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导致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反之,则心率加快,血压回升。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动脉压力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延髓和脊髓B.心脏可同时接受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种传出神经作用效应相抗衡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种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不同5.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抄笔记时需要大脑皮层感知学习内容和控制手部书写活动B.参与小组讨论时,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和H区参与C.短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情绪低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6.恐惧、失血、休克、急性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刺激均会导致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异常增多,进而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水分过多,超过机体特别是肾的调节能力,并产生一系列症状,该现象称为水中毒。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2018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3:动物生命活动调理一、选择题1. 如图示人体内体温与水均衡调理表示图.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当遇到严寒刺激时,a、 b、c、 d 激素的分泌均会增添②c、 d 激素分泌增加,可促使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加强,产热量增添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④下丘脑拥有浸透压感觉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 e 激素⑤严寒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开释激素,经过促使甲状腺的活动来调理体温⑥上图所示的神经调理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为效应器A .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⑤D.④⑤⑥2. 神经激动在神经中枢内的可能传导门路是()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3.在特异性免疫反响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既各有其独到的作用,又能互相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以下有关它们之间互相关系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①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常常需要借助T 细胞的传达②病毒进入细胞以前,常由体液免疫降低病毒的感染力③在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后,常需要抗体来辅助消灭抗原④体液免疫针对细菌病原体,细胞免疫针对病毒病原体A. ①④B.②③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4.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 ( 溶液 S) 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赐予细胞一个适合的刺激,膜双侧出现一个临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类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合降低溶液 S 中的 Na+浓度,丈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察看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 B .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高升 D .动作电位峰值降低(5.2018 天津理综· 3)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存在细胞衰老或凋亡的现象B.用小鼠不一样器官和组织建立的cDNA 文库同样C.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D.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惹起该肌肉缩短的过程属于反射6.预防接种是加强者体免疫力的有效举措之一,把减毒或无毒的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获取特异性免疫,产生对传染性疾病的免疫力。
2019届二轮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卷(适用全国)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浙江省2019届高三11月选考科目考试生物试卷)下列关于人体中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促进婴幼儿大脑发育B.与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无关C.作用于部分组织器官D.幼年时期分泌过少易患侏儒症【答案】A【解析】甲状腺激素是胚胎和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发育所必需的,A正确;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促进生长发育,B错误;甲状腺激素作用遍及全身所有器官,C错误;幼年时期分泌过少易患呆小症,D错误。
故选A。
2.(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生物试题)正常人体处于0℃和30℃的环境中均能维持体温恒定。
处于0℃的环境中时,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时,产热为a,散热为b2。
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a1=b1,a2=b2B.a1>a2,b1<b2C.从30℃进入0℃的环境中,皮肤内毛细血管收缩,使机体减少散热D.从30℃进入0℃的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使机体增加产热【答案】B【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1=b1,a2=b2,A正确、B错误;从30℃进入0℃的环境中,即外界环境温度降低了,则皮肤内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机体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恒定,C正确;从30℃进入0℃的环境中,即外界环境温度降低了,则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机体产热,以维持体温恒定,D正确。
3.(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综生物试题)下列关于人体稳态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亢病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B.营养不良可导致血浆渗透压高于组织液渗透压,从而引起组织水肿C.糖尿病患者体内,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的速率减慢D.机体能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细胞的自然更新及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从而维持稳态【答案】B4.(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C.感受器的兴奋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进行传导和传递D.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答案】C【解析】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会导致代谢旺盛而抵御寒冷,不是导致骨骼肌不自主战粟的原因,且骨骼肌不自主战粟是神经调节的结果,A错误;饮水不足,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升高,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B 错误;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C正确;寒冷环境下外界温度与体温相差较大,故其产热量多于炎热环境,其散热量也多于炎热环境,D错误。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动物生命活动调节()(1)
2018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11:动物生命活动调理一、选择题1.如图表示甲状腺活动调理的表示图。
对这一调理的描绘,错误的选项是( )A. X 与 Y 构造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B. a 与 b 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开释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C. Z 构造的活动只受 Y 构造的控制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应调理的作用2. 以下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A 、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C、雌激素和孕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3.神经元之间喜悦的传达只好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达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的原由是()A.突触的构成是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及突触空隙构成B.突触前膜内有突触小体C.突触后膜内有突触小泡D.突触小体内有很多突触小泡4.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或细胞间某些信息传达过程的模式图。
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达方向。
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假如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当 e 被切断时,刺激a,机体仍旧能够产生感觉B.假如该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达过程,则 d 过程只会发生于细胞核中C.假如该图表示激素调理过程,则 a 为下丘脑, b 为脑垂体, c 为胰岛 A 细胞D.假如该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则 a 为 B 细胞, b 为浆细胞 ( 效应 B 细胞 ) ,c 为靶细胞5.在特异性免疫反响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既各有其独到的作用,又能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以下有关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①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常常需要借助T 细胞的传达②病毒进入细胞以前,常由体液免疫降低病毒的感染力③在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后,常需要抗体来辅助消灭抗原④体液免疫针对细菌病原体,细胞免疫针对病毒病原体A. ①④B.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6.皮肤、肠粘膜组织发生炎症时,产生和开释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大,血浆则渗透组织空隙而形成水肿。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训练1-5-2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
1.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则()A.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B.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C.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反射活动D.③损伤不会影响泌尿、四肢运动等方面功能答案 A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A正确;兴奋传导方向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B错误;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⑤发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③是脊髓,为低级神经中枢,若损伤,将会影响泌尿、四肢运动等方面功能,D错误。
2.如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
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突触一般不含有Ⅰ部位的结构B.只有兴奋时,Ⅲ才能合成神经递质C.神经冲动传到Ⅲ部位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D.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Ⅱ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答案 C解析突触是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所形成的,故突触中可能含有树突的结构;无论兴奋与否,神经递质都在合成,只是在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才会引起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小体时,引起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从而使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在反射弧中有突触,突触决定了兴奋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以局部电流形式单向传导。
3.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
如图是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ATPB.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Na+通道大量开放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b处不能兴奋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导致肌肉抽搐(持续收缩)的症状答案 A解析 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此时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所形成的,钠离子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消耗ATP ;从③到④开始出现钾离子外流,以恢复形成静息电位,此时钾离子通道大量开放;若使用有机磷农药,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乙酰胆碱不能被分解,导致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b ,从而使b 持续兴奋;若使用蝎毒,由于蝎毒抑制Na +通道的打开,导致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神经元不能产生兴奋,因此,不会出现肌肉抽搐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九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纲要求 1.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必考(a)、加试(a)]。
2.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必考(b)、加试(b)]。
3.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加试(b)]。
4.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必考(a)、加试(a)]。
5.神经系统的作用[必考(a)、加试(a)]。
6.神经元的种类、主要结构及特性[必考(a)、加试(a)]。
7.动作电位的概念[必考(a)、加试(a)]。
8.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加试(b)]。
9.反射的概念、过程及结构基础[必考(b)、加试(b)]。
10.大脑皮层的功能[加试(a)]。
11.体温调节的方式和过程[必考(a)、加试(a)]。
12.激素及内分泌的概念[必考(a)、加试(a)]。
13.体液调节的含义及特点[必考(a)、加试(a)]。
14.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及有关激素的作用[必考(a)、加试(a)]。
15.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必考(a)、加试(a)]。
16.雄激素和雌激素的作用[必考(a)、加试(a)]。
17.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加试(b)]。
18.活动:模拟尿糖的检测[加试(b)]。
考点一内环境与稳态1.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1)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如变形虫)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如水螅)的细胞直接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复杂得多细胞动物体内绝大多数细胞不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而是通过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体液与内环境(1)组成图中①、②、③和⑤的关系可表示为。
(2)细胞外液通过各系统协作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多种多样的酶促反应要求有最合适的温度、pH等,要求有一定的离子浓度、底物浓度等。
3.稳态(1)含义:通过调节反应形成的动物机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2)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实现。
(3)内容①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②气体平衡:维持O2和CO2的平衡。
③血糖平衡:保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能量的供给。
4.稳态的几种失调情况(1)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
(2)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等。
(3)渗透压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4)温度失调——发热、中暑等。
[思考诊断]1.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提示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没有发生在内环境中。
2.正常情况下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提示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需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
3.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
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 √)4.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提示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浆中,淋巴中含量很少。
5.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提示腹泻引起水和无机盐的大量丢失。
6.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为降低、乳酸、NaHCO3( √)1.几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举例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淋巴、血浆2.(1)巧用单箭头判断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①分析单向箭头:淋巴形成(组织液→淋巴)和淋巴流向(淋巴→血浆)。
双向箭头: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②结论: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
(2)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各成分的判断方法Ⅰ.判断方法a.管状结构:看有无盲端,有盲端的为毛细淋巴管,无盲端的为毛细血管。
b.细胞:看所在的位置,在毛细血管内的为血细胞(一般为红细胞),在毛细血管外的为组织细胞;在毛细淋巴管内的通常为淋巴细胞,在毛细淋巴管外的为组织细胞。
c.液体:看所在的位置,毛细血管内的为血浆,毛细淋巴管内的为淋巴,组织细胞间隙的为组织液,在细胞内的为细胞内液。
Ⅱ.结论:图中①为细胞内液,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淋巴,②③④共同组成了内环境。
3.发生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1)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①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②兴奋传导过程中化学递质与受体结合。
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④激素调节过程中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2)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①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
②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③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
题型一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1.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A.家兔B.鱼类C.鸟类D.单细胞生物答案 D解析家兔、鱼类和鸟类都是多细胞生物,它们的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A、B、C错误;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
2.下列关于细胞或生物体所处的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B.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细菌等往往直接生存于水环境等外界环境中,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鱼的心肌细胞处于内环境中D.HIV病毒只要侵入人体内环境,就能进行旺盛的新陈代谢,增殖后代答案 D解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A正确;草履虫等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和细菌,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心肌细胞周围是组织液,处于内环境中,C 正确;病毒在细胞外无生命活动,只有侵入宿主细胞才能完成增殖,D错误。
题型二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3.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①②④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答案 C解析根据题干及图示可以判断出: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了内环境;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为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在内环境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及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都是单向的。
4.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各种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乙,O2浓度最高的是乙B.营养不良时,甲的含量会增多,乙的含量会减少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甲和乙D.淋巴细胞只分布在丁中答案 C解析依图中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出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细胞内液(丙),约占体液的2/3;O2通过血液运输至组织液进而被组织细胞所利用,因此甲处O2的浓度最高。
营养不良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组织液将增多。
毛细血管壁内侧为血浆,外侧为组织液,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细胞分布在血浆和淋巴中。
题后反思组织水肿及其产生的五大原因归纳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考点二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1)神经元的结构(2)神经元的特点 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即受到刺激后能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
(3)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中传导的方向为树突→胞体→轴突。
(4)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 感受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相应地调节人和动物多方面的活动,使机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2.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2)如下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请推断①依据[g]神经节可推断e 为传入神经元,则f 为感受器,c 为反射中枢,b 为传出神经元,a 为效应器。
②上图可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其中[d]突触的存在决定了兴奋传导方向只能是单向的。
③图中有3个神经元。
④直接刺激b ,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不属于(属于、不属于)反射。
⑤最简单的反射弧为二元反射弧(如膝反射)。
3.动作电位的产生和恢复(1)产生(2)传导⎩⎪⎨⎪⎧ 形式:局部电流途径:神经纤维特点:不衰减性、绝缘性、双向性4.突触的信号传递(1)辨析图示填出①~⑤名称。
(2)兴奋传递过程(3)突触的类型:第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在第二个神经元的胞体、树突或轴突处组成突触,神经末梢和肌肉间也可构成突触。
(4)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特点和原因①特点:单向传递。
②原因: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5.大脑皮层的功能(加试)(连一连)6.体温调节(1)恒温动物的体温相对稳定:产热――→动态平衡散热。
(2)产热⎩⎪⎨⎪⎧ 安静时:主要由内脏、肌肉、脑等组织的代谢过 程释放热量运动时:主要依靠增加肌肉活动来增加产热量(3) 散热⎩⎪⎨⎪⎧ 方式:传导、辐射、对流、蒸发重要方式。
35 ℃ 以上出汗成了唯一有效的散热机制器官:体表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思考诊断] 1.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 ) 提示 酸梅直接刺激的是视网膜,而非神经中枢。
2.膝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 )提示 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3.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 √ )4.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化学递质( × )提示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说明没有兴奋的传递,此时其不释放化学递质。
5.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6.大脑皮层韦尼克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1.确认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2.神经纤维膜上电位变化的分析(1)解读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形成的曲线图①a点之前——静息电位:此时K+通道打开,K+外流,Na+通道关闭,使膜外带正电荷,膜内带负电荷,电位差为负值。
②a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受刺激后,K+通道关闭,Na+通道打开,Na+迅速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迅速逆转,膜内电位由负变正,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点到c点表示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c点为动作电位的峰值。
③ce段——静息电位的恢复:c点到e点,由于在细胞膜上存在钠-钾泵,在其作用下,将外流的K+运进膜内,将内流的Na+运出膜外;从而导致膜电位又慢慢恢复到静息状态,此时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