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合集下载

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课程建设作为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之一,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围绕这些方面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一、需求与目标不匹配课程建设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是需求与目标不匹配。

学生对于具体知识技能、价值观念等方面有着各自不同的需求,而传统的统一设计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此外,社会发展变化较快,现实需求也常常与课程设置脱节。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引入个性化教育理念,鼓励学校制定多样化选修课程或者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权;另一方面,学校和社会企业可以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在职业导向上进行调整和衔接。

二、师资力量短缺优秀的授课老师是保证教育质量和有效教学实施必不可少的因素。

然而,在当前形势下,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仍然存在短缺的问题。

一方面,高校培养出来的师资队伍滞后于社会需求的变化;另一方面,不少优秀教师因为待遇不好而选择离开教育行业。

要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应该从源头上着手,加强对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并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待遇保障。

同时,政府还可以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吸引优秀人才继续从教并留在教育事业中。

三、过度关注知识输入当前课程建设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是过度关注知识输入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薄弱。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以灌输式讲授为主导,学生过多地依赖老师或者书本进行被动接收,并缺乏对所学内容的思考和实际应用。

针对这个问题,应当采取主动性与合作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项目研究等实际操作,提升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育机构可以探索利用新兴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来创设更具沉浸式的学习环境。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课程建设中一个重要但常被忽略的方面是对课程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

传统评价体系主要关注成绩和考试,缺少针对课程目标达成度以及学生兴趣、态度等方面的全面评价。

这种单一化的评价方式容易导致课程设计过于刻板。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一、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当今教育体系中,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之一。

然而,课程建设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些问题,以期对改善课程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1.1 缺乏专业人才一个成功的课程建设需要有经验丰富、熟悉最新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专业人才。

然而,在现实情况下,很多学校缺乏拥有这些素质的人员。

由于缺乏专业指导,许多课程设计都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对于提升课程建设质量至关重要。

1.2 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的抉择当前,有些地区倾向于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课程设置,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一种“应试教育”的现象:教师注重给学生灌输应试技巧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在尊重课程标准的同时,提供更多选择和灵活性,以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化需求。

1.3 跨学科与深度学科之间的平衡在课程设计中,跨学科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在实施跨学科教育时,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平衡:既要保持广度,又要注重深度。

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跨学科而忽略了专业知识深入掌握;有些教师则过于关注某一领域而忽略了其他相关知识。

因此,在构建整体课程体系时需要注重平衡,并兼顾横向与纵向发展。

二、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及对策除了上述问题外,课程建设还面临着其他困难。

理解并针对这些困难采取相应的对策是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

2.1 资源限制由于资金和人员资源有限,许多学校无法提供全面而优质的课程支持。

这导致了一些低效教学资源的使用,限制了学生在学科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发展。

为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可以考虑与外部机构合作,分享资源;同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扩大课程教学的覆盖范围。

2.2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是课程建设的关键人员,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素养。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教师缺乏系统性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

校本课程建设:问题与分析

校本课程建设:问题与分析

校本课程建设:问题与分析校本课程建设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结合自身的特色与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发展目标,设计开发的本地课程。

校本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当前在进行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下面我们来进行分析。

一、课程理念不够先进在进行校本课程建设时,一些学校的课程理念不够先进,注重传统的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校应当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将其融入到校本课程建设中,使之成为课程建设的主导理念。

二、课程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生活一些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建设时,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

这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足。

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课程内容有机地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之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加课程的吸引力。

三、教师参与度不够高在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一些学校教师的参与度不够高,仅仅是按部就班地执行领导安排的课程任务,缺乏自主设计和创新。

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体,应当提高其参与度,通过集体讨论、课程设计等方式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建设,使其具有更大的参与性和创造性。

四、评价方式不够科学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对课程质量的评价方式不够科学,主要以考试成绩和学术水平为评判标准,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

应当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课程质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五、资源支持不够到位在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一些学校存在资源支持不够到位的问题,如教材、教学设备、师资等资源的不足。

学校应当加强各方面资源的建设和支持,为校本课程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

六、课程管理不够科学在校本课程建设中,一些学校的课程管理不够科学,存在课程安排混乱、教学进度不合理等问题。

学校应当建立科学的课程管理体系,加强课程设计、教学安排等工作,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一、加强课程理念的研究和建设学校应当深入研究和探讨课程理念,注重素质教育的内涵,将其贯穿于校本课程建设的全过程,使课程建设更加贴近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校本课程建设:问题与分析

校本课程建设:问题与分析

校本课程建设:问题与分析校本课程建设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随着实践的深入和理论的积累,我们不难发现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问题分析的角度,探讨校本课程建设中的一些瓶颈和挑战,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校本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虽然教育理论与课程建设理念日益丰富,但在具体实践中,很多学校仍然存在着理论知识的缺失和实践能力的不足。

这导致了校本课程建设的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如何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能力的结合,能否搭建更多理论与实践的交流平台,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校本课程建设中还存在着教师素质不足的问题。

在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应当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教学技能和教育理念,并能够根据校本特色进行个性化的课程设计和实施。

实际情况是,许多学校的教师缺乏对校本课程建设的理解和支持,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和指导,导致了校本课程建设的难度和阻力加大。

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术能力的提升是推动校本课程建设的关键所在。

在校本课程建设中,还存在着缺乏统筹规划的问题。

校本课程建设需要学校领导层和教师团队齐心协力,共同制定校本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目标,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实际情况是,许多学校缺乏完善的校本课程建设规划和管理机制,导致了各类校本课程建设活动的随意性和团队协作的不足。

这无疑会对校本课程建设的目标和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如何加强学校领导和教师团队的合作与沟通,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是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校本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素质不足、缺乏统筹规划和评估机制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校本课程建设的效果和成效,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质量。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重视并重视这些问题,加强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全面提升校本课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校本课程建设:问题与分析

校本课程建设:问题与分析

校本课程建设:问题与分析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校本课程建设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结合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趋势,设计和开展适合学校需要的课程。

它体现了教育教学的本土化特色,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校本课程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一、问题:资源不足在开展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许多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源不足。

这里的资源包括教育教学人员、资金、教材、设施设备等。

教育教学人员是开展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资源,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同时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创新教学的能力。

但是目前教育教学人员整体水平相对较低,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这将对校本课程建设的开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开展校本课程建设还需要资金的支持,包括教学用具、教育科技设施、实验设备、教学环境等方面的支持,但是由于财政的有限,学校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了校本课程建设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校本课程建设还需要教材和设施设备的支持,但是由于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满足不了教师的实际需求,设施设备的安排也不够充分,导致了校本课程建设难以得到有效的推进。

二、问题:理论研究不足在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理论研究不足的问题。

校本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学科的理论支持,但是目前校本课程建设相关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理论支持不够充分,这将对校本课程建设的开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当前的校本课程建设理论研究还停留在宏观层面,对于学科知识的整合、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还相对较少,这将对校本课程建设的具体实践产生制约作用。

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水平整体较低,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不广,导致校本课程建设缺乏理论支持,这将对校本课程建设的开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学术界和实际教育教学工作者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学术研究成果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程度不够高,这将对校本课程建设的开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课程建设总体情况汇报

课程建设总体情况汇报

课程建设总体情况汇报敬爱的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向大家汇报我们学校课程建设的总体情况。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接下来,我将从课程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学校的课程建设总体情况良好。

我们注重课程建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各学科课程设置合理,内容丰富,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们也注重跨学科融合,开设了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课程,如STEAM课程、实践能力培养课程等,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然而,课程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其次,课程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整合,学生学习负担较重,课程之间缺乏关联性,难以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另外,一些新兴学科的课程设置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制定了一些解决方案和发展方向。

首先,我们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注重课程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引入更多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使课程更具吸引力和针对性。

其次,我们将加强跨学科融合,优化课程设置,推进课程整合,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我们也将加大对新兴学科的投入,完善相关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完善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我们也将不断探索和创新,促进课程建设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我对课程建设总体情况的汇报,谢谢大家的聆听!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工作,为学生的未来搭建更加美好的舞台!。

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一、引言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涉及到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课程建设常常遭遇各种问题和困难,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教师素质与理念问题1.1.缺乏跨学科知识和能力现实中大多数教师专业素养较强,但在跨学科知识和能力上存在欠缺。

某些复合型专业需要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教学活动,然而教师们缺乏相关知识和方法论指导。

1.2.传统观念束缚一些老师仍然沿袭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模式,依靠讲授主导教学过程,在使得课堂呈现单一、机械而缺乏互动性。

三、学生参与度差异化问题2.1.普遍疏于思考与积极参与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过程疏于思考和参与。

在互动交流环节,学生表现得较为被动,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2.兴趣和需求多样化现代学生喜好多样化、关注点不断变化,他们对于情感体验较为重视。

但课堂内大部分时间仍是传授固定的知识结构和信息,难以引起学生的持续兴趣。

四、评价方式与指标不合理问题3.1.侧重记忆而非能力培养目前教育制度中仍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这导致了评价方式更加重视记忆而轻视真正能力的培养。

课程建设经常将大量时间用于知识点讲授和应试技巧指导。

3.2.缺乏灵活性和差异化传统评价方式难以满足个别差异性的发展需求。

因此,在课程设计中要引入形式多样、体现个体特长及能力培养的评价方式。

五、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4.1.教学设备不足一些大学课程建设中存在教室需求超过供给的问题,尤其是实验课和专业实践性课程的资源分配更不平衡,引发了教学效果下降以及师资浪费。

4.2.信息化建设滞后现代高校普遍配备了先进的教育科技设备,但在实际应用方面存在局限性。

由于信息化建设滞后,部分高校未能将先进的技术手段与课程设计相结合,限制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在课程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被解决。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主要问题:1.1 缺乏教师专业发展机会课程建设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来设计和实施高质量的课程。

然而,在许多学校中,教师缺乏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如参加培训、研讨会或定期交流经验等。

这使得许多教师无法跟上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影响了他们在课程建设中的水平。

1.2 课程内容过于单一一些学校在课程建设中过于侧重于基础学科,并忽视了其他重要的学科领域,如艺术、体育和创造性思维等。

这导致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发展不全面,缺乏对多样性学科的了解与兴趣。

1.3 缺乏与职场需求的对接现代社会对毕业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某些学校的课程设置没有与职场需求进行很好地对接。

这导致有些毕业生找工作时遇到困难,因为他们在学校所学的课程与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不符。

1.4 缺乏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许多地区的学校面临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

例如,缺乏教科书、图书馆资源不足以及实验设备不齐全等情况。

此外,在数字化时代,缺乏对教师使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的培训和支持也是一个问题。

二、对策针对上述问题,有一些对策可以采取来改善课程建设:2.1 提供教师专业发展机会学校应该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为他们提供参加研讨会、培训班以及专业交流的机会。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趋势和方法,并与其他同行分享经验。

此外,还可以建立专业发展计划,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成长路径。

2.2 多元化课程内容除了基础学科之外,学校应该注重将艺术、体育和创造性思维等领域纳入课程设计中。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创新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优势。

同时,还可以通过横向科目整合,鼓励跨学科的学习与研究。

2.3 加强与职场需求的对接学校应该与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并及时了解职场需求的变化。

通过持续开展职业教育,并将其融入课程设计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要求。

此外,可以邀请行业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和实践指导,提供直接联系并进行针对性培养。

《小学教育学》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小学教育学》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小学教育学》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小学教育学作为小学教师专业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帮助他们了解儿童发展规律和教育原理,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教育学课程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陈旧、实践环节不足等。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小学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问题一:教学内容滞后小学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涵盖儿童发展规律、课程理论、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在现实教学中,部分小学教育学课程的内容并未能与时俱进,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上,无法满足当下教师的实际需求。

对策一:更新教学内容教育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小学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与时俱进。

教育部门应及时调整教材内容,加入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当下教学环境的要求。

学校应积极引进相关教育学术成果和案例,引导教师参与教育研究与实践,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

问题二:教学方法陈旧在小学教育学课程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教育热情。

对策二:创新教学方法小学教育学课程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导教师采用互动式、探究式等现代教育教学方法,例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教学培训,提供教育技术和教学技能的提升课程,帮助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问题三:实践环节不足小学教育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在教学中缺乏实践操作和教学案例的引入,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造成学生的理论知识脱离实际教学应用。

对策三:加强实践教学教育学课程应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例如实地考察、实践操作、校园教学观摩等,使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教育学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学校还可以与当地小学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亲身参与教学活动,锻炼实践能力和教学技能。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课程建设现状的问题课程建设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学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培养高质量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课程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阻碍教育体系的发展并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课程设置不合理是目前课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目前课程设置侧重于传统学科知识,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培养。

部分学校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导致教师过分依赖教材和笔记式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启发式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核心能力培养。

其次,缺乏与实际需求相匹配的职业化课程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许多专业及技术领域日新月异,但部分高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内容却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很难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这导致许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遇到了瓶颈,他们所掌握的技能与职位要求无法匹配。

此外,课程建设缺乏灵活性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目前的教育体系中,课程设置过于固定化,教材使用范式单一。

这使得学生形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意识。

同时,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进度安排过紧等问题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解决方案为了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和针对现有问题进行改进,以下是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1. 重视综合素质教育: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等跨学科能力。

2. 强调职业教育与实践:与社会、企业密切合作,开设与实际需求相匹配的职业化课程。

通过实践教学、校外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 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鼓励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制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同时,加强培训和支持措施,提高教师运用不同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4. 提高课程灵活度:制定灵活的教材使用制度,鼓励多样化的课程设计和开发。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对于新知识与技术应用的了解与熟练度,并适时更新和调整课程内容。

概论课程建设情况总结报告

概论课程建设情况总结报告

概论课程建设情况总结报告摘要:一、课程建设背景及目标二、课程建设具体情况1.课程设置与安排2.教学方法与手段3.课程资源与环境4.课程评价与反馈三、课程建设成果与分析1.学生收获与成长2.教师队伍建设3.课程影响力与辐射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五、展望与建议正文:课程建设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的水平。

本文将对课程建设情况进行总结报告,分析课程建设的成果与不足,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与建议。

一、课程建设背景及目标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背景下,课程建设紧密结合国家教育政策、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规划,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课程建设,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强化课程体系建设,提升课程质量。

二、课程建设具体情况1.课程设置与安排: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生兴趣和发展需求,优化课程设置,确保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同时,注重课程安排,合理分配学时,保证课程内容的充分讲授和实践操作。

2.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探究式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多媒体等,提高教学效果。

3.课程资源与环境:构建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库,包括教材、案例、网络资源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加强实验室、实践基地等硬件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4.课程评价与反馈:建立健全课程评价体系,包括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注重学生反馈,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持续优化课程。

三、课程建设成果与分析1.学生收获与成长:通过课程建设,学生培养质量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满意度逐年上升。

2.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专业素养得到提升,课程建设成果得到广泛认可。

3.课程影响力与辐射:课程在国内外产生良好声誉,成为学校品牌专业,对其他相关专业和兄弟院校产生辐射作用。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现代教育中,课程建设是关键环节之一,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1. 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在某些情况下,课程设计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环节,导致学生们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此外,一些课程的设计过于笼统,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使得学生的兴趣和动力降低。

2. 教材内容陈旧落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在不断更新进展,但有些教材内容不能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例如,一些历史课程的教材仍然停留在过去的观念和知识结构上,无法让学生了解当下的社会现象和实际问题。

3. 缺乏跨学科的教育导向:现代社会的复杂性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然而,许多课程聚焦于专业性的知识,缺乏联系与整合不同学科的教育导向。

这给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带来了局限,无法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

4. 教师教学水平不一:课程建设离不开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但目前存在一些教师教学水平不一的问题。

有些教师缺乏先进的理论知识以及教学方法,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地传授知识,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同时,一些教师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反馈,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

二、针对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为了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和措施,并加以实施。

1. 强化实践性的课程设计:要加强对课程设计中实践环节的重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不同专业和学科,开设与之相关的实践性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注重设计与实践的衔接,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去。

2. 更新教材内容: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与时俱进地反映社会发展和知识进展。

鼓励学校和教师进行教材的研发和改进,以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

课程建设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课程建设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5教学效果有了较大提高
自课程建设以来,课程组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该课程提高了涉农专业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学习的趣味性。校内外专家对本课程有了较高的认同性和美誉度。
2.2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本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由于学习本课程的学生专业广泛,适应不同基础和认知能力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仍需改善;课程的网络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善;增强学生实践环节的课时数仍偏少;课程成绩的评定系统还未摆脱传统的评价方法,等等。所有这些有待进一步完善。
2.1.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根据农学概论的课程内容和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学科的特点,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综合优化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自主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有5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教师都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在增加授课信息量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有了较大提高。青年教师为提高教学技巧,积极参加了校、院组织的课件制作大赛和说课比赛,并坚持每学期不少于20学时的听课活动,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1.2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设计和丰富了课程内容。采用符合科学性、先进性的教学理念,在基础性、研究性基础上丰富了前沿性知识内容,结合各位教师在科研实践中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有意识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在课堂理论教学基础上鼓励学生开展相关实习、社会调查及其他实践活动。结合教学实践,课程组基于教学实践撰写了教研论文“面向农业生产实践,推进创新型教育改革——以《农学概论》考核革新为例”。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引言课程建设是教育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它对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探讨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问题一: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的不匹配在课程建设中,经常出现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不匹配的情况。

教师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发展。

这种情况导致了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解决方案:课程建设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讨论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课程设计。

同时,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讨论、实践操作、项目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三、问题二:缺乏与时俱进的内容和方法课程建设应该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同步进行。

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时代进步和社会需求脱节。

教师缺乏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的培训机会,导致课程建设滞后。

解决方案:学校应当加强教师培训,提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教师也应主动参与专业研讨会、学术交流等活动,与同行分享经验和教学方法。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升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

四、问题三: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

然而,目前很多学校的课程评价体系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评价方式单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解决方案:课程评价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例如作业、实验报告、小组项目等,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创新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借鉴国外的评价经验,引入学业测评、心理健康评价等维度,打造全面的课程评价体系。

五、问题四:资源投入不足课程建设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包括教师、教材、实验设备等。

课程建设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课程建设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二、课程建设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该课题的完成过程中,突出的成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效果显著
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通过率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在逐年提高。我院学生的通过率远远高于平均值(A级超出20%以上,B级超出将近一倍)。 而且优秀率和良好率在逐年提高,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专科学生英语学Βιβλιοθήκη 动机研究》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06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析》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等
教研课题包括: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从ESP角度构建大学英语教学体系”2007
省厅人文科研课题“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2003
教育厅人文科研课题“河北省高校英语教师师资调查与研究”2005
院级课题“通过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策略培训扩展学生学习风格的研究”2005
院级课题“有效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2005
横向课题“如何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模式”2004等
四、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坚持继续教育、学历教育与在岗培训相结合,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个人素质,加快青年师资队伍建设。采取理论研讨、学习班、以老带新、假期集中培训、特约讲座、横向交流等方式,引导教师认真学习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英语现代教学方法,形成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语言能力培养为终极目标,英语语言知识传授和表达能力培养并重,尤其是突出英语语言实践环节的基本教学理念。
年份A级全国通过率A级我院通过率B级全国通过率B级我院通过率
2003年37.59%70%40.13%78%
2004年38.58%65.4% 40.11%76.8%
2005年37.59%69.88% 40.13%85.79%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一、引言在当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课程建设作为高等院校教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培养。

然而,课程建设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和困难,如教师理论水平不高、教学资源不均衡、课程内容陈旧等。

本文将对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进行深入探讨。

二、主体部分1. 教师理论水平不高在课程建设中,教师理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程质量。

然而,目前一些教师的理论水平相对较低,无法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

一方面,一些老年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习,缺乏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不了解教育教学新理论和新技术;另一方面,一些年轻教师虽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技巧。

这使得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过于简单,难度不适应学生、教学方法单一等。

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支持。

通过组织教师培训课程、开展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和反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同时,高校可以积极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水平教师,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示范和指导。

2. 教学资源不均衡在课程建设中,教学资源的不均衡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高校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室设备、图书馆资源、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等,而一些高校则缺乏这些资源,制约了课程的质量和教学的效果。

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高校可以通过与其他高校的合作,共享教学资源。

可以建立相互合作的机制,共同利用实验室设备、图书馆资源等。

其次,高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利用企业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丰富教学内容。

此外,高校还可以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争取更多的经费用于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更新。

3. 课程内容陈旧在快速变革的时代,课程内容的陈旧也是一个存在的问题。

一些课程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例如,一些传统的专业课程如商务英语、会计学等,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内容仍然停留在过去的阶段,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

课程制度建设情况汇报

课程制度建设情况汇报

课程制度建设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我校课程制度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一、课程制度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课程制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制度之一,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制度建设成为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完善的课程制度可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制度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校高度重视课程制度建设工作,成立了由校领导任组长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课程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

同时,学校还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培养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设计水平,确保课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注重课程思政工作,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推进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促进专业课程建设,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

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课程资源共享,推进课程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了课程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课程制度建设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校课程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均有所提升。

同时,学校的课程建设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

但是,课程制度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教师课程建设能力不足,导致课程设计质量参差不齐;二是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存在资源浪费和利用不充分的情况;三是课程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合理,无法客观准确地评价课程建设的成效。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进一步推进课程制度建设工作,我校将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和教学设计水平;加强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健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促进课程建设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总之,课程制度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我校将继续加大力度,不断完善课程制度建设,推动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课程建设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课程建设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2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设计和丰富了课程内容。采用符合科学性、先进性的教学理念,在基础性、研究性基础上丰富了前沿性知识内容,结合各位教师在科研实践中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有意识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在课堂理论教学基础上鼓励学生开展相关实习、社会调查及其他实践活动。结合教学实践,课程组基于教学实践撰写了教研论文“面向农业生产实践,推进创新型教育改革——以《农学概论》考核革新为例”。
2.1.4教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课程组主要人员在多年教学实践基础上编写出版了《农学概论》教材,该教材已经被采用。主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课件、案例、习题等相关资料内容,并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文献资料,满足了网络课程教学需要;不断调整与完善实验内容,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需要。每名教师都配备了电脑和相关电子存储设备,打印机、扫描仪和电话等设施用品,对教学活动有了很大的促进。校教务处匹配了1万元经费,为本课程的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在张北试验站、国家粮食丰产工程科研示基地等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了实习点,并统筹规划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满足教学需求。课程组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搭建课程网站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课程建设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课程建设的主要成效
2.1.1教学队伍建设
5年来,课程组十分重视教学队伍建设,在不断提高授课教师的学术造诣,提高教学能力,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一个明显的现象是教师的学历层次明显提高,课程组教师拥有博士文凭的教师比例达到67%。有2个教师为博士研究生,将在近年毕业,获得农学博士学位。从教师的年龄结构看,中青年人员比例适当,建成了以老带新的良好局面,并引进了一名有教学管理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了教育质量。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引言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课程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关键角色。

然而,课程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的培养,也挑战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本文将探讨课程建设中常见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二、课程目标模糊不清1.1 问题描述很多时候,在制定课程目标时缺乏明确性,导致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认知存在偏差。

这会使得教师无法准确衡量学生成果,并且可能导致培养出与社会实际需求不相符合的人才。

1.2 解决方案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整个课程的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各个具体而明确的小目标。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倒逼法”思考每个小目标与整体目标之间的关联性,并根据情况进行必要调整。

最后,在规划每堂课时时,要将小目标作为主线贯穿,细化每个教学环节,确保每一步都与目标相契合。

三、缺乏有效教材和资源2.1 问题描述有些课程面临着缺乏质量优良的教材和相关资源的困扰。

这给教师的备课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并且影响了教学效果。

2.2 解决方案对于这一问题,可以推广开发针对各门课程的高质量教材和资源。

一方面,政府和高校可以增加对教材编写工作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编写,并提供相应奖励机制。

另一方面,不仅要重视出版纸质书籍,还可以积极利用互联网和现代技术手段,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四、评估体系不完善3.1 问题描述部分课程未能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这使得评估结果难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同时,也给了学生钻漏洞或试图求“捷径”的机会。

3.2 解决方案一个完善的评估体系应该包括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还可以引入项目制评估、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元化的评估形式。

此外,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注重量和质的平衡,综合考虑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度以及学习成果。

五、师资力量不足4.1 问题描述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实施好课程建设的基础条件之一。

然而,在一些地方和学校中,由于招聘困难、培养途径不畅等原因,导致师资力量无法满足课程需求。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引言在教育领域,优质的课程建设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然而,当前课程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这些问题涉及到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评价与反馈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优化课程建设,提升教育质量。

二、问题一:课程目标的设定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目标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然而,目前存在着课程目标设定不明确、过于笼统、与学生需求脱节等问题。

这导致了课程目标的实现困难,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不高,达到教学效果的难度增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明确课程目标的具体细化。

课程目标应该具有可量化的标准,能够清晰地表达出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教师可以将目标分解为多个层次,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

2.与学生需求相结合。

课程目标的设定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

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课堂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期望和需求,进而制定适合学生的课程目标,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三、问题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是课程建设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然而,当前存在着教学内容过于繁杂、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缺乏创新等问题。

这导致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为了改进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1.精简教学内容。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程要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避免内容过于繁杂和冗余。

精简的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2.与学生现实生活结合。

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和生活的可感性。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能力。

3.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性。

教师应不断更新和创新教学内容,引入前沿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追求新知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充分重视英语语言实践和选修课建设,英语第二课堂显著效果,成为本学院英语教学一大特色。
为了增加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我系对公外学生先后推出选修课近20门,如:(《英美文化》、《英美文学选读》、《英语演讲》、《谈判技巧》、《涉外礼仪》、《信息媒体与人》、《商务英语听与说》、《商务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语法提高与训练》、《英美概况》、《英语电影赏析》、《英语视听》等。
年份A级全国通过率A级我院通过率B级全国通过率B级我院通过率
2003年37.59%70%40.13%78%
2004年38.58%65.4% 40.11%76.8%
2005年37.59%69.88% 40.13%85.79%
2006年教育部未提供76% 教育部未提供 88.8%
(注:上表中全国通过率由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英语指导委员会委员刘鸿章教授提供,我院的通过率悉省教委公布)
三、建设期间产生了较多学术成果:
出版教材教辅11部,发表相关论文百余篇,其中发表于核心期刊中的论文20多篇,完成和在研各级课题30多项,获得各级教学奖励8项。其中教材包括: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指要》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新视野大学英语学习策略》(1-4册)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实用英语自主课堂》(1-3册)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6
《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
《论高等院校外语教师自我职业发展的途径》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05
《英课堂提问策略的应用》天津教育 2006
《浅论元认知能力培养及其调研分析》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4
《非干扰性英语教学活动分析》天津教育 2006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课堂教学有效的延伸》教育与职业 2006
《专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06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析》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等
教研课题包括: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从ESP角度构建大学英语教学体系”2007
省厅人文科研课题“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2003
教育厅人文科研课题“河北省高校英语教师师资调查与研究”2005
本系教师的教学质量在逐年提高,公共英语教学得到学生的肯定,教学评估中优秀率稳步增长,评估数据参见下表:
良好率 优秀率参评教师人数
2002年47%20%15
2003年56%12%25
2004年50%19%35
2005年57%35%29
2006年46%39%39
2007年70.7% 17.1% 41
(注:本表悉学院教务处提供)
院级课题“通过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策略培训扩展学生学习风格的研究”2005
院级课题“有效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2005
横向课题“如何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模式”2004等
四、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坚持继续教育、学历教育与在岗培训相结合,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个人素质,加快青年师资队伍建设。采取理论研讨、学习班、以老带新、假期集中培训、特约讲座、横向交流等方式,引导教师认真学习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英语现代教学方法,形成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语言能力培养为终极目标,英语语言知识传授和表达能力培养并重,尤其是突出英语语言实践环节的基本教学理念。
二、课程建设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该课题的完成过程中,突出的成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效果显著
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通过率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在逐年提高。我院学生的通过率远远高于平均值(A级超出20%以上,B级超出将近一倍)。 而且优秀率和良好率在逐年提高,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当代大学英语同步自学辅导》(1-4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在阅读中记忆词汇》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浪漫英语语法》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等
这些教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是很好的辅助教材。
论文包括:
《大学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与改革》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03
五、教学改革与实践
广泛开展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教法研究和学生研究,完成和在研各级教研课题30余项。这些理论研究为一线的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为教学内容改革和教法改革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带动了教学内容和教法的改革。
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教学队伍是一支充满生机活力的年轻队伍,但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尚且不尽人意,结构有待调整;多媒体教室还有限,不能满足所有教师和班级使用;校园网络环境还不完善,不能保证所有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
教育厅人文科研课题“从ESP理论角度实证评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体系”2006
教育厅人文科研课题“大学英语精读课新模式的探索与研究”2005
院级课题“专科实用英语过程性学习与测试试题库探索”2006
院级课题“大学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与合作意识的培养”2006
院级课题“学习者个体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的研究”2005
大力进行特色建设—突出英语语言实践环节、创造英语语言氛围、加强语言表达实践。具体措施包括:①把英语语言实践要求写入教学大纲,明确其重要地位;②交际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优化课堂活动设计锻炼学生参与于表达能力;③开展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短剧大赛、英语歌曲大赛、英语DV大赛、汉英翻译大赛、定期讲座和一年一度的“华航中美文化交流周”。④普及多媒体教学和尝试网络辅助教学,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充分的英语语言实践机会和空间,本学院的英语教学形成了重视英语语言实践环节、突出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学特色,我院学生在各项全国和河北省的英语演讲比赛和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取得良好成绩。2005年我校学生冯国滨获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口语大赛全国三等奖,河北赛区特等奖;李纯桐获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二等奖,河北赛区一等奖。从2003---2007年以来连续参加河北省“世纪之星”演讲比赛,累计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4名,“世纪之星”演讲比赛教师组中陈健获一等奖,张晓南、任志一获二等奖、累计三等奖4名。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学生03-07年累计特等奖4名、一等奖20名、二等奖44名、三等奖89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