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湖北省16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
改革开放30年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改革开放30年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湖北省统计局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改革开放30年,成就辉煌30年:湖北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上新台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为湖北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30年来,湖北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1.经济总量不断跃上新台阶。
1978年,全省GDP仅为151亿元,1992年全省GDP首次突破1000亿元,1995年突破2000亿元,1998年突破3000亿元,2002年突破4000亿元,2004年突破5000亿元,2005年突破6000亿元,2006年突破7000亿元,2007年突破9000亿元,达到9230.68亿元。
2007年,湖北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居第12位。
2.国民经济实现10.4%的年均增长速度。
2007年与1978年比较,湖北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6.5倍,平均每年递增10.4%,不仅快于改革开放前(1953—1978年)的5.5%,也快于全国平均9.8%的年均增长速度。
分阶段看,1979—2000年湖北GDP年均递增10.1%,2001—2007年年均递增11.2%。
3.人均GDP增长近13倍。
1978年全省人均GDP为332元,人平每天不到1元,2007年全省人均GDP达到16206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12.87倍,平均每年递增9.5%。
按2007年官方汇率计算(1美元=7.11元人民币),2007年湖北人均GDP首次突破2000美元大关,为2279美元。
4.大中型工业企业不断增多。
1978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只有200家,2007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达到930家,净增730家。
武钢、东风公司、省电力公司、神龙公司、武石化、荆门石化、华中电网、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武烟、大冶有色、东风汽车股份公司、东风本田汽车、新冶钢、鄂钢、江汉油田、冠捷科技、宜化集团等一批企业成为湖北工业的脊梁。
关于湖北改革开放30年的几个重大问题
关于湖北改革开放30年的几个重大问题作者:陈文科来源:《江汉论坛》2009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反思改革开放30年以来湖北经济发展中的几个重大问题,全面总结了“崛起一凹陷一崛起”曲折进程的正反经验,对新时期有湖北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也就是既区别于以往中部大省把工业化建立在农业强省基础上,又区别于沿海地区一些地方以放弃农业生产为代价加快非农化的特殊发展道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发展战略;区域经济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9)02-0024-10一、关于抢抓战略机遇与解放思想先行问题湖北位居内陆长江中游地区,虽然不是也不可能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但作为中部且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的工农业大省,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及全国由沿海向内地分层对外开放的大格局中,所面临的改革开放战略机遇并不在少数,关键在于能否以解放思想先行,及时抓住和充分利用全国共同战略机遇及若干特殊机遇。
1、改革开放30年湖北面临的共同机遇与特殊机遇从湖北暨武汉曾经面临的全国性共同机遇看,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上世纪80年代初中期沿海开放波及沿江地区及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机遇:上世纪80年代后期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相结合的机遇;90年代初期邓小平南巡讲活与实施沿江战略的机遇,尤其是湖北武汉作为南巡讲话第一站的机遇;90年代初中期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机遇(六大老工业基地包括上海、天津、重庆、武汉、沈阳、哈尔滨);2004年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机遇,等等。
从湖北暨武汉曾经面临的特殊机遇看,主要包括:上世纪80年代初期特大中心城市武汉、中等城市沙市及黄石成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及机构改革、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的机遇:90年代中期湖北境内三峡工程上马与浦东开发并称为沿江战略两大增长极的机遇。
此外,从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武汉市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率先开放,武汉实施“两通起飞”战略,武汉柴油机厂聘请外籍高管。
近10年湖北省地级市城市用地空间演化研究
地规模扩展过快; 当 ! ! " 时, 城市用地规模扩展不 足; 当 ! # " 时, 城市用地规模扩展较为合理$ 从表 " 看, 湖北地级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用 地规模扩展类型划分为: 荆州、 孝感、 咸宁、 黄石、 鄂 州和宜昌为城市用地规模扩展过快型; 襄樊和荆门 为城市用地规模扩展相对合理型; 而武汉、 十堰和 黄冈为城市用地规模扩展不足型 $ 湖北省地级市城 市化主要以城市用地规模扩展过快型为主, 并且主 要分布在中小城市 $ %$ "$ &’ 分散扩展与产业结构趋同并存 一般而言, 城 市用地扩 展速度过 快则分散 性 强$ 城市用地规模扩展的分散性问题可以用波兰学 者鲍 马利 什提出 的城 市建设 门槛理 论加以 解 [ %] 释 $ 目前, 湖北省地级市城市用地规模扩展的分散 性现象较突出 $ 各市都建立了各种类型和各种级别 的开发区, 尽管 “开发区热” 后, 国家清理整顿了大 量不合格的开发区, 但是, 开发区建设作为城市经 济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在湖北地级市中还普遍存在$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 *))"./01! (!))" ) )".)*)级 市
"
城 市 用 地 空 间 演 化研 究
! 杨益明* , ,张利娟!
(*’ 中山大学 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东# 广州 # /*)!2/ ; !’ 咸宁学院 城乡规划与资源科学系, 湖北 # 咸宁# 102))/ ) 摘# 要: 分析湖北省 ** 个地级市近 *) 年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状况, 揭示其演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其形成原因, 提出协调城市化发展与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的对策建议: 尽快盘活现有城市用地; 严格控制城市用地外延扩张; 进一步优化城市用地结构; 强化城市规划的宏观指导作用, 加强城 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 对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 关键词:城市化; 城市用地空间演化;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3!4*’ * # # # # # # # 文献标识码: 5 *# 近 *) 年湖北省地级市城市用地空间演化进程 概述 *’ *# 湖北省城市化发展现状 *424 年至今, 湖北省城市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全省大、 中、 小城市得到全面发展, 城市建成区面积 逐步扩大, 各城市经济中心作用不断加强’ !))0 年, 湖北省设市城市 0" 个, 副省 级市 * 个, 地级 市 ** 个, 县级市 !1 个, 设市数居全国第 / 位, 仅次于山 东、 广东、 江苏、 河南, 其密度达 *’ 6 个 7 万 89! , 是全 国的 !’ " 倍; 建制镇 204 个, 密度为 1!’ 6 个 7 万 89! , 是全国的 !’ * 倍’ 城市化水平达到 1!’ 4: , 高于全国 平均水平 ’ 在中部省份居上游, 但与沿海发达地区 相比, 有一定差距 ’ *’ !# 地级市城市用地空间演化状况 *’ !’ *# 城市用地扩展迅速 随着湖北经济的腾飞, 城市化进程加速, 城市 人口规模、 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镇体系不断完善 ’ 根据湖北省 ** 个地级城市 *446 年和 !))0 年非农 人口和建成区面积变化情况分析 (见表 * ) , 非农人 口由 *446 年的 224’ 0! 万人增加到 !))0 年的 402’ 4 万 人, 增加了 !)’ 0: , 年均增长 1’ *: , 建成区面积由 ! *446 年的 /4! 89 增加到 !))0 年的 "61 89 ! , 增加 了 */’ /: , 年均扩展速率为 0’ *: ’ *’ !’ !# 城市用地变动方向基本一致 总体来看, 湖北地级市用地扩展迅速, 其中又 以公共设施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和市政设施用地上 升最快, 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比重有所下降’ 各城市 用地结构变化方向一致 ’ !# 近 *) 年湖北省地级市城市用地空间演化过程 中的问题及其原因 !’ *#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用地空间演的主要问题 !’ *’ *# 从整体趋势看: 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城市用 地空间演化过程 湖北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 非农业人口占总人 口的比重由 *446 年的 !"’ 6: 上升到 !))! 年的 0)’ *: , 平均每年上升 )’ // 个百分点’ 同期, 湖北城市 用地市区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比重由 6’ 4: 上升 到 *1’ *: , 平均每年上升 *’ )0 个百分点’ 可见湖北 城市化进程平均每年滞后城市用地空间演化过程 )’ 16 个百分点’ 地级市也和全省情况基本一致 ’ !’ *’ !# 城市用地规模扩展过快 城市用地规模一般取决于人口规模和人均用 地指标, 只有二者的增长速度使得人均用地规模符 合人均用地的国家标准时, 城市用地的扩展才是较 [ *] 为合理的扩展 ’ 城市用地扩展系数 ( !) 是城市用 地扩展合理性与否的重要指标" 当 ! ; * 时, 城市用
中国城市产业结构与服务功能协同升级的时空演化研究
中国城市产业结构与服务功能协同升级的时空演化研究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和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城市产业结构与服务功能的协同升级已成为推动国家和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力量。
在中国这样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这一现象尤为突出。
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看,中国城市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攀升,迫切需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服务功能,以增强国际竞争力。
国际竞争的压力也促使中国城市更加注重产业升级和服务转型。
从国内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城市作为国家经济的核心载体,其产业结构和服务功能的协同升级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产业结构与服务功能的协同升级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力,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
研究中国城市产业结构与服务功能的协同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可以为中国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和政策建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
1.1 中国城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中国城市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呈现出多元化和动态变化的特征。
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城市产业结构正在经历深刻的转型和升级。
传统产业逐步优化。
尽管传统产业如制造业、重工业等在中国城市经济中仍占主导地位,但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这些传统产业的产值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许多城市正在逐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在中国城市中的发展势头强劲。
这些产业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特点,正在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许多城市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湖北省1990年—202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及驱动因素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98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3)06-0057-07 收稿日期 2022-08-15摘 要 湖北省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与驱动力研究能够对区域协同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研究基于湖北省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遥感监测数据,对土地变化速率、空间集聚程度、土地转移方向与数量进行测算,并分层次探究驱动力差异。
结果表明:①土地变化速率上,两江流域较其他区域活跃,城镇较乡村活跃;②各类型土地空间集聚性上,城镇空间逐步增强,农业空间逐步降低;③驱动力构成上,乡村比城镇构成模式简单,不具有显著区域差异性;④区域差异性上,鄂西受区位、高程等因素的影响更为显著,鄂中、鄂东地区受经济产业结构影响更显著。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湖北省 时空格局 驱动因素 城乡差异Abstract The study of land use pattern changes and driving forces in Hubei Province can provide decision support for regional synergistic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e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data on 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 in Hubei Province, the study measures the rate of land change, the degree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the direction and quantity of land transfer, and explores the differences in driving forces at different leve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In terms of land change rate, the Yangtze and Han River basins are more active than other regions, and towns are more active than villages; (2) In terms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land, urban space gradually increases and agricultural space gradually decreases; (3) In terms of the composition of driving forces, villages are simpler than towns in terms of composition patterns, a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regional variability; (4) In terms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west is mo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factors such as location and elevation, while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regions are mo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Keywords Land use, Hubei Province, Spatial and temporal structure, Propelling power, Urban-rural disparity湖北省1990年—202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及驱动因素研究The Driving Factors and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Land Use in Hubei Province from 1990 to 2020彭建东 | Peng Jiandong 郑景明 | Zheng Jingming 杨 红 | Yang Hong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人类建设活动密切相关,探究其演变规律对地区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1-2]。
中国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形成机理
2、时间协调度分析:从时间维度来看,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协调度呈现 出波动上升的趋势。自2000年以来,中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但各城 市群的协调度并未随之显著提升,说明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还需进一步优化区 域内的资源配置和城市发展。
三、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协 调度的形成机制
1、经济发展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新型城镇化发展协调度的关键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城市间的经济和互动逐渐增强,进而促进城市群间的协调 发展。
人才引进方面,我国中部地区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为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产业结构调整方面, 我国中部地区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发展, 为提升耦合协调度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结论与建议
本次演示通过对我国中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 化分析,发现该地区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不同省份之间的耦合协 调度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加强人才引进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 面的工作。
5、市场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产阶层的壮大,中部地区的消费 市场需求日益旺盛。这种市场需求为中部地区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 阔的空间。
四、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中国中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是政策推动、资源优势、地理位置优势、 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面对未来的挑战,中 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仍需不断努力。例如,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 的关系,如何提升区域内的整体竞争力,以及如何解决城乡发展差距等问题。
2、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政府应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优化 财税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等措施,提升区域整体竞 争力。
湖北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四
推
结
把 Βιβλιοθήκη 口安 向 荣 金融 、商 业 、外 贸 等 管 理体 制 进 行 改 革 ,并 积 极 进 行
改 县建 市 、地 市 合 并 和 以 市带 县 的 改革 试 验 ,大 力 促 进 城 乡 经济 一 体化 发 展
4 、对 外 开放 开 始 向 高 层 次 、 宽 领 域 、 纵 深 化 发
作 用 ,为 全 国城 市综 合 改 革提 供 了有 益 经验 。 4 、对 外 开放 起 步 。1 7 9 9年 ,武 汉 海 关恢 复 开关 。 同年 ,湖北 与美 国俄 亥 俄 州 建 立友 好 省 州 关 系 ,是 全 国 最 早 与 西 方 国 家 建 立 省 州 友 好 关 系 的省 份 。 自从
奠 定 基础 。
1 、开展 实践 是检 验 真 理唯 一标 准 问题 的 讨论 。省
了 打击 经 济领 域 和 其 他领 域 犯 罪 活动 的斗 争 。
改 革 开 放 方 面 。 以推 行 家 庭 联 产 承包 责 任 制 为 重 点 ,启 动农 村 改 革 ; 以企 业 扩 权 等 试 点 ,探 索城 市 经 济体 制 改 革 。 1 改革 率先 从农 村 起 步 。1 8 、 9 0年 召 开 的 省委 三 届 十六 次 全 会 肯 定 了生 产 责 任 制 对 推 动生 产 力 发 展 的 积 极 作 用 . 以此 为 标 志 ,湖 北 全 省 农 村 广 泛 推行 各 种形 式 的农 业 生产 责 任 制 。到 1 8 9 2年 ,全 省 采 取 家 庭 联产
城市地理学课后习题整理
地理学课后习题整理目录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2)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3)第四章——城市化原理 (4)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10)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 (16)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 (18)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19)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20)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 (21)第十一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 (21)第十二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 (22)第十三章——城市问题 (22)第一章——绪论1.谈谈你对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2.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4.简述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
5.如何评价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6.你为什么要学习城市地理学?如何才能学好城市地理学?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1.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城镇及城镇人口的标准?定义城镇:产业结构(非农产业为主);城镇人口集聚规模;城镇特征如:①职能(政治、经济、文化职能)、②物质形态(电灯、广场、街道、电话、影剧院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③文化价值观念等;行政地域划分(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定义城镇人口:从事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并且居住在城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2.简述城市地域的概念。
①城市地域是城市或城镇作为大型的居民点和各种经济社会要素的聚集区,从不同角度认识城市地域可以得到不同的城市地域概念。
②城市地域包括行政地域、实体地域和功能地域。
行政地域:按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在行政上分别设置市、镇和乡、村等建制,并确定他们的行政管理边界。
不同国家在空间尺度上标准不一。
实体地域:是城市功能的物质环境、设施等,是人口和各种非农活动高度密集的情况地域,即城市建成区。
功能地域:是城市或城镇组合的功能或部分功能实施所波及的地域范围。
主要有:都市区、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镇密集区等。
武汉巨变的三十年
武汉巨变的三十年1984年武汉,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全市下辖13个市辖区,总面积8494.41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1091.4万人。
1991年武汉,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
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境中央,将武汉中心城区一分为三,形成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构成了武汉滨江滨湖的水域生态环境。
1999年武汉,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2006年武汉,武汉下辖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东西湖区、汉南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13个市辖区。
108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15个乡,1107个社区,2033个行政村。
2011年武汉,武汉水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近1/4,全境水域面积2217.6平方公里,覆盖率26.10%,人均占有地表水11.4万平方米,境内5公里以上河流165条,水面面积471.31平方公里。
武汉市共有水域面积2205.06平方公里,占该市总面积的25.79%,水域面积占比居中国大城市之首。
2017年武汉,武汉是一个多民族散杂而居的城市。
截至2014年,武汉共有50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9个,共5.4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7%。
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2万多人),其次是土家族(1万多人);2000人以上的其他民族有4个,即满族、壮族、蒙古族、苗族;100人以上的民族有12个,即侗族、瑶族、朝鲜族、畲族、白族、土族、布依族、彝族、黎族、维吾尔族、藏族、锡伯族。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人口空间演变趋势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人口空间演变趋势研究作者:邹鹏王明杰吴思王欠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20年第09期摘要:运用人口重心法和灰色系统模型,展开对湖北省40年来人口空间演变规律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到2035年的人口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①计划生育和市场经济等国家政策是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湖北省人口空间演变的最主要因素;②在2035年以前,湖北省处于城镇化中期阶段,人口仍然向城市地区集聚,城镇化还将保持高速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在这一时期很难带来明显的乡村人口回流;③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人口重心在持续向武汉方向移动,甚至到2035年,武汉将仍然保持对全省人口的强大吸引力,只是武汉中心城区的吸引力减弱,郊区人口增长将超过中心城区。
结果②和结果③进一步佐证了城镇化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人口空间演变;灰色系统模型;人口重心;改革开放;湖北省中图分类号:C92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20)09-0201-07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20.09.043人口的空间演变及其影响因素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早在19世纪末,英国学者Ravenstein[1]就对人口迁移规律进行了总结。
此后的一个多世纪,关于人口空间演变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一部分研究落脚于人口的流动和空间演变特征,如Lewis[2]提出了人口流动的二元经济模型,Clark[3]最早从人口密度上探讨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与扩散规律,1Vloran[4]和Getis等[5]运用空间统计方法系统探讨了人口空间集聚与扩散格局;在中国,葛美玲等[6]、刘德钦等[7]、施华萍等[8]、刘睿文等[9]对全国人口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段学军等[10]、李铁立等[川对区域人口分布进行了研究。
还有一部分研究落脚于人口空间演变的影响因素,如McGee[12]认为劳动力供需的空间差异是人口区际流动的根本原因,朱传耿等[13]、范红忠等[14]、沈续雷等[15]、王桂新等[16]、敖荣军等[17]、王璐玮等[18]分析了经济、环境、教育水平等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宜昌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
如果把改革开放3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那么,头个十年,便是开局破题,扬帆起航。
在这个十年中,中国拨乱反正,一批冤假错案得以平反昭雪,一批被毁坏的的基础制度得以恢复。
这十年,知青陆续返城,农民分田到户,农业有了新的希望。
在这个十年中,中国打开国门,一批沿海城市向外开放。
深圳、海南……诸多经济特区肩负重任,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而宜昌也从此走上发展之路。
这十年,经济开始复苏,万元户成为富裕人家的代名词。
在这个十年中,宜昌人开始了新思考,也开始接受一些新鲜事物。
邓丽君、迪斯科、粤语、喇叭裤风靡内地,风靡宜昌,那些原本异类的东西逐渐开始流行,成为这个十年的文化风景。
十年一个记忆,对宜昌而言,意义非凡。
开局十年,思想大解放,中国从基础做起,开始起航。
但惟有解放,才有发展,惟有基础,才够牢固。
1989年至1998年,中国改革开放进入第二个10年。
这个10年,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建立,宜昌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
这个10年,宜昌地市合并、三峡工程正式开工、汉宜高速建成通车。
宜昌经济迅速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这个10年,改革的阵痛让很多人猝不及防:很多国有企业面临转产、改制,一些职工下岗。
因为对改革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他们擦干眼泪,重头再来。
这个10年,有很多词汇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寻呼机、大哥大、下岗再就业、香港回归、亚洲金融危机。
虽然已经远去多年,但却因为附着太多的时代记忆,至今难以忘怀。
短短30年,在我们身边,发生了堪称天翻地覆的变化。
大而言之,这30年的历史,是国家综合国力从“濒于崩溃边缘”到经济大国迈进的历史,是从闭关锁国到融入世界的历史;就思想观念言之,这30年的历史,是通过一次次思想解放大讨论,破除各种观念束缚,和世界主流价值接轨的历史;就公民个人而言,这30年的历史,更是私人财富不断增长、个体权利和价值越来越受到尊重的历史。
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绝不是为了自炫,为了在曾经的光荣中陶醉。
基于GEE的湖北省近30年湖泊及其岸线演变分析
护;2019 年 3 月,水利部印发了《河湖岸线保护与利
用规划编制指南(试行)》,针对常年水面面积 1 km2
以上湖泊,明确了其岸线边界线分为临水边界线和
外缘边界线。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是重要的湖泊
收目(41771440)
LIAO Wen-xiu1a,CHEN Yi-yun1a,2,ZHAO Xi1a,WEN Xu-chang1b
(1a.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1b.School of Geomatics and Geodesy,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21.10.00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f lake and lake shoreline evolution in Hubei province
in recent 30 years based on Google Earth Engine
岸线长度波动变化,
共减少 2 406.77 km,
岸线发育系数均值和分形维数变化不明显;岸线发育系数值接近的湖泊,其岸线周边环境相似。
关键词:Google Earth Engine(GEE);湖泊岸线;NDWI;随机森林法;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P3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1)10-0046-09
第 60 卷第 10 期
湖北农业科学
湖 Hubei
北 Agricultural
农
业 Sciences
改革开放30年武汉城市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2008-06-13 本站张文彤刘奇志[摘要]: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结构的形成是在城市总体规划制定的发展框架下,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环境等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改革开放30年,国家政治经济背景不断变化,武汉城市格局和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研究城市空间格局演变的轨迹,探索城市总体规划对其演变所产生的影响,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城乡建设空间格局演变总体规划作用正文:一、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概述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社会、经济在城市空间的投影,不同时期城市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决定了城市空间结构的不同形态。
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结构的形成是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环境等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反过来影响各要素的发展。
一个良好的空间布局结构能提高城市运行的效率、增强城市魅力、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
城市空间结构总体而言可分为圈层式和轴向式两大类。
圈层式空间结构是最基本的城市形态,城市用地按照功能的分异一层层向外圈状布局,通常会形成由核心区向外的“三、二、一”型产业布局形态。
这种空间结构的优点是各方向发展较为均衡,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公平性。
新拓展地区紧密围绕已经发展成熟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其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省,可以很快形成规模效应。
但是当城市达到一定规模后,城市内部交通日益拥堵,自然环境与城市越来越远隔离,城内环境逐渐恶化,继续圈层状摊大饼发展将使城市不堪重负而逐步衰落。
针对城市圈层式外摊的种种弊端,又出现了“主城+卫星城”的改良型空间结构模式。
以霍华德“田园城市”思想为源头,世界许多城市提出了建设卫星城(新城)的概念,即在规模巨大的主城外围较远的地区,新建若干功能相对独立的新城市,形成反磁力点,从而抑制主城规模继续扩大,同时卫星城与主城间以生态绿地相隔离。
然而,卫星城并没有起到反磁力中心的作用,主城仍然不可抑制的突破环城绿带的控制,规模不断扩大。
另一种空间结构形态是依托由快速交通干道、市政设施管道集合成的综合交通走廊向外轴状拓展。
湖北咸宁改革开放30年重大变化
一是畜牧业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 二是由普通型的肉蛋奶向优质、无公、害绿色的肉蛋奶转 变。 三是由千家万户散养型向规模化性转变。 四是由以养猪为主的畜牧生产向猪、禽、牛并举转变。 五是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据统计:2007年末全市生猪存栏177.17万头、出栏11.3万 头、家禽存笼761.712万只、出笼1562.3万只,肉类总产达到 166953吨、蛋产量30979吨、牛奶产量7710吨、实现畜牧业产 值28.3亿元。随着畜牧业逐渐走向现代化、产业化畜牧业 已俨然成为我市农村、农业的支柱产业,是富裕财政、农业 增效、弄明增收的靓丽风景线。 咸宁市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改革开放30 年来家乡的巨大变化。
三、简谈家乡农机化发展
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农业的发展最能 反映生活状况。
从1965年咸宁地区成立至1978年期间,辖区内 农业机械化事业历经曲折: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以国家投入为主的 国有国营农机发展期和以国家补贴、集体投入为主的 国营、集体经营农机发展期;农机化从无到有,为以 后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30年来,咸宁市农机化事业伴随着整 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开放的深入,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
湖北咸宁改革开放 3 0 年 重 大 变 化
外国语学院 英语翻译11602班 卢璟璐 201605822
一、畅谈家乡变化
家里的祖辈和父母告诉我家乡自改革开放以 来的巨大变化
外公说:“我记得十多年前家乡中还是成片的砖瓦房,不 过现在都变成舒适温馨的楼房了,现在人们日子越过越快活。”
外婆说:“现在家里的路是越来越好了,对我而言最大 的遗憾是从来没能读过书,你们就幸福了,父母能够送你上大学, 你要好好珍惜!” 父亲说:“改革开放时,我才刚刚7岁!小时候我和你姑 姑根本吃不饱,不像你们现在餐餐有肉!我以前一件衣服穿好几年 舍不得丢,不像你们年年月月都要添新衣服”
改革开放30年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改革开放30年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无
【期刊名称】《政策》
【年(卷),期】2008(000)012
【摘要】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改革开放30年,成就辉煌30年:湖北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总页数】6页(P25-30)
【作者】无
【作者单位】湖北省统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20
【相关文献】
1.改革开放30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瞩目 [J],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
调查总队
2.江西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与经验探析 [J], 彭道宾
3.改革开放四十年砥砺前行铸辉煌\r ——大庆市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社会发展成
就综述 [J], 周彦秋;刘俊锋;赵玲
4.改革开放四十年矢志发展谱新篇\r ——牡丹江市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社会发展
成就综述 [J], 李世辉;初宝伟
5.改革开放四十年寒地黑土谱新篇\r ——绥化市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社会发展成
就综述 [J], 孙鹏;曾婉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