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年级《大自然的文字》教案(精品)

合集下载

《大自然的文字》的教案(优秀7篇)

《大自然的文字》的教案(优秀7篇)

《大自然的文字》的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是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大自然的文字》的教案(优秀7篇)。

《大自然的文字》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播放大自然风光视频,说一说你的感受导入课题,读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思考: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这些文字可以分成几类?生回答,师总结板书三、精读、感悟1、划出水手、飞行员是怎样读“天书”上的文字的句子。

读懂“天书”上文字对于他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小标题概括)(指名朗读2、3小节)(1)认识“天上的文字”——星星师:水手们!“天书”上的文字星星能帮你们干什么呀?生回答师相机板书:辨别方向师:水手们,你们是怎样看星星辨别方向的?出示: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会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出示小熊星座图)师: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生自由回答师:多么聪明的水手呀,我们一起来朗读这句话!(把他们改成我们)师:水手们朝天望望,就可以辨别方向了,你们生来具有如此能耐吗?生交流。

师总结归纳:仔细观察注重积累……(2)飞行员是怎样认识“天书“上的文字——云的?生: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

如果在它里面飞行,会把飞机毁掉。

师:课文怎么形容“砧状云”的?出示: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

(解释砧字,出示铁砧图)师: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师:认识“云”对飞行员来说有什么意义呢?生回答师相机板书:观察气象拓展:“看云识天气”,说一说并出示有关“云”的天气谚语2、小组合作学习五、六自然段要求:(1)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看到(工地上挖出的`这块灰色的石头),普通人认为( ),而懂大自然的文字的人知道( ) 。

《大自然的文字》的教案(优秀10篇)

《大自然的文字》的教案(优秀10篇)

《大自然的文字》的教案(优秀10篇)《大自然的文字》的教案篇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自然就好像是一部书,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字”,要想认识和了解自然,首先要学习和掌握这些“文字”请同学们交流自己仿写的有大自然知识的小文章,看谁的文章仿写的像原文。

(一)明确目标1.继续分析课文,把握作者的。

写作思路。

2.分析重点句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语言。

4.学会注意观察和虚心好问的学习精神。

(二)整体感知读第13~25自然段,作者又从鸟、石子方面所含道理,进一步解释有关大自然的“文字”的知识,大量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本来抽象的物候现象,说得具体、形象、生动,读者易于理解。

作者用大雁南飞,表示冬天即将来临,从建筑工地上的普通的灰色石头,分析出其真实面目——石灰石,进而考查出,很古的时候,这个现在是城市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从在森林里偶然遇到的花岗石块,分析出它本来的名字——漂砾,并揭示出很久以前的事——当时这根本没有森林,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出来的。

最后,作者向读者提出了要学会大自然的文字,就应当注意观察,多向有学问的人请教的倡仪。

这样,你才能轻松地读懂大自然的文字。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目标1.复习提问(1)《大自然的文字》作者是谁?并介绍他。

(作者是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他的代表作有《十万个为什么》《人怎样变成巨人》等。

)(2)作者所说的大自然的文字其实是什么?(其实就是大自然的各种现象。

)(3)前面第1~12自然段中作者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哪些说明方法?(逻辑顺序,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是由于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比。

)2.一人一段,朗读课文第13~25段。

3.这次作者讲述大自然文字中的哪个字母?它能告诉我们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些关于鸟类的物候现象吗?请举出例子来。

(鸟,它能告诉我:天气的阴晴,春夏秋冬季节的更换;麻雀囤食要落雪;布谷鸟出来,农民开始种庄稼。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中的文字,例如:云彩、化石、鸟兽的足迹等。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大自然中的文字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中文字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大自然中文字的识别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将大自然中的文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观察大自然中的文字并进行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的文字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中文字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大自然中的文字,如云彩、化石、鸟兽的足迹等,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中文字的特点。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具体的大自然中文字的案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分析其特点和含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观察到的文字,并尝试解释其含义。

6.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大自然中的文字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自然中文字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2. 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 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环保意识的提高。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家或自然摄影师进行专题讲座,展示更多大自然中的文字实例。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亲身体验大自然中的文字。

3. 开展大自然中的文字绘画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八、教学建议:1. 教师应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知识,以便为学生提供准确的信息。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大自然中的文字。

3. 避免将教学内容过于复杂化,以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文字,认识到自然界的奥秘和美丽。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列举出大自然的文字及其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大自然的文字进行创作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大自然文字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创作过程中对大自然文字的创意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大自然文字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写作等创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大自然文字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文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大自然文字:教师介绍大自然文字的种类、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大自然文字。

3. 观察和体验: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体验活动,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看到的大自然文字,并交流分享。

4. 创作环节:学生根据对大自然文字的观察和理解,进行绘画、写作等创作活动,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5. 分享和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共同欣赏大自然的文字之美。

6. 总结和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反思自己对大自然的态度和行为,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和创作大自然文字,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发挥自己的创意。

教师应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运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热爱大自然。

六、教学拓展1.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了解大自然文字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大自然文字对于人类生活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七、教学实践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实地观察大自然中的文字,如树叶、昆虫、地貌等。

大自然的文字课文教学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课文教学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课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大自然的一些基本现象,如风、雨、雷电等。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内容。

大自然的一些基本现象,如风、雨、雷电等。

难点:课文中所涉及的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探究。

三、教学准备:课文《大自然的文字》的PPT或黑板。

生字词卡片。

实验器材(如放大镜、雨伞、气球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中有哪些现象是我们常见的?它们是如何形成的?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大自然的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查找生字词,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生字词的问题。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电等。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 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如观察风的现象,实验模拟雨的形成等。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课文中的知识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大自然的现象,如雨、风等,并试着解释它们的形成原因。

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大自然的文字》,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通用19篇)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通用19篇)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通用19篇)《大自然的文字》教案篇1【教学目标】德育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

知识点: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们。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品味课文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们。

【教学难点】揣摩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短语或句子。

【教学方法】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学习。

以探讨问题为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层次,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角度】品读——品味课文语言特点。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预习】1.学生默读“自读提示”和注释①。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其基本内容,并读准下列字音、理解各词语的意思。

霪雨铁砧漂砾勉强:①能力不够还尽力做。

②使人做他不愿做的事。

③不是甘心情愿的。

④牵强、理由不充足。

⑤将就、凑合。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年级第二期时学过一篇专门介绍大自然有关现象的课文,大家回忆一下,课题是什么?主要内容是写什么?――《大自然的语言》。

主要内容是介绍与农业有关的物候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呢?――(简要回答)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或“草木荣枯,候鸟去来”。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与此文类似的课文,叫《大自然的文字》。

(板书)我们从小认识汉字,认识了汉字,它可以帮助我们阅读,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写作,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等等,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作用可真不少。

你们知道吗,大自然丰富多彩,大自然奥秘无穷,在自然界里还有另外一套文字,认识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破译自然现象,领略自然界的无穷奥秘。

作者简介:伊林(1895—1953),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十万个为什么》《人怎样变成巨人》等。

二、导读新课1、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过渡段。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2)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奥妙;(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大自然的奇观1. 雨后彩虹:介绍彩虹的形成原理,引导学生观察彩虹的七种颜色。

2. 极光现象:讲解极光的成因,展示极光图片,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兴趣。

第二章:季节的变化1. 春华秋实:分析季节变化的原因,让学生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

2. 植物的生长周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体会生命的奇迹。

第三章:水循环的奥秘1. 蒸发与降水:讲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重要性。

2. 地表径流与地下水:分析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第四章:气象万千1. 天气与气候: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及其防范措施。

2. 气象观测:介绍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天气预报。

第五章:生态环境的启示1.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然界中的奥秘;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大自然的美丽画面,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 组织户外观察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自然界中常见现象的认知程度;2.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3. 学生对大自然的美感和生态保护意识的培养;4.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能力和效果。

大自然的文字课文教学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课文教学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课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观察大自然、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内容和学习其中的科学知识。

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大自然现象和规律,以及与之相关的科学概念。

三、教学准备:课文《大自然的文字》的打印副本或电子设备。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教具。

教学黑板或白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中的奥秘。

学生分享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2.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大自然的文字》。

学生回答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3. 课文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大自然现象和规律,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理解。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4. 科学知识探索: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索大自然中的现象和规律。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总结与反思: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他们在阅读和讨论中学到的知识。

学生分享他们对保护大自然的看法和行动。

五、课后作业:学生在家中进行一次环保活动,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等,并记录下来,与同学们分享。

六、教学评估: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学生回答课文相关问题的情况,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讨论和合作能力的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3. 学生科学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估: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研究报告,了解他们对大自然现象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精选11篇)大自然的文字篇1之一佚名教学目标1、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等句子。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由“文字”引出课题。

1、板书“文字”。

问:你知道什么是文字吗?2、还记得以前学过的课文《石头书》吗?除了石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事物有文字呢?揭示课题。

二、自学课文。

要求:1、读通、读顺课文。

2、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弄懂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

正音,评议。

2、交流字词的意思。

铁砧星座罗盘……3、说说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四、引导学生琢磨、体味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从小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举了哪些例子说明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对人类的作用,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勾画的句子。

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如:“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征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

”从这句话我知道了云也是大自然的文字,飞行员可以根据砧状云的位置预测到雷雨,及时避开它,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3、朗读课文2-6自然段。

概括主要内容。

(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历史的沧桑。

)4、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有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⑴、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

⑵、指名说一说。

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小结课文,拓展延伸。

1、小结课文。

谈一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拓展延伸。

⑴、你还收集到大自然的哪些文字?四人小组交流。

⑵、各组指定人员向全班汇报。

六、课后实践活动。

各学习小组把收集到的资料汇集起来,出一份以《大自然的文字》为主题的小报。

七、作业完成练习册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通用8篇)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通用8篇)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通用8篇)大自然的文字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文字,懂得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大自然的文字,懂得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导入。

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首先会想到书本上的文字,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字却与我们书本上的文字不同,它是新奇的、有趣的。

那么它是什么样的文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写的科普小品文《大自然的文字》。

(老师板书)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答,老师归纳学生问题。

(1)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2)文中提到哪些大自然的文字?(3)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怎样认识它们?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学习。

二、初读感知1、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下面的生字词你们认识吗?出示:耸立铁砧预兆小熊星座2、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

问题:(大屏幕出示)(1)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2)文中提到哪些大自然的文字?(3)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怎样认识它们?3、这三个问题就象三座大山,你能搬掉几座?告诉大家,你知道了哪个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一: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a出示、指导读: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

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b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评:大自然的文字有两种,有像星星一样在天上的文字,也有像小石子一样在脚下的文字。

如果把《大自然的文字》这本书分成上下册的话,上册就是《神奇的天书》,下册就是《有趣的地书》。

作者在一开始就提出了观点。

(板书:神奇的天书有趣的地书)c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解决问题二:文中提到哪些大自然的文字?生:文中提到的大自然的文字有:星星、云朵、石灰石、花岗石。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精彩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精彩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文字,认识到自然界的文字是自然发展变化的产物。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的文字。

(2)运用比较、讨论、总结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界文字的理解和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

(2)教育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1. 自然界中存在的文字及其成因。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1. 自然界中文字的识别和理解。

2. 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件:自然界中的文字图片、视频等。

2. 实物:树叶、石头、贝壳等自然界中的文字样本。

3. 教材:《大自然的文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文字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文字。

(2)学生分享对自然界中文字的观察和认识。

2. 课堂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本,分析自然界中文字的成因。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自然界中文字的特点和规律。

3. 知识拓展(1)教师通过课件介绍自然界中文字的种类和分布。

(2)学生分享对自然界中文字的感悟和思考。

4.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思考自然界中文字的意义。

(2)学生讨论如何关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自然界中文字的独特性和环保意识。

6. 作业布置(1)观察身边的自然界,发现更多的文字。

7. 板书设计大自然的文字成因:自然发展变化的产物特点:独特性、多样性意义:环保意识、关爱大自然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计划,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堂评价1. 学生评价:学生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

《大自然的文字》 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 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电、四季变化等。

2. 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规律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4.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文字:风雨雷电、四季变化、植物生长等。

2.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道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 实践法: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现象,增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培养表达能力。

4. 讲授法:教师讲解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自然现象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 教室环境布置,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4. 准备户外观察和实践的场地,确保学生安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观察与实践:学生分组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如风雨雷电、四季变化等,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 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

4. 讲解与阐述:教师讲解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如风雨雷电的形成、四季变化的原因等。

5.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保护大自然,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认真程度和记录准确性。

2. 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3. 学生对自然现象背后科学道理的理解程度。

《大自然的文字》 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 教案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思考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让学生掌握探究自然现象的方法;(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2)探究自然现象的方法及团队协作。

2. 教学难点:(1)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2)如何运用小组合作解决自然现象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 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4. 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准备相关科学原理的资料;(3)划分学习小组。

2. 学生准备:(1)提前了解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2)准备好记录观察结果的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图片、视频;(2)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2. 探究自然现象(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自然现象,分析其背后的科学原理;(2)小组代表发言:向全班同学介绍所选自然现象及科学原理;(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

3. 实践操作(1)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记录下来;(2)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尝试解释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4.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观察、实践过程中的收获;(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3)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5. 课后作业(1)整理本节课所学自然现象及科学原理;(2)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大自然的文字》公开课教案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公开课教案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大自然中的文字之美。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中的文字现象介绍。

2. 欣赏大自然中的文字作品。

3. 创作自己的大自然文字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文字现象。

2.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中的文字作品。

3. 创作法: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大自然文字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收集大自然中的文字现象图片或视频。

2. 准备相关文学作品。

3. 准备画纸、画笔等创作工具。

五、教学步骤:1. 引入:展示大自然中的文字现象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文字之美。

2. 欣赏:分享相关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文字的魅力。

3. 观察: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或周边大自然中的文字现象。

4. 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创作自己的大自然文字作品。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第二章:教案细节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大自然中的文字之美。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中的文字现象介绍。

2. 欣赏大自然中的文字作品。

3. 创作自己的大自然文字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文字现象。

2.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中的文字作品。

3. 创作法: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大自然文字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收集大自然中的文字现象图片或视频。

2. 准备相关文学作品。

3. 准备画纸、画笔等创作工具。

五、教学步骤:1. 引入:展示大自然中的文字现象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文字之美。

2. 欣赏:分享相关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文字的魅力。

3. 观察: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或周边大自然中的文字现象。

4. 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创作自己的大自然文字作品。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事物,认识到大自然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认知的。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规律:四季变化、日出日落、风雨雷电等。

2. 大自然的文字:树木的年轮、化石、地貌等。

3. 大自然的信息:动物的迁徙、植物的生长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认知的。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事物。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感悟。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事物。

2. 准备相关的视频资料,如自然风光、动物迁徙等。

3. 准备户外活动所需的器材和工具。

4. 提前安排好户外活动的地点和时间。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大自然的规律、大自然的文字和大自然的信息,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奥秘。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自然现象,如四季变化、树木年轮等,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规律性。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户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观察树木年轮、采集化石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规律性和可认知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作业布置:1. 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 写一篇关于大自然规律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悟。

3. 制定一个保护环境的小计划,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等。

《大自然的文字》公开课教案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公开课教案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文字,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文字,理解其内涵。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文字。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大自然文字的理解。

3. 表达法:让学生用文字、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大自然文字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大自然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准备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教师播放大自然的美景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b.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大自然的心得。

2. 探究大自然文字:a. 教师展示大自然的文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b.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大自然文字的内涵。

3. 分享与讨论:a. 各组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b.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校性的讨论,深入理解大自然文字的意义。

4. 创作与展示:a. 学生根据对大自然文字的感悟,进行文字、绘画等创作。

b.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5. 总结与反思: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反思自己对大自然的态度。

b. 学生承诺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大自然,保护环境。

6. 课后作业:b. 家长参与评价,共同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进一步理解大自然文字的含义。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创作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品:评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对大自然文字的理解和感悟。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2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2

《大自然的文字》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研究,发现自然界的规律和奥秘。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界中的文字:人类文字、动物足迹、植物痕迹等。

2. 自然界的规律:季节变化、日夜交替、生物链等。

3. 大自然的信息传递: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文字,以及自然界的规律和信息传递。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研究,发现自然界的奥秘。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分析法: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教学素材和案例,制作PPT。

2.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准备分享自己的发现。

教案篇幅有限,这里提供的是五个章节的框架。

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一步细化每个章节的内容和教学活动。

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的文字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自然界中的文字,如人类文字、动物足迹、植物痕迹等,并进行示范。

3. 学生观察与分析:学生分组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分析其中的规律和奥秘。

4. 小组讨论:学生将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反思自己在观察和分析过程中的收获。

七、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一幅大自然中的文字画作,展示自己对自然界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深入了解大自然中的文字和规律。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特征和习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总结大自然的规律。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3. 动物的生存智慧4. 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互动5. 大自然中的奇妙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生存智慧,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互动,大自然中的奇妙现象。

2.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互动,大自然中的奇妙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深入了解大自然的规律。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如PPT、案例、图片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3. 课堂所需实验材料和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的奇妙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发育、繁殖等,进行生物分类的介绍。

3.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根系发展、开花结果等,进行植物繁殖方式的分析。

4. 动物的生存智慧: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策略,如捕食、防御、繁殖等。

5. 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互动:讲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食物链、物种多样性等。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学习。

七、作业布置: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生物特征和分类。

2. 描述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

3. 分析一种动物的生存智慧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4. 思考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互动的意义。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中各种现象和事物背后的科学原理。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思考和探索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并尊重自然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大自然的密码(1课时)了解自然界中各种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如彩虹、极光、地震等。

2. 第二节:生物的奥秘(1课时)学习生物的特征、分类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 第三节:水循环的秘密(1课时)掌握水循环的原理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4. 第四节:土壤的演变(1课时)了解土壤的形成、类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 第五节: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1课时)探讨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自然界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对自然现象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大自然的文字》2. 多媒体课件:自然现象图片、视频等。

3.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书籍等。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自然环境考察,增强直观感受。

六、第六节:生态环境的平衡(1课时)教学内容: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学习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

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态环境受损的原因和后果。

利用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小组项目:评价学生团队合作创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短文或海报。

七、第七节: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1课时)教学内容:认识自然资源的种类和作用。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精彩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精彩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精彩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大自然的美妙文字。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文字现象。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1.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发现自然中的文字。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和研究。

1.4 教学方法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环境中的文字现象。

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探索大自然的文字。

1.5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自然环境中的文字现象。

准备白板或黑板,用于记录学生的观察和发现。

1.6 教学过程1.6.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的自然环境,注意观察树木、花草、昆虫等。

提问:你们在大自然中曾经见过什么特别的“文字”吗?1.6.2 观察和分享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自然环境中的文字现象。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自然界中观察到的文字,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1.6.3 讨论和探索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探索大自然的文字。

提出问题:大自然中的文字是如何形成的?它们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1.6.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户外观察活动。

要求学生用画图或写作的方式,记录自己在自然界中观察到的文字。

1.6.5 总结和反思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中的文字对我们的启示和意义。

第二章:树木的年轮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木年轮的形成和含义。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树木年轮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年轮来判断树木年龄和环境变化的能力。

2.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年轮的形成与气候环境的关系。

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中变化的关注和思考。

2.4 教学方法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树木年轮的形状和分布。

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年轮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教学目标:
1.初读破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品读、美读,赏析语言,理解重点。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研究自然、利用自然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祖国大好河山风光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热情。

二、介绍作者:
伊林(1895—1953),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

代表作有《十万个为什么》《在你周围的事物》《自动工厂》《原子世界旅行记》《人怎样变成巨人》等。

三、字词:
淫雨铁砧漂砾毒蕈
四、介绍伊林作品特点:
内容丰富文笔流畅深入浅出回味无穷
五、串讲课文:
主要内容:⑴说明书本上的文字及其作用,引出大自然的文字
⑵介绍了几种大自然的文字,说明其中蕴含的知识和生活的智慧。

⑶学会大自然文字的方法及意义。

结构形式:总——分——总结构清晰详略得当
说明方法:打比方分类别举例子
写作特点:
1.语言生动浅显,明白如话
2.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
3.说明与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
4.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六、作业
1、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一种你熟悉的大自然的文字。

2、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生存手册》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首先会想到书本上的文字,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字却与我们书本上的文字不同,它是新奇的、有趣的。

那么它是什么样的文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

(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自然的文字是写在哪本书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指的是什么?请大家速读课文,回答这两个问题。

(学生读课文,教师画书样)明确:大自然好像一部书,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书中的星、云、鸟、石等物。

2.大自然这本书可分为两个分册。

下面,请大家依据课文给分册取书名并编写目录,让我们共同尝试编书的滋味,好吗?明确:这两本分册,一本叫神奇的.天书;一本叫有趣的地书。

神奇的天书的目录有星、云、鸟;有趣的地书的目录有石灰石、漂砾。

(板书)
3.大自然这部书就像老师画得这么厚吗?这有多厚、多重?(请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大家看板书,根据你所掌握的说明文知识,说说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教师小结:本文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比作文字,然后分天空和大地,列举我们周围的自然现象加以说明,读来趣味盎然。

三、品读课文,感悟重点
1、保请学生从“神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段文字,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好,可以按照这种形式叙述:文字-情态-破译的内容。

(情态主要包括位置、形态、高度、飞姿、叫声等)启发引导:(用多媒体)出示一个画面(雷雨云图片),请学生找出相关的语段,带领学生体味文章是怎样描述和破译这种云的。

然后学生自由发言,赏析自己喜欢的语段。

2、引导深入:品味本文语言生动有趣的技巧,重点赏析第14段。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再看一个画面(大雁南飞图片),请同学们说说这是第几段的内容?(找学生阅读本段)本段中并没有明确指出是大雁,我们从哪点看出是大雁的呢?这一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写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3、知识迁移:出示画面(晴朗天气的云的图片),让学生试着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破译这种大自然的文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对大自然观察得非常细,要知道这正是破译大自然这部大书的首要条件。

那么,如何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我想给大家讲讲作者伊林小时候的故事--伊林小时候就对大自然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有时到乡间去,守在蚂蚁窝旁,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一呆就是几个小时;父亲工厂制造肥皂的过程使小伊林看得入了迷,他把家里的厨房当成实验工厂,居然成功了;他按照书上的配方制作鞋油,用其把皮鞋擦得锃亮,并高兴地欢呼起来“科学胜利了”。

当然他也有失败的时候,但这让他懂得了科学试验要付出艰苦的劳动的道理。

4、由伊林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到如何认识大自然的启示。

让我们再看作者是怎么说的,下面我们齐读课文结尾3段,请同学们回答。

明确:观察、读书、请教。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从书本中看到的或向别人请教到的大自然中的种种景象,继续为本书编目录,要求语言生动、浅显有趣。

然后学生交流。

五、结束语
同学们,大自然丰富多彩,大自然奥妙无穷,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并不断破译大自然。

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也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会有一个温馨安宁的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