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沂蒙山小调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沂蒙山小调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教案,使学生了解沂蒙山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并培养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学习沂蒙山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学习沂蒙山人文景观的特点和重要性。

3. 加强学生的实地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大屏幕投影仪2. 沂蒙山地理环境和景观的图片和资料。

3. 学生纸笔等学习用具。

4. 实地考察活动准备:指导书、指南针、相机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写下“沂蒙山小调教案”,询问学生对沂蒙山的了解,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沂蒙山在哪个省份?- 沂蒙山有什么自然景观?- 沂蒙山有什么人文景观?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对沂蒙山的了解程度。

2. 学习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15分钟)使用大屏幕投影仪展示沂蒙山的地理位置图和自然景观的图片,并向学生介绍沂蒙山的地理环境:位于山东省的中部,有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脉,山势陡峭多峰状。

然后介绍沂蒙山的自然景观:有丰富的植被,湿润的气候,多种动物和鸟类栖息在此。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沂蒙山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受。

3. 学习人文景观(15分钟)使用大屏幕投影仪展示沂蒙山的人文景观的图片,并向学生介绍沂蒙山的人文景观特点: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如中华圣地泰山、孔庙、岱庙等。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沂蒙山人文景观的了解和感受。

4. 讨论合作(10分钟)参考学生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观察和感受,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列举出自己感兴趣的景点或景观。

然后让他们分成小组,制定一个实地考察活动的计划,并展示给全班。

鼓励学生展示团队合作和创造性思维。

5. 实地考察(25分钟)学生按照小组计划进行实地考察活动。

《沂蒙山小调》教案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对《沂蒙山小调》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我国民间音乐文化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沂蒙山小调》的背景介绍。

2. 歌曲的旋律分析。

3. 歌曲的歌词解释。

4. 歌曲的演唱技巧。

5. 歌曲的演奏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沂蒙山小调》的演唱和演奏。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处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歌曲的背景、旋律和歌词。

2. 采用示范法,示范演唱和演奏技巧。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反复练习演唱和演奏。

4. 采用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背景。

2. 分析歌曲:讲解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歌词含义。

3. 示范演唱:教师示范演唱《沂蒙山小调》,学生跟随演唱。

4. 示范演奏:教师示范演奏《沂蒙山小调》,学生跟随演奏。

5. 练习:让学生单独演唱和演奏,教师指导并进行纠正。

6.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沂蒙山小调》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演唱和演奏中的表现,包括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对歌曲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图、歌词、背景介绍等。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示范演奏。

3. 乐器:吉他、钢琴等,用于示范演奏。

4. 乐谱:《沂蒙山小调》的乐谱,供学生练习演唱和演奏。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歌曲背景,分析歌曲旋律和歌词。

2. 第二课时:示范演唱和演奏,学生跟随练习。

3. 第三课时:互动环节,学生提问和分享学习心得。

八年级音乐上册《沂蒙山小调》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沂蒙山小调》教案新人教版

教案:八年级音乐上册《沂蒙山小调》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沂蒙山小调》的背景知识,包括歌曲的起源、历史地位及地域特色。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学会演唱《沂蒙山小调》,掌握歌曲的基本技巧和表演方法。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沂蒙山小调》的背景知识,学会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旋律及换气技巧。

第三章: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沂蒙山小调》乐谱、音响设备、教学多媒体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歌曲,了解歌曲背景。

第四章: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沂蒙山小调》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讲解:教师介绍《沂蒙山小调》的背景知识,包括歌曲的起源、历史地位及地域特色。

3. 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准、节奏、旋律及换气技巧。

4. 练习: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学生分组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第五章: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评价:评价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音准、节奏、旋律及换气技巧掌握情况。

2. 课堂参与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及学习态度。

3. 音乐审美评价:评价学生对《沂蒙山小调》的喜爱程度及音乐审美能力。

(后续章节待补充)第六章:教学拓展1. 对比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学习其他地区的山歌,分析《沂蒙山小调》的独特风格。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以《沂蒙山小调》为素材,进行音乐创作或改编。

3.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

第七章: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演唱《沂蒙山小调》,加强音准、节奏、旋律及换气技巧的掌握。

2. 深入研究《沂蒙山小调》的背景知识,了解歌曲在历史、地域文化中的地位。

3. 家长参与评价:家长对孩子的音乐学习进行评价,并鼓励孩子在家进行音乐实践。

第八章:课程复习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沂蒙山小调》的歌曲演唱,巩固所学技巧。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及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聆听、演唱等方式,感受歌曲的旋律美、节奏美。

3、让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演唱《沂蒙山小调》,并尝试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演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沂蒙山小调》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准确演唱。

2、教学难点(1)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通过演唱展现出来。

(2)引导学生在演唱中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气息控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练习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钢琴、乐谱五、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沂蒙山地区的自然风光视频,让学生感受当地的美丽景色。

(2)提问学生对沂蒙山地区的了解,引出《沂蒙山小调》。

2、知识讲解(1)介绍《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诞生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意义。

(2)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调式等。

3、聆听欣赏(1)播放《沂蒙山小调》的音频,让学生安静聆听,感受歌曲的整体氛围。

(2)在聆听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变化以及歌词表达的情感。

4、学唱歌曲(1)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感受正确的演唱方法和情感表达。

(2)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意纠正音准、节奏等问题。

(3)让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强调声音的和谐统一和情感的投入。

5、歌曲处理(1)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层次,如欢快、抒情等部分。

(2)指导学生在演唱中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和音色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变化。

6、拓展与创新(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演绎《沂蒙山小调》,如合唱、轮唱等。

(2)鼓励学生为歌曲加入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综合性的表演。

7、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演唱技巧。

(2)强调《沂蒙山小调》所代表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和演唱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

《沂蒙山小调》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沂蒙山小调》的背景知识,包括歌曲的起源、历史和文化意义。

2. 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沂蒙山小调》的背景知识介绍。

2. 歌曲的旋律分析,包括音阶、节奏、和声等方面。

3. 歌曲的歌词解释,理解歌曲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4. 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包括发音、呼吸、音准等方面。

5. 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沂蒙山小调》,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2. 难点:理解歌曲的艺术特色,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和主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沂蒙山小调》的背景知识和音乐特点。

2. 示范法:通过演唱和示范,使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音乐表达。

3. 练习法:通过分组练习和合唱,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沂蒙山小调》乐谱、歌词和相关背景资料。

2. 教学设备:音响设备、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沂蒙山小调》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沂蒙山小调》的背景知识,包括歌曲的起源、历史和文化意义。

3. 旋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特点,分析音阶、节奏、和声等方面。

4. 歌词解释:解读歌曲的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5. 演唱技巧教学: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包括发音、呼吸、音准等方面。

七、课堂练习1.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歌曲的练习,相互交流和指导。

2. 合唱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 演唱展示: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沂蒙山小调》的音乐特点和演唱技巧。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教材《沂蒙山小调》。

歌曲以沂蒙山的美丽风光为背景,展现了山区人民的美好生活。

歌曲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沂蒙山的壮丽景色,第二部分则表达了山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沂蒙山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学会演唱《沂蒙山小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3.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演唱《沂蒙山小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以及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教学课件、音响设备。

2. 学具:乐谱、歌词卡片、三角板(用于打击节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沂蒙山的图片和视频为素材,引导学生了解沂蒙山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唱歌曲:(1)教授歌曲旋律: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注意纠正音准和节奏。

(2)教授歌词: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习歌词,注意字的发音和咬字。

(3)结合旋律和歌词:教师指导学生将歌词与旋律相结合,熟练演唱歌曲。

3.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互相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4. 合唱展示:各组选出代表,进行合唱展示,评选出最佳演唱奖。

5. 打击节奏:教师教授三角板的打击节奏,学生跟随歌曲节奏进行打击。

6. 完整演唱:学生在打击节奏的伴奏下,完整演唱《沂蒙山小调》。

六、板书设计板书歌词《沂蒙山小调》,突出重点音符和节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沂蒙山小调》,并录制视频。

2. 作业答案:视频时长不限,要求歌曲演唱完整、音准准确、节奏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学会了演唱《沂蒙山小调》,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沂蒙山风光图片展,让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沂蒙山美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八年级音乐上册《沂蒙山小调》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沂蒙山小调》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沂蒙山小调》的背景、地域特色及音乐风格。

2. 学会演唱《沂蒙山小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沂蒙山小调》的旋律、节奏和演唱技巧。

2. 教学难点:音准、节奏的准确掌握,以及情感的融入。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沂蒙山小调》乐谱、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沂蒙山小调》,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讲解:介绍《沂蒙山小调》的背景、地域特色及音乐风格。

3. 学唱: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沂蒙山小调》,注意音准、节奏的准确性。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问题进行纠正。

5. 展示:学生代表上台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沂蒙山小调》,加强音准、节奏的掌握。

2. 家长签字确认,督促学生完成作业。

3. 教师通过家校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逐句教学法,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运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3. 运用分组练习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运用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演唱技巧:评价学生在学唱过程中音准、节奏的掌握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山东民歌,让学生了解更多地域的音乐特色。

2. 组织学生进行民乐欣赏,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 开展校园音乐比赛,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才华。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沂蒙山小调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一、教学内容表演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音乐之美,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歌曲风格,增强学习民族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知识与技能能认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特点,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有感情地、自然舒展地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了解“鱼咬尾”。

3、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表演唱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体验音乐情绪,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材分析《沂蒙山小调》,阮若珊词,李林曲。

歌曲优美抒情、淳朴清秀,音调丰富,旋律舒展,富于歌唱性。

这是一首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最初流行在山东临沂地区,现已传遍全国。

全曲为一段体结构,3/4与4/4的变拍子,含变宫的六声徽调式,具有严谨的旋律进行逻辑和方整性的曲体结构形态:四个乐句,每句两小节。

歌曲采用了汉族小调民歌中常见的“起、承、转、合”四句体的结构,各句基本上是前半句明显跳进、后半句曲折级进,旋律既有开朗、挺拔的性格,又有细致委婉的抒情咏叹。

四、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沂蒙山小调》,准确的掌握好小调的韵味,有感情的表演唱。

五、教学难点了解什么是“鱼咬尾”,感受这首歌中使用“鱼咬尾”的表现手法的作用,并有感情地演唱好这首歌。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稳定学生情绪。

(二)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仔细聆听,请同学们想一下它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它的名字叫什么?生:山东沂蒙山小调师:沂蒙山小调是我们山东民歌的代表,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沂蒙山小调》。

师:说到沂蒙山,对我们来说是很熟悉的,沂蒙山不是一个特定的地区,它是一个人文地理概念,指的是以蒙山、沂水为地域标志的革命老区——沂蒙山区,位于山东中部,包括我们临沂的大部分地区,淄博南部地区等,也是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那同学们知道还有哪些红色旅游胜地吗?师:井冈山,延安与沂蒙山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对我国抗战的胜利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沂蒙山小调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

《沂蒙山小调》教案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沂蒙山小调》这首歌曲的基本知识,包括歌曲的背景、结构、旋律等。

2. 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体会沂蒙山区人民的生活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3.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省沂蒙山区的传统民歌,它反映了沂蒙山区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精神风貌。

2. 歌曲结构:《沂蒙山小调》的结构简单,旋律优美,富有沂蒙山区的特色。

3. 歌曲旋律: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使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旋律,学会演唱这首歌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沂蒙山小调》的歌曲知识和演唱技巧。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旋律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向学生介绍《沂蒙山小调》的歌曲背景、结构和旋律特点。

2. 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反复演唱,直到熟练掌握。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沂蒙山小调》的歌曲背景和特点。

2. 讲解歌曲结构,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组成部分。

3. 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4. 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学习、交流。

5. 课堂展示,让学生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演唱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互动交流等。

2. 评价学生对《沂蒙山小调》歌曲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歌曲背景、结构、旋律等。

3. 评价学生的演唱技巧,包括音准、节奏、音色等。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其他沂蒙山区的民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沂蒙山区的文化考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沂蒙山区的历史文化。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沂蒙山小调》歌曲教材。

2. 音响设备:播放《沂蒙山小调》歌曲的音响设备。

3. 网络资源:查询沂蒙山区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接力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1

接力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1

接力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民歌,曲调优美,旋律悠扬。

歌曲以沂蒙山为背景,描绘了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歌曲节奏明快,充满了活力,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了解山东民歌的特点,培养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能够识谱。

他们对民歌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山东民歌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加深对山东民歌的了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沂蒙山小调》的曲调和旋律。

2.培养学生对山东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曲调和旋律。

2.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实践、探究音乐。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曲谱、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伴奏。

3.教学乐器:吉他、钢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课件介绍沂蒙山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感受山东的地方特色。

然后播放《沂蒙山小调》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呈现(10分钟)展示歌曲曲谱,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歌曲的结构和旋律。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然后进行小组比赛,评选出最佳演唱小组。

5.拓展(10分钟)介绍其他山东民歌,让学生对比欣赏,加深对山东民歌特点的认识。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首喜欢的山东民歌进行学习。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沂蒙山小调》的特点和意义。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唱山东民歌,传承家乡文化。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教材的第四章第二节,主要学习中国民歌《沂蒙山小调》。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分类、特点以及地域风格,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地演唱《沂蒙山小调》,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

2. 了解中国民歌的分类、特点以及地域风格,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准和节奏的掌握。

2. 重点:歌曲的旋律、歌词的记忆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乐谱、歌词、录音机、耳机。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沂蒙山小调》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歌曲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歌曲背景:介绍《沂蒙山小调》的起源、地域特点和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 分析歌曲结构: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歌词等,使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框架。

4. 旋律练习:让学生跟唱歌曲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好音准和节奏。

5. 歌词学习:讲解歌词的含义,使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6. 完整演唱:让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7. 歌曲欣赏: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沂蒙山小调》,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歌曲名称《沂蒙山小调》。

2. 板书歌曲节奏、旋律、歌词等关键信息。

3. 板书歌曲背景和地域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沂蒙山小调》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这首歌曲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演出等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歌曲背景的介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沂蒙山小调》的背景进行详细的介绍。

这包括歌曲的起源、创作背景、地域特点以及歌曲背后的故事。

《沂蒙山小调》教案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音乐课2. 课程内容:《沂蒙山小调》3. 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4. 年级:五年级5.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沂蒙山小调》的背景、地域特色及艺术价值。

(2) 学会演唱《沂蒙山小调》,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节奏。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沂蒙山小调》。

(2) 了解歌曲背景、地域特色及艺术价值。

2. 教学难点:(1) 音准、节奏的把握。

(2) 情感的融入。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乐谱、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

2. 教学环境:教室、音乐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沂蒙山小调》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引导学生谈论对歌曲的初步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歌曲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地域特色及艺术价值。

(2) 教授歌曲的歌词、旋律,引导学生跟唱。

(3) 分组练习,加强音准、节奏的把握。

3. 歌曲演练(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注意情感的融入。

(2)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 让学生自主练习,提高演唱水平。

4. 课堂小结(5分钟)(2)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巩固所学。

五、课后作业1. 熟唱《沂蒙山小调》。

2. 了解更多关于沂蒙山的民间音乐,下节课分享。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反思七、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沂蒙山小调》的正确率、流畅度。

2. 学生对歌曲背景、地域特色及艺术价值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兴趣。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沂蒙山地区的其他民间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邀请家长参加音乐会,增进家校沟通,共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九、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关于沂蒙山小调的介绍、演唱视频等。

2. 图书资源:关于沂蒙山地区民间音乐的书籍、乐谱。

初中音乐《沂蒙山小调》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沂蒙山小调》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沂蒙山小调》教案设计
初中音乐《沂蒙山小调》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音乐《沂蒙山小调》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题目:初中音乐《沂蒙山小调》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对中国民歌的喜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练习,认识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3、知识与能力:认识民歌种类,学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唱《沂蒙山小调》;
2、教学难点:“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中国民歌的'种类有哪些,我们之前学过哪些体裁的民歌,引入新课;
2、新课讲授
(1)范唱歌曲;
(2)讲授“鱼咬尾”的创作方法;
3、巩固提高
练习歌曲,运用“鱼咬尾”的创作方法进行音乐创造;
4、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作业为课后搜集相关资料。

五、板书设计
沂蒙山小调
1、民歌:小调
2、鱼咬尾。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让学生能够把握歌曲的情感,感受山东民歌的风格特点,以及有感情的正确演唱这首歌曲。

2、能够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其风格,通过《龙船调》的学习能够喜欢中国民歌,从而乐于主动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

3、能够哼唱《龙船调》的旋律,能够用湖北方言说白歌中的对白。

4、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入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首先拿些沂蒙山的图片及相关图片播放给学生。

2、组织学生讨论:说一说你所知所闻的“山东”(山川地貌、风俗人情、文化艺术等)3、播放沂蒙山小调给学生们聆听。

二、歌曲范唱教师:同学们听完这首歌曲,你们从中知道了那些关于歌曲的内容及情感呢?还有歌曲的写作方式。

三、学唱新歌(演唱时要注意归韵、衬词、托腔的表达情感的表达等)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把学生分成四组进行练习,把旋律练习熟练。

3、把歌词加进去,进行教学。

4、提问:同学们,大家知道歌曲的出处和写作形式吗?师:对,大家说的都很正确,沂蒙山小调诞生于蒙山(第二高峰)。

旋律跳跃、起伏、表现山区人民生活和平,美满,富足,采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表现的情感更加淋漓尽致。

四、巩固新课1、做汉字接龙的游戏。

例:大树——树木——木材——材料等。

首尾相接的文字交流,让学生们理解鱼咬尾的写作形式,然后进行旋律的接龙。

2、创作联系:以小组为单位,运用“鱼咬尾”知识方法进行简单创作。

五、欣赏《龙船调》1、聆听歌曲,思考歌曲的情绪如何。

2、(多媒体出示):民歌以及民歌的分类(按体裁划分):号子、山歌、小调。

3、教师范唱,学生初步体验歌曲。

学生猜一猜歌曲是哪个地方、哪个民族的歌曲?4、歌曲简介。

5、出示歌谱,学生熟悉歌曲,并参与学习用方言学习歌曲对白。

6、赏析复听《龙船调》。

7、学唱歌曲。

六、拓展与延伸欣赏宋祖英在世界艺术之都奥地利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龙船调》七、小结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喜欢这两首民歌,能够愿意了解中国民歌,愿意试着去了解更多的中国民歌,进而能够走进中国民族文化的世界,热爱我们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

接力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沂蒙山小调》教案教案1

接力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沂蒙山小调》教案教案1

接力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沂蒙山小调》教案教案1一. 教材分析《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民歌,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朴实,反映了沂蒙山区人民的生活情景。

这首歌曲作为四年级下的音乐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但他们在音乐鉴赏和表现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山东地方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力。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山东地方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3.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让学生跟随学习。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学习。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沂蒙山小调》的旋律、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沂蒙山小调》。

3.教学素材:关于山东地方文化的资料。

4.分组标识:用于小组合作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沂蒙山小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山东地方特色。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和歌词,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沂蒙山小调》的合唱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沂蒙山小调》的歌唱比赛,鼓励学生展示自我,提高自信心。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沂蒙山小调》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沂蒙山小调》教案适用年级:小学音乐课堂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沂蒙山小调》的韵味。

2. 学会《沂蒙山小调》的歌词,并能用正确的音调演唱。

3. 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1. 学会《沂蒙山小调》的歌词。

2. 掌握《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和节奏。

教学难点:1. 音准的掌握。

2. 歌曲中特殊的节奏和音符的处理。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沂蒙山小调》的歌谱、图片等。

2. 准备录音机或者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沂蒙山小调》的歌曲。

3. 准备歌词卡片,以便学生学习和复习。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播放《沂蒙山小调》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

2. 歌曲解析:教师讲解《沂蒙山小调》的背景、歌词含义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 学习歌词:教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学习歌词,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4. 练习演唱:学生跟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音准和节奏方面的错误。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沂蒙山小调》的特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演唱《沂蒙山小调》。

2. 深入学习旋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讲解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和音符。

3. 练习演奏:学生用乐器(如口琴、吉他等)伴奏演唱《沂蒙山小调》,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展示:学生分组演唱《沂蒙山小调》,展示学习成果。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沂蒙山小调》的传承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沂蒙山小调》,加强音准和节奏的掌握。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演唱能力:评估学生在课后练习的成果,测试音准、节奏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沂蒙山小调》三次教学设计

《沂蒙山小调》三次教学设计

《沂蒙山小调》三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了解此曲的艺术特点以及对沂蒙山人民的思念之情,并能熟练演奏该曲。

教学重点:1.了解《沂蒙山小调》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分析该曲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

3.学习演奏该曲的技巧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1.准确把握《沂蒙山小调》的情感表达。

2.熟练掌握该曲的演奏技巧。

一、知识准备1.提前准备好《沂蒙山小调》的乐谱和CD音频。

2.了解《沂蒙山小调》的背景知识。

二、情境导入1.导入:向学生介绍《沂蒙山小调》的背景,如该曲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达了对沂蒙山人民的思念之情。

2.展示一段沂蒙山的图片,引导学生体味沂蒙山的壮丽和深情。

3.播放《沂蒙山小调》的CD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曲中的情感和意境。

三、理解分析1.含义解读:对《沂蒙山小调》的曲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小调”的意义,即悲伤、忧愁、思念等情感。

2.通过导入问题的提问,引导学生分析《沂蒙山小调》中的情感表达手法。

3.细读乐谱,分析音乐特点:如旋律中夹杂着大量的跳音,快速的音符运动等,以及曲调的变化、高潮部分等。

四、声音练习1.有目标地进行声音练习,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敏感度和技巧。

2.练习跳音的唱法,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曲中的跳音位置和音程。

3.练习节奏感:将《沂蒙山小调》的节奏分解开,进行逐节奏的练习。

五、技巧训练1.教学演奏技巧:如音程的变化、连续快速演奏的技巧等。

2.划定乐谱中难度较大的段落,重点进行技巧训练。

3.练习曲目前半段,巩固学生的演奏技巧。

六、整体练习1.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奏,通过互相协作的方式,更好地体会《沂蒙山小调》的合奏效果。

2.展示学生成果,给予学生合适的评价和指导。

七、反思总结1.向学生介绍《沂蒙山小调》的演奏者、演唱者,并观看演示视频,让学生理解曲目的原汁原味演绎。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出个人的学习感受和建议。

《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2. 能够熟练演唱《沂蒙山小调》,并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3. 通过对《沂蒙山小调》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准确掌握旋律和歌词,并通过演唱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沂蒙山小调》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音乐器械:钢琴、录音机等。

2.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沂蒙山小调》的旋律、歌词及文化背景等内容。

3. 安排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沂蒙山小调》的音乐,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哪里的民歌,并简单介绍沂蒙山。

2. 介绍《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和歌曲特点。

(二)学唱歌曲1. 跟伴奏学唱歌曲,教师指导难点音以及演唱技巧。

2. 小组内分句演唱,互相倾听、纠正。

3. 挑选部分学生演唱,教师给予评判。

(三)分析歌曲1. 小组讨论:歌曲表现了沂蒙山哪些美丽的景象?2. 派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给予补充。

(四)拓展延伸1. 了解《沂蒙山小调》在国内外的影响。

2. 搜集有关沂蒙山的革命故事和歌曲,下节课与同砚分享。

(五)小结作业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给予点评,安置作业。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演唱《沂蒙山小调》,并理解歌曲背后的含义和情感。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能够运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出歌曲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歌曲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教学PPT,包括歌曲的旋律图示、歌词、相关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介绍。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5、教学资源6、教学评价7、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111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沂蒙山小调》,把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112 学生能够理解《沂蒙山小调》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113 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如气息控制、发声方法等。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121 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122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音乐元素,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31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13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准确把握《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和节奏,演唱出歌曲的韵味。

212 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体会其文化内涵。

22 教学难点221 歌曲中装饰音、滑音等技巧的掌握。

222 引导学生在演唱中融入情感,实现声情并茂。

3、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等知识。

32 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33 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演唱,逐渐掌握歌曲的演唱要领。

3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歌曲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4、教学过程41 导入411 播放一段沂蒙山的自然风光视频,营造氛围。

412 提问学生对沂蒙山的了解,引出课题《沂蒙山小调》。

42 歌曲欣赏421 初次聆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422 再次聆听,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歌词和情感表达。

43 歌曲学唱431 教师范唱,学生跟唱,逐句教唱。

432 针对难点部分,如装饰音、滑音等,进行重点练习。

44 歌曲分析441 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如音阶、调式等。

442 探讨歌曲的歌词内涵,体会其反映的生活和情感。

45 歌曲表现451 学生分组演唱,互相评价。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

沂蒙山小调教案优质课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5、教学资源6、教学评价11 教学目标111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沂蒙山小调,把握其旋律和节奏特点。

112 理解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113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12 教学重难点121 教学重点1211 掌握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和节奏,做到准确演唱。

1212 体会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和文化特色。

122 教学难点1221 理解并运用歌曲中的装饰音和滑音,展现歌曲的韵味。

1222 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创新性的演绎。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1311 讲解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132 演示法1321 教师示范演唱沂蒙山小调,展示正确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133 练习法1331 学生通过反复练习,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提高演唱水平。

134 讨论法1341 组织学生讨论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激发思维碰撞。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1411 播放一段沂蒙山地区的风光视频,营造氛围。

1412 提问学生对沂蒙山的印象,引出课题。

142 歌曲欣赏1421 播放沂蒙山小调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1422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歌词和情感表达。

143 歌曲学唱1431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唱。

1432 重点练习歌曲中的难点部分,如装饰音和滑音。

1433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

144 歌曲分析1441 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旋律特点和歌词内涵。

1442 探讨歌曲所反映的沂蒙山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

145 创新演绎1451 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歌曲进行创新性的演绎,如加入舞蹈、乐器演奏等。

1452 各小组展示成果,互相评价。

146 课堂总结146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1462 强调沂蒙山小调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15 教学资源151 沂蒙山小调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并演唱《沂蒙山好风光》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特点,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

2、有感情的演唱《沂蒙山好风光》,体会歌曲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学唱歌曲体会歌曲的特点。

教学方法:
示范法、体验法、练习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白板、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白板展示欣赏《沂蒙山好风光》。

2、介绍沂蒙山以及《沂蒙山好风光》的创作背景。

3、同学朗读原《反对黄沙会》的歌词。

二、学唱歌曲
1、跟琴学唱曲谱,注意衬腔的节拍。

2、分析曲谱特色。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鱼咬尾”的歌曲创作特点,并用“鱼咬尾”的创作规律来和学生做游戏。

教师:像这样上一句的结束音与下一句的起音相同,这种手法在音乐中叫做“鱼咬尾”,类似于“顶真”的修辞手法,比如《木兰诗》中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我们来做“鱼咬尾”的游戏:老师是游在最前面的那条鱼,女同学是紧跟着老师的鱼,男同学则是紧跟着女同学的第三条鱼,注意后面的鱼一定要及时咬住前面鱼的尾巴哦。

3、用“啦”来唱曲谱,注意外笑内抬。

4、填词练唱。

教师弹琴,学生跟唱。

提示学生找出歌曲的衬词“哎“,并有教师向学生示范衬词的唱法,以便突出山东民歌质朴、淳厚的特点。

学生自主学习二、三、四段歌词,教师注意强调体会唱好衬词、拖腔对表现民歌特色的重要性。

5、演唱技巧提升。

(1)学生自主独唱歌曲,教师给予评价,并提示学生要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教师有感情的范唱一遍,以加深学生对歌曲曲调特点及情感的印象。

三、拓展延伸我是小小作曲家
教师带着学生进入简单的歌曲创作环节,由于音乐创作毕竟还是有一定难度,教师把学生分成3个小组,由师生一起共同探讨完成这一个学习任务。

四、总结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