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压强教案篇一一、设计意图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活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标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 正确理解公式p=F/S,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三、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压强的概念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

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④掌握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难点:①压强概念的建立②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气球与钉板、削好的铅笔、压强计等五、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准备好八下的物理书和笔记本,在课前已经自己对压强概念有大致的了解,知道探究实验所用的物理方法等。

六、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引入课题3′5′在初二下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等概念,由于压强的概念比较抽象,固、液、气压强的特点又不同,我们同学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

这块知识本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属于较难的部分。

希望通过本节复习课能给与大家一些帮助。

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板书)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那些同学知道我们在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这部分学习了那些知识?一、压力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产生的原因?③压力的范畴?④压力的方向?(课件)判断下列图中MN面所受压力的大小1.概念压力、压强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压强初中物理教案7篇

压强初中物理教案7篇

压强初中物理教案7篇压强初中物理教案篇1一、设计意图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中,大气压强和浮力中尤其是浮力,新课标要求的要求难度有所降低,这是新教材考虑到初中生思维特点的一个体现。

对于大气压强要求学生亲身感受大气压的存在。

但流体压强是新增内容,它与我们的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

本节课中力图通过对大量的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流体压强的知识,并会利用这些知识来解释一些实际问题,而对于浮力,要求学生会用弹簧测力计去测浮力的大小,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帮助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

二、复习目标1、感受大气压的存在,知道1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会用注射器测大气压2、知道和掌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3、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4、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的能力,分析归纳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并进行物理方法的渗透教育三、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感受大气压的存在、算大气压的值、用注射器测大气压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3、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难点:用实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四、教具与学具多媒体、塑料吸盘、注射器、细尼龙绳、弹簧测力计、刻度尺、装水的水槽、烧杯、热水、冷水和纸片等。

五、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课前自己复习相关知识,看听课笔记,对大气压、流体的压强及浮力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对这些知识有大概的印象。

六、教学过程压强初中物理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第九章 第1节 压强》学历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第1节 压强》学历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压强》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学习主题为“压强”,属于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范畴。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压强的概念、定义、物理意义以及实际应用。

本课时主要围绕压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展开教学。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定义及单位。

2. 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 了解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4.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评价任务1. 概念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检测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知识运用评价:通过练习题和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压强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3. 学习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与压强相关的现象(如足球充气、书包背在肩上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和压强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讲解压强的定义和单位,强调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介绍压强的计算公式P=F/S,并解释公式的含义。

(3)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3. 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每组列举几个实例,并解释其原理。

(2)实验操作: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形状的物体对同一平面的压强,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实验结果,强调压强的概念、定义和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压强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总结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压强》教学设计

《压强》教学设计

《压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压强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单位来描述压强。

2.能够解释不同因素对压强的影响。

3.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压强,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1.压强的概念和单位。

2.不同因素对压强的影响。

教学难点:1.运用公式计算压强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导入】1.引入问题:小明用针头戳进一个橡皮球和一个篮球,哪个球会比较难?2.让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讲授】1.引入压强的概念:通过以上问题的引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是橡皮球比较难,是因为戳进橡皮球的面积较小,施加在球面上的力相对集中,所以容易戳破。

2.解释力的概念:力是一种物体施加在另一物体上的作用,单位是牛顿。

3.引入力的公式:F=P*A,其中F是力,P是压强,A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4.分析压强的定义:压强可以看作施加在单位面积上的力,是力的一种表征。

5.引入压强的单位:帕斯卡(帕),1帕等于1牛顿作用在1平方米上。

6.引入压强的计算公式:P=F/A。

【练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日常生活场景(如踩踏自行车、站在岩石上等),运用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计算出压强的大小,并讨论不同场景下压强的差异。

2.学生分组展示并讨论结果。

【拓展】1.引入压强受力变化的因素: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改变、物体的形状等。

2.解释不同因素对压强的影响:力越大,压强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物体形状越尖,压强越大。

3.指导学生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对压强的影响:如两种针的尖端截面积分别是1平方毫米和1平方厘米,力都是10牛顿,计算出两个针头的压强,并与小组中讨论的结果进行比较。

【总结】1.总结压强的定义、单位和计算公式。

2.归纳不同因素对压强的影响。

【拓展应用】1.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实际生活中与压强相关的问题,如高跟鞋对地面的压强、细针和宽针对纸的压强等。

2.引导学生运用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归纳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压强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单位来描述压强。

《压强》教学设计与实施(精选4篇)

《压强》教学设计与实施(精选4篇)

《压强》教学设计与实施(精选4篇)《压强》与实施篇1一.课题自然情况摘要1.课题总称《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的研究》2课题简介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充分体现以人发展为本的思想,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引导学生沿着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方向发展,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人,这是他们的心理因素,他们能够能主动地反映客观事物;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等都直接影响学生的效果;影想他们参与课堂的主动性的外部因素是他们的个性。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定要处理好他们的心理因素。

传统教育把学生仅仅看成是教育对象,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

这种学生观必然导致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压抑;反之,如果看不到学生是正处于成长中的受教育者,高估他们的主体性发展水平,夸大其主体性发挥范围,忽视教师的作用,跟低估、压抑学生主体性一样有害无益。

正确的学生观是既要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客体,从而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又要把学生看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主体能动作用。

3.研究者在本课题中的角色我在本课题中担任收集资料,汇报成果的任务。

二.本次实验研究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越来越好,他们的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也越来越强。

但究竟提高到什么程度,学生又具有哪些特点还是一项对未知的领域。

需要借助与时间来解决理论研究中遇到的迷惑。

并将研究成果付诸与实践,在实践中促进课题的研究。

本节课是《压强》的第一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实施,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所提高,他们能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走进课堂并却在老师的引导子能够积极大胆的进行创新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实验计划,并把计划应用到实验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验去归纳出结论,能够在实验中积极合作,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胆创新,开发自己的思维是非常可贵的,这也就达到了实验的要求。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范文5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范文5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范文5篇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途径。

重点、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难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教师用:砖二块、泡沫塑料,学生用:图钉(每人一个)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感受压力的效果组织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图钉(或一只一头削尖的短铅笔),两个手指的感觉怎样呢?问:为什么感觉不相同呢?引导学生观看图11-2滑雪图,问:为什么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雪中,而且能够在雪上滑行呢?讲述:事实上,图钉对手指、滑雪板对雪地都有力的作用。

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强调压力的方向,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安排两名学生完成图11-3所示的实验。

问:实验结论是什么?学生回答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听讲、思考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联系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明确压力不一定都是重力产生的明确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两个二、压强的计算讲述: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公式:P=F/S,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米2,P的单位是N/m2称为帕斯卡,符号为Pa。

讲述:1Pa的压强很小,相当于把3粒芝麻压成粉,均匀地分布在1cm 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

讲述:请同学们利用公式计算课本24页例题讲评、指正。

讲述:请同学们估算自已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并思考怎样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学生听讲、记忆学生思考、记忆学生思考、记忆学生利用公式计算形象地理解Pa的大小培养学生利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压强的增大与减小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增大压强?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减小压强?问:课本图11-8、11-9、11-10、11-10、11-11是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的?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小结:组织学生小结学生回答:当F一定时减小S,当S一定时增大F。

《压强》教案(优秀4篇)

《压强》教案(优秀4篇)

《压强》教案(优秀4篇)《压强》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大气压强,会计算一个大气压强的大小。

2、通过实验了解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并理解生活中人们对大气压强的运用,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将生活与物理学科联系,提升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动手和认真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测量的原理。

【难点】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实验:表演魔术“能飞的液体”。

用杯子盛满一杯水,将塑料片盖在水杯子上,将杯子翻转,杯口朝下,杯中水悬空在杯中。

提出问题:为什么水不会落下,什么力托住了水?大气是否和液体一样也能产生压强呢?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

环节二:新课讲授1、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从生活实际出发提出问题:贴在墙上的粘钩受到压力为什么不脱落?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猜想各种原因。

猜想一:用力挤压粘钩使得粘钩粘住不会下落。

猜想二:粘钩上沾水,使得粘性增加,粘钩不会下落。

猜想三:大气压力压住粘钩,使其无法下落。

再由教师做出猜想验证的范例:如果大气压强是使粘钩不掉落的原因,使用逆向思维,设计实验,如果把塑料吸盘戳个小孔,空气通过小孔进入吸盘和光滑的墙面之间,内外压强相等,吸盘便不会再贴在光滑的墙面上。

同样,组织学生思考,如果在倒置的水杯杯底开一个小洞,杯中的水是否还能悬空?从而直观而深刻的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2、实验探究:大气会不会如同液体一样,对气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演示实验:将塑料瓶装满水,并在底部扎几个小孔,打开瓶盖,水会顺着小孔流出。

关上瓶盖,水不再流出,提问学生为什么?是什么力堵住了水孔?演示实验:将塑料瓶装满水,并在瓶壁上扎上高度不一方向不同的小孔,打开瓶盖,水会顺着小孔流出。

关上瓶盖,水不再流出,提问学生为什么?是什么力堵住了水孔?得出结论:大气如同液体一样,对气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测量大气压强观看马德堡半球实验的视频,让学生多感官的感知大气压强,从实验现象中产生疑问:大气压强如此大,为什么平时感觉它不大呢?为测量大气压强埋下伏笔。

压强教案优秀7篇

压强教案优秀7篇

压强教案优秀7篇压强教案篇一一、知识目标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二、能力目标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教具准备: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机资料等。

《压强》教案篇二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学习本节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本节教材安排在固体压力压强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液体压强,是对压力压强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为以后学习气体压强,浮力的产生原因,浮力的大小等奠定基础。

液体压强的规律对学生了解自然,及其在生产建设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压强》教案(精选13篇)

《压强》教案(精选13篇)

《压强》教案(精选13篇)《压强》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强的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2、能用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知道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4、能用压强解释日常现象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3、学习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用压强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重点压强的概念难点压力作用效果的探究器材海绵、细沙、小板凳、橡皮泥、削尖的铅笔、气球、缝衣针、钩码、大铁钉、弹簧秤、木条、细线绳。

学情分析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极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不清,为让学生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通过不同的实验最后达到同样的目的(老师要提前为学生准备丰富多样的实验器材)。

另外本节可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生充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环节主要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在雪地里行走的人会深深的陷入雪中,而在滑雪板上的人则可以轻灵的在雪面上自由自在的滑动,你知道这其中道理吗?学了这一节的内容之后你就会明白了讲述,创设情境思考,进入情境新授课一、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1、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前面我们学过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压力对物体形状的改变会有大有小,我们称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呢?首先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一下你们的观点,然后用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实验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检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是否合理讲述压力的概念引导启发学生设计探究实验巡回指导了解压力的概念讨论压力作用效果可能有关的因素设计探究实验进行探究活动新授课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与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

《压强》教学设计

《压强》教学设计

《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4)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学习运用比值定义法和类比法。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利用日常用品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通过生活、物理、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社会活动的意识。

二、重难点(1)重点:压强大小决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

(2)难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及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铅笔、压力小桌、砝码、海绵、纸盒、砖、沙子、图钉。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9.1压强一、压力:二、压力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三、压强:公式:P=F/S 单位:帕斯卡Pa四、增大压强:F增大或S减小减小压强:F减小或S增大六、教学反思1、压强是后面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学习的基础,所以压强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我从汽车碾压钉子的小视频入手,瞬间抓住学生眼球,再让学生亲自体验铅笔和气球的压力和压强,从触觉、视觉不同角度出发认识压强,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也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2、在探究实验中,学生利用身边物体,自主设计实验,积极交流讨论总结,分组完成,效果很明显。

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完整叙述实验结论,不断对压强有更深的理解和延伸,收效很成功。

3、从课堂的设计与实施中,突出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结合生活实例加强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提高学习效率,但在细节中应把握地更好。

《压强》教案设计

《压强》教案设计

《压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定义式及计算方法。

(2)掌握如何使用压强计进行实验测量。

(3)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感受压强的存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利用压强计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3)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注重安全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压强计的使用方法。

(3)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压强定义式的理解与应用。

(2)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关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压强计、实验桌、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实例引入压强的概念,如踩在脚下的地砖、坐在椅子上的屁股对椅子产生的压力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2. 探究压强的定义:(1)介绍压强的定义式:p = F/S。

(2)解释公式中各量的含义: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Pa);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单位是牛顿(N);S表示力的作用面积,单位是平方米(m²)。

3. 学习压强计的使用:(1)介绍压强计的结构和原理。

(2)演示如何使用压强计进行实验测量。

(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五、课堂小结:1.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压强计的使用。

2. 我们了解了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并学会了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3. 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六、作业布置:(1)为什么深海处的海水压力很大?(2)为什么坐在沙发上比坐在硬椅子上感觉舒服?七、课后反思:1.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如何?2. 教学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问题?如何解决?3.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八、拓展与延伸:1. 研究压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桥梁、建筑物等。

压强教案(最新7篇)

压强教案(最新7篇)

压强教案(最新7篇)《压强》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2、利用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教学重难点)温度不变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一位同学吹一个气球,然后让气球复原,放进一个塑料瓶,并用气球口向外包住瓶口,再请这位同学吹这个气球,同学们一起观察前后两次现象:气球在空气中容易吹大,而放在瓶子里却不容易被吹大。

提问:气球在空气中容易被吹大,为什么放在瓶子里却不容易被吹大?(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当气球放在空气中,气球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而放在瓶子里后,气球受到瓶内气体压强的作用,二者压强的大小是不相等的,显然后者压强更大。

提问:是什么原因使得瓶子里的压强变大了呢?请同学们观察在吹气球过程中,瓶子里气体的什么发生了变化?经过观察可以发现,瓶子里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那么,瓶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是否是因为瓶子里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在刚才的实验中,瓶子里的气体是被密闭的,现在我们就以密闭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大家观察一下我们面前的实验仪器——注射器,是否可以找到这样的气体?注射器里的气体就是实验研究的密闭气体。

1、实验目的: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2、实验器材:注射器(出口处用橡皮膜封住)3、实验思路:(引导学生找出实验思路: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就是研究气体的“体积”发生变化时,“压强”随之发生了什么变化?)当气体体积增大时,压强如何变化?当气体体积减小时,压强如何变化?4、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当气体体积增大时,橡皮膜如何变化?当气体体积减小时,橡皮膜如何变化?)5、实验结论:观察橡皮膜的变化,当向里推活塞,气体体积减小,橡皮膜向外突起时,表明气体压强增大;当向外拉活塞,气体体积增大,橡皮膜向内凹陷时,表明气体压强减小。

压强教案 (3)

压强教案 (3)

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掌握压强与力、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3.能够解决与压强相关的问题;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压力计、不同形状的物体、压力计支架、测力计、木块、电子秤等;2.教学课件:包含相关的理论知识、实验步骤和练习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压强的兴趣,例如: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针可以戳破气球,而我们的手指却不行?这是为什么呢?2. 引入(10分钟)通过讲解与压强相关的基本概念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包括:•压强的定义:压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对单位面积的垂直分量;•压强的计算方法:压强=力÷接触面积。

3. 实验探究(30分钟)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其原理。

实验步骤如下:1.将压力计安装在压力计支架上,并选择一个合适的力量表读数范围;2.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置在实验台上,并用压力计分别对其施加压力;3.测量物体的接触面积,并记录下压力计的读数;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压强,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4. 深化理解(15分钟)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深化对压强的理解:•压强与力的关系:压强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力越大,压强越大;•压强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压强与接触面积成反比,接触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5. 拓展应用(20分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与压强相关的实际问题,如:1.计算气球被针戳破的压强;2.探究为什么人的脚在穿高跟鞋时容易受伤;3.分析为什么行走在细长的木板上会更容易折断。

6. 总结归纳(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醒学生回顾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2.实验器材:压力计、不同形状的物体、压力计支架、测力计、木块、电子秤等。

五、课堂评价1.师生互动:课堂提问、实验操作指导等;2.学生实验报告评价:包括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压强》优秀教学设计

《压强》优秀教学设计

《压强》优秀教学设计压强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是学习物理的基础。

下面是一份优秀的压强教学设计,该设计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压强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运用压强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弹簧测压计、密度杯、砝码组、酒精灯、温度计等。

2. 教学资源:PPT、教科书、实验指导书等。

3. 教师准备工作: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准备相关实验和案例。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PPT或教科书引导学生回顾压强的基本概念,例如物体的压力、接触面积和压强的关系。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为什么女孩穿高跟鞋时易陷入地面,为什么鸟儿的足爪可以站在树枝上等,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实验操作(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使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具体步骤如下:a. 将密度杯里面的液体倒入弹簧测压计中,记录液面的高度差,作为参考数据。

b. 将不同质量的砝码放在弹簧测压计上,再记录液面的高度差。

c.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每个实验的压强,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3. 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分析实验结果,了解质量的增加对压强的影响。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液面的高度差随着质量的增加而增加。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发现质量、力和压强之间的关系,并引入压强的计算公式。

4. 讲解压强计算公式(15分钟)通过PPT或教科书讲解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作用力,A表示接触面积。

通过例题的展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压强计算的方法。

5. 案例训练(20分钟)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压强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掌握运用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压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

4.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设想重点: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压力的概念。

会画压力示意。

教学教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准备一端削尖的铅笔、小桌子、沙盘等。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不知道大家注意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没有:[出示钉]钉的帽子做得又大又平,而钉头却又尖又细;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容易陷下去,可是滑雪者却悠然自得,而且滑得很快。

这些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学道理却是很深刻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准备解决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力呢?(如果用手作为地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可见地面受到杯子的压力,谁来画一画地面受到的压力?)同样的道理,钉对墙面也有压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也有压力,请大家完成力的示意。

(学生板演)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压力,说明压力的方向始终和接触面相垂直。

(学生观察并回答)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虽然我们知道了压力的定义,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我们用实验来探寻答案。

[实验1]将压力小桌正放入沙盘,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个重物,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

(学生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

(学生回答)[实验2]将压力小桌分别正放和反放入沙盘,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

(学生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还和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学生回答)为了更直接方便地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上引进了压强的概念。

⑴定义: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4篇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4篇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4篇初二物理压强教案4篇通过介绍与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压强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篇1)压强1.压力: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方向:垂直接触面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物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压力和重力相等。

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压强:物体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物理意义: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

增大压强:增大压力,减少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①液体受到重力②液体具有流动性一、液体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③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④在相同深度内,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二、液体压强的大小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三、连通器特点: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液体不流动且连通器内是相同液体)大气压强一、大气压强的存在证明大气压的存在:①马德堡半球②实验覆杯实验二、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1×105Pa=760mm水银柱=10m水柱→等效替代法大气压与高度、天气有关:晴天气压高,阴天气压低在海拔3000米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惯性是啥(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位移方向与速度方向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没有直接关系,只有在没有返回(即向着一个方向运动)的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定是相同。

除此之外,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

《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压强》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压强》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及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不清,为了让学生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为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进一步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获取相关的知识,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另外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生充分列举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学情分析1、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

半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简答物理研究方法。

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2、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书包带做的宽比较舒服等有关事例。

本节课所学生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压强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压强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压强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15篇) 压强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

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经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2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

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

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强,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3重点难点重点: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1、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2、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3、深海中的带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活动2【活动】新课学习演示实验:装满水的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

用手指触摸有什么感觉?提问:固体压强的概念是什么?能不能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呢?活动3【导入】教学环节如果要定量的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又是哪个方案合适些?方案三更为适合引导学生综合评价各个方案:1、方案一、二教简便直观;而方案三较复杂;、方案三能定量测量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从刚刚的实验展示中我们已经知道液体压强的哪些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压强》教案教学

《压强》教案教学

《压强》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与压强相关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A(P表示压强,F表示力,A表示受力面积)。

3.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

4. 影响压强的因素:压力、受力面积、介质密度。

5.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增大介质密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应用。

难点: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影响压强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压强的变化。

3. 结合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压强,为什么需要学习压强。

2. 讲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压强的基本概念。

3. 演示实验:观察不同压力、受力面积下压强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压强的现象。

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影响压强的因素。

5.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压强的理解。

7.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压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提问、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2. 通过实验报告、作业练习评价学生对压强计算和影响因素的掌握。

3. 结合生活实例,评价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压力计、受力面积不同的物体、实验桌等。

2. 教学课件: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影响因素等。

3. 实际案例资料:涉及压强的新闻、故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强》教学设计
《压强》教学设计
宾县第四中学冀光玲
一、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物理现象的探索和实验探究,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到生产生活实际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新的理念,更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持,为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又有利于发展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同时注重学生主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以及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我制作了一个学习站点,搜集储存了有关压强的教学资源,以备学生学习之用。

因此,这节课的定位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其中主要依据是“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学科教师培训的相关内容,将信息技术整合于物理课程的教学之中。

二、教材分析
压强是教科版第九章的第一节,是本章的起始课,是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是学习流体压强和流体的力现象的基础,所以压强这一节在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教材的体系看比较完整,与旧教材相比增加了流体压强,为以后的教学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但从学生知识的储备量来看,学生对压力的概念比较模糊,所以我在教学中补充了压力的概念和它与重力的区别等相关知识。

由于压强这节课的重点是经历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因此我把本节课分成两课时。

第一课时让学生从大量的感性实验中总结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建立压强的概念。

第二课时从生活事例和压强的概念去理解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从实验中让学生了解流体也存在着压强。

三、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对这门课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观察、实验、分析和概括能力已经初步的形成,而且学生对网络都很感兴趣,所以本节课教师提供一个网络平台,把本节课设计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以学生的自学、
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性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这样既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又增大了课堂的容量,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的发展要求,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运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现象、解决问题,加深对压强的理解和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通过对帕斯卡的介绍,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而努力。

4、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学生学会必须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会使用网络查找资料,
会用Word编辑文档,会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进行汇报。

五、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本节核心内容是压强,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所以经历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压强及压强的应用是本节的难点。

六、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本节课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更多问题情景,让学生提出研究的问题,从问题引入新课。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利用身边的器材对猜想进行实验探究,经过合作交流分析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七、教学媒体:网络教室、教师站点、气球、锥子、铅笔、海绵、毛巾、水、矿泉水瓶(瓶底的面积为30cm2、平盖的面积为5 cm2)、圆柱体的铝块(重为0.27N、面积为2.5 cm2)、蒙有纸的木盒、火柴盒、一块小木板。

八、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
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1、引入新课
打开教师网站进入
《走进生活》让学生观察
图1和图2中的情景。

(见
附注网页)同学会想到什
么?引出课题。

图(1)中两个人的体重
相差不多为什么一个陷
了下去而另一个却没陷
下去呢?
图(2)中躺在钉床上的
人为什么不受伤?
创设活动
情景和问
题情景,
激发学生
提出问
题,开展
实验探究
2
、认识
压力
在前几章我们学习
的重力、弹力、摩擦力是
根据力的性质来命名的;
拉力、支持力、阻力是根
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
的。

今天我们学习的压力
也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
来命名的。

让学生参考教师网站《压
力》自学压力。

(见网页
中内容如下)
1 压力
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力的几种作用形式
压力跟重力的区别有如下几点
(1)压力和重力是完全不同(产生的原因)的两
类力。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而压
力是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由于挤压形变而产生的
力。

压力是垂直于受力面,重力是竖直向下(方向不同)。

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重心,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2)压力的大小有时跟重力有关,但有时跟重力
无关
如图所示,茶杯搁在水平桌面静止时,对桌面的压
力就是由于茶杯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跟重力有关)
图乙中手按图钉时,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力就跟图钉的重
力完全无关。

图丙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是重力的分力产生
的。

(3)压力大小分类分析
1)物体静置于水平面上且处于自由状态:压力大
小:F=G;压力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压力作用点在支
承面,重力作用点在物体重心.如图(a)所示.
2)物体置于水平面上且有外力作用:F1=G十F0,
F2=G—F0,(F0<G=,F3=G(与水平外力F0无关),
F4=G+G0。

如上图(b)所示。

3)物体置于竖直面上静止,物体对竖直面压力等于
作用在物体上的水平外力,方向也相同.F=F0(与G无
关),如图(a)所示.
4)物体置于斜面上静止,物体对斜面的压力F大小
是小于物体重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如上图(b)所示.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并相互交流
理解压力
的概念,
让学生知
道压力的
方向和作
用点,及
压力和重
力的区
别。

教师再利用教师网
站《观察与实验》的动画演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1)一般情况下都是在被压物体的材料不变时,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在被压物体材料不变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即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加深学生对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的理解和恰当的应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

压强的
4、小结(1)说一说本节课有哪
些收获和体会。

(2)在学习过程中遇到
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
决的?
(3)对本节课还有哪些
疑惑?
(4)对自己在课堂上的
表现是如何评价的?充分地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发展情感。

5、巩固练习见教师网站《看动画说原
理》摆砖的游戏
由于不可
能把太多
的砖都搬
到教室
内,所以
利用网络
资源中的
摆砖动
画,学生
点击鼠标
就可以以
不同的方
式摆放砖
达到目
的,从而
拉近课堂
与生活实
际的距
离。

6、作业学生回家做实验:利用方
格纸测出自己站在地面
上时一只脚的面积,利用
体重计测出自己的体重。

利用压强公式计算自己
站立和行走时的压强分
别是多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问题,充分地体现情感目标。

既是一个正确使用公式计算的示范,也是一个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一、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2、压强
1)、物理意义: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大小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3)、定义式:P=F/S
4)、单位:帕斯卡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