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路径和降雨分布
不同台风路径降水台州地形分布差异分析
地形分布,台风路径,降水量分布
Topographic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ainfall along Typhoon Paths in Taizhou
Li Gao, Kai Wang, Zhimei Weng Taizhou Meteorological Bureau, Taizhou Zhejiang
DOI: 10.12677/ccrl.2021.102012
97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高丽 等
Table 1. Typhoon track categories affecting Taizhou from 2004 to 2018 表 1. 2004~2018 年影响台州的台风路径类别
影响个数 所占比例
文章引用: 高丽, 王凯, 翁之梅. 不同台风路径降水台州地形分布差异分析[J].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1, 10(2): 95-101. DOI: 10.12677/ccrl.2021.102012
高丽 等
ristics of various typhoon tracks are analyzed by using 71 typhoon precipitation data observed at Taizhou Automatic Station from 2004 to 2019.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top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downward water volume varies greatly among different typhoon paths, with the largest windward slope and the second place in plain areas; 2) the typhoon landing south of Shipu, Zhejiang coast, has the largest precipitation, and the largest precipitation of typhoon is concentrated in the windward slope areas east of the Kuocang Mountain, west of Huangyan, east of Yandang Mountain, and west of Sanmen, east of Huadingshan, north of Taizhou; 3) the precipitation on windward slopes of wind paths 1, 2 and 3 is particularly evident, mainly because Taizhou is located in the right half circle of the typhoon’s moving path, southeast airflow prevails, and topography such as windward slope has the most obvious effect on the increase of rainfall; through the terrain sensitivity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outheast air flow, the topography of Taizhou, especially the windward slope topography, has an obvious increasing effect on the typhoon rainstorm, the area rainfall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errain height, and the average rainfall increases or decreases by 30%~40% when the terrain doubles or when there is no terrain.
登陆浙江的台风路径分类和暴雨落区分析
登陆浙江的台风路径分类和暴雨落区分析董加斌黄新晴(浙江省气象台,浙江杭州310017)收稿日期:2019-04-15摘要:用《台风年鉴》、《热带气旋年鉴》;浙江省68个常规气象站12h 间隔雨量资料以及欧洲中心(ECMWF )0.5ʎˑ0.5ʎ分辨率ERA-Interim 再分析资料对登陆浙江省的台风路径和暴雨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49—2018年平均0.61个/a 台风登陆浙江,2004年有3个台风登陆浙江,为1949年以来最多。
台风登陆浙江的最早日期为5月27日,最迟为10月7日;6月无台风登陆浙江,以8月份最多,占44%。
登陆浙江台风在进入东海时其路径趋势可分为3类:1)西行登陆浙江类。
台风在冲绳岛及以北区域偏西行进入东海,约50%这类台风会登陆浙江,一般在三门湾及以北登陆浙江后在内陆减弱消亡。
2)西北行登陆浙江类。
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进入东海,约24%这类台风会登陆浙江,绝大多数在冲绳岛到石垣之间进入东海;多数在登陆后转向东北入海。
3)北上登陆浙江类。
台风向偏北方向移动进入东海,约11%这类台风会登陆浙江,绝大多数在石垣以西进入东海,一般先登陆台湾后登陆浙江温岭以南沿海地区,之后在浙江东部北上转向入海。
3类路径登陆台风其平均过程雨量的中心都出现在温岭,以第2类降水量最大,平均过程雨量中心达199mm ,而且24h 达特大暴雨的都在这类台风中,第1、第3类台风没有出现特大暴雨。
台风登陆浙江时,丽水西部、杭州西南部、衢州地区出现暴雨的几率较小。
关键词:台风;登陆浙江;路径分类;暴雨落区0引言我国是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年均遭受9.3个台风袭击,居世界首位[1-2]。
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易受台风正面袭击,由于没有大型岛屿阻挡,登陆浙江的台风强度较强,是台风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台风的灾害主要由台风大风、台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台风暴雨灾害是上述3种灾害中发生最为频繁的一种灾害[3]。
两个路径相似台风降水过程的对比分析
两个路径相似台风降水过程的对比分析1 引言我国东南沿海是全国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在影响的台风中,根据路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⑴直接登陆沿海然后向偏西或西北方向移动;⑵台风在福建中北部登陆后西北行;⑶台风不登陆而是紧擦浙江沿海北上。
其中,第二类台风虽然在福建登陆,但造成的影响往往是浙江大于福建,因而更值得分析研究。
台风及其引发的灾害预报以及台风暴雨是气象学家关注的焦点。
在螺旋雨带形成方面,丁治英等[1]的研究指出,9216 号台风暴雨的增幅过程与台风中-α尺度重力惯性波的发展传播有关。
在台风与环境场相互作用方面,孟智勇等[2]分析了9406 号台风与中纬度系统的相互作用后指出,台风及西风槽强度的改变可以直接导致中尺度系统强度的变化,从而造成降水强度的不同。
于玉斌等2 天气过程概述2005 年5 号台风“海棠”和2008 年8 号台风“凤凰”都是在福建登陆而对浙江产生严重影响的台风。
“海棠”于7 月18 日14 时50 分(北京时,下同)在我国台湾宜兰东澳登陆,随后移动路径十分复杂,先是沿台湾东部海岸线南下然后打转再北上,穿过台湾进入台湾海峡后以蛇形路径向西北方向移动,于19 日17 时10 分在福建连江再次登陆,而后继续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穿过福建中北部。
台风“凤凰”于7 月28 日06 时30 分在台湾花莲附近登陆,登陆后基本向西北方向移动,在穿越台湾岛和台湾海峡后于28日22时在福建福清再次登陆并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最终在江西北部减弱消亡。
这两个台风的对比表明(表1),“凤凰”近海移动路径、登陆日期和登陆后的总体走向与“海棠”较为相似,都是先登陆台湾然后在福建再次登陆,其影响强度、影响范围、持续时间与“海棠”也基本相近,但“海棠”的降水强度略偏强;且降水分布的非对称更加显著,大暴雨几乎全出现在台风登陆点的北侧,而“凤凰”在福建中南部也产生较强降水,非对称性不如“海棠”明显。
表1 台风“海棠”和“凤凰”的风雨情况对比台风名称“海棠”“凤凰”登陆福建时的中心气压和近中心最大风力975 hPa,33 m/s 975 hPa,33 m/s 极大风力温州赵山渡41.1 m/s 温州大罗山雷达站49.6 m/s 最大单站雨量温州昌禅736.1 mm 温州689.5 mm ≥100 mm 过程面雨量面积3.3 万km2 3.8 万km3 数值试验设计采用NCEP 提供的水平分辨率为1 °×1 °的分析场为MM5模式猜测场,设计双向反馈两重嵌套网格,粗、细网格格距分别为45 km 和15 km,使用10 ′地形数据。
台风中的物理知识
台风中的物理知识
台风是一种强烈的自然风暴,均由低气压区和高气压区之间的压强差和地面转速的剧烈差异引起。
下面将介绍台风中的物理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台风。
一、低压区与高压区的形成
1. 台风的低压中心是由多个气旋旋转形成的。
气旋在旋转时,外部空气流入气旋中心,形成低气压,这就是台风的低压区。
2. 台风中心周围的高气压区主要由空气下沉造成。
下沉空气会在地表形成高气压,从而与低气压相互作用,引起风暴的强度和路径变化。
二、风速与风向的变化
1. 台风的风速和风向是由台风中心周围的压强分布和导致风速和风向的地球自转引起的。
2. 台风中心周围的压强分布会引起空气流动。
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环绕台风中心的环流。
3. 台风周围的水平风向遵循科氏力作用定律,即在向东北的风向上,
在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
三、风暴潮的形成
1. 台风的靠近会产生持续的海浪和强风。
2. 强风会将水面上的海水堆积到一起,形成一个比平时高的区域,称为风暴潮。
3. 在台风离开后,风暴潮继续向岸边推进,可能引起洪水和区域性海啸。
四、台风的能量来源
1. 台风中的能量主要来自演化的水蒸气。
2. 台风的能量来源于热带海洋表面温度高于27摄氏度的水域中。
当潮湿的空气在蒸发后冷却,形成云和降雨,释放了大量热能,使得台风不断增强。
以上是有关台风中的物理知识的介绍。
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台风的形成原因、变化规律,以及造成的灾害。
台风的结构、形成和路径
台风源地与频数
11%
3% 10% 36% 16%
10%
3%
11%
无台风
图9.1 1971-2001年全球热带气旋间的生成位置(Emanuel,2008)
源自于热带深处的风暴,一开始总是往西移动,在行经一段距离后再 往极地移动,这种现象在南半球尤其明显
图9.2a 十年间的热带气旋路径(北半球:1992至2000年);9.2b 1851-2006年热带气旋路 径与强度 (Emanuel,2008;NASA)
以后突然减速,并在眼壁中上升。许多风暴的综合分析和飞观测都表明,超
梯度风是存在的。
眼壁的中尺度结构
图9.8 1980年8月5日Allen飓风眼壁周围云、降水、最大风速环、径向—垂直气流位置的概 略剖面图,较黑的阴影区为最大经向和垂直速度区
眼壁的中尺度结构主要特征有(图9.8):
高等天气学讲座(2019年春季)
单元三:热带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
第九讲
台风的结构、形成和路径
丁一汇 柳艳菊 国家气候中心
主要内容
9.1 热带气旋研究和业务预报的进展 9.2 台风的结构 9.3 台风形成的条件和物理过程 9.4 台风形成的理论和发生发展概念模型
9.5 台风的能量学
9.6 台风的路径预报 9.7 气候变暖与台风活动的关系
v gr u 2 / 2 u v2 1 zr w (fv ) (fv gr ) FHr r z r r z
2
为在低层眼内有水平辐散,必须使上式右边为正。因为此区中u(径向风)和w (垂直速度)很小,可忽略
w u z
项; 如不考虑摩擦作用,则
u 2 / 2 r
台风中次级环流圈
可以看到,在台风中有两个次级环流圈:一个是从眼壁上升,在高空向内流入, 并在眼中下沉,最后又在眼中由低层流出(反环流圈);另一个由眼壁上升的空气 在高层向外流出,在外区下沉,以后在低层流入台风眼壁(正环流圈)。
不同分类路径下登陆的强弱台风降水特征分析
2023-11-06CATALOGUE目录•引言•台风路径分类概述•强台风降水特征分析•弱台风降水特征分析•强弱台风降水特征对比分析•台风路径分类对降水特征的影响分析•研究结论与展望01引言登陆台风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具有重大影响,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
台风降水是造成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不同分类路径下登陆的强弱台风降水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台风降水特征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单一路径下的研究,而对不同分类路径下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另外,在研究方法上,还存在数据不完整、分析方法单一等问题,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研究现状与不足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对不同分类路径下登陆的强弱台风降水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等。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数理统计、GIS技术、概率论等多种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具体包括:建立数据库、数据预处理、GIS可视化、概率分析等。
同时,还将结合相关气象学、地理学等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研究内容与方法02台风路径分类概述03根据台风活动时间将台风分为常年、季节性、非常规等不同活动时间。
台风路径分类标准01根据登陆地点将台风路径分为不同的登陆路径,如西北路径、西进路径、转向路径等。
02根据台风强度将台风分为强台风、台风、强热带风暴和热带风暴等不同级别。
不同路径分类的特点台风沿西北方向向中国大陆靠近,一般带来较强的降水和大风天气,但影响范围相对较小。
西北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向中国大陆靠近,路径较为稳定,影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
西进路径台风在海上向北或向南转向,一般影响范围较小,但带来的降水强度较强。
转向路径还有其他一些不常见的路径分类,如回旋路径、倒抛物线路径等,这些路径下的降水特征和影响范围也有所不同。
其他路径通过对台风路径的分类和特点分析,有助于提高台风降水的预报准确率。
提高预报准确率指导防灾减灾增强公众防范意识了解不同路径分类下台风的降水特征和影响范围,有助于指导防灾减灾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台风的结构、形成和路径
9.1 热带气旋研究和业务预报的进展
(1)由于卫星探测,计算机技术和其他观测技术的进展以 及外场观测试验的实施,对于热带气旋的结构和强度变 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包括环境影响、强对流系统作 用与海气边界层交换等方面。环境影响包括风速垂直切 变、中纬度长波槽以及热带气旋与中纬度环流系统相互 作用、台风变性成温带气旋等。对流运动往往引起台风 的非对称结构,从而对结构和强度变化产生影响。 (2)继续改进台风生成和路径的中短期数值预报,目前24小时 路径预报误差已经接近70-80公里。另外,通过热带气旋 发生频率与ENSO,QBO,MJO,非洲东风波和西非降雨等关 系的研究,提出了热带气旋的季节预报方法,并进行试验 性的预报。
台风源地与频数
11%
3% 10% 36% 16%
10%
3%
11%
无台风
图9.1 1971-2001年全球热带气旋间的生成位置(Emanuel,2008)
源自于热带深处的风暴,一开始总是往西移动,在行经一段距离后再 往极地移动,这种现象在南半球尤其明显
图9.2a 十年间的热带气旋路径(北半球:1992至2000年);9.2b 1851-2006年热带气旋路 径与强度 (Emanuel,2008;NASA)
(Willoughby,1998)
图9.6b 台风眼区周围的环流示意图
图9.7成熟的台风中次级环流的示意图。空气在边界层(区域4 )实际上是呈螺旋状进 入眼中(区域5 )。以后沿常M面在眼壁云中(区域1)上升,以后在外区 (区域2和3) 缓慢下沉并干燥化(Emanuel, 1988)
台风眼是台风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眼区中心,气压最低。台风眼的平均直 径为45km左右,最小的为10~20公里,大的可达100~150km。台风眼区的温度比 周围暖得多,可达10几度,台风眼对于造成台风中极低的气压和极强的风速是非 常重要的。眼中的最低气压与高空下沉的空气和压缩增温有关,而高空下沉又是 由对流层下层的水平辐散和对流层上部的水平辐合造成。在稳定的轴对称模式中, 径向风方程可用梯度切向风写成:
(完整word版)专题11台风寒潮梅雨知识梳理
专题11 台风寒潮梅雨【知识梳理】(一)台风一、台风的概念台风是一种强热带气旋。
其破坏力巨大,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不同的地区人们给它的名称不同。
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带的称台风,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湾以及东太平洋等地区的称飓风,在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称热带风暴,在澳大利亚的则称威利风。
二、气旋气流从四周流入中心的空气涡旋叫气旋。
北(南)半球,大气中水平气流呈逆(顺)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
在北半球右偏,反之,左偏.在同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低,又称低压。
气旋近似于圆形或椭圆形,大小悬殊。
小气旋的水平尺度为几百千米,大的可达三、四千千米。
气旋中,天气常发生剧烈的变化,因此,气旋是全球最常见、人们最关心和最早研究的天气系统之一。
通常按气旋形成和活动的主要地区或热力结构进行分类。
按地区可分为温带气旋、热带气旋和极地气旋性涡旋等;按热力结构可分为冷性气旋和热低压等。
按世界气象组织所规定的登记标准,当热带气旋的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2级(风速32.6米/秒)以上时,就称之为台风或飓风。
补充:“低气压、气旋、台风” 的区别与联系低气压是就气压的分布状况而言,是静态的;气旋是就气流的运动状况而言的,是动态的;台风就是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
而且台风仅产生于热带洋面,而低气压和气旋也可能出现在陆地上.名称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米/秒)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级)热带低气压10。
8—17。
16-7热带风暴17.2—24.48—9强热带风暴24.5—32。
610-11台风32。
7-41。
412-13强台风41.5—50。
914—15超强台风≥51。
016或以上台风的风圈分为七级风圈和十级风圈.七级风圈指在这个范围内平均风力七级或以上;十级风圈指在这个范围内平均风力十级或以上。
例: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8月7日21时)[1]七级风圈半径450千米,十级风圈半径100千米。
四、台风的形成台风的产生必须具备特有的条件:一是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26℃-27℃)。
近十年浙江台风暴雨分布特征及环流对比分析
近十年浙江台风暴雨分布特征及环流对比分析摘要:选取浙江省国家级地面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对近十年(2006~2015年)浙江省的台风暴雨进行分级,并对相应的影响台风进行分类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台风严重暴雨主要分布在浙江沿海一带,自海岸线往西180公里范围内,呈带状,有两个强降水中心;强度强且距离近的台风通常会导致严重暴雨;强影响台风行进路径以登陆福建厦门以北沿海并西北行进入内陆、或登陆浙江省沿海并西行为主;500hPA环流形势为35°N以北环流平直,副高较强、稳定少动,副高与台风之间距离近,台风移动主要受副高引导气流影响;低空东南风急流对台风暴雨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台风暴雨分布特征环境系统对比分析1 引言热带气旋(以下简称台风)影响地区常常出现暴雨,甚至出现特大暴雨和伴随爆发洪水,其破坏性和所造成的灾害极强。
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是对浙江影响最大的夏天天气系统之一,几乎每年都会有数个台风登陆或影响浙江省,每当台风影响时,伴随而至的狂风、暴雨、风暴潮和次生地质灾害等都会直接或间接给浙江省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等方面带来巨大损失,台风暴雨预报是台风天气预报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通过对台风暴雨及其影响台风进行对比分析,希望找出一些共同特征,作为台风暴雨预报的参考依据。
2 资料和方法选取2006-2015年十年间影响浙江的所有台风,以台风登陆当日为界,取前3天后2天共6天为台风影响期,统计浙江省共71个基本站的日降水量,选取有一个站点以上的日降水量达到暴雨强度的台风作为研究对象,共选取了33个台风个例,以影响期间的降水最强的那天作为分析日和对比分析时间。
日降水量采用浙江省所属气象站的逐日地面站降水量资料(12UTC-12UTC),环境形势场分析和物理量分析采用NCEP最后分析资料(final analysis,FNL),水平分辨率为1°×1°。
文中分析时刻:T0、T1和T2时刻。
浙江台风降水分析
登 陆 福 建
登 陆 福 建
转向台风
其次是转向台风(含在台湾登陆转向或消亡 及在台湾海峡消亡)占26.5%,没有在127oE 以东转向而引起浙江暴雨的个例。
转向台风
转向型:暴雨区主要分布在舟山、宁波、台 州和绍兴地区,浙江西南部出现暴雨的几率 很小。频率最高的地区是舟山本岛和四明山 区。
谢谢!
登 陆 浙 江ຫໍສະໝຸດ 登陆广东广东(含1例海南)登陆的占18%。 其中广东登陆的台风接近20%能引起浙江暴 雨。
登 陆 广 东
登 陆 广 东
中尺度站对比
对2005年麦莎、泰利以及卡努台风 分析有类似结果,即中尺度自动站 加入后对台风降水分布影响不大, 暴雨中心雨量明显增加,增量在30 %~100%。
分布特征—地理
浙江台风暴雨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浙 西出现的几率较小,在20%以下;出现频率 最多的地区为温州南部、温州北部和台州东 部、宁波南部;另外四明山区也是台风暴雨 较容易出现的地区。总的看最主要的台风暴 雨区为南雁荡山区、北雁荡山区
台 风 暴 雨 几 率
平 均 过 程 雨 量
登陆福建
转 向 台 风
转 向 台 风
登陆浙江
登陆浙江:除浙西西部地区外,全省大部分 地区出现暴雨的几率都较大。最多出现在台 州地区、宁波南部以及温州北部。 占浙江台风暴雨18%。
登 陆 浙 江
登 陆 浙 江
温岭及以南登陆台风,暴雨中心多位 于路径右侧。 温岭以北登陆台风,暴雨中心多位于 路径左侧。 这种分布可能和山脉地形有关。
概况—月变化
但从1949年开始统计则有5月份和11月份台 风暴雨过程。1961年5月19日在香港登陆的 03号台风引起浙东地区大于100mm,温岭 257mm降水。最迟的是1952年31号台风, 11月27日在台湾南部登陆,引起温州、台州 暴雨,局部大暴雨。
2020高考地理知识点:台风(文字版)
2020高考地理知识点:台风(文字版)1、什么是台风台风是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强度达到热带风暴及以上级别的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
发生在大西洋近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力12级及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
所以“台风”、“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的范畴。
2、台风的形成台风生成于洋面温度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大气发生的一些扰动,海洋上局部湿热空气膨胀上升,同时周围洋面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区,在地球自转的作用下,上升的空气绕着自己的中心一边按逆时针急速旋转,一边又随着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移动的台风就像一个旋转极快的巨大“空气陀螺”。
3、台风等级划分根据台风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大小,台风可划分为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5个等级。
4、台风的分布台风的形成具有一定条件。
因此,它的发源也在特定的地区。
台风是热带洋面上的“特产”。
它经常发生在南、北纬度5-25度左右的热带洋面上。
北半球台风主要发生在7至10月。
其它季节明显减少。
台风形成以后,具有一定的移动路径。
以西北太平洋台风为例:在冬春季节(11月至翌年5月),台风主要在东经130度以东的海面上转向北上,在北纬16度以南往西进入南海中南部或登陆越南南部,还有少数在东经120-125度的近海转向北上,少数台风也可能在5月和11月登陆广东;在7-9月的盛夏季节,台风路径更往北、往西偏移,中国从广西到辽宁的沿海省份在此季节都有可能遭受台风侵袭;在6月和10月的过渡季节,台风主要在东经125度以东海面上转向北上,西行路径较偏北,在北纬15-20度之间,少数可登陆广东和台湾、福建、浙江。
台风运动除自身呈快速反时针(北半球)旋转移动外,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和长波槽等大尺度天气系统的引导。
正常情况下,台风移动路径平滑、稳定。
但少数台风移动路径曲折多变,有停滞、打转,突然转向,移速突然变化,路径不定等多种形式。
台风季节的特点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
台风季节的特点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台风是一种强烈的气象现象,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
在全球范围内,台风季节呈现出一些特点,并且在不同地区之间分布不均。
本文将对台风季节的特点以及全球分布进行论述。
一、台风季节的特点台风季节通常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生台风的频率较高的季节。
以下是台风季节的一些特点:1. 温暖的海洋表面温度:台风需要温暖的海洋表面温度来获取足够的能量,因此,台风季节通常在海洋表面温度较高的时候出现。
这通常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因为此时海洋处于较高温度状态。
2. 湿润的空气:台风的形成还需要湿润的空气,通常在季风影响下,空气湿度较高。
这种湿润的气象条件有利于台风的发展和加强。
3. 较弱的垂直风切变:风切变是指风速和方向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较弱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台风的发展,因为它可以维持台风的垂直结构,使得台风能够保持强度。
4. 季风气流的影响:台风季节通常处于季风区域,受季风气流的影响较大。
季风气流的方向和强度会对台风的路径和强度产生重要影响。
二、全球范围内的分布台风在全球范围内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地区:1. 西北太平洋:西北太平洋是全球最活跃的台风区域之一。
该地区包括菲律宾、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朝鲜等地。
每年夏季和秋季,西北太平洋都会出现多个台风,给周边地区带来巨大的灾害。
2. 大西洋:大西洋地区的台风季节通常在夏季和秋季,与西北太平洋相似。
该地区包括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美国东海岸等地。
虽然大西洋的台风频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台风形成,其威力往往较大。
3. 印度洋:印度洋地区的台风季节通常在春季和秋季。
该地区包括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等地。
印度洋的台风活动相对较少,但其破坏力较大。
4. 太平洋:太平洋地区的台风季节相对较长,从五月到十一月。
该地区包括太平洋岛屿、澳大利亚和南美洲等地。
太平洋地区的台风数量多,但影响相对较小。
总结:台风季节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在特定的时间和地区出现的频率。
台风
7月27日,热带低气压在关岛东北远海形成,初时大致向西移动,并在29日 增强为强烈热带风暴天兔。7月30日,天兔转向西北移动,并在31日增强为强烈 台风。8月2日,天兔减弱为台风,并在当日登陆日本九州岛宫崎县延冈市附近。 8月3日,天兔减弱为热带风暴,并在日本海转向东北移动。8月4日,天兔登陆本 州岛青森县汤野川市附近,并在当日转化为温带气旋。
600km =< D =< 1000km d(max)=2000km; d(min)=100km
Hale Waihona Puke 强度〈1〉台风中心地面平均风速最大值 〈2〉台风中心海平面最低气压
流场水平结构
台风大风区(台风外圈)—较大风速区 台风旋涡区(台风中圈)—最大风速区
台风眼区(台风内圈)—弱风、静风区
水平环流结构示意图
桃芝的扰乱徘徊了数天,终在7月3日增强为热带风暴,成为2007年西太区的 第三个命名风暴。桃芝在翌日增强为热带风暴,不久就登陆海南岛。桃芝进入北 部湾后再次增强,并在黄昏登陆中国广西东兴市,当地录得的海平面气压约为 986 hPa。桃芝在6日于越南境内消散。
万宜在7月7日在西北太平洋关岛以南之海面形成,两天后增强成热带风暴。万 宜大致向西北移动,并在7月10日增强成台风。7月12日,万宜增强为超级台风,颠 峰维持了半天后就减弱为强烈台风。7月13日早上,万宜掠过日本冲绳岛那霸市, 当地录得的最低海平面气压约为939hPa。此时万宜逐渐转向东北移动,趋向日本本 土。7月14日早上,万宜登陆日本鹿儿岛枕崎市附近,并在当日掠过四国岛且减弱 为台风。7月15日,万宜掠过本州岛以南海域,减弱为强烈热带风暴。稍后再减弱 为热带风暴,并在当日晚上转化为温带气旋。
帕布在8月4日形成,当时位于季风槽的东北侧,帕布初时的低层环流中心 并不明显,但仍快速增强为热带风暴,帕布在往后几日向偏西移动。8月7日,帕 布增强为台风,并掠过台湾兰屿,当地录得的气压约为979hPa。8月8日,帕布持 续偏西进入南海,并减弱为热带风暴。掠过珠江口南面后,8月9日减弱为热带低 气压,且停滞不动。受到另一热带气旋蝴蝶影响,帕布在8月10日再次增强为热带 风暴,并转向东北移动,正面吹袭珠江口,它在稍后时间又转向西移动,在顺德 一带登陆,深入内陆并减弱为热带低气压。8月11日,帕布再次转向东北移动,随 后横过中国东南沿海,并在12日移至东海。帕布在8月14日在朝鲜登陆,并减弱为 低压区,加速向东北移动,并在8月15日在俄罗斯东南面沿海消散。
登录台风路径及其风雨影响研究
登录台风路径及其风雨影响研究该课题以登陆台风路径历史资料分析为基础,根据陀螺运动力学原理及云模式遥相关理论,结合地形影响分析,提出了台风路径预报的一些基本思路;根据定量降水预报的一些经典方程,形成了地方性登陆台风雨量、风力等级预报方法,供本地及邻近台站台风预报及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价参考。
标签:登陆台风陀螺运动遥相关路径研究定量降水1前言(1)目前国内外对台风的研究已经进入到探索其结构问题,但在日常短期预报业务中,主要关心的还是台风的强度和路径预报,由此外推台风未来的发展,并预报强降水的落区和强度。
数值模拟和预报虽然为下级台站提供了强大的手段来研究、分析和预报台风的发展、演变,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台风路径是台风移向、移速在时间序列上累积的综合产物,与台风所受的作用力直接相关。
台风类似陀螺运动,在宽广的海面上基本上是处在“三力”作用下,即:大型气压梯度力G、地转偏向力A和内力N:F=G+A+N。
这三种力在台风运动中,方向、大小是随时改变的,台风运动虽然复杂,但不外乎三种形式:水平运动、转动以及由转动而产生的水平位移。
(2)根据国内胡志晋、陶霞龄等对天气系统的积云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大尺度天气系统依据其系统强弱,一般可以划为三个被其影响的区域:主相关区(0~500 Km),次相关区(500~1500Km),遥相关区(≥1500 Km),永州市处于湖南西南端,南岭呈略向西北倾斜的“L”形分布于西、南边境,位于北纬24°39′~26°51′、东经111°06′~112°21′,离两广海岸线最近距离大约为3个纬度距(400Km)左右;浙江、福建沿海地区大致位于北纬23°~31°,东经117°~120°,永州市乃至整个湖南省正处于其纬度跨度范围内,永州市距其最近海岸线大约6个纬度距(700 Km)左右,相对于发生于浙江、福建沿海的大中尺度天气系统来说,按照积云动力学关于雨量与能量输出模式,湖南永州市相对于登陆于东南沿海的台风来说,随着登陆台风深入内地后,永州受其风雨影响逐渐加大,将由次相关区逐渐转为主相关区,而相对于两广、海南来说,则为主相关区。
如何借助地理信息和遥感技术进行台风监测和预警?
如何借助地理信息和遥感技术进行台风监测和预警?自从人类掌握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和遥感技术,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在过去,台风曾给世界各地带来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然而,随着地理信息和遥感技术的进步,我们现在能够更好地监测和预警台风,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借助地理信息和遥感技术进行台风监测和预警,并解释这些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优势。
衡量台风强度和路径的传统方法在深入探讨地理信息和遥感技术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过去常用的衡量台风强度和路径的传统方法。
在没有现代技术的时代,人们主要依靠气象观测站、气象卫星和气象雷达来监测台风。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许多限制。
1. 气象观测站的局限性气象观测站通常位于地面上,这意味着它们只能提供接近地面的数据。
对于高空的台风活动,气象观测站的数据并不完整,无法反映出台风整体的变化情况。
2. 气象卫星的有限能力气象卫星能够提供大范围的台风图像,但它们只能提供表面信息,并不能提供更深入的数据。
此外,气象卫星需要受天气条件的影响,如果云层密集,卫星图像可能会被阻挡,无法获取准确的数据。
3. 气象雷达的距离限制气象雷达能够提供精确的降水和风速信息,但它们的作用范围通常有限。
雷达的测量范围通常只覆盖几百公里,因此无法涵盖整个台风活动范围,限制了提前预警的准确性。
传统方法的局限性促使科学家们寻找更先进的技术,这就是地理信息和遥感技术所扮演的角色。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台风监测和预警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来存储、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软件系统。
它将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结合起来,提供全面的地理分析功能。
在台风监测和预警中,GIS可以发挥以下作用:1. 台风路径和强度分析利用GIS,我们可以将台风的路径和强度数据输入系统中进行分析。
通过对历史台风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出一些规律,预测未来的台风路径和强度。
2114号台风“灿都”路径与降水分析
2114号台风“灿都”路径与降水分析摘要:本文利用MICAPS观测资料、EC、数值预报等资料对2114号台风“灿都”的移动路径特征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1)高空环境场的引导气流对台风“灿都”路径影响显著,在强大的冷涡发展背景下,配合自身较小的体型、超强的强度,带状副高在两者作用下易发生“断裂”,由西行路径调整为北上路径。
(2)EC、NCEP、JAP、GRAPES模式预报一致认为台风将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登陆,与实况不符,对台风路径进行主观订正仍是台风预报服务中的难点之一。
(3)GRAPES模式对台风“灿都”进入东海后的预报误差最小,GRAPES预报资料可作为以后台风路径参考的重要资料。
(4)EC与NCEP模式对台风在舟山地区的降水预报表现都较差,EC模式预报强降水中心偏西,NCEP模式预报强降水中心偏北,与实况不符。
关键词:灿都路径数值预报引言我国是频受台风登陆和影响致灾的国家之一,台风往往会带来暴雨、大风和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进一步提高台风路径、强度和风雨预报的准确率是防灾减灾的关键,也一直是气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和难点[1]。
近年来,借助于自动气象站、气象卫星和多普勒雷达等多种观测方式对台风进行全方位监测以及数值预报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台风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2]。
但对于台风异常路径和台风登陆后陆上路径的预报仍面临诸多挑战,另一方面,有关台风强度预报的进展依然有限,各台风预报中心仍然把数值预报模式作为台风预报的主要手段,表明了台风变化的复杂性[3,4]。
12114号台风“灿都”概况2021年第14号台风“灿都”(英文:Chanthu,国际编号:2114)于9月7日凌晨8时在关岛以西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生成后向偏西方向移动,7日17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7日夜间到8日凌晨其强度连跳3级,于8日05时加强为超强台风,西行至菲律宾以东洋面后逐渐转向偏北方向移动,并擦过台湾岛以东洋面进入东海南部海面,12日21时减弱为强台风,之后一路向北进入舟山市东部海域,13日到16日在我市东部海域缓慢移动,强度逐渐减弱,14日02时减弱为台风,同日17时减弱为强热带风暴,15日05时减弱为热带风暴,11时再次加强为强热带风暴,15日下午到夜里在东海北部海域继续回旋,16日逐渐转向东北方向移动,并逐渐远离东海。
台风雨的形成
台风雨的形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实习报告、职业规划、职场语录、规章制度、自我介绍、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career plans, workplace quo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 introductio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台风雨的形成台风雨的形成台风来临通常会伴随着强降雨,也就是台风雨。
登陆台风路径与降水分析
登陆台风路径与降水分析
梁洁仪;贺海晏
【期刊名称】《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年(卷),期】2006(027)001
【摘要】首先利用1979—2002年台风年鉴上的热带气旋纪要表进行分析,总结热带气旋的登陆数据,并根据热带气旋路径图归纳出线性、左折、右折三种路径的登陆热带气旋。
利用欧洲中心每天4次(6小时预报)的总降水资料,将热带气旋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探讨它在海洋和陆地上的降水分布和演变特征,尤其是台风路径与降水分布之间的关系,弥补以往对热带气旋降水的研究只局限于陆地降水的不足。
【总页数】6页(P76-81)
【作者】梁洁仪;贺海晏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7.8
【相关文献】
1.“凡亚比”登陆引发粤西大范围强降水的对流降水分析 [J], 程正泉;项颂翔;黄晓莹;杨国杰
2."灿都"登陆前后阳江地区的降水分析 [J], 麦宗天;蒲志发;高晓荣
3.“灿都”登陆前后阳江地区的降水分析 [J], 麦宗天;蒲志发;高晓荣
4.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登陆后后部强降水分析 [J], 廖廓黄关金周乐照
5.登陆华南热带气旋过程降水分析 [J], 林爱兰;万齐林;梁建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