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选修3-2第4章 -5教案
物理:5.4《变压器》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2)
变压器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变压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掌握理想变压器的电压、电流与匝数间关系。
3.掌握理想变压器工作规律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物理观察能力和正确读数的习惯。
2.从变压器工作规律得出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实验数据及总结概括能力。
3.从理想变压器概念引入使学生了解物理模型建立的基础和建立的意义。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原副线圈的匝数与绕线线径关系中体会物理学中的和谐、统一美。
2.让学生充分体会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及辩证统一思想。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变压器工作原理及工作规律。
2.难点(1)理解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交变电压。
(2)推导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关系。
(3)掌握公式中各物理量所表示对象的含义。
3.疑点变压器铁心是否带电即如何将电能从原线圈传输出到副线圈。
4.解决办法(1)通过演示实验来研究变压器工作规律使学生能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规律。
(2)通过理想化模型建立及理论推导得出通过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间的关系。
(3)通过运用变压器工作规律的公式来解题使学生从实践中理解公式各物理量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具准备可拆式变压器、投影交流电流表(2只)、投影交流电压表(2只)、导线若干学生电源、小电珠(5只、2.5V,0.3A)、电键(4只)五、学生活动设计1.通过参与演示实验观察、数据处理、得出结论的全过程,使学生获得新知识。
2.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并应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4.通过练习掌握公式的应用及理解公式各物理量的含义。
六、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通过实验得出变压器工作规律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整体感知这节内容承上启下,它是电磁感应知识与交变电流概念的综合应用,体现出了交变电流的优点,为电能输送奠定了基础。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引入新课幻灯打出一组数据从以上表格可看到各类用电器额定工作电压往往不同,可我们国家民用统一供电均为220V,那这些元件是如何正常工作的呢?出示已拆录音机,指出变压器。
高中物理选修35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35教案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35选修课程中的重要物理知识;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课件、实验器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通过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35选修课程中的重要物理知识介绍。
2.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实验探究(15分钟)
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物理现象和规律,并从中学习。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练习,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答疑。
五、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35选修课程中的重要物理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019-2020年高三物理3-2选修教材(必考内容)新课标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三物理3-2选修教材(必考内容)新课标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道交变电流产生的原理,正弦式电流的图象和三角函数表达2.理解最大值与有效值,周期与频率3.知道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感抗和容抗本讲重点:交变电流的描述、有效值本讲难点: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考点点拨:1.交变电流的瞬时值2.交变电流的最大值3.交变电流的平均值4.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一、考点扫描(一)知识整合1.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及其变化规律(1)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变化的电流叫交变电流,按规律变化的电流叫正弦交流电。
(2)交变电流的产生:矩形线圈在磁场中绕,以某一角速度转动,线圈中将产生正弦式交流电。
(3)在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时,线圈中没有感应电流,这样的位置叫。
在此位置时,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率,线圈中感应电动电动势,线圈每次经过此位置时,电流方向就改变一次,一周内电流方向改变次,50HZ的交流电,在1秒内电流改变次方向。
(4)若从中性面开始计时,交流电的瞬时表达式为:i=,u=,e=,试写出推导过程。
2.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1)交变电流的最大值(也叫峰值),E m= 。
(2)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规定的,使交变电流和直流电通过同一电阻,若在相等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等,我们就把这一直流电的数值叫做这一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交流用电设备上所标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指的就是有效值,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的示数是有效值,在无特别说明时,交流电的数值都是指有效值。
(3)交变电流的有效值I、U、E与最大值I m、U m、E m之间的关系为。
(4)周期:交变电流完成一次,叫周期。
表示符号是,单位是。
(5)频率:,叫频率。
表示符号是_____,单位是________。
周期与频率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
(二)重难点阐释1.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当闭合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匀速转动时,闭合线圈中就有交流电产生.如图所示.设矩形线圈abcd以角速度ω绕oo' 轴、从线圈平面跟磁感线垂直的位置开始做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线圈都不切割磁感线,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等于零.经过时间t线圈转过ωt角,这时ab 边的线速度v方向跟磁感线方向夹角等于ωt,设ab边的长度为l,bd边的长度为l',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为当线圈平面转到跟磁感线平行的位置时,线圈转过时间,ωt=,ab边和cd边都垂直切割磁感线,sinωt=1,线圈中感应电动势最大,用E m来表示,E m=BSω.则e=E m sinωt。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修3-2 第5章第1节交变电流教案
5.1 交变电流教学设计一、基本信息课名 5.1 交变电流学科(版本)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 章节第五章第一节学时一课时年级高二二、教材分析物理教材我们选用的是人教版,人教版物理选修3-2是针对理科班设计的物理必修课,课本重视物理知识板块的完整性和物理规律的内在联系,用多种演示实验和现实应用实例尽量充分揭示物理规律的内涵,应该说这对理科班学生深入理解物理规律,完整掌握物理知识板块都做好了充分铺垫。
教材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和推理演化,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非常适合理科班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形成学科素养。
这节《交变电流》是教材电磁板块第五章第一节内容,是电磁理论在现实生活应用的典范。
电能是我们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交变电流是电能的利用和远距离传输的基础。
这节《交变电流》主要介绍交变电流的特性,产生原理和表达式。
课本通过手摇发电机的发电,增强学生对交变电流方向不断变化的理解;通过交流发电机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探究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同时利用分层设问的形式,锻炼了学生利用第四章电磁感应原理自行解决新情景物理问题的能力。
课本给出了正弦式交流电的表达式,并对峰值,瞬时值等概念做了强调。
最后课本以课外阅读的形式,对交流发电机做了深入介绍。
课本沿着从感性到理性,从定性到定量的思路,试着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和探究最终对交变电流建立起完整清晰的印象。
三、学习者分析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交变电流其实对学生来说不陌生,家庭电路中的交流电每天都接触,学生有一定的认识基础。
通过生活中的用电引入,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这样,既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又使他们有亲切感,感觉物理就在身边,激发兴趣。
通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宏志班的学生基本掌握了学习物理的技巧和能力,本班学生物理知识基础扎实,导学案能够积极主动的完成。
这节《交变电流》是继电磁感应学习之后,第一次利用所学知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尝试。
通过这节知识的学习,他们会学到一些新的物理概念,并深化和扩展原有知识的内涵。
高中物理选修3-2教案 4.5《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种情况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感生电场,会解释感生电动势的产生原因. (2)了解动生电动势的产生条件和洛伦兹力的关系.(3)掌握两种感应电动势的区别与联系,会应用分析实际问题. (4)了解电磁感应规律的一般应用,会分析科技实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同学们之间的讨论、研究增强对两种电动势的认知深度,同时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相应物理学史的了解,培养热爱科学、尊重知识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的概念。
对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实质的理解。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类比为先导,引领学生在复习干电池电动势中非静电力作用的基础上,说明感应电场和洛伦兹力在产生感应电动势中的作用,并能应用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解答相关问题。
类比讨论学习为主,发动学生对电子感应加速器的讨论从而加深理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视频片断。
导入新课[事件1]教学任务: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师生活动:情景导入,放映PPT 课件展示提问的问题。
一、复习提问: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数学表达式是什么? 答: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即E =n ΔΦΔt。
2.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与什么因素有关,表达式是什么,它成立的条件又是什么?答: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的大小与导体棒的有效长度、磁场强弱、导体棒的运动速度有关,表达式是E=BLvsinθ,该表达式只能适用于匀强磁场中。
3.干电池中电动势是怎样产生的?参照相关图片,回顾所学电池电动势中有关非静电力做功的知识,其他学生补充。
二、引入新课: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由于引起磁通量的变化的原因不同,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机理也不同,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机理。
讲授新课[事件2]教学任务:感生电场和感生电动势。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19页“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感生电场”部分,分析讨论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
高二物理选修3-2第四章: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练习与巩固
4.矩形线圈ABCD位于通电长直导线附近,线圈与导线在同一个平 面内,线圈的两个边与导线平行。在这个平面内,线圈远离导线移 动时,线圈中有没有感应电流?线圈和导线都不动,当导线中的电 流I逐渐增大或减小时,线圈中有没有感应电流?为什么? (注意:长直导线中电流越大,它产生的磁场越强;离长直导线越 远,它的磁场越弱。)
磁铁的运动 表针的摆动
S极插入线 圈
S极停在线 圈中
S极从线圈 中抽出
观察现象: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实验三பைடு நூலகம்
A B
操作 开关闭合瞬间 开关断开瞬间 开关闭合时,滑动变阻器不动 开关闭合时,迅速移动变阻器的滑片
结论:
现象
分析论证: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共同点:磁感线的条数变化。
磁通量变化。
归纳结论: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磁通量发生变化 电路闭合
牛刀小试
1、穿过闭合导体回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 ,闭合导体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
2、只要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导体 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
问题二、磁通量及其变化的计算
φ= B S cos θ
思考:哪些情况可以引起磁通量变化?
磁通量变化包括: 1、S 、θ不变,B变化 2、B 、θ不变,S变化 3、B、S不变, θ变化 4、B、S、 θ, 都变化
预习问题反馈
1、磁通量与匝数有关吗?变化的途径有哪些? 2、实验1中导体切割磁感线“切割”的理解?
实验2中B线圈面积大些好还是小些好?为什么插入和拔出磁铁,感应电流 方向不同?
高中物理选修3-5配套课件第四章 4-5
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5 不确定关系[学习目标] 1.了解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说的内容,知道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和粒子动量的关系.2.知道粒子和光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了解电子波动性的实验验证.3.初步了解不确定关系的内容,感受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一、实物粒子的波动性1.德布罗意波(1)定义:任何运动着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它相对应,这种波叫物质波,又叫德布罗意波.(2)德布罗意波的波长、频率的计算公式为λ=h p ,ν=E h. (3)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宏观物体的波动性,是因为宏观物体的动量太大,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太小.2.电子波动性的实验验证(1)实验探究思路:干涉、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如果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则在一定条件下,也应该发生干涉或衍射现象.(2)实验验证:1926年戴维孙观察到了电子衍射图样,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3)汤姆孙做电子束穿过多晶薄膜的衍射实验,也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二、氢原子中的电子云1.定义:用点的多少表示的电子出现的概率分布.2.电子的分布:某一空间范围内电子出现概率大的地方点多,电子出现概率小的地方点少.电子云反映了原子核外的电子位置的不确定性,说明电子对应的波也是一种概率波.三、不确定关系1.定义:在经典物理学中,一个质点的位置和动量是可以同时测定的,在微观物理学中,要同时测出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不太可能的,这种关系叫不确定关系.2.表达式:Δx·Δp x≥h4π.其中以Δx表示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以Δp x表示粒子在x方向上的动量的不确定量,h是普朗克常量.3.不确定关系在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中的不同作用在微观世界里,由于粒子的波动性比较显著,粒子的不确定关系表现比较明显,但在宏观世界里,由于其德布罗意波的波长非常小,宏观粒子的波动性根本无法察觉,所以宏观物体的不确定关系不需要考虑.[即学即用]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一切宏观物体都伴随一种波,即德布罗意波.(×)(2)湖面上的水波就是德布罗意波.(×)(3)电子的衍射现象证实了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4)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不可同时确定.(√)(5)微观粒子同时具有确定的位置和动量在将来可以用实验验证.(×)(6)不确定关系不仅适用于电子和光子等微观粒子,也适用于宏观物体.(√)2.质量为1 000 kg的小汽车以v=40 m/s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则估算小汽车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为______.(h=6.63×10-34 J·s)答案 1.66×10-38 m解析小汽车的动量p=m v=4×104 kg·m/s小汽车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λ=h-38 m.p≈1.66×10一、对物质波的理解[导学探究]1.如图1是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结合图样及课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图1(1)德布罗意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假设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电子束穿过铝箔的衍射图样说明了什么?答案(1)普朗克能量子假说和爱因斯坦光子理论.(2)电子束具有波动性.2.德布罗意认为任何运动着的物体均具有波动性,可是我们观察运动着的汽车,并未感觉到它的波动性,你如何理解该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答案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的特殊规律,一切微观粒子都存在波动性,宏观物体(汽车)也存在波动性,只是因为宏观物体质量大,动量大,波长短,难以观测.[知识深化]1.任何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存在波动性,我们之所以观察不到宏观物体的波动性,是因为宏观物体对应的物质波的波长太小.2.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粒子在空间各处出现的概率受波动规律支配,不能以宏观观点中的波来理解德布罗意波.3.德布罗意假说是光子的波粒二象性的一种推广,使之包括了所有的物质粒子,即光子与实物粒子都具有粒子性,又都具有波动性,与光子对应的波是电磁波,与实物粒子对应的波是物质波.例1(多选)关于物质波,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任何运动的物体(质点)都伴随一种波,这种波叫物质波B.X射线的衍射实验,证实了物质波假设是正确的C.电子的衍射实验,证实了物质波假设是正确的D.宏观物体尽管可以看做物质波,但它们不具有干涉、衍射等现象答案AC解析据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知,任何一个运动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之相对应,这种波就叫物质波,A选项正确;由于X射线本身就是一种波,而不是实物粒子,故X射线的衍射现象并不能证实物质波理论的正确性,即B选项错误;电子是一种实物粒子,电子的衍射现象表明运动着的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故C选项正确;由电子穿过铝箔的衍射实验知,少量电子穿过铝箔后所落位置是散乱的,无规律的,但大量电子穿过铝箔后所落的位置则呈现出衍射图样,即大量电子的行为表现出电子的波动性,干涉、衍射是波的特有现象,只要是波,都会发生干涉、衍射现象,故选项D 错误.例2 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波长λ=h p,式中p 是运动物体的动量,h 是普朗克常量,人们把这种波叫做德布罗意波.现有一个德布罗意波的波长为λ1的物体1和一个德布罗意波的波长为λ2的物体2,二者相向碰撞后粘在一起,已知|p 1|<|p 2|,则粘在一起的物体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为多少?答案 λ1λ2λ1-λ2解析 以物体2碰前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p 2-p 1=(m 1+m 2)v 及p =h λ,得h λ2-h λ1=h λ,所以λ=λ1λ2λ1-λ2.物体德布罗意波的波长的计算1.首先计算物体的速度,再计算其动量.如果知道物体动能也可以直接用p =2mE k 计算其动量.2.再根据λ=h p计算德布罗意波的波长. 3.需要注意:德布罗意波的波长一般都很短,比一般的光波波长还要短,可以根据结果的数量级大致判断计算结果是否合理.二、不确定关系[导学探究]1.如果光子是经典的粒子,它在从光源飞出后应该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屏上的落点应该在缝的投影之内,即屏上亮条纹宽度与缝宽相同.但是实际上,它到达屏上的位置超出了单缝投影的范围,形成了中间宽、两侧窄、明暗相间的衍射条纹,如图2所示.微观粒子的运动是否遵循牛顿运动定律?能否用经典物理学的方法准确确定粒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和动量?图2答案按照牛顿运动定律,如果光子是经典的粒子,它在运动过程中不受力,光子应该做匀速直线运动.而由光的衍射可知,光子运动并不遵从牛顿运动定律,即对于微观粒子的运动,不能用经典物理学的方法确定其位置及动量.2.单缝衍射时,屏上各点的亮度反映了粒子到达这点的概率.图3是粒子到达屏上的概率在坐标系中的表示.图3(1)如果狭缝变窄,粒子的衍射图样中,中央亮条纹变宽.这说明当粒子的位置不确定量减小时,动量的不确定量如何变化?(2)通过狭缝后,单个粒子的运动情况能否预知?粒子出现在屏上的位置遵循什么规律?(3)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Δx与动量的不确定量Δp x有什么关系?答案(1)变大(2)不能粒子出现在屏上的位置遵循统计规律(3)遵循不确定关系:ΔxΔp x≥h 4π[知识深化]1.粒子位置的不确定:单缝衍射现象中,入射的粒子有确定的动量,但它们经过狭缝后可以处于任何位置,也就是说,粒子的位置是完全不确定的.2.粒子动量的不确定(1)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会发生衍射.大部分粒子到达狭缝之前沿水平方向运动,而在经过狭缝之后,有些粒子跑到投影位置以外.这些粒子具有与其原来运动方向垂直的动量.(2)由于哪个粒子到达屏上的哪个位置是随机的,所以粒子在垂直方向上的动量也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量的大小可以由中央亮条纹的宽度来衡量.3.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关系:Δx·Δp x≥h4π.由Δx·Δp x≥h4π可以知道,在微观领域,要准确地确定粒子的位置,动量的不确定性就更大;反之,要准确地确定粒子的动量,那么位置的不确定性就更大.4.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不能同时被确定的,这也就决定了不能用“轨迹”的观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例3(多选)根据不确定关系Δx·Δp x≥h4π,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采取办法提高测量Δx精度时,Δp x的精度下降B.采取办法提高测量Δx精度时,Δp x的精度上升C.Δx与Δp x的测量精度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有关D.Δx与Δp x的测量精度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无关答案AD解析不确定关系表明,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试图确定位置坐标和相应动量中的一个,必然引起另一个较大的不确定性,这样的结果与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是否完备无关,无论怎样改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都不可能逾越不确定关系所给出的限度.故A、D正确.例4已知h4π=5.3×10-35 J·s,试求下列情况中速度测定的不确定量,并根据计算结果,讨论在宏观和微观世界中进行测量的不同情况.(1)一个球的质量m=1.0 kg,测定其位置的不确定量为10-6 m.(2)电子的质量m e=9.0×10-31 kg,测定其位置的不确定量为10-10 m.答案见解析解析(1)m=1.0 kg,Δx1=10-6 m,由ΔxΔp x≥h4π,Δp x=mΔv知Δv1=h4πΔx1m=5.3×10-3510-6×1.0m/s=5.3×10-29 m/s这个速度不确定量在宏观世界中微不足道,可认为球的速度是确定的,其运动遵从经典的物理学理论.(2)m e=9.0×10-31 kg,Δx2=10-10 mΔv2=h4πΔx2m e=5.3×10-3510-10×9.0×10-31m/s≈5.89×105 m/s.这个速度不确定量不可忽略,不能认为原子中的电子具有确定的速度,其运动不能用经典物理学理论处理.理解不确定关系时应注意的问题1.对球这样的宏观物体,不确定量是微不足道的,对测量准确性没有任何限制,但对微观粒子却是不可忽略的.2.在微观世界中,粒子质量较小,不能同时精确地测出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也就不能准确地把握粒子的运动状态.1.(对物质波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波属于机械波B.只有像电子、质子、中子这样的微观粒子才具有波动性C.德布罗意认为任何一个运动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中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之相对应,这种波叫物质波D.宏观物体运动时,看不到它的衍射和干涉现象,所以宏观物体运动时不具有波动性答案 C解析 任何一个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波动性,但因为宏观物体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很短,所以很难看到它的衍射和干涉现象,所以C 项对,B 、D 项错;物质波不同于宏观意义上的波,故A 项错.2.(物质波公式的应用)如果一个电子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和一个中子的相等,则下列物理量中相等的是( )A .速度B .动能C .动量D .总能量 答案 C解析 根据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公式λ=hp,可得其动量相等,故选C.3.(对不确定关系的理解)(多选)关于不确定关系Δx ·Δp x ≥h4π有以下几种理解,正确的是( )A .微观粒子的动量不可确定B .微观粒子的位置坐标不可确定C .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不可能同时确定D .不确定性关系不仅适用于电子和光子等微观粒子,也适用于其他宏观粒子 答案 CD4.(不确定关系式的计算)质量为10 g 的子弹与电子的速率相同,均为500 m/s ,测量准确度为0.01%,若位置和速率在同一实验中同时测量,试问它们位置的最小不确定量各为多少?(普朗克常量h =6.63×10-34J·s ,电子质量为m =9.1×10-31kg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 1.06×10-31m 1.15×10-3 m解析 由题意知,子弹、电子的速度不确定量为Δv =0.05 m /s ,子弹的动量的不确定量Δp x 1=5×10-4 kg·m /s ,电子动量的不确定量Δp x 2≈4.6×10-32 kg·m/s ,由Δx ≥h4πΔp x ,子弹位置的最小不确定量Δx 1= 6.63×10-344×3.14×5×10-4 m ≈1.06×10-31 m ,电子位置的最小不确定量Δx 2=6.63×10-344×3.14×4.6×10-32m ≈1.15×10-3 m.考点一 物质波1.关于物质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相等的电子和质子,电子的波长长 B .动能相等的电子和质子,电子的波长短 C .动量相等的电子和中子,中子的波长短D .如果甲、乙两电子的速度都远小于光速,甲电子速度是乙电子的3倍,则甲电子的波长也是乙电子的3倍 答案 A解析 由λ=hp 可知,动量大的波长短.电子与质子的速度相等时,电子动量小,波长长.电子与质子动能相等时,由动量与动能的关系式p = 2mE k 可知,电子的动量小,波长长.动量相等的电子和中子,其波长应相等.如果甲、乙两电子的速度远都小于光速,甲的速度是乙的三倍,甲的动量也是乙的三倍,则甲的波长应是乙的13.2.(多选)频率为ν的光子,德布罗意波的波长为λ=hp ,能量为E ,则光的速度为( )A.Eλh B .pE C.E p D.h 2Ep 答案 AC解析 根据c =λν,E =hν,λ=h p ,即可解得光的速度为Eλh 或E p .3.(多选)为了观察晶体的原子排列,可以采用下列方法:①用分辨率比光学显微镜更高的电子显微镜成像(由于电子的物质波的波长很短,能防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因此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高);②利用X 射线或中子束得到晶体的衍射图样,进而分析出晶体的原子排列. 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 .电子显微镜所利用的是电子的物质波的波长比原子尺寸小得多B .电子显微镜中电子束运动的速度应很小C .要获得晶体的X 射线衍射图样,X 射线波长要远小于原子的尺寸D .中子的物质波的波长可以与原子尺寸相当 答案 AD解析 由题目所给信息“电子的物质波的波长很短,能防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及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可知,电子的物质波的波长比原子尺寸小得多,它的动量应很大,即速度应很大,A 正确,B 错误;由信息“利用X 射线或中子束得到晶体的衍射图样”及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可知,中子的物质波或X 射线的波长与原子尺寸相当,C 错误,D 正确. 4.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中的一项是奖励美国科学家贾科尼和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发现了宇宙X 射线源.X 射线是一种高频电磁波,若X 射线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以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以ε和p 分别表示X 射线每个光子的能量和动量,则( ) A .ε=hλc ,p =0B .ε=hλc ,p =hλc 2C .ε=hcλ,p =0D .ε=hc λ,p =hλ答案 D解析 根据ε=hν,λ=h p ,c =λν可得X 射线每个光子的能量为ε=hcλ,每个光子的动量为p=hλ. 5.利用金属晶格(大小约10-10m)作为障碍物观察电子的衍射图样,方法是使电子通过电场加速后,让电子束照射到金属晶格上,从而得到电子的衍射图样.已知电子质量为m ,电荷量的绝对值为e,初速度为0,加速电压为U,普朗克常量为h,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了电子具有波动性B.实验中电子束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为λ=h2meUC.加速电压U越大,电子的衍射现象越不明显D.若用相同动能的质子替代电子,衍射现象将更加明显答案 D解析实验得到了电子的衍射图样,说明电子这种实物粒子发生了衍射,即电子具有波动性,故A正确;由动能定理可得,eU=12m v2-0,电子加速后的速度v=2eU m,电子德布罗意波的波长λ=hp =hm v=hm2eUm=h2meU,故B正确;由电子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公式λ=h2meU可知,加速电压U越大,电子德布罗意波的波长越短,衍射现象越不明显,故C正确;物体动能与动量的关系是p=2mE k,由于质子的质量远大于电子的质量,所以动能相同的质子的动量远大于电子的动量,由λ=hp可知,相同动能的质子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远小于电子德布罗意波的波长,波长越小,衍射现象越不明显,因此用相同动能的质子代替电子,衍射现象将更不明显,故D错误.考点二氢原子中的电子云6.(多选)电子的运动受波动性的支配,对于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可以用确定的坐标描述它们在原子中的位置B.电子绕核运动时,可以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确定它的轨道C.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其实是没有意义的D.电子轨道只不过是电子出现的概率比较大的位置答案CD解析微观粒子的波动性是一种概率波,对于微观粒子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已经不适用了,所以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不能用确定的坐标描述它们在原子中的位置,电子的“轨道”其实是没有意义的,电子轨道只不过是电子出现的概率比较大的位置,综上所述,C、D正确.7.关于电子的运动规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如果不表现波动性,则无法用轨迹来描述它们的运动,其规律遵循牛顿运动定律B.电子如果不表现波动性,则可以用轨迹来描述它们的运动,其规律遵循波动规律C.电子如果表现波动性,则无法用轨迹来描述它们的运动,空间分布的概率遵循波动规律D.电子如果表现波动性,则可以用轨迹来描述它们的运动,其规律遵循牛顿运动定律答案 C解析电子的波动性属于概率波,少量电子表现出粒子性,不遵循牛顿运动定律,无法用轨迹描述其运动,A、B错.大量电子表现出波动性,无法用轨迹描述其运动,可确定电子在某点附近出现的概率,且其遵循波动规律,C对,D错.考点三不确定关系的理解8.(多选)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A.普朗克在研究黑体的热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B.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照射时间太短C.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狭缝越窄,光子动量的不确定量越大D.任何一个运动物体,大到太阳、地球,小到电子、质子,都与一种波相对应,这就是物质波.物质波是概率波答案ACD解析普朗克在研究黑体的热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故A正确;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频率小于截止频率,故B错误;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狭缝越窄,光子动量的不确定量越大,故C正确;任何一个运动物体,大到太阳、地球,小到电子、质子,都与一种波相对应,这就是物质波,物质波是概率波,故D正确.9.(多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微观粒子不能用“轨道”观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B.微观粒子能用“轨道”观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C.微观粒子位置不能精确确定D.微观粒子位置能精确确定答案AC解析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是不能同时精确确定的,这也就决定不能用“轨道”的观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轨道上运动的粒子在某时刻具有确定的位置和动量),故A正确,B错误.由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可知微观粒子位置不能精确确定,故C正确,D错误.10.从衍射的规律可以知道,狭缝越窄,屏上中央亮条纹就越宽,由不确定关系ΔxΔp x≥h4π,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的粒子有确定的动量,射到屏上粒子就有准确的位置B.狭缝的宽度变小了,因此粒子的动量的不确定量也变小了C.更窄的狭缝可以更准确地测得粒子的位置,但粒子动量的不确定量却更大了D.可以同时确定粒子的位置和动量答案 C解析由ΔxΔp x≥h4π知,狭缝变窄了,即Δx减小了,Δp x变大,即动量的不确定量变大,故C正确,A、B、D错误.。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2章 第4、5节《电容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电感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学案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2章第4、5节《电容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电感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学案电感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目标定位] 1.通过演示实验了解电感器和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和导通作用.2.知道感抗和容抗的物理意义以及与哪些因素有关.3.能够分析简单电路中的电容器、电感器的作用.一、电容器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问题设计]如图1甲、乙所示,把灯泡和电容器串联起来,先把它们接到直流电源上,再把它们接到交流电源上,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图1(1)分析电容器能通交流的原因.(2)若把图乙中的电容器去掉,变成图丙所示电路,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3)在图乙中,改变电容器的电容和电源频率,灯泡亮度会有什么变化?答案(1)把交流电源接到电容器两个极板上后,当电源电压升高时,电源给电容器充电,电荷向电容器极板上聚集,在电路中,形成充电电流;当电源电压降低时,电容器放电,电荷从极板上流出,在电路中形成放电电流.电容器交替进行充电和放电,电路中就有了电流,好像是交流“通过”了电容器,但实际上自由电荷并没有通过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绝缘介质.(2)灯泡变得比乙中亮,说明电容器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3)电容变大时,灯泡变亮;频率增大时,灯泡变亮.[要点提炼]1.容抗:电容器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2.影响容抗的因素:电容器的电容越大,交流电的频率越高,容抗越小.3.注意:电容器能通交变电流,并不是电荷真的穿过了电容器.4.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二、电感器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问题设计]如图2所示,把带铁芯的线圈L与小灯泡串联起来,先把它们接到直流电源上,再把它们接到交流电源上,取直流电源的电压与交流电压的有效值相等.图2(1)对比两种情况下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2)乙图中换用自感系数更大的线圈或调换频率更高的交流电源,灯泡的亮度有何变化?说明了什么?答案(1)甲图中灯泡比乙图中灯泡更亮,说明电感器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2)不论是换用自感系数更大的线圈还是调换频率更高的交流电源,灯泡均变得更暗,说明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交流电的频率越高,线圈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越大.[要点提炼]1.感抗: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2.影响感抗的因素: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交流电的频率越高,感抗越大.3.注意:电感器的感抗是由变化的电流在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引起的,与制成线圈导体的电阻无关.4.扼流圈是利用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制成的电感线圈.(1)高频扼流圈高频扼流圈的自感系数很小,只对高频交变电流有较大的阻碍作用,对低频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小,对直流电流的阻碍作用更小.它具有“通直流,通低频,阻高频”的作用.(2)低频扼流圈低频扼流圈的自感系数很大,既使交流的频率较低,它产生的感抗也很大.它具有“通直流,阻交流”的作用.三、电阻、感抗、容抗的作用及区别1.容抗的大小除了与电容自身的性质有关,还与交变电流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容抗越小.(填“大”或“小”)2.感抗的大小除了与电感线圈自身的性质有关外,还与交变电流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感抗越大.(填“大”或“小”)3.电阻无论对直流还是交流,阻碍作用相同,只取决于电阻本身.一、对容抗的理解例1如图3所示,接在交流电源上的灯泡正常发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3A.把电介质插入电容器,灯泡变亮B.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灯泡变亮C.减小电容器两极板间的正对面积,灯泡变暗D.使交变电流频率减小,灯泡变暗解析把电介质插入电容器,电容变大,容抗变小,电容器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变小,所以灯泡变亮,故A正确;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电容变小,电容器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变大,所以灯泡变暗,故B错误;减小电容器两极板间的正对面积,电容变小,灯泡变暗,故C 正确;使交变电流频率减小,电容器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变大,灯泡变暗,故D正确.答案ACD二、对感抗的理解例2如图4所示的实验电路中,若直流电压和交变电压的有效值相等,S为双刀双掷开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4A.当S掷向a、b时灯较亮,掷向c、d时灯较暗B.当S掷向a、b时灯较暗,掷向c、d时灯较亮C.S掷向c、d,把电感线圈中的铁芯抽出时灯变亮D.S掷向c、d,电源电压不变,而使频率减小时,灯变暗解析线圈对恒定电流无感抗,对交变电流有感抗,当交流电频率减小时,感抗变小,灯变亮,并且是有铁芯时感抗更大,故铁芯抽出时灯变亮,故A、C正确.答案AC三、电阻、感抗、容抗的对比例3如图5所示,电路中完全相同的三只灯泡L1、L2、L3分别与电阻R、电感L、电容C串联,然后再并联到220 V、50 Hz的交流电路上,三只灯泡亮度恰好相同.若保持交变电压不变,将交变电流的频率增大到60 Hz,则发生的现象是( )图5A.三灯亮度不变B.三灯均变亮C.L1亮度不变、L2变亮、L3变暗D.L1亮度不变、L2变暗、L3变亮解析当交变电流的频率变大时,线圈的感抗变大,电容器的容抗变小,因此L3变亮,L2变暗.又因为电阻在直流和交流电路中起相同的作用,故L1亮度不变,所以选D.答案 D四、电感器、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应用例4在收音机线路中,经天线接收下来的电信号既有高频成分,又有低频成分,经放大后送到下一级,需要把低频成分和高频成分分开,只让低频成分输送到再下一级,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电路,其中a 、b 应选择的元件是 ()图6A .a 是电容较大的电容器,b 是低频扼流圈B .a 是电容较大的电容器,b 是高频扼流圈C .a 是电容较小的电容器,b 是低频扼流圈D .a 是电容较小的电容器,b 是高频扼流圈解析 电容器具有通高频、阻低频的作用,这样的电容器电容较小,所以a 处放电容较小的电容器,电感线圈在该电路中要求起到通低频、阻高频的作用,b 处接一个高频扼流圈,D 对. 答案D电容器和电感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电容⎩⎪⎨⎪⎧ 容抗:电容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容抗的大小:C 越大、f 越高,容抗越小应用⎩⎪⎨⎪⎧ 隔直电容器:通交流,隔直流高频旁路电容器:通高频,阻低频电感⎩⎪⎨⎪⎧ 感抗: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感抗的大小:L 越大、f 越高,感抗越大应用⎩⎪⎨⎪⎧ 低频扼流圈:通直流,阻交流高频扼流圈:通直流,通低频,阻高频1.(对容抗的理解)如图7所示,白炽灯和电容器串联后接在交流电源的两端,当交流电源的频率增大时 ( )图7A.电容器电容增大 B.电容器电容减小C.灯变暗 D.灯变亮答案 D解析电容器的电容是由电容器本身的特性决定的,与外加的交流电源的频率无关,选项A、B 错误.当交流电源的频率增大时,电容器充、放电的速度加快,电容器的容抗减小,电流增大,灯变亮,故选项C错误,D正确.2. (对感抗的理解)在如图8所示的电路中,L为电感线圈,灯泡的电阻为R,电流表内阻为零,电压表内阻无限大,交流电源的电压u=2202sin (100πt) V.若保持电压的有效值不变,只将电源频率改为100 H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8A.电流表示数增大B.电压表示数增大C.灯泡变暗D.灯泡变亮答案BC解析由u=2202sin (100πt) V,可得电源原来的频率f=ω2π=100π2πHz=50 Hz,当电源频率由原来的50 Hz增为100 Hz时,线圈的感抗增大,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减小,选项A错误;灯泡的电阻R是一定的,电流减小时,实际消耗的电功率(P=I2R)减小,灯泡变暗,选项C正确,D错误;电压表与电感线圈并联,其示数为线圈两端的电压U L,设灯泡两端电压为U R,则电源电压的有效值为U=U L+U R,因U R=IR,故电流I减小时,U R减小,因电源电压的有效值保持不变,故U L=U-U R增大,选项B正确.3. (电阻、感抗、容抗的对比)如图9所示,三个灯泡相同,而且足够耐压,电源内阻忽略(两电源的电动势相同).单刀双掷开关S接A时,三个灯亮度相同,那么S接B时( )图9A.三个灯亮度相同B.甲灯最亮,丙灯不亮C.甲灯和乙灯亮度相同,丙灯不亮D.只有丙灯不亮,乙灯最亮答案 D解析开关S接A时,甲、乙、丙三个支路均有交流电通过,开关S接B时,电路处于直流工作状态.电容器C“隔直流、通交流”;电感线圈L“阻交流、通直流”;R对交流电、直流电有相同的阻抗.可判断S接B时电路中I丙=0,I甲不变,I乙增大;又因为灯泡亮度与功率(P=I2R)成正比,所以只有丙灯不亮,乙灯最亮.题组一对容抗的理解1.对交变电流通过电容器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交变电流能够使电容器极板间的绝缘介质变成导体B.交变电流定向移动的电荷通过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绝缘介质C.交变电流能够使电容器交替进行充电、放电,电路中就有了电流,表现为交变电流通过了电容器D.交变电流通过了电容器,实际上自由电荷并没有通过电容器极板间的绝缘介质(击穿除外) 答案CD解析电流能“通过”电容器,并非自由电荷真的通过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绝缘介质,而是交变电流交替对电容器充、放电,电路中有了电流,表现为交变电流通过了电容器.2.有两个电容器的电容分别为C1=5 μF和C2=3 μF,分别加在峰值一定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哪一种情况通过电容器的电流最大( )A.在C1上所加交变电流频率为50 HzB.在C2上所加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 HzC.在C1上所加交变电流的频率为100 HzD.在C2上所加交变电流的频率为100 Hz答案 C解析电容越大,交变电流频率越大,容抗越小,电流越容易通过电容器.C1>C2,100 Hz>50 Hz,所以C正确.3.如图1所示的电路,F为一交流发电机,C为平行板电容器,为使电流表A的示数增大,可行的办法是 ( )图1A.使发电机F的转速增大B.使发电机F的转速减小C.在平行板电容器间换用介电常数较小的电介质D.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增大答案 A解析当发电机转速增大时,交变电流的频率增大,容抗减小,电流表A的读数增大,A项正确,B项错误;在平行板电容器间换用介电常数较小的电介质时,电容器的电容减小,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增大时电容也减小,当电容减小时,容抗增大,对交变电源的阻碍作用增大,电流表A示数减小,C、D两项均错误.题组二对感抗的理解4. 一个灯泡通过一个粗导线线圈与一交流电源相连接,如图2所示.一铁棒插进线圈后,该灯将( )图2A.变亮B.变暗C.对灯的亮度没影响D.无法判断答案 B解析在线圈内由于磁场变化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总是阻碍电流变化,正是这种阻碍变化的特性,使线圈产生了感抗.加入铁芯改变了电感线圈的自感系数,使自感系数增大,感抗增大,降落的电压增大,灯泡两端的电压减小,所以灯变暗.5. 如图3所示,输入端a、b的输入电压既有直流成分,又有交流成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L的直流电阻不为零但较小)( )图3A.直流成分只能从L通过B.交流成分只能从R通过C.通过R的既有直流成分又有交流成分D.通过L的直流成分比通过R的直流成分要大答案CD解析由于线圈L的直流电阻不为零,所以有直流通过R,而线圈对交流有阻碍作用,因此也有交流成分通过R,B错,C正确;由于R对交流也有阻碍作用,所以也有交流成分通过L,A 错;因为线圈的直流电阻较小,所以通过线圈的直流成分比通过R的要大,D正确.题组三电阻、感抗、容抗的对比6. 如图4所示,甲、乙是规格相同的灯泡,接线柱a、b接电压为U的直流电源时,无论电源的正极与哪一个接线柱相连,甲灯均能正常发光,乙灯完全不亮.当a、b接电压的有效值为U 的交流电源时,甲灯发出微弱的光,乙灯能正常发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4A.与甲灯串联的元件x是电容器,与乙灯串联的元件y是电感线圈B.与甲灯串联的元件x是电感线圈,与乙灯串联的元件y是电容器C.与甲灯串联的元件x是二极管,与乙灯串联的元件y是电容器D.与甲灯串联的元件x是电感线圈,与乙灯串联的元件y是二极管答案 B解析由a、b接直流电流时的现象可知,元件x“通直流”,元件y“隔直流”,由a、b接交流电源时的现象可知,元件x“阻交流”,元件y“通交流”,根据电容器和电感线圈的特点,可判断元件x是电感线圈,元件y是电容器,选项B正确.7. 如图5所示,在电路两端加上正弦交流电,保持电压有效值不变,使频率增大,发现各灯的亮暗情况是:灯L1变亮,灯L2变暗,灯L3不变,则M、N、L中所接元件可能是 ( )图5A.M为电阻,N为电容器,L为电感线圈B.M为电感线圈,N为电容器,L为电阻C.M为电容器,N为电感线圈,L为电阻D.M为电阻,N为电感线圈,L为电容器答案 C解析题组四电感器、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应用8. 在电子技术中,从某一装置输出的电流既有高频成分又有低频成分,如果只需把低频成分输送到下一级装置,如图6所示,则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图6A.在a、b间接入一个电容器B.在a、b间接入一个低频扼流圈C.在a、b间接入一个高频扼流圈D.在a、b间接入一个电容器或高频或低频扼流圈都可以答案 C解析电容器是“通高频,阻低频”,低频扼流圈“通直流,阻交流”,而高频扼流圈“通直流,通低频,阻高频”,C对.9.如图7甲、乙所示是电子技术中的常用电路,a、b是各部分电路的输入端,其中输入的交流高频成分用“”表示,交流低频成分用“~”表示,直流成分用“-”表示.关于两图中负载电阻R上得到的电流特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7A.图甲中R得到的是交流成分B.图甲中R得到的是直流成分C.图乙中R得到的是低频成分D.图乙中R得到的是高频成分答案AC解析当交变电流加在电容器上时,有“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的特性,题图甲中电容器隔直流,R得到的是交流成分,A正确,B错误;题图乙中电容器通过交流高频成分,阻碍交流低频成分,R得到的是低频成分,C正确,D错误.10.某一电学黑箱内可能有电容器、电感线圈、定值电阻等元件,在接线柱间以如图8甲所示的“Z”字形连接(两接线柱间只有一个元件).为了确定各元件种类,小华同学把DIS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中的电流传感器(相当于电流表)与一直流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串联后,分别将AB、BC、CD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计算机显示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别如图9a、b、c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图8图9A.AB间是电容器 B.BC间是电感线圈C.CD间是电容器 D.CD间是定值电阻答案ABD解析根据题图a可知,有瞬时充电电流,稳定后电路中无电流,说明AB间是电容器,充电完毕,电路为开路,故A正确.根据题图b可知,阻碍电流增大,但是稳定后电流恒定,符合电感线圈的特点,所以BC间为电感线圈,故B正确.根据题图c,接通电路后,电流马上达到稳定值,说明CD间为定值电阻,故C错误,D正确.。
(鲁科版)物理选修3-2课件:第5章-第1节-揭开传感器的“面纱”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LK ·物理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选修3-2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新课导入建议 举例引入新课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教师:今天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电视、空调的遥控器是如 何实现远距离操纵的?楼梯上的电灯如何能人来就开,人走 就熄的?工业生产中所用的自动报警器、恒温烘箱是如何工 作的?“非典”病毒肆虐华夏大地时,机场、车站、港口又
课 时 作 业
LK ·物理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选修3-2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LK ·物理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选修3-2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 单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LK ·物理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选修3-2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传感器
1.基本知识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1)什么是传感器 ①定义:能够感受 外界信息 ,并将其按照一定的规律 转换成 电信号 的器件或装置.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②功能:传感器通常用在自动测量和自动控制系统中,
课 时 作 业
LK ·物理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选修3-2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 单
高中物理 第四章 波粒二象性 4、5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不确定关系教案 教科版选修3-5-教科版
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5 不确定关系一、德布罗意物质波 1.粒子的波动性(1)德布罗意波:任何运动着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它相对应,这种波叫物质波,又叫德布罗意波.(2)德布罗意波波长、频率的计算公式为λ=h p ,ν=E h.(3)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宏观物体的波动性,是因为宏观物体的动量太大,德布罗意波长太小的缘故.2.电子波动性的实验验证(1)实验探究思路:干涉、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如果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则在一定条件下,也应该发生干涉或衍射现象.(2)实验验证:1926年戴维孙观察到了电子衍射图样,1927年汤姆孙得到了电子的衍射图样,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3)说明①人们陆续证实了质子、中子以及原子、分子的波动性,对于这些粒子,德布罗意给出的ν=E h 和λ=h p关系同样正确.②德布罗意波也是一种概率波.德布罗意认为任何运动着的物体均有波动性,可是我们观察运动着的汽车(如图所示),并未感到它的波动性.你如何理解该问题?请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提示:一切微观粒子都存在波动性,宏观物体(汽车)也存在波动性,只是因为宏观物体质量大、动量大、波长短,难以观测.二、氢原子中的电子云1.定义用点的多少表示的电子出现的概率分布.2.电子的分布某一空间X围内电子出现概率大的地方点多,电子出现概率小的地方点少.电子云反映了原子核外的电子位置的不确定性,说明电子对应的波也是一种概率波.三、不确定关系1.定义在经典物理学中,可以同时用质点的位置和动量精确描述它的运动,在微观物理学中,要同时测出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不太可能的.2.微观粒子运动的位置不确定量Δx和动量的不确定量Δp x的关系式Δx·Δp x≥h4π,其中h是普朗克常量,这个关系式叫不确定关系.3.不确定关系告诉我们,如果要更准确地确定粒子的位置(即Δx更小),那么动量的测量一定会更不准确(即Δp x更大),也就是说,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知道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也不可能用“轨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单个粒子的运动情况可否预知?粒子出现的位置是否无规律可循?提示:由不确定性关系可知,我们不能准确预知单个粒子的实际运动情况,但粒子出现的位置也并不是无规律可循,我们可以根据统计规律知道粒子在某点出现的概率.考点一对德布罗意波的理解1.物质的分类:物理学中把物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分子、原子、电子、质子及由这些粒子组成的物质;另一类是场,像电场、磁场、电磁场这种看不见的,不是由实物粒子组成的,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物质.2.任何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存在波动性,我们之所以观察不到宏观物体的波动性,是因为宏观物体对应的波长太小的缘故.3.德布罗意波是一种概率波,粒子在空间各处出现的概率受波动规律支配,不要以宏观观点中的波来理解德布罗意波.4.德布罗意假说是光子的波粒二象性的一种推广,使之包括了所有的物质粒子,即光子与实物粒子都具有粒子性,又都具有波动性,与光子对应的波是电磁波,与实物粒子对应的波是物质波.5.对于光,先有波动性(即ν和λ),再在量子理论中引入光子的能量ε和动量p来补充它的粒子性.反之,对于实物粒子,则先有粒子概念(即ε和p),再引入德布罗意波(即ν和λ)的概念来补充它的波动性.不过要注意这里所谓波动性和粒子性,仍然都是经典物理学的概念,所谓补充仅是形式上的.综上所述,德布罗意的推想基本上是爱因斯坦1905年关于光子的波粒二象性理论(光粒子由波伴随着)的一种推广,使之包括了所有的物质微观粒子.【例1】某某综合新闻网2010年8月21日报道:近日,一种发源于南亚没有抗生素可以抵御的“超级细菌”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假若一个细菌在培养器皿中的移动速度为3.5μm/s,其德布罗意波长为1.9×10-19m ,试求该细菌的质量.【解析】 由公式λ=h p得该细菌的质量为m =p v =h vλ= 6.626×10-343.5×10-6×1.9×10-19kg =1.0×10-9kg. 【答案】 1.0×10-9kg德布罗意认为,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波长是λ=h p,式中p 是运动物体的动量,h 是普朗克常量.已知某种紫光的波长是440 nm ,若将电子加速,使它的德布罗意波长是这种紫光波长的1104.求: (1)电子的动量大小;(2)试推导加速电压跟德布罗意波长的关系,并计算加速电压的大小(电子质量m =9.1×10-31kg ,电子电荷量e =1.6×10-19C ,普朗克常量h =6.6×10-34J·s,加速电压的计算结果取1位有效数字).答案:(1)1.5×10-23kg·m/s(2)U =h 22emλ2 8×102V解析:(1)由λ=h p得电子的动量大小p =h λ= 6.6×10-34440×10-9×10-4kg·m/s =1.5×10-23kg·m/s(2)设加速电压为U ,由动能定理得eU =12mv 2而12mv 2=p 22m ,所以U =p 22em =h 22emλ2 代入数据得加速电压的大小U =8×102V考点二 对不确定关系的理解在经典力学概念中,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可以同时精确测定的.在量子理论发展后,揭示出要同时测出微观物体的位置和动量,其精确度是有一定限制的.由不确定性关系Δx Δp x ≥h4π可知,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不能同时被确定的,这也就决定了不能用“轨道”的观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因为“轨道”对应的粒子某时刻应该有确定的位置和动量,但这是不符合实验规律的.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不能像宏观物体的运动那样通过确定的轨迹来描述,而是只能通过概率波进行统计性的描述.【例2】 已知h4π=5.3×10-35J·s,试求下列情况中速度测定的不确定量,并根据计算结果,讨论在宏观和微观世界中进行测量的不同情况.(1)一个球的质量m =1.0 kg ,测定其位置的不确定量为10-6m. (2)电子的质量m e =9.0×10-31kg ,测定其位置的不确定量为10-10m(即原子的数量级).根据不确定性关系Δx ·Δp x ≥h4π,先求动量的不确定性关系,再由Δp =m Δv ,计算速度测量的不确定性关系.【解析】 (1)m =1.0 kg ,Δx 1=10-6m , 由Δx Δp x ≥h4π,Δp =m Δv 知Δv 1≥h4πΔx 1m =5.3×10-3510-6×1.0 m/s =5.3×10-29m/s.(2)m e =9.0×10-31kg ,Δx 2=10-10mΔv 2≥h4πΔx 2m e = 5.3×10-3510-10×9.0×10-31 m/s =5.89×105m/s.在宏观世界中物体的质量与微观世界中粒子的质量相比较,相差很多倍.根据计算的数据可以看出,宏观世界中物体的质量较大,位置和速度的不确定量较小,可同时精确地测出物体的位置和动量.在微观世界中,粒子的质量较小,不能同时精确地测出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准确地把握粒子的运动状态.【答案】 见解析总结提能 ①不确定性关系不是说微观粒子的坐标测不准,也不是说微观粒子的动量测不准,更不是说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都测不准,而是说微观粒子的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测准.②普朗克常量是不确定性关系中的重要角色,如果h 的值可忽略不计,这时物体的位置、动量可同时有确定的值,如果h 不能忽略,这时必须考虑微粒的波粒二象性.h 成为划分经典物理学和微观物理学的一个界线.(多选)关于不确定性关系Δx Δp x ≥h4π有以下几种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CD )A .微观粒子的动量不可能确定B .微观粒子的坐标不可能确定C .微观粒子的动量和坐标不可能同时确定D .不确定性关系不仅适用于电子和光子等微观粒子,也适用于其他宏观粒子 解析:不确定性关系Δx Δp x ≥h4π表示确定位置、动量的精度互相制约,此消彼长,当粒子位置不确定性变小时,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变大;粒子位置不确定性变大时,粒子动量的不确定性变小.故不能同时准确确定粒子的动量和坐标.不确定性关系也适用于其他宏观粒子,不过这些不确定量微乎其微.故C 、D 正确.重难疑点辨析运用不确定性关系解题的方法1.运用不确定性关系ΔxΔp x≥h4π时,应明确两点:(1)位置不确定量Δx,在单缝衍射中,Δx为狭缝的宽度,也可以是光子或电子偏离中心的距离.子弹射出枪口时,Δx为枪口的直径,也可以认为是子弹偏离中心的距离.电子在晶体中衍射时,Δx为晶体中原子间的距离,其单位必须化为国际单位米(m),Δx同时也可以是粒子打在屏上偏离中心的距离.(2)动量的不确定量Δp x:①对宏观的运动物体,Δp x=mΔv,其中Δv为子弹射出枪口时横向速度的确定量,而m为物体的质量,单位应统一为国际单位.②对微观粒子如光子,Δp x=hλ.2.使用ΔxΔp x≥h4π可以求Δx≥h4πΔp x①Δp x≥h4πΔx②Δv≥h4πmΔx③由③式可知,在单缝衍射中狭缝越窄,即Δx越小,粒子通过狭缝时横向速度的不确定量Δv越大,反之当Δp x=mΔv或Δp x=hλ越大时,Δx越小而横向位置的不确定量越小.【典例】已知h4π=5.3×10-35J·s,试求下列两种情况中位置的不确定量.(1)一电子具有200 m/s的速率,动量的不确定X围为0.01%.(2)一颗质量为10 g的子弹,具有200 m/s的速率,动量的不确定量为0.01%. 【解析】(1)电子的动量为p=mv=9.1×10-31kg×200 m·s-1=1.8×10-28kg·m·s-1.动量的不确定X围为Δp x =0.01%p =1.0×10-4×1.8×10-28kg·m·s -1=1.8×10-32kg·m·s -1,由不确定性关系式Δx Δp x ≥h4π,得电子位置的不确定X 围为Δx ≥h4πΔp x,所以Δx ≥5.3×10-351.8×10-32 m =2.9×10-3m. (2)子弹的动量为p =mv =10×10-3 kg×200 m·s -1=2 kg·m·s -1动量的不确定X 围为Δp x =0.01%p =1.0×10-4×2 kg·m·s -1=2×10-4kg·m·s -1, 由不确定性关系式Δx Δp x ≥h4π,得子弹位置的不确定X 围为Δx ≥h4πΔp x,所以Δx ≥5.3×10-352×10-4 m =2.65×10-31m. 【答案】 (1)大于或等于2.9×10-3m (2)大于或等于2.65×10-31m宏观世界中的物体质量比微观世界中的物质(粒子)质量大许多倍,正是因为宏观物体质量较大,其位置和速度的不确定量极小,通常不计,可以认为其位置和速度(动量)可精确测定;而微观粒子由于其质量极小,其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性特明显,不可忽略,故不能准确把握粒子的运动状态.1.(多选)在用单缝衍射实验验证光的波粒二象性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 .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如果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将会显示衍射图样 B .单个光子通过狭缝后,底片上会出现完整的衍射图样 C .光子通过狭缝的运动轨迹是直线 D .光的波动性是大量光子运动的规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概率波就是机械波 B .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C .概率波和机械波的本质是一样的,都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D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有一个光子,则能确定这个光子落在哪个点上 解析:概率波与机械波是两个概念,本质不同;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符合概率波的特点;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有一个光子,这个光子的落点是不确定的,但有几率较大的位置.3.(多选)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上放上照相底片并设法减弱光子流的强度,尽可能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在曝光时间不长和曝光时间足够长的两种情况下,其实验结果是( ABC )A .若曝光时间不长,则底片上出现一些无规则的点B .若曝光时间足够长,则底片上出现干涉条纹C .这一实验结果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D .这一实验结果否定了光具有粒子性解析:实验表明,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表现为粒子性.上述实验表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故A 、B 、C 正确,D 错误.4.(多选)关于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 .大量光子的行为能明显地表现出波动性,而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B .频率越低、波长越长的光子波动性明显,而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的光子粒子性明显C .光在传播时往往表现出波动性,而光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往往显示出粒子性D .光子的能量是与频率成正比的,这说明了光的波动性与光的粒子性是统一的 5.一辆摩托车以20 m/s 的速度向墙冲去,车身和人共重100 kg ,则车撞墙时的不确定X 围是Δx ≥2.64×10-38_m.解析:根据不确定关系Δx Δp x ≥h4π得:Δx ≥h4πΔp x = 6.63×10-344×3.14×100×20 m =2.64×10-38m.。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全册教案(完整)
2、如右图,匀强磁场垂直于圆形线圈指向纸里,a、b、c、d为圆形线圈上等距离的四点,现用外力作用在上述四点,将线圈拉成正方形,设线圈导线不可伸长,且线圈仍处于原先所在的平面内,则在线圈发生形变的过程中
明确:对电流表而言,电流从哪个接线柱流入,指针向哪边偏转.
(2)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情况.
a.磁场方向不变,两次改变导体运动方向,如导体向右和向左运动.
b.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不变,改变磁场方向.
根据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分别确定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
二、例题分析
例1、在匀强磁场中放一电阻不计的平行金属导轨,导轨跟大线圈M相接,如图,导轨上放一根导线ab,磁感线垂直于导轨所在平面。欲使M所包围的小闭合线圈N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则导线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匀速向右运动B、加速向右运动
C、减速向右运动D、加速向左运动
例2、如图,水平地面上方有正交的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电场竖直向下,磁场垂直纸面向里,半圆形铝框从直径出于水平位置时开始下落,不计阻力,a、b两端落到地面的次序是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第四章电磁感应
4.1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高中物理 第四章 2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2-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2物理教案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案设计各一个,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假设干,电键。
2、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引入课题]老师演示“铝管隧道〞实验,用一个铁球和一个磁性球,在同一个管中演示他们下落的时间,发现铁球下落快,制造悬念,使学生产生疑问。
为什么磁性小球会下落的慢呢?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会揭开之一谜底。
[史料介绍]师: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引起了科学界极大的震动。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对这一发现非常敏感,他立刻意识到磁和电是相互联系的,也应该能相互转化。
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也一定能生成电。
同学们,如果你是当年的法拉第,为了证明由磁能生电这一假想,你将做怎样的实验尝试呢?[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师:“磁生电〞,磁指的是什么?电指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师:大家可以再回想一下,前面学过的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是什么?生:电源、通路〔闭合电路〕师:而现在又是谁“生〞电?即使生电,我们怎样才能“看见〞?我们需要什么器材?怎样利用这些器材让磁去生电呢?大胆地猜一猜,动手做实验。
[介绍当年法拉第的实验猜想和装置]结合学生的猜想实验,老师介绍1925年11月28日法拉第的四个实验。
重点分析介绍四组实验中都有两个回路,其中一个是产生磁场的,另一个是验证感应电流的。
为后面设计电路埋下伏笔。
师:当年法拉第认为如果有感应电流产生,那么电流计的指针就应该始终指向某一个位置,就这样法拉第在之后的几年里一直未发现他想要的那种情况。
但是在他的科学日记里一直有这样的实验结果记录:“不行〞“毫无反应〞“未显示作用〞等;同时在他的日记里还有这样的文字“从普通的磁铁中获得电的希望,时时激励着我从实验上探求电流的感应效应。
〞对此他还进行了试验分析:如果说我的实验没有成功,那只能说我的实验还不够完善或者是还有一些隐蔽的细节没有被发现……同学们,现在的我们也有同样的信念:磁一定能生电!我们继续进行实验研究。
[设计实验进行验证]:首先我们来完成以下几个问题:1、利用所提供的仪器,设计实验,连结实验电路.〔老师展示同学连好的实验电路如以下图〕〔探究实验一〕〔探究实验二〕2、利用桌上仪器,连成电路,进行操作,让我来发现“磁生电〞。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定律教案1教科版选修3-4
3.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实验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辅助材料:收集光的折射现象的相关图片、图表和视频,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定律。
3.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玻璃棒、水、三棱镜等器材,并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以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4.教室布置:将教室布置成实验操作区和讨论区,以便学生在实验和小组讨论时能够有合适的环境。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思考光的折射定律在其中的应用。
(3)邀请光学实验设备的制作原理和操作方法的专家进行讲座,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组织学生进行光的折射主题的研究项目,鼓励学生创新和实践,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导入环节采用提问和展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光的折射定律时,学生可能会对光速变化、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感到困惑。此外,进行实验时,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和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存在困难。此外,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也是学生面临的挑战之一。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教科版选修3-4》教材,以便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光的折射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人教版选修3-2
楞次定律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楞次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2.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能够熟练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4.掌握右手定那么,并理解右手定那么实际上为楞次定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得到的实验现象,再通过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2.通过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培养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体验了一次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并在头脑中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1.楞次定律的获得及理解。
2.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利用右手定那么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学难点楞次定律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发现法,讲练结合法教学用具:干电池、灵敏电流表、外标有明确绕向的大线圈、条形磁铁、导线。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演示]按以下图将磁铁从线圈中插入和拔出,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①为什么在线圈内有电流?②插入和拔出磁铁时,电流方向一样吗?为什么?③怎样才能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本节我们就来学习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
〔二〕进行新课1、楞次定律教师:让我们一起进行下面的实验。
〔利用CAI课件,屏幕上打出实验内容〕[实验目的]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规律。
[实验步骤]〔1〕按右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记录下G中流入电流方向与电流表G中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
〔如电流从左接线柱流入,指针向右偏还是向左偏?〕〔2〕记下线圈绕向,将线圈和灵敏电流计构成通路。
〔3〕把条形磁铁N极〔或S极〕向下插入线圈中,并从线圈中拔出,每次记下电流表中指针偏转方向,然后根据步骤〔1〕结论,判定出感应电流方向,从而可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根据实验结果,填表:磁铁运动情况N极下插N极上拔S极下插S极上拔磁铁产生磁场方向线圈磁通量变化感应电流磁场方向教师:N极向下插入线圈中,磁铁在线圈中产生的磁场方向如何?学生:磁铁在线圈中产生的磁场方向向下。
高中物理:第五章1-5节 交流电教案人教版选修3-2
教学课题:交变电流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正弦交流电是矩形线框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知道中性面的概念. 2、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理解描述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的物理含义. 3、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图像,能从图像中读出所需要的物理量. 4、理解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和最大值,能正确表达出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有效值、瞬时值. 5、理解交流电的有效值的概念,能用有效值做有关交流电功率的计算. [过程和方法] 1、掌握描述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进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及为富民强国认真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的分析及中性面的特点. 难点: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的分析. 三.教学仪器 交流发电机模型、演示电流表 四.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探究 五.教学过程 引入 [复习提问]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基本式:tn ∆∆Φ=ε导出式:⊥=BlV ε2.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基本规律:楞次定律 导出规律:右手定那么〔口诀:“力左电右〞〕 [教师演示]交变电流产生的实验:模型发电机产生的电流,大小和方向在不断的变化,这种电流叫做交变电流. 新课1、交变电流的产生演示1:出示手摇发电机模型,并连接演示电流表. 当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电流表的指针随着线圈的转动而摆动,线圈每转动一周指针左右摆动一次. 说明电流强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做周期性的变化,这种电流叫交流电. 2、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 投影显示: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的四个过程. 分析:线圈bc 、da 始终在平行磁感线方向转动,因而不产生感应电动势,只起导线作用. 〔1〕线圈平面垂直于磁感线〔甲图〕,ab 、cd 边此时速度方向与磁感线平行,线圈中没有感应电动势,没有感应电流.教师强调指出:这时线圈平面所处的位置叫中性面. 中性面的特点: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最小为零,感应电流为零. 〔2〕当线圈平面逆时针转过90°时〔乙图〕,即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时,ab 、cd 边的线速度方向都跟磁感线垂直,即两边都垂直切割磁感线,这时感应电动势最大,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也最大. 〔3〕再转过90°时〔丙图〕,线圈又处于中性面位置,线圈中没有感应电动势. 〔4〕当线圈再转过90°时,处于图〔丁〕位置,ab 、cd 边的瞬时速度方向,跟线圈经过图〔乙〕位置时的速度方向相反,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方向也跟在〔图乙〕位置相反. 〔5〕再转过90°线圈处于起始位置〔戊图〕,与〔甲〕图位置相同,线圈中没有感应电动势. 在场强为的匀强磁场中,矩形线圈边长为l 1、l 2,逆时针绕中轴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从中性面开始计时,经过时间t .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如何变化呢? 线圈转动的线速度为ω,转过的角度为ωt ,此时ab 边线速度以磁感线的夹角也等于ωt ,这时ab 边中的感应电动势为:E=(Bl 1l 2ω/2)sin ωt同理,cd 边切割磁感线的感应电动势为:E=(Bl 1l 2ω/2)sin ωt就整个线圈来看,因ab 、cd 边产生的感应电势方向相同,是串联,所以当线圈平面跟磁感线平行时,即,这时感应电动势最大值;E m =BS ω. 感应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为:e= BS ωsin ωt 可见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的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是按正弦规律变化的.即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做周期性变化.当线圈跟外电路组成闭合回路时,设整个回路的电阻为,那么电路的感应电流的瞬时值为表达式.感应电流瞬时值表达式为,这种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变电流叫正弦式电流.3、交流电的图像:交流电的变化规律还可以用图像来表示,在直角坐标系中,横轴表示线圈平面跟中性面的夹角〔或者表示线圈转动经过的时间〕,纵坐标表示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规律:t Sin m ωεε=t Sin I i m ω=其中:ωεnBS m =,Rr I mm +=ε.4、交流发电机〔1〕发电机的基本组成①用来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线圈〔叫电枢〕. ②用来产生磁场的磁极. 〔2〕发电机的基本种类①旋转电枢式发电机〔电枢动磁极不动〕. ②旋转磁极式发电机〔磁极动电枢不动〕. 无论哪种发电机,转动的部分叫转子,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例题与练习[例1]如下图各图线中表示交变电流的是 [][误解] 选〔A 〕,〔B 〕,〔C 〕,〔D 〕. [正确解答] 选〔B 〕,〔C 〕,〔D 〕.[错因分析与解题指导] 大小、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为交变电流.[误解]选有〔A 〕,然而〔A 〕中电流大小虽周期性变化,但方向不变,是直流电流而不是交变电流.[例2] 一线圈中产生的正弦交变电流按i=10sin314tA 变化,求出当线圈从中性面起转过30°、60°、90°、120°所需时间及对应的电流值. [分析] 通过跟正弦交变电流的标准式比较,直接代入计算. [解答] 线圈从中性面开始转动产生的正弦交变电流的标准式是 i=I m sin ωt .式中ωt 表示线圈平面对中性面的夹角〔单位是rad 〕. 当线圈平面转过的角度θ1=30°时,由得经历的时间和对应的电流值分别为同理,当θ2=60°时,得当θ3=90°时,得当θ4=120°时,得[说明] 用公式i=I m sin ωt 算出的是线圈在转动过程中某位置或某个时刻的电流值,所以它是一个瞬时值表达式. [例3] 在匀强磁场中的矩形线圈从中性面开始匀速转动,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与时间t 的图象是 [][分析] 设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为B ,矩形线圈abcd 的面积为S ,如图2所示从中性面位置开始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设经时间t 转过的角度θ=ωt ,转到位置a 1d 1,画出它的正视图如图3所示.积〕可知,在时刻t 通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为[答]C .[说明] 磁通量是标量.磁通量的正、负表示它穿过平面的方向.根据图3得出的上述表达式,是规定从左向右穿过平面左侧面〔用实线表示〕的方向为正.当转过θ=90°后,磁感线将从平面的右侧面〔用虚线表示〕穿过,磁通量为负.线圈转动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对照关系,如图4所示.练习1.一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当线圈平面跟中性面重合的瞬间,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电流方向改变B .磁通量为零C .圈中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D .线圈没有边切割磁感线2.如下图,线圈abcd 绕ab 和cd 的中点的连线OO ′转动,OO ′与匀强磁场垂直,线圈的单位长度的电阻值为定值,为了使线圈中电流值增为原来的2倍,可采用的办法有〔 〕A .使线圈绕cd 边转动B .使线圈的面积增为原来的2倍C .使磁感强度和转速增加为原来的2倍D .使磁感强度减为原来的1/2,转速增为原来的4倍小结1、交流电的产生强度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简称交流. 2、交流电的变化规律感应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为:. 感应电流瞬时值表达式:. 3、交流电的图像 4、交流发电机〔1〕发电机的基本组成:①电枢.②磁极. 〔2〕发电机的基本种类:①旋转电枢式发电机.②旋转磁极式发电机. 作业六.教学反思:教学课题:描述交变电流有物理量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1. 理解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含义,掌握它们相互间关系,知道我国生产和生活用电的周期〔频率〕的大小.2、理解交变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的意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正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公式进行有关计算.3、能利用有效值定义计算某些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及自学能力.2、培养学生将知识进行类比、迁移的能力.3、使学生理解如何建立新的物理概念而培养学生处理解决新问题能力.4、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工具处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5、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演绎思维能力.6、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由用电器铭牌,可介绍我国近几年的经济腾飞,激发学生爱国精神和为建设祖国发奋学习的精神. 2、让学生体会对称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交流电的有效值、最大值、频率、周期的理解 难点:1、交变电流有效值概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通过计算特殊形式的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来体会和掌握它的定义。
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2课件:2-4、5 电容器、电感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A.a是电容较大的电容器,b是低频扼流圈 B.a是电容较大的电容器,b是高频扼流圈 C.a是电容较小的电容器,b是高频扼流圈 D.a是电容较小的电容器,b是低频扼流圈
解析:a起到的作用是让高频成分通过,所以a的作用效果 为通高频、阻低频,所以a应为电容器,且为高频旁路电容器, 电容较小。b起到的作用是通低频、阻高频,所以应该选择高频 扼流圈。选项C正确。
A.三灯亮度不变 C.a不变,b变亮,c变暗
B.三灯均变亮 D.a不变,b变暗,c变亮
[分析]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电阻、电感器和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与哪些因 素有关。 (2)明确交变电流的频率增大时电阻、感抗、容抗的变化情 况,进而判断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电感器、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影 响,也就是感抗、容抗与交变电流频率的关系。具体解题过程 如下:
答案:C
No.2 含电感器、电容器电路的分析 例 2 如图所示电路中,a、b 两端连接的交流电源既含高频 交流,又含低频交流,L 是一个 25 mH 的高频扼流圈,C 是一个 100 pF 的电容器,R 是负载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L 的作用是“通低频、阻高频” B.C 的作用是“通交流、隔直流” C.C 的作用是“通高频、阻低频” D.通过 R 的电流中,低频交流所占的百分比远远大于高频 交流所占的百分比
解析:感抗产生的机理就是通过电感的电流发生变化,电 感中会产生自感电动势阻碍原电流的变化,这种对变化电流的 阻碍作用就是感抗。此过程中电感存储的电能没有消耗,交变 电流频率越大,自感电动势越大,产生的阻碍作用越强;线圈 自感系数越大,感抗越大,产生的自感电动势也越大,阻碍作 用也越大,所以只有A、C对。
L2、L3亮度 相同
高中物理新课标版人教版选修3-2优秀教案)交变电流}
教学设计(二)整体设计教学目的1.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变化规律。
2.会用公式和图象表示交变电流。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分析及中性面的特点。
2.难点: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分析。
3.疑点:当线圈处于中性面时磁通量最大,而感应电动势为零。
当线圈平行磁感线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而感应电动势最大。
即Φmin=0,Em有最大值;Φmax=BS。
Emin =0的理解。
4.解决办法(1)通过对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一周的实物演示,立体图结合侧视图的分析、特殊位置结合任一位置分析使学生了解交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是如何变化的。
(2)通过侧视图分析线圈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B之间的关系,利用导体切割磁感线方法来处理,使问题容易理解。
教学准备手摇发电机模型、演示电流计、导线若干、微机、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事件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打开了大门,今天我们使用的电灯、微波炉等家用电器的交流电是怎样产生并且送到我们的家庭中来的呢?这就是这章要学习的内容,先看第一节:交流电的产生。
知识回顾教师:如何产生感应电流?请运用电磁感应的知识,设计一个发电机模型。
教师巡视教室一圈,将学生典型的两种画法用幻灯片展现。
请学生回答电路中为什么会有感应电流?学生回答,①电路闭合,②磁通量变化。
引导学生答出甲图由面积增大引起磁通量增加。
乙图是由线圈平面与磁感线的夹角变化引起磁通量变化。
[事件2]交变电流的产生。
拿出手摇发电机模型,介绍主要部件,(对照乙图)将发电机接演示用电流计缓慢转动线框一周,让学生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重复两次)。
学生:指针左右摆动一次。
这说明通过电流计的电流有何特点?[学生]电流大小变化,方向变化。
[教师]连续3次缓慢转动线框,请学生继续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
[学生]连续左右摆动3次。
[教师]这反映在连续转动线框过程中,通过电流计的电流有何特点?[学生]周期性变化。
高中物理选修34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34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光线的直线传播原理和规律;
2. 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的相关概念和术语;
3. 进一步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教学重点:
1. 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和规律;
2.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教学难点:
1. 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 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教学准备:
1. 教材《物理》选修34;
2. 实验装置:反射和折射的实验装置;
3. 教学软件:相关光学模拟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平面镜反射和介绍光线传播的现象,激发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讲解(10分钟)
1. 讲解光线的直线传播规律,包括光的传播的方向规律和光速的变化规律;
2. 介绍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现象的解释和实际应用。
三、实验操作(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平面镜反射和折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探讨实验结果和总结实验规律。
四、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和规律,以及反射和折射现象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和实验规律的掌握,激发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和规律,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验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现象。
高中物理选修3-2电磁感应第五章《交变电流》(人教版)
物理选修3-2第五章交变电流第一节交变电流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汪顺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知道什么是中性面.2.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3.理解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和最大值及中性面的准确含义.二、技能目标1.掌握描述物理量的三种基本方法(文字法、公式法、图象法).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将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教学重点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的分析.●教学难点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应用.●教学方法演示法、分析法、归纳法.●教学用具手摇单相发电机、小灯泡、示波器、多媒体教学课件、示教用大的电流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出示单相交流发电机,引导学生首先观察它的主要构造.[演示]将手摇发电机模型与小灯泡组成闭合电路.当线框快速转动时,观察到什么现象?[生]小灯泡一闪一闪的.[师]再将手摇发电机模型与示教电流表组成闭合电路,当线框缓慢转动(或快速摆动)时,观察到什么?[生]电流表指针左右摆动.[师]线圈里产生的是什么样的电流?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后回答.[生]转动的线圈里产生了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交变电流.[师]现代生产和生活中大都使用交流电.交流电有许多优点,今天我们学习交流电的产生和变化规律.二、新课教学1.交变电流的产生[师]为什么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时线圈里能产生交变电流?[生]对这个问题有浓厚的兴趣,讨论热烈.[师]多媒体课件打出下图.当abcd线圈在磁场中绕OO′轴转动时,哪些边切割磁感线?[生]ab与cd.[师]当ab边向右、cd边向左运动时,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生]感应电流是沿着a→b→c→d→a方向流动的.[师]当ab边向左、cd边向右运动时,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生]感应电流是沿着d→c→b→a→d方向流动的.[师]正是这两种情况交替出现,在线圈中产生了交变电流.当线圈转到什么位置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生]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时,ab边与cd边线速度方向都跟磁感线方向垂直,即两边都垂直切割磁感线,此时产生感应电动势最大.[师]线圈转到什么位置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小?[生]当线圈平面跟磁感线垂直时,ab边和cd边线速度方向都跟磁感线平行,即不切割磁感线,此时感应电动势为零.[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打出中性面概念:(1)中性面——线框平面与磁感线垂直位置.(2)线圈处于中性面位置时,穿过线圈Φ最大,但=0.(3)线圈越过中性面,线圈中I感方向要改变.线圈转一周,感应电流方向改变两次.2.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设线圈平面从中性面开始转动,角速度是ω.经过时间t,线圈转过的角度是ωt,ab边的线速度v的方向跟磁感线方向间的夹角也等于ωt,如右图所示.设ab边长为L1,bc边长L2,磁感应强度为B,这时ab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多大?[生]e ab=BL1vsinωt=BL1·ωsinωt=BL1L2sinωt[师]cd边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跟ab边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相同,又是串联在一起,此时整个线框中感应电动势多大?[生]e=e ab+e cd=BL1L2ωsinωt[师]若线圈有N匝时,相当于N个完全相同的电源串联,e=NBL1L2ωsinωt,令E m=NBL1L2ω,叫做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e叫做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感应电流的最大值和瞬时值.[生]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感应电流的最大值I m=,感应电流的瞬时值i=I m s i nωt.[师]电路的某一段上电压的瞬时值与最大值等于什么?[生]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电压的最大值U m=I m R,电压的瞬时值U=U m sinωt.[师]电动势、电流与电压的瞬时值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正弦曲线来表示,如下图所示:3.几种常见的交变电波形三、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1.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时,线圈中产生正弦式交变电流.2.从中性面开始计时,感应电动势瞬时值的表达式为e=NBSωs i nω t,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E m=NBSω.3.中性面的特点:磁通量最大为Φm,但e=0.六、本节优化训练设计1.一矩形线圈,绕垂直于匀强磁场并位于线圈平面内的固定轴转动,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E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B.t2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的绝对值最大C.t3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的绝对值最大D.每当电动势E变换方向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的绝对值都为最大2.一台发电机产生的按正弦规律变化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311 V,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角速度是100π rad/s.(1)写出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2)若该发电机只与含电阻的负载组成闭合电路,电路中的总电阻为100 Ω,试写出通过负载的电流强度的瞬时表达式.在t= s时电流强度的瞬时值为多少?3.一个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产生交流电压为u=220s i n100πt V,则A.它的频率是50 HzB.当t=0时,线圈平面与中性面重合C.电压的平均值是220 VD.当t= s时,电压达到最大值4.交流发电机工作时的电动势的变化规律为e=E m s i nωt,如果转子的转速n提高1倍,其他条件不变,则电动势的变化规律将变化为A.e=E m s in2ωtB.e=2E m s in2ωtC.e=2E m s in4ωtD.e=2E m s inωt参考答案:1.D2.解析:因为电动势的最大值E m=311 V,角速度ω=100 π rad/s,所以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是e=311s in100πt V.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电流强度的最大值为I m= A=3.11 A,所以通过负载的电流强度的瞬时值表达式是i=3.11s in100πt A.当t= s时,电流的瞬时值为i=3.11s in(100π·)=3.11×A=1.55 A.3.ABD4.B四、作业问题与练习第3、4题五、板书设计●教后记注重与电磁感应的联系,重视交变电流产生的原理,多与现实生活和生产联系,并注重知识的灵活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感生电场。
2.知道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及其区别与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同学们之间的讨论、研究增强对两种电动势的认知深度,同时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相应物理学史的了解,培养热爱科学、尊重知识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
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的概念。
教学难点
对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实质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计算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我们在恒定电流以章中学过电源和电动势。
大家回顾一下,什么是电源?什么是电动势?
学生甲: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学生乙:如果电源移送电荷q 时非静电力所做的功为W ,那么W 与q 的比值q
W ,叫做电源的电动势。
用E 表示电动势,则:q
W E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教师:电源有好多种,比如干电池、手摇发电机等。
请分别说出这些电源中的非静电力作用和能量转化情况。
学生:干电池中的非静电力是化学作用,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手摇发电机的非静电力是电磁作用,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教师:不同的电源,非静电力可能不同,但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他们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是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
从这个角度看,电源的电动势所描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学生:电动势描述了电源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即表征非静电力对自由电荷做功的本领。
不如,干电池的电动势是1.5V,表示把1C正电荷从电源负极搬到正极,非静电力做功1.5 J,而蓄电池电动势是2.0V,表示把1C正电荷从电源负极搬到正极,非静电力做功2.0 J,我们说蓄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比干电池大。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教师: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要产生电流,必须有感应电动势。
这种情况下,哪一种作用扮演了非静电力的角色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1、感应电场与感生电动势
教师:投影教材图4.5-1,穿过闭会回路的磁场增强,在回
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是什么力充当非静电力使得自由电荷发生
定向运动呢?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认为,磁场变化时在空间
激发出一种电场,这种电场对自由电荷产生了力的作用,使自由电荷运动起来,形成了电流,或者说产生了电动势。
这种由于磁场的变化而激发的电场叫感生电场。
感生电场对自由电荷的作用力充当了非静电力。
由感生电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叫做感生电动势。
教师:感生电场的方向应如何判断?
提示:大家回想一下,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判断?电流的方向与电荷移动的方向有何关系?
学生:感应电流的方向用楞次定律判定。
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同。
感生电场的方向与正电荷受力的方向相同,因此,感生电场的方向也可以用楞次定律判定。
教师: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是负电荷,能否用楞次定律判定?
学生:能。
因为负电荷的运动可以等效为正电荷在反方向上的运动。
教师:下面通过例题看一下这方面的应用。
(投影)
教师:被加速的电子带什么电?
学生:负电
教师:电子逆时针运动,等效电流方向如何?
学生:顺时针。
教师:加速电场的方向如何?
学生:顺时针。
教师:使电子加速的电场是什么电场?
学生:感生电场。
教师:电磁铁的磁场怎样变化才能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生电场?为什么?
学生:增强。
因为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磁铁的磁场方向相反。
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磁通量的变化。
感生电场是磁场变强引起的。
因此,电磁铁的电流变大才能使电子加速。
教师:如果电流的方向与图示方向相反,请自己判断一下,为使电子加速,电流又应怎样变化?
学生:按照上面的判断步骤独立分析。
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
2、洛伦兹力与动生电动势
教师:(投影)思考与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学生甲:1.导体中自由电荷(正电荷)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由左手定则可判断受到沿棒向上的洛伦兹力作用,其合运动是斜向上的。
学生乙:2.自由电荷不会一直运动下去。
因为C、D两端聚集电荷越来越多,在CD 棒间产生的电场越来越强,当电场力等于洛伦兹力时,自由电荷不再定向运动。
学生丙:3.C端电势高。
学生丁:4.导体棒中电流是由D指向C的。
教师:一段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相当于一个电源,这时非静电力与洛伦兹力有关。
由于导体运动而产生的电动势叫动生电动势。
教师:如图所示,导体棒运动过程中产生感应电流,试分析电路中
的能量转化情况。
学生:导体棒中的电流受到安培力作用,安培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
相反,阻碍导体棒的运动,导体棒要克服安培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
电能。
(三)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
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四)实例探究
☆感生电场与感生电动势
【例1】 如图所示,一个闭合电路静止于磁场中,由于磁场强弱的变化,而使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动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磁场变化时,会在在空间中激发一种电场
B .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力是磁场力
C .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力是电场力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根据麦克斯韦理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处在其中的导体,其内部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答案:AC
☆洛仑兹力与动生电动势
【例2】如图所示,导体AB 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将产生一个电动势,因而在电路中有电流通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因导体运动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动生电动势
B .动生电动势的产生与洛仑兹力有关
C .动生电动势的产生与电场力有关
D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产生的原因是一样的
解析:如图所示,当导体向右运动时,其内部的自由电子因
受向下的洛仑兹力作用向下运动,于是在棒的B 端出现负电荷,
而在棒的 A 端显示出正电荷,所以A 端电势比 B 端高.棒 AB
就相当于一个电源,正极在A 端。
答案:AB
作业:作业纸
教后记:本节课所学知识难度不大,学生掌握的很轻松。
但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如
磁场变强
电场线是不闭合的,而这里闭合了,只能跟他们解释以后学习电磁波的时候在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