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光的干涉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 13.3 光的干涉 新人教版选修3-4

高中物理 13.3 光的干涉 新人教版选修3-4

2.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不用激光光源而用一 般的单色光源,为了完成实验可在双缝前边加一单缝 获得线光源,如图所示,在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 时,若单缝S从双缝S1、S2的中央对称轴位置处稍微向 上移动,则 ( )
A.不再产生干涉条纹 B.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且中央亮纹P的位置不变 C.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中央亮纹P的位置向上移 D.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中央亮纹P的位置略向下移
将入射的单色光换成红光或蓝光,讨论屏上O点及其上 方的干涉条纹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O点出现红光的亮条纹 B.红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方 C.O点不出现蓝光的亮条纹 D.蓝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方
【解析】选A、B。中央O点到S1、S2的路程差为零,所 以换不同颜色的光时,O点始终为亮条纹,选项A正确, C错误;波长越长,条纹间距越宽,所以红光的第一条 亮条纹在P点上方,蓝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下方, 选项B正确,D错误。
3.双缝屏的作用:平行光照射到单缝S上,又照射到双 缝S1、S2上,这样一束光被分成两束频率相同和振动情 况完全一致的相干光。
4.产生亮、暗条纹的条件: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在同一点 引起的振动的叠加,如亮条纹处某点同时参与的两个 振动步调总是一致,即振动方向总是相同;暗条纹处 振动步调总是相反。具体产生亮、暗条纹的条件为
【解析】选D。双缝干涉的图样是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所有条纹宽度相同且等间距,故A、C是红光、蓝光各 自通过同一个双缝干涉仪器形成的干涉图样;单缝衍 射条纹是中间明亮且宽大,越向两侧宽度越小越暗, 而波长越长,中央亮条纹越粗,故B、D是衍射图样, 紫光波长较短,则中央亮条纹较细,故B是紫光的衍射 条纹,D是黄光的衍射条纹。故选D。
2
【解析】选B、D。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当某处距双缝

13.3 光的干涉教学说课.doc

13.3 光的干涉教学说课.doc

精心整理13.3 光的干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干涉现象,知道从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波。

2.掌握光的双缝干涉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何处出现亮条纹,何处出现暗条纹。

1思想。

2【【【【【图中,S 1、S 2是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a 、b 、c 、d 、e 中哪些点振动加强?哪些点振动减弱?学生回答结果不出所料,大部分同学能答出a 、c 两点振动加强,d 、e 两点振动减弱,而对于b 点则出现了争议。

一种认为b 点是振动加强点,另一种则认为b 点是由加强到减弱的过渡状态。

师:b 点振动加强和减弱由什么来决定呢?只有弄清这一点才能解决两派同学的争端。

(有学生低语,“路程差”)师:好!刚才这位同学说到了关键,那么就请你来分析一下b 点与S 1、S 2两点的路程差。

生:由图可以看出OO ′是S 1、S 2连线的中垂线,所以b 到S 1、S 2的路程差为零。

精心整理师:那么b点应为振动——(学生一起回答):加强点。

(教师总结机械波干涉的规律,突出强调两列波的振动情况总是完全相同。

)师:光的波动理论认为,光具有波动性。

那么如果两列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光叠加,也应该出现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并且出现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互相间隔的现象。

那么这种干涉是一个什么图样呢?大家猜猜。

生:应是明暗相间的图样。

师:猜想合理。

那么有同学看到过这一现象吗?(学生一片沉默,表示没有人看到过)师:看来大家没有见过。

是什么原因呢?并不是“师:“1.杨氏干涉实验[动手实验,观察描述]介绍杨氏实验装置(如图)师:用氦氖激光器演示双缝干涉实验。

用激光器发出的红色光(平行光)垂直照射双缝,将干涉图样投影到教室的墙上,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现象:可以看到,墙壁上出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师:(介绍)狭缝S1和S2相距很近,双缝的作用是将同一束光波分成两束“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光束”。

光的干涉优质课课件

光的干涉优质课课件

d2
观察:条纹的间距与波长λ的关系?


L


L
③ 波长λ: λ越大,相邻的亮(暗)纹间距
X 越大
2、相邻明(暗)纹间的距离大小:
(1)影响因素:
① 双缝与屏间的距离 l :l 越大,相邻的亮(暗)纹间距 X 越大
X ② 双缝之间的距离d: d越小,相邻的亮(暗)纹间距 越大
③ 波长λ: λ越大,相邻的亮(暗)纹间距 (2)相邻亮纹间距计算公式:
• 两列波产生干涉的条件?
频率相同 相位差恒定
波的干涉图样
P
1
2
思考:
S = S1 P-S2 P
怎样计算出波的干涉现象中的加强或减弱的位置?
空间某点P到两波源的路程差(波程差)△s满足:
加强
减弱
s ( 2n 1) (n=0,1,2,3------) 2
s n
(n=0,1,2,3------)
13.3 光的干涉
光到底是什么?
对光本性的认识,人类经历了十分漫长的过程
微粒说
17世纪明确形成 了两大对立学说
波动说

由于牛顿在物理 学界的威望使得 微粒说一直占上 风,并延续了 100多年。
牛 顿


如果光是波的话,应该会有波的特性,波有些什么特性呢? 能不能通过实验验证光具有这些特性呢?很多科学家终身为之探 究,希望能有所收获。
双缝 屏幕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介绍:
1、装置介绍 ①单缝的作用:是获得线光源, 有唯一的频率和振动情况 ② 双缝的作用:将一束光一 分为二,形成不但频率和振动 方向相同,而且总是相位相同 的相干光源 ③ 滤色片作用:获得单色光 2、装置特点: (1)双缝S1、S2与单缝S 的距离相等 (2)双缝很近小于 0.1mm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课件13.3《光的干涉》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课件13.3《光的干涉》
A.向上移动 B.不动 C.向下移动 D.可能向上移动,也有可能向下移动
1.杨氏干涉实验 ①光的干涉条件: 相干光 ②干涉图样的特点
2.产生明暗条纹的条件 ①亮纹:光程差 δ = kλ ②暗纹:光程差 δ =(2k+1)λ/2
思考3:为什么有的地方亮一 些有些地方暗一些?请用我们 所学的波动知识来解释。
叠加(振动)加强的地方出现亮条纹,振动减弱的地方出现暗条纹。
讨论:亮纹和暗纹为什么相间(依次出现)呢?
P2
P1
P
P1 P2
S1
S2
d
P
P1S2-P1S1= d 光程差
S1 P
S1
S2 d
P
S2
S2
P
PS2
光程差d=0,S1、S2步调一致,该点振动加强。(亮)
条纹的位置 ( C )
A.仍在P处 B.在P点的上方 C.在P点的下方
P
2
1
0
1
2
D.将不存在亮条纹
2.在杨氏干涉实验中,从两个狭缝到达像屏上的某点的光走 过的路程相等,该点即为中央亮条纹的位置(即 n=0 对应的那 条亮条纹),双缝屏上有上下两条狭缝,如果在双缝屏后用一
块极薄的透明玻璃片遮盖下方的缝隙,则中央亮条纹将( C )
P1
S1
P
S2
l
亮纹 s 2n n=0、1、2、3……
2 暗纹 s (2n 1) n=0、1、2、3……
2
思考1:下图中P点为明条纹还是暗条纹?
思考2:设单色光的波长为λ,若P1为靠近
中央最近的明条纹,则:P1S2-P1S1=?
Q2
S1
P1
*
Q1
S

选修3-4_13[1].3_光的干涉

选修3-4_13[1].3_光的干涉

∆s = (2n +1) •
λ
2
取整数) ( n取整数)
观察不同单色光的 双缝干涉条纹的情 有何特点? 况,有何特点?
七种单色光的综合性质对比一览表
特征量 干涉条纹间 距(∆x) ) 真空中的波 长( λ) ) 频率( 频率(ν)
红光→紫光 红光 紫光 由大到小 由大到小 由小到大
白光的双缝干涉: 白光的双缝干涉:
P1
P1S因分析 明条纹形成的原因
“中央明纹”的形成原 中央明纹” 因 光程差δ 光程差δ= 0 光程差δ= 光程差 S1P-S2P -
双缝 屏幕
由于S 到中央亮纹的距离是相等的, 由于 1S2到中央亮纹的距离是相等的 由于从S 又由于从S1S2发出的光是振动情况完全 相同,那么, 相同,那么,当其中一条光传来的是波 峰时,另一条传来的也一定是波峰, 峰时,另一条传来的也一定是波峰, 其中一条光传来的是波谷时, 其中一条光传来的是波谷时,另一条 传来的也一定是波谷, 传来的也一定是波谷,在P点总是波峰 与波峰相遇或波谷与波谷相遇,振幅A 与波峰相遇或波谷与波谷相遇,振幅A 为最大, =A1+A2为最大,P点总是振动加强的地 方,故出现亮纹 S1 S2
S1 S2
Q1 第一暗纹 P 中央亮纹
λ/2 Q1
δ= λ/2
S2 λ/2
暗条纹形成的原因
双缝 屏幕
取P点上方的点Q1,与两个狭缝S1、 点上方的点Q 与两个狭缝S S2路程差δ= S1-S2=λ/2 路程差δ= 当其中一条光传来的是波峰,另 当其中一条光传来的是波峰, 一条传来的就是波谷, 一条传来的就是波谷,其中一条 光传来的是波谷, 光传来的是波谷,另一条传来的 一定是波峰, 一定是波峰,Q1点总是波峰与波 谷相遇,振幅最小, 谷相遇,振幅最小,Q1点总是振 动减弱的地方,故出现暗纹。 动减弱的地方,故出现暗纹。 S1

13.3 光的干涉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高中物理选修3-4新课 (3)

13.3   光的干涉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高中物理选修3-4新课 (3)

13.3光的干涉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会观察与描述光的双缝干涉现象,认识单色光双缝干涉条纹的特征。

(2)知道单色光双缝干涉亮、暗条纹形成的原理。

(3)知道产生光的干涉现象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观察分析,认识干涉条纹的特征,获得探究活动的体验。

(2)尝试运用波动理论解释光的干涉现象。

(3)体验观察到光的双缝干涉以支持光的波动说的假说上升为理论的方法。

(4)通过机械波的干涉向光的干涉迁移,经历知识同化、抽象建模的物理思维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欣赏光现象的奇妙和谐。

(3)了解光干涉现象的发现对推动光学发展的意义。

2、教学重点1.观察与描述光的双缝干涉现象。

2.双缝干涉中波的叠加形成的明暗条纹的条件及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用波动理论解释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在光的折射一课中,从实验中得出的折射定律1212sin sin n θθ=与从惠更斯原理得出的结论形式一致,是否可以推测光可能是一种波?学生思考与交流后得到:如果光是一种波,则要有波的特征现象作实验支持.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因此可以用光是否具有干涉现象来判断光是不是一种波。

右图是两列水波某时刻干涉的示意图,S 1、S 2是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实线代表波峰,虚线代表波谷,直线OO '是S 1S 2的中垂线,在此时刻介质中a 点为两波谷叠加,b 点、、、为波峰与波谷叠加,c点为两波峰叠加,d点是处于某种中间状态的叠加。

问:a b c d 中哪些是出现振动加强的地方,哪些是出现振动减弱d 地方,哪些是出现振动加强和减弱的中间过渡状态?设问:b点位于什么位置呢?既然S1S2到d点的路程差为零,根据波动理论,两波源在d点处激起的振动总是一致的,虽然该时刻是中间状态的叠加,但两列波在d点处的叠加,激起d点的振动的振幅(教师强调是振幅最大,而非位移最大,即使是振动加强的点,也有位移为零的时候)仍为最大,故d点还是振动加强的地方。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13.3光的干涉》(共14张PPT)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13.3光的干涉》(共14张PPT)

4、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间的距离
x L
d
这说明了相邻亮(或暗)条纹的间距相等 5、近一步的实验表明:
6、光的波长、频率:v=λf (1)红光的波长最长,紫光的波长最短。 (2)红光的频率最小,紫光的频率最大。 光的波长常用单位埃来表示:1Ao =10-10m
二、薄膜干涉 1、定义:由薄膜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叠加而成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一、双缝干涉
4、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间的距离
r12
L2
xd 2
r22
L2
xd 2
第二式平方减第一式平方可得:
xr22r12(r2r1)r(2r1)
二、薄膜干涉 1、定义:由薄膜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叠加而成
2、实例:肥皂泡或水面上的油膜所形成的彩色花纹 3、应用:检测平面是否平直
干涉现象应用: ①检查精密零件的表面质量。方法是透明标准 平面与被侧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层,用 薄膜干涉原理检测,精度可达10-6cm。 ②增透膜:原料:氟化镁,厚度绿光的波长1/4。 涂有增透膜的镜头呈淡紫色。
2d
2d
(2)若r2-r1=λ/2,则:
x•LxL
2 2d
d
一、双缝干涉
4、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间的距离
x L
d
这说明了相邻亮(或暗)条纹的间距相等 5、近一步的实验表明: 用单色光做实验,相邻亮(或暗)条纹的间距红 光的最大,紫光的最小。 这说明了红光的波长最长,紫光的波长最短。
一、双缝干涉
薄膜干涉:产生原因

高中物理第13章3光的干涉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物理第13章3光的干涉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解析] 出现暗条纹,说明 S1、S2 到 P 点距离之差为2λ×(2n-1) =52λ,而 λ=cf,所以|r1-r2|=52λ=52cf.
[答案]
5c 2f
双缝干涉图样的特点 1.单色光的干涉图样(如图所示)
若用单色光作光源,则干涉条纹是明暗相间的条纹,且条纹间 距相等.中央为亮条纹,两相邻亮条纹(或暗条纹)间距离与光的波长 有关,波长越大,条纹间距越大.
2.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 (1)双缝干涉的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有光源、单缝、双缝和光屏.
(2)单缝屏的作用 获得一个线光源,使光源有唯一的频率和振动情况,如果用激 光直接照射双缝,可省去单缝屏.杨氏那时没有激光,因此他用强 光照射一条狭缝,通过这条狭缝的光再通过双缝产生相干光.
[答案] 明 暗
双缝干涉中亮条纹或暗条纹的判断方法 (1)判断屏上某点为亮条纹还是暗条纹,要看该点到两个光源(双 缝)的光程差与波长的比值. (2)出现明条纹的条件是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 (3)出现暗条纹的条件是光程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而不是整数 倍.
1.如图所示,用频率为 f 的单色光(激光)垂直照射双缝,在光 屏的 P 点出现第 3 条暗条纹,已知光速为 c,则 P 到双缝 S1、S2 的 距离之差|r1-r2|应为________.
E.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使双缝间的距离变小,相邻两亮条纹间 的距离变大
BCE [在双缝干涉现象中,相邻两亮条纹和相邻两暗条纹的间 距是相等的,故选项 A 错误;入射光的波长越长,相邻两个亮条纹 的间距越大,故选项 B、C 正确;由于各色条纹间距不同,且红光条 纹最宽,紫光条纹最窄,故彩色条纹应为内紫外红,选项 D 错误; 由 Δx=dl λ 知 E 正确.]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课件:13.3 光的干涉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课件:13.3 光的干涉

1.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1)史实:1801 年, 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 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 干涉现象。 (2)实验过程:让一束平行的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的挡 板上, 两条狭缝相距很近。如果光是一种波, 狭缝就成了两个波源, 它 们的频率、相位和振动方向总是相同的。两波源发出的光在挡板后 面的空间互相叠加, 发生干涉现象:来自两个光源的光在一些位置相 互加强, 在另一些位置相互削弱。 (3)实验现象:在屏上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 (4)实验结论:证明光是一种波。 (5)现象解释: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 偶数倍时(即恰好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 两列光在这点相互加强, 这 里出现亮条纹;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 数倍时, 两列光在这一点相互削弱, 这里出现暗条纹。
题后反思:判断屏上某点为亮条纹还是暗条纹, 要看该点到两个光源 (双缝)的路程差(光程差)与波长的比值, 要记住路程差等于波长整数 倍处出现亮条纹, 等于半波长奇数倍处为暗条纹。 还要注意这一结论 成立的条件是:两个光源情况完全相同。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机械波和光波本质上不相同, 但它们都能发生反射、 折射、 干涉和 衍射现象 B. 托马斯· 杨利用双缝干涉实验有力地说明了光是一种波 C. 光波和机械波一样依赖于介质传播 D. 频率相同的不同种波, 也能发生干涉 解析:机械波和光波的产生机制不同, 即本质上有所区别, 但都有波的 共性, 即能发生反射、折射、衍射及干涉现象,A 项正确;干涉是波特 有的现象, 只要是波就都能发生干涉现象, 托马斯·杨利用光通过双缝 装置成功地观察到了干涉图样, 这就有力地说明了光是一种波, 所以 选项 B 是正确的;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而光在真空中 就可以传播, 所以 C 项错误;频率相同的不同种波, 也能发生干涉是正 确的, 形成干涉的两个必要条件是:频率相同和相位差恒定, 而没有限 制波的种类, 因此,D 项正确。 答案:ABD

人教版 高二物理 选修3-4 第十三章:13.3光的干涉(共27张PPT)

人教版 高二物理 选修3-4 第十三章:13.3光的干涉(共27张PPT)

10
双缝
屏幕
S1
r1
S2
r2
P3 第三亮纹 △r=3λ P2 第二亮纹 △r=2λ P1 第一亮纹 △r=λ P 中央亮纹 △r=0
P1 / 第一亮纹 △r=-λ P2 / 第二亮纹 △r=-2λ P3 / 第三亮纹 △r=-3λ
2020/7/11
11
双缝
屏幕
S1
r1
S2
r2
λ/2
2020/7/11
光的干涉
2020/7/11
1
经典回放
水波干涉
2
2020/7/11
3
经典回放
水波干涉
思考·讨论
光若发生干涉时出现何种现象?
若光互相加强,出现亮条纹。 若光互相削弱,出现暗条纹。
将两支蜡烛或两盏灯放在一起,同时照 在墙壁上,能否观察到干涉现象?
均无干涉现象!
4
托马斯·杨(T·Young)在
1801年首先发现光的干 涉现象。
20
2020/7/11
21
三、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哪些因素有关?
双缝 S1
d
S2
屏幕
D
① L、d不变,用不同的单色光 进行实验。 答案:红光的条纹间距最大, 紫光的最小。
②L、λ不变,只改变双缝距离d
答案:d越小,条纹间距越大.
2020/7/11
22
白光的干涉图样是什么样?
2020/7/11
23
白光的干涉图样是什么样? 观察白炽灯光的干涉。
双缝 S1
① D、d不变,用不同的单色光
屏幕
进行实验.
d
D
S2
2020/7/11
16
2020/7/11

人教版选修3-4 13.3 光 的 干 涉 教案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选修3-4 13.3 光 的 干 涉 教案 word版含答案

课时13.3光的干涉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干涉现象。

理解光是一种波,干涉是波特有的性质。

2.明确光产生干涉的条件以及相干光源的概念。

3.理解干涉的原理、干涉条纹形成的原因及特点,能够利用明暗条纹产生的条件解决相应的问题。

重点难点:光的干涉产生的条件,形成明暗条纹的条件,以及双缝干涉中明暗条纹的有关计算。

教学建议:本节主要讲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和决定条纹间距的条件。

教学中要注意回顾和应用机械波干涉的相关知识,分析光屏上明暗条纹的分布规律,这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光的波动性的认识。

本节做好光的干涉的演示实验是使学生正确理解本节知识的关键。

导入新课:在托马斯·杨之前,不少人都曾进行过光学实验,试图找到证明光的波动性的有力证据: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但这些实验都失败了,原因是他们不能找到相干光源。

直到1801年托马斯·杨做了著名的干涉实验,为光的波动说奠定了基础。

杨氏干涉实验巧妙地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它的巧妙之处在哪?1.杨氏干涉实验(1)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①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证明光的确是一种②波。

(2)双缝干涉实验:让一束③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的挡板上,狭缝相距很近,就形成了两个波源,它们的④频率、⑤相位和⑥振动方向总是相同。

这两个波源发出的光在挡板后互相叠加,挡板后面的屏上就可以得到⑦明暗相间的条纹。

2.决定条纹间距的条件(1)出现亮条纹的条件: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⑧偶数倍时(即恰好等于波长的⑨整数倍时),两列光在这点相互⑩加强,这里出现亮条纹。

(2)出现暗条纹的条件: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两列光在这点相互削弱,这里出现暗条纹。

1.杨氏实验观察到的是什么现象?为什么说它证明了光是一种波?解答:干涉现象,干涉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

2.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什么用激光做光源?解答:激光亮度高、相干性好。

高中物理选修3-4优质课件7:13.3光的干涉

高中物理选修3-4优质课件7:13.3光的干涉
两缝间距离越小、缝到屏的距离越大,光波 的波长越大,条纹的宽度就越大。
当实验装置一定,红光的条纹间距最大,紫 光的条纹间距最小。这表明不同色光的波长不同, 红光最长,紫光最短。
应用:可以利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x l
d
d x
l
思考:当用白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屏 上会出现什么样的条纹?
白光 各种光的不同颜色,实际反映了它们不同的波 长(或频率).用白光做双缝干涉实验,由于白光内 各种单色光的干涉条纹间距不同,在屏上会出现彩色 条纹.
第十三章 光
3.光的干涉
光的干涉
光源
光到底是什么?
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
(1629-1695)根据光的反射和 折射、光的独立传播现象跟 水波、声波相似,提出波动说:
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
光真的是波吗?
如果光真的是波,那应该具有 波的特性,即能够发生干涉和 衍射衍射现象,这似乎不可思 议
惠更斯 水波干涉
双缝干涉
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1773-1829)在实 验室里成功的观察到了光的干涉.
实验装置及现象
光源
单缝
双缝

干涉条纹
实验现象: (A)明暗相间. (B)亮纹间等距,暗纹间等距. (C)两缝S1、S2中垂线与屏幕相交位置是亮条 纹——中央亮纹.
两列波频率、初相相同,在两列波峰峰、谷谷相遇 位置均是加强点;而峰谷相遇位置均是削弱点
实验现象解释
P2 P1
S1 P
S2 δ
P
P1 P2
S1、S2
相干波源
P1S2-P1S1= δ
光程差
P2S2-P2S1> P1S2-P1S1 距离屏幕的中心越远路程差越大

高中物理选修3-4 13.3 光的干涉-

高中物理选修3-4      13.3 光的干涉-

因此有r2

r1

d
x L
.当两列波的路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
即d x k k 0,1, 2,3时才会出现亮条纹,
L
也就是说,亮条纹中心的位置为x k L .
d
相邻两个亮条纹或暗条纹的中心间距x L .
d
根据双缝干涉中条纹间距x L ,得 d x.
d
620-600 蓝-靛 490-450

600-580

450-400
x l
d
红光波长最大,紫光波长最小
d x
l
3.光的干涉条纹的特点:
(1)单色光的干涉图样是:
明暗相间的条纹,相邻明纹 的间距相同,强弱相同
红 光
(2)白光的干涉图样是: 蓝 光
中央是白色条纹,两侧
是彩色条纹

(A)用白光作为光源, 屏上将呈现黑白相间的条纹 (B)用红光作为光源, 屏上将呈现红黑相间的条纹 (C)用红光照射一条狭缝,用紫光照射另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 (D)用紫光作为光源,遮住其中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间距不等的条纹
解析: 白光作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屏上将呈现彩色条纹,A错
用红光作光源,屏上将呈现红色两条纹与暗条纹(即黑条纹)相间,B对; 红光和紫光频率不同,不能产生干涉条纹,C错; 紫光作光源,遮住一条狭缝,屏上出现单缝衍射条纹,即间距不等的条纹, D对。
实验原理:
单色光通过单缝后,经双缝产生稳定干涉图样,图中相邻两条亮纹间 距△x、双缝间距d、双缝到屏的距离L、单色光的波长λ满足:
x l
d
d x
l
实验器材: 双缝干涉仪、米尺、测量头。
实验步骤:

2020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课件:13.3光的干涉(共27张PPT)

2020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课件:13.3光的干涉(共27张PPT)

度相等的亮暗相间的条纹。波长越长,条纹
间距越大。
x L
(2)白光:
d
屏中央出现白色亮纹,两侧出现彩色条纹, 且内紫外红。
AC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入射光波长越长,干涉条纹间距越大
B.入射光波长越长,干涉条纹间距越小
C.把入射光由绿光变成紫光,干涉条纹间距变小
D.把入射光由绿光变成红光,干涉条纹间距变小
红光的最大,紫光的最小。
..
2.由 x L
d x
d
L

。 说明从红
到紫,它们的波长越来越小。
三、可见光的波长的测定
牢记:红光波长最大,紫光波长最 小。
红光 蓝光 白光
四、干涉图样的特点
单色光,白光在同样的装置中做双缝干 涉实验,实验现象
(1)不同单色光:
屏中央出现亮纹,两侧出现间距、宽度、亮
完成练习册中课时分层作业(十三)
二、薄膜干涉的应用 a.干涉法检查平面
原理:在被检平面与透明样板间垫一个薄片,使 其间形成一个楔形的空气薄层.当用单色光从上面照 射时,入射光从空气层的上、下表面反射出两列光波, 于是从反射光中看到干涉条纹.
检查工件的平整度
光在空气层的上下表面发生反射,这两
束反射光发生干涉.
如果被检测表面
的平整的,将看到与
C.用频率f1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暗条纹
D.用频率f2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暗条纹
由C=λf得:λ21=C/f21= 0.46μm, △s =0.6μm=1λ.51明λ条2暗纹条纹
1.课本56页1、2、3;
2.看完并深刻领会练习册中合作探究攻重 难中的考点1、2中的知识点之后再完成例题和 针对训练题。

3-4-13.3光的干涉

3-4-13.3光的干涉

例6、如图所示,是用干涉法检查某厚玻璃的上表面 是否平整的装置,所用单色光做光源,检查中所观 察到的干涉条纹是由下列两个表面反射的光线叠加 而成的?( C ) A、a的上表面和b的下表面
B、a的上表面和b的上表面
C、a的下表面和b的上表面 D、 a的下表面和b的下表面
肥皂泡呈彩色
水上的油膜呈彩色 昆虫的翅膀呈彩色
薄膜干涉
某些金属的表面呈彩色
压紧两块小玻璃片可看到彩色环
薄膜干涉 1、点燃酒精灯,并在酒精灯火焰里洒一些食盐。 2、用金属环在肥皂液中浸一下,制成肥皂薄膜。 3、在火焰的同侧观察火焰的反射像。 4.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黄色条纹
5.随着时间的推移,条纹间距越来大。
第一节 光的干涉
相关知识复习
波的干涉
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干波)相遇时,在某些区域振动加强(波峰与波峰、 波谷与波谷叠加),而在某些区域振动减弱(波峰与波谷叠加);且振动 加强的区域与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
水 波 的 干 涉
干涉现象、衍射现象是波独有的特征 如果要证明光是波的话,就应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 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 扬 在实验室里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 干涉现象.
例3﹑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所用单 色光波长为0.40μm ,屏上P点与双缝的距 暗 离差是1.80μm ,则P点处是________ 条纹; 若还用同一装置,而换成波长为0.60μm单 亮 色光,则P点处是________条纹。 (填"明"、"暗")
例4﹑在利用双缝装置观察单色光的干涉现象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对于同一实验装置,红光产生的干涉条纹间 距比紫光产生的条纹间距小 B.在其它条件不变条件下,增加双缝间距离, 干涉条纹变宽 C.在其它条件不变条件下,增加双缝到屏的距 离,干涉条纹变宽 D.由于不同颜色光的波长不同,位于中央的条 纹可能是明条纹,也可能是暗条纹

13.3光的干涉

13.3光的干涉

如图所示,在用单色光 做双缝干涉实验时,若单缝S从双 缝S1、S2的中央对称轴位置处稍微
向上移动,则( D )
A.不再产生干涉条纹 B.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且中央亮纹P的位置不变 C.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且中央亮纹P的位置略向上移 D.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且中央亮纹P的位置略向下移
解析:选D.本实验中单缝S的作用是形成频率一定的线光源,双
Q1 第一暗纹 P 中央亮纹
δ= 3λ/2
取P点上方的点Q2,与两个 狭缝S1、S2路程差 δ= S1-S2=3λ/2
当其中一条光传来的是波 峰,另一条传来的就是波 谷,其中一条光传来的是 波谷,另一条传来的一定 是波峰,Q2点总是波峰与 波谷相遇,振幅最小,Q2 点总是振动减弱的地方, 故出现暗纹。


λ1
越大


λ2
2、影响相邻两明纹间的距离大小因素:
①波长λ
②狭缝之间的距离 d ③为挡板与屏间的距离l
x l
d
P1
S1 P
S2 l
思考:若用蓝光在同样的装置中做双缝干涉实验, 会得到什么图样呢?
红光和蓝光双缝干涉实验的图样有什么区别?
采用相同的装置、不同的单
色光进一步实验,看到如图 所示的情况。分析说明:
成的亮、暗条纹的情况是( B )
A.P和P1都是亮条纹 B.P是亮条纹,P1是暗条纹 C.P是暗条纹,P1是亮条纹 D.P和P1都是暗条纹
[解析] λλ橙紫=64× ×1100- -77 mm=1.5=32.
P1 点对橙光:Δr=n·λ 橙,
对紫光:Δr=nλ 橙=n·32λ 紫=3n·λ2紫
因为 P1 与 P 相邻,所以 n=1,P1 点是暗条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光的干涉
【测控导航】
1.用两个红灯泡照射白墙,在墙上看到的是( C )
A.明暗相间的条纹
B.彩色条纹
C.一片红光
D.晃动的条纹
解析:两灯泡不是相干光源,故选项C正确.
2.对两列光波在空中叠加,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
A.不同的色光有可能发生干涉现象
B.不同的色光不可能发生干涉现象
C.光的强度不同有可能发生干涉现象
D.光的强度不同不可能发生干涉现象
解析:两列光波叠加是否发生干涉现象关键看两列光波是否是相干光,即是否满足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的条件,不同的色光频率不同,所以
不可能发生干涉现象,故A项错误,B项正确;光的强度不同,但仍有可能满足相干条件,也就是有可能发生干涉现象,故选项C正确,D错误.
3.从两只手电筒射出的光,当它们照射到同一点时看不到干涉条纹,
是因为( D )
A.手电筒射出的光不是单色光
B.周围环境的漫反射光太强
C.干涉图样太细小看不清楚
D.两个光源是非相干光源
解析:两只手电筒射出的光频率不同,不是相干光源,不能发生干涉现象.D项正确.
4.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为自然数,λ为光波波长)( BD )
A.在距双缝的路程相等的点形成暗条纹
B.在距双缝的路程差为nλ的点形成亮条纹
C.在距双缝的路程差为n的点形成亮条纹
D.在距双缝的路程差为(n+)λ的点形成暗条纹
解析:当某点到双缝的路程差为Δx=nλ(n=0,1,2,…)时,该点出现亮条纹,故B正确C错误;当某点到双缝的路程差为(2n+1)(n=0,1,2,…)时,该点出现暗条纹,D正确A错误.故选BD.
5.如图所示,用频率为f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在光屏上的P点出现第3条暗条纹.已知光速为c,则P点到双缝的距离之差r2-r1应为( D )
A. B. C. D.
解析:由题中条件可知,r 2-r1=λ,又因为λ=,则可得D正确.
6. 如图所示是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使用波长为600 nm的橙色光源照射单缝S,在光屏中央P处观察到亮条纹,在位于P点上方的P1点出现第一条亮条纹中心(即P1到S1、S2的路程差为一个波长),现换用波长为400 nm的紫光源照射单缝,则( B )
A.P和P1仍为亮点
B.P为亮点,P1为暗点
C.P为暗点,P1为亮点
D.P、P1均为暗点
解析:从单缝S射出的光波被S1、S2两缝分成两束相干光,由题意知屏中央P点到S1、S2距离相等,即分别由S1、S2射出的光到P点的路程差为零,因此是亮条纹中心,因而,无论入射光是什么颜色的光,波长多大,P点都是中央亮条纹中心.而分别由S1、S2射出的光到P1点的路程差刚好是橙光的一个波长,即|P1S1-P1S2|=600 nm=λ橙,则两列光波
到达P1点振动情况完全一致,振动得到加强,因此,出现亮条纹.当换用波长为400 nm的紫光时,|P1S1-P1S2|=600 nm=λ紫,则两列光波到达P1点时振动情况完全相反,即分别由S1、S2射出的光到达P1点时相互削弱,因此,在P1点出现暗条纹.综上所述,选项B正确.
7.(2014三明高二检测)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绿光通过单缝S 后,投射到具有双缝的挡板上,双缝S1和S2与单缝S的距离相等,光通过双缝后在与双缝平行的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屏上O点到两缝的距离相等,P点是距O点最近的第一条亮条纹.已知红光、绿光和蓝光三种色光比较,红光的波长最长,蓝光的波长最短,那么如果将入射的单色光换成红光或蓝光,讨论屏上O点及其上方的干涉条纹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 )
A.O点出现红光的亮条纹
B.红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方
C.O点不出现蓝光的亮条纹
D.蓝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方
解析:中央O点到S1、S2的路程差为零,所以换不同颜色的光时,O点始终为亮条纹,A对,C错;波长越长,条纹间距越宽,所以红光的第一条亮纹在P点上方,蓝光的第一条亮纹在P点下方,B对,D错.
8.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到光屏上P点的距离之差为0.6 μm,若分别用频率为f1=5.0×1014 Hz和f2=7.5×1014 Hz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则P点出现亮、暗条纹的情况是( C )
A.均出现亮条纹
B.均出现暗条纹
C.频率为f1的单色光照射时出现亮条纹,频率为f2的单色光照射时出现暗条纹
D.频率为f1的单色光照射时出现暗条纹,频率为f2的单色光照射时出现亮条纹
解析:如图所示,双缝S1、S2到光屏上任一点P的距离之差d等于单色光波长的整数倍时,由S1和S2发出的光在P点互相加强,P点出现亮条纹;当d等于单色光半个波长的奇数倍时,由S1和S2发出的光在P点互相抵消,出现暗条纹.
频率为f1的单色光的波长
λ1== m=0.6×10-6 m=0.6 μm
频率为f2的单色光的波长
λ2== m=0.4×10-6 m=0.4 μm
可见d=λ1,d=λ2,故正确的选项应为C.
9. 某同学自己动手利用如图所示器材,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其中,A为单缝屏,B为双缝屏,C为像屏.当他用一束阳光照射到A上时,屏C上并没有出现干涉条纹.他移走B后,C上出现一窄亮斑.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是( B )
A.单缝S太窄
B.单缝S太宽
C.S到S1和S2距离不等
D.阳光不能作光源
解析:双缝干涉中单缝的作用是获得线光源,而线光源可以看作是由许多个点光源沿一条线排列组成的,这里观察不到光的干涉现象是由于单缝太宽,不能获得线光源,不满足相干条件.故B正确.
10. 如图所示是单色光双缝干涉实验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在此时刻,介质中A点为波峰相叠加点,B点为波谷相叠加点,A、B连线上的C点为某中间状态相叠加点.如果把屏分别放在A、B、C三个位置,那么( A )
A.A、B、C三个位置都出现亮条纹
B.B位置出现暗条纹
C.C位置出现亮条纹或暗条纹要由其他条件决定
D.以上结论都不对
解析:在干涉现象中,所谓“振动加强的点”是指两列波在该点引起的振动方向总是相同的,该点的振幅是两列波的振幅之和,而不要理解为该点始终处于波峰或波谷.在某些时刻它也可能处于平衡位置,如题图中C点.所谓“振动减弱的点”是指两列波在该点引起的振动方向总是相反的,该点的振幅是两列波振幅之差,如果两列波的振幅相同,则该点始终在平衡位置.对光波而言,该点完全是暗的.本题中A、
B、C三点都为振动加强的点,屏上对应的都是亮条纹.故选A.
11.双缝干涉部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调整实验装置使得像屏上可以见到清晰的干涉条纹.关于干涉条纹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D )
A.若将像屏向右平移一小段距离,屏上仍有清晰的干涉条纹
B.若将像屏向左平移一小段距离,屏上的干涉条纹将不会发生变化
C.若将像屏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屏上仍有清晰的干涉条纹
D.若将像屏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屏上的干涉条纹将不会发生变化
解析:双缝干涉发生后,并不只在有光屏处有干涉图样,而是在双缝右侧的空间,只要通过双缝后两列光相遇的地方叠加都能发生光的干涉现象,并且在新的位置仍很清晰,A、C、D正确.
12.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S1和S2为双缝,P是光屏上的一点.已知P点与S1和S2距离之差为2.1 μm,今分别用A、B两种单色光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问P点处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
(1)已知A光在折射率为n=1.5的介质中波长为4×10-7 m.
(2)已知B光在某种介质中波长为3.15×10-7 m,当B光从这种介质射向空气时,临界角为37°.(sin 37°=)
解析:(1)设A光在空气中波长为λ1,由于在介质中频率不变,所以由n=得:λ1=nλ2=1.5×4×10-7 m=6×10-7 m.由路程差δ=2.1 μ
m=2.1×10-6 m,得:N1===3.5.由此可知,从S1、S2到P点的路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故P点处为暗条纹.
(2)根据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sin C=,所以n′==,所以B光在空气中波长为λ2′=n′λ2介=×3.15×10-7m=5.25×10-7m,由路程差和波长关系得N2===4.由此可知,当B作光源时,P点处为亮条纹.
答案:见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