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圈系统及其研究方法
现代深部岩溶工程地质分类及其特征研究
行了深入的研究 , 总结 出了各种类型现代深部岩溶特征. 不但丰富 了现代深部岩溶 的理论体系, 还为 隧道工程和采矿工程 中现代深部岩
溶 的勘 察 建 立 了理 论 基 础 . 关 键 词 : 代 深 部 岩 溶 ; 程 地 质 分 类 ; 级 分 类体 系; 溶 特征 ; 合 构 造 型 现 工 二 岩 复 中图 分 类 号 :6 P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 9 0 (0 0 0— 0 3 0 17 — 12 2 1 )4 0 6 — 6
63
分类 的简单化和不适用性. 为了达到科学合理 、 方便简 单、 行之有效这一效果 , 本文提 出了采用二级分类体 系来对现代深部岩溶进行工程地质分类研究. 所谓的 二级分类体系就是在原有一个分类标准的基础上 , 再 增加一个分类标准对一级分类体系进一步的细化. 通过对 已掌握 的现代深部 岩溶实例 的统计 、 分 析 ,表 明以地质构造类 型作 为一级分类体 系是合理 的、 科学的 , 因为在现代深部岩溶的形成 、 演化的整个 过程 中地质构造始终 占有重要的位置. 按照这一标准 可以将现代深部岩溶分为巨厚 代深 部 岩溶 的发 育无 固定 层
位, 其延伸的方向一般与构造方 向一致. 目前工程中揭
露的现代深部岩溶大都属于该种类型. 该种现代深部
岩 溶 又 可 以根 据 构 造 的类 型 和 开启 状 态 划 分 为 开启 向斜 型 现代 深部 岩 溶 、封 闭 向斜 型现 代深 部 岩 溶 、 断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基础工程地质学)
第5节 岩溶地基稳定性问题
第四章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
基础工程地质学
基础工程地质学 第四章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 第1节 概述 问题 岩溶特殊性 研究思路? 关键何在?
基础工程地质学 第四章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
第1节 概述 引入—岩溶问题可以说是各类工程动力地质问题中最复杂、最难的。岩溶广泛分布,问题无法回避。 问题的特殊性--岩溶空间分布不均,地下岩溶发育,影响因素多变,对于工程而言是个隐函数。
基础工程地质学 第四章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
第3节 岩溶发育影响因素 三、地形地貌--主控基本条件③。 1、地形:高差大、渗径短、径流强、交替条件好、岩溶发育强; 2、地貌:区域侵蚀基准面和排泄基准面取决于地貌形态,控制地下水的运动趋势和方向,进而控制岩溶发育程度。 一般河谷两岸发育最强,谷坡段较弱,分水岭较强。
第3节 岩溶发育影响因素 2、岩石结构: 问题:环境、岩性相同的岩石,其岩溶发育程度有很大差异? 岩石的结构制约了岩溶发育强度。 按溶蚀性指标排序:泥晶-粒屑-亮晶(灰岩类); 泥晶-细晶-中晶-粗巨晶(白云岩类)。 原因:岩石的孔隙度高,比溶蚀度、比溶解度值高,岩溶相应发育。
基础工程地质学 第四章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房屋建筑----岩溶地表塌陷 地下工程----岩溶突涌水 水利工程----岩溶渗漏
解决思路: 第一步,据岩溶形成条件、影响因素找规律; 第二步,分析岩溶与工程的相互关系; 第三步,针对问题特殊性,得出解决方案。 关键:预测准确→ →对策切实可行。
基础工程地质学 第四章 岩溶工程地质研究 第1节 概述 岩溶作用—定义、特征 形成条件--三个基本条件 影响因素—五个影响因素 稳定性问题—四种破坏类型 岩溶塌陷—形成条件、分布规律 稳定性评价—定性、定量 研究内容
西南某岩溶区地下水系统示踪试验与解析
第39卷第1期2020年2月中国岩溶Vol.39No.1Feb.2020CARSOLOGICASINICA西南某岩溶区地下水系统示踪试验与解析张浪1,李俊1,潘晓东2,黄晓荣1,彭聪2(1.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成都610065;2.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摘要:以西南某典型岩溶区为例,解析示踪试验在岩溶管道连通性以及获取水文地质参数中的应用。
选择落水洞为投放点,分别从落水洞西侧和东侧寻找地下水出露点作为接收点,判别落水洞地下径流的实际去向以及落水洞与接收点之间的水力联系。
结合Qtracer2软件对示踪试验成果进行定量解析,确定示踪剂回收率、地下水平均流速、最快流速,估算出岩溶管道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参数。
结果表明:落水洞与接收点JS01、JS03之间不存在直接水力联系;落水洞与接收点JS02存在水力联系且岩溶管道极为发育,含水介质不均匀,地下水运移路径较为通畅,为典型的紊流流态;落水洞地下径流的主要方向是由西向东,但在丰水期雨量较大期间,接收点JS04能够接收到荧光素钠,说明丰水期水位上涨后两者间会有水力联系,导致部分水量向落水洞西侧排泄。
关键词:岩溶区;示踪试验;连通性;地下径流;管道特征;水文地质参数中图分类号:P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810(2020)01-0042-06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0引言岩溶地下河系是中国南方碳酸盐岩地区最重要的岩溶现象之一,其主要特征是由相互连通的岩溶孔隙、岩溶裂隙、岩溶洞穴和岩溶管道多重介质组构而成,具有极强的汇水、蓄水和排水功能的岩溶水地下通道[1]。
岩溶多重介质环境决定了自身结构、功能和性质的复杂性,导致岩溶地下含水层与一般孔隙、裂隙含水介质的水文地质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有较高的渗透性和非均质性,渗透系数变化极大等特点[2]。
岩溶含水层特殊的地质结构导致岩溶区水文地质调查非常困难,目前采用的方法有水文学法[3]、抽水试验[4]、同位素法[5]、水化学法[6]、地球物理方法[7]以及示踪技术[8-10]等。
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研究
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研究岩溶生态系统是岩溶学科又一新的研究领域, “岩溶生态系统”被定义为受岩溶环境制约的生态系统。
其系统中的物质、能量迁移都带有岩溶环境的“烙印”。
中国西南岩溶石山区是全球碳酸盐岩集中分布的三大区之一(欧洲地中海沿岸、美国东部和中国西南部), 同时它也是我国南方、北方两大生态脆弱区(西南岩溶石山区、西北黄土高原干旱区)和国定贫困县集中分布区之一。
因此, 本项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前景。
本项目的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国西南岩溶石山区有岩溶县292个, 集中分布于北东向的构造隆起带上将中国西南1:50万地质图与行政区划图的叠加, 并以县为信息单元, 统计了碳酸盐岩的出露面积, 以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大于30%为标准, 厘定中国西南岩溶石山区有岩溶县292个, 集中分布于滇东、桂西、黔、湘西、鄂西、渝东, 呈北东向的隆起带上(图1)。
这为揭示岩溶环境对人口、资源、社会经济制约的规律提供了有效的研究途径。
图1 中国西南岩溶县分布图二、西南岩溶县的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存在内在的关系以2000年分省统计年鉴为源, 用人口密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标。
统计的结果(表1)显示: (1)广西、湖南、湖北、重庆4省市岩溶县的人口密度与非岩溶县人口密度作对比, 则广西、湖南、湖北、重庆岩溶县的人口密度仅分别为非岩溶县的85.05%、83.03%、46.78%、54.43%。
岩溶县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不及非岩溶县。
(2)贵州省是西南碳酸盐岩集中分布的中心, 其人口密度明显高于邻省桂西、湘西、鄂西及渝东碳酸盐岩集中分布区, 但它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则远比邻省的低, 其原因可能有两: ①贵州土壤资源更缺乏, 水资源更难利用。
贵州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例61.2%, 而岩溶地下水的资源量却占总水资源量的83%, 石灰土面积仅占土类面积的25%;②当地居民靠生育、开荒和开矿与恶劣的生态环境抗争的观念根深蒂固。
武汉地铁岩溶问题研究方法
施 工或运 营 中 , 溶 洞 可造 成 路 基 塌 陷和 岩 溶地 面塌 陷
问题 。
2 勘 察 方法 选 择 及 布 置
2 . 1 钻探 钻孔 主要用 于 揭示 地 层 结 构 、 溶 洞 及其 充 填 物 情 况、 物探 测试 工作 ( 如 进 行 孔 问 高 能 电磁 波 C T扫 描 、
不等 。三叠 系灰 岩一 般构成 向斜 、 背斜 的核 部 , 石炭 系 和二 叠 系灰岩 构成 褶 皱 的 翼部 , 其 间分 布有 二 叠 系上
统非 可溶 岩 。 灰岩 条带 多埋 藏 于第 四系 之 下 , 某 些地 段 兼 有 碎 屑岩 覆埋 , 岩溶 类 型 为覆 盖 或 埋 藏 型 。岩溶 发 育 类 型 主要 有溶 隙和 溶 洞 , 发育 方 向和强 度 受 层 面 和构 造 控
四条 近东西 一北 西西 向灰 岩 ( 可溶岩) 条带 , 分 别 为 郭
丽
溶 隙 馨 发 育 撵 规 律 研 嘉 墓 究 岩 溶l I l l 地 下 。 水 活 动 规 律 研 究
茨 口一龟 山灰岩 条带 、 陶家岭 一建 港路 灰 岩条 带 、 林 家
咀灰 岩条 带 和 大洞 口灰 岩 条带 , 宽度为 1 . 3~2 . 8 k m
一
地 面塌 陷 问题 , 首先 分 析 区域 地 质 、 水 文 地质 资 料 , 为
研究 工作 的开展 以及 选定 合 理 方法 奠 定 基 础 ; 其 次 根
据场地 的工 程地 质 与水 文 地 质 条件 , 结 合 地 铁 工程 方
案, 选 用 以钻探 为 主 、 物探为辅, 结合 其 它 方 法 手段 综 黼 合进行 研究 。研究 思路 见 图 1 。
准 确 。 通过 开展 地 铁 隧道 施 工 地 质 工 作 ,并 整合 多 方 变 形 监 测 成 果 ,全 程 进 行 超 前 地 质 预 报 ,确 保 了 复 杂
岩溶生态系统中不同植被枯落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岩溶效应
岩溶生态系统中不同植被枯落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岩溶效应邓艳;蒋忠诚;覃星铭;祁晓凡;蓝芙宁;吴华英【摘要】对广西弄拉岩溶生态系统中60a成熟林、20a乔幼林和10a灌丛的枯落物、土壤理化性质和岩溶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成熟林、乔幼林和灌丛调落物储量分别为18.4、16.9、1.9 t/hm2,通过凋落物归还土壤的营养元素(N、P、K、Ca、Mg、Si、Al、Fe、Zn、Cu、Na 、Mn)的年归还总量依次为:乔幼林(4.657t/hm2)>成熟林(4.068 t/hm2)>灌丛(0.193 t/hm2).弄拉成熟林的枯落物储量是灌丛的10倍,枯落物12种元素的归还量是其21倍.(2)成熟林枯落物有效拦蓄量是灌丛的11倍,保障了土壤的持水能力.(3)随着土壤的加深,枯落物对其影响减弱.深层土壤的理化性质主要受母岩的影响,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而表层土受枯落物和植被影响大,枯落物的储量、分解程度和组分等控制着表层土有机质、有效N/P/K、有效锰、有效锌等有效态的含量,对元素的全量分布影响不大,影响土壤元素全量空间分布的因子主要是母岩.枯落物可以促进碳酸盐岩的成土速率.植被的发育程度越高,其涵养的表层岩溶泉的溶质含量越多.枯落物的存在增加了水在表层岩溶动力系统中的滞留时间,同时给岩溶生态系统注入更多的有机质和CO2,加速表层岩溶动力系统的运行.【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9(029)006【总页数】9页(P3307-3315)【关键词】岩溶生态系统;枯落物;土壤理化性质;表层岩溶泉;岩溶效应【作者】邓艳;蒋忠诚;覃星铭;祁晓凡;蓝芙宁;吴华英【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4;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4;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4;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4;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2;Q948岩溶生态系统是受岩溶环境制约的生态系统[1~3],石灰土土层薄,风化成土速率慢,土壤侵蚀速率快,有机碳易于积累,营养元素供给速率慢等特征是碳酸盐岩背景下的石灰土特征[4]。
探讨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的合理方法
探讨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的合理方法岩溶即喀斯特,可溶性岩石在水的化学溶蚀作用下,以及流水的潜蚀、冲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下,形成了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
岩溶地区的地貌往往外形奇特,有洞穴、石沟、石林、石芽、溶洞、地下河、峭壁等,由于岩溶发育的不确定性,并且非常隐蔽,因此勘察起来难度非常大。
甚至可以引发地质灾害,如山体崩塌、地面塌陷等。
因此,基于岩溶地区极高的勘察难度,在工程地质勘察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十分重视岩溶地区的具体情况,谨慎认真地做好每一步勘探工作。
本文简述了岩溶地质的形成,分析其地基类型,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勘察方法。
标签:岩溶地区;地质勘察;方法我国的贵州、西藏、新疆、云南、广西、河北、青海、湖南、湖北、四川、山西、内蒙等地均有大面积岩溶地质,由于我国的可溶性碳酸盐岩分布较广,这一种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地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勘察队伍深入岩溶地区进行勘测和研究,并且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与成果。
由于岩溶地质的特殊性,在该地区建设工程项目之前,首先要做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必须深入了解该地区岩层的岩溶发育情况,并收集相关的地质数据,为工程建筑的后续建设提供有用的数据支持,这也是有效保障建筑物整体稳定、安全的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
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展地质勘察工作成为了当前地质勘测人员首要探讨与研究的问题。
为了掌握岩溶地区有效的地质勘察方法,就必需了解该地区的岩溶发育特性和规律。
随着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在实地勘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工程技术人员不断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使岩溶地区的勘察技术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1 岩溶地质的形成中国现代岩溶是在燕山运动以后准平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岩溶地区一般有大面积分布的厚层石灰岩,气候比较湿润,流动水较多。
岩溶地质的形成是地下水长期溶蚀石灰岩地区产生的结果,碳酸钙(CaCO3)是石灰岩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而碳酸氢钙可溶于水(CaCO3+CO2+H2O=Ca(HCO3)2),由于石灰岩层各部石灰质含量不同,因此被侵蚀的程度也不同,于是就形成了千姿百态、外形不一的喀斯特地貌。
广西乐业大石围岩溶天坑群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 2006年1月一 2006年4月 2006年5月
编写论文裙稿
论文送交外审、 谂文答辩
具体内容 在导师指导下选取“广蜘乐 业丈石灏番溶天坑群的生 态旅游开发”作为论文瓣研 究对象。 广泛收集与论文相关的文 献瓷料。 利雳暑蔽翦往广西桂林、粥 朔、南宁、百色的乐业、田 阳、凌云等县进行野外考 察,广泛牧集与论文攘关的 第一手资料。 论文开题,根据各位老师所 提意见和建议对论文的题 嚣、结构避学调整。 在导师的撩导下撰写、修改 论文,并兜成论文的柳稿。 在外审老师的指导下对论 文避幸亍竞蒋簿l修改,势遴舒 毕业论文替辩。
Keywords:Karst TiaIlkeng Ecoto谢sm Exploit撕on Leye,Guangxi
II
第l章引言
第1章 引言
1.1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岩溶天坑是近十余年来发现的岩溶地貌中规模最大的一种特殊的负地貌形 态,也是一种旅游价值极高的新的岩溶地貌类型。岩溶天坑通常具有奇特、险 峻、壮观的特点,其陡峭的崖壁、幽深的坑底、神秘的地下水流、终年郁郁葱 葱的地下自然宝库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系统,既能开拓游客的视野,引 发游客对大自然造化功力的无限遐想,让其获得感观上和精神上的美好享受, 同时,岩溶天坑也是一个难得的喀斯特与洞穴科学的现场科普课堂;此外,岩 溶天坑又常常与奇峰怪石、壮丽的喀斯特地貌、众多的洞穴、地下河、地下大 厅共存于一体。因此,岩溶天坑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旅游资源,在实践上极富 生态旅游开发价值,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不容忽视的是岩溶天坑景区与其 它岩溶景区一样,依赖的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较低,一旦遭受人为破坏或 自然损害就难以恢复,因此,对岩溶天坑景区进行旅游开发应把生态环境保护 摆在第一位,必须进行生态旅游开发,从而达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岩溶学概论演示文稿
中国岩溶研究的重要因素。岩溶地区富钙的岩石圈,以及大气
圈、水圈、生物圈都具有地表、地下双层结构,并以碳、水、 钙循环为物质能量运移、转换的主要形式,给岩溶地区带来一 系列特殊的环境地质问题,使得环境科学家把岩溶地区视为一 种同沙漠边缘一样的脆弱环境地区,如旱、涝、土地贫瘠、石
漠化、岩溶塌陷、矿井突水等灾害频频发生。
一、研究岩溶的重要性
1. 全球岩溶分布
全球岩溶地区的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2%,即 约为2000万Km2。大部分分布在资源丰富、人口稠 密的地区,如地中海沿岸、东欧、中东、东南亚、 美国东南部,加勒比海地区等。
2. 中国岩溶分布
中国岩溶地区,按碳酸盐岩的分布面积(含埋藏在非可 溶岩之下的)计,可达346.3万Km2;若按碳酸盐岩地层出露 面积计,为206万Km2;而按碳酸盐岩出露面积计,也有90.7 万Km2;其中,尤以北方山西高原及临近省区的岩溶(47万 Km2),以及西南部以云、贵、桂为主体,包括川、鄂、湘 部分地区的岩溶高原。西藏高原也游较大面积的碳酸盐岩出
二、岩溶的定义
近年来,对岩溶含义的解释逐渐趋于一致,即:
凡是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 作用都叫岩溶作用;包括化学过程(溶蚀和沉淀)和机 械过程(流水侵蚀、重力崩塌、搬运、堆积等)。在这 些作用下形成的地下形态和地表形态都叫岩溶地貌。岩 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水文、地质、地貌现象统称为岩溶。
而且蕴藏着我国最主要的有色金属和磷矿。
石油、天然气和水资源都是以各种地表、地下岩溶形态为其贮集、 运移场所。 但是由于岩溶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对其规律性掌握不好,往 往会给这些资源的勘探、评价和开发带来很大困难。
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四分之一,分布在岩溶地区。岩溶地区的矿产、
一、岩溶研究国内外现状资料
第一章岩溶研究国内外现状就世界范围讲,岩溶水是居民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地层岩性和构造的原因,地表水和污染物常常直接进入地下岩溶含水层。
由于地下水系统十分脆弱,非常容易受到污染,一旦污染,挽救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经济发达国家,尤其是在美国,针对岩溶地下水的保护及基础研究工作非常深入,已取得了大量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如在美国Kentucky,地下水作为一个重要的、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得到广泛应用,井水与泉水提供了公共家庭用水的1/3左右,地面溪流作为Kentucky 主要水源,主要由邻近的含水层维系,这种资源很容易受地面活动污染,一旦污染,这种地下水很难或不可能挽救,Kentucky 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 Protection将优先权放在地下水污染预防上,这种努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识到州的不同区域对于污染的敏感程度不同,显然,区别这种差异,进行适当的土地开发,对于水污染的防治非常重要,因而,Kentucky 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Division of Water Groundwater Branch,主要依据三个水文特征:补给区域、流动速度和分散潜能来建立州水文地质敏感分级图,依据敏感程度分为5级,以对土地开发活动进行指导。
1988年NPS依据国会法成立了国家岩洞和岩溶研究院,该机构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将洞穴学深入,增强公共教育,促进环境合理的岩溶和岩溶管理。
1988年在美国成立了水文地质协会,其隶属于Florida 州立大学的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研究中心,其主要的目的是关注和保护含水层的质量,发展必要的科学知识,收集现场资料,提高对水文地质环境和相关模型的理解。
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与NPS合作,将1:7,500,000比例的地图数字化,一个更详细的岩溶地图也正通过USGS与Kentucky和Morehead州立大学领导下的协会的紧密协作在准备着,以满足工程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土压平衡盾构穿越岩溶区技术研究
土压平衡盾构穿越岩溶区技术研究土压平衡盾构是一种常用的地下工程施工方法,广泛应用于城市地铁、隧道、水利工程等领域。
然而,在穿越岩溶地区时,由于岩溶地貌的特殊性,土压平衡盾构施工面临着许多技术挑战和风险。
因此,对土压平衡盾构穿越岩溶区的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研究背景、问题分析、技术方案和前景展望等方面探讨土压平衡盾构穿越岩溶区技术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研究背景岩溶区是指由于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类型。
岩溶地区的地下水丰富,地质构造复杂,容易发生坍塌和塌陷等问题。
土压平衡盾构在穿越岩溶区时,容易遭遇地下水涌入、岩溶体坍塌和地下水位抬高等问题,给施工工程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问题分析穿越岩溶区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面临以下主要问题:1. 地下水涌入:岩溶区地下水丰富,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地下水涌入,增加了工程的安全风险。
2. 岩溶体坍塌:岩溶地区岩石容易溶解和崩塌,导致施工面临坍塌风险。
3. 地下水位抬高:由于岩溶地区的地下水丰富,盾构施工会导致地下水位抬高,可能引发地震和坍塌等问题。
三、技术方案针对以上问题,土压平衡盾构穿越岩溶区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方案:1. 合理选址:在施工前,对穿越岩溶区的选址进行综合评估,确保选址合理,尽量减少岩溶地貌对施工的影响。
2. 防渗排水设计:根据地质调查结果,设计合理的防渗排水系统,减少地下水涌入对施工的干扰。
3. 岩溶体支护:利用合适的岩溶体支护技术,确保施工面的稳定性,减少岩溶地貌带来的坍塌风险。
4. 控制地下水位:通过施工前的水文地质调查,合理控制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位抬高风险。
5. 特殊材料使用:选用对地下水、岩溶地质环境适应性好的特殊材料,提高土压平衡盾构的抗渗和抗压能力。
四、前景展望土压平衡盾构穿越岩溶区技术研究对于促进城市地铁、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土压平衡盾构穿越岩溶区技术将不断完善和创新,解决施工中的难题。
同时,岩溶地区的建设也将为相关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岩性—构造系统对岩溶发育规律及控制作用研究
第38卷第5期2020年10月中 国 锰 业CHINA′SMANGANESEINDUSTRYVol.38No.5 Oct.2020收稿日期:2020-04-02作者简介:许汉华(1989-),男,福建龙岩人,工程师,从事岩土勘察、地质工程及地质灾害等相关方面工作;通讯作者:刘文连(1964-),男,福建永定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岩土工程工作。
E mail:hhx1989@163.com。
岩性—构造系统对岩溶发育规律及控制作用研究许汉华1,刘文连1,徐则民2,陈积普2,李建伟1,李 赛1,字贵春1(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51;2.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 650093)摘 要:主要以云南省昆明市大板桥镇某工程为例,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区域地质资料、实际地质勘探资料、实际物理勘探资料等,对云南省昆明市大板桥镇某工程所在区域的岩性—构造系统进行分析。
外围地质调查表明:作为地基的龙王庙组白云岩岩溶化倾向低于灰岩,岩溶化程度总体较低。
地基岩溶发育程度平面分布与场地岩性分布规律总体一致,局部受到构造控制,岩溶化程度更高一些。
同时,总结了研究区岩溶发育特点,得出研究区岩溶发育的主控因素应为“岩性—构造”,此外,始新世古气候也是研究区岩溶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岩性—构造系统;发育规律;控制作用;岩溶化程度中图分类号:P642.25 文献标识码:B doi:10.14101/j.cnki.issn.1002-4336.2020.05.0130 前 言岩溶,即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我国的岩溶分布很广,是世界上岩溶分布最典型的国家,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岩溶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岩溶区之一。
在岩溶发育区有大量的机场、铁路、地铁、高速公路、市政、矿山等工程项目需要建设,岩溶地质环境问题作为世界性难题,广泛受到了国内外地质、环境、岩土等领域科学家的关注[1]。
岩溶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岩溶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全球升温、干旱、水灾、风暴、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现象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加强气候变化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岩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岩溶生态系统是一种生态环境,它分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岩溶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与石灰岩、石膏、石墨等地质构造有密切的关系。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许多独特的植物和动物。
岩溶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影响全球水循环、物质循环和能量平衡,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候变化对岩溶生态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气候变化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物理结构和化学环境。
比如,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消融,使得水资源的分布和质量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分布规律。
此外,气候变化还影响了生物物种的生长和分布,导致了许多生物物种的灭绝和逐渐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破坏。
其次,气候变化对全球碳循环和生态系统服务产生了影响。
岩溶生态系统可以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碳,它们是全球碳循环中重要的碳库之一。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生态系统释放的碳量逐渐增加,对气候变化造成了负面影响。
第三,气候变化对岩溶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造成了影响。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系统中提供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所需的物质和非物质产品和服务,其中包括了土壤肥力、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
岩溶生态系统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气和水循环,其中含有许多生态系统服务。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岩溶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受到了破坏。
例如,干旱和大量降雨可能导致土壤侵蚀和水质污染,进而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气候变化也对岩溶生态系统的人类利用和管理产生了影响。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保护和管理岩溶生态系统变得更加重要。
大型房建岩溶场地勘察研究
大型房建岩溶场地勘察研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以及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持续支持,大型房建项目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在房建过程中,岩溶场地是一个常见但也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地质环境。
对大型房建岩溶场地的勘察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岩溶场地的特点、勘察方法和研究成果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大型房建项目提供可靠的地质环境支撑。
一、岩溶场地的特点岩溶场地是由溶蚀作用造成的地质地貌,其主要特点包括地表河流消失、裂隙发育、坑洞密布、地下河流展开等。
岩溶场地的地形地貌特点决定了其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系统发育,土层结构复杂,存在一定的工程地质问题。
对于大型房建项目的场地勘察,必须充分了解岩溶场地的特点,以制定合理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
二、大型房建岩溶场地的勘察方法1. 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对于岩溶场地进行勘察的首要步骤。
在地质调查中,需要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岩溶溶洞、岩石稳定性、地下水情况等信息,以建立岩溶场地的基本地质资料。
还需要对场地周边的环境进行调查,包括水源、土壤、植被等情况,以全面了解岩溶场地的自然条件。
2. 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地球物理现象进行勘探的一种方法。
在岩溶场地的勘探中,地球物理勘探主要包括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电磁勘探等。
通过这些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可以了解场地下部的地质构造、裂隙分布、岩层结构等情况,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3. 钻孔勘探钻孔勘探是对岩溶场地进行直接勘探的方法。
通过对场地进行钻孔勘探,可以获取地层信息、水文地质信息、岩溶溶洞分布、岩石性质等数据。
在岩溶场地的勘探中,钻孔勘探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可以直观地获取地下情况,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大型房建岩溶场地勘察研究成果经过对大型房建岩溶场地的勘察研究,可以得到以下成果:1. 地质报告地质报告是对岩溶场地勘察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整理,主要包括地质条件、地下水情况、地震状况、裂隙分布、岩溶溶洞情况等详细信息。
任美锷岩溶学概论
任美锷岩溶学概论
《岩溶学概论》是商务印书馆于1983年4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任美锷和刘振中。
该书是一本关于岩溶学的综合性学术著作,涵盖了岩溶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共331页,大32开本,采用平装的装帧方式。
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岩溶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详细介绍了岩溶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对于了解岩溶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推动岩溶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岩溶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地质学、地理学、水文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岩溶学概论》不仅对于岩溶学的研究者和学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适合相关专业的学者和学生阅读,以了解岩溶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
灰岩溶蚀作用与溶洞形成机制探究
灰岩溶蚀作用与溶洞形成机制探究引言:灰岩溶蚀作用是地表下水溶解和流动作用于灰岩地质体,形成各种洞穴、溶洞和岩溶地下水系统的过程。
它是一种重要的岩溶地质现象,对于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动力学、地下水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下水系统、溶蚀作用及其机制两方面进行探究。
一、地下水系统与溶洞形成地下水系统指的是地下水在地下岩石与沉积物中的储存和流动系统。
在灰岩地区,地下水系统的形成与发展与溶蚀作用密切相关。
灰岩地层呈片状发育,由于灰岩本身含有较高的可溶性矿物质,水经过地层中的裂缝或孔隙侵入,与灰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溶蚀作用。
二、溶蚀作用与灰岩溶洞形成机制灰岩溶蚀作用是溶蚀作用的一种形式,是地下水通过溶解和流动对灰岩地质体的溶解和侵蚀过程。
它通过对碳酸钙和镁酸盐等可溶性矿物质的溶解和去除,导致岩石发生溶洞的形成。
1. 溶解作用地表下的地下水含有溶解性物质,如二氧化碳和含酸物质。
当地下水渗透到灰岩裂隙、孔隙中,与岩石中的可溶性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溶解作用。
灰岩中主要的溶解矿物质是碳酸钙,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碳会与灰岩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溶液,导致灰岩溶解。
2. 流动作用地下水的流动对于灰岩溶洞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因为地下水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渗透性,流动的地下水能够将溶解的岩石颗粒带走,形成流水溶洞和管道状洞穴。
地下水流动的力量比较大时,会进一步加速溶蚀作用的发生。
3. 天然特征作用除了溶解作用和流动作用,灰岩溶洞的形成还受到天然特征作用的影响。
灰岩地层中存在的裂缝、节理、岩层倾角等特征,会影响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和地下水系统的形成。
同时,地下水还会通过地下河道、污水管道等特征进入岩洞,加速洞穴的形成。
结论:灰岩溶蚀作用与溶洞的形成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地下水系统的发育与演化、溶解作用、流动作用和天然特征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灰岩溶洞的形成机制,进而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岩溶洞穴调查的技术规范体系初探
岩溶洞穴调查的技术规范体系初探史文强;罗书文;邓亚东【摘要】There is no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karst cave survey in China at presen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karst cave surve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to construct a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system for karst cave survey, and emphasizes its principles and thoughts. In light of system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in other geological fields, the paper attempts to put forward the basic frame structure of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system for karst cave survey by means of hierarchical division, analyzes the key nodes of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emphasizes that the specifications of cave measuring and database construction being the most important works in recent years. The specification system is the foundation of building the concrete specifications for various work contents in karst cave survey and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in developing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n karst cave and realizing higher social and economic value.%岩溶洞穴调查技术规范目前在我国尚属空白,本文以我国岩溶洞穴调查现状为基础,论述构建规范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强调了制订的原则和思路,借鉴其它地学领域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经验,以规范体系层次分类为基础,尝试性提出了岩溶洞穴调查技术规范体系的基本框架结构,分析了规范体系建设中的关键节点,阐述了岩溶洞穴基础测量规范和数据库建设规范是近期体系建设的核心和重点,指出技术规范体系是制订针对岩溶洞穴调查各项工作内容具体性规范的基础,这对岩溶洞穴学科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实现更高的社会经济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期刊名称】《中国岩溶》【年(卷),期】2012(031)003【总页数】6页(P327-332)【关键词】岩溶洞穴调查;技术规范;体系框架【作者】史文强;罗书文;邓亚东【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 541004;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 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N04我国是一个岩溶大国,占国土面积1/3的碳酸盐岩分布面积[1]为岩溶洞穴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 、 沉积 物 、 生物 ) 三种 自然 体 为研 究对象 。值 得注 意 的是 , 方岩 溶地 貌学 家 , 西 特别 在英语 国家 , 至今保 持 以 自然体 为研究 客体 的理 念未 变 [ 。 6 川] 认识论 上 , 化论 属 整体 论 ( l m) 强 调 从 整 演 Hoi , s 体把 握事 物 , 只从 其整体 的形 态 、 性状 、 为 上划分 幼 行
岩溶 圈 系统 及 其 研 究 方 法
张 之淦
( 国地 质 科 学院 岩 溶 地 质 研 究所 。 西 桂 林 5 1 0 ) 中 广 4 0 4
摘 要 : 岩溶 圈 系 统做 了几 点较 为 展 开 的讨 论 。 回顾 了近 代 岩 溶 学 三种 “ 式 ” 就 范 的更 替 历 史 。从 生 产 实 践 需 要 和 认 识 论 两 方 面论 述 了 当前 物 化 岩 溶 学 研 究 对 象 的 必 要 性 , 为建 立 岩 溶 圈概 念 有 助 于 妥 善 完 成 这 一 变 更 。阐述 了岩 溶 圈 的 结构 、 认 边
近代 岩溶 学 已走过 约 1 0年发 展历程 。 3 这是 一部
三种 ‘ 范式 , 次更 替 的历史 [ 。 依 2 ] 1 1 经典 范 式 . 15 8 9年 查 理 ・ 尔 文 ( R. awi ) 出物 种 达 C. D r n 提
而 带有 神秘 色彩 的地 貌 当作研 究 客体 , 并形 成三 个相
年、 壮年 、 老年 期 , 而很 源自关 心产 生这 些 阶段 的发生 学
机理。
进化 理论 。 十年 后 , 北美 地质 大调查 同步 , 维斯 几 和 戴
( M. vs 把 演化 论 用 于 地 貌研 究 , 建 了著 名 w. Da i) 构 的“ 地理 旋 回” 学说 [ , 为地貌 是“ 3认 ] 构造 、 过程 和 阶 段
一
自然 地 理和 地 质 一 地 貌 两 个 岩 溶 研 究 方 向合 并 为 统 一 的 岩 溶 学 科 。
关 键 词 : 溶 学 ; 究对 象 ; 溶 圈 , 构 ; 类 ; 法 岩 研 岩 结 分 方 中 图 分 类 号 :6 2 2 P 4.5 文献标识码 : A
中 国是 一 个岩溶 大 国 , 要不断 用科 学技 术进 步 需
维普资讯
第2 6卷
第 1期
中 国 岩 溶
CAR SoLo GI CA S NI A I C
Vo . 6 No 12 .1 M a . 00 r 2 7
20 0 7年 3月
文 章 编 号 :0 1 4 1 ( 0 7 0 — 0 0 ~ 1 10— 8020 )1 01 0
界 、 类 和 认 识 方 法 。确 信 用 系 统论 指 导 认 识 岩 溶 圈 , 仅 可 以提 供 一 个 有 效 的认 分 不 识框 架 , 能 够 整 合 岩 溶 学 历 史 上 演 化 论 和 解 析论 研 究 的 全 部 成 就 , 好 地 服 务 还 更
生 产 , 使 岩 溶 学 走 向成 熟 。同 时 , 寄希 望 于 它 能 够 提 供 一 个 契 机 促 进 中 国 人 文 并 也
维普资讯
2
中国岩溶
20 0 7焦
疑 。 们认 为 , 他 既然 地 貌景观 系由相 应的地 貌作 用 ( 过
地 总结 自己的 心 得 体 会 , 国 岩 溶 科 技 苑 里 百 花 盛 我
地 貌学教 科书 , 使岩 溶学 得 以取 得独 立 的地学 分支学 科地 位 。 9 0年 8 高龄 的w . 戴维 斯 , 13 O岁 M. 又发表 长
达 1 0页 的论 文《 灰 岩 洞 穴 的 起 源 》 提 出 潜 流 带 5 石 , ( h et o e 和 渗 流带 ( d s o e 洞 穴 双 旋 回 P rai z n ) c Va o ez n )
主要 以狄 纳尔“ 经典 ” 岩溶 为 依托 , 发展 了单 旋 回岩溶
理论, 到北美学者 w. 戴维斯和桑戴斯 (. 得 M. E M. S n es 等 的支持 [ 。 溶旋 回理论 写进 了地 质学 和 a dr) 4 岩 ]
支持 大规模 的岩溶 开发 。 国开展规 模性 岩溶 生 产科 我 研工 作 已持 续 半个 世纪 , 造就 了一 支经验 丰 富的 科技 队伍 。但 同世 界科 技强 国相 比, 理论 归 纳远 远落 后于 生 产实践 。近年 来 , 少老 一代 科技工 作者 开始 系统 不
的函数 ” 。于 2 O世 纪之 初 , 以彭克 ( P n k 、 威 直 A. e c )士
1 2 解 析范 式 . 从 一 开 始 , 典 旋 回理 论 就 遭 到 地 质 学 家 的 质 经
( Cvj 和 格 伦 特 ( G u d 为代 表 的欧 洲 学 者 , C. ii ) A. r n )
开。 我也 愿意 把 自己多 年从 事岩溶 科技 工作 的一 些体
会写 出来 , 与大 家分享 。
说[, 5 并号 召青 年 人深 入 洞 穴 , 解 岩 溶 地 下世 界 之 ] 破
谜 ②。这 是 一个 激情 四射 的 年代 , 明确 地把 一 种 独特
1 近代 岩溶学的三种“ 式” 范 ①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重 点 项 目( 号 :0 30 0 编 5598)
作者简介 :张之淦( 9 5 , 研 究员。 1 3 一) 男, 长期从事岩溶科技研究 。
收稿 日期 :0 7 2 4 2 0 —0 —0
① “ 范式”p rdg 是美国科学史学者库恩( S Ku n 提 出的一个科学史概念 , (aa im) T. . h ) 具体参见文献[ ] 1。 ② 据M. 斯维婷在桂林岩溶所讲课汇编内容。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