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引论(2010.9.9)网络技术
第一章 引论.ppt
4
第一章 引论
1.1 通信系统模型 1.2 信息论研究的中心问题及发展
2019-10-13
感谢你的欣赏
5
1.1 通信系统模型
2019-10-13
感谢你的欣赏
6
通信系统模型
信源
编码器
信道
译码器
干扰源
信宿
2019-10-13
感谢你的欣赏
7
通信系统模型进一步细分
信源
等效离散信 源
信宿 等效信宿
2019-10-13
感谢你的欣赏
24
信息论发展简史
Claude. E. Shannon的两篇论文– Shannon 信 息论
1948年----信息时代的里程碑!
“A Mathematical Theory in Communication” –Shannon第一、二定理 1959年“Coding theorems for a discrete
检测、估值、滤波理论
最佳信息处理理论、方法与算法;
均衡、模式识别、人工智能、随机控制
……
2019-10-13
感谢你的欣赏
21
狭义信息论体系结构
Shannon信息论
压缩理论
传输理论
无失真编码
有失真编码
信道编码定理
网络信息理论
等长编码 定理
Shannon 1948
McMillan 1953
第一章 引论
2019-10-13
感谢你的欣赏
1
课程概况
目的:
了解学习信息论的作用、方法与意义,对信息论的 研究方法和成果有广泛的基本认识,学会应用,为 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特点:
第1章-引论
人的信息器官(感觉器官、传导神经网络、思维器 官、效应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
2. 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近代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 智能技术及控制技术,即信息技术四基元。
感测技术 感测技术包括传感技术和测量技术,如遥感、遥测技术等。它
们是感觉器官功能的延长。 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的功能是传递信息,它是传导神经网络功能的延长。
智能技术 智能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人工智能技
术和人工神经网络等。它们是思维器官功能的延长,能更 好地加工和再生信息。 控制技术
控制技术的功能是根据输入的指令信息(决策信息)对 外部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实施干预,是效应器官功能的 扩展和延长。
➢ 信息本质上是指各个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 的方式。 “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的状态和规律”。 或者说,是关于事物运动的“知识”。
➢ 信息从数量上等于通信前后“不确定性”的消除量 (减少量)。举例(课本P2)
➢ 信息作为一个严格的数学公示定义的科学名词首先 出现在统计学中。本课程研究的信息是一种统计意义 上的信息。
3.突破性进展:
1961年,香农发表的论文“双路通信信道”开拓了多用户理论的研究, 该理论随着卫星通信、计算机通信的迅速发展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
3.巨大的进展:
随后50年,信息论在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展: 在香农理论基础上给出的最佳噪声通信系统模型,今年来正成为现实-伪
噪声编码通信系统。 近代信息论的两个重要分支:信号检测理论、编码理论。 简尼斯提出的最大熵原理和库尔拜克提出的最小鉴别信息原理,为功率谱
第1章-引论
教材及参考书
01引论
第1章引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机界面技术的引入,计算机变得越来越友好和人性化。
视听娱乐的普及、万维网的兴盛、3G移动通信的流行和电子游戏的火爆,大大促进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 technology)是利用计算机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处理和综合集成,以供人机交互使用的一个计算机应用分支。
本章先引入多媒体技术的有关基本概念,然后介绍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意义与发展简史,最后讨论多媒体技术课程的种类与本书的主要内容。
1.1 媒体与多媒体多媒体技术是多种媒体集成交互的一种技术:多媒体技术= 多种+ 媒体+ 技术下面分别从媒体、多样性和技术等层面来介绍多媒体的若干基本概念。
1.1.1 媒体媒体(medium,复数media,中介、媒质) 是信息的载体,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国际电信联盟)于1993年定义了以下五种媒体(参见ITU-T F.700 07/1996 & 11/2000):l 感知媒体(Perception Medium):人的感官能感觉到的东西,如声音、图像、质地、气味、温度、压力等;l 表示媒体(Representation Medium):为了加工感知媒体而构造出来的一种媒体,如各种编码:语音编码、图像编码等。
即表示媒体是感知媒体的数字化编码,是一种人造媒体,如各种媒体文件;l 展现媒体(Presentation Medium):感知媒体与通信电信号进行转换的一类媒体,它又可分为:输入展现媒体和输出展现媒体,即I/O工具与设备。
如In—键盘、鼠标、话筒、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扫描仪等,Out—显示器、喇叭、打印机、绘图仪等;l 存储媒体(Storage Medium):用于存放表示媒体的物理实体,如:纸张、唱片、录音带、录像带、胶片,内存、磁盘、光盘、磁带等;l 传输媒体(Transmission Medium):用来将表示媒体从一处传送到另一处的物理多媒体技术基础• 2 • 传输介质,如通信电缆、光纤、电磁空间、交通工具等。
第一章 引论
第一章引论1、教学目的及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为什么需要编译程序以及编译程序的功能、体系结构、工作过程、组织方式,编译程序与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关系,以及编译自动化和并行编译程序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 明确编译程序的功能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
◇ 了解源语言程序被编译为目标程序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划分为哪些阶段。
◇ 知道编译技术可用于哪类软件的设计和开发。
2、教学内容:编译程序,编译过程概述,编译程序的结构,编译程序与程序设计环境,编译程序生成,学习构造编译程序。
3、教学重点:重点:编译程序工作的基本过程及其各阶段的基本任务,编译程序总框。
4、教学难点:应该说,本章没有难以理解的内容,主要对编译程序的功能和结构做一综述。
5、课前思考◇ 什么是编译程序◇ 编译过程和编译程序的结构◇ 为什么要学习编译程序6、章节内容第一节翻译程序第二节编译程序的工作过程第三节编译程序的结构第四节编译程序的组织方式第五节编译程序的自展、移植与自动化第六节翻译程序编写系统第七节并行编译程序1.1 翻译程序一、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1、程序:一系列指令或语句,用来描述计算机依次要执行的一系列工作。
2、高级语言的特点:1)独立于计算机,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
2)自动分配存储空间。
3)丰富的数据结构和控制结构。
4)接近自然语言,效率高,可读性好。
二、 翻译程序翻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翻译成一种能够被计算机执行的形式。
翻译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编译方式,另一种是解释方式。
(编译方式)优点:把用户输入映射成输出的过程迅速。
缺点:错误诊断效果不完美。
(编译器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报告它在翻译过程中发现的源程序中的错误)(解释方式)优点:便于对源程序进行调试和修改,错误诊断效果好。
缺点:加工处理过程的速度慢,效率低。
解释方式与编译方式的根本区别:在解释方式下,最终并不生成目标代码。
三、程序设计语言的转换 • 编译程序源语言是高级语言,目标语言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则翻译程序称为编译程序。
2022年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数据库复习笔记:引论
2022年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数据库复习笔记:引论第一章引论1、数据库技术产生于20世纪60年月,是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根底;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划分为四个专业方向:计算机科学(CS);计算机工程(CE);软件工程(SE);信息技术(IT)。
1.1 根本概念1.1.1 信息与数据1、信息、物质、能量是组成客观世界并促进社会进展的三大根本要素;2、信息(Information)--是客观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反映,是对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描述。
信息具有可感知、可存储、可加工、可传递和可再生的自然属性。
3、数据(Data)--是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符号记录,是用物理符号记录下来的可以识别的信息。
不同的物理符号表达出数据的不同表现形式。
4、信息与数据间存在固有联系,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或称为载体。
信息则是数据的语义解释,是数据的内涵,信息以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为人们理解和承受。
5、数据处理(Data Processing)--是指对数据进展分类、收集、组织、存储,进而从已数据动身,抽取或推导出新的数据,这些数据表示了新的信息。
6、数据治理(Data Management)--是指对数据的分类、收集、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是数据处理业务的重要环节。
7、数据处理与数据治理的区分在于,数据处理除了具有数据治理功能外,还可通过数据治理得到的数据进一步深加工,从中猎取新的数据和信息。
1.1.2 数据库系统1、数据库(DB,DataBase)--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大量的、共享的数据集合;2、数据库治理系统(DBMS,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治理系统软件,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
3、数据库系统(DBS,DataBase System)--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软硬件系统构成,DBS一般分成三个层次:(1)计算机硬件平台;(2)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3)用户;在不引起混淆和歧义的状况下,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
第1章-引论
1.5 操作系统的特征 (1)并发
并发是指两个或多个活动在同一给定的时间 间隔中进行。
(2)共享
共享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被多个进程 所共用。
(3)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指系统中各种事件发生顺序 的不可预测性。
1.6 操作系统的结构 1.6.1 整体系统
1.6.2 层பைடு நூலகம்式系统
图1-12 THE操作系统的层次结构
1.3.2 操作系统的发展
1.3.3 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动力
硬件技术更新 应用需求扩大
1.4 操作系统的类型
1.4.1 多道批处理系统
1.作业 所谓作业,是用户定义的、由计算机完成的 工作单位。它通常包括一组计算机程序、文 件和对操作系统的控制语句。利用作业控制 语言(JCL)书写的作业控制语句标识一个作 业的存在,描述它对操作系统的需求。 作业步
通常由控制器和设备本身两部分组成
控制器 设备 设备驱动程序
1.1.3 I/O设备
输入和输出的工作方式
程序控制方式 程序中断方式 DMA方式
1.1.4 总线
总线分类
数据总线 地址总线 控制总线
1.2 什么是操作系统
1.2.1 操作系统概念
1.操作系统作为扩展机器 2.操作系统作为资源管理器
1.2.3 操作系统的地位
图1-4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关系
1.2.4 操作系统的服务与服务方式
1.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 2.操作系统的服务方式 (1)系统调用 (2)系统程序 3.命令解释程序 (1)内置方式 (2)外置方式
操作系统的服务方式
(1)系统调用 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提供的、与用户程序之间的接口, 也就是操作系统提供给程序员的接口。它一般位于 操作系统核心的最高层。 系统调用类似于过程调用 (2)系统程序 它们本身并不属于操作系统的一部分
第1章 计算机引论
1.3 操作系统的类型
1.3.1 多道批处理系统
2、多道程序系统 批处理系统是单道顺序地处理作业(即串 行) ,系统效率不高。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
1)以计算为主的作业(I/O量少)会使外围 设备出现空闲; 2)以I/O为主的作业(计算量少)又会造成 CPU的空载。 多道程序系统的引入就解决了以上的问题
主要目标:方便用户,提高系统资源利用 率
1.3 操作系统的类型
1.3.2 分时系统
分时系统的主要特点:
1)协调性
2)独占性
3)交互性
4)共享性
分时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1)自然操作方式
2)扩大了应用范围
3)便于共享和交换信息
4)经济实惠
1.3 操作系统的类型
1.3.3 实时系统
定义:实时系统是一种对事件及时处理的 系统,当事件产生的同时,就能以足够快 的速度予以处理,其处理结果在时间上又 来得及控制被监测或被控制的过程。这里 的“实时”就是及时的含义。
分类:分为实时过程控制系统和实时信息 处理系统
1.3 操作系统的类型
1.3.3 实时系统
1、实时过程控制 分类:1)以计算机为控制中枢的生产过程
自动化系统;2)飞行物体的自动控制 2、实时信息处理 功能:能及时响应来自终端用户的服务请 求,如进行信息的检索、存储、修改、更 新、加工、删除、传递等,并能在短时间 内对用户给予正确的回答。如情报检索、 机票预订、银行业务、电话交换等都属此 类系统。
1.3 操作系统的类型
2)脱机批处理 组成:主机和卫星机(即外围计算机)
读卡机 打印机
输入带
输入带
卫星机 输出带
图1-2 脱机批处理
主机 输出带
01第一章引论(答案)
自动控制C:
辅助设计D:
信息处理
()
38.巨型计算机指的是
A:
重量大B:
体积大C:
功能强D:
耗电量大
()
39.第二代计算机采用的基本元器件是
A:
晶体管B:
电子管C:
集成电路D: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
40.第一代计算机采用的基本元器件是
A:
晶体管B:
电子管C:
集成电路D: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
A:
高速准确地进行大量数值运算B:
高速准确地进行大量逻辑运算
C:
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管理D:
取代人类的智力活动
()
25.目前广泛使用的计算机绝大多数是微型计算机,属于第四代计算机,它 是从发展起来的。
A:
40年代初B:
50年代初C:
70年代初D:
80年代初
()
26.按照计算机应用的领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应属于
第一章引论
单项选择题(请在()内填写答案)
()
1.
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它的名字叫
A:
EDVACB:
EDSACC:
ENIACD:
UNIVAC-I
()
2•被誉为“I业第一定律”的是指
A:
xxB:
牛顿定律C:
比尔盖茨定律D:
xx xx定律
()
3.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A:
巨型机B:
大型机C:
中型机D:
工作站
()
4.有“计算机界诺贝尔奖 ”之称的是
A:
图灵奖B:
计算机引论chapter1
Netscape
Browsers war
Utilities
Utilities (service programs) perform specific tasks to manage computer resources.
Disk Defragmenter
Device drivers
Device drivers are specialized programs to allow input and output devices to communicate the rest of the computer system.
Browser Word processor Spreadsheet DBMS Presentation graphics
Special-purpose Software
Special-purpose application (specialized applications) focus on specific disciplines and occupations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
Desktop Computers
Desktop Computers
Workstations are powerful machines, running more advanced software, for technical, scientific, or data-intensive tasks These distinctions, however, are blurring
NASA uses supercomputers to track and control space explorations.
计算机网络10
第三节: 数据同步方式
同步:使接收端与发送端时间基准一致 一、位同步 外同步:用发同步时钟信号进行同步。 自同步:从数据信息波形中提取同步信号。
二、字符同步 异步制(起止式):加起止位进行同步 同步制:用同步字符进行同步,与位外同步类似。 三、帧同步 帧由多个字符组成,字符同步基础上,每帧同步,用帧标志F 进行同步。
第一节:数据通信系统构成:P23-24 第二节:数据通信相关的基本概念:P25-29 第三节:数据同步方式:P29-31 第四节:数据编码和调制:P39-42 第五节:多路复用技术:P42-48 第六节:数据交换技术:P49-52 第七节:差错处理:P54-57 第八节:数据通信性能指标:P58-60
第四节:数据编码和调制
一、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码元的中间发生跳变,高→低:1,低→高:0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码元的中间发生跳变,码元开始处有跳变: 0,无跳变:1
二、数字数据调制编码: ASK FSK PSK:二相、四相、十二相
三、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PCM(脉冲代码调制): 采样:满足采样定理——采样频率大于等于2倍信号最高频率 (信号带宽),离散值可无失真地表达愿信号。 量化:把每个样本舍入到最接近的量化级别上 编码:对每个舍入后的样本进行编码
• 电信标准化组织
– 国际电信联盟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 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 (Consultative Committee International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
信源数字数据——MODEM——模拟信号—— 信源数字数据——数字信号—— 信源模拟数据——模拟信号—— 信源模拟数据——编码器——数字信号—— 二、信道 信道:信号传输的通道 模拟信道:传输连续的模拟信号的信道, 数字信道:传输数字脉冲的数字信号的信道
计算机网络引论
2010/9/17
2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阶段(50年代):计算机通信网络,特征是计算机与终端互 第一阶段(50年代):计算机通信网络 年代):计算机通信网络, 实现远程访问。 连,实现远程访问。 1.具有远程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 解决了多个用户共享主机资源的问题 存在问题:主机负担重, 存在问题:主机负担重,通信费用高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引论
本章要点: 本章要点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4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1.5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010/9/17
1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计算机网络源于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结合, 计算机网络源于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结合, 始于20世纪 年代, 世纪50年代 年来得到迅猛发展。 始于 世纪 年代,近20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它 年来得到迅猛发展 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 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
主机系统
பைடு நூலகம்
终端 Data
主机
2010/9/17
通信设备
3
网工+网络工程师复习笔记
第1章引论1.1计算机网络开展简史a)名词解释:〔1〕计算机网络******地理上分散的多台独立自主的计算机遵循规定的通讯协议,通过软、硬件互连以实现交互通信、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协同工作以及在线处理等功能的系统。
〔注解******此条信息分为系统构成+5个系统功能〕。
〔2〕计算机网络开展的3个时代-----第一个时代******1946年美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第二个时代******20世纪80年代,微机的出现;第三个时代******计算机网络的诞生以及应用。
〔3〕 internet的前身******即1969年美国国防部的高级方案局(darpa)建立的全世界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rnet。
〔4〕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它将要传送的报文分割成许多具有同一格式的分组,并以此为传输的根本单元一一进行存储转发。
〔5〕分组交换方式与传统电信网采用的电路交换方式的长处所在******线路利用率高、可进行数据速率的转换、不易引起堵塞以及具有优先权使用等优点。
〔6〕以太网******1976年美国xerox公司开发的机遇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原理的、用同轴电缆连接多台计算机的局域网络。
〔7〕 internet开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9年internet的前身arpanet的诞生到1983年,这是研究试验阶段,主要进行网络技术的研究和试验;从1983年到1994年是internet的实用阶段,主要作为教学、科研和通信的学术网络;1994年之后,开始进入internet的商业化阶段。
〔8〕 iccc******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9〕 ccitt******国际电报咨询委员会〔10〕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11〕 osi网络体系结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1.2计算机网络分类〔1〕网络分类方式******a. 按地域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b. 按拓补结构******可分为总线、星型、环状、网状c. 按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交换网、信元交换网d. 按网络协议******可分为采用tcp/ip,sna,spx/ipx,appletalk等协议1.3网络体系结构以及协议〔1〕实体******包括用户应用程序、文件传输包、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邮件设备以及终端等一切能够发送、接收信息的任何东西。
第1章引论
第1章引论1.1 复习笔记一、什么是西方经济学1.简单地说,这是指西方人研究经济问题的总结。
它包含三种类别的内容:(1)企事业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
(2)对某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
(3)经济理论的研究与考察。
本教材所涉及的西方经济学主要指第三个方面。
2.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迄今为止,并不存在关于经济学的统一定义。
比较流行的说法或定义是: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和将来生产各种物品,并把物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领域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这里所说资源的稀缺性,既不是指这种资源是不可再生产的或可以耗尽的,也与这种资源的绝对量的大小无关,而是指这样的事实:即在给定时期内.与需要相比较,其供给量是相对不足的。
正是生产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需要关注并研究的“经济问题”,即怎样使用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的多样化的需要问题。
3.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为了有效率地使用稀缺资源,以满足人们的各种欲望和需求,任何社会或国家都必须解决以下四个基本经济问题:(1)生产什么产品,各生产多少?面对稀缺的经济资源,人类需要权衡各种需要的轻重缓急,确定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以满足比较强烈的需要。
(2)用什么方法去生产?由于各种生产要素一般都有很多用途,各种生产要素之间也大多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所以同一种产品的生产往往可以采用很多方法。
但它们的生产效率却不尽相同。
经济社会必须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资源组合中,确定哪一种组合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生产方法。
(3)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因为存在稀缺性,没有人能获得他想要的一切,每个社会都必须建立某种机制来分配产品。
(4)何时生产?何时生产是指资源利用的时间配置,即发展计划。
正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所以必须做好动态规划,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这四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解决这四个基本经济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
网络习题,试题,答案要点
第一章引论内容提示本章是计算机网络的导论,从总体上说明计算机网络所包括的内容,涉及计算机网络学科的各个方面,但内容较浅,应该从总体上和概念上了解,本章内容是对深入理解和掌握以后各章具体内容的必要引导。
要求广度,不要求深度,详细内容和深度是本课程的后续章节要详细论述的。
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网络的概念、功能、组成各分类:网络用到通信技术;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
一、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在60年代以前,计算机主机属于非常昂贵的设备,为了共享主机资源和利用主机进行信息处理,利用通信线路将多个终端连接到主机系统,而构成的联机终端网络的形式称为网络(具有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
这种网络系统是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由于主机属于昂贵的资源,许多终端直接联入主机,造成主机负荷过重,由此导致了前端处理机(前置机)的出现;在远距离终端聚集的地方如果能用一种设备将终端连接在一起,然后通过一条高速线路连接到主机或前端处理机,则会节省通信线路和费用,这就又导致了远程线路集中器的出现,别外还可用在一条通信线路上串接多个终端,共享一条通信线路与主机通信的多点通信线路方式。
以上方式在设备上就构成了使用终端集中器、前端处理机和主机,在线路上使用了远程终端到终端集中器的低速线路、终端集中器到前端处理机的高速线路和前端处理机到主机的高速连接,终端集中器和前端处理机一般为小型或中型机,这样的系统就构成了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
利用通信线路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就构成了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第一种形式是通过通信线路针主计算机起来,该方式主机既承担数据处理,又承担通信工作。
第二种形式是报通信从主机分离出来,设置通信控制处理机CCP,主机之间的通信通过CCP的中继功能间接进行。
由通信控制处理机CCP组成的传输网络称为通信子网,CCP负责网络中各主机间的通信控制和通信处理,由它们组成的通信子网是网络的内层,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网络基础01
此外,美国宇航局(NASA)与能源部的 NSINET、ESNET网相继建成。欧洲、日本等 也积极发展本地网络。于是在此基础上互联形 成了Internet,而ARPAnet 作为一个军事项目, 至1989年即不复存在。
-30-
从单个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建成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多级结构因特网
-13-
“面向通信”的分组交换网阶段 66年6月,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Davies提出“分 组”(Packet)概念 69年12月,美国ARPA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建 成ARPANET,第一个分组交换网,INTERNET 的 前身
-14-
三种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1969年,美国国防部DOD(Department Of Defence)高级研究计划署 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资助建立的实验 性网络ARPANET,这是一个比较完善的分布 式跨国计算机网络 ,即Internet最早的雏形。
-25-
到1972年时,ARPANET网上的网点数已经达 到40个
-27-
1980年ARPA把TCP/IP加入到UNIX内核中, 因此以后TCP/IP即成为UNIX系统的标准通信 模块,目前Internet网上大部分主机运行的都 是UNIX系统。到了1983年,ARPA把TCP/IP 正式作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
-28-
在ARPAnet发展过程中,美国其它一些机构开 始建立自己的面向全国的计算机广域网,这些 网络大多数采用与ARPAnet相同的通信协议。 其中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NSFnet 有着很大影响,它为Internet的产生起了积极 的促进作用。
引论课件
技
适应-种类繁多、不断发展
术
统一的、全面的、高层次的
?
精
13
信息、信息科学与信息论
什
么 出现于图书馆学--研究图书文献的检索
是 信 计算机出现后--新的含义
息 科
不同国家--含义不尽相同
学 发展和长远的观点--能与信息技术相对应的基 ? 础科学
精
14
信息、信息科学与信息论
什
么 信息论-统计信息理论
有效是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和尽可能少的设备来传输 一定量的消息
精
18
信息论的研究内容
狭义信息论(经典信息论)
研究信息测度,信道容量以及信源和信道编码理论
一般信息论
研究信息传输和处理问题,除经典信息论外还包括 噪声理论,信号滤波和预测,统计检测和估值理论, 调制理论,信息处理理论和保密理论
是 广义的信息———信息的形式、内容--最广泛意义 信
技术术语的信息--表达信息所用的形式或载体--具体但无确切定义
息 ? 统计信息--信息表达形式中统计方面的性质--明确定义的科学名词
--与内容无关、独立于形式
精
12
信息、信息科学与信息论
什
么 IT ---
是 信
计算机所涉及的各种各样的技术
息
--优点:笼统、不明确
欢迎提出各种问题、意见和建议
是否学过信息论、信源编码或信道编码,程度 如何?
希望重点讲什么? 希望哪些可以简略? 希望增加哪些内容? 对授课方式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精
31
1956McMillan证明了Kraft不等式。1952年Fano码, Huffman码。1976 Rissanen算术编码,1977,78 Ziv和Lempel的LZ算法
第1章-引论
1
本章要点
1.1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 1.4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1.5 OS结构设计
2
为什么要学习操作系统?
设计操作系统 或者 修改现有的系统 大量“操作系统”存在,如 嵌入式系统 加深对OS的理解,有利于深入编程 用户为了开发应用程序必须与操作系统打交道 编程时借鉴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算法 OS中所用的许多概念和技巧可以推广应用 选择购买操作系统 我们并不总使用Win98/2000/XP/2003
五、实时系统 1.应用需求 -实时控制 -实时信息处理 2.实时任务
周期性实时任务 非周期性实时任务 硬实时任务 软实时任务
3.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特征的比较 ⑴多路性 ⑵独立性 ⑶及时性 ⑷交互性 ⑸可靠性
18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六、微机操作系统的发展
1.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 CP/M和MS-DOS 2.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微软公司的Windows 3.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UNIX OS
16
分时系统
1.分时系统的产生 • 人-机交互 • 共享主机 • 便于上机 将一台计算机提供给多个用户同时使用 2.分时系统实现中的关键问题 ⑴及时接收-多路卡 ⑵及时处理-所有作业进入内存、作业频繁获得处理 机 3.分时系统的特征 ⑴多路性 ⑵独立性 ⑶及时性 ⑷交互性
17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网络系统:用于连接所有客户机和服务器。
36
客户/服务器模式
2.客户/服务器之间的交互
(1)客户发送请求消息;(信息装配)
(2)服务器接收消息;
(3)服务器回送消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ernet 正在以超过摩尔定理 超过摩尔定理的速度发 超过摩尔定理 展
第一章 引言
21
网络时代的三大基本定律
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
CPU性能18个月 CPU性能18个月 性能18 翻番,10 ,10年 翻番,10年100 倍。 所有电子系统 (包括电子通 信系统, 信系统,计算 机)都适用
光纤定律:
超摩尔定律, 超摩尔定律, 骨干网带宽9 骨干网带宽9 个月翻番 翻番, 个月翻番,10 10000倍 年10000倍。 带宽需求呈超 高速增长的趋 势
迈特卡尔夫定 联网定律, 律:联网定律,
网络价值随用户 数平方成正比。 数平方成正比。 未联网设备增加 效率增加N N倍,效率增加N 倍。联网设备增 加N倍,效率增 加N 2倍
第一章 引论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4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1.5 计算机网络分类 1.6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第一章 引言
1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代
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第二代
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 计算机
第一章 引言
4
美国SAGE半自动化地面防空系统 美国SAGE半自动化地面防空系统 SAGE
第一代特点:远程终端无处理能力, 但可与远程主机直接通信,主机可边 处理,边输入输出信息。 缺点:主机负荷重、通信线路利用率 低、集中控制方式降低了可靠性。
第一章 引言
5
第二代: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 第二代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
第一章 引言
24
中国互联网
除此之外,一些商业公司也开始投入了 除此之外,一些商业公司也开始投入了Internet网 网 络市场,自己建立网络服务中心, 络市场,自己建立网络服务中心,通过租用专线 连接, 与CHINANET连接,开展 连接 开展Internet互联和拨号入 互联和拨号入 网服务。与四大网络体系主体相比, 网服务。与四大网络体系主体相比,其在信道方 面没有优势而言,但在接入服务、 面没有优势而言,但在接入服务、信息服务方面 做得比较好,包括全天办理入网、 做得比较好,包括全天办理入网、免费培训和上 门服务等。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各种商业ISP 门服务等。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各种商业 (Internet Services Provider)已有近百家,比较 )已有近百家, 有名的如:东方网景、中国在线、上海在线、 有名的如:东方网景、中国在线、上海在线、国 北京在线等。 联、北京在线等。
第三代: 第三代:
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 Internet
第四代: 第四代:
可编程网络
第一章 引言
2
第一代:具有远程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 第一代 具有远程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
主机系统
终端 Data
主机
通信设备
第一章 引言
3
第一代: 第一代:具有远程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
低速终端 调制解调器 Data 公用电话网 调制解调器 集中器 低速终端
国际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
第一章 引言
15
OSI参考模型 参考模型
第一章 引言
16
OSI与TCP/IP参考模型 与 参考模型
第一章 引言
17
Internet
因特网实际上就是用TCP/IP协议将世界上各国家和地 协议将世界上各国家和地 因特网实际上就是用 区的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连接起来, 区的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连接起来,使相互之间 可以通信和资源共享。 可以通信和资源共享。
1000000 100000 10000 1000 100 10 1 1981年 1985年 1989年 1993年 1997年 1981 年 1985 年 1989 年 1993 年 1997 年
第一章 引言
20
Internet 发展规模和趋势 Internet的发展速度
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一种技术 以商业化后达到 5000 万用户为例 电视用了13年 收音机用了38年 电视用了 年,收音机用了 年,电话更长 Internet 从商业化后达到 5000 万用户用了 万用户用了4 年时间
第一章 引言
23
中国四大互联网
CSTNET:连接各科研院所和部门,管理中国互 :连接各科研院所和部门, 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提供科学数据库,成 联网络信息中心 ,提供科学数据库, 技术资料,情报以及最高域名注册服务。 果,技术资料,情报以及最高域名注册服务。 CERNET:由国家教委,清华等十所院校共建,是 由国家教委,清华等十所院校共建, 由国家教委 IP地址和用户数最多的网络,中心设在清华大学 地址和用户数最多的网络, 地址和用户数最多的网络 提供学位论文,图书资料,网络软件等服务。 ,提供学位论文,图书资料,网络软件等服务。 CHINANET:邮电部门经营管理,面向商业市场 邮电部门经营管理, 邮电部门经营管理 单机拨号上网。 ,单机拨号上网。 CHINAGBN:电子工业部管理,面向商业用户, 电子工业部管理, 电子工业部管理 面向商业用户, 规模相对较小。 规模相对较小。
第一章 引言
7
ARPANET的主要特点 的主要特点
资源共享,提出资源子网、 资源共享,提出资源子网、通信子网的网 络结构概念; 络结构概念; 分散控制; 分散控制; 分组交换,存储转发; 分组交换,存储转发; 采用专门的通信控制处理机; 采用专门的通信控制处理机; 分层的网络协议。 分层的网络协议。
第一章 引言
13
第三代: 第三代: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
IBM SNA(系统网络结构), 用户程序 ),1974 (系统网络结构),
表示服务PS 事务处理服务 TS
DEC DNA(数字网络结构), ),1975 (数字网络结构), 数据流控制
DFC
Univac公司提出 公司提出DCA,Burroughs公司提出 , 公司提出BNA等。 等 公司提出 公司提出 传输控制TC
第一章 引言
22
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 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
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 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1987年至1993年 年至1993 段是1987年至1993年,这一阶段实际上只是少数 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提供了Internet Internet的电子邮件 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提供了Internet的电子邮件 服务,还谈不上真正的Internet 第二阶段从 Internet; 服务,还谈不上真正的Internet;第二阶段从 1994年开始 我国通过TCP/IP连接Internet 年开始, TCP/IP连接Internet, 1994年开始,我国通过TCP/IP连接Internet,并 设立了中国最高域名( )服务器 这时, 服务器。 设立了中国最高域名( CN )服务器。这时,我国 才算是真正加入了国际Internet行列之中。 Internet行列之中 才算是真正加入了国际Internet行列之中。 我国最早建设并获国家正式承认具有国际信道出 口的中国四大互联网络:中国科技网(CSTNET), 口的中国四大互联网络:中国科技网(CSTNET), 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 (CERNET), 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 (CHINANET),中国国家经济信息(金桥) 网(CHINANET),中国国家经济信息(金桥)网。 (CHINAGBN)
主机 主机 Data Data 通信处理机 通信控制处理机(CCP) 通信处理机 通信控制处理机 主机 终端 Data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终端
第一章 引言
6
现代意义的计算机网络——ARPANET 现代意义的计算机网络 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 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 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 4个节点(1969)——15个节点(1971)— 个节点( 个节点( 个节点 ) 个节点 ) —>60个节点 >100台主机(1970s’后期) 个节点, 台主机( 后期) 个节点 台主机 后期 。
第一章 引言
19
Internet的扩张 的扩张
Internet主机数量的 100000000 增长: 10000000
Aug. 1981 213 Oct. 1984 1,024 Dec. 1987 28,174 Oct. 1990 313,000 Oct. 1993 2,056,000 Apr. 1995 5,706,000 Jul. 1997 19,540,000 Jul. 2000 93,047,785
源 IMP
分组
IMP
用户 级协 议
host 到 host 协议
host-imp - 协议
源imp 到 目的imp 目的 协议
imp 到 imp 协议
分 组
目的 主机
应 用 程 序
操 作 系 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