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古今异义词1.词语的古今义解释在七年级下的文言文中,古今异义词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古今异义词指的是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同一个词语的意义、用法或者词性有所不同。
例如,“学校”在古代指学府,而今义则指实施教育的机构;又如“国家”,在古代指帝王统治下的地域,而今义则指具有主权和领土的国家。
2.词语演变的原因分析古今异义词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词语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二是社会发展导致词语所反映的事物发生了变化;三是语言交流的需要,使得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了新的意义。
3.如何在阅读中识别古今异义词阅读时,我们要学会识别古今异义词。
一方面要了解词语的古代意义,另一方面要根据上下文判断词语在文中的实际意义。
识别古今异义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
二、通假字1.通假字的定义及作用通假字是指在文言文中,用一个字代替另一个字的现象。
通假字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避讳、美观或者音韵的需要。
例如,“孔子曰”中的“曰”通“日”,意为“说”。
2.通假字的识别方法识别通假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了解通假字的规律,如声旁字代替形声字、形声字代替声旁字等;二是掌握一定的通假字表,以便在阅读中进行对照;三是通过语境和字义来判断字是否为通假字。
3.通假字的阅读技巧阅读文言文时,遇到通假字不要慌张,要学会根据字义和语境来判断。
同时,积累通假字,形成自己的词汇库,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三、词类活用1.词类活用的种类及举例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名词活用作动词,如“司马迁迁”中的“迁”意为“贬谪”;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如“山高水长”中的“长”意为“生长”;动词活用作名词,如“夫子不鼓盗钟”中的“盗”意为“偷钟的人”。
2.词类活用的辨析方法辨析词类活用,首先要了解词语的原始词类,然后根据其在文中的作用和意义来判断。
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
2、公子怒,欲鞭之。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规律四:名词前后用“而”与动 词或动词性短语连接,这个名词一般 活用为动词
1、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2、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规律五:名词前后用介宾结构作 状语或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1、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
2、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
词类活用
1、晋军函岭,秦军氾南 军(名→动,驻军) 2、公子怒,欲鞭之
鞭(名→动,鞭打)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动,游水)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亲(形→动,亲近) 远(形→动,远离)
词类活用的概念
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一类词在一定的语言环 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而具有了另 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特点: 1、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2、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例如:“鞭”,本是名词,但在“公子怒,欲鞭 之”中受能愿动词“欲”得修饰并且带了宾语,具有 了动词的性质和语法功能,因此,我们说在这个句子 中,“鞭”活用作动词,离开了这个句子(或语言环 境)它仍然是普通名词。
人,吾穷必矣。
规律六 :被结构助词“之”取消 独立性的谓语处的名词活用。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察今》
二、名词做状语
概念: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 修饰谓语动词的。古汉语中,名词用在动词前, 最常见的是充当主语。但有些名词处于动词之 前起修饰限制作用,充当状语,构成一种偏正 关系。 1、夜缒而出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3、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4、人皆得以隶使之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主语主观的认为宾语具有 这个动词的特性。即: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六国论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六国论》中的所有词类活用检举| 2010-12-18 15:06提问者:我啊SJ|浏览次数:1727次检举| 2010-12-18 15:10最佳答案一、一词多类一词多义以:1.秦以攻取之外(用,凭)2、以有尺寸之地(才,可用而代替)3、举以予人(来)4、以地事秦(用)5、苟以天下之大(凭借)之:1、较秦之所得(结构助词,的)2、秦之所大欲(结构助词,的)3、以有尺寸之地(的)4、子孙视之不甚惜(代词,土地)5、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的)6、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前一个“之”指奉秦之物,后一个“之”指赂秦各国。
都是代词。
)7、此言得之(代词,指代上面的道理)而: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因果承接)2、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可是,表示转折)3、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就,承接关系)4、二败而三胜(递进)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然后:这样以后。
兵:1、非兵不利(名词,兵器、武器)2、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3、斯用兵之效也(名词,战争)暴:1、暴霜露(动词,曝露)2、暴秦之欲无厌(形容词,凶暴,残酷)事:1、以地事秦(动词,侍奉)2、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事情)犹:1、犹抱薪救火(动词,像,好象)2、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副词,仍然,还)始:1、始有远略(名词,起初)2、始速祸焉(副词,才)向: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副词,假使,如果)2、并力西向(动词,朝着,对着)二、古今异义1、其实:古义:它的实际数量今义:实际上2、祖父: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3、至于:古义:以至于。
今义:表示到达某种程度4、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5、故事:古义:旧事,前例今义:文学体裁的一种6、智力:古义:智谋与力量今义:指人类思考能力与认知水平7、然后:古义:这样以后今义: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开头,表示某一行动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或引起另一行动或情况,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应8、与:古义:结交今义:和9、速:古义:招致今义:速度10、不行:古义;到```地方去今义:不可以。
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劝学【通假字】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輮使之然也:輮通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词类活用】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地上、在地下.用心一也:一,数词做动词,专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作动词,走得快.【古今异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验、检查.今义为“加入”.;博学: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渊博的人声非加疾也:疾,强、洪亮.今义为“快;疾病”.假舆马者:假,凭借、借助.今义为“与‘真’相对”.蟹八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义为“跪下、下跪”.用心一也:用心,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动脑筋”.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品.今义为黄金.【特殊句式】判断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状语后置句: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师说【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读:通“逗”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古今异义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初等教育学校(4)吾从而师之古义:从,跟从;而,连词.今义:连词.(5)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1)名词的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师,以……为师(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2、形容词作名词(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2)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3、名词作形容词(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带中括号的那个)-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4、名词作动词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师道也动词,学习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之(1) 助词,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 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人非生而知之者(5)代词,他.作师说以贻之(6)代词,这,这一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7) 动词,往,到...去,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3、传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4、而(1) 连词,表并列.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2) 连词,表转折.惑而不从师(3) 连词,表承接.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4) 连词,表修饰.则群聚而笑之(5) 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已归去来兮辞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句意是,为什么不放心任其自然地死或生呢?)【古今异义词】于时风波未静(风波,指战乱。
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句式
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句式
(一)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
(二)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国君旁边的近臣)
3、邹忌讽齐王纳谏.(委婉劝说)
4、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出)
①孰:通“熟”,仔细
私:偏爱
朝
朝服衣冠:zháo:朝见
②词类活用:A名作状:[朝]服衣冠
[暮]寝而思之
B、名作动:朝服衣冠:穿戴
C、形容词意动用法:美我者:以……为美.
③古今异义词
尺:古;约合现在的23.1厘米
今:约33.3厘米.
窥:古:照
今:偷偷地看
寝:古:躺而不睡
今:睡觉
地方:古:土地方圆
今:地点、处所
④句式: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谁,哪个
孰与:相当于“与……孰”,“……与……相比,谁更”
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否定句宾语前置:忌,不自信
被动句:王之蔽甚矣
省略句:与坐谈
(三)句式
1、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4、王之蔽甚矣(被动句)。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与古今异义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与古今异义1、名词的活用。
①名词的使动用法,即成语中的名词具有使它后面的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报仇雪耻(“使……昭雪”),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汗牛充栋(“使……出汗)等。
②名词的意动用法,即成语中的名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成(当成)什么的意思。
如:草菅人命(把……看作野草)。
③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如:不胫而走(长腿),华而不实(结果实),先礼后兵(讲礼貌、用兵),心猿意马(心如猿猴跳跃、意如快马奔驰)等。
④名词活用作状语。
日理万机(每天),朝闻夕改(在早晨,在晚上),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响声一样),虎口余生(从虎口里)等。
2、动词的活用。
①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救死扶伤(死的人,伤的人),量入为出(收入的东西,支出的东西),道不拾遗(遗失的物品)等。
②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劳民伤财(使……劳,使……伤),沉鱼落雁(使……沉,使……落),众口铄金(使……熔化)等。
3、形容词的活用。
①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就是形容词代替了具有自己特性的名词,如:抱残守缺(残缺的局势),避重就轻(重的方面,轻的方面),披坚执锐(坚固的盾,锐利的矛)等。
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如:正本清源(使……正,使……清),光宗耀祖(使……光耀),独善其身(使……善)等。
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如:不耻下问(以……为耻),厚古薄今(认为……对的,认为……不对),不远千里(以……为远)等。
④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如:集思广益(增广、扩大),敬而远之(远离),穷兵黩武(竭尽),恃才傲物(傲视)等。
4、数词的活用。
①数词作名词。
如:杀一儆百(一个人,许多人),举一反三(一点,很多),万无一失(很多,一点)等。
②数词作动词。
如:身价百倍(抬高百倍),万众一心(结成一心),一日千里(奔驰千里路)等。
③数词作副词。
如:一无长物、一无可取、一无是处、一无所有,“一”均作“全、都”解。
三、成语中的一词多义1、亡:亡命之徒(逃亡)、亡羊补牢(丢失)、亡国之音(灭亡)、家破人亡(死亡)、唇亡齿寒(掉落、失去)。
初一部编版《论语十二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论语》十二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君子古:有才德(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2.朋古:(同门为朋)志同道合的人今:朋友
3.三古:多次今:二加一的数字
4.可以古:可:可以;以:凭借今:可能,许可
5.殆古:疑惑今:大概,几乎
6.疏古:粗糙今:疏通
7.水古:冷水今:冷水和热水
三、词类活用
(一)种类:
1.名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2.名词用作状语
3..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5.形容词作名词
6.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
(二)文中的词类活用句子
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4.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四、一词多义
1.为可以为师矣成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2.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懂得
3. 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4.乐不亦乐乎快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
乐亦在其中矣乐趣
5.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他的
人不堪其忧那种
6.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在
于我如浮云对于。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重点词
古今异义:1•陈太丘与友期.:(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期限。
)2.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屈,曲折,确实)3•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 去。
)4.下车引之:(古义:来。
今义:引导。
)5.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引导。
)6.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指家中的侄子辈。
今义:子女。
)7.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古义:家庭。
今义:内心。
)8.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顺。
今义:因果。
)9.撒盐空中差.可拟:(古义:大概。
今义:差别。
)10.不亦君子乎:(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11.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能够凭借。
今义:可能、许可。
)12.饭疏食饮水:(古义:粗劣。
今义:疏通、疏散。
)13.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普通人。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14.吾日三省吾身:(古义:多次。
今义:数词,三。
)15.学而不思则罔:(古义: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今义:蒙蔽,没有。
)16.思而不学则殆:(古义:有害。
今义:危险,几乎。
)17.有朋自远方来:(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朋友。
)18.虽有至道:(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19.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20.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21.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22.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古义:岸。
今义:与湿相对。
)23.并沉焉:(古义:一起。
今义:并列。
)24.阅十余岁:古义:经过,过了。
今义:看。
25.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
今义:一门学科,物理学。
)26.盖石性坚重:(古义:句首发语词,原来是。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27.是非木柿:(古义:这。
今义:表判断的动词。
)28.转转不已:(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29.但知其一:(古义:只。
今义:表转折,当时,去卩。
)30.求之下流,固.颠:(古义:副词,本来。
九上语文复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九上语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汇总一、通假字。
1、適戍渔阳九百人適:“谪”,被贬外调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3、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4、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5、秦王不说(“说”通“悦”,愉快)6、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安放)7、轻寡人与(“与”通”欤”,语气词)8、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9、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10、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11、自董卓以来(已,通“以”)二、古今异义。
1、往往:古义到处;今义常常,经常。
2、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七;今义十六或十七。
3、豪杰:古义有声望或者有地位的人;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4、会计:古义集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计算的人。
5、今亡亦死:古义逃亡;今义死亡。
6、又间令吴广:古义暗地;今义中间。
7、“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虽然:古:即使如此;今: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8、“非若是也”(是:古:这样;今:判断动词)9、“休祲降于天”(休:古:吉祥;今:休息)10、“虽千里不敢易也”(易:古:交换;今:容易)11、“长跪而谢之曰”(谢:古:道歉;今:感谢)12、将军宜枉驾顾之古:拜访今:照顾13、凡三往古:总共今:平凡14、孤不度德量力古:我,古代王侯的自称今:孤立15、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古:大概今:危险16、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古:一天天今:太阳17、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古:可以把今:可能,能够,许可18、利尽南海古:南方近海的地方今:指中国南海1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古:用来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20、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21、臣本布衣。
古义:指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22、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今义:言行恶劣23、)由是感激。
古义:感动激愤今义:感谢24、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业25、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6、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比喻奔走效劳今义:驱赶、奔跑三、词类活用。
文言文考点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及古今异义词汇总
文言文考点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及古今异义词汇总在中考文言文考察中,词类活用和古今异议词是常考点。
今天跟着助手一起复习这部分内容: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许多特征。
最重要的特征是名词后面还有名词或者名词短语,这个名词或者名词短语就是活用动词的宾语。
如:(二)名词做状语名词一般是不能做状语的,做了状语就意味着带了副词的性质。
在文言文当中,这也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所以名词做状语也是一种词类活用的现象。
如:二、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互用如:三、使动用法使动用法上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产生了使宾语发生某个动作的意思,宾语成了动作的主题,这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便有了使动的意义,活用为使动动词了!如:四、意动用法意动用法表示心理活动,意思是"认为怎么样"。
如:古今异议词汇总为便于初三复习备考,特将七—九年级文言课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集录如下:总结,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①词义扩大。
有些词的意义,以前包含的范围较小,后来范围扩大了。
比如“江”“河”在古代是专指长江黄河,今指“所有的江流河水”。
②词义缩小。
有些词的意义,起初包含的范围较大,后来缩小了。
例如“国”在古代指“国家或京城”,今义只指“国家”。
③词义转移。
古代一些词的词义,已经由原来的意思转变为新的意思了,这就是词义的转移。
例如:“牺牲”原是指祭祀用来做祭品的牛、羊、猪等牲畜。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中的“牺牲”即是此意;现在的“牺牲”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舍去自己的生命或权利,词义发生了转移。
又如“走”,古义是“跑”、“逃跑”、现在是“步行”的意思。
④感情色彩的变化。
指汉语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一些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不同的改变,比如,“能谤讥于市朝”中的“谤”在古代汉语中是指不当面批评,属中性词,今义是指“诽谤”“中伤”的意思,就是贬义词。
齐桓晋文之事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重要虚词
齐桓晋文之事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重要虚词摘要:一、通假字二、古今异义三、词类活用四、文言句式五、重要虚词正文:一、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通假字的例子。
例如,“齐”通“其”,“晋”通“进”,这些通假字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这种用法,但在文言文中却十分常见。
二、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文言文中的一些词语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的含义不同。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许多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
例如,“中国”在古代指的是中原地区,而现代则指代我们的国家;“学者”在古代指的是求学的人,现代则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在文言文中,某些词语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会发生词类的变化。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词类活用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如,“齐”在名词的意义上是指齐国,但在动词的意义上则表示“使……整齐”;“晋”在名词的意义上是指晋国,但在动词的意义上则表示“使……进步”。
四、文言句式文言句式是指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许多典型的文言句式。
例如,状语后置句,“于”字引导的状语通常放在句子的最后;被动句,用“见”“于”等字表示被动;宾语前置句,即将宾语放在主语之前。
五、重要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起着重要的语法作用,它们没有实义,但却能改变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许多重要的虚词。
例如,“而”表示转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但是”;“之”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于”表示比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比”。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
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①名词后面带宾语。
例如: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名词“目”带宾语“陈胜”,用作动词。
以目示意)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名词“蹄”后面带宾语“之”。
用作动词,用脚踢)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词‘‘名’’带宾语“其一处”,用作动词,说出) ②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副词。
例如:中通外直,不革不挚。
(名词‘‘蔓’’和“枝”前面有副词“不”,用作动词.乱出蔓茎;横生枝节)③名词前面有结构助词“所”。
例如: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名词罾”前面有结构助词“所”,用作动词,捕捉)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桃花源记》)(名词‘‘志’’前面有结构助词“所”,用作动词,做标记)④方位名词常用作动词,有时前面肴连词“而’’或副词,有时前面既没有连词也没词。
例如:旋见一白酋督印度卒约百人,英将也,驰而剪。
(《冯婉贞》)(方位名词“前”前面有连词“而”,用作动词,向前跑来)(2)名词的使动用法例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捕蛇者说》)(名词“腊’’后面带宾语“之”,用作使动词。
使……成为腊,把……制成干肉)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名词“域”后面带宾语“民”,用作使动(3)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名词“宾客”后面带宾语“其父”,用作意动词,以……为宾客,把…••-当作宾客)(4)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多带有比喻意义,含有“像……一样”或“跟……似的”等意思。
例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像犬一样)②表示动作进行的工具或凭借,有“用……”或“依据……”等意思。
例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用簸箕、土筐)失期,法当斩。
(《陈涉世家》)(依照法律)③时间名词“日”、。
齐桓晋文之事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重要虚词
齐桓晋文之事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重要
虚词
摘要:
一、齐桓晋文之事的通假字
二、古今异义
三、词类活用
四、文言句式
五、重要虚词
正文:
齐桓晋文之事,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之间的纷争。
其中涉及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和重要虚词,都是研究古代汉语的重要内容。
通假字是指在文言文中,具有相同或相近字义的两种或多种字形。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例如“齐”和“晋”就是通假字,它们分别代表了春秋时期的两个大国。
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在古代和现代具有不同的词义。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如“事”一词,在古代可以表示战争、事变,而在现代则主要表示事情、事件。
词类活用是指文言文中,某些词类可以根据语境和语法要求,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如“名”一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为动词使用,表示命名、取名。
文言句式是指文言文中,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异。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如“齐桓晋文之之事”这个句子,采用了主语省略的句式,这在现代汉语中较少见。
重要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具有一定语法功能,但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如“者”、“之”等虚词,起到了连接、修饰等语法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马芳知道他欺诈,用几百人马潜伏这个地 方,分多要求次翻军译队的三来个攻关击键字。词没有翻译出来
❖ 3.马芳知道北寇奸炸,用数百名骑兵在薄弱
的地要方求埋翻伏译的,三兵个分关键三字队词与没有敌翻人译交出来战,,根用据自来己的理
抵抗解敌随军意。翻译
2020/5/12
15
芳知其诈,用百骑薄伏所,三分其军锐, 以次击之。
马芳了解敌人诡计,用一百骑兵迫近敌军埋伏 的地方,将精兵分成三部分,依次攻击敌人。
2020/5/12
16
高考文言译句抓关键点就是抓得 分点
❖ 要能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除了应当读 通读懂全文、把握文意句意外,还应当 学会抓住句子中若干个关键点。这些关 键点,往往就是高考阅卷时的采分点, 也是考生准确答题后的得分点。
2020/5/12
10
四、习题探究
❖ 专题速练(二)第1题:
❖ 芳知其诈,用百骑薄伏所,三分其军锐, 以次击之。
2020/5/12
11
3分题:
❖ 1.马芳知道敌军有诈,(所以)用百名骑兵 逼近敌军的掩伏点,把精兵分成三队,依 次攻敌。未直译,出现错字
❖ 2.马芳知道对方的阴谋,用一百骑兵埋伏在 靠 逐近个敌击军破未的。字字地落方实,,多把译精锐的士兵一分为三,
2
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信: 就是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
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 遗漏、不增译。
达:现就代是汉畅语达的,表即达译要文求明和白习晓惯畅,,无符语合病。
雅: 就是优美,即要求译文语句规范、
得体、生动、优美。
2020/5/12
3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020/5/12
9
❖ 比暮,野烧烛天,嚣呼达旦。芳卧,日中不起, 敌骑窥者相属,莫测所为。明日,芳蹶然起,乘 城,指示众曰:“彼军多反顾,且走。”勒兵追 击,大破之。芳有胆智,谙敌情,所至先士卒。 一岁数出师捣巢,或躬督战,或遣裨将。家蓄健 儿,得其死力。尝命三十人出塞四百里,多所斩 荻,寇大震;芳起行伍,十余年为大帅,身被数 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威名震边陲,为 一时将帅冠。石州城陷,副将田世威、参将刘宝 论死,芳乞寝己荫子,赎二将罪,为御史所劾, 敕戒谕。后世威复为将,遇芳薄,芳不与校,识 者多之。(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九》)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
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 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 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
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 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2020/5/12
4
三、文言文翻译的考点 《考试大纲》强调:“古文翻译要
誊 逐一查对草稿纸上的译句后字 迹清晰地誊写到答案卷上,不 写繁体字、简化字、错别字。
2020/5/12
6
如练习(三)第1题
❖会\暮,贼\稍\却,师旦
❖ 正好 天黑 敌 稍微 退却 师旦
❖\语\其\妻,取\州印\
❖ 告诉 他的 妻子 拿出 州里的大印
❖佩\之,使\负\其\子\
佩在 2
17
课堂总结
❖ 对于文言文的翻译,在今后的学习中应注 意:
❖ 1.温习整理课内重要知识点,明晰实词义项, 记住典型例句;结合课外练习和模拟训练, 强化常见文言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的理解。重视实词120个的重要义项的落实。
“考什么”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020/5/12
1
得分点设置
❖ ①一词多义:实词、虚词
❖ ②古今异义
❖ ③词类活用:(名作动、名意动、名作状、 动词使动、形作<使>动、形意动)
❖ ④语气揣摩:(陈述、疑问、感叹、揣测、 祈使等)
❖ ⑤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省略句)
❖ ⑥固定结构
2020/5/12
二秩,为右都督。寻以功进左,赐蟒袍。三十六年,
迁蓟镇副总兵,分守建昌。土蛮十万骑薄界岭口,芳
与总兵官欧阳安斩首教十,荻骁骑猛克兔等六人。寇
不知芳在,芳免胄示之,惊曰:“马太师也!”连却。
四十五年七月,辛爱以十万骑八西路,芳迎之马莲堡。
堡圮,众请塞之,不可。请登台,亦不可。开堡四门,
偃旗鼓,寂若无人。
❖以\匿。
❖
藏匿起来
2020/5/12
7
❖ 马芳,字德馨,蔚州人。十岁为北寇所掠,使 之牧。芳私以曲木为弓,剡矢射。俺答猎,虎琥 其前,芳一发毙之。乃授以良弓矢、善马,侍左 右。芳阳为之用,而潜自间道亡归。周尚文镇大 同,奇之,署为队长。数御寇有功,当得官,以 父贫,悉受赏以养。嘉靖二十九年秋,寇犯怀柔、 顺义。芳驰斩其将,授阳和卫总旗。
2020/5/12
8
❖ 寇尝入威远,伏骁骑盐场,而以二十骑挑战。芳知
其诈,用百骑薄伏所,三分其军锐,以次击之。奋勇
跳荡,敌骑辟易十里。寇营野马川,克日战。芳度寇
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
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靡至。芳战益力,寇乃去。累迁指
挥佥事,复以功,超迁都督佥事。已,袭寇有功,进
2020/5/12
13
1分题:
❖ 1.马芳知道有诈,让百余名骑兵埋伏着,把 地方军队的主力分成三股,依次攻击。
(“薄”“军锐”都没译出)
❖ 2.马芳知道他们其中的诡计,用百余骑兵逼
近埋伏的地方,军锐分三次进攻,第二次击
退敌军。
( “军锐”“以次”没译出 )
2020/5/12
14
0分题:
❖ 1.马芳知道敌军有诈,用百名骑兵埋伏敌军, 马芳将军队锐士三分,用来下一次进攻敌 军。 要求翻译的三个关键字词没有翻译出来
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 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 特点。”
1、积累性的:关键词语(重要实词、 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2、规律性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
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
2020/5/12
5
四、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审 审清采分点即两类考点。
↓
切 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
连 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 ↓ 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 3. 马芳识破敌人的诡计,用百名骑兵埋伏 2020/5/12在附近随时“薄待”命字,没译把出精,兵且未分直成译三部分,依 12
2分题
❖ 1.芳知道其中有诈,用百余骑兵靠近敌人埋 伏的地方,将军队分成三小队,依次攻击 敌人。“其”“军锐”翻译不准确,且未直
译
❖ 2.马芳知道其中有诡计,用百名骑兵埋伏在 附近随时待命,把精兵分成三部分,依次 攻击“其敌”人翻。译不准确,“薄”没译出,且未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