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中数词语法功能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策》中数词语法功能初探
作者:刘莹武存喜
来源:《科教导刊》2015年第12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战国策》中数词在句中充当的语法成分,对读者进一步理解本书精妙的语言有较大帮助。
《战国策》中数词充当了谓、宾、定、状、补五种成分,主要有“数(量)·名”与“名·数(量)”两种表达形式,其中“数(量)·名”的形式占多数。
数词充当定语约占到94%以上,剩余的分别充当了其它不同的成分,而数词充当谓语时词性可能发生变化。
关键词战国策数词语法功能词性
中图分类号:H0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4.021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 of Numerals in the History of Zhanguo
LIU Ying, WU Cunxi
(Yan'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 Yan'an, Shaanxi 716000)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grammar composition of numerals in the History of Zhanguo,which is great help for reader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book's excellent language. The numerals act as predicate, object, attributive, adverbial and complement. There are mainly "number (quantity)-noun" and "noun-number(quantity)" two forms of expression, and have a majority of the "number(quantity)-noun" form. Numerals act as attributive account for more than 94%,and the remainder are served as other different components. The parts of speech may change when numerals act as predicate.
Key words the History of Zhanguo; numeral; grammar; function; parts of speech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为君王出谋划策和相互辩论的亦史亦文的大作,它之所以被大家推崇,是因为它用生活化的语言描述了很严肃的政治问题,它的语言辞采绚丽,生动形象,巧言雄辩,敷张扬厉,言约事丰,明畅通达,摩态传神,语言个性化,在语言艺术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峰。
其中数词出现的频率较高,充当了不同的语法成分,读者阅读、理解类似的古代文章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对其进行了分析、总结。
1 数词作定语
“数(量)·名”语序的中心是人或事物,而“名·数(量)”语序的中心是数量,但这两种形式中的数词都充当名词的定义,修饰名词,表示事物的数量。
例如:
(1)薛公欲知王所欲言,乃献七珥,美其一。
(《齐策三·齐王夫人死》)
(2)李从以车百乘使楚,犀首又以车三十乘使燕、赵。
(《魏策一·陈轸为秦使于齐》)
(3)乃与之万家之邑一。
(《魏策一·知佰秦地于魏植子》)
(4)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
(《韩策二·韩傀相韩》)
其中,“七”“一”“百”“三十”“万”“十”都与名词相结合,相当于“几(个、辆)什么”,例1中的“一”后边应该加一个“珥”字,在这里省略了。
以上四例中的数词都是表示前、后实物的数量,数词与名词之间没有量词的出现,也不影响语义的理解。
2 数词作状语
数词直接出现在动词的前面,表示动作的数量。
数词作状语计量动量是实指,一般只计一个动作的数量。
例如:
(1)故妾一僵而弃酒。
(《燕策一·人有恶苏秦于燕王》)
其中,“一”此处数词就表示摔跤的次数,也是一种形象化的修饰,好比现代汉语中“他一€讇拙蛝讇住薄?
关于动词和数量词结合的表达形式在本书的事例不是很多,但却比较有代表性,其形式只有一种,“数词+动词”,他们之间没有出现数量词。
例如:
(2)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
(《秦策三·范捶至秦》)
(3)楚地持戟百万,百起摔数万之师,以与楚战,一战举鄢、郢,再战愤夷陵。
(《秦策三·范捶至秦》)
(4)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也。
(《秦策四·秦襄王二十年》)
(5)曹沫为鲁君将,三战三北,而丧地千里。
(《齐策六·燕攻齐取七十余城》)
(6)赵王使往贺,三反,不得通。
(《赵策四·秦攻魏取宁邑》)
(7)使者三往不得通者,必所使者非人也。
(《赵策四·秦攻魏取宁邑》)
(8)使下臣奉其币物,三至丰廷而不得通。
(《赵策四·秦攻魏取宁邑》)
(9)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远者达胸。
近者掩心。
(《韩策一·苏秦为楚合从说秦王》)
(10)齐、赵之交,一合一离。
(《燕策二·苏代百齐献书于燕王》)
(11)遂兴兵伐宋,三覆宋,宋遂举。
(《燕策二·客谓燕王曰》)
其中,数词后面的动词多数为行为动词。
由以上例子可以发现,在《战国策》中与动词结合的数词大部分是“一”“三”,其中“一”主要是为了说明该动词的短暂和不稳定性。
而“三”在例子里往往都表示动作的次数,就是确切的“三次”,没有表示比较模糊的概念或“多”的意思。
3 数词作宾语
在《战国策》中数词作宾语的例子很少,只发现一例。
寡人愚陋,守齐国,唯恐失之,焉能有四焉?(《齐策四·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喧王》)在此例中“四”作宾语指“四种爱好”。
4 数词作谓语
从数词作谓语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去分析,它有三种不同作用的句型。
第一种是数词直接充当谓语的句子,称为数词谓语句。
例如:
(1)大县数百,名都数十。
(《魏策三·魏将与秦攻韩》)
(2)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
(《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
(3)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于镒。
(《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
上述例句数词作谓语侧重对主语作数量状态的描写。
第二种是主谓谓语句,即主谓词组作谓语的句子,数词作主谓词组的谓语,它是整个谓语的一部分。
例如:
(4)邹忌修八尺有馀,昳(yi)丽。
(《齐策一·邹忌修八尺有馀》)
上述例句数词在句中充当主谓词组的谓语,它叙述的是邹忌的身高,当然他还有相貌等。
“八尺”与主谓词组的主语“修”,结合起来作谓语,对全句主语“邹忌”进行叙述说明。
第三种是动词谓语句,这种句型,谓语虽是由数词充当的,但它已经失去了数词的特征,成了动词。
例如:
(5)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i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魏策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上述例句中的“四”表示“成为四个”。
另外,下面例6、7中表示行为的数量,还可以把数词放在全句末尾作谓语,前面用一个“者”字作结构主语。
所以凡做谓语的物量词,在语义上都含“有”“占”等动词义。
(6)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赵策三·秦国赵之邯郸》)
(7)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齐策三·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
就以上分析看,数词作谓语从词性上看不外两种情况,一是以数词直接作谓语,表示所指名物的数量或数位,往往计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
二是数词活用为动词作谓语。
但二者有本质区别。
当数词直接作谓语时词性没有发生变化;而数词活用为动词时,词性发生了变化,有动词功能;数词直接作谓语,那表示叙述事实,强调动作的数量,对主语数量状态的描写,而数词活用为动词强调的是与数量有关的动作。
5 数词作补语
数词直接出现在宾语的后面作句子补语,能作补语的数量词只能是动量词和时量词,它是从动作、行为的动量或时量方面对中心词加以补充说明的。
例如:
(1)乃与之万家之邑一。
(《魏策一·知佰索地于魏恒子》)
(2)臣有大喜三,重之宝剑。
(《齐策三·孟尝君出行五国》)
(3)夫中山,千乘之用也,而敌万乘之国二。
(《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
(4)燕人大时,得首三万。
(《燕策二·苏代自齐使人渭燕昭王》)
以上四例中的数词都是对前面的宾语作补充,表示确切的数和量。
6 总结
本论文主要从语法角度对《战国策》中数词充当的成分进行了详尽的举例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战国策》中数词充当了谓、宾、定、状、补五种语法成分;
(2)主要有“数(量)·名”与“名·数(量)”两种表达形式,其中“数(量)·名”占多数。
数词在“数(量)·名”的形式中充当定语的例子约占到94%以上。
(3)数词充当谓语时词性可能发生变化。
参考文献
[1] 何建章.白话战国策[J].考试周刊,2011(54):207-208.
[2] 吕惠君.古汉语数词语法功能辨疑[J].天津师大学报,1995(3):73-76.
[3] 夏群.试论古汉语数词的表动量用法及其发展[J].内蒙古大学学报,2010(6):130-133.
[4] 杨翠兰.汉语成语的语法功能研究[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5.11(3):23-26.
[5] 李咸菊.“名动词”之语法功能及词类地位探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7.17(1):57-61.
[6] 梅轶洁.《祖堂集》数词的语法研究.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7] 杨翠兰.《魏书》数词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8] 周小婕.《左传》数词研究.南昌: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