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倍角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
人教A版必修四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第三课时 教案
人教A 版必修四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第三课时 教案(一)复习:1.二倍角公式sin 22sin cos ααα=22cos2cos sin ααα=-222cos 112sin αα=-=-22tan tan 21tan ααα=-2.降幂公式:2221cos 21cos 21cos 2sin ,cos ,tan 221cos 2ααααααα-+-===+ .(二)新课讲解:例1.已知223sin 2sin 1αβ+=,3sin 22sin 20αβ-=,且,β为锐角,试求2αβ+的值。
解:∵223sin 2sin 1αβ+=, ∴23sin cos2αβ= ①又∵3sin 22sin 20αβ-=, ∴3sin cos sin 2ααβ= ②①②,得: tan cot 2αβ=tan(2)2πβ=-, 又∵02πα<<,02πβ<< ∴02πα<<,2222πππβ-<-<, ∴22παβ=-, 从而22παβ+=.例2.已知sin θ,sin 2x ,cos θ成等差数列,sin θ,sin x ,cos θ成等比数列,求cos 2x 的值。
解:由已知条件得:2sin 2sin cos x θθ=+,2sin sin cos x θθ=,∴224sin 212sin cos 12sin x x θθ=+=+,224(1cos 2)(12sin )2cos22x x x -=--+=-+,24cos 2cos 220x x --=,解得: cos 2x =∵221cos212sin 12sin cos (sin cos )0x x θθθθ≥=-=-=-≥,所以,1cos 28x =.例3.求证:333sin 3cos cos3sin sin 44ααααα⋅+⋅=.证明:左边22sin3cos cos cos3sin sin αααααα=+1cos 21cos 2sin 3cos cos3sin 22αααααα+-=+11(sin 3cos cos3sin )cos 2(sin 3cos cos3sin )22ααααααααα++-=11sin 4cos 2sin 222ααα=+3sin 44α=右边.所以,原式成立。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说课稿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说课稿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3.1.3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本节内容是三角函数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
它是在学生学过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和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之后的又一重要公式。
2、本节在本章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3、三角函数是高考的热点问题,而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是三角函数求值、化简及证明必备的基础知识点之一。
它为研究三角函数图象及性质等问题提供了又一必备的要素。
本节教材的作用则主要是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化归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体验的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及两角和与差的公式等内容的基础上而安排的,主要内容是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三)、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以两角和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公式,运用二倍角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2.能力目标:灵活运用二倍角公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寻找数学规律的能力,同时注意渗透由一般到特殊的化归的数学思想及问题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意识,提高数学素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二倍角公式;灵活运用二倍角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难点:二倍角公式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二、教法分析在教学中,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采用启发式教学,逐步设疑、诱导、解疑,启发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动手操作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进而完成知识的内化,使书本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
高二数学(人教A版)必修4精品教案—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3. 1.3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三维目标1.通过探索、发现并推导二倍角公式,了解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和角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强化题目的训练,加深对二倍角公式的理解,培养运算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运用,会进行简单的求值、化简、恒等证明.体会化归这一基本数学思想在发现中和求值、化简、恒等证明中所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联系变化的观点,自觉地利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本节学习,引导领悟寻找数学规律的方法,培养的创新意识,以及善于发现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二倍角公式推导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如何灵活应用和、差、倍角公式进行三角式化简、求值、证明恒等式. 教学过程(问题导入) 1、 若sinα=53,α∈(2,π),求sin2α,cos2α的值.并总结思想方法。
2、①请试着用sin α 或cos α,表示sin2α,cos2α。
②请试着用tan α表示tan 2α。
(新知讲解)这些公式都叫做倍角公式.倍角公式给出了α的三角函数与2α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公式说明:(Ⅰ)这里的“倍角”专指“二倍角”,遇到“三倍角”等名词时,“三”字等不可省去; (Ⅱ)通过二倍角公式,可以用单角的三角函数表示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Ⅲ)二倍角公式是两角和的三角函数公式的特殊情况;(Ⅳ)公式(S 2α),(C 2α)中的角α没有限制,都是α∈R .但公式(T 2α)需在α≠21kπ+4π和α≠kπ+2π(k ∈Z )时才成立,但是当α=kπ+2π,k ∈Z 时,虽然tanα不存在,此时不能用此公式,但tan2α是存在的,故可改用诱导公式.(Ⅴ)二倍角公式不仅限于2α是α的二倍的形式,其他如4α是2α的二倍,2a 是4a的二倍,3α是23a 的二倍,3a 是6a 的二倍,2π-α是4π-2a 的二倍等,所有这些都可以应用二倍角公式. (应用示例)例1 已知sin2α=135,4π<α<2π,求sin4α,cos4α,tan4α的值.练习1、已知cos 8α=54-,8π<α<12π,求sin 4a ,cos 4a ,tan 4a 的值。
第9课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合作探究的
= −
=
1 例题分析
例1
能力
.
−
学生积极思考,认真
求值.
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1)15° 15° ;(2) 2
(3)
− 2 ;
8
8
215°
1 − 2 15°
例 1 当发现三
角式的形式
与二倍角公
的值.
解
1
已知2 = 2 2 − 1 = − 2
1
求得 2 = 4
1
又因为 ∈ ( 2 ,) ,所以 = − 2.
练习 3
1
已知 − = 2 , 且 ∈ ( 2 ,),
求2.
解 已知
1
− = 2
1
两边平方,得2 − 2 + 2 = 4
1
即1 − 2=4
3
所以2 = 4
通过学生小
通过学生小结,梳理 结,梳理所学
所学内容提升对本节 内 容 提 升 对
四、归纳小结
知识的学习理解。
本节知识的
本节课学习了正弦、余弦、正切的二倍角
学习理解,回
公式,并运用此公式求解某些具体问题,对于
顾本节课重
二倍角变形公式,根据具体情况需要灵活使用。
30°
√3
= .
3
4
已知 = 5, 且 ∈ ( 2 ,),求
例2
4
角的三个公
式,正切的值
直接由同角
三角函数的
2,2,2的值.
解
例 2 熟练二倍
因为 = 5,且 ∈ (2 ,),
3
所以 = − .
最新二倍角公式公开课教案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数学有用”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能力目标:让学生体会“化归思想”的作用。
教学重点
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二倍角公式的推导、 的两种变形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二倍”的实质并会简单应用。
教学关键:让学生理解二倍角公式与两角和、差三角函数公式的内在联系。
教学
方法
启发引导、讲练结合。
教学
媒体
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备注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提问:若令 呢?
( )
( )
( )
二、讲授新课
1.二倍角公式
说明:(1)公式中 有限制条件吗?
(2)公式中是 与 的关系,也可以是 与 , 与 等,只要角是2:1的比例均可以用。
(3)公式的顺用和逆用。
三、尝试、探索、例题讲解
教师演示上节公式之间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公式的源头 ,并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
学生运算,目的是巩固前面公式并推导新公式,理解二倍角公式是两角和与差公式的特例。
学生记忆公式
学生思考,老师板书详细过程
学生练习并抽一个学生到黑板板演
师生共同分析
学生练习
例1:已知 , ,求 的值
解: , ,
练习1:已知 , 在第三象限,求 的值。
例2:利用二倍角公式化简、求值。
(1) (2)
(3) (4)
(5)
练习2:化简、求值
(1) (2)
(3) (4)
四、小结:
本节课要理解并掌握二倍角公式及其推导,明白一般到特殊的思想,并能正确熟练的运用二倍角公式进行解题。
作业:课本49页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二倍角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
二倍角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二倍角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推导过程。
2. 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二倍角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二倍角正弦公式:sin2α= 2sinαcosα2. 二倍角余弦公式:cos2α= cos^2αsin^2α= 2cos^2α1 = 1 2sin^2α3. 二倍角正切公式:tan2α= (tanα+ tan(α+π))/(1 tanαtan(α+π)) = (tanα+ tanα)/(1 tan^2α) = 2tanα/(1 tan^2α)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二倍角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2. 教学难点:二倍角正切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二倍角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推导过程。
2. 运用例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二倍角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应用。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一倍角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2. 引导学生利用已知公式,推导二倍角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3. 通过例题,演示二倍角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应用。
4.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已知sinα= 1/2,求sin2α的值。
(2)已知cosα= √2/2,求cos2α的值。
(3)已知tanα= 1,求tan2α的值。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二倍角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讨二倍角公式的推广,例如三倍角、四倍角公式。
2. 分析二倍角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测量、导航等领域。
七、课堂小结:2. 强调二倍角公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教学设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能够推导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并能运用这些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
2)通过公式的应用(正用、逆用、变形用),使学生掌握有关化简技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二倍角公式的推导,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知识结构,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二倍角公式的推导,感受二倍角公式是和角公式的特例,进一步体会从一般化归为特殊的基本数学思想。
在运用二倍角公式的过程中体会换元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关键1.教学重点:以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2.教学难点:二倍角的理解及其正用、逆用、变形用。
3.关键:二倍角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学法:研讨式教学。
四、教学设想1.问题情境复回顾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思考:在这些和角公式中,如果令β=α,会有怎样的结果呢?2.建构数学公式推导:sin2α=sin(α+α)=sinαcosα+cosαsinα=2sinαcosα;cos2α=cos(α+α)=cosαcosα-sinαsinα=cos2α-sin2α;思考:把上述关于cos2α的式子能否变成只含有sinα或cosα的式子呢?cos2α=cos2α-sin2α=1-si n2α-sin2α=1-2sin2α;cos2α=cos2α-sin2α=cos2α-(1-cos2α)=2cos2α-1.以上这些公式都叫做倍角公式,从形式上看,倍角公式给出了α与2α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既公式中等号左边的角是右边角的2倍。
所以,确切地说,这组公式是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这正是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高中高一数学《二倍角的三角函数》教案设计
高中高一数学《二倍角的三角函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公式,能够运用这些公式进行计算和化简。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讨论、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题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2.教学难点:二倍角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运用过程中的符号变化。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复习回顾: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2)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已知的三角函数公式来推导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2.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利用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结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公式。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导,并解释推导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3.应用练习(1)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二倍角问题,让学生运用新学的公式进行解答。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3)教师点评,指出学生解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4.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探讨二倍角公式在解三角形、化简三角函数表达式等方面的应用。
(2)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
(2)学生反馈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收获。
6.作业布置(1)教材P页习题1、2、3。
(2)思考:如何利用二倍角公式化简三角函数表达式?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二倍角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严谨性和美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应用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提高了解题技巧。
3.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能够将二倍角公式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二倍角公式的符号变化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5.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合作交流情况等。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学设计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解决与角的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合理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推导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教学投影仪、电脑等。
2.教学材料:教材、课件、作业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通过呈现一个有趣的问题或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与角度相关的问题,如: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的关系。
步骤二:引入新知识(10分钟)1.提问:角的划分方式有哪些,我们平时常用到哪些角?2.引导学生探讨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引出二倍角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二倍角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步骤三:推导公式(15分钟)1.通过图形、实例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二倍角的公式特点。
2.带领学生一起推导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将推导过程记录在板书或课件上。
3.解释推导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思路,确保学生理解推导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步骤四:应用与实践(25分钟)1.师生共同解答一些典型的二倍角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巩固学生对二倍角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引导学生合作解决一些与角度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海上航行问题、建筑物的阴影问题等,通过应用二倍角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步骤五:巩固与拓展(15分钟)1.出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拓展学生对二倍角公式的应用能力。
2.引导学生总结二倍角的相关知识点和公式,整理笔记,加深理解。
步骤六:课堂小结与反思(5分钟)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提问学生是否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
二倍角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
二倍角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教案标题: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定义和推导过程。
2.能够熟练应用二倍角公式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二倍角正弦公式的定义和推导。
2.二倍角余弦公式的定义和推导。
3.二倍角正切公式的定义和推导。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打开课堂,引入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让学生回顾一下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和图像。
讲解(20分钟):1. 介绍二倍角正弦公式的概念和定义:sin(2θ)。
2. 推导二倍角正弦公式的过程:利用和差化积公式推导sin(2θ)。
3.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二倍角正弦公式的结果。
练习(20分钟):1.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解决一些二倍角公式的相关问题。
2.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提供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讲解(20分钟):1. 介绍二倍角余弦公式的概念和定义:cos(2θ)。
2. 推导二倍角余弦公式的过程:利用和差化积公式推导cos(2θ)。
3.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二倍角余弦公式的结果。
练习(20分钟):1.继续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解决一些二倍角公式的相关问题。
2.鼓励学生与同桌合作,互相讨论问题。
讲解(20分钟):1. 介绍二倍角正切公式的概念和定义:tan(2θ)。
2. 推导二倍角正切公式的过程:利用sin(2θ)和cos(2θ)的定义和推导。
3.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二倍角正切公式的结果。
练习(20分钟):1.让学生解决一些与二倍角公式相关的问题。
2.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总结(10分钟):1.复习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定义和推导过程。
2.强调二倍角公式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3.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应用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定义和推导过程,熟练掌握应用二倍角公式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
课题: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cos36;②求sin30sin50sin70的值本节我们学习了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我们要熟记公式,精美句子1、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
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
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2、幸福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
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
幸福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洁。
幸福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壮。
幸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幸福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
3、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穿石的滴水中,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从蜂蜜的浓香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
4、成功与失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
矿石,如果害怕焚烧(熔炉),那它永远不能成钢(炼成金子)。
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
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5、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井底的蛙,当你自我欢唱时,视野便窄了。
笼中的鸟,当你安于供养时,自由便没了。
山中的石!当你背靠群峰时,意志就坚了。
水中的萍!当你随波逐流后,根基就没了。
空中的鸟!当你展翅蓝天中,宇宙就大了。
空中的雁!当你离开队伍时,危险就大了。
地下的煤!你燃烧自己后,贡献就大了6、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备课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1____月____日备课内容(当次课前请认真做好备课,课后请提醒学生或家长签名,无签名或者日后补签的按力邦教育相关章程处理)教师: 学生: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一、教学目标 以两角和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理解推导过程,掌握其应用.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以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为基础,推导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教学难点:二倍角的理解及其灵活运用.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研讨式教学四、教学设想:(一)复习式导入:大家首先回顾一下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我们由此能否得到sin 2,cos 2,tan 2ααα的公式呢?(学生自己动手,把上述公式中β看成α即可),(二)公式推导:()sin 2sin sin cos cos sin 2sin cos ααααααααα=+=+=;()22cos2cos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ααααααααα=+=-=-;思考:把上述关于c o s 2α的式子能否变成只含有s i n α或cos α形式的式子呢?22222cos 2cos sin 1sin sin 12sin αααααα=-=--=-;22222cos2cos sin cos (1cos )2cos 1αααααα=-=--=-.2 ()2tan tan 2tantan 2tan 1tan tan 1tan ααααααααα+=+==--. 注意:2,22k k ππαπαπ≠+≠+ ()k z ∈(三)例题讲解例1、已知5sin 2,,1342ππαα=<<求sin 4,cos 4,tan 4ααα的值. 解:由,42ππα<<得22παπ<<. 又因为5sin 2,13α=12cos 213α===-. 于是512120sin 42sin 2cos 221313169ααα⎛⎫==⨯⨯-=- ⎪⎝⎭;225119cos 412sin 21213169αα⎛⎫=-=-⨯= ⎪⎝⎭;120sin 4120169tan 4cos 4119169ααα-===-.例2、已知1tan 2,3α=求tan α的值. 解:22tan 1tan 21tan 3ααα==-,由此得2tan 6tan 10αα+-=解得tan 2α=-tan 2α=-学生或家长签名:。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学设计
3.1.3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学设计王祥教学分析“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是在研究了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具有“二倍角”关系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它既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特殊化,又为以后求三角函数值、化简、证明提供了非常有用的理论工具、通过对二倍角的推导知道,二倍角的内涵是:揭示具有倍数关系的两个三角函数的运算规律、通过推导还让学生加深理解了高中数学由一般到特殊的化归思想、因此本节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运算和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节课通过教师提出问题、设置情境及对和角公式中α、β关系的特殊情形α=β时的简化,让学生在探究中既感到自然、易于接受,还可清晰知道和角的三角函数与倍角公式的联系,同时也让学生学会怎样发现规律及体会由一般到特殊的化归思想.这一切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因为,《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多地补充一些高技巧、高难度的练习,更不要再补充一些较为复杂的积化和差或和差化积的恒等变换,否则就违背了新课标在这一章的编写意图和新课改精神.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让学生探索、发现并推导二倍角公式,了解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和角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强化题目的训练,加深对二倍角公式的理解,培养运算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运用,会进行简单的求值、化简、恒等证明.体会化归这一基本数学思想在发现中和求值、化简、恒等证明中所起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联系变化的观点,自觉地利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引导学生领悟寻找数学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善于发现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二倍角公式推导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如何灵活应用和、差、倍角公式进行三角式化简、求值、证明恒等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导入)请学生回忆上两节共同探讨的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并回忆这组公式的来龙去脉,然后让学生默写这六个公式.教师引导学生:和角公式与差角公式是可以互相化归的.当两角相等时,两角之和便为此角的二倍,那么是否可把和角公式化归为二倍角公式呢?今天,我们进一步探讨一下二倍角的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应解决哪些问题呢?由此展开新课.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还记得和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吗?(请学生默写出来,并由一名学生到黑板默写)②你写的这三个公式中角α、β会有特殊关系α=β吗?此时公式变成什么形式?③在得到的C 2α公式中,还有其他表示形式吗?④细心观察二倍角公式结构,有什么特征呢?⑤能看出公式中角的含义吗?思考过公式成立的条件吗?⑥让学生填空:老师随机给出等号一边括号内的角,学生回答等号另一边括号内的角,稍后两人为一组,做填数游戏:sin( )=2sin( )cos( ),cos( )=cos 2( )-sin 2( ). ⑦思考过公式的逆用吗?想一想C 2α还有哪些变形?⑧请思考以下问题:sin2α=2sinα吗?cos2α=2cosα吗?tan2α=2tanα?活动:问题①,学生默写完后,教师打出课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正弦、余弦的和角公式,提醒学生注意公式中的α,β,既然可以是任意角,怎么任意的?你会有些什么样的奇妙想法呢?并鼓励学生大胆试一试.如果学生想到α,β会有相等这个特殊情况,教师就此进入下一个问题,如果学生没想到这种特殊情况,教师适当点拨进入问题②,然后找一名学生到黑板进行简化,其他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简化、教师再与学生一起集体订正黑板的书写,最后学生都不难得出以下式子,鼓励学生尝试一下,对得出的结论给出解释.这个过程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充分地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并初步地感受二倍角的意义.同时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学生将来遇到的3α或3β等角的探究附设类比联想的源泉. sin(α+β)=sin (S 2α);cos(α+β)=cosαcosβ-2α-sin 2α(C 2α); tan(α+β)=)(tan 1tan 22tan tan tan 1tan tan 22ααααβαβαT -=⇒-+ 这时教师适时地向学生指出,我们把这三个公式分别叫做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确切明了二倍角的含义,以后的“倍角”专指“二倍角”、教师适时提出问题③,点拨学生结合sin 2α+cos 2α=1思考,因此二倍角的余弦公式又可表示为以下右表中的公式.这时教师点出,这些公式都叫做倍角公式(用多媒体演示).倍角公式给出了α的三角函数与2α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问题④,教师指导学生,这组公式用途很广,并与学生一起观察公式的特征与记忆,首先公式左边角是右边角的2倍;左边是2α的三角函数的一次式,右边是α的三角函数的二次式,即左到右→升幂缩角,右到左→降幂扩角、二倍角的正弦是单项式,余弦是多项式,正切是分式.问题⑤,因为还没有应用,对公式中的含义学生可能还理解不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初步感性认识到:(Ⅰ)这里的“倍角”专指“二倍角”,遇到“三倍角”等名词时,“三”字等不可省去;(Ⅱ)通过二倍角公式,可以用单角的三角函数表示二倍角的三角函数;(Ⅲ)二倍角公式是两角和的三角函数公式的特殊情况;(Ⅳ)公式(S 2α),(C 2α)中的角α没有限制,都是α∈R .但公式(T 2α)需在α≠21kπ+4π和α≠kπ+2π(k ∈Z )时才成立,这一条件限制要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是当α=kπ+2π,k ∈Z 时,虽然tanα不存在,此时不能用此公式,但tan2α是存在的,故可改用诱导公式.问题⑥,填空是为了让学生明了二倍角的相对性,即二倍角公式不仅限于2α是α的二倍的形式,其他如4α是2α的二倍,2a 是4a 的二倍,3α是23a 的二倍,3a 是6a 的二倍,2π-α是4π-2a 的二倍等,所有这些都可以应用二倍角公式.例如:sin 2a =2sin 4a cos 4a ,cos 3a =cos 26a -sin 26a 等等. 问题⑦,本组公式的灵活运用还在于它的逆用以及它的变形用,这点教师更要提醒学生引起足够的注意.如:sin3αcos3α=21sin6α,4sin 4a cos 4a =2(2sin 4a cos 4a )=2sin 2a ,40tan 140tan 22-=tan80°,cos 22α-sin 22α=cos4α,tan2α=2tanα(1-tan 2α)等等. 问题⑧,一般情况下:sin2α≠2sinα,cos2α≠2cosα,tan2α≠2tanα.若sin2α=2sinα,则2sinαcosα=2sinα,即sinα=0或cosα=1,此时α=kπ(k ∈Z ).若cos2α=2cosα,则2cos 2α-2cosα-1=0,即cosα=231-(cosα=231+舍去). 若ta n2α=2tanα,则aa 2tan 1tan 2-=2tanα,∴tanα=0,即α=kπ(k ∈Z ). 解答:①—⑧(略)例题讲解:例1 已知sin2α=135,4π<α<2π,求sin4α,cos4α,tan4α的值.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角的关系,观察所给条件与结论的结构,注意二倍角公式的选用,领悟“倍角”是相对的这一换元思想.让学生体会“倍”的深刻含义,它是描述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本题中的已知条件给出了2α的正弦值.由于4α是2α的二倍角,因此可以考虑用倍角公式.本例是直接应用二倍角公式解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熟悉二倍角的应用,理解二倍角的相对性,教师大胆放手,可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完成.解:由4π<α<2π,得2π<2α<π. 又∵sin2α=135, ∴cos2α=a 2sin 12--=1312)135(12-=--. 于是sin4α=sin[2×(2α)]=2sin2αcos2α=2×135×(1312-)=169120-; cos4α=cos[2×(2α)]=1-2sin 22α=1-2×(135)2=129119; tan4α=a a 4cos 4sin =(-169120)×119169=119120-. 点评:学生由问题中条件与结论的结构不难想象出解法,但要提醒学生注意,在解题时注意优化问题的解答过程,使问题的解答简捷、巧妙、规范,并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本节公式的基本应用是高考的热点.课后作业课本习题3.1 A组15、16、17.课题小结1.先由学生回顾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对前面学过的两角和公式有什么新的认识?对三角函数式子的变化有什么新的认识?怎样用二倍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与恒等式证明.2.教师画龙点睛:本节课要理解并掌握二倍角公式及其推导,明白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并要正确熟练地运用二倍角公式解题.在解题时要注意分析三角函数名称、角的关系,一个题目能给出多种解法,从中比较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以达到优化解题过程,规范解题步骤,领悟变换思路,强化数学思想方法之目的.课后反思:1.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本节课的设计流程从回顾→探索→应用,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主动探索、培养能力”的新课改理念,体现“活动、开放、综合”的创新教学模式.本节在学生探究和角公式的特殊情形中得到了二倍角公式,在这个活动过程中,由一般化归为特殊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就深深的留在了学生记忆中.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流程还是比较流畅的.2.纵观本教案的设计,学生发现二倍角后就是应用,至于如何训练二倍角公式正用,逆用,变形用倒成了次要的了.而学生从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会了怎样去发现数学规律,又发现了怎样逆用公式及活用公式,那才是深层的,那才是我们中学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3.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根据高中三角函数的推理特点,本节主要是教给学生“回顾公式、探索特殊情形、发现规律、推导公式、学习应用”的探索创新式学习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温故知新的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教给了学生发现规律、探索推导、获取新知的途径,让学生真正尝试到探索的喜悦,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会体会到数学的美,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王业奇
α
1tan tan
二、提出问题:若β
=
α
让学生板演得下述二倍角公式:
一、例题:
例一、(公式巩固性练习)求值: 1.sin22
30’cos22
30’=4
2
45sin 21=
2.=-π
18
cos 22
224cos =
π 3.=π
-π8
cos 8sin 22
224cos -
=π- 4.=ππππ12
cos 24cos 48
cos 48
sin 8
2
16sin 12cos 12sin 212cos 24cos 24sin 4=π=ππ=πππ
例二、 1.5555(sin
cos )(sin cos )12121212ππππ
+- 2
25553
sin cos cos 121262
πππ=-=-=
2.=α-α2sin 2cos 44
α=α
-αα+αcos )2
sin 2)(cos 2sin 2(cos 2222 3.
=α+-α-tan 11tan 11α=α
-α
2tan tan 1tan 22
4.=θ-θ+2cos cos 21221cos 2cos 2122=+θ-θ+
例三、若tan = 3,求sin2 cos2 的值。
解:sin2
cos2
=
57
tan 11tan tan 2cos sin cos sin cos sin 22
22222=θ
+-θ+θ=θ+θθ-θ+θ 例四、
条件甲:a =θ+sin 1,条件乙:a =θ
+θ2
cos 2sin , 那么甲是乙的什么条件?
解:=
θ+sin 1a =θ
+θ2)2
cos 2(sin
即a =θ
+θ|2
cos 2sin
| 当
在第三象限时,甲 乙;当a > 0时,乙 甲 ∴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例五、(P43 例一)
已知),2
(,135sin ππ
∈α=
α,求sin2,cos2,tan2的值。
解:∵),2
(,135sin ππ
∈α=α
∴1312
sin 1cos 2-=α--=α
∴sin2 = 2sin cos = 169
120
-
cos2 = 169
119
sin 212=
α-
tan2 = 119
120
-
——降次
∵1)4
2sin(1≤π
+≤-x ∴]221,221[+-∈y
例二、求证:)6
(sin )3cos(cos sin 22α-π
-α+πα+α的值是与
无关
的定值。
证:
)3
cos(cos )]23cos(1[21)2cos 1(21α+π
α+α-π--α-=
原式 ——降次
)sin 3sin cos 3(cos cos ]2cos )23[cos(21απ
-απα+α-α-π=
21(cos cos 2sin sin 2cos 2)23313cos cos sin )22
ππ
αααααα=
+-+- 13113cos 2sin 2cos 2(1cos 2)sin 2)4224414ααααα=
+-++-= ∴)6
(sin )3cos(cos sin 22α-π
-α+πα+α的值与无关
例三、化简:θ
-θ+θ
-θ-+θ-θ-θ-θ+sin cos 1sin cos 1sin cos 1sin cos 1 ——升幂
解:2
cos
2sin 22cos 22cos
2sin 22sin 22cos 2sin 22sin 22cos 2sin 22cos 22222θθ-θθθ-θ+θθ-θθθ-θ=
原式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