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管壳式换热器的机械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压力≤4MPa,设计温度≤300℃,管外径>14mm且无特殊要
求的场合。 要求:管板硬度>管子硬度,否则将管端退火后再胀接。胀接时
管板上的孔可以是光孔,也可开槽(开槽可以增加连接强度
和紧密性)。
液压胀管器
液压胀接
机械胀接
优点:工艺简单方便; 消除间隙——避免间隙腐蚀。
缺点:温度升高时,管端会发生松弛 ——泄漏。 适用条件:p≤4.0MPa , t≤350℃。
除了上述排列方法外,也 可采用组合的排列方法,例如在
多程的换热器中。每一层都采用
组 合 排 列
三角形排列,而在各程之间,则 采用正方形排列,以便于隔板的 安排。 当管子总数超过127(相当于 6层)时,等边三角形外层的管子 和壳体之间的弓形部分应配置附 加的管子(假管)。这样不仅增 加传热面积,而且消除传热死角。
7.2管子的选用及其与管板的连接
7.2.1管子的选用 换热器中管子一般都用光管。为了强化传热,换热 管可采用翅片管或螺旋管。 管子的材料选择根据压力、温度、介质的腐蚀性能 确定。 换热管材料 金属材料: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铜镍 合金、铝合金、钛等 非金属材料:石墨、陶瓷、聚四氟乙烯等
(一)直径 单位体积传热面积增大、结构紧凑、 金属耗量减少、传热系数提高 小管径 阻力大,不便清洗,易结垢堵塞
结构
7.3.1换热管排列形式
1.正三角形,转角三角形排列 2.正方形,转角正方形排列 另:组合排列法
正三角形排列
正三角形排列可得到最多管
数。换热管中心距一般不小于
1.25倍的换热管外径,必要时可
大于此值,以保证胀管时管板的
刚度。常用的换热管中心距可查
手册。 对于多管程换热器,分程隔 板槽两侧相邻管中心距应增大。
我国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相继编制 了JB1147《管壳式换热器制造技术条件》、 《钢制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规定》及GB151-89 《钢制管壳式换热器》,并在历经十年后出 现了修改较大、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更好的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GB1512012讨论稿)
7.1.1管壳式换热器的分类及结构
应用最为广泛,形式多种多样,
如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间壁式换热器的主要种类
管式热交换器 间壁式热交换器 板式热交换器
壳管式热交换器 肋片管式热交换器 套管式热交换器 板翅式热交换器 平行板式热交换器 螺旋板式热交换器
蛇 管 式 换 热 器
套管换热器
衡量换热器的标准: 1.传热效率高 2.流体阻力小,强度足够 3.结构合理,安全可靠 4.制造、安装、检修方便 任何一种换热器不可能十全十美。 板式换热器传热效率高、金属消耗量低,但流体 阻力大、强度和刚度差,制造、维修困难。 列管式换热器虽在传热效率、紧凑性、金属消耗 量等方面均不如板式换热器,但其结构坚固、可 靠程度高、适应性强、材料范围广,因而目前仍 是石油、化工生产中,尤其是高温、高压和大型 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型式。
(三)结构型式
光管 翅片管(在给热系数低侧)
换热管型式 强化传热 管
螺旋槽管
螺纹管
多用光管,因为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为强化传热,也采用强化传热管。
翅 片 管
螺旋管
(四)材料 由压力、温度、介质的腐蚀性能决定。主要有碳素 钢、合金钢、铜、钛、塑料、石墨等。
碳素钢 低合金钢 不锈钢 金属材料 铜 铜镍合金 非金属材料 石墨 陶瓷 聚四氟乙烯等
填料函式换热器简图
填料函式密封
4、U型管式换热器
优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壳程可清洗,一个管板, 管子可自由伸缩,无温差应力; 缺点:管程不能清洗,管板上布管少,结构不紧凑, 管子坏时不易修补。 适用场合: 适用于管、壳壁温差较大的场合,尤其是 管内介质清洁不易结垢的高温、高压、腐蚀性较强的 场合。
第七章 管壳式换热器 的机械设计
1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管子的选用及其与管板的连接
第三节 管板结构 第四节 折流板、支承板等的结构与作用 第五节 温差应力 第六节 管箱与壳程结构
2
7.1概述
换热器的类型 按用途分: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和汽化器等 按传热特征分:直接接触式(气体冷却或水蒸汽 冷凝)、蓄热式、间壁式 按结构分:夹套式、蛇管式、套管式、管壳式、 板式、螺旋板式、板翅式、翅片管等
管间距 (一)定义
管间距指两相邻换热管中心的距离。
(二)要求
管间距≥1.25d0,符合表7-1规定,便于管子 与管板间的连接,因为对于胀接或焊接来 讲,管子间距离太近,那么都会影响连接 质量。最外层管壁与壳壁之间的距离为 10mm,主要是为折流板易于加工,不易损 坏。
用于较清洁的流体
大管径
粘性大或污浊的流体
(二)规格
(外径×壁厚),长度按规定决定
φ19×2、φ25×2.5和φ38×2.5mm无缝 钢管φ25×2和φ38×2.5mm不锈钢管 换热管尺寸 标准管长1500、2000、3000、4500、 6000、7500、9000、12000m等 换热器的换热管长度与公称直径之比,一般在 4~25之间,常用的为6~10。立式换热器,其比值 多为4~6。
正方形排列
当管子外表面有清垢要求时,可选用正方形排列。 ①换热器管间需要机械清洗时,相邻两管间的净空距离(S-d)不宜小于6mm, 对于外径为10mm和14mm的换热管的中心距分别不得小于17mm和2lmm。 ②外径为25mm的换热管,当用转角正方形排列时,其分程隔板槽两侧相邻
的管中心距为32mm×32mrn正方形的对角线长。
28
7.1.3管壳式换热器的机械设计内容
由化工生产工艺要求,通过计算,确定传热面积, 选择管径,管长,确定管数和壳程数。 机械设计内容: (1)壳体直径确定,壳体厚度的计算 (2)换热器封头的选择,压力容器的法兰的选择 。 (3)管板尺寸的确定 (4)折流板的选择与计算 (5)管子拉脱力的计算 (6)温差应力的计算
2、浮头式换热器
优点:管束可以抽出,便于清洗; 缺点:换热器结构较复杂,金属耗量较大。 适用场合:适用于介质易结垢的场合。
浮头式换热器简图
浮头结构图
1浮动管板
2浮头钩圈法兰相连
3浮头盖
3、填料函式换热器
优点:造价比浮头式低,检修、清洗容易,填料函处 泄漏能及时发现; 缺点:壳程内介质由外漏的可能,壳程中不宜处理易 挥发、易燃、易爆、有毒的介质。 适用场合:适用于低压小直径场合。
混合式换热器
(直接接触式)通过冷热流体 直 接混合 进行热量交换的设备称为 混合式换热器,或直接式换热器, 如冷却塔、气压冷凝器、在传质 的同时进行传热的塔设备等。
热流体
热流体
冷流体
冷流体 结构简单,传热效果好,但不能用于发生 反应或有影响的流体之间局限:只适用于 允许两流体混合的场合。
直接接触式换热器 实例:冷却塔、气压冷凝器
注意:管端硬度<管板硬度。
2.焊接
强度焊接是将换热管的端部与管板焊在一起。


保证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密封性能及抗拉脱强度的 焊接。此法目前因其加工简便而应用广泛,其连接 强度高,在高温高压下也能保证连接处的紧密性和 抗拉脱能力。 强度焊适用场合主要是: (1)温度和压力条件很高时。一般原则是.对碳钢或普 低钢,温度在300~400℃以上,一般都采用焊接; 压力超过7.0MPa时也多用焊接。 (2)要求接头严密不漏的地方。 (3)管间距太小以至无法胀接时。 (4)在薄管板结构中无法采用胀接时。 但是强度焊结构不适用于有较大振动及有间隙腐 蚀的场合。
蓄热式
蓄热式换热器利用冷热两种流体交
冷流体
热流体
替通过换热器内的同一通道而进行
热量传递。
温度较高的场合,但有 交叉污染,温度波动大
热流体
冷流体
蓄热式换热器
局限:不能用于两流体不允许混合的场合
间壁式
——又称表面式换热器
利用间壁(固体壁面)进行热交换。 冷热两种流体隔开,互不接触,热
量由热流体通过间壁传递给冷流体。
7.1.2 管壳式换热器的分类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优点:结构简单、紧凑、布管多,管内便于清洗, 更换、造价低,应用广泛。管坏时易堵漏。 缺点:不易清洗壳程,一般管壳壁温差大于50℃, 设置膨胀节。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固定式管板换热器简图前端
固定式管板换热器简图后端
适用场合:适用于壳程介质清洁,不易结垢,管程需 清洗以及温差不大或温差虽大但是壳程压力不大的场 合。
3.胀焊并用 贴胀:消除管子 与管板孔间隙 密封焊:满足密 封性
胀焊结合主要用于密封性要求较高;承受振动和 疲劳载荷;有缝隙腐蚀;需要采用复合管板等的 场合。
胀焊结合连接主要有:
强度焊+密封胀………………先焊后胀。 强度胀+密封焊………………先胀后焊。 概念解释:密封焊—不保证强度,只防漏; 强度焊—既防漏,又保证抗拉脱强度; 密封胀—只消除间隙,不承担拉脱力; 强度胀—既消除间隙,又满足胀接强度。 目前,先焊后胀与先胀后焊两派学说仍处于争议之中。
先焊后胀 Biblioteka Baidu质量
胀接使用的润滑油,在焊接时形成气体,恶化焊 控制胀管过程
先胀后焊 胀接使管壁紧贴管板孔壁,可防止产生裂纹 不使用润滑油
7.3管板结构
管板是管壳式换热器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用来连接换热管并起着分隔管程和壳程空间
的作用,避免冷、热流体相混合。
管板
固定式管板:这是最典型 又是最常应用的平板式结
U形管式换热器简图
列管式换热器 种类 固定管板式




管外清洗困难; 结构较简单,造价较低,相对 管壳间有温差应力存在; 其它列管式换热器其管板最薄。 当两种介质温差较大时必须 设置膨胀节。
浮头式
一端管板固定,另一端管板可 结构较复杂,金属耗量较大; 在壳体内移动;管壳间不产生 浮头处发生内漏时不便检查; 温差应力;管束可抽出,便于 管束与管体间隙较大,影响传热。 清洗。 管束一端可自由膨胀;造价比 壳程内介质有外漏的可能; 浮头式低;检修、清洗容易; 壳程中不宜处理易挥发、易燃、 填函处泄漏能及时发现。 易爆、有毒的介质。 只有一个管板;管程至少为两 程; 管束可以抽出清洗;管子可自 由膨胀。
填料函式
U型管式
管内不便清洗; 管板上布管少,结构不紧凑, 管外介质易短路,影响传热效果; 内层管子损坏后不易更换。
根据我们前面学习的内容,请说说序号2、3、8、12、 21各代表什么零件?
换热器构件名称
1-管箱(A,B,C,D型);2-接管法兰;3-设备法兰;4-管板;5-壳程接管;6-拉杆;7-膨 胀节;8-壳体;9-换热管;10-排气管;11-吊耳;12-封头;13-顶丝;14-双头螺 柱;15-螺母;16-垫片;17-防冲板;18-折流板或支承板;19-定距管;20-拉杆螺 母;21-支座;22-排液管;23-管箱壳体;24-管程接管;25-分程隔板;26-管箱盖
铝合金
钛等
7.2.2管子与管板的连接
管子与管板的连接方法有:胀接、焊接、胀焊接结合等。 1.胀接:用胀管器挤压伸入管板孔中的管子端部,使 管端发生塑性变形。
胀管过程发生: 胀管结束後: 管子端部——塑性变形; 管板孔边缘弹性回复 管板孔边缘——弹性变形。 ,挤压管端并贴紧。
适用范围:换热管为碳素钢,管板为碳素钢或低合金钢,设
管壳式换热器以其对温度、压力、介质 的适应性,耐用性及经济性,在换热设备中 始终占有约70%的主导地位。因此管壳式换 热器的标准化工作为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所 重视,也为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所重视。 因此出现了TEMA、API660、JISB8249等一 批管壳式换热器标准,ISO目前也正在与API 联手并会同有关国家编ISO管壳式换热器标 准。
结构
构,它的基本型式有两种:
一种是只与壳体焊接的管 板;另一种是管板的延长
部分作为壳体法兰的结
构。
管板
结构
浮头式管板:浮头式管 板一般指的是具有钩圈 的内浮头。
管板
结构
填料函式管板
管板
结构
U形式管板:这种管板 通过螺栓和两侧的垫片
夹紧在管箱法兰与壳体
法兰之间。
管板
双管板:双管板的结构是管子分 别固定在两块管板上,两管板之 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管子与 管板连接处有少量流体漏出,可 从两管板之间的空隙泄放至外界 。也可以在两管板之间利用薄璧 圆筒将其封闭起来,然后向内充 入一定压力的惰性气体,以达到 避免冷、热流体混合的目的。双 管板结构主要用在管程介质与壳 程介质相混合后可能产生以下后 果的场合:造成严重腐蚀,引起 燃烧、爆炸、自聚、污染产品或 影响产品质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