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李清照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含答案

(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她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

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

公元1127年,北方金国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

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

作品前期有《一剪梅》《醉花阴》《如梦令》,后期有《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念奴娇》。

评价宋代杰出女词人,婉约词宗。

(二)人物轶事夫妻妙对李清照和赵明诚都博学多才,又精通诗词格律,是名噪一时的“诗词夫妻”。

有一次,俩人参加青州有名的乌老寿星的150岁的寿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邀请清照夫妇合写一副对联,祝贺乌老寿诞。

赵明诚稍作谦逊,挥笔而就:花甲重逢,又增而立年岁。

每甲子是60年,“花甲重逢”即120岁,“而立”是30岁,两数相加正合乌老寿龄,客厅里顿时响起叫好之声。

众人都看清照如何续联,只见清照毫不拘谨,握笔在手,也是一挥而就:古稀双庆,复添幼学青春。

“古稀”是70岁,“双庆”便是140岁,“幼学”是10岁,加在一起,也恰是乌老寿龄,对仗工整,珠联璧合。

众人惊叹不已。

(一)背景链接1.《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

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

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寂寞与相思情怀。

2.《声声慢》《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漂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成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仇,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使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文言文宋李清照全文翻译

文言文宋李清照全文翻译

嗟夫!李清照,女流之辈,才情横溢,冠绝一时。

生于宋室,历经兴衰,其人生若浮云,若流水,悲欢离合,尽在其中。

清照少时,家道中落,幸得父兄之教,通经史,工诗词。

及笄之年,嫁与赵明诚,结为连理,琴瑟和鸣,相敬如宾。

然好景不长,明诚早逝,清照悲痛欲绝,遂居家寡居,以诗词抒怀。

清照诗词,清新脱俗,情真意切。

其《如梦令》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词抒发了清照对逝去爱情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又有《声声慢》一词,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此词以婉约之笔,描绘了清照孤独寂寞的生活,以及对往昔时光的追忆。

清照晚年,国家多难,金兵南侵,宋室南渡。

清照流离失所,颠沛流离,诗词之作,更显悲凉。

其《永遇乐》一词,曰:“落花时节又逢君,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此词表达了清照对故国的眷恋,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清照之才,不仅限于诗词,亦工书法,善绘画。

其书法遒劲有力,绘画清新自然,时人称之为“女中书画双绝”。

然其一生,坎坷多难,虽才情横溢,亦难逃命运之捉弄。

清照晚年,虽居陋巷,仍心系家国,关注民生。

其诗词之中,多有对时局之评论,对民生之关注。

其人其才,令人敬佩。

嗟夫!李清照,一代才女,其人生如梦,其诗词如画。

虽命运多舛,然其才情与精神,永留史册,照耀后人。

翻译:唉!李清照,一个女性,才华横溢,冠绝一时。

她生于宋朝,历经国家的兴衰,她的人生如同浮云,如同流水,悲欢离合,尽在其中。

李清照年轻的时候,家庭遭遇变故,幸运的是得到了父兄的教导,通晓经史,擅长诗词。

等到她成年的时候,嫁给了赵明诚,结为夫妻,夫妻恩爱,相互敬重。

然而好景不长,赵明诚早逝,李清照悲痛欲绝,于是她居家寡居,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李清照的诗词,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第七章 李清照与易安体

第七章  李清照与易安体
南渡后,亲人亡故,国家破败,流落异地他乡,思亲
之痛、亡国之恨、孤寂之情充塞胸臆,不吐不快,故其词
缠绵凄苦,感伤沉痛,带有浓厚的思亲念土之情和强烈的 孤寂之感,意境灰冷凝重,风格凄婉。
多载双轻 愁不溪舟 。动舴。 、艋只 许舟恐 ,
好 , 也 拟 泛
说 双 溪 春 尚
先休是倦 流,人梳 。欲非头 语事。 闻泪事物
花 瘦 , 薄 汗
纤 手 , 露 浓
起 来 庸 整 纤
蹴点 罢绛 秋唇 千 ,
上 心 头 。
才 下 眉 头 , 却
情 无 计 可 消 除 ,
两 处 闲 愁 。 此
流 。 一 种 相 思 ,
花 自 飘 零 水 自
满 西 楼 。
雁 字 回 时 , 月
中 谁 寄 锦 书 来 ?
独 上 兰 舟 。 云
秋 , 轻 解 罗 裳 ,
李清照故居
二、李清照前后期词的特点
(一)前期词及其特点
南渡前生活优越,幸福美满,虽常有离别,但也是充满
希望的等待,因此,其词热情明快,轻松活泼,即使有怀人 相思之愁绪,但也仅是略带苦涩与忧怨。
把 青 梅 嗅 。
门 回 首 , 却
和 羞 走 。 倚
袜 刬 金 钗 溜 ,
见 有 人 来 ,
轻 衣 透 。
第七章
一、人 生 经 历
李清照与易安体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 济南人。18岁嫁给宰相赵挺之的 儿子赵明诚,夫妻情投意合,生 活美满。靖康之难爆发,夫妻逃 难江南,不久丈夫暴病而亡。后 因有人图谋掠取其残存的珍贵文 物,于是引出她与奸人张汝舟的 改嫁风波,一直争议至今。晚年 身心俱疲,孤苦伶仃客居江南一 带,抑郁离世。
于琐碎细节中饱含无穷深情。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精选5篇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精选5篇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李清照的《声声慢》,位于教材第七章第二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声声慢》的词牌、背景、主题、艺术特色等方面,详细解读诗句,品味李清照的词作之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掌握其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李清照词作的情感魅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声声慢》词牌的理解,以及对诗句中情感内涵的把握。

重点:诗句的艺术特色分析,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 背景介绍:讲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声声慢》的背景。

3. 诗句解析:逐句解读诗句,分析词牌特点,探讨诗句中的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以诗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例,讲解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创作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句中的艺术特色,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声声慢》2. 板书内容:a. 词牌特点b. 艺术特色c. 情感表达d. 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声声慢》中的词牌特点。

b. 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c. 仿写一首以《声声慢》为词牌的词。

2. 答案:a. 《声声慢》词牌特点:七言律诗,上下片各四句,共八句。

b.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仗等。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句情感的理解,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2. 拓展延伸:a. 了解李清照的其他词作,进行对比分析。

b. 探讨古典诗词在现代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c. 组织诗词鉴赏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词牌特点与背景介绍。

2. 教学目标中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李清照人物传记文言文

李清照人物传记文言文

李清照人物传记文言文李清照者,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人也。

生于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深厚。

父格非,善为文,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母王氏,亦知书能文。

清照自幼聪慧,灵秀颖悟。

年少时即有才名,所作之词,清新婉丽。

其少女时光,生活闲适。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词可见其年少时之活泼天真,无忧无虑,于自然之中尽享游乐之趣。

及笄之年,嫁与赵明诚。

明诚者,亦好金石书画,二人志趣相投,琴瑟和鸣。

夫妇二人节衣缩食,搜求金石古器、名人书画。

每得一文物,便相对展玩咀嚼,指摘疵病,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于归来堂中,坐而论道,烹茶赌书,乐在其中。

时运不济,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汴京沦陷。

国破家亡之祸踵至。

明诚于赴任途中染疾而亡,清照悲痛欲绝。

从此,她的生活陷入孤苦之中。

南渡之后,清照词作风格渐变。

前期多写闺阁闲情、自然风光,后期则充满了身世之感、家国之悲。

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词中尽是她历经沧桑后的孤独、愁苦与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

其虽为女子,然于词之创作,成就斐然。

她主张词“别是一家”,强调词之独特性。

其词作情感细腻,语言清新自然,于婉约词派中独树一帜,后世之人多受其影响。

李清照一生,历经繁华与沧桑,其词如一部生动之史书,反映了当时社会之风貌,亦表达了她个人之悲欢离合。

她以其卓越之才华,在文学之长河中熠熠生辉,千古流芳。

第七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第七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概述词坛主体:南渡词人。

共同特征:靖康之变前,生活较为优裕安定,词风妩媚轻艳;靖康之变后,国家灭亡的惨痛现实、颠沛流离的生活体验,促使他们的词作日益贴近社会生活,时代感和现实感空前加强。

内容:后期大多数多写亡国之痛、乡关之思以及恢复中原、抗敌御侮之情。

形式上:逐渐打破大晟词人的束缚向苏轼的豪放风格靠拢,词风一变而为慷慨悲凉。

成就最高的词人是李清照,其他重要作家还有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等。

第一节李清照1、生平、作品p104 p159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工诗、善文,精通金石学,尤以词著称于世。

家世:父李格非、母王氏“易安承父母两系之遗传,灵襟秀气,超越恒流。

”——缪钺《诗词散论》童年在汴京渡过。

婚姻:1101年(18岁)赵明诚;1107年赵挺之去世,青州十年1117-1127山东莱州太守、淄州太守;1127年靖康之乱渡江44岁1129年赵明诚中暑得病死于建康。

1132年再婚张汝舟100天李清照孑然一身,流落江南,漂泊于杭州、绍兴、台州、金华一带,大约1155年前后离世。

词52首,收入《漱玉词》(后人辑本)。

后人评论:“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

”(王灼《碧鸡漫志》)“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王又华《古今词论》)“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也。

”(王士祯)二、理论贡献《词论》:论述了词的发展史和词的特点,提出“别是一家”的观点。

“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

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

又晏苦无铺叙。

贺苦少重典。

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

李清照PPT作品介绍人物生平李清照如梦令人物简介3

李清照PPT作品介绍人物生平李清照如梦令人物简介3

整体感悟
你认为这首词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愁具体表现在词中什么地方?
了解背景
北宋灭亡后,李清照来到南方,故乡已陷入金 人之手,家中收藏的大批文物被焚毁,不久丈夫赵 明诚病故。金军继续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 只身流亡寓居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词。时年53岁, 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 、文物丧失、丈夫病死 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文学成就
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 词以 歌颂诚挚的爱情为主要内容。如《醉花 阴》“莫道不 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极委婉含蓄地表达了 闺中的寂寞和离情,还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 暮”)等词,描写自 然景物,轻快活泼,富有生趣。 后期词主要表达她个人的不幸遭遇,写得深沉哀痛。流 露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关切,表达了对故乡故国的思念之 情。这些作品反映了南渡时期背井离乡者的共同感受, 有一定现实意义。
“闻说”、“也拟” “只恐”欲抑先扬,曲折尽情的表达 作者沉重、无奈的心理变化,道出哀愁之重。
创意出奇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舟载不动自己内心的 哀愁。
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喻成连绵 不断的流水,(斜晖脉脉水 悠悠)比作展尽还生的野草, 而李清照却独辟蹊径说自己
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了
4、如此愁苦,她想过用什么办法排遣吗?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她想去双溪泛舟不是贪恋美景游赏 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 处。
5、可结果呢?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绪本是抽象,但作者却用船都载不动让 我们感觉到了她哀愁的心思有多重,真是 想象新奇啊。
6、从表面上看,李清照的“愁”是因为丈夫去世, 看看下面这则材料,你说她还为什么发愁?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七章李清照与南渡词风的新变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七章李清照与南渡词风的新变

第七章李清照与南渡词风的新变南渡词人:继元祐词人而登上词坛,以李清照、朱敦儒、张干元和叶梦得、李纲、陈与义等为代表。

主要生活在12世纪上半叶徽宗、钦宗和高宗三朝社会由和平转向战乱的时代。

生活和创作环境明显分为两个阶段。

创作风格:分为两个阶段。

(1)前半生是在徽宗时期畸形的和平环境中度过,生活比较安定舒适,多数词人是在绮罗丛中吟风弄月,创作上虽已初露锋芒,但被当时还健在的周邦彦、贺铸等人所遮掩,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2)靖康之难后,他们后半生的生活和创作倾向开始改变。

民族的屈辱,山河的残破和民众的苦难,促使他们自觉接受苏轼的词风,为救亡图存而呐喊口号,并日益贴近社会现实生活,用词去表现战乱时代民族社会的苦难忧患和个人理想失落的压抑苦闷。

南渡词进一步扩展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加强了词的现代感和现实感。

第一节李清照词的别开生面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

出生于官僚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旧党人士。

十八岁时嫁给赵明诚。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传统格局。

一、“别是一家”的理论主张李清照提出了“别是一家”之说,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

李清照从本体论的角度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

别是一家,意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着独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那样要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

如此才能不失去词作自身的文体特性。

词作只有保持自身独立的文体特性,才能不被诗所替代,在文学之林占有独立的地位。

李清照和苏轼词论的比较①苏轼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

这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人”,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②李清照从本体论的角度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

南宋前期文学

南宋前期文学

二、南渡初期的诗歌主题
▪ 宋金战争改变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杀戮与反抗、避 乱与逃奔、穷愁与思乡,成为南宋初期的时代主旋律。战争 主题成为众多诗人不约而同的关注焦点。
▪ 南宋初期士人因战事而不得不流落他乡,经常涌现出的羁旅 乡思之情。
▪ 士人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思考产生的原因。
▪ 两宋易鼎之际,面对急于安定域内的危急形势,呼唤中兴, 期盼出现贤帝名相而恢复失土,遂成为朝廷以及士景下,南宋初期诗 人诗歌多涉及中兴主题。很多诗篇歌颂力挽狂澜、扶大厦于 倾危的贤相将帅,以此寄托作者呼唤才俊之士投身重塑国家 政体建设的愿望。
▪ 他早年的词作极妍秀,如《风流子》《菩萨蛮》等,“则多清丽婉转, 与秦观、周邦彦可以肩随”(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芦川词》),靖 康之难后,社会现实与自身际遇使得他纸上字迹皆轩昂,词风发生很大 变化,词境也得以扩充。
▪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 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 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 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 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贺新郎•寄李伯纪 丞相》)
▪ 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 沙碛。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 无中,遥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 搔首兴叹,暮年离拆。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 极。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
第三节 朱敦儒、 叶梦得、向子諲
一、朱敦儒词的阶段性
二、李清照词的创作成就
▪ 李清照作为一位女性词人,有着女性独特的审美视角与艺术 精神,例如分期展示出率真多情的少女情怀、封建大家庭的 淑女风范与寡居女性的晚年心态

快乐人生百科丛书-智慧故事上-第7章

快乐人生百科丛书-智慧故事上-第7章

第7章1.创新才女李清照李清照幼时,天资聪明,伶俐无比,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艺术熏陶。

两、三岁时,父母教说话、吟歌;四、五岁时,教她读书认字;六、七岁时,就让她接触诸子百家的文章,以及《诗经》、《楚辞》和唐诗等文学作品;10岁左右,李清照已经懂得了诗词韵律,同时还学着作诗、填词、绘画和书法等。

李家是官宦之家,家中常有贵客登门,皆是些饱学多才之士。

他们凑到一起,往往饮酒赋诗,挥毫舞墨,兴致很高。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每次遇到贵客登门,总是在一旁认真地观赏和聆听。

李清照在学习、领会别人诗词的同时,自己也练习写作。

她每创作一首诗词,总要反复琢磨,不断修改,直到自己认为满意了,才拿出来请别人指教。

有一天傍晚,薄暮冥冥,细雨纷纷,远山如黛,浓云如墨。

李清照站在窗边,望着竹帘外的柳絮泉边,梨花飘然落地,竹影摇曳多姿,不由挥笔填词,写了一首《浣溪沙》,拿起瑶琴和着音律,轻轻拨动,随声唱了起来。

音律柔美,娓娓动听,客厅里的宾朋一听到这美妙的音乐,都停止了谈话,凝神听起来:“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阳,梨花欲谢恐难禁。

”悠扬的琴声和着美妙的词韵不觉使宾客赞叹不绝,都夸此女为才女。

谈兴正浓酒将尽兴,李清照父亲兴奋之余,不禁把女儿平时写的一些词和诗拿出来,请这些博学的朋友们指点优劣。

其中有一首《如梦令》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宾客们读完此首词,细细品味其中韵味,都口出赞叹之语。

2.小包拯断案包拯是我国北宋中期的政治家、最著名的清官。

他一生廉洁正直,不畏权贵,铁面无私,断案公正,被百姓称为“包公”、“包青天”,是一个千百年来为人们熟悉、敬仰的人。

包拯的父亲是宋朝的小官,小时候的包拯就机智过人,破过几个重大案件。

有一天早晨,小包拯受母亲之托上街买菜,还未走到桥上便远远地看见桥上站着许多人。

他快步走上桥,挤进人群,探头一看,吃了一惊:桥栏杆上系着一根沾着鲜血的白色纱带,一具尸体系在纱带的另一头悬在河面上。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第一章:李清照简介1.1 李清照生平背景介绍李清照的生活年代及家庭背景强调李清照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1.2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介绍李清照的诗词创作特点强调李清照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二章:《声声慢》词牌介绍2.1 词牌的起源与发展介绍词牌的起源及发展历程强调《声声慢》在词牌中的地位2.2 《声声慢》的词格与结构分析《声声慢》的词格特点解释《声声慢》的词结构第三章:《声声慢》词意解析3.1 词句解析逐句解析《声声慢》的词意解释生僻词汇及古代文化背景3.2 词的情感表达分析《声声慢》的情感主题强调李清照通过词表达的情感第四章:《声声慢》的艺术特色4.1 词语选用分析《声声慢》中的精彩用词强调词语在表达情感中的作用4.2 修辞手法分析《声声慢》中的修辞手法强调修辞手法在增强词的表现力中的作用第五章:《声声慢》的传承与影响5.1 《声声慢》的传世价值介绍《声声慢》在李清照词作中的地位强调《声声慢》对后世词坛的影响5.2 《声声慢》的传唱与演绎介绍《声声慢》在当代的传唱与演绎情况强调《声声慢》在当代文化中的影响力第六章:教学目标6.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及其文学地位。

学生能够熟悉《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和结构。

学生能够正确解读《声声慢》的词意和情感表达。

6.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深入理解《声声慢》的艺术特色。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声声慢》进行合理的解析和评价。

6.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李清照的文学魅力,欣赏《声声慢》的审美价值。

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文精神。

第七章:教学重点与难点7.1 教学重点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声声慢》的词牌特点、词意解析和艺术特色。

7.2 教学难点《声声慢》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生僻词汇的理解。

《声声慢》情感表达的深入分析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第八章:教学准备8.1 教具准备《声声慢》原文及其注释版。

大学语文李清照

大学语文李清照

从《醉花阴》诉说
“人比黄花瘦” 的相思
滋味,到“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的家国之愁,李
清照的人生感受是多味的
苦涩。
婉约派宗主 别具一格的“易安体”
李清照其词善用白描,语言浅近 自然,富于音乐美,自成一体,因李 清照号“易安居士”,所以被称为 “易安”体。
选择题
1.李清照《永遇乐》“落日融金”一词写于 ( )。 A.春节 B.元宵节 C.中秋节 D.端阳节 2.李清照号( ) A.香山居士 B. 淮海居士 C. 易安居士 D. 青莲居士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揭出题面,并强调天气和暖(这也是春 意的典型感受),迅即一转,又回到忧伤的
基调上来。 何种心情?
表层意思是说转 眼难道没有风雨吗? 实际体现词人敏感、 忧虑的心态。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 酒朋诗侣
现实的压迫,使之无心 游赏,只好作出谢绝朋友 的邀请去郊游这样的决定。
醉花阴
莫道不消
薄雾浓云愁永昼, 魂,帘卷西风,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 人比黄花瘦。
重阳, 玉枕纱橱, 半
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醉花阴》
后期漂泊异乡,抒写国破家亡之痛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
武 陵 春
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 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
在那个既有钱又有闲的年代,乔装打 扮一番,还可以跟别人叫板的。李清照对 年轻美貌很自信。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仅岁月使人老,国破家 亡、流离失所的煎熬也助长 了白发。
过去的好心情,化作担 惊受怕的忧愁。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南宋小朝廷,“直把杭 州作汴州”,一样寻欢作乐 (“听人笑语”),而爱国志 士,只愿帘底饮恨。

李清照

李清照
千 古 第 李清照 一
才 女
目录






























分 第一部分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 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 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 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 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 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 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 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 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 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 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 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 能说的够?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历史名人李清照的故事

历史名人李清照的故事

历史名人李清照的故事历史名人李清照的故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名人李清照的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人物生平1084年,李清照诞生于北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明水镇。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18岁,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赵是金石家。

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如《渔家傲》“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话不予群花比”。

1107年移居青州。

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与丈夫南渡江宁《金石录后序》:“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

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

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

”行至镇江时,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逃去。

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宁府。

南渡后,词人的生活困顿。

1129年丈夫于农历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李清照为文祭之:“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谢伋:《四六谈麈》卷一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绍兴,在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

大学语文李清照

大学语文李清照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 得偏重三五。
格调振起,对昔日繁华的追 忆,为下文感情的更大跌落作铺 垫——欲抑先扬。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武林旧事》卷二:“元夕节物, 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 菩提叶、灯球、销金合、婵貂袖、 项帕,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 也。”
簇带:宋方言,指插戴满头。
良辰美景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 次第岂无风雨?
隐忧
淡淡的春意中掺进了浓浓的隐忧。
时值春天却谓春意尚少,元宵佳节加 上融和天气,又联想到风雨,这样的 心理状态,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多年来 颠沛流离的境遇和深重的国难家愁所 形成的忧惧的特殊心境。
• 以上三小节结构相类,前面都是 两个四字句,是实写,写客观景 色的宜人,而后分别接一个问句, 反衬出主观的不同感受。
来相召、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
柳永《归去来》:“持杯谢, 酒朋诗侣。”
此句应为“谢他酒朋诗侣, 香车宝马,来相召。”
亦有一问:何以谢绝相召? 上文可看作对酒朋诗侣的回答: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 岂无风雨?”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 家事国事全非,故国沦亡,词人孑 然一身,现时的元宵节心情如此, 而往昔的佳节又如何呢?今非昔比, 物是人非,这就自然引起了下片对 往昔的回忆,诗人很自然地转到当 年汴京欢度节日的回忆上来。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 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 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 下,听人笑语。
写作背景
• 词的具体写作时间、地点,难以准确 考定。但可以断定是靖康之变以后, 词人晚年避难江南、流寓临安时的作 品。
• “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 元宵《永遇乐》词” (宋)张端义《贵耳集》

李清照文言文人物传记

李清照文言文人物传记

李清照文言文人物传记
李清照,字易安居,号易安居士,南宋文学家,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出生于北方一个文化世家,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李清照十分聪明,多才多艺,擅长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

她的诗词以优美的语言、深情的思想、真挚的感情为特点,被誉为“词中之龙凤”。

尤其是她的《如梦令》、《声声慢》等名篇,至今仍广为传诵。

李清照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她的行草、楷书、篆刻等作品均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她的绘画作品也很有特色,善于传神写实。

除此之外,李清照还是一位卓越的散文家,她的散文清新脱俗,富有感情。

李清照虽然生活在封建社会,但她的思想却十分先进,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婚姻束缚等。

她的作品不仅文艺价值高,也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对后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1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推荐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推荐

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她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

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

公元1127年,北方金国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

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

作品前期有《一剪梅》《醉花阴》《如梦令》,后期有《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念奴娇》。

评价宋代杰出女词人,婉约词宗。

(二)人物轶事夫妻妙对李清照和赵明诚都博学多才,又精通诗词格律,是名噪一时的“诗词夫妻”。

有一次,俩人参加青州有名的乌老寿星的150岁的寿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邀请清照夫妇合写一副对联,祝贺乌老寿诞。

赵明诚稍作谦逊,挥笔而就:花甲重逢,又增而立年岁。

每甲子是60年,“花甲重逢”即120岁,“而立”是30岁,两数相加正合乌老寿龄,客厅里顿时响起叫好之声。

众人都看清照如何续联,只见清照毫不拘谨,握笔在手,也是一挥而就:古稀双庆,复添幼学青春。

“古稀”是70岁,“双庆”便是140岁,“幼学”是10岁,加在一起,也恰是乌老寿龄,对仗工整,珠联璧合。

众人惊叹不已。

(一)背景链接1.《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

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

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寂寞与相思情怀。

2.《声声慢》《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漂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成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仇,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使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在词史上的地位v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她以女性的身份,真挚大胆地表现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丰富生动地抒写自我的情感世界,不仅比“男子作闺音”更为真切自然,而且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传统格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正如清人李调元所说:“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 (《雨村词话》卷三)
后期词中则显现了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的个人遭遇的伤痕。“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清平乐》)。后期词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愁苦悲凉。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声声慢》 v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南北宋之交的李清照
李清照,是文学家李格非的女儿。少年有诗名,十八岁嫁给金石学家赵明诚。北宋灭亡后,她辗转南逃,丈夫病死,她只身漂泊浙东一带,晚年来往金华、临安间,卒年七十馀。有诗文及《漱玉词》一卷。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提出了词的独特个性和地位。
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提出了词的独特个性和地位。
三,李清照词的独特特点v v1, 易安善于选取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
2,易安词的语言独具特色:第一,无论口语、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如“绿肥红瘦”(《如梦令》), “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宠柳娇花”(《念奴娇》),“柳眼梅腮” (《蝶恋花》)等,都是“人工天巧,可称绝唱”(王士禛《花草蒙拾》)。
二,李清照前后期词之不同 ?李清照前期的词多数是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相思之情的感受,从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内心体验出发,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
李清照在十八岁时与赵明诚结婚,赵在婚后曾任莱州、淄川等地太守,清照随任,因夫妻二人都爱好文学,经常诗词唱和,又都酷爱金石图书,努力于收藏,赵明诚撰写《金石录》,李清照也参与其事,夫妻相得,其乐融融。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曾道及当年与赵明诚共同“雅玩”的美好情趣:“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夫妻之间并不只是缠缠绵绵,而是充满了文人士大夫的雅趣。
王士禛《花草蒙拾》誉之为婉约之宗主:“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 v沈谦《填词杂说》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李清照词独特的艺术
成就是什么?
第二,她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如“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一剪梅》八字,传达出心理的曲折变化:收到丈夫的来信,顿感欣慰而喜上眉梢,然独居的寂寞毕竟难奈,相思之情又袭上心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短短三句,也将内心的犹豫和不堪负载的愁苦量化和具体化,既曲折生动又以巧妙自然。
《一剪梅》 v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v元人伊世珍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v陈廷焯尤赏其起句:“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v第三,语言清新素雅,表现了淡雅清疏的审美境界。 v 她曾赞美桂花是“暗淡轻黄体本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鹧鸪天》)。这既是李清照的审美理想,也可视作其审美境界的艺术写照。无论是写情绘景还是咏物,如《醉花阴》、《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和《孤雁儿》等,都不用华丽的色彩、富艳的词藻来装饰,而用白描手法,创造出水墨画般的情婉秀逸的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